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活动

2024-08-20

精品课活动(精选十篇)

精品课活动 篇1

6月26日,来自石家庄和保定地区的200余名用户,参观了中农博远的生产车间,对博远玉米机的加工工艺有了更深刻地了解,并对博远玉米机进行了试驾,切身体验其操作性能。

来自石家庄正定县的程桂英是此次试驾中的一名女机手,她跟丈夫一块儿驾驶农机作业了十几年。此次前来试驾是因为他们早就看上了中农博远的玉米机,希望再进行实地体验。

“这机器真不错,大架结实,方向盘灵活,听着音儿也好。”程桂英告诉记者。经过体验之后她跟丈夫决定买一台中农博远的玉米机,2015年秋收时使用。

锦里小学第一届精品课展示活动总结 篇2

吴天秀

为了展示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各教研组对新课程的理解、落实情况,以及各教研组在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所做的努力,今年由教导处发起组织了第一届精品课展示活动。每个教研组推出一节优质课,要求由全组成员共同研讨,精心设计。这节课要能代表本教研组的研究实力,展示本教研组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解,体现全组成员的共同智慧。本次活动全校八个教研组共推出了九节课,于11月14日至16日三天在新落成的阶梯教室圆满结束。这九节课分别是:语文4节、数学2节、英语1节、科学1节、美术1节。

一、各教研组对本次活动都非常重视,选课定人各具特色。

语文高段组的颜莉组长和数学低段组的李锐组长亲自勇挑重担;语文中段的徐小莉、康勤和英语组的谢敏老师是经过组内上课后选拔出来的;数学高段的杨冬雪和专任组的付小莉老师主动请缨。语文低段组的黄永陈和艺体组的程仲丘是两位很有个性的男教师。这次展示的课型也很具代表性。语文的《包公审驴》是伴之以课本剧的阅读教学、《扫一室与扫天下》《喜欢音乐的白鲸》是阅读教学、《太阳》是随文识字;数学的《找最小公倍数》是概念教学,《确定与不确定现象》是概率教学第一课,也是数学组微型科研课题研究课;英语的《Where is it?》是阅读教学课;专任组的《比较水的多少》是实验研究课;艺体组的《猜猜我是谁》是线描课。

二、本次活动有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求真务实。

各教研组都本着研究常态课堂,探索有效教学的目的,一次一次研讨,修改,再研讨,再修改。每个教研组至少讨论了三次以上,个人修改教学设计多的达八次甚至十次。在研究的过程中,最难能可贵的是每位参研教师都能直抒胸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主张,执教教师也能正确看待不同意见,形成了良好的研讨氛围。在对教学设计的讨论、争辩、修改过程中,大家逐渐明晰应如何深层次理解教材,分析处理教材,如何关注学生的发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及时总结反思

展示课后,执教教师及时对这次教学进行了课后反思,各教研组也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对这次活动进行了研究总结

1、教研组对这次活动的认识;

2、本次选课定人的原则及方法;

3、在每次研究过程中是如何调整思路,修改设计的;

4、上课呈现的状况与预期值的比较,判断得失,紧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反思:哪些想到的做到了、哪些想到了没做到、哪些没有想到课堂上却做到了(课堂上学生生成的以及教师的教学机智)、哪些没有想到也没有做到(设计时漏掉的)、得到的是否是应该得到的(有些得是对学生发展无效的或无益的)

5、小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的收获

6、对今后精品课组织形式的建议。执教教师和教研组长都非常用心地进行了反思和总结(尤其两位执教的组长更辛苦)。我们很欣慰地看到总结全是大实话,从中可以看出全组教师是如何处心积虑将一段教材打造成一个精彩教学案例的,仿佛那一幅幅动人的场景就在眼前。虽然事前就宣布过这次活动不评奖,仅是一次展示,老师们依然那么拼命地努力着。没有了功利的东西,有的只是教研和探索的氛围,从这里,你能感受到锦小教师群体内心涌动着一股火一样的激情,这是一份对事业的执著,对集体的热爱,对学生的责任。我再次被深深地感动了。

各组普遍感到这次活动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增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提高整体教学水平、锻炼队伍的合作研究能力、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四、本次活动暴露出的问题

1、对学生课堂常规要求的忽视

学生的课堂常规表面上没有大的问题,但细究之下,我们发现有些问题不容忽视。上下课的仪式,课前准备,坐姿、听课的状态、发言、练习、小组合作等还有待进一步的规范和严格要求。教室是一个集体场合,是几十个学生共同学习知识的地方,必须要一个大家认可的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让学生在规则下进行有序的教学活动,是我们成功进行课堂教学的保证。良好的课堂教学常规同时也是学校文化的一种体现。这次活动中我们也看到康勤组织的上下课仪式,李锐组织的小组活动都是可借鉴的范例。学生的课堂常规需要引起每一位任课教师的重视,要花大力气,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日积月累,才能养成习惯。

2、对一节好课的认识

一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教学目标准确,课中教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学生获取了知识,发展了技能,丰富了情感。一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所以这种课也应该是一节有待完善的课。

