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火烧云范文

2022-05-23

第一篇:第5课火烧云范文

教学设计 火烧云第1课

火烧云

一、教材分析

1课文描写了夕阳西下时天边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瑰丽景色,是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熏陶的合适教材。 2课文第二部分,先后写了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快和多。两层意思叙述的结构十分相似,十分适宜于作“按提纲背诵课文”的训练,落实单元训练目标。 3课文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和消退的顺序可以分成三段。 第一段:主要写火烧云出现时霞光的颜色。第二段: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第三段:写火烧云的情景、火烧云消退时天空中的变化和观看火烧云的人们的心情。作者把多彩多姿的火烧云写得淋漓尽致。

二、教学目标

1会按提纲背诵课文第3-6自然段。

2学会4个生字,理解6个词语,积累描写色彩的词语。

3初步学会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像来描写景折的表达方法 4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描写火烧云特点的有关段落,把课文有关提纲补充完整,按提纲背诵第3-6自然段。

教学难点:积累词语,照样子写出描写色彩的词语。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让学生平时注决心书观察太阳落山前后的天空景色。备词语卡片、小黑板或投仪等。

五、

五、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在理清课文脉络前提下,按火烧运的出现、变化和消退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过程

1.揭题(板书课题:20 火烧云)让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所得说说什么是火烧云?(日出或日落,天空中出现的红色云霞)火烧云的景象如何?答后教师指出,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就要懂得火烧云的特点„„列提纲背诵课文。 2.初读课文,提着问题自学,讨论。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的词语及自己不懂的其他词语。 (2)检查生字自学情况:檀(tán)(tòng)恍(huǎng)惚(hū)注意几点:①读准字音。前三个生字,第一个是前鼻音,后两个是后鼻音;②注意字形复杂易写错字。:“檀”的左下半是“旦”不是“且”,“ 彤”的左半部别多写一点,“恍”是左右结构,别写成“晃”。

(3)检查词语自学情况。以“读读写写”中的9个词语为主。(要注意让学生运用查字与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紫檀色:紫檀木,色紫色;红彤彤:形容很红;金灿灿:形容像黄金一样发亮的色彩,鲜明耀眼,百合花:像百合那样的色彩(白色或粉红色,花白色)„„

(4)指名读课文,重点是发音准,不尜字,不读破句,读得通,明白。 3.自由读课文,按“火烧云出现、变化和消退”的秩序给课文分段。 (1)同桌议论。

(2)指名说分段,说出理由。(第

1、2自然段/第3—6自然段/第7自然段) 4.作业。

(1)抄写词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各一遍。作业本第2题。 (2)作业本第1题。

第二篇:5火烧云 教案

5 火烧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火烧云的图片。 学生:留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火烧云的图片。 学生:留意观察晚霞。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大自然是美丽而神奇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美丽的自然现象呢?

2.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去欣赏美丽神奇的火烧云。(出示火烧云图片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2.检查反馈自学情况。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观察火烧云的?(上来——变化——下去)

4.你对火烧云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找出课文中相应的段落。

三、精读课文,感受美景

(一)学习第1段

1.自由读第1段,霞光照在大地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2.你还能想象出哪些变化?

3.霞光照映的地面景色是那么的美,如果你也被这一片霞光所包围着,你的心情会怎样呢?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第1段。

4.思考: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火烧云,而是写了霞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从侧面为火烧云的露面作铺垫。)

(二)学习第

2、3段

1.火烧云上来了,霞光使大地的一切颜色都变了,这耀眼的霞光,不仅使地面镀上了一层绚丽的色彩,连天上的云也变得更迷人了。齐读第2段。

2.这句话中哪个字用得妙?为什么?(“烧”字用得好。写出了火烧云的范围之大,气势之宏,色彩之艳。)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把这些云叫做火烧云。

3.自由读第3段。勾画出写天空颜色的词语。

4.天空中是不是只有这些颜色?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来?试着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说还可能有哪些颜色。(苹果绿、橘子红……)

