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化国际贸易

2024-07-06

电子商务化国际贸易(精选九篇)

电子商务化国际贸易 篇1

1 基于工作化的情景教学方法实施

1.1 建立基于一笔完整交易的工作化情景和案例

良好的教学素材和案例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源泉。为了让学生对现实工作中外贸操作流程里所涉及到的往来函电有更直观和系统的了解, 教师要根据自身的企业实战工作经验, 以及与外贸企业加强交流合作搜集一线素材, 编制真实的教学情景和案例, 且在“客户开发—询盘—发盘—还盘与反还盘 (包括双方包装方式商定—支付方式商定—保险条款商定) —样品的确认—接受—下订单—签订合同—信用证的催证与改证—发送装运通知—T/T方式下的索款—索赔与理赔”14个环节中编制基于同一笔交易的不同教学情景。

下面结合真实的案例对函电交流“工作化”的教学情景进行呈现。

交易背景介绍:浙江爱丽芬服装进出口公司与德国汉堡的SUNTI客户进行服装进出口交易 (备注:该德方客户是中方业务员在2011年10月广交会上结识的, 当时获得了对方的名片, 但德方当时并未下单) 。

函 (1) STEP1:中方根据名片信息拟写“开发信”, 希望与德方建立业务关系。

函 (2) STEP2:德方发询盘函, 询货号为N125和N126的男士衬衣的价格, 并要求寄样。

函 (3) STEP3:中方写发盘函, 报FOB价, 并寄样。

函 (4) 德方对样品的品质表态, 提出样品改进意见, 并要求改报CIF汉堡价。

函 (5) STEP4:中方重新打样寄样, 并改报CIF价, 就样品的改进进行说明。

函 (6) STEP5:德方还价, 希望提供折扣, 并提出自己的包装要求。

函 (7) STEP6:双方协商包装问题。

函 (8) STEP7:双方协商支付方式问题 (L/C或者T/T) 。

函 (9) STEP8:双方协商保险的保额、险种问题。

函 (10) STEP9:交易条款商讨结束, 德方表示接受, 并下订单。

函 (11) STEP10:双方签订S/C。

函 (12) STEP11:若L/C支付, 中方催证, 若L/C审核出有不符点, 则给客户发改证函。

函 (13) STEP12:中方履行出口合同, 货物装船后发送“装运通知”。

函 (14) STEP13:假设付款方式商定为30%前T/T+70%后T/T方式下, 中方要在货物装船后发送B/L的复本向德方催收剩余货款。

函 (15) STEP14:德方收货后, 发现货物品质与样品不符合, 向中方提出索赔。

中方就德方的索赔进行处理和回复

采用此方法最明显的优点是学生可以对一笔交易从开始到结束是如何与外商磋商沟通完成的有更加系统化的认识。同时, 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 除了一般教材所涵盖的章节外, 还特意添加了实际外贸工作中常用的“样品确认”和“T/T方式下的尾款索取”环节, 使教学案例尽可能地真实化和工作化。

1.2 每个交易环节建立“理论+实训”的课时安排模式

在以上15个工作化情景中, 教师在课时的安排上, 采用理论与实践课时“一对一”的模式, 即每上完一次理论课时, 随后就安排对应上次理论教学内容的课内实践环节。课内实践环节借助于“国际贸易操作模拟实训室”和“商务谈判实验室”进行。

在“国际贸易操作模拟实验室”中, 要求每个学生两两组合, 在国际贸易操作软件上注册自身公司的信息, 标明公司概况和经营范围, 产品名称和种类, 分别扮演进出口商, 与自己的贸易伙伴进行交易, 交易从“建立业务关系”开始, 到“索赔与理赔”环节结束。教师在实训环节中, 对学生的往来信函进行评阅, 并给出反馈和修改意见, 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在商务谈判实验室, 教师带领学生在实验室根据所学外贸英语知识进行相应的商务模拟谈判, 磋商各项交易条件, 提高他们运用商务英语的能力以及外贸函电口语表达能力。建立函电书写的综合实训环节。

通过以上的课程安排和教学模式, 融“教、学、做”, 融“写作与口头表达”为一体, 教学以工作和岗位为导向, 让学生在一个高度仿真的工作化情景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体验作为一个外贸职业人工作的艰辛和快乐, 也让学生体会作为一个外贸职业人与客户沟通的过程中所应该具备的沟通技能和职业素养, 体会函电书写的7C原则。

2 基于工作化的考核方法实施

2.1 推行“驾证式”的考核方案

一个好的教学模式应该有相匹配的考核方式作为对学生学习效果检测的后盾。国际商务函电的教学应该采取“驾证式”的考核方式, 考核分为“应知”的理论考核和“应会”的实践考核, 即一方面通过闭卷书面考的方法考查学生对函电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包括常用的外贸短语、词汇、典型句型、信函格式的掌握;另一方面, 通过上机操作考试, 在电脑上完成教师所提供的特定交易背景下的商务信函的输入, 并最终以EMAIL的形式发到教师邮箱, 教师通过批改每位学生的书面成绩和上机操作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予以鉴定, 理论与实践成绩的比例可以参照“理论成绩占40%, 实践成绩占60”的模式。

3 结语

以能力训练项目 (或任务) 为载体, 以职业能力为主线, 设计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 既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细致、认真的职业素养, 应该大力地推行。

摘要:高职教育强调教学以工作为导向, 重在工学结合。在《国际商务函电》课程的教学中, 充分利用好情景模拟教学方法, 给学生提供“工作化”的教学情景, 安排“工作化”的学习任务, 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培养出真正具有实际函电沟通技能的国际商务人才。

关键词:情景模拟,函电,工作化情景

参考文献

[1]粟慧, 农海燕.高职院校国际商务函电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今日南国 (中旬刊) , 2008 (2) .

[2]肖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国际商务函电》课程知识解构与重构[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1 (5) :91-93.

幼儿国际象棋游戏化教育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国际象棋是科学文化艺术竞技融为一体的智力体育项目。革命导师列宁有一个著名的论断:“象棋是智慧的体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甚至认为:“不下棋就不可能充分增强智能和记忆力”。国际象棋有助于开发智力,培养逻辑思维和想象能力,增强孩子敏锐的观察力和有意注意的能力,加强分析能力和记忆力,提高思维的敏锐性和严密性,它着法多变,趣味性强,对于开发少年儿童的智力,尤有特别好的效果,能增进友谊,陶冶高尚情操,培养顽强勇敢,坚毅沉着,机智灵活等优秀意志品质,是进行早期启蒙教育的良好教具,在学校开设的国际象棋教学,就象给孩子找到了一把启智的魔杖。

孩子们天性爱玩。爱玩就喜欢做游戏,而下象棋恰恰是“聪明人的游戏”。值得注意的是孩子们特别喜欢下国际象棋。从事幼儿教育的专家鲁纪做过一项测试,把围棋、国际象棋、中国象棋三种棋子同时摆在幼儿面前,幼儿最先拿起的是国际象棋,这是因为国际象棋棋子形象生动,立体感强,就跟孩子的玩具一样,特别能抓住孩子们的目光,除了国际象棋的外观吸引幼儿外,更具有益智教育和交流的功能。下棋能使顽皮的孩子逐渐安静下来,使不太聪明的孩子变得聪明,使聪明的孩子更聪明。通过近一个多月的观察,幼儿对新鲜事物“国际象棋”表现为较好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已失去原有的新鲜感,因此如何让幼儿保持对国际象棋的那份兴趣,让我们的孩子变得的更聪明,是我们值得探索和探究的,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游戏是幼儿年龄阶段永恒的“主题”,游戏是有内部动机所控制的行为,孩子喜欢游戏的形式。在这种情形下,我们提出幼儿国际象棋游戏化教育。

二、研究目标

1、根据幼儿国际象棋游戏化教育的实践情况,初步探索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幼儿园国际象棋教育的有效途径。

2、通过国际象棋教育帮助幼儿学习掌握这一人类古老的智慧游戏,锻炼提高基本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游戏化的教育过程中,发挥幼儿潜力,促进其个性自由、全面发展,使幼儿通过学棋而获得最大的益处。

三、研究方法

观察记录法

调查法

教育实验法

经验总结法

文献法

四、操作原则

1、激励性原则:幼儿年龄小,遇到困难容易或时间长就容易放弃,而老师的一句话,一个鼓励的眼神,微笑的表情,翘大拇指的动作,和一朵小红花都能激励幼儿,让他们拥有自信,体验成功。

2、游戏化原则:就国际象棋的构成特点和弈法规则本身而言,虽然它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但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复杂性,长时间的学习容易使幼儿感到单调乏味,缺乏兴趣,从而影响学习效果。而游戏化将教育和游戏结合,可以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能不断引发幼儿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同时在游戏中可以获得其他的发展效益。

3、循序渐进原则:幼儿刚接触国际象棋,有着好奇心和兴趣,但在实际学习上,有一定的难度,不应急于求成,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循序渐进,使幼儿的每一步都有进步。

五、研究策略

1、布置一定的国际象棋环境,将国际象棋的基本知识融入其中,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

