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式教学与教学反思

2024-07-31

情景式教学与教学反思(精选十篇)

情景式教学与教学反思 篇1

武术进入学校课堂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从我国现代意义上看大学的概念,最早的北洋西学学堂(天津大学前身)和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开始就已经有武术(当时被称作国术)课程,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指标体系都延续至今,在学校体育课程发展过程中,武术课改革是受到约束最多也是变化最少的一门课。这其中有学校体育自身特点的制约,例如教学时数少,学生身体差异性较大,学校教学目标与传统武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从民国开始就是由传统武术拳术套路、刀术套路、棍术套路等组成,一般套路动作数量在30-50个之间。极个别的学校开展了散打和短兵的对抗性教学内容。新中国建国后,陆陆续续在大中小学的体育课中将武术课列为了必修课内容,并逐渐统一为国家规定套路,如初级拳术、初级剑术、青年长拳、24式、48式太极拳等,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增加了拳击和散打项目内容,但是教学方法始终是示范法、集体练习法、重复练习法、保护与帮助法,基本停滞在教师教、学生学练的方法上,整个教学过程与学生的互动较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严重不足,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不足,学习动力下降,尤其是近十年,很多学校武术课程被跆拳道挤出了课堂。

当前,生活节奏快了,信息更新也快,学生独生子女偏多,自尊心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喜欢富于变化并能够速成、展现个性的运动项目,但是身体素质较差,传统文化底子薄,心理早熟,学习目标涣散,对学习内容缺乏持久性,意志品质薄弱,责任感和使命感缺失,容易盲目从众。学习方式也发生巨大变化,青少年从最初的被迫强制式接受教学内容演变为强调身心愉悦的主动选择体验式教学内容。高校武术课突出的矛盾在于武术课教学内容陈旧,套路动作对于初学者显得较为复杂,对基本功要求过高,动作数量过多,技术标准较难,相对于专项素质基础较低,教学时数有限的学校课堂来说很难形成对学生的正向激励,运动量和身体训练相对于别的项目成本较高,同样一节课的武术套路学习和练习与一节课羽毛球、足球、篮球、甚至跆拳道课比较,课堂效果都不成比例,学生的心理体验较差,如果没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意志品质,很难使学生保持对武术课的兴趣,也就谈不上传播民族传统文化了。这将意味着目前为数不多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将面临退出学校课堂的境地。这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传播极为不利。

武术课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还是教学要求、评价指标都与学生的适应性有很大差距,鉴于此,我们提出“情景演绎式教学法”改革方案:就是将教学内容分解成单个或者组合动作,通过不同情景设置,例如被抢劫,让学生先演绎现实中的被抢劫过程,然后演绎运用武术技术化解安全危机,达到熟练掌握武术应用技术,提高自我防卫能力,增强自立意识,维护自尊,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西安交通大学5个武术专项班100名学生作为实验班。

2.2 教学时数

每次一节大课(即2个学时),每学期按18周计,实验一年两个学期。

2.3 实施办法

2.3.1 情景演绎式教学法实验班:

2.3.1.1 教学内容与进度见表1

2.3.1.2 教学用具

散打护具、脚靶、拳靶、海绵垫子、匕首道具等若干。

2.3.1.3 教学实施程序

(1)在开课后介绍本节课情景的设定模式及要求,请两名学生示范演绎设定的情景过程,教师分析、讲解其特点、要求、注意事项,然后做准备活动,用时大约10分钟。

(2)让所有的同学模拟这一特定情景,进行心理体验和发挥自我反抗技术。用时约20分钟。

(3)教师示范这一特定情景下使用的一至两个武术技术动作,学生模仿练习、集体练习、重复练习,教师讲评及纠正动作。用时大约20分钟。

(4)学生间相互配合,轮流用按规定情景运用学到的武术技术进行应用。用时大约20分钟。

(5)教师总结学生练习情况,然后进行新学动作的打靶练习,固定动作概念、提高动作质量、重点强调动作技术要点和发力的科学性。用时大约15分钟。

(6)专项素质练习。用时5分钟。

2.3.1.4 教学考评:

(1)实验班按百分制评分。

(2)实验班学生考试时,教师根据学生技术表现评分:

陪练学生按教师规定要求模仿两个生活中抢劫和暴力敲诈情形,考试学生进行随机技术处理,根据空间(分室内、室外)、环境(分闹市、乡野)、光线(分白天、黑夜)等状况运用武术技术进行自卫或者见义勇为,其中动作完成质量60分;技术和策略应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40分。

模仿武打明星完成两个电影片段武打场景,相当于化妆武术对练或舞台小品形式。其中考试学生完成武术动作数量不少于20个,模仿电影人物动作和情节的相似度40分;个人技术动作质量40分;表现力10分,考试情节整套动作完整性10分。

2.3.2 传统教学法对照班

(1)同样选定5个武术专项班100名学生作为对照班。教学时数:每次一节大课,(即2个学时),每学期按18周计,实验一年两个学期。

(2)确定对照班的理论依据: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查阅和统计,我国高校课堂中有超过80%的学校都保留着武术教学内容,其中套路形式占到70%以上,仍为武术课主要的教学内容。对照班的教学内容为延续多年的初级三路长拳,在体育课堂中普及率最广,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基本固定为传统武术教学模式,具备武术套路教学的典型性。

