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插管

2024-08-27

静脉插管(精选九篇)

静脉插管 篇1

1 实验用品

1.1 实验材料剪毛剪、手术刀、持针钳、止血钳、缝合用针线、创巾夹、瘤胃瘘管、十二指肠瘘管、血插管、纱布等。

1.2 实验试剂碘酊、酒精、犬眠宝、苏醒宁、肝素消毒液等。

2 实验方法与步骤

2.1 术前准备

2.1.1 试验动物:

选择4只25~30千克体况良好的山羊, 术前禁食24小时, 禁水12小时。

2.1.2 手术器械及消毒液的准备:

常规手术器械一套, 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2%的碘酊, 75%的酒精, 0.1%的新洁尔灭溶液。

2.1.3 插管的准备:

选用日本生产的 (聚乙烯) 管。肠系膜静脉插管, 门静脉插管和瘤胃静脉插管都选用内外径分别为0.96毫米和1.56毫米的PVC管, 长度为60毫米左右;颈动脉插内外径分别为1.51和2.23, 长度为50毫米左右。在每个插管上系两组医用丝线, 两组丝线间相距1.5厘米, 近插管头端的丝线距头端10~12厘米左右。手术前8小时浸泡在装有75%酒精的瓶中备用, 使用前用加有青霉素的生理盐水冲洗, 防止酒精对血管壁的刺激。

2.1.4 抗凝剂的准备:

选用肝素钠注射液用灭菌生理盐水配成125IU/毫升浓度置于4℃保存。

2.1.5 术部准备:

手术部位剪去羊后, 用肥皂水清洗, 剃毛刀片刮净毛茬, 再用清水冲洗, 拭干后用5%碘酊消毒, 75%酒精脱碘。

2.1.6 麻醉方法:

犬眠宝0.1毫升/千克, 注射后10分钟左右即可进入外科手术三级麻醉状态。

2.1.7 其他药品:

0.5%盐酸普鲁卡因溶液;苏醒灵;破伤风抗毒素;青、链霉素粉剂。

2.2 瘤胃静脉插管手术试羊右侧卧, 用布垫在羊背下面使腹腔升高。

常规处理术部后, 距最后肋骨后缘3厘米处切开皮肤, 切口长20厘米左右。用止血钳按肌纤维走向钝性剥离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直肌, 打开腹膜后暴露出瘤胃, 用小套管针将瘤胃内的气体放出, 在瘤胃与切口间用纱布隔离。如图1所示, 将插管插入瘤胃静脉的一个分支内5~10厘米, 然后用周围的瘤胃壁将其包裹起来, 用触诊法来检查插管的位置是否正确。缝合网膜, 将插管通过接近背中线的右肋面皮肤引出体外。取下纱布, 清除血凝块及污染物, 用含抗生素的生理盐水清洗导管及创部 (注意避免流入腹腔) , 先缝合腹膜 (4号缝合线, 圆弯针) , 再逐层缝合肌肉 (7号缝合线, 圆弯针) 和皮肤 (10号缝合线, 三棱针, 并注意将皮肤和皮肌对齐一起缝合) 。

2.3 门静脉、肠系膜静脉插管手术将试验羊左侧卧保定于手术台上, 术部剪毛、消毒, 距右侧最后肋骨3处平行肋骨切开皮肤约10~15厘米, 钝性分离肌肉, 切开腹膜, 将十二指肠掏出, 选择合适部位将其静脉剥离出一段, 大约1厘米, 注意血管剥离一定要彻底, 否则不易插管。剥离后在血管下用两根4号缝合线分别轻拉血管, 再用牵引线穿过血管壁起到牵引血管的作用, 然后通过牵引线将血管提起, 用小剪刀在牵引线的远心端小心剪口, (注意口大小一定要适宜, 太大容易将血管剪断, 太小插管不易进入) , 口剪好后用小镊子或手持血插管将其插入血管内, 深度大约10厘米左右就可到达门静脉入口出, 此时可检测一下血液流出的速度, 可选择最佳的流出速度的位置进行固定。插的深度也可通过用触诊法进行确认, 看是否已经达到了所需位置, 另外插管一定要提前充满肝素, 在插的过程中要有专门人员进行辅助。插好后进行固定, 然后进行荷包缝合固定。最后将插管穿过肌层引到体外固定在皮肤上。后叙步骤如瘤胃血插管方法。

在手术切口处向身体后方找到空肠, 将肠盘掏出, 分别在空肠前端和后端进行肠系膜静脉插管。方法如门静脉插管。

2.4 颈动脉插管手术将试验羊固定于手术台于颈部右侧剪毛消毒。

在颈静脉上方平行于颈静脉做3~4长切口, 钝性分离颈动脉。用动脉钳夹住暴露动脉的两端, 而后在其上, 用无损伤缝合针连线作双荷包缝合, 在荷包中间用带线缝合针穿孔并迅速插入充满肝素钠生理盐水的插管 (约3厘米) , 向近心端插入约5厘米, 收紧荷包并固定插管。

2.5 术后护理术后, 试验羊的护理有两大主要目的:

静脉插管 篇2

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技术 ▲目的

1.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

2.静脉输注高渗性、有刺激性的药物,如化疗、胃肠外营养(PN)等。▲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出凝血情况。(2)评估患者局部皮肤组织及血管情况。(3)由医生负责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2.PICC置管操作要点:(1)做好准备, 保证严格的无菌操作环境。

