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力测定

2024-07-19

毒力测定(精选十篇)

毒力测定 篇1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种

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从田间罹病大豆叶片上, 经常规组织分离法获得。

1.2 供试杀菌剂

10%世高水分散粒剂 (先正达投资有限公司) 、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 (温州农药厂) 、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罗纳普朗克农化公司) 、75%达科宁可湿性粉剂 (先正达投资有限公司) 、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日本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利民化工有限公司) 。

1.3 试验方法

1.3.1 含药培养基的配制

将化学药剂用无菌水稀释, 配成所需浓度 (分别为500、250、100、25mg/L) , 配药所用的仪器均需高压湿灭菌后使用。取配好的10mL药液加入到90mL的热培养基中, 摇匀后, 迅速倒入培养皿, 制成含药的培养基板。

1.3.2 测定方法及毒力回归方程建立

将培养好的菌落取直径为6mm的菌丝块, 放入含药培养基平板中央, 每皿1块, 每处理重复4次。接种后在25℃左右的恒温箱中培养72h后, 每隔24h用十字交叉法测量一次菌落直径, 与不加药的对照菌落相比较计算药剂的抑制生长率。将筛选出的抑菌效果好的几种药剂利用上述方法制成一定浓度梯度的含药培养基, 测量菌落直径, 以相应杀菌剂浓度对数值为X值, 抑制率的几率值作为Y值, 并用最小二乘法得出毒力回归方程, 并求出EC50。

2 结果与分析

注:表中字母表示P=0.05水平上的差异, 下表相同。

2.1 不同药剂在500mg/L浓度下对核盘菌的抑菌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药剂在500mg/L浓度下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不同, 其中世高、速克灵和代森锰锌效果较好, 达到90%以上 (见表1) 。经方差分析在0.05水平上代森锰锌、速克灵、世高差异不显著, 但与达科宁、扑海因、菌核净差异显著。

2.2 不同药剂在250mg/L浓度下对核盘菌的抑菌效果

选在500mg/L浓度下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86%以上的杀菌剂进行下一个浓度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 在250mg/L浓度下不同药剂的抑菌效果不同, 第5d测量, 世高、速克灵、代森锰锌3种药剂的抑制率分别为75.6%、77.9%、76.7% (见表2) ;达科宁在该浓度下的抑菌效果明显下降, 抑制率为52.3%, 与其它3种药剂差异显著。因此, 选抑制率在70%以上的杀菌剂进行下一个浓度试验。

2.3 不同药剂在100mg/L浓度下对核盘菌的抑菌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 3种药剂在100mg/L浓度下抑菌效果差异不明显, 抑制率均低于70%, 详见表3。

2.4 不同药剂在25mg/L浓度下对核盘菌的抑菌效果

在25mg/L浓度下的抑菌试验, 速克灵、代森锰锌的抑菌效果略有下降, 而世高的抑菌效果明显下降, 抑制率为44.9%;世高与速克灵、代森锰锌差异显著 (见表4) 。

2.5 两种杀菌剂对核盘菌的毒力回归方程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 速克灵和代森锰锌对菌核病菌的抑菌效果较好, 因此选取这两种药剂配制成不同浓度梯度的含药培养基进行抑菌试验, 制定毒力回归方程。速克灵和代森锰锌对菌核病菌的毒力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 速克灵:Y=0.1084+0.1191 X, r=0.959, F=33.36, EC50=26.789mg/L;代森锰锌:Y=0.0623+0.1173 X, r=0.904, F=13.32, EC50=41.740mg/L。对上述回归方程进行检验, 速克灵r0.05, 3=0.878, 代森锰锌r0.01, 3=0.959, 可得出2个相关系数在0.05水平上均显著, 以上回归方程均成立。再经F检验各个方程的F值分别大于F0.05=10.13, 在0.05水平上显著。可见相关系数测验和F测验的结论是一致的, 表明以上方程计算出的有效中浓度是可靠的, 可用于以后的药剂试验, 为田间菌核病的防治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

3 结论

通过试验, 从6种杀菌剂中筛选出3种对核盘菌 (引起菌核病) 抑制效果较好的药剂, 有速克灵、代森锰锌和世高。代森锰锌是保护性杀菌剂, 可在发病前喷施预防病害的发生, 在发病初期可用速克灵和世高进行防治。

参考文献

[1]李永红, 王撷, 李建厂, 等.核盘菌对油菜、向日葵和大豆的侵染及其致病性分化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 2005, 35 (6) :486-492.

[2]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6.

毒力测定 篇2

关键词:葡萄炭疽病菌;杀菌剂;菌丝生长速率法;EC50;抑菌活性;敏感性;毒力测定

中图分类号: S436635文献标志码: A[HK]

文章编号:002-302(204)2-063-03[HS)][HT9SS]

[H4mm]

收稿日期:204-02-8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3)3062]。

作者简介:[3]杨敬辉(973—),男,云南丽江人,博士,副研究员,从事农作物病害生物防治及对杀菌剂抗性研究。E-mail:yjhnn32@26com。

通信作者:庄义庆,博士,研究员,从事植物保护研究。E-mail:yqzhuang@sinacom。[H]

[ZK)]

葡萄炭疽病(Glomerella cingulata)别称晚腐病,89年美国首次对该病进行了报道。在我国大多数葡萄栽培地区,由于葡萄连年种植而使病原菌菌源积累,从而造成葡萄炭疽病逐年加重,目前已成为葡萄生产上的主要病害。该病害主要危害果实,一般可造成产量损失0%~5%,如遇潮湿、多雨年份易造成大流行,病穗率达50%~70%[2]。该病害的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由于防治方法单一、防治适期和方法不当及病原菌抗药性等问题,防治效果较差[3]。200—202年,由于特殊高温、高湿气候条件,炭疽病原真菌对常用化学农药抗性增强,以及药剂防治适期和方法不当等原因,常规化学农药对炭疽病的防治失败,造成江苏省几乎所有夏黑葡萄品种绝收,农户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大大打击了农户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现代高效农业的提升进程;因此,急需筛选出防治葡萄炭疽病的新药剂并推广应用。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4种杀菌剂对该病菌的室内毒力,研究多种新型药剂和常规药剂对葡萄炭疽病菌的抑菌效果,以期为开发防治葡萄炭疽病的新药剂和科学合理使用杀菌剂提供依据。

材料与方法

供试菌株

葡萄炭疽病菌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植保研究室分离,并保存于4 ℃冰箱中备用。

2供試培养基

马铃薯培养基(DA)[4],用于葡萄炭疽病菌的分离、保存以及毒力测定。

3供试药剂

9709%多菌灵,上海升联化工有限公司;952%咪鲜胺,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92%烯唑醇,江苏盐城利民农化有限公司;978%腈菌唑,江苏耘农化工有限公司;963%苯醚甲环唑,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959%己唑醇,江苏耘农化工有限公司;95%氟硅唑,陕西恒润化学工业有限公司;97%氟环唑,北京绿色农华植保科技有限公司;945%丙环唑,山东东泰农化有限公司;95%戊唑醇,江苏盐城利民农化有限公司;8439%啶酰菌胺,德国巴斯夫股份有限公司;95%吡唑醚菌酯,德国巴斯夫股份有限公司;966%嘧菌酯,江苏耘农化工有限公司;50%多抗霉素,武汉天惠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将9709%多菌灵和50%多抗霉素分别用适量 0 mol/L 盐酸溶液和无菌水溶解,其他药剂分别用适量丙酮溶解并加入0%吐温-80,各药剂均配制成0 mg/mL母液置于4 ℃冰箱中备用。

4含药培养基的制备

分别将多菌灵等供试药剂的母液依次稀释至一定浓度,再将 mL药液与9 mL DA培养基在培养皿内混匀,制成含系列梯度浓度药剂的DA培养基(表),以无菌水作空白对照(CK),各处理重复4次。