(3)教学内容与进度见表2。

(4)教学实施程序:传统武术教学方法的常规模式。

(5)教学考评:对照班按常规依然以百分制评分,其中动作的正确性为40分;动作的熟练为20分;动作的劲力及协调性20分;套路的完整性和风格性为20分。

2.4 教学效果对比

每学期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验,成绩统计后运用马尔可夫链数学模型比较学生在不同教学方法下对身体素质的影响效果。(见表3、表4)

A1代表优秀,A2代表良好,A3代表中等,A4代表及格,A5代表不及格

A1代表优秀,A2代表良好,A3代表中等,A4代表及格,A5代表不及格

经过一学年两个学期的教学后,对照班和实验班的第2学期武术状态概率向量分别为:

和中的元素说明了各等级学生的变化情况,从第2学期的状态概率向量评价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差异非常明显。实验班的学生身体素质达标测试优秀率增幅近一倍,提高到12%,良好率和中等率、不及格率变化不大,均略有下降,及格率下降幅度最大,达到7%。

假设2种教学方法能够常态化实施,教学条件和教学效果保持稳定不变,通过解方程式得出对照班的A对值为(0.18,0.61,0.12,0.08,0),而实验班的A实值为(0.29,0.61,0.06,0.03,0),很显然,实验班使用情景演示式教学法在1学年的武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武术课态度的转变,教学内容的掌握、情景模式的心理体验和激励、学习兴趣的提高等方面都起到了较大的作用,收效显著。只是两种教学方法对于不及格学生均没有影响。如果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情景演绎式教学法将明显优于传统武术教学法,并且优势将随时间的延长更加突出。

除对不同班级学生身体素质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之外,我们运用孟庆茂教授主持修订的“大学教师教学效果评价问卷”对学生反馈不同教学方法实施后的教师评价,从而判断教学主体对教学客体的内在实际影响程度。

问卷共有34个题目,每个题目后面有“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比较不重要”、“非常不重要”5个选项,要求学生回答在评价教师教学效果时,每个项目的重要程度如何,问卷是随课堂答卷,测试的200名学生均交了答卷,问卷回收率达100%,经过统计学计算和整理,得出结果如表5:

通过问卷调查测试发现,运用情景演绎式教学法的实验班对教师的总体评价相对较高,反映任课教师在教学方法中的主导作用明显,同时显示学生在情景演绎式教学法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依存度较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班,反映教学内容的变化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节奏的快速变化、方式的新颖性使得学生积极性明显增强;由于情景演绎过程中对学生的自尊心、荣誉感、成就感、使命感的强烈刺激,使得学生课下对武术项目的知识搜集、素质训练、专项表现性、技术表演欲、自卫意识和技巧等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对教学内容难度认识差异性交大,有基础或者爱好武术项目的学生觉得难度明显降低,而一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欠佳的学生觉得心理压力明显高于技术压力,对情景演绎式教学法有明显的不适应性;选课人数明显增加,(本校实施的是网上选课系统)。反映出情景演绎式教学法对武术项目在高校中的宣传、巩固和推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给个性突出和追求自我实现的学生一个较好的平台。

2.5 教学效果跟踪调查

一年之后对试验对象进行了跟踪调查对比,设置简单问卷进行调查,以武术项目为内容(包括初级三路长拳、散打、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推手、形意拳、软式擒拿、跆拳道、拳击等西安交通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每周至少锻炼2次,每次不低于1小时的学生被认定为继续练武者,调查结果见表6。

结果表明:实验班1年之后有将近60%的学生依然选择武术作为自己的锻炼手段,而对照班仅有7%的学生将武术项目作为锻炼的手段。实验班的学生有33%能够记得并完成教学内容,而对照班无一人能够完成全套初级三路长拳动作。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高校武术教学中无论是传统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已经与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特点和学习特点有较大差异,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高校教学的发展需要,否则将有退出高校课堂的危险,这将使民族传统文化在高校课堂中失去一个有力的载体。

(2)情景演绎式教学模式是基于当代大学生求新、求异、强调个性但又缺乏恒心和毅力的学习特点而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创建的,它能够有效地避免传统武术教学模式中的缺点,变被动模仿、集体练习、评判标准模糊为主动模仿、个性练习、差异化表现、标准清晰的教学模式,既能够加深学生对武术动作的理解和应用,又能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武术的持续兴趣,教学效果优势明显。

3.2 建议

(1)任课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非常熟悉,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具备熟练控制课堂秩序而不打乱教学和学生心理节奏的能力,选择武术教学内容的难度和运动量必须适合学生现实身体条件。

(2)课堂选用的教学道具(匕首、短刀之类)必须绝对保证安全,使用过程中要有必要的护具,并指定攻击部位,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3)课堂“情景演绎”必须保证运动量,以武术动作应用为主,防止演变成“戏剧小品”。在场地和空间有限的状态下,可以分组进行鱼贯练习,以避免各组间距不足学生碰撞受伤。

(4)对于身体和心理条件有限、学习积极性不足的学生应该降低武术技术学习难度和情景的复杂性,延长他们对新教学方法的适应期,降低表现力要求,突出安全危机意识的培养及应变策略、自卫技巧练习,指定特定情景进行强化练习,既保证了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武术使用技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摘要:文章通过高校武术课中情景演绎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实验对比,分别运用马尔科夫链、SEEQ问卷等方法从学生、教师、教学效果延伸等三个方面调查、统计,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发现武术教学到了必须从粗放型普适模式向精细型个性模式升级的阶段,否则武术课教学有可能被高校课堂淘汰,情景演绎式教学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是它对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对教学条件依存度较高,虽然具有探索意义和推广价值,短期内不具备广泛的适应性。

关键词:高校武术课,情景演绎式教学法,传统教学,实验比较

参考文献

[1]黄少罗等.马尔科夫链方法在体育教学效果评价中的作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134-137.

