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城市园林绿化

2024-07-12

当前城市园林绿化(精选十篇)

当前城市园林绿化 篇1

我国从1992年开始了园林城市的创建活动,“园林城市”的建设重在城市的绿化建设,在全国实行了十多年后,城市的生态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因此,2004年9月22日,国家建设部向全国又发出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号召,提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新目标,旨在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生态园林城市的内涵

中国国家园林城市的市长及部分省级园林城市的市长,中外著名风景园林专家学者,以及建设园林部门的工作者相聚深圳,就生态园林城市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形成了共识:即保护非再生自然资源;珍惜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抢救逐渐消亡的历史文化;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建设舒适宜人的绿色家园;缩小区域差异与平衡发展;重视科学规划与有效实施;承担历史赋予的社会责任。“生态园林城市”将作为比“园林城市”更高层次的目标,推动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作为建设生态城市的阶段性目标,由于它目标明确单一,可操作性较强,比较适合目前我国的国情,对于改善我国城市的生态环境,以及建设生态城市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基础作用。

2“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理论模式辨析

2.1 生态园林城市与园林城市

园林城市是国家建设部为加快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而开展的先进城市创建活动。它同“生态园林城市”一样,作为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目标,1992年,我国建设部号召开展创建园林城市活动,并于当年命名了我国第一批园林城市,在全国掀起了创建园林城市的热潮[1]。园林城市是以一定量的绿化作为基本的有机纽带,艺术化地组织和构造城市空间的各个基本要素,使城市形体环境有最佳的美学和生态学效果[2]。而在实际操作中,主要是以绿化指标作为园林城市评判指标。“园林城市”偏重于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以人均公共绿地、绿地率、绿地覆盖率为评选的基本指标。而“生态园林城市”以城市生态环境指标、城市生活环境指标、城市基础设施指标为评选的基本指标,在强调自然环境生态化的基础上,加大社会生态化的比重,向“生态城市”更迈进了一步。

比较“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和“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共包括两部分:一般性要求有7个方面,基本指标包括19项。一般性要求是定性标准,基本指标为定量标准。定量指标的选择原则是从众多的指标中,分解各个方面,再从各方面选择出最能代表其水平或程度的指标,与“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中的指标完全相同(类别和定量要求)的,没有列入其中(因为只有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才有资格参评“生态园林城市”,有些指标没有必要进行重复评比),最后确定共19个定量指标。在这些指标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较“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更具生态性的要求,具体如下:

1)在“国家园林城市”评选的三大基本指标(人均公共绿地、绿地率、绿地覆盖率)都有所提高的基础上,提出“综合物种指数”“本地植物指数”等一些具体的反映生物多样性的指标,形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的城市生态环境指标部分。

2)在城市生活环境指标部分,除了对大气污染,地表水环境和水质有更进一步要求外,还提出了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和公众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满意度(%)两方面的要求,充分体现出生态园林城市“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的原则。

3)在城市基础设施指标部分,提出了再生水利用率(%)、主次干道平均车速、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完好率(%)等指标,反映了生态园林城市对城市生活的经济、高效以及公民素质方面的要求。

4)“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中有70%的标准是城市绿化方面的要求,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中19项基本指标中,仅有5项(26%)是有关城市绿化方面的。可见,生态园林城市已把建设重点放在社会生态方面。

总之,与“国家园林城市”相比,“生态园林城市”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系统性、工程带动及因地制宜五大原则。“生态园林城市”将在充分肯定“园林城市”的基础上,作为比“园林城市”更高层次的目标,推动我国城市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2.2 生态园林城市与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生态城市中的“生态”二字实际上是指其本意,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从其内涵上讲,生态城市是一个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价值的综合性概念。“生态城市”的内涵远在于其社会的和谐,在于其对人性的尊重,在于具有维护社会正义的社会机制,在于其居民的安居乐业。简单地说,生态城市是一种经济高效、环境宜人、社会和谐的人类住区[3]。

有人以为,“生态城市”的提法比“生态园林城市”的提法要深刻而全面,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生态城市”的操作性是比较模糊的。

“生态园林城市”的提出,是我国把生态学思想应用在城市建设中的最初尝试,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是根据我国国情提出的建设“生态城市”的阶段性目标,为建设“生态城市”做好铺垫。

3 发展生态园林城市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3.1 建立基于生态园林城市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

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就是将生态规划的思想方法应用于城市绿地规划,它是改善人类生存空间环境,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最佳理论和方法。城市绿地系统对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重视其规划和实施,以期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生态绿地系统规划是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关键一环,具有科学性、综合性、预见性及可操作性。由于城市与其周边地区的区域一体性及城市生态系统的消费性,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必须要兼顾到周边地区,改善城市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可缓解城市中心地区的生态压力。

3.2 建立合理的生态园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虽然许多城市提出要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但是并没完善的指标体系来指导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享用生态资源,并对生态系统进行还原和修复,但这些都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我们不仅要定性研究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而且要对其进行定量指标体系的研究。

鉴于目前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和认识还处于“雏形期”,城市在运行过程中享用其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以及应对其做的补偿和补偿过程规律还很缺乏基本的认识。因此城市要建立起一个“具有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还需要漫长的过程。

3.3 使生态园林城市的理念深入人心,达到公众参与

应使人们尤其是领导者从思想上认识到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性,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系统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应及时普及生态系统研究的新理论、新成果,为公众树立“生态消费”“生态文化”的新观念,使公众能够为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3.4 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有赖于城市政府的决策和实践

首先政府作为管理者在制定政策时要尽可能考虑到政策的导向和后果,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因决策失误而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因此,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要建立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政策体系,合理经营自然资本和社会资本,提高经济效益。其次实践落实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城市政府应因地制宜地搞好生态园林城市实践工作。

4 结语

“生态园林城市”无论是在创建指导思想,还是指标标准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园林城市”更高的一个层次,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阶段性目标。对生态园林城市的理论及其实践的研究必将得到广泛的重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就是要利用环境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有效防治和减少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和各种废弃物,实施清洁生产、绿色建筑,促进城市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环境更加清洁、安全、优美、舒适。真正的生态园林城市应该是生态之城、美丽之城、高效之城、和谐之城。生态园林城市的规划建设研究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之路。

参考文献

[1]蒋书铭,董海立.创建园林城市实现城建可持续发展[J].城乡建设,2000(12):8-9.

[2]王仁凯.论园林城市与城市设计[J].城市发展研究,1998(6):41-42.

[3]董宪军.生态城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35.

[4]饶会林.积极建设现代园林城市[A].2000沈阳城建经济研讨会论文集[C].2000.

对当前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篇2

蓟县市容园林管理委员会

张红静

摘要:本文概述了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在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目前城市园林绿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简要的提出了几点思考,为逐步实现园林绿化和城市建设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绿化 存在问题 思考

城市园林作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美化城市景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还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在保持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是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生态措施。

一、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园林绿化是创造城市人居环境的主要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要求满足其物质上的需求外,还要求满足其精神生活需求,这种需求当到了小康阶段后就变得日益强烈了。例如目前,每天清晨都有大量人员涌入公园、绿地,有的爬山;有的打拳、舞剑;有的跑步;有的歌咏。不少公园仅进园晨练的就数以万计。在其他时间里进园赏景、观花,从事露天跳舞和开展拉琴、唱戏、打扑克、下棋等自娱自乐活动的人也是络绎不绝。特别是老人和康复中的人则把公园视为每天必到之处,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处场地,满足了当代城市居民返朴归真、向往大自然的愿望而且可以满足人们游憩、锻炼、娱乐、社交活动的需求。园林绿地已成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绿色的环境可以使人们产生安宁、祥和的感觉进而促进身心健康。