5.天空中那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能否用恰当的词语来概括出火烧云颜色的变幻呢?(五颜六色、色彩斑斓……)

6.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

(三)学习第

4、

5、6段

1.火烧云色彩如此缤纷,那它的形状变化又怎样呢?默读描写形状变化的部分,思考: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又有什么特点?(多:马、大狗、大狮子;快:一会儿、忽然、接着)

2.“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这马的样子是怎样的?它是怎样变化的?它又是怎样消失的?教师引读。

3.你觉得这里什么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想象,表达的形象,情景的有趣。如:火烧云出现时“马头向南,马尾向西,跪着”的静态美;“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的动态美等。)

4.指导朗读:谁能把这种有趣的情景用朗读表达出来?

5.自由读读“大狗”、“大狮子”的部分,你觉得哪里描写得最有趣?

6.把自己觉得最有趣的情景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听。

7.你觉得天空中还会出现怎样的情景?请你学着作者的写法,按照“出现(样子)—变化—消失”的顺序说一说。

8.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是这样多,这样快,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吗?(千变万化、千姿百态、形态万千……)

9.火烧云的形状如此有趣,谁想用朗读带着同学们再去享受享受?指名读。

(四)学习第7段

1.自由朗读第7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反馈。

①“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

你是怎样理解“恍恍惚惚”的?(指看不真切。)这说明什么?(火烧云瞬息万变。)

②“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孩子们看累了,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想沉静一会儿再看,火烧云却下去了,这时他们的心情怎样?(留恋、惋惜)谁能把孩子们那种留恋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

四、朗读全文,练习背诵

1.这么美的景象,一转眼就消失了,怎能不使人留恋呢?不过,细心的作者已经用优美的语言把火烧云最为绚丽的一刻摄录了下来。让我们再一次用心去领略火烧云的美吧。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用喜欢的方法背诵课文。

五、谈话结束

1.学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上的收获。)

2.火烧云那美丽的景色,作者那优美的文字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要你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更多的大自然的奇丽景象。愿你们用明亮的眼睛、美好的心灵不断地去发现美、享受美、创造美。 板书设计:

5 火烧云

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耀

颜色:多、快 红彤彤 像着了火

天空什么颜色都有

形状:多、快 一匹马——一条小狗—— 一头狮子——什么也不像

(动静结合 )

火烧云下去了:什么也看不清

第三篇:第5课三大改造

年级 初二历史主备宋诚审核

课型 新授备课07—03—12上课07—03—15 学习目标

1、基础知识:三大改造的含义、形式、政策和缺点

2、理解: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 学习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学习方法:阅读练习,讨论分析,总结归纳,巩固提高

课前预习

1、三大改造就是国家对、和的社会主义改造。

2、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把的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走道路。

3年,全国掀起年,。4,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

5、从的,1956年,出现了的高潮。

6、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实行政策,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课堂学习

一、

预习展示,自学成果交流(10分钟)

二、 了解学习目标(2分钟)

三、 问题讨论,合作探究

根据自己所了解、掌握的知识,讨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你认为,三大改造指的是什么

2、 在三大改造中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各采取了什么形式?

3、 三大改造到何时完成,它的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4、 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也存在哪些不足?

5、 你认为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四、

解疑释惑,总结归纳,构建知识结构(5分钟)

课堂检测

选择

1、 三大改造的主要对象是

(1) 农业(2)轻工业(3)手工业(4)资本主义工商业 A(

1、

2、3)B(

1、

3、4)C(

1、

2、4)D(

2、

3、4)

2、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不包括

A分散的小农经济阻碍生产力发展 B 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等 C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

3、国家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A1949年B 1953年 C 1955年D 1956年

4、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

A已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B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D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6、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在

A1949年10月B1953年 C 1956年底D 1976年10月

7、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最主要的创举是

A实行农业合作化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和平赎买政策 D进行三大改造

8、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A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B 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出现

C绝大多数资本家参加生产合作社 D 各行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

9、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的政策是

A赎买政策 B 没收归国有 C 公私合营D 建立生产合作社

10、下列有关三大改造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三大改造首先开始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B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C三大改造的重大创举是国家对农业的改造

D三大改造国家没收资本家的工厂将其改造为国营企业

问答:

1、什么是三大改造,何时开始,又是到何时基本完成,它的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2、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在改造中存有哪些问题?