[2]任训学,王春喜.教学效果评价问卷SEEQ信度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76-78.

[3]郭琼珠等.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中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改革的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241-243.

[4]闫惠,刘双恩.普通高校武术教学内容改革趋势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5):135-136.

[5]刘郁,孟庆茂.高校教师教学效果的多因素模型的验证性分析[J].教育文化论坛,2009(1):63-66.

[6]徐春桥,冷泽兵.大学生评价高校体育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调查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07(12):122-124.

[7]戴亚玲.高校教师教学效果评估的方法和意义[J].新西部,2009(12):92-93.

[8]孟庆茂,刘红云.大学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维度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3(4):617-619.

从情景式命题到情景教学 篇2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 吴庆华

仔细翻看近几年各省市的历史中考试卷可以发现,中考命题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少了很多直接式的设问,而代之以大量的情景式命题。以往的命题形式大多是直接问“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的命题形式固然简单,直奔主题,但形式过于单一。

所谓情景式命题,即在试题中使用各种资料创设问题情景,将考查的知识点置于情景之中,在情景中设置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情景资料,根据情景的提示找出问题,从而解答题目。情景式命题丰富了试卷形式,增强了试卷的可读性,而且可以很好地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够考查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

研究情景式命题,特别是研究试题中创设情景的形式和技巧,可以给历史课堂教学带来很多启示,从而使得评价与教学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目前情景式命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以图片为情景进行命题

2010年各省市的中考历史试卷在试题中都大量地运用图片来命题,比如,2009年无锡市中考历史试卷使用了23张图片,2010年山东聊城中考历史试卷中共使用了15张图片。没有使用图片的试卷几乎没有,而且几乎每一种题型中都能看到图片。试题中使用图片来创设情景,使得整个试卷图文并茂,更加形象生动,一改中考试卷以往单调枯燥的风格,不仅可以调动学生解题的兴趣,而且可以增加试题的灵活性。可以说,使用图片来命题已经成为中考历史命题的一种趋势。

试题中利用图片来创设情景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辅助型作用,这样的图片只是将试题中涉及到的历史知识形象化,用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并不影响解题,不看图片也可以答题。

比如,(2009年·无锡)鸦片战争博物馆以一杆折断的烟枪作为标志性建筑物(见右图)。1839年6月,在广东虎门海滩,一位民族英雄下令销毁了收缴的数百万斤鸦片,取得了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这位民族英雄是()

A.关天培 B.左宗棠 C.林则徐 D.邓世昌

二是题干型作用,这样的图片直接被命题者作为题干使用,以图为题,考查的历史知识点也包含在图片中,这首先要求学生认识图片,从图片中找出解题的有效信息,说出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才能解答题目,这样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知识,更考查了学生读图识图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也就相应增加了试题的灵活性和难度。

比如,(2009年·河北)右图所示的重大军事行动,标志着

A.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B.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开始

C.淮海战役结束

D.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寻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图片特别是教材插图,设置教学情景,编制创新试题,为课堂教学服务。比如,在西方文明之源的教学中,为了突出四大文明古国与古希腊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也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地理类型诞生不同的文明类型,我利用教材插图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教学情景。

A

B

C

D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四张图片,思考下列问题。

①上面四张图片中所示国家所处的地理环境明显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哪一项?

②A、B、D三张图片所示的文明古国所处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属于哪一种文明类型?

③图C所示的国家所处的地理环境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文明类型?

通过这样的情景教学,不仅充分利用了教材插图,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运用图片学习历史的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和应试能力。

二、以时事新闻为情景进行命题

时事新闻是指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时事新闻具有很强的即时性,而且很多时事新闻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历史原因或者历史背景。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而今天的时事新闻也就是明天的历史。在历史试题中运用时事新闻来创设命题情景,可以很好地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从而调动起学生解题兴趣。所以在各省市的中考试题中可以看到大量试题都以时事新闻为命题情景,从时事新闻中寻找与历史知识的结合点来引出问题。

比如以下试题:

1.(2010年·无锡)上海世博园中国馆的镇馆之宝是“活”的《清明上河图》。高科技让画上的人物全部活动起来,熙来攘往,昼现夜隐,12世纪中国绚丽的城市画卷被生动演绎出来。请问《清明上河图》是哪位画家的传世名作?

A.王羲之 B.顾恺之 C.吴道子 D.张择端

2.(2010年·青岛)有人认为,2010年3月日本丰田汽车“召回”事件将成为丰田公司的“滑铁卢”。“滑铁卢”作为失败的代名词,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A.克伦威尔 B.圣马丁 C.罗伯斯庇尔 D.拿破仑

3.(2010年·威海)2010年5月l7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确保边疆长治久安。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件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开辟丝绸之路

C.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D.昭君出塞

这些题目都选用了学生非常熟悉的,平时生活中基本都听说过的新闻作为命题情景,很好地贴近了学生的现实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有心人,留心近期发生的时事新闻,寻找与历史教学的结合点,引入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景。

比如,2010年10月3日是东西德统一2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德国也完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部赔款。当天德国政府向法国政府交付了6870万欧元(6.23亿人民币)的最后一笔战争赔款。

根据这一新闻,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景教学: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所在的是哪一军事集团?一战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②决定德国一战赔款的是哪一国际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签订了什么条约?

