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贿赂论文范文

2022-05-09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商业贿赂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一、我国当前的商业贿赂现状(一)商业贿赂的界定。商业贿赂作为商业内幕的一部分,在传统商业社会,商业贿赂被当成一种商业经营的正常经营行为。在我国,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通过贿赂获得交易机会的行为。这种行为使其他经营者失去了竞争的机会,因此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

第一篇:商业贿赂论文范文

浅析商业贿赂

作者简介:王喜龙(1988-)男,汉,陕西宝鸡人,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经济法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经营者为了促成交易,获得高额的利润,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实施商业贿赂,极大的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的秩序,使得市场的调节机制失灵,商业贿赂问题的凸显,表明了我国规制商业贿赂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商业贿赂;问题;凸显;意义

一、商业贿赂的概念

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通过给予相对方一定利益(合法利益或者非法利益),而达到商业目的或其他目的的行为。此定义是将商业贿赂行为分成了两种行为,包括了行贿行为和受贿行为。并把受贿的主体规定为单位或者个人,而且把主体从私权利主体扩大到了拥有公权力的主体上。这个定义将商业贿赂的目标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包括了商业目的,另一方面也包括了除商业目的以外的其他目标。

二、我国反商业贿赂立法存在的问题

(一)反商业贿赂的法律体系缺乏统一性。在我国规定反商业贿赂的法律法规的数量是相当多的,地方性法规与规章更是多如牦牛。从数量上来看这些法律、规章已经足够解决商业贿赂的问题,而且从形式上来看我国的法律似乎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可实际上,这些规制商业贿赂的条款只是散落在这些法律、规章之中,而且许多下位法与上位法,同一位阶的法律出现规范的冲突与矛盾。

(二)反商业贿赂的法律规定缺乏与时俱进性。从时间来看,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起草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颁布于1993年,至今已经有好多年年没有修改过了。这些法律的有些内容已经不适合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了。

(三)反商业贿赂的法律责任缺乏科学性。第一,在行政责任方面,我国的行政权力的资源是比较丰富,但是行政权力在规制商业贿赂方面并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因为我国对于商业贿赂所承担的行政责任的种类相对较少。对于商业贿赂的行政处罚只有经济罚而没有资格罚。对于经济罚我国的处罚也相对较轻,最高额也只有20万元。而对于一个大型的企业与大型的工程来说,20万元对于他们根本没有任何的压力。这就会出现“守法成本高,而违法成本低”的现象,这就完全不能对经营者起到警示的作用。

第二,在民事责任方面,我国关于民事责任基本属于空白的状态。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0条对这方面作出了规定,如果经营者的商业贿赂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给予受侵害者赔偿相应的损失,如果损失无法或者难以计算的,赔偿的数额则以侵权者因侵权而获得利润为限。虽然有这样的规定,但是此规定过于笼统,在实践中很难起到预想中的作用。

(四)反商业贿赂的执法机构缺乏执行性。反商业贿赂的有效性不仅需要有严格而完善的司法体系,还需要有对法律严格执行的执法机构。“铁血”的制度也需要“铁腕”的执行。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县级以上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其它部门监督检查的,依照其规定。”从这条规定我们就可以看出工商机关有执法权,法律规定的其他机关也有执法权。这就造成我国现在对商业贿赂拥有有执法权力的部门较多,就出现了多头执法的现象。

三、完善我国反商业贿赂法律制度的对策

(一)修改《反不正当竞争法》。应该对现有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修改。《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于商业贿赂的规定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复杂的经济环境。第一,应该扩大商业贿赂的主体的范围。我国对于商业贿赂的主体只限于经营者,这个范围过于狭窄。行贿的主体应该包括了所有在交易活动中能够通过贿赂行为获得利益的商事主体,这些都应该算作经营者的范围,这其中就包括了法人,自然人,和非法人主体。第二,应该扩大商业贿赂的手段。法条用列举的方式规定了商业贿赂的手段,这就限制了发条的规制范围,使得一些手段逃避了法律的制裁,应该将那些为了达到交易目的而给予的任何形式的利益都纳入到此范围之内。第三,扩大商业贿赂的适用范围。我国将商业贿赂的适用范围规定在了销售和购买商品这两个环节之中,这样就使大量的商业贿赂行为得不到处罚,所以应把商业贿赂的行为限定在交易的各个环节,并且也要在其他领域(金融信贷等)之中适用商业贿赂的相关法律法规。

