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领域消防存在问题

2023-04-18

第一篇:行业领域消防存在问题

我国粮食流通领域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粮食流通流域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李静食工095班 摘要

在逐渐激烈的粮食市场竞争条件下,我国粮食流通面临现代物流的挑战,暴露出许多弊端,同时又有多年积累下来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要积极分析我国粮食流通的现状,发现其面临的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就能够发展成为具有无限商机和强大生命力的现代物流配送中心。不仅能对我国的粮食产业及整个社会经济产生积极地影响和保证作用,更是解决中国“入市”后粮食问题的重要手段,将力的推动中国粮食贸易与国际贸易的接轨,顺应国际粮食流通业集约化经营的发展方向,是一种符合当代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流通模式。

关键词

现代粮食物流现状问题改革

前言

近几年,随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变革,粮食购销已全面走向市场,粮食流通环境明显改善,粮食流通速度明显加快,市场调控粮食供求能力显著提高,所以一个顺应市场需求,大规模,高效益的新型产业应运而生—现代粮食物流。不难预测,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我国传统粮食流通业来说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大粮食 ,大市场,大流通”框架的确立,我国传统粮食流通业的许多特点与现代粮食物流业接轨中所发生的体制性障碍将日益显现,与现代粮食物流业的结构性摩擦将日益升级,所以解决我国在粮食流通领域的问题,突破以往僵化的体制和机制的束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加快与国际接轨,是我们现在需迫切解决的问题。

正文

一我国传统粮食流通模式特点分析:

从建国初期开始,人多地少,粮食紧缺一直是困扰各级政府的难题,尽管“以粮为纲”曾经打下时代的烙印,政府也曾千方百计试图解决粮食共给问题,但综合其特点不难看出传统粮食流通模式一直是按照短缺经济的运行模式设计的。主要有如下特点:

(一)粮食流通模式的计划性

由于粮食长期实行高度的封闭计划经济。因此粮食流通也是全国一盘棋,无论收购还是销售,无论是调拨还是加工,均受制于计划这根无形的“魔杖”。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国民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名单是粮食依旧沿袭了计划经济的经济模式,粮食流通效率并未提高流通规模流通组织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计划思想的约束。

(二)粮食部门思维的定向行

在计划经济时期马零食流通主要是靠政府统筹安排,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层层编制粮食调拨计划,国有粮食企业具体实施计划。粮食流通的目的、效果及费用全部由政府包揽。体现、企业不承担任何实际责任,也不直接体现经济效应,

而是间接享受政府的费用补贴。因此,整个粮食流通全部由政府掌控,从上至下也就自然地形成了粮食部门两眼向上的思维定势。

(三)粮食购销范围的边界性

由于粮食长期执行“传统购销”政策,粮食购销范围对于某一特定的机构具有明确的边界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也不准越雷池半步,从而形成了粮食购销区域边界极强,管理者不能考虑“边界”管理范围以外的任何事情,无疑限制了粮食部门的发展空间。同时,受计划经济的束缚,粮食流通也一直徘徊在效率低,流通成本偏高的低发展阶段。

二实行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20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综合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力的突飞猛进,粮食流通领域发生了一系列变革:

(一)粮食商品流通不再受中家指令性计划的直接控制,而是通过市场进行相对的自由调节。

(二)粮食价格经历了国家统一定价,价格双轨制,到订购价与保护价并存,以及随后实行粮食收购保护价和顺价销售的政策,直至今天部分粮食退出国家粮食收购保护价范围推向市场定价的变化过程。

(三)不同所有制的粮食企业在取得粮食收购许可证后进入粮食流通领域,实行垂直的粮食收购,生产加工和产品销售。一批非公司成分的不形式的多渠道,少环节的市场化、专业化、企业化的大规模。

(四)由于资产纽带的制约和经营利益倾向的分离,传统的粮食流通渠道发生变化,特别是原有和国营粮食商业网络已失去昔日控制市场的能力多种经营成份的粮食销售商逐步成为城镇销售市场的主力。

(五)伴随着进入高速信息化的时代,粮食流通与粮食市场信息成为一对忠诚的挚友,并与现代化书融合在一体,粮食商品流通的速度超过以往任何阶段和时期。 三我国粮食流通业面临的问题

