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

2024-07-11

疯狂(精选十篇)

疯狂 篇1

北京全聚德董事长姜俊贤公开表示:“这次我们在奥运村承担了接待国外游客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们提前准备了5万只烤鸭。”据资料显示,以全聚德、便宜坊为代表的北京烤鸭,奥运期间的销售都有突破,便宜坊烤鸭日均销售580余只,销售额同比提升三成多。北京前门、和平门的全聚德烤鸭店,哈德门的便宜坊烤鸭店都成了老外云集的地方,晚上守在和平门全聚德排队等号的客人最多曾经达到400人。仅8月16日当天,全聚德所属各企业实现餐饮营业收入400余万元,比8月9日增长32.1%,接待宾客1.7万多人次。

北京烤鸭有望走进伦敦奥运会

16个奥林匹克竞赛日,有上万只北京全聚德烤鸭“飞进”了两村两中心!德国国家通讯社、意大利国际新闻社和中国新华社不谋而合地将“赛场外的金牌”授予了“北京烤鸭”。

在奥运村里聚集了205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0名运动员及随队官员,虽然众口难调,但是全聚德的烤鸭成为他们公认的最受喜爱食品。据了解,每天到了饭点儿,MPC地下一层媒体餐厅中最受欢迎的一个菜品区就是亚洲区。而亚洲餐区的最后一个食物格中的北京烤鸭,成为许多外国记者的目标。

“在本次奥运会期间,为确保奥运村和MPC等地提供餐饮服务,全聚德共派出了180位大厨以及众多工作人员,以保证能够将最正宗的北京烤鸭和服务带入奥运。”全聚德一位负责人表示。

不过,烤鸭通常在晚上8点前就售罄了,所以即便是在奥运村里,如果不够积极想吃到烤鸭也很难。据悉,这个在奥运村备受欢迎的菜品已经接到非正式的邀请,有望走向伦敦奥运会。

与奥运村里的“托盘排队”相比,在奥运村外只能用“前呼后拥”来形容顾客对烤鸭的热情。记者看到前门和王府井街上的全聚德每天也都排起了长龙。为了满足游客“将烤鸭带走,还可以品尝其美味”的愿望,全聚德特别增设了“简装烤鸭”外卖。而在前门大街全聚德老店内,排队等待吃饭的顾客已经坐满了候餐区。由于大厅散座不接受预订,因此到全聚德前门店大厅用餐,只能提前到现场拿号,“先到先得”。

自从奥运会开幕以来,北京烤鸭受到无数外国友人的热捧。全聚德、便宜坊这两个百年老字号生意异常火爆,一些门店的营业额达甚至达到以往的五六倍。

烤鸭“变身”北京名片

北京烤鸭在奥运会期间大放异彩,吃得老外啧啧称奇,可以说它已经成为北京的一张名片。北京奥运会,既是一个中国了解世界的机会,更是一个世界了解中国的机会。当北京亮出这张名片时,整个中华美食成为了奥运会期间一道靓丽的风景。作为中国传统餐饮文化的代表,烤鸭荣获赛场外的“金牌”也是当之无愧。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身为礼仪之邦的古国首都以友好待客的热诚,让世界感受了一份家的舒适与温暖。连日来,奥运村里无数外国友人热捧北京烤鸭,赞誉它是中国夺金之外的另一“夺金热门”。

其实,北京烤鸭早已名声在外,“逛长城、看故宫、吃烤鸭”一直是众多外来游客的必选项目。岁月积累下的历史韵味使得很多到此的外国人肃然起敬,他们置身于中式风格的用餐环境里,欣赏着各种充满中国特色的才艺表演,在领略美食的同时也经受了一次中国文化的熏陶。

北京烤鸭在潜移默化间博得了外国人的好感,可谓是中国“软实力”的胜利。

烤鸭的两大门派

北京烤鸭目前两大门派:一个是以全聚德为代表的挂炉烤鸭,现在市面上比较火的大董、鸭王、九花山,都属于这一门派。挂炉派讲究明火烤制,而且用的还是果木,烤出来的鸭子有果木的香味;另一个门派是以便宜坊为代表的焖炉烤鸭派,讲究的是烤鸭的过程中炉门不开,用炭火或者秫秸来烤制,烤出来的鸭子水分流失少。

数字化标签

疯狂 篇2

又是一年寒假时,寒冷的冬天使我不得不投入到被窝的怀抱中。随着每天十几个小时的睡眠,渐渐地厌倦了躺在床上,所以,我正起身来,穿上上衣,伴随着寒冷,我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手里是不是应该有一个什么东西呢?我忽然想起一件事情,穿着拖鞋跑到书橱边,在一堆少儿读物和已经读的不能再熟的书刊之间翻到了一本比较新的书,书的封皮上面写着几个大大的字:我“疯狂”我成功。还记得那本书是几个月前李阳老师到我们学校做演讲时买的,这本书从外观到内容都无时无刻的体现出李阳老师的睿哲和内涵。还记得曾经在刚买来的时候粗略的看了一遍,之后就没有再看过。所以,我赶忙拿起书,窜到被窝里。我开始认真地读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开启了我的另一种人生。

还没有打开书的时候,我就发现封皮的下面的四个单词,也许这四个单词就可以概括人生的发展的所有前提。

在刚开始的一页里,刊出了一首小诗《真爱无敌》,这首小诗奠定了整本书的“地基”。让我们明白世间只要有爱,就没有失望,没有空寂。真正的爱是不会被打败的。

在下一页,同样也是一首小诗,里面连着使用了七个“永不”和四个“总是”来告诉我们,我们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而使我们痛苦的东西在真正锻造着我们。要时刻坚信自己就是伟大的天才。

下面有一句话,点明了意愿和行动的鲜明关系,“我要多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我要少做自己愿意做的事。再做愿意做的事之前先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在生活中,我们可以轻易地发现上面所说的“愿意”和“不愿意”所代表的是什么。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地按照上面说的做。这也体现了人生真正的意义和实现这个意义的方法。

后面又推荐了十大美国总统的名言,里面突出地强调了诚信、义务、态度、行动、决心、时间、信念、决定、教训、自己等几个构成人生的几个重要的成分。

“人除了精神,一无所有!”但是人的精神力量是伟大而又无穷的。所以人凭借这一份精神创造了整个美丽的世界。

世界是在不断进步的,是在不断前进的。我们不能像井底之蛙一样仰观世界,而是要真正的融入其中,成为这个世界的一员,而要成为这个世界的一员,就必须做到“我愿意每天都学习新的东西以充实自己”,不能做这个世界的游客,更不能断开与这个世界的联系。在学习中,如果没有汗水流出,那就不是真正的学习,只有浸透了汗水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把自己的经历看成是一段伟大的记忆,不管你正在经历什么,告诉你一定能应付,一定能解决所有的困难,而这些困难留给你的将是你最宝贵的回忆。要坚信你能成功。这个世界充满挑战,充满着奇妙的遭遇,而征服生活中的挑战会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意义。生活中的每一天、每个人、每件事都将是一份独特而精彩的礼物,给你带来快乐。不能对生活要求太多,如果你还活着,那你就是幸运的,如果你是健康的,那你将是最幸福的人。