2.园林绿化可以调节气候监测、改善环境。尤其是在现今全国各地出现雾霾天气数量日益增多,空气质量下降,PM2.5空气质量指数(AQI)多次出现严重超标,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是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植物不但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其自身构成的绿色空间还对烟尘和粉尘具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的作用。另外许多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对净化城市污水有明显的作用。园林绿化还可以通过植物地下根系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起到净化土壤的作用。城市的绿色通风走廊即道路绿化与滨江滨湖绿地等城市的带状绿地可以将城市郊区的自然气流引入城市内部,为炎夏季节的城市通风创造良好条件,而在冬季则可使风速减低起到防风的作用。还可利用敏感植物监测环境污染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治理。

3.园林绿化可以增加城市的人文景观,展现当地独特的文茂风情。追求人与环境的协调是城市园林绿化的总体目标。城市绿化不仅具有优化城市环境,营造良好城市生态环境的功能,同时也能促成建立文化历史、地理空间相互融洽与和谐的氛围。它可以丰富人文意识与审美价值内涵,体现城市的绿色文化特色。如穿行于椰林夹道的城市街道就会体验到南方沿海城市特有的风韵,而徜佯在白桦掩映的林荫道上便会感受到北方城市的风格。例如:日本北海道静内町的20间樱花大道长达7公里,是日本首屈一指的樱花林阴街路。这种道路绿化,充分体现了日本的北海道樱花文化。反映了日本道路绿化的特色。因路宽达20间(约合36m),道路也因之被命名为“二十间道路”。

二、目前城市规划建设中园林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绿化行业规范缺失。二十一世纪是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新世纪,以城市绿化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成为二十一世纪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十二五”城市绿化工作的目标和主要任务要求推动城市绿化建设法制化进程;全面贯彻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绿化条例》和配套的《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完善技术标准和规范;规范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建立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养护管、质量监督制度。由此可以看出,加强城市园林绿化法制化和标准化工作迫在眉睫.目前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尚缺乏统一的《园林工程监理规程》、《屋顶绿化规范》、《立体绿化规范》、《城市园林绿化养护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合同》等行业规范。而且除了北京等少数几个省市发布了地方规范外很多省份尚未发布此方面的地方规范,因此造成部分的绿化规划、设计、建设、监理和养护工作缺少具体可参照的标准,给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2.此外城市园林绿化的总体规划滞后,设计理念陈旧、落后、缺乏创新。很多城市还是停滞在先建设后规划,城市的绿化没有总体的规划,没有准确的绿化设计定位,设计还是停滞在“管绿”的阶段,停滞在种草、栽花、植树的阶段,不能有效的为城市增光添色,不能满足美化人居环境、美化市容的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城市绿化设计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绿化设计人员,他们的自身技术素质和业务水平相对薄弱也是制约城市绿化管理发展的重要因素。设计方案粗制滥造、园林设计人员鱼龙混杂,致使园林设计水平良莠不齐。在设计问题上,当前有的城市绿地刚刚走出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误区,又踏进盲目投资、铺张浪费的旋涡。以园林铺地为例,许多城市广场的铺地,面层花岗岩材料只需选择20—30毫米厚就能够满足使用和观赏要求的却要以更厚的花岗岩代替;花坛、台阶用20毫米厚的花岗岩贴面就能够满足使用和观赏要求的却要采用整块花岗岩块石砌筑。此外,对水资源的浪费也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甚至在水资源严重匮乏、游人量少的地段还建设大面积的水面和喷泉,这种“逢园必水”的做法很多时候造成了资源浪费。

3.老城区绿地率不高,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不广。通过近年来的绿化建设使城市绿化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城市绿化面临的任务仍十分艰巨,特别是老城区中的中心城区绿地率低下。我国1998 年城镇人口约占30%,据预测,到2030 年我国城镇人口可达60%。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将会使小城市增多,大城市扩大。城市是人口大量聚居的地方,城市生态环境的好坏,对市民的身心健康影响至深。而老城区又是人口集聚的中心,因此提高和完善这一区域的绿化尤其重要。目前城市绿化最大的难题是旧城区缺少可绿化土地,而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陷,但屋顶绿化建设屈指可数。

4.城市园林绿化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近年来,城市绿化建设已被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绿化建设投入不断加大,步伐进一步加快。城市绿化的重要性已被政府和市民所共识。但应充分认识绿化养护的重要性,切实做好绿化养护工作已成为城市绿化工作的当务之急。绿化养护资金缺少、绿化养护管理体制不顺是当前养护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绿化养护资金是决定养护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出现一部分城区的绿化养护仍由政府承担绝大部分,居住区无物业管理造成绿化无人养护,部分居住区有物业管理但养护费用标准偏低的现象使得居住区绿化养护主体不明、责任不清,甚至出现了一年绿、二年荒、三年光的现象。此外部分地区绿化管理机构设置也存在问题。5.广大人民群众和城市居民保持、爱护绿化成果思想意识淡漠,公民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国家制度、法规还不健全。随处可见城市的绿地、公园、道路绿化带内的草坪、植被、树木被肆意践踏、毁坏、甚至遭到恶意砍伐。

三、城市园林绿化的管理思考建议

1.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的管理,首先要完善城市绿化规划。规划是建设的龙头。城市绿化工作要有一个新的突破,关键在于有一个前瞻而科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根据城市发展现状并结合城市现有的景观风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公共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明确近期发展目标。按照生态学原理和“城市与自然共存”的原则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城市组团之间、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建设高标准的区域型绿化隔离带,突出各区的独立性。利用城市外围山地、水面、海滨、滩涂、河道谋划建设城市周围大面积的森林和沿河道、道路的生态环境绿廊、高效农田林网,充分利用郊区自然景观建设风景林地和自然保护区拓展人与自然融合的空间。要在城市周边规划建设大型苗圃、花卉生产基地、花卉市场,鼓励和支持郊区农民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城乡一体共同发展。

2.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的管理,说完规划其次就要谈谈设计,规划如果是面,那么设计就是构成面的点。首先设计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大力搞好创新。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城市绿化方式历来都受到人们的喜爱,也被人们所熟识,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继承,同时还必须大力创新,否则就没有了生命。为要实现创新,很重要的一点是绿化设计师要转变认识、放开眼界。说转变认识,就是要从狭隘的绿化中摆脱出来。绿化不但要绿而且要美,并且还要联系周围环境,要将环境中的诸多因素从位置、体量到色彩,处理得和谐,与绿化效果浑然一体。再之还要放开眼界,就是不仅要注重平面绿化,还要注重立体绿化;不仅要进行地面绿化,有条件的地方还要力争搞好屋顶和阳台的绿化。这样做不仅增加了景观,扩大了观赏面,更重要的是由于覆盖率的提高,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状况,能够更好地发挥绿化效果的整体作用。最后因地制宜、优化绿化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城市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绿化设计突出城市文化底蕴和内涵。集中力量在城市主要路口和繁华街头营造一批人文景观结合城市绿化布置有特色的城市雕塑、建筑小品和游憩设施展现城市的乡土风情提升城市品位。新城区以大面积的绿化种植为主,而老城区由于绿地面积有限,其绿化建设应以改造为主,结合城市居民活动休闲的需要做精做细营造不同的城市绿化风格。合理配植绿化树种并大力提倡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优先选用抗旱、节水、易养护的植物。

