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仪式创新做法

2022-06-23

第一篇:成长仪式创新做法

创新做法材料

区粮食局创先争优打好‚三张牌‛

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粮食局以‚立足岗位讲奉献,强化服务树形象‛为目标,紧密结合粮食部门实际,心系群众所需所求,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措施入手,全力打好创建学习型机关、争当效能型部门、打造服务型党组织‚三张牌‛,扎实开展了系列便农、惠农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优质服务。

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文登市粮食局结合自身行业特点,把创建学习型机关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着力抓好广大党员干部的日常学习教育,不断增强他们的危机意识、机遇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当前的粮食储备不同于以往的简单储存,而是采用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计算机粮情检测等先进技术,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这些先进的专业新技术,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此区粮食局组织职工学习粮食业务技能、仓储保管知识,按照学前有计划、学中有内容、学后有体会的要求,组织好职工开展大讨论活动,进一步增强学习效果

服务群众是我们粮食部门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粮食局职工铺下身子真抓实干,以全新的服务理念、优质的服务标准、有效的服务方式,做大、做好服务文章,打造服务型党组织。

抓载体创新,促进创先争优活动出实效。在夏秋粮收购中,

组织各粮库将党员示范岗设在收粮一线,向售粮农民公开承诺,千方百计服务农民。局直粮库以‚争创‘四强’党组织、争做‘四优’共产党员活动‛为载体,着力打造国有粮食单位‚创业立功型‛党组织。金麦园、金粮等改制企业通过建设党建示范点、设立党员服务先锋岗,积极创建粮食改制企业‚和谐兴业型‛党组织,激发了企业活力,增加了企业效益,职工收入有明显提高。

抓服务发展,促进全市粮食事业求突破。坚持与巩固和拓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结合起来,着力在‚转观念、强服务、抓落实‛上下功夫,以创先争优活动促进粮食工作转方式、调结构。目前,投资3600万新建的市级储备库三期5万吨工程,市粮食现代物流中心一期工程已经竣工投入使用,有力推动了‚大粮食、大市场、大物流、大产业‛战略的实施。

在具体工作中,文登市粮食局以‚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为己任,把创先争优与粮食收购工作紧密结合,多措并举,方便农民就近卖粮。为此,区粮食局多方筹集资金,先后维修、改建了所有收储库点,添置了现代化的粮食输送设备,对售粮不便及售粮大户实行电话预约上门收购,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售粮需求。同时,积极转变收购方式,变季节性收购为常年常时收购,为农民择时售粮创造了条件。各粮食收购企业准确把握质价政策,坚持优质优价,以质论价,不压级压价,维护农民利益。

为了深入推进粮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赤峰市翁旗粮食局突出争创活动的实践特点,从四个方面强力推进以更加丰富的活动内容、更加多样的活动形式、更加切实的工作方法,把创先争优活动引向深入。

一在突出跨越发展上求深入。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粮食新跨越‛主题,着眼全旗粮食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大局找准定位,结合本单位、本部门中心工作谋划推进,始终做到围绕中心不偏移、服务大局不游离、促进发展不动摇,把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热情、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跨越发展、后发先至的实践中来。

二在深化思想解放上求深入。坚定全体干部职工积极进取、发展翁旗粮食事业的决心和信心,让基层的党员干部从可观可感的变化中看到进步、看到提高、看到自己的潜力,切实增强干大事、干成事的信心,这是跨越发展的源动力。引导广大党员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变化,充分认识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性,自觉把科学发展的要求贯穿到实际工作中,把创新的思维、理念落实到具体的工作方法上,在不断破解难题中开创发展新局面。

三在推动重点工作上求深入。这次创先争优活动的主体是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活动的重心在基层,活动的舞台在一线。把推动粮食系统跨越发展、促进重点工作落实,作为创先争优的主要平台,深入开展‚争当跨越发展排头兵,争创跨越发展先锋岗‛活动,把创先争优活动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结合起来,与加快‚三大项目‛建设、推进放心粮油工程、粮食仓容建设结合起来,与谋划‚十二五‛规划结合起来,根据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党员的岗位特点,组织引导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围绕全局重点工作争作为、比贡献。

四在活动的长效性经常性上求深入。围绕争创以‚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为标准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争当以‚学习提高的模范、争创佳绩的模范、服务群众的模范、遵纪守法的模范、弘扬正气的模范‛为标准的优秀共产党员,