(一)行业局限,区域分割,功能单调

政府对国有粮食批发,储运企业限制太严,既有粮食定购任务,粮食保护价的限制,又有各地工商部门对夸地区粮食购销限制,还有粮食主管部门对粮食企业面向市场跨行业经营的限制,这不尽导致粮食流通链萎缩,经营机制不灵活,服务单一,而且造成大量剩余生产能力闲置,资源浪费,市场分割,难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与此相反,欧美,日韩等国的流通体系中,几乎不存在单一的批发业,其批发业已经发展以物流配送为主体的流通中心。近几十年来,大量的现代化,大规模的物流配送中心作为一种现代流通形式发展起来,他一头连接生产,一头连接销售或消费,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批发企业。成为一条少环节,低成本,高效率的流通渠道。

(二)政府对粮食物流市场建设投入少,重视不够,对发展粮食物流缺乏统筹规划

我国粮食流通业竞争较强,许多粮食批发企业,储运企业各自为政,缺乏组织协调和市场规划安排,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和资本优势,以致粮食流通不畅效率低下,库存积压日渐严重,资金周转不灵,经营亏损包袱越背越重。世界上大多数地区1/3的物流运作是承包给第三方的,发达国家甚至达50%——80%。许多生产加工企业和零售企业都实行“零库存”,而把仓储、包装、运输留给物流配送中心代理。美国目前约有许多90%的日用工业消费品、20%的工业生产资料和绝大多数农产品是通过批发渠道销售的。发达国家的政府都重视对物流系统

建设的投入,并以优惠政策鼓励发展以网络为支撑的大型物流配送中心。

(三)粗放经营,力量分散,设备利用率低

我国现有粮食的70%左右仍由国有粮食企业经营,在长期计划经济模式下,几乎每个国有粮食企业都建立了仓库、车队,搞大而全,小而全,重复建设多,自备仓储和自备运输利用率低,成本过高,粗放管理问题突出。这与中国“入市”背景下企业市场化趋势和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格格不入。

(四)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信息不灵,物流运行效率不高

不少国有粮食企业的设备使用多年,早已落伍,粮食经营手段陈旧,机械化程度低,主要靠人力加工,人力管理经营,以致费用大、成本高、效率低。据统计,中国粮食产后损失占粮食总产量的12%-15%,如能挽回此项损失的50%,可供2000万人人口消费4年,相当于开发几百公顷的“无形粮田”。造成粮食产后损失的主要原因是粮食流通信息滞后、管理不善。而新兴的现代物流产业都以信息网络为主导,广泛开展电子商务,广泛采用先进的机械化,自动化装备,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全程自动化的物流管理系统,实行高效,便利的物流配送。

(五)经营观念落后,员工素质偏低,缺乏现代物流意识

许多国有粮食企业的员工们人沿用计划观念,面向上级,依赖国家扶持,用行政管理替代经济管理,忽视市场,缺乏物流服务意识,更缺乏现代物流技术素质。然而,根据WTO有关协议,我国必须进一步开放物流服务业和粮食流通市场,国外成熟的物流配送企业将运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经营观念,在我国广泛开展粮食物流配送业,这对我国传统的粮食流通企业势必形成一种巨大的冲击,按照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不少未经市场化改革和物流现代化改造的国有粮食企业及其员工,难免会在残酷无情的国际化,现代化的市场竞争中遭到淘汰。

四建立现代粮食物流模式的思考

粮食流通体制正从计划经济的时代,逐步向市场经济的时代过渡,市场调控粮食供求能力显著调高,粮食市场化运作改变了粮食原有的僵硬面孔,粮食与其商品一样逐步融入了社会大流通,积极研究和探索现代粮食物流已成为粮食仓储工作的一个全新课题

(一)加快培育粮食产业链

1在粮食产前要协助农业部门加强对农民选种、育种、栽培等技术指导和农资服务工作。

2在粮食产中要协助农技部门为农民提供防治病虫害等指导工作,并广开粮食信息渠道,为农民提供粮食行情,信息服务。

3在粮食产后,粮食部门要为农民提供粮食干燥、储藏、运输、加工等粮食流通服务工作。

(二)加快培育现代粮食物流市场体系

1选择在大中型城市尤其是商业氛围浓厚的城市,重点培育、扶持大中型骨干粮食企业,按照现代物流的思路重组现有资源,催生新的物流资源,提高其参与国际,国内粮食流通竞争力,增加辐射面,扩大影响力。