五、对教研组提出的建议和困惑做一些解答

1、关于精品课如何与常规课相结合我们这里指的精品课就是常规课的最佳呈现。就是教学设计经过精心打磨而学生是原生态的常规课。并不是指作秀的,所谓完美的课。我们提倡做课,是指精心构思教学设计,不断挖掘教材深层次的东西,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分析学生的学情,利用我们已有的经验,结合新课程要求,研究尝试在常规课堂上如何让学生获取最大的收益。我们反对那种做学生的演课。那样对学生和我们自己都是一种不尊重。我们的课可以不完美,甚至有错误,但是只要我们在努力,我们就会有进步。对于执教者来说,更应该放弃思想包袱,成功了,我有成就感,失败了,我有贡献感(陈大伟)。演课有百害而无一利,要坚决摒除。我们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最应该研究的就是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如何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技能,丰富情感。这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唯一有效途径,是我们常规课堂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我们集大家的智慧来打造这样一节精品课就是为了更好地引领常规课,在打造精品课的同时也是在打造精品教师。从这次的课后反思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次活动执教教师受益匪浅。

当然,我们也不希望今天的精品课就是以后的精品课。因为随着我们对新课程理念认识的不断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增强,我们的课肯定会越来越精彩,这才符合历史发展进程。希望每次的精品课在认识上有所提升,在方法上有所改进,向着我们的理想课堂努力。

2、关于精品课要少而精,只上精品课,不上教研课

精品课展示两年一次,和青年教师大奖赛错开。每个教研组精心打造一节课,基本已做到少而精。

精品课是集体智慧的展示,是大家对理想常规课堂的一种全面追求,它是一项活动。教研课是个人教学风格和魅力的充分展示,可以是个人或备课组、教研组针对问题的研究讨论,它是个人参与教学交流的一种方式,是一项常规教研内容。不能以一节精品课取代全组教师的教研课。但精品课可以认定是执教教师的教研课。

六、对今后的教研组活动提出一些建议。

1、全组成员要齐心协力,保持和发扬本次研究活动的干劲和钻劲。

2、试行观课议课。观课议课就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种教师研修行为。本次的精品课展示活动,在各教研组内就是一次很好的观课议课行为。

执教者上课前说课:单元目标、本节课已进行什么,后边将进行什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观课者要主动思考:(1)执教教师的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效果?教学效果与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执教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追求?(2)假如我来教,我该怎么处理?(3)议课时,我要交流什么,怎么交流?

3、加强学生课堂常规的研讨,做到深入、落实,有实效,切实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为课堂教学有效性奠定基础,以期创建学校的课堂常规文化。

初中思品课“活动导学”初探 篇3

基于上述认识,本人在执教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实践的基础上,开展了“以‘活动促发展’,促学生感悟和内化道德认识,实践道德行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活动导学的实践探索。在学生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用活动导学,有效拓展思品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多样化的舞台,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1.开展课前“分享感悟”“时事评论”。

结合教材的内容,七年级阶段开展“分享感悟”,八年级阶段开展“时事评论”活动。首先,提前布置,抽出两名同学,做好准备;然后,每节课前5分钟由两位同学分别上台展示或演说,“分享感悟”只要能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时事评论”结合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或是国内外、本地区的时政重点、热点问题,结合课本知识来分析评论、展示或演讲完毕,由学生起来点评,或者交流收获。

为了保证课前“分享感悟”“时事评论”的质量和效果,我要求学生事先把要分享、要评论的东西先填写在一张A4纸上,课堂上演说完后再交给老师。这样即使活动不流于形式,让同学真正做到有备而来,又可保证活动质量,让学生言之有物,储备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料。

“时事评论”主要是学生从报纸、网络上选取一些新闻,结合书本所学进行评论。涉及面也非常广,大体分两类:一是涉及公民与法、公民与道德的社会热点新闻评论;一是涉及时政焦点的新闻评论。学生为了评论时理据充足,查阅了大量的课外资料,学会了用书本上的观点来分析社会生活中的事,学以致用,为思品课的开放性奠定坚实基础。

2.开展课后“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电子小报”“写学习反思”“写小论文”“社会调查”及完成“探究作业”。

“制作多媒体课件”一般是每学期提前选出一课内容,分成几个环节,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己备课并制作多媒体课件,最后在课堂上,由学生当小老师,展示并演说,老师和其他同学都充当学生角色。“环境保护”“多元文化‘地球村’”等主题是最适宜学生自学的内容。从学生制作的课件效果来看,学生们对课本内容的处理、课件的制作技巧有些连教师都自愧不如。

“制作电子小报”一般是结合所学教材内容,有选择性地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电子小报,一般每学期两次,并集中在班级展示。

“写学习反思”每学期次数不定,每次大的活动、考试后,就要求学生写反思,如“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电子小报”,完成“探究作业”“期末考试”后就要求学生人人写反思。

“写小论文”“社会调查”一般结合所学教材内容开展,“社会调查”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调查报告以Powerpoint或电子小报的形式完成,学期末在课堂上汇报展示。这两项活动的难度相对较大,一开始我是全班布置并培训,让同学观察模仿。后来重点培养一些学生组成小组,开展社会调查、写小论文。

“探究作业”就是完成教材中设置的主题探究活动,我一般结合学生特点,把每次的主题探究活动制作成探究作业评定表,让学生填写并展示。

精品课活动 篇4

16日上午简短的开幕式之后,北京市幼儿教师半日评优特等奖获得者、北京市第一幼儿园的蔡涛老师首先带来大班音乐活动“轮说《咕咕歌》”。接着,江苏省幼儿教师赛课一等奖获得者、南京市富丽山庄幼儿园的男园长赵锐老师展示了大班体育活动“有趣的慢、快拍球”。之后,南京市鼓楼区幼教学科教研员朱清老师进行现场点评。

