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媒论文范文

2022-05-09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网络传媒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随着网络经济、信息技术以及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传媒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和发展起来。网络传媒企业的上市、融资、并购重组等经济行为日益剧增,而这些经济行为均以网络传媒企业的价值分析为基础。因此,如何客观、合理的对网络传媒企业进行价值分析已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第一篇:网络传媒论文范文

论网络传媒对大学生现代人格的塑造

[摘要]网络传媒正以其强大的即时性、开放性、自主性、多元性、虚拟性成为大学生现代人格养成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塑造力量。文章通过网络传媒对大学生现代人格形成的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用的分析指出,在大学生的现代人格塑造过程中,我们要积极构建网络传媒对大学生现代人格塑造的渠道,将网络传媒打造成一个干净和健康的信息平台、教育阵地,承担起育人责任,促进大学现代人格的完善。

[关键词]网络传媒 大学生 现代人格

大学生现代人格的形成不是朝夕即成的事,需要考虑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更要积极构建一些优质平台来培育大学生的现代人格。网络时代的来临,打破了国家、地区之间的各种界限,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地球村”,每一个网民都成为面向世界的“国际人”。网络传媒正以其强大的即时性、开放性、自主性、多元性、虚拟性成为大学生现代人格养成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塑造力量。

网络作为传播的一种新型媒介,承载和传播着大量的信息和知识,既能传播先进的健康文化和思想,在人的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也能传播垃圾文化和错误思潮,形成不正确的舆论导向,从而影响受众群的思想道德认知。对于人格未定型的大学生,现代网络传媒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大学生的现代人格塑造过程中,网络传媒应该提供一个干净、健康的平台,承担起育人的责任。

一、网络传媒对大学生现代人格的积极影响

1.网络传媒的即时性和多元性,满足现代大学生的求知欲望。受众可以发现自己感兴趣的新事物和收集自己想了解的新知识,人们获得知识的领域范围更加广泛。网络世界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信息资源,丰富了个体的内心世界,逐步减少个体的空虚程度,而且网络交流的即时性,也有利于拉近人际关系的心理和空间距离,从而让大学生养成乐于交往的现代人格。网络传播使大学生的认知需求心理得到充分强化,提高了环境适应能力和决策能力,而且即时的国内外政局时事、社情民意等信息也培養了大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意识。

2.网络传媒为大学生提供了参与社会事务、获得主体自由的平台。大学生处于社会化的关键阶段,他们渴望创新,渴望独立,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渴望主体自由,渴望以一种平等的地位参与社会生活,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又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崇尚秩序、等级、权威、由成年人一统天下的现实社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利于大学生社会性的正常发展,大多数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着情感上困惑,甚至扭曲的心理。而在网络交往中,不管是强者还是弱者,不管在现实社会中的地位如何,都能得到平等的对待和尊重,有着平等的对话权。大学生通过网络交往,自主地成为网上的资源共享者和网络生活的独立创造者,从而对其社会性的形成产生独特的影响。有利于克服个体人格的固执、独尊、排斥等不良倾向,有助于其人格完整性、协调性、独立性、自由性、个体性和社会性的正常发展。

3.网络传媒的开放性,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探索自身潜力和生命价值的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健全人格的塑造最终依靠的是主体自身的力量。健全人格塑造的过程就是主体不断探索自身、探索生活、完善自我的过程。网络交往的开放性,使得参与其中的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获得了无限提升和张扬的可能。大学生通过网络交往,更广范围、最大可能地实现个体对于自身生命价值的认知体验,而良好的个体自我价值意识是现代人格塑造必备的心理基础,有助于青年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

4.网络传媒的虚拟性,实现了大学生多样化的角色期待。网络媒介具有隐匿性和虚拟性,受众可以通过扮演多个虚拟角色来满足在现实世界未能满足的心理和愿望,可以宣泄不良的情绪,缓解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有人把网络的这种功能称为“去抑制”功能。所谓“抑制”就是指现实生活中人们因为受到各种内心准则或社会规则的制约而表现出的行为自我克制。这种网上的“去抑制”行为实际上是对现实社会角色规范和约束的反抗。网络世界虚拟角色扮演的随意性实现了大学生多样化的角色期待,帮助大学生缓解了现实世界的生活压力。比如通过参与BBS或聊天室表达自己角色,使得原始的沟通交流心理得到满足,缓解了个体在现实社会中的紧张焦虑,减少了人格分裂和冲突的现象。