2在小城市,小城镇,重点培育面向零售网点的粮食配送中心

3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中小型粮食批发中心,向配送粮食及其制品的方向发展。

(三)加快粮食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建立

(四)加快实施粮食品牌战略

1粮食企业要树立品牌即资源的意识,鼓励支持粮食企业积极创立属于自

己的品牌,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2粮食主要产区不仅要打响成品粮品牌,而且要打响原粮品牌。

(五)加快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六)加快粮食物流设施建设

希望政府继续加大对物流设施的投资力度,加快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粮食行业要以“四散”技术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粮食物流业。

(七)谋求与外资外贸企业合作合资,推进粮食流通的国际化

总之,政府有关部门应按照粮食物流的要求,实现物流业务流程重组。发现并改进我国现在在粮食流通领域所出现的问题,全面改革企业组织结构,优化粮食流通企业业务流程,变传统粮食流通重视功能管理,产品管理,存货管理为先代物流的过程管理,客户管理,信息管理。不断强化专属我国的竞争优势,打造属于自己的专业化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徐印州 如何认识现代物流以及引导物流业大发展.商业经济文萃,2011

2.曹正 改造传统批发商业,建设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商业经济文萃,2011

3.刘春浦 中国粮食流通业如何应对“入世”.粮食流通技术,2004

4.王遐见 论我国粮食物流管理体制的完善.经济体制改革,2002

5.张峻岭 散粮集装箱装卸运输的现状及技术发展研究.粮食加工,2009

6.唐蕾蕾发展我国粮食物流的对策思考.现代商业,2009

7.邢小苗 发达国家粮食物流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武汉商业服务学院,2008

8.杨海民 粮食物流通道研究.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6

9.朱东红 福建省粮食物流现状及策略分析.物流技术,2005

10.廖红丰 关于我国粮食物流现代化的思考.现代经济探讨,2005

11.杜长乐关于我国粮食物流现代化的思考.农场紧急管理,2005

第二篇:药品流通领域存在商业贿赂的问题及对策

博州药监局关于治理药品流通领域

商业贿赂的调研报告

商业贿赂,是指企业和经营主体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在经营活动中,采取向交易对方的采购人员、负责人、代理人及其他有决定影响的人提供报酬和其他好处,以促成业务交易,挤掉别的竞争对手,从而挤占市场的行为。商业贿赂的手段纷繁多样,从巧立名目以“宣传费、广告费、润笔费、劳务费”给付现金,到提供汽车、家用电器、移动电话等实物,以及提供居室装修、安排国内外旅游考察等,名目繁多,层出不穷,其中以财物给付最为常见。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赤裸裸地给付财物外,商业贿赂行为人为逃避法律制裁,所采用的违法手段越来越隐蔽。同时商业贿赂,作为一种“潜规则”,在药品流通领域中也是暗流涌动。

一、药品流通领域可能存在商业贿赂行为的形式 药品流通领域的商业贿赂行为可能存在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药品(含医疗器械,下同)生产经营企业和个人可能与其它经营使用药品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之间的行贿受贿行为。二是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个人可能与药品监管职能部门、技术监督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之间的行贿受贿行为。

由于我州地处偏远,没有药品生产企业,再者从本身的职能及监管的角度看,可能存在商业贿赂的情形有以下几种:从业人员与行政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的商业贿赂;药品经营企业和个人在药品行政许可中和GSP认证中的贿赂行为;药品经营企业和个人在行政处罚中的贿赂行为;药品经营企业和个人在药品检验中的贿赂行为;游医药贩为逃避监管而向单位和个人进行商业贿赂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在药品招投标过程中,投标企业和中介代理机构与药监工作人员可能发生的商业贿赂行为;其它商业贿赂行为。

二、可能产生商业贿赂的原因

分析以上产生商业贿赂的情形,可能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药品经营企业和个人在行政许可和GSP认证中可能存在商业贿赂的行为。在行政许可过程中,一些企业和个人对申请开办企业审批的程序不了解,在递交申请、筹建及验收阶段,总是害怕审批单位不予审批或通过,于是便四处托熟人说情、请吃饭、送东西以达到审批或通过的目的。而有些单位或个人确实不符合审批条件,有可能通过商业贿赂形式达到审批的目的。在GSP认证过程中,有些企业害怕不能通过GSP认证或达不到认证的标准,也有可能通过商业贿赂的形式达到通过认证的目的。