5毒力测定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5]测定毒力,将保留的葡萄炭疽病菌转接到DA平皿中,25 ℃下活化96 h,然后在近菌落边缘用打孔器制取直径为5 mm的菌饼,并转接到“4”节倍比稀释配制的含药和空白对照的DA平皿中,于 25 ℃下培养 96 h,[2]待对照中菌落长至约平皿直径的4/5时,采用“十”字交叉法量取菌落直径。计算菌落直径平均值,并按照下列公式计算菌丝生长平均抑制率:菌丝生长平均抑制率=(对照菌落直径-处理菌落直径)/(对照菌落直径-接种菌饼直径)×00%。采用DS 30数据处理系统,计算出各药剂对葡萄炭疽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的回归方程、EC50及其95%置信限,并以最敏感药剂的EC50值为对照求出相对毒力指数。

2结果与分析

24种杀菌剂对葡萄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3]苯醚甲环唑在处理浓度为0039 062 5~5000 000 0 μg/mL时[CM(25],对葡萄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273%~[CM)]

[FK(W5][HT6H][Z]表4种杀菌剂不同浓度对葡萄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9227%;氟环唑、己唑醇、氟硅唑、丙环唑、烯唑醇、戊唑醇在处理浓度为0078 25~0000 000 μg/mL时,对葡萄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093%~9727%、645%~8839%、3039%~0000%、243%~954%、56%~8673%、93%~0000%;多菌灵、咪鲜胺、吡唑醚菌酯在处理浓度为056 25~20000 00 μg/mL时,对葡萄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03%~0000%、2778%~0000%、52%~9463%;腈菌唑、啶酰菌胺在处理浓度为0625~80000 μg/mL时,对葡萄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59%~9448%、750%~7750%;多抗霉素、嘧菌酯在处理浓度分别为325~200000、625~40000 μg/mL 时,对葡萄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359%~7578%、869%~5593%(表)。这表明不同杀菌剂对葡萄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以及对葡萄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值)有较大差异。

nlc202309020708

224种杀菌剂对葡萄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测定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2)表明,氟硅唑、咪酰胺、苯醚甲环唑、氟环唑、丙环唑、戊唑醇、己唑醇、烯唑醇、吡唑醚菌酯、多菌灵、腈菌唑、啶酰菌胺、多抗霉素和嘧菌酯对葡萄炭疽病菌菌絲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0258 6、0338 0、0376 4、057 6、0585 2、069 7、76 8、92 3、232 7、249 4、77 3、3065 7、70343 2、22459 7 μg/mL。4种供试杀菌剂中,氟硅唑对葡萄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最强,而嘧菌酯的抑制活性最弱,后者的EC50值约为前者的868倍。以氟硅唑的EC50值为对照得出了不同杀菌剂的相对毒力指数,即咪鲜胺、苯醚甲环唑、氟环唑、丙环唑、戊唑醇、己唑醇、烯唑醇、吡唑醚菌酯、多菌灵的相对毒力指数在~5之间,腈菌唑、啶酰菌胺、多抗霉素、嘧菌酯的相对毒力指数分别为2773 2、50524 7、27205 5、86822 3。这表明三唑类杀菌剂——氟硅唑和苯醚甲环唑等药剂和咪唑类杀菌剂——咪鲜胺对供试葡萄炭疽病菌具有较强的室内抑菌活性,而常规药剂多菌灵对供试葡萄炭疽病菌仍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并且优于常规药剂——腈菌唑以及新型药剂啶酰菌胺和嘧菌酯。[FL)]

[FK(W7][HT6H][Z]表24种杀菌剂对葡萄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HTSS][STBZ]

[H5][BG(!][BHDFG3,WK7,WK6,WK7。2,WK6,WK7W]杀菌剂毒力回归方程rEC50(μg/mL)EC50的95%置信限(μg/mL)相对毒力指数

[BHDG2,WK7ZQ,WK6,WK7。2,WK6,WK7W]氟硅唑y=5569 40969 2x0998 50258 60242 8~0275 3

3结论与讨论

葡萄栽培面积和产量在世界果树生产中仅次于柑橘,在国际果树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葡萄生长常遭受炭疽病等多种病害危害,因而倍受关注[6]。虽然各国学者对葡萄抗病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至今生产上仍以化学防治为主[7]。目前,常用的农药主要有代森锰锌、福美双、百菌清和多菌灵等,使用频繁,防效较差[8]。据报道,葡萄炭疽病菌对多菌灵等常规药剂已产生抗药性[9]。葡萄炭疽病的防治及其病原菌的抗药性等问题,都引起了各级植保部门的高度关注。

太一梅等报道,25%咪鲜胺乳油和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是防治葡萄炭疽病的理想药剂,具有防效好、持效期长、安全、低毒等特点[0]。陶晓敏等报道,25%丙环唑乳油对葡萄炭疽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葡萄炭疽病菌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多菌灵)、咪唑类杀菌剂(咪鲜胺)、三唑类杀菌剂(氟硅唑、苯醚甲环唑、氟环唑、丙环唑、戊唑醇、己唑醇、烯唑醇和腈菌唑)、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吡啶类杀菌剂(啶酰菌胺)和农用抗生素类杀菌剂(多抗霉素)等6类4种杀菌剂的室内毒力,结果发现这4种杀菌剂的毒力从大到小依次为氟硅唑>咪鲜胺>苯醚甲环唑>氟环唑>丙环唑>戊唑醇>己唑醇>烯唑醇>吡唑醚菌酯>多菌灵>腈菌唑>啶酰菌胺>多抗霉素>嘧菌酯。氟硅唑对葡萄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最强,而嘧菌酯的抑制活性最弱。嘧菌酯是一种呼吸抑制剂,抑制炭疽病菌等多种病原菌孢子萌发的活性高于抑制菌丝生长[2],同时室内药剂筛选的结果虽可看出药剂对菌丝具有抑制作用,但由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室内的抑菌活性和在田间使用上的效果不一定完全一致,因此本研究的结果还有待于在田间进一步开展药剂防治试验。

本研究结果表明,氟硅唑和苯醚甲环唑等新一代高效、安全、性价比高的药剂在葡萄炭疽病防治中具有较好的推广潜力,但在没有明确葡萄炭疽病菌对新杀菌剂抗性风险情况下,在应用中应该遵循杀菌剂使用准则,与其他不同作用机制的杀[CM(25]菌剂轮换或交替使用,以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咪鲜胺[等常规药剂对葡萄炭疽病菌仍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因而必须科学合理使用药剂,延缓常规药剂的使用寿命,造福于民。

[HS2][HT85H]参考文献:[HT8SS]

[ZK(#]Alleweldt G,ossingham V rogress in grapevine breeding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988,75(5):669-673

[2]赵奎华 葡萄病虫害原色图鉴[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3]臧超群,赵奎华,刘长远,等 葡萄炭疽病有益微生物筛选及控病效果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20,27(9):387-390

[4]赵斌,何绍江 微生物学实验[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5

[5]Schwinn F Recommended methods for the detection and measurement of resistance of plant pathogens to fungicides:method for fungicide resistance in tate blight of potato lant rotection Bulletin,982,30:69-7

[6]刘永清,王国平 葡萄病毒的检测与防治研究进展 植物防疫,2003,7(B09):22-25

[7]苏海兰,陈清西,王玉玲 葡萄抗病性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8():43-48

[8]武彦芳,王秀英 葡萄炭疽病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河北果树,2008():49-50[H8mm]

[9]李洋,刘长远,陈秀蓉,等 辽宁省葡萄炭疽菌鉴定及对多菌灵敏感性研究 植物保护,2009,35(4):74-77[ZK)]