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结合自身特点,明确努力方向,增强争创的持久动力。健全争创机制,采取‚一帮一‛、‚手拉手‛、定点联系等形式,建立创先争优的帮带机制;运用民主测评、满意度调查、行风评议等考核评价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大力表彰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凝聚争创的合力,把依靠群众作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基础条件,打破封闭运行的‚体内循环‛,充分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参与,在全系统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第二篇:三基工作创新做法

新时期“三基”工作的内涵: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基本素质。

基层建设是以党建、班子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基层组织和队伍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基础工作是以质量、计量、标准化、制度、流程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着力点;基本素质是以政治素养和业务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员工素质与能力,是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三基工作的具体创新做法:

三基工作的第一条是基层建设,要想建设好基层,首先要让基层的同志领会上级的精神,15142队实行党员干部跟班制,做到班班有党员为骨干,班班有干部指导思想。这样即可以促进安全生产,又能挺到群众的心声,最主要的是提升了班组的素质。针对每一年想要入党的同志进行严格的考察,从政治学习到理论实践,政治素质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发展其加入党组织。第二条是基础工作,我们把平时工作中取得好成绩的方法和效果显著的做法总结起来,把标准化施工及风险识别都针对每个岗位的不同工况都一一总结起来,把岗位专责制和巡回检查路线针对岗位多做了具体要求的形成书面材料,分发给全队职工,并组织统一学习,采取定期考试检验的办法来促进大家进步。第三条是基本素质,对班组人员进行评比上岗,面对班组所有岗位的员工没三个月进行一次队内评比,岗位低的员工也可以像岗位高的员工提出挑战,达到择优上岗,年终时,对全年表现突出的同志给与表扬和物质上奖励,这样可以让有能力的人才得到很好的发挥,对那些渴望上进的同志也是一种很好的激励。

第三篇:学校管理创新做法

坚持常规管理提高育人效益

1、日常管理“严、细、实”,认真落实镇中心校提出的“六个一”工作法,实行一日巡查制度,对师德形象、教师教学常规、班级管理、学校工作常规等每天一巡查、一公示,并及时纠过。持之以恒的落实“三个公式”管理模式,即“开会+不落实=零”、“布置工作+不检查=零”、“抓住不落实的人+追究不落实的事=落实”。在“职责明确,事有人管”的前提下,要求布置的工作要雷厉风行,力争在第一时间内圆满完成任务。从层层抓落实入手,规范学校管理,强化工作实效,形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学校建立了“工作情况记录表”,对各自考核对象日常完成情况予以考核和记录,每周例会将检查落实情况,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总结,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以取得预期效果。并作为过程管理的一手资料纳入学期末的考核指标。

2、教学常规模式化。课堂教学改革,坚定不移地推行“小组多元合作均分制”。根据我镇实际,在四至六年级继续实施“小组多元合作均分制”教学模式,强力推介“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实用的教学模式。各班科学划分小组,注重过程评价,激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从而调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常规管理严把“四关”,即严把集体备课关,用好导学提纲;严把课堂教学关,强化“六环节教学模式”;严把作业批改关,及时反馈矫正;严把辅导关,做好后进生转化。教学常规检查规范、严格,每周对教师备、教、批、辅、改、研、思、结八个方面的常规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与教师考核挂钩,每次检查后都召开总结分析会,肯定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努力的方向。点点滴滴求和谐,细微之处见管理。

林家村小学教学管理方法力求“新、活”,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形式多样科学、灵活。如对教师的备课由教导处逐人检查改为:教师自查——教研组查——教导处查;作业批改从教导处组织检查改为定期展览。即由原来单一的教导处评价,改为教师群体评价。这样做,既可以提高常规检查的效果与影响面,同时可以减小教导处单一评价主体的矛盾对立面,把规定公开课改成邀请听课制等等。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增强了教师自主教研、自我管理的意识,还能让学校里最应当受到尊重的有水平的教师真正受到尊重,成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有利于学校良好教学教研氛围的形成。

3、学生管理精细化。一是课堂教学管理的精细化,从细节上指导学生自学,关注他们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采取兵教兵、“官”教兵等各种措施,不让学生形成知识缺陷,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实现知识的堂堂清;二是课间管理的精细化,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休息和学习习惯,以此密切师生关系,有的放矢的开展教育活动,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闲遐时间管理的精细化,针对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利用体育、读书、书法、绘画、音乐等特长小组活动,培养学生自学、自控、动手、动口、动脑的好习惯。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要做到全程参与和监控,及时调控纠偏,以求取得良好的效果。

创新做法:

“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是我们的办学宗旨。我们在引领孩子夯实双基、培养习惯、健全身心、张扬个性的过程中,按照“大目标、小活动、成系列”的整体思路,各学校根据实际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引领学校育人目标的达成。

书香致远、浸润人生,林家村小学 “诵经典美文,做少年君子”活动的探索与实践开展的扎实有效。在这里,读经典、诵诗文已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事情,而是其乐无穷。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自理、自律意识,促进并深化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深化了学校的德育教育,让更多的学生懂得了做人处事之根本。学生、班级乃至学校的风貌有了极大的变化,师生文明儒雅的精神风貌已逐渐形成。该校的做法多次被媒体宣传,并被列入潍坊市育人类重大问题研究项目。其做法是:

1、经典教材浸润年华

一是用好“书香润年华”丛书。为学生开展经典诵读做了有力地铺垫。二是配以现代美文。如《主题语文》丛书中的童谣、古诗、散文,小说,杂文等,以丰富学生的语言,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三是开发“名”教材系列。即名人名言、名著、名曲、古诗四个系列的教材。分低中高年级为学生提供一些朗朗上口、易懂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为内容的教材来补充学生这方面的缺失。

2、“一日六诵"纳入常规。学生上学、放学路上自觉有序的排好路队,或领诵、齐诵、或对句诵形式不一。晨诵、午诵,班班都有班级引读员,或引读、跟读、跟唱,学校广播站定时播放轻音乐,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分解了背诵古诗的负担,增强了对诗文诵读的乐趣。历史的文化积淀在潜移默化中得以理解与尊重。真正能使学生修其身,养其性。

3、活动引领培育君子

(1)诵读活动一是每天早晨、中午的课前5分钟师生齐读经典美文;放学的路队上进行经典美文背诵;每天大课间时间,学校广播站播放古典音乐,学生自由诵读经典美文。二是开展《诵读经典,感悟成长》演讲比赛,孩子们在演讲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对经典诵读

的喜怒哀乐。 三是跳皮筋、丢沙包等课间活动也融入了唱歌谣诵经典的活动,孩子们在玩中诵,在诵中玩,其乐融融。四是重大节日活动中,师生们同台演出,通过吟咏古诗、诗文串读串唱等多种艺术形式不同艺术风格的展示,充分展示了经典带给人们的快乐,彰显学诗文、诵经典带来的魅力。 (2)实践活动一是在手抄报、绘画比赛活动中,古人“头悬梁,锥刺骨”,“岳母刺字”“孟母三迁”“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等有深刻哲理的历史故事或画或写跃然纸上,孩子们从中学会了坚强,懂得了热爱祖国,感恩父母,受益匪浅。二是奉献爱心感恩活动中,每到双休日,幸福院里就有孩子们活跃的身影,大街小巷就有“环保小卫士”留下的足迹。

( 3) 评选活动一是少年君子的评选。各班按照学校制定的少年君子的评选标准,评选出了两届少年君子。二是少年君子家长的评选。根据家长的参与度和其孩子的表现,评选少年君子家长。学校借“

六、一”儿童节的庆祝活动,邀请所有少年君子的家长一同参加,与孩子同欢同乐,合影留念,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

第四篇:社会管理创新做法

5月12日,记者从省综治办了解到,省综治委近日印发《省直部门对口指导石家庄市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建立省直有关部门对口指导石家庄市综合试点工作对接机制,确保石家庄市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在全国率先创造经验、作出示范。日前,中央综治办以专报形式予以转发,肯定了我省这一经验做法。

《方案》提出,省直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结合石家庄市实际,着力在创新理念、健全完善领导体制、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推进项目建设、培树典型、推广经验等六个方面加大科学指导力度。要及时对石家庄市各项目建设中创新要素和举措进行可行性分析和科学论证,从专业的角度对项目进行精确指导,研究解决项目进展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升项目建设取得的经验和成果。要最大限度予以石家庄市政策支持和扶持,尤其在人员编制、资金等方面予以大力倾斜,优先落实中央对社会管理创新的各项倾斜政策,助推石家庄市综合试点工作顺利开展。要突出把石家庄市精心筛选出的关于“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社区矫正对象帮教管理等30个项目,作为科学指导的重点,指导早立项、早建设、早见成效。

《方案》明确,省信访局对口指导信访苗头排查化解工作,畅通信访渠道,建立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省公安厅对口指导外来人口服务管理方法手段创新,推行“市民一证通”制度和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加强专业化应急力量和应急装备保障建设,建立公共安全重大突发性案(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省司法厅对口指导加强刑释解教、社区矫正人员服务管理,加强安置帮教基地建设,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教育,引导人民群众合理表达诉求。省教育厅对口指导创建有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教育矫治(工读)学校。省卫生厅对口指导建立精神病人治疗管理、定期排查收治、协调沟通和政策保障工作机制。省综治办对口指导建立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构建各种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运行机制;建立群体