(2)选择合适的静脉:①在预期穿刺部位以上扎止血带。②评估病人的血管状况,选择贵要静脉为最佳穿刺血管。③松开止血带。

(3)测量定位:①测量导管尖端所在的位置,测量时手臂外展90o。②上腔静脉测量法: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量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三肋间。③锁骨下静脉测量法: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至胸骨切迹,再减去2厘米。④测量上臂中段周径(臂围基础值):以供监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新生儿及小儿应测量双臂围。

(4)建立无菌区:①打开PICC无菌包,带手套。②应用无菌技术,准备肝素帽、抽吸生理盐水。③将第一块治疗巾垫在患者手臂下。

(5)消毒穿刺点:①按照无菌原则消毒穿刺点,范围穿刺点上下10厘米两侧至臂缘。②先用酒精清洁脱脂,再用碘伏消毒。等待两种消毒剂自然干燥。③穿无菌手术衣,更换手套。④铺孔巾及治疗巾,扩大无菌区。

(6)预冲导管。

(7)扎止血带,实施静脉穿刺:穿刺进针角度约为15-30度,直刺血管,一旦有回血立即放低穿刺角度,推入导入针,确保导入鞘管的尖端也处于静脉内,再送套管。

(8)从导引套管内取出穿刺针:①松开止血带。②左手食指固定导入鞘避免移位。③中指轻压在套管尖端所处的血管上,减少血液流出。④从导入鞘管中抽出穿刺针。

(9)置入PICC导管:将导管逐渐送入静脉,用力要均匀缓慢。

(10)退出导引套管:①当导管置入预计长度时,即可退出导入鞘。②指压套管端静脉稳定导管,从静脉内退出套管,使其远离穿刺部位。

(11)撤出导引钢丝:一手固定导管,一手移去导丝,移去导丝时,动作要轻柔。(12)确定回血和封管:①用生理盐水注射器抽吸回血,并注入生理盐水,确定是否通畅。②连接肝素帽或者正压接头。③用肝素盐水正压封管。

(13)清理穿刺点,固定导管,覆盖无菌敷料:①将体外导管放置呈“s”状弯曲。②在穿刺点上方放置一小块纱布吸收渗血,并注意不要盖住穿刺点。③覆盖透明贴膜在导管及穿刺部位,加压粘贴。④在衬纸上标明穿刺的日期。

(14)通过X线拍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3.PICC置管后的护理要点:(1)置管术后24小时内更换贴膜,并观察局部出血情况,以后酌情每周更换1-2次。更换贴膜时,护士应当严格无菌操作技术。换药时沿导管方向由下向上揭去透明敷料。

(2)定期检查导管位置、导管头部定位、流通性能及固定情况。

(3)每次输液后,封管时不要抽回血,用10毫升以上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10-20毫升以脉冲方式进行冲管,并正压封管。当导管发生堵塞时,可使用尿激酶边推边拉的方式溶解导管内的血凝快,严禁将血块推入血管。

(4)治疗间歇期每周对PICC导管进行冲洗,更换贴膜、正压接头。(5)密切观察患者状况,发生感染时应当及时处理或者拔管。4.指导患者:

(1)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放松,确保穿刺时静脉的最佳状态。(2)告知患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不要擅自撕下贴膜,贴膜有卷曲、松动、贴膜下有汗液时及时请护士更换。

(3)告知患者避免使用带有PICC一侧手臂过度活动,避免置管部位污染。▲注意事项 1.穿刺时注意事项:(1)穿刺前应当了解患者静脉情况,避免在疤痕及静脉瓣处穿刺。

(2)注意避免穿刺过深而损伤神经,避免穿刺进入动脉, 避免损伤静脉内膜、外膜。

(3)对有出血倾向的患者要进行加压止血。2.穿刺后护理注意事项:(1)输入全血、血浆、蛋白等粘性较大的液体后,应当以等渗液体冲管,防止管腔堵塞。输入化疗药物前后均应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冲管。

(2)可以使用PICC导管进行常规加压输液或输液泵给药,但是不能用于高压注射泵推注造影剂等。

血液透析患者的静脉插管护理 篇3

【摘要】:通过探索加强透析患者静脉插管后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插管使用时间, 加强患者术前的护理、术后的护理,以及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采取措施,患者的插管的时间明显延长,发生感染的机会明显减少。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患者非常满意,减少感染、血栓等不良并发症。

【关键词】插管术后;并发症护理;延长使用时间

中国分类号:R47

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疗上首先应建立一条血管通路,有效的血液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质量的必要条件。在临床上我们通常采用的是动静脉内瘘。但是有些患者由于耽误治疗或血管条件差,无法行自体血管造瘘手术,需要临时、长期插管,对于这些患者行颈内、股静脉插管作为血管通路患者,我们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3年6月~2014年6月,共对3例维持性血透患者行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置入术,53例血透患者行颈内、股静脉临时性留置导管置入术,男性26例,女性23例,年龄34-84岁。均为自身血管条件差或由于病情需要急于透析的患者。

1 .2 术前准备

患者术前要化验血常规、凝血四项、血离子、肾功能、肝功能、心电图、预插管部位的双侧血管彩超,以了解患者的血管情况,提高血管一次穿刺的成功率。插管前应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理解及合作。由于留置导管术为有创手术,患者易产生恐惧感,要告知患者颈内、股静脉置管方法及成功例子,并告知其术中的注意事项,如体位配合、手术过程中如何调整呼吸以及避免咳嗽等,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心理,以更好地配合手术。术前做好患者术区的皮肤准备,若做股静脉要做好备皮工作,防止术后感染。

1.3手术插管部位的选择

原则上要遵循首选右侧颈内静脉为原则,依次可选择左侧颈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右侧颈外静脉。