[0][ZK(#]太一梅,刘萍,朱斌,等 葡萄炭疽病田间防治药效试验 中国果树,2005(3):3-33

陶晓敏,孔爱华 葡萄炭疽病药剂防治试验研究 中国科技信息,2006(8):232-233

3种杀虫剂对桃蚜的毒力测定 篇3

目前,对桃蚜的防治措施除了避蚜、人工诱蚜等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以外,用化学药剂及时进行喷雾防治仍是现阶段的一种主要手段[4]。相对其他防治措施来说,化学防治具有快速、高效、防治范围广等特点,在桃蚜的防治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长期大量频繁地使用化学农药,导致了桃蚜抗药性的快速发展,使生产防治面临巨大困难。目前,世界各地关于桃蚜对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有机磷类杀虫剂抗药性的产生已有众多报道[5]。

本试验采用叶片浸渍法室内测定了50%宝飞龙水分散粒剂、80%燕化扫飞水分散粒剂和40%氧乐果乳油3种杀虫剂对桃蚜的毒力,以期筛选出对桃蚜有较好活性的药剂,为桃蚜的田间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桃蚜于2015年4月采自任县县城附近的南张固村桃园,桃树长势均匀,近阶段未喷施杀虫剂。试验当天采回大量带有桃蚜的桃树叶片及新叶待用。

供试的3种杀虫剂分别为50%宝飞龙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为吡蚜酮,东莞市瑞德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80%燕化扫飞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为60%吡蚜酮+20%烯啶虫胺,北京燕化永乐农药有限公司生产),40%氧乐果乳油(沙隆达郑州农药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方法

采用叶片浸渍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6]。3种药剂均用蒸馏水配制成800、400、200、100、50 mg/L 5个质量浓度。首先挑选虫口密度较高的桃叶片,用毛笔尖剔除死亡或虫体过小的蚜虫及杂质,每个叶片保留个体大小基本一致的无翅成蚜50头,然后同时浸入各个不同浓度的处理药液中停留5 s,取出后用吸水纸吸去叶片上多余的药液。以蒸馏水为对照,试验重复3次。在直径为9 cm的培养皿底部铺上2层滤纸,用蒸馏水把滤纸打湿,以保持湿度。将药剂处理过的带蚜虫的叶片放入玻璃培养皿内,在(25±1)℃、相对湿度70%~80%、光照L:D=12 h:12 h的人工气候箱内培养,分别于24、48 h后检查每个培养皿中死亡虫数。蚜虫死亡标准:用细毛笔尖轻轻触动蚜虫的足、触角、腹部,无反应则视为死亡。

1.3 数据处理

对测得的结果和试验数据,用Excel软件完成基础的数据整理,计算其死亡率、平均死亡率等等。运用SPSS 17.0生物统计软件对测试资料进行处理,以药剂质量浓度的对数值为横坐标(x),死亡率机率值为纵坐标(y),求出各测试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式、LC50值、95%置信限,并且进行相应的方差分析[7]。

2 结果与分析

2.1 3种药剂处理24 h后桃蚜的死亡率

3种药剂不同浓度处理24 h后桃蚜的死亡率见表1。可以看出,不同质量浓度的药剂处理桃蚜时,各处理的死亡率均优于对照。3种药剂对桃蚜死亡率的影响趋势大体上相同,即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死亡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以800 mg/L浓度处理时死亡率最高,对照的死亡率最低,二者相比差异均显著。在400 mg/L和800 mg/L 2个较高剂量下,宝飞龙的致死率最高,而燕化扫飞和氧乐果致死率较为接近。

(%)

注:表内所列数据均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标准差。

2.2 3种药剂处理48 h后桃蚜的死亡率

3种药剂不同浓度处理48 h后桃蚜的死亡率见表2。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延长,3种药剂不同浓度处理的桃蚜的死亡率继续增加。3种药剂处理48 h后表现出的杀虫活性与处理24 h时相似,仍为宝飞龙致死率最高,燕化扫飞和氧乐果致死率较为接近。

(%)

2.3 3种杀虫剂对桃蚜的毒力方程

3种杀虫剂对桃蚜的毒力方程见表3。可以看出,宝飞龙、燕化扫飞和氧乐果3种杀虫剂对桃蚜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84.50、266.92、274.67 mg/L。宝飞龙对桃蚜的毒力最大,其次为燕化扫飞和氧乐果。根据95%置信区间分析,三者对桃蚜的毒力大小并无显著性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通过在室内对桃蚜进行药剂毒力测定,选用有机磷杀虫剂氧化乐果、吡啶类杀虫剂宝飞龙,还有将吡蚜酮·烯啶虫胺进行科学复配的杀虫剂燕化扫飞。3种药剂对桃蚜的杀虫活性依次为宝飞龙>燕化扫飞>氧乐果,经过药剂处理后的桃蚜死亡率与杀虫剂的浓度呈正相关。

就本试验的结果而言,供试桃蚜在试验期间,不同药剂对其毒力水平不同。氧乐果属机磷类杀虫剂,虽然杀虫方式多样化,可满足多方面需要。但是毒性较高,且长期使用不仅容易降低药效,还会导致蚜虫产生抗药性,因此有机磷类杀虫剂的毒力水平普遍低于其他类杀虫剂。

据2012年全国有害生物抗药性检测结果显示,蚜虫种群对有机磷类药剂处于中等水平抗性(对氧化乐果为32.1~59.7倍)。而在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安徽等大部分地区褐飞虱种群对吡蚜酮已处中等至高水平抗性(10.9~1 169.0倍)。吡蚜酮属触杀型杀虫剂,对于多种刺吸式口器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昆虫一旦接触药剂就立即停止取食,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已经产生抗性的刺吸式口器害虫,特别是对蚜虫仍然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在实际生产中防治仍要注意不同药剂轮换使用[8,9,10,11,12,13,14],以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影响防治效果。

摘要:采用叶片浸渍法,室内测定了50%宝飞龙水分散粒剂(吡蚜酮)、80%燕化扫飞水分散粒剂(60%吡蚜酮+20%烯啶虫胺)和40%氧乐果乳油3种杀虫剂对桃蚜的毒力。结果表明:3种杀虫剂对桃蚜均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24 h和48 h后对桃蚜活性最高的药剂均为吡啶类杀虫剂宝飞龙,燕化扫飞与氧乐果活性相近,效果略逊于宝飞龙。3种杀虫剂的LC50值分别为184.503 8、266.924 9、274.673 9 mg/L。

毒力测定 篇4

关键词:杀菌剂;白术根腐病;尖孢镰刀菌;毒力测定

中图分类号: S435.67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3-0084-02

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属菊科草本植物,被列为中医四大名贵药材之一,主要以根入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之功效[1]。近年来,贵州省白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由于连作,导致白术根腐病发生日趋严重,成为白术生产栽培中主要的病害之一。白术根腐病主要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2-4],引起干腐。然而,刘英慧等[3]、臧少先等[4]、段明华等[5]报道还包括半裸镰刀菌(F.semitectum)、茄病镰刀菌(F.solani)、燕麦镰刀菌(F.avenaceum)、木贼镰刀菌(F. equiseti)、串珠镰刀菌(F. moniliforme Sheldon)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等病原,常引起根茎腐烂致死苗,重病田块死苗率高达80%以上,严重制约了贵州白术产业的发展。为了筛选出防治白术根腐病的杀菌剂,本试验在室内选择了几种杀菌剂对F. osysporum进行了毒力测定,为田间防治提供依据。

1 材料方法

1.1 供试病原菌

白术根腐病标样采自贵州省开阳县,用组织分离法[6]获得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纯化后将试管保存于4 ℃下备用。经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

1.2 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共11种,药剂名称、生产厂家及试验浓度详见表1。

1.3 毒力测定

利用生长速率法对菌丝生长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确定药剂试验浓度后并配制供试药剂母液,按照系列稀释的方法将供试药剂加入溶化并冷却至60 ℃左右的PDA培养基中,摇匀后制成不同浓度梯度(表1)的含药平板。

