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

2023-03-16

第一篇: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在医院药学中的应用探讨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在医院药学中的应用探讨孙伟(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青岛市266003)

人力资源是第一位的战略资源。医院是一个人才、技术相当密集的经营实体,在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货币资本三种资源中,人力资本是医院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第一位战略资源。因此,构筑现代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医疗市场的开放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加上国家医保制度的日益完善,医院药学部门面临来自社会药房和社会各方面竞争和压力,在提倡全程化药学服务的今天,医院药房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已经成为医院药学管理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我国医院药学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医院药学得到长足发展。然而, 不可否认的是与临床医学相比较,我国的医院药学的发展是缓慢的,或者说医院药学的发展滞后于临床医学。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药学工作人员的组成结构单一和层次水平低下密不可分。在我国,药房的工作人员并非全部是正规医药院校全日制毕业,有部分只受过药学启蒙教育或根本未接受过药学教育的老员工,相当数量的人员只是停留在接方、划价、发药等简单的重复操作上,至于解释处方、提供合理用药咨询、药品信息管理、药物的开发、科研等问题的工作十分薄弱。而且由于我国药学专业教育体制的不完善原因,他们缺乏医学知识或信息管理能力,很难独立全面完成现代医院药学要求的所有工作。

在人事管理方面,传统人事管理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归属感、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其管理职能主要是直线职能和协调职能。在管理过程中只有短期的计划,管理的重点放在档案上而不是人员本身,所进行的管理工作内容也总是被动的、一成不变的和缺乏前瞻性的。工作的结果是不能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和积极性,不能为员工的职业生涯作出相应的规划,也不能为医院药学部门的长远发展制定相应的人员规划。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不再是纯粹的命令式的直线职能和协调职能,更重要的是为决策层在各个时期的重大决策提供信息,为制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提供信息,为建立健全人力资源运行和评价系统提供信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思想贯穿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近几年,随着国家人事制度的改革,医疗机构有了更多的人事权限,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招聘不同层次的工作人员。如何在新形势下利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在现有人力资源的基础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已经成为每一个药学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2现代医院药学人力资源规划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尊重人格,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和创造性,注重满足个人的自我实现需求。因此,要把计划经济时期的人事管理体制调整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上来,把传统的人事管理调整到整体性人力资源管理上来,把主要依靠引进人才调整到引进、培养和使用并重上来,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理念,这是医院核心价值观的高度体现。

人力资源规划是为了满足医疗领域和医疗市场变化中的医院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医院员工的潜能,使社会、医院和员工的需要都得到满足,根据医院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通过分析医院人力资源的机遇与挑战,制订必要的人力资源政策和措施;通过摸清医院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以及医院内部、外部人力资源的状况,对医院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进行分析,预测医院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的数量、质量和层次结构。依据分析结果,制订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总体计划和业务计划,确保医院整体目标的实现。 3现代人力资源规划的步骤

3.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倡“人性管理”,建立良好的人才稳定机制

今天,“人才争夺战”在全球范围已风起云涌,国内医院之间的竞争也日益集中到人才这个主要和决定性的因素上来。无数事实证明,谁拥有一流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获胜。基于这一现实,为赢得医院更大发展,领导“求贤”固然重要,但如何稳定、用好用活现有人才,开发潜在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引进紧缺人才等方面也应该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的内容。因此,新时期医院人事部门要充分认识人才资源的重要性,要转变观念,把人事工作由过去单纯的人头管理、身份管理转变到对人才资源的整体性开发上来,把各类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作为工作重点抓紧抓好,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3.1.1用发展事业和优厚的学术条件留人。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首先考虑的是个人和单位的发展,因此,稳定人才首先做到事业留人,发展事业,给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在我国现阶段,高学历高层次的药学人才大部分集中在研究机构、高校甚至外资的一些厂家的研究部门,医院的药学高级专业人才相对较少,如何引进人才和留住现有的人才,应该是医院药学人力资源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医院应积极支持申报课题,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在实验条件上予以保证,使他们有相应的发挥自己专长的条件。并且对人才大胆选拔使用,使其承担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重任。此外,还必须重视药学人才的继续教育,使他们较长时间地占领学术制高点,并紧跟学术进步的步伐。

