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绘画论文

2022-05-13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现代主义绘画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时代的发展对绘画艺术语言的影响是巨大的。现代绘画注重抽象逻辑,在很多方面摒弃了古典主义的写实传统。尽管如此,古典主义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的写实、唯美、匀称的风格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现代主义创作风格。本文从现代绘画对古典主义的继承出发,论述了古典主义的风格对现代绘画创作的影响。

第一篇:现代主义绘画论文

浅谈现代装饰绘画

摘要:各种艺术均以其独有的艺术语言而存在,现代装饰绘画相对于写实绘画而存在,有其自己的艺术语言特征。它的语言特征有别于写实性绘画的“科学的再现”,在多元的观念下,以意象造型观念观照世界,以创造性的想象力为其思维方法的特征,以多种材料技术相结合的表现手段来表达内心对世界的感受。

关键词:现代装饰绘画;写实绘画;二维空间;装饰材料

写实性绘画,一般是以直观视觉来观察世界,尊重客观世界的客观物质。追求美与真的统一,画面表现在二维的空间里,并描绘三维空间相对存在,这就表现为理智的认识在起作用。装饰性绘画却不同,它是在二维空间或是在三维空间中。回避对三维空间的表现,强调二维空间平面感,甚至表现四维、五维。强调主观世界的心灵的形体和精神再造的第二自然。装饰绘画强调多维空间,视觉自由,这种自由含蓄而曲折地表达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视觉形象挣脱外在的物象束缚,以致它步入“度物象取其真”的境界。

若是了解西方现代派绘画及理论,就会对现代装饰绘画的空间的概念有进一步认识。因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现代派绘画早已打破了三维空间的造型观念。从现代绘画各派的理论中。不难看出他们的共同点,那就是彻底打破了印象派之前的艺术模式,摆脱了焦点透视、解剖、比例、固定光源的束缚,彻底突破了旧西方艺术对物象表面的状态。无论对现代派绘画肯定与否,在他们的作品中确实存在着很大成份的裝饰性,这一点是任何人也无法否认的。现代派绘画当然并非等同于装饰绘画,差别在于现代派绘画本身无功利价值,无实用价值,完全是精神价值的创造。

描绘同一物象,写实性绘画只能处在一定的角度、时间、空间表现对象,可装饰性绘画就自由多了,它可以从多角度,不同的时间。多元化的空间来表现对象。比如有这样一个景色:远景为山,中景为水,近景为树。若是用写实性绘画方法来表现,只能是站在景物之前,利用近大远小透视原理来描绘。即使变,也只能是变换一下角度,更换一下时间,转换一种光线。若是用装饰绘画的时空观来表现就不然了。只要根据这景色中提供的三种物质,就可以任意去组合了。在描绘的过程中,可以用把山放在中间,水环绕四周,树可长在山上或水中;可以用树去组织山的形象,水的形象;甚至可以在树上加上鱼的形象,水中加上鸟的形象,山、水、树之间的物体可以进行转换……看上去似乎不合情理,其实客观世界的本体也实实在在地寓于作品之中了。

装饰绘画的空间自由性,是在描绘的过程中把透视规律加以逆用,作出不合理的空间效果。可以把不同角度所观察到的现象加以综合,把运动的空间和感觉在一个体系中加以融合。天上的太阳月亮可以描绘在大地上,地上的物质可以置于太空之中,甚至利用听觉、视觉、感觉等多元视觉,创造新的视觉空间,新的形象,进人心理秩序的主观形态。假使表现春天的温暖令人心醉;夏天的酷热让人窒息;秋天的凉爽萧瑟袭人;冬天的寒冷使人发颤,仅仅就用具有象征意义的不同材料的四块不同形状色块来表现也未尝不可。