2、进行简单的设计,将国际象棋的棋盘、棋子及棋子的走法、规则和基本技能变成幼儿游戏的内容、方法、环境、材料等游戏要素,成为游戏的有机组成成分。

3、利用国际象棋的棋具和某些方法直接设计成某个简单的游戏。

4、收集和自编一些儿歌,帮助幼儿记忆。

六、研究步骤

上半年

第一阶段 措施:

1、观察了解幼儿学习国际象棋的兴趣、教师教授国际象棋的方法和效果。

2、发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幼儿学习国际象棋的看法和建议。

3、制定研究的课题、目标和计划,收集相关资料,并做好课程安排。

第二阶段 措施:

1、设计可行的教学游戏并实施。由于教学的不同需要、游戏方式的丰富多样,国际象棋的游戏化教育可在不同程度上与游戏相结合。

2、教师做好观察记录,作实践反思,加深提高对游戏化教育的认识,不断修改、完善教学游戏。

第三阶段 措施:

1、举办“谁最了解国际象棋”的活动,增强幼儿学习国际象棋的信心和兴趣,也使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2、发问卷调查,通过家长了解幼儿学习国际象棋后有何进步。

3、总结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的研究作准备。

下半年

第一阶段

措施:

1、观察了解幼儿学习掌握国际象棋的情况几个方面的表现。

2、总结家长通过问卷调查反馈的问题、建议。

3、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

第二阶段

措施:

1、根据幼儿的兴趣、实际情况以及上一学期的研究结果,设计更为可行的教学游戏。

2、选定一些方面,收集相关资料,做跟踪调查,做好详细的观察笔记,以便了解幼儿国际象棋游戏化教育的结果。

3、帮助家长了解国际象棋的基本知识,为诱饵学习国际象棋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园环境。

第三阶段 措施:

1、举办幼儿国际象棋的小型比赛,使诱饵能够充分展示一学年所学的本领。

2、发家长问卷调查幼儿经过一学年的国际象棋游戏化教育,有何进步?

3、总结研究结果。

七、国际象棋学年计划

上半年

国际象棋的棋盘

国际象棋的摆放

车的走法

车的吃子

象的走法

象的吃子 

皇后的走法

皇后的吃子

皇帝的走法

皇帝的吃子

马的走法

(一)

马的走法

(二)

马的吃子

(一)

马的吃子

(二)

小兵的走法

小兵的吃子

王车易位

将军

应将

(一)

应将

(二)下半年

闪将

抽将

双将

如何判定胜负

和棋规定

各种兵种的相对价值

对局基本规则

车的一步杀

后的一步杀

象的一步杀

马的一步杀

兵的一步杀

车杀法的基本规定

后杀法的基本规定

象杀法的基本规定

马杀法的基本规定

兵杀法的基本规定

得车

绊马绳

猎象

八、预计研究结果

1、幼儿有效的掌握了国际象棋的基础知识技能,形成了较浓厚、稳定的兴趣,为以后大班的深入学习打下了基础。

2、丰富了游戏经历,培养了游戏能力。

3、带动、促进了幼儿的整体素质。

浅析汉语国际教育国别化 篇3

【关键词】汉语教育;国别化;汉语教育教材编撰

一、“国别化”究竟指的是什么

国别化,首先是说应该到各个国家去传授汉语,不过去到各个国家的方法是多样化的。在别国教授汉语的时间比较分散,大概是一周两节课。外汉语教学的“群体化”,语言环境和汉语的语感等方面,也要在教学中考虑到。我们理解的“国别化”,除了语言发生变化,教材、教学方式和过程也都发生了变化。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对语言学的研究,例如英语和汉语的对比,英汉的比较学等等。

二、第二语言习得机制的探究

第二语言习得,简称SLA,是指人们在获得母语(第一语言)的基础上习得另一种或几种语言的过程。也叫“二语习得”。乔姆斯基提出人脑中存在一个“语言习得机制”(LAD),它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具有遗传性,为人类特有。第二,可以使儿童加工语言材料,并且判断语言体系的发展,从而建立抽象的规则。第三,可能已经具备一些普遍的语言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在所有人类语言中找到,所以,许多语法属性可能是先天存在于人类的大脑中,是不需要学习的。而在于一些学习者来说,他们对语言群体并不感兴趣,学习目的不只是为了掌握一项技能,从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改善社会地位,这类学习者相对于兴趣学习者的语言学习,会更加困难一些。克拉申认为“习得”通常指在自然状态下“下意识”的语言接收,而“学习”一般是指“有意识”的语言接受。前者称为“内隐学习”,后者称为“外显学习”。因此在解读声调时,我们应当注意轻声和变调的问题。

三、对外汉语教育的灵活性探究

另外,大家也应该区别“语别化”和“族别化”,因为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民情,即宗教信仰和民族情感都是不一样的。从这些不同的方面出发,在对外汉语教学上,我们要使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口语课做到生活化。教学大纲设置了可以更精准,如果能够我们应该制订一些汉字教学大纲,语法教学大纲等等。可以重点讲解经常用到、组合能力强的词汇。分析问题时也应该使用定量和定性的一些方法。另一个对对外汉语教授有益的方法是口语词典撰写。我们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口语化的成语、俗语和谚语通过特有的语境来传授给大家,这样会使汉语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也会大大的提高学习者对于汉语学习的兴趣。相同的《三字经》,《千字文》,儿歌以及一些民谣同样也可以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如果觉得这些太过于困难和复杂,我们可以将它们编撰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来提高趣味性,从而帮助学生理解。

四、对外汉语教材的编撰以及原则

另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学大纲以及汉语教材的建设,汉语阅读教材在现阶段的汉语国际教育传授中非常稀缺,这个问题急待解决。在教材中我们也也可编一些顺口溜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这一点十分重要。阅读教材的编写语言应当体现出中国现当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是通俗易懂的,但是需要分等级。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富有趣味性,寓教于乐的一些文章,另外编写汉语学习期刊,培养本国的教师等等,这些举措也都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我们建议建立汉语语料库,其中的汉字应该是日常用到的,并且应该遵循分级,有注释,形式立体化等等要求,字表和词表可以上传至网络语库中。字库应该包括字形、字音、字义以及它们的解读。词库应该有单双音节和一些常用的骈语。句库可以包括不同的句型自己它们的例句。汉语国际教育国别化的另一个缺陷就是教学的安排不够科学。在学时安排上,大陆编写的教材和许多国外的大学学时和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情况不能很好的互相适应。另一个缺陷就是阅读材料和相对应题目过于简单,编排也不够合理,不能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很好的进行汉语的练习和提高,从而达到增强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这一目的。语言教学和中华文化的教学相结合的不够紧密,也不够科学,更不够清楚。如果想要在今天适应对外汉语事业发展的新的形势,使对外汉语的教学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发展,就应该重视一个问题,即编写适应当地编写国别化汉语情况的国别化教材。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对外汉语界已经开始重视相关教材并且引进相关人士开始撰写专门的教材,与之相关的一些工作也已经慢慢的开展起来。例如厦门大学就在2009年和2011年成功的主办了两届对外汉语国别化教材的国际研讨会,并且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反响。我国的对外汉语界也异常看重对外汉语教材的撰写,并且还专门为这一方面建设了教材厅。早在2007年,国家对外汉语界的许琳主任就指出了:对外汉语教学教材要重新编写,新教材要贴近外国思维和习惯,编写新教材也要考虑到个人的生活、非英语国家学习者的需求。但是对于究竟什么是合理化的教材这个问题,国际上目前有很多种说法,学界也尚未对这个问题达成共识,并且对于它的更深层次的含义,我们还应当进行更为深刻的研究。当“国别化”的含义更加广泛之后,我们在编写教材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更多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所在国的国情、民情以及地情。有关“国情”的一般是指所在国的政治制度与经济政策、语言政策和教育政策。而“民情”则包括宗教信仰和民族情绪、文化情结在内。“地情”则主要文化社会习俗、地理包括所在国的综合社会特征、环境、民族构成、经济状况及地缘政治关系等等。

对外汉语教材的撰写和国内的汉语学习的教材撰写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外汉语的学习者是来自许多的不同的国家的,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环境以及学习理念都是不同的,我们的对外汉语教材需要具有普遍行,以便可以适应众多国家学习者的汉语学习,除此之外,也要考虑到教学的可行性自己方便程度。徐竹君曾说过:“针对性在教材编写诸是其他各原则得以体现的基原则中是最重要的”这句话真是字字珠玑,深刻的表明了教材编撰的要求。

汉语国别化教材的灵魂就是针对性原则。为了编写出实用精确的国别化汉语教材,我们需要严格遵守针对性的原则。另外,也应该参考各个国家不同学习环境和文化背景的。这些不同有的是群体性的,有的则更加复杂,是个体性的差异。不同的种族以及民族之间的文化以及语言内部都表现出巨大的不同。从这个角度上考虑,非常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并且使用不同交流方式进行交谈。在现在,我们所习惯的传统教材和教学大纲在某种情况上可能会和个别学生的文化交流方式相冲突。举个例子,非裔的美国人在上课的时候非常活跃,思维也很跳跃,喜欢和老师互动,喜欢有条理的说话方式,喜欢辩论式的讲话。所以在设计课文的时候,老师可以多安排让他们参加,增加他们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得到锻炼。美国教育家Bonnie Mr.Davis曾说过:美国的印第安人以及拉丁美洲家庭的孩子“更喜欢合作学习的方式”。因为美国的文化更强调合作而非竞争,所以学生们的核心价值观相对更加重视尊重、友好相处。这个发现给予我们的启发是,在为他们编写的教材中,不能涉及太多类似竞赛类的比赛,比方说“将全班分为几组,根据完成度来相应给分”这样的活动。