1.4导管的选择及插管的深度 導管外径一般在11-14Fr, 右侧颈内静脉导管的总长度应该在36cm ,左侧颈内静脉导管的总长度应该在40cm ,股静脉导管的总长度应该在45cm。

2 术后护理

2.1 操作护理每次透析前严密观察插管局部有无出血、血肿和滑脱,严格消毒导管及插管处皮肤,按常规消毒导管的动静脉接头,去除肝素帽,先抽出保留管内的肝素和部分残余血液,注入首剂量肝素或直接接上透析管路,进行常规透析,透析结束后,动静脉导管内分别注入生理盐水10ml,以保证管腔内无血液,再注入2ml含1000~1250U肝素的生理盐水,并以肝素帽封口,以防导管内血栓形成。透析过程中要固定好透析管路,防止挤压扭曲。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杜绝因违反操作规程导致感染发生。

2.2保持切口敷料的清洁、干燥,如有渗出的血迹,要及时更换敷料。同时,要注意观察导管内有无血液,如果管内有血液要及时给予处理,重新进行封管。长期导管隧道上口一般在术后7~10d拆线,而隧道下口在术后4周方可拆线。长期插管的患者要作好个人卫生,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如需淋浴,应将导管及皮肤出口处用透明敷料贴封闭,淋浴后及时更换敷贴,置管侧上肢应避免提重物及进行剧烈活动。

2. 3 并发症的护理

2.3.1导管出血的护理

插管患者的出血原因原因很多,主要是患者自身的凝血功能不好、使用抗凝药物,或穿刺时误入动脉等原因均可以导致出血。因此,我们要注意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无菌敷料有无渗血,皮下有无血肿,如有皮肤出血、渗血,应及时给予局部按压,止血后更换敷料,重新包扎,保证敷料的清洁、完整。出血严重时要遵医嘱给予止血药或对症给予鱼精蛋白中和。

2.3.2导管位置不良的护理

我们在插管时,如果导管在颈内静脉内折叠、扭曲或导管位置过低以3右心室。患者会出现血流量不足,应立即通知医生,通过拍片确定导管的位子,我们可以到导管室调整导管的位置,必要时拔管,重新下管。

2.3.3导管感染的护理

导管的感染原因很多,如患者个人卫生习惯差、患者年龄大、营养不良、皮肤完整性受损敷料不透气。在透析时连接管路操作时,无菌操作观念不严,或无菌物品暴露时间过长,手术环境差,消毒不彻底等,均可以导致导管的感染。在临床上可以表现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热痛,出口处发红有黄色脓液渗出,少数患者有道管处皮肤破溃,畏寒,发热周身乏力等症状。在护理上,我们做好患者的个人卫生情况,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加强患者的饮食调护,给予营养丰富的高优质蛋白饮食。患者在透析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在上下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对隧道红肿及破溃处,导管出口处用碘伏棉签消毒后涂百多邦药膏,再用无菌纱布覆盖。

2.3.4导管血栓的护理

护理人员在上机前用注射器抽血不通畅,或上机后血流量不足,考虑患者的导管有堵塞。我们要针对患者的不同原因,要对症给予治疗。如高凝的患者,我们可以将抗凝首剂及追加量可加大。注意缩短导管口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封管液应现用现配,正压封管,是导管尾端保持正压,可防止血液逆流入导管内致血栓形成,封管后立即拧紧肝素帽。(不可用力过大)肝素帽与每次透析后更换。注意肝素液体量和浓度,不同置管封管液体不同,按照管材注的量封管。如有血栓,遵医嘱用尿激酶溶栓,具体方法为:10万单位尿激酶加NS1毫升加肝素钠2毫升,分别注入动静脉腔内保留30分钟,回抽出被溶解的纤维蛋白或血凝块,若一次无效,可反复进行,回抽无血不能强行推注,以免因压力过大致管道破裂。或尿激酶30万单位加NS100毫升分别与长期置管的动静脉端连接,进行静脉输液,滴注时间不少于3小时,在治疗时要注意患者的凝血情况。

2.3.5脱管的护理

在置管初期过度牵拉,cuff未与皮下组织长合在一起,导管隧道脱出。透析时我们要将导管妥善固定导管,避免用力牵拉,同时也要给患者留出活动空间,并能保持导管良好的位置。

2.4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

告知患者保护导管的重要性,使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勿用手抓挠导管周围皮肤,以免皮肤破溃感染。保持导管出敷料清洁干燥,患者出汗多或有血迹,敷贴潮湿卷边时应随时更换。留置导管病人不宜剧烈活动,以防导管脱出移位,留置导管渗血或出血。嘱季节交换注意保暖,尽量减少去人员密集的地方,避免感冒。在进行护理操作时,一定要注意不能用导管做抽血还有检查及常规输液等。

3讨论

通过加强患者手术前手术部位、导管的选择,术后加强患者在透析过程的导管护理,如加强护理人员的无菌技术操作、患者的个人卫生、留置导管可能或出现并发症的护理等,患者导管的使用时间、感染率明显下降,56例患者仅有2例患者出现感染,六例患者出现血栓,及时溶栓后,血流恢复正常。明显提高患者的插管使用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深受患者的好评。

静脉插管 篇4

1.1 一般资料

择期开腹手术患者58例, 行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年龄35-64岁, 体重51~76kg, 男32例, 女26例, ASAI~II级, 既往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及精神病史, 无严重心、脑、肝、肾合并症, 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 (A组、舒芬太尼组) , 对照组29例 (B组、芬太尼组) ,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和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1.2 麻醉方法