将待测定菌株接种于PDA平板上于28 ℃培养4 d,用打孔器在菌落边缘打块,菌饼直径为5 mm,将这些菌饼转接于有毒培养基中央,带菌丝一面朝下,以加等量无菌水的PDA培养基为空白对照。每个药剂设6个处理,4次重复,28 ℃恒温培养5 d,待对照的菌落接近长满培养皿,用“十”字交叉法测量各处理菌落直径,取平均值,计算抑制率。利用统计软件DPS 7.05进行统计分析,将数据转换成几率值作为纵坐标,以药剂浓度对数为横坐标,求毒力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计算出各药剂对病原菌的抑制中浓度 EC50和EC90。

1.4 计算公式

抑制率=(对照菌落直径-5 mm)-(处理菌落直径-5 mm)对照菌落直径-5 mm×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杀菌剂对白术根腐病尖孢镰刀菌的毒力活性

供试药剂对白术根腐病菌F. osysporum表现出一定的毒力作用。结果(表2)显示,不同杀菌剂或同一杀菌剂的不同处理浓度之间均表现出不同的杀菌效果,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25%咪鲜胺乳油、1%申嗪霉素悬浮剂、10%苯醚甲唑水分散粒剂、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43%戊唑醇悬浮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6种杀菌剂对白术根腐病菌表现出较强的毒力活性,EC50、EC90分别为0.020 9、0.305 3 μg/mL,0100 7、3.851 2 μg/mL,0.337、3.766 μg/mL,0.153 9、8.380 9 μg/mL,0.235 5、5.029 6 μg/mL,0.998 3、1.882 4 μg/mL。其中25%咪鲜胺乳油对白术根腐病菌的毒力最强,毒力回归方程为y=1.099 8x+6.848 4;其次,1%申嗪霉素悬浮剂,毒力回归方程为y=0.809 7x+5807 4。

2.2 白术根腐病菌F. oxysporum对杀菌剂敏感性比较

表1和图1的EC50值及斜率综合结果表明,F. oxysporum对多种杀菌剂均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其中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斜率最大,表明F. oxysporum对其敏感性最强;对25%咪鲜胺乳油、1%申嗪霉素悬浮剂、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43%戊唑醇悬浮剂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的EC50和斜率比较接近,表明这4种药剂对白术根腐病菌的毒力相当。虽然24%噻呋酰胺悬浮剂和45%敌磺钠可湿性粉剂的斜率较大,但EC50非常大,表明病原菌对这2种药的敏感性较弱,对菌丝的抑制能力不理想。

3 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中有6种杀菌剂对白术根腐病菌有很强的毒力活性,从EC50数值来看,不同杀菌剂的毒力依次为:25%咪鲜胺乳油>1%申嗪霉素悬浮剂>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43%戊唑醇悬浮剂>10%苯醚甲唑水分散粒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其中,25%咪鲜胺乳油对F. oxysporum菌丝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次,为1%申嗪霉素悬浮剂。以上6种杀菌剂均为高效、低毒、低残留和广谱等特点,为了防止连续单一用药使病原产生抗药性的风险,因此应根据这些药的作用机制不同进行轮流施用,以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

化学防治是农业病害控制一种重要的防治措施,然而,白术作为特殊的经济作物,对农药的残留要求很严格。但是选择适宜的防治时间和防治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治白术根腐病等土传病害,同时也可以降低农药在白术中的残留。引起白术根腐病的病原较为复杂,因此应选杀菌谱较广的杀菌剂才能有效控制不同病原。土壤带菌和白术栽培材料带菌是引起白术根腐病的初侵染源,对土壤和白术栽培材料进行药剂处理,减少初侵染源是有效的防治技术。结合生态学考虑,以农业防治技术为主,合理运用化学、生物防治技术实行综合防治,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

本研究在室内采用病原菌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毒力测定,但是在大田中环境条件复杂,因此,筛选出的药剂剂量直接应用于大田防治有无明显的防治效果,尚需进一步试验研究。

参考文献:

[1]朱意麟,易 蔚,黄克南. 新编中草药彩色图谱[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495.

[2]俞永信. 白术根腐病及其防治[J]. 中草药,1980,11(2):81-82.

[3]刘英慧,赵来顺.白术根腐病研究初报[J]. 植物病理学报,1991,1(1):38.

[4]臧少先,安信伯,石丽军,等. 白术根腐病症状类型及病原鉴定[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28(3):73-76.

[5]段明华,原雅玲,赵锦丽,等. 白术根茎腐烂与栽培措施的相关性[J]. 西北植物学报,1996,16(5):24-27.

[6]方中达. 植病研究方法[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122.

毒力测定 篇5

关键词:杀菌剂,真菌,生长抑制率

水稻真菌病害严重危害水稻叶片, 导致水稻营养缺乏, 一般减产10%~20%, 重者可达30%以上, 有时甚至绝收。目前, 国内外学者已对水稻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病害症状及侵染循环等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而药剂防治方面的研究较少。本试验研究了13种杀菌剂对水稻真菌病害的毒力作用, 以期筛选出经济、高效、低毒的杀菌剂新品种, 从而为有效防治水稻真菌病害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杀菌剂

12.5%烯菌杀可湿性粉剂、20%去毒可湿性粉剂、41%萎谢乳油, 由上海山都丽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生产;10%真灵悬浮剂, 由上海农乐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稻瘟狂杀, 由河南省南阳市双星试验化工厂生产;20%稻秧安乳油, 由北京北农天风农药有限公司生产;25%金力士乳油, 由新加坡利农私人有限公司生产;50%稻瘟灵乳油, 由北京博尔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25%强盛乳油, 由浙江威尔达化工有限公司生产;50%灭菌成水溶性粉剂, 由南京南农农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20%毒清乳油, 由南京佳能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生产;25%保禾利乳油, 由南通江山农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30%富米乐乳油, 由浙江威尔达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供试菌种为链格孢、长蠕孢、黑孢霉、芽枝霉、镰刀菌, 由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植保所提供。

1.2 试验方法

按所需浓度稀释供试药剂后, 将1mL待测药液和9mLPDA培养基同时注入直径为9cm的培养皿内, 迅速摇匀, 铺成均匀的平板。每种药剂设为100μg/mL的浓度, 设3次重复, 同时以不加药的PDA培养基作对照。在无菌条件下将菌饼于带药培养基上, 每皿中接入1块直径为0.7cm的菌饼。undefined然后置于25℃恒温箱中黑暗条件下培养。待培养3d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 以其平均数代表菌落大小, 求出菌落的净生长量和抑制生长率。

2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见, 供试的13种杀菌剂中, 稻秧安、金力士、强盛、萎谢、保禾利对5种真菌的生长有极强的抑制作用, 生长抑制率高。

3小结

室内毒力测定是药剂的初步筛选, 通过室内筛选, 根据病菌特征, 再有目的的选择药剂进行田间药剂试验, 这样结果才能更加完整。上述13种药剂均具有抑菌效果, 对于不同的真菌防治效果不一样, 对这5种真菌均具有明显生长抑制效果的稻秧安、金力士、强盛、萎谢、保禾利5种药剂可作为首选杀菌剂, 它们对真菌的生长抑制率均在80%以上。

参考文献

[1]辛惠普.北方水稻病虫害防治彩色图谱[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2]方中达.植病研究方法 (第三版)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3]张金林, 庞民好, 刘颖超, 等.不同杀菌剂对草坪草病原菌毒力的作用测定[J].草业学报, 2006, 15 (1) :58-61.