教学后记:

第四篇:第5课 风景如画

第5课

风景如画

教 学 目 标:

1.音乐对大自然的描绘可谓美不胜收,它把人们引入丰富的想象之中。我们能从《森林的歌声》、《荫中鸟》的乐曲声中听辨各种小动物、各种鸟鸣叫声等,以体验这种描绘功能,从中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并尝试一下用各种表现方法与手段,描绘以郊游为内容的自由命题音乐编创活动。?

2.在欣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记忆各段主题曲调的顺序,提高音乐记忆力。3.在演唱《小溪流水响叮咚》、《茨黎花》时尽情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及其借景抒情表达对祖国、对党的热爱。在学唱《茨黎花》的过程中,掌握附点二分音符的时值。

4.继续进行选择结束音的练习和竖笛吹奏练习。

教 学 内 容:《小溪流水响叮咚》、《茨黎花》

欣 赏: 《森林的歌声》、《荫中鸟》》

教 材分 析:?

1.器乐合奏《森林的歌声》?

这首乐曲由大自然的真实音响与美妙的乐音交织而成。那些可爱的小精

灵们——树蟾、秩鸡、腹斑蛙、褐鹰枭、山羌、飞鼠等与笛子、提琴、

吉他等乐器一起奏响了奇妙的森林之歌。乐曲的旋律简洁质朴,轻快流畅,采用自然小调式,富有东方情调。乐曲把我们带进这片神奇美妙的森林中,使我们享受到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无穷乐趣。?

2.笛子独奏《荫中鸟》?

??这是笛子演奏家刘管乐于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一首北方风格的梆笛曲。它取材于河北民间音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笛子技巧中的滑音、吐音、历音、花舌音以及多指颤音等奏法,描绘了茂林浓荫、百鸟齐鸣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

??这是一首优美、抒情、富有田园风格的儿童歌曲。它的旋律婉转起伏,歌词纯朴生动,充满诗情画意。歌曲以欢快的小溪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让儿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抒发了对美丽祖国的深情爱意。歌曲为二段体.

4.歌曲《茨黎花》?

??这是一首汲取我国西南地区民歌音调因素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运用“茨黎花”借物抒情,表现了布依族儿童在党的阳光下幸福成长,抒发了他们对党的一片真情。歌曲为3/4拍、G羽调式,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表达了布依族儿童在党的阳光下幸福成长的真切情感

课时安排:三课时?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1、学习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的《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2、欣赏《划龙船》,了解齐唱形式,并有感而发创作反映其他劳动的表演形式。

教 学 内 容:聆听《森林的歌声》;学唱《小溪流水响叮咚》。

教 学 过 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发声练习

二、学习《森林的歌声》

1.标题导入。设问:森林的歌声来自哪里?是孩子们的歌声?还是什么歌声??请你想像一下??

2.要知道答案,请听器乐合奏《森林的歌声》。?

3.讨论:有多少动物在歌唱?有几种主奏乐器??试试你的耳朵灵敏度

4.复听《森林的歌声》。?

要求:看着教材中的三段谱例,①、②、③把乐曲的结构按顺序排列记录下来。?

5.交流听后的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环保意识,保护森林资

6.试试我们也来创作自己的“森林音乐”,可以自由结合制作音响,表现风景如画的大森林。

三、学习、《小溪流水响叮咚》

1. 联想导入:我们每年春游、秋游,或假期随父母去旅游,在田野、山谷一定见到小溪流水,尤其是山谷中的小溪流水。你联想一下他们的歌声,请你模仿一下:?

