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创新管理

2024-08-15

经济创新管理(精选十篇)

经济创新管理 篇1

关键词: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经济管理,作用

一、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自然资源管理的作用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基本是关于土地管理的。在传统社会中我国土地虽然相对较多, 但是土地效率不高, 作物产量很低, 土地科学化利用水平差, 这时面临着开发新土地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问题;发展到近现代以来, 我国逐渐转变为人多地少, 人地矛盾逐渐凸显, 这就提出了如何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的问题。总体来看, 土地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也正代表了自然资源的特点, 就是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需求的无限增长之间产生的巨大矛盾。我国传统的对土地成功管理的思想也适用于当今社会对自然资源的管理。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始终将土地管理和作物生产作为自然资源管理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因此, 在土地管理上就表现为:始终不偏离既定的土地作物生产目标, 重农抑商, 重点发展高产作物, 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来发展农业经济。在对土地经济管理的方法方面, 农业生产注重从实践中总结并积极地进行实践, 并把管理活动贯彻落实到位, 有国家成立专门的部门, 各个地方也成立相应的土地和土地作物改良部门, 进行提高产量的研究和管理, 总结起来, 传统经济管理是注重实践, 提高效率。

我们应该从传统的土地自然资源管理思想出发,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来对土地资源进行进一步的管理。如2006年, 我国取消了农业税, 这就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有助于提高对土地的管理, 从而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二、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经济供需活动的作用

经济供需活动管理依据经济商品的生产、流通、分配以及消费四个步骤而采取适当的管理活动。[1]在这其中, 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然产生的社会分工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尤为重要, 这要求政府在经济供需管理的活动中, 不能自作主张地长期片面地支持某些行业的发展而限制其他行业的发展。这样会造成不合理的产业利润, 长期如此, 会导致国民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 导致供需失衡。

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也主要是围绕商品生产的生产、流通和分配领域来展开的。总结以往有效的经济管理措施, 可以发现, 在生产和流通领域采用均输和平均两项措施, 可使“民齐劳逸”, “民不失职”, 平万物而便百姓。[2]政府在采取相应的支助行为时, 应慎重采取放任和管制的经济管理行为。政府采取放任的经济管理方式是出于对富民的考虑, 但是市场经济有自己的缺陷, 这容易导过度追逐利润和致垄断, 从而不利于市场的发展;而政府采取管制的经济管理方式是出于富国的考虑, 政府通过对一些产业的支助, 可以使得国家形成新的有竞争力的产业, 完善国内产业的不足, 但是政府的管制中, 由于政府有其固有的官僚制管理缺陷, 会造成政府形成决策迟缓于经济的变化和发展。这两种政府经济管理方式都会导致供需失衡。

同时, 要把民富作为主要目标, 但不一定必须采取放任的做法, 要达到富国并不一定必须采取政府管制, 国富民强可以使政府采取更好的经济管理方法, 也才能使生产和流通更加顺畅, 达到社会的供需均衡。调整供需也成为了现在政府应对通货膨胀、物价接连攀升的一个主要方法。以城市蔬菜供需管理为例, 政府通过鼓励生产来增加供给, 通过建立指导中心进行相关信息的搜集和整理, 给运输渠道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来促使城市蔬菜达到供需平衡, 降低不合理的物价增长, 维护人们的权益。

三、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作用

从企业经济管理方面来看, 企业是资本扩张的产物, 它的基础是20世纪费雷德里克·泰勒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提出科学管理原则。泰勒在前人研究和总结的基础上, 并通过亲身实践为企业经济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则, 这使得人们开始重视科学的方法、标准化的生产、良好的企业管理等企业经济管理的因素。通过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有计划的选择和培训工人、实行差别计件工资、讲计划与执行分开以及实行职能工长制等措施, 大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节约了成本。企业经济管理结束了无序管理的状态, 企业的效率也大幅提升, 科学管理原则也成为了各个企业生产和经济管理的标准。

之后, 不同方向研究的学者围绕企业经济管理理论的不同方面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创新, 但是科学管理的传统思想基础还是一样的。总的看来, 企业经济管理是从古典理论管理发展到行为科学管理, 最后发展成为现代管理的理论。这一系列的发展都是与当时的经济社会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同时, 传统企业经济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也对社会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在新的时期, 尤其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电脑技术、信息网络的普遍应用, 改变了传统信息传递和促进社会产业的发展和淘汰, 巨大的环境变化给企业的经济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这就对企业的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在遵循传统科学管理的原则上, 在已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经济管理方式, 形成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企业管理模式, 才能适应新的环境变化, 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 提高企业的效益。

四、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在货币金融管理中的作用

自古以来, 人类社会发展就没有离开货币, 从最初的贝壳、漂亮的羽毛、石头等作为交换其他物质的中介, 到金币和纸币的出现, 货币和金融的关系一直都非常密切, 货币是资金融通的基础。通过对货币的管理也就构成了对金融管理的基础。

传统的货币金融管理思想中, 有许多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如春秋后期的单旗提出的“母子相对论”, 主张“废轻而作重”, 即是经济运行过程中的货币贬值和升值这种以政府为中心的做法其实是不恰当的。秦朝对货币进行统一管理, 不允许民间私自铸币, 只能由政府铸币, 从而在民间导致了用铸铁币代替货币的情况;一直到两宋, 随着造纸技术的成熟和发展, 我国出现了“交子”, 政府可以方便地进行货币金融管理;到了元朝, 出现的“宝钞”这种货币, 进一步完善了国家对货币金融的管理;明朝的时候是银钞和钱一起在社会中流通;到清朝的时候货币金融发展成了银钱。从我国的货币金融发展史来看, 货币管理一直都是以政府为中心进行管理的。从货币供需关系以及其管理的角度, 对于货币金融来说, 他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的, 也是相互独立存在的。

传统的货币金融的管理实践中, 价格是最为关心的问题。在农业社会的时代, 政府是以谷米为价格基础来对其他物质进行定价。这样的方式一方面保护了农业的生产, 但是另一方面却导致了对商业发展的抑制。但是, 这种货币金融的管理制度为我国提供了完整的货币金融管理理论体系。

从传统经济发展到现代经济, 在当代社会中, 货币已经广泛存在, 成为一切交易的中介, 其中有货币产生的借贷和利息已经成为了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货币的存在客观导致了借贷的存在, 利息是货币借贷产生的正常现象, 也有助于货币的正常发展。但是却促成了高利贷的形式, 高利贷源于封建社会, 一般主管高利贷的机构是官府, 当时的政府成了放高利贷的主要机构, 再加上个人放高利贷的盛行, 这种以金钱资本赚取金钱的方法, 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用, 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对于这些不利于经济发展的问题, 还需要政府制定相关的货币金融管理政策以弥补市场自由发展的不足。

五、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国政经济管理的作用

自从国家产生以来, 对国家的国政经济治理就没有停止过, 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府而言, 治理国家必须借助多种资源, 如军力、财力和人口等资源, 而国政概念也正是基于国家治理的意义上产生的。

从传统的国政经济管理来看, 从我国西周开始的“量入为出”财政收支原则, 这种思想以强调征税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从国家收支来看, 需要扩大税源以增加财政收入, 同时, 提出减少不合理的支出以节约财政资源, 也即“节其流, 开其源”的财政思想, 这样才会使得国库充实, 能较好地应对各种国家事务, 为社会提供福利和其他设施。而征税的依据则是根据户籍管理而实行的。从北魏时期一直到清朝, 国家都是以当时的户籍登记为基础来制定税收目标, 分配税收任务。户籍管理由当时的小司徒进行管理, 实行全国人口普查, 入户登记, 在一定的管理基础上, 每年对全国人数进行统计。完备的户籍管理制度为国家征收赋税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也是国家进行人口管理和国政经济管理的良好方式。

