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基处理方法

2024-08-08

软基处理方法(精选十篇)

软基处理方法 篇1

工程建设中常遇到的软弱地基主要有淤泥质土、冲填土、杂物土以及其他高压缩性土层, 也有局部天然土层软弱、坚硬厚簿不均匀性造成的软弱带和人为的暗塘暗沟以及河道冲刷堆积厚薄不均堆积层等。

工程勘察时, 首先要查明软弱土层距地表深度、层厚和平面分布以及颗粒组成、土质情况等, 杂填土要查明堆积历史, 冲填土还应要了解排水固结情况, 同时要充分了解自重作用下的稳定程度、湿陷性等基本因素;另一方面也要全面了解上部建筑物体型、结构类型、荷载分布情况等提出地基处理方法。

二、软基处理方法

1. 当地基表层有较薄的淤泥质土、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或侵蚀性的工业废料等杂土时, 宜尽力挖出, 将持力层置于较好的土层上;若地基淤泥层较厚, 承载力或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 可采用机械夯实、重锤压实、堆载预压, 务必使土层紧密固结。若地基软弱层较厚, 夯压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时, 采用砂桩、灰土桩、预制混凝土桩锤击压入, 穿过软弱土层, 将桩底持力层置于较硬土层上, 即桩端伸入低压缩性土层上。

2. 有时表层土质比下层土质坚硬, 压缩性较小, 这些上的承载力大于120Kpa以上, 但这层厚度较薄, 仅有1~2m, 俗称“硬壳层”, 是否利用或挖去常使设计人员感到犹豫不定, 用则担心, 不用可惜, 尤其中小型建筑物的基础, 如六层以下住宅楼, 纵横内隔墙, 承重墙较多, 埋深较浅, 使基础底而置于硬壳层上, 而离下面软弱层顶而还有一定深度, 基础底而传来的重力, 沿基础周边向四面扩散至软弱层顶面, 压力强度将会变小, 很有可能满足软弱层允许承载压强要求。

关于基础下卧软弱顶面扩散后的压强计算, 首先确定上下土层压缩模量ES:

式中:ES——压缩模量, Mpa;

e0——土的天然孔隙比;

α——压缩系数, Mpa-1

e1-e2——对应于P1、P2的孔隙比;

P1-P2——固结压力。

当基础地以下地基有软弱下卧层存在时, 首先核算软弱层顶面断面11-11的压强 (如图1) 。P=Pz+Pa≤R, 其中Pz为软弱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Pa为软弱层顶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R为软弱层顶面处修正后地基允许承载力。

在基础底面断面I—I, 当为条形基础时, 面积:A1=1×B;当为独立矩形基础时, 面积A1=L×B。扩散后II—II断面处的面积;条形时A2=L× (B+2Htgθ) ;矩形时A2=L× (B+2Htgθ) (L+2Htgθ) 。附加压力扩散前后总值相等, 即:

式中:Pb——基底压力;

H——硬壳层厚度, m;

θ——地基压力扩散角, 参考表1。

Es1:上层上压缩模量;Es2下层土压缩模量。当H≤0.25B, θ=0, 当H>0.5B时, θ值不变, 对于粘性土取θ=23°;对于砂、砾、碎石取θ=30°。

若将Es1/Es2=3, θ=23°, B=0.8 m、1.2m及独立基础B=1.5m, L=1.5m代入上式可得扩散前后附加压力比例系数, α值见表2:

由上表可知扩散角与Es1/Es2有关, 当Es1/Es2>10, 扩散角还会增大, 下卧软弱土层顶面承受应力还会更少。

软弱下卧层顶面, 承载力公式Pz+Pa≤R, 可作如下几点简化:

(1) 基础下软习层顶面附加应力Pz, 可以采用基底压力Pb表示, 即Pz=Pb;

(2) 软弱层顶面应力Pz+Pa≤R, 其中R值可以采用下卧层的承载力的标准值∮x, 不用修正值。

(3) 当硬壳层不厚时, Pa值可忽略不计, 即Pb≤R, 上式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便如硬壳层厚1.1m, 将建筑基础埋深0.5m, 在硬壳层基础底面以下还有0.6m, 如地基压力120KPa, 则在软弱层顶面应力即为Pz=0.666, 1=73.3KPa, 此时只要软弱层顶面地基承载力∮x值大于73.3KPa就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以上计算方法, 还适合挖去地基表层软弱淤泥深度H换以好土, 如以砂、砾类土作为基础垫层, 这就是“人工制造的硬壳层”。

三、结论

(1) 垫层如采用砂、砾、碎石、卵石和碎石混合, 其本身压缩性小, 且填后压缩量很快完成, 基础底压力通过垫层的扩散作用, 使下卧软弱土层的附加压力将会减少。

(2) 由于采用砂、砾石作为垫层, 促使下卧软弱层很快固结, 因此可以提高软弱层的压强。

(3) 采用砂、砾、碎石、卵石、石渣作垫层, 成本低, 施工简单, 很多工程收到了良好效果。

软基处理方法 篇2

1引言

继改革开放以来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社会经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对于公路工程建设上尤为突出。随着一方面公路工程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公路工程的进一步发展,道路软基工程施工作为公路工程中的核心环节工程中的核心环节,其路基的施工质量、投资等都会对公路工程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程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因此,进一步提高道路软基工程的稳定性和强度稳定性和强度,对于公路工程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与此同时,对于软基工程的施工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某些问题问题。对于高级的公路路面而言,其所需的技术标准高、造价较为昂贵较为昂贵,对于道路的施工要求较为严格。相比于软土地基而言而言,其具有强度低、容易受到干扰、天然的含水量大的特点点。有效、科学、合理地避免软土地基的缺点,进而不断地将其优点展现出来是道路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的关键所在其优点展现出来是道路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的关键所在。同时时,也是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难题之一。

2道路软基工程施工中较为常见的病害特征

在我国的道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在我国的道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软基工程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伴随着我国的道路工程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在不断地显现。针对软土地基中所出现的问题较为明显软土地基中所出现的问题较为明显。由于在道路施工的过程中中,在进行软土地基的处理上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便会导致路基的沉陷过大基的沉陷过大,进而不断地引发路面无规则起伏、路面开裂、道路路基失稳道路路基失稳、路堤彻底破坏等等现象出现。产生这种病害特征现象最为根本的原因便是软土地基的强度低特征现象最为根本的原因便是软土地基的强度低、天然的含水量高孔隙较大水量高孔隙较大、渗透性较小等。这对于道路公路工程的施工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工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2.1道路软禁路面处理不彻底产生的.病害

