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制作与电影研究

2024-08-22

电影制作与电影研究(精选十篇)

电影制作与电影研究 篇1

1 电影数字合成技术的概念

所谓数字合成技术就是应用特殊的软件将多种不同的素材进行整理, 其中主要包括前景、遮罩和背景三种情况。一般情况下, 为了将前景和背景进行整合, 便可以使用常规的抠像和手绘方式来达到想要表达的结果。其中在处理运动素材的过程中, 常常采用跟踪的处理手段较为有效。目前, 虽然很多电影制作软件迅速发展起来, 但是这与电影制作者无限的想象力比较, 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当利用数字合成技术制作不同的效果时, 便存在着较大的难度。例如:在电影后期制作过程中, 对于很多缺乏跟踪点的运动拍摄场景和缺乏原始素材的数字合成制作, 常常使用一些普遍的措施来达到相应的效果。因此, 在这样的情况下, 采用特殊的电影后期制作方法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因此, 数字合成技术是电影制作的重要技术支撑, 也是提高电影制作质量的重要利器。

2 利用创新的方法在合成制作时再造素材

在合成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各种素材条件, 并且素材的质量对合成制作效果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但是, 在电影合成制作时, 由于多种原因缺乏可以直接使用的素材, 便可以采用合成的制作方法进行取材制作。例如:《孔雀》影视作品, 尚未上映便获得了众多的好评。其中虽然应用数字合成技术制作的内容较少, 但是其中“雨中抢煤球”的镜头便可圈可点[2]。这组镜头在拍摄的过程中, 没有一个是导演认为优秀的镜头, 所以便需要应用数字合成技术将几个片段进行合成, 以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镜头。但是多次拍摄的结果、颜色和场景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所以我通过利用人眼对24格电影的视觉暂留效益, 合理的将存在错位的铁楸和其他物品进行重新排放对位, 促使色调得到较好的统一。但是, 在应用的素材中, 有几个片段下雨的节奏较慢、雨点的大小也不相同, 尤其是前一段的雨点较大, 而后一个片段中落雨较小, 这样便很难统一制作。如:如何为后一个片段添加雨点?这些雨点素材又在哪里寻找?雨景各个人物的关系如何交代清楚?如果在利用数字合成技术的过程中, 只是将雨点、人物和环境进行简单的交代, 便很容易出现穿帮的现象。因此, 便可以灵活使用颜色转换器来制作被雨水淋湿的效果, 并充分利用粒子功能和运动模糊运算从一些素材中提取所学的雨点, 这样便能够制作出雨点从小到大的过程画面。但是, 如何将这些提取的雨点素材进行整理, 让其能够完全与画面形成统一的效果呢?在一般情况下, 很多后期制作者都会采用画笔功能进行绘图和修图。但是, 利用数字合成技术便可以将自定义的功能进行对应设置, 设置相应的时间线和笔触轻重, 并将其逐渐带入到技术合成中, 注入相应的颜色、抠像和叠帧, 便可以制作出逼真的雨水和场景结合画面[3]。这样很难让观众发现其并不是一个完整的镜头。其中特效数字合成技术的再次转换应用能够较好的弥补拍摄过程中忽略的现象, 促使电影制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电影后期制作过程中, 对于一些运动镜头的合成处理需要在规定的地方安置一定数量的跟踪点, 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场景拍摄中, 其拍摄的镜头并不具备有效的跟踪点。因此, 需要如何处理这种镜头呢?例如:在拍摄《天地英雄》这部电影的过程中, 其影片中呈现的蜿蜒曲折的火焰长城, 声势浩大的火攻, 以及成千上万的火箭齐发场面便可以采用数字合成技术进行制作。其中主要原因是这场电影中的一些场面拍摄难度较大, 尤其是在缺乏相关辅助拍摄跟踪点的情况下需要将多层次的拍摄素材进行处理, 并严格按照常规的制作方法来完成电影的后期制作工作。因此, 在电影后期制作的过程中, 首先应该将一些原素材中的酒精火盆逐渐修掉, 让其呈现出干净完整的火沟画面。同时, 由于整个镜头是运动变化的, 所以需要使用“画笔”的功能一一进行修补, 以此来制作不断闪烁的视觉画面。其中还可以利用多层次抠像位移的方法将火沟周围的材质进行相互对换, 然后再将前期拍摄的团团火苗的素材通过调色之后再利用运动叠加的方式将其重新呈现在火沟中。但是, 在这样的条件下, 由于整个拍摄的镜头并没有记录任何跟踪点, 所以只能够自由选择电影后期制作的图像元素, 并采取多次跟踪点来转换固定的坐标。通过利用数字合成技术进行电影后期制作, 可以使用合成层功能中的色段和亮度抠像来获取图像中的受光部门和噪波, 并重新通过计算来进行颜色匹配, 这样便能够呈现出山坡前耀跃的火光及周围映红的墙面和地面。其中电影后期制作中的运动镜头合成制作方法和手段主要是在于灵活应用各类软件技术来进行解决, 并在已有的合成技术手段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 从而让电影后期制作合成效果与视觉艺术较好的结合在一起。

3 数字合成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注意事项

3.1 切忌过度炫耀数字合成技术

数字技术发展存在两面性, 当在电影制作过程中滥用数字技术时, 很容易背离数字技术的初衷。例如:电影《生化危机》。观看电影与人们玩游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所以视觉体验是人们观看电影的重要动机, 而现代人们仍然主要注重电影的制作主题, 人们的所思和所想。如果脱离了主题, 便会让电影变成缺乏灵魂主题的躯壳。但是在电影《生化危机》中, 大部分画面都是由电影合成制作, 但其终究因为追求过多、过滥的数字合成效果会因为缺乏主题而失去观众的认可。

3.2 数字合成技术仍然需要表现传统影像的视觉感受

电影制作的本质就是利用丰富的影像和声音来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以此引发人们进行思考, 从而与其他人们产生共鸣。摄影机、镜头和麦克风都是电影制作中重要的应用设备, 而这些对于优秀的电影制作者来说不过只是表现科技的艺术形式而已。”因此, 在电影制作过程中, 如果过度依赖数字合成技术, 虽然能够达到听觉刺激, 达到第一层的审美感受, 而很难让观众们达到益神悦智的效果。因此, 在现代电影制作后期, 不仅需要充分利用数字合成技术, 而且还需要将表现手段和美学原则有效结合起来。

4 结论

作为电影制作者, 便需要在解决数字合成技术对电影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 加速对电影艺术与高新技术的整合。一旦电影拍摄制作与数字合成技术整合达到一定程度时, 能够有效提高电影的制作水平, 推动电影行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声华.浅析数字影视后期编辑与特效合成制作[J].科学咨询, 2011 (3) :78-79.

[2]王聪, 甄钊.超5.1电影声音格式的技术理念与表现优势[J].世界广播电视, 2014 (5) :34-36.

电影制作与电影研究 篇2

研究方向名称:电影摄影与制作

研究方向介绍:研究电影摄影与制作,以培养优秀的电影摄影师、影像导演和视觉效果指导等高级人才为目的。注重电影摄影为基础的实践与创作。

业务课二名称:影视摄影与制作基础 业务课二介绍: 要求掌握摄影系现行本科各专业方向的教学内容。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专业学位 育明教育推荐阅读书目: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艺术概论》王宏建 《艺术概论》赵彬主编 《艺术学基础知识》王次炤 《中国电影史》钟大丰 《外国电影史》郑亚玲

《认识电影》(美路易斯.贾内梯著

《电影理论与批评》王志敏

《电影史:理论与实践》(美艾伦、戈梅里著李迅译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2外加重要辅助资料育明教育独家内部笔记资料包含: 【艺术热点】+【中西文论】+【文艺理论】+【艺术理论内部试题库】 +【电影基础理论内部试题库】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艺术与电影基础理论】(专业学位考研重点内部资料艺术创作要经历那几个阶段? 艺术创作过程要经历艺术积累、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它们是互相联系,彼此交错的。其具体内容是:(1艺术积累阶段。

大体包括材料储备、艺术发现和创作欲望三部分。

1.材料储备。艺术创作的基础是生活素材和情感的积累。艺术家只有搜集到大量生活的原始材料,才可能在此基础上选择题材、提炼主题、进行创作。所以每个艺术家创作的第一步无不从积累生活素材开始。

2.艺术发现。有了一定的生活和情感积累,艺术家的目光会更加敏锐,观察力、感受力、想像力、异常活跃,这时就会有更多的艺术发现。使艺术家有所激动,有所思考,并产生将所发现的东西表现出来的强烈愿望,这就启动了创作欲望(或创造冲动。

3.创作欲望。所谓创作欲望,是在艺术发现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推动构思并进一步付诸艺术表现的心理要求和情感冲动。艺术感受愈真切,艺术发现愈深入,创作欲望也就愈强烈。

(2艺术构思。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造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艺术意象得以创造和成熟的过程。

1.构思的方式及运作;艺术构思是一项艰苦、复杂和充满创造性的精神性劳动。为完成艺术构思的任务,艺术家需要采用一定的方式,将浩如烟海、错综复杂的生活材料重新组合,并使之形成新的、具有丰富内捅的艺术意象。艺术构思的方式是复杂和多样的,但一般常见的是以下4种方式。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3A.综合,是创造主体进行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

B.变形,是指艺术家在构思中以一定的审美原则为指导,充分调动自己的审美想像和创造能力,对客观对象做较大的改动和重建,甚至以违反常规事理的手法创造艺术意象的方法。

C.移情,是指艺术家在构思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外化,融人所表现的客观物象之中,并生成新的审美情思的心理活动。

2.意蕴的凝结。’艺术意蕴是指艺术形象里所蕴含的美学意味,它往往表现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哲理玄思或美学意境。

(3艺术表现艺术表现,是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运用艺术方法和艺术技巧,将构思成熟的艺术意象转化为可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形象或艺术作品的过程,艺术表现是艺术创造过程的最后完成阶段。

