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湖南高职教育发展研究

2022-09-10

新型城镇化建设与高职教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关系,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支持, 进而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而高职教育所提供的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又能促进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从目前湖南高职教育现状来看, 虽然在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输入了大量的人才, 但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所产生的贡献率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有待改进和优化。

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湖南高职教育发展问题分析

近年来, 湖南高职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也输出了部分不能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的学生, 主要体现出了专业设置不合理、师资素质不高、校企合作不畅等问题, 直接影响着高职教育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作用的发挥。

(一) 专业设置问题

随着对湖南高职教育扶持力度增强, 以及高职教育发展机制的完善, 湖南高职教育成效显著, 学生就业率得到明显提高。但从人才的市场输出现状来看, 还不能完全满足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 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的设置问题。高职教育与全日制本科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全日制本科教育在专业设置过程中以学科为基准, 强调的是学生所掌握知识的理论性和系统性, 培养的是多元化人才, 这类学生就业面较广。而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以岗位需求为出发点, 强调的是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提高, 培养的是应用型、职业型人才。目前, 湖南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着与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脱节的现象, 盲目效仿全日制本科, 追求专业的泛而广。因此, 开设了如汉语、英语、计算机等普遍性且没有竞争力的专业。这类专业, 与全日制本科院校比较, 毫无竞争优势可言, 直接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而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 派生出了新的行业和新的岗位, 这些则应该是高职专业设置关注的重点, 但就目前湖南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来看, 产业融合所产生的新职业未被与时俱进的纳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中, 进而无法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需求。

(二) 师资问题

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人才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相匹配的师资队伍则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基本前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 高职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具备深厚的实操能力和应用能力, 同时还保持较强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这就要求拥有一支理论知识硬、专业能力强、综合素养高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从目前湖南高职师资队伍的构建现状来看, 主要来自普通高校或企业兼职技术人员。普通高校毕业的教师理论教学能力较强, 但缺乏企业岗位一级的实际工作经验, 因此实践教学能力不足。而企业兼职教师长期工作于企业岗位一线, 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动手能力强, 但由于没有接受系统性的理论知识学习, 在理论教学方面偏弱。“双师型”教师的缺乏淡化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教育本质特征, 无法体现出高职的办学特色。也有很多高职院校会通过外聘教师来缓解“双师型”教师不足问题, 但由于保障机制的缺乏, 以及校企合作的不畅, 导致无法根本性的解决“双师型”教师不足问题。

(三) 校企合作问题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高职教育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进一步突出了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和企业在人才供需上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 高职院校为企业“生产”一线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而企业作为人才的“消费者”将其进行接纳和吸引。基于高职院校和企业这种共生、共存的密切关系, 高职教育必须加强与企业沟通和合作。目前湖南高职院校与企业仍存在合作不畅的问题:一是作为高职院校, 仍受传统封闭式教育模式的影响, 以基础教育和学历教育为主, 缺乏了解行业和参与企业的热情, 与企业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二是作为企业, 没有意识到高等职业教育对自身人才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多追逐于低成本的技术劳动者以及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所以对与高职院校的合作也存在着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三是作为政府, 政策倾向不足, 缺乏有效、可行的校企合作鼓励政策, 仅靠学校来实现校企合作, 难度较大。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湖南高职教育发展的对策

结合上述湖南高职教育发展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 针对性的提出以下发展策略。

(一) 优化专业设置

基于湖南“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求, 将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湖南高职专业设置应以湖南新型城镇化统筹规划为背景, 针对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旅游产业等调整现存的专业结构。在专业的设置过程中, 要战略性的关注城镇化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动态变化, 专业设置应逐渐改变单一的以传统专业为主体的状态, 培植新型城镇化所需的新兴专业。同时以湖南的主导行业和特色产业为中心, 进一步巩固品牌及特色专业, 做到主干专业与旁支专业的错位发展, 构建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动态专业结构体系。例如, 随着湖南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化, 必然会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因此, 若要发挥高职教育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应设置培养服务业人才的相关专业, 如物流管理、旅游酒店管理、社区服务管理等, 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输送更为专业的服务类人才, 进而促进新型城镇服务业的现代化发展。另外, 高职院校还可以与区域内代表性的知名企业合作, 根据其人才需求标准, 定向培养专业技能人才。

(二) 构建师资队伍

为了解决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师资队伍问题,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构建是基本前提。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首先, 放宽教师录用渠道。为了弥补高职院校师资企业一线实操经验的不足, 可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来学校任教。企业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派人到高职院校任教。其次, 严格高职教师准入机制。健全高职教师企业实践机制, 同时在教师资格认定过程中, 融入“双师型”教师理念, 教师不仅要拥有厚实的理论知识, 还应具备企业实践工作经验, 且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者技术水平认定证书。最后, 加强对高职教师的培训。完善教师培训机制, 并纳入考核体系。建立多渠道、全方位的职业教师培训模式, 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主动去升造、学习和实践。同时, 健全教师学习交流机会, 如学术交流会、专题会议、技术竞赛、企业观摩等。

(三) 深化校企合作

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新职业及新岗位, 高职院校很难第一时间把握这些人才市场呈现出的新变化, 唯有人才的直接消费者企业最为了解, 因此, 高职院校必须与这些企业进行有效沟通和加强合作, 才能准确把握人才市场新的需求标准, 进而制定出市场所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 应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同担、利益共享”的原则, 主动争取企业参与到学校的建设、发展、教学、科研等环节, 大力推进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按照“厂内设校、校内设厂、校企互动、双向介人”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另外, 还可结合企业人才需求标准及就业岗位实际要求, 为企业量身定向培养所需的专业性、稀缺性技能人才。

三、结语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湖南高职教育主要面临的是人才培养观念、目标及标准的转变, 相对应要求专业设置、师资构建、校企合作做出调整和优化。除此之外, 还需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细化调整, 这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内容, 总之,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 湖南高职教育必须系统性、整体性的做出改进和完善。

摘要:新型城镇化与高职教育的互动关系决定湖南高职教育应考虑新型城镇化建设, 从目前湖南高职教育发展现状来看, 所培养的人才还不能完全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 专业设置、师资、校企合作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需要针对性的加以优化, 以实现新型城镇化与湖南高职教育共同发展。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高职,专业,双师型

参考文献

[1] 王莉荣.高职教育服务广西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初探[J].高教论坛, 2015 (2) :110-113.

上一篇: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索下一篇:铁碳合金相图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