毒力测定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选用12种化学药剂,即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江苏省江阴市福达农化有限公司)、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新加坡利农私人有限公司)、25%咪鲜胺乳油(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70% 丙森锌可湿性粉剂(拜耳作物科学公司)、47%春雷霉素·王铜可湿性粉剂(日本北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山东恒利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2.5%口恶唑菌酮·霜脲氰可分散粒剂(美国杜邦公司)、10%口恶醚唑可分散粒剂(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30%丙环唑·苯醚甲环唑乳油(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500g·L-1异菌脲悬浮剂(拜耳作物科学公司)、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日本曹达株式会社)、64%口恶霜灵·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室内药剂筛选

试验共设500、200、100mg·kg-13个浓度梯度,将每个浓度梯度抑制率达100%的化学药剂筛选出来,进行下一个浓度梯度的试验。

对配置药液及浇制含药培养基的一切用具均经过灭菌后使用,在无菌室中进行。 将冷却到50~60℃ 的PDA培养基中先加入适量的链霉素、摇匀,以消除细菌的污染,然后把10mL所用药液加入到90mL热培养基中,摇匀后迅速倒入直径为9cm的培养皿中制成含药培养基平板,每处理重复3次。以不含药剂加等量无菌水的培养基为空白对照。将已培养的菌丝体用打孔器在菌落边缘打取7mm的菌丝块,放入平板的中央,每皿1块,接菌后在28℃恒温箱中培养,5d后测量菌落直径。计算药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计算公式:

1.2.2室内毒力测定

将筛选出来的2个化学药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将药剂浓度转换成对数值,抑制率转换成几率值。设50、25、10、5和2.5mg·kg-15个浓度梯度。按最小二乘法求出抑制中浓度(EC50)、相关系数(r)和毒力回归方程。

1.2.3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DP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化学药剂筛选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在药剂浓度梯度为500mg·kg-1情况下,各种化学药剂对病原菌的抑制率各不相同,当药剂浓度梯度降至100mg·kg-1时,只有咪鲜胺和异菌脲2种化学药剂对病原菌的抑制率达到100%,可用于下一步药剂毒力测定试验。

2.2 室内药剂毒力测定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咪鲜胺、异菌脲的浓度梯度低于100mg·kg-1时,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各不相同,毒力回归方程依次为y=0.887 24x+4.362 17、y=0.745 58x+4.429 5,相关系数依次为0.985 19、0.986 89,经F测验结果表明,2种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均达显著水平。保护性杀菌剂咪鲜胺的毒力最高,EC50为5.24mg·kg-1,内吸性杀菌剂异菌脲的毒力比咪鲜胺稍低,EC50为5.82mg·kg-1。

3 结论与讨论

本文选用12种化学药剂进行室内药剂筛选,得到2种化学药剂咪鲜胺和异菌脲。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咪鲜胺和异菌脲的毒力回归方程依次为y=0.887 24x+4.362 17、y=0.745 58x+4.429 5,经F测验达显著水平,咪鲜胺的毒力稍高于异菌脲,但咪鲜胺和异菌脲的毒力差异不明显。由于筛选出来的2种化学药剂咪鲜胺和异菌脲是完全不同的2种类型杀菌剂,即咪鲜胺是非内吸性、保护性杀菌剂,异菌脲是内吸性、治疗性杀菌剂,而内吸性、治疗性杀菌剂在田间的应用效果一般情况下要明显好于非内吸性、保护性杀菌剂,因此建议异菌脲用于田间药效试验,明确异菌脲对水稻褐变穗的防治效果。

申荣艳、杨丽娟、钮绪燕、李敏权、王维、康业斌、李洪连、郭小密等[2,3,4,5,6,7,8,9]选用菌无净可湿性粉剂、菌核净可湿性粉剂、代森锰锌、烯唑醇、噁醚唑、腈菌唑可湿性粉剂、丙环唑乳油等药剂对链格孢属真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对链格孢属真菌的不同种分别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申荣艳等[10]对烟草赤星病菌(A.alternata)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菌核净与代森锰锌混剂表现明显的增效作用。周玉惠等[11]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病原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0%异菌脲悬浮剂有很好的抑菌效果,这与本文的毒力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摘要:为明确化学药剂对水稻褐变穗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从12种化学药剂中筛选出2种对水稻褐变穗病原菌有较好抑制作用的化学药剂咪鲜胺和异菌脲,毒力回归方程为y=0.887 24x+4.362 17、y=0.745 58x+4.429 5,相关系数(r)为0.985 19、0.986 89,EC50为5.24mg·kg-1、5.82mg·L-1,经F测验均达显著水平。异菌脲是内吸性、治疗性杀菌剂,建议异菌脲进行下一步田间药效试验。

关键词:水稻,褐变穗,化学药剂,毒力测定,咪鲜胺,异菌脲

参考文献

[1]穆娟微,李鹏,李德萍.水稻新病害——水稻褐变穗[J].现代化农业,2005,315(10):1-2.

[2]申荣艳,刘学敏,陈宇飞.52%的菌核·锰锌对烟草赤星病菌的室内及田间毒力测定[J].烟草科技,2001(11):46-48.

[3]杨丽娟,李俊峰,徐蓉.百菌清及其三氟衍生物对番茄早疫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比较[J].农药,2004,43(11):518-519.

[4]钮绪燕,吴文君,刘虎奇,等.虎耳草科植物杀菌活性的初步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1996,5(2):61-65.

[5]李敏权,陈天仁,王华,等.辣椒黑斑病菌的室内防效测定[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2,37(2):190-193.

[6]王维,王柏泉,宋鄂平.魔芋根腐病化学防治药剂筛选试验[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2,20(1):7-10.

[7]康业斌,成玉梅,赵世民,等.杀菌剂对烟草赤星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J].洛阳农专学报,1996,16(4):18-20.

[8]李洪连,邢小萍,袁虹霞,等.小麦黑胚病药剂防治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05(5):106-109.

[9]郭小密,梁琼.梨黑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及药效测定[J].湖北植保,1998(6):5-7.

[10]申荣艳,刘学敏,董长军,等.菌核净、代森锰锌及其混剂对烟草赤星病菌毒力测定[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4,25(6):24-28.

毒力测定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室内药剂筛选

试验选用6种生物药剂, 分别为10%多氧霉素可湿性粉剂 (日本科研制药株式会社) 、20%井冈霉素水溶性粉剂 (浙江省桐庐汇丰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 (延边春雷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0.4%低聚糖水剂 (广东原沣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春日霉素液剂 (日本北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8%烯丙异噻唑颗粒剂 (日本明治制果株式会社) 。试验浓度设为500μL/L (mg/L) 。

对配置药液及浇制含药培养基的一切用具均经过灭菌后使用, 在无菌室中进行。将冷却到50~60℃的PDA培养基中先加入适量的链霉素摇匀, 以消除细菌的污染, 然后把10mL所用药液加入到90mL热培养基中, 摇匀后迅速倒入直径为9cm的培养皿中制成含药培养基平板, 每处理重复3次。以不含药剂加等量无菌水的培养基为空白对照。将已培养的菌丝体用打孔器在菌落边缘打取7mm的菌丝块, 放入平板的中央, 每皿1块, 接菌后在28℃恒温箱中培养, 5d后测量菌落直径。计算药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 计算公式如下。

1.2 室内毒力测定

将筛选出来的1个生物药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 将药剂浓度转换成对数值, 抑制率转换成几率值。设400、200、100和50mg/kg4个浓度梯度。按最小二乘法求出抑制中浓度 (EC50) 、相关系数 (r) 和毒力回归方程。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药剂筛选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 由于各种生物药剂的作用机理不同, 对病原菌的室内抑制率也就不同, 因此在药剂有效成分浓度为500μL/L (mg/L) 情况下, 各种生物药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各不相同。多抗霉素药剂处理的菌落生长直径最小, 抑制率最高, 达到77.5%;低聚糖次之, 抑制率为72.5%;再次是春日霉素和多氧霉素, 抑制率分别为65.0%和60.0%;井冈霉素和烯丙异噻唑最低, 抑制率仅为42.5%。

