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研究生论文

2022-05-13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工商管理研究生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近年来,由于我国硕士生扩招以及经济发展等原因,我国经管类研究生尤其是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日益增多。我国在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起步较晚,依然存在一些欠缺。因此,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梳理当前我国高校关于工商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就如何提升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培育质量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第一篇:工商管理研究生论文

国外高校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经验与启示

摘 要 21世纪以来,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目标,各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能力提升模式。我国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必须借鉴国外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成功经验。加强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师教学方式,注重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师教育等创新能力提升。在此基础上,本文就提出要全面深入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师教学方式,突出注重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学教育等等改革。从而对我国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全面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工商管理 研究生 创新能力 经验与启示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to Enhance Foreign University Commerce and Industry Management Graduates' Innovation Capability

YANG Yimin, LUO Shaowen

(Business Schoo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28)

Key words commerce and industry management; graduates; innovation capacity;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生与世界强国的工商管理研究生存在较大差距,其主要问题是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强,如何提升工商管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工商管理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核心。目前,我们在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教育理念上有较大差别,与西方国家相比,在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历史背景等方面也有较大差异,所以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适合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教育体制机制。与此同时,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在现代科技、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世界各国已充分认识到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当然,中国的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重大突破,自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高级管理人才,为社会发展,经济腾飞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仍有许多亟待改进之处,尤其是在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提升方面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索,以适应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的进步。国外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高度重视创新能力的提升,并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我们不妨学习国外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学习的一些方法来,吸取精华为己用,从而促使我国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

1 国外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成功经验

1.1 创新工商管理学科的教学方式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要大力弘扬创新精神,掌握创新方法,提升创新能力,保持持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既是放飞理想的需要,也是社会科学发展,进步的需要。同时,教育的关键不在于教学的内容,而在于教学方式,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国外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师不断地探索实践,研究一套独具特色的教育方法。比如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学任务有课程建设、案例分析、研究工作三大组成部分。案例教学法不在于让学生死记硬背书本内容,而是迫使他们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它是一个不断向学生施加压力的学习机制。从而使哈佛大学商学院成为美国青年求学的天堂。

1.2 提升教师的教育创新能力

高校担负着培养又红又专的高级管理人才,关键因素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师要有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同时,要提升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潜力,培养一大批高级管理人才,就要求工商管理学科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潜力。国外高校高度重视工商管理研究生教师的选拨和入职后培训,在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师的选拔过程中,如:德国详细规定了教师在教育背景、职业证书方面的要求。为了提高兼职教师的比列,很多国家综合性大学邀请的兼职教师多是知名企事业单位的高级管理人才。不仅能让工商管理研究生更好地掌握本专业的课程知识,而且能学习到专业以外的知识、技能。加拿大高校在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师入职后培训方面的做法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加拿大高校录用的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师为了把握教育规律,提高教学方法,熟练教学方式,都必须接受理论教育和技能培训。

1.3 丰富工商管理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

提升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营造创新、创业、民主、宽松的氛围,让课堂真正成为提升创新能力的舞台。哈佛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师教学中所实施的研讨会课堂教学模式,对我们探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提升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师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能力。教师必须抛砖引玉引发学生创新思考,教师自我消解权威展示学生才华的教学方式,在思维、人格、智慧三个层面,激发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精神,大力开发工商管理研究生想象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学会超越书本,善于质疑、批判,追求卓越,从而促使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1.4 重视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产学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国外高校非常重视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国外许多企业很重视与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研究生开展合作。创办科技园区,直接把大学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成果向市场和商界转移,及时了解市场信息,积极引导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创业、就业。同时,成立教学公司,组织工商管理研究生和企业共同参加科技协作项目同时,为企业搞好管理、技术咨询,一次性或长期为企业提供管理、技术支持等等。这样,既能对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得到提升,又能加深对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同时,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进一步增强。激发了工商管理研究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将来才能为工商管理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