3.1.2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留人。要营造一个人文环境,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职工的民主权利,尤其是要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参与管理的作用。宽广的活动舞台和温馨的生存空间能激发职工积极向上的

热情,产生凝聚力,催生灵感。建立以知识、贡献衡量人的价值的新制度,除了职务等级的上升通道之外,建立并突出专业技术等级的上升通道,通过人才使制度改革,建立竞争机制;通过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激励机制;通过用工制度改革,建立新陈代谢机制;通过实施全方位保险体系,建立人才保障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目标责任管理和计划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公正、公平、透明地考核职工的绩效,并与奖惩和任用挂钩。

3.1.3用人性化的管理,以感情留人。在促进医院发展和医学事业发展的共同理想和信念之上,广泛营造讲团结、讲风格、讲友谊的氛围,领导群体要大力支持优秀人才大胆工作,使他们感到家庭般温暖,从而激发工作热情,创造优良的业绩。遇到困难时,能从精神上、物质上给予支持,解决其家庭实际困难,如配偶、子女就业、求学的问题,解决住房问题。在分配上,按岗定酬、拉开档次,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尤其是对少数能力、水平、贡献均十分突出的技术和管理骨干,给予重点倾斜。

3.2 建立合理的人才竞争机制

竞争是人才成长的催化剂,在一定资格条件下,通过综合心理测评、综合知识笔试、专家答辩、组织考察、集体决策等环节,逐层淘汰,选拔出业绩、能力、综合素质突出和符合医院发展需要的人才。在国有医院人才尚不具备正常晋升途径以及岗位空缺出现断层的前提下,实行竞争上岗的形式,有利于挖掘医院内部年轻优秀的人才,调动员工长期沉淀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使其看到医院和员工共同发展的前景。

3.3 完善人才培训计划和人才使用的开发利用机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的日益加速,作为现代医学的一部分,医院药学的领域也在不断更新和扩展。培训制度已经成为医院吸引人才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建立提高“忠诚度”的重要措施。作为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在参加工作后继续进行教育与培训是终身职业性教育。药学部门要建立起一系列的培训开发体系,如长远规划、中期“镀金”和短期“充电”计划等,把关键人才的不断发展和后备人才的培训作为重中之重。只有不断地通过培训,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技能,才能保持良好的竞争优势。良好的培训与人员开发可以提高药师对所从事工作的热爱和满意感,降低药学部门的人才流动率,提高患者服务满意度,同时得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培训的原则应将近期目标和长远战略相结合,综合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医药学基础理论与最新发展趋势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外还要强调与现有工作相适应。培训的内容应包括:文化素质教育、医药学理论教育、专业技术教育、医德教育、服务艺术教育和管理专业知识教育。培训的方式包括:自学、举办学术讲座、参加学术交流、进修、在职学历学位学习和专题培训,而培训的形式则可以是岗前培训、“三基”教育与训练、医院药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药学)教育。

3.4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

人力资源效能的发挥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医院药学人力资源管理中,应从人本原理出发,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强化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多做服务和保障,少加束缚和干涉,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同时科学的绩效管理应成为医院药学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成果的重要途径。有效的绩效评估系统能够通过两种途径提高药师工作绩效产生竞争优势。一是指引药师的行为趋向于药学部门和医院的整体目标;二是监督他们行为以确保组织整体目标得以实现。由于医院药学部门内又有不同岗位分工,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标准是十分关键的。考评以平等公开、客观公正、群众参与、注重实绩、及时反馈为原则。以最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衡量医院药学人员表现和业绩的主要标准,并据此发放相应的报酬,公正公平,奖优罚劣,拉开档次,真正起到激励作用。