2.2室内药剂毒力测定

研究结果表明, 多抗霉素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1.69999x+1.32434, 相关系数 (r) 为0.96947, EC50为145.27mg/kg, 经F测验结果表明, 该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达显著水平。

3 结论与讨论

本文选用6种生物药剂进行室内筛选, 得到1种内吸性抗生素类生物杀菌剂多抗霉素。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 多抗霉素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1.69999x+1.32434, 相关系数 (r) 为0.96947, EC50为145.27mg/kg, 经F测验达显著水平。

周玉惠等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病原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 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有很好的抑菌效果, 本文也认为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对链格孢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虽然1.5%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与10%多氧霉素可湿性粉剂在有效成分上均为多氧霉素 (多抗霉素) , 但本文认为10%多氧霉素可湿性粉剂对水稻褐变穗病原菌的抑制效果不好, 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摘要:从6种生物药剂中筛选出1种对水稻褐变穗病原菌有较好抑制作用的内吸性抗生素类生物杀菌剂多抗霉素, 毒力回归方程为y=1.69999x+1.32434, 相关系数 (r) 为0.96947, EC50为145.27mg/kg, 经F测验达显著水平。

关键词:水稻,褐变穗,生物药剂,毒力测定,多抗霉素

参考文献

[1]穆娟微, 李鹏, 李德萍.水稻新病害——水稻褐变穗[J].现代化农业, 2005 (10) :1-2.

毒力测定 篇8

1.1水稻稻瘟病简介。水稻稻瘟病是我国水稻种植过程中十分常见的病害形式, 这种病还形式主要是由水稻稻瘟病菌引起的, 水稻在生长的过程中一旦产生这种病害形式, 就会引起大幅度的减产。在一般情况下会出现45%到55的减产, 这会严重影响到农户的经济效益和水稻的整体产量。在水稻稻瘟病发生的过程中, 会对水稻的叶不和节部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这种病害形式在我国的主要水稻产区都会产生, 严重影响到当地水稻产业的整体发展。

1.2水稻稻瘟病菌毒力测定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由于水稻稻瘟病在发生的过程中, 对水稻的, 整体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对于水稻稻瘟病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 在进行水稻稻瘟病的防治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杀菌剂进行防治。但是在用杀菌剂对水稻稻瘟病菌进行防治的过程中, 会对水稻自身的生长造成危害, 因此对水稻稻瘟病菌毒力进行测定对于水稻稻瘟病的整体防治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能够在减少对于水稻, 自身生长的情况下提升水稻稻瘟病的防治能力。能够为我国的水稻病虫害提供重要数据和支持。

1.3杀菌剂对于水稻稻瘟病菌毒力测定的研究现状。我国的水稻种植有着较长的历史, 近年来我国的水稻整体种植技术在不断提升。我国对于杀虫剂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毒力测定工作开展较多, 积累了一定的检验方法和经验。我国在进行杀虫剂对于水稻稻瘟病菌毒力测定的过程中发现, 不同的杀虫剂的毒力不同。因此杀菌剂在进行水稻稻瘟病菌防治的过程中应当针对于不同的水稻生长期, 以及不同的水稻生长品种开展具体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杀菌效果, 促进水稻的整体生长, 和整体产量的提升。

2杀菌剂对水稻稻瘟病菌毒力测定的整体过程

2.1实验方法。我国在对杀菌剂对水稻稻瘟病菌毒力进行测定的过程中, 主要采用的实验方法是在无菌条件下将预先处理过的灭菌培养基50毫升加入锥形瓶中, 同时将锥形瓶进行充分的摇晃。同时将其倒入4个培养皿中进行一段时间的培养, 在进行一段时间的培养之后将培养皿中生长出的菌丝进行研究、测量和记录。通过测量来确定病菌的整体生长情况, 随后用杀菌剂对其进行杀菌, 在进行一段时间的培养来确定杀菌剂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毒力情况, 确定杀菌剂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杀菌作用和影响。

2.2测定方法。在对杀菌剂对水稻稻瘟病菌, 毒力测定的整体过程中, 目前主要采用的测定方法是对水稻上的稻瘟病菌菌种进行活化。随后进行一段时间的培养, 培养的整体环境为26℃的恒温环境, 在菌落长满整个培养皿时, 运用杀菌剂对水稻稻瘟病菌菌落进行杀灭。将上面完成后的菌落进行培养, 通过对比杀菌前后菌落生长情况来确定杀菌剂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整体毒力, 为了获得更好的测量效果应当对杀菌前后的水稻稻瘟病菌活性进行记录。

2.3药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速率的影响。在进行杀菌剂对水稻稻瘟病毒力测定的过程中, 药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速率的影响, 是整体独立测定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进行药剂对病菌菌丝生长速率影响的过程中, 主要是在恒温25℃培养箱黑暗培养7d。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 计算各药剂处理对病菌生长的抑制率。求出毒力回归方程, 计算药剂对病原菌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析比较不同浓度下杀菌剂对供试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的影响并建立敏感基线。

3四种杀菌剂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毒力测定情况

3.1阿米西达的整体毒力测量结果。在对4种杀虫剂对水稻稻瘟病菌进行独立测定的过程中, 阿米西达是十分重要的杀菌剂。通过阿米西达对水稻病菌的毒力测定, 我们发现阿米西达对于水稻稻瘟病菌的整体生长有着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在测量中发现不同的菌株对于安米西达的整体敏感性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 在进行测试的过程中发现阿米西达对于我国水稻生长过程中发生的水稻稻瘟病有着十分显著的病菌防治作用。能够抑制菌丝的生长同时能够阻碍孢子的萌发, 整体的病菌防治效率达到85%以上。综上所述, 阿米西达对水稻稻瘟病菌有着很好的抑制效果毒力较强。

3.2狼毒乙素的整体毒力测量结果。狼毒乙素是从植物月腺大戟根里提取的为苯乙酮类化合物, 俗称狼毒, 隶属于大戟科, 全草有毒, 以根的毒性最大, 具异味, 可入药, 在我国民间用作驱虫药和抗肺结核药。狼毒乙素是我国在进行水稻稻瘟病防治过程中, 较多采用的杀菌剂形式。为了明确狼毒乙素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毒力, 进行了的室内毒力测定。我国在进行水稻稻瘟病防治的过程中, 尤其是在毒力测量的过程中, 往往是对其应用稻瘟病菌室内的毒力进行测量。通过测量和开发我们发现狼毒乙素对于水稻稻瘟病菌的整体防治有着较好的效果, 可以作为生物农药进行开发, 但是在进行田间用药的过程中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查。

3.3吡唑醚菌酯的整体毒力测量结果。吡唑醚菌酯在进行水稻稻瘟病菌整体独立的测量过程中, 通过具体的测量我们发现吡唑醚菌酯在水稻, 稻瘟病菌生长的过程中有着一定的抑制作用, 同时通过三环唑的配比能够达到更好的病菌防治效果, 防止水稻稻瘟病菌的生长和孢子的生长其传播。因此吡唑醚菌酯在我国的水稻稻瘟病防治的过程中有着很好的防治作用, 整体毒力较强, 应当在进行病害防治的过程中进行推广。