麻醉诱导前给予:盐酸戊乙奎醚0.5~1mg, 皮内注射;咪达唑仑0.02~0.04mg/kg;芬太尼2~4u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 5 mg/k g;依托咪酯0.2~0.4 mg/k g;静脉诱导气管插管。成功后, 接麻醉机机械通气, 潮气量8~12mL/kg, 呼吸频率:12~1 5次/m in, 间断静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 持续泵入瑞芬太尼和异丙酚维持麻醉, 手术结束后, A组给予舒芬太尼5ug和格拉司琼1.5mg作为负荷量, 清醒拔管后, 给予舒芬太尼2ug/kg+格拉司琼3mg+生理盐水至100mL。B组给予芬太尼0.1mg和格拉司琼1.5mg作为负荷量, 继而接一次性自控静脉镇痛泵, 给予芬太尼0.6~0.8mg+格拉司琼3mg+生理盐水至100mL。2组背景剂量2m L/h, 锁定时间为10min。

1.3 观察指标

(1) 采用VAS评分记录术后4、8、12、24、48h的疼痛评分。 (2) 采用Ramsay评分法进行镇静评分, <2分为镇静不安, 2~4分为镇静满意, 5~6分镇静过度。 (3) 生命体征:持续监测BP、HR、SPO2等。 (4) 不良反应:观察恶心、呕吐、眩晕、瘙痒、精神异常等。

2 结果

术后4、8、12、24、48hA组各点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 (P<0.01) (表1) 。术后A组、B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2组患者各时点BP、SPO2、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无呼吸抑制发生。不良反应:A组恶心、呕吐1例 (3.4%) , 嗜睡3例 (10.3%) ;B组恶心呕吐5例 (17.2%) , 头晕1例 (3.4%) , 嗜睡5例 (17.2%) 。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表1) 。

注:VAS评分A组与B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术后镇痛: (1) 可以减少疼痛所致的儿茶酚胺、醛固酮、皮质醇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等内源性物质的释放, 从而减少高血压、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及心肌局部缺血, 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2) 可以使病人早期活动, 减少术后并发症[1~2]。自控静脉镇痛是目前治疗术后疼痛的较好方法, 患者可以在匀速给药的同时自行随时按压输注开关补充给药, 从而达到最满意的镇痛效果。

舒芬太尼是芬太尼衍生物, 其亲脂性约为芬太尼的2倍, 更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 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较芬太尼高, 而分布容积则较芬太尼小, 虽然其消除半衰期较芬太尼短, 但由于与阿片受体亲合力较芬太尼强, 故不仅镇痛强度更长, 而且作用持续时间也更长, 具有起效迅速、心血管系统功能稳定、无组胺释放、呼吸抑制少等特点[3]。Bailey等研究发现, 在等效剂量下, 舒芬太尼的镇痛、镇静作用强于芬太尼, 而呼吸抑制效应弱于芬太尼, 用于术后镇痛具有明显的优势。

本研究证实了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等效价计量进行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病人术后自控, 取得了较好的镇痛、镇静效果, 且其对生命体征及血液动力学稳定性优于芬太尼组, 恶心、呕吐、嗜睡、头晕等副作用发生率也明显低于芬太尼组。具有镇痛效果好, 副作用少, 安全、有效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伯銮.临床麻醉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417~418.

[2]林传荛, 岳云, 柳娟.舒芬太尼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的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4, 20:51.

静脉插管 篇5

关键词:新生儿,脐静脉插管,细菌,感染

高危新生儿, 特别是极低和超低出生体质量儿, 需随时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 以便及时给药予以抢救及输注高渗营养液体, 而脐静脉插管是一条较安全, 易操作的给药通道。本实验取患儿插管管端和血液样本进行细菌培养, 进行患儿是否感染细菌的判定。并且从众多病例中总结规律, 找出最重要的致病菌, 为日后的临床应用中有针对性的抑菌, 降低感染率提供指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从2010年7月开展脐静脉插管术, 数据从上述日期统计至2012年9月, 共记录病例123例。其中男74例, 女49例;胎龄 (31.5±1.5) w;出生体重 (1550.7±212.8) g。患儿普遍因为早产, 需要输注营养物质和及时使用急救药物等而进行脐静脉插管。

1.2 方法

1.2.1 插管术方法

脐静脉导管使用法国美德医用导管研制集团的婴儿脐动静脉导管 (内径3.5~5Fr) 。患儿取平卧位, 视情况束缚四肢。使用安尔碘消毒脐部, 在脐带根部找到脐静脉, 分离管腔, 常规插管, 深度根据“Dunn法”估计。确定插管到位后, 予丝线行脐带荷包缝合, 固定导管于脐部。术后进行X光片定位。导管末端位于第8~10胸椎之间的腔静脉最适宜。如果插管不当, 则根据X光片调整, 只可拔出不可深入, 或将导管外拔使末端位于第3~4腰椎水平。桥头固定方法固定导管, 暴露脐部、保持脐部干洁、每日予Ⅱ型安尔碘消毒脐部。导管留置时间在7~14d, 部分患儿因提前出院或导管渗液等原因提前在7d内拔管。

1.2.2 细菌培养方法

对送检管端标本和血标本成对进行标记后, 采用肉汤和琼脂作为培养基, 对每一个单独标本进行两次培养, 其中任何一次呈阳性即判定为标本细菌阳性。记录阳性的标本号, 最后进行数据汇总。对呈阳性的标本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测, 包括PCR, Elisa, G+、G-等等, 从微生物形态学、生物化学多个层面综合分析, 确定呈阳性的为何种病原微生物。根据实验得出的数据, 阐述脐静脉插管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 具体分析出该技术的最大风险及重要的注意事项, 为临床提供理论指导。