2.1.1道路路面的横纵向开裂

在道路公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没有进一步对于道路软基地基进行进一步的处理软基地基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便会在道路公路投入使用之后产生道路路面的横纵向开裂等现象产生道路路面的横纵向开裂等现象。其开裂产生的深度较大大,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开裂破碎带甚至是大面积的道路路面开裂积的道路路面开裂。这在一定程度上给车辆交通通行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不便很大程度上的不便。

2.1.2道路路面出现的车辙病害

在道路施工完毕之后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在道路施工完毕之后投入使用的过程中,会在道路路面产生车辙的病害产生车辙的病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便是道路路基的不规则沉降所导致的则沉降所导致的。由于车轮的反复碾压,进而在车轮的碾压部位产生很大的压力部位产生很大的压力,进而导致道路的路基表面的沥青产生了很大程度上的变形了很大程度上的变形。这便会进一步导致道路路面车辙现象的出现的出现。

2.1.3针对道路路面的损坏病害

在道路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在道路投入使用的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道路路面的松散破碎面的松散破碎、麻面、蜂窝等状况。这对于道路的工程建设是非常不利的非常不利的。产生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便是对于软土地基的施工不牢靠施工不牢靠。其施工质量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保障便投入到应用中去应用中去。除此之外,在车辆前行的过程中,由于一定的压力作用作用,便会与路面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和摩擦。进而会产生路面的槽坑现象生路面的槽坑现象。不仅对于道路路面的质量是一种负面影响响,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交通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不便。

2.2将软土作为道路地基所产生的病害

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方法简析 篇3

摘要:软土路基的特点决定了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其进行处理,本文笔者对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方法

前言:加强对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方法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水平,从而提高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软土路基施工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一)软土路基强度低

市政道路工程对施工质量的要求比较高,为了防止出现道路行车安全等问题,必须要保证道路路基的强度和使用年限等符合设计要求。但是,天然软土强度不高,在软土受到挤压和震动时,土壤强度下降,导致道路路面存在路面变形和沉降等现象,造成道路工程无法满足设计规范和要求。为了防止出现以上情况,在对软土路基进行施工时,技术人员要利用软土取样、分析以及研究等手段,制定对应措施,提高土体密度,以确保满足市政道路工程对地基土承载力方面的要求。

(二)边坡软土路基容易被雨水冲刷

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不能忽略对边坡路基进行特殊处理,其中涉及到路基的稳定性问题。但是,也不能因此忽略增大了边坡软土路基的处理难度,需要采取更高标准的施工技术。所以,施工技术人员要纵观全局,采取整体性策略,一方面要确保边坡路基不会被雨水冲刷而遭受破坏,另一方面要对道路工程总体施工效果进行综合考虑。

(三)控制沉降和剩余沉降比较困难

市政道路在城市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不可避免涉及到对软土地段进行施工建设。为了促进软土路基硬度和承载力的提高,一般会选择在软土路基中添加硬质土的方法,此方法有一定的成效,然而也随之也产生其他问题,也就是如何对路基沉降量和剩余沉降之间的比值进行控制的问题。所以,施工技术人员进行软土路基填土时,必须要对软土路基沉降量和剩余沉降量进行严格把关,以保证路基建设能够达到相关标准。

二、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

(一)加载技术

软土路基处理加载技术是指通过人为压制等环节,对软土路基的土质状况进行改善,利用重型压路机等重型机械对软土路基进行压实,尽量减少软土中的孔隙和水分,直至软土能够达到道路路基施工土壤要求。加载技术的实施环节,要对软土压实进行实时检测和监督,保证软土路基经过压实之后可以达到设计标准。道路软土路基处理加载技术具有施工简单有效的特点,一方面可以满足路基建设的要求,另一方面有助于降低工程施工成本,因此而得以广泛应用。

强夯法处理是比较传统的软土地基处理方式,它的原理简单,利用一架起重设备就能完成,施工过程中将夯锤升举至高空,使其自由下落,利用夯锤自身的重量和重力势能,作用于软土地基上,通过产生应力变化强化软土的强度,降低了后期软土的压缩能力。这种方法简单可行,不足之处在于施工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太大,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大。此外,重力夯击还容易产生弹簧土,影响地基质量。

(二)表层处理技术

道路软土路基表层处理技术一般应用在路基土质比较软的地段,利用排水、敷设以及增添材料等方法,促进地表强度的提高,避免地基局部出现剪切变形的情况,确保施工机械作业,尽量使填土荷载得以均匀分布。表层处理技术是针对软土表面进行处理,工程技术人员要对施工地段土质情况进行充分了解,比如施工段土壤的成分、含水量、荷载量以及强度系数等,对以上数据参数进行检测和分析,如有必要采取科学的试验对施工段土壤实际情况进行确定,然后技术人员采取对应技术措施。尽管表层处理技术能够提高软土表层强度,然而却无法确保路基的使用寿命,这是在未来软土路基施工中必须改进的一点。道路工程竣工后要应付大规模修复和养护工作,所以在进行软土路基处理时必须要对路基使用年限进行综合考虑。

软土的种类很多,部分岩土由于含水量高而导致土质变软,对于这类软土可以采用表层排水法处理内部水。施工开始之前,在地基一侧开挖沟槽,利用它的引流作用排出地下水,同时做好表层的含水处理,保证施工的顺利开展。这类技术需要注意后期的沟槽回填,回填材料通常选取透水性好的砂质碎石。在软土层自身的排水性能较好、厚度较小的情况下,无需外加作用控制其含水量,此时采用砂垫层处理,加厚地基保证地基强度。当软土含水量较大时,它的凝固时间会变长,地基强度不足,加铺砂垫层(厚度一般控制在10~25cm)能够抬升地下水位的高度,利用上覆建筑荷载的重量,能够加快软土地基的排水速度,减少凝固时间,从而增大强度。砂垫层材料的选取上,以纯净中粗砂为最佳,施工过程做好压实和表层的洒水即可。软土均质性差,对软土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进行处理是桥梁工程中的常用技术,敷垫材料法在这类处理中效果显著。陕西地区地表条件较为复杂,软土中砂土含量高,土质松散、抗压缩性能差是其最主要的特征,这种类型的软土最易产生地表的沉陷,在桥梁工程中,对其进行材料敷垫是保证其稳定性的重要措施。玻璃纤维隔栅、化纤无纺布和土工布是敷垫材料的常见选择,这些材料的抗剪和抗拉能力强,可以弥补软度地基受剪切作用变形的不足。在软土地基表层铺垫这类材料,减少了地基表面的不均匀沉降,使其各个部位受力程度均匀,减少侧向变位。尤其在施工过程中,保证对施工机械和上覆建筑的均匀支撑,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粘性土质的软土在压缩和强度两方面都存在短板,此时用添加剂处理技术。实际工程中,石灰和水泥都是良好的添加处理剂。石灰本身吸水性强,加入粘土中可有效降低其内部含水量,石灰又是一种化学试剂,可以促使软土快速凝固,增加结构的强度,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三)置换技术