上小学的时候,曾经学过南辕北辙的故事,而现在又在书中发现与它相似的一句话让人感受万千“人生中最重要的不是现在所占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我的人生不需要理由!我的人生没有解释!热爱祖国、尊重父母、自信坚强从来都不需要理由。一个良好的习惯比一份好成绩更为重要。学会做人比学什么都有效。书中在多处强调了父母的重要性。没有父母的艰辛付出就没有我们的今天。父母带给了我们在这个世界活动的权利。在这里,我先从心里默默地感激一下父母。

不知不觉就翻到了前言部分,前言从根本上点明了疯狂的首要地位。“将疯狂进行到底”无疑是这本书的真正内涵。疯狂是什么?疯狂就是与常人不一样,疯狂的人的追求是与常人不同的,他们追求内心深处真正的意愿,而不是强迫自己。“疯狂”代表着人类超越自我的精神,代表着对目标和理想的执着追求,代表着对事业和使命的全情投入,代表着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激情。当一个人真正的疯狂化,那他做什么事情都会成功。不论你以前是什么样的人,你的性格是如何的懦弱,不论你的心里是多么的自卑,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品格。每个人都是一座宝藏,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如果你现在觉得自己是不成功的,那就说明你的努力还不够,你的付出还不够,你所经历过的挫折还不够,你所经历过的磨难还不够,你在你的人生旅途上的坚定和投入还不够。

疯狂是走向成功的必要前提,疯狂是智慧的最高境界,疯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疯狂就是真正的爱自己的弱点和缺陷。疯狂就是彻底的原谅自己,只要自己都做过的事都是对的,彻底的原谅自己。疯狂就是不一样,与别人不一样,疯狂就是成功挡都挡不住。

成功是什么?这是很多人都要面对的问题,大家的回答一定是不同的,但是由于这个世界的压迫,我们不得不拥有相同的回答,但是我们不能被世界中的琐事所羁绊,我们要去追求自己心中所向往的成功,真正的为了自己而努力。

成功就是苦练,成功就是苦干,这本书的后面又讲述了姚明、丁俊晖、张艺谋的成功故事,这三个人的事迹中无不体现出“没有一个成功是不苦干就能获得的。”

成功的唯一秘诀就是永不放弃,遇到事情多走一步,如果实在不行就在多走一步,如果觉得自己不能再多走一步的时候,请在多走一步。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如果想获得真正的生存空间,就必须有忍耐力,具有忍耐力的人可以征服一切。如果一个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能把自己的全身都投入进去,那么这件事就必定会成功,如果你想要获得灵感,那你就必须每天尽可能的努力工作。在做一件事情之前需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那就是树立信念,树立你做这件事情的信念,树立你能成功的信念,拥有一个始终如一的目标。

人之所以普通,就是因为不能持续努力;宇宙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它们每天都在重复。你需要让自己的每天都充满成就感,那样你才会有继续冲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目标是很好树立的,做成一件事最困难的一部分在于能不能行动起来,把你的构想变成现实。如果自己的心中对一件所做的事感到恐惧,那你就行动起来,用行动战胜恐惧。

精彩的人生需要榜样来指导,准确的生活需要梦想来描绘。树立一个能够量化的目标为自己的人生而努力。

你的人生需要健康来支持,而一个健康的身体需要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来维护,而改掉坏习惯的最好方法就是建立好习惯去替代他。成功实质上就是一种习惯。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获得了比上次更多的启发。如果我们能像这本书的作者——李阳一样疯狂,那么我们的人生将会向他一样充满成功。

一本好书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获得的。

“疯狂英语”为何疯狂不再 篇3

现在的李阳及疯狂英语,已显示出了非常明显的衰败迹象。而他转行投向安利营销的消息,也一步一步得到了证实。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转行,毁了太多的“三观”。这让那些信奉疯狂英语学习法的人情何以堪!须知,曾经的李阳成就了太多太多的神话:他是一位能站在春晚舞台上讲英语的老师;以他的创业故事拍成了纪录片,能够在国外的电影节上拿大奖;甚至于直到2012年,国产电影仍然有《中国合伙人》这样以英语培训为题材的作品……

市场经济中,没有任何一个产业可以凭着“一招鲜”来占领市场,如果经营者不是“学高为师,身正是范”,再宏伟的大厦,也可能会陷入崩盘。这与中国的国际化没有关系,与学好英语也没有关系,只与李阳的疯狂英语产业有关系。直到李阳加入了安利,我们就更加清楚,疯狂本身就是一种营销的策略和手段。

悲剧是,疯狂英语衰败了,但全民学英语的形势并没有丝毫的减弱。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大学生,甚或是那些要晋职称的体制内之人,都还要继续疯狂地学习外语。当北京传来英语总分降至100分、江苏传来英语不再计入高考总分之时,整个民族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大的力气学英语?

为美疯狂 篇4

树, 不高。纤细的枝桠, 伸展成一种恣意的婀娜。枝梢上, 满满满满的都是“蝴蝶”, 冥思不动的“蝴蝶”。

这些铺天盖地的“小蝴蝶”, 活泼而又深沉、脆弱而又坚韧、安恬而又霸气、宁静而又喧闹, 把原本寂寞的枝桠点缀成一片令人目不暇接的绚烂。

树梢上那一只只轻灵已极的“小蝴蝶”, 其实是桃花, 有着蝴蝶浪漫的魂。

每年初春, 桃花便不顾一切地、尽心尽情地绽放, 看似娇柔的花朵, 顽强地蕴藏着一种让人心悸的巨大力量;它化身为饱满的音符, 在瘦瘦的枝桠上繁衍出一阕阕美丽的交响曲, 把酣眠的春季敲醒、把沉寂的日子敲亮。

桃树聪慧。它舍弃寂寞的长红, 而选择在春季狠狠地绽放到圆满的极致, 任由满树春意闹枝头。然后, 在猝不及防之际, 急遽萎谢, 让人们在凋零的惆怅里缅怀刹那的妩媚、憧憬来春的惊艳。

桃花妖娆。然而, 此刻, 坐在桃花树下, 看薄薄的阳光将远远近近迤迤逦逦的桃花照出了一种轻亮的水红色, 不觉妖娆, 只觉清丽, 不觉艳俗, 只觉妩媚。《诗经》中形容桃花盛开的那八个字“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简直就是勾魂摄魄的“文字妖精”, 把那种绚丽已极、繁盛已极、华美已极的感觉, 淋漓尽致地表达了。

桃花, 是爱花人一生的眷恋、一世的牵挂。

我看着看着, 觉得自己已经疯了, 为眼前这份不可思议的美。

为美疯狂。

疯狂运动作文 篇5

你看———国旗队入场了,紧随其后的是鲜花队、彩球队、奏乐队……大伙个个昂首挺胸,神气十足。终于,该我们班出场了!身着迷彩服,手拿两朵花,远远望来,好像草丛中绽放无数朵鲜花,美丽极了!我屏住呼吸,紧张得快要停止心跳了。这回,我可是站在方阵最前面哦,多抢眼啊!终于过了主席台,我瞬间放松下来……紧接着跑来的是那一位位神气活现的火炬手们……这时,裁判老师们庄严地宣布:“开幕典礼结束,比赛开始!”