朱老师着重从实施过程来分析两节活动的特点。蔡老师的音乐活动新颖、多样、统一。新颖主要体现在内容上。蔡老师能够与时俱进,把“说唱”这种艺术形式引到幼儿园的课堂中来。多样体现在策略的运用上。单就说唱中的难点“接的部分和由谁起头的部分”,蔡老师就运用了教师示范、图谱感受、让幼儿两两尝试、用手势动作和肢体语言提示和控制、和现场的教师进行互动等策略。统一主要表现在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和节奏相关,始终把握住教学内容的主线。赵老师的体育活动特点之一是整合性强。活动中整合了音乐的元素、科学探究的元素。特点之二是关注幼儿的主动探索。在幼儿充分探索的过程中,把动作一层一层呈现给幼儿。朱老师特别提到这节活动的放松环节非常专业,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用哪一块就放松哪一块,用得多的就要放松得多,二是结合身体的整体来放松,三是注重幼儿心理的放松。

16日下午共展示了三节活动。其中,大班科学活动“工具用处大”、大班社会活动“会说话的标志”,执教者都是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实验幼儿园的徐毅老师。大班音乐游戏“小鼹鼠和木头人”则由江苏省幼儿园优秀教学活动评比一等奖获得者、南京市鼓楼幼儿园的史莉老师为大家展示。北京市教科院早期教育研究所徐明副研究员做点评。

大班科学活动“工具用处大”,能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来选材,工具的提供比较开放,注重幼儿的亲身体验,活动中讨论运用特别多。徐明老师对这节活动的教学结构做出肯定,即教师教的速度和幼儿学的速度一致。她还由此及彼,指出教师们常犯的一个毛病,那就是教学节奏太快。比如有的教师才让孩子听了一遍故事,就把纸偶发给孩子,让孩子自己讲述故事,孩子看着指偶,一筹莫展。因此,她强调教师的教学节奏一定要和孩子的学习节奏一致。大班社会活动“会说话的标志”,教师的准备非常丰富,教学形式多样化,幼儿的兴趣比较浓厚。大班音乐游戏“小鼹鼠和木头人”,教师的教学层次很清楚,一环扣一环,形式也很新颖,所以幼儿特别投入特别快乐。

17日,精彩的展示活动继续进行。上午,北京市幼儿教师半日评优特等奖获得者、北京市北海幼儿园的梁燕京老师执教大班美术综合活动“我想送给你……”,南京市鼓楼幼儿园的史莉老师执教中班语言活动“抱抱”,北京市教师基本功大赛特等奖获得者、北京市六一幼儿院的朱金岭老师执教大班社会活动“装豆”。北京市西城区研修学院学前教研部的陈立主任做点评。

陈老师用“目标实、内容暖、结构好、应变强”概括了三节活动共同的特点。目标实:比如梁老师的活动目标是“有初步的计划意识,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需要的材料进行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愿意分享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目标非常具体,有针对性。内容暖:三节活动的内容选择和活动过程都体现了非常温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师幼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爱护,特别感人。结构好:活动环节围绕目标层层展开,体现逐步递进的过程。应变强:由于是异地上课,在场地上、在对幼儿的了解上都给执教老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但三位教师没有绕开难题,而是及时做出调整,展现了优秀教师应有的素质。比如史老师在幼儿阅读绘本时及时对座位进行调整,如前后错开坐,避免了翻书时相互干扰。朱老师在活动中对输了比赛的幼儿进行及时的情绪调整。

下午,北京市教师基本功大赛特等奖和北京市幼儿教师半日评优特等奖获得者、北京市第五幼儿园的石利颖老师展示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电游戏”,北京市优秀教育活动一等奖获得者、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的专职体育教师徐超老师展示大班体育活动“跋山涉水”。现场点评专家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占兰博士。

刘博士首先分析了两节活动各自最值得借鉴的地方。石老师的活动能关注生活中有趣的现象,并让这些现象成为激发幼儿探究动机的材料和内容;在活动过程中,石老师能够把自己想教给幼儿、想让幼儿探究的问题转变为幼儿自己想探究的问题,让幼儿积极主动经历探究发现的全过程。徐老师由一张椅子生成一节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其对材料的巧妙利用值得教师们学习。

由这两节活动引申开,刘博士特别强调了幼儿园教学的安全性问题,比如,科学活动既要考虑有趣,又要考虑幼儿强烈的探究和尝试的兴趣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又如,幼儿动作的发展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听课的教师不能无视这个过程而简单地全盘照搬展示的活动。

之后,刘博士结合对两天10个活动的反思,做了题为《有关幼儿园示范课的几个问题》的讲座,就“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有什么价值;好的教学活动到底有什么特点;好的教学活动对教师有什么要求”谈了个人的观点。关于幼儿园教学活动(主要指集体教学活动)的价值问题,刘博士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看:(1)对幼儿来说,幼儿能够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经历和体验合作学习和共同活动。(2)对教师来说,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全面检验教师的专业素养,全面考察教师具有的师德智慧和教育智慧。(3)从专业建设的角度看,这些教学活动经过了教师个人对理论的学习和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有些经过了园长、专家的指点,甚至受到某个课程流派、某一课题组的影响,这样的教学对专业建设具有价值。