3.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的管理,绿化工程方案设计、施工管理固然重要,但绿化养护更为关键。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实际上要想获得园林绿化工程的理想效果,还要在园林绿化施工的全过程中始终重视园林养护管理工作。园林绿化养护在绿化工程施工结束后显得更加重要,只有精心养护,才能保持现有的绿化成果,才能充分体现绿化的生态价值、景观价值、人文价值;才能真正成为城市的亮点,市民休闲的好去处。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园林绿化养护的投入,合理分配建设与养护的资金,不能出现今年建明年死,后年继续建的局面,要实现建一个养好一个,抓好绿化施工质量的同时抓好养护的质量也同样重要。此外还应进行物权、责权分离,多年来,园林系统都是按事业单位加以管理,这种局面、这种管法很不适应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应该根据政事分离、政企分离、重心下移的原则进行体制改革,从体制上、机制上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应该研究解决资金投入、合作经营以及土地使用、农业税收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应该从政策上鼓励社会、单位和个人兴办园林事业,从事园林设计施工和苗木经营等活动。可以预期,通过改革开放定会激发出巨大活力,定会使城市绿化事业蓬勃发展。建设和绿化管理中,4.要把发动群众参与园林绿化和加强法制相结合。城市绿化是一项公益事业,具有社会性、群众性,离开社会和群众的支持参与是不可能办好的。为使群众能热爱并积极参与,应以多种方式广泛地进行有关园林绿化和人类关系的宣传教育,进行有关树木花草种养知识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其认识,培育其兴趣,力争把爱护园林绿化形成社会风气,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养护管理法制化--城市里的一切绿地、树木,不论所有权属于谁,都是绿化系统的组成部分。做好所有绿地、树木的养护管理,使其茁壮生长,是发挥绿化效益、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巩固绿化成果的关键,与发展具有同样意义。我国法律、法规已经规定,即使是绿地、树木的所有者,也不准损坏树木、侵蚀绿地。绿化事业发展到目前的水平,需要以立法的形式把绿地、树木、养护、管理列为所有者的责任。国外在城市绿化管理中,不乏这方面的先例。需要制定不同的养护质量标准,把养护管理责任落实到单位和市民中去,建立赏罚法规。最后,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关键是靠人的管理,在这个方面我们要做到“两要”:要面向社会需要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要加强园林管理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教育。城市绿化管理的成败得失,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人才的有无和多少,因此要把人才培养工作当作一项根本大事来抓,根据全社会的需要,采取多渠道多方设法加大培养力度。园林绿化事业所需人才是多类型、多档次的,要按所需类型、档次分别加以培养。既要注重通过学校的培养,也要注重通过实践自学培养和继续教育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除了进行知识性、业务性教育外,更要重视品德教育,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没有强烈的事业心,纵有知识懂业务,也成不了对人民有用的优秀人才。

目前,城市绿化建设对城市的名片效应开始日益凸显。“城市名片”是一个城市自然、人文浓缩的精华,是一个城市最具体、最直接、最现实的品牌,是一个城市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缩影。城市名片既能反映城市的自然、人文、历史与现实,又代表城市的形象、气质和品格,引领城市的发展、进步与和谐,彰显城市的精神、内涵与追求。可见,城市绿化管理工作任重道远,我们每一个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人员都要勤恳务实、开拓创新、立足本职、共塑辉煌。

[参考文献]: 姚景权

谈西宁的生态园林建设

生态园林论文集续集 2 王寿

城市绿化事业发展政策的再思考

生态园林论文集续集 3 谢怀建

城市道路美与城市特色建设

重庆建筑 2005/1 4 罗蒙

深圳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策略

中国园林 2000/4 5 杜桂祥

大力推进绿化建设 实施可持续发展

园林 2001/1 6 张宏

强化生态观念 建设生态城市

当前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管理探析 篇3

摘要:随着当前我们国家经济的不断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条件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社区的绿化要求越来越高,正式从最低级的解决生存温饱要求转变成为满足日益提高精神需求的进一步措施。绿化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细致而又十分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才能够达到一个满意的标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更好的保护环境、美化我们的生活。本文主要針对社区自身的绿化进行了探索,对整体绿化的重要意义和当前的养护施工管理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提出了核心要素,并通过这个促进社区园林自身的绿化得到更加长久的发展。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管理

社区绿化在我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从最开始单位门口摆花架子摆盆栽,到现在的合理布局以及大量美化,同时结合植物自身的特点选择对应季节的植物美化并保证四季常绿,这其间有无数辛勤的同行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现在,绿化工作已经成为了我们国家社区服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窗口,针对绿化工程的质量好坏评定已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社区物业管理的满意程度。但是园林绿化作为大范围之内的社区绿化的一部分,也存在着相似的问题,即前期重视,后期无视,没有对绿化养护管理进行足够的持久投入,从施工到养护管理都存在着不到位的情况。因此本文将对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管理进行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思路,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和同行共同分享经验。

1 园林绿化养护的重要意义

园林绿化施工的最重要意义就是,可以直接把园林的设计意图对其进行转变,成为实际的园林景观。因此在整个实施的过程构建下,我们就可以按照绿化人员的专业设计进行规划和研究并且按照整体的设计和规划进行种植,取得预期的效果。但这仅仅是整个个园林绿化的第一步,如果仅仅是栽种但是并不培育,那么进行种植的各种植物花苗就会因为各种外部因素而直接导致死亡。这样的话,前期的绿化工作就会完全做了无用功。因此如果我们要是想要真正全面进行园林绿化的建设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就要在进行园林的自身绿化对其进行高度的重视,进行园林养护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构建。我们只有全方位的对其进行养护和管理,才能够把我们想要达到的效果进行充分的展示和构建,园林绿化下的整体构建效果才能够真正的体现出来。如果苗木花卉的成活率达到一定的标准,那么后期的维护保养费用自然就会呈现出大幅度下滑的趋势;只有在景观能够达到预期标准的前提下,所谓的园林绿化才会有真正的意义。园林绿化覆盖范围内的居民能够尽情的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也能够享受到无污染的绿色生活,这才是园林绿化养护最本质的含义。

2 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管理思路构建

2.1 落实责任,对制度进行完善

首先要对所在的管辖范围之内的所有花木进行系统的分类和归纳,把该范围之内的所有植物自身的特征以及生长习性进行登记和总结。在把这些习惯登记造册之后就可以以此作为依据进行年度的工作计划制定了。我们可以根据季节的差异、树木种植位置的差异或者是环境等等各种不同的因素,进行尽早安排尽早处理的活动。同时根据前人的经验进行规律的摸排和以及对于一年时间之内养护计划的提前定制,以及对于相关负责人的技能培训和责任制的落实,就可以对这些植物进行妥善的保管和照顾。同时为了保证相关负责人不拖沓不磨洋工,还要进行专人负责的制度保证成活率。很多单位在进行规划的时候往往会制定出很高的标准水平,但是养护的时候却采用了低水平进行实践,这就直接导致草木的死亡。因此,要对植物进行了解,还要对养护的各个方面进行落实。

2.2 草地的养护管理

针对草地进行养护的原则就是:保持均匀,保持植被的品种纯净没有杂草的干扰。根据经验,在一般等级的水平管理下,绿化草地可以按照针对性终止时间的长度进行四个阶段的划分:当草地种植到长满的阶段时被称为长满期;当种植两年到五年的时候就称为旺长期;当种植到十年左右的这个期间就称之为缓长期,到达15年左右就是退化期。如果有合理的管理方式的话,退化其至少可以延后五六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要准守的原则是“合理修剪,合理养护”,也就是每年根据气温和时间还有光照的不同,对草地进行最多六次的修剪,保证其养护的效果。

2.3 绿化树木的管理思路

对于树木绿化的核心要素就是针对其进行的肥水管理,其主要管理原则就是:小树要进行松土作业,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液态肥料的释放;大树以其冠辐影响下的地面进行均匀地开穴并用干法施肥。针对绿化树木自身的水分管理其主要的重点是在小树苗,其核心的原则就是保持其水分但是并不出现涝的迹象。针对高大的乔木,因为其自身的树根深度足够,不会出现因为缺水而无法生长的情况,因此不用特意进行水分保持,但是针对矮小的灌木则要进行防旱防涝的水分保持,避免非正常生长。