税收是属于生产后进行财富重新分配的措施。从税收角度看, 国家的财政收入是取之于民的, 从传统的国政经济管理来看, 税收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用于改善民生的, 如修河修路、办学校等。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 国家税收也稳步提升, 政府国政经济管理的水平也显著提升。国家更应该遵循传统经济思想提出的经济发展策略, 在税收征收的基础上进行税收的合理支出分配, 把二次分配的财富为社会提供福利, 兴办教育, 改善公共设施, 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帮助, 这样才能在吸收传统国政经济管理优秀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为现代国家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六、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影响

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是对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中的精华部分归纳、概括和总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优秀经济管理思想。在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的指导下, 我国顺利实现了经济管理的科学化以及现代化, 强调善于从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中汲取有利于建设的经验, 把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进行内化吸收, 取其精华, 去除糟粕, 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把优秀的经济管理方式应用到社会建设和发展当中来。邓小平经济管理的思想经过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和实践理论的检验, 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指导的主要思想。在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的正确指导下, 我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社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飞跃,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企业管理方面, 由国家创办企业并对企业实行直接的管理, 向民间开办企业并对企业实行间接管理转变。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 形成了以经济手段管理为主, 国家强制管理手段为辅的企业管理方式。这种方式的转变扩大了基础经济单位的自主权, 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发展能力, 完善了企业的发展结构, 进一步发挥了企业的巨大作用, 在搞活社会经济、增加社会财富的同时, 也促进了社会的极大发展。

国家经济政策的出台和管理方面, 取消了以前国家对每个行业甚至企业都进行定目标、分任务的行政管理措施和国家完全调控的经济管理措施, 向以市场自动调节为主, 国家进行标准的制定和维护的治理措施转变。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 探索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走出了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斯坦利·L·布鲁, 兰迪·R·格兰特.经济思想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医院经济管理创新研究 篇2

本文从构建科学的运行机制、信息化建设方面提出如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推动医院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 医院 财务管理 激励

随着我国市场竞争机制的不断引入,医疗市场逐步放开,目前已形成竞争激烈的多方办医格局。

要想在竞争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必须依靠科学严谨的经济管理,促进医院管理的规范化,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参与竞争的能力。

为更好地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医院必重视如下方面的管理建设。

一、构建科学的运行机制

建立适当的沟通渠道和有效的协调与合作体系,形成科学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

董事会作为医院的决策中心,主要负责整个医院的财务战略决策和重大资本运营决策:(1)制订中、长期发展规划和重大投资项目方案;(2)决定设立相应的董事会工作机构和基本管理制度;(3)制定年度财务预算方案、收益分配及亏损弥补方案;(4)决定董事会向院长和中层领导授权事项;(5)决定院长和中层领导报酬和支付方式等。

院长对董事会负责,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负责医院日常资本运营,重大财务活动决策。

院长具有如下职权:(1)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全面主持医院日常运营和管理工作;(2)拟订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财务预决算方案;(3)拟订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案;(4)拟订规章制度;(5)提请董事会聘任或解聘财务负责人。

决定其他职能部门负责人的任免;决定医院工作人员的聘用、薪酬、奖惩与辞退;(6)审批财务支出,法人财产处置和董事会限定外的大额固定资产的购置确定后报董事长审批执行;(7)根据董事长授权,签署各种合同和协议;签发日常行政、业务等文件。

设立以院长为主的院务委员会,主要成员有:院长、副院长、计财部、医务科、后勤部等负责人,参与院部日常工作决策,严格执行各自职责,并做到互相监督,根据部门特点,以业务为主线建立递进式事前监控体系。

在经营一线建立以“防”为主线的全程监控防线,在常规财务核算基础上对各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检查,通过内部稽核、离任审计、专项审计等手段,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使决策机制能够高效、合理地运行。

二、重视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是现代医院顺应知识经济时代潮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利用计算机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医院及所属各部门的人流、物流、财流进行综合管理,对医疗活动各阶段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存贮、处理、传输、汇总加工生成各种信息,为医院整体运行提供全面、自动化管理及各种信息系统。

利用动态信息,对管理活动进行全程监督,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存在问题,明确部门、个人责任,及时进行纠正,更好地为决策服务,不断提高财务决策的效率。

三、重视监督机构设置和人才培养

设置直接受命于医院董事会的监督机构,保证其独立性和权威性,确保能更好地行使监督职能。

同时加强人员培训,练好内功,提高业务能力,使其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要用战略眼光来构建人才培训机制,加快人才培养,才能让医院业务收入得以加速增长,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四、建立相适应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医院兴衰的重要因素。

医院应正确引导职工工作动机,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发挥。

人类有物质需求,更有精神需要,美国管理学家皮特曾指出“重赏会带来副作用,因为高额的奖金会使大家彼此封锁消息,影响工作正常开展,整个社会的风气就不会正。”因此必须把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才能真正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在二者结合时要注意:

1.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医院文化。

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用一定的文化塑造人,医院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只有医院文化能真正融入职工个人价值观时,他们才能把医院的目标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加强职工认可的文化建设,可为医院长远发展提供动力。

医院须以人为本,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形成“团结、敬业、求精、奉献”的文化内涵,在院内树立精神牌,时时刻刻提醒着大家,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人,象亲人一样关爱病人,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2.制定精确、公平的激励机制。

激励制度首先要体现公平原则,要在广泛征求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制订激励制度,并严格执行,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其次要和考核制度结合,这样才能激发职工的竞争意识,使这种推动力转化成自我努力工作的动力,充分激发人的潜能;最后要体现科学性,要做到工作细化,必须系统分析、搜集与激励有关的信息,全面了解职工的需求和工作情况,根据情况变化不断完善相应的政策。

市场经济下农村经济管理创新 篇3

关键词:市场经济;农村经济; 转型; 创新

一、农村经济管理中的不利因素

(一)农村经济管理的观念较为薄弱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焦点问题,其重要性可想而知。虽然我国近年来在农村发展方面出台了许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也调动了许多的资金来帮助其发展。但由于农村经济结构复杂,地区差异较大,由于对农村经济缺乏长远认识,相应的领导干部对农村经济管理的观念不强,认识不到进行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常常会导致政策和措施实施不到位、资金使用不当等一系列问题。

(二)农村经济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在农村经济管理中涉及到许多与法律相关的内容,比如在农村的土地承包方面,每个农民拥有相应面积的土地,但他们的拥有权是有一定年限的,这些内容都需要体现在土地承包的合同当中。而签订一个完整的土地承包合同,不仅需要相关的财政审计和监督管理,更需要有完善的法律和政策的支撑。但就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来看,由于现有的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导致我国农村经济管理法治环境不完善,相应的职能不能有效发挥,相应的国家政策也无法施之有道,在出现问题时无法适当地解决,使农民的基本权益得不到有力的保障。

(三)农村经济管理的相应体系不完善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深,使我国的市场经济在不断得到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相应挑战。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农村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改变:农民的收入不再只依赖于土地,而是朝着收入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农村经济收入体系的变化,使得原来单一的利益结构逐渐变得复杂,这就需要相应的农村经济管理体系进行利益的协调和维护,调节利益纠纷等。但由于农村经济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在问题产生时相应的措施不能行之有效,进而阻碍了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的缺失

无论在哪一个行业,经济管理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相应的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管理。当然,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需求逐渐增多,更加需要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政策和体制上的创新与改革。受历史因素影响,我国缺乏对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高校主要培养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和工业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不少大学生因为专业不对口而不愿意驻扎在农村。