那么,好的教学活动具有哪些主要特点呢?刘博士指出真实的教学活动没有完美的,但我们可以说好的教学活动是有效的教学,是发展适宜性的教学,它能够适应幼儿的发展,促进幼儿的发展,满足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好的教学中幼儿的表现是主动的、投入的、专注的,情绪状态是积极的、愉快的,获得的经验是有价值的;好的教学中教师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幼儿和教师之间所构成的学习共同体关系是融洽的,合作是顺畅的,互动是有效的。

就“好的教学活动对教师有什么要求”,刘博士着重强调以下几点:一是教师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又要注重教育智慧的修炼。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科领域的知识体系,不了解这个学科领域在学前阶段幼儿应该掌握哪些关键知识和经验,那么教师就没有办法开展好的教学。那教育智慧怎么修炼?就是要不断争取机会,来公开展示、来研究、来听取不同方面的意见,这样个人的教育智慧才可能不断生长。二是教师要积累儿童发展的知识经验。要成为优秀的教师,要把教学活动做好,教师就要充分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多给他们提供不同的支持。三是教师要积累教育教学的知识。最关键的是要了解五大领域教学活动的知识,在这个前提下,结合对儿童的了解,运用一般的教育原理、教育策略,对每一个活动中幼儿如何学、教师如何教进行精心设计。

刘博士还提出了三个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1)幼儿主体性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看到、尊重、满足每个幼儿的需求,彰显幼儿的主动性。(2)要研究和掌握知识点、要素分解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如何来判断不同幼儿的需求,找到他们的需求,找到他们的经验水平,找到更适合他们的指导策略。(3)关于传承与创新的问题。刘博士特别强调北京和南京的名园、名园长和名教师一定要尊重、珍惜、传承各自的历史经验、思想和文化。改革不是推倒重来,懂得传承才能更好地创新。

最后,刘博士希望学前教育杂志社和早期教育编辑部能够继续搭建这个南北幼教交流的平台,让大家有机会分享更多优秀教师的教育实践智慧。同时,通过这个平台来进一步探讨一些真正的问题,来检验这些年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成果。她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教师参与这样的活动,秉持宽容的心态和氛围,借助南北之间不断的学习和交流,真正研究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园教学理论和实践。

【精品】风筝活动作文 篇5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风筝活动作文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风筝活动作文 篇1

春天到,天气渐渐的变暖和。现在正是放风筝的季节。老师让我们全班同学拿风筝到学校来。

今天是一个大晴天,下午第二节课,章老师叫我们拿着风筝排好队,到操场上去放风筝。我和一个没有带风筝的同学一起放。我拿着线,她拿着风筝,我开始慢慢地跑,我一拉风筝就开始飞上天。今天是我第一次把风筝放上天,我心里有点自豪。

同学们都把风筝放上天空,天上变成五颜六色。有蝴蝶的风筝,有笑脸的风筝,有动物的风筝。我的是一个三家形的风筝。今天的天气虽然很热,但是同学们的脸上都露出满意的笑容。

风筝活动作文 篇2

春天真的到,周末,广场上草地间满是放风筝的人儿,有孩,有情侣,有爸爸也有妈妈,也在空中扯着线但不知风筝在那里的已经成功者,更多是还在屡败屡战的拉着风筝满地跑圈的寻找风的方向的。

漾试两天,风筝仍旧还是在地上爬行,不见起飞的欲望。

漾姨清晰记得在儿时,班级组织大家组成团队进行制作风筝比赛,而那时漾姨们放风筝的场地是海边的高山草地上,那时风很大,风筝也飞的很高,但而今漾姨也已经忘记如何放飞风筝,对风筝也束手无策。

风筝活动作文 篇3

冬爷爷送走大地的严寒,春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人间。春天的景色分外美丽,就像一首“童谣”。

春风吹拂着千万条舒展开来带黄色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艳丽的花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光彩夺目的春天。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许多的生机。

瓦蓝瓦蓝的天空上,色彩绚丽、形态各异的风筝在漫天飞舞,有花枝招展的蝴蝶,有活泼的金鱼,还有灿烂无比的彩虹…………

我拿着我心爱的红蜻蜓,拉着爸爸妈妈到广场,嘿,人还真不少,我拉起线柄慢慢跑,红蜻蜓也飞起来,风儿一吹,她轻轻地煽动翅膀,仿佛在说:“春天回来!”

爸爸妈妈也和我一起跑起来,可我毕竟还不太会放风筝,不心摔倒,妈妈连忙扶住我,反应快的爸爸一伸手就抓住线柄,说:“还好,还好,没让这红蜻蜓飞走。”

我笑笑,说:“我还要这红蜻蜓飞的更高!”