1.艺术意象的物化与表现。艺术意象的物化与表现,是艺术家将自己在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态化的形式得以显现,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境或形象体系的过程。

2.艺术内涵的深化。

A.主体在物化的表现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审美倾向。B.主体在物化的过程中应不断进行艺术语言的锤炼。C.艺术意蕴将在物化过程中获得提升。

D.艺术内涵获得深化的表征是形象、意境或典型的生成。艺术意象?意识构思中的意象同艺术作品中的意象有何区别和联系? 艺术意象这个概念在习惯上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指“意中之象”,即艺术学在艺术构思当中,出现于心中而尚未表现出来的形象。它属于作者意识中的“象”,还没有物化为可视可闻的感性形象。艺术意象的另一种解释为“寓意于象”。即指艺术作品中寄寓着艺术家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的特定物象。它是已经通过艺术语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这种意象由意与象两部分统一构成,所谓“意”,指人的意志、思想,情绪、理想、旨趣等,是包容着理智和情感的一种复合性心理构成。所谓“象”,即指客观的、具体的、感性的物象。当然,上述两种意象从根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4本上说是一致的,并有密切联系的。因为艺术家构思中的意象最终总要物化为艺术作品申可感的意象,丽艺术作品中的“寓意之象”,其实仍是艺术家构思的产物,归根结蒂他仍都是艺术家主观情思同客观物象的有机统一。

艺术批评的功能艺术批评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艺术作品而言,艺术批评够作出深入的分析和判断,指出其艺术特色,揭示其审美意,评价其审美价值,使其审美潜能得封充分释放。

(2对艺术创作而言,艺术批评能够通过有效的信息反馈,予以积极的推进。艺术批评是艺术传播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帮助艺术家更深刻地认识艺术规律,也更深刻地认识自己。所以贺拉斯把艺术批评比之为“磨刀石”,它虽不能直接切割东西,却可以使刀更锋利,使艺术创作更成熟。

(3对艺术鉴赏而言,艺术批评能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理性分析评价,加以正确的引导。艺术鉴赏是一方个人的审美天地。然而,与艺术作品之间深层审美沟通的建立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而艺术批评却可以实现对艺术作品的深层透视,将一般接受者难以达到的审美层面开掘出来。艺术批评的理性深度可似为接受者的鉴赏活动带来宝贵的启示和实际的帮助。雕塑艺术的特征

(1物质与技艺的统一。

在所有造型艺术中,物质材料对审美效应制约最大的是雕塑和建筑,不同的物质材料,对于雕塑晶的外观、气质、风格等均能产生巨大的影响,玉石、大理石、象牙、青铜、泥土等,其本身就蕴含着不同的审美意味。此外,技艺对于雕塑艺术也有重要作用,除了艺术创作所需的审美经验和艺术构思外,技巧性、制作性对雕塑也必不可缺,雕塑创作本身·就带有某种艺术制作的味道,雕塑家掌握的刀工,手法、技巧都对雕塑艺术的成败高低至关重要。

(2造型与观念的融合。

一般说,雕塑的题材大多较单纯。雕塑以实体性的形体为艺术语言,这使它在题材上受到很大限制。这决定了雕塑的造型必须追求单纯明朗,必须舍弃生活现象中大量的偶然细节,选择那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5些最有概括性和最富表现力的:瞬间形体动作与表情来塑造静止而单纯的形象。然而,雕塑艺术的长处正在于把表现的单纯性同精神的内在性有机结合起来。雕塑所表现的内在的灵魂,所表现的情感、气韵、神采和精神,不能由外部注入,只能在形体的塑造中“自内向外”辐射。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科学对艺术的影响可以从两方面看出,一是科学技术对艺术发展所产生的积板作用,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使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的产生。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为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许多术形式就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最明显莫过于电影。

科学不仅指技术,技术只是科学的操作、应用部分。科学更重要的是指科学思想;科学观念。科学思想、科学观念对文艺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随着自然力的逐渐征服,人类将以一种新的世界观看待宇宙和社会,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导致一些文艺形式的衰败以至消亡,例如古代的神话史诗曾经耀人眼目,随着科学思想:的深入,今天已失去了他们重新产生的文艺土壤。与此同时科学思想、观念又在不惭创造着、催进着新的文艺形式诞生。例如科幻文艺即为其中一种。

怎样理解典型人物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曾把艺术中的典型人物称之为“熟悉的陌生人”。他说: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似曾相识的不相识者。把典型人物称之为“熟悉的陌生人”,这提法是正确的,它从典型人物的社会效应方面深剿地揭示了典型人物共性同个性的关系。切典型人物都是鲜明、独特韵个性同集中、深刻的某种共性的统一。由于典型人物身上总能反映出社会生活中某类人或某种事物的本质共性带有谣堂的普遍性,是人们所常见的,所以会产生似曾相识的“熟悉”感。另二方面,由于典型人物个个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这种个性是不可重复的;是作者独特的审美创造,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少见,所以,人们又会有“陌生”感。比如阿Q,他的“精神胜利法”,他那种虚荣好胜、自欺欺人的可笑品格,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是一种弥漫于社会各阶层的恶劣国民性,不少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沽上一点,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所以,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6“阿Q 精神”是人们所熟悉的。但阿Q 的具体个性,他那独特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行为特征;比如被人欺侮挨打后僦说上一句“儿子打老子”来自我解嘲,因头上长疮袍;葡忌讳入说“亮了”等等言行举止,是罕见的,只有阿Q 才会如此,所以,人们又对他产生新鲜感陌生感正是人物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构成了读者“熟悉”和“陌生”的统一;只有“熟悉”而不“陌生”,便成为只有共性缺少个性的公式化、概念化人物;只有“陌生”而无“熟悉”,则虽有个性却缺乏共性,容易变得离奇荒诞,沦人非理性主义泥坑。所以,二者必须巧妙结合,缺一不可。

在艺术鉴赏的流程中主要包括那些审美心理活动? 艺术鉴赏流程是艺术鉴赏活动的全面展开,是接受者由外及内由浅人深地感知、体验、理解艺术作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活跃着多种心理因素,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环节:(1直觉与感知。

接受者鉴赏艺术作品,最先接触到的是外在的形式美。对外在形式美的发现和掌握,主要是通过直觉与感知来实现的。审美直觉,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的一种不假思索的直接迅捷的把握,体现为对形式美的敏锐感受和对审美意蕴的瞬间领悟的浑然一体。审美感知,是审美主体调动相应的感觉器官对艺术作品实现感性掌握。审美感知主要是运用视觉和听觉。审美感知不仅与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美相联系,而且已经开始涉及到了艺术作品的内在审美意义。

(2体验与想像。

体验与想像,是艺术鉴赏.流程的中心环节。审美体验,是接受者在直觉与感知的基础上,切身潜入艺术作品的规定情境,融进艺术作品的形象世界,同艺术作品交融为

一的特殊心理状态。审美想像,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按照美的规律,将原有记忆表象重新化合,以构成新的审美意象的积极心理活动。

(3理解与创造。

审美理解,是接受者对艺术作品意蕴、特色、意义、价值等的理性认知。它既包括对作品的语言、形式、形象、情境的审美掌握和判断,也包括对作品的整体价值追追寻。艺术鉴赏的目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7标是接受者再创造的完成。再创造实际上贯穿于审美直觉、审美感知。审美体验、审美想像、审美理解等心理要素的积极活动之中。接受者的再创造,突出体现在对艺术作品形象体系的补

充、完善、变异以及对艺术作品审美意蕴的丰富、引申、发展这两个层面。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8【育明教育提示: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不能不知道的几点】

1、【育明教育提示】初试网报报考点必须选择北京电影学院,咱们北影不承认京外考点所以报考咱们北京电影学院要到北京至少3次,距离北京远的同学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11月现场确认、1月初试、4月的复试都要求本人亲自到北京,即使现场确认就3分钟的事也要本人亲自到场。提醒广大考生要提前订好车票,此外还要要考虑旅馆的事情,尤其是初试宾馆预订很紧张,要早做好计划,而且这些都要占用紧张地复习时间。好多同学问初试住宿问题,建议在现场确认时就踩好点,预订好旅馆,这时学校周围旅馆都较便宜而且容易订到,防止出现初试时在学校周边订不到旅馆的情况。

2、【育明教育提示】电影学院初试成绩、复试名单、复试结果都要很晚才出。

报考北影是考验你的耐心毅力心理素质要经历承受等待与煎熬由于出复试名单晚, 面试晚,咱们面试的时候几乎大多数院校录取工作已经完成调剂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既然决定报考北影,就一定要上!几乎没有退路。

3、【育明教育提示】报考北影初试复试都竞争十分激烈。

初试北影专业课压分也是众所周知的,因为报考的人多,为了选拔专业素养较高的人才,压分是很正常的。一般每门给分集中在60-90之间。上100+的都是考的不错的,很多考生每年自己盲目复习一年或自己摸索8个月最后每门专业课得分普遍

在60-90分之间,所以提醒广大考生要足够了解北影初试考试信息、范围、重点、命题规律、老师阅卷喜好、咱们北影专业课考试的方向等,不要盲目复习。报考咱们北影初试仅是一道坎,一张通往北影的门票复试相当关键。所以复试一定要足够重视。复试是:实力+机遇+有专业的引导

咱们北影十分注重专业素养,考咱们北影初试专业课成绩很重要, 老师也很看重,你英语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9不过线,专业课很优秀,是可以破格录取的,咱们北影这边每年都有破格录取的考生所以提醒广大考生专业课得足够重视!跨专业考生要强化电影修养,不仅仅是背诵知识,需要入门入行。咱们北影需要的是真正懂电影的人!