(五)农村经济发展资金管理不规范

资金可以说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命脉,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保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关乎着农村经济体系的运转,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资金常常由村级领导干部进行保管和发放,但由于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诸多因素,使得资金的流向不透明,农民无法了解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在具体的措施中缺乏资金的支撑,使得农村的经济建设无法进行。

二、如何解决农村经济管理中的不利因素

(一)加强对农村进行经济管理的宣传,转变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驱,积极的思想对行为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更会促进行为的发展。根据现今农村经济管理观念较为薄弱的情况,国家可以指派相关人员对农村经济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加强对农村经济管理的认识,使他们认识到对农村进行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另外,要加强领导班子对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视,使其在开展农村经济建设工作的过程中注重运用科学方法,创建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方法体系,从而落实国家政策,提高办事效率。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政策,在相关问题上做出正确决策。并以此来调动农民积极性,创造更好的农村发展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

(二)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体系,健全法律法规

虽然在农村有一系列土地承包合同、财务审计以及监督管理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措施,但始终没有一个相对健全的法律体系来保证和解决其在实施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漏洞和问题,在出现问题时,没有与之相关的追究责任的规定;同样,也没有相应的奖励机制对农村经济管理人员进行鼓励。所以,政府应当积极出台在农村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使之形成一个执行有力、行之有效的经济管理体系,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效率,从而实现确农村经济发展的“稳中求进”。

(三)提高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素养,引进专业人员

农村的经济管理工作大都是由村级干部进行指导并实施的,他们自身的专业素养有限,对当前的经济状况无法做出正确的评估,这就需要专业性较强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分析和指导,促进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进行。当然,仅仅具备专业素养是远远不够的,这些管理人员对市场发展要有全面的洞察力,同时也要学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道理,要时时关心农民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并将自身的专业素养与农民的现实需求相结合,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加大农村经济管理投入,保证资金公开透明

相关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有资金的保障和支撑,农村经济更是如此。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注重招商引资,并不断吸纳社会有用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开发农村资源,扶持农村多元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在资金运行的过程中,还应完善相关机制,加强资金的流动监管,防止滋生腐败,保障农民切身利益。利用国家资金投入,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环境,革新农村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也能激发农民对发展农村经济的热情。

三、结论

综上所述,农村经济管理需要树立相应的经济管理观念,在实施过程中要有法律法规和完整的体系支撑。最重要的是,要有资金的保障和专业人员的参与,还有,在农村经济管理中,不能忽视农民的主体地位,注重农民能力的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只有将这些因素适当地予以结合,才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从而不断稳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景龙.简议市场经济下农村经济管理创新[J].网友世界, 2014(14).

[2] 张玲祥.新经济时代下农村经济管理的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4(01).

[3] 肖子连.略论农村经济管理的服务作用[J].吉林农业,2012(1).

经济创新管理 篇4

1.1 管理理念亟待更新

我国的管理界普遍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几乎都是当初创业的创业者在操控企业, 这样做的好处是创业者对企业十分了解, 对外部环境较为熟悉。但是这样做对于企业发展却十分不利, 首先不利于企业的正规化发展、不利于企业各种机制的建立与健全;其次, 一旦创业者出现问题, 则企业就会刹那之间倒掉。有人说企业的经济管理是一门科学, 有人说企业的经济管理是一门艺术, 其实企业的经济管理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是一种系统化工程或者系统化技术。这种工程或技术不仅要求使用者有着基本的理论知识做为强有力的支撑, 还需要丰富的经济活动实践做为参考, 更需要敏锐的经济感知度与精密的头脑、缜密的思维加以配合。我国目前的经济管理现状实在是令人堪忧, 拥有企业的人操控企业, 但是这些人根本不懂管理, 懂管理的人没有实践经验因此也无法操控企业。这一方面使得我国的职业经理人制度迟迟未能成型, 另一方面则致使我国的企业很难走向世界与世界接轨, 就更别提在国际市场上与外资企业一争短长了。究其原因, 就是我国的管理理念也亟待更新。

1.2 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管理制度不是建立在纯经验为基础的“拍脑门子”之上就是建立在纯理论的“纸上谈兵”基础之上。当我们把这些制度对照某国外的大公司或某国外的专业经济管理机构制度时, 有些制度简直让人哑然失笑。下面笔者就从以下两个方面约略谈谈制度方面的问题:

a.管理制度完全没有形成“套路”

什么是“套路”, 相信大家都听过范伟的“你不按套路出牌”, 其实套路就是固定的模式, 按照国外的“套路”, 通常的最基本的管理应该是PDC (Plan制订计划或制度->Do执行->Check监督或检查) 这样一个过程。但是即便是这样一个最最基本的最最简单的过程, 在国内也完全做不到。往往各大企业、各大公司建立了某些管理制度, 也确定了这些制度的执行者。但是, 仅此而已, 这就完事大吉了。这种情况在国内的许多大企业、大公司、甚至大集团都普遍存在。因此笔者在此呼吁我国的企业设立监管者或检查执行者或监督者的角色。

b.制定的管理制度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通常企业的发展速度都会比制定的经济管理制度要快, 因此, 当经济管理制度的进度落后于企业的发展速度时, 制度的存在就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还有一些企业制定的制度虽然相对先进, 然而它的进度还是不符合企业的发展要求, 过快的进度不仅对企业的发展没有任何促进作用, 反而在制度资源上造成了闲置, 因此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制定必须与企业的经济发展同步。

1.3 内部控制管理缺位

企业经营者面对变化迅速的市场环境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是因为企业经营者和管理层在企业战略管理和危机管理上的意识相对缺乏, 所以, 经济管理全面化一直处于一种理想状态。在经济管理的实际操作中, 常常会出现全面经济管控受到约束这样的问题, 财务管理无法控制整个局面, 原因还是管理权的问题。随着品牌企业知名度的提高和销量的上升, 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接受了公司的加盟, 以下就拿加盟公司的经济管理来分析, 企业总部对每个加盟公司都会进行管理, 而实施的管理是由总部的项目管理部来完成, 因此, 经济管控的权利分配就成了实施经济管理的头号问题, 管控和监督缺一不可, 这是保证企业物质财产不流失的基本方法。

2. 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措施

2.1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根本

企业经济管理的良好基础就是制度创新。首先企业要树立以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 重视情感因素, 要尊重和理解员工、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家庭, 企业给他们以人文的关怀, 以此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生产的积极。值得指出的是管理制度是对企业中的人进行的管理, 既要约束又要必须疏引, 保证广大员工的工作行为在管理制度下的就范运行。经济全球下, 当前企业的竞争实质就是企业人才的竞争。落伍的管理理念就成为妨碍当前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首要因素。因此, 在企业管理上必须要营造和落实以人为本的企业经济管理氛围, 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的思想, 学习先进的经营理念, 培育企业强烈的竞争意识, 培育和谐氛围。第二,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因为它引领着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并赋予企业管理者和全体职工以精诚团结的团队精神思想内涵。为此企业管理层面要在构建企业文化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既要营造和落实以人为本的企业经济管理氛围, 又要形成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 共同构筑一个价值工程来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来促使企业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

2.2 制度创新是首位

并且一定要不断完善经济管理制度制度创新是当前企业发展的关键, 能为推进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提供良好的基础, 能使企业形成一个高效的经济团体, 也就是建立起针对市场的内部的团体构架, 形成产品开发活力、行为激励体系及高效运作的机制。企业制度创新从制度上进行改革以满足企业发展对经济管理的要求, 同时它也是推进经济管理创新的动力。

2.3 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和监管的重要性

2.3.1 加强企业内部的调控, 对企业经济管理实施全面监督, 要保证策略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就必须制定内部控制管理战略。

2.3.2 强化监督管理体系。

在现在的社会经济体制中, 影响企业经营的环境不仅日益复杂, 而且越来越不稳定, 市场竞争更是日趋激烈, 如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实力,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成为企业最关注的问题, 新经济形式下, 强化内控, 实施全面经济管理监督程序, 要实现战略型内部控制管理, 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成为全局性的管理。

2.4 加强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就是指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 通过信息资源的广泛应用, 其所有环节都利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 不断来提高生产管理与经营服务的高效和发展, 以此增加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信息化技术是实现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基本保证, 是当代社会化生产高速发展的首要条件之一。

3 结论

经济管理体系是否科学、完整和顺畅运行, 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因此只有不断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 进行全面的创新, 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提出新的要求, 才能谋求更大的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范爱琴.加强经济效能管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1]范爱琴.加强经济效能管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2]孙晓雯.关于国民经济管理制度理论创新的思考.[2]孙晓雯.关于国民经济管理制度理论创新的思考.