③东西德统一是在哪一年?是哪一次战争引起了德国的分裂?

④德国花92年还完了一战赔款,你从德国政府的还款行动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以时事新闻来创设课堂教学情景,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历史的踪迹,思考历史,培养学生政史结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

三、以影视材料为情景进行命题

随着电视和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大量优秀的电视剧和电影不断呈现在人们面前,大大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在众多的电视剧和电影中,以历史题材为内容的占了很大比重,为普及历史知识提供了一条大众化、娱乐化的途径,这也为历史试题的创新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在近年的各地中考试题中可以看到很多以影视资料创设情景的题目,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加了试题的灵活性。比如以下试题:

1.(2010年·青岛)有一位外国人搜集了四部反映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的进程向他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①《鸦片战争》②《四渡赤水》③《甲午风云》④《重庆谈判》

A.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③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

2.(2009年·无锡)下面四幅电影海报反映的历史主题都是

A.北伐战争 B.十年内战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3.(2010年·安徽)电视剧《三国》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曹操的关注。下列与曹操有关的史实是①招贤纳士②官渡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自立为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这些题目都是以影视作品为问题情景,将命题者要考查的历史知识用影视作品的名称呈现给学生,并以此为切入点设计问题。这样的题目不仅吸引人,找到了学生的兴趣点,激起了学生的解题兴趣,而且在问题设计上完全抛弃了传统的命题形式,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这也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理念。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将影视作品引入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然,由于条件和时间的限制,不可能组织学生观看很多的影视作品,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恰当地引入影视作品为课堂教学服务,创设教学情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有两种方式将影视作品和课本内容结合起来创设教学情景。一是利用学生所学历史知识对影视作品的内容进行辨析,判断影视作品的内容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让学生学以致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和理解。比如,在学习了“三国鼎立”后,我让学生根据课本知识来寻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不符合历史的情节;在学习了“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后,我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判断电视剧《水浒传》某一片段中人物的衣食住行是否符合当时的风俗习惯等等。二是让学生以影视作品为切入点,寻找影视作品背后的历史,巩固所学知识。比如,在学习了抗日战争后,先让学生收集有关抗日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如《举起手来》、《小兵张嘎》、《南京!南京!》、《亮剑》等等,以《南京!南京!》为问题情景,设问:学生这部电影是以抗日战争中的哪一事件为背景的,以此引导学生复习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知识;在学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可以给学生介绍电影《珍珠港》、《拯救大兵瑞恩》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电影作品的历史背景,加深对二战重要事件的印象。

四、以乡土史为情景进行命题

乡土史,一般指我国某一地方(如省、自治区、市、地区、乡等)的历史。中国历史悠久,每个地方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都有着杰出的历史人物。乡土史就发生在自己身边,有很强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很容易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激发起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和热情。中考命题者很好地利用了乡土史这一优势,以乡土史为载体创设问题情景,寻找课本知识与乡土史的结合点,并以此设计问题。比如以下试题:

1.(2010年·安徽)安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科学文化大放异彩

(1)中国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作者是___________

(2)“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__________

(3)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两弹元勋”是___________

2.(2009年·潍坊)王尽美是从潍坊大地上走出来的早期共产党人,他的主要事迹是

A.参加了中共“一大” B.领导了潍坊抗日斗争

C.建立了中共潍县县委 D.指挥了潍县攻坚战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在相关的教学内容中引入乡土史创设教学情景,拓展课堂教学的宽度和开阔学生的视野,为教材的教学起到辅助性作用。乡土史具有很强的地方性,这就需要历史教师首先要对自己所在地区的历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其实这也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寻找教材内容与乡土史的结合点,并以此创设教学情景。以乡土史来创设课堂教学情景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由小到大”,二是“由大到小”。这里的“小”是指乡土史,“大”是指整个历史。“由小到大”是以乡土史为切入点,来分析与之相关的整个历史事件。比如,在学习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时候,我查阅了无锡乡土史,找到了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无锡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其中的杰出代表就是荣氏兄弟。荣氏兄弟是无锡的骄傲,每个无锡人都很熟悉,荣氏企业的发展也就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缩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就直接围绕着荣氏企业的兴衰来开展教学。通过了解荣氏企业的发展概况,学生也就对整个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脉络有了整体的认识。“由大到小”是通过教材学习了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后,让学生来找找乡土史中与之相关的知识。比如在学习了抗日战争之后,我让学生到图书馆查查在抗日战争期间无锡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印象和认识,而且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激发起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小学数学情景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景创设

一、创设兴趣情景

在课堂教学时,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触及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激发思维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从而激活思维。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五册的“四边形”时,我充分利用教材上的主题图,从参观光明小学美丽的校园入手,让学生带着新奇的目光去仔细观察主题图。学生们兴趣很高,纷纷举手告诉大家自己的发现。特别是找图形时,孩子们的兴趣更加高涨,都想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新发现。有的图形学过,而有的还没有学过,学生对这些新的图形充满了求知的欲望,致使学生不断地探究新图形的特征。