二、网络传媒对大学生现代人格的消极影响

1.网络交往的非实名制带来人与人之间现实交往的虚拟化,弱社会性的虚拟空间里人际交往脱离了现实人际交往的特有情境,“网友见面死”则是对网络交往带着“面具”的最好解释。长期带着这个面具交往,会引发大学生的心理信任危机和人格障碍,必然减弱大学生自我意识和社会角色的获得能力,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甚至引发青年在现实环境中的人际交往困难,最终影响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和现代人格的形成。此外,网络的隐匿性使得青年学生忽略了社会和集体的利益,“黑客”攻击的频频发生,个人意识的极度扩张还会使得学生人格极易滋生反社会、反文化的倾向。

2.网络传播的弱责任性导致大学生在人生价值、生活方式、审美观念等精神生活的失范。比如有些网络传媒为了追求“轰动效应”,歪曲和夸大事实、制造假新闻、传播负面社会新闻、揭露娱乐界明星等特殊人群的个人隐私等;有些网络媒体充斥着暴力、色情内容,用以吸引身心发展未定型的学生群体,带来大学生在行为规范上的失范、非常态人格的认同和模仿,容易在大学生主观意识中形成对现代人格中开放、自主等观念的曲解。

3.网络中垃圾信息的充斥影响着大学生现代人格的培养。网络空间不受限制,各种有用与无用的、正确与错误的、先进与落后的信息充斥其中,淫秽、色情、暴力等内容在网络上广为传播。网络世界对现实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产生了强烈冲击。我校一位平时表现乖巧、成绩优异的女生在期末考中因作弊被抓,究其原因竟然是因为自己从小到大一直很乖,成绩也好,上了大学后经常上网,看到网络上说读大学期间要是没有谈过恋爱和作弊,读大学就是遗憾的,于是她在最简单的“大学语文”期末考试中作弊了。华东某地一所中学一年中接连发生5起校园性骚扰案件,作案的学生都是因为浏览海外色情网站中毒才铤而走险。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又缺乏足够的判断分析能力,这无疑为青年学生现代人格的培养埋下了隐患。

三、借助网络传媒塑造大学生的现代人格

网络传媒对大学生现代人格的影响会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而不断加剧,我们要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发挥网络传媒对大学生现代人格塑造过程中的正面影响,促进大学现代人格的完善。

1.强化政府部门对网络传媒的管理职能。政府部门在尊重网络传媒事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要开展舆论环境监控、网上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内容规制等管理工作。鼓励网络传媒机构和法人追求效率与公平、先进文化和道德规范。政府部门对网络传媒事业的发展既要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对网络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也要给予严格管制。所谓“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只有政府部门对网络传媒行业以明确规范,才能有效约束网络传媒行业的行为。如信息产业部颁布的《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2000年10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与信息产业部联合颁布的《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2000年10月8日),以及各网站的行为公约等。事实上,真正在网络上被有效关注的还是那些拥有实力的网站,而新闻机构支持的网络媒体在网上延续了大众传播时代媒介的支配性地位,因此,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对大众传播媒介的有效管理来影响网络传媒。加大投入,建设有吸引力、说服力、覆盖面广的主流网站,用正确、科学、文明、健康的内容引导网络传媒。让大学生在享受现代化网络信息的同时慢慢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认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加强网络传媒的道德自律。网络的虚拟性削弱了包括政府部门和社会舆论等在内的外在管理力度,因此加强网络传媒的道德自律更显重要。加强网络自律,关键在于加强网络职业道德教育和网络道德主体行为规范。一方面,强化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的道德自律。其实无论是网络的基本功能,还是延伸出来的网络传媒对人的塑造功能,其效果的产生主要取决于网络媒体从业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强化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关键是要培养网络专业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立场;要培养网络专业从业人员熟练的专业技能,包括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网络心理素质,加强网络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教育,保障网络传媒提供的信息全面、真实和健康。另一方面,强化网络媒体机构的道德自律。只有网络传媒机构注重自律,自发地开展行业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如设立网站协会来解决网络传媒行业的不规范行为;设立网络传媒投诉机构,开展道德自律建设,才能够有效强化当代网络传媒行业对受众群的正确导向功能。大学生群体在网络传媒世界里不断感知这一行业的自律和规范,也可以培育大学生自律自觉的现代人格。