目前,我国各医院的分配模式正从经济收入减支出的简单经济核算方式过渡到以责任、奉献、技术水平、工作质量、工作数量等综合指标评价为主的方式,逐步实现按需设岗,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医院职工的工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以国家基本工资为主的工资体系逐步转向国家基本工资、岗位工资、效益工资等多个组成部分的结构工资制以及岗位工资制、年薪制等,同时普遍采取了向重点岗位、关键岗位、一流人才倾斜的分配制度。对医院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其技术水平、岗位责任、药学服务质量、风险、贡献、病人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不应简单地以工作数量作为评价和分配的依据。

3.5注重医院药学文化建设,创造最佳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

21世纪是文化主宰一切的世纪,21世纪的管理是以文化为核心的管理。医院文化作为医院管理理念的氛围平台,是现代医院建设的重要内容,医院药学作为医院学科的一个分支,在医院文化建设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科室文化是用简单语言表达的、科室全体成员在长期的工作中培养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是一种管理文化,经济文化以及群体文化。良好的科室文化是连接成功的纽带。管理好信息时代的科室,最有效的手段是利用文化,通过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我们真正成为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同志。良好的医院药学文化能够优化药学组织结构,优化经营决策,使药学人员同医院一起,朝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赢得社会和患者的认可和信赖,从而扩大药学部门和医院的知名度,增加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人力资源管理强大的推动力。

总之,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时间持之以恒地去做。人才的培养和成长离不开四个方面:个人付出努力、科室创造环境、医院提供条件、领导全力支持。只有进一步营造好科室人才成长环境,使之更能凝聚人,激励人,发挥人的聪明才智,才能早日造就出一支适应医院药学长远建设和持续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第二篇:三位一体教学法在中药学中的应用

一、三位一体教法的应用意义

中药学内容复杂,文字内容较为难懂,中药学是学生学习中医专业的基础环节,学生必须深刻掌握,并能理解运用,基于中药学的难度,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效率偏低,我们适时的开展了“三位一体”教学方法,改变以往灌输式的传统教育手法,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带领学生贴近知识、记忆知识、理解知识,“三位一体”教学法是我们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拓展出来优秀教育模式,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指的是对中药学中药性、功效、临床应用的有机结合,通过典故、多媒体教学、现代中药研究等把知识进行强化、结合,使分散的知识点结合成知识链,利用感性的传输模式对学生进行中药学教育,通过“三位一体”的方法,提高课堂的活力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教育内容的传授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有益于学生对中药学的理解和研究。

二、三位一体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1、中药谚语、典故的引入

中药的认知是广大人民在长久以来的经验中得来的,知识的累计来来源于实践和经验的累计,由最初的“口耳相传”逐渐走向文字的记录,在中药学的教学中,谚语、典故的引入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不仅可以将知识灵活的传授给学生,还普及了中国的历史文化。谚语和典故能够抓住学生的心理,使学生有学习热情,吸引其注意力,有效的融会贯通。中药学的课堂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乏味,适当的引入谚语和典故,可以缓解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精神松弛度。例如,如紫苏是名医华佗发现一只水獭吃螃蟹中毒后打滚,就近找到一株紫色的草,服后症状消失,因该草服用后能让人舒服,故名“紫舒”,久而成“紫苏”。通过故事吸引学生,还使学生当即记住紫苏“解鱼蟹毒”的功效。有些内容作为中药传统文化知识,在教学中恰当引用,可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和民族自豪感。如在介绍白芍时,可由“白芍飞上天,木通不见边,陈皮一条线,半夏鱼鳞片,肉桂薄肚片,黄柏骨牌片,甘草柳叶片,桂枝瓜子片,川芎蝴蝶双飞片”的民间赞誉引出中国著名的药都—樟树,因为自古就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美誉,引出樟树药都的重要特点是中药饮片的加工精美,历史上形成了有名的“樟树帮”,其药工切出的药片“薄如纸,吹得起,断面齐,造型美”,具有相当的饮片水平和质量工艺等相关内容。但需要注意的是,对谚语、典故的引入要有一定的尺度把握,以对应知识为基础,在适当的时间起到辅助作用,不能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方法。