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中,表层处理仅仅增大了路基表面强度,无法确保路基使用年限,无疑增大了道路后期养护工作量。道路工程实践中技术人员提出软土路基处理置换技术,也就是利用优质土质置换软土,保证路基填土稳定性,避免路基发生沉降。具体而言,软土路基置换技术还可以细分为人工挖掘置换技术、爆炸置换技术等,对于软土路基的质量来说是一次彻底的改善,现已得到广泛应用。从稳定可靠的角度分析,人工挖掘置換技术要比强制置换技术更稳定,因此具有较广泛的应用范围,道路软土路基置换材料主要是以粗粒土为主,在具体的置换时必须严密压实。然而,软土路基置换技术也存在许多不足,既对地表有着较大的破坏程度,又增大了施工成本。

(四)粉喷桩加固处理技术

对于淤泥质软土和粉砂土而言,粉喷桩加固技术具有良好的效果。它同样加入了水泥和石灰作为添加剂,配合一定的材料制成固化剂,与软土混合,利用深层搅拌法使其充分接触。由于制成的加固料呈粉末状,在喷射钻头的控制下,洒入地层软土中,水泥和石灰能够吸收水分,同时这些材料之间会通过阳离子交换作用发生水解、水化等化学反应,从而实现了对软土基质的改性,形成了具有良好刚性和强度的粉喷桩,大大提升了软土基质的强度和稳定性。

(五)片石回填处理技术

针对软土层较厚的情况,片石回填法行之有效,随着回填用量的增加,这种片石能够将地基中的软土排挤出,减少地基中的软土含量,施工后期再配合砂土等材料就能改善软土地基的性能,增强其刚性和强度。片石回填技术需要注意的是施工顺序,对于不同条件下的软土,回填方向是不同的。平整路段一般采用中心处回填,软土从两侧排出,斜坡路段应从上坡段开始回填,软土从下坡位置排出。

三、结语

软土路基处理是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难点,因此在进行具体施工过程中要针对软土路基的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本文对有关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对于我国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殷浩钊.对于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8,04.

浅谈软基处理及施工方法 篇4

兴隆县交通局在承秦出改口施工的路堤设计均为软弱地基, 路堤基底处理有粉喷桩、碎石桩和塑料排水板, 换填渗水土, 铺设土工格室, 砂垫层中铺设土工格栅或编织布。尤其是铺设土工合成材料加固路基应用较多。

二、土工合成材料技术性能

土工格室是八十年代在国际上开发的一种新型特种土工合成材料, 它适用于地基加筋, 垫层和防护工程。

格室规格:高度50~200mm、格室焊距有340、400、500、680四种, 格室单组展开尺寸标准为4×5m, 异型有1×5m和2×5m等;技术性能:拉伸屈服强度22Mpa、挠曲模量600Mpa、冲击强度9T/M、低温脆化强度–50℃、负荷下的热变形温度70℃。

土工格栅

技术性能:单幅宽1140±10;单位面积、质量370±50g/m2;最大抗拉力≥25KN/m;最大抗拉力时伸长率≤10%;2%伸长率的抗拉力≥7KN/m;5%伸长率的抗拉力≥14KN/m。土工格栅作用:同土工格室相同

土工编织布技术性能:幅宽4.5m;单位面积、质量295g/m2;经向抗拉力≥70KN/m;纬向抗拉力≥50KN/m;最大抗拉力时经向伸长度≤25%;最大抗拉力时纬向伸长度≤22%;渗透系数6.7×10-3cm/S。

土工编织布作用:同土工格室相同

三、施工方法

施工准备, 购入土工合成材料应对购回的产品现场取样, 送质检部门检验。对砂垫层所用中粗砂、进行取样送检。清除地表0.3m厚种植土。对清除种植土的地表进行碾压, 报监理检查。检测合格后按设计要求回填细粒土。

施工工艺

土工格室

(1) 测量放样

根据设计资料, 测定线路中线, 确定土工格室的铺设范围。再根据土工格室的规格型号。

(2) 土工格室的铺设

A、使用检验合格的中粗砂填筑砂垫层, 其含泥量不超过5%, 在路拱形成的横坡上均匀地铺设0.2m厚。

B、铺设时, 土工格室由相应规格尺寸的单元组成, 必须通过单元间的联接, 组成工程中需要的规格。

C、由于土工格室是高分子材料, 具有回弹性, 在展开前必须在横向端头每隔一个网眼用¢10的钢筋、长度不少于500mm钉牢固定于砂垫层上, 纵向逐幅联接展开。

D、土工格室铺设好后, 经自检, 其横向宽度, 纵向长度均符合设计铺设的范围, 报请监理检查。

E、按设计要求, 向展开后的土工格室内填入中粗砂并捣实。捣实方法可采用自制捣固杆、锤人工进行, 捣固过程中应保证格室内砂面与格室顶持平, 并使填料密实。

F、格室内的填料完成后, 再在其上铺设不小于设计厚度的上层中粗砂, 并修整平, 用轻型压实碾压1~2遍, 完成整个格室的铺设过程。

(4) 施工注意事项

A、土工格室在铺设时, 应充分展开。

B、土工格室展开后, 网格间的填充物一定要均匀填筑并捣实。

C、格室上部的砂垫层厚度, 必须满足设计厚度。

D、土工格室在展开后, 格室间尚未倒入填充物或未捣实时, 任何施工车辆不能直接在格室上碾压。

E、铺设好的土工格室应及时用中粗砂覆盖, 不得暴露时间过长。

缟织布 (土工格栅)

(1) 测量放样

抄平测量砂垫层顶面标高, 计算线路中线至左右两侧回拆点宽度并定出回拆点。

(2) 编织布 (土工格栅) 的铺设

A、填筑砂垫层, 在路拱形成的横坡向上均匀地铺设0.3m厚底层砂, 平整、中密, 检验合格后, 进行塑料排水板施工。

B、塑料排水板完工后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清理、检查。

C、根据铺设编织布的宽度加上编织布两端回拆长度截取每幅编织布长度, 逐幅铺设编织布, 铺设时两人竖拉编织布两端, 2~3人抬起编织布中部逐幅铺设。

D、编织布不得褶皱和损坏, 幅与幅之间纵向搭接宽度不少于设计, 横向连接采用人工扣式缝接, 缝接不少于3排, 其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