3.加强对网络传媒信息的文化建设。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人际交往、情感沟通等方面越来越多地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为了构建大学生完善的现代人格,发挥网络传媒对大学生现代人格的正面塑造作用,必须要大力加强网络传媒信息的文化建设。尽力构筑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过滤网站,以抵御损害国家利益、腐蚀人们思想、影响人们价值观和道德观等破坏性信息的侵袭,尤其是要开展健康的文化教育网站的建设,引导大学生网民们正确地选择和运用网络文化知识。文化建设必须要一个平台,可以通过加强大学生网络虚拟社区的建设,仿真模拟现实世界的社区文化建设,在网络上开展区域性大学生虚拟社区共建和评比活动,让来自各地的大学生在网络虚拟社会中频繁交往,传播思想、表达意愿,让大学生有组织地参与虚拟社区的秩序维护、人际交往和文化氛围的建设,培养大学生乐于交往、竞争合作的现代人格。

加强网络传媒文化建设必须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正确的人格典范,建立网上宣教的主阵地,才能引导大学生的学习。随着网络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文化建设的环境、对象、方式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要赢得青年大学生的认同,关键是要平等地尊重对方、关心对方,这样才能赢得青年大学生的信任。可以通过建立正面宣教信息数据库和网站,有计划、有步骤地扶持健康向上的电子专栏、BBS、教育页面、扩充网络宣传的内容,用先进文化思想、科学知识占领网络阵地,营造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可以借鉴国内一些主流网站的经验。如中国青少年计算机信息服务网(http://www.cycnet.com)、中国共青团网站(http://www.ccyl. org.cn)、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网站(http://www.acyf.org.cn)、民族魂网站(http://www. cyc69. cycnet.com)、上海市关心下一代网站(http://www.guanxin.org.cn)等,在网上设立“形势分析”“环境与发展”“青年信箱”等推崇理性至上,又充满人文关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交融的专栏,引导青年大学生不断接受先进文化的洗礼,感受社会责任,培育爱心,培养大学生形成关心国家、集体和社会,关心他人和环境,自尊、自信、自爱的现代人格。

4.强化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工作。高校应主动成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者和信息的提供者,让网络成为知识创新、知识共享的平台,同时有责任把高校的网络文化建设成为网络时代大学生现代人格塑造的主阵地。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人格发展不稳定,由于辨别能力不强,易产生“从众”“模仿”行为。构建健康的网络文化,使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健康人格,这是现代人格塑造的有效条件。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成才的主阵地,因此大学校园更要强化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工作,努力培育优良的网络文化,保证网络文化传播的正确导向。而目前,许多高校斥巨资铺设的校园互联网被学生们变成了“聊天平臺”“游戏平台”,寝室里联网游戏无法遏制。校园网络文化管理的滞后和法制的不健全,成为消除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现代人格发展负面影响的一个难点。因此,做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工作迫在眉睫。美国课程专家杰克逊认为,校园文化在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过程中构成了“隐性课程”,在网络普及的高校完全可把网络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点来抓。比如,一项学生管理制度的出台,完全可以发动校园BBS论坛进行广泛的意见征求,让学生可能通过网络参与到学校的事务管理之中,树立学生的责任意识,形成关注社会和集体的主体参与意识,完善道德素质;利用重大的节假日在网络上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网络开展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帮助等,都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现代人格的塑造。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大学生人格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将逐渐形成。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自由自主、自觉自律的大学生现代人格的养成,不仅是其健康成长与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因此必须加强对网络传媒的引导和管理,充分发挥网络传媒的优势,尽快构建网络传媒对大学生现代人格养成的平台。当然,大学生现代人格的培育除了网络传媒这一力量之外,还受到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自身个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大学生现代人格的养成,更是一个全社会的共同课题,需要全社会群策群力、共治共建。

[参考文献]

[1](德)埃里希·弗洛姆.逃避自由[M].陈学明,译.北京:工人出版社,1987.

[2]陈士涵.人格改造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3]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江苏: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4]匡文波.网络传播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马宁.大学生人格现代转型的内容与特征[J].高教研究,2007(1).

[6]宋东颖.论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人格塑造[J].黑龙江教育,2007(3).

[7]叶求利.网络传媒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南平师专学报,2001(2).