2、多媒体课件的视觉刺激

随着现代科技的推广,多媒体应用于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当今社会的进步,网络软件和信息资源十分丰富快捷,教师可以通过制作PPT、下载相关的视频和图片、利用科技技术实现课堂的生动与感性,加深学生对药材的记忆和理解。直观、实际的课堂感受,可以提升学生对药味的认知度,中药学中涉及的多种药物、植物、药性理论等,依靠口述灌输收效甚微,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以原型为基础,进行相应的图谱、视频的制作,通过科技方式,使学生直接的认识到中药,而且多媒体的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在看到自己以前见过的某种植物、动物、矿物时,学生会显示出极大的热情。如苍耳子、香附、紫苏、马齿觅、蒲公英等等路边比比皆是,很多学生以前也都见过,甚至都吃过某些可以食用的药物,一看到图片展示出来,立即交头接耳,所谓“趁热打铁”,这个时候再讲述中药基础知识,学生一般都印象非常深刻。同时,也可使学生知道中药在我们周围随处可见,日常信手可用来防治疾病,从而树立学生的学科信心,改变中医无用的错误想法。

3、有关中药的现代研究和临床应用知识的强化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中药学的理论学习最终目是进行实践和操作,以医术愈他人,所以,在现代的中药学研究和临床病案分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样的深入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有自我思考的意识,加强专业课的巩固。

(1)有关中药现代研究知识的介绍

中医临床专业在讲授中药学课程时以课堂教学为主,因此要以教材为基础,但又不能被教材所束缚,在学生可以接受的前提下,应该将学科发展的新动态、新进展、新成果等信息及时反映到教学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讲述有关中药现代研究知识时,同样要把握好适度原则,针对学生层次,有选择地讲述。比如现代中药研究的热点问题—抗癌中药,在讲到麻黄的抗癌作用时,提到麻黄可以阻断肿瘤局部血管的增殖,从而杀死癌细胞,就是目前所说的“饥饿疗法”,学生显示出极大的兴趣,课后还讨论自己听过的抗癌疗法,虽然很多机理并不理解,但起码表现出学习积极性,这时可以适时鼓励他们去查阅相关资料,慢慢理解。再如川芎、丹参、当归、三七等药物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机理复杂,需要很多生理、病理、药理知识,这时不必讲的很深,可以提出有关中药新剂型问题,像川芍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当归注射液、三七注射液、三七片、三七粉等等,展示中药开发具有广大前景。总之,有关中药现代研究的问题同样要把握好度,在学生接受能力范围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目的,有侧重地讲解。

(2)有关临床应用知识的介绍

在学习中药学时,学生虽已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两门课,但介绍病案,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对于临床专业的学生,中药又是一门临床奠基课,临床应用能力是必须具备的。在此出现矛盾之处,就是临床知识介绍的尺度,应以提高学生自觉性为主,简要介绍典型的、简单的名家用药以及教师自身用药经验。如在讲到中药附子时,以伤寒大家范中林老中医最为典型,引病例:1948年,一位11岁的极期肠伤寒患儿,昏迷倦卧,面色灰白乌暗,形体枯瘦,脉微细欲绝,手冷过肘,足冷过膝,甚至通体厥冷。然后让学生分析此病病机,大多数都可辨出阴寒极盛,阳气欲脱。此时再续论,当时某专家认为不治,范老用附子,每剂500g,连用13剂康复,经检查愈后良好。这样,就可使学生理解并记住附子回阳救逆的功效,了解有关附子用量的问题,课堂气氛非活跃,课后还有学生问到相关问题。反之,如果去引用复杂病案,或名家有分歧的理论,会迷惑学生,甚至使学生失去学习中医的信心。

三、结语

“三位一体”并非是片面的,其可以融入多种概念来诠释,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学生对药性-功效-临床应用流程的操作能力,作为教师要尽最大能力传道、授业、解惑,带领学生走进中药学的大门,在源源不断的培养中,为国家输送更多的中医人才,为人们的健康做坚实后盾。