E、编织布铺好后, 先铺回拆段砂, 砂厚0.1m, 用刮板整平, 逐幅回拆, 并用砂压住拆头。

F、编织布铺设好后, 经检查合格后, 及时铺砂覆盖, 暴露时间不超过48小时, 铺设厚度为设计厚度。

铺设第二、三层编织布与铺设第一层的编织布方法一样。

(3) 注意事项

A、编织布上层砂铺好后, 不得直接进行压实, 需上覆不小于0.2m厚填土后, 方可用轻型压实机具压实。

B、当编织布上覆填土厚达到0.6m后, 才能用32t振动式重型压实机具碾压, 每层压实时, 应从两边开始向中间进行。

四、结束语

铺设土工合成材料加固路基地基能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增强砂垫层的整体性和刚度, 提高载体的抗剪能力, 该方法施工方便、造价低, 可以在类似工程中推广应用。

浅论道路软基处理技术 篇5

软土地基具有含水量大,土质松软等特点,直接影响到路基的强度以及稳定性,因此,应对道路施工中的软土地基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增强路基的强度,解决路基沉降的问题,本文主要对道路施工中的软基处理技术进行分析。

1道路施工中的软基表层处理技术

1.1

表面排水处理技术

软土地基具有含水量较大的特点,为了保证道路施工的质量,应做好道路的表面排水处理工作。首先,在道路路基填筑之前,应在地基的表面开挖沟槽,有效地排除软土地基的地表水以及降低地基表层的含水量。其次,在布置水沟的过程中,应根据地形、地质等进行合理的布置,确保排水畅通。其次,应根据道路施工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水沟的宽度、深度等。在路堤填筑之前,应采用砂砾回填成盲沟。

1.2

铺垫材料处理技术

在软土地基土质施工中,应对软基表层进行有效的处理。如:可以在软土路基的表面上铺设土工织物,主要是因为土工织物具有连续性好、耐腐蚀性、抗拉力高等特点,不仅有效解决软土地基的变形问题,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道路施工的质量,具体铺设的层数应根据软土地基的实际施工情况来定。另外,该方法可以有效减少软土路基的不均匀沉降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软土路基的承载能力。

2道路施工中软基深层处理技术

2.1

水泥搅拌桩加固处理技术

水泥搅拌桩加固处理技术主要是利用机械设备将水泥浆喷入待处理的软土路基内,并搅拌均匀,在这个过程中,所喷入的水泥将会与软基的土发生水解水化反应,从而形成稳定的结构整体--凝胶体,进而有效地提高道路施工质量。

2.2

排水固结处理技术

软土地基含水量较为丰富,应做好软土地基的排水处理工作,避免软基内所含水分影响到道路施工的质量。排水固结法主要适用于处理厚度较大的饱和软土以及冲填土地基等,并运用基础排水设施的建设来改善施工软基的条件,切实有效地提升软基的排水效果。例如,采用加压抽水渗垫措施,可以有效地增强软基结构的强度以及加速软土地基的排水固结的效率,以此达到提高软土地基承载力以及降低沉降的目的。经过多年的发展,排水固结法也得到了一定的改进和完善,如:真空预压排水法、堆载预压排水法、电渗排水法等,由于每种排水固结处理技术的不同,在使用的过程中,应根据道路施工中软基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才能将其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

总结

综上所述,在道路工程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对道路施工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一些软土地基土质的施工中,对软基处理工作也受到极大地重视。通过本文对道路施工中的软基处理技术分析,作者主要对软基表面的处理技术以及深层处理技术等两方面内容展开分析,具体的处理技术应根据道路施工的实际情况应用,才能将各项处理技术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以此来保证道路施工的质量。

***

软基处理措施探究 篇6

关键词:砂砾垫层;土工格栅;搅拌桩;施工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5.020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5-034-02收稿日期:2012-04-01

一、砂砾垫层施工措施

清淤时应先在路基两侧临时筑堰,抽干积水,再挖除塘底淤泥软土至原状土。淤泥软土清除完毕后,进行砂砾垫层(厚30cm)的施工,接着铺设土工隔栅,随后用30cm道渣和30cm素土间隔分层压实回填至地表面。

砂砾材料的最大粒径应小于50mm,通过5 mm筛孔的粒料应小于35%,粒径小于0.5的粒料应不大于12%,不均匀系数应小于10%。砂砾垫层的施工采用机械压实碾压,将符合要求的砂砾材料经拌和均匀后摊铺在清理好的基底上。砂砾分层摊铺,逐层压实,完工后的砂砾垫层表面不能出现坑洼不平。

二、土工格栅施工措施

土工格栅纵横向拉伸屈服力不小于20KN/M,规格型号为TGSG20-20。土工格栅应沿开挖边坡铺至原清表地面,沿路基横断面方向反包2m,纵向外翻2m。土工格栅纵向与道路横向一致,两幅间搭接采用塑料带绑扎,绑扎间距25cm,两幅间搭接宽度大于20cm,并在铺设的土工格栅上每隔2m用U型钉固定于地面。

铺设完毕的土工格栅应及时回填覆盖防止日晒老化。施工中禁止施工车辆在土工格栅上行使,随时检查土工格栅的质量,发现有折损、刺破、撕裂等,视程度或更换,或修补。修补范围超过裂口至少30cm。铺设完土工格栅之后,应按照素土-道渣-素土-道渣的顺序依次往上回填。

分层回填时,要控制填料的施工含水量范围,如填料含水量偏低,则应预先洒水润湿并待渗透均匀后回填;如含水量偏高,则可采用翻松、晾晒等措施,待含水量接近最优含水量时再回填碾压。

碾压施工时,根据压实机械的压实能量控制碾压土的最佳含水量,选择适当的碾压分层厚度和碾压的遍数。分层回填碾压的每层铺填厚度和压实遍数可按下面原则:每层摊铺厚度控制在200~300mm,每层压实6~8遍。

碾压时应控制机械碾压速度,碾压开始时宜用慢速,随着土层的逐步密实,速度逐步提高。不同机械碾压设备的速度应控制在下述范围内:静碾为2~4km/h;振动碾为3~4 km/h碾压时如采用振动压路机,则第一遍应静压,然后由弱振至强振。施工质量检验必须分层进行。应在每层的压实系数达到设计要求后才铺填上层土或道渣。每层施工质量必须经监理工程师验证,合格者方可进行上一层的施工。

三、搅拌桩施工措施

该软基处理地段搅拌桩桩径Ф600mm(搅拌钻头不小于Ф600mm),设计桩长不等,桩底进入土体持力层0.5~1m,单桩承载力不少于120KN。施工时,桩底高程不高于设计标高,桩顶高程不低于设计标高;行车道桩距为1.2×1.2m,按等边三角形梅花型排列,经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120Kpa;人行道桩距为1.5×1.5 m,按等边三角形梅花型排列。

制浆采用3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液水灰比为0.4~0.5。为增加搅拌桩的早期强度,按水泥用量的0.05%添加三乙醇胺。制备好的浆液不得离析,泵送必须连续。每加固1m土体掺入水泥量为70kg,单桩水泥用量偏差不大于5%。搅拌头上提喷浆时的提升速度为0.5~0.8m/min,喷浆压力为0.4~0.6MPa。