精品课活动 篇6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四川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的实施,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四川省青少年科普文化节·小牛顿科学考察队”与2014年8月4日正式开营。科考队将利用寒暑假、周末等假期,由四川省市优秀科技辅导员带队,组织队员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考察活动。科考活动旨在激发孩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掌握科学探究的初级方法,培养青少年的科学探究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本次科考活动以户外科学考察为突破口,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为学校科学课程校本开发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养行动计划纲要》,深入推进《四川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的实施,有效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在广大青少年中普及科学知识,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由四川省科协、四川省文明办、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团省委、四川省广播电影电视局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四川省青少年科普文化节小牛顿科学考察队”与2014年8月4日正式开营。本次“小牛顿科学考察队”前往云南普者黑进行科学考察,来自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东山学校、成都市草堂小学、成都市龙舟路小学的三十多位师生组成科考分队,在四川省市优秀科技辅导员和专家的带领和指导下,让学生像生物科学家一样深入普者黑自然生态环境中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探索溶洞奥秘 了解科学知识

普者黑有山必有水,有山不无洞。景区内共有具有观赏价值的大溶洞83个。这些溶洞洞水相连。游荡其间,只见山中有水,水中有峰,山中藏洞洞中藏水。其中,仙人洞、神怡洞、黑箐龙等洞中还保留古人遗迹,被古人遗弃的各类动物骨骼化石还清晰可见,不仅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且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小牛顿科考队员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穿梭在琳琅满目瑰丽多姿的石钟乳中间,科考小队员一边听老师的讲解,一边收集科考材料:有的学生举着瓶子接石钟乳滴下来的水;有的学生搜集各种溶洞里的小石头;有的学生拿着相机拍摄各种色彩斑澜的石钟乳……在溶洞实地考察过程中,小科考队员不断提出自己的问题:钟乳石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会有水滴不断滴下来?钟乳石形成需要多少时间?面对学生的众多问题,带队老师一边讲解,一边做演示,每个小科考队员都认真做笔记,形成自己的科考记录。

回到大本营,每个小队把当天的科考记录和素材加工整理,在老师的指导下做成PPT,在“小牛顿科考队晚间新闻”中,汇报各自的成果和科考趣闻,会场不时传来掌声和欢呼声……

考察荷塘湿地 学习科学方法

普者黑面积1107.4公顷,湿地率达65.9%。近几年来,丘北县委、县政府实施了普者黑生态恢复工程,通过实施湖周的区域开展湿地保育与恢复的工作,投入人力物力,种植了大量的湿地植物。同时,加大湿地动植物保护的宣传力度。使普者黑湿地保护对象和候鸟栖息地得到全面有效保护,优化喀斯特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缓解人为干扰对湿地水体质量、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维护天然湿地分布面积、逐步恢复湿地生态结构和功能,为普者黑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奠定了基础。

为了全面了解普者黑湿地生态环境,了解生物、非生物之间的关系,小牛顿科考队员和老师一起乘船实地考察普者黑万亩荷园湿地。普者黑彝语为“盛满鱼虾的池塘”,湖水清澈,游鱼可数。小科考队员以分队为单位,拿着各自的科考器材,有的在搜集湿地土壤、有的在采集水草、有的在采集不同地方的湖水、有的在搜集水里的生物、有的在给植物和小动物拍照……在老师的示范下,学生认真学习科考资料搜集方法,掌握了各种科学考察技能,“忙”得不亦乐乎。

在整个下午的考察中,每个队员都采集到了自己所感兴趣的科学素材,回到大本营后,老师带领学生用显微镜做实验,分析普者黑水资源和各类植物细胞,讲解生物、非生物之间,食物链之间的各种关系,并把一些素材做成标本,顺利完成了普者黑湿地考察任务。

20世纪以来,科学与技术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小学科学课程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通过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观测候鸟基地 培养科学精神

随着丘北普者黑湿地生态系统的有效改善,普者黑国家湿地公园水质清澈透明,空气清新怡人,湿地鸟类的数量、种类不断增多,并建成中国西南地区最具代表性喀斯特地湿地候鸟栖息地——“普者黑天鹅湖”。

天鹅湖位于普者黑景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内,占地3平方公里,其中湿地面积2.6平方公里,是集喀斯特孤峰群、湖泊群、溶洞群、湿地生态群为主的生态型景区,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喀斯特湿地候鸟栖息地。

在老师和当地专家的带领下,小科考队进入了“普者黑天鹅湖”候鸟栖息地,实地观测候鸟,了解候鸟种类和生存状态。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知识,老师和专家带领学生现场做起了实验,用不同的食物给天鹅、大雁喂食,搜集候鸟饮食方式和各种数据。在烈日下,小科考队员不怕辛苦,认真听课,仔细做科考记录笔记,拍摄各种候鸟照片,认真完成了当天的科考任务,发挥了一个小科学家应有的科考精神。在专家的介绍下,科考队员对“普者黑天鹅湖”候鸟栖息地有了更详细的认识和了解。

“普者黑天鹅湖”候鸟栖息地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湿地动物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兽类及鸟类共200余种。有东方白鹳、天鹅、黑翅鸢、领角鸮、大雁、苍鹭、大白鹭、斑嘴鸭等鸟类146种,其中东方白鹳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湿地植物有465种,目前,已有各种候鸟几万只,近千只钳嘴鹳。

在此次考察中,小科考队员深刻认识到了环境的重要性,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让这么多候鸟幸福地生活在普者黑,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带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0年的巴黎会议上指出:“从小就为和平学习科学知识是所有人受教育的权利的一部分,科学教育对于人的发展,培养自身的科学能力和造就富有进取心的和有知识的公民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日益重视科学的社会会在更大的范围内需要科学的最广泛普及,以使人们深入了解科学和恰当地调整公众对科学及其应用的见解及态度。”每一位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必须具有科学素质。当今时代,人们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科学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此次小牛顿科考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学习到了各种科考知识,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科学素养,把学校学习到的知识与实践完美结合起来,满载而归。同时,也为学校科学课校本课程构建提供了实践基础。