第三篇:俗语在生物中的应用:

“童叟躬身棋边座,长此以往谁背驼”则着重考察骨的成分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比例,决定了骨的硬度和弹性;

“十指连心”来考察皮肤的真皮中分布着大量的感觉神经末梢,能感受外界的刺激; 用

“一针见血”考察出血至少要伤及皮肤的那层结构,来考察皮肤的真皮中有丰富的血; “蜻蜓点水”考察蜻蜓产卵的方式;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考察动物的保护色;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考察水和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考察遗传现象;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考察生物的变异现象;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考察生态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 “桔生淮南为桔,生淮北则为枳”考察温度对生物生长的影响; “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图。”考察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重要性;

同时还可以借助成语与谜语知识来考察生物学的概念。如:视而不见——保护色;望而生畏——警戒色;以假乱真——拟态;移花接木——嫁接;鹦鹉学舌——模仿行为;孔雀开屏——求偶行为;望梅止渴——条件反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竞争;无中生有——隐性;有中生无——显性

维生素的功能:A,火眼金睛看得清;B,脑筋急转我最灵;C,大力水手羡慕我;D,加钙增高我能赢;还有一个小小E,不怕病菌来入侵„„。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生物的遗传

这是生物的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生物在生殖过程中,亲代把自己的遗传物质(DNA)准确地复制出二份传给后代,使后代得到了亲代的遗传物质,从而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性状。由于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所以每种生物的后代都与它们的亲代基本相同,因而使生物界的物种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生物的变异

这反映了生物的变异现象,产生原因是由于亲代的遗物质(DNA)在复制过程中出现差错(变化)或在有性以及子代不同的个体间发生差异。变异有遗传的,也有不遗传的s如果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就不能够遗传;遗传物质 (DNA)变化引起的变异就能够遗传下来。由于生物的变异特性,使生物个体能够产生新的性状,以及形成新的物种。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的捕食

意为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在生物学上它具有食物链的含意。这句谚语隐含的-条捕食食物链是:植物-)蝉+螳螂+黄雀,在这条食物链中,植物是生产者鼍于第斗营养级,蝉;螳螂、黄雀都是消费者,分别属于第

二、

三、四营养级。

"一山不容二虎"--生物的种内斗争

这一谚语揭示了生物为了争夺资源,食物和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虎是大型肉食动物,所处在较高的营养级里,按照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传递效率只有10%~20%规律,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较少,因此其个体数量也就越少,在获得有限的食物空间里,虎的数量越少,就越容易获得食物来维持生存,其数量多时,就不能维持其生存。为了生存就会出现你死我活的斗争,这样一山就容不得二虎。

"飞蛾投火--生物的应激性

这是指昆虫对光发生的反应,叫昆虫的趋光性。生物体都有应激性,应激性是指生物体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生物因为有了应激性,便能对周围的刺激发:生反应,从而可以避开不利的刺激,使生物体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

"作茧自缚"--生物适应的相对性

蚕吐丝作茧,把自己裹在里面,娥类结茧;能抵御不良环境,保护自身,这是种适应性,但当遇金小蜂时,悲剧就恰恰发生在茧上,金小蜂正是借助于茧对棉红;铃虫的束缚作用,顺利地将卵产于它的体内,这样棉铃虫的"作茧"反而变成了"自缚"。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完全、绝对地适应。由于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某些特征就会变得不适应了,这是适应的相;对性。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生物的竞争

老鼠毁坏作物,盗食粮食,人人都痛:恨。从生物学上分析,是生物种间关系的一种竞争现象。竞争的结果往往对一方不利,甚至于被消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生活方式和习性、栖所及食物类型越接近,其竞争程度越激烈。

"一朝被蛇蛟,三年怕草绳"-生物的条件反射

这里蕴含着生物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等动物和人都具有的一种生理活动,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这种反射提高了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能力。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人和其他生物一样,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与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方面,生物要从环境中不断地摄取物质和能量,因而受到环境的限制;另一方面生物的生命活动又能够不断地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既要看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又要考虑到生物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尤其是人类活动如砍伐森林,围湖造田,建产工业与民用设施等,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第四篇:生物技术在园艺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园艺设计植物中的应用