下钻杆时,先使桩机安置在标定的孔位上,使钻头中心对准孔中心,杆位偏差在±5cm以内,调整桩机水平度及垂直度,保证孔斜率不大于1.0%,终孔后校正钻具,桩径偏差不得大于4%。下钻杆搅拌前要通过地面试喷清水,检查灌浆设备和管路系统、设备的压力和排量必须满足设计要求;管路系统的密封圈必须良好,各通道和喷嘴内不得有杂物。根据施工设计控制搅拌技术参数,注意浆液流量,自上而下搅拌,自下而上喷浆搅拌。当土层较硬时,可适当提高水泥浆水灰比。

施工人员必须认真检查水泥浆的水灰比和流量,灌浆泵压力和搅拌杆的提升速度,回转速度等施工参数是否符合要求,并及时作好施工现场记录。另在搅拌过程中,应控制钻杆的进入深度。

单桩开钻后应连续施工,严格控制起喷和停喷高程,不得间断。如遇停机或机械故障停喷,应及时记录中断高程,待恢复正常后立即复搅,复搅重叠长度不小于1m。如中断时间超过12小时,应采取补桩措施。

当浆液到达出浆口后,应喷浆坐底30s,使浆液完全到达桩底端。对桩身上端1/3桩长范围,应采用复搅措施,将此范围的浆液分两次喷入。当喷浆口到达桩顶标高时,宜停止提升,搅拌数秒,以保证桩头的均匀密实。

整桩喷浆搅拌结束后,为使软土与水泥搅拌均匀,应再次将搅拌头边旋转边沉入土中至设计深度,再将搅拌头边旋转边提升出地面。施工间隔期间,应及时清洗集料斗和全部管路中的残留浆液,应防止浆液硬结堵塞管道。

四、结语

在对软基进行处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一定要提升管理意识,做好协调与统筹,对于施工中遇到问题需要及时给以妥善处理。技术人员一定要熟悉施工工艺流程,对关键环节和重要工序加强施工的过程控制,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郑连群,姬同庚.碎石桩、水泥搅拌桩质量检测与控制[J]. 科学之友(B版).2005(05).

[2] 李智峰.谈浅水泥搅拌桩施工中质量的控制[J]. 建材与装饰(中旬刊). 2007(08).

[3] 陈殿强,高达志.深层搅拌法地基处理技术问题探讨[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6(S2).

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方法分析 篇7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基处理,加固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 市政道路的建设也获得了巨大的进展。软基段在市政公路建设的过程中, 存在着市政道路软基处理的问题[1]。因为市政道路工程自身存在的特点, 像是市政道路的荷载一般都较小, 对地基承载能力的要求不高, 对刚性路面结构来说, 一般路面具有良好的整体性作用, 且刚度较大, 对地基变形存在一定的适应性。而针对柔性路面结构来说, 就算因为路基发生少量的不均匀沉降而使得道路发生微小裂缝, 也只需要稍微的填补, 并不会对道路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可是因为在市政道路下方, 有大量的管线管道, 且这些埋设的管线限制了路基的沉降度, 市政道路如果无法妥善处理软基问题, 不但影响市容市貌, 而且对道路下埋设的管线正常使用, 也会造成重大影响。

1 市政道路软基处理现状

1.1 我国软土地地基的处理现状

因为不同的自然条件影响, 因此不同土壤类型的地基有不同的道路设计方案, 我国对软土工程性质的区分已经有了统一标准, 实际的工程地质性质和规定标准相适应, 就需要以软土地基的要求行处理操作, 首先要对软土地基的性质做分析, 之后选择正确合适的设计方案, 最后才是相应的人工处理。

受到软土自身特殊性质影响, 加上不同的软土性质之间的差异较明显, 这也就位市政道路的软基处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工作要求, 当下我国对软土地基性质的研究现状最主要集中在道路工程性质的研究基础上, 主要借助施工人员的工作经验来选择具体的处理方式。可是因为实际工作环境的差异, 因此软土划分的标准不甚清晰, 无法准确的进行软基处理效果的预测, 之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 这就为后期的路基安全运行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公路在进行处理的时候, 需要详细区分道路建设特征, 并且结合施工路段的软土特征, 订立合适的公路软基处理方式, 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因为软基处理不当而发生的不良影响。

1.2 我国软基处理现状

1.2.1 落后的软基加固技术

当下我国使用概率较高的人工处理加固技术还不够先进, 要求强化软基处理技术, 贴合时代发展要求, 结合传统的地基处理方式开创全新的处理技术, 依照不同的软基类型订立不同的处理方式, 为市政道路的软基处理提供有效的执行方案, 并且依照不同的地基条件有选择性的将废石和淤泥消除。

1.2.2 没有将数值计算技术的优势完全发挥

软基处理理论的处理, 我国现在使用较多的还是经典力学方式分析, 这种处理方式对一般性质的软土由较好的处理效果, 可是在特殊自然环境下却没有本身所具备的解决能力。所以理论研究发展的过程中, 也需要同步进行数值计算的发展, 以防止发生误差率, 借助各种现代化的先进数值处理技术, 对特殊性问题做专项数值处理, 以计算得出地基沉降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为软土地基处理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市政道路软基处理常用方法

20世纪80年代后, 我国大量的公路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软土地区已经修建了大量的高速公路,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从国外引进了多种软基处理方式, 使用频率较高的几种处理方法为以下几种:

2.1 换填垫层法

这种方法是把路基一定深度范围中的软土层, 使用人工或者机械开发的方式, 填入土砂石凳材料, 并且经过压夯做成压缩性且有较高承载能力的垫层。之后依照不同的换填方式分成换填土、抛石挤瘀和爆破挤瘀。

2.2 堆载预压法

此项方式使用是在工程建设开工之前, 用等于或者大于设计的荷载进行荷载预压, 以加快地基的固结沉降速度, 将大量的分工后沉降问题解决, 实现地基强度有效提升的目的。工后沉降与建设要求相适应后, 强度指标与设计数值指标保持一致后进行道路路面的修筑。

2.3 加载预压排水固结法

此项方式是事前先对地基做加载处理, 之后用排水体排水, 实现地基土的固结, 提高承载力, 降低工后沉降作用。以前的排水体一般是使用袋装砂井, 并且在顶上加铺一层土工布加筋垫层, 这样不但可以当成横向排水通道使用, 还能达到均化的非均匀沉降、袋装砂井质量受到施工质量的高度影响, 如果袋中砂灌注的不够紧密, 放进孔中时, 砂遇到水会发生沉降, 而造成砂井的上端脱空无法和砂垫层保持通联, 以至于水无法排出, 所以袋装砂井正慢慢的背塑料排水带取代。和袋装砂井对比, 塑料排水的施工速度更快、工作有效性更高、施工器械更便利, 对软基的干扰作用更小等优势[2]。