性事件苗头隐患排查、研判、报送和预警制度,健全完善群体性事件预防处置机制。此外,《方案》还要求省委组织部、省法院、省检察院、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省直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切实发挥作用,加大科学指导力度。

《方案》要求,省直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制度,严格落实奖惩。对于完成情况较好、率先在全国形成经验的项目,省综治办和社工办

会议强调,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对试点工作经验的总结、固化和运用,及时从点上拓展到面上,由经验上升为制度、转化为机制。各试点地区要对其他地方已形成的经验,大胆地学习借鉴。要加强对试点地区经验的总结推广,以点带面,形成规模效应提升社会管理工作整体水平。要加强组织领导,把社会管理创新和综合试点工作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工作中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条块结合的关系等几个问题,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推进全省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再有新提升,共同完成好这项重大的战略任务。

这就是对口指导的重点,各成员单位要按照项目建设的要求,去推动试点工作的开展。坚持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方针,精心组织、科学谋划,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加大对项目建设工作的投入,保证创新项目顺利进行。要在创新体制机制上加强对口指导。石家庄市作为全国的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体制机制的创新是一个重点和难点。省直部门要围绕维护群众权益,如何健全社会矛盾调处机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如何完善社会安全事件的监测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以及保障机制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加大指导力度。要在培树典型上加强对口指导。近年来,我省不少社会管理的工作经验做法在全国或全省得以推广,各部门要在指导石家庄综合试点工作时,要注意培树两个方面的典型。一是试点本身,要根据各部门承担的职责任务,经

过精心指导,把每一个项目都建设成精品,出经验,成亮点,推进石家庄市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二是结合职能抓好全省本系统创新社会管理典型的培树,通过在全省各地各部门培树和推广典型,推进全省工作全面开展。要在推进责任落实上加强对口指导。省委副书记付志方同志指出“要严格落实责任制。各牵头部门要按照《实施方案》的分工要求,认真履行牵头抓总责,与相关单位共同研究、协调推进任务的落实。各责任单位要结合实际,把各项任务目标分解细化,逐项明确到部门、量化到岗位、落实到人员”。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越同志强调“省直各部门都要按照要求,把每个阶段的任务进行细化分解,逐项逐阶段明确责任领导、责任人、责任时限,强化措施,确保按期完成指导任务”。省直各部门在对口指导工作中既要在谋划思路、研究措施上加强指导,更要在督导和推进落实上出真招、用真力。要加大对石家庄综合试点和全省本系统工作的督导。

第五篇:社会管理创新经验做法

主动适应社会转型期的新形势

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新任务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社会进入了加速转型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既是社会发展黄金期,也是社会矛盾凸显期,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通过学习中央和省市领导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余杭近几年社会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就转型期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谈一些粗浅体会。

一、认知先于行动,科学认识和正确看待社会转型期的阶段性特征

我们必须科学认识和正确看待转型期社会问题的规律性与特殊性。深刻认识转型期社会问题的必然性。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变迁和发展的转型时期,以改革开放为主要形式的社会转型,其内容涵盖了结构转变、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更新等在内的全方位转换,转型的深度、广度、速度、难度前所未有,这些致使转型期凸显的社会问题往往带有显著的结构性、变迁性、越轨性、病态性与心理性等特征。深刻认识余杭转型期社会问题的复杂性。由于我区地处最具活力的长三角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已经率先迈进10000美元的新阶段,社会发展进入加速转型期,作为经济发展快、改革力度大、开放程度高的先发城区,随着社会结构、社会组织方式、社会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等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由此带来转型期社会建设中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往往早发、先发、多发,众多的历史遗留问题和改革发展中的新问题相互交织、叠加。

二、转型必先转脑,积极探求和确立与社会转型新形势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新思维

经济社会的加速转型迫切要求我们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鉴于此,区委、区政府把社会建设和管理提到检验和衡量党委政府执政能力的战略高度,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通过理论研讨和专题研究,确立了“发展是生产力、社会管理也是生产力”,“经济发展越快、越要重视社会建设和管理”等新理念,推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两轮并驱”、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两手并重”成为新导向,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把促进公平作为社会和谐的关键,把改革创新作为社会转型的动力,积极探索一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道路。对照转型期社会管理创新的新任务,我们必须“转换脑筋”,正确把握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原则,明确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取向。牢牢把握以人为本、服务优先,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统筹兼顾、动态协调,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立足实际、改革创新等“五个”原则。努力实现“五个”转变:在思想观念上,从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向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在管理主体上,从重政府作用、轻多方参与向政府主导型的社会共同治理转变;在管理方式上,从重管制控制、轻协商协调向更加重视协商协调转变;在管理环节上,从重事后处置、轻源头治理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在管理手段上,从重行政手段、轻法律道德等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