摘要:用植物组培来培育无毒育苗木、优良品种苗快速繁殖、园艺树木新品种的培育等等。生物技术使园艺植物在设计中得到更好,更广泛的应用,不仅局限在造型、体态上面,从内在基因、细胞、组织上改变植物;使植物资源多样化,给设计带来了新鲜感。

Abstract: Plant tissue culture , cell engineering , gene engineering and other modern biotechnology to develop non-toxic sterile seedling, seedling rapid propagation of superior varieties, gardening trees breeding and so on. Biological technology make it better in the design of horticultural plants, more widely used, not only in shape, body, and change the plant from the internal genes, cells, tissue; be diversify. 关键词: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组织培养、应用、景观环境、设计 生物技术在园艺植物的研究和培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生物技术在园艺科学上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园艺植物组织培养,园艺植物细胞工程,园艺植物染色体工程,园艺植物基因工程和园艺植物分子标记。本文主要是对植物组培技术的研究。

园艺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利用人工培养基,对园艺植物组织的胚胎、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等进行立体培养,使其再

[1] 生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组织培养技术给园艺植物带来了很大的变革。从以前的单一色彩,单一种类,变化到多种色彩,多种形态。给设计提供了很多的便捷资源。组织培养技术提高了园艺植物的质量,也提高了生产的效率。给设计师们带来了新的构思。花卉、树木的种类繁多,色彩艳丽,培养方式的多样化,在园林景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组织培养技术使花卉、树木的应用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园艺植物不仅给人们带来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创造了是与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园艺植物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在绿化景观环境中体现的愈发明显。

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述组织培养在园艺植物中的应用: 一.种质资源的保存

植物的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使得设计有多样性,对于一些没法预料的灾害等,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保存物种多样性,使一些珍贵的植物能够保存下来。现在已经有很多的种植物灭绝,通过组织培养的技术就可延续和保存这些植物种类,使这些植物得到较为永久性的保存,增加种质资源的多样化。植物种质的保

[2]存与监测研究对生物多样化包补和生物技术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园艺树种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主要采用超低温的方法。一般以液氮(-196℃)为冷源,是温度维持在-196℃以下。在这温度下,新陈代谢活动基本停止,也不可能发生遗传变异,因而对种质进行了长期的保存。

二.快繁技术

自然条件很难达到快速、高效的目的繁殖植物,通过组织培养我们可以有效的快速繁殖植物。植物组织培养快繁技术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外植体进行

[2]离体培养,使其在短期内获得遗传性一致的大量再生植物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繁殖效率高,不受季节、气候条件的影响,而且培养条件可控制便于对各种环境进行调控。占用的面积小,管理方便。可以自动化控制生产。

已有数百种植物由愈伤组织分化出小植物,也可由愈伤组织再分化,最后产生不定芽或胚状体,形成植株。但是从它产生的植物常常会发生多倍体、非整倍体和各种基因水平上的变异,不能全部保存原种特性,因而妨碍了它在快速繁殖上的广泛的应用。另一个不利的因素是愈伤组织在经过多次继代培养后,常会丧[3]失再生植株的能力。但是,这的确加快了植物的繁殖速度,我国的园林设计正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快繁技术对植物的需求量和丰富度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快繁技术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满足园艺设计的需求。 三.植物脱毒

植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会感染各种的病毒病害。导致植物的生长受到抑

[4]制,形态变异,产量下降等,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基因的变异等原因,造成很多的植物感染病毒。园艺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非常大。,病毒导致园艺植物的生命短暂,或者形态不美观,影响设计的美感。所以培养无病毒植株,能够提高植物的质量,对园艺设计景观有种重要的作用,培育无病毒植株是解决植物病毒问题的首选,通过植物组培技术培养脱毒的植株来阻止病毒的传播,来提高植物的质量和产量。 四.遗产转化