2.4 强夯法

强夯法指的是把10吨以上的重锤, 从10米以上的高空以自由落体的方式落下, 实现对土体反复多次的夯击, 以保证一定范围内的土体被完全压实, 实现地基土承载功能提升的目的。此项方式一般适合使用在非饱和和粗颗粒含量高的土质上, 针对一些饱和度较高的粘性土, 处理效果并不突出, 特别是一些淤泥与淤泥质土, 不适合使用此项方式做加固处理。

2.5 加筋法

在软基中, 按照水平方向进行一层或者多层的加筋材料铺设, 同时结合相应的填料负荷, 组成厚度相当的加筋垫层, 这种处理方式有效的提升了地基的承载作用力, 并且均匀化细致化了地基的应力, 将土基不均匀沉降程度下降至最低。相比厚度较大的软基, 联合使用综合加筋垫层与水泥深层搅拌桩开展整体性建设, 能够全面良好的完成加固工作, 将各种处理方法的优势结合方茴, 以实现良好市政道路软基加固的目的[3]。

3 结语

如果软基处理有任何的偏颇, 发生的公路下管线不均匀沉降, 而限制管线的正常运行。所以找寻合适有效的方式解决市政道路软基的不同沉降问题, 不管是对社会还是对经济发展, 都是有巨大裨益的。在软基的处理过程中, 需要参照道路修建范围内的实际情况, 合理选择加固方式, 并且将经济与技术性问题充分结合, 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以保证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参考文献

[1]邱水贤.浅谈市政道路软基处理常用方法与效果评价[J].中国城市经济, 2011, 17∶310-312.

[2]许超, 曹俊鹏.关于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技术[J].江西建材, 2014, 02∶139-144.

关于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方法 篇8

1 市政道路对于软基方面的处理原则

根据以往处理软基方面的工作经验以及处理软基成功的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在市政道路的建设当中, 影响软基处理的影响原因比较多, 而且也较为复杂, 即使是有着同一类型的物理性质的软弱土层, 由于其所要修建道路的功能性质的不同, 而导致在选择对软基处理的不同方式以及方法方面, 仍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 为了促使市政道路软基处理起来有着高质量的处理水平以及处理完成后带来比较强的经济效益, 就必须在对软基方案的选择过程当中, 对所要修建道路所包含的水量、压缩系数、孔隙比、渗透系数以及路基承载力等进行详细的查探以及深入的分析和计算, 同时还应当对道路建设施工现场, 进行实地考察和勘探分析, 并以此来深入到内部去了解道路所处的位置, 包含的软湿土层以及其具体的原因及主要特性。另外, 还可以通过以往市政道路的成功案例并结合以上所分析出来的结果, 再进行相应的技术可行、经济适宜的手段来进行地基的加固, 主要是使用合理的软基处理来控制道路地基的沉降问题, 以提高承载力为目的, 确保市政道路的高效、优化的施工建设。

2 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软基处理的具体方法

2.1 换填垫层处理方法

这一方法通常主要是针对在有着一定深度范围的软土层, 可以采用一种人工或者是机械开发的方式将一定深度范围内的软土层挖出, 将换填好的土、石等施工材料, 同时可以采用一系列的综合碾压方式来对软基进行打压和夯实来将其做成可压缩性低, 承载能力较高的有力垫层, 这样才能满足相关的土地规范及基于地基的设计道路需求, 从而保证市政道路建设施工的安全高效性。然后根据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换填土、抛石或者是爆破挤淤。

2.2 加载预压排水固结处理方法

这种处理方法, 首先就需要在软弱地基上安放软弱土层的一些排水体来进行加载排水加载处理, 从而使得地基当中的软如土层能够随着含水量的降低, 其固结的程度获得加强,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道路的地基综合承载力。同时还可以对那些不够均匀的沉降土层进行均化处理。而且在工程方面也需要根据相关的排水措施来进行采用袋装砂井以及排水的具体方式、塑料排水带、塑料板等一系列的方式来实现预压排水固结的手段,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软基的最大承载力, 促使其在道路施工方面进行安全有效的进行[2]。

2.3 重锤强夯处理方法

这种方法简单粗暴, 直接采用8到30吨的重锤, 以8到20米的落距范围来进行夯击, 主要是依靠重锤本身的巨大重力加上重锤落下时对软基土层的强烈冲击力来对软弱的地基进行有效的打压, 以实现最大限度的降低其可持续的压缩性, 并改善其软基内部各种土层的原有结构, 从而实现提高其土基的抗压强度以及巨大的承载力。通常经过重锤的打压后, 软基的承载力将获得大大的提升, 最少可以提高1到5倍, 而且这个方法还可以对那些比较深的软基进行范围性的加固, 而这种加固所具有的深度一般可以延伸至5到10米左右。

2.4 使用添加剂的处理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是对那些表层的粘性土层进行加固处理, 在表层的粘性土层当中加入添加剂, 以改善软弱地基当中的土壤压缩强度, 从而促使这种强度能够极大的满足那些施工机械以及相关市政道路方面的的承载力指标的要求。通常在工程当中都是采用像生石灰、熟石灰以及水泥这几种材料作为添加剂的底料, 这样搅拌在一起才能有效的提高填土的固结稳定性。采用石灰类的添加时, 一般需要经过事先的的搅拌或者是预拌的过程, 这样才能有效的降低那些软弱地基当中土壤所包含的水量以及其产生土壤颗粒的效果。同时在添加辅助材料之后, 一些给固结的土层一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内部的土壤会产生相应的化学性固结反应, 使得软基粘土的成分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并最终实现市政带路软基土层的固化强度, 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2.5 深沉搅拌桩处理方法

这种处理的方法主要是采用水泥或者是一些其他的相关材料来调和成一种专门针对软土进行固化的的固化剂, 这种类型的固化剂通常都是由一些周围的软土和搅拌桩主体产生共同融合作用, 从而形成一种复合类型的地基。而且通过深沉的搅拌桩, 还能够对软弱地基的综合承载力进行提升加强, 也能强化地基所具有的强度等, 能够有效的实现减少地基均和沉降量的效果[3]。深沉的搅拌桩处理起来不可超过15米, 假如超过了15米, 则搅拌桩就很难那保证其自身的强度。所以, 为了提升搅拌桩的质量, 在施工之前就必须进行查探分析, 这样才能确保搅拌桩实现高水平的处理效果。

2.6 加筋处理法

这种处理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在软弱土基当中的沿水平方向进行铺设一种的加筋材料, 同时通过相应的填料负荷最终形成非常厚实的加筋垫层, 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提高地基的极限承载力, 最终降低土基的不均匀沉降程度。同时对于那些比较深厚的软基, 处理起来会有些棘手, 因此建议使用综合类型的加筋垫层以及水泥深层搅拌桩两种方式组合在一起进行复合式的处理, 这样才能充分有效的发挥出各种加固处理方法的优点, 最终实现市政道路软基加固处理的需求。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方法主要有换填垫层处理方法、加载预压排水固结处理方法、重锤强夯处理方法、使用添加剂的处理方法、深沉搅拌桩处理方法、加筋处理法等, 这些方法都能够有效的发挥其各自的优点, 实现市政道路对软基加固处理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军.地基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江西建材, 2014 (23) .