4、【育明教育提示】关于导师以及公平性问题

2014年之前咱们北影在初试是公布导师和网报需要选导师的,招生按照导师制进入复试确定分数线。每个导师的复试分数线都是不一样的,14年之后咱们北影进行了改革调整,初试不选导师不公布导师名单,招生按照大的方向统一招生,按照高分到低分以一定比例统一确

定进入复试的考生和分数线

进入复试再选导师,关于公平性很多人说咱们北影黑,总体来说咱们北影是很公平的,当然在中国没有所谓的绝对公平,毕竟能走关系的是少数,大家加油!

5、【育明教育提示】北电特别推崇尊师重教

北影牛人很多,影视界的大咖很多,在进入复试的时候永远不要自我

自大玩个性要尊师重教谦虚谨慎谨言慎行,同时要自信北影是一个很大的舞台,拥有咱们影视领域平

台优势资源优势

人脉优势市场优势是中国电影明星的造星梦工场和电影人的摇篮,只要你有足够的优秀北影的胸怀永远为你而敞开同学们加油!北影专业课考研咨扣扣1665428590与专业课老师在线答疑互动。

6、【育明教育提示】关于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是中国唯

一、亚洲最大、世界知名的电影专业院校,是北京市主管、国家广电总局和教育部重点支持建设的艺术高校。

北京电影学院的前身是1950年创建的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1951年更名为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1953年更名为北京电影学校,1956年最终改制为北京电影学院。

电影制作与电影研究 篇3

传统电影中,影片创作者用蒙太奇语言决定让观众看什么、什么时候看、看多久、先看哪个再看哪个;在VR电影中,则是观众自己决定往哪里看、什么时候看、看什么、看多久。创作者只能引导或者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却不能经常打断观众的观赏行为,或者用“命令”的方式强迫观众把注意力集中。

统电影就像是创作者端到观众面前的一道精心烹制的菜肴,VR电影却是一个自助餐。创作者如果希望观众按照自己设计的故事线进行选择,达到设计的故事节点以及感情爆发点,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影像引导观众的注意力,让观众感觉是自己做出的选择。

以后,在拍摄前期,电影的剧本、分镜头设计,可能要改成策划情境引导和设计故事触发节点等工作。在拍摄过程中,VR电影导演也不可能像传统电影导演那样,待在摄影机后面审视演员的表演,360°全景拍摄迫使导演以及各个工种躲起来,也许是躲在摄影机的三角支架底下,或者真的无处可藏,那么导演和很多工种就必须离开现场,在不穿帮的空间里指挥拍摄。同时,由于需要同场景不间断地表演,所以演员的压力会增加,这也需要导演提前帮助演员进行准备工作。

VR电影后期制作所使用的软件和设备,也与传统电影不同。如何拼接缝合成完美的360°视频是最起码的要求。如果VR电影是纯粹的CG合成动画,那么实拍阶段的问题就不存在了,但是CG动画的时间和成本也会相应增加。

今后,在VR电影的创作中,编剧角色将非常关键。因为传统电影画面容量、故事、人物和时长都很有限,但VR电影的故事容量、人物线索以及空间拓展出的可能性是传统电影的很多倍。这相当于把很多部传统电影融合到一部VR电影中,编剧的工作量会大大增加,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编剧要先设想出故事怎样能给观众带来“沉浸感”以及有创意的“互动体验”,这要求编剧在创作过程中必须具有画面思维、角色思维,首先创作者自己要能想象出身临其境的感受,才能带给观众这种体验。空间无限化、情节多元化、音乐可视化等困扰传统编剧的创作天花板,将会被彻底捅破。即VR电影的编剧要把传统电影中导演的很多工作在剧本阶段就完成,并且要大大超越传统电影的创作思维。总之,VR电影的编剧应该是VR电影的引领者和灵魂人物。

但是,如果编剧、导演的基础好,知道如何讲故事、如何引导人的感情、如何通过视觉语言引导观众,那么传统电影与VR电影的很多东西也都是相通的,只不过是拍摄方式不同而已。

只有创作者先想象出来整个世界,才能知道如何引导观众,按照创作者布好的阵,一点点往前发展,最终达到创作者想要的效果。

人的大脑容易被欺骗,心却不容易被蒙蔽,VR电影更是需要用“心”来体验的作品。VR电影如果不能给观众带来良好的“沉浸感”,就会使观众有一种尴尬的体验,感觉既与真实世界隔离,又不能和虚拟世界联接,产生一种悬在半空中的无力感。不断发展的硬件技术也许可以达到彻底欺骗大脑的目地,但是VR内容的创意,影像语言以及声音,乃至触觉嗅觉元素的运用,却是要和观众内心对话的关键。怎样才能赢得观众的心,应该是VR作品成功与否的核心问题。

VR电影和传统电影一样,最高的境界就是讲个好故事。技术要为艺术服务,反过来技术的进步促进了艺术有条件去探索新的领域和语言。由于VR刚刚兴起,大量的VR人才都是从影视界转型而來。能做好传统影视的,转VR是有优势的;做不好传统影视的,就算有新技术支持,也不一定能够做好VR。因为从“赢得观众的心”这一关键点来说,VR和传统影视艺术是共通的。

微电影的拍摄与制作 篇4

1 微电影的现状、特点及分类

1.1 微电影的现状

随着网络视频业务的发展壮大, 网络视频平台竞争异常激烈。同时Web3.0时代到来, 科技发展突飞猛进, 影视技术的更新和普及, “碎片化”信息接收方式的形成以及广告营销新阵地的需要, 使得微电影应运而生。微电影 (Micro film) 是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内容于一体, 以新媒体平台为传播介质, 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一类视频短片。

如果说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用胶片开启了电影时代, 那么2006年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可以说是微电影的最早雏形, 用一个“馒头”搭建了一座桥, 让平民草根可以有机会接触到电影这种高雅艺术。2010年, 凯迪拉克的《一触即发》、优酷的《11度青春系列微电影》开创了微电影时代, 成为微电影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父亲》上线一周后取得了一千万的点击率, 百事2012《把快乐带回家》微电影上线不到一个月时间取得了1500万的点击率, 《再一次, 心跳》刚上线不久就取得了近300万的点击率。总之, 微电影的发展离不开网络的传播。

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的第33次报告统计显示, 截至到2013年12月底, 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 互联网普及率为45.8%, 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 通过手机在线收看或下载视频的用户数为2.47亿, 手机网络视频的用户规模是众多手机应用中增长最快的。随着3G网络、wifi网络、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智能终端价格的不断降低, 以网络为传播媒介的微电影呈现快速的发展趋势。

1.2 微电影的特点

草根性。微电影的制作人没有精英与草根的区别, 其“微”制作、“微”时长、“微”传播的“三微”特征, 人人皆可成为导演。微电影的题材多数贴近生活, 在情感上引起共鸣, 达到微电影要表达的效果。例如2010年的《老男孩》, 对现实的阐释、对梦想的坚持都扣人心扉, 以“病毒式”传播速度引发了一阵怀旧思潮。

交互性。不同于单向性、封闭式传播的传统电影, 微电影传播的互动性、双向性, 改变了传统电影点对面的单向传播模式, 摆脱了固定银幕、封闭场所的观看环境, 赋予观众极大的体验。例如《天使的翅膀》就是边拍摄边制作, 让观众全程参与, 这种互动性, 带给了观众全新的体验。

传播便捷性。微电影发展空间广阔, 在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以及下一代互联网的支持下, 微电影的呈现平台多样化, 如PC端、电视机端、手机端, 不断增加的终端类型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渠道, 使得其传播更加的便捷。

创新性。在爆炸性的信息时代, 创新是唯一可以吸引观众眼球、注意力的必胜武器, 创新的同时还要注重原创性, 原创是整部作品的灵魂。新颖的内容, 细腻的情感, 创新的手法, 打造出的微电影才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博得高点击率。

1.3 微电影的分类

关于微电影的分类, 多种多样。以恶搞无厘头为创作风格的草根恶搞型, 如《威猛先生洁厕炮》;以叙事为主的青春爱情型, 如三星手机的《你好吗?我很好》;以真实、感人故事为主的励志奋斗型, 如《为渴望而创》;以温馨为主的感人亲情型, 如《父亲》;以唯美清新为主的唯美风景型, 如《再一次, 心跳》。微电影根据制作的目的分类如下:

广告式微电影。以微电影的形式进行广告宣传, 本质上是广告。从《益达:酸甜苦辣》、《这一刻爱吧》广告式微电影可以看出, 把广告植入微电影, 是一种更软性、更灵活、更易被接受的营销方式, 在娱乐化增强的同时也达到了推广的商业目的。

作者式微电影。这类微电影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由一时兴起、原创恶搞的新生代制作, 成本极低, 不带商业性质, 如《看你妹之网瘾战争》, 可以通过这类电影来表达个人想法, 他们为中国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

电影式微电影。这类微电影多由视频网站拍摄, 如优酷《11度青春系列电影》和《幸福59厘米系列电影》, 视频网站自制微电影不仅可以获得独家视频内容与广告商互动, 还可以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 如今, 优酷、搜狐、网易、酷6等十多家大型视频网站都推出了各自的微电影, 其中网易更是将视频网站的发展中心定位在微电影。

公益式微电影。以公益传播为主, 通过微电影引起人们的反思, 这类微电影尚需要不断地完善才能更好的利用微电影的影响力。

预告片式微电影。利用预告片式微电影宣传造势, 不仅传播速度快, 而且宣传力度也极高, 如《鞋袭——总统的反击》预告片, 引起了不少的关注。

2 校园微电影的拍摄与制作

校园微电影属于作者式微电影, 广受大学生的青睐, 其中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 拍摄校园微电影, 不仅可以展现大学生活, 还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本次校园微电影的拍摄与制作, 选取天津科技大学毕业季的同学对母校的眷恋为创作思路, 编写剧本、前期拍摄、后期剪辑, 创作框架如图1所示。