园林遗传转化是指通过某种途径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园林植物基因组中,并

[5]使之在受体园林植物内实现功能表达。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可以把不同来源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并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获得转基因植物。通过遗传转化转化可以改良园林植物品种。提高育种效率,育成不同种类的新品种。

转基因可以改变植物的颜色、形态、种类等各种特性。这些都给园艺植物增

[6]加了很多的特色,如蓝色的月季,黄色的仙客来,红色的鸢尾等,在设计中,能够应用这些不同的形态特点来创造出不同的主题,表达不同的思想,给人以不同的需求,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

综述: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地方,以观光、旅游、采摘等为主体闲园艺、生态景观等迅速发展。城市景观的设计越来越受到注重,绿色的园艺植物也被广泛的应用起来。所以生物技术在园艺植物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通过组培技术我们能够大量的生产园艺植物,并得到优良质量的植物,满足园艺设计对植物的大量需求,促进我国园林设计快速的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巩振辉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园林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王金刚,张兴主编。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8 [3] 朱至清.植物生物技术简介(一)——经济植物快速繁殖[J].生命世界, 1984 [4] 赵爽、陈国菊,蔬菜作物抗病毒基因工程研究进展[J].中国蔬菜,2006 [5]李向辉等,植物遗传操作技术,科学出版社,1988 [6] 园林花卉应用设计·配置篇/耿欣、程伟 、马娱、 主编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7

第五篇:微生物技术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的应用

msw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好氧和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如:好氧堆肥、生物反应器填埋等,其工艺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种群。厌氧生物处理,如:厌氧消化、厌氧填埋等,其工艺中的微生物又称“瘤胃微生物”,主要有水解细菌、产氢产乙酸菌群和产甲烷菌群等。

在msw好氧生物降解过程中,细菌凭借强大的比表面积,可以快速将可溶性底物吸收到细胞中,进行胞内代谢。总的来说,其数量要比放线菌和真菌多得多。当然,在不同的环境中分离的细菌在分类学上具有多样性,主要有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以及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细菌。在堆肥过程中,细菌总数的变化趋势是高-低-高。堆肥初期,有机废物中携带有的大量细菌分解有机物质释放能量,使堆体温度上升,此时,常温细菌受到抑制,嗜温细菌活跃;当堆温升至高温阶段,只有少量的嗜热细菌可以活动;高温期过后,随着有机成分的减少,堆体温度降低,嗜温及常温细菌又开始活跃,使细菌总数上升。整个好氧降解过程中,嗜温细菌是堆肥系统中最主要的微生物。

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

现代生物技术是以DNA分子技术为基础,包括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等一系列生物高新技术的总称。现代生物技术不仅在农作物改良、医药研究、食品工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也随着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在治理污染、环境生物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20 世纪 8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已普遍受到世界各国和民间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发展十分迅猛。与传统方法比较,生物治理方法具有许多优点。

(1)生物技术处理垃圾废弃物是降解破坏污染物的分子结构,降解的产物以及副产物,大都是可以被生物重新利用的,有助于把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减轻到最小程度,这样既做到一劳永逸,不留下长期污染问题,同时也对垃圾废弃物进行了资源化利用。

(2) 利用发酵工程技术处理污染物质,最终转化产物大都是无毒无害的稳定物质,如二氧化碳、水、氮气和甲烷气体等,常常是一步到位,避免污染物的多次转移而造成重复污染,因此生物技术是一种既安全又彻底消除污染的手段。

(3)生物技术是以酶促反应为基础的生物化学过程,而作为生物催化剂的酶是一种活性蛋白质,其反应过程是在常温常压和接近中性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大多数生物治理技术可以就地实施,而且不影响其他作业的正常进行,与常常需要高温高压的化工过程比较,反应条件大大简化,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廉、效果好、过程稳定、操作简便等优点。

所以,当今生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清洁生产、工业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有毒有害物质的无害化处理等各个方面。

上一篇: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手册下一篇:万圣节糖果活动策划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