这种装饰绘画的表现方法,外观上似乎是背离了人们的基本的视觉概念,其实它只是远离了人们的视觉经验中的客观世界的外貌,而没有背离客观世界的实质。事实上人们对画的形象逼真的审美标准,早已被现代派的绘画观念所打破,而装饰绘画只是在延伸着这一多维理论而已。这种装饰绘画的思维方法。有益于装饰语言的随意性,自由性,它可以充分调动大脑中储存的一切信息。来为艺术家所用。装饰绘画之于写实性绘画,更加注重形式美感。强调人为序列的组合,这种理想的追求更加重视点、线、面、色等相互间所构成的形式感觉。对线形、大小、方向、材质等复杂的视觉要素加以设计,打破人的视觉平衡,调节人的视觉反应,刺激人的视觉思维,引发人的审美心理变化。

强调点线面符号间的有机联系的视觉整体的统一。也是装饰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装饰语言中的点线面所构成的是意象符号。这种符号不同于地图上的某个点代表某城市,某条线代表某条铁路与街道,某块颜色代表陆地或山川海域等。装饰语言中的符号不注意每个点线面的独立意义,而注重以这些符号形式相互之间的统一所产生的艺术魅力,来表现冲动、寂静、沉重、轻快等各种情感性格。犹如乐曲中的一个音符一样,当它们独立存在时并无意义,它们的意义在于这些音符的组合和有序的排列。那么在塑造各个具体形象的同时,自然也就要考虑这个形象在统一体中的相互反衬作用以及和其它形象的烘托关系。

因此装饰画不强调表现客观世界的外貌,而是脱离眼前的知觉现象,经过无数次的感知,大量的观察和创造性的想象方法。把感知的直接生活或间接生活的丰富体验加以融化,使物化的体验成分发生分离变化,这与一般的绘画创作规律并不矛盾,也就是按照美的规律进入意象造型。在装饰绘画中无论是纯抽象的点线面的图案化构成,或是有一定具体形象的组合,都不是以再现式的想象。而是以创造性的想象做为基础。这种创造性的想象主动性很强。因而它在人们心理上所产生的攻击性也必然是很强的。

因为只有熟悉自然材料的物理、化学、有机、无机性格,才能把握住视觉特性。对它们的熟悉程度如何将决定作品的成败。丰富的材料决定了装饰绘画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多种材料的应用,也正是装饰语言的又一特征。材料多样致使它很自然地成为在各种绘画表现上的明显优势,其它画种与其相比,真可谓望洋兴叹。对材料的机能、可塑性、生命的延续性、永久性的研究,对材料新领域的探索。已经是摆在艺术家面前的重要课题。无论你在这个领域中是“有知”或“无知”,都必须报以认真而严肃的科学态度来正视它,对待它。

所以真正现代装饰绘画艺术精品的产生,取决于在新观念下的意象造型与材料技术的高度完美统一。

作者:张 琳

第二篇:古典主义对现代绘画的影响

【摘 要】时代的发展对绘画艺术语言的影响是巨大的。现代绘画注重抽象逻辑,在很多方面摒弃了古典主义的写实传统。尽管如此,古典主义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的写实、唯美、匀称的风格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现代主义创作风格。本文从现代绘画对古典主义的继承出发,论述了古典主义的风格对现代绘画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古典主义 绘画表现符号 现代风格 写实主义

一、前言

讨论绘画中的古典主义要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作为历史流派的古典主义,二是作为创作风格的古典主义。前者指的是狭义上的、受历史条件影响的艺术创作技巧的总称,而后者是超越了时代限制的、广义上的风格范畴。从某种程度上讲,艺术语言的变迁也是在跳跃中不断回归的,我们在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作品中经常见到古典主义的影子,正说明这种回归是经常性的,也说明艺术的发展是带有继承性的。尽管现代风格和后现代风格从表现技法带有多元化的、反传统的因素,强烈地标榜自己的创新性,但事实上它们与传统绘画的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尤其体现在创作语言的回归上。新绘画艺术的这种再生,其实是建立在传统古典艺术与现代主义艺术的基础之上的,只是这种继承与复归以反叛的姿态出现,但是这种反叛也是批判中有继承、发展中有联系。对一切传统艺术的回归从现代主义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