2.1 创作环境

本次拍摄视频前期使用的是SONY HDV, 后期拍外景为了方便、稳定画面使用的是SONY DV。校园微电影的拍摄与制作涉及到的软件较多, 为了保证制作流畅性及简便易行, 片头片尾的制作是使用动画效果实现好、操作简便、发布流畅、兼容性好的Adobe Flash中[3], 与拍摄好的场景在会声会影X5、Adobe Premiere CS6中结合, 其中使用到格式工厂软件进行mpg与avi格式的转换, Gold Wave作为备用音频处理器, 最后添加自然舒适的转场效果完成本次制作。

2.2 视频编辑

在会声会影X5中剪辑视频片段并导出为DV-DV (16:9) , 将生成的视频文件导入Adobe Premiere CS6中, 按照不同镜头分割视频, 添加特效、校正彩色如对跑步镜头添加慢放视频特效并进行亮度和对比度色彩校正, 如图2、3所示。对各个镜头处理完毕后导出。

将导出的视频重新导入会声会影X5中, 将各分镜头裁剪开, 视频之间添加视频转场特效, 如图4所示。

利用会声会影X5, 添加音乐字幕, 进行配音, 画面色彩平衡度调节, 视频图片滤镜特效, 视频音频转场特效。并将在Adobe Flash中制作的片头片尾与编辑好的视频合并, 完成整个视频的编辑。

2.3 视频发布

视频全部剪辑完成, 所有需要的音乐, 图片, 视频片段放在一个文件夹下, 点击分享选项, 选择创建视频文件-DVD-DVD视频 (16:9, Dolby Digital 5.1) , 选择保存位置, 导出视频, 如图5所示。

3 结语

网络系统的完善、移动终端的普及, 促进了人类信息传播系统的移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互动化、碎片化, 微电影就是充分利用零散的时间“碎片”实现信息的传递。在短短几分钟内呈现出完整的故事情节, 需要的是创意和内容。我国微电影主要是采用夸张、时尚、穿越、无厘头表现手法, 来反映当代学生、城市居民、白领的生活、工作、爱情。由于技术专业的限制, 要真正发挥微电影的优势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摘要:2010年, 凯迪拉克的《一触即发》开启了微电影时代的“一触即发”, 微电影是一种新形态文化, 任何非专业人士都可以拍摄与制作。本文系统阐述了微电影的现状、特点及分类, 并以校园微电影的拍摄与制作为例, 说明了微电影的制作流程, 以激发人们的创作热情。

关键词:微电影,校园微电影,视频

参考文献

[1]董军华.浅析微电影的分类[J].电影评价, 2012 (13)

[2]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342291.htm

[3]胡海, 赵育山, 乔奇臻.Adobe Flash CS3 Professional标准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4]谭成才.我国微电影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探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12 (4)

[5]王晓挺.浅谈校园微电影拍摄设备的配置[J].信息通信, 2013 (9)

[6]李赞.视频后期制作常见问题及解决技巧[J].制造业自动化, 2011 (3)

[7]柏松.会声会影X5标准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微电影制作心得 篇5

姓名:***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摘要:1,微电影制作流程

2,蒙太奇

3,微电影的后期剪辑

正文:

通过了一学期的课程学习,以及老师给予的帮助,我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组成一个团队,尝试着拍摄了一部属于我们自己的微电影——《救犊》。

微电影的制作流程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微电影创作的前期的策划,得确定主题,写好剧本,由于我没有参与到剧本写作,所以,我这就没有多少经验可以提供分享。其次,由我们组内的写剧本的人,将剧本按照分镜头脚本打印出来,从而便于我们中期的拍摄以及为了后期的剪辑更加有条理,尽量细化,将同场景的镜头分出来,不管是拍摄还是最终的剪辑都更加省时省力。然后,就是准备器材和确定拍摄人员,演员基本都是我们自己上,由导演来决定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再者,进行拍摄,这是整部微电影制作比较重要的步骤,拍摄前,得做好拍摄日期安排和选择好拍摄场地,才能保证拍摄过程中更加顺畅。经过几次拍摄心得,我们发现各种所需要的拍摄道具一定得面面俱到,缺一不可,对取景的地方进行踩点,不能临时抱佛脚,那样,只会耽误或延迟拍摄的时间,一切要有计划的进行。根据分镜头脚本分场景来拍摄,而且每个场景我们小组都是拍了好几遍,宁愿苦点累点,这样对后期剪辑选材取舍特别重要。最后,就是后期的剪辑制作,这也是我主要负责的任务。片子拍摄好后,要对已有的素材进行初剪、精剪、配音、配乐、字幕、特效等一系列的制作,让整个片子有顺利而不凌乱,并能够带给大家带来视听结合的效果。再好的画面,如果没有听觉上的效果,会逊色不少,且观众无法通过画面直接了解这个片子的所要表达的思想。最后,我根据前期的脚本和后期导演的灵感剪辑,再加上后期特效,还制作了片头和片尾,这样为我们的微电影润色了不少。

从电影艺术语言角度来说,要使各种语言要素组合成完整的电影艺术整体,就必须按一定的艺术表现规则进行运作,这就涉及到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一种最重要的语言手段,它是处理镜头、画面、声音、色彩等语素之间的组合关系,通过各种各样的组接,达到叙事、抒情、表意的艺术效果,并产生独特的电影时间和电影空间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叙述方式。可以这样说,没有蒙太奇就没有电影艺术。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本是建筑学上的用语,意为装配、安装,引申到电影艺术领域,指影片创作过程中的剪辑组合。电影创作同时也是一种物质生产,生产要讲求成本,因此其情节场面的拍摄并不按剧情发展的次序,而是完全打乱的,最后要经过一道剪辑的程序,把打乱的东西重新组接起来。若要作全面准确的概括,它实际上包括了狭义和广义的两个方面的含义。狭义的蒙太奇是作为一种电影语言符号系统出现的,专指镜头画面,声音,色彩诸元素编排组合的手段。广义的蒙太奇不仅仅指画面、声音及色彩间的组合方式,1

也指从剧作构思到作品完成过程中,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因此,蒙太奇在艺术家的刻意经营下,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结构和体系。

蒙太奇是把电影语言元素进行组合编排的一种规则和修辞方法。当声音和色彩作为电影的构成元素进入电影以后,蒙太奇增加了对声音、色彩诸元素的组合编排,说明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丰富的艺术范畴。蒙太奇不仅指镜头画面的组接方式,也指从剧作构思到作品完成过程中,创作者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

作为贯穿电影创作始终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首先是因为蒙太奇符合人的视觉感受的规律。影片中两个镜头的并立,同样能使观众产生一种联想。再次,蒙太奇符合艺术对生活进行概括的需要。任何艺术都不可能对生活原封不动的照搬,须进行必要的选择,提炼和加工,通过强调和省略,达到高度概括的目的。在电影创作中,将事件发展中的一些不必要的过程删除,也是一种视觉的节省。由于蒙太奇,使电影时间得以实现“非连续的连续”,和空间的“有限中的无限”,为电影的表现内容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为电影提供了巨大的想象自由。所以,蒙太奇是一个不断发展丰富着的艺术范畴。

蒙太奇艺术手法在电影表现作用中的功用

蒙太奇创造电影的时空

蒙太奇不但可以把漫长的时间浓缩在几个镜头中,也可以把生活中一瞬间的事强大,放大,把时间延长。蒙太奇能够逼真的创造空间。电影艺术的空间构成,除了通过摄影机再现生活的场景外,还能将零散拍摄的个别场景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场面。电影艺术的时空创造由此可见一斑,它在群众眼里是实现时空的真实再现,从而保证了观众对剧情的理解。

蒙太奇创造电影的运动

没有台词的运用,单是这些单独来看毫无意义的画面组合在一起,却产生了一种连续的运动感,但观众准确无误的接受整个剧情发展的脉络.例如著名表演艺术家卓别林的《流浪汉》中,通过河边游泳者衣服的丢失以及最后流浪汉穿着不合体衣服走在火车站的一幕,没有很多修饰和解释语言的使用,人们也能一目了然。

蒙太奇创造电影的含义

蒙太奇除了创造时空,运动,从而保证了叙事的连续性外,还可以通过镜头的组接,使原来潜藏在各个镜头里含义。例如日本电影《远山的呼唤》中,农场主民子和雇佣工人的对话的镜头,通过一些穿插镜头的使用,例如民子向暖瓶中倒开水的几个镜头的剪切,已经把最后民子挽留不成的结局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蒙太奇创造电影的节奏

蒙太奇的使用使得电影具有了速度感和节奏感,使得原本正常表现速度的电影由于蒙太奇的使用而变得有了速度和节奏。镜头切换速度快,则会让整个电影的节奏比较快,从而充满了紧张感,而慢镜头的切换则会使整个电影的速度变的有些缓慢和沉重。电影的概念同蒙太奇的概念是紧密相连的。一般来说,景近、短镜头的组接能够差生影片的快节奏和紧张感,而景远、长镜头的组接则使影片的节奏缓慢、舒展,具有抒情的效果。

蒙太奇可以激发观众的对比、联想、积极参与电影艺术的再创作活动

电影通过蒙太奇的组接,常常能使观众在镜头所传达的原有的信息基础上,进行多种多样的对比、联想,在原有信息存储量的基础上在观众自己的脑海中产生出新的想法,从而达到电影原有主题的进一步深化,以达到电影教育人和感化人的主观目的

了解了电影中蒙太奇手法,对后期的剪辑也非常有帮助。从影片素材到一部完整的电影作品,在剪辑上往往要经过初剪、复剪、精剪乃至综合剪等几个步骤。初剪是根据分镜头剧本,把人物的动作、对话、相互交流的情景等镜头组接起来;复剪是在初剪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正;精剪是经过对画面反复推敲后,结合蒙太奇结构进行的更为细致的剪辑 ;综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场景都拍摄完毕,各片段都经过精剪之后对整体结构和节奏的调整。在整个剪辑2