各种比赛让大家兴奋不已,情绪的浪潮一阵高过一阵。“砰”的一声,同学们像一支支离弦的箭,向终点飞奔而去。你再看这边,张丽雯、余亦珊等本班运动员上场时,我们都拼了命地高声为他们加油助威。我的嗓子都快喊得冒烟了,可却感觉很快乐。当他们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地归队时,我们就对他们说:“你们是最棒的!”那一刻,彼此的笑容就是阳光下最美的花朵。

《疯狂的赛车》:疯狂的广告 篇6

比起《疯狂的石头》的超好口碑,宁浩疯狂系列之《疯狂的赛车》要略逊一筹,虽然票房成绩极佳,还是有不少观众认为“赛车”笑点没有“石头”多,且植入广告过于明显,涉及到的品牌从服装到网络媒体,数量不菲,甚至同部作品中有同类的品牌植入。也难怪,宁浩这位青年才俊导演,还没有足够的商业片运作经验的时候,就靠一部惊人的“石头”闯出了大名气,对于赞助商的要价也相对名导演较低,加上从2006年就开始的长时间宣传造势,必然引来众多广告主。

我们且来盘点一下这部电影里面各个品牌的表现。

Kappa:植入到位,效果良好

植入手法:8 曝光度:9 品牌契合度:8 创意:6 时尚运动品牌Kappa是电影中自行车赛的赞助商,提供赛车手、教练甚至是观众的服装,因而是得到最多展示也是比较自然的一位广告主。自从黄渤扮演的自行车赛手耿浩阴差阳错地进入赛场、穿上赛车服装一直到电影结束,总共有超过15分钟的时间,只要有他的镜头,Kappa的“背靠背”logo在屏幕中就有着清晰的显示,赛道两旁也就名正言顺地扯起了Kappa的横幅,符合现实中比赛赞助习惯,甚至影片的宣传海报中也能闪现其身影,可谓是植入得最到位的。总体而言,这个品牌同其出现的情节符合实际,由于出境时间长,也能保证绝大多数电影观众看到这个品牌。美中不足的一点,耿浩被整得奄奄一息的时候,淌着血和汗,脖子上还挂着有Kappa标识的绳子,难免有点让观众心里难受。

腾讯:情节衔接,关注度高

植入手法:8

曝光度:9

品牌契合度:8

创意:7

腾讯QQ在中国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群体中,有着较高的覆盖率,同这部着眼年轻市场、表达黑色幽默的电影在受众方面有较高的契合度。耿浩误打误撞进入赛场之后,镜头中也不断闪现腾讯QQ的大企鹅玩偶,很是惹眼。由于有警察追捕,耿浩最后钻到大企鹅里面终于躲过了一劫,当他从玩偶里出来的时候,相信大部分观众都能识别那是腾讯的QQ。为了不使玩偶的出现显得突兀和生硬,腾讯还在赛场中派发印有其品牌名称和标识的帽子,透露自己是自行车赛的一家赞助商,品牌出现的机会较多,可以想见,这次植入是经过了一定的思考的,总体来看,让人可以接受。

搜狐娱乐:声音植入,喧宾夺主

植入手法:6

曝光度:9

品牌契合度:8

创意:6

搜狐娱乐本身有着报道体育赛事的需求,采访与赛车有关的人员本也是理所当然,所以在品牌契合度方面,这次植入还算不错。然而,有一处影片的情节明明与赛事不相关,偏偏要在背景声音中加入主持人的声音“搜狐娱乐为您报道……”之后的“报道”内容却难以让观众听到,显然是只为突出这个媒体品牌,不仅与故事情节没有衔接,还能让人明显感觉到植入的痕迹,手法有些拙劣。不过,影片中记者采访时举着的有搜狐标识的话筒以及同样在赛道两侧展现的横幅还是可以让人接受,只是,当时对耿浩进行采访的媒体较多,搜狐难以凸显出来,而且,恐怕观众在明显感到前面的声音植入之后,看到后来的品牌信息,会立即意识到这是广告,影响观影心情。

与狼共舞:情景植入,精神沟通

植入手法:7

曝光度:8

品牌契合度:8

创意:7

与狼共舞的品牌在影片中主要是以背景广告牌的形式出现,是比较初级的植入,而且,在环境复杂的赛车场上做的广告牌,在镜头里一般不会太显眼,不过,影片开头部分的比赛中,当耿浩撞终点线的那一刻,与狼共舞的品牌名称出现在他身后的背景中,比较明显,而且不影响情节,效果还是有的。更重要的是,与狼共舞的品牌年轻时尚,富有活力,其目标消费者同喜爱《疯狂的赛车》这种类型电影的观众有较高吻合度。在植入式广告成为大众讨论的热点话题的时刻,关注到与狼共舞的消费者自然也会去思考这个品牌的精神。

空中网:形式多样,多而不滥

植人手法:8

曝光度:9

品牌契合度:8

创意:7

空中网在电影中的植入,最引人注目的大概有两处,一是徐峥扮演的墓地经理向耿浩推荐业务时用手机上空中网证明墓地报价不虚,二是奸商李法拉家里被炸之后电视机上还在播放空中网的广告,声音画面俱全,同时,空中网也像上述的几家品牌一样,在电影镜头的背景中做了广告牌式植入,可以说,几种植入方式均尝一遍,数量并没有追求过多,避免观众反感。如果说用手机上网的情节还显得合理,电视机播放广告的情景可算纯粹的搞笑,不过,影片既然主基调是幽默,宁浩还让李法拉用“超人”的形象恶搞了一下,做了个“超男人”广告,空中网此举也算是呼应这一让人哭笑不得的主题,也不愁观众忽视这个品牌的信息。

斯柯达:抓住节点,润物无声

植入手法:7

曝光度:8

品牌契合度:6

创意:8

斯柯达的精彩亮相,是在警察发现“犯罪嫌疑人”耿浩之后紧急驱车追捕和耿浩赛车时撞过终点线的那一刻镜头俯拍显示出印在地面上大大的品牌标识,在电影的整个故事中都是比较受关注的小高潮,这个节点抓得不错,植入手法本来堪称精彩,只可惜,斯柯达的车没有从头到尾被警察同志使用,真正在路上追击的车显然是别的品牌。另外,警用车选择这个品牌的,恐怕还不是很多。不过,总体来讲,斯柯达对植入的操作还是比较成熟的,很会选择植入的时机。

建发国旅:巧妙话题,默默呈现

植入手法:7

曝光度:6

品牌契合度:6

创意:7

疯狂的英语 篇7

全民皆英语

新加坡导演莲·派克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拍摄的一部关于中国人学英语的纪录片《我为英语狂》, 让年届不惑的北京片儿警刘文立在网络上迅速蹿红, 为各大媒体追捧。不为别的, 就因为他拼命, 只有高中毕业的刘文立边工作边自学了13门外语。北京奥运会前夕, “家门常打开”的北京, 为了便利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 展示大国的文明形象, 北京大大小小的路标和门店招牌都打上了英语翻译。普通百姓学习英语的热情更是不可阻挡, 不论年过花甲的老人还是牙牙学语的孩童, 全民都在自发地学习英语。