2 结果

所有新生儿中, 共16例发生感染, 各类病原菌的感染情况及在123例新生儿中所占的比例, 见附表。

3 讨论

123例插管患儿中, 有16例检出细菌感染, 感染率为13.01%。在麦菁芸[1]报道的6347例新生儿病例中, 感染513例次, 感染率为8%;任军红[2]报道的218例新生儿病例中, 感染23例次, 感染率为10.6%。以上数据表明, 新生儿脐静脉插管, 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患儿感染细菌的几率。实验所得的16例管端感染病例中, 有5例感染表皮葡萄球菌, 达31.25%;2例感染酵母样真菌, 2例感染瓦氏葡萄球菌, 各占12.5%。唐军等[3]进行的两次相关研究中[4]也有表皮葡萄球菌致感染的报导。所以, 本技术最大的感染威胁来自于表皮葡萄球菌、瓦氏葡萄球菌和酵母样真菌。5例表皮葡萄球菌中, 有1例血培养标本呈阳性;2例酵母样真菌的血培养标本则全部呈阳性。提示酵母样真菌的致病性高于表皮葡萄球菌, 更容易引起新生儿败血症。

感染酵母样真菌的患儿胎龄均为30w左右, 体重分别为1350g和1020g, 在样本中均偏小;置管时间2例均为13d, 在样本中偏高。所以, 酵母样真菌的感染, 有小胎龄、低体重的倾向, 并且长时间置管会增高感染几率。瓦氏葡萄球菌的感染情况则相反, 胎龄较大, 体重较重的患儿更容易感染, 且与留置时间关系不大。表皮葡萄球菌的感染根据数据显示, 与胎龄、性别、体重、置管时间的相关度不大。

孕妇来院时, 医护人员应当仔细评估产妇的健康情况和心理活动, 其中包括家族性遗传病史及精神病史, 并且给出针对性的指导, 开展系统全面的孕期保健。医护人员可对孕妇进行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均衡饮食和合理运动等全方位的指导, 以期尽可能地提高母婴质量, 减少不幸事件的发生。另外社会宣传尽可能在最佳育龄时生产, 产前定期进行产检, 妊娠期间科学保健, 尽可能地减少新生儿早产的概率。医疗服务的核心是减少病人痛苦, 挽救生命。因此, 不能以降低成本等理由以次充好。必须坚持术前严格消毒所用一切器械, 导管中通入含肝素0.5U/ml的生理盐水保证管道畅通[5]。相关文献所述, 覆盖纱布可能提高感染病菌的几率, 临床医师可根据经验酌情选择不覆盖纱布, 暴露脐部、保持脐部干洁、每日Ⅱ型安尔碘消毒脐部。医院环境中存在大量潜在感染源, 因此, 笔者建议将高危新生儿 (特别是早产及极早产儿) 病房单独开辟一个病区, 避免无关人员进入带来致病菌。病区内采取定期消毒制度, 减少自然环境中存在的潜在威胁;医护人员佩戴口罩帽子手套, 进出病区时均加以消毒。最大程度上减少环境存在的致病菌, 尽可能降低感染几率。在给药时, 定时加入适量非抗生素类抗菌药, 提高抗菌抑菌能力。相关致病细菌对复方新诺明、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 考虑到复方新诺明对新生儿的不良反应较大, 因此可考虑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亚胺培南。真菌对氟康唑等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均敏感, 故可使用氟康唑进行早期经验性预防治疗。大分子药物如TPN、PPN缓慢输入后[6], 定时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通管, 能防止导管内药物的沉淀及血细胞、脂类等的淤积造成管腔狭窄使得微生物附着生长而导致感染。

参考文献

[1]麦菁芸, 董琳, 林振浪, 等.新生儿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 2011, 49 (12) :915-920.

[2]任军红, 林金兰, 贾会学, 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12) :2435-2437.

[3]唐军, 熊英.肝素预防新生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回顾性研究[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0, 10 (9) :1023-1026.

[4]唐军, 李熙鸿, 王华, 等.静脉营养液中加入小剂量肝素预防新生儿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9, 11 (12) :983-985.

[5]潘迎洁, 贾玉霜, 鲁萍.新生儿脐动脉和脐静脉插管术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3, 18 (8) :712-713.

静脉插管 篇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从2005年10月-2006年10月住院治疗的肿瘤患者80例, PICC插管40例, 男20例, 女20例, 年龄25岁~78岁, 平均年龄56岁;一般周围静脉输液40例, 男30例, 女10例, 年龄24岁~72岁, 平均年龄55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将以上两种输液方法分为A、B 2组。

1.2 方法

A组为PICC组, 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PICC插管, 导管材料为聚氨酯, 柔软、弹性好, 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及顺应性, 导管长度为60 cm, 可根据个体或者治疗的需要以无菌的方式预先进行裁剪。操作时患者的手臂外展与身体成90°, 从患者肘前外周静脉 (首选贵要静脉, 因为此静脉直、粗且静脉瓣少, 当手臂与躯干垂直时为最直接的途径) 刺入, 经腋静脉、锁骨下无名静脉、右上腔静脉中下1/3及中心静脉处, 一般为40 cm~50 cm。在置入15 cm左右时嘱患者头偏向穿刺侧下颌尽量贴近肩部, 防止导管进入颈静脉, 置管后X线片确认导管的位置。B组为一般周围静脉输液, 方法众所周知, 不再赘述。

