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养育

2024-05-23

家庭养育(精选十篇)

家庭养育 篇1

一、类家庭模式的界定

家庭作为社会有机体的一个基本构建单位, 以婚姻和血统关系为基础, 成员包括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亲属。包含如下要素:家庭生活模式、家庭制度、家庭结构、家庭的管理、家庭关系的维系、家庭建设、家庭角色扮演等。社会学家将人类传统的生活单位模式分为三类:核心家庭、主干家庭、扩大家庭等。其中, 核心家庭由夫妻及其未成年子女组成;主干家庭由夫妻、夫妻的父母、或者直系长辈以及未成年子女组成;扩大家庭由核心家庭或主干家庭加上其他旁系亲属组成。本文所要界定的类家庭模式就是在构建类家庭的模式中选定相应的要素, 参照扩大家庭的模式为基础, 建立集中的大规模的类家庭结构。

二、类家庭模式的教育理念

大多数福利院资料显示, 多数孤儿具备“自闭, 孤僻, 攻击性”等负性情绪, 有学者注意到孤儿的心理发展存在很多问题, 并呈现日益复杂化和明显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方面, 人生目标日益两极化。第二方面, 情绪的依赖性和脆弱性日益明显。第三方面, 失衡感和过强的自尊心交融。第四方面, 人际交往的失范性和恐惧性。这方面问题离不开孤儿环境成长过程的特殊性。所以只有在学校教育中致力于此方面研究探索, 在学校阶段进一步解决孤儿群体此类问题, 保障孤儿群体健康成长。如何构建类家庭的教育理念呢?

首先, 基本生活习惯的养成。学校的孤儿群体处于成长期, 缺少家庭生活的必要经历, 所以养成教育是一个重要理念。其次, 开设传统文化相关课程。道德教育的核心价值观要以民族化为基础, 而传统文化的道德规范是是我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淀。离开了传统的现代化是不可能存在的。无论从内容上, 还是从方法上, 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思想都具有现代转型的社会价值。今年的两会代表姜昆提议在中小学开设传统文化的课程, 这一提议得到很多代表的支持。最后, 定期开展集中社会工作活动及心理辅导活动。坚持遇到问题及时解决, 保证学生这一群体成长的健康性、顺利性。

三、孤儿学校类家庭模式的结构

孤儿学校作为孤儿群体集中养育的机构, 除了保障孤儿群体的基本需求之外, 还承担着孤儿群体健康成长的重任。健康这两个字看似简单实则包含着很深的内涵, 比如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如何保障孤儿群体在集中养育的过程中健康成长是我们尝试构建类家庭模式的初衷。孤儿学校必须具备学校这一集合体的基本定义和功能, 但是孤儿学校中的孤儿两字注定其特殊性, 如何在学校的集体生活去构建家庭模式, 或者将家庭教育自觉的融合在孤儿学校的知识教育中是我们迫切所要解决的问题, 而孤儿学校类家庭模式的构建则更好解决此类问题。

孤儿学校特殊性要求学校的教师一方面扮演教师的角色, 另一方面扮演家长的角色。教师角色的双重性客观上需要学校基本规章制度及作息时间的特殊性。那么类家庭结构如下建立呢?

首先, 设立专门的岗位发挥孤教的特殊性的功能, 同时确保全体教师履行双重身份的责任。孤儿教师身份双重性决定了所有教师工作时间的特殊性。一些孤儿学校建立了生活辅导教师制度, 将孤儿教师的群体进一步细化。辅导教师的职责就是照顾学生的基本生活起居, 保障学生的身体的健康。同时探索专业的特教家庭教育理念。这种制度保证相应岗位的教师集中履行双重身份的责任, 但是这种制度的建立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比如在不自然中淡化其他岗位教师的责任。孤儿教师特殊的岗位职责就是要求全员教师共同履行父母角色的职责, 因为只有全校教师一起行动起来, 才会给学生提供健康成长的环境。

其次, 代理家长制度的确立。吉林省孤儿学校建立的代理家长制度一方面, 为学生群体提供接触家庭环境的机会, 帮助学生群体理解家庭的概念。另一方面, 弥补学生缺失爱的教育。通过代理家长制度的建立让学生明白学生还是有很多人关怀和爱护的, 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明白爱, 体会家庭生活中的爱。

最后, 加强亲属与学生的联系沟通。有一部分孤儿群体还有一定亲属, 有些爱是教师无法完全给予的, 比如亲情。教师固然可以无私的将自己的爱和热忱全部倾注于学生身上, 但是学生骨子里的血缘情结是无法淡化的, 所以应该开设相应的集会活动, 加强亲属和学生联系沟通。通过学校、孤儿群体的亲属团共同努力营造学生健康的成长环境。

四、加强特教教师的人为关怀

孤儿学校的教师所面临的压力比一般地方学校的教师要大很多, 因为教师不是简单传道授业解惑, 还需要承担家长责任。既然是家长其工作时间必然具备特殊性, 经常要放弃很多节假日, 放弃很多天伦之乐。毕竟教师也只是普通人, 所以要加大对特教教师的人文关怀, 比如除了一手抓培训、监督、考评等具体工作之外, 还应一手抓教职员工的情感管理。情感管理可以提高教师承受工作压力和面对挫折的适应力, 培养教师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情感管理能力。从而, 提高整体全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比如, 提高提高教职员工的认知水平, 明确压力是工作和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教职员工营造充满人为关怀的良好氛围。

此外, 可以借助一些心理测量表, 帮助校领导和教职员工更好了解自己, 从而做出最恰当的岗位选择。目前, 国内外有关人的性格、气质、兴趣方面的测验已有很多成熟的方法。如情景测验法、量表测验法、投射测验法等等。可以考虑将这些引入并合理应用。最后, 引导教师加强锻炼和自我保健。同时, 成立教师心理服务机构, 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定期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检查。

摘要:孤儿作为一种特定的弱势群体, 其成长一直受到党、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关于孤儿如何寄养也是理论界一直探讨的问题。本文以类家庭模式构建为出发点, 尝试探索孤儿群体的科学寄养模式。