当下,在国内出版的许多对外汉语教材在内容上的考虑比较多,有针对性的内容占的比例也很大,但是创新性和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比较少,许多教材在举例、练习的安排以及形式和内容上有所重叠。《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热点篇·汉语(上编)》中指出:“尽管国内汉语教材的出版数量、品种都呈几何级数增长,但无论是数量、内容而言,教材未能充分体现汉语的特征,对字和忽略了汉语“字”的教学设词的关系关注不够,词本位占主导地位。语法点使用的语法术语太多,解释得不够清楚简洁,语法和句型的安排系对外汉语教学的在地化和原型化。”“原型化”指的是什么呢?就是语言先前的形态,例如有的语言有“性、数、格”等等形态。拼音文字不是汉字的特有特征,反而,汉字才有这个特点。因为汉语是有声调的语种,所以汉语的词汇特点和语素结构都应注意研究。

五、结语

总之,在这次的探究中我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也发现对外汉语的研究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它可以从各个角度以及方面去探寻,在教学中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实国别化的进一步提高。

电子商务化国际贸易 篇4

关键词:文化价值观,文化差异,国际商务管理

0 引言

国际商务活动既是一种经济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活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地区间的文化差异必然会在国际商务的经济运行中反映出来,甚至形成商业冲突。因此,跨文化管理已经成为影响企业进行国际商务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时甚至是决定因素。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将国际商务经营活动中的文化冲突降低到最低程度,使企业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过程中,不仅适应国际商务活动主体之间的经济环境,更能适应相互之间的文化环境,并且取得竞争优势和获得国际经营活动主动权,是企业在跨文化国际经济活动中所必须重视和值得研究的问题。跨文化管理又称为“交叉文化管理”。其目的在于在不同形态的文化氛围中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在管理过程中寻找超越文化冲突的企业目标,以维系具有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员工共同的行为准则,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利用企业的潜力与价值。全球化经营企业只有进行了成功的跨文化管理,才能使企业的经营得以顺利运转,竞争力得以增强,市场占有率得以扩大。跨文化管理是二十世纪末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应国际商务活动的需要而兴起的。主要研究和比较不同国家和文化中的组织行为,探讨如何提高管理者在不同文化中的管理绩效。中国人是“曲线思维”,而西方人是“直线思维”。思维模式的差异无疑给跨文化管理带来诸多麻烦。曲线思维是一种曲线式的形象思维和定性思维,先考虑建立一般原则上的共识,再降至具体细节层次。反映到具体的商务实践与习惯上,就是“先务虚,再务实”的解决问题的程序。直线思维是指一种单维的、定向的、视野局限,思路狭窄,缺乏辩证性的思维方式,但同时也被认为是以最简洁的思维历程和最短的思维距离直达事物内蕴的最深层次的一种思维方式。直线思维的特点是,缺乏耐心,单刀直入。

1 文化价值观与国际商务管理

文化价值观是文化领域里一些现代和历史被重视和被否认的理论及言行所引起的感想!价值观是有生命的。是因时间段的游走,而引起的壮观或低迷的思潮。价值观是有年代作用的,在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价值。而价值观的确立,属于自然人本身的认可和衡量的,一个人经历的年代不同,价值观也不相同。文化价值观也是一样。文化价值观不分等级,不分高低,不分贵贱,没有阶级性,所不同的就是在某一阶段是否有利用的价值而已!通俗来讲,所谓文化价值观,即认为什么样的文化是好的,认为什么样的文化是不好的。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的部分,它支配着人们的信念、态度和行为。不同的民族有着自己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殊的文化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价值尺度、道德规范和情感取向。

国际商务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有关商品、服务、技术、生产要素、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交易或交流活动。国际商务管理是指在从事国际商务活动过程中寻找、分析、评价有利的市场机会和不利的市场风险,作出相应决策并加以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过程。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和企业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以国际商品贸易、服务贸易、跨国投资等为主要形式的国际商务活动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 国际商务管理中的文化差异

2.1 时间意识差异

中国人相对来说更重视过去,珍惜老同学老朋友,喜欢以孔子和四大发明为自豪。如果去一个地方旅游,一定要挤时间看望朋友。而美国人通常对过去不太感兴趣,喜欢展望未来。美国人是任务导向型的民族,无论明天会怎样,先把今天的事做好。明天是今天的延续,不管有多难解决,一定要在今天把该解决的问题解决掉。他们认为只有更好地适应现在,才能把握将来。而中国人是感情导向型的民族,对于计划安排或已决定的任务完成期限可以随意推迟。比如:到时间该交报告了。问:“Where is the report?”答:“It will be ready tomorrow.”中国是典型过去时间取向为主的社会,而美国则是未来取向的社会。这种差异是价值观差异的反映;对比霍尔提出的人类时间观念的两种文化模式,中国人采用的模式与多向记时制相近,而美国属于单向记时制的范畴。但现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开始从多向制向单向制过渡。而且在中国,圆式时间观念和线式时间观念并存,而采用单向制的美国人属于线式时间观念。

2.2 自我概念的差异

中国人强调集体主义和个人谦虚,而美国人强调自信和自由。在语言上体现为,美国人经常爱用“I think...,I believe...,in my opinion...”这样的开头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显示出“以我为中心”的个性。这与我们汉语的习惯有差别,我们总是在引用别人的语言,表现出谦虚,俗话说"枪打出头鸟",所以从汉语中很少能体现出个性。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和西方传统道德观念在对“谦虚”、“面子”和“人言”上的态度不同。谦虚被我们中国人认为是一种美德。汉语中有许多有关谦虚的习语,例如“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反讽俗语“老王买瓜,自卖自夸”等。而“自知之明”则是对谦虚这一美德的赞颂。此类习语反映了谦虚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而美国人注重个人行为、个人成就的获取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形成了独特的价值取向。“谦虚”被认为是“自信”的反义词,在许多习语中,对“自谦”都是持否定态度。例如:Modest dogs miss much meat.(谦虚的狗没有肉吃)Where there is fear there is modesty.(谦虚源于胆怯)An excess of modesty obstructs the tongue.(谦虚过分束缚舌头)美国人一般会表现出一种个人主义取向。他们比较看重独立性。自我实现即使不是一种期望,但至少更容易被人们接受。美国人更重视不受外部制约的“自由”。社会关系:中国人的社会关系比美国人更加正式,等级更分明。中国人似乎非常习惯于等级分明的结构,他们可基于自己在结构中的位置和惯例确定自己的行为方式。美国人则更侧重于非正式和平等关系。美国人通常和社会地位相同的人在一起最自在;他们不太重视社会等级。

2.3 友谊观差异

中国人非常珍惜友谊。有“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之说。友谊甚至是终身的。而美国人的友谊是随意的,肤浅的。大部分的中国人觉得,所谓的朋友通常就是那些相互之间有共同的志向或者梦想,在生活上能够相互协助,在感情上相互依赖的那种人,也就是说这样的朋友关系是很亲密的交往比较频繁的,在很多的时候都是能够毫无顾忌的畅谈自己的最真实的想法。但是,美国人所称作的朋友常常分为泛泛之交、好友、密友和深交这几种。美国人的朋友大多数指的都是指泛泛之交、好友、密友,而且包括男性和女性。但是被美国人认为是深交友谊关系的却不占多数,深交的好友可以包括男女两性,并且一定是要有相同的志向追求或者是兴趣爱好为基础。占一部分的国家的文化之中觉得朋友就一定得是同性的,非常的排斥异性友谊。但是大多数的美国人都相信男女之间存在真正的友谊,他们一般不会将男女单独相处看作是会发生性行为的一种表现。通常的,公司的男性和女性职员可以相互陪伴一起参加会议,而没有人会觉得他们之间的关系存在性关系。美国人的这样的这种广泛性的友好关系多数是不深入的,但是这样的关系不包括“最好的朋友”。被美国人称作是最好的朋友的一般都是这个人在上高中或者是大学的时候认识的,这样的朋友关系比较深刻和牢固,通常情况下能够维持很多年或者是一生,当然,这样的友谊的保鲜剂相互的礼尚往来和共同经历困难艰苦,而是深藏在内心的怀旧和感伤的情愫。美国人对“最好的朋友”的定义在很大程度上也和美国人自由自在的交友方式相互配合。中国人的友谊往往是比较长久的,中国人,古往今来都比较重视友情。交上一个朋友需要经过很多的考验,若是相互成为朋友,就会比较长久的维持下去。相对而言,美国人的朋友之间感情稍微淡漠一点。

3 小结

在国际商务管理中,跨文化冲突是不同的价值观、世界观、思维方式使交际双方产生心理对抗而形成的一种现象,因此跨文化冲突在国际事务管理中是不可避免的。文化冲突是由沟通失误所引起,沟通失误又会导致沟通无极。如果双方不及时消除沟通误解,冲突或矛盾便会由此产生。许多表面冲突是文化差异在跨文化管理中的必然表现。只要我们正确理解冲突,我们就能妥善地应对冲突。并可以采取相应措施消除冲突或避免冲突。

参考文献

[1]庄恩平.跨文化商务沟通案例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2]王维波,车丽娟.跨文化商务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3]陆欣,王小芳.中美友谊概念的对比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4).