2. 朗读《小溪流水响叮咚》歌词,要有感情、有诗意。以拟人化的第一人称角色来朗诵。?

3. 根据歌词词意,画一幅简笔图,几笔勾画,这幅图要有意境。有兴趣的下课再加工。(学生在作画时,教师播放歌曲录音二~三次,并巡视学生的作画,挑选优秀的作品。)?

4. 展示

一、二幅优秀的画,并由作者(学生)自己讲解作品,尤其是借景抒情对人民对祖国的一片爱心。?

5. 歌曲范唱(学生在作画时听过几次,已基本熟悉)。?

6. 学唱歌曲:?

?(1)用2/4拍指挥图式学唱曲调。学唱时在教师指导下,可分为两部分学唱,先学唱第一乐段,其中第11小节可以改为“”,这样就避开切分奏(切分节奏在五年级学,因此在这里不必讲)。第二乐段的学唱,注意弱起,用指挥图式学唱,就能迎刃而解。在学唱曲调时,教师要随时提示学生结合自己的画面构图有意境地、有想像地唱曲调,句段分明,形象鲜明。?

?(2)在曲调熟练、有感情唱好的基础上,填上歌词。要求吐字清楚带有表情,是发自内心的歌唱。?

7. 表演歌曲。?

??有层次地为歌曲选择打击乐器并编配伴奏型。以烘托优美抒情的情绪,描绘风景如画的意境及借景抒发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戴之情。

8. 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 学目 标:

1. 学会用正确的声音演唱歌曲。聆听《船歌》、《水上音乐》、《划龙船》,表演《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五首作品,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2. 欣赏二重唱《船歌》,了解二重唱形式及曲调波浪形进行的走向知识。

教 学内 容:第二课时:聆听《荫中鸟》;竖笛吹奏练习。 教 学过 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荫中鸟》

1.音响直接导入。?

??欣赏《荫中鸟》中间部分的片断(各种鸟鸣声的片断),以激发听全曲的欲望。?

??设问:你听到什么动物鸣叫声?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揭题:笛子独奏《荫中鸟》。?

??这是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歌颂,对生活热爱之情。?

3.聆听《荫中鸟》。要求听完后,说说你的想象及乐曲所描绘的画面。你听到多少种鸟在鸣叫?你能模仿吗??

4.设问:你回忆一下,还听过哪首乐曲中出现过鸟鸣的形象??

??[三年级(上)《空山鸟语》,三年级(下)《森林中的杜鹃》……]

??小结:森林是大自然的资源,有森林就有各种动物。我们要保护森林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爱护大自然就是爱护地球,也是为了人类生存、爱护自己。

三、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教 学 目 标:

1、学会用正确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2、唱好少儿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3、作曲调填空创作练习,并自编歌名与歌词。?

教 学 内 容:第三课时:学唱《茨黎花》;命题创作活动

教 学过 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习《茨黎花》

1.民歌音调导入:

??这一曲调从风格上听是少数民族的民歌音调。我可以告诉大家这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布依族的民歌音调。?

2.欣赏歌曲《茨黎花》范唱。?

??设问:“茨黎花’的红色象征什么??

3.学唱曲调:?

??(1)范唱曲调:要求学生听教师范唱,每人边听边用3/4指挥图式打拍。?

??(2)讲解附点二分音符。?

??设问:二分音符的形状?附点在音符中的作用?附点四分音符的形

状与时值?从以上三个问题复习中引入讲解附点二分音符。附点二分音符的形状X-·,在简谱中习惯都用X--来表示。?

??(3)教师范唱歌曲前8小节,学生看谱并划3/4指挥图式,找出附点二分音符。?

??(4)学生用指挥图式划拍,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前8小节,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5)教师范唱歌曲后8小节并要求学生自学。?

??(6)完整地流畅地唱全曲。?

??4.学唱歌曲。注意一字多音的连贯流畅。?

??5.借景抒情,深情地演唱《茨黎花》表达布依人对党的一片赤诚之心。?