家庭养育 篇2

过度溺爱、过高期望、过多保护、过重压力,4日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省区市妇联主席工作会议上传出信息:虽然社会和广大家长正日益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4个误区正影响着当前家庭教育的方向和质量。

首先,家长没有在观念上做到尊重儿童,不能与孩子平等相待、支持孩子探索世界,管教孩子的态度仍是居高临下;其次,在家庭教育目标上重智轻德,关心孩子能否考高分,而对引导孩子如何做人,怎样让孩子富有爱心、责任心则重视不够;第三,在方法上重养育轻教育,物质充足、沟通薄弱,更多满足于让孩子吃饱穿暖,忽略孩子的心理需求;第四,在时间上重视学龄后的教育,轻视学前教育,而实际上0-6岁特别是3岁前正是孩子生理、心理、智力、语言等各方面进步最迅速的时期。

家庭养育 篇3

无论是由权威机构进行的大面积测试还是我们日常的生活经验都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当今中小学生的体质呈全面下滑态势。最新的一个案例就是绵阳日报的消息:07年 5月21日,四川省绵阳市城区高考考生体检已于近日结束。据承担考生体检的绵阳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负责人介绍,城区内参加体检的总人数为12891人,全部合格仅有883人,比例不到7%。决定人体质好坏的因素无非是遗传、营养和体育锻炼,在遗传没有发生改变、营养愈来愈全面均衡的今天,出现这样的情况,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孩子们欠缺体育行为。而决定一个人是否参加以及参加多长时间的体育行为有以下因素:人的态度倾向也就是体育意识、有无时间和场地。在并非所有学生都体质欠佳的情况下,说明时间和场地不是学生缺乏体育行为的原因。由此,笔者认为中小学生之所以体质欠佳,是因为缺乏体育行为,之所以缺乏体育行为是因为缺乏体育意识所致。绝大部分体育教学一线工作者已经认识到这一点,纷纷撰文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笔者认为,体育意识的“培养”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它首先也主要是和中国家庭养育子女的模式密不可分。这是因为,人之所以要对子女进行教育,目的是让其顺利融入社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社会化,对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子女来说,各种体育活动是其社会化的主要途径。生活经验和各种社会理论均告诉我们,子女的养育模式直接制约儿童社会化的具体过程,直白一点讲,就是父母的养育模式直接决定了子女参与体育活动的方式和强度,进而决定他(她)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老师施加的影响相比,家庭的养育模式对个体体育意识的发展的影响更潜在,更深远,但因为这一作用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所以一直以来不被人们注意。

读者可能注意到,笔者在上文中,对“培养”两各字加了着重符号。这是因为,笔者认为儿童的体育意识来源于相应的体育行为,尤其来源于其主动、积极参加并且获得正面情绪的体育活动,对孩子而言,几乎没有不爱玩耍、不爱运动的,换句话说,孩子们的体育意识几乎就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我们的培养,如果非要说需要培养,那也是针对极少数情况特殊的学生而言的。因此,对着这个群体谈如何培养他们的体育意识显得很滑稽。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有参与某种活动的意识和经验,并且确切了解和熟悉而不仅仅是知道这种活动对于自身的好处,不需要其他人督促,他自己就会根据自身条件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但是事实却是大部份年轻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越来越不怎么参加体育锻炼,这说明,他们内在的体育意识不仅没有得到呵护和发展,反而在进一步萎缩,而且这种萎缩是在帮助他们全面发展的名义下取得的,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实际上,虽然很多专家和一线的体育老师在谈这个问题的时候,用的是“培养”这个词语,却并不代表他们就不做呵护学生固有的体育意识的事情,这一点从他们撰写的论文和实际工作中就可以看出来。因此,中小学生体育意识逐年萎缩的原因完全不能归结到中小学或者任何一个阶段的体育老师身上。换句话说,呵护中小学生体育意识的工作,不能将成功的希望单纯寄托在体育老师身上,要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几方面一起着手。

二、研究对象:中国家庭养育子女的模式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首先让我们来看中国家庭养育子女的模式以及这样的模式造成的后果。

第一,中国家庭大都采取隔代抚养的方式

调查显示:孩子入托前的主要看护人为:母亲43.22%;祖辈亲属52.84%;其他亲属4.89%;托养在别人家6.78%;保姆16.32%;其他人0.79%。隔代抚养是中国特有的抚养结构。近年来,很多妇女生育孩子之后为了养育孩子或休长假或停薪留职,或干脆辞职,这使母亲亲自抚养孩子的比例比以往有较大提高。尽管如此,隔代抚养的比例仍超过了50%,这说明在中国有超过一半的儿童在生命的最初阶段是与祖辈亲属而不是父母密切交往,因而是中国儿童与传统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观念之间的距离要比西方儿童近得多。

传统文华观念对儿童的体育意识有什么影响呢?

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儒家伦理学说,儒家学说的核心就是一个“礼”字,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也,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秩序”,实现这个目标的手段就是“仁”,但实际上,在统治阶级从不讲“仁义道德”的年代,百姓除了“忍”别无办法。调查显示,当自己的孩子手中的玩具被别的孩子抢走而大哭不止时,家长的做法是:巧妙地用其它东西把玩具换回来(11.31%);帮孩子把玩具要回来(2.67%);鼓励孩子自己把玩具抢回来(3.69%),劝孩子大方点儿,让别人玩会儿(72.35%),不参与,让孩子自己解决(9.82%)。可以看出,对这一问题,超过90%的家长是采取干预的做法,而家长的干预内容也相当一致:即超过70%的人是采取劝孩子大方点儿的方法。在这里,所谓大方,其实就是忍让。这种颇具中国特色的做法,对快速解决纠纷是有效的,但也阻碍了孩子发展自己处理解决矛盾纠纷的能力。另外,家长的干预方式是一种示范,使孩子在以后的同类情况下也容易趋向于采取同样的方式。举个例子,某学校场地紧张,每当学生还没有下课的时候就有不上课的学生要侵占场地打球,这个时候他们不是勇敢的捍卫自己合法的上课权益,而是一个劲的往后退缩。这就是早期社会化的导向作用。

第二,中国家庭养育重点是子女的“身”而不是“心”