市场经济中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论文 篇5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经济管理理念已经很难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因此,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创新企业经济管理,不仅有利于帮助企业高效整合原有的资源,还有利于为企业赢得更好的发展机会,促使企业在降低成本投入基础上,有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市场经济环境日新月异,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需求,因此,在市场经济竞争中,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有利于帮助企业保持良好的优势,使企业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企业的发展过程,也是合理分配与整合资源的过程,企业资源获得优化配置,有利于最大限度使用企业拥有的资源,使得企业资源能够更好的服务企业经济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已迫在眉睫。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外部营销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不断变化的生存环境中,只有强化经济管理的创新,才更有利于适应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更是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活力,适应市场环境的必然趋势。因此,只有不断创新企业经济管理,运用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才更有利于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不断发展壮大,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经济管理目标不明确,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对于企业经济管理发展方向产生很大的影响。市场经济环境中,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念、明确的经济管理目标,是企业经济管理的核心。如果企业的经济管理目标不明确,在进行经济管理时就会由于缺乏目标而决策失误。然而,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国内大部分的企业都会将企业经济管理看做企业综合管理的一个很小分支,对于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看到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经济管理对于企业综合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要想让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就必须要不断创新管理思想和理念,树立明确的管理目标,使企业能够保持稳定的优势和地位。

2.管理制度比较落后,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许多企业管理制度比较落后,很难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发展需求。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不到位,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当然,也有一些企业,制定了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但是,只是注重管理制度的制定,在具体实施时却不重视管理制度的落实,没有将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监督和控制欠缺,使得企业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导致企业经济管理很难实现预期的目标,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不到位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要想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一定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能力,企业只有快速提升自身的经济管理能力,提高管理人才素养,才能够在面对市场风险与危机时,能够坦然轻松应对,保持稳定的发展状态。然而,在企业管理进程中,受各方面条件和因素的影响,企业优秀的管理人才严重缺乏,同时,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也不到位。目前,为防止企业资金浪费或流失,一些企业进行经济管理内部控制时,都是采取财务审计来完成。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受权利等因素的限制,财务审计这种管理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很难对企业实施全面的内部控制,容易造成内部管理缺乏、管理人才缺失、内部控制力度不足等问题,使得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很难获得预期的效果。

三、基于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

1、贯彻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培养先进的经济管理思想。在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工作中,我们首先要充分贯彻先进的管理理念,使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思想能与时俱进,以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管理理念创新,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作为企业发展的领路人,一定要创新管理理念。只有领导者在思想上具备了先进的管理理念,才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使企业的管理层在思想上重视创新管理理念,并能够在工作中主动贯彻先进的管理理念,增强企业活力。

二是管理理念创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对企业进行改革与创新,一定要高度重视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要以创新理念为指导,逐步摒弃传统的管理理念;要切记不能急功近利,要保证贯彻创新理念的有效性,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还要注重培养先进的经济管理思想。创新管理人员的观念,就是要提高其思想意识,培养先进的经济管理思想,使其在思想深处认识到管理创新的重要性。能够在经济决策过程中,以创新的眼光去处理问题。企业领导者竞争意识弱、缺乏创新理念,是影响企业经济管理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只有先创新管理者的思想观念,才能够唤起其创新意识,使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因此,企业管理者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用全新的视角去深化改革,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不断提高思维模式,改变经济管理的既定看法,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2、调整和创新组织机构,不断完善经济管理制度。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创新企业经济管理,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创新组织机构。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企业传统的组织结构很难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调整和创新企业组织结构,更有利于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针对企业传统组织结构特点,对企业进行组织创新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破除传统的垂直多层模式,压缩管理机构,建立横向组织结构。有效减少管理层级,实现企业管理幅度的扩宽。这样,既有利于企业信息传达,减少领导者的工作强度,也有利于提高反馈效率,实现信息传达、反馈的快捷化,从而降低工作压力,减少成本浪费。

二是建立一些临时的组织机构,以有效增强组织机构的灵活性,使企业的组织机构能够更好适应发展环境变化,如果遇到一些出现频率较低、处理比较棘手的问题,可以通过临时的组织机构来完成,这样,可以避免传统组织机构缺乏灵活性、约束强的缺点。在企业发展进程中,经济管理制度对于企业发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实现企业的高校管理,企业不仅可以在内部制定一些具有约束性的条例,还可以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体制,通过有效的制度管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3、促进内部控制创新,培养经济管理创新型人才。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不仅要规范企业的经济管理流程,促进内部控制创新,还要努力培养经济管理创新型人才,以便于能够快速的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有效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效率的提升。可以说,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规范企业的经济管理流程,促进内部控制创新非常关键,内部控制创新,对于强化企业监督与管理体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内部控制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企业的财务控制,经济管理与监督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创新企业内部控制,可以让企业领导者全面的了解企业的组织经济活动,提升企业的监督与管理效能,使企业的发展轨迹不偏离,为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提供支撑。进而有效的促进企业发展计划与目标的实现。

另外,在进行经济管理创新时,企业内部控制的创新,能够让企业发展具有可控制性,让企业拥有充分的动力,并能够有效降低风险隐患,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在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过程中,应该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要利用各种途径吸引人才,以有效提升管理队伍素质。人才是推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企业发展进程中,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对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不仅要提高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素质,还要提高其职业道德素质,在促进其工作能力提升的基础上,促进其职业道德水平的有效提升。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基于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一定要注重贯彻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培养先进的经济管理思想,同时,还要进一步调整和创新组织机构,不断完善经济管理制度,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只有不断增强创新力度,才能更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淼.新市场竞争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模式探讨[J].致富时代,2014,(2).[2]赵丽.分析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6).[3]雷真.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167-168.

谈医院经济管理的创新 篇6

关键词:医院改革;经济管理;医疗改革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9-0163-02

任何医疗业务活动的进行,均和经济活动具有密切的关系,其中包括有医疗资源的合理使用、医院资金周转、财政补助经费的有效利用等等,这些均属于是医院长期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医院各业务活动的有效管理也就是经济管理,其直接影响着医院的长期发展。下面本文就对医院经济管理的创新进行探讨。

1 医院经济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所谓医院经济管理的创新,就是对其管理水平不断的进行提高,对其管理手段和方式不断地进行改进创新,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对医院各项经济活动的进行合理的计划、组织以及监督,确保医院各个环境能够合理地进行协调发展,对医院中的人力、财力以及科技力量等的作用均进行充分的发挥,以此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医院经济管理的实施主要有两个目的:其中一个是把为病人服务,为医院预防、保健以及医疗等各项工作提供服务;另外一个就是为医院的科学建设发展提供服务。那么所谓的医院经济管理的创新,也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为这两个目的提供服务。