2 结果

2.1 在使用同样的药物进行化疗过程中, A组出现局部感染1例, 无静脉炎发生;而B组8例出现局部感染, 4例出现静脉炎。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 B组为30%。见表1。

注:总例数不小于40, 最小理论频数不小于5, 应用两个样本率Pearson法卡方检验得:χ2=11.1137, P=0.009, 经统计学卡方检验后P<0.01, 2组具有明显差异, PICC插管化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周围静脉输液化疗组。

2.2 留置时间的比较。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为10 d~120 d, 平均60 d, 其中8例患者全程静脉化疗后拔管;B组化疗期间1 d穿刺1次, 如出现静脉炎、局部感染或意外脱管, 还需反复穿刺, 留置时间明显短于PICC组 (P<0.01) 。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置管前根据患者及家属对PICC的了解程度, 向其说明置管的目的、必要性、置管过程及留置时间, 建立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充分评估患者对治疗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准备程度, 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 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使其积极配合置管。

3.2 导管护理

3.2.1 冲洗及封管

每次输液前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导管, 输液完毕, 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用肝素稀释液 (50 U/ml) 10 ml, 采用脉冲式动作, 经肝素帽注入, 使冲洗液在管腔内形成湍流, 清洁和漂净管壁, 当剩余0.5~1 ml液体时, 边推注边撤出注射器, 以达到正压封管, 然后用无菌纱布包裹固定。

3.2.2 导管的固定

防止滑脱, 除了距穿刺点1 cm处固定外, 5 cm处再用长3 cm、宽2 cm胶布固定, 固定部位避开关节及凹陷处。

3.2.3 防止导管阻塞

导管阻塞常见的原因是导管护理不当引起, 如封管方法不正确、从导管抽血、输血或导管被压折等。因此, 应采用正确的封管方法。由于PICC导管管腔狭窄, 直径只有0.3 mm~0.6 mm, 易形成血栓, 故不宜经导管抽血和输血。监测导管内压力可及早发现导管阻塞。一旦出现导管阻塞, 可用注射器将PICC导管抽空, 使管内形成负压, 然后将1 ml肝素稀释液 (50 U/ml) 注入管内保留5 min, 回吸后有回血出现, 表明导管通畅。

3.3 并发症的护理

3.3.1 静脉炎

温热水敷20 min/次, 4次/d, 抬高患肢, 避免剧烈活动。若3 d未见好转或更严重应拔管。

3.3.2 感染

如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应考虑可能为导管感染引起, 尤其是置管时间较长者。 (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每周更换敷贴2~3次, 敷贴有污染时随时更换。每次更换敷贴时常用2.5%碘伏消毒 (用碘伏刺激性较小, 可减轻患者疼痛不适而且可逐步释碘持续灭菌, 有效防止细菌经皮下隧道逆行入血) [1]。 (2) 如患者出汗较多, 可使用棉质敷贴, 使其吸汗, 减少汗液对穿刺部位的刺激。 (3) 输液环路每天更换, 肝素帽如被血液污染时更换, 如未污染应每周更换1次。 (4) 必要时做细菌培养, 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5) 导管拔出时应从穿刺点部位轻慢拔出, 立即压迫止血, 用敷贴固定, 每24 h~48 h换药直至伤口愈合, 避免感染。

3.3.3 导管阻塞

如滴速减慢, 可能有管道不畅、阻塞现象。用肝素液10 ml (6 250 U) 抽吸, 借腹压肝素溶液充分接触, 边抽边推, 如此反复几次, 如仍不见回血, 可将导管关闭30 min, 让血栓尽量泡在溶液中, 再行抽吸, 阻塞的管腔可通畅[2]。

3.3.4 前臂水肿

加压包扎时绷带缠绕过紧, 体位关系或侧支循环不良等原因均可引起。处理:松开绷带或改变体位或热敷水肿部位;穿刺时避免反复穿刺, 刺破血管, 加压包扎松紧适度均可起到一定的预防效果。

3.3.5 导管脱出

固定导管时建议采用“S”形固定。每日检查导管固定是否妥当, 有无打折、移动或松脱。如部分脱出, 不影响置管用途, 采用局部固定即可, 脱出管不可再送入血管, 以防感染。

3.4 患者的健康教育

导管置入后, 由于带管时间较长, 患者很长时间在院外休疗, 因此, 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嘱咐患者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 洗浴时避免局部贴膜浸水, 若有浸水, 护士应及时帮助患者更换贴膜。带PICC导管不影响患者一般性日常活动及体育锻炼, 但应避免使用带PICC一侧手臂提过重的物品或持重锻炼。指导患者正确活动患肢, 输液时适当抬高患肢, 避免屏气动作及剧烈咳嗽。

4 讨论

化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手段之一, 如何保证化疗顺利进行是肿瘤护理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化疗除引起全身毒性反应, 还可引起静脉炎致血管变硬, 血流不畅甚至闭塞, 影响化疗进行。一般周围静脉输液并发症多, 而且需要反复静脉穿刺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PICC插管安全可靠, 留置时间长, 并发症少, 由于减少了反复穿刺, 更好地保护了血管,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减少了护理工作量。

PICC插管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个无痛的静脉化疗途径[3、4], 它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PICC选用肘部静脉至中心静脉, 肘部静脉易于看到或扪到, 可在直视下穿刺, 克服了深静脉盲穿的不足。肘部静脉周围无重要组织结构, 操作损伤小、创伤小、简便易于推广, 安全性大, 无深静脉穿刺的出血、气胸、神经损伤等并发症[5], 导管可深达上腔静脉, 化疗药、高渗药输入后能迅速被稀释, 减低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毒性作用[6]。