所谓“身”,就是身体,所谓“心”,主要指勇气、胆量、决心、意志品质等非理性心理要素和言语表达等理性心理要素。调查显示,对于“西方人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胆量,让孩子一生下来就独睡一室”,在擁有两间、三间、四间、五间房子的情况下,中国家长不会让孩子独睡一室的比例分别为:91.23%、89.36%、98.89%、89%。大多数的中国人并不认为养育方式和儿童体育意识的形成有什么关联,让大人与幼儿睡在一起:主要是为了便于照顾孩子。中国人一般认为,在儿童养育的早期阶段,精心的生活护理以免孩子生病乃至夭折是最重要的,一切养育行为的取舍都是以这一原则为基础虑。

中国人这种养育方式不止和西方社会有很大的区别,就连我们的近邻日本,也和我们有很大的区别,举几个例子,日本人从小就给孩子穿比较薄的衣服,六个月后就喂比较硬的食物,从小就让孩子参加一些比较艰苦的活动。实际上,国人这种养育方式的弊端已经显露无疑。十三年前,中日韩三个国家的一群小朋友在一起进行夏令营活动,在这次活动中,中国儿童体质的不如人意为天下人所知,当时还引起了一场全国性的大讨论。十三年后,中日韩三国共320名大学生在一次对抗赛中爬居庸关长城,期间,韩日大学生根本不用休息就能直上长城顶,而中国大学生必须在中途休息很久才能继续前行。

面对这样的结果,思考国人“重身不重心”的养育模式,不知道我们中国人如何理解自己的古话,“无为而为,为而无为。”

第三,中国家庭对孩子的要求大都是先宽后严

“先宽后严”的养育模式是基于中国人重“言教”的教育观。由于孩子的教育被视作是源于成人的言语教育,而太小的孩子必然是听不懂“训言”,故孩子太小的时候便“言”无效,随之也就“严”无效。因此,多数中国的父母是以孩子在能听懂成人的训导时才开始严加管教。问题在于,这种教育模式会因“先宽”而使幼儿形成很多不良行为习惯,包括因为害怕辛苦而不怎么参与体育活动,一旦习惯成自然,“后严”也将无可奈何。至于“始终严格管教”的教育模式则不利于孩子发展自主精神,不采纳也罢,比较而言,“先严后宽”的方法似更适宜一些。

四、结论与建议

鉴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要想让孩子们的体育意识健康发展,身体良好,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培养中国家长们健康的养育观念。

首先,要拒绝传统文化观念比较浓厚的长者(尤其是那些讲究权威、讲究面子的老人)教育自己的子女,尽量挑选思想开明、作风民主的人士,目的是尽可能保证孩子的天性包括对各种体育活动的爱好顺利发展,不至于为了适应某种社会规范而过早的(性格)内敛,活动内容受限,活动区域狭窄,活动伙伴稀少。

其次,要让子女接受比较艰苦的锻炼,不能害怕受伤害。笔者承认,子女受伤害的确让人难过,但是,如果因为这个仅仅是可能的一种结果而束缚子女不让其参加一些必要的运动,则子女将来受伤害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为,著名的教育哲学家卢梭曾说过,伟大的心灵总是蕴藏于强健的身体之中,反过来理解这句话,就是“孱弱的身体必然伴有软弱的心”(也许这样理解有些绝对,但生活经验以及教学经验告诉我们,现实情况,大都如此)。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人的身体和心理负担都很重,如果身心不足够强健的话,那么生活当中任何一点事情都可能引发身心疾病。

养育肥猪经验 篇4

选仔猪的小窍门: (1) 看眼睛, 健康的猪崽眼亮有神, 不粘眼屎, 见人害怕;病猪精神萎靡, 姿势不正, 双眼闭合, 见人懒得动。 (2) 声要尖, 抓住猪耳朵, 健康小猪发出洪亮的尖叫声, 病猪则叫声嘶哑, 低沉。 (3) 毛要亮, 健康无病的小猪长得水灵, 皮毛光亮, 身上无出血点。病猪则毛乱无光, 皮肤往往有出血点、痘、疮。 (4) 腿要长, 这样的猪自然骨架放得开, 短期发育快, 个头大。 (5) 肩要宽, 这样的猪往往吃得多, 长得快。 (6) 尾呈鞭型, 即根出稍息, 经常摆动。病猪尾巴下垂, 不摆动。 (7) 嘴巴要短, 这样的小猪往往不拱食, 不拱槽, 不拱圈, 吃食不糟蹋饲料。

2) 选饲料, 市场上饲料上百种, 有贵的, 也有便宜的。需要选出适合自己猪场的、营养全面的饲料。

3) 管理要好, 良好的管理是养猪获利的关键, 俗话说, 三分管理, 七分效益。要人不离猪, 猪不离人。保持圈舍清洁, 冬要暖, 夏要凉。第一时间发现问题, 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4) 疾病, 疾病是养猪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养猪时间加长和规模扩大, 发病率递增, 必须以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疫苗、常用治疗药常备不断。

5) 全进全出, 就是在同一时间进同一发育阶段的猪群, 在同一时间段出栏。减少疾病的传播, 便于圈舍全面消毒。

6) 市场行情, 要根据行情调整饲喂用料, 掌控最佳的出栏时间。

胖宝宝养育计划 篇5

为了满足广大网友的需求,《父母必读》请来了杂志社的特邀专家蒋竞雄老师在网站上和广大家长进行一次对话。

这里,是从此次网络访谈节目中,提炼出来的部分精彩内容——

6大胖胖问题

在网友们提交的问题当中,以下6个是被反复提到的,专家也给予了非常详细的回答——

1. 怎么知道宝宝是不是超重?

既要用目测,也要会计算

通过目测就能做一个大致的判断,每一位家长都可以做到。如果想更精确一点,可以用孩子的身高和体重的比值来衡量。具体的计算方法是这样的:实际体重÷该身高的标准体重×100%,如果所得值≥110%,为超重;所得值≥120%为肥胖。

近年来世界各国正在采用一种新的指标——身体质量指数(BMI)来对肥胖进行判断。具体计算公式是:BMI = 体重(千克)÷身高的平方(米2)。对于成年人来说,BMI≥24千克/米2为超重,BMI≥28千克/米2为肥胖。对于儿童来说,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 BMI 界值。我们可以借助宝宝的 BMI 曲线图(登录父母必读育儿网即可下载)来进行观察和测评。

2.肥胖会遗传吗?