[2]王杉杉, 曹磊.公路地基沉陷的处理[J].品牌 (下半月) , 2014 (08) .

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方法探讨 篇9

软土是指水下沉积的软弱饱和粘性土层。软土具有压缩性高、强度低和透水性差的特点, 因此, 软土地区的路线应尽可能选择软土薄的地带通过。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堤, 应注意防治路堤坍滑和沉降。

软土地基上的路堤加固和处理可采用的方法很多。属于改善地基方面的, 主要有表层排水法、砂垫层、粉喷桩加固处理法、堆载预压法、路堤加筋法等。这些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为了增强效果, 节约用地和建筑材料等, 还可采取综合措施。

1 处理方法

1.1 表层排水法

适用于土质较好因含水量过大的软土地基。对土质较好因含水量过大而导致的软土地基, 在填土之前, 地表面开挖沟槽, 排除地表水。同时降低地基表层部分的含水率, 以保障施工机械通行。为了发挥开挖出的沟槽在施工中达到盲沟的效果, 应回填透水性好的砂砾或碎石。

设计与施工:①沟槽的布置:沟槽布置要考虑利用地形自然坡度排水;填土沉降要注意坡度的变化;不使来自四周挖方部位的地表水、渗透水浸入填士;沟槽的间隔要尽可能加密, 以增大排水能力, 即使有部分沟槽被切断也不会妨碍整体排水。②沟槽的构造:沟槽尺寸一般取宽0.5 m, 深0.5~1.0 m。填土之前在沟槽内用透水良好的砂 (砂砾) 回填成为盲沟。纵向盲沟一般沿道路纵向或中央纵向开挖, 横向盲沟一般间距10~15 m布置。沟槽内埋设多孔排水管时。

1.2 砂垫层法

1) 适用于软土层极薄且含水量大的软土地基。

对于地基上部软土层极薄且含水量大时, 在软土地基上敷垫0.5~1.2 m左右厚的砂垫层。这样可达到固结软土层, 使砂垫层起到上部排水层作用;同时, 砂垫层又成为填土内的地下排水层, 以降低填土内的水位;在进行填土及地基处理施工时, 为施工机械提供良好的通行条件。

设计与施工:①如采用机械施工, 在确定砂垫层厚度时, 应考虑机械的重量, 轮胎对地面接触压力, 偏心程度及软土地基表层强度等在极软地基上, 仅用砂垫层来确保大型施工机械的通行, 往往需要较厚的砂垫层, 是不经济的, 所以常与表层排水或敷垫材料等法并用。②砂垫层施工时应设放样板。

2) 工程案例。

某市政道路修筑工程, 路面宽60 m, 路长1 350 m, 道路路线穿越两个约30 m长的积水坑, 坑底均深3.5 m, 坑底淤泥厚度60 cm, 道路施工时将坑底淤泥、杂物清除干净, 按坑底深度不同挖成阶梯式, 将砂和卵石拌合均匀, 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铺筑, 搭接处夯压密实。分层接头做成阶梯形搭接, 每层错开0.5~1.0 m, 充分捣实。铺筑垫层至路面基底高程, 工程自2010年11月竣工验收至今, 路况完好。

1.3 粉喷桩加固处理法

1) 施工设计。

①粉喷桩施工前应准备下列施工技术资料:施工场地的工程地质报告、土工试验报告、室内配比试验报告、粉喷桩设计桩位图、原地面高程数据表、加固深度与停灰面高程以及测量资料等。②场地平整、清除障碍。③施工机具准备, 进行机械组装和试运转。④粉喷桩的施工工艺根据设计要求的配比和实测的各项施工参数通过试桩来确定。⑤粉喷桩所用的水泥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应符合设计要求, 并有产品合格证, 并经室内检验合格才能使用, 严禁使用受潮、结块变质的加固料。

2) 施工注意事项。

①控制钻机下钻深度、喷粉高程及停灰面, 确保粉喷桩长度。严禁没有粉体计量装置的喷粉机投使用。②定时检查粉喷桩的成桩直径及搅拌均匀程度。③当喷粉成桩过程中遇有故障而停止喷粉, 在第二次喷粉接桩时, 其喷粉重叠长度不得小于1 m;粉喷桩施工时, 泵送水泥必须连续, 固化材料的用量以及泵送固化材料的时间应有专人记录, 其用量误差不得大于±1%。④搅拌机喷粉提升的速度和次数必须符合预定的施工工艺要求, 搅拌机每次下沉或提升的时间应有专人记录, 深度应达到设计要求, 时间误差不得大于5 s, 施工前应丈量钻杆长度, 并标上明显标志。以便掌握钻人深度, 复搅深度。施工中出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做好记录。⑤储灰罐容量应不小于一根桩的用灰量加50 kg, 如储量不足时, 不得对下一根桩开钻施工。⑥粉喷桩必须根据试验确定的技术参数进行施工, 操作人员应如实记录压力、喷粉量、钻进速度、提升速度、钻入深度及每根桩的钻进时间等, 监理人员应随时检查记录情况。

2 结语

小议高速公路软基处理方法 篇10

珠三角地处广东省沿海地带, 地势较低, 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 地层透水性差, 所以软土地基分布非常广泛, 厚度变化很大, 给高速公路建设带来非常不便, 在路基填筑之前, 必须进行软基处理。下面以国道主干线广州绕城公路K17+881~K18+151软基试验段为例, 简述软基具体处理方法。

2地理和地质条件

本段处于珠三角平原地区, 地形平坦, 鱼塘遍布, 小涌流呈网状分布。土质层分别为淤泥, 亚粘土, 淤泥质粉砂岩, 细砂,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等。根据本段地质情况, 经研究决定, 在路基填筑之前, 采用砂垫层、袋装砂井、土工格栅进行软基处理, 并进行土方等超载预压, 直到沉降速率连续3个月量小于5 mm/月为止才进行卸载。