2 医院经济管理的创新研究

2.1 提高医院医疗质量以及服务质量

提供一个有效、安全、及时的医疗服务,是对医院服务的基本要求。因此医院要不断地对其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进行提高,全体人员均要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可以通过不断的深化改革,构建严格的医疗质量规章制度以及监控系统,在各项医疗服务过程中对“以病人为中心”的理论进行落实,杜绝不规范医疗行为的出现,依照行业质量管理标准,对医院的用药管理、护理质量管理、诊疗技术规范等各项工作,均归纳到日常管理之中,并将此作为是进行医院经济管理的依据,有效地提高医院经济管理

水平。

2.2 完善医院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现在我们已经步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在这种时代潮流的影响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更新也越来越快,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构建完善的医院经济管理信息系统,以医院经济管理系统为契机,对医院要好的内部流转进行有效的管理,对医院行政物资、固定资产以及药品、耗材等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效率。

2.3 实施全成本核算,加强医院成本预算管理

医院的成本核算往往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在医院的具体运作过程中所涵盖的员工工资、培训费、社会保障费以及福利费等固定成本。其二则是包括公务费、材料费、业务费以及零星维修费等其他日常开销支出的变动成本。所谓全成本核算管理,对医院而言,就是为保证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诊疗护理工作,实现经济目标预定的经济效益而确定的成本核算过程。具体地说,是根据医院总的规划和发展目标,对医院经营成本进行预测、计划、分解、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以达到用最小的成本开支来获得最佳效益的一整套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和方法。作为医院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效、科学的全成本核算,有利于将技术经济责任制落实到各科室、有利于提高医院计划管理的整体水平,有利于调动全体职工在工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提高本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谋求最大发展空间。经济管理体制中全成本核算在医院中的应用已是一种重要的核算方法。它是一种一定的独立性,由产品本身的成本理论引申出来的一种方法。想要在发展这么迅猛的市场环境下位于主导的地位,医院就要寻找更具有高品质的服务模式,从高质量的服务模式中获取更多的利润价值。医院的全成本核算体系不但从根本上解决了薪酬分配和绩效的难题,还可以与财务系统进行连接,使得成本做到更加细致的分配和总结。这样一来,医院的各项支出清晰地呈现出来,利用全成本核算方法至关重要,可以为医院的长期发展提供更加准确更加完善的数据。

2.3.1 全成本核算在医院中的实施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对于医院的医疗服务来说,这是一种为社会的服务的团体,想要使医院完全市场经营的模式是不可能的,但是,伴随着社会的转变,这种服务模式也存在着竞争。那么,想要使医院的发展处于有利地位就要完善医院的经营策略。作为一种独立的经济实体,想要长期稳定地生存下去,获得效益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全成本核算在医院中的经济管理中的合理运用。医院要时刻意识到成本核算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做到低成本和高质量的服务,医院才能在长期的稳步发展中前进。

2.3.2 医院在医疗改革中运用全成本核算成为一种改革的发展要求。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卫生体制医疗改革的进一步实行,逐渐为医疗市场营造了一种井然有序、开放公平的竞争模式。因此,这种新的环境也就使医院的发展面临着艰巨的考验,机遇与竞争并存,机遇与挑战并存。人们开始广泛关注医疗服务的费用问题,改革并没有令人取得满意的成果,首先,一直以来对于医疗设施的价格都很昂贵,因此改革给医院所带来的效益并不多。其次,对于药物的价格很高使得一些医疗机构痛诉,将药品实施分开核算导致发展受阻碍。想要使得医院的改革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医疗技术和服务的水平,医院实行较为完整、合理的全成本核算体系。

2.4 通过岗位价值评价,强化医院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医院的基础管理项目。岗位价值指的就是一个岗位的贡献能力,也就是在现实工作过程中该职务对整体运营过程中的贡献大小。通过岗位评价进行合理确定薪酬分配,是价值分配体系的重要基础。在工资结构中,大多数医院都设置有专门的岗位工资项目,通过岗位评价得出岗位等级之后,医院就可以按照相应岗位的工资标准确定不同崗位间的工资差异。由于在具体的岗位价值评判过程中,采用的是统一的一套评估体系,这就让属性不同的机构之间以及不同职位之间在岗位等级确定方面具有可操作的可比性,为薪酬数据的分析比较叫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障碍。而且岗位评价在医院制定的薪酬待遇上的差别也是高度透明的,这就巧妙地解决了薪酬的内部公平性矛盾。它能够让员工感到,每个岗位的价值都是其对医院的贡献的真实反映。这就为本院职工在进行内部工作岗位流动以及职位晋升过程中,需要进行哪方面的努力才能达到自己预期目标提出明确指向对于同行业来说,薪酬调查为同行业的薪酬公平性问题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加强了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为医院经济管理的进行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条件。

3 结语

医院经济管理的创新,主要就是树立优质高效的经济管理理念,对其医疗服务质量不断的进行提高,同时构建完善的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医院成本预算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从而为对医院经济管理力度进行有效的提高,促进医院的长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蕾.医院物价管理与医院经济健康有序发展[J].解放军医院管理,2009,(11):458-459.

[2] 李淮涌.适应发展需要构建一体化医院经济管理体系[J].中国卫生经济,2010,(6):341-342.

[3] 纪效华.强化医院经济管理策略探讨[J],管理观察,2011,(27):526-527.

[4] 余向红.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的经济化管理[J].当代经济,2011,(8):257-258.

公共经济管理创新研究 篇7

一、公共经济管理的概念

公共经济管理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 其中不仅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等理论基础性学科, 还必须有社会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背景。从不同的学科视角来审视公共经济管理, 就会形成不同的概念和框架体系。所以, 多年来学者对于公共经济管理的概念存在颇多争议。在国外, 例如斯蒂格利茨、汤尼森等知名学者, 都是从政府作为公共经济管理主体的职能方面进行探讨公共经济管理。但是,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 大胆地将市场机制和工商管理的方法引入公共管理。这不仅扩大了公共管理的主体, 还从根本上革新了公共管理的管理方式, 这也对公共经济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经济增长质量与公共管理创新的内涵

关于经济增长质量, 各个领域始终没有给出准确的定义。有人认为这个概念属于政治经济学范畴, 从效率上讲, 产量、质量、效率、消费率等的共同增长就是所谓的经济质量提高;也有人认为这个概念关乎宗教、政治和社会等多个方面;而任保平认为经济增长质量, 指的是经济的长期发展;叶初升则认为这是“质”的飞跃, 突出“质量”一词。可见, 学者们多是在主观上给经济质量下定义。虽然经济发展质量这一概念不确定, 但是却有一定的“规范”, 主要从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综合考虑, 不在于数量、规模上的提高, 关键是将生态、社会系统也纳入其中。公共管理创新是指公共管理创新主体为了公共利益, 对现存的有缺陷的公共管理制度进行改造, 或对失效的公共管理制度加以废止, 而使现存的有缺陷的公共管理制度得以完善, 或创建出合乎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全新的公共管理制度的持续不断的创造性活动过程。公共管理的主导者是政府内的公共组织或非政府组织, 其目标主要是实现社会的公共利益。从公共管理的职能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要求来看, 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一方面提高经济增长质量需要公共管理予以保障, 也需要以公共管理做载体, 公共管理的基本任务和方向都是由经济发展决定的, 公共管理部门配置社会资源使得市场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另外, 公平是公共管理的最终目的, 社会协调发展和实现公共利益都是通过公共管理来实现的;另一方面创新管理机制也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手段。在经济增长过程中, 数量往往先于质量而行, 这是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 生态和社会成本太高, 并不是市场管理机制不完善, 这样很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此外, 从现在的经济形势来看, 经济多元化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经济主体多元化导致各主体之间竞争激烈, 甚至出现了一些恶意竞争, 扰乱了市场秩序, 破坏了商家信誉。所以, 政府要加强管理, 通过创新管理体制、提高资源管理效率、规范主体行为、改变市场秩序, 促进经济的平稳发展。