过程中,既要保证镜头与镜头之间叙事的自然、流畅、连贯,又要突出镜头的内在表现,即达到叙事与表现双重功能的统一。

剪辑是一项既繁重又细致的工作。一部故事影片往往少则几百个、多则上千个镜头。画面部分有内景、外景,有实景和搭制的景。同一景中的内容通常都是集中拍摄的,剪辑时要按照内容的顺序重新编排;影片中的重要镜头因表演或技术上的原因,往往要反复拍摄数次,需要剪辑时要进行选择。大部分的镜头都拍得较长,须从中寻找最为理想的剪接点;有些要作长短镜头交叉出现的画面,连续拍在了几条胶片上,需要在剪辑时分切成很多的镜头,再按照最有效的镜头顺序排列起来。声音部分有先期、同期、后期 3种录音方法,对这3种录音方法所录下的声带,要以不同的工艺和方式进行处理。先期录音大都是完整的唱段和乐段,须严格按照音乐的旋律和唱词与画面组合;同期录音的声带多半是“对形”的对白和音响效果,通常都和相应的画面同时剪辑;后期录音的内容有“对形”的对白、内心独白及旁白,有背景气氛音乐,有“画面”和“画外”的音响效果等等,一般都在画面剪定的基础上录音,这就要求剪辑时预先考虑到声画结合和声音所能构成的一系列艺术效果。在影片没有最后剪辑定稿之前,须妥善、有条理地保存所剪下的画面和各种声带,以便需要延长时再粘接上去。

从镜头到场景、到段落、到完成片的组接,往往要经过初剪、复剪、精剪以至综合剪等步骤。初剪一般是根据分镜头剧本、人物的形体动作、对话、反应等将镜头连接起来;复剪是在初剪的基础上进行修正;精剪更为细致、准确,对画面反复推敲;综合剪是在全片所有场景的镜头都齐全、每个场景已基本剪好后,在对整个影片的结构和节奏做整体考虑的基础上进行的调整和增减。有些片断孤立地看是可行的,但与前后场景连接起来看,会感到太紧凑或太松弛,这就需要通过剪辑加以调节。这一关系到影片总体结构和节奏的调节工作,通常是导演和剪辑师共同研究决定的。

剪辑既要保证镜头与镜头组成的动作事态外观的自然、连贯、流畅,又要突出镜头并列赋予动作事态内在含义的表现性效果。叙事与表现双重功能的辩证统一,是剪辑艺术技巧运用于电影创作的总则。为要实现上述双重功能,需要掌握传统的剪辑技法和创造性的剪辑艺术技巧。

镜头的转换习惯用“切换”,但场面段落的转换,一般用“渐隐、渐现”表现上一个场面段落的结束和下一个场面段落的开始;用“化”来表现一段省略掉的时间过程,划分两个不完整场面的段落;用“划”来表现地点、场合、事件的变换,划分两个以上的不完整场面的段落;以上是利用洗印或摄影方法制作在胶片上的“光学技巧”。此外,还可以用很多方法来划分段落,例如仍用切换方式,只是在前段落转换时沿用最有代表性的人或景物镜头做为下段落的开头。传统的剪辑技法,遵循的是生活的逻辑,但又不是自然主义地再现生活中的一切过程。紧凑剪辑、省略剪辑也说明了镜头间动作纯粹自然的连贯并非总是必要的,压缩或延伸真正的时间,让有意义的动作事件全部表现,把自然动作减少到最低限度,是连贯流畅剪辑技法的一条重要补充原则。

综上所述,经过这次实践拍摄,对我们的实践知识增强了很多。对以后的,拍摄学习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1】电影的形式与文化》 罗伯特·考克尔北京大学出版社

【2】《电影艺术概论》张蓉 马西平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3】《记录中国: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吕新宇三联书店

【4】《电影与方法:符号学文选》克里斯丁 ·麦茨三联书店

【5】《电影艺术欣赏》李标精 浙江大学出版社

电影制作与电影研究 篇6

一、悬疑微电影及其气氛营造

(一)悬疑微电影的划分

系列片:指的是连续性的内容,多部综合,系列电影。系列电影自成一体,相对独立,又环环相扣,彼此首尾呼应,矛盾冲突往往层层叠起,造成悬念。第一次大战后,由詹姆斯.克鲁(JamesCruzw,1884---1942)导演的《篷车》和约翰.福(JohnFord,1895---1973)导演的《关山飞渡》等影片问世,把西部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提高到新的水平。音乐片:以音乐为主题的音乐在其中占很大比例的电影。一般来说,音乐家,描写对象是歌手和音乐家的事迹。最早音乐是第一的华纳兄弟电影《爵士歌王》1927。译制片:又称为“电影”的翻译。对话或评论的原始影片从一种语言到另一个。间谍电影:根据真实事件的真实生活为线索,虚构。或准备根据早期间谍时间。灾难片:造成重大灾难对人类或动物的电影,摆脱灾难的一些方法,或避免灾难,等等。战争电影:也被称为军事电影”。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通过战争,战斗过程和战斗场面的描述。侦探:智慧描述侦探,勇气和侦察技能,协助公安机关和司法机关解决疑难案件。一般都以侦破为故事线索。

(二)悬疑微电影的特征

悬疑片一般思维逻辑比较紧密,剧情节奏比较细致,有时你以为是一部鬼片,但是其实不是,片子的最后你才会发现有幕后黑手,慢慢浮出水面,一般是警匪啊,法律这些,其实悬疑片才是真正恐惧的,因为这是对人类内心活动描绘的最细致的一类片子。

(三)悬疑微电影中气氛营造的表现技巧

影视的表现技巧,是一个电影导演,演员,镜头语言,拍摄技术,戏剧,线索,环境,色彩,光线和其他必不可少的东西。在常见的影视表现技巧中有以下四点。

1.悬念安排法。设置悬念,给人造成一种猜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吸引人们的兴趣和注意力,产生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2.运用连想法。通过联想。将联想的画面无限的扩大,增强其作品的艺术性。

3.神奇迷幻法。这是充满了浓郁的浪漫写意,以上的表现方式,对视觉体验神奇的突然出现,是富有感染力,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想象的突出特征是它的创造性,而创造性想象是开挖新的内涵和新的图像开始,新形象的产生和显示。其基本的趋势是重建由协会引起了经验,最终形成具有审美的人独特的创意形象的新图像,并产生让人强大的力量。

4.连续系列法。通过连续画面,形成一个完整的视觉冲击,通过画面和文字表达的故事信息十分的清晰有力。影视画面本身有生动的直观形象,多次反复地不断积累,能加深观众对影片的印象,获得好的宣传效果,对扩大销售,树立名牌,刺激购买欲,增强竞争力有很大的作用。

二、悬疑微电影中气氛营造的视听语言手段

影视片对抒情性音乐的运用,气氛的电影相比,在干度为主题的电影的描述和表现电影的事件和情况。

在悬疑电影的早期由于条件的限制,通常采用单调的冷光源照明,即使光源的光,根据演员和对象也显示灯的颜色非常困难。将光线的颜色和场景的氛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例如,主演说面对屏幕,屏幕上一个浅绿色的光投射在演员的脸上,让他已经狰狞的脸似乎越来越悲观。同时也会用场景中显示的主要物件来说明了这些有色光的合理性。

(一)气氛的划分

气氛是电影的重要艺术元素之一。这些心理因素包括:紧张,兴奋,抑郁,恐惧,期待,快乐,热情,冷漠,消极,积极,怀疑,信任,尊重,鄙视等等。

气氛通过情节的发展,演员的心理转换,结合身体和言语行为对比图像的色彩造型,镜头的角度和景深的长度和运动的变化,镜头与镜头之间,装配。电影气氛揭示人物的内心生活,对电影的内在情感的表达,烘托气氛的作用,节奏强调区域,民族电影,参与叙事的时代,音乐开城,转换,情节。是视觉氛围与听觉氛围的有机结合体。

气氛的形态是多元化的,不仅仅只是单纯意义上的音乐气氛和色彩氛围,在影视动画艺术中是把气氛放置在艺术形式中,分析其在艺术形式中的形态。

光是电应视听语言的一个要素。根据电影的情节发展轻,差异,角色性格的改变,而不同的拍摄角度,运用心理学的角度,光的颜色,光照强度,以达到不同的色彩效果。在现代电影的光线和色彩显示出它的独特魅力,和迷人的风采,心理活动的背景人物,渲染环境和背景气氛,同时,图片的颜色更漂亮,有美感,它已经在电影的本性的强化作用巨大。

(二)气氛的作用

戏剧性的悖论往往产生一种很强烈的节奏感。温和的气氛,人物之间的和谐关系,使动画更无聊.. 无论什么样的气氛必须基于一个游戏,人物关系,情感线索的情节,戏剧冲突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叙事机制,对影片的基调氛围。氛围在情节中,有时它控制着矛盾冲突的发展,使剧情有松又紧、有张有驰。剧情的气氛通过镜头变成了可见的画面氛围,而外部的、形式上的氛围同时也促成了剧情发展的内部速度。

参考文献:

[1]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罗钢.叙事学导论[M].第3版.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1999

[3] 程孟辉.西方悲剧学说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4] 罗念生.论古希腊戏剧[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

[5] 罗伯特·考克尔.电影的形式与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 克瑞斯·汤普森.世界电影史[M].第1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7] 曾霞.爱与回忆[J].电影评介.2006.28

[8] 郑秀蕾.对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叙事解读[J].电影评介.2007.36

[9] 顾春花.论电影《撞车》的叙事策略[J].电影评介.2007.38

微电影《失恋狂想曲》的拍摄与制作 篇7

一、主题思想

影片的主题思想是在构思整个剧本的过程中逐渐确立的。爱情对于人们来说似乎永远是一个解释不清的问题, 那么剧本是以什么来做标准去评判的呢?到底什么是爱情呢?那些真正纯真, 没有一丝杂质的爱情真的就永远活在童话故事里了吗?很多人固执地去坚守寻找自己理想的爱情, 但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 当爱情真的来临的时候, 是在不知不觉中的, 并不是寻找来的……