然而奥运会期间的英语风行是因为要与西方人交流, 实在是为了实用, 和中国教育体制中悠久的全民学英语的历史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从1960年代中期以后, 中国内陆将英语作为第一外语, 文革期间, 因盲目排斥外语教育, 造成了一个时代外语人才的匮乏。自改革开放特别是1983年以后, 在出国热和对外贸易的推动下, 英语热趋向白热化, 中国的基本教育 (小学至高中) 阶段, 基本上也全部以英语作为外语教学课程的必修课, 高中课程超过90%英语作为必修课;除非英语外语专业, 在全日制普通大学, 英语作为必修课, 其他外语作为选修课, 如果英语的四六级考试不过, 将直接影响学生获取相应的学位, 在舆论压力下, 该制度虽然受到了相当的冲击, 但仍有一些高校对英语考试与学位挂钩乐此不疲, 逆潮流而上不肯就范。

从幼儿园到大学, 英语如同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如影相随, 即使参加工作仍是逃不开。根据社会上英语学习者的不同程度和用人单位的不同要求, 相关部门又根据行业制定了分为6个级别的职称英语, 对于生活压力巨大的中年人来说, 每一级都像是悬在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虽然提起来就头疼, 但直接关系到涨工资的切身利益, 也没有人敢马虎对待。“如今小学毕业的英语水平就可以达到‘80后’这一代的初中水平, ”山西省太原五一路小学二年级的英语老师倩倩 (化名) 介绍说:“小学一年级入学的孩子多多少少都有些英语基础, 也就是说, 在孩子幼儿园的启蒙教育阶段, 他们已经接受了不同程度的英语教育, 而且除了平常在学校上的英语课程之外, 大部分孩子在周末都要在一些社会办的英语培训班做强化学习。不得不承认, 报了班的孩子的确比不报班的孩子英语好。”

很多英语培训机构打出标语——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一位从事金融工作的年轻妈妈说, 自己孩子报学习班, 只是为了随大流, 不是为了赢在起跑线上, 而是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

而在孩子正在补习班里挥汗如雨的时候, 是谁在分享英语培训这块大蛋糕?

疯狂的利益

在谷歌中关于“英语培训”的网站多达1080万个, 针对各种各样的考试而设的英语培训课程细分到让人惊讶的地步, 从职称英语到四六级考研英语到托福, 从词汇速记到口语听力到长难句分析, 尤其在各大院校, 针对四六级、考研的英语考试培训广告在公告栏上层层叠叠, 让人眼花缭乱。

更可笑的是, 2008年12月的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查询有两种方式的创新。有媒体报道, 考生被告知,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CET) 委员会指定宿舍网免费查询分数, 但该网站左边页面供查分, 右边则是网游广告, 如想查分, 必须按页面提示先安装一个控件, 之后输入准考证号和验证码, 出现的是一个30秒的等待页面, 页面提示考生把自己的QQ号输进去注册该网站。30秒后, 终于查到了分数。随即页面上出现了几条以考生同学的名义发的信息, 想点开看下同学写了什么留言, 结果需要注册才能看, 好容易注册完毕, 却发现其实只是一个网络游戏的广告。另一种用手机发送准考证号到1066335577查询成绩的方式也让诸多考生颇为反感, “您正在点播由空中信使公司提供的手机服务业务, 信息费1.00元/条, 回复任意内容点播, 无回复则不点播”, 有考生照提示“点播”后最终也没有得到中国移动有关成绩的短信回复。

从以上讯息即可理解, 为何多年来面对社会舆论对于英语强制教育的口诛笔伐, 教育部一直岿然不动, 或许期望英语教育产业的繁荣能在经济衰退的背景下担起刺激内需的大任吧。

疯狂的代价

因《西藏组画》而名声大噪继而被聘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特聘教授及博士生导师的陈丹青, 在2005年辞职对现行教育体制表示抗议, 他“不想再玩下去了”。报考博士的24名考生中陈丹青只看中了5名, 但外语全不过关, 考虑到这是陈丹青首次招生, 校方同意将5名落榜考生转为“博士课程访问学者”, 第二年, 5位访问学者外语考试再度失利, 没有获得博士学位而结业离校。因同样的原因, 陈丹青在4年的时间里没有招到一名硕士生。而这在全国艺术院校早已司空见惯。虽然多次为考生陈情“申诉”, 甚至在公开场合抨击, 但全不奏效。不少博导没有陈丹青那样的勇气, 所以只在私下里抱怨, 有学术创新能力而外语差的考生招不进来, 没有学术培养前途外语及格的考生又不得不招。

陈丹青本人在文革后的第一届高考中, 以英语白卷0分、专业高分被中央美院录取。而这些, 并没有妨碍陈丹青成为著名画家。有多少才华横溢的学子与欣赏他的导师隔着英语这道墙黯然对泣, 不得而知。

“竟然是外语影响和决定了中国公民的一生, 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悲哀。”一名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的大四女生一篇声讨英语强制教育的文章一天就超过了10万的点击率, 多是“天涯沦落人”。

著名学者丁东在《教育放言录》一书中为中国外语教育水平的提高指出了光明大道:“一个国家公民的外语水平普遍提高, 应该倚重开放交流, 而不是强制学习。开放交流包括国际间人员自由流动和信息的自由传播。”

厦门大学教授谢泳认为:“政府可以提倡, 但不能设立制度强迫公民掌握与职业没有必然联系的知识, 使之成为与职务升迁相关的制度约束。从小就想移民, 想当外交官, 还需要强迫他们学外语吗?”

事实上, 英语一科独尊, 降低了专业的门槛, 后果就是抑制人才生成的多样性。中文教育也没能在这场战役中幸免。修中文的大学生, 和所有大学生一样不得不花大部分精力硬着头皮应付英语考试, 这导致“不少青年博士、硕士, 文章写不通, 错别字连篇。能够阅读古汉语, 具有中国古典文化修养的人一代比一代少了。”谢泳认为这是矮化了本民族语言文化的地位和尊严。

孔子学院在全球各地的开办, 掀起了各国学习汉语的热风, 但中国的教育界和学术界对自己的文化和语言不认同, 却要维护英语的优先地位, 令丁东很费解:“在美国, 大学规定授课必须用本国语言。”而在国内, “有些大学为了显示自己的国际化, 要求教师用英语授课, 还有一些中国自然科学方面国际学术讨论会, 要求发言者一律说英语, 其实参加者都是中国人。”

难道中文被糟蹋了, 英文就学好了吗?