3.4稻瘟灵的整体毒力测量结果。稻瘟灵是我国在进行水稻稻瘟防治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杀菌剂形式, 通过整体独立测量的结果我们发现稻瘟灵在进行水稻稻瘟防治的过程中能够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但是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整体杀菌剂的使用时间较长, 病菌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 要想达到更好的病害防治效果, 应当增强药剂的特效性、增加作用位点、减缓抗药性。因此, 要想真正发挥稻瘟灵防治水稻稻瘟的过程中的作用应当加强对于稻瘟灵的进一步研究。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国在进行水稻种植的过程中, 水稻稻瘟病是十分常见的水稻病害形式, 水稻在生长的过程中一旦感染水稻稻瘟病就会对水稻的整体生产活性和水稻的整体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不利于种植户经济效益的提升, 本文通过对4种杀菌剂的毒力进行测定, 分别确定出4种杀虫剂的不同使用特点和具体的使用时机。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由此可见对于杀菌剂的毒力测定, 对于我国水稻种植的整体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摘要: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 在我国农业整体发展的过程中, 水稻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十分重要的农业作物。在进行水稻种植的过程中, 水稻稻瘟病会直接影响到水稻的整体生长情况以及最终的产量。我国在进行水稻稻瘟病的整体防治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杀菌剂。但是在对水稻稻瘟病菌进行防治的过程中, 往往对杀菌剂的毒性没有很好的了解。这会影响到杀菌剂对于水稻稻瘟病菌的杀菌作用。因此应用杀虫剂对水稻稻瘟病, 进行独立测定对于水稻稻瘟病菌的整体防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4种杀菌剂进行毒力测定, 为水稻稻瘟病菌的整体防治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杀菌剂,水稻稻瘟病菌,毒力测定

参考文献

[1]郭晓刚, 王晓梅, 侯志广, 赵晓峰, 赵兰坡, 张浩.15种杀菌剂及其相关配比对水稻稻瘟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J].农药, 2015, 3:223-226.

毒力测定 篇9

关键词: 芒果;胶孢炭疽菌;尖孢炭疽菌;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

中图分类号: S436.67+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8-0128-03

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Penz. & Sacc.]最早于1882年从Vermicularia gloeosporioides中提出,菌株来源于意大利的柑橘上 [1]。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可引起世界范围内多种植物的炭疽病 [2],能够与胶孢炭疽菌共同危害同一种植物,如银莲花 [3]、草莓 [4]、灯笼辣椒 [5]、芒果 [6]、橡胶 [7]等,造成严重的危害。

胶孢炭疽菌危害芒果的历史较为悠久,而尖孢炭疽菌首次报道则在1979年在澳大利亚出现的危害 [8];1985年在中国有危害报道,二者在田间常常混合侵染 [9]。胶孢炭疽菌与尖孢炭疽菌危害芒果所造成的病害均称为炭疽病,危害症状基本类似,但二者的生物学特性与药剂敏感性则有所差异。胡美姣等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比较了2种病原菌对多菌灵、噻菌灵的敏感性,发现尖孢炭疽菌敏感性低于胶孢炭疽菌 [6];蔡志英等比较橡胶胶孢炭疽菌与尖孢炭疽菌对6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二者也存在明显差异 [7]。因此,有必要开展芒果胶孢炭疽菌、尖孢炭疽菌对芒果生产上常规杀菌剂的室内毒力测定,比较二者之间差异,为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和药剂

供试菌株胶孢炭疽菌(C. gloeosporiodes),分离自海南省儋州市宝岛新村的芒果病叶,菌株编号为Mcg-A2;尖孢炭疽菌(C. acutatum),分离自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的芒果病叶,菌株编号为Mca-9;二者均由笔者所在实验室单孢纯化、低温保存。供试药剂、生产厂家和药剂浓度设置见表1。

1.2.1 含药培养基的制备 用系列梯度稀释法将供试药剂配制成不同浓度药液,用移液枪分别移取1 mL不同浓度的药剂加入到冷却至40 ℃左右49 mL的PDA培养基中,充分混匀,制成所需浓度的含药培养基平板。以不加药剂的PDA平板为对照。

1.2.2 室内毒力测定 采用黄彰欣的菌丝生长速率法 [10]测定。分别在28 ℃下培养5 d左右的供试菌株边缘打菌饼(d=5 mm),移至含不同浓度药剂的平板上,每个浓度设3个重复,28 ℃黑暗培养5 d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以浓度对数(x)为横轴、抑制菌落生长百分率值(y)为纵轴求供试药剂对2种炭疽菌的毒力回归方程:y=ax+b,并计算抑制菌体生长的有效中浓度EC50值及r2,按公式计算抑制率 [11]。运用SAS 9.2软件进行多重比较,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测验,比较2种炭疽菌对同一药剂之间的显著性差异水平。

2 结果与分析

2.1 供试药剂的综合分析

供试12种药剂浓度对数与生长抑制率值之间为线性相关,毒力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和EC50值见表2。由表2可知,毒力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均接近于1,说明本试验所得每种药剂不同浓度间抑菌率相关性高,毒力回归方程可信度高,由此推算出的各EC50值均较准确。

各药剂对胶孢炭疽菌和尖孢炭疽菌的抑菌效果有明显差异。12种杀菌剂对胶孢炭疽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5%咪鲜胺、92%丙环唑、96%甲基托布津的EC50值分别为0.12、063、0.78 mg/L,均小于1 mg/L,可见这3种药剂抑菌效果较好,尤其是咪鲜胺效果最好;戊唑醇、肟菌·戊唑醇、噻菌灵、氟吡菌酰胺·戊唑醇、腈菌唑、多菌灵、三唑酮的EC50值介于1.29~10.31 mg/L之间,抑菌效果依次降低;40%嘧霉胺、80%代森锰锌的EC50值分别为98.60、226.68 mg/L,抑菌效果较差。而12种杀菌剂对尖孢炭疽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5%咪鲜胺、75%肟菌·戊唑醇、43%戊唑醇、92%丙环唑的EC50值分别为0.13、0.23、0.26、0.28 mg/L,均小于030 mg/L,可见这4种药剂抑菌效果较好,尤其是咪鲜胺效果最好;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噻菌灵、氟吡菌酰胺·戊唑醇、三唑酮、腈菌唑的EC50值介于1.41~8.61 mg/L之间,抑菌效果依次降低;40%嘧霉胺、80%代森锰锌的EC50值分别为104.71、116.84 mg/L,抑菌效果较差。

杀菌剂的毒力回归方程中,斜率值越大表明病原菌对该杀菌剂敏感性越强。供试药剂对胶孢炭疽菌的测定结果中,40%嘧霉胺的毒力回归方程的斜率值最大,噻菌灵次之,多菌灵最小,其斜率值分别为2.229 0、1.863 1、0.708 2;而供试药剂对尖孢炭疽菌的测定结果中,97%三唑酮的毒力回归方程的斜率值最大,代森锰锌次之,多菌灵最小,其斜率值分别为2.116 0、1.673 6、0.400 0。

2.2 各类供试杀菌剂抑制效果分析

2.2.1 苯并咪唑类 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和噻菌灵为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由表2可知,这3种药剂对胶孢炭疽菌的EC50值分别为9.90、0.78、1.78 mg/L,而三者对尖孢炭疽菌的EC50值分别为2.26、1.41、2.87 mg/L,同一种药剂对2种病原菌之间的抑菌效果差异极显著。

2.2.2 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类 咪鲜胺、腈菌唑、丙环唑、三唑酮、嘧霉胺、戊唑醇、肟菌·戊唑醇和氟吡菌酰胺·戊唑醇属于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杀菌剂。由表2可知,这8种药剂中,咪鲜胺对2种炭疽菌的EC50值最小,分别为0.12 mg/L(胶孢炭疽菌)、0.13 mg/L(尖孢炭疽菌);而EC50值最大的是嘧霉胺,分别为98.60 mg/L(胶孢炭疽菌)、104.71 mg/L(尖孢炭疽菌)。其中,咪鲜胺、腈菌唑对2种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差异不显著,而其余6种药剂则差异极显著。

nlc202309011506

2.2.3 硫代氨基甲酸酯类 代森锰锌为硫代氨基酸酯类杀菌剂。由表2可知,该药剂对2种炭疽菌的抑菌效果较差,EC50值最大,分别为226.68 mg/L(胶孢炭疽菌)、116.84 mg/L[JP3](尖孢炭疽菌),差异极显著。但二者对该药剂的敏感性较强,毒力回归方程的斜率分别为1.659 4、 1673 6。