2.4 花卉的培育管理构建

针对盆栽的花卉进行管理一般需要两个阶段进行构建,第一个阶段就是在育苗池进行培育和构建,第二个阶段就是把他们进行装盆,当进行装盆的花卉在三个以上的时候就可以进行装盆了。当在培养室内生长到值得开花的等级时,就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室外广场的摆放和绿化构建。当在花圃进行盆装花卉的培育时,首先要选择各种时令花以及各种阴生植物,并集中规模进行整体的播种以及扦插。当这些盆栽植物的花卉已经进行到第二阶段的管理的时候,因为对盆栽植物自身摆放的分散特点,我们需要做好以下的措施:首先是避免花卉自身长时间缺水导致干枯,其次是避免浇水过多导致土壤因为含氧量不足产生烂根;最后是避免因为温度过低,导致植物细胞膨胀造成花朵冻死。要进行及时的通风检查。尽管盆栽植物相对于传统园林绿化植物来说病虫害发生的几率比较低,但是我们也要进行仔细的检查,一旦发现就可以使用手提喷雾器进行针对性的喷药处理。

结论:

我们只有做好园林的培养工作和保护工作,才能够避免园林内部的植被遭到破坏,延长他们的生命里。我们要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并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针对性养护,只有这样才能让绿化得到最大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周艺烽. 上海市园林绿化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城市建筑.2012(13)

[2]饶洁贞. 探讨园林施工技术现状及有效对策[J].现代装饰(理论).2012(08)

试析当前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技术 篇4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技术,施工材料,施工工序

前言

最近几年, 各个城市都在积极的为本城市申报国家园林城市和绿色城市, 虽然城市政府积极的进行园林绿化工作, 但有很多城市往往毫无节制的增加绿化面积。许多施工企业也意识到园林施工市场中存在着巨大的商机, 以至于其不顾自身专业能力的有限性盲目加入园林绿化业, 这使得园林施工质量很难保障, 经常出现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 使得园林绿化工作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对城市化的建设也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1 园林绿化施工程序及技术要求

1.1 场地平整

园林绿化工程开始前, 就要对施工场地的杂物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 主要有杂草、废弃物、垃圾等, 并按照施工要求整理土地, 对要种植植物的区域进行深翻, 保证深翻的距离与施工要求一致, 进行深翻工作期间就需要清除土壤里的各种石砾, 并依照设计要求严格确定土壤的标高。土壤高度一般应低于路面高度和花槽深度3cm, 若不符合此要求, 就要进行回填土工作使其符合要求。有时的整地工作中还要求存在一定的坡度, 这时先要使植物能有充分的水分灌溉, 再考虑美观性。确定坡高面积时一般本着中间高四周低的原则, 或者是一边高、一边低。随后的细整平工作中, 则应使种植树木有充分的水源灌溉, 再考虑土地的平整度。

1.2 定点放线

苗木的位置确定要严格按照图纸的设计来确定。有时苗木的布局与设计的要求可能不太一致, 会存在一定的突破, 这时就应寻求监理和业主的建议, 再进行灵活的调整。

1.3 挖种植穴

开展种植穴挖掘工作时, 一定要结合设计要求和树木的具体尺寸, 这样才能使种植穴与种植物的大小相符。一般情况下种植穴要超过树木根部直径的30cm, 还要看需栽种的是灌木还是乔木来确定需挖掘圆形或是条形种植穴。种植树木时所使用的基肥也应严格遵循设计要求。

1.4 苗木规格及运输

在选择树苗时要严格根据设计要求, 保证规格误差的大小不超过5%, 还要根据所栽种的是灌木还是乔木来灵活确定包装法, 如草绳或蒲包包装等, 还应对枝叶实行灵活的修剪, 防止在运输过程中树苗的水分蒸发太快, 降低树苗的成活率。

1.5 施工后清理场地

完成绿化施工工作后, 还需要彻底清理一下施工现场, 还不能忽略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所产生的生活垃圾, 避免其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

2 加强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材料的控制

2.1 严格控制土方

土方工程作为园林绿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土方施工时需要对土壤质量和土主造型进行有效的控制, 这就需要在绿地施工时土源进来之前对土源的质量进行检验, 确保栽植土源与园林栽植土质要求标准相符。

2.2 苗木质量把关

工程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苗木的质量。合格的苗木能够健康的生长, 产生很好的绿化效果;但万一使用不合格的苗木, 则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还会使苗木的成活率降低。因此在进行园林绿化施工时, 必须严格控制苗木的质量, 这样才能使整体的工程质量有保障。进行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 要把握好苗木的质量, 主要应做到以下3点:要保证选择的苗种适宜;苗木的整体形态要与景观相协调;要对苗木规格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

3 加强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工序的控制

3.1 园林种植前

要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同所规定的质量标准, 就必须全面控制好施工过程, 使各分部分项工程都符合质量标准, 总体来说, 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 园林种植前必须做好3个工序, 即定点放线、挖穴和修剪在园林种植前加强对施工工序的控制, 把握好定点放线、挖穴和修剪的要点, 可以提高园林的成活率和树形培育, 减少自然伤害。

3.2 园林种植

完成园林绿化工程的种植工作后, 也需要对有些施工工序进行合理的控制, 这样能更好的保证园林绿化的质量。详细来说, 就是在种植树木时, 要保证天气状况的适宜性, 最好是阴天, 还要无风。

栽种的树木类别一般可分成裸根苗栽植和带土球栽植, 一般灌木的栽植要求与原来的根茎高度一致。还要做好水圈, 尺寸较大的苗木还要进行立支撑。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情况要受到栽后管理工作的很大影响, 所以一定要做好栽后的管理工作。在苗木的栽后管理工作中, 一般可分为灌水、封堰和其他。绿化施工全部结束后, 必须要实施定期的维护和管理, 以使绿化效果更好。

我国园林绿化工程的长久建设过程中, 都广泛存在着重建筑轻管理的情况。尤其是培育人员的专业知识较低下、管理设施比较落后的条件下, 绿化施工结束后的幼苗管理显得更加重要。幼苗期又是缓苗期, 树木能否成活几乎取决于这一阶段, 所以必须做好养护工作, 以促进幼苗的生长。确定幼苗已成活后, 还要在后期的管理中科学的控制水源, 保证充足的水源供应。养护管理期间还要避免人为的破坏, 进行严格的定期检查, 防止发生严重的病虫害, 保证景观具有一定的美观性。

3.3 加强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环境的控制

园林绿化工程在施工过程中, 需要对施工环境进行有效的控制。由于园林绿化中所栽植的苗木具有特定的生长规律, 所以其栽植季节和栽植时间都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所以需要做好环境控制, 充分的考虑到当地气候的特点, 对每种苗木的最佳栽植时间进行把握, 有效的提高苗木的存活率, 确保施工的质量。

4 绿化施工程序的策略

4.1 在安排园林施工的程序时, 一定要结合有关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规范

园林绿化建设项目和普通的工程建设在项目安排上具有一定的相同点, 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工种之间发生空间或时间的交叉冲突。这不仅能使建设单位的施工成本得到有效的降低, 也能使工程项目的施工更加文明。

4.2 网络计划技术和流水施工技术要具有节奏性强、均衡性强的特点

采用连续施工的绿化工程法或网络技术法, 有利于对工程项目进行更好的管理, 促进项目的顺利完工, 为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带来可能。

4.3 在高温时期或冬雨季节要严格安排施工项目, 最好能使全年的施工具有均衡性和连续性的特征

因为园林绿化工程受季节、气候以及植物本身的气象变化较大, 所以在设计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方案时要尽可能选取常绿、落叶、喜阳、喜阴等搭配适宜的树种, 还要在高温、冷冬季节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土方工程应尽量不在雨季作业, 这样能有效的避免土壤的团粒结构被破坏, 避免破坏植物生长所需的立地条件。

4.4 合理储备工程用物资

要根据需求来确定物资运输量, 这样不仅能保证施工效率, 还能高效降低施工成本。依据园林绿化施工的自身特征, 在绿化施工期间一般都使用可二次利用型住房, 因为绿化施工具有工期较短、对施工时效性要求较高。

5 结束语

最近几年,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这更需要严格管理施工进程, 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工作, 这样除了能更好的保证工程质量, 还能使工程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郑巍, 何慧越.浅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20) :157.