(二)在行政执法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商业贿赂的原因。行政执法人员在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监督检查中,发现企业的违法行为,当事人可能会在第一时间内通过熟人说情或请执法人员吃饭、参加娱乐活动以及给付财物的方式,以达到对发现违法行为不予处理或减轻、从轻处罚的目的。执法人员在查办案件中,案件当事人可能会通过商业贿赂的形式,以达到对案件不予处罚或减轻、从轻处罚的目的。执法人员在对查办案件作出处罚后,案件当事人也会通过商业贿赂的形式,以达到延期或分期缴纳罚款的目的。

一些无证经营的游医药贩为了开展所谓的“治病救人”活动和推销自己的“祖传秘方”有一个便利的条件,可能会请行政执法人员吃饭、参加娱乐活动,或者给付财物及好处,从而使自己的非法行为披上合法的外衣。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无证经营的游医药贩时,当事人也可能会采取以上方式方法,以达到对违法行为不予处理或私下变通处理的目的。

(三)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个人在药品检验中的贿赂行为产生的原因。药品检验部门为行政监管提供技术支撑,检验结果直接为行政执法提供依据。因此,被检验单位明知或担心药品质量有问题,可能会对检验人员进行贿赂,以达到伪造检验数据,变更检验结果,从而逃避法律责任的目的。

(四)从药品招投标情况看,药品流通领域可能存在商业贿赂行为的原因。从2001年开始实行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并没能遏制其中的暗箱操作,反而为药品经营使用单位及个人在采购药品和医疗器械设备时,暗中吃回扣、收受贿赂可能提供了保护伞。在招投标过程中,某些投标企业或中介代理机构由于资质不全或信誉较差,但为了能购参与药品投标活动,可能贿赂工作人员。还有部分企业在品种中标后,不按照约定履行合同,出现以其它品种替代中标品种或以次充好,为逃避药监部门对中标品种质量的跟踪监督,可能对工作人员进行贿赂,从而达到获利的目的。

(五)可能发生其它商业贿赂行为的原因。药监部门作为一个行政执法机关,除了以上四种可能发生商业贿赂行为外,还有可能在财务管理、物资采购、基本建设等方面发生商业贿赂行为。如:商人或企业为了向药监系统推销自己的产品、获取基本建设项目,可能采取贿赂的方式牟取非法利益等。另外,经营企业为了降低对员工的培训费用或给无从业资格人员办理资格证书,可能也会通过贿赂的方式,使工作人员为其填写虚假培训证明或伪造资格证书。

三、药品流通领域商业贿赂行为对社会产生的危害 商业贿赂表现为一种以利诱方式进行的交易行为,从根本上扭曲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本质,损害着平等、开放的药品流通秩序。它为假劣药品打开方便之门,损害了广大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使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无法得到保证。它还可能给少数道德败坏的监管人员中饱私囊、贪污受贿提供了机会,为企业和个人创造不正当交易机会或条件等。它严重损害了药监部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损害了社会利益、腐蚀了人的灵魂、败坏了社会风气,应当依法予以坚决打击。

四、对治理药品流通领域商业贿赂的对策和建议 治理商业贿赂,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任,只有坚持标本兼治,统筹谋划,严格把握政策,突出工作重点,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一)加强教育,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素质。一是要加强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普法教育等,尽快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法制意识,使明礼、诚信、守法的观念深入人心并转化为自觉行动。二是要加强机关工作人员的教育。广泛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在全系统形成遵纪守法、诚信文明的新风尚。运用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使大家增强自律意识,筑牢思想道德防线。牢固树立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拒腐防变能力,经受住各种考验。三是加强管理相对人的职业道德和诚信教育,建立健全药品经营企业信用体系,推动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遵守职业道德,通过合法经营牟取正当的商业利润。