(二)完善商业贿赂的法律责任体系

1.民事责任:首先应该明确责任主体。在商业贿赂中责任应该包括了行贿者和受贿者,行贿者和受贿者是共同侵权行为,应该承担连带责任。其次,应该确定责任形式。除了要对于其他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损害赔偿意外,还应该有“停止损害请求权”。这可以减少受害方的直接损失。再次,对损害赔偿的计算和确定。当受侵害者的利益不易计算的时候,应该以行贿者所获的利益为标准,当受侵害者的利益比较容易计算的时候,应该以其损失为标准,当然如果其损害少于其获得的利益,则以其获得的利益为标准。

2.行政责任:首先,应该增多行政處罚的种类。对于商业贿赂的行为我国行政处罚的种类较少。主要还是罚款,而没有资格罚。我国应该增加资格罚。其次,提高行政处罚的力度。我国现在的行政处罚的标准已经不适合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前法律所规定的最高20万的处罚金额,这样处罚对于企业就没有任何威慑力。所以要根据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与每个行业的实际情况设置出不同标准的处罚金额。最后,应该完善商业处罚的标准。对于处罚标准方面,我们应该根据其危害程度,贿赂情节等来综合考虑。

(三)构建科学的反商业贿赂执法体系

1、建立专门的执法机构:我们有必要考虑创建一个高规格的机构,使之成为能够协调各机构查出商业贿赂并不受地方保护,保证能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为了保证执法的有效性,设立一个独立、权威的机构,并且由最高领导任命并对其负责是十分有必要的。笔者建议:首先,统一执法部门,规定仅由工商部门打击违法但不涉及犯罪的商业贿赂行为。作出这样的规定后,工商部门对于任何主体所做的商业贿赂行为都可以彻底查处,避免了执法部门冗杂所造成的执法效率低下的问题。其次,规定多样的执法手段,例如查封和扣押。通过这些手段可以防止经营者转移证据,来逃避法律的制裁。最后,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例如与税务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这样是为了使工商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到相关企业的情况,发挥监督的最大效用。因此,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动是打击商业贿赂行为的组合拳。

2、推广“交易辩诉”制度:推广“交易辩诉”制度。指在法院开庭审理之前,检察官为了换取被告人的认罪,承诺被告人给予其降格指控、撤销指控或者要求法官从轻减轻判决。在我国实行“交易辩诉”制度有其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商业贿赂具有隐蔽性,往往以合法手段掩饰非法的目的,再加之我国审计和会计制度不完善,使得许多商业贿赂不能被发现。据统计我国商业贿赂的查处来源主要是:行为人坦白,检察机关在侦查其他案件时发现的,会计审计制度,举报人举报。在这些主要来源中有80%来自于知情人举报。知情人举报的原因不外乎两种。第一就是举报人是竞争对手,第二就是公司内部人员报复行为。这就使发现商业贿赂的渠道变得十分狭窄。推广”交易辩诉“制度,就是假定有大量的商业贿赂案件。辩方先按照约定履行自身的义务,然后控方再履行自己的承诺。这样检察官就牢牢的掌握主动权,而且节省了司法资源,提高办案的效率,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找到了平衡点。(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西安欧亚学院)

参考文献:

[1] 何登榜:《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商业贿赂法律制度的完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2] 应飞虎:《信息失灵的制度克服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1页。

[3] 戴阅:《论商业贿赂的法律规制》,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4] 赵多丽娜:《论商业贿赂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5] 李洁筠:《论市场竞争中的商业贿赂及其法律规制》,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作者:刘晓倩

第二篇:浅析商业贿赂防治对策

一、我国当前的商业贿赂现状

(一)商业贿赂的界定。

商业贿赂作为商业内幕的一部分,在传统商业社会,商业贿赂被当成一种商业经营的正常经营行为。在我国,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通过贿赂获得交易机会的行为。这种行为使其他经营者失去了竞争的机会,因此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因此对于这种严重危害市场秩序的行为,必须要制定相关相应的对策进行防治。

(二)我国商业贿赂犯罪的现状。

2006年2月,人民网的一个关于“反商业贿赂”的调查显示,排名商业贿赂最严重的前7个领域分别是:医药、政府采购、建筑、金融、电信、教育、旅游。下面举例说明我国商业贿赂主要表现的领域:

1、医疗药品设备销售领域。

医药购销中的“潜规则”对于公众来说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医疗卫生领域是商业贿赂的高发领域之一。以天津德普诊断产品有限公司为例,其于1991到2002年之间,向我国国有医院、医生行贿达162.3万美元的现金,其目的是让这些医疗机构购买其母公司DPC公司的产品,德普公司从中赚取了200万美元。

2、政府采购领域。

我们常说商业贿赂是政府滋生腐败的温床,在政府采购环节也存在着严重的各种形式的商业贿赂行为。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的目录以内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得货物、服务或工程的采购行为。政府采购制度设立的本来目的是防止权力滥用导致腐败,而现在反而提供应商们利用成为其不正当竞争的平台。

3、工程建设领域。

工程建设领域蕴含着巨大的商机与经济利益,又加管理部门相关官员掌握的权力过于集中,缺乏必要的管理机制,长期以来都是商业贿赂最容易发生的领域。工程建设领域商业贿赂主要发生在房屋建筑、市政、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工程项目,项目审批、征地拆迁、工程招投标、工程施工管理、材料设备采购、项目预决算、工程款拨付及特许管理权取得等已经成为工程建设领域发生商业贿赂的重要环节。

4、旅游行业领域。

参加旅行社出团旅行,人们常常遇到被带去各种商店,而在这些商店如果旅客消费了,导游可以拿到一定的回报,这早已不新鲜,也不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而这种所谓的回扣的实质就是商业贿赂中的回扣。

5、电信通讯领域。

电信竞争中的不正当行为中,以商业贿赂最为突出,并且是形式多样,是有关部门监管的盲点。电信业的商业贿赂的出现,从根本上抑制了电信服务水平与质量的改善与提高,阻碍了技术进步、破坏了电信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我国防治商业贿赂犯罪的现状与经验。

1、我国防治商业贿赂犯罪的现状。

商业贿赂的重新出现,并迅速占领各个经济领域和行业,严重影响市场秩序,打击正当竞争,因此治理商业贿赂刻不容缓。当下商业贿赂犯罪的防治有以下特点:案件查处数与犯罪现状反差巨大;案件发现难,破案阻碍大;案件认定难度大,定罪难;案件侦查取证困难;对商业贿赂犯罪的惩罚力度不够,常常以罚款代替刑罚。

2、当前商业贿赂犯罪防治不力的原因分析。

(1)立法滞后。

尽管我国当前对商业贿赂的规定的惩罚是严厉的,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最高刑为死刑。但是实际上我国对商业贿赂犯罪的处理仍是比较宽大的,商业贿赂方面的立法已经明显滞后,《刑法》是1997年修改的,而《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也分别颁布于1993年和1996年。而现在贿赂的表现形式更是多样化,仅仅依靠现行刑法规定很难将其量刑定罪。

(2)社会大环境影响。

当前我国法制还很不健全,市场经济秩序还不是很规范,政治经济体制存在许多漏洞。这样的大环境下,为商业贿赂提供了市场。人们甚至在价值观上接受商业贿赂的存在,认为它是正常的商场潜规则。

(3)阻碍侦查办案的因素众多。

首先是侦查管辖机构分别管辖不利于司法资源集中打击商业贿赂犯罪豑。再者,贿赂案件的侦查启动程序较一般案件复杂。最后,现在对于查处商业贿赂行为呈多头管理,各机关之间缺乏明确的分工界限,相互沟通协调机制不完善,有些部门甚至处于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的考虑,不履行相应的查禁指责,助长了商业贿赂的风气,加大了查处打击的难度。

二、西方国家防治商业贿赂犯罪之路径

目前,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英国、德国、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治理商业贿赂方面是比较成功的,他们治理商业贿赂的经验可以大致归纳为:

1、有力的思想教育。这为建立市场诚信机制打下了基础,市场诚信机制建立在每个人诚信的基础之上,没有人的诚信就不可能有市场诚信机制。

2、广泛的群众监督。民众都参与监督,这大大地提高了商业贿赂被查处的可能。

3、公平透明的市场机制。在公平透明的市场机制下,市场接近完全竞争状态,同等条件下人们获得机会均等,就会减少商业贿赂的产生。

4、规范的官员权力。官员不能滥用职权,就不能为行贿者谋取利益,不能获得利益行贿者自然不会再行贿。

5、完善的财务和审计制度,相对独立的审计机构。审计制度完善,事后审计也比较容易发现商业贿赂的存在;审计机构相对独立,审计结果就不受行政干预,可信性就较高。

6、完善严厉的法律。这些国家大多都有专门的关于防治商业贿赂的法律,例如美国拥有最严厉的《反海外腐败法》;德国有《反不正当竞争法》、《德国刑法典》、《反腐败法》;日本有《专门惩治经济关系罪责的法律》来补充其《刑法典》中关于贿赂犯罪量刑方面的不足;韩国也有《反腐败法》。

三、我国商业贿赂制度的重构及完善

(一)我国防治商业贿赂犯罪的刑事机制重构。

1、扩大商业贿赂犯罪的主体范围。

我国受贿罪主体范围的狭窄,导致了无法对现实中形形色色的商业贿赂行为予以全面有效的管制。当前,一些行业从业人员利用其职业权力收受商业贿赂的行为十分普遍,因此应当通过扩大《刑法》第163 条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的主体范围,将此类犯罪纳入刑法规定,同时鉴于医生只是一种职业而非职务,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收受回扣和其他贿赂,利用的是其职业权力而非职务便利,在该条的条文表述上也应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修改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职业权力”。

2、扩大商业贿赂犯罪的贿赂内容

如今商业贿赂罪的贿赂内容与普通贿赂罪的贿赂内容是一致的。在我看来,应该将贿赂犯罪的贿赂内容扩大到一切不正当利益,可以将商业贿赂区分为财产性贿赂以及非财产性贿赂。当今行贿的人或单位越来越多采用财物以外的不正当利益进行贿赂,例如接受性贿赂服务、调动工作、安置就业、安排旅游等方式,这些新的贿赂方式效果特殊,但却造成更大的社会影响。

3、加重商业贿赂犯罪的财产刑、充实资格刑,落实自由刑。

当今,商业贿赂常常以罚代替自由刑的实施。我认为商业贿赂犯罪应该加重财产刑,通过剥夺犯罪分子的财力,达到防治其继续进行犯罪的目的。但是与此同时,不能忽视自由刑的实施。因为自由刑有警示和改造的功能,如果仅仅依靠财产刑,会使人产生一种有钱就可以代替坐牢的想法。另外,商业贿赂犯罪是一特殊资格主体的犯罪,而设立资格刑可以取消犯罪主体在一定限度内再度从事特定职业的可能性,所以对商业贿赂犯罪具有相当的现实功能和远期效应。

4、由一个司法机关统一查处商业贿赂犯罪案件。

商业贿赂犯罪分别由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查处。这样不利于集中人力和物力,两个机关会导致相互推诿,降低破案效率。应该由一个机关来统一查处商业贿赂犯罪案件,有利于集中力量打击商业贿赂犯罪、节省国家资源、方便群众举报和及时查处商业贿赂犯罪案件等等。

5、建立污点证人制度。

商业贿赂犯罪具有很强的隐蔽性,面对这样的特性,我认为我国可以引进污点证人制度。通过污点证人制度豁免那些协助司法机关发现整个犯罪事实的当事人的罪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瓦解商业贿赂双方在事实犯罪中的默契,进而有效防范商业贿赂当时人的默契造成一种无法逾越的成本障碍。

(二)我国防治商业贿赂犯罪的法律完善。

1、制定《反商业贿赂法》。

我认为我国应该制定《反商业贿赂法》,或修改现有的关于商业贿赂法律法规规定,对商业贿赂的主要内容进行司法界定。建议在该法中,要对商业贿赂的构成作清晰界定。商业贿赂行为作为具有特殊性的贿赂行为,有必要将其与其他贿赂行为加以明确区分,并对其单独设一个罪名予以惩治,从而更好地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健康运行。

2、重新规制商业贿赂犯罪。

将商业贿赂犯罪作专门规定,使其成为刑法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下独立的一节。这样可以使经济贿赂犯罪以及与其相关的公司、企业的商业贿赂犯罪、相关自然人和单位犯罪还有有关非营利组织和中介组织贿赂犯罪成为一个在社会危害性、法定刑等方面轻重协调、有机联系的整体。