即使基因遗传,更是生活方式的遗传

有资料显示:父母都肥胖的家庭,孩子发生肥胖的可能性约为80%;如果父母只有一方肥胖,孩子发生肥胖的几率约为40%;如果父母都不肥胖,孩子发生肥胖的几率约为20%。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遗传不是基因概念上的遗传,而是生活方式的遗传。比如父母很喜欢吃不健康的或者容易导致肥胖的食品,经常采用油炸或者红烧的烹调方式,不爱活动等,通过长期的耳濡目染,孩子也容易出现和父母一致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

这里,给父母肥胖的家庭提一些建议:在宝宝6个月以前,最好是纯母乳喂养,在添加辅食的阶段,要注意培养宝宝对蔬菜的喜好,比如在给孩子喂饭时,可以先给他吃蔬菜,这样的话,饥饿会让他更容易接受蔬菜;在总的能量摄入方面,父母要根据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来调节,不要过度喂养,宝宝饿的时候一定要给他吃,但孩子感觉饱了,有表示了,哪怕碗里只剩下半口也不要给孩子吃了。孩子大一点以后,要多带他到室外运动。关键的是,父母也要在饮食方面做一些调整,为孩子做出榜样。

3. 宝宝出生的时候胖,以后就会胖吗?

既关心胖瘦更关注饮食习惯

一般来说,出生时的体重和将来是否肥胖有直接的联系,但是,这种联系并不是绝对的。如果能够在6个月内实行纯母乳喂养,在整个喂养过程中,没有出现过度喂养,并且给宝宝养成了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的话,即使出生时很胖的宝宝,将来发生肥胖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需要说明的是,婴儿时期或者幼儿时期,孩子胖瘦本身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所以,父母没必要过多地关注孩子的胖瘦,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孩子的健康和生长发育状况。此外,孩子的肥胖仅仅是一个表面现象,透过这个现象,父母需要探究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超重,是不是存在过度喂养的现象,是不是孩子的生活方式还有需要调整的地方,孩子是不是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如果孩子的饮食方面很正常,生活方式很也健康,那么即便体重高一些,也没有关系。

4.宝宝体重超标,需要减少进食量吗?

既调整吃多少又掌握怎么吃

纯母乳喂养的孩子,目前体重高于标准体重没有关系,没必要减少孩子的奶量,只要始终坚持按需喂养就可以了。如果宝宝在6个月时依然超重,在开始添加辅食时,可以从食物的种类和量上做一些调整,最好先添加蔬菜泥和水果泥,然后再添加米粉。添加的量比一般孩子少1/5或1/6就可以了。如果孩子有过量进食的习惯,可以适当多给他吃一些蔬菜泥。

5.怎么知道宝宝的饮食是否适量?

既关心每天每顿饭,更了解生长发育曲线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观察孩子身高和体重的生长情况,每个月给孩子进行测量,然后,通过在身高和体重生长发育曲线图上描点、连线来进行观察,如果两条曲线都处在匀速上升的状态,说明孩子的喂养是适量的;如果曲线上升速度过快,孩子可能存在过度喂养的情况,或者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不太健康,需要稍微调整和控制一下。

6. 如何让胖宝宝积极地运动起来?

既要管住孩子还要管住自己

总体原则就是要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提高他们对运动的兴趣,将运动渗透到生活的细节中,从一点一滴开始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比如,孩子说:“妈妈我想喝水。”你可以说:“水在桌子上,咱们一起去拿吧!”而不是你自己倒好水送到孩子跟前。对户外运动来说,父母首先不要偷懒,尽量多带孩子出去运动。外面风比较大,天气不太好,这些都不能成为不出门的理由,可以带孩子爬爬楼梯,或者带孩子去室内的儿童乐园玩。要告诉孩子,运动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对我们的身体都有好处!总之要让孩子运动,家长首先要有运动的习惯,同时也要有一些技巧,让孩子从最小的运动量开始做起。

3个量身订制的养育方案

在提问过程中还有一些很聪明、很细致的父母将宝宝的喂养以及生长发育状况列得很详细,针对他们描述的情况,专家给出了很具针对性的养育建议。先别忙着羡慕这些网友!仔细看一看,对你也会有很多启示!

方案一:

网友自述:

我的宝宝出生时4.25千克。现在7个月了,身高72厘米,体重10千克,请问他是不是肥胖?现在我们是配方奶喂养,在喂养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呢?

专家建议:

从固体食物上做些调整

按照标准来说,你的宝宝属于超重的范畴,说明前期很可能是喂得太多了。

从配方奶喂养的角度来说,1岁以内的孩子,如果体重已经超重或者肥胖的话,不主张从奶粉方面做任何的调整,以前吃多少量现在还吃多少量。因为奶类能够给孩子提供很多营养,尤其一些配方奶里面强化了很多营养素,是孩子必不可少的食物。

你可以从固体食物上做一些调整,在总的喂养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用蔬菜泥来代替一部分米粉。

此外,我想提醒家长,婴儿期的体重变化非常大,有的宝宝在婴儿期比较胖,1岁以后就正常了。婴儿期处于生长发育的活跃状态下,所以在整个婴儿期家长需要关注的是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要尊重孩子饱和饿的感觉。其次,要让孩子接受不同的食物,不偏食,不挑食。最后,还要定期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监测,以便及时调整喂养情况。

方案二:

网友自述:

宝宝出生时体重3.8千克,身高52厘米。在满月时体重就达6.3千克,身高60厘米。目前体重13千克,身高82厘米,一直超重。在6个月时检查血钙发现缺铁和锌。我一直在给他补葡萄糖酸锌和首儿钙。宝宝10个月断奶,我们一直给补钙和鱼肝油,在11个月发现他有肋缘外翻。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该怎么办?