当前园林设计要点探析论文 篇5

【关键词】园林设计;问题;有效措施

一、园林设计的涵义及园林设计的主要原则

园林设计就是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使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并结合地域特征,创作建成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园林设计的理念与我国传统文化是紧密相关的,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涵就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回归自然并与自然相融的美好愿望。若要创造出优美居住环境离不开遮阳技术。一方面满足人们精神文明的需要;另一方面,又是社会的物质福利事业,展现人们现实生活的实景,所以,设计还要满足人们良好休息、娱乐的物质文明的需要。园林设计的主要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设计紧密结合服务意识。

2.园林景观需要创造特性,这是设计的职责。

3.深入研究地域人文及自然特征。

4.人和环境的舒适感依赖于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平衡,人性化的需求带来景观的多元化和空间个性化的差异,但它们也不是完全孤立的,设计时尽可能地融入景观的总体次序,并体现在整体上。

5.结合地域分析气候因素,节约建设成本,维护成本。

二、当前园林设计中有哪些潜在问题

1.配置的植物种类不合理在许多园林设计中,有些设计人员经常为了营造美的景观效果,将一些不适宜在北方生长的植物种植在南方地区,或者引进一些不适合在我国地区生长的国外珍贵物种,这样反而增加了植物的养护资金,也造成了物种的资源浪费。

2.过于追求经济利益许多园林设计和景观建设项目都在同一个单位或个人,一味地去迎合领导的意图以及销售高利润,并通过设计工作可以获取良好的经济利益,在园林的设计过程中从经济利益出发并带有盲目性的设计方案,再加上当前国内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专业的行业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就出现了一些只注重利益而忽略设计质量的施工单位,施工中也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3.设计理念不先进无创意现阶段的园林设计还坚持传统的园林设计理念,地域历史、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建设理念等诸多因素都能影响到城市建设的发展,据调查分析目前城市建设大多是“改造发展型”模式。单调、呆板的状态不断出现在现代化城市建设园林景观中,没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绿地总量不足,尤其是城市中缺少大型绿地。

4.种植与养护管理不到位园林植物是在城市生态条件下由人工组建的植物群落,而城市土壤多为已被破坏了原生结构的土壤,还有很多建筑垃圾,比森林土壤条件差很多。很多施工单位没有做到科学种植,种植穴尺寸不够,施肥不够,建筑垃圾也没有及时彻底清理;种植时没有充分舒展开苗木根系,出现窝根现象,浇水不及时或浇水量不够,导致成活率降低。另一方面,工程责任期结束后的养护管理不到位,持久天旱时不及时浇水病虫害预防工作做得很少,由于树木生长势弱,极易感染病虫害。

三、解决城市园林绿化设计问题的有效措施

1、现代城市园林设计理念离不开创新思维现代城市园林的发展趋势要求城市园林一定要服务于所在城市,借助生态学原理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通过实践和经验,综合考虑满足社会与环境等需求,建设出符合地域城市特点的生态园林。由于人们对于生态园林的认知、概念、理解等相关了解不够,所以生态园林建设必将成为城市园林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2、完备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需要建立建立完备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建立,可以帮助人们增强社会责任感,有利于人们树立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应首先全面考虑并深入分析地域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科学的进行论证和考究,还要分析设计中涉及到的生态效应、功能和指标、以及工程成本和维护管理费用,达到设计的目的和要求,同时建立完备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还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按照园林的设计要求,深入分析定制科学合理的施工方式、施工次序以及施工工艺等,这样科学合理的安排施工,实现理想设计效果,一定要将园林养护管理工作做到具体化。

3、生态经济效益和景观效果的协调作用形成良好的植物生态系统,客观上,需要依据城市地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等,为园林适时培植多样性的植被也要结合四季的更替,将四季更替变换的色彩美园林展现在人们面前,并通过完善的园林养护管理工作来满足城市园林多样化和生态化的要求,将最大限度的发挥园林的生态效益与景观效果的协调作用。

4、多考虑建筑设计中的人性化因素园林设计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人性化因素是生态园林设计中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充分体现了人们追求城市园林设计品位。园林是要服务于人和社会,只有通过人性化设计,将人性化因素都融入到园林造型、色彩、材料、工艺、装饰、图案等各个细节,科学使用审美并结合合理的园林绿化配置,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品位,在生态园林中陶冶情操,更利于城市园林的可持续性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建设当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城市园林建设。城市园林建设能否适应城市的发展和要求,如何满足城市人民的需求,将成为衡量城市“宜居”的重要标准。因此,在园林设计工作当中,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全面提高景观设计的综合素养和行业管理体系,尽力做到在有限的空间内满足最大的功能需求。

参考文献

[1]刘芳.浅议居民住宅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则[J].现代园艺.2012(6)

[2]余向东.城市风景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园艺.2013(7)

当前园林植物景观营造常见问题 篇6

【关键字】园林植物;景观营造;设计形式;景观效益

在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日渐恶化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生活环境质量的改善与调节,这就使得城市园林建设的发展成为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在园林建设的过程中,植物景观是园林景观建设的基础和主要组成部分。但在一些城市的植物景观营造中,却常常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使得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对较差,这样的园林植物景观就失去了其营造的意义和目的。只有本着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原则,结合生态学的专业知识,合理营造植物景观,方能真正体现出园林植物景观营造的科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才能使园林景观建设发挥其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现代园林植物造景

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对植物景观的欣赏,具有不同的爱好和观点。当然,在总体布局上,一些规则式的植物景观与规则式建筑的线条、外形、乃至体量较协调一致,有很高的人工美的艺术价值。规则式的植物景观具有庄严、肃穆的气氛,常给人以雄伟的气魄感,另一种则是自然式的植物景观。

二、植物造景的设计形式

植物本身就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其次植物种类较多,容易产生百花齐放,四季如春的效果。设计形式主要有孤植、列植、对植、丛植、片植、群植、混植。其中又以列植和群植比較普遍。

所谓列植是指乔、灌木按一定的直线或缓弯线成排成行的栽植,行列栽植形成的景观比较单纯、整齐,它是规划式园林以及广场、道路、工厂、矿山、居住区、办公楼等绿化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形式。由于行列栽植的地点一般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大,立地条件差,应尽可能采用生长健壮、耐修剪、树干高、抗病虫害的树种。

而群植则是指用数量较多的乔灌木配植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称为群植。树群的灌木一般在20株以上。树群与树丛不仅在规格、颜色、姿态上有差别,而且在表现的内容方面也有差异。树群表现的是整个植物体的群体美,观赏它的层次、外缘和林冠等。树群是园林的骨干,用以组织空间层次,划分区域;根据需要,也可以一定的方式组成主景或配景,起隔离、屏障等作用。

三、园林植物造景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我国的现代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营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专业体系,并且也有了狠毒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成果,但在很多城市的园林植物造景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与缺陷,就以景观效果较差的城市园林景观营造而言,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乔、灌、草搭配不当

不同种类的植物搭配是否和谐美观,是对植物景观营造的视觉效果产生最大影响的因素,而乔、灌、草的搭配是否科学合理更是影响着景观的生态效益。但目前我国的很多城市在营造城市绿地时,由于设计师考虑不周,过于注重某一点,而忽视了整个景观设计的和谐性与科学性。如草坪面积占整个景观的大部分比例,而灌木和乔木则很少,这样就会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而少有的灌木和乔木也会显得很突兀,整体观赏性较低,且树木较少,也不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另外,还有一些植物景观营造多注重灌木与草坪的设计,而忽视了乔木的占有面积比例,这种设计方法虽然比上述设计形式的景观效果与生态功能效果要好,但仍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有一些是使乔木的面积占很大比例,却忽视了灌木与草坪的设计,这也是很不可取的。