三、自由命题创作活动

??1.以本单元四首作品为例,或作为素材进行创作。?

??(可截取其中的某一部分作为创作中的片断。)?

??2.效游中有许多活动可以作为题目命题。命题不宜太大。教材中的例子有鸟叫声、哨子声、脚步声、口令声组成。命题为《效游路上》或《出发》等。?

??3.可以运用打击乐器、中西乐器及自制的非正规乐器以及录音设备,计算机软件,下载网络中的音响等进行创作。?

??4.可以以小组形式,也可以几个同学自由组合进行设计创作。?

??总之不论形式,手段,放开你的想像进行创作,去表现你的意图与设想。?

??5.空白的方框供你在创作中画图谱,不够自己添纸。?

??6.教师主动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积极鼓励并给予指导。?

??7.交流展示,集体评价。

四、教师小结

第五篇:第5课++再塑生命

第5课 《再塑生命》(8)

编写人:胡桂芬审核:八年级语文组

【学习目标】

1、通过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 概括主要内容,理解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

3、通过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学习重点】

整体感知,梳理重塑生命的历程。

【学习难点】

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和“爱”之伟大,陶冶情操,使自身的情感得到升华。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借助教辅搜集有关作者的简介交流、补充、归纳。5分钟

(二)借助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3分钟 搓捻()繁衍() 迁徙() 觅食() 小憩() 遨游() 枝桠() ........刹那()暖和()模样().....

美不胜收:

花团锦簇:

不可名状:

冥思遐想:

(三) 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10分钟

1.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

2.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

3.莎莉文老师又是如何让“我”认识、了解大自然的?

4.莎莉文老师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爱”的?

二、小组合作:

(一)跳读课文,圈点勾画,把握文意。回答下面问题。

①在遇到莎莉文老师之前,海伦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子的?莎莉文老师来了以后,教“我”认识具体事物,教“我”走进大自然,海伦的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遇到莎莉文老师之前:

请你摘录两句莎莉文老师来了以后,表明海伦生活变化的语句:

1、

2、

②结合文章中的细节,说说莎莉文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我”是怎样一个学生?

莎莉文老师:细节性格

海伦:细节性格

(二)幼年的海伦得病致残以后,愚昧而又乖戾,但后来却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这个“再塑生命”奇迹的创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文中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三、 班级展示:

四、应用拓展

海伦是世界有名的残疾成功人土。请学生联系阅读体验,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卓绝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并说说他们成功的原因。

五、达标测评

1.下列加点字中注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A.搓捻(cuō niǎn)恍然(huǎnɡ)迁徙(xǐ)钥匙(yuâ) .....

B.绽开(zàn)譬如(pì)觅食(mì)预兆(zhào) ....

C.截然(jiã)繁衍(yán)小憩(qì)利爪(zhuǎ) ....

D.涨红(zhànɡ)筑巢(cáo)遨游(ào)栖息(qī) ....

2.(一)阅读课内文段,完成1-5题:

有一天,莎莉文小姐给我一个更大的新洋娃娃,同时也把原来那个布娃娃拿来放在我的膝上,然后在我手上拼写“doll”这个词,用意在于告诉我这个大的布娃娃和小布娃娃一样都叫做“doll”。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二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坏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洋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

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⑴________,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⑵________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字,譬如“父亲”(father)、“母亲”(mother)、“妹妹”(sister)、“老师”(teacher)等。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1、在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横线上:

⑴ A、跳动 B、激荡 C、回旋 D、徘徊

⑵ A、启示 B、启事 C、启蒙 D、启发

2、“我”为什么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

3、“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句中提到的这种眼光是指什么眼光?

4、“这是生平第一次”这句话中的“这”具体指代什么?

5、在这一天里,“我”对生活的态度有了彻底的转变,请你具体说说有什么变化?

转变前:

转变后:

六、课后反思

上一篇:安全通报7月范文下一篇:述职报告3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