二、现代绘画对古典主义的继承

毫无疑问,古典主义特别注重绘画作品的形式美,力图体现美的自然法则,是对自然中存在的平衡、秩序、和谐等现象的自然体验和追求,是人类最率真的审美本能的体现。在古典主义绘画中,各种形态的线通过疏、密、繁、简变化表现节奏和韵律,画家利用各种几何形体在人物、动物、植物上自由而又符合自然逻辑的组合,体现了古典主义绘画的基本特征。而这种特征可以说是贯穿了整个绘画史的,现代绘画当然也不例外。总体说来,这种继承性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表现符号的继承性

众所周知,包括现代绘画在内的一切风格的绘画中,在画面上起真正作用的其实是表现点、线、面、色彩等表现符号,而绘画作品的综合审美就体现在这些表现符号所具有的特定的表现性。古典主义在对表现符号的理解上,是它们以何种表象出现取决于它们在时间和空间的位置和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合理搭配和互相作用,而这一切恰恰也是现代风格绘画作品一直在追求的艺术诉求。以蒙特里安的《场景2》为例,我们在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个完全符合古典审美观的完美的程式,画面上所使用的色彩组合也是人们非常熟悉红、黄、蓝、黑。在结构上,对位的作用非常突出:红黑色块都分割成大大小小的矩形块,加强了线与色块之间的统一。每一个构成元素从视觉上的位置都得到了合理的搭配,这样整幅作品就达到了匀称的视觉效果。在色彩的搭配上,写实的痕迹也非常明显,整幅画上的大面积的色块在旋转,搭配非常匀称,这其实也是古典风格在色彩搭配上的间接体现。再以表现主义大师蒙克为例,在他的代表作《呐喊》中,线条布满了整个画面,形成了一个线条的天堂:曲线、直线、斜线,形态各异,但是给人的感觉非但不凌乱,而且非常和谐统一。无数条不规则的线好像震动波一样,最终都集结到画面唯一的中心,也就是那个似乎在高声呼喊的头部。

2.艺术感性认识的回归

古典绘画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注重审美的感性认识。也就是说,观念性的因素在古典主义绘画中不如在现代绘画中占据的地位重要。在古典风格的绘画中,我们看到的是符合自然逻輯的色彩和线条,不承载过多的抽象思考。在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的绘画中,尽管哲理性的、抽象性的元素增多了,但是古典写实的元素不仅没有消失,而且正是由于这些写实风格的存在才使得现代绘画作品具有审美的根基。以毕加索的《花篮女人》为例,画面中那种暖洋洋的、娇滴滴的玫瑰红色不正是古典写实风格的一个斑点吗?在这个地方,注重感性的写实代替了他一贯的空洞抽象,青春和爱情活生生地出现在画面上,人物形象也变得柔美感人。

在很多现当代绘画作品中,我们经常看到画家运用各种各样的直线、曲线、变异的三角形和圆形等来代表他们所看到的事物。那么,这些看似抽象的几何图形是否就完全背离了古典主义的写实风格呢?答案其实是否定的。实际的情况是现代艺术家在运用这些符号和图形表现创作意向的时候,无不充满了目的性和逻辑性。虽然这种现代艺术语境下的逻辑更多地注重理性认识,但是其本质上的逻辑关联仍然脱胎于古典主义。康定斯基在《论艺术的精神》中认为,纯粹的视觉形态要素的构成,是表达体现人类精神领域最有效的方法。这里的视觉形态可以认为是符合艺术感性逻辑的语言形态,是搭配合理的形与色,而这仍然是古典主义的核心内容之一。再如毕加索著名的“牛”变形系列,画家在几何图形的处理细节上是清晰的,其外轮廓线和内部结构构成的结构架都符合匀称合理的古典主义结构观。

3.构成意识的增强

从画面的构成意识来看,平稳、唯美、和谐是写实主义或古典主义绘画的表现符号的基本要求。那么,在现代绘画中是不是这些元素被完全摒弃了呢?答案同样是否定的。在任何艺术品中,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是作者表现意识的体现,而这些元素在写实主义中得到了统一。例如,不论是塞尚的静物还是毕加索静物作品,构架都是画家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无法想象一幅构架凌乱、不符合逻辑的作品能有什么审美效果。可以这样说,尽管很多现代风格的作品抽象的成分多于写实的成分,但是正是由于构成意识的存在,才使得现代作品并没有脱离惯常的艺术思维轨道。