二、选景

在开始拍摄之前, 选景的工作非常重要, 直接关系到影片场景安排和空间营造等问题。根据剧本的感觉, 希望的城市是现代, 时尚并且具有一定未来感, 最好是在海边。北京是首选, 但是北京正处于冬季, 加上连日灰霾, 影片效果肯定大打折扣。综上所述, 剧组最终将地点定在了深圳, 无论是环境还是人群, 这个繁华的经济特区都很具有代表性。这里有大片没有污染的海域、沙滩, 还有一些刚刚建好的抽象艺术的建筑群, 再加上色彩明快, 气候良好, 是非常好的拍摄地点。影片中城市场景主要是家里和城市街景, 家里的地址剧组选在了海边的几栋连体别墅群中, 因为空间大, 视野开阔, 在选机位方面有了很大的便利条件。在街道场景方面, 剧组选择了繁华的街道和广场, 例如KKmail, 有意识地突出城市中繁华的生活氛围。

三、实际拍摄过程

《失恋狂想曲》这部微电影是在2013 年2 月2 日开机的, 计划在6 天之内完成拍摄。由于剧本中的内容很多, 场景较复杂, 日景戏份较多, 工作量很大。深圳的冬天, 虽然温暖, 但是日照时间并不长, 而且光线变化很快, 实际适合的拍摄时间非常有限, 再加上游客众多, 客观上造成了拍摄时间的紧张。但是整个拍摄过程又必须在规定的日期内完成, 因此在拍摄中, 导演在保持叙事完整和风格统一的前提下, 减少了戏份, 将很多有趣但不会影响整剧剧情的片段删除, 非常可惜, 好在简练的镜头语言和缺少的情节并没有影响大局。

四、选演员与演员工作

《失恋狂想曲》的演员选择过程很艰难, 在最初的方向确定上有过摇摆, 先是在影片影响上剧组当然希望有明星的加入, 但是明星费用过高再加上档期基本都满了, 而且还必须是青年和老年时期有一些相像, 因此本人想到了好友曾江先生和焦姣女士。但因为他们之前从来不接微电影, 再加上曾江先生年事已高, 愿不愿意回内地来出演还是个问题。得到剧组和制片方的同意后, 本人跟焦姣老师提出了这个想法, 没想到她爽快地答应了, 第一步如此顺利, 也极大地鼓舞了本人。接下来就是年轻时男女主角的选择, 剧组希望是两个特别洋气、阳光, 形象必须让人眼前一亮的搭档。在北京建组一个月之久, 始终没有特别打动剧组的演员, 不是跟老年的两位形象相去甚远, 就是不够漂亮和帅气, 到了开拍前, 演员始终没有确定下来。本人开始广泛撒网, 在广州和深圳当地挑选, 从本人的朋友中入手, 大家纷纷自荐和推荐, 但还是没有结果。其实本人心中一直有人选, 以前也曾经在广告中合作过, 但因为两位都是广州比较出名的广告模特, 没有表演经验, 怕他们不能挑起大梁, 轻松的爱情戏好演, 可是内心的情感戏怎么处理, 我没有把握。没有经验的演员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磨合, 解除他们的模特范儿, 调动他们的情绪, 对角色思考, 进入工作状态。大家都反对, 但是我决定试下戏。

扮演伍永昊的男演员年龄较大, 已经30 多岁了, 平时多是出演全球通或地产广告里的高帅富, 虽然在气质上和角色有一定距离, 但是进入状态很快。我开始还担心他放不开帅哥形象, 没想到他拿到剧本后表露出了生活中的一面, 原来也极具“屌丝”气质, 非常符合剧中对男主角的设定。这一点让本人非常惊喜, 再加上试戏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天赋, 演得极其准确, 男演员就敲定了是他。但是女演员千惠的扮演者, 其实在剧本创作初期, 本人和编剧的脑子里就是她的形象, 就连角色的名字都是她的本名。但是她在表演过程中极其放不开, 多余的动作又多, 在台词上也有些问题。其次是群众演员, 因为本人是表演教师, 片中大概需要30 名群众演员, 我就想到了学生。首先, 群众演员素质不能保证, 因为戏中这群演员戏份不轻, 需要很能放的开, 再加上我的学生正值毕业实习时期, 有一部作品作为实战演习, 我对他们的演技又比较熟悉, 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于是我安排了30 个学生到了深圳的拍摄场地, 学生很争气, 非常默契地完成了拍摄, 拍摄效果非常出彩, 个别学生还获得了台词比较多的角色, 是一次不错的尝试。

五、剪辑与声音合成

我在案头工作阶段整体规划比较完善, 因此, 在拍摄过程中本人和整个剧组都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拍摄内容准确, 思路清晰, 为本片在后期制作方面带来了很多便利和优势。经验丰富的专业制作团队在各方面都为后期创作的技术层面带来了很多便利, 同时为后期制作的创作层面保留有大量的空间。例如, 影片初步的声音画面合板工作在音频部门和场记的合作下, 仅用了短短14个小时就将1000 分钟的素材全部声画同步完成, 为整个后期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现代社会发展迅速, 很多景地或多或少有些缺陷。因此, 在后期剪辑时, 剧组引入了特效部门, 运用特效软件将远景穿帮、画面内的色彩偏差、场景缺陷等都进行了修补, 让整个影片看上去更加精致、细腻。

在影片剪辑的创作中, 由于两位年轻非职业演员的表演还有很多欠缺, 所以我尝试用剪辑节奏尽最大可能为演员表演打出节奏感, 为演员表演加分。整部影片采用了两段式的剪辑思路, 前面部分年轻人故事的段落剧组采用了MV、段落穿插、近景对剪等快节奏的时尚元素, 一方面造就了影片的80 后气质, 同时用炫目的剪辑方式掩盖了一些表演上的不足。在影片的结尾阶段, 两位表演艺术家的加盟让整部影片张弛有度、节奏明确。剧组采用以戏为点的剪辑思路, 一切都以演员的精彩表演节奏点为重点, 这样即使是很长的长镜头也同样不会让人觉得烦闷, 相反, 和前半部影片一张一弛, 形成了有趣的影片节奏。

参考文献

[1]司占军, 原菲, 赵永光.微电影的拍摄与制作[J].信息通信, 2014 (07) .

[2]高江龙.微电影创意性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 2014.

电影制作与电影研究 篇8

微电影视觉特效制作的流程与微电影流程大体上差不多, 但是在具体的环节上还是有差距的。微电影视觉特效的制作流程可以说跨越了微电影制作的全过程。

(一) 前期阶段——视觉特效的设计阶段。剧本与创意:剧本是微电影视觉特效制作的主要依据, 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 视觉特效创意:在理解剧本、清晰影片要求之后, 特效创作人员反复与导演沟通并最终达成。 2. 视觉特效的实施方案:特效创作人员必须根据剧组的具体情况、预算和制作能力来制定出可行性的视觉特效实现方案。3. 图像故事板:视觉特效创意与实施方案确定后, 视觉特效制作人员需要把这些内容图像化, 形成一个图像故事板。图像故事板是实现微电影视觉特效创意、执行与实施、完成视觉特效的示意图、流程图以及结构图。清晰明确的图像故事板是视觉特效能够顺利实施完成的必要保障。

制作方案设计:1. 制作资源分配设计:对于剧组来说, 合理分配各种资源以及经费是实现视觉特效的有效方法之一。2. 视觉特效制作流程设计:根据视觉特效制作规律, 设计出合理的生产流程, 可以缩短制作周期, 避免制作的重复和浪费。3. 抠像室拍摄的设计:根据视觉特效的要求, 合理搭建并利用抠像背景进行拍摄, 对后期顺利实现特效制作起到关键作用。

(二) 中期阶段——影像的获取。影像素材的拍摄: 1. 数字拍摄技术获取影像。2. 传统电影特效技术获取特效影像。3. 数字化的拍摄设备与数字特效拍摄技术获取影像。数字影像素材的制作:1. 数字中间片的校色。2. 利用计算机软件制作三维模型、三维特效、材质贴图、灯光、 渲染与输出。3. 制作CG特效。

(三) 后期合成与输出。1. 影像与素材的合成;抠像; 数字绘景;2. 影像素材按照影片前期预想的要求, 进行特效合成编辑与处理。3. 视觉特效影片的渲染输出。

二、微电影视觉特效制作人员的分工

主要人员: (1) 视觉特效导演:视觉特效导演也称为特效总监或特效指导。视觉特效导演和导演的分工不同, 但是他负责的部分同样包括了微电影的所有环节。 从视觉特效的概念创意、视觉预想、特效拍摄、三维动画、 特效动画、画面合成以及特效影像的输出都需要特效导演来指挥实施。对视觉特效制作方面的把控, 包括艺术风格、特效质量、特效技术以及特效制作周期等也都属于特效导演的工作范畴。可以说, 视觉特效导演是一部特效微电影成功与否的关键人物。 (2) 特效技术指导: 分为整个特效制作的技术指导和分部门的特效技术指导。 技术指导一般都是由技术专长并且有丰富经验的人来担任, 在复杂的特效制作中, 技术指导不仅能够提供快捷稳定的技术支持, 有时候还能创造性的开发新的技术用于制作视觉特效。