[8]申凡,张淑华.现代化进程中媒体对现代人格的塑造职能[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作者:姜海燕

第二篇:网络传媒企业价值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随着网络经济、信息技术以及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传媒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和发展起来。网络传媒企业的上市、融资、并购重组等经济行为日益剧增,而这些经济行为均以网络传媒企业的价值分析为基础。因此,如何客观、合理的对网络传媒企业进行价值分析已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一、现行企业价值评估方法评析

(一)现金流量折现法 现金流量折现法(DCF)的中心思想是任何资产的价值等于该项资产未来特定期间内所产生的全部现金流量的现值总和。现金流量折现法是一种主观评价方法,分析结果取决于现金流和折现率两个指标,而这两个变量所需信息完全需要预测,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该模型的应用前提是对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做出合理的预测,在评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影响企业未来现金净流量的各种因素,确保未来各时期现金流量的可靠计量。此外,要选择合适的折现率,也就是评估人员对企业未来经营风险的判断。由于企业未来经营过程的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对目标企业未来收益的把握和判断至关重要。

(二)市盈率法 市盈率法(P/E)又称为收益倍数法,其实质是把目标企业的财务比率或指标与市场上相似企业的比率或指标进行比较,进而得出目标企业的市场价值。市盈率法是基于成熟有效市场的客观评价方法,适用于有可比对象的成熟市场企业,因此,市场法的核心在于确定合适的市盈率、市净率等指标。市盈率法将股票价格与企业效益联系起来,能直观反映企业的投入与产出关系,是企业价值分析中广泛应用的一种估值方法,市盈率法涵盖了风险补偿率、增长率、未来现金流和股利支付率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综合性。

(三)经济附加值法 经济附加值(EVA)是一个企业扣除资本成本后的资本收益,即资本收益与资本成本之差。经济附加值法对企业进行价值分析的核心点是企业的内在价值由当前市场价值(COV)和未来增长价值(FGV)两部分构成。前者是对企业当前业务市场价值的度量,后者是企业未来期望增长值的贴现值。如果可以确定企业的当前营运价值,就能进一步估算出未来的增长价值,而一旦这两者的价值都能确定的话,就可以推算出企业未来的收入增长率,通过判断企业能否实现该增长率来确定企业目前的市场价值是否合理。

(四)实物期权法 实物期权法的核心思想是将企业视为若干项实物期权的组合,企业的整体价值由现有价值和实物期权价值两部分组成,前者运用一般的价值评估方法进行估值,后者则采用期权思想对企业的未来获利机会和潜在价值进行评估,两者相加即为企业的整体价值。实物期权法主要借助于金融期权的思维模式和技术方法对企业未来经营过程中的选择权、投资机会等不确定性价值和经营灵活性价值进行量化,从而更好的评估决策的风险性和不确定的投资机会价值。

二、网络传媒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适用性与局限性

(一)现金流量折现法 现金流量折现法(DCF)是企业内在价值评估体系中最成熟、最根本的评估方法,然而在对某些网络传媒企业进行评估时却遭到了质疑。运用现金流量折现法有两个指标至关重要,即自由现金流和折现率。由于网络传媒企业大多是高科技型企业,这两个指标的确定难度较大,同时,网络传媒企业现阶段多数处于成长阶段,净现金流量多为负数,从而导致评估者无法按一般做法,即根据企业的历史业绩来预测未来的现金流。此外,网络传媒企业的盈利模式和经营管理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造成不同评估者对同一网络传媒企业的未来预期收益率判断差别较大,从而导致折现率的显著差异。

(二)市盈率法 市盈率法是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中较为经典的模型之一,在网络传媒行业的评估中应用广泛,市盈率法可以直观地将企业的盈利情况和股票价格相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企业价值的未来预期。但是,市盈率法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首先,对于亏损企业来说,市盈率根本毫无意义,即使通过将每股收益正常化也无法消除根本问题。其次,对周期性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时,往往会呈现出较大偏差。最后,对于大多数非上市网络传媒企业来说,找到技术、规模等相似的可比企业,选择合理的市盈率、市净率等指标存在诸多困难。