抱着功利目的学习英语的人达到目的后, 英语立即被弃之如敝屣, 唯恐不及。除非一直在用, 否则学多少忘多少。谢泳在晋中师范学院修的就是英语专业, 他说:“从统计数据上来看, 中国会英语的人多了, 但中国几乎所有翻译作品的质量都在普遍下降。不要说文学作品了, 就是一般读物, 整体水平也下降。更别说胡适、梁实秋、林语堂那样的人才了。”

英语强制教育不仅困厄了一批人才, 同时也牺牲了公平。城里的孩子可以参加各种各样的英语培训机构, 可以通过网络及丰富的精神文化消费品接触到英语, 但农村的孩子却没有这样的便利。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的《文字下乡》一文中曾解读过这种现象, 村民不识字与智力高低没关系, 而是与环境有关, 因为在祖辈居住的村里, 不识字并不影响生活劳作。哈尔滨工业大学设在临汾浮山县支教点的志愿者对此感受颇深。

更可怕的是, 英语强制教育制度, 致使造假成风, 已经成为了社会风气败坏的风向标。

“各省市组织的专业技术职称英语考试, 作弊严重。”丁东说。在太原理工大学, 已经将诚征职称英语替考枪手的启事公然张贴了出来。

而作弊也越来越趋向系统化、专业化和大众化, 这使得售卖作弊设备成为一个不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优质投资项目”。

按照学校招贴板上的QQ号码, 记者联系到了保证英语考研、四六级考试过关的广告主, 英语答案的费用是2000元, 作弊设备另算, 价位根据反屏蔽等性能从600元到1000元不等, 考试前一个月还会涨价。对方承诺如果英语作文还可以, 能保证60分, 否则只能保证45分, 对于一般专业的研究生来说, 这个分数可以达到投档线了。

作弊设备推陈出新的速度已经令人眼花缭乱了, 光是视觉式设备的手表接收器就已经更新到了第六代, 所以针对电子表的屏蔽器不断升级, 但后三代还是可以用。收听答案的无线隐形耳机, 最小的仅有米粒大小, 隐蔽性极强。

反对强制

经过1500多年由10多种语言演变而成的英语, 是西方多个国家许多民族文化的大融合。著名英语教学网站创始人摩西说, 几乎每个单词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 忠实地记录了许多西方国家的社会、历史与文化的变迁。若能了解些古希腊等西方的神话故事, 学起来会更轻松更有趣。不过这种轻松和有趣, 大部人国人体会不到。

原本挺喜欢英语的网友“金鱼花火”说, 应试教育的填鸭模式, 让他彻底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和兴趣。本就有逆反心理的学生碰到地方口音很重的英语老师, 再加上教条的教学方法, 原本优美的外国语言文化就这样被丑化成了魔鬼。

李阳说, 英语好的人都不是在学校学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中国英语教育水平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中新社一则报道中, 一位匿名人士接受采访时不无自豪地说:“全世界3000万老外学中文, 全中国3万万华人啃英语, 未来讲英语的中国人超过英语母语者的数目已经赫然在望。”

疯狂的藏獒 篇8

中原大地, 被藏獒界公认为藏獒的第二故乡。如今, 河南养獒人差不多已占全国养獒界的半壁江山, 发生在这里的风吹草动, 都注定会引起獒界的轩然大波。

记者经过深入调查发现, 其实发生在藏獒身上的一系列怪诞现象, 其深层原因, 在于中国藏獒业的多头管理, 而业内人士对此的大声疾呼又显得尤为迫切。

疯狂的藏獒盗抢案

开封县公安局刑侦队的办案人员最近比较烦, 他们正为一起罕见的盗狗案而四处奔波。“估价、报捕, 都是难题, ”10月28日, 专案组刑警孙继光和案发地派出所所长沈泉告诉记者:“从没经手过类似案子。”9月15日凌晨, 同为开封县下辖的两家狗场分别有10只名贵狗被盗, 其中包括5只价值不菲的藏獒, 还有两只被毒死, 养狗户损失惨重。

案情重大, 性质恶劣, 开封县公安局决定将两起盗狗案并案侦查。10月7日夜, 在距离开封县近百公里的杞县境内, 以张广如为首的3名犯罪嫌疑人先后被警方抓获, 两辆专门用于盗狗的面包车被查扣, 而10条被盗狗除一条下落不明外, 其余9条被先后追回。

犯罪嫌疑人被抓后供述, 他们其实也是藏獒爱好者, 两次作案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 就是想偷些名贵藏獒用于配种及喂养。

无独有偶, 11月1日, 青海西宁警方亦告破一起与藏獒有关的抢劫案, 几名犯罪嫌疑人同样来自河南。据受害者达盛奎讲, 他在西宁养藏獒已经数年, 在业界也小有名气。

10月7日凌晨3时许, 熟睡中的达盛奎被破门声惊醒, 一伙统一着迷彩服、戴头套、手持一尺多长砍刀的歹徒冲进屋, 不由分说, 见人就砍, 达盛奎左肩、面部及右脚分别被砍三刀, 而他的妻子及饲养员则分别被威逼着打开保险柜, 并牵出8条藏獒。案发后, 经警方估算, 达盛奎损失保险柜内财产约500万元, 而8条藏獒价值也超过300万元。

据青海警方透露, 早在2007年, 就曾有一伙人冒充军警, 冲进藏獒养殖户家中抢劫藏獒, 被抓捕后, 其中一人被判无期徒刑, 其余3人分别被判处11至14年不等有期徒刑。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与藏獒有关的盗抢事件发生呢?记者分别前往开封、巩义等地调查采访。

天价藏獒及其天价配种

65岁的王占奎最近很忙。这位靠养狗发家, 并因藏獒而声名远扬的巩义涉村镇的老人, 不得不做起了“空中飞人”, “有时一天要飞几个省, 分身乏术啊”他埋怨道。

10月底, 他专程赶往青岛, 为一位藏獒爱好者从北京购回的390万元藏獒做评估。而此前的9月10日, 他则被邀请到陕西西安, 为主人花400万元从青海购回的一只“长江2号”造势, 与他一起前往的, 还有国内不少知名的资深养獒人。此前一天, 为了迎接这只名贵藏獒的到来, 主人特意安排了30辆清一色黑色大奔前往西安咸阳机场接机, 场面颇为壮观。

11月3日, 风尘仆仆归家的王占奎还要忙着在他的“占奎獒园”门口立碑, 这些写满了中、英、藏三种文字的石碑是他特意花大价钱从深山里运回来的。与石碑遥相呼应的, 是一个硕大的地球仪及蹲在上面的一只藏獒, 他称这个花费他60多万元的铜质雕像在全球是独一无二的, 但这只是他藏獒文化建设的一小部分, 要全部建造完毕, 至少还要一年多时间。

王占奎之所以敢花巨资打造他的藏獒文化基地, 与藏獒的天价以及高昂的配种费不无关系。谈及这几年所见证的天价藏獒, 王占奎如数家珍, 比如, 2008年9月, 武汉一家獒园总计花费800万元购得的一只藏獒, 至今仍享有“獒王”的美称。

更多未经证实的传闻让藏獒的天价扶摇直上:北京房山一老板花1500万元买一条藏獒送给了某位领导;马俊仁的一只藏獒被一位爱好者相中, 出价1800万元, 马却坚决不卖……而王占奎的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 他们园内的一只“巨龙”公獒, 配一次种最少要30万元, 有人情愿出1500万元买走, “老板说啥也不卖”。

与天价藏獒相辅相成的, 是天价配种费。

10月29日, 星期四, 上午8点, 位于开封县郊的杨丰宠物市场已经人满为患, 每周的星期四和星期天是集日, 近来几个集日平均每个集都有2000多人、1000多只狗前来。“这个市场在全国都排前几名”, 门口一名负责收费的人员说。