三、经济增长质量背景下公共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公共管理模式存在弊端。

第一, 政府主导管理。我国政府的各个机构层次划分明确, 行政权力的运作、领导的指挥方向、信息传递方式、政府人员的权限和职责都有明确的规定, 官僚制的价值观念格外重视形式和契约;第二, 没有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 建立灵活的、全民化和企业化的政府还只是设想。例如, 很多人认为企业化政府只是简单地代替了官僚政府, 在管理中滥用权利等现象就是具体体现。再有, 临时机构和雇用的员工关心的只是如何按时完成任务, 并不在乎管理的过程是否得当, 这是严重缺乏责任心的表现。

(二) 公共管理主体缺陷。

第一, 管理方法陈旧。目前, 政府的管理带有主观性、强制性强的特点, 透明度较低, 主要管理方法是下达行政命令, 随着公民意识的觉醒, 人们开始认识到提高经济质量增长的重要性, 不仅要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 还要致力于推动社会的整体发展。传统手段和管理方式早已不能满足公众利益实现的需求;第二, 公共管理供给主体单一。我国已经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型, 公共管理事务越来越多, 改革中的诸多问题也已暴露出来, 但是政府利用权力掌握公共管理, 成为了最大的“股东”, 影响了管理效率。

(三) 公共管理体制落后。

第一, 政府管理存在官僚制现象。在管理体制中等级制度明显, 管理的前提是下级服从上级。官僚体制是在工业时代出现的, 各种制度和系统内都渗透着官僚制, 在这一制度下, 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现象层出不穷;第二, 政府供给与实际需求不符。在公共管理过程中, 政府地位特殊, 处于主导地位, 而公众等被管理者没有优势可言, 被管理者没有权利选择管理者, 也没有权利选择管理者实施管理的方式, 从而导致供需不相符的现象, 最终导致福利分配不均、环境恶化等。要想实现经济质量的提高, 就应该对社会、环境、市场等方面的不良现象加以纠正, 但政府却越发利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 使得管理效率低下、经济失衡。

(四) 公共管理的理念陈旧。

管理理念是公共管理者在从事管理活动时秉承的思想原则和价值取向, 起到规范主体思想观念的作用。我国的公共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第一, “唯GDP论”。改革开放虽然促进了经济发展, 但是付出的代价却是社会发展失衡, 把经济增长看成简单的GDP增长, GDP成了管理绩效、官员评定的标准。然而, 却缺乏对福利分配、服务建设、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关注, 这种“唯GDP论”是导致粗放型经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第二, “无限政府”理念。在公共管理中, 政府是主体, 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 政府管理中普遍存在缺位、越位、错位等现象, “官本位”、“权本位”等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政府成了“全能政府”, 将自己摆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参与公共服务, 公民对政府及其服务质量都没有发表意见的权利。

四、以公共管理创新机制促进经济增长质量

(一) 以法治规范为导向, 提高公共管理创新水平。

第一, 树立公共管理的法治思维, 不断朝着依法行政和依法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向发展, 逐步形成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只有管理过程实现法治化, 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成果才能得到保障;第二, 不断创新行政制度, 按照行政治理、阳光行政和责任行政的要求, 从行政管理的程序建设做起, 以程序建设带动规则建设, 以规则建设带动制度建设, 进而实现权力公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 创造优质的行政制度环境;第三, 应该加强风险监控和预测, 不让随机性事务影响创新计划。任何管理政策的出台、任何管理制度的出台, 都必须研究社会大众的心理接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 综合考量管理政策的合法性、可行性和经济质量效果, 这样才能保证管理创新的成功率, 从而有效地促进创新过程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 营造优良的创新政策环境, 保障经济质量的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我国进入了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开创性地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并把创新摆在第一位, 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提高经济的增长质量, 政府要想办法营造良好的创新政策环境, 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促进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推行相关的保护政策、奖励政策, 促进农业的发展;对于新兴发展的行业, 也应该加大扶持力度;通过这些政策有助于形成开放、有序、统一的市场经济体系, 保障经济质量的持续发展。

(三) 扩大公共管理参与主体, 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和影响力。

第一, 扩大公共管理主体。应重视和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从经济角度来看, 非政府组织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相对于政府更胜一筹, 可以节约交易成本, 降低供给成本。而且非政府组织通过开展公益活动, 能吸纳众多力量和资金, 公民、社会组织能够利用这些资源参与管理, 因此使政府在财政上的负担相对减轻;第二, 变革政府的作用和职能。公共管理使得管理主体实现了多元化, 政府的职能有所削减, 政府要想实现职能就要提高社会效益, 政府的运行方式、权利实施和结构变革都要由社会变量决定。在微观经济上, 政府要适当减少干涉力度, 绝不能再实施全方位的控制;第三, 加强非政府组织的管理职能。公众共同管理、组织协助管理、中介机构提供服务和物品, 尽最大努力实现治理资源的优化。例如, 经济发展难免会带来气候变暖、水质污染等环境问题, 这就要求政府加强与机构之间的合作力度, 加强污染治理, 高效率利用资源, 使经济发展向质量型方向转化的目标早日实现。所以, 要重视和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转变治理理念和工作方式, 建立现代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 扩大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的公共参与, 形成政府、社会力量的多元参与和良性互动格局。

(四) 创新公共管理理念, 促进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

实现公共管理的创新必然要先实现理念的创新, 在质量型经济发展中, 公共管理理念主要涉及经济质量增长、经济系统发展等方面。第一, 从以物为本转化为以人为本。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 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目标是满足物质需求, 而在经济发展高级阶段, 以人为本应成为发展主题。实现人的自由是发展的目的, 因此除了追求社会公平, 还要体现人的价值,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第二, 改权制思维为服务思维。服务思维要求管理者主动、高质量地服务于公众, 而不是在权制思维下被动服务甚至不服务, 要使经济发展实现服务、实现利益, 促进经济增长;第三, 变经济数量增长为质量增长。经济发展绝不局限于物质增长, 最重要的是质量上的增长, 实现经济质量上的增长也是社会发展的目的。管理者应该以质量增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进步为目标, 通过不断追求新目标, 关注质量型经济增长, 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五) 转变治理方式, 健全、创新管理体制。

转变社会治理方式, 健全、创新管理体制, 是推进政府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 而且也节约了政府运行、市场交易等的成本, 进而实现有效、合理的资源配置。管理体制创新的方式多样:第一, 将竞争机制引入市场,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作用。提高权利的运行和事务处理的透明度, 加强社会监督和参与, 建立健全各部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的监管协调机制, 做到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第二, 完善评估机制。满足社会需求与分析成本和效益之间的差距, 通过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制度创新和良性互动。

五、小结

通过以上经济增长质量与公共管理创新的关系分析, 以及经济增长质量视角下我国公共管理创新的必然性分析, 可以看出, 实现经济质量的增长需要创新管理机制, 市场经济在制度创新下才能够焕发出活力。只要切实执行提高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公共管理创新机制的措施, 就能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进而全面推进我国经济实现全面协调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公共管理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明显, 但经济发展的质量不尽如人意。本文以公共管理创新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为出发点, 通过对我国公共管理与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研究, 并提出一系列措施。

关键词:公共管理,经济增长质量,路径

参考文献

[1]金太军, 王建润, 汪波.寻求公共管理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中新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探索及启示[J].中国行政管理, 2013.3.