(二)加大对重要岗位和重点环节的监督力度。对于当前在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及药品检验等环节可能存在的商业贿赂问题,要依法进行重点监督和治理。如:在行政许可时,监督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程序、标准办理许可事项,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得随意提高或降低标准等情况发生。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监督执法人员是否存在不依据法律法规进行执法,是否存在办理人情案及处罚是否适当的情况发生等。要加强对领导权力的监督。对权力进行层层分解。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凡属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的使用,都必须集体讨论决定,做到民主不专权,集中不武断,办事守程序,形成良好的示范导向作用。同时,权力机关和监察机构要加强对权力执行机关执行法律情况和行政效能的监督。

(三)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用规范的药品监管体制遏制商业贿赂行为。加强机关制度建设,建立治理商业贿赂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要加大机关公务人员的廉政建设教育力度,加强监督检查,规范广大干部行政行为。特别要在财务管理、行政审批、认证发证、检查检验、执法稽查等重要环节和重要部位加强制度建设。

治理药品流通领域的商业贿赂工作在做到以上三点的同时,还要做到以下四个结合:一是要将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与机关党风廉政工作相结合。要将预防和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与业务工作一起安排、一起部署、一起监督、一起检查。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强重点环节、重点科室的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二是要将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与纠风工作相结合。要坚持以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为重点,纠正本行业确实存在的不正之风。要积极推行政务公开,逐步做到执法依据(政策)、程序、时限、收费、结果“五公开”,使行政执法置于监督之下,使行政执法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得到切实落实,使行政执法人员不为商业贿赂行为牵线搭桥或中饱私囊,遏制商业贿赂。三是要将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与工作作风建设相结合。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增强推进效能建设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按照“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标准,通过认真开展效能意识教育,使全体工作人员增强公仆意识和服务观念,强化效能意识,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四是要将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与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相结合。对行政执法人员,凡是利用职权,在企业进行吃拿卡要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肃执法纪律,坚决维护党纪政纪的严肃性、统一性和权威性,用廉洁勤政形象遏制商业贿赂行为。对于发现的商业贿赂案件,有关部门要一查到底,严肃处理。

总之,治理商业贿赂,要在抓好专项治理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并在营造治理商业贿赂的良好氛围上下工夫,在建立健全药监部门和企业内部自律机制上下工夫,从源头治理上下工夫,扎实做好依法行政工作,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第三篇:浅谈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谈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食品科)

浅谈农村流通领域

食品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市场质量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深入开展,城镇食品市场经营秩序有了较大改善,但一些不法商贩利用农村信息闭塞、农民消费水平低、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等弱点,将假冒伪劣食品以低价倾销到农村市场,致使农村市场“三无”食品掺杂,商品质量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现本人就如何加强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市场监管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经营者素质较低。广大农村食品经营者存在着不懂法、不守法、唯利是图的突出问题,无证照经营现象较为严重。他们认为自己凭劳力吃饭,加之山高皇帝远的思想作祟,不愿办理证照,逃避监管。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过期变质食品等问题较为严重。

二是各项制度落实较难。农村食品经营户大多经营规模小,商品品种少,对索证索票认识浮浅,认为索取正规发票会使商品价格升高,成本加大,不愿索票。有的食品经过几级批发,

1 难以索到正规发票。还有的食品经营户文化素质低,不会建立进销货台帐,制约了经营者自律制度的落实,给工商监管执法带来了较大阻力。

三是监管力量严重不足。一个基层工商所往往只有

五、六个人,有的甚至更少,除承担市场监管、注册登记、受理消费者投诉等多项监管任务外,还要承担任务越来越多的非公有制经营党的建设工作。辖区内有两个甚至多个乡镇,几百平方公里的面积,消费者、经营者多达数万甚至更多,存在着地域面积大、监管任务重、执法力量薄弱、执法手段欠缺等具体问题,导致违法经营问题查处难、取缔难,严重制约了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食品市场秩序的根本好转。

二、加强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市场监管的对策

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市场监管是一项艰巨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难度大,必须最大限度地延伸工商职能,努力形成“经营者自律、工商监管、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监管工作格局,才能更有效地确保食品市场消费安全。

(一)把好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关是确保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首要前提。对食品生产经营涉及前臵审批的事项,始终要坚持先证后照,对没有前臵许可证的,坚决不予核准登记食品生产经营范围,确保食品经营主体资格合法有效。同时、结合每年的年检验照,严格审查规范食品经营主体资格,对发现没有前臵许可证或过期失效以及不具备食品经营资格的,要及