专家建议:

胖宝宝也会缺乏微量营养素

肥胖主要是针对能量过剩而言,就是说很可能吃的食物会过量。它与微量元素的缺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但是,在这里我们要打消一直以来的一个错误观念:肥胖的孩子是因为营养过剩造成的,他不会出现营养素缺乏的现象。其实,肥胖的孩子同样会缺铁、缺锌。在喂养过程中,也要注意给他补充微量元素。

当孩子出现缺铁、缺锌时,需要在饮食方面做一些调整。适当多吃一些胡萝卜、动物血和肝脏,瘦肉和海产品中含锌比较丰富,也要让孩子经常吃。

另外,缺钙也是父母们应该关注的问题。判断宝宝是否缺钙,首先可以从饮食方面来观察,如果孩子每天能喝配方奶500~800毫升,缺钙的可能性应该很少。其次,要看孩子的户外活动是不是很多,孩子是不是经常出去晒太阳,或者能够及时补充鱼肝油。肋缘外翻的原因有很多种,如宝宝过早坐起导致腹压过高等。因此,如果孩子的奶量比较充足,晚上睡觉也很好,动作发育也不错,身高增长也是在正常范围之内,即便出现一些肋缘外翻,问题也不大,没必要过于担心。

方案三:

网友自述:

我儿子今年7岁了,身高120厘米,体重32.5千克。所有看到他的人都说胖,买衣服都很难。看着他一天比一天胖,我们心里急啊!眼看要上小学了,怎么帮宝宝减肥呢?

专家建议:

管住嘴,放开腿

这个孩子属于重度肥胖,治疗的难度会比较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饮食方面,我提供一些原则性的建议:早中晚餐做一些调整,早餐喝上250毫升奶,吃一两或二两的主食就可以了,中午暂时不做调整,在幼儿园用餐,需要跟老师做一下沟通,尽量让孩子吃饭的时间延长一些,咀嚼的次数多一些。晚上回到家不要再给孩子加餐,睡觉前只喝奶,其他食物不要再吃。如果给孩子吃水果,最好在饭前吃,这样孩子进食量会稍微少一些。

重度肥胖的孩子,仅仅靠父母来调整可能不容易有明显的效果,要到医疗机构做一些治疗。通过干预,首先让孩子养成爱运动的习惯,家长每天要带孩子出去活动10分钟。经过一段时间的矫正,如果孩子养成了爱运动的习惯,可以再加大一些运动量。在带孩子外出的时候,跳绳、踢球,规定孩子在多长时间之内最好完成多少运动才比较好。

在家庭生活方式方面,看电视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半小时,不要玩电脑游戏,家里不要随处摆放零食。

另外,对于重度肥胖的孩子,家长要有思想准备,可能需要花比较长的时间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另外,家长也不要把目光总是集中在孩子的体重上,在孩子将来上小学以后,通过学校的体育课以及在业余时间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也是恢复正常的一种方式。

结束语:胖宝宝6条喂养原则

在访谈的过程中,我们的页面一次又一次“沸腾”了!网友们的问题不断地从屏幕下方“拥挤”而入,很快又被其他提问的帖子顶到了屏幕上方,随后又快速“消失”了……我们和专家都竭尽全力想回答更多网友提出的问题,可是还是不免有些遗憾!

在本次访谈即将结束的时候,蒋竞雄老师给所有胖宝宝的父母提了一些原则性的养育建议,我们一一记录在这里——

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要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

尊重孩子饱和饿的感觉,养成饱了就停止吃的习惯。

坚持食物的多样化,尤其是蔬菜和水果。

饭前吃一些水果或喝一些汤。

因为孩子不太能够区分什么是饱,什么是撑,但对饿的感觉却很明显。所以,不妨问问孩子:“你还饿吗?”如果他告诉你“不饿”就可以不吃了。

汉字与古代子女养育文化 篇6

古代除了婴儿夭折而被弃之外, 有时也会因为迷信而把没有夭折的婴儿抛弃掉。如《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宋芮司徒生女子, 赤而毛, 弃诸堤下, 共姬之妾取以入, 名之曰弃。”周的始祖后稷也有过生下来就被抛弃的经历。据说, 后稷是帝喾的元妃姜嫄所生。姜嫄祭祀时不小心踩到上帝的脚印, 心中有所动而怀了孕。帝喾认为, 这样生的孩子必定不祥, 于是命人将他从母亲怀里夺下来, 抛弃在狭窄的小路上, 想让过路的牛羊把他踏死, 可是过路的牛羊看见这孩子都绕着走过去了。帝喾又命人把他丢弃在寒冰上, 想把他冻死, 可是马上就从天上飞来两只彩鸟, 用羽翼保护着他。姜嫄听说后, 觉得很神奇, 便又命人把小孩抱回来抚养, 因为他几经抛弃, 所以取名为“弃”。《诗经》中的《大雅·生民》篇, 就是关于后稷神话的最早而又最完整的记录。

也有一些民俗学者认为, “弃”的汉字构形可能反映了一种古老的民俗——试子风俗。所谓试子, 就是在婴儿出生后, 用某种方式检验其健康程度, 或者推测其命运、前途的吉凶, 好则养育, 不好则弃之。古代文献中常有此类记载, 如晋张华《博物志》卷二云:“荆州极西南界至蜀, 诸民曰獠子, 妇人妊娠七月而产。临水生儿, 便置水中。浮则取养之, 沉便弃之, 然千百多浮。”我国的苗、瑶等少数民族, 过去也有把新生儿放在林子里冻饿曝晒或让蚊蚁叮吮, 折腾不死才抱回来养大的习俗。在这些早期习俗中, 似乎透露出一丝优生优育的观念。

与“乳”相关的还有一个“孔”字。“孔”金文作, 像婴儿靠近母亲乳房吮吸的样子。乳房有孔故能吮吸, 因此可以用来表示孔、眼儿之义。《说文》:“孔, 通也。”马叙伦认为“孔”为“乳”的异文, 或是省文。小篆“孔”字作, 与“乳”的小篆字形也只是一“爪”之别。也许正如马叙伦所说, “乳”“孔”本来就是一个字, 后来才分化成两个字。