2 对我国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启示

2.1 全面深入高校工商管理学科教学方式的改革

在我国,教育中对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和对知识简单记忆的强调,束缚和压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现有的传统教育观念。国内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师课堂上与学生互动较少,搞一言堂较多,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完全忽视知识创新。要打破这种教学模式,就会提升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应提倡工商管理研究生教师课堂上运用案例分析,与学生多互动,在交流之中碰撞出学术的火花。同时,强化对工商管理研究生思维方式的训练。有效提升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转变学习知识的传统观念,增强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2 注重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科学教育的改革

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级管理人才,需要科学教育。当前,国内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已经开始向国外高校借鉴经验,来对国内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科学教育进行深入的改革。部分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在第一学期统一接受科学教育,第一学期后,根据考研成绩和综合情况,采取学院、学生双向选择的方式安排专业,规定必修课学分和选修课学分,形成自由选课制,这种改革为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提升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未来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探索中,我们要不断努力正确处理好科学教育、“文化普及”专业教育的关系,完善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课程体系,突出科学教育改革。

2.3 高度重视高校工商管理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师课堂教学模式存在一言堂、未抛砖引玉、教授权威等等问题,导致了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师人才流失、创新能力不足、整体素质良莠不齐等严重后果。要建立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双重体系,同时,实施严格教师准入制度,来促进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此同时,为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破除传统教育观念,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伦理道德、分析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师生之间保持民主、平等、尊重的关系,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升创新能力,营造、民主、宽松的研究环境,使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中,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以促进和激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主导,一贯尊重并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并实施培养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

2.4 加强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实践的改革

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课内理论知识的传授、更离不开课外严格的科研实践,近年来,为了促进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我国高校对工商管理研究生实习基地不断重视。但是国内高校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通过校外实习获得的提高并不明显。因为我国高校与企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的形式比较单一,同时,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到企业工作、学习的时间较短。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综合性大学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通过交流、切磋、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依靠企业教育培训部门,开设专业技术课程和讲座,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办法,有效保障校外实习基地在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课题项目:本文是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改课题“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G2012A023)”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辛涛.创造力开发研究的历史演进与未来走向[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1).

[2] 沈晓丽.国外高校学校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2007(21).

[3] 彭绪娟等.国外高等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产业科技与论坛,2007(6).

[4] 李宏.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

[5] 徐佳,曲晓环.国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及启示[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

作者:杨亦民 罗少文

第二篇: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近年来,由于我国硕士生扩招以及经济发展等原因,我国经管类研究生尤其是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日益增多。我国在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起步较晚,依然存在一些欠缺。因此,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梳理当前我国高校关于工商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就如何提升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培育质量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探索与实践

引言

在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培育目标是培育拥有坚实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基础知识,拥有科学研究的兴趣以及严谨的科研作风,具备数据处理技术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具有研究和创新能力,可以进行工商管理专业学术和应用研究的高层次人才。自1998年工商管理学科被公布为我国学科专业以来,我国工商管理教育快速发展。

在经济发展和研究生扩招的背景下,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数量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工商管理的硕士招生点。据中国研究生招生网站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全国共有81所高校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硕士招生点。自开设工商管理硕士点以来,这些学校每年向社会输出大量的工商管理硕士毕业生,很好地满足了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情况下对管理类人才的需求。

一、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探索和实践——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

自我国招收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以来,许多高校都对该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这一部分,本文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以下简称南信大)为例,简述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探索和实践的总体情况。

(一)课程设置注重学科专业知识,忽略方法论的培养

在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上,国内大部分高校较为注重专业知识学习,对研究方法论的重视程度不够。针对全国各地区65所高校关于研究方法论开设情况的统计可以发现,仅有17所高校开设了研究方法论的相关课程,占总数的24.6%;同时,在开设研究方法论课程的学校中,研究方法论多数是选修课而不是必修课。这体现出很多高校对研究方法论存在忽视的情况。结合对各高校课程安排的总体调查,我们发现,高校公共基础课程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英语以及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而专业课多数是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交叉重复的现象严重,课程内容不能满足前沿性的要求。专业选修课中跨学科课程开设的也相对较少,仅仅是本学科内各研究方向课程之间的交叉学习和了解,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学生横向拓展思维的培养,同样不利于研究方法论的培养。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课程设置为例:

由表1我们看到,南信大的公共基础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专业基础课为管理学前沿、中级计量学等工商管理专业必学的理论基础知识,选修课也大多是工商管理专业各研究方向所需的方法和理论;同时,和大多数高校一样,南信大并未开设研究方法论的相关课程。由此可见,南信大的课程设置同样是注重基础理论知识,但是忽略了研究方法论的培养。

(二)重理论,轻实践

众所周知,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未来要面对的是很复杂的社会经济活动,因此,实践环节应当是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必不可少的一项培养项目。我国各高校也对研究生的实践环节做出了相应的规定,甚至设置了一定的学分。

由表2我们看到,并不是所有的高校都对实践环节给出了学分制的要求,即使设置了学分,实践环节的学分也仅在0.5—3分之间,占总学分比重很小。由此可见,在对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中,社会实践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以南信大为例,规定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位课学分不少于20学分,但是对于社会实践却没有设置学分,也没有对社会实践做出相应的规定。说明南信大同样重理论,轻实践。这样的课程设置无疑会阻碍学生的探索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三)对学生论文发表的要求和标准制定过高

关于学术交流和发表论文方面,包括南信大在内的各高校也都有各自的规定。

由表3我们看到,对学术活动和论文发表做出明确规定的高校,在各个地区的比重都超过60%,这些高校中有一部分高校对参加学术交流的次数都做出明确的规定。在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上,很多高校也做出明确的规定,大部分是要求在学校规定的期刊上至少发表一篇学术论文。虽然我们不能否认对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做出硬性要求有助于学生学术水平的提高,从而提升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但是学校过分强调学生发表论文的数量和层次的要求,反而抑制了学生研究的自主性、自愿性,从而使学生为了论文发表而发表论文。

从表4我们看到,南信大对于学生的论文发表和学术交流均做出硬性规定,要求在校期间,研究生必须在核心以上期刊至少发表1篇论文,参加6次以上并举行一次公开性的学术报告才能达到毕业的要求。在这样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下,研究生确实都很努力,但论文写作和研究工作需要较长时间的沉淀和积累,期刊也有审稿周期,这样的强制要求所带来的后果就是,研究生追求短平快、热点、发表快,真正沉下心去做科研的很少,并且很多压力都转移到了导师身上。

二、政策建议

结合上文的分析,本文得出以下几条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育质量的政策建议:首先,应加强对工商管理硕士研究方法论的培养,启发学生多观察社会现象,并从现象中提炼科学问题。在确定论文题目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选题,努力培养独立的研究人员而非研究助手。其次,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多增加一些论文写作、计量软件应用的课程,让学生在掌握理论方法之后还能有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系统地指导学生如何做研究。再次,制定恰当的论文发表标准和要求,既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和约束学生,又不至于让学生疲于奔命,追求短平快。

参考文献:

[1] 欧绍华,徐亚纯.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10):46-49.

[2] 兰玉杰,张斌.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调查与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1):53-56.

[3] 王亚青.当前高校硕士研究生科研活动现状调查[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1-137.

[4] 来茂德,沈满洪,陈凯旋.培养机制改革:新时期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12):1-5.

[5] 董克用.关于经济学、管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3):10-12.

[6] 王鲁捷.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改革目标与方法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4,(2):33-35.

[7] 禹智潭,黄炳根.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4):157-159.

[8] 高新柱.对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调查与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3):92-95.

[9] 樊金萍,龚束芳.我国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教育研究,2011,13(11):152-155.

[10] 薛文飞,刘国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4(12):87-91.

[11] 段丽.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3.