与其他几个宠物区相比, 位于入口一侧的藏獒区则略显冷清, 一排溜几辆面包车统一打开后盖, 露出里面或半蹲或侧卧的各色藏獒, 见有人来, 主人都会热情地递给你一张写有他们名字和电话但却印着藏獒照片的名片。这些藏獒来赶集的主要目的, 就是吸引那些养有母獒的人注意, 以便联系配种。这些坐面包车前来赶集的藏獒配一次种的费用不等, 自1万直至10万。“几千元配一次种, 门儿都没有。”一位名叫张红林的养獒人说。他同时告诉记者, 因为其他狗一年都发两次情, 下两窝崽;而只有藏獒一年只发一次情, 也只能下一窝崽, 再加上公獒比较挑剔, 它看不上的母獒, 根本就不能配种。所以, 每年的9月至12月这几个月的藏獒发情期, 是藏獒配种的黄金时段, 而配种价格则一年比一年贵, “这当然与藏獒本身的价格越来越高有关”。

11月2日, 三门峡一名男子开着越野车载着他养的母藏獒来到巩义王占奎的藏獒场要求配种, 他很想用场里面的那只名叫“巨龙”的公獒来配, 但几十万元的配种费最终让他放弃了这个念头。最终, 他花10万元的价格用另一只公獒配了种。“要是用‘巨龙’来配, 生出来有它血统的小獒, 开价就不会低于30万元一只, 但就是太贵了, 配不起。”他叹息道。

记者专程前往杞县宗店镇大张村, 这里是开封县盗狗案主犯张广如的家。但这个不时传出狗吠的院落却铁将军把门, 邻居们都称:“这家人不知道去哪儿了, 只有半夜才会有人回来喂狗。”55岁的张广如在村民们眼中是个不务正业的闲散人, 每天就见他让几条狗拉着他骑的三轮车去不远的镇上拉泔水, 辛辛苦苦挣俩钱又都花在狗身上了。因为养的狗太凶, 邻居家的孩子上学都要绕道。

他的哥哥张广众说弟弟是“神经”:“他有病啊, 脑子不正常, 要不然会干这偷狗的事儿。”据警方审问得知, 本就喜欢养狗的张广如也养有几条藏獒, 但到了该配种的时候却没钱找好公獒来配, 熟知谁家有好公獒的张广如就伙同另外几名养狗人及他的儿子一起, 先后两次作案。偷得藏獒后, 他们并没有高价卖掉, 而是各分得几只自己喂养, 以便配种后能获得更好的藏獒。

天价背后的黑幕

天价的背后, 其实是有无数只无形的手在操纵着的。而这些无形的手, 总会在每年大大小小的藏獒展览会、研讨会, 甚至一些集市上显现。

岳朝中, 一位来自沈阳的资深养獒人, 与大多数养獒者不同, 这位69岁的老人更热衷于藏獒文化。11月3日上午, 巩义王占奎的獒场门口, 刚刚用吊车立起来的一块石碑上, 有这位老人帮王占奎悟出来的一句经典名句:“厚剑无锋, 大美无言, 藏獒是也。”

谈及如今藏獒市场, 岳朝中一连用了几个“黑幕重重”来形容。因为对藏獒及藏獒文化的挚爱, 他经常奔波于全国各地, 见多了形形色色的藏獒研讨会、展览会, 也总结出了藏獒市场一些无良者惯用的骗人伎俩。

一是染色。为迎合部分爱獒者追求黑红分明, 或毛色纯亮的口味, 一些专门贩卖藏獒的贩子, 会给毛色本来不太好的藏獒焗油。而真正的“铁包金”藏獒, 除全身黑亮外, 不仅四腿是金黄的, 尾巴翻卷上来后中间部分也是金黄的, 远远看去, 就像一朵盛开的菊花。

二是注水。2008年冬季, 岳朝中的内弟在一个藏獒展览会上亲眼看到有人往藏獒额头及颈脖处注水。因为注了水, 藏獒显得额头宽而大, 而注了水的颈脖处的嗉带也晃晃悠悠赚足了人们的眼球, 最后, 这条藏獒以近百万元的价格成交。这件藏獒造假的恶性事件, 在后来的研讨会上多次被提及。

更为可恨的是, 有些养獒者为了追逐眼前利益, 在藏獒参展前给藏獒注射兴奋剂, 这些在药物作用下兴奋异常的藏獒往往都能在展览会上卖出天价, 但无一例外。这些天价藏獒都注定是“命比纸薄”。

翟彩红, 巩义“占奎獒园”的总经理, 这位自十几岁就跟着王占奎学习养殖繁育藏獒的女强人, 说起藏獒界目前的现状, 也连呼“太乱”。因为有着与王占奎先后70多次进藏寻獒的经历, 也因着在獒场见多了全国各地纷至沓来的藏獒爱好者, 她对藏獒可谓是了如指掌:“现在市场上出售的明明是藏狗, 或者是藏狮, 他们却偏要充藏獒来卖。更为可恨的是, 有些人竟然用其他品种的狗与藏獒杂交来卖高价, 这种行为的后果尤其严重, 对藏獒业的发展会产生致命的打击。”

除了这些黑幕与乱象, 还有炒作在帮凶。郑州一位名叫华仔的多年养獒者称, 国内有些养殖藏獒者其实心思并不在培育优良藏獒品种上, 更多的是在靠自己或他人的名人效应在炒作藏獒。一只藏獒在市场上正常出售也就是10万元左右, 而一经他们的手, 或打上他们的标记, 动辄上百万, 甚至几百万元。但这些天价藏獒的真实价格, 也只有买家和卖家心知肚明, 最终受伤害的, 也许最终还是藏獒。

亟待规范的藏獒业

记者在多方探访的过程中了解到, 目前, 导致藏獒界乱象纷生的, 其实还有其源头的多头管理问题。藏獒养殖户都知道, 中国畜业协会下属的犬业分会及公安部下属的中国工作犬协会都是他们的娘家。每年, 都会有两个协会组织召开不同级别的研讨会及藏獒布展会, 而两个协会又都会给下属会员养殖的藏獒进行血统认证及评定级别, 而在收费方面又有很大差距, 这样就势必会使得目前国内的藏獒市场乱象纷呈。

记者分别致电两家协会的负责人, 他们都称自己的协会是正规权威的, 一家称是农业部2003年、2005年分别授权成立的分会, 另一家称是经民政部门注册的合法协会。在谈及目前藏獒业的乱象时, 两家协会的负责人都称“是实情, 亟待规范”。

中国畜牧业协会秘书长沈广在谈及藏獒业的规范问题时称, 此前几年, 包括河南在内的各地均制订了适合各自情况的“藏獒地方标准”, 而“国家藏獒标准”也已于上个月正式出台。

针对目前藏獒业的乱象, 记者分别采访了王占奎、岳朝中、翟彩红、刘文敏、达盛奎等资深养獒人。大家一致认为, 首先应该解决藏獒业多头管理的问题, 不要收费的时候都上前, 办个血统证要钱, 定个级要钱, 但有问题了, 都说不该自己管。