二、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创设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能打开思维的闸门,能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有意创设生动有趣的意境,启发学生参与,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极高的热情投入新课学习。上课开始,用多媒体播放明明和兰兰分月饼的情景,4块月饼平均分给他们2个人,每人分得2块;2块月饼平均分给他们2个人,每人分得1块;1块月饼平均分给他们2个人,每人分得多少?该怎么分?该怎么写?借助学生熟悉的“分月饼”事例,引导学生自然地将分数产生在平均分基础上的事实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增加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激励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三、创设目标情境

心理学告诉我们,当学生明确他们学习的任务和目标时,他们的注意力就会稳定下来,就会围绕目标展开思维。教学时教师要及时出示教学目标,学生懂得,学会这些知识就能将自己希望解决的问题顺利解决。从而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在需要、动机、目标的召唤下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用多媒体播放王大爷家的一块长方形采地,小鸡、小猪跑进地里吃菜的情景。王大爷准备在菜地四周围上篱笆,王大爷交给我们一个任务,菜地的长6米,宽4米,要我们计算篱笆的长有多少?这时同学们惊奇了,有人小声议论:“不会算。”我抓住契机说:“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后就会算了,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长方形的周长,好吗?”这样,以巧妙的方法出示教学目标,激发了兴趣,诱发了思维,学生带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寻求新知的活动中,使他们不自觉地通过动脑动手、积极主动地获取了新知。

四、创设操作情境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而数学知识本身又是枯燥、抽象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符合儿童自身的特点。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五册的“四边形”时,途中设计了分一分的活动,给每组准备一个信封,里面装的是图形,让学生发挥想象,采用不同的分法,使学生在对各种各样的四边形进行分类的过程中,感受这些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积极实践,主动建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

五、创设竞争情境

小学生具有好胜的心理特点,竞争对学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时、适度采用竞赛等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数学的计算教学中,加、减、乘、除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它必须反复练,而反复练又显得单调枯燥,于是可在练习中采用“夺红旗”“摘苹果”“送信”等方法进行。这些游戏是学生最乐于做的,通过这些游戏不仅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而且更使学生产生竞争感,培养学生力争上游的精神。如教学“笔算乘法”时,当学生探究了计算方法后,我设计了小组接力赛:摘苹果。老师先说明比赛规则,各组做好准备。随着“开始”一声口令,各组每个接到苹果图片的学生,认真计算填写一道竖式,然后传给下一位学生,各组学生同心协力争第一。摘苹果接力赛,学生非常感兴趣,活动效果好。这个游戏给学生提供了熟练笔算乘法的机会,也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可以把理性的传授与声、色、形等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和教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单会莲. 浅议小学数学情景化教学课堂的打造[J]. 新课程:小学, 2015(5):131-131.

情景式教学与教学反思 篇4

1 二维式教学

所谓的二维即是指双语教学与情景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以下简称二维式教学。

1.1 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指用第二种语言或外语给学生授课的方式[1]。双语教学可有不同的形式, 常见的主要有以下3种:第一种, 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通常使用的语言教学, 这种模式称之为浸入型双语教学;第二种, 是学生刚入学校时使用本族语言, 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 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 这种模式称之为保持型双语教学;第三种, 是指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 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 这种模式称之为过渡型双语教学[2]。

我校采取的教学形式是第二种, 主要针对《成人护理》《母婴护理》和《儿童护理》展开双语教学, 并以《医学英语》为辅助课程。随着中国与世界的接轨, 随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迫切需要大量精通两种以上语言的人才。作为一种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有效手段, 双语教学势在必行。学习掌握精通一门外语 (主要是英语) 能多一种思维方式, 学会从多种角度、不同的观点看问题, 从而提升学生的竞争能力。

1.2 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法是指通过多媒体运用、实物演示、角色扮演、实践操作等多种手段创设课堂教学情景, 将认知与感情、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教与学巧妙地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改变学生单纯的接受知识的被动教育局面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注重直观、形象、生动的知识表现和丰富、深刻、具体的时间锻炼, 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情感体验和学习主体作用, 培养主动的学习态度, 提高了教学效果[3]。

2 二维式教学对象

我校护理系2007级专科护理专业 (英语方向) 的学生。

3 二维式教学的实施

3.1 实施基础

在开设《成人护理》课程前, 学生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 比如开设了《护理导论》《护理技术》等, 并且在《护理英语》和《大学英语精读》课程中给学生打下了一定的词汇基础, 这些都是实施二维教学的先决条件。

3.2 实施方法

《成人护理》课程主要分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理论与实践之比为2∶1。 理论课老师的授课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以问题为基础的 (PBL) 教学法等。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材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双语版《成人护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课件采用全英文展示, 授课语言以英语为主, 对于较难理解的发病机制部分可以用汉语辅助教学, 但在护理内容的讲授中必须采用全英文授课。在授课过程中若出现中外护理异同方面, 老师给予区分讲授。课后练习主要提供两个方面的训练, 一部分从国外的美国护士资格考试 (CGFNS) 和美国注册护士证书考试 (NCLEX-RN) 的练习题里选出和所讲单元配套的习题, 另一部分在国内护士资格考试试题中选出一些和单元章节配套的习题翻译成英文后让学生练习。

此种授课方式的优点:学生用第二种语言学习护理课程不但把所需要学的护理内容学会了, 而且专业英语的词汇和应用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中英结合的教材也有利于学生课下巩固和复习。学生通过练习老师设计的习题后, 不但提高了个人的专业知识水平, 也扩大了词汇量。通过国内护士执业资格习题的练习以及CGFNS和NCLEX-RN习题的练习, 学生毕业后既能胜任国内的护理工作又能胜任国外的护理工作。