三、坚持“点线面”结合,构建立体型的社会管理工作新格局

在社会加速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任务非常紧迫、繁重。我们必须坚持以创新的理念引领和带动体制机制和方法措施创新,当前重点是在做大社会管理服务网络、做强镇乡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做实社会管理服务基本单元上下功夫。

(一)注重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在面上完善一张网络,构建“全面覆盖、无缝衔接”的社会管理服务工作体系。

构建新型社会管理制度体系,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一是坚持从全局高度来整体

谋划全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区级层面建立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社会管理创新领导机构,制定出台《余杭区委、余杭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实施意见》。为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深入有效开展,建议在党委序列设立实体化运作的专门机构,负责全区社会管理的统筹协调和指导监督。二是坚持从系统角度构建社会管理服务制度体系。涵盖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和应急处置3个层面,具体包括16项制度体系。三是坚持从健全项目考评机制入手形成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整体合力。把社会管理涉及到的重点工作细化分解成33个项目,建立一套项目化管理办法和考评考核机制,完善社会管理工作的定责、履责、问责制度,推动社会管理创新走上集成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二)注重整合资源、拓展功能,在线上提升一个中心,打造“上下贯通、贴心贴身”的镇乡社会管理服务综合平台。

镇乡一级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推进镇乡一级社会管理体系中,要充分发扬余杭作为全国镇乡综治工作中心发源地的传统优势,依托“网络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片组户联系”制度,深入推进镇乡综治工作中心规范化建设,把综治工作中心建设成为基层社会管理的重要平台。

1、整合:健全“8+x”工作体系,进一步整合计生、劳保、城管、交通等社会管理职能部门和工作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2、拓展:拓展社会管理职能,以项目化管理为抓手,通过督查督办、考核奖惩等措施,充分发挥未进驻中心职能部门的作用,使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工作在基层真正得到落实。

3、延伸:重点建立与社区(村)网络化服务管理对接机制,并将管理触角继续向9大系统“平安单位”参创单位延伸,向“两新组织”延伸,有效发挥综治中心的核心和平台作用。

4、规范:进一步加强综治工作中心服务管理规范化建设,使镇乡综治工作中心更好地承担起社情信息掌控、矛盾纠纷调处、群防群治指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法制宣传教育、维护和谐稳定六大功能,筑牢社会管理服务第一道屏障。

(三)注重发动群众、自我管理,在点上巩固一批阵地,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的品质生活共同体

社会管理服务的重心在城乡社区,我们要紧紧抓住城乡社区这个支撑点,注重发挥城乡社区在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中的基础平台作用。一是推进新型社区管理工作标准化。按照“管理有力量、周界有隔离、内外有监控、出入有登记、秩序有规范、安全有保障”的目标,对现有的新型社区开展集中治理,分阶段推进封闭式管理改造,统一硬件配套标准,统一社区场所设置,统一管理服务措施,着力解决新型社区管理脱节、服务缺失的突出问题。二是推进新型社区管理主体多元化。从增强社会自治功能出发,进一步理顺镇乡、街道与新型社区的关系,开展经济服务、民生保障、城市管理、综合治理和党群建设等“职能进社区”活动,开展“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我管理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和谐邻里”为主题的民主管理实践,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努力做到“小事源头化解、矛盾不出社区”。发挥社会组织的协调整合、排忧解难功能,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等形式,探索建立“政府指导、小区自主、市场运作”的物业管理或准物业管理模式。三是推动新型社区管理服务长效化。增强新型社区建设的前瞻性、超前性,在立项、规划、验收等环节,把实行封闭式管理要求列为基础性配套,发改、建设、财政等部门要严格审批、严格把关,做到“同规划、同施工、同验收”。按照实有人口千分之二的标准,建立专门力量配备长效机制。按照“分类管理、分别出资”原则,建立新型社区经费保障长效机制,为提升新型社区社会管理服务能力从源头上打下坚实基础。

上一篇:班组主要先进事迹下一篇:窗边的小豆豆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