2、土质太差,植物生长不良

有些绿地,由于原地貌不适于造景的需要,必须深切或填高。深切时,栽植土往往是未经熟化的深层土,不仅营养严重缺乏,而且粘重,容易板结,土壤透气性极差。而填高地段,有的就近采用建筑垃圾、炉渣等不宜栽植的废弃土、深层生土等。栽植时,没有进行客土回填,园林植物就直接移植在这样一类生长条件极差的土壤上,造成移植后成活困难,即使成活了也由于营养缺乏或根系发育受阻而生长极为衰弱,无法体现园林植物生机勃勃,挺拔向上的活力。

3、光照不足,影响植物正常生长

植物在长期的生存过程中,具有某些固定的生长特性,如阳性植物需要较强的光照,多处于植物群落的上层。而是笼统地采用一些常见的灌木或草种,致使很多植物失去其本身观赏价值,也降低了总体的景观效果。

四、植物景观营造问题的解决对策

1、优化设计

乔、灌、草要合理配置,要以生态学和环境学为指导,以人工植物群落为主体,以艺术手法构成具有净化、调节和美化环境功能的生态系统。在技术条件具备保证成活的情况下,景观效果极好,在绿地中进行少量的点缀,可以收到神来之笔的效果。在遮荫度较高地段进行植物配置时,设计者要根据现场光照强度的大小决定采用阴性或耐荫植物,避免追求统一而不考虑生存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规范施工程序,保证施工质量

在设计完善的基础上,设计意图能不能充分体现,就在于施工队能否规范施工程序,保证施工质量,每个环节严格按标准施工,要理解设计构思,采用规格苗木,保证栽植质量。我们在绿化施工过程中,对栽植植物的土壤要先进行摸底调查。一般常见的办法是客土回填。客土回填的量和方法要根据土壤和植物的要求及运输条件等综合考虑。以保证植物正常生长为原则,宁多勿少,宁精勿滥。

3、培育标准绿化大苗

城市绿地建设需要大量的大冠幅的乔木树苗来进行点缀和配置,而现在大部分的苗圃因考虑经济效益以及传统育苗方法的影响,常规树种的曲木种植密度部比较大,培育的苗木也就径级中等,冠幅偏小,树高偏高,如大部分的大叶樟、杜英等都是这一类“竹竿苗”。栽植之后,冠形恢复期长,景观效果差。这样虽然会增加单株育苗成本,但苗木品质能得到相应程度的提高,保证了单株树木的个体美,也就提升了整个绿地的整体美。

五、结语

当前城市园林绿化 篇7

一是过分强调城市园林绿化的景观作用, 忽视其生态效益

一些城市将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景观的点缀品, 忽视其生态效益、绿化特色及其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 追求视觉刺激和形式上的广阔与规整, 从而降低了城市绿地的生态效能, 浪费了城市绿地作为开放空间的这一宝贵资源, 并大大增加了建成后的养护管理成本。

二是脱离城市自身实际, 盲目追求“洋设计”, 追求所谓的“世界一流”

一些城市在园林绿化设计时, 动不动就请洋专家, 动辄就花几百万、上千万的设计费。实际上, 这些专家到中国来都是想学习中国的古典园林艺术, 但是我们一些地方的领导却要看西方17世纪流行的那些理性主义城市公园的复制品, 而把我们老祖宗留下的古典园林艺术精华抛到一边去, 最终是花钱买西洋人的笑话。

另外, 一些城市还大举引进洋草、洋花、洋树, 用上亿的资金来建设广阔的绿地广场、浩大的音乐喷泉等, 把原有的多少年来长成的大树砍掉, 更不考虑日后长期维护管养的成本, 使得辉煌一时的“摩登”既不能产生生态和社会效益, 更不具有长久生命力, 完全不符合节约型园林绿化的要求。

三是简单地将园林绿化当作是“政绩”和“形象”工程

许多地方根本忽视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因植物生长周期、生理节律而致的特殊性, 将其等同于一般的市政建设项目简单处理, 往往成为“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的载体;根本忽视科学, 为了献礼、为了节庆大量实施反季节种植, 追求所谓“一日成林”;有的地方甚至拿出当年“大跃进”的劲头, 一平方米上居然种上50棵树;有的城市为了所谓的“绿博会”, 不惜从荒山郊野或深山老林移栽几千棵大树, 最后“绿博会”成了“绿灾会”。

所以, 对不顾城市自身经济实力, 一味贪大求洋, 园林绿化工程投资决算大大突破投资概算等行为, 我们要坚决反对, 严肃查处。

四是城市园林绿化向奢侈化转变

受利益驱动, 一些城市的居住区绿化不断向奢侈化方向发展。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 不是考虑如何对居住区科学设计、合理绿化, 营造出宜人的住宅环境, 而是引进深山老林中几百年的大树, 引进某一颗珍贵的树种作为“卖点”, 以获取更大的利益回报。这一方面破坏了原产地的生态环境, 造成大量珍贵树种的消失, 同时也消耗了巨大的绿化建设资金, 最终导致物业费大大增加。所有这些都是不可提倡的。

五是园林绿地随意加贴文化标签

由于缺乏对文化、历史的深入研究和理解, 简单地给每一块园林绿地赋予文化内涵, 但由于园林设计手法粗糙, 构思肤浅, 乱摆雕塑题词, 文化符号泛滥, 使许多园林绿地里充斥着硬质的景观, 甚至大量的假古董、假文物, 看上去粗俗浅陋, 不但不能给人美的观感与享受, 还浪费了大量的能源、资材和自然资源, 这是与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宗旨相违背的, 要坚决制止。

六是城市绿地配置不合理, 不考虑城市绿地布局的均衡性

合理的城市园林绿地布局应该是出门能见绿, 居民出门500米之内有一个绿地活动空间。许多园林城市提出“抬头见绿、推窗见绿”的建设目标就是城市绿地合理规划建设的体现。而在现实中, 一些城市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 很多中心区的公园绿地都因地价高昂被房地产商看中而消失了, 而某些珍贵的历史园林绿地又被无知的领导当成旧城改造的项目遭受破坏, 只好在郊区搞出一大片园林来算作绿地补偿。结果呢?到那里锻炼要开小汽车去, 形成了高峰期锻炼的车流, 增加了空气污染和能源消耗。

为此, 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一定要加强城市绿线管制, 严惩占绿、毁绿行为。

七是城市人均绿地指标尤其是中心城区较低

在我国, 本来城市中心区绿地就比较少, 而且改造强度比较高。有很多城市中心区的家庭庭院、单位绿地里有几十年的大树, 有的已长成几十米高了, 其生态效益平面铺开的话, 比20倍、50倍的大草坪的生态效益还要好。因为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是以其树叶面积来计算的。如果是乔灌草立体分布的话, 其生态效益会更好。但是近年来,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 城市中心区的土地资源日益紧缺, 于是这些宝贵的树木, 要么被当成木材砍掉了, 要么被房地产商置换到远远的郊外, 城区的这片树林全部被砍掉。北京市中关村原来有几块非常好的绿地, 现在不见踪影了;北京某农科院大院里原有高达三十多米的大树, 现在一棵都不剩了, 这些都是城市生态灾害。

对城市中心区现有绿地的保护是一个薄弱环节, 也是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一个难点。我们要积极动员城市中心区内的所有单位和家庭, 对既有的绿地尤其是已经成林的绿地严加保护, 同时要推行立体绿化、庭院绿化, 尽最大可能增加城市中心区的绿量。要搞评选, 奖惩结合, 对那些破坏绿地的单位要摘除绿化模范单位的称号, 并在全国通报、严肃批评处理。

八是道路规划频繁更改造成的生态退化

规划的多变以及长官意志、领导个人喜好使得城市道路频繁改造、拓宽、树种更换等是造成城市绿化浪费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城市虽然是历史文化名城, 有长达2000年的建城史, 但其街道行道树却是5年之内栽种的, 这不仅是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 也是一种耻辱。