中期拍摄人员: (1) 特效摄影师:特效摄影师是负责特效影像拍摄的人员。小规模的特效制作注重的是特效摄影师拍摄能力与常规摄影技术, 复杂的特效制作会更大程度上依赖高科技拍摄机器的操作员。 (2) 特效照明师:特效照明师利用有别于常规的照明方法和设备为特效拍摄提供光线, 是特效摄影师的主要助手。 (3) 特效烟火师:特效烟火师主要是利用各种化学物品实现各种烟雾、火焰、爆炸和枪击等特殊效果, 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还依赖高度的责任感和制作经验。 (4) 特效道具师与置景师:特效道具师与置景师利用各种替代性材料, 按照相关比例制作特殊道具和特殊布景以供特效拍摄。 (5) 三维模型动画师:三维模型动画师承担的工作是利用三维软件创建模型并对角色动画、人工智能动画、场景动画进行动画调节。 (6) 计算机图形图像总监:计算机图形图像总监在整个特效制作过程中对计算机成像技术范围内的图像进行全局监控, 包括三维建模的制作, 数字合成等。

后期制作人员: (1) 数字调色师:数字调色师主要是协调特效画面和非特效画面的衔接, 画面影像与色彩的和谐, 因此对色彩要有敏锐的感知能力。 (2) 特效软件工程师:由于特效制作软件来自多个厂家, 各种软件之间会存在兼容问题。在这种情况下, 有针对性的研发相关制作软件是特效软件工程师最重要的任务, 他是特效制作项目的基本保障。 (3) 特效动画师:特效动画师负责制作计算机图形图像中产生的特殊效果, 因此要求其具备全面的动画知识以及物理、数学、程序设计相关的专业知识。 (4) 数字特效合成师:数字特效合成师是按照创作要求, 利用合成软件和设备把各种素材合并成单一画面。数字合成是微电影特效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微电影制作的核心部门。

三、结语

电影制作与电影研究 篇9

一、美好、主观的青春记忆

有人说2005年是中国电影人集体怀旧的一年, 因为在这一年中国电影人迎来了大陆电影的百年辉煌, 因为这一年有《孔雀》《向日葵》《刺青时代》等以成长之名来反思批判的电影, 以至于有媒体称这一年为“中国电影的第三次集体怀旧”。

怀旧是人类的一种天性, 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也一直是文学与艺术的重要表现方面。任何时代、任何领域出现怀旧之作都是正常的, 只是数量多寡之分。2013年, 中国电影人用光影再次祭奠逝去的青春与岁月, 并呈现出集体爆发之势。

作为导演的处女作, 学成归来的赵薇有着一种“青春作伴好还乡”的乐观。毋庸置疑, 这是一个集体怀旧的时代, 导演选择成长类的青春电影正是因为它最能激起同时代受众的共鸣, 触及到心灵的最深处。最终七亿多的票房堪称赵薇的完美答卷。《中国合伙人》作为陈可辛在大陆的首部剧情片, 有人把它比喻为“男版”的《致青春》, 可以看做是献给改革开放之初那群奋斗者的颂歌。郭敬明携着两部自己作品改编并亲自导演的《小时代》继续游走在90后众多粉丝的拥趸中, 欣赏着自己的网络人气和现实人气之余, 带给书迷与影迷们一轮又一轮集体狂欢的契机。

关于成长记忆的青春电影一直是这个时代华语电影的焦点, 无论是票房收入还是引起的话题热议均昭示着集体意识的强大威力。每个人的成长, 都是个体与社会沟通、交流, 最终汇入到整个民族和时代的前进河流中去的过程。而个体的情感、心智等精神层面的成熟往往具有某些共通性和相似性, 这就为我们青春留下了可供追忆的共同特征和时代烙印。作为社会的主体, “青春”无论作为一个象征符号, 还是作为一种实际政治力量, 对于社会都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当这些曾经青春的个体成了当代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主体的时候, 他们对于青春的叙述和怀旧显示了他们个体的生命经验和社会的前进历程。怀旧是对过去时光的情景再现和当下重构, 是个体对于失去以及未曾得到的美好事物自身给予的一种心理暗示和情感补偿。除此之外, 怀旧还可以看做人们“自动寻找心理掩体, 趋利避害的本能驱动”1

这种本能驱动或者说情感补偿的心理在华语电影中一直有着较大的书写空间。台湾新电影运动中《光阴的故事》《小毕的故事》《冬冬的假期》《恋恋风尘》等影片述说了个体成长记忆中的纯真童年和田园牧歌, 因为延续了台湾电影中对于中国式人伦情感的表现, 在当时掀起了一阵怀旧热潮;九十年代台湾成长类型的电影中, 《青少年哪吒》《独立时代》等影片在失去了新电影作品所具备的清新和温暖的同时, 却也摆脱掉了影片承载的政治社会的道德包袱, 取而代之的是呈现年轻人在当代城市环境的压抑下的灰暗生活, 在与社会发成冲突的过程中, 最后无奈地向当下生活妥协的悲剧结局。进入二十一世纪, 台湾的新生代导演们则携带着《蓝色大门》《海角七号》《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等作品欢快的表达着个体成长的幸福记忆和青春无悔的岁月。

中国大陆电影呈现成长记忆的电影也相对很多。但是, 时代的不同也让这些华语电影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有文章指出:“第五代导演在题材内容方面大多回避了直接的个人成长经验。”2相较于第五代导演拷问历史的驾轻就熟, 中国第六代则比较擅长表现对于个体成长的理解和认识。在《北京杂种》《阳光灿烂的日子》《小武》《十七岁的单车》等第六代导演的作品中, 青春是不能承受之轻, 是残酷的代名词。成长中总有暴力的相伴, 成长中也总有情爱意识的萌动和绝望情绪的生成。这一切都是个体经验为起点, 并在故事讲述上以宏大叙事让位于个体的微小叙事做结束。

早期华语成长电影似乎都带有着窥探社会和隐喻时代的使命, 并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相比之下, 本文讨论的这三部影片只是个体的成长记忆, 无关乎时代和社会, 更无关乎大义和道德拯救。这是当代成长电影在一种温和的社会环境下, 电影制作者们对于似水般的流年发自内心的留恋和呵护。特别是《中国合伙人》《致青春》《小时代》分别叙述的是60后到90后在成长中的集体记忆, 而他们的集体记忆, 则恰恰都发生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这段时间里。在近三十年时光, 中国社会经历了近百年来政治时局最稳定、经济发展最迅速、人民生活变化最大的时间段。新生代导演, 80后出身的他们 (虽然陈可辛并不是80后导演, 作为一个从香港到大陆发展不久的导演, 也应列入新导演行列。) 抛弃了沉重叙事, 没有了教化责任, 幸福地展现着私人的青春经验并与大众一起分享成长的快乐与美好的回忆。这是一种现象, 也是一种趋势, 未来的青春成长类型的电影, 一定还会向着日常叙事与主观化叙事的小方向继续前进。

二、集体认同的年代符码

作为一代人回过头去观察那段似水年华, 总有一些共同的感慨和记忆。当这些人渐渐成为了社会的主角并具备一定支配能力的时候, 他们关注的焦点总是那些年一群人或者是一代人的记忆, 并用这些共同的话题或记忆激发出共鸣并构建集体的认同感。

所谓的认同, 其实是“一种心理学用来解释人格统合机制的概念, 即人格与社会及文化之间怎样互动而维系人格统一性和一贯性, 认同是维系人格与社会文化及文化之间互动的内在力量, 从而是维持人格统一性和一贯性的内在力量, 这个概念又用来表示主体性、归属感。”3在今年热播的三部影片中, 引起共鸣的表层因素和深层因素让活在当下的受众真切的感受到自身青春的归属感与集体认同的幸福感。

《致青春》中, “集体宿舍、阶梯教室、图书馆、操场”等大学校园里这些似曾相识的地方唤起了70后、80后受众对大学时代的最温柔记忆。而大学校园里的学习、恋爱、招聘会则又是每个人在年轻时候都必修的课程。看到这些, 自然有种恍惚间回到那个时代的感觉。而《中国合伙人》的成功, 是因为导演“没有把这部电影拍成彰显成功学的人物传记, 更没有拍成小情小我的青春荷尔蒙记忆, 而是还原了上世纪80年的时代氛围”。《花房姑娘》《海阔天空》《光阴的故事》等具有八十时代特色的歌曲瞬间带观众回到了属于自身青春年少的岁月;“英语热、美国梦、乒乓外交”等具有时代特征的符号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的时代记忆;英语培训课上的情景让很多观众再次回味曾经经历的那些考试, 青春时期的奋斗在这些影片中再次上演, 也让每个观众慨叹美好时光的短暂。

“有媒体做过调查, 《致青春》的观众平均年龄为22.5岁, 《小时代》的观众平均年龄更低, 只有20.3岁。”4所以从商业角度来说, 《小时代》的受众定位非常准确, 这也是《小时代》最成功之处。受众年龄年轻化的定位也使得本片中能产生共鸣的表层特征没有上述两部影片那么明显。但是电影中对于时尚以及奢华的展示和追求则无疑是大部分年轻受众最能产生共鸣的表层因素之一。

诚然, 对于电影的接受很难做到彻底与全面。但在这些表层特征符号的驱动下, 并且有着后现代文化影响下的片段阅读模式和习惯让当代受众不需要完全认可电影中的故事与情节, 但是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心理需求和情感体验, 有选择的将自己置身于部分与自己经历相似的电影情景和故事段落之中, 以满足个体的身份认同和心理归属;另外一部分观众则属于群体性的被动接受模式, 自身接受的原因是因为其他人的喜欢或称赞, 并且在接受过程中同样得以释放情感或达到自我宣泄。而观众能够接受的这些方面, 直接或间接的来自于集体认同的标签。

阿克塞尔说:历史长着两双眼睛, 一双向前, 一双向后。向前的是新生活, 向后的是怀旧。未来不可预知, 要一天天的过;失去的却是美好的, 值得回头去留恋。在当代多元化的文化语境中, 今年的大陆青春成长电影睥睨群雄, 以时空的差距淡化了个体成长所触及的政治因素, 带给年纪相仿的人最接近公约数的集体回忆。新生代导演以一种无比幸福的心态回望过去, 渴望以最轻松的节奏和故事唤醒集体的回忆与共鸣。而集体抱团怀旧则体现了当代普通人物在现实面前, 经历过生活的喜怒成败之后不得不向现实与权威妥协的无奈, 虽然电影并不能百分百的被接受和认可, 但是选择性接受与从众接受也同样让当下的观众对于过往岁月有着深深的眷恋与怀念。

摘要:当代新生代导演制作的青春电影, 以美好、主观的青春追忆为出发点, 远离时政进入个体叙事, 分享个体体验, 用集体认同的年代标签获得共鸣。在传播过程中, 受众以主动选择性接受或被动的从众接受完成对青春电影的解读。

关键词:叙事,青春,集体共鸣,年代符码

注释

11 .余杰.心理学视野下的现代人的怀旧情结[J].郑州: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3月第2期.