《成人护理》课程的实训部分主要采取视、听、练的方法进行。教材采用由学校自己编写的《临床护理实践技能》, 内容主要包括外科和内科常用的专科操作。学生先通过视频教材观看正确的操作, 然后分5个人一小组进行各项操作的练习。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实训课的授课顺序以便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每个学期有3次情景模拟表演汇报, 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实训内容编写情景剧, 剧情中允许加入基础护理的相关操作。要求剧中必须有3个以上专科操作, 学生提前1周上交剧本 (要求全英文) , 老师对学生剧本进行修改, 主要针对剧情是否与现实接近、整体逻辑是否合理等方面。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训室训练, 然后进行汇报考核。采用自制的情景剧考核标准, 考核成绩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汇报表演时学生用全英文表演。通过此种实训方式, 学生可以把所学的知识得到充分的运用, 亦是一种把短期记忆变成长期记忆的一种合理化过程。

3.3 师资要求

二维式教学对任课教师的各方面要求较高。首先, 老师应具备熟练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工作阅历;其次, 老师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以及熟悉国内外护理内容。我校聘用在国内外均有较丰富工作经历的护理人员任教以及把本校护理老师送到国外或有关专业国际护理人才培训机构学习。

4 讨论

4.3 学生评价结果

学生的评价是对教育成果最直接的一种说明。通过自制的调查问卷在所有学生中进行信息反馈, 满意度达到90%以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极少数学生原有的英语基础较差, 在英文式教学中学起来感到有一定的难度。有个别学生自觉性较差, 尤其是情景剧的排练环节, 如果没有较高的自觉性和团队意识, 可以影响整个小组的成绩。

4.4 实习反馈

实习是学生进入临床工作的一个过渡阶段, 它既能反映出学生在校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又能反映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强弱。经过3个月的临床实践, 对2007级护理专科 (英语方向) 的286名学生做了实习信息反馈。通过实习医院的大力配合, 从知识掌握和运用、动手能力向带教老师做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以及动手能力的满意度都能达到90%以上。

综上所述, 二维式教学法在培养国际化护理人员的教育中能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二维式教学, 学生理论知识加深了, 动手能力提高了。通过双语教学, 学生对国外的护理有了更多的了解。学生通过阅览国外的护理网站、护理书籍, 获得了更多的信息, 从而为以后的就业创造了更多机会。

参考文献

[1]高颖.高级护理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尝试[J].护理研究, 2004, 18 (11A) :1968.

[2]张静.急救护理学双语教学的尝试与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1) :48-49.

情景式教学使小学数学更高效 篇5

摘 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通过课堂情景式教学让上课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引起学生兴趣。通过举例分析如何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及在此基础上设计课堂情景、优化教学,鼓励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景式教学;实践

专家提出:数学应该是活动中的数学,是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交流、共同发展的数学。数学教学应该是在生活中提取数学模型,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和他们认为有趣的事情入手,让学生有种数学就在身边的感觉。培养他们用数学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因此,教师需要有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能力,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沟通,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更为深刻,习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一、根本上提高情景层面

数学在许多人眼中是苦涩难懂、不容易理解的。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现在我们的学生是小学生,在他们眼中数学更是一座难登的高山。这些数学知识本是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基础,但却成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一道鸿沟。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要亲近生活、贴近学生,让他们感兴趣,而不是像他们眼中的不可靠近的怪物。

但是创设情景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感兴趣,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创设出来的情景加入了媒体运用、活动设计、视觉刺激。这种情景可以短时间吸引学生的目光、但是很快就会消失,只是为了短暂目标创设的,是肤浅的。情景模式的根本目的是引发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好奇而不是对于情景形式的好奇。所以,教师需要提升情景设计的层次,加深思考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直观外在的刺激,更需要深度挖掘教材的知识,把更多的关注放在利于学生长远发展,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上,尽量避免外在形式的束缚,强化内在数学知识的魅力。注重思想上的启迪与创新,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把外在创新改为内在创新。

二、小学数学情景设计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小学生还没有自主学习知识的欲望,所以学生的兴趣格外重要。只有感兴趣,学生才会自主思考、提出问题,才会有创造性的思路运用知识。但是如何创设情景呢?我给大家举个例子。

引入情景:小华去探险,手里有一张地图(将地图画在黑板上)。这里有几条路径,分别有不同的距离。他想从最短的那条路去寻宝,向你问路,你会怎么给他指路呢?

通过这个情景创设,与学生沟通尊重学生的自主思维,而且复习了关于路程的计算、方向的识别。同时把学生带到寻宝的情景中,激发其兴趣。

2.多角度提问

关于多角度提问可以举例,如:五棵树上各有不同数量的果子,三人一组,分析如何用最快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果子的数量。最后再由每个组派一名同学说出自己的办法。这样不急于评价每种方法的好坏,让他们互相讨论、自己归纳。再到最后由教师给出较好的几个方法,及时地给予鼓励。

学习乘法时我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鸡有两只脚,兔子有4只脚。26只鸡和52只兔子总共有多少只脚?”开始很多学生用加法,而有个学生说出了用乘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的情景既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又给了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从生活中创设情景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思想的空间,使他们眼中难懂的数学问题变成了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及时给予鼓励,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