子女能够在母亲的哺育下健康成长, 当然是令人高兴的事。可是仅仅喂养子女是不够的, 还要对他们进行教育。“教”字甲骨文作, 小篆作。《说文》:“教, 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攴从孝。”其右部件是“攴”, 像以手执杖之形。《说文》:“攴, 小击也。”左部件为“孝”, 由“爻”和“子”组合而成。“教”表示在施教的意思是明显的, 但“爻”在这里代表什么, 学者们还存在不同看法。一说爻是易卦中的布爻, 即教小孩从小学习摆卦布爻;一说爻就像交错的道道, 即教小孩画某种符号;一说爻是古代的筭筹, 即教小孩学习算数。如此等等, 难有定说。跟“教”相对的是“学”。“学”甲骨文作, 小篆作, 其字形也包含了“爻”和“子”, 说明“教”“学”二字关系之密切。林义光等人甚至认为, 古代“教”“学”本来就是同一个字, 后来才逐渐发生分化的。

哺育子女由母亲承担, 教育子女则主要是父亲的职责了, 所谓“养不教, 父之过”, 就反映了古代的这种观念。“父”字小篆作, 《说文》:“父, 矩也, 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杖。”意思是说:父亲就是规矩, 他手举着杖, 对子女实行教诫, 从中可以看到父亲在教育子女方面所体现出的威严。《白虎通》说:“父子者何谓也?父者, 矩也, 以法度教子也。”在中国历史上, 确实不乏严父的形象。如北齐神武帝高欢, 对他的儿子高澄稍有不满, 便在宫内破口大骂, 拳打脚踢。《红楼梦》中的贾政, 也曾一顿板子将儿子宝玉打得皮开肉绽。这种棍棒式教育在今天看来是绝对错误的。

日月相谐养育完美 篇7

作为心理学家的弗洛姆, 在这篇短文里形象简洁地描述了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成人的情感发展的心路历程:婴儿期, 对温暖、食物感到快乐;幼儿期, 仍只会“享受”母爱;八九岁时, 尝试着去“爱”他人, 这是人格成长中革命性的一步, 这一直伴随他到成熟。这个成长历程的概括, 可作为当今中国年轻父母的借鉴。

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 贯穿孩子成长过程的, 应该是母爱与父爱的浑融, 是仁慈、温润的母爱与严格、热烈、进取的父爱的有机化合, 是明月与太阳的交相辉映。尤其是在少儿时期后, 更多的是父爱在引导着孩子的成长。真能做到这些, 那么, 孩子良好的性格习惯就能形成, 完美的人格魅力就能表现出来。因为他们的灵魂里既融铸了母亲博大的慈爱和自然、平和的一面, 又融铸了父亲自信、秩序、纪律等方面, 既有阴柔, 又有阳刚。孩子的人格渐趋完善。

大家一定激赏西奥多·罗斯福、毛泽东的人格魅力, 他们既柔情似水, 又英气逼人, 他们都是在父母的良好教育和示范下, 养育了健全的人格典范。愿年轻的父母们学习榜样, 担当好自己的责任, 为家庭, 为民族。

今日的中国, 人口流动性大、时间长, 有一亿多农民工长期在外, 孩子成长中的“母爱”“父爱”常常缺位, 这会导致孩子心理、人格上的一些问题。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正如久旱中的甘霖。接受她的沃灌, 切实奉行, 则孩子幸甚!家庭幸甚!

多元文化养育的太极拳 篇8

一、《易经》的阴阳之理。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指出, 太极拳是以动静之机, 阴阳之母, 动之则分, 静之则合的变化为基础。《易经》讲:“一阴一阳之谓道。”道, 在这里指阴阳变化是宇宙万物的规律。太极阴阳平衡学说, 既是研究宇宙万物运动规律的自然法则, 也是习练太极拳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拳论说, “人体处处皆太极”。这就是说, 人体处处都要有阴阳变化, 阴生阳, 阳生阴, 阴阳互济, 相生相长, 相互转化。习练太极拳的每个拳式、每个组合, 都要体现这种阴阳相合的太极结构。因此, 我们在练拳做动作时, 就应注意关注阴阳的平衡, 动与静、刚与柔、上与下、开与合、升与降、内与外、虚与实、含与展、快与慢等等, 都必须在太极拳动作中有所展现。习练太极拳的关键在于领悟阴阳、动静和开合等变化, 方能尽显拳术之妙道。对太极拳的阴阳可以理解为刚柔, 也可以理解为动与静、虚与实、进攻和退守、开与合、化与打……这是在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上对阴阳的表述。

二、《老子》的哲学。太极拳“以柔克刚”、“舍己从人”和“引进落空”之纲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以柔克刚”包含了以静制动和以弱胜强等特性。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说:“察‘四两拨千斤’之句, 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 快何能为。”老子说:“坚强者死之徒, 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 木强则折。” (《道德经》76章) 。而“舍己从人”则是太极拳用于技击的精华所在, 它是“四两拨千斤”的终点, 又是起点。因此, 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告诫我们说:“本是舍己从人, 多误舍近求远, 所谓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 学者不可不详辨焉。”“舍己从人”有两层意思, 其一是“从人”, “以奇用兵” (《道德经》57章) ;其二是“舍己”, 能“载营魄抱一” (《道德经》10章) 。“从人”指战术, “舍己”讲实质。

三、儒家的中庸之道。孔子说:“极高明而道中庸。”中, 正也。指持中、中和、适中;庸, 常也。指常规。中庸, 指处理事物的度, 是一种方法和哲理。中庸是儒学哲理思想的核心体系, 其主要观点为中和、持中、适中、和谐, 主张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定的度, 适可而止, 不偏不倚, 不太过, 也无不及。这个度即为中庸, 也包括为人处世在内等等。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 “不偏不倚, 不疾不随”, “无过不及, 随曲就伸”等等理念就是中;松静自然, 似松非松, 将展未展, 一切以平常姿态对待就是庸。我们在平时行功走架过程中, 身必须中正安舒。中正者, 不偏不倚, 无过而无不及, 神自然得中之谓也。安舒者, 百骸自然舒适, 不紧张用力是也。太极拳视立身中正为第一要素, 行拳走架与推手都是以保护自身而破坏对手的平衡为依据, 立身中正不偏, 方能支撑八面, 静如山岳, 动若江河。在太极拳修炼中, 如何体悟中庸之道呢?“对称”练拳或“平衡”练拳就体现了中庸之道。也就是开中必须有合, 撑中必须有敛, 前去之时必有后撑, 务必实现有上必有下, 有前必有后, 有左必有右, 如此等等。