(三)经济附加值法 经济附加值法(EVA)与现金流量折现法相比,可以更为准确的衡量股东价值,因为前者是在扣除权益成本和债务成本的基础上来衡量企业收益的,而后者仅考虑了债务成本。经济附加值法与现金流量折现法的共同思想精髓都取决于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企业未来净现金流的折现值是企业内在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用经济附加值法对网络传媒企业进行价值分析时,同样无法克服网络传媒企业的净现金流为负的障碍,无法根据历史业绩来预测未来现金流。

(四)实物期权法 实物期权法对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风险性以及连续性有较好的体现,能对网络传媒企业的内在价值提供另一种解释,适用于那些未来面临潜在机会、战略决策等选择权的企业进行价值评估。在网络传媒企业价值分析方面,实物期权法由于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尚未形成合理、适用的通用模型,而且实物期权的种类繁多,导致在实际应用中受阻。

三、网络传媒企业价值分析方法的修正及应用

(一)理论盈利倍数模型——对市盈率法的修正 鉴于对网络股未来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的良好预期,著名投行BT Alex Brown. INC的证券分析师Shaun G.Anderikopo- ulos通过对网络股的长期研究分析,在市盈率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论盈利倍数模型(Theoretical Earning Multiple Analysis,TEMA)即P/E/G定价模型。

TEMA模型的前提假设是市盈率(P/E)的值由企业未来的预期盈利增长率(G)决定,通过乘数因子(G)把企业的市盈率和成长性直观联系起来,使得该模型的分析结果充分考虑了企业的内在增长性,从而更为准确的反映网络企业的内在价值。

其定价公式:P/E/G=K

即:P/E=G×K

其中:P—每股价格;E—每股收益;G—预期盈利增长率; K—市盈率对增长率的比率。

TEMA模型适用于那些相对成熟、可持续经营和高速成长的网络传媒企业。在确定企业的盈利增长率(G)时,必须认清该指标为复合增长率,需要综合考虑收入增长和净利润增长两方面因素。K值用于衡量相比于企业增长率的市盈率水平的相对数,一般情况下,K值越小说明相对于预期增长率而言,市盈率就越被低估,则股票价格就有较大的升值空间。

(二)网络传媒企业“电广传媒”实例分析 根据上述网络传媒企业价值分析理论可知,现金流量折现法,经济附加值法以及实物期权法等绝对估值法的理论精髓都是将被评估企业的预计未来收益通过适当的折现率折现到当前,得出被评估企业的理论评估价值,虽然绝对估值法可以通过计算、推测出目标企业绝对性、精确性理论价值。但由于在网络企业价值评估模型中所采用的折现率、资本成本率、预测增长率等指标都带有评估者主观判断的成分,对不同的风险补偿率、利率、预测增长率所作出的估值差异往往造成分析结果的显著不同。此外,在网络传媒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多变的形势下,预测目标企业未来5-10年的盈利情况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对网络传媒企业“电广传媒”采用相对估值法中的市盈率法(P/E)以及理论盈利倍数模型(TEMA)进行价值分析。

(1)市盈率法的应用分析。一是“电广传媒”每股收益预测。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电广传媒”2011~2013年各年每股收益预测值,本文取各金融机构每股收益预测值的均值,计算得出“电广传媒”2011~2013年每股收益预测值分别为1.556、1.628、1.738。

二是网络传媒行业平均市盈率(P/E)预测,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上述7家网络传媒企业在2012年3月30日的平均市盈率在42倍左右,而此时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全部股票的平均市盈率是17.99,相比较而言,我国深圳证券交易所全部股票的平均市盈率是53.62。根据对“电广传媒”每股收益预测可知,2011~2013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1.556、1.628、1.738,这里取网络传媒行业的平均市盈率41.664,上交所平均市盈率17.99,深交所平均市盈率53.62三者的平均值37.758作为“电广传媒”的预测市盈率。可以得出“电广传媒”的合理价格区间为58.75元~65.62元之间。与当时“电广传媒”市价29.12相比,说明“电广传媒”的企业内在价值被严重低估,极具投资价值。

(2)理论盈利倍数模型(TEMA)的应用分析。运用市盈率法来分析网络传媒企业的股票价值时,有时会遇到一些极端情况,从而凸显了市盈率法的操作局限性。现实中,有许多企业的市盈率远高于股市的平均市盈率,甚至有个股的市盈率高达几百倍,例如国恒铁路(000594)的市盈率就高达1642.76,此时就无法运用市盈率法来预测这些股票的价值。但是,如果这些公司市盈率和企业的经营业绩相比较,就可以对这些超高市盈率的股票做出合理解释,投资者就不会再认为这类股票的风险太大了。TEMA模型正是基于市盈率与增长率之比(P/E/G),充分考虑了企业的成长性来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分析。