精品课活动 篇7

一、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预习课。以学生自读、自学为主,学生通读课本第三课全部正文内容,梳理知识框架,熟悉教材内容,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

第二课时,预习课。以教师示范讲解为主,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精选案例,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从现状、问题、原因分析、解决措施等多角度来进行案例分析,教给学生围绕某个主题进行探究学习的方法。

第三课时,讨论课。以学生的合作学习为主,学生自选主题并设计自主探究活动方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选择校内某一公用设施,设计调查活动方案,包括设计调查内容,预设采访对象和提问,计划调查的路线和时间,安排人员分工等。

第四课时,实践课。学生按计划实施本组的自主探究活动方案,分别到校内的9个地方对某公共设施的使用现状、维护或破坏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解决措施等进行调查、了解和研究。事后学生撰写调查报告或制作汇报展示课件。

第五、第六课时,展示课。小组汇报活动情况,展示调查结果,并接受其他同学点评,回应其他组的提问。本课中,学生的展示与相互评价并行,评价表的设计与应用既是对展示组的评价,又是对听汇报的同学的行为指引。

第七课时,总结课。在学生相互点评、自我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对本次活动的内容、过程、结果进行小结,对本次活动中所涉及的课本知识、渗透的情感态度进行点评与总结。最后,汇总班级最有价值的调查结果和行动建议,呈送学校相关部门。

二、课后反思

“绿色指标”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在此次“活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动用了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兴致。而学习的结果更使得学生充满了成就感。该课的教学过程与效果和传统教学相比较,显现出以下几大优势。

一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了师生的课堂生命质量。学生在第一课时通过阅读书本,了解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及自己较为希望的学习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反馈,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针对学生的疑问、学生的兴趣点,采用受学生欢迎的具体形式,重新组织课堂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活动环节。从内容上,可以避免重复的、无效的学习,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从方式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主动参与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二是还原知识的生活原型,增强思品课德育的实效性。将课本知识、生活实际与道德认知统一于学生的亲身实践中,更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树立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意识,养成运用学科知识解读现实生活的习惯,培养主动发现身边的问题的能力,并潜移默化地指引自己的日常行为。

浅谈思品课中活动体验式学习 篇8

1.观点材料化

所谓观点材料化是指教师将教材中抽象的概念原理或道理还原于生动、活泼、具体的材料之中, 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道理, 接受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围绕丰富生动的材料, 让学生从材料中去感悟真理的内涵。在教学与法律相关的教学内容时, 指导学生从电视、报刊或自己的周围收集案例, 每节课用三到五分钟时间, 让学上台“以案说法”。这些材料的运用, 缩短了理性认识与学生理解能力之间的差距, 有利于加速学生知识的内化, 更快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2.材料生活化

学生对亲身体验的材料往往有较深的体验和感受, 也容易启发他们的联想, 去深刻领会教材中的观点。例如, 在讲“积极对待挫折”时, 可请学生说说家庭生活中遇到的挫折, 学生们讲起自己的故事, 教室里每个学生都沉浸在叙述的故事中。这些真实的故事给了学生不少启迪, 经过认真的讨论, 学生们共同总结出: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 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 不气馁、不畏惧。这样, 直接将课本内容内化于心中。

二、选择适当的方法, 调动学生参与体验活动

1.开展课前活动, 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所谓“课前活动”, 就是根据学习内容的教学要求, 在教师的指导和安排下, 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做时事报道或小品表演等, 为学习教材内容做好铺垫。这样使他们一上课就进人开心、舒畅和兴奋状态。如在讲述“法律和道德的关系”前, 布置几名学生表演小品《视而不见》, 其他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对小品中人物的行为作出评价, 这样, 全班群情高涨。一上课, 他们便对本课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而且为后面的教学又奠定了基础。

2.开展课内活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 构建生活课堂, 创设故事情境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是真实生活的典型化。在教学中, 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 并针对学生思维的疑点、难点设计问题。可以发动学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 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表演, 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主动探究。当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后, 再指导学生行为实践, 以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 做到知行统一。例如, 在学习《交往讲艺术》这一课时, 让学生回想自己曾经历过的家庭冲突, 然后设计成小品表演, 并思考“当时是怎样解决的”、“现在我们学了这一课后又该怎样解决”。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一学生把自己因考试不理想而被父母责骂的事作为素材, 还有一学生把自己第一次做饭做糊了而被父母埋怨的事表演出来。在小品表演中, 演家长的一方越想越生气, 演孩子的一方越辩越委屈, 都明白了争执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课后有的学生表示:“如果我当时认真聆听, 虚心接受批评。冲突就不会发生了。”一位学生还在作文中写道:“我曾因把妈妈的项链弄坏而被训斥, 当时很委屈。现在我想到假如当时转移话题哄哄妈妈, 妈妈一定会转怒为喜。”