四、孙子的用兵谋略。《孙子兵法》所揭示出来的用兵之道与太极拳推手和散手是拳兵同源, 唯理一贯。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说:“人不知我, 我独知人, 英雄所向无敌, 盖皆由此而及也。”对应于《孙子兵法》的“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孙子兵法·军争篇》说:“凡用兵之法, 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 以迂为直, 以患为利。故迂其途, 而诱之以利, 后人发, 先人至, 此知迂直之计者也。”武禹襄在《太极拳论解》一文中讲:“彼不动, 己不动, 彼微动, 己先至。”在与敌人交手的过程中, 一旦感知对方有发劲的征兆, 我在顺势接定彼劲的前提下迅捷地后发先至, 使其自行跌出, 这也就是所谓“力从人借, 机由己发”, 亦是“以彼之劲, 击彼之身”。乱中求胜的太极拳“乱环诀”曰:“乱环术法最难通, 上下随合妙无穷。陷敌深入乱环内, 四面千斤着法成。手脚齐进横竖找, 掌中乱环落不空。欲知环中法何在, 发落点对即成功。”此说对应于《孙子兵法》的“纷纷纭纭, 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 形圆而不可败也。乱生于治, 怯生于勇, 弱生于强。治乱, 数也;勇怯, 势也;强弱, 形也。故善动敌者, 形之, 敌必从之;予之, 敌必取之;以利动之, 以卒待之。”其理较为相近。《孙子兵法》又指出:“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 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 致人而不致于人。出其所不趋, 趋其所不意。攻而必取者, 攻其所不守;守而必固者, 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 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 敌不知其所攻。夫兵形象水, 水之形, 避高而趋下;兵之形, 避实而击虚, 水因地而制流, 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形,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 谓之神。”太极拳技击中, 姿势、动作、用意和运劲, 各有虚实。知虚实而能运用, 虽实为虚, 虽虚为实, 以虚化实, 以实化虚, 以实击虚, 避实击虚, 指上打下, 声东击西。或者先重而后轻, 或者先轻而后重。隐现无常, 沉浮不定, 使敌不知我虚实, 而我处处找敌之虚实。他实我则虚之, 他虚我则击之。随机应变, 听其劲, 观其动, 待其机, 攻其势。正如武禹襄太极拳论所说, “虚实宜分清楚, 一处自有一处虚实, 处处总有此虚实”。通过兵法就不难理解前辈留下的太极拳“虚实诀”。诀曰:“虚实实虚神会中, 虚实实虚手行功。练拳不谙虚实理, 枉费工夫终无成。虚守实发掌中窍, 中实不发艺难精。虚实自有实虚在, 实实虚虚攻不空。”

五、中医的经络和穴位学说。如要做到太极拳要求的“以心行意﹐以意行气, 以气行身”和“松﹑静﹑轻﹑灵”, 以柔化为主的运化, 只靠单纯的肌肉动作是不行的, 它只是一种姿势的完成和力的表现, 当然这是运动的基础。如要做到柔化轻灵, 就要由经络与穴位的运化来完成, 也就是上述的经络平衡、完整和内外环境的反应功能。太极拳对冲、任、督、带四脉的作用较易得到解释, 也较为重要。为什么要“两脚之间距与肩同宽, 两脚尖微扣”呢?从技击的角度而论, 两脚之间距与肩同宽, 就可以进退自如;脚尖微微内扣, 才能力从地起, 落地生根。从养生的角度来说, 只有两脚之间距与肩同宽, 才能打开人体大腿内侧的三条阴经, 即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与足厥阴肝经;“两脚尖微微内扣”, 大腿外侧的三条阳经, 即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也随之开启。穴位在人体的几个大部位是起到稳定重心和重力作用的关键所在, 同时还有对人体周围场势的控制和反应的作用。人体的几个大部位 (头、肩、肘、手、胯、膝、足) , 还有胸、背、腹、腰, 都应找出相应的穴位, 结合生物力学的观点, 形成局部重心作用, 再由多个局部重心与人体总重心相结合, 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结合的运动体系, 再结合人体周围形成的场势, 从而形成对内外环境的防备反应体系。诚如松肩与肩井穴有关, 松胸与膻中穴有关, 坠肘与少海穴有关, 松腰与腰俞穴有关, 裹裆与会阴穴有关, 松手掌与劳宫穴有关, 松脚掌与涌泉穴有关。利用经络和穴位来完成太极拳的功理法要求, 结合生物力学的重心、重力与支撑和作用与反作用等的力学关系, 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平衡、稳定身法和步法要求, 协调太极劲路和技法的运用等等。

本文作者拳照

六、道家的吐纳导引之术。太极拳是内外兼修之法, 既练外, 又练内。所以, 太极拳的内功修炼结合了道家的吐纳术和导引术。道家特别重视气对养生的作用, 认为气聚则生, 气亡则死。同时认为, 人生之初, 寓于胎胞, 无口鼻呼吸, 任督二脉相通, 无有隔阂, 脐通母体, 受先天之气 (元气) , 谓之“胎息”。试图通过返本还源, 回归婴儿状态, 使呼吸归根, 保先天之气, 固生命之本。太极拳讲究意念引导, 气沉丹田;讲究心静体松, 重在内壮;讲究神与意合, 意与气合, 气与力合, 谓之“内三合”。

太极拳的虚实开合, 都应与调息密切配合, 开呼合吸, 收吸发呼, 升吸降呼, 从胸式呼吸自然过渡到腹式呼吸。太极拳注重意念, 用意不用力, 以心行气, 以气运身, “身动心静, 气敛神舒”。

七、佛教的禅意和“圆融”。修佛须坐禅, 练功须站桩。二者都需要摒弃杂念, 意守内心。而太极拳则可以理解为移动的桩和移动的禅。无论是坐禅还

养育学生道德素质之我见 篇9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笔者一直坚持这样的观念: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主要还应该是一个方法的问题。其主要理由为:思想道德教育, 是塑造学生思想的工作, 只有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才能真正地把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养育工程”做好, 做优。