谈综合经济企业管理创新 篇8

一、管理创新的战略意义

企业管理创新, 是指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的客观规律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态势, 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进行改进、改革和改造, 创建起新的管理模式、方式和方法。管理创新是行之有效的管理的继承和发展, 而不是对传统管理的一概否认。它是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营的学创之举, 而不是机械照搬和盲目排外。管理创新包含着不同时间范围、不同空间范围的创新。检验的标志首要是看它在实践中是否提高了工作效益和经济效益, 是否经得起市场的考验。

创新是一个将资源从低效率使用转向高效率使用的过程。时代的飞速发展, 知识的急剧更新, 把握时代脉搏, 跟踪时代前进的步伐, 才能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牢牢把握竞争主动权。

1. 管理创新是企业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基础和保证。

企业制度创新需要管理创新。在企业的各项管理中, 起决定作用的是制度和机制。就我国国有企业而言, 如果不改制, 新的机制产生不了, 企业就不能真正面向市场、走向市场, 成为市场的主体;就不能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就不能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 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但是改制了, 如果管理没有创新, 没能建立新的机制, 继续沿用传统计划经济时代重生产、轻效益的管理模式, 企业的效益也不可能提高。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管理, 不是对原有管理的简单严格化, 而是在新的经济条件下对落后管理的一种扬弃。它是通过对企业管理的组成要素, 包括管理方式、管理思想、管理组织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的重新组合, 并通过新的组织、新的模式继承传统优势, 以新的管理模式使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独立实体。改制不能代替管理, 管理也必须改革。如果说制度和体制是企业改革所具备的“硬件”的话, 管理则是企业改制后所要具备的“软件”。如果结合制度创新, 在企业建立起科学的组织体制和管理体制, 在企业内部形成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相互制衡和相互约束的机制, 使企业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现代企业制度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企业经营机制才能真正转换。否则, 改革成果也难以巩固。

2. 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

许多经营成功和失败的企业经验和教训告诉人们, 管理创新贯穿于企业生命的始终, 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原因在于:

其一, 管理是一种生产劳动, 是一种能创造附加价值的生产力。这种生产力劳动是以脑力为主的复合性的生产劳动。它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企业所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和技术等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控制, 使它们有机结合, 产生新的生产力, 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其二, 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管理的企业不能成为好企业, 更不能生产出消费者需要的产品, 以及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说, 现代企业都是伴随着管理的创新而成长起来的。

其三, 管理是人类社会的推动器。通过管理可以把具有不同知识、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人们, 在一个共同的经营目标下结合起来, 为社会创造财富。企业管理是社会宏观管理的微观基础。只有管理现代化, 企业才能现代化, 从而国家的现代化才能有可靠的物质技术基础。

二、管理创新模式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革和发展, 现代企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为适应这种变化, 当今国内外企业出现了一系列引入注目的管理新模式。在管理创新的实践中, 我们应积极吸引国内外企业管理创新的成功经验, 同时, 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 探索实践, 建立起适合自己企业的管理模式。

1. 战略管理:

长远发展的谋划。长期以来, 我国企业作为计划经济条件下以生产为主的企业, 几乎没有战略管理, 现在仍有大量企业缺乏长远规划。每个企业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 并在激励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必须首先确定其经营战略。企业能否正确制度战略规划, 对企业的运行从整体性、全局性、长远性作出通常谋划, 决定着企业的成败。企业战略管理是对企业识别、监视环境变化, 根据企业相对竞争对手所具有的优势和威胁来组织资源、谋划未来并进行决策和实施, 以达到获取竞争优势的管理。它由确定业务范围和战略目标、制定并实施战略、对战略管理绩效进行评价, 并提出战略调整方案三部分组成。

2. 扁平化组织结构的优势。

扁平化组织所提供的竞争优势在于:它不但降低了企业管理的协调成本, 还大大增强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满足用户的能力, 因而是一种全新的、精简、高效的组织结构。

3. 虚拟经营:

企业弹性运作。虚拟经营是指企业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 虽有设计、生产、营销、财务等功能, 但企业内部却没有完整的执行这些功能的组织。也就是说, 企业有限的资源条件下, 为了取得竞争中的最大优势, 只保留企业中最关键的功能, 而将其他的功能虚拟化, 通过各种方式借助外界力量进行整合弥补, 其目的是在竞争中发挥企业有限的资源优势。

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 篇9

1 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企业管理可以更好的进行企业资源的整合和配置, 从某种角度来说, 管理是生产力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近年来, 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科学技术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经济的表现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在越来越多的经济形式得到了快速发展,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于现在的企业来说, 经济管理的方式如果不进行改革是非常难适应市场的变化。不同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经营环境也是不同的, 管理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但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却是相同的。企业在经营中会受到新经济模式的冲击, 同时还要面临不断激烈的市场竞争, 其中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经济的发展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企业在经营管理的时候, 面临的外部环境在不断的开放, 而且面临的竞争也是来自不同的环境。在新的环境和形势下, 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现在的市场中, 激烈的竞争使得很多的企业无法承受逐渐退出了市场, 而对于一些管理水平很高的企业来说, 在市场中得以继续生存, 就会使得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在市场竞争中, 企业可以加强经营管理, 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壮大。现在, 企业要想不断的发展和壮大, 进行经营管理的创新已经成为了必然的选择。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不但要进行管理观念的创新, 还要在技术上不断创新。进行经济管理的创新是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获得更多收益的重要途径。

2 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我国经济的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来进行的, 目前,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得到了完善和发展, 这样也就使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国最初实行的计划经济模式, 但是在一段时间以后, 这种经济模式逐渐被市场经济模式所取代, 这样也就使得我国的企业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和企业性质的改变使得一些企业在市场中, 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并且在很多的方面都存在着问题。企业在经济管理的时候, 经常是按照以往的经验来进行, 这样就会导致在管理的时候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在我国转变经济模式和企业性质的时候, 很多的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了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特别是在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 但是在实际的管理中, 并没有进行落实, 使得经济管理同以往管理没有任何的改变, 经济管理在组织结构方面存在着管理力度欠缺的情况, 同时很多的企业对经济管理的战略性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一些企业非常重视先进的管理理念的重要性, 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 只是将管理的理念进行照搬, 并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在我国的企业中经济管理的不科学和管理流程的混乱俨然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企业不断的壮大和发展, 它的管理层次也要不断进行提高, 同时管理的难度也会上升, 所以对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管理的方法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和企业的发展速度无法达到统一, 这样就会导致企业在以后的发展中出现非常严重的后果。企业在经济管理创新的时候还存在着内部控制缺乏的情况。在很多的企业中, 企业的内控做的非常不好, 甚至是根本就没有企业内控。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的规范化和高效性对企业的管理影响是非常大的。内部控制的缺失就会导致企业在统一指挥上出现问题。很多企业在经营管理时候, 认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就是企业内部会计的管理控制, 这样就把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进行了缩小, 使得内部控制完全失去了意义。内部会计的控制是无法满足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全面性的。

3 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的策略

3.1 以理念创新为切入点, 贯彻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

为了更好的促进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 先要从管理的理念上进行创新, 只有在观念和思想上得到了创新, 才能更好的进行经济管理的创新。为了使企业的管理理念得到创新, 可以在企业的内部进行经济管理理念的贯彻。在现在, 我国企业在经济管理上无法取得很好的效果, 主要的原因就是在管理理念上。在很多的企业, 企业的领导人和管理者对先进的思想持有的是一种鄙视的态度, 这样就会导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缺乏危机意识和竞争的意识。很多的企业管理人员在进行企业管理时, 只是按照原有的方式进行, 在企业面临的环境逐渐复杂的情况下, 还是无法做到与时俱进。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要以管理理念创新作为根本出发点。在理念上进行创新, 不是要将原有的思想全部摒弃, 而是要将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理念及时进行更正, 以全新的视角和思维模式来进行企业的管理。在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的道路上, 企业的管理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 树立科学管理理念, 这样可以使得企业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3.2 以战略创新为切入点, 把握好经济管理的方向