电子商务化和物流 篇5

市场营销是为创造达到个人和组织的交易活动, 而规划和实施创意、营销观念、产品、定价、促销和分销过程。网上营销是以互联网络为媒体, 以新的方式、方法和理念实施营销活动, 从而更有效促成个人和组织交易活动的实现。

网上营销服务的对象既包括一切商务环节都在网上进行的纯电子商务和部分商务活动在网上进行的准电子商务, 也包括传统商务。主要以戴尔公司为例, 从生产者的角度, 探讨服务于电子商务的网上营销模式。

戴尔公司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为亚太地区的商业、政府、大型机构和个人提供服务。随着1993年首次在日本和澳大利亚开始运营, 戴尔公司进入亚太区的目标市场, 开始在区域性设施、管理、服务和技术人员等方面进行投资。

美国PC机销售公司德尔公司 (DELL) , 在1995年还是亏损的, 但在1996年, 它们通过互联网络来销售电脑, 在美国国内的销售额比1995年度激增71%, 一举扭亏为盈, 当年的盈利高达5.18亿美元。它们的做法是:顾客通过互联网络, 在公司设计的主页上选择和组合电脑, 公司的生产部门马上根据顾客要求组织生产, 并通过邮政公司寄送, 因此公司可以实现零库存生产, 在电脑部件价格急剧下降的年代, 零库存不但可以降低库存成本还可以避免因高价进货带来的损失, 这样一来, 德尔电脑的价格要比竞争对手低出10%到15%。个性化的产品和低廉的价格为戴尔公司赢得了辉煌的销售业绩。

在中国市场, Dell电脑无疑是增长最快、最成功的电脑品牌。在短短5年的时间里, Dell电脑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2000年的0.2%上升到今天的前三甲位置。几年前Dell的“直销模式”受到一些媒体和竞争对手的冷嘲热讽, 可现如今很多人却信誓旦旦地要效法Dell, 从而开始了一场失去自我的、看起来更像Dell的“模仿秀”。这些厂商的看起来更像Dell式的广告很可能非但没有能够帮助销售, 反而成为Dell的广告和销售的注脚和帮手, 而且真正伤害了自己的原有品牌, 进而丢失市场份额。

Dell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品牌、直销, 还有资本。同时, Dell是一个真正的Lean Enterprise (零式企业) , 它非常现代地把所有的资源组合在一起, 以链主的身份打造了一条成功的lean (零式) 供应链。

整个供应链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对生产和制造过程的控制, 包括物流。

IT行业有它的特殊性, “电脑配件放在仓库里一个月, 价格就要下降1到2个百分点”。因此, 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供应链管理和生产控制, 电脑的利润只会更低。

Dell的营运方式是直销, 在业界号称“零库存, 高周转”。在直销模式下, 公司接到订货单后, 将电脑部件组装成整机, 而不是像很多企业那样, 根据对市场的预测制定生产计划, 批量制成成品。真正按顾客需求定制生产, 这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 速度和精度是考验Dell的两大难题。

Dell公司实施电子商务化物流后取得的效果是: (1) 1998年成品库存为零; (2) 零部件仅有2.5亿美元的库存量 (其盈利为168亿美元) ; (3) 年库存周转次数为50次; (4) 库存期平均为7天; (5) 增长速度4倍于市场成长速度; (6) 增长速度两倍于竞争对手。

基于这些数字, Dell公司的毛利率和资本回报率分别是21%和106%。

在Dell的直销网站 (http://www.de11.com) 上, 提供了一个跟踪和查询消费者订货状况的接口, 供消费者查询已订购的商品从发出定单到送到消费者手中全过程的情况。Dell对待任何消费者 (个人、公司或单位) 都采用定制的方式销售, 其物流服务也配合这一销售政策而实施。

服务外包:

与传统供应链相比, Dell供应链中的一个明显特点是, 其下游链条里没有分销商、批发商和零售商这样的传统角色, Dell直接把产品卖给了顾客。

Dell通过电话、面对面交流、互联网订购直接拿到客户的定单, 客户的准确需求直接反馈到设计、制造等整个营运过程里。而传统的渠道所提供的订货信息往往含混不清。可以说, 直销成为Dell整合供应商的必要条件。

在Dell的供应链上多出了“代理服务商”这一环节。这些代理服务商并不是向顾客提供产品, 而是提供服务和支持, 这意味着Dell把服务外包了。采用外包的服务策略使得Dell既能够提供售后服务支持, 又避免了公司组织结构过度庞大的后果。

电子商务化物流给Dell带来的好处及隐患:

使用电子商务化物流后, Dell一方面可以先拿到用户的预付款和运费, 另一方面, Dell是在货运公司将货运到后才与其结算运费。也就是说, Dell既占压着用户的流动资金, 又占压着物流公司的流动资金。

但无论何种销售方式, 首先必需对用户有好处, Dell的电子商务型直销方式对用户的价值包括:一是可以满足个性化的用户需求;二是Dell精简的生产、销售、物流过程可以省去一些中间成本, 因此使价格较低;三是用户可以享受到完善的售后服务, 包括物流、配送服务等。

而且直销的好处在于每一台电脑是直接到用户手里的, Dell记录了产品的每一个环节, 服务和质量很容易控制。而这一点单依靠代理商是做不到的。

决定Dell直销系统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是要建立一个覆盖面较大、反应迅速、成本适合的物流网络和系统。如果Dell按照承诺将所有的订货都直接从工厂送货上门, 就会带来两个问题: (1) 物流成本过高。如果用户分布的区域很广, 订货量又少, 则这种系统因库存降低而减少的库存费用, 将无法弥补因送货不经济而导致的运输及其他相关成本上升。因此在某些重要的销售市场设立区域配送中心是必要的, 但这可能使库存成本上升, 而交货期缩短。 (2) 交货期过长。在传统的销售渠道下, 消费者面对现货;在Dell的销售方式下, 用户面对的是期货。消费者看在名牌企业的份上还可能这样去等待, 但这并不是消费者期望的事情。像Dell这样依赖准确的需求预测、电话订货或网上订货, 然后再组织生产和配送的模式, 实际上蕴藏着较大的市场、生产及物流风险, 不是很容易办到的。

从上可知, Dell给我们提供了电子商务化物流的先河。如何实现电子商务化物流已是目前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而能否提供电子商务化物流增值服务现在已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物流是否真正具有竞争力的标准。

DELL网上营销的成功因素主要有: (1) DELL拥有一位成功的创业家, 管理者是组织的心脏, 其工作绩效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组织的兴衰成败。同时, 一位成功的创业家必须是一位对于某项问题具有深入研究、发现问题并找到可行解决方案的专家, 而DELL的创始人Michael Dell具有这样的能力。 (2) DELL采用直接销售:可以去除中间商的剥削, 并将利润回馈给顾客, 此外, 借由直接与顾客接触的机会, 能更准确地发现使用者的需求, 更快地发展更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3) 重视客户的需求和专家的意见:让顾客的意见加入产品的设计中, 顾客越早加入越好, 对于顾客所需的功能努力去创新, 产品的设计不仅要从技术面切入, 而且要从需求面, 并邀请专家参加会议, 聆听专家的意见, 以做为公司策略拟定的参考, 多听多想, 尊重意见, 将有助于企业成功。借由品质、服务及客户所需的功能, 以获得顾客的忠诚度。并以顾客的需求或实际订购行为, 做为市场区隔的对象。

传统专业市场的电子商务化 篇6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市场,商务化模式

1 传统专业市场的发展

1.1 专业市场的定义

传统专业市场被定义为一种以现货批发为主, 集中交易某一类商品或者若干类具有较强互补性和替代型商品的场所, 是一种大规模集中交易的坐商式的市场制度安排, 是传统集贸市场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的结果。

传统专业市场出现在改革开放后, 在原来的农贸集市的基础上逐步演变而成。它是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中突破传统计划体制渠道的重要部分, 因为它为广大的个体工商户、中小民营企业提供了一个成本低廉和高效率的流通平台。专业市场的发展和所在区域的主要产业发展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

专业市场的发展大多呈现出一种集群趋势, 形成专业市场群。即一个行业的专业市场通常在某个创始的专业市场带动下, 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和从业人员的增加, 会有多个新的同类型专业市场在周边成长起来, 形成一种专业市场的集聚, 并形成了一种竞争机制。

1.2 专业市场群的竞争机制

专业市场群的竞争结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专业市场群内各个市场形成竞争。新生的市场通过提升硬件建设、提高软件服务水平、保持较低的租金水平形成优势, 对原有市场构成竞争威胁, 原市场的部分经营者产生分流进入新市场。而原市场为了保持优势, 也只能在租金水平上维持合理水平留住原有客户, 同时在硬件建设和软件服务上不断鞭策自己提升。上述竞争使得专业市场群的整体硬件水平在不断提升但租金维持在合理水平, 而无法适应竞争的市场将逐渐关闭。