古典主义绘画所要表达的中心往往不出现在画面的中心,以求趋向和谐和平稳。在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中,景物和空间的中心都重合和聚集在耶稣所在的位置,这样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和谐对称的画面。在现代绘画中,如表现主义绘画或立体主义绘画,虽然画家对构图并没有特定的模式上的要求,但是确定画面的中心仍然是合理表达主题的必然要求,尽管这个要求不如写实主义那么刻板和严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尽管现代绘画的表现符号冲破了具象与写实的束缚,在人们面前展现出更加广阔的艺术天地,但是,在传递艺术审美意识以及诠释创作逻辑方面,现代风格和写实风格并没有本质上的矛盾。描绘逻辑真实,用符合艺术逻辑的形态来表现画家的内心世界,不论是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都是遵循这个原则的。从这个意义出发,古典主义对于现代绘画的影响非但没有消失,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绘画中回归传统的趋势还会进一步加强。

(作者单位:云南曲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作者:张 婼

第三篇:浅析立体主义绘画

【摘 要】在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立体派登上了艺术舞台,它完全改写了绘画和雕刻的规则,改变了传统的绘画技巧,并且希望观赏者能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到艺术品当中。立体主义的作品打破了传统的审美方式,强调了绘画的平面性,着重形式和内在的关系,以多视点、多角度去观察和表现对象。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立体主义;塞尚;平面;毕加索

引言

立体派是现代艺术初始的重要流派。立体主义是富有理念的艺术流派。它主要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本文论述了立体主义绘画运动的发展历程和特征以及对后来艺术的影响。

一、立体主义的起源

立体主义又译为立方主义,1908年始于法国。这个名称的出现含有偶然性。1908年,G·布拉克在卡恩韦勒画廊展出作品,评论家路易·沃塞尔在《吉尔·布拉斯》杂志上评论说:“布拉克先生将每件事物都还原了……成为立方体”,这种画风因此得名。

19世纪法国印象画派大师保罗·塞尚,他在1900年前后开始探索绘画的“真理”,他追求找到描绘对象的实质,表达对象的精神,达到神似,而不是简单的表面写实主义再现的形似。他超越了印象派只承认眼睛感觉的理论,把空间的概念从纯色彩中抽掉了。法国秋季沙龙展是当时绘画艺术最高峰的标志,它于1904——1906年连续展出塞尚的作品,1907年塞尚的遗作展也在这里举办,标志着立体主义派为业内肯定。

他晚期的作品,深深地影响了青年一代的艺术家。特别是来自西班牙的青年巴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和法国青年艺术家乔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

二、立体主义的理论基础及其特征

立体主义创作的主要特征,即在画面上将一切物体形象破坏和肢解,然后再加以主观的拼凑、组合,以求所谓立体地表现出物体的不同侧面。就是在平面上表现出二度和三度空间,甚至表现出肉眼看不见的结构和时间(四度空间)。立体派艺术家把悠久的艺术理论驳斥为大自然的仿造物,他们不会照抄外形、纹理、颜色和空间,而是运用绘画反映一个崭新的现实社会,其作品基本上描写破碎的物体,观赏者可以同时看到物体的多个侧面。

立体主义是富有理念的艺术流派。它否定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明暗﹑光线﹑空气﹑氛围表现的趣味让位于由直线﹑曲线所构成的轮廓﹑块面堆积与交错的趣味和情调。不从一个视点看事物,把从不同的视点所观察和理解的,形诸于画面,从而表现出时间的持续性。这样做,显然不主要依靠视觉经验和感性。实质上这是20世纪初工业文明、机器时代的社会现实在画家精神中的折射反映。

三、立体主义的代表人物

毕加索曾说过:“当我们搞立体主义时,并没有搞立体主义的打算,而是要表达我们身上的东西。”布拉克则承认:“立体主义,或者不如说我的立体主义,乃是我所创造的,为我所用的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使绘画符合我的天赋。”他们两种气质的结合,又通过格里斯和莱热各自的努力将它们重新结合在一起,这就形成了有活力的立体主义。