[12] 王丽.工商管理学科学硕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以山西省高校为例[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4.

作者:顾和军 李青

第三篇: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优化

摘    要: MBA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是MBA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载体,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起着桥梁作用。本文基于我国MBA课程设置的发展情况,以沈阳理工大学为例,对MBA课程设置现状进行分析,找出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以适应社会需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指出MBA课程设置优化的路径,促进沈阳理工大学MBA人才培养的良性发展,同时为其他院校MBA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 课程设置    前沿课程    特色课程

我国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开始于1991年,经过28年的快速发展,MB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从最初的9家发展到273家,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MBA专业学位已成为我国研究生培养规模最大的专业学位之一,MBA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MBA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是MBA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载体,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起着桥梁作用。沈阳理工大学MBA专业学位教育已经走过八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和企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沈阳理工大学MBA课程设置出现滞后趋势,一些课程的设置不能很好地与社会需求相匹配。本研究以沈阳理工大学为例,对其MBA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存在的问题,并对MBA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提出优化路径,以促进沈阳理工大学MBA人才培养的良性发展。

一、我国MBA课程设置的发展

在MB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课程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得以落实的纽带,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要素。1991年,试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协作小组发布《工商管理硕士试行培养方案》,其中对课程设置进行规定,确定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管理学”“管理经济学”“运筹学”等5门学位课及“宏观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系统工程”“企业战略管理”“经济法”“计算机辅助管理”“财政与金融”“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应用统计学”“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等13门必修课,要求各校根据设置的研究方向,在这13门必修课中开设不少于7门。选修课由各校根据社会实际需要和研究方向自定,每一研究方向应有三至五门选修课。1994年试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协作小组汇集出版了《工商管理硕士教学大纲》,对“教什么”的问题基本统一了认识。1999年,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结合国外MBA教育发展动向对《大纲》进行了修订,对MBA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进行了进一步规范。

为保证MBA教育质量,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了《关于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若干基本要求》(以下简称《要求》)(1994年制定,2005年第一次修订,2009年第二次修订),对MBA核心课程设置、总学分、案例教学及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要求》强调,在规定的10门核心课程中至少开设8门,MBA学生至少要修满45个标准学分,核心课程教学中至少有四分之一的时间用于案例教学,其他选修课至少五分之一的时间用于案例教学。加强学生管理实践能力的训练,每位学生至少要完成一个解决实踐问题的分析报告。在中国MBA教育20周年之际,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又推出了新版教学大纲,以更好地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沈阳理工大学MBA课程设置现状

沈阳理工大学是2010年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第九批MBA试点院校之一,于2011年开始招生。MBA课程是依据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关于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若干基本要求》及沈阳理工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的。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非学位课、专题讲座及实践环节四个模块。学位课分为公共课和核心课,非学位课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公共课开设两门,共4学分,包括“外语”和“政治”,均为必修;核心课是从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建议的10门核心课中开设了8门,共17学分,包括“管理经济学”“会计学”“组织行为学”“生产运营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全部为必修。专业必修课的设置主要是拓宽学生的管理知识领域,共开设7门课程,共13学分,包括“公司治理”“投资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技术创新管理”“领导学”及“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业选修课共开设9门,13学分,包括“电子商务”“企业文化与伦理”“管理沟通”“创业管理”“经济法”“危机管理”“宏观经济与政策”“项目投融资决策分析”“管理决策模拟”。此外,还设有专题讲座3学分,实践环节3学分。毕业总学分要求不少于45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20学分。

三、沈阳理工大学MBA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基于沈阳理工大学MBA课程设置现状,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沈阳理工大学MBA课程设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的选择性不足。