另外就是规范血统问题, 绝不容许杂交乱配现象发生。目前业内已对藏獒的头版、毛长、体态有了共识, 下一步就是大家都自觉遵守的问题;还要建立统一的DNA基因库, 这样既保证了藏獒血统的纯正性, 又避免了杂交及近亲繁殖的问题。

疯狂的“拉菲” 篇9

每年两季的糖酒会既是历史的沉淀, 也是部分现实的需要。尽管还是逃脱不了开幕即闭幕的尴尬, 但糖酒会就这么每年乐不知疲继续开着。虽然每届糖酒会看起来很繁荣, 但却沦为“外行看热闹”的浮华与喧闹。在此届郑州糖酒会上, 与一些知名酒企交流, 问其参展目的及收获, 得到更多是无奈的苦笑;而另一种情景是糖酒会为诸多小企业、傍品牌者提供了表演的舞台、“捞市场”的机会。

近一两年来各种场合中, 进口葡萄酒成为绝对的亮点和关注的主角。而自2006年开始, 国外名庄酒成为了国内市场上的香饽饽, 尤其是拉菲格外受宠成为竞相炒作的题材, 人为地被上下游的炒家过度渲染和追捧。在最疯狂的“炒货”时段里, 来自美国、日本、比利时等地酒品通过各种正当不正当的渠道流入国内并活跃起来。大家都开玩笑说全世界的拉菲都卖到中国来了。毫无疑问, 如今的拉菲之名, 正如《疯狂的石头》影片里的那块价值不菲的翡翠, 引得一些“有心之人”窥视下手, 于是各种水货“拉菲”已呈“星星之火”燎原之势。与前一两年在市场或各展会的“地下活动”相比, 如今这些“拉菲们”完全不避讳地走到台前, 大张旗鼓地粉墨登场了。

常言道, 趁火打劫, 混水摸鱼。当崇尚“拉菲”美誉之火被燃起之时, 自然有人希望搅起浑水来谋得利益。其实, 也就那么几套“看家本领”。

首先是搞“洋务运动”。就如谈起葡萄酒, 几乎人人都会想到法兰西的最好。于是利用人们的一些“崇洋”心理, 打造一副“洋背景”、“洋身份”自然就能蒙点事。通常这些“洋务派”会先为自己塑造一个洋背景, 要么号称自己是某某知名品牌中国总代理的“洋买办”, 要么就在国外 (法国、意大利等) 或港澳地区注册个公司, 然后再品牌化地粉饰一番, 从公司文化、产品名称到包装等细节上都力求洋化, 而且还得创造出点“品牌故事”。一切倒腾齐备, 就开始选择适合的“渠道”, 要么忽悠些不明就里者, 要不就找志向一致的“同流合污”者。如果实力雄厚一点, 再开个专卖店, 像模像样地做些葡萄酒文化宣传和培训教育的戏份出来。这么看来, 这些“假洋鬼子们”除了身份造了些假, 营销方面倒能使出点真功夫来。

其次是弄点“真营销”。简单来讲, 就是“傍大款”、“做二奶”, 如今也称之雷人山寨现象。当初, 国产葡萄酒三大品牌几乎都遭遇过疯狂的借鉴与模仿, 张裕、长城、王朝几乎都衍生出数以百计的“不肖子孙”来。极尽所能地将名称、包装只要以假乱真攀附上某个大品牌, 便是最大的成功。至于整个什么“洋背景”、“洋身份”, 那就更好操作了。举个例子, 拉菲在法国是个姓氏, 叫拉菲的人都可冠以这个“姓氏”来命名自己的酒庄和酒品。如果说拿这类酒品回来销售的只是打打秋风, 借船出海, 那么一些五花八门的“山寨”品牌就让人瞠目结舌、哭笑不得了。“卡斯特”与“卡期特”、“拉菲与拉斐”之间的区别, 不注意, 没多少人看得出。更别谈那些将中国汉字的象形与谐音, 鬼斧神工地演绎到新境界的“心血作品”。所以, 即使“山寨们”在各种宣传资料及图片皆以真品为蓝本, 但酒瓶里装的什么, 大概也只有自己心知肚明了。

这些混淆视听的“商机”内幕, 并不是一些普通经销商和消费者所能辨别和了解的。难怪目前在中国波尔多“名庄酒”的年消费量是波尔多年产量的三倍, 这还不包括波尔多每年销往世界其他地方的数字。由此可见, 在葡萄酒产业尚缺乏有效的市场规范和管理, 缺乏正确消费引导和教育的情形下, 为利益至上者“赢得”了一个混水摸鱼、投机取巧的畸形“商机”;又为满足一部分荷包不鼓却又想讲点面子的人士的“经济适合”需要而兴起, 就像如今满大街大妈们买菜都流行挎“LV包”一样。

大蒜也疯狂 篇10

一条公路从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金乡镇中间穿过, 公路两旁密密麻麻的蒜垛随处可见。而在数千米远的南店子街, 则是金乡县最大的南店子大蒜交易市场, 市场外人来车往, 时有满载大蒜的卡车呼啸而过, 车上的人行色匆匆, 但掩饰不住兴奋。

“不夸张地说, 我们这里只要两个人碰面, 谈话内容简直就避不开大蒜。”现年48岁的孙广才说。他是金乡县当地的蒜农, 该县则是国内最大的大蒜种植基地。在80万亩耕地中, 常年种植大蒜的就有70万亩, 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蒜都”。

但自2009年春节以来, 这里的大蒜价格, 已经从2月份最低的每公斤8毛钱涨到了每公斤8元钱。

凶猛的“白老虎”

“我跟大蒜打交道20多年了, 从来没见过价格波动这么大的年份。”山东省菏泽市大蒜经纪人常德元说。2008年同期, 山东多个地区的大蒜每公斤仅卖0.2元。但至2009年冬, 山东许多市面上, 个头小的大蒜价格达到每公斤7元左右, 直径6厘米以上的更高达每公斤9元左右, 比2008年同期猛涨40多倍。

对于普通公众而言, 大蒜价格上涨的势头似乎是在一夜之间形成的。而据官方的数据披露, 现在全国的大蒜都在涨价。这个冬天, 太原、兰州、南昌、南宁、杭州、北京等城市的大蒜价格也都涨到了10元/公斤, 甚至更高。

而在杭州, 普通大蒜的零售价已经达到了12元/公斤, 个别大型超市甚至达到了14元/公斤, 一路飙升的价格直逼16元/公斤的猪肉, 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贵族菜”。不光是大蒜行情见涨, 连带着大蒜的“亲戚们”——蒜薹、蒜苗以及生姜, 价格都一路上扬。

而在北京最大的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 前两年大蒜的批发价每公斤一般才几角钱到一元多, 最高也就2元左右。然而2009年6月份新蒜上市时, 大蒜的价格就已经涨到了每公斤4元。随后每隔一段时间价格都会略有上涨, 普通大蒜上涨0.4元~0.6元/公斤, 独头蒜上涨1元~1.2元/公斤, 并且价格还在继续上涨中。

零售的价格则更高。在北京市西直门附近的一个菜市场, 卖菜的老板娘告诉记者, “前几日, 白皮蒜零售价为16元/公斤, 红皮蒜零售价20元/公斤。”而在2009年年初, 白皮蒜价格约为3元~4元/公斤。