(2) 各个不同的市场逐渐形成专业市场里的细分专业市场。新市场建成后, 一方面招商人员有策略地进行细分招商, 另一方面在原有市场的经营某类细分产品龙头商户在累积足够的客户后, 为了降低运营费用或在原市场无法获得更多客户后会选择到较低租金的新市场经营, 进而带动更多的细分产品商户迁移, 最终形成新的细分专业市场。

(3) 专业市场群内经营者的集聚, 商品的同质化明显, 采购者可以在不同市场询价以获得最低价格, 这种接近于完全竞争的市场也使产品的价格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 并促使经营者不断提高商品的质量。

以上的竞争使得专业市场这种制度不断保持活力, 吸引更多的采购商前来采购, 同时也给经营者一个合理的回报, 使买卖双方避免出现信息不对称, 保持处于一种均衡状态。

1.3 专业市场发展的瓶颈

目前广州的专业市场群普遍升级到第三代或第四代, 在全球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势头下部分龙头市场已经逐步迈向第五代, 但步伐非常缓慢, 电子商务化更加存在制约瓶颈。专业市场总量依然呈增长趋势, 但经营困难的市场有增无减。专业市场这种制度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发展“困境”。

(1) 大多数专业市场在管理、经营、信用等方面的固有弱点。

(2) 市场部分商户在多年经营积累后, 经营行为逐步规范向公司化演进, 并建立起自己的营销网络不再依赖专业市场带来的客户, 所以逐步退出专业市场, 在其他地方租赁一般的办公室经营。

(3) 目前大型连锁超市、卖场的经营模式对原有的分级代理模式产生冲击, 分销商的减少造成专业市场客户的大量流失。

(4) 电子商务的冲击。目前部分外销型商户逐渐使用阿里巴巴、环球市场、中国制造等渠道进行B2B业务。阿里巴巴出口通每年的年费高达2万元, 对原有专业市场的租金形成冲击。

2 现有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化

专业市场为了避免在电子商务化大潮中被边缘化, 后期发展中逐渐选择了电子商务化的道路, 不过作为一种开创性的创新, 并没有可以充分借鉴的成功模式, 很多专业市场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2.1 目前的几种模式

(1) 与阿里巴巴合作

目前很多专业市场的大批商户都开通了阿里巴巴出口通业务, 阿里巴巴也开通了专业市场专栏为部分市场提供宣传渠道, 以更好地吸收新的用户。

(2) 门户信息网站

目前国内在原有专业市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比较成功的电子商务网站有:www.pconline.com.cn太平洋电脑网。这个网站都是依托广州天河密集的IT专业市场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目前主要是作为门户信息网站, 方便用户在网站上查询丰富的IT产品功能、测评、导购、价格行情等产品信息。该种网站的主要获利模式是通过收取广告费和增值服务等获得利润。

(3) 自建门户网站

如广州万菱广场玩具精品批发中心已建立起http://www.onelink168.com/的网上电子商务展示平台, 借助万菱广场内的客户资源优势, 形成一个比较齐全的玩具精品批发商务平台。

(4) 标准化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

能够标准化的产品比一般的商品更具有发展电子商务交易的基础。

2.2 上述模式存在的几点问题

(1) 阿里巴巴经过多年的发展, 已累积了全球大量的采购商和供应商, 能为买卖双方带来丰富的资源。但因为过多的行业集中在一起, 使其信息较泛, 无法为每个行业提供深入的垂直搜索。同时部分供应商的素质也参差不齐, 很多只是一个皮包公司。该模式因与原市场管理者无直接利益关系,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竞争, 所以缺乏原专业市场的大力支持。

(2) 信息门户网站模式, 该模式可以提供全面的、行业细分的、深入的信息。同时拥有大批的用户, 但其信息发布模式保留在web1.0, 主要靠网站编辑人员加工处理, 而不是市场第一线的企业。且此类网站的用户多为信息需求者, 缺乏真正的电子商务使用人群。

(3) 专业市场自建电子商务网站, 该种模式充分的利用了所在专业市场的资源优势, 但专业市场群的形成一般由多个专业市场共同组成, 单个市场建立电子商务网存在局限性, 比较难容其他市场商户加入, 各市场间存在竞争行为。单个网站在推广上也缺乏力量不能吸引足够的采购商, 很多专业市场的网站慢慢变成一个没人使用的网站。

3 目前专业市场群电子商务化的解决方案

鉴于目前专业市场在建立电子商务上的种种瓶颈, 每个市场群内的专业市场更应团结起来, 迈向合作局面。

(1) 首先从利益分配角度平衡各方利益

建议由一家独立于各专业市场之外的第三方公司来负责平台的搭建技术工作, 之后该公司可以股份转让等形式将专业市场的经营者引入, 或通过后期增值服务费返还等方式平衡与专业市场间的利益关系。第三方技术公司既可以专注于电子商务技术, 避免单个市场开办网站而存在的其他市场方不信任“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局面, 也有利于各市场间的专业产品和客户资料保密与隔离。

(2) 集中优势推广网站

在平台获得各专业市场方的认可和达成利益分配方案后, 网站推广公司可以借助市场管理方的优势深入各市场进行客户推广, 充分利用各专业市场群丰富的客户和产品优势, 并高效地组织用户使用培训, 迅速丰富网站上的内容。同时公司可以集中的利用政府方面申请到的扶持资金, 全面地进行网站营销推广, 吸引专业采购商浏览使用网站。

(3) 定制符合专业市场的网站功能

专业市场之所以能长期存在就是因为其“专业”, 所以针对不同的用户进行功能和界面优化十分必要。如鞋类或服装类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样式设计, 所以必须开发出多角度产品展示系统, 方便采购商全面地浏览商品, 同时开发产品保密系统, 方便供货商加密产品有选择性地对客户开放, 才能全面保护买卖双方的利益。

(4) 实体认证优势

目前电子商务交易中买家最担心的就是卖家是否是实体, 发生问题是否可以追索得到。在该模式下, 网站可以借助市场管理者的帮助, 实行一铺一网店的实体认证, 并结合工商登记注册, 充分保证交易的安全。

4 结 论

通过该种模式让专业市场群实现电子商务化, 既能平衡原来专业市场各方的利益, 也能使网站建设公司快速推广网站。同时也让专业市场在电子商务化大潮下避免被边缘化, 并立足未来, 发展网络上的商业地产。

参考文献

[1]王喜美.面向专业市场的电子商务模式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 2009.

[2]杜芳莉.传统专业市场采纳电子商务技术的经济学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 2006.

两岸经贸合作需自由贸易化 篇7

在未获得台湾承诺给予大陆最基本的世贸组织 (WTO) 会员待遇下, 先和台湾签署ECFA, 并在早收计划大幅“让利”, 已是对台湾当局的极大善意;如果后续谈判不能从“让利”转变成“换利”, 对大陆内部亦恐难交代, 更何况还须考虑WTO及相关国际规范, 不能因为对两岸协议开例, 致让WTO“普遍化原则”荡然无存。因此, 台湾方面一厢情愿期待大陆继续“让利”不切实际, 务实拟定两岸自由贸易推动策略及实践蓝图, 才是当务之本。

贸易福利来源

区域一体化的直接利益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区域内实行自由贸易后, 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产出和要素收入增加。一般而言, 比较优势越明显、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越多、优势产业在 (全球或区域内的) 需求结构中份额越高, 这部分收益越高。这一福利来源是正向的。二是进口价格在贸易自由化后降低, 使消费者能以更低的价格消费更多的产品, 增加了消费者剩余。如果一方经济体的收入水平越高、经济规模越大、最终产品进口占总消费的比重越大, 消费者剩余就越大。三是贸易自由化以后贸易条件的变化。贸易条件是指一经济体总出口与总进口相对价格指数的变化, 代表本方产品换取外方产品的比率关系。贸易条件改善, 将使本方的单位产品出口能换取到更多的进口产品, 因而也对福利产生重大影响。

在同等条件下, 贸易条件的改善将使消费者剩余增加更多。在区域贸易自由化以后, 一方经济体贸易条件的改变方向是不确定的。一般地, 高科技、新兴产业的竞争优势越明显, 贸易条件就越有可能提高;低技术、国际竞争激烈的初级产品或传统产业在出口结构中占的比重越大, 贸易条件越有可能恶化。产业整合有利于区域内贸易条件总体上得到改善。

如果考虑到产业内垂直专业化分工, 一体化后的区内产业整合度的提高、生产过程分工的细化和贸易成本的降低等因素, 则一体化成员的优势产品的数量会增加、贸易条件能得以改善, 同时居民收入提高也将增进消费福利。

从吸引FDI (对外直接投资) 的角度看, 一是区域一体化组织排他性的贸易安排可促使非成员经济体的企业以FDI的方式进入区域内、从而达到绕过歧视性贸易壁垒进入区内市场的目的。二是制度性一体化安排, 能起到固化贸易自由化成果、宣示制度改革的效果, 从而使投资者形成对区内制度环境和经营环境的良好预期, 更愿意向区内进行直接投资。

由于贸易自由化的利益来自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 尽管从总体上看RTA (区域贸易协定) 成员的福利是增加的, 但任一成员均会有相对比较劣势的产业或生产片段受损。