(2) 注重心理体验, 创设实验情境

新课标提出:“在教学中, 要不断创造条件, 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 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常识, 能够学会适应自己心理并能体会他人心理;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 即通常所说的“换位思考”。例如, 教学《两代人的对话》这一课, 我利用课本上的情景设计了这样一个心理体验活动:“初中生小马, 向爸爸提出晚饭后到同学家做作业, 顺便看会儿录像的要求。爸爸同意了, 但要求他8点前回家。小马想现在已经快7点了, 那么快就回来不合理。一时冒了火。”这是生活中经常碰到的父子冲突。笔者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 一组体验小马的心理, 想办法得到父亲的允许;另一组站在小马父亲的立场上, 努力说服小马早点回家。小组讨论后, 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 阐明自己代表一方的观点。这种讨论、争辩的过程, 既是道德学习的过程, 也是学生体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既掌握与他人沟通的方法和艺术, 又提高了教育实效。

(3) 表演情景短剧, 加强体验效果

情景短剧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 演绎教材内容, 这种方式既满足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 又使学生亲身体验到不同角色的责任和内心感受。在思想品德课中表演情景短剧, 能让学生在微笑之余, 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有利于创建和谐课堂、和谐的教学过程。因此, 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情景短剧, 是最近距离的体验式教学。

3.开展“课后活动”, 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 然而时间是有限的, 为了照顾到各个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 需要延伸到课后, 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后活动予以补偿。如在讲授“我国法律的作用”这一内容后, 可布置一个作业, 以“假如没有法律”为主题, 让学生展开丰富想象, 写一篇文章。虽然每人的看法不尽相同, 但学生明白: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社会离不开法律, 国家建设也离不开法律。这种活动的开展, 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三、结语

没有任何课程或教师可以规划每一个人的认知过程, 生活是自己的, 认知过程是自己的。活动体验式学习向自我开放, 通过活动体验实现人类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融合、情感和理性的直接对话。让我们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收获、在活动中发展, 帮助学生提高道律意识,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 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只有这样, 教育才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精神世界, 在学生的心灵与人生中留下有意义的痕迹, 才能实现其精神构建和个性形成, 促进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高良.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J].政治课教学, 2002, (6) .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 1997, (9) .

精品课活动 篇9

一、校园文化活动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指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 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 以校园精神为底蕴, 由校园中所有成员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共同创造而形成的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1)

校园文化活动是一种融知识与娱乐为一体的活动, 包括艺术节、演讲、辩论、讲座、小品、歌咏、舞蹈、体育等表演与比赛。

二、校园文化活动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过程中的作用

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现代化高素质人才, 仅仅依靠学习和掌握科学技术知识是不够的, 还需要精神和美德。校园文化活动能够培养人的健康情感, 使人的感性和理性完美结合;能够增强人们对美的追求和生活的信心, 不断提高、完善他们的审美修养,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能够活跃人的思维, 开发人的形象思维能力, 增强人的想象力, 有利于使青年大学生成为开拓型、创造型人才。 (2)

从就业指导工作实践中了解到, 各行各业在招聘员工时, 看中的也是最基本的综合能力素质, 如组织能力、宣传能力、沟通交往能力、思维表达能力、管理协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基本能力素质。而校园文化活动为这些基本能力素质的培养锻炼提供了宽广的舞台。每一次校园文化活动都包含了企划、宣传、组织、实施、协调、运作等环节。在活动的准备中, 学生的潜力得到发掘, 特长得以施展, 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更重要的是学生们通过各类活动, 学识修养、思想境界、品行情操得以提升、升华。

三、打造精品校园文化活动,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 深挖历史积淀, 以“自强不息, 勤奋敬业”的精神为学生“定魂”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荟萃着光荣传统、优良校风和丰富的高等教育办学经验, 前身可以追溯到创建于1901年的川南经纬学堂。在提倡“教书育人, 管理育人, 服务育人”的同时, 学院树立环境育人观, 深挖历史沉淀, 凝练出“自强不息, 勤奋敬业”的精神为学生“定魂”, 加强学生爱国主义优秀校史教育是学院的一项校园文化建设工程。以此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 使学生保持一种“自强不息、勤奋敬业”的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进入他们的大学生活。通过开展“代英论坛”、“经纬学堂人文素质讲坛”等主题鲜明的人文素质教育活动, 不断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

(二) 建设好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利用学院《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省级精品课程及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 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 在全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或选修课, 每学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并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各课堂教学中;建立健全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 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团体的指导和管理, 充分显现学生心理健康团体的特色, 构建各级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深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特别是组织和搞好每年的“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活动;利用网络、电视、电影、广播、板报、墙报、宣传栏等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在校园里营造“珍爱生命, 关注心灵, 健康生活, 快乐成长”的氛围。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检查和监控, 以及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 使学生心理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三) 抓好学生活动中心“一团二队四节”建设, 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

1.一团:红叶艺术团

充分利用学院艺术系师资优势, 组建舞蹈团、合唱团、乐器队等表演团队。学院红叶艺术团成立于九十年代, 是学院时间最长的学生团体。每年都要代表学院参加泸州市的各机关、企业的表演, 参加古蔺菜花节、纳溪琵琶节等县区特色的活动表演。通过红叶艺术团的活动, 积极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 努力将高水准、高品位的艺术活动引入学校, 组织经典影片、文艺演出以及各种专题活动, 与泸州市艺术团、泸州市音乐家协会合作组织大型合唱比赛、钢琴演奏、古筝演奏等音乐会与艺术表演。