3软基处理材料要求

(1) 砂垫层砂料:采用的洁净中、粗砂, 含泥量不应大于3%, 细度模数不小于2.7, 不含有害物质。

(2) 袋装砂井所用的砂料:应采用渗水率较高的洁净粗砂, 大于0.5 mm的砂宜占总重量的50%以上, 含泥量不应大于3%, 细度模数不小于3.0, 有机质含量不大于1%, 渗透系数不小于5×10-3 cm/s。

(3) 砂井袋采用聚丙烯纺织土工布, 装砂后的砂井袋的渗透系数应不小于砂的渗透系数, 装砂袋的抗拉强度5 cm大于900 N。

(4) 土工格栅材料采用聚丙烯 (PP) 、高密度聚乙烯 (HDPE) 或其它高分子聚合物并加有一定的抗紫外线防氧化助剂, 性能需符合设计要求。

4软基处理主要施工技术

4.1 初填施工

施工准备完毕后, 在浸水和鱼塘地段应填第一级填土, 该级填土应分层填至鱼塘水50 cm以上。第一级填料可采用粘性土或砂, 填土应分层压实, 并按设计要求设置路拱横坡, 每层松铺厚度宜为30 cm, 压实度不小于90%。在袋装砂井打设范围内, 填料最大直径不得大于5 cm。

4.2 砂垫层施工

在袋装砂井处理段, 在清表、清淤、初填完成后进行砂垫层施工;砂垫层施工时应注意砂垫层的底面标高应高出常水位50 cm以上并高出地面30 cm, 延伸出坡脚外2 m, 并按设计要求设置路拱并压实。

4.3 袋装砂井施工

在砂垫层完成后, 进行袋装砂井的施工。袋装砂井施工时, 先根据施工图设计对袋装砂井位置精确放样, 用竹片或湿石灰做好标志。放样完成后开始砂井施工, 袋装砂井施工可采用锤击法或振动法。砂井施工前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砂井机就位后, 应保证其稳固、平整, 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2) 砂井机施工前应检查钢套管是否完好或有弯曲, 如有则应修复或更换。

(3) 检查桩尖与导管口的密封情况。

(4) 用经纬仪或挂重锤控制垂直度。

砂井施工时应注意以下技术要点:

(1) 砂井的位置偏差≯15 cm。

(2) 砂井的回带长度≯50 cm。

(3) 袋装砂井的垂直度≯1.5%。

(4) 袋装砂井的实际灌砂量不小于理论值的95%。

(5) 预制的砂袋比设计长度长50 cm。

(6) 砂井应打穿淤泥层进入淤泥下透水层0.5 m~1.0 m, 且砂井袋应露出砂垫层0 cm~30 cm, 露头部分不得卧倒。

施工过程中, 专人负责检查砂袋长度、灌砂密实度、位置偏差、垂直度、成桩等施工情况, 若发现有砂井不符合规范情况时应就近补打砂井一根。施工过程中, 专人负责检查砂袋长度、灌砂密实度、位置偏差、垂直度、成桩等施工情况, 若发现有砂井不符合规范情况时应就近补打砂井一根。砂井施工完毕后, 应将砂井袋口扎牢, 将露头部分弯折埋置于砂垫层后, 整平砂垫层。

4.4 土工格栅施工

在袋装砂井施工完后, 整平砂垫层, 进行土工格栅施工。土工格栅施工时应按以下原则控制:

(1) 土工格栅主受力方向应顺路堤横断面方向全幅铺设, 受力方向原则上不能搭接。

(2) 沿路堤纵向, 土工格栅采用聚乙烯扎扣连接, 连接时采用“之”字型连接, 并采用U型钉加固。

(3) 多层土工格栅的层间距按30 cm布置。层间上下接缝交替错开, 错开长度为50 cm。

(4) 土工格栅搭接时应按以下原则进行:受力方向搭接长度不小于0 cm, 非受力方向搭接不小于10 cm。

4.5 堆载和超载预压施工

为了使软基处理效果更好, 在砂垫层、袋装砂井、土工格栅处理, 正常填土完成后, 必须进行堆载和超载预压, 让路基加速排水固结过程, 加快路基稳定。堆载预压施工采用薄层轮加法加载, 每层松铺厚度不超过30 cm, 不小于10 cm, 并应作出与路拱相同的横向坡度。铺筑时应由路中心向两侧分层填筑压实。压实度要求与路基相同。当填土高度不大于极限填土高度 (即2.5 m) 时, 可快速铺筑。堆载期间通过监测可对软基的固结沉降和应力应变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推测路基的稳定情况, 控制加载速度。堆载施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每一层施工时, 按路面平行线分层控制填土标高, 按试验段路基填土厚度的90%控制填土厚度。

(2) 施工时每层均设2%的横坡, 每天作业结束后作出路拱, 将表面整平, 使排水良好, 以免雨后积水。

(3) 为防止路床积水, 在两侧路肩预留排水口, 将积水及时通过导流系统排出。软基处理预压期从堆载完成后计算, 预压期应保证6个月~12个月以上。对超载预压路段, 应根据监测资料来确定超载时间, 原则上应在预压1个月~2个月后方可超载。超载施工中, 应加大监测密度, 严格控制填土速度, 以保证路堤的稳定性。超载预压路基填筑高程=路面设计高程+0.2 m (路面换算成土方增加荷载) +20%的总沉降量+超载高度, 整个预压过程中路基填筑高程不得低于路面设计高程+0.2 m+超载高程。软基处理预压期满, 确定软土地基的固结沉降基本完成, 经监理工程师批准, 开始进行卸载施工。

4.6 沉降监测

路基在加载期间稳定控制标准如下:

(1) 单级孔压系数小于0.6, 综合孔压系数小于0.4。

(2) 沉降速率不大于15 mm/d (填土高度在临界高度以内) , 沉降速率不大于0 mm/d (填土高度超过临界高度) 。

(3) 侧向位移不大于5 mm/d。

每一级加载完成后继续进行观测, 直至达到以下稳定标准后方可进行下一级加载。

(1) 单级孔压系数小于0.4。

(2) 路基中心沉降速率小于5 mm/d。

堆载预压完成后, 当观测指标达到以下标准后, 可以确定卸载或反开挖。

(1) 沉降速率连续3个月小于5 mm/月, 可以确定卸载或路面施工。

(2) 连续3个月小于3 cm/月可以确定反开挖等。

4.7 结束语

高速公路软基段路基填筑质量的好坏, 取决于是否有效地进行软基处理。只有真正先选择合适的软基处理方法, 并把方法应用到现场施工中, 才能取得理想的处理效果, 从而保证高速公路软基段路基施工。

摘要:在现阶段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主要方法, 是通过砂垫层、袋装砂井、土工格栅、堆载和超载预压, 并加强沉降监测等, 确保高速公路的路基稳定性。

上一篇:关注个体差异案例下一篇:规划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