九是缺乏对城市绿化的生态学研究

许多规划设计师不尊重当地的地形地貌特征, 忽视城市绿化的环境要求, 有些甚至没有学过生态学, 只懂得图案设计, 根本谈不上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 而是盲目采用大量外来树种, 或大面积、大范围地改造地形。这一方面造成了绿化工程建设成本、养护管理成本的大幅度提高, 另一方面还造成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城市生态功能的降低。有些城市将原有土生树种长成的稳定植物群落统统砍掉, 将原有和谐的生物共生关系统统破坏, 改建成大花坛、大草坪, 只注意景观上的视觉刺激, 忽视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 导致城市生态功能退化、生物迁徙甚至生物多样性减少。

十是河湖水系改造非生态化

河湖水系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托, 是城市园林绿化的主要载体。一些设计师, 由于缺乏对水生态系统的研究, 在对溪流、湖泊等的治理方案中, 不顾实际环境, 一味实施硬质驳岸、建造水泥堤坝, 造成两岸护堤、河床“三面光”, 导致水系水生植物消失, 既剥夺了广大市民与水体亲近的机会, 又增加了工程的建造成本, 还破坏了自然水体中原有生物生境与自然生态群落, 使水体自我净化能力消失。

当前城市园林绿化 篇8

1 园林绿化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施工方案不够合理, 施工前的准备不够充分

为保证施工的质量, 施工方在制定园林施工方案时, 要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并且按照既定任务和方案来进行充分的施工准备, 以确保施工能够顺利进行。然而, 目前很多的园林工程建设都缺乏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 导致施工现场的规划安排不够合理。另外, 施工方与施工设计者之间缺乏积极的沟通交流, 在施工时只按照施工图纸, 凭借经验进行施工, 随意性较大, 导致施工完成后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存在很大的差异[2]。

1.2 施工管理不合理, 实际操作不合规

施工管理, 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 有效的园林施工管理既可提高工程的质量, 也可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但目前, 部分施工队伍管理质量较差, 甚至一些单位依然采用较为陈旧的管理方式, 在施工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施工理念, 如对环境及土壤的测定、木苗的科学种植等方面缺乏科学的观念和相关技术指导, 实际操作中存在不合规现象, 直接影响了木苗的成长, 使管理和养护成本大大提高。

1.3 过度重视景观效果, 忽略了本应发挥的生态改善作用

目前, 大部分的园林绿化建设都是以植物造景作为核心, 将绝大多数的精力放在创意的勾画及创建之上, 没有充分考虑植物的生理周期是否与园林绿化目标匹配, 对绿地资源造成浪费的同时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3]。另外, 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 过分重视引入物种的多样性, 不考虑绿化成本, 忽略植物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 导致植物不能正常成长, 绿化建设的生态效益也不能充分发挥。

1.4 严重破坏原有自然人文景观

在园林绿化的建设和改造过程中, 一些古树名木, 古老建筑及一些自然景观时有破坏。这些历久保存的植物及建筑不仅具有特殊性, 还是当地文明和文化的特色和缩影, 应该得到有效保护。但在建设中, 常常为了一栋楼或一条路不惜破坏原有的自然风貌与特色韵味, 最后得不偿失。

1.5 居民绿化意识淡薄, 管理水平较差

受文化层次、地域、历史和生活习惯等影响, 尤其是小城镇的居民, 对环境绿化认识不高, 一些对绿化环境的漠视及破坏行为, 影响了植物的成活以及整体园林景观的维护和建设。另外, 园林绿化队伍的管理水平普遍较低, 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植物在栽种后没有得到较好的养护。而在机制上, 管护, 建设主体责任不明确, 人员无落实, 资金也没着落, 建成之后没有进行有效管理, 经年累月后, 绿植已所存无几, 继而是重新计划, 重造景观, 形成恶性循环, 造成人力, 财力和资源的大量浪费。

2 园林绿化建设的优化对策

2.1 提高园林绿化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园林绿化建设作为一项特殊的市政工程, 涉及众多内容和层面, 施工人员的素质要求相对较高。为保证施工质量和效果, 施工单位应该向施工人员强调工程的重要性, 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再教育,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施工队伍。另外, 在施工前, 施工方应与施工设计者要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 按照国家对于园林绿化的施工质量标准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绿化施工计划和完整的施工方案, 将具体的细节和步骤落实后再进行工作的组织安排;同时, 为应对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需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 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4]。在选择施工时, 应选择经验丰富、施工质量高的队伍, 严把质量关, 并有针对性地对其从生态经济学、建筑美学方面进行培训, 落实有效的奖惩制度, 提高施工管理质量。

2.2 结合地方特点, 为绿化规划正确定位

园林绿化景观有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之分。从功能上分析, 硬质景观起到了画龙点睛、烘托意境的效果并为人们提供了休憩之地。而软质景观则发挥着生态和造景观赏的功能。两者互为映衬, 相辅相成, 但从总体来说, 软质景观所占比重应该比硬质景观大, 但目前许多工程设计, 硬质景观比软质景观多, 一方面, 导致了费用上升, 另一方面, 也未能充分发挥绿化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提高城市防洪避险的能力。因此, 应该加大植物的配置总量, 使其提供足够的绿阴。

2.3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提高社会绿化意识水平和参与度

政府应该加强对于园林, 自然景观以及古建筑和古树的法制建设。每个城市都离不开不绿化。因此, 每个地方相关部门都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有关园林绿化的法律法规, 并严格按照标准抓好每一项园林绿化建设工作。加大保护园林绿化的宣传力度, 通过法律法规的约束破坏园林绿化的行为, 加强人们保护绿化环境的意识, 提高自身素养, 让每个人都参与到绿化建设工作中来[5]。

3 结语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 园林绿化作为环境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不断发展,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了园林绿化建设对于改善生活环境的重要性。目前, 对于我国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采取有效措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吴志明, 徐杰元, 步红风.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7) .

[2]王娟.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的常见性问题及优化策略[J].福建农业, 2014 (3) .

[3]赵英顺.浅谈小城镇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内蒙占林业调查设计, 2016, 39 (1) .

[4]白宇.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常见的问题与措施[J].农林科技, 2015 (7) .

当前城市园林绿化 篇9

关键词:园林施工,养护管理,优化策略

在如今国家大力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 城市对园林的管理也应更为重视, 从施工与养护两方面促使园林健康长远发展。要想优化对施工以及养护环节的管理, 首先应了解目前在管理方面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并对症下药。

1 当前施工管理与绿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考虑欠缺长远性

对于园林而言, 其建造目的大多是为了美化城市, 将大自然带入到城市之中, 成为能够点缀城市景观、优化城市生态环境的亮点。但就目前施工方面而言, 初期规划中涉及到的园林建设方案往往存在华丽的特点, 预期中对资金、材料等方面的考虑并不全面, 因此可能造成施工后期由于资金缺乏不得不草草收工现象。造成这种现象产生主要有施工管理本身以及设计偏离施工要求两种因素。

在施工管理与绿化养护中, 对远期规划考虑不全面的后果即为后期资金不足, 施工资金不足会造成园林景观无法达到预期建设目标;而绿化养护资金不足则直接造成绿化植物的死亡。另外, 城市自身发展也应被列入到长期考虑之内, 例如城市需要修建地下轨道交通或是通信、电力施工可能造成园林景观反复开挖, 不但不便于管理, 对于植物的不良影响也比较大。

1.2 管理者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园林施工管理者多为具有一定施工经验的施工人员, 而园林专业的毕业生要想成为管理者往往需要在具体工程中实践一段时间, 因此在管理层面专业人员所占比例并不高, 造成园林施工管理人员资质参差不齐。专业、科学的施工能够保障园林建设达到规划效果, 但管理者素质差异可能造成不同建设单位成果展示效果的不同, 导致园林景观无法成为城市绿化亮点, 久之则可能处于被移除状态。

1.3 养护成本偏高

养护成本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其中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程度是重要因素。由于需要保障城市园林设计的美观, 设计师通常会选择一定比例的外来引进植物增添园林特殊性。但当代园林中不乏一些盲目引进导致植物死亡或养护成本过高现象, 不同植物有其适合生长的环境, 一些气候条件、水源条件相差较大的植物种植在同一园林中难免出现某种植物难以适应当地环境逐渐枯萎现象, 在管理上比较困难。