2.二队:公关礼仪队、青年志愿服务队

以每年举办的泸州老窖酒博会、房交会、菜花节等大型活动为契机, 为泸州市各企业文化活动提供专业表演团队, 并着力打造公关礼仪队和青年志愿服务队两支高素质队伍, 在与企业的合作实践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为泸州市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公关礼仪队是学院打造的一支靓丽的特色队伍, 长期参加泸州市的各种会议、大型庆祝活动的服务工作, 每年为泸州老窖酒博会组织礼仪人员上百人, 常年有学生担任泸州老窖广场讲解员, 受泸州市各界好评, 既锻炼了学生, 又宣传了学校, 服务了地方。

青年志愿服务队长期参加城乡综合治理、泸州市创森和创卫的突击工作。经常进社区、福利院、特殊教育学校, 送温暖、送文艺。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推动校园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社会价值观, 促进社会保障与和谐, 帮助大学生认识自身价值, 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等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3.四节:科技节、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学生团体文化艺术节

广泛开展科技、文化、艺术、体育活动, 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倡导自我组织、自我管理, 充分利用学生干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促进校园文化活动的和谐建设, 并形成以每年一届的“体育节”、“科技节”、“园文化艺术节”、“学生团体文化艺术节”为特色的品牌活动。

开展科技节活动有助于加强学风建设, 激发广大青年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索的热情, 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科技与实践氛围。各系各专业学生在参加学院科技节活动中, 积极创新, 涌现出了许多优秀作品。

校园文化艺术节是学院文化建设中的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线。以此为龙头, 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得到整体推进, 在培育人才的过程中发挥了强大的凝聚功能和文化功能。

体育节有助于学院落实全民健身计划, 实施素质教育、健康教育和终身体育教育。每年一届的体育节都有创新节目, 比如千人同打太极拳、大型团体操汇演等。

学生团体文化艺术节是学院学生团体自发组织的活动。完全由学生干部和学生团体或协会成员负责, 它包括整个艺术节的策划、经费赞助商的协调等等。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体性。

(四) 选修课和业余代表队训练相结合, 发掘学生专长, 彰显学生个性

结合学院实际, 开设各种选修课, 如健美操、跆拳道、艺术体操、篮球、足球、排球、田径、音乐欣赏、艺术欣赏、戏剧欣赏、古筝、钢琴等。通过选修课程, 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艺术修养, 同时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起着重要作用。泸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深挖历史积淀、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抓好学生活动中心等一系列的措施, 以“自强不息, 勤奋敬业”为学生“定魂”, 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发掘了学生的专长, 彰显了个性。

关键词:校园文化活动,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德宇.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论[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4.

[2]傅显捷.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4 (7) .

思品课活动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反思 篇10

[文章编号]1004—0463 (2013) 16—0054—01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 思想品德课程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为了切实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教学实效,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 初步总结出了思想品德活动化教学模式。下面, 就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4.迁移拓展, 道德践行。《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 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 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 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践行。在完成上述环节后, 教师要进

一、思想品德活动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1.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时, 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相关的情境;可以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但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从新旧课的联系入手, 先复习旧课, 再导入新课。无论采用哪种导入形式, 都应设法把学生的情绪、思维调动至兴奋状态, 引发他们的心理共鸣,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2. 合作探究, 强化体验。

这是活动化教学的核心环节。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等, 精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 即以活动为载体, 以教学目标为指引, 将教学内容的呈现与活动的展开融为一体, 做到“教学活动化, 活动探究化”。可采用讨论、辩论、角色扮演及情境创设等形式, 将课堂变为学生体验生活、探究知识的乐园, 引导他们在“问题情境”、“角色扮演”中, 积极进行思考和讨论, 使其通过深入的交流, 愉悦的合作, 主动的探究, 掌握知识, 陶冶情操, 发展能力, 提高素养。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不能用“正确”答案、“规范”形式去束缚学生, 而是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解开学生认识上的“扣子”, 激活学生的思维, 强化他们的道德情感体验。

3. 小结梳理, 明白道理。

即回归教材, 对师生互动、生生合作探究过程中产生的知识进行梳理, 使学生

在体验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和把握思想品德基本理论。思想品德教材内容贴近学生实际, 贴近现实生活, 所设活动板块则通过情景对话形式阐释了与教学主题有关的观点。这些观点主要来自于学生的体验, 但还需要他们进一步进行分析、辨别。将教材中的观点与学生的体验相结合, 引导学生感悟人生、认

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 摒弃“师道尊严”, 尊重学生, 理解学生, 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令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促使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思考, 进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庆

级□中刘学

, 甘军

肃庆城

7451) 10

一步拓展教学内容, 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 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组织他们开展实践活动, 使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

二、对活动化教学模式的反思

1.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载体和主要依据。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不断提高分析教材、整合教材及驾驭教材的能力。既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 又不能简单地讲述教材内容, 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中设计的活动内容, 要予以深入分析, 并进行灵活处理, 切忌“照本宣科”, 真正做到“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

2.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活动化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想品德教学中, 教师不能因为各种原因, 剥夺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翁的权利, 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为他们提供体验、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和机会。当然, 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无事可做, 可以当“甩手掌柜”, 而是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为学生答疑解惑, 适时激励、启发学生, 这有助于其主体作用更好地发挥。

3.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上一篇:对外汉语本科下一篇:经济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