PICC插管操作虽然不复杂, 但仍然有一定的危险性, 护士需要进行一定的培训后才能进行操作, 护士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熟练的业务技术掌握化疗药物的特点和PICC插管潜在的并发症及护理, 在肿瘤患者的化疗过程中仔细观察及早发现问题, 并及时处理, 以减轻或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江宏.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02, 16 (1) :14~15

[2]许壁瑜.PICC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护理, 2003, 25 (9) :361

[3]郭丽娟, 王立, 任少林, 等.预防PICC置管并发症的护理方法[J].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 (7) :5~6

[4]周雪贞, 李利华, 何展文.25例小儿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并发静脉炎原因分析与防治[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5, 1 (1) :46~48

[5]张海生.深静脉穿刺置管技术的应用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2) :53

静脉插管 篇7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进行诊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静脉输液方法也在不断地进行更新改进, 包括外周静脉穿刺、锁骨下静脉穿刺、颈内静脉穿刺以及留置针静脉穿刺输液法。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PICC) 也逐渐应用于临床, 解除长期输液的患者反复多次穿刺的痛苦, 减少对浅静脉的损坏, 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提高了工作效率。

1 PICC材料的选择

PICC以优质特殊的聚氨酯材料加工而成, 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和顺应性。导管材料经过特殊的添加剂处理在37~40℃会变得非常柔软。导管使用长度为60cm, 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治疗的要求在导管末端进行裁剪。

2 PICC的临床应用

2.1 危重患者的抢救

危重患者病情变化快, 病情突然加重, 如患者身上有现成的PICC, 护士就可以立即建立液路, 用上抢救药, 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了时间, 提高了抢救质量[1]。

2.2 为患者减轻痛苦

PICC给患者带来福音, 对于长期输液、血管条件差、需要输入高渗或粘稠的液体 (如TPN、脂肪乳、氨基酸) , 需要反复输入血液制品, 需要反复输入刺激性药物 (如化疗药) , 减少了穿刺的次数,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也保护了周围静脉, 提高了工作效率。

3 PICC的临床护理

3.1 操作方法

3.1.1 操作前准备

A置管前的准备:有医生的医嘱, 穿刺前患者教育, 患者签署置管同意书。

B物品的准备:10mL注射器、无菌贴膜、缝合包、肝素盐水、生理盐水、输液器、常规消毒物品、测量尺、弹力绷带、止血带、无菌手套、三通或其他接头。

3.1.2 具体步骤[2]

A选择血管及穿刺点, 在预期穿刺部位以上扎止血带, 选择贵要静脉为最佳穿刺点。

B松开止血带, 患者上肢与身体成90°角, 测量自预定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 然后向下至第三肋间。

C建立无菌区, 根据无菌操作程序, 进行局部消毒。在预穿刺点上方扎止血带以膨胀血管, 铺手术巾以暴露预定穿刺部位。

D静脉穿刺。应用PICC管自带的穿刺针穿刺静脉, 观察回血, 确认针孔全部进入血管后固定针头, 保持针的位置。

E放置导管, 左手固定针头, 右手向内送管。当导管进入第一测量长度时, 让患者头部向穿刺上肢方向并尽量靠近锁骨, 以防止误插至颈静脉。

F完成插管, 继续送管至预定长度, 保持手臂与身体成90°角。无菌操作直至完成导管推进到目的位置。

G抽吸与冲洗。退出穿刺针, 连接输液针, 拔出止血针芯连接兑好盐水的注射器, 抽吸至回血并冲洗, 以保证流通性能。

H连接输液管及固定导管。用固定接头连接输液管及导管、用专用固定器固定导管。用无菌敷料掩蔽穿刺点, 弹力绷带包扎24h。

I封闭导管或输液。

J导管定位:在X线下对导管头部的位置进行定位。

4 PICC的护理[3]

4.1置管术后24h更换贴膜, 并观察局部出血情况, 以后酌情每周更换1~2次。更换贴膜时, 护士应当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换药时沿导管方向由下向上揭去透明敷料。

4.2 定期检查导管位置、导管头部定位、流通性能及固定情况。

4.3 治疗间歇对PICC导管进行冲洗, 更换贴膜, 正压接头。

4.4 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发生感染时, 应当及时处理或者拔管。

4.5尽量避免在置管侧肢体测量血压。

PICC是一项新技术, 减少了患者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 保护了备用静脉又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参考文献

[1]谭启明.PICC的临床应用与护理现状[J].现代护理, 2008 (5) :56.

[2]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的功能和特点[S].法国美德医用导管研制集团.

静脉插管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下颌骨骨折术前评估插管有困难者10例, 快速诱导后无法插管10例, 共20例, 其中男15例, 女5例, 年龄20~50岁。

1.2 方法

所有20例患者 (快速诱导患者清醒后) 均采用如下操作:用细线量出口角到同侧下颌角再到环甲膜的长度, 把这个长度从气管导管尖端开始标在气管导管上。环甲膜穿刺, 注入2%利多卡因2m L, 静脉注射咪达唑仑1mg、芬太尼0.1mg, 双侧舌骨大角处各注入2%利多卡因1m L (喉上神经阻滞) , 2%利多卡因适量喷咽腔。然后, 打开中心静脉穿刺包 (驼人) , Y形针接带水注射器环甲膜穿刺, 成功后针尖斜向头端45°, 置入导丝, 用插管钳经口拉出, 退Y形针, 用手固定导丝尾部, 另一人把导丝前端插入气管导管, 一手拉导丝, 一手往里送导管, 感觉有阻力时, 左右旋转导管, 边旋边进, 直到深达所标刻度, 送导管者听气管导管口呼吸音最响亮时, 固定导丝尾部者放松导丝, 送导管者继续推入导管, 直到所需深度。推导管的时候推导管者要固定好导丝, 不要让它和导管一起深入气管。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人民医院麻醉科 (654100)