3.增锻炼创造性

在母亲节的时候,我出了下面一题:母亲节到了,你要给她买礼物,但是你只有100元钱。商店有下面几种商品:A.90元;B.23元;C.60元。问:你会怎么给母亲买礼物?有的学生说:“买A,因为A最贵,最好。”有的学生说:“买B、C,因为B、C加起来有两件,还剩下更多钱。”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答案都是开放性的,没有固定答案。这样训练了学生的创造力、开放的思维能力。这样的互动题让课堂更加轻松,适合小学生学习。

通过情景模式教学的实践,我们应该明白教师的工作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而不是机械地将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大脑里。情景模式在给学生自由思维的学习氛围的同时,把知识教给学生。创设正确高效的情景需要教师的不断学习,以更新自己的知识,并且在工作中不断反思总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创设出成功的情景背景使课堂变得更加高效,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更加轻松,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数学这门课程上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初中英语情景教学的实施模式与反思 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情景教学;反思

所谓情景教学就是以了解学生的学情为前提,运用各种组织活动形式,为学生进行想象营造一个特定的环境,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合作性与创造性,以实现让学生在特定的场景中进行对话、操练和运用英语的一种教学模式。因符合新课程对学生成长方式的要求——学生在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中成长,而受到广大教师的喜爱。然而,实际教学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为此,笔者通过对自己几年教学实践的分析,认为在初中英语的情景教学中,以下几点应该值得思考。

1.如何实施合作性学习

合作性学习无疑是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的主流,然而在实施时却误解了合作性学习的真正内涵,把合作性学习简单理解为课堂活动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局面,老师给出一个问题后,学生就3、5个一组的凑到一起进行大声谈论,看似效果极佳,每个学生都在思考,然而实际效果却甚微,因为只有少数几个成绩优秀的学生才能得到表演的机会,大部分同学所能做的也就是说几句比较常用的口语。

而真正的合作性学习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的碰撞、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而这些要想在短短一堂课上实现,显然不太现实。因此,笔者认为不仅要重视课堂合作学习这一环节,还要重视课前、课后的合作。在合作形式上,还要进一步的进行创新,争取真正实现合作学习的教学目的。

合作学习的合作部分尽可能的安排在课前完成,让学生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来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课堂知识的巩固应尽可能的安排在课后,因为知识的巩固并不需要老师太多的指导。

2.对教学情景设置的探讨

2.1 从课本内容发散出去

对话情景场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最多的情景设置,一般情况下所谓的情景设置只是让学生照读或背诵课本上的原话,对情景的创新设置不够。个人认为合理的对话情景设置应该是这样的:(1)要能够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2) 能够灵活的运用课堂知识;(3)增添一定的实景,让学生可以轻易的进入到所设置的情景之中。

例如我们在学习现在进行时这一章节时,学习的重点就在于学生对时态的把握,所以在进行情景设置时,话题就比较多:

She is going to the shop. She is going to buy a card.

She is at home now. She is writing on the card.

如果学生再能够更好的回答出像下面这样的问题,那么,可以说学生就已经基本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如:

Where is Mary going? Why? What card?

Where is Mary? What is Mary doing now?

下面的合作学习就可以发散出去,让学生进行操练;还可以配备一些图片等,让学生进行描述。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学生对时态的掌握是正确的,就算是完成了任务。这样的情景设置才能激发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水平。

2.2 把生活实践引入进来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创设情景最本质的目的就是将枯燥的语言材料和情景联系起来,让学生可以联想到、体会到、触摸到学习的语言环境,发挥出英语的交流作用,而最好的出发点就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通过现实、有趣的学习素材来为学生塑造良好的、贴近生活的语言环境。

比如在学习“What does he look like?”时,在设置表述人的外貌特征的教学场景时,下面就是两个比较好的例子:

(1)让学生通过照片来向大家介绍他的家庭成员,包括他们的外貌特征、脾气秉性等等。如,This is my father. He’s tall, he has a medium build…在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时,学生一般都会感觉到有话说,才会更加的敢于发言、更加的乐于发言,才能实现情景教学的效果。

(2)可以设置一个游戏,让学生来表述一个名人或者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人的外貌特征,让其他同学进行猜测,这时就能极大的激发起学生的极大兴趣,他们很快就能进入已设置的情景之中,甚至有些平时害怕发言的同学也会踊跃举手发言。

3.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已经得到了普及,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老师提供大量的信息和实践的机会,然而也容易让学生沉溺于其中,上课就像看电影一样,使上课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时,教师一定要合理的引导,把握好度,绝不能让学生牵着鼻子走。

当然,在情景教学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比如疏于对整体结构的感知、疏于综合性的训练,对语言知识点的分析和讲解深度不够等等,因此,情景教学的本质是好的,但仍然需要我们老师去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蒋静. 新课标背景下开放式教学在初中英语中的尝试[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8

2. 刘铮. 情景教学法的辩证使用[J]. 广东教育(教研版),2008,2

情景式教学与教学反思 篇7

一、情景剧的应用

情景剧的应用不能流于形式, 仅仅停留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层面上, 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 把握教学核心目标, 关注社会流行事物, 选择合适的切入点, 对两者进行巧妙的结合, 这是情景剧应用的首要原则。

案例一

“ 细胞器” 教学中, 课本中展示了各种细胞器的模式图以及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我都是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文和阅读内容, 然后总结各种细胞器在细胞中的分布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 这些内容相对来说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但是对于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协调配合来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的知识, 学生不易理解, 针对此问题, 我设计了以下的情景剧。