毕加索1907年在非洲黑人雕刻和古代伊比利亚人艺术启发下的《亚维农少女》被认为是第一件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亚维农少女》可以说是毕加索艺术道路转折的开始。在以蓝色为主的背景中有五个动作奇怪,相貌丑陋的女人,没有柔软的曲线、准确的比例和漂亮的五官,画面也没有空间的深度。一切都是平的、分割的和丑陋的。在传统的技法上,我们习惯用明暗、虚实、透视法来表现画面深度的三维空间。立体主义在根本上打破了这一传统技法。它省略了对人的细部刻画和体积感。以简单的几何形勾出人的形态。仔细看《亚维农少女》,它是由许多个几何形组成的。就像一堆破碎的玻璃,这些几何形都是平涂上去的。进一步强调了绘画的平面性。例如右下方的女人体,身体是背面、头是正面、鼻子是侧面的,毕加索用这些从各个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小平面组合在画面上,从此打破了传统上运用透视塑造三维空间的成规。毕加索就用这种新方法形成了以后的“立体派”。

乔治·布拉克是另一位立体主义的代表人物,1882年5月13日生于法国塞纳河畔的他,父亲是位房地产经纪人。他的影响力实际上并不比逊于毕加索。他与毕加索同为立体主义运动的创始者,并且,“立体主义”这一名称还是由他的作品而来。在立体主义运动中有许多的创新,例如,将字母及数字引入绘画、用拼贴的手段,等等。布拉克的作品多数为静物画和风景画,画风简洁单纯,严谨而统一。1908年布拉克来到埃斯塔克,在那里,他创作了另一个立体派的代表作品《埃斯塔克的房子》。在这幅画中,房子和树木皆被简化为几何形。画中的房子看起来好似压偏了的纸盒。整幅作品都介于平面与立体的效果之间。他的这一灵感来源于塞尚。在1948年威尼斯艺术节的第一大奖上,评奖人确认他是本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布拉克对20世纪西方现代派艺术的影响力是极大的。毕加索称他是当代“最费人猜疑却又人人都能了解的人”。

四、立體主义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立体主义被人们看作现代艺术的分水岭,影响了20世纪绘画的发展,立体主义思潮还有力的推动了建筑和设计艺术的革新。尽管在它另辟新径呈现独立面目时,遭到一些固守传统的人的否定并竭力加以阻止和排斥,但它作为造型艺术范畴内的创造力量是无法被遏止的,好像开启了一扇巨大的智慧之门,人民从中看到了一个全新的精髓世界。

尽管立体主义受到世人的极端仇视,它毕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成为未来几十年许多画家的灵感来源和与传统分手的标志。这场运动的生计勃勃、硕果累累,与毕加索和布拉克密切合作是分不开的。立体主义在反传统的口号下有浓厚的形式主义倾向。立体主义美术运动的鼎盛期虽仅有7年,但却造成极其广泛的影响。立体主义在艺术形式上的探索,在二十世纪的最初十年影响了全欧洲的艺术家,并激发了一连串的艺术改革运动,如未来主义、结构主义及表现主义等等,尤其鲜明地反应在对现代工艺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等注重形式美的实用艺术领域不小的推动作用上。立体主义作为一场伟大的智力革新实验运动,其影响力一直渗透到整个20世纪的先锋艺术中。

结语

立体主义如同狂飚,横扫了整个欧洲大陆,影响了整个世界。不仅在绘画、雕塑,就是对建筑艺术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立体主义运动持续时间虽然有限,但留下了大量充满智慧的痕迹,永远启示和推动着今天的人们去勇于探索,发现未知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丁宁·西方美术史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约翰·雷华德.印象派绘画史上册[M].平野,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约翰·雷华德.印象派绘画史下册[M].平野,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M].巴竹师,邹德侬,刘珽,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7]李泽厚.美的历程[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作者:靳长明

上一篇:建筑结构设计论文下一篇:光纤传感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