22 .陈犀禾.“第五代”电影和台湾新电影之比较研究[J].上海:电影新作.1995年第6期.

33 .郑全全:社会认知心理学[M].杭州:浙江出版社.2008年版.127页.

电影制作与电影研究 篇10

一、当前国产电视剧社会责任缺失的种种表现

我国被称为电视剧的生产和播出大国, 其中, 2014年共审批发行电视剧429部, 近1.6万集。[1]但不可否认的是电视剧精品不多, 大多数电视剧题材狭窄、内容空洞, 为了一时的收视率、点击率和话题性, 将网上热传的庸俗段子、“雷人”的故事情节, 以及和低级粗陋的植入式广告混合, 产生了不好的社会影响。从充斥荧屏的“雷剧”就可以看出近年来中国电视剧市场的混乱, 这些或是来源于天马行空扭曲历史的想象, 或是极其粗制滥造的模仿, 或是以正剧形式却罔顾史实的电视剧, 以期获得高收视。这种电视剧的怪诞现象将电视剧制作单位不顾社会责任、唯利是图的心态展露无遗。

作为与广大受众日常生活最密不可分的电视节目形式, 电视剧是各电视台获得高收视率的重头戏, 它占据了广大受众绝大多数的收视时间, 其背后的责任之重大显而易见, 如果电视剧制作单位强行赋予电视剧“娱乐至上”的标签, 忽视电视剧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制作出一味追求低俗、仅限娱乐的文化糟粕, 这是离正道越来越远的危险做法。

电视剧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吗?这显然是一个没有任何疑问的问题。作为影响社会大众的重要文化形态之一, 电视媒体对时代的进程以及民族、社会的发展有责任进行传播。而作为与广大受众生活有着密切关系、传播大众文化主力的电视剧, 更不能牺牲该有的格调和品位, 反而应该主动肩负起它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做到能够把握时代脉搏, 不盲目、不迎合, 引起广大电视观众的思考和启示;能够塑造鲜活生动的经典人物形象, 引导人们寻找向上的价值观;能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满足广大受众的大众文化需求。

二、“山影集团”:国产电视剧承担社会责任的典范

就在人们对国产电视剧频频摇头的同时, 我们不可否认我们的国产电视剧还是有一些精品的, 《大染坊》《闯关东》 《温州一家人》《生死线》《战长沙》《北平无战事》《父母爱情》 等都是令人称道的优秀国产电视剧。若要问2015年的“现象级”电视剧, 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伪装者》和《琅琊榜》, 它们在获得高收视率的同时也收获了好口碑, 而当我们谈到这些电视剧时, 我们就不能不谈到制作这些精品电视剧的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

山影集团成立于1986年10月16日, 是中国最早的电视剧生产单位之一。[2]山影集团的电视剧创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 自成立以来, 山影集团一直致力于发挥国有影视制作单位的主心骨精神, 凭着优秀的团队精神和优良的传统作风, 为观众累计创作了700多部近5000多集制作精良的电视剧精品, 共获得90多项国家级大奖, 其中《武松》《今夜有暴风雪》《高山下的花环》 获得全国“飞天”、“金鹰”一等奖“三连冠”, [2]还有30多部作品荣获中央国家级大奖, 其中《孔子》《孔繁森》《大法官》《誓言无声》《大染坊》等都是有口皆碑的好作品。[3]

三、“山影集团”对艺术的追求及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经过三十多年的艺术探索, 山影集团以内容为核心, 鲜有以儿女情长为主题的电视剧, 它拍的是一个个严肃的时代主题:抗日战争、背井离乡、建设年代、知青故事、改革开放等。山影集团制作出来的电视剧思想内容深邃, 不媚俗, 它的题材深深植根于我们生活的这方土地, 表达着乡土情怀的同时不忘反映恢弘的历史进程、不断发展的时代精神, 无不彰显出一个国有集团应该肩负的责任和良知。

在这个娱乐大行其道的年代, 想用这样一些严肃的题材留住观众的心并非一件易事。山影集团, 不忘身负的社会责任, 不与现在电视剧市场的一些怪诞现象同流合污, 它始终坚守对现实主义的艺术追求, 坚守深邃、磅礴的传统审美形态, 坚守对道德和社会正气的弘扬, 在“内容为核”的基础上制作出了一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电视剧。

(一) 体现时代精神, 满足观众需求

只有贴近百姓生活, 才能博得高收视率, 而当前一些国产电视剧远离大多数人的生活, 它们或是表现贵族生活的奢靡, 或是表现社会精英、贵族对物欲的追求, 或是无限放大后宫女人之间的争权夺利, 这些虚构出来的在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上有明显缺陷的电视剧作品, 虽然一时的收视率火爆, 但显然不能引起大众的共鸣与思考。[4]

山影集团时刻谨记电视剧作为大众文化的传播主力, 它应该与大众身处的社会、时代紧密相联。20世纪八九十年代, 山影集团制作出《水浒传》《孔子》《白眉大侠》《爱情帮你办》 等电视剧都取得了极好的收视效果。以上电视剧作品向观众展现了生活在不同时代、家庭, 有着不同性格、不同职业的男人、女人遇到的不同问题和矛盾。它们给生活单调的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视听享受, 极大地开阔了受众的视野, 在新时代满足了一种新的“时代需求”。

(二) 塑造经典人物, 弘扬向上的价值观

好的电视剧离不开经典人物, 山影集团几十年来塑造了无数个经典人物, 通过这些经典人物, 弘扬向上的价值观。

2014年的热播剧《战长沙》, 是一部以讲述战争年代为主旋律的作品, 这部剧区别于其他抗日剧那种虚假的英雄主义、 夸张的表现形式, 当别的抗日电视剧闹出“手撕鬼子”、“尼姑打鬼子”等笑话时, 山影集团却把镜头更多地瞄准了普通军人在战争面前的退缩与奋进, 平民百姓面对战争时的无奈与牺牲, 一个个人物有血有肉, 一场场战役变得牵动人心, 一曲曲主旋律也变得悦耳动听, 故事男主角顾清明的名言:“何须马革裹尸还, 只要是军人, 都有可能死在战场上。”

(三) 凸显忠孝传统, 传承中华文化

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品德贯穿了山影集团制作的许多剧集中:有打拼奋斗的《温州一家人》, 有捍卫理想的《到爱的距离》, 有《穿越烽火线》的忠贞誓言, 有爱恨交织的《青岛往事》, 有在岁月中相知相守的《父母爱情》, 有讲岁月变迁的《老农民》, 有教人勇敢的《战长沙》, 有教人坚持的《马向阳下乡记》, 有教人成长的《放开我的手》, 有《北平无战事》的抉择, 有《琅琊榜》的信念……忠孝二字很多电视剧集中都有涉及。润物细无声, 通过这一部部电视剧的制作, 给我们注入了中华文化的强大力量, 即使是弘扬主旋律的电视剧, 也悦耳动听。

时代需要《闯关东》《北平无战事》《战长沙》等具有人文情怀、历史厚重感与美学价值的电视剧作品, 要让低级趣味、荒诞无趣的穿越传奇、尔虞我诈的虚假宫斗、弱智低级的青春偶像等作品让路。

电视剧是大众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 但大众文化的通俗并非低俗没有底线, 更不能“唯利是图”。[5]没有底线的电视剧不仅不可能成为社会民众需要的强心针, 还可能成为扰乱社会秩序的一剂毒针。电视剧制作单位应该明确电视剧的社会责任是其第一要义, 讲求社会责任, 虽然并不是说所有的电视剧都只能根正苗红高唱主旋律, 都要同新闻节目一样严肃规整, 但责任应是嵌入到每一个电视剧制作人骨子里的品质。责任意识应该体现在对每一部电视作品内容和制作水准的严格要求上, 体现在对事实和史实之准确的把握上, 体现在对价值导向和社会效果的控制和把关上。

我们希望媒体都有山影集团一般的业界良心和社会责任, 对出品好剧的坚守, 对电视剧的人文关怀的坚守, 才是国产电视剧发展的根本。

摘要:以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为代表的媒介企业, 在十余年的电视剧创作中不追求利益至上, 一如既往地把对出品好剧的坚守与对媒体社会责任的担当相结合, 其电视剧作品不仅注重把握时代脉搏以引起社会共鸣, 讲究塑造经典人物以弘扬主流价值观, 而且还凸显忠孝传统以传承中华文化, 使之成为当今国产电视剧承担社会责任的典范。

关键词:国产电视剧,山影集团,媒介企业,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王钦.2014年中国电视收视市场回顾[J].现代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2015 (04) :1-7.

[2]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简介[EB/OL].http://ent.sina.com.cn/v/2007-06-18/10401601934.sh, 2007-06-18.

[4]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资料[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L0M7DRp SYTrg FD-m TXp3chavo B5VNQTLIk OZioj IDy RAOKYO8f M0iv Tb6Enea Hw1KKSITWar TFJKgy Ag1p MIP, 2016-03-21.

[5]电视剧是社会责任教化的首选载体[EB/OL].http://www.xzbu.com/7/view-2982746.htm, 2012-05-29.

上一篇:机械采油井下一篇: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