从共性上讲, 中小学生正处在成长时期, 这个时期是青少年学生身体智力发育, 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 尤其是心理逐步地走向成熟的阶段, 其特点和规律都值得每一个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者去加以认真地探究、分析。只有遵循了他们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人们才能在工作中事半功倍, 收到理想“养育”成效。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探视, 成才中的青少年在身心急剧发育的基础上, 都会产生“心理性断象”、“闭锁性”和“波动性”等诸多身心特征。

那么如何顺应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养成的大势呢?笔者和政治学科的同事们致力实施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四着”举措:即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实处着行、底处着手。

其一, 瞄准德育宗旨, 大处着眼抓“养育”

政治学科教学人员坚持根据德育总目标、总要求, 确定每个小目标的具体做法, 从大处掌握学生的行为表现, 留心观察, 及时表扬和批评, 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其二, 瞄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小处着力抓“养育”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坚持防微杜渐, 持续有恒地抓习行养育。现实中, 学生的思想倾向总是会通过小是小非表现出来的, 作为政治思想教育教学人员, 应该学会因小见大, 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劳动、交往、实践等诸多方面去观察, 去思考, 去总结, 从而能有效且适时地调整好适应教育学生需要的计划、预案、方案。

其三, 瞄准学生体验教育, 实处着行抓“养育”

“实践出真知”。这是讲实践不仅是真理的来源, 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讲, 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让学生参加学校、集体和社会大课堂的实践, 充分展示他们的天性, 从而才能真正认识每一个学生, 了解学生的内在品质, 才能及时完善有效的教育目标及方法。

当然, 作为政治教学课堂, 这是渗透德育的最基本途径, 政治教师务心精心处理好教材,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发挥政治教学的主观能动性, 强化育人成效。这是思想政治教师所共同倾心的“育人天地”, 也是探究各学科教学综合抓德育的“综合”育德课题。应该在围绕课内课外结合教育上, 从实处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养育。课内的思想政治教育, 要紧扣新旧知识的联系, 来深化扩展, 解释学生“成才、成人、成功”疑问;从实处研究问题, 端正认识, 校正学生过失;从实处体认操作实例, 摸拟练习, 提高学生识别能力;从实处通过课外实践活动,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从实处采取其他多种形式,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养育。

其四, 瞄准优化学生生活环境, 底处着手抓“养育”

鉴于当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 出现了“农村像非洲”、“城市像欧洲”城乡分化极端现象和贫富悬殊现象, 以及农村“空巢家庭”、“留守儿童”群体等社会问题, 每位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者当应该弘扬“勇于承担, 敢于负责, 善于研究”的育人精神, 切切实实地从生活底线处来优化青少年学生的生活环境, 促使“育人”目标的真正实现。

笔者曾作为关心下一代青年志愿者, 真情参加了这些实在有效的学生生活环境优化的实践行动。

第一, “行动目标”——从现实生活出发, 在家里, 对于家庭墙壁文化的布置, 学习书桌的摆设, 各种物品的位置, 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美”的示范摆设, 指导学生按照“美”的要求去做, 做到明净、整洁, 有条理;

第二, “示范引领”——从推动家长真正担任好“孩子成长的首任老师”、“孩子成长的终生老师”的重要角色, 真正发挥好家长的模范带头作用, 运用自身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孩子。

第三, “实践行动”——“心动永远不如行动”。从细实之处, 指导和要求学生多动手, 尽可能适时适度发挥才智。我们明确地给家长讲授现代家教育人方法, 要求家长不能大事小事全承包, 不让学生回家当“甩手客”, 既不干这, 也不干那, 只让学生学习做功课, 动员家长参与、支持、指导学生在家里动手、动脑, 自己创造优美的家庭环境、学习小天地。这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里, 又给每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增设一个“育德”任务, 那就是, 做学生思想工作的同时, 也得学会做好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下的学生家长工作。

另外, 教育还要去及时慎重地解决学生学习、生活遇到的困惑, 师生矛盾、早恋、家庭危机、“黄赌毒”的诱惑, 从实在处, 加强解决对学生健康成长构成潜在的威胁。

养育的全程陪伴者 篇10

孕期产检很重要,但也不用太紧张。

宝宝每周都长大了多少,

我们会告诉你。

妈妈的好心态,才是最

好的胎教。

准妈妈的身体问题,我们——解答。

面对未来

这些问题我们都有过答案:孩子,什么能让你走得更远?什么是未来公民必修课?

你将面临什么样的生存环境?

如何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如何与大自然重归于好?

3~6岁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尊重和理解是养育的底色。

《儿童成长档案》里,你总能看见自家宝贝的影子。

重返职场,我们有中肯的建议。

海外妈妈怎么育儿?好玩的办法借来用用!

挑选幼儿园&家园沟通,不用愁。

去旅行喽!我们总能提出各种办法,让家庭生活更有趣。

重要的2岁

亲子游戏,最好的互动。《聪明手册》陪你玩着长大。均衡膳食,养成饮食好习惯,可比补什么更重要!

一起看图画书吧!

所有的养育问题,你来问,我就答!

要经常来参加和专家面对面的讲座啊!

安全的方方面面,我们都会提醒。

好习惯培养,我们有一套!

新生儿

一定要坚持母乳喂养哦!

新生儿的护理知识,有《新生儿》《0~1岁成长观测站》《育儿热词》《新手父母课堂》来帮忙。还可以扫二维码看育儿视频呢!

产后妈妈的身体管理,我们比你还在意。

爱美的妈妈,快来参加我们的健身私教课。

照顾宝宝的时候,别忘记守护你们的爱情哦!

智慧应对你家现在有点混乱的家庭关系吧!

宝宝1岁啦!

宝宝的独立宣言,爸爸妈妈要放手。生病了,别怕,崔大夫在你身边!还有强大的儿科医生阵容。

《中医诊室》《来自美国儿科学会》,宝宝健康知识融会贯通。

爸爸要多和宝宝一起玩!

辅食怎么加?别着急,我们一步步告诉你。还为你定制了精美的《宝宝私家菜》。

上一篇:汉语名量词下一篇:产业控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