长期来看, 受损产业的资源会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流向其它产业 (因为优势产业的扩张也需要吸收更多的资本和劳动力) 。经过适当扶持、顺应贸易自由化环境下市场机制的作用形成稳定的区域内产业分工体系后, 短期的冲击效果将会消失。

因此, 认为两岸的自由贸易协定会冲击一些产业, 从而进行全盘否定的观点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根本不可能存在使成员的原有产业全部受益的RTA。

关于两岸贸易自由化带来的福利影响, 已有很多学者进行定量评价, 且对于双方均能获益的结论完全一致, 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形成自由贸易安排

从美国金融危机及其对各经济体产生冲击的程度差异可看出, 制造业及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仍是经济稳定发展的支柱, 冰岛受到的巨大冲击是最为典型的反面案例。重视制造业的发展、特别是发展新能源和“低碳产业”等新兴产业, 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 并促进相应产品和服务出口、抢占未来全球产业的高端, 是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战略调整方向。这必然使全球制造业的分工格局和竞争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对两岸而言,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一样: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 发展新兴产业、抢占国际分工体系的高端产业, 是最为紧迫的任务。产业的改造和升级, 以及培育新兴产业, 需要两岸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尽快形成两岸全面经济合作局面, 是应对全球产业分工格局调整和竞争环境变化的迫切需要。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 出口的急剧下降是东亚经济体遭受冲击的重要因素。和东亚地区的整体分工格局一样, 两岸间基于垂直分工的产业内贸易比重较大, 最终产品的内部需求偏低。即便两岸产业得到整合, 但如果最终产品仍严重依赖于欧美等外部市场的话, 外部市场需求的波动对两岸经济仍会产生同步的冲击。加快贸易自由化进程, 不仅有利于提高两岸产业整合度和国际竞争力, 而且通过贸易自由化带来的价格效应扩大最终产品的区域内需求, 有利于培育稳定、具规模的内部需求, 实现生产内部化的同时也达到较高的消费内部化水平。

自1990年代以来RTA一直发展迅猛。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 截至2010年7月31日, 通报WTO的RTA已有474个。其中, 已生效的有283个。东亚经济体参与的各种RTA有6 7个, 其中已实施的有4 8个。这些歧视性区域贸易安排, 必然会对两岸的出口产生影响。需要强调的是, 美国正在亚太地区推行中的跨太平洋伙伴协议 (TPP) 涉及的范围广、是所谓“高标准、全面的”自由贸易协议。在其推行的先期阶段, 两岸加入的可能性不大。其初始9国涉及到的东盟国家包括文莱、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 第二阶段日本、韩国可能加入。因此, TPP对两岸的冲击不容忽视。

如果两岸不充分利用当前的产业互补性和巨大的产业整合空间, 随着东亚地区越来越多的RTA成立和深化, 有可能导致两岸间实现一体化后的获益空间受到压缩, 一些产业也可能丧失优势。

自由贸易协商

首先, 在RTA推进中采取多个早期收获计划不符合惯例。早期收获计划的目的, 是通过先快速实现部分产品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以加快全面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一般而言, 在实施早收计划的同时, 全面自由化进程应同时推进, 使全面自由化的阶段性目标与早收计划的完成相衔接。

其次, 如果两岸再搞“早期收获2”, “早期收获3”……来推进自由化, 看似可以推缓协商中的分歧发生, 但结果反而会严重阻碍自由化进程。制定早期收获清单, 首先在列举自由化产品清单时就有诸多阻碍。一方提出的清单, 必须在内部首先达成一致, 而这就需要较长的内部沟通、协调过程;当双方列出清单后, 就清单的范围、减税的速度等问题需要反复进行“讨价还价-内部沟通-再次协商”的多次循环。这将导致达成协商一致的早收计划所需要的谈判时间拉长、谈判成本提高。对比刚生效、仅涉及小部分产品的两岸早收计划的协商过程, 我们就可以想象, 如果两岸自由化由一系列“早收计划”达成的话, 需要投入的谈判成本和完成自由化的漫长时间将会怎样。

第三, 采用“早期收获”的方式推进两岸贸易自由化, 可能无法达成实现贸易自由化的目标。采用“早收计划”的方式推进, 以早收代替阶段自由化, 就会导致自由化推进中既不能划分阶段、明确阶段性目标, 也不能产生明确的最终目标。这将使ECFA流于形式。

第四, 采用“早期收获”的方式推进两岸贸易自由化, 不能产生对两岸长期制度化合作产生明确预期, 影响两岸经济合作的福利效果。吸引投资、整合产业都需要在一个可预期的条件下经过一定的时期才能形成并产生效果。以“骑驴看唱本, 走着瞧”的方式来推进合作、整合两岸产业, 那么一体化的愿景也无法对企业的行为产生影响, 自然也不可能有一体化的福利产生。

路线的选择

如前所述, 两岸下一阶段应该进行自由贸易协定的推进, 而不是“早收计划2”。但在推进方式的选择上, 需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复杂性。例如, 台湾地区对大陆产品的进口尚未正常化, 除无限制的8117种产品 (占75.05%) 外, 还有483种产品 (占4.47%) 为有条件开放、2215种产品 (占20.48%) 未开放。两岸的自由贸易进程的推进, 必须处理好贸易正常化与贸易自由化的关系, 避免正常化议题与自由化议题互相对立、干扰, 阻碍协商进程。

可以按照以下路径推进两岸的贸易自由化:

在早收计划已初见成效的有利条件下实现贸易正常化。这既是两岸作为WTO成员所应履行的义务, 也是两岸贸易自由推进的基础。

尽快启动自由贸易安排的协商, 在自由化的最终目标、沟通机制、时间进度等方面达成共识, 建立起两岸自由贸易协商的基本架构。

在具体推进过程中, 可将自由化分成若干阶段, 双方均采取负面列表的方式明确阶段自由化的目标, 规定每个阶段产品比例递减的负面清单。未列入清单的产品则在相应的阶段内完成自由化。

双方协商确定每个阶段的负面清单比例后, 由各方自行确定负面清单的内容、无须就此协商。每个阶段只重点协商未列入负面清单产品的阶段内自由化进度。

采用负面列表、比例递减的方式推进自由化的优点, 一是负面列表方式可以使双方逐阶段将冲击最小的产品排除出列表即可, 不用太过纠缠于敏感产品的范围确定、自由化部门的选择和进度等复杂细节;二是在初期阶段允许的负面清单产品比例高, 双方都只需将小部分产品排除出负面清单, 使早期阶段的推进难度小、能尽快得到自由化的效果;三是随着自由化的阶段性推进, 受冲击、需要受到保护的产品范围会自然缩小, 这将减小新的推进阶段中负面清单比例下调的困难, 从而降低整个自由化过程的难度。

湖北水产品电子商务化浅析 篇8

1 湖北水产品的现状

1.1 湖北淡水产品产量大, 品种繁多, 在我国淡水产品市场占有很大的地位

具体表现如下:①湖北淡水产品品种丰富。水产市场上除了四大家鱼外, 甲鱼、龙虾、黄鳝、螃蟹、泥鳅、鳜鱼等品种在市场上都有销售。湖北的这些淡水品种除了野生外, 还行成了专业养殖, 品种、产量都大大提高了。②湖北水产养殖水域广大。湖北水域广阔, 除河塘、水渠养殖外, 很多水库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江河湖泊养殖量也得到大幅提高。③专业养殖方式增多。例如潜江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仙桃绿色水产品生产基地、洪湖无公害养殖、监利县水产品无公害生产等。

1.2 淡水产品季节明显

①由于水产水域大, 捕捞需专业技术, 捕捞人力投入大, 成本投资多, 捕捞形成了一定的季节性。②市场的需求有季节性。顾客的消费习惯对水产品需求因季节不同而不同, 节假日特别春节需求量大, 且每位顾客由于经济条件的不同需求品种会发生变。③水产品供应具有季节性。龙虾、黄鳝、泥鳅、螃蟹等水产品的生长对气候有一定的要求, 成长期有季节性, 于是这些产品的供应就有了季节性。

虽然消费者对水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 但由于水产品的季节性特征, 湖北市场有限, 以及顾客对水产品的鲜活要求, 水产品的销售季节和区域受到了限制, 湖北水产品市场出现了品多、量多、质好但销售不畅的现象。湖北淡水产品的销路模式需要创新。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运作模式, 给商业领域带来了许多新的变革, 为水产品流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 网络信息的传递有利于销售信息的传递, 有利于湖北水产品实现电子商务化。

2 湖北水产品的传统流通渠道

2.1 小规模水产养殖主的流通渠道

由于小规模养殖, 水产品的数量有限, 小养殖主大多将水产品捕捞上来之后进行分级出售给当地的贩运商, 当地鱼贩子收集的水产品达到一定数量再出售给较大的贩运商, 如此反复, 鱼贩商收集的水产品达到一定的规模将水产品出售给批发商, 批发商将水产品批发给零售商, 零售商最后卖给顾客。

2.2 湖北水产品养殖基地的流通渠道

养殖基地的水产品数量较大, 大多通过水产专业市场批发给外地的水产批发商, 经过逐级流通批发, 最后到达水产零售商, 然后由零售商再卖给顾客。

由此可见, 湖北传统的水产品流通环节过多, 水产品销售也受到影响, 湖北水产品的成本抬升过快。传统的流通渠道缺乏整体规划, 缺乏合作使湖北水产品的优势不能发挥出来。