换言之, 引进的植物对于当地环境中不良因子的侵扰抵抗力相对较差, 养护时需要更多特殊照顾, 包括养护人员、时间以及资金投入等方面, 造成养护费用的整体提升, 无疑为养护工作增添了麻烦。在实际操作中不难发现, 城市园林中若植物品种过于单一, 植物群落效应便难以发挥, 因此相关施工队伍应与养护人员结合, 共同完善园林中植物搭配, 减少病虫害与环境中不良因素对植物生长造成的影响。

2 施工与养护优化策略与管理思路

2.1 将施工与养护有机结合

对于一项园林工程而言, 施工以及养护的最终目的均为达到园林原有设计目标, 将设计师意图有效表达出来。因此在园林施工过程中, 施工方应清楚了解园林主题与意图, 合理规划植物安排并严格遵循设计图纸展开施工。同样, 园林养护过程是对已经建设完成的景观的后续保养, 保养中需要贯彻设计师意图, 将设计作品长期保存下来供城市居民观赏, 达到园林建设目的。

因此, 园林工程的施工与养护本应两者紧密结合, 首先从施工方面为园林建设提供良好基础, 之后通过后期养护让园林意图长效保存。两者在原理设计统一理念下工作作用, 提升城市园林管理效力。

2.2 合理安排施工与养护资金

施工与养护本就是园林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共同处于园林工程资金分配之下, 因此两者间在作用时也应考虑到对方资金使用情况, 以免造成一方资金不足, 影响园林美观。

例如, 在施工过程中就应根据园林植被规划好资金使用方向以及程度, 避免施工占用了大量资金造成后期养护在设施设备购买上的力度不足, 影响绿化养护项目, 继而降低园林美观时效。对于养护工程而言, 虽然施工已经完毕, 但也应考虑到后期园林发展时施工花费, 可预留部分资金作为储备。总之, 两项工程均应控制好资金使用情况, 切忌重此薄彼, 影响园林发展。

2.3 培养优秀管理人才

由于园林现如今在我国发展情况较好, 因此相关部门可直接联系在校园林设计等相关专业大学生, 让其在校期间便跟随园林建设增长实践经验, 毕业后直接管理施工与绿化养护操作, 避免人才流失。同时注意人才专业技能的培养, 与时俱进地让专业人才增长见闻, 提升管理有效性。

3 结束语

总之, 园林施工管理与绿化养护管理是两项密不可分的重要环节, 相关人员理应统筹规划, 让两者发展更具综合性。园林管理者既要掌握养护管理与绿化工作的原理, 又要具备高效的现场控制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对园林工程艺术性、技术性以及科学性的体现, 让园林工程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淑琴.浅析当前的园林施工管理和绿化养护管理[J].中国农业信息, 2013 (3)

当前园林景观设计问题探讨 篇10

关键词:园林景观,弊端,设计

1 损毁整体的生态环境, 不重视和所处地区的环境的和谐统一

众所周知, 天然的地域形态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物, 所以在设计园林景观时, 设计师应当对同所处地区的环境的和谐统一进行考虑。凭借着山水营造出优美的意境, 进而设计成景观。就拿杭州孤山的西泠印社来说吧, 西泠印社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台地园, 自山脚至山腰、山顶处, 设计师依据自然的山势, 规划建设了许多绿地、道路以及建筑, 使人倍感亲切。

2 设计时对“档次”盲目地追求

“档次”本应当是景观设计师应该大力追求的设计理念。但是之所以会出现设计盲目追求档次的现象, 是因为人们在理解“档次”时出现问题。“档次”市场被人们误认为是意味着许多财力的投入, 去建设气派建筑、豪华场所。而在决策者看来, 其每每意味着高调。但是, 在无论处于城市环境系统当中的哪个位置, 其均具备2大问题, 即: (1) 这个场所是不是真正拥有“档次”的环境条件; (2) 耗费巨资究竟能不能创造出与之对应的社会效益。

曾经在一个内河两侧绿地规划会议上, 有领导指出在内河两侧建设“法国的塞纳河”, 但是事实上, 两侧的绿带的宽度平均不超过10m且河道倍受污染, 如此怎能将塞纳河风光体现出来?从我国的国情上来看, 我国要加大资源的优化配置, 争取用有限的资源获取到的利益最大化。同时, 我国对创作精品以及上档次的景观其实很少, 因此, 我们要试着用平常心去对待景观。

3 仅仅标注园林植物的所属种类, 却未曾明晰详细的规格与品种

有时候, 园林植物种别之间的差异是非常大。没有明晰详细的园林植物的规格与品种市场会让设计者的意愿无法充分地表述出来, 有时候还会获得相反的成效。例:在很多园林设计作品当中, 将苗木笼统地设置成月季、海棠等。然而, 又可以将海棠划分成西府海棠、美国海棠、垂丝海棠等。月季也可被划分成微型月季、香水月季等很多类, 所以极易导致施工者以次货充当好货, 用低价品种, 进而发挥不出设计成效。

4 缺少个性, 盲从地模仿

无论哪一件园林作品, 都必须具备它所特有的地方特色与风格, 必须要对该地方的历史内涵以及浓郁的文化底蕴进行深层次地反映。但是, 迫于近代中国历史的缘故, 西方园林风格深深地影响着我国园林, 导致欧美式园林在我国普遍存在, 各个地区的人们均加以模仿, 促使中国园林的个性与风格丧失。所以, 对于各式各样的园林风格, 园林景观设计师要神形俱到。基于中国园林的风格, 选取欧美园林设计的精华, 再与当地所特有的文化相结合, 以开发出带有创造性的作品。

5 不重视生物的多样性, 只关注一样植物

当前, 许多园林设计师不重视生物的多样性, 只关注一样植物。然而, 由于生物多样性能够满足生态环境的建设, 是促使良好的生态环境稳定下来的前提条件。与此同时, 也衍生出自然景观。要想城市景观具备一定的活力与生机, 就必须以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为基础。倘若只种植一类植物, 那么将会对病虫害的防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6 景观设计忽视人性以及人的需求

景观设计师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往往会忽视人性以及人的需求。当一个设计任务被分派下来的时候人们时常性地耗费很多精力、时间去对形式、手法以及风格等问题加以研究, 并将建成之后的样子视作设计追逐的最大目标。针对一个建筑作品, 倘若重视其效用, 这是人们所能理解的。但是对于景观设计, 人们往往不重视其效用反而倾向于形式上的没, 更有甚者, 将效用与集散场地、休息桌椅等最基本的需要相等同。然而, 此类“温饱型”的效用对于长时间处于恶劣环境之下的市民而言是十分满足的。因此, 设计者、建设者以及决策者会受到许多赞美。但是, 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 设计者们往往会深深地陶醉于这个误区当中。

7 随意配置园林植物

在园林景观当中, 园林植物均为富有生命力的个体。所以, 设计者们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就必须将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及土壤环境纳入到重点考虑对象当中, 使得设计作品能够引发人们联想到未来植物生产所产生的成效以及其对周围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一个好的景观作品一定是同施工紧密地结合起来的结果。如:树种的配置, 如果要实现理想化的效果, 那么设计师就应当自选苗开始直至现场施工均应亲临指引。倘若在自然山水的施工与放样过程当中缺乏景观设计师在现场监督管理, 那么达到预期效果的难度就会相当大, 且在对繁杂地势的施工的时候现场出问题的概率很大。因此, 作为一个景观设计师, 不仅仅要亲临现场, 积极、主动地掌握同四周环境的关系, 还有善于处理现场。如此, 才能够设计出优秀的园林景观作品。

参考文献

[1] 王魏.现代城市中的园林景观设计[J].华章, 2010 (18)

上一篇:作文教学的途径下一篇:辅导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