2 时依法取消其食品经营范围,对有关注册事项发生变化的,要依法变更登记。

(二)提升经营者自律意识是确保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有效手段。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传单、召开培训座谈会等各种形式,切实发挥农村“一专三员”在食品监管中的作用,深入做好政策宣传,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使广大经营者明确自己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和义务,自觉守法经营、规范经营,真正落实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建立进销货台帐、不合格食品下架与召回等各项自律制度。同时,做到分类监管,促进经营户诚信经营,以“经济户口”管理为基础,将食品经营业户纳入信用分类监管系统,依照其信用等级划分为守信业户、警示业户、失信业户和严重失信业户,依法对其实施不同的监管方式,培育一批注重品牌质量、恪守商业信誉的食品经营户作为“食品安全示范店”,发挥其典型示范作用,全面提升农村食品市场消费安全。

(三)严格行政执法是确保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关键举措。要根据当前流通领域存在的食品质量问题、上市食品质量投诉情况以及季节性消费特点,坚持点面结合,在城乡结合部、乡镇政府所在地和边远乡村等重点地区全面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治,依法严厉打击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按照食品安全属地监管原则,做到任务到岗、责任到人,有重

3 点、有目的地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对于经抽样检测不合格的商品,一律予以查封;对问题严重的商品,不仅要求退出商场、超市,还要责令其退出市场。加强对送货下乡经营者的监管,让批发商自觉认真地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和义务,对于送货车实行备案制度监管,随时抽查其送货情况,从源头上控制假冒伪劣食品流入消费市场。同时,加强农村食品质量定期抽检制,逐步扩大快速检测的范围和检测项目,加强与质监、卫生等部门协作,做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

(四)拓宽举报渠道是确保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有效途径。深入推进以消协分会、消费者投诉站、12315联络站为主的“一会两站”工作,发动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监管。要制定规划,对站点工作人员加强培训,让其掌握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调解技巧,将消费纠纷化解在最初阶段。设立消费维权监督站点,聘任消费维权监督员,开展农村消费维权等一系列工作,扩大维权网络,畅通举报渠道,最大限度地拓展“复合型”监管和信息快速传递功能,提高基层工商所防范和应对农村小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同时,可以通过对联络站的宣传和培训,培养一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义务宣传员,增强农村消费者食品安全消费的观念。

(五)构建长效监管机制是确保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有力保障。要努力建立由政府牵头、工商、多部门联合、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的长效监管机制。基层工商所应主动、积极向

4 地方党委、政府请示、汇报工作,客观反映存在的问题,主动提出工作建议和意见,争取政府对农村食品市场监管的统一领导,建立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切实发挥“一专三员”作用,完善有关工作机制。针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许可存在的问题,在地方政府的组织协调下,会同工商、食药、质监、卫生、环保等部门,确定许可登记、监督管理和备案登记等方面的权责,从制度上、措施上、监管上确定指导意见,解决基层工商所对农村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等行为许可不了、取缔不能、食品安全隐患突出的不利局面。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能,解决好各司其职、守土有责的问题。

(六)提高队伍素质是确保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重要基础。按照国家工商总局新“三定”方案和停征 “两费”后,工商部门监管市场的要求越来越高,急需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这就要求我们自身要不断加强学习,加强对干部队伍的培训,配备必要的监管设备,赋予一定的监管手段,来适应新的、更高的监管要求和需要,打造出一支政治上坚定、业务上过硬、作风上扎实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切实履行自己的监管职责,建立一个健康、有序、良性发展的食品市场经营秩序,切实维护好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5

第四篇:当前建设领域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当前我国建设领域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主要原因是人为所致,而人为原因与管理有着直接的联系。当前建设领域安全管理主要存在如下5个方面的问题:

1、安全管理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

2、安全管理基础薄弱;

3、安全管理体制不顺;

4、行业安全管理力度不够;

5、安全管理中存在着腐败现象。对策:

1、加强安全科学管理;

2、强化安全管理基础工作;

3、重视行业安全管理;

4、强化安全法制与监管;

5、实行全员安全目标管理;

6、夯实班组基层安全管理等。

第五篇:关于对建设工程招投标领域存在问题的思考

[ 07-05-02 10:23:00 ]