2 结果

20例患者均插管顺利、成功。

3 讨论

困难插管是气管插管中一个棘手的问题。在大医院, 设备齐全, 可以用Mc Coy喉镜, 纤维支气管镜等[1], 而基层医院设备有限, 逆行插管是个不错的选择。以往用硬膜外导管做逆行插管, 因硬膜外导管柔软, 导向性差, 不易从口腔引出, 且导管推入会有偏差, 插管会不顺利。而我们用中心静脉置管导丝做逆行插管, 导丝前端柔软, 后面较硬, 易通过声门, 易使导管沿着导丝的方向走, 所以插管易成功[2,3]。

参考文献

[1]丛寿耆, 赵俊.气管内插管困难的预测和处理[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1997, 18 (3) :174-175.

[2]张付华, 高秀.应用“J”型介入导丝逆行气管插管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 13 (8) :1049.

静脉插管 篇9

1 中心静脉插管并发症

1.1 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

是股静脉插管中最常见的并发症, 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 减少试管次数, 如误入动脉立即停止并充分压迫。局部有少量渗血最常见, 可行局部冷敷压迫式用无菌纱布条反向压迫牵拉止血, 效果不错。

1.2 血气胸

是锁骨下静脉插管较常见的并发症。如果出现血气胸, 立即拔出导管, 积极抢救, 必要时行胸腔闭式引流, 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 所以行插管时要谨慎, 避免刺破胸腔。

1.3 心律失常

见于锁骨下静脉及颈内静脉插管, 大多可引起一过性窦性心动过速, 对心脏疾病较重者应谨慎, 尽量避免锁骨及颈下静脉插管。

1.4 血流量不足

多见于股静脉插管, 这与股静脉解剖特点及位置有关。很容易造成贴壁现象, 导致透析时血流量不足, 应管血泵, 调整管的位置或者动静脉接口互换反冲, 一般可以改善。

1.5 感染

属于远期并发症, 表现为插管口周围皮肤红肿有脓性分泌物, 严重患者可出现寒战、高热。多见股静脉插管者, 指导患者及家属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敷料整洁、干燥。必要时应用抗生素治疗。

1.6 窒息

是颈内静脉插管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原因是误入动脉或损伤动脉而出现皮下血肿压迫气管致窒息, 如出现症状可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

1.7 导管内血栓形成

表现为血流量不足, 静脉压高, 可以用尿激酶溶栓。

1.8 胸导管损伤行左锁骨下静脉插管, 偶有引起乳糜胸或淋巴瘘。

1.9 导管脱出

见于导管保留时间长, 缝线断裂。如脱出可引起出血, 尤其是股静脉插管患者更容易发生, 指导患者要严加注意, 一旦脱出立即压迫止血及时就诊。

2 护理

中心静脉插管的护理直接影响到留置导管的使用效果和寿命, 规范的护理可以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 延长导管使用寿命,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下面浅谈一下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

2.1 股静脉插管患者卧床时床头不宜摇起过高, 角度40°, 患者可以

短距离行走。禁止坐位, 防止导管打折扭曲。注意保持导管翼缝合线不松动及脱落, 必要时随时重新缝合, 特别在脱裤子时避免导管拉出, 若导管有部分脱出, 应原位缝合, 固定好, 或更换导管, 如果必须送回时应严格消毒并无菌操作, 以防感染。

2.2 每次透析时密切观察导管出口处有无红肿及脓性渗出液, 如局部

皮肤有红肿脓性分泌物, 应每天消毒换药, 必要时应用抗生素, 如有管内隧道感染病人大多在透析1~2h出现寒战、高热, 应全身使用抗生素, 检测体温变化, 必要时做血培养或拔管。

2.3 透析操作者, 戴好口罩和手套,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使用一次

性肝素帽。导管周围皮肤及出口处每周换药2~3次, 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敷料或透气薄膜覆盖, 禁止涂抹药膏类物质, 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如有潮湿及时更换。

2.4 使用纯肝素或肝素盐水封管, 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用5ml注射

器将导管内原有的肝素或肝素盐水抽出弃去, 分别向动静脉管腔内注入生理盐水3~5ml, 冲净腔内血液, 根据动静脉管腔容量注入纯肝素或肝素盐水, 调整好动静脉夹子位置, 关闭夹子, 一般不轻易打开。

2.5 透析过程中用治疗巾覆盖导管及管路连接处, 随时观察局部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6 避免用留置导管输血、输液、采血等以免堵塞。

2.7 对于高凝状态, 容易堵管的患者, 定期3~4周管腔内尿激酶溶

栓, 防止管内血栓形成, 为了延长导管使用寿命可以采用隔日一次封管办法, 必要时口服抗凝药物。

2.8 对需要留置时间较长或半永久性导管, 为避免管内血栓形成, 可

绘制静脉压及动脉压曲线, 以早期发现管内血栓形成或打折扭曲、贴壁情况。

2.9 注意个人卫生, 指导患者正确擦洗及淋浴方法, 使之认识到个人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静脉插管】相关文章:

插管通气06-15

动脉插管06-28

全麻插管08-27

插管反应09-10

困难气管插管05-12

插管全身麻醉07-25

气管插管诱导08-11

气管插管患者09-09

肝动脉结扎插管06-14

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08-06

上一篇:英语翻译能力下一篇:课堂教学资源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