3、采取自查自纠,从宽、设立治理商业贿赂自查自纠个人“上缴账户”。

目前,从一些调查研究中发现一些商业贿赂比较普遍和部门和行业,人员心理压力大、顾虑多,个别也心存侥幸心理。为有利于治理,目前有的单位采取了指定账户,动员凡违纪违规人员在指定时间内,通过银行将钱汇入指定的不记名的账户,凭进账单据视为主动交待对象,今后在处理时可从轻或减免处理。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可以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规定,令商业贿赂自查自纠,可以从轻处理,这样可以鼓励人们用这种方式向有关机关自首以换取从轻发落。

(作者:广东商学院法学院2009级本科生)

参考文献:

[1] 吴家清、彭真军,经济法学.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中国致公出版社,2010.118.

[2] 付立仲,探秘商业贿赂犯罪.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13.

[3] 申恩威,反商业贿赂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68.

[4] 丁寰翔、穆柏祥、陈兵,商业贿赂治理的结构、范式与中国之选择.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12..

[5] 王晓东、王铭芹,商业贿赂犯罪防治对策.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169.

[6]傅光明,关于完善商业贿赂法律法规制度.武汉学刊,2007,(3):54.

[7] 赵秉志,和谐社会的刑事法治下卷:商业贿赂犯罪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1515.

作者:宋春晓

第三篇:中国向商业贿赂宣战

在当今世界各国,商业贿赂普遍存在,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大量被揭露出来的政治丑闻都与商业贿赂有关。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贿赂行为也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一些商家私下鼓励营销人员暗中行贿,在商业交易中给予“回扣”以获取交易机会。其形式也越来越隐蔽,多数以技术服务费、咨询费、顾问费、外出考察、赞助业内研讨会等看似合法的形式出现。商业贿赂已渐渐成为了“行规”和企业运行的“潜规则”。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商业贿赂是经济高速发展、体制转换时期一种面宽、量急、影响大、危害深的经济犯罪活动,它从根本上背离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要求,破坏了正常的交易秩序,使社会经济趋向于披着市场经济外衣的“关系网经济”。

权威人士进一步指出,商业贿赂的本质是不正当竞争,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侵犯,一个盛行商业贿赂的社会,绝不是一个规范的、有秩序的社会。在商业贿赂下形成的“奸商文化”更是对民族传统美德的践踏。

尽管我国有《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用以打击商业贿赂,但是,随着我国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现有法规中对商业贿赂形式等方面的规定仍比较简单,不足以打击形形色色的商业贿赂行为。治顽疾需要用猛药,遏制商业贿赂的泛滥需从法制建设等方面重拳出击。首先,要出台专门的《反商业贿赂法》,对商业贿赂行为及受贿主体等进行专门的界定,要明确规定“潜在利益”损失赔偿制度和控股人应负责任的法律规定。其次,要建立规范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和制度。对垄断行业和垄断部门要明确权力行使程序,避免公共权力被滥用和寻租。第三,构建会计监管机制,加大对企业及其会计人员的监管力度,在会计制度方面获取反商业贿赂的法律支持。第四,广泛宣传商业贿赂的形式及其危害,端正社会公众对商业贿赂的认识,使反商业贿赂就是反腐败的观念深入人心。

2006年1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在谈及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时,他强调:要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坚决纠正不正当交易行为,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这充分显示了我们党和政府打击商业贿赂的信心和决心。中国向商业贿赂宣战已经出拳亮剑:旨在利用法律、行政、党纪等多种手段遏制商业贿赂行为的“治理商业贿赂办公室”于近期成立;国家工商总局也明确提出,欢迎社会各界举报投诉涉嫌商业贿赂的案件;而鉴于商业贿赂主要产生在商品的销售或购买环节,商务部决定通过建立商业信用联合管理机制,实现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无阻隔信息交换机制,达到惩治商业贿赂的目的;2005年年底,全国检察机关启用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建设、金融、教育、医药卫生和政府采购五个领域的“行贿犯罪黑名单”实现了全国联网。

种种迹象表明,一场扫荡商业贿赂的风暴已在中国大地降临,2006年打击商业贿赂必将揭开中国反腐败的新一页!

(摘自2006年第4期《金融经济》)

作者:郑 羽

上一篇:网络优化论文范文下一篇:花卉市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