企业经济管理战略的创新指的是企业在制定战略的时候要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作为根本的出发点, 同时要对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竞争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 对外部的环境及时进行把握, 抓住适合企业发展的机遇。现在, 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体现就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战略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在制定发展战略的时候, 不能疏忽战略在未来的发展情况, 很多企业在制定战略的时候, 会出现很多与企业的发展不符的战略, 这些战略如果不及时停止, 给企业的发展带来的影响将是非常大的。企业在制定战略的时候, 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和全局性, 在战略创新方面, 一定要将企业的生产力考虑其中, 同时要以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作为目标。战略的创新可以通过提高市场的宣传力度和培养品牌价值方面入手。

3.3 以组织创新为切入点, 不断调整和创新组织结构

我国企业的组织结构已经无法承受现在的竞争压力了, 为了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 可以从组织上进行创新, 可以将原有的组织结构进行扁平化处理, 减少管理的层次, 增强企业的管理幅度。以往的管理组织结构在管理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管理受限的情况, 通过组织创新可以使得管理的束缚逐渐减少, 使企业的管理结构更加的灵活和多样。

3.4 以人本创新为切入点, 实行以人为本的经济管理理念

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要看到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制胜的关键因素, 只有以人为本, 进行人本创新, 更好地实行人力资源管理, 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高效的经济管理。人本创新首先体现在柔性管理方面, 以物为主的管理过于刚性, 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 以人为中心的柔性经济管理才是现代企业的正确选择。为企业员工提供人文关怀, 尊重员工, 重视知识, 为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营造更为温和的人文环境。企业经济管理的知识与技术创新都要依赖于人, 只有通过更好的人本管理, 吸收人才, 提高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为大家的工作营造民主的气氛, 在员工心中形成强烈的企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更好地挖掘出人才的工作潜力, 才能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提供保障。

3.5 以制度创新为切入点, 构建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

制度是企业经济管理的主要约束, 企业要进行经济管理创新就要注重制度的创新。制度创新一方面要能通过一些约束性的条款, 使得企业成为高效运行的经济团体, 在自负盈亏中针对市场建立起一个内部的团体构架, 使得企业的产品开发更具有活力;另一方面, 通过制度创新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激励体系, 既不因为过多的约束与限制阻碍企业的向前发展, 也不因为企业过于开放而存在诸多风险。同时, 企业的制度创新也一定要以生产经营活动为主要方向进行规划、控制和协调, 对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进行有效的组织、计划、控制以及激励, 不断提高制度的控制与约束能力, 最终为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提供更好的辅助功效, 促进企业全方位的制度管理局面的形成。

3.6 以内控创新为切入点, 强化企业的监督与管理体系

企业的经济管理重点是要在不稳定的环境中为企业的发展营造更好的氛围, 这种氛围的建立从企业的内部来说, 就是要进行良好的内部控制, 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离不开企业的内部控制创新。企业的监督与管理体系不仅仅在于财务方面的内审, 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要以财务的内部控制为核心, 更要包含其他方方面面的经济管理监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提供最强有力的保障。

4 结束语

现在, 企业的发展面临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这主要是企业面临的环境和竞争的情况逐渐在发生着改变, 为了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企业可以通过经济管理的创新, 来不断对企业进行改革, 管理水平的提高, 对企业的发展影响是很大的。

参考文献

[1]沈二琳, 李德其.对构建企业创新管理体系的探讨和分析[J].中国企业管理信息, 2010 (26) .

[2]王永芝, 季磊.企业创新管理模式比较及启示们[J].商场现代化, 2009.

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探讨 篇10

1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意义

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主要表现为:首先, 创新是企业稳步发展的源泉, 是迎接各种挑战、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关键。因此, 企业应充分认真到创新的重要性, 尤其应注重经济管理的创新, 结合企业长远发展目标, 制定积极有效的措施, 将经济管理创新当做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目标加以落实;其次, 是追求更好经济效益的必然。企业的长远、稳步发展需要经济效益的支撑, 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需要企业综合考虑各方面内容, 注重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经济管理活动与企业经济效益密切相关, 因此, 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需要从经济管理角度入手, 摒弃陈旧管理思想与理念, 加强经济管理各个方面的创新, 为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奠定基础;最后, 是企业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当今科技发展迅速, 社会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 要想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创新是必经之路, 尤其经济管理创新因其与企业经济效益直接相关, 因此, 对企业生存及发展意义重大。

2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

企业生产经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涉及较多内容及环节, 经济管理活动也因此显得较为复杂, 不过创新的内容及创新点非常之多, 具体实现策略可参考以下内容:

(一) 创新经济管理理念

对企业来说管理理念并不陌生, 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出发点之一, 在企业长远发展上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因此, 经济管理创新应从管理理念的创新入手。首先, 注重服务理念的强化。市场经济条件下, 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客户成为市场主体, 为迎合这一变化企业应注重服务理念的强化, 以客户需求为中心, 提升服务质量与水平为客户解决实际问题, 为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奠定基础。其次, 增强经济管理创新意识。企业的发展壮大, 需要经济管理理念创新的支持, 因此, 企业有必要提高经济管理创新意识, 注重风险管理、战略管理, 为经济管理的创新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同时, 鼓励经济管理人员大胆创新, 能够站在企业发展的全局较多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最后, 学习与引进先进经济管理理念。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企业经济管理理念还存在不完善之处, 因此企业应注重借鉴发达国家经济管理理念, 结合我国市场实际加以利用, 不断提高经济管理水平与效率, 为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奠定更好的基础。

(二) 加强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

人力资源是经济管理创新的基础, 只有具备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经济管理的创新才得以顺利实施。因此, 企业应注重人力资源的管理。首先, 落实人性化管理。企业结合自身实际, 构建完善、有助于员工自我发展的管理机制, 注重为员工着想, 从员工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同时, 制定柔性化管理制度, 注重管理手段的民主化、科学化与人性化, 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其次, 增加经济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经济管理创新的实现需要高素质人才, 一方面企业应定期组织经济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 提高员工经济管理创新意识, 培养经济管理创新习惯。另一方面, 建立公平的岗位竞聘制度。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及经济管理需求, 完善用人制度, 定期提拔专业能力强的员工, 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使其为经济管理创新做出应有贡献。

(三) 加强经济管理全面监督

无规矩不成方圆, 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监督, 如此经济管理的创新才有保障, 因此, 企业开展经济管理活动时应对经济管理实施全面的监督。首先, 加强经济管理活动宣传, 使经济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性, 以及经济管理创新对企业长远发展的意义, 工作中能自觉约束自身行为, 确保经济管理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其次, 完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根据经济管理活动特点及规律, 制定并完善经济管理相关制度, 确保经济管理活动的开展有章可循;最后, 完善监管机制, 及时发现经济管理活动存在的不良问题, 并制定针对性解决措施, 确保经济管理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另外, 提高经济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经济管理过程中融合信息技术不仅能减少工作量, 而且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 企业应注重引进信息化技术, 为经济管理活动创新的实现奠定坚实的硬件基础。

3总结

总之, 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未来发展密切相关, 尤其当今社会各个企业间的竞争激烈, 企业要想占据竞争优势, 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因此, 企业应充分认识到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性, 结合企业实际及所在行业的市场发展规律及趋势, 加强经济管理方面的创新, 为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效率及质量做好铺垫。

摘要:经济管理是当今企业管理的重点, 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长远发展, 尤其当今企业间竞争激烈不断加剧, 加强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鉴于此, 本文对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意义进行分析, 提出创新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探讨

参考文献

[1]尹秀峰.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J].中国商贸, 2014 (34) .

[2]王一涵.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发展与创新探讨[J].现代商业, 2015 (02) .

上一篇:扣件式钢管下一篇:芹菜春季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