沈阳理工大学MBA课程除公共课外,共开设了24门课程,其中必修课开设了15门,选修课开设了9门,必修课占比62.5%,选修课占比37.5%。陈琳(2006)的研究表明,国内MBA院校开设的选修课的平均比例是30%,国外院校的平均比例是13%。由此可见,沈阳理工大学MBA开设的选修课偏少。另外,根据沈阳理工大学毕业学分的规定可以估算,MBA学员需要在9门选修课中至少选5门左右的课程才能保证毕业要求,所选课程的门数占选修课总门数的比例为55.56%,由此可见,选修课程选择的余地较小,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2.兵工特色体现不够充分。

沈阳理工大学是一所兵工特色的院校,沈阳理工大学的MBA培养目标定为立足辽沈地区,侧重面向兵工行业、工业制造业企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管理素养及创新意识,掌握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管理方法,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在这一培养目标下,应该面向兵工企业开设具有兵工特色的课程。然而,在现行课程设置中,这一特色没有明显地体现出来,开设的课程和其他一些院校没有太大区别,办学特色体现得不够充分。

3.前沿课程的开设不足。

纵览沈阳理工大学MBA的课程设置,没有发现单独开设的反映和跟踪工商管理研究前沿的课程,大多课程仍是讲授基础的理论体系,知识体系的经典性和完整性较强,但前沿性不足,不能及时地将管理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及研究动态展现给学员,导致学员学到的知识过时、陈旧,不能很好地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4.缺少研究能力培养课程。

沈阳理工大学MBA学员大多是企事业单位的中高层管理者,企业实战经验丰富,但一些学员对于如何做学术研究及写作毕业论文感到茫然。在沈阳理工大学MBA的课程设置中,缺少有关研究能力培养课程的开设,学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学术研究和写作训练,导致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导师常感到无能为力。

四、沈阳理工大学MBA课程设置优化路径

1.增加课程的选择性,满足学员的个性化需求。

沈阳理工大学MBA选修课的设置应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学生对不同领域管理知识的实际需要,增加选修课的数量。围绕沈阳理工大学MBA研究方向,整合现有课程,在每个研究方向至少开设三门课程,便于学员对所选研究方向有扎实深入的了解。另外,还可以尝试开展跨专业选修,即MBA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工作需要,选修其他专业学位硕士或学术型研究生课程,以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满足学员的个性化需求。

2.开设兵工特色课程,强化办学特色。

特色课程是彰显办学特色的直接载体,是打造专业品牌形象的重要内容。沈阳理工大学MBA的课程设置,应凸显兵工特色以设置相关课程,比如开设“兵工企业管理”“兵工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等课程,深耕细作兵工特色,以特色课程立专业,以特色课程创品牌,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开设前沿课程,补充经典理论体系。

为及时反映各研究方向的学术前沿,沈阳理工大学可在MBA培养方案的各门专业课程中设置4学时—8学时前沿内容,作为经典理论体系的有益补充。也可以邀请校内外专家以系列学术讲座的形式讲授前沿内容,引领学员及时掌握最新理论和实践动态,增强学员把握实况、解决实际問题的能力。

4.开设能力培养课程,提高学员综合素质。

为增强学员的研究能力,沈阳理工大学可在MBA培养方案中单独开设“管理研究方法”及“论文写作指导”等课程,也可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开设。如果单独开课,建议各设为16学时为宜。通过这些能力培养课程,MBA学员增强学术研究能力及论文写作能力,MBA培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综上,MBA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应在符合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要求的前提下,在保证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及时适应社会需求及MBA学员的个人发展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EB/OL].https://yz.chsi.com.cn/zsml/queryAction.do.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教研〔2014〕5号[EB/OL].http://old.mot.gov.cn/publicfiles/uoiness/htmfiles/S7065/201501/182992.html.

[3]试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协作小组.工商管理硕士教学大纲[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9.

[4]全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工商管理硕士教学大纲[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9.

[5]全国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若干基本要求[EB/OL].http://sz.lzu.edu.cn/Item/41.aspx.

[6]陈琳.重庆大学MBA课程设置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

基金资助:2017年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17PM0102)。

作者:王立君 赵维双 李海玲 陈航

上一篇:机械自动化毕业论文下一篇:大学生数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