3 湖北水产品电子商务化的可行性

我国目前提出强农政策, 湖北淡水产品可以依托国家的优惠政策, 抓住本土特色, 将淡水产品市场做大做强。湖北水产品市场应抓住时代特色, 跟随市场步伐实现电子商务化。

优势之一:湖北水产市场具有物流优势。湖北处于我国中部, 与我国东西南北流通便利。①湖北陆路交通干线发达, 铁路、高速公路、国家级公路四通八达。②湖北处在长江流域, 水系发达, 水路运输具有天然的优势。湖北物流体系能实现水产品生产、收购、运输、流通加工、储存、装卸、包装、配送、分销与信息等一系列运作。

优势之二:湖北水产品市场具有一定优势。湖北水产品有几个国家级市场, 是专业化的水产品流通市场。例如武汉白沙洲水产批发市场、湖北孝感水产批发市场等。湖北的这些水产市场有利于水产品供应链的建设, 水产品的供需方的合作与交流。

优势之三:湖北水产养殖主具有一定的电子商务化基础。①湖北水产养殖发展较早, 养殖主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水产品电子商务需有一定的投入, 需要相应的设施设备。养殖主的经济实力为水产电子商务化提供了物资基础。②湖北水产养殖主有一定的商务基础。这些养殖主在市场摸爬滚打形成了一定的市场沟通的能力、市场营销能力。③湖北政府多年对水产市场的扶持与投入, 国家政策的有利条件, 我国市场电子商务的日趋成熟, 顾客对电子商务的认可, 这些都有利于湖北水产品电子商务化。

优势之四:水产品电子商务使流通环节减少。水产电子商务后不仅流通环节减少, 而且装卸搬运次数减少、距离缩短, 水产品的鲜活度提高了, 水产品的死亡率降低。

优势之五:水产品电子商务化有利于降低成本。①降低经营成本。购买者能将水产品相关资源在网上进行对比, 从而以较低合理的价格购买。②降低交易成本。由于中间商减少, 交易环节减少, 从而降低交易成本。③有效降低营销成本。使用互联网广告, 其成本要比传统广告媒体节省75%。利用网络向各地发布水产品资源信息, 宣传、推介湖北的优质水产品。

湖北淡水产品生产占支配地位, 消费需求难以改进。如果实现电子商务化, 水产品信息准确及时, 有利于水产品的迅速交易。淡水产品可借助电子网络打破条块分割、地域分割的限制, 有利于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大流量。湖北水产品电子商务可以给经营者带来好处, 节省店面租金, 以最小的库存与消费者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

4 湖北水产电子商务化存在的问题

4.1 水产品的分级与评估网上交易存在一定的难度

交易难度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水产品没有一个统一的品质评价标准, 尤其是鲜活水产品更是如此。虽然产地、大小、规格等都有公认的可比的量化指标, 但鲜度、活力等品质指标就很难有统一的量化指标。传统的水产交易规格以“上好可销品质”为准, 没有明确的规格, 给销售带来难处。但在网络上, 由于不能直接面对货物, 就需要用某种量化指标, 用文字、数字或图像描述出来, 并使交易双方都能明了认同。这就需要有一套业内公认的理化指标和评估标准, 作为交易的依据。

4.2 水产品的物流问题

虽然湖北交通发达, 但顾客对水产品鲜活要求较高, 使得水产品的运输、储藏、装卸与搬运难度较高, 同时要求水产品的库存周转较快。淡水产品在我国流通环节多, 物流成本很高。因此湖北水产品要尽量缩短交易时间, 流通环节。

4.3 水产品电子商务网站发展水平有限

①湖北水产养殖主大多是农民, 文化水平有限, 计算机操作能力缺乏, 网页制作不够精。网页设计不够精美, 水产品的视觉效果受到影响。②网上服务仅是初级, 只是网络信息服务, 缺乏多样网上交易形式。③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有待加强。由于政府财力有限, 水产缺少投资的积极性, 即使有条件开展水产品电子商务的地区, 农业网站所占的比例也极小。④水产品电子商务配套环境有待提升。我国目前水产品生产和加工能力相对比较落后, 水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 与国际水产品质量体系脱节。水产品电子商务网站力量比较弱, 高素质人才也不是很多。

4.4 物流相关配套服务设施不够完善

客户对水产品物流、售后等环节满意度低, 总体缺乏统一的物流配送市场;电子商务交易缺乏全面的法律规范, 特别是水产品;网络诚信和安全体系有待加强, 瓶颈制约明显。

4.5 水产品因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价格波动很大

湖北水产品市场变化快, 风险较大。水产品的交易对象和交易主体经常变化, 需要更多的交易对象, 加快流通周转。

5 湖北水产品电子商务化建设

湖北水产品电子商务化存在着诸多问题, 由于市场的发展以及客观的需要, 湖北水产品电子商务化建设的刻不容缓。

5.1 建立湖北水产品交易的标准化体系

由于水产品网上销售描述五花八门, 商家很难把握, 不利于网上交易。水产品的标准化直接影响信息的正确传递, 进而影响水产品的流通速度与交易, 水产品需建立标准体系。①湖北水产品质量标准, 应包括产地质量标准、生产投入品标准、包装标准、无公害生产标准以及相关标准。实现“从池塘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标准体系。②建立湖北水产品批发的行业标准。不同的水产品应有不同的标准, 以及相应的服务收费标准。实现水产品从育种、病害防治到捕捞、加工整理、包装上市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 能带来极高的产品市场竞争力。

在国外, 水产品的分级评估一般都是由提供第三方服务的市场提供的。在我国, 这种标准的建立需要由一个权威的部门, 通过专家的努力, 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操作完善后才有可能产生。

5.2 加强水产品网站的建设

①湖北政府可以出资建立相应的网站。政府发布相应的信息, 公信度提高。政府水产品网站能发挥较强的宏观调控、政策引导、信息指导、资源策略分析作用。②水产协会建立网站。湖北水产协会网站可以实现本土化、地域化、社区化的营销活动。③水产品网上营销建立相应的网店, 在网上展示经营的产品, 使湖北水产品可视化强, 信息具体、直观。④建立相应的网上水产品供应链和价值链, 提升湖北水产品自身的竞争力。⑤网上挂牌、网上洽谈、竞价等销售模式, 甚至涵盖交易系统、仓储物流系统。

5.3 加强湖北水产品的品牌建设

水产养殖主要转变传统观念, 树立品牌意识, 要深刻领悟“一流的品质缔造一流的品牌”的含义, 牢固秉持“品质基石, 质量为本”的经营理念, 重点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水产品品质, 需要制定和实施育种、养殖、加工、包装等各个环节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标准, 使生产过程规范化、系统化, 符合国内国际的有关市场规定。力争做到品牌定位准确, 追求品牌形象, 搞好品牌营销, 做出湖北水产品的特色。

5.4 加强湖北水产品的物流

①融合物流配送模式。顾客的地域差异, 需求的季节性以及个体性, 可以提供交易服务、信息服务, 送货上门。②湖北根据水产品季节性需求, 建立相应的水产品流通的“绿色通道”, 提供交通上的便利, 加快水产品的流通, 扩大季节性销售, 降低物流成本。③实现湖北水产品的流通加工。有些水产品季节性特别强, 例如龙虾、螃蟹等, 保鲜要求高, 周转较困难的水产品, 可以适当地加工成为半成品, 有利于周转、储存, 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流通范围增大。④适当建立湖北水产品的“白色物流”, 冷冻包装后有利于水产品的库存与周转。⑤实现各级会员管理。供应商发布水产品信息, 建立水产品商务的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

5.5 湖北政府的政策扶持

网络已成为城市的基本设施, 但农村由于经济基础有限, 网络设施不够齐全, 农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缺乏。政府应加强湖北水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和维护, 组织建立健全大型的综合性水产品信息网站及乡镇一级的电子商务网站, 积极扶持和鼓励水产养殖加快信息化建设, 积极引导养殖主进入市场, 多层次多渠道的参与电子商务, 运用宏观调控、税收等手段鼓励水产养殖主更多地运用电子商务。利用政策的优惠鼓励有志之士踊跃参与农村网站的建设。

湖北水产养殖要依靠天然的优势, 积极发展水产品电子商务化, 发挥市场的能动性, 搞好市场营销, 适应经济的需要, 走出湖北。

参考文献

[1]于慧.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

[2]綦卫平, 王新艳.互联网技术下农产品的网络营销[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8 (10) .

[3]王海萍.在线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消费经济, 2009 (10) .