“我们做大蒜生意的, 都把大蒜叫做‘白老虎’。”李玉猛是山东省临沂市的大蒜经销商, 从事大蒜交易已近20年。大蒜价格波动太大, 每隔三五年就要大幅波动上一回。由于大蒜生意风险太大, 就像老虎吃人一样可怕, 大蒜又是白色的外皮, 所以业内人士称之为“白老虎”。

以涨幅论, 2 0 0 9年大蒜价格的上涨幅度远超同期的房价和股市涨幅。有专家甚至分析说, 这是通货膨胀的前奏。这一刻, 高涨的大蒜价格成了上自政府高层、下至普通百姓都在关注的话题。

借蒜变身百万富翁

最初涨价的迹象是在2009年6月的新蒜收获季。当时, 山东地区的大蒜价格就达到每公斤2元多。“要知道2008年每公斤0.2元都没人要, 当时真拿不定主意要不要继续收购。”常德元说, 他拥有两个容量1000吨的冷库, 用来储存收购的大蒜。

此后的短短几天, 大蒜的价格像坐上了火箭, 竟然涨到了每公斤4元多, 常德元决定不能再犹豫了。“当时我抽了一夜烟, 烟头扔了一地, 反复考虑要不要买进, 毕竟这么高的价格买入, 风险太大。最后, 我决定赌一把。”常德元说。

于是, 从2009年6月中下旬开始, 常德元就陆续从菏泽周边地区收购大蒜, 直至两个共2000吨容量的冷库全部收满。这段时间, 常德元刚从冷库里以8元/公斤的价格出了400吨大蒜。“真没想到大蒜价格会冲到这么高, 我粗略估算了一下, 年前100万已经赚到手了。”说这话时, 常德元满脸得意。

山东还流传着一个广为人知的投机故事。2009年年初, 金乡县鱼山镇5名装卸工人见到大蒜便宜, 合资买入700多吨大蒜, 当时价格仅为每公斤2角4分, 8月以每公斤5元6角出货, 他们立刻变身百万富翁。

而近两年的金乡大蒜市场上, 最负盛名的是“四大蒜王”, 仅此4人储存的大蒜就有数万吨。这使得他们可以把控大蒜的价格走势, 而众多中小散户也跟着赚得盆满钵溢。

暴富的传奇吸引着更多的人投入炒蒜的队伍, 当全国各地的资金都涌向山东抢蒜时, 大蒜的收购已越来越紧张。这些新的收购商斥巨资向蒜农、旧蒜商大量收购, 购入大蒜后, 就租用冷藏库囤货。金乡地区原本只有1000多洞冷库, 如今已增加到了1400余洞, 这多出来的部分冷库就成为新手的储藏基地。

冷库正是囤积大蒜必需的设备。“你需要一座仓库, 大量现金, 几辆卡车。就靠这些运作。”摩根士丹利策略师娄刚这样总结。

囤积和缺蒜的状况使山东出现了一批大蒜经纪人, 这些经纪人提供资金让当地的小型蒜贩子去全省各地收蒜。经纪人掌控着很多蒜贩, 这些蒜贩四处寻找种蒜的农户。

“大蒜商们就像打仗一样紧张, 都在抢大蒜!”常德元说。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常年研究温州民营企业热钱的流动, 根据该会的调查, 目前有5000万元温州游资进入北方市场买蒜卖蒜, “做大蒜生意能赚钱, 温州商人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李玉猛也认为, 游资的炒作对蒜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据他了解, “在蒜价3块多的时候, 温州、山西、东北等地游资, 保守估计有3个亿, 来炒作山东大蒜, 将价格推高至4块钱时全部获利退出。”

如今, 这股炒蒜风也延伸到了网络。2009年11月28日, 在“淘宝网”上, 有人兜售大蒜, 一个山东苍山的“大蒜头”已索价7元。

甲流推力

“都是电视惹的祸!电视上说吃大蒜能防甲流!”自出现流感疫情起, 国内就盛传大蒜具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功效, 甚至有媒体称美国专家也把大蒜列为九大消毒蔬菜之首。

武汉市执业药师协会主任药师、药学工程师何水平称, “对于所有人而言, 吃大蒜就能有效预防甲流”, 同时还推荐了大蒜素肠溶胶囊。

吃大蒜预防甲流之说欲传欲烈。杭州第十五中学就率先要求学生每人每天定时吃大蒜。该校一次性就采购了200多公斤大蒜, 要求每天中午的时候和饭菜同时送到, 并规定每位同学都必须要吃。

尽管此后, 包括钟南山院士在内的多位医学权威均表示, “大蒜确实有杀菌的作用, 但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 大蒜有预防甲流的功效。”但由于没有直接否定, 并没有使这股大蒜热潮降温。

不但是中国人在抢蒜, 国际上对大蒜的需求也是居高不下。2009年多个国家开始加大大蒜进口, 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等国家, 大量向中国采购大蒜, 使得大蒜出口量增加。

以金乡县为例, 2009年前三季度, 该县大蒜出口创汇1.34亿美元, 同比增长20%以上。出口上扬, 加剧了国内市场大蒜的紧俏行情。蔓延全球的甲流疫情, 成为了大蒜商们继续拉升价位的心理支撑。

不踏实的好日子

在菏泽市农业局副局长李怀存看来, 2009年至今蒜价高涨的一个原因是蒜“荒”。他认为, “2007年和2008年连续两年大蒜价格低迷, 打击了蒜农的种植积极性, 大蒜种植面积下降, 菏泽及其周边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大蒜种植区, 2008年大蒜收获面积80万亩, 而2009年仅60万亩, 种植面积下降直接导致了大蒜产量较少。”

蒜“荒”的主要原因正是因为前两年大蒜市场价格的低迷, “蒜贱伤农”影响了农民种植积极性, 种植面积大幅下降。根据中国大蒜网公布的统计数字:2007年全国各地共计种植大蒜1010万亩, 2008年降到555.5万亩。

梳理一下这几年的蒜市行情——2004年和2005年, 大蒜价格一直处于增长的态势;到2006年3月份, 大蒜价格达到最高峰, 蒜商获利颇丰。于是大量人员进入“炒蒜”行业, 随之, 大蒜种植面积年年扩大。这样, 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 随后的两年间, 蒜市低迷, 大蒜滞销, 坑了蒜农。

“2008年大蒜价格到了谷底, 可以说是血本无归。2009年情况好些, 但大体算来, 成本需要农膜、种子、农药、人力成本, 大概一亩地要1200元左右, 产量在2000斤多一点。按8毛一斤, 也就是400元的利润, 好的时候一块多, 利润在1200左右。”孙广才说, “一般人家是一个人一亩三分地, 实际上也就是一个人半年收入1500元, 和终端销售价格之间差额太大。”

大蒜的价格还在涨, 孙广才也说不清楚还要涨多久, 眼下的好行情, 他已经比以往增收, 但他一直在担心, “蒜价会不会像3年前一样, 又下跌了”, 而他会像过去那样再次亏本。

上一篇:新技术大爆炸下一篇:眼用凝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