TEMA的定价公式:P/E/G=K,当股票估计合理时,K=1;当K<1时,说明该股票的市盈率小于企业的实际增长率,股票价格被低估了,此时投资者就有购买该股票的机会,该股票存在潜在价值;当K>1时,说明该股票的市盈率大于企业的实际增长率,则该股票可能被高估了。

根据前文对“电广传媒”2011-2013年的每股收益预测知,“电广传媒”的每股预测收益分别为1.556、1.628、1.738。根据“电广传媒”2010、2009、2008年度财务报表数据可知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为33.11%,综合考虑“电广传媒”发展情况,假设“电广传媒”未来3年的复合增长率为34%,当K=1时,则“电广传媒”对应的股票价格区间为52.9元到59.1元之间。

综合市盈率法(P/E)和理论盈利倍数模型(TEMA)的分析结果可知,“电广传媒”极具投资价值,其合理价格区间为52.9-65.62元之间。

参考文献:

[1]曹中:《企业价值评估》,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2](英)布里金肖著,周金泉等译:《网络公司价值评估——前沿观点》,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年版。

[3]孙继信、李明勇:《网络企业价值评估》,《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6年第2期。

[4]刘长昕:《网络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探讨》,《时代金融》2011年第6期。

[5]孟丽莎:《实物期权法对网络企业投资评估的适用性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第1期。

[6]方晓成:《网络企业价值理论和评估方法研究》,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7]杨金国:《网络企业价值评估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作者:孙杰 闫志敬

第三篇:网络传播对新闻传媒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逐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互联网自从问世以来便展现出巨大的科技生命力,其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在各个领域中均有所体现。然而,这其中也蕴含着巨大的危机。很多传统行业在互联网时代下逐渐萎缩,甚至逐渐消失。新闻媒体与传播行业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为改变这一局面,新闻媒体与传播行业人员要从长远的角度做好统筹规划工作,同时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从而为打赢与互联网的这场战争增加胜算。本文主要围绕着互联网发展历程与网络传播对新闻传媒的影响和对策展开分析讨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传播;新闻传媒;对策;新闻媒体与传播行业

一、网络传播对新闻传媒的影响分析

互联网起源于1969年的美国。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其他国家也在互联网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与突破。随着互联网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其他领域中也逐渐出现了互联网的身影。互联网具有很多其他通讯方式不具有的优点,如信息传播速度更快、能够包含的信息内容更多等。基于此,人们把他称为“第四媒体”。

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领域也取得了一个个巨大的突破。网络凭借其独有的优势,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人们沟通交流所使用的主要通讯工具。因此,网络媒体成为“现代三大媒体”之一,与较早出现的报纸媒体、电视媒体并列。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中的信息日益增多,这对传统的新闻媒体与传播行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为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使得新闻媒体与传播行业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该行业从业者应当保持沉着冷静的态度,认真分析当前该行业的发展状况与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应对。在当前社会中,信息的更新速度极快,具有时效性的信息才是有价值性的信息。此外,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任何人通过现代信息网络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制作者和传播者,且任何人是在已知一定信息的基础上制作信息和传播信息的。新闻媒体行业的工作人员只有深入地了解互联网特征,才能真正地想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另外,互联网与新闻媒体与传播行业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不相容的。新闻媒体与传播行业的工作人员可以借助现代网络这一科学手段使得该行业重现繁荣、兴盛局面。在以往传统的新闻媒体与传播行业中,新闻媒体主要通过纸质版报纸与电视、广播中播放的新闻联播等节目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形式较为呆板,无法吸引广大青年人的注意力。因此,在互联网时代的浪潮中,相关人员要将新闻媒体与互联网有机结合起来。相关人员既可以通过互联网收集相关新闻素材,又可以创新新闻传播方式,从而吸引更多受众。例如,当前时代为“快餐时代”,人们很难有充足的时间来观看时长较长的新闻节目,“碎片化观看”已成为社会中的常态,短视频更受广大群众青睐。因此,新闻媒体与传播行业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发布短视频的方式传播新闻信息,增加新闻的曝光度。