电子商务化国际贸易 篇9

碎片化对应的英文词是fragmentation, 也被译为不成体系。碎片化是指, 由于国际法发展出愈来愈多分支或部门或专门类别所导致的国际法各个领域日趋明显的专门化和板块化现象。其外部表现形式是这些类别、部门和板块无法实现统一的上下级体系排列, 又受国际法律关系主体在不同领域的交叉和变化的影响, 在国际法所涵盖的诸多领域, 法律原则适用等问题上出现了重叠、不协调和甚至冲突的问题。

英文的fragmentation有两方面的解读: 一是国际法板块状分布或组合的客观性描述; 再者国际法呈支离破碎状态, 同时从价值判断角度来讲碎片间存在矛盾和冲突。笔者使用的碎片化是后者的解读。国际法委员会研究组于2006 年年在国际法委员会第58 届会议上提出以《国际法不成体系问题: 国际法多元化和扩展引起的困难》为标题的报告, 代表国际法碎片化研究权威成果。

笔者基于碎片化概念不应涉及国际法的价值评判这一原因, 故对于所谓的多元化与碎片化是因果关系的结论持否定性评价。简要评析有关国际法碎片化的文献可知, 学者对国际法碎片化的理解并不存在原则性的分歧。基本其碎片化的例证, 不外乎国际法领域内出现的多元化现象, 不同规范间的冲突和不协调现象。

国际法碎片化是国际法多元子体系扩散与并存的客观结构。其中, 以国际投资法体系所呈现出的碎片化结构最为典型。

国际投资法作为国际经济法的一个重要分支已经自成体系。主要有四种法律规范组成, 包括资本输入国调整境内国际私人投资的法律规范、资本输出国有关本国海外投资的法律规范、资本输出国与资本输入国订立的双边投资协定, ( 主要有友好同上航海条约、投资保证协定、促进和保护投资协议三种形式) 以及调整国际私人投资关系的多边投资公约, 包括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TPRM、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解决国家和他国公民投资争夺公约ICSID。由于国际投资法体系内部涉及国家主权与投资权益的博弈, 在国际社会之中很难形成一元化的利益追求机制, 这就在根本上决定了国际投资法体系内部的碎片化现状。这种系统性困难, 遍布其体系的形式与内容的方方面面。

二、国际投资体系碎片化的样态

( 一) 内部碎片化之表现形式

国际投资法体系的核心是以双边与多边条约为表现形式的围绕东道国的一个单方承诺集群。同时, 与投资条约相配套的仲裁机构则形成了投资法的子体系, 子体系与协议裙这个母体系所呈现出的体系内部的不一致性和利益机制的多元化则是内部碎片化的核心之所在。

总的来说, 内部碎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概括为两种。其一, 是以东道国为利益划分的根源, 国家主权之下, 各种双边以及区域性的投资条约所反映的东道国的单方承诺, 体现了国家面对不同的投资者适用法律的不一致性。其二。以投资者为视角, 在其实现资源全球范围内的最大化的利益机制之下, 所作出的不同形式的单方承诺, 则是一种趋利避害的条件反射原理在国际投资领域的具体表现。

( 二) 外部碎片化之具体体现

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 国际投资法体系与国内法体系如何实现对接, 从而将两者的规制效用发挥到最大。面对这两个法律体系的较量, 主权国家的从国家利益的角度, 首要地坚持国内法体系适用的优先性这一观点。同时, 国际投资法体系也积极主动地借鉴其他国际规则的可取之处, 这就使得作为大国际法体系组成部分的国际投资法体系, 在适用的过程之中当然地借鉴一些一般的国际法规则作为指导与补充。再者来说, 国际投资法体系作为子体系不可能脱离国际法这个母体系而独立存在于发展, 同时, 国际投资法体系除了与国家的利益息息相关之外, 更是站在一个更好的层面来剖析环境、人权等全球性的议题, 这也是国际法体系与国内法体系区别的最大之处。

国际投资法体系承认对国内法体系、其他国际法体系开放, 却没有对各体系进行功能定位和秩序协调。就技术层面而言, 这实际上可以被视为一个冲突法的问题。判断特定性质的法律关系应当适用的规则体系, 需要专门的冲突规则。这一套冲突规则并不能通过对可以适用的规则简单进行列举而完成, 从而自成一个独立的体系。国内事项适用国内法规定, 国际问题适用国际法规则, 不同法律体系构筑于特定的适用范围, 在不同层面共同解决国际投资争端。

三、碎片化对国际法体系的影响

( 一) 碎片化对国际法体系的消极影响

国际法碎片化看似是一种不尽人意的现象, 源于碎片化所导致的国际法分支间的矛盾会有损于国际法体系的形象和效力, 且也会导致国际法整体质量和协调受到威胁这一事实。但问题的实质是碎片化的对国际法体系的消极影响是否能够牵涉于整个国际法体系, 这有待于被佐证。毕竟, 受到威胁与损害程度是两个不同概念。

关于一些认为碎片化所导致的威胁或损害会对国际法体系产生巨大冲击的研究, 作者对此持否定性的态度。这些研究认为碎片化对国际法统一性有直接的威胁, 这就削弱了相应领域法律的稳定性, 甚至对相关法的合法性产生了质疑。更有甚者认为碎片化对于平等与民主的国际法体系的形成产生阻碍, 从整体上延缓了国际法规则的统一性进程。

( 二) 碎片化对国际法体系的积极影响, 简要分析国际投资法碎片化结构优势

碎片化是国际法各个体系在其具体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一个具体的法律事实, 同时也是国际投资法体系发展阶段的必经之路。它以多元化的外部表现形式反映着包括国际投资法体系在内的国际法体系统一化之必然发展趋势, 其反对法律体系内部实质意义上的分裂。在现阶段, 以国际投资法体系的碎片化样态为典型代表, 这个反应了整个国际法体系的碎片化事实。其中, 国际投资法是在一般国际法规则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独立体系, 体系内部包括3000 多个投资条约和相关的专门性仲裁机制。这个体系呈现出内部、外部两个层次的碎片化结构。

这种现状根源于国际投资法混合的性质, 是国际法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与此同时, 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此种现状带给我们的机遇。简单来说, 双层碎片化结构, 为重新认识国际投资法面临内部与外部的具体碎片化问题提供了新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角度与方法。

国际法碎片化看似是一种不尽人意的现象, 源于碎片化所导致的国际法分支间的矛盾会有损于国际法体系的形象和效力, 且也会导致国际法整体质量和协调受到威胁这一事实。但问题的实质是碎片化的对国际法体系的消极影响是否能够牵涉于整个国际法体系, 这有待于被佐证。毕竟, 受到威胁与损害程度是两个不同概念。

关于一些认为碎片化所导致的威胁或损害会对国际法体系产生巨大冲击的研究, 作者对此持否定性的态度。这些研究认为碎片化对国际法统一性有直接的威胁, 这就削弱了相应领域法律的稳定性, 甚至对相关法的合法性产生了质疑。更有甚者认为碎片化对于平等与民主的国际法体系的形成产生阻碍, 从整体上延缓了国际法规则的统一性进程。

作为一种国际法常态的碎片化, 在国际法体系中针对这一现状已经存在解决和应对碎片化的手段或方法, 只是需要被科学地调整、整合、完善以付诸实践而已。在此可以引入国际私法的冲突规则这一体系和思维逻辑来解决国际法分支间的冲突和差别。国际法碎片化的冲突可以归结为实体法冲突和程序法冲突两类。实体法冲突就是不同规则体系或国际法分支间就同一或类似问题作出了不同规定, 导致两个规则或规范体系间实体规定的直接或间接冲突。程序法冲突主要体现在管辖权方面的规定。如果是实体法冲突, 原则上当事国或其他当事人对于相关义务都要遵守, 并且有义务将两个条约规则冲突导致对不同条约效力损害或冲击降到最低。就管辖权冲突而言, 相关的国际法执法机构都应当采取克制和礼让原则行使自己的管辖权, 当然这里还涉及所谓的国际法层级概念, 除非处于一个体系内的法律有明确规定。所以说, 尽管碎片化存在, 但不等于国际秩序不能继续维持和重新调整、平衡。

当然, 国际法分支立法统一和协调是解决冲突的最佳方法。这与通过统一法或示范法制定国际协调的各国私法规则一样。概言之, 碎片化对国际法体系构成一定冲突, 但没有严重地影响国际法体系效力。这主要归于国际法体系内规则和机构的自我矫正机能和素质存在。国际法碎片化不是什么新现象, 是国际法本身特点所致, 也是国际法体系发展的必然现象。而现有的国际私法规则, 包括协调实体冲突和管辖权冲突规则, 以及建立统一法的方法都为应对碎片化的消极影响提供了参考价值。除此之外, 在联合国内设立协调联合国体系内各法律分支, 和协调联合国体系内的法律分支与联合国体系外国际法分支的专门机构是一种可行的措施。此类机构不会有立法功能, 但可以提供研究, 咨询和具体协调服务。以推动国际法碎片化所至矛盾的统一解决。再者, 按照《维也纳条约法》所设立的法律解释规则, 合理解释法律原则以避免冲突和矛盾, 也是解决国际法碎片化所可能导致的冲突有效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英]詹宁斯, 瓦茨修订.奥本海国际法. (第一卷第一分册) [M].王铁崖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5.50.

[2]徐崇利.国际经济法律冲突与政府间组织的网络化[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5 (5) .

[3]咨询专家的声明, 联合国条约法会议第2届会议, 1969年4月9日至5月22日, 维也纳, <正式记录> (联合国, 1970, 纽约) 英文第270页.

[4][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398, 400.

[5]郑蕴, 徐崇利.论国际投资法体系的碎片化结构与性质[J].现代法学, 2015, 1 (1) :8, 10.

上一篇:道德主义下一篇:“思·品”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