作者:姜旻慧

编辑:studa20 建设工程发包,从业主指定—议标—邀请招标到现在的公开招标,可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公开招投标制度设计的初衷,是引入市场公开竞争机制,规范建筑市场交易行为,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保证建设工程的工期和质量,降低工程造价,特别是防止暗箱操作,加强权力制约,预防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所以《招标投标法》一度被赞誉为“阳光法案”。但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各种规避、破坏公开招投标的行为和问题时有发生,已经严重影响了招投标的严肃性和公信力。

一、主要问题

对于存在问题,可以从招投标的主要参与者——建设单位(业主、招标方)、施工单位(承包商、投标人)、招投标代理单位和招投标主管、监管单位这四个层面来简略概括:

㈠在建设单位方面,主要是规避招标的问题。主要手段有:一是肢解工程,化整为零。如,将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分解为若干小项目或分阶段实施,使之达不到法定的招标工程规模标准;或只对项目的部分工程如主体工程进行招标,附属工程则直接发包。二是排斥竞争,以邀代招。想方设法找借口搞邀请招标,或降低招标公告的广知性,缩小投标参与人范围以达到既排斥潜在投标人,又达到内定队伍中标的目的。三是表明倾向,度身招标。个别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和职务,介绍工程施工单位,背后指挥、操纵招投标机构操作,让某某单位“必须中标”,工作人员只得暗箱操作,采取加设参加投标或加分特定条件、故意向其泄露标底等办法,使“钦点”单位如愿以偿。四是“梳妆打扮,集体决策”。如以时间紧迫等为借口,将工程定义为“献礼工程”、“形象工程”、抢险工程、安保工程等指令性项目,以行政会议、党内会议或联席会议的形式确定施工单位,以集体决策为幌子规避招标。五是李代桃僵,“借壳上市”。因为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工程项目没有纳入必须公开招投标的范围,有的建设单位以假合同、假合作、假合股等形式,由外资(私营)企业出面办理有规划、报建等手续,当工程建好后再以某种形式“买”过来,从而躲避工程招投标。

㈡在施工单位方面,主要是不正当竞争的问题。主要手段有:一是弄虚作假。如挂靠高资质企业,伪造企业发展状况、经营业绩、经历等,骗取中标。如,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今年5月份查处的东阳某公司弄虚作假骗取中标案,在衢江区某园林绿化工程招投标中,该公司为了在评标中提高分数,伪造经营业绩。二是收买贿赂。包括收买建设单位领导和工程负责人、参与评标的专家评委、招投标代理单位等中介机构工作人员等,合谋中标。三是围标、陪标、串标。投标人相互串通,组成临时联盟,一家投标,几家陪标,事后再进行利益分配。四是分包、转包谋利。有的企业中标后即将工程分包、转包,从中收管理费或赚取差价,以至一级企业中标而实际施工可能连三级企业都没有。如今年公开招标的衢江区某学校教学楼工程,中标单位是一级企业,几经转包,实际施工者仅是一名包工头,以个人名义与前一手转包的企业签订了一个简单的协议,该工程现因民工工资纠纷而被有关部门查处,继而发现存在工程转包问题,但该名接受转包的包工头已逃之夭夭。五是阴阳合同。先以低报价中标,然后想方设法(如行贿等)工程建设中要建设单位追加预算等。如,我市城郊某村的仓储工程,中标价仅为100多万,但经过几次追加预算,实际成交的合同价为300多万。

㈢在招投标代理单位方面,主要是“中介不中”的问题。一些招投标代理单位恶性竞争、唯利是图,或唯建设单位领导意见是从,或与投标单位串通一气,还有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混乱、收费不合理等。

㈣在招投标主管、监管单位方面,主要是管理监督乏力的问题。招标工作业务量大、专业性强,负有主管、监督责任的行政部门人手少、力量不足,存在失职和缺位的问题。

二、原因分析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归结起来体现在三个方面的反差:

㈠高利润回报与低违规成本的反差。工程项目承包利润比较高,施工企业不惜采取回扣、行贿等非法手段进行“攻关”,从而多揽工程。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对大多数招投标违法行为都规定了“中标无效”的处罚,应该说还是比较严厉的,但由于地方保护或是部门利益的左右,目前对招投标违法行为的处罚相对很轻,多数只是罚款了事。

上一篇:校园礼品店创业计划书下一篇:小议商务谈判中的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