二、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体带来的冲击

1.时效性的冲击

互联网通讯是顺应当今时代发展潮流的通讯方式。传统媒体传播信息时通常会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在时间方面,传统媒体传播相关信息通常具有滞后性。在纸质报纸的印刷过程中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在信息更迭迅速的现代社会中相关媒体无法及时地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在空间方面,通常的纸质版报纸的发行只能局限在部分区域,若在全国范围内发行则须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此外,在经济水平尚不发达的昔日,电视机尚未普及,普通群众很难拥有了解新闻信息的渠道。然而,互联网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些障碍。新闻媒体与传播行业的工作人员可以借助互联网播放新闻没有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通讯及时准确、信息更新速度迅捷的优势进行相关信息的传播、推广工作。

2.成本冲击

在当前社会,每个人都可以借助互联网成为社会中新闻的传播者。在此过程中,相关人员几乎没有投入任何成本,这极大地节省了以往进行纸质版报纸排版、设计工作时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资源。因此,新闻媒体与传播行业的工作人员在通过互联网进行相关信息传播时既可以节省成本,又可以传递更多的信息。

3.技术上的领先

互联网以其技术的新颖性、新闻传递的时效性和信息来源的多元性,使得其有效地融入于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而且其在传播相关新闻信息时可以为广大受众提供良好的视觉体验效果、听觉体验效果,且其表达手段也丰富多样,这更受广大受众的青睐。

三、 新时期新闻媒体工作的路径分析

1.对于内容进行创新

现阶段,我国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对相关文化产品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新闻媒体与传播行业的工作者应当顺应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不断地提升和优化新闻内容,创造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例如,在社会中一些热门词汇不断出现在人民群众的视野当中,如“蓝瘦香菇”等,这些词汇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因此,新闻媒体与传播行业的工作者可以紧跟时代潮流,深入地分析这些热门词汇产生的社会原因与背景,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对其产生共鸣,增强新闻内容的吸引力。另外,新闻媒体与传播行业的工作者也可以对社会热点新闻做出点评,发挥引领功能,使得广大受众在正确的社会主义思想理念的引导下做出恰当的思想判断,矫正部分群众过于激进的思想和行为。

2.利用网络开展有效地交互

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下,互动性这一特点格外突出。新闻媒体与传播行业的工作者应当将互联网的这一优势与新闻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新闻媒体的互动性增强。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这一目标。例如,新闻媒体与传播行业的工作者可以利用互联网传播新闻内容,突破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节省大量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从而使得新闻信息地传播更加广泛、更加自由。此外,新闻媒体与传播行业的工作者可以提升新闻节目的互动性。比如,他们可以在播放社会新闻的节目中增加群众看法这一环节,当主持人介绍完毕某一社会新闻的基本情况后,主持人可以现场随机连线观众,被随机连线到的观众可以陈述自己对于这一社会新闻的看法与观点,随后主持人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点评。通过设置这一环节,既可以提升新闻节目的互动性,使得观众加深对相关新闻的印象,又可以宣扬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可谓是一举两得。在新闻节目中增强互动性,将是新闻媒体与传播行业的一大创新,其对于提升受众的新奇感、参与感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在我国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水平不断提升的现实背景下,新闻媒体与传播行业的工作者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创造出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新闻作品。只有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聞乐见的新闻作品,才能真正地发挥出其对人民群众的教化作用。虽然当前新闻媒体与传播行业的工作者尚未实现互联网与新闻媒体的完美结合,但只要相关工作者认真制定相关对策,并对其贯彻落实,那么新闻媒体与传播行业必将繁荣、兴盛地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范树文.网络传播对新闻传媒的影响及发展对策[J].西部广播电视,2020(11):13-14.

[2]洪子涵.网络传播对新闻传媒的影响及发展对策[J].传播力研究,2019,3(36):278.

[3]王紫辰.传播媒介形态变化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分析[J].传媒论坛,2019,2(04):78-79.

[4]谭力.网络传播对新闻传媒的影响及发展对策[J].传播力研究,2018,2(24):237.

[5]刘林山.博客的兴起及其对新闻传播的影响[J].语文天地(高教.理论),2013(03):64-66.

[6]王俊杰.网络传播对新闻传媒的影响及发展对策[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3):129-131.

作者:张子昊

上一篇:通识课程论文范文下一篇:培训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