3 结论与讨论

药剂防治是植物病害防治的关键。而在药剂的选择中,最重要的是要考虑药剂对病原菌的杀灭能力,通过测定杀菌剂的室内毒力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杀菌剂对芒果炭疽病菌的作用大小。本研究利用分离自海南省的芒果胶孢炭疽菌、尖孢炭疽菌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了12种常见杀菌剂的毒力测定。各种杀菌剂中,带有咪唑基团的咪鲜胺EC50值最小,抑菌效果最好,且毒力回归方程的斜率值也较大;其次是丙环唑,对二者的EC50值也较小,抑菌效果较好。二者均属于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杀菌剂,因其可以抑制或干扰菌体附着胞及吸器的发育、菌丝和孢子的形成,从而达到抑菌效果。而代森锰锌的EC50值最大,抑菌效果最差。因此,咪鲜胺和丙环唑在理论上应用潜力更好,建议优先考虑做进一步的田间试验。

研究表明,长期使用单一化学农药会造成病原菌的抗药性,例如多菌灵在芒果炭疽病菌 [12]、芒果蒂腐病菌 [13]和苹果轮纹病菌 [14]等多种病原上出现了抗性。杨红福等研究发现,江苏省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已产生较严重的抗性 [15];同时,也陆续有报道多种病原菌对丙环唑产生抗药性,如草坪草炭疽病菌 [16]、稻曲病菌 [17]和苹果轮纹病菌 [18]等产生了对丙环唑的抗药性。因此,为了防止芒果炭疽病菌对本试验筛选获得抑菌效果较好的咪鲜胺和丙环唑产生抗药性,建议在生产上轮换使用这几种杀菌剂进行芒果炭疽病的防治。

[HS2*5][HT8.5H]参考文献:

[1] Weir B S,Johnston P R,Damm U. The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species complex[J]. Studies in Mycology,2012,73(1):115-180.

[2][JP3]Damm U,Cannon P F,Woudenberg J H,et al. The Colletotrichum acutatum species complex[J]. Studies in Mycology,2012,73(1):37-113.

[3] Freeman S,Shabi E,Katan T. Characterization of Colletotrichum acutatum causing anthracnose of anemone (Anemone coronaria L.)[J].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2000,66(12):5267-5272.

[4]Freeman S,Shalev Z,Katan J. Survival in soil of Colletotrichum acutatum and C.gloeosporioides pathogenic on strawberry[J]. Plant Disease,2002,86(9):965-970.

[5]Lewis I L,Nava-Diaz C,Miller S A. Iden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lletotrichum acutatum on immature bell peppers[J]. Plant Disease,2004,88(11):1198-1204.

[6]胡美姣,李 敏,杨凤珍,等. 两种杧果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的比较[J]. 西南农业学报,2005,18(3):306-310.

[7]蔡志英,李加智,王进强,等. 橡胶胶孢炭疽菌和尖孢炭疽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23(6):787-790.

[8]Fitzell R D. Colletotrichum acutatum as a cause of anthracnose of mango in the South Wales[J]. Plant Disease Reporter,1979,63:1067-1070.

[9]李继勇. 芒果的一种新的炭疽菌的研究初报[J]. 热带作物学报,1985,6(1):117-121,135.

[10] 黄彰欣. 植物化学保护实验指导[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56-59.

[11]孟昭礼,罗 兰,袁忠林,等. 人工模拟的植物源杀菌剂银泰防治番茄3种病害效果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2,35(7):863-866.

[12] 徐大高,潘汝谦,郑 仲,等. 芒果炭疽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监测[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2):34-36.

[13]胡美姣,师 超,安 勇,等. 杧果蒂腐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测定及其杀菌剂筛选[J]. 果树学报,2009,26(5):671-677.

[14]马志强,李红霞,袁章虎,等. 苹果轮纹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监测初报[J]. 农药学学报,2000,2(3):94-96.

[15]杨红福,吉沐祥,姚克兵,等. 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的抗性研究及治理[J]. 江西农业学报,2013,25(6):94-96,105.

[16]Wong F P,Midl S L.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 of California populations of Colletotrichum cereale to the DMI fungicides propiconazole,myclobutanil,tebuconazole,and triadimefon[J]. Plant Disease,2007,91:1547-1555.

[17]Chen Y,Zhang Y,Yao J,et al.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sensitivity of Ustilaginoidea virens to four EBI fungicides,prochlorze,difenoconazole,propiconazole and tebuconazole,and their efficacy in controlling rice false smut in Anhui Province of China[J]. Phytoparasitica,2013,41:277-284.

[18]刘 鹏,周增强,国立耘. 苹果轮纹病菌对多菌灵、亚胺唑和丙环唑的敏感性[J]. 果树学报,2009(6):907-911.

毒力测定 篇10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虫源:小菜蛾2龄幼虫,采自福建省龙岩市农科所龙门甘蓝菜地;供试药剂:5%锐劲特悬浮剂、48%毒死蜱乳油、20%氰戊菊酯乳油、2%阿维菌素乳油、溴虫腈、0.3%印楝素乳油。供试仪器:分析天平、培养箱、培养皿。

1.2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浸叶法,每种药剂作为一个处理。用分析天平称取药剂,配制成梯度浓度,将甘蓝叶片置于药液中浸渍20 s取出,在通风处自然晾干,置于铺有滤纸直径为10 cm的培养皿内,保湿,接2龄中期小菜蛾幼虫10头/皿,用保鲜膜盖住,并在保鲜膜上扎洞。标记,置于(25±1)℃的培养箱内,试验设3次重复。分别于48、72 h后调查小菜蛾死亡情况。调查时用毛笔轻触虫体,试虫不动或不能正常爬行为死虫标准。采用机率分析法求毒力回归式、LC50值[3,4]。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2可以看出,不同杀虫剂对小菜蛾的毒力不同,其中0.3%印楝素乳油和溴虫腈对小菜蛾2龄幼虫的室内毒力最高,在48 h时其LC50分别为3.750 5、9.951 5 mg/L,在72 h时其LC50分别为2.976 2、5.482 0 mg/L,该试验中参试的6种农药对小菜蛾的毒力大小顺序为:0.3%印楝素乳油>溴虫腈>5%锐劲特悬浮剂>2%阿维菌素乳油>20%氰戊菊酯乳油>48%毒死蜱乳油。

3 结论与讨论

从试验结果看出,生物农药的防效远高于化学农药,这可能与长期大量、频繁使用化学农药使小菜蛾产生抗药性有关。生物农药使用的较少,小菜蛾还未产生抗性。因此,在生产中建议将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交替轮换使用或者混用,既可以提高杀虫的速度,又可以增加药效持久性,达到安全、经济、高效的目的。不同药剂的作用机理不同,可以有效地缓解或避免害虫的抗药性问题[5,6,7]。

参考文献

[1]贾变桃,刘鹏琰,贾虎,等.10种杀虫剂对小菜蛾室内生物活性比较[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67-68.

[2]贾春生.利用SPSS软件计算杀虫剂的LC50[J].昆虫知识,2006,43(3):414-417.

[3]赵锋,罗战明,王沫,等.几种杀虫剂对小菜蛾的毒力测定[J].湖北植保,2005(3):30-31.

[4]江绍.植物源无公害农药研究开发现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22(1):140-142.

[5]陈忠孝,胡国文.印楝素对杀虫剂的研究进展[J].世界农业,1992(7):30.

[6]刘美菊,常静.50%虫螨腈.丁醚脲悬浮剂防治甘蓝小菜蛾药效试验[J].吉林蔬菜,2012(5):60.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毒力测定】相关文章:

功能测定05-01

酶法测定05-11

氨氮测定05-25

激素测定06-02

药物测定06-06

定量测定06-15

性能测定06-17

纯度测定06-30

化学测定07-04

光谱测定07-10

上一篇:新时期城乡关系研究下一篇:期限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