情景剧:“我最重要”

剧中角色:1位学生扮演细胞, 8位学生扮演八种细胞器

道具准备:8种细胞器的模型 (可以自制或者从实验室借)

剧情简介:模仿马季创作的相声 《五官争功》, 8位学生借助模型, 分别进行自我介绍和互相吹捧、挤兑, 证明其在细胞中是最重要的。

学生通过生动夸张的演绎把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抽象的内容, 变得直观有趣, 从学生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 可以看出他们在欢声笑语中轻松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之一,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同时学生能比较容易的理解本节课的难点知识, 细胞器之间是紧密联系, 协调一致的, 最终对学生理解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部分与整体统一的生物学基本观点有很大的帮助。

二、情景剧的剧情一定要通俗易懂

情景剧的剧情一定要通俗易懂, 方便学生的表演和理解, 情景剧的时间不宜过长, 不能出现只追求娱乐效果而忽视教学任务的现象, 避免学生只是看热闹, 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表演结束之后的探究, 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 升华了情景剧教学的内涵。

案例二

“生命活动的能量 ‘通货 ’—ATP”, 课本的介绍比较简单, 但是本节内容比较抽象, 对学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重要作用, 所以值得我们重视。 经过认真分析教材内容与课程标准, 对于本节内容, 我构建以下的情景剧进行授课, 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情景剧:“商品交换”

剧中角色:商家1位、买家3位。

道具准备:矿泉水, 面包, 书本, 笔等, 信用卡 (教师准备) , 支票 (可以用网上图片打印) , 钞票 (学生准备)

剧情简介: 学校小店刚开业, 3位同学在买东西时分别拿出信用卡, 支票, 钞票来进行交易, 只有用钞票的同学顺利地完成了交易。

精彩的表演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简单的剧情让学生很容易得出钞票是商品交换中的流通货币, 再对比生物体内的能量交换, 不难发现糖类, 脂肪、蛋白质等物质相当于支票, 信用卡等, 虽然蕴含大量的能量, 但是不能被直接利用, ATP储存的能量相对来说少, 但能被直接利用, 也就是说ATP在能量交换中充当了商品交换中的钞票, 是生命活动的能量 “通货”, 这样使学生在欢声笑语中, 轻松理解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之一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并激发学生们继续研究ATP为什么可以充当钞票, 即ATP的结构的学习兴趣。

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还可以根据此剧情进一步展开, 钞票会随着每天的花销而减少, 人们就会从支票, 信用卡中获得补充, 生物体要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也会将糖类, 脂肪等有机物分解, 释放出的能量被用来合成ATP, 这个过程是通过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来实现, 再结合多媒体动画的展示, 学生就会比较容易的理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之二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很好地解决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从上面两个案例不难看出,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合理的使用情景剧, 不仅可以让枯燥的课本知识变得生动形象, 活跃了课堂氛围, 提高了学生对生物课堂的兴趣, 同时提供一个让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应用情景剧, 又有哪些需要我们注意的问题呢? 我通过多次情景剧教学的尝试, 有以下几点反思。

首先, 对表演的学生而言, 虽然他们缺乏相应的表演能力, 但是他们却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欲望, 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的尝试。 教师在编写剧本的过程中, 应该多采纳学生的合理建议, 以激发学生参与情景剧创作的热情, 在表演过程中, 学生难免会有表演失误的时候, 此时教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避免其产生负面情绪, 影响接下来的课堂学习。

其次, 对观看的学生而言, 他们的学习热情一定会被激发出来, 对于一些不喜欢生物学科的学生, 课上的注意力也会变得集中, 教师应在表演结束后, 及时对他们进行引导, 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同时学生一旦活跃起来, 课堂秩序就有可能失控, 所以教师一定要时刻关注观看者的动态, 把握住课堂的脉络。

再次, 对教师而言, 通过情景剧的创作, 师生间的交流变得频繁, 教师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将有清晰的了解, 对今后的教学有了明确的方向, 同时教师对当代中学生的内心世界会有更深的认识, 所以教师在每次的情景剧创作中, 应该让不同的学生参与进来, 将对全班的生物教学工作起到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 情景剧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思想, 但是情景剧教学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 不能喧宾夺主, 一定要合理地进行应用。

摘要: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 其核心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情景剧, 是学生能够运用, 且乐于运用的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 它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 活跃了课堂氛围,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探究进行转变。

关键词:高中生物,情景剧,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吴晓丽.情景剧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的案例与反思[J].中学生物学, 2012 (5) .

情景式教学与教学反思 篇8

纵观当前课堂教学的情况, 由于应试教育的作用, 基本停留在“知识本位、教师中心”的层面, 其表现是重知识传授, 轻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 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记忆, 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 轻学生的探究;重考试成绩, 忽视整体素质发展等。教学是抄教参、背教案, 不是教学生游泳而是让学生过河, 只信书本, 不信自己。分析其原因, 根本上是广大教师还不能确立“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思想, 不能将“开放教学”的理念得以内化及把握。因此如何把新的理念在操作层面上进行具体化, 从而使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活动中逐步得到认识、体验、内化, 转换成教学语言和行为, 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为了切实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对教学思路进行了反思和重构,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 创新了高中生物“情景、探究、反思、创新”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实施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1.妙创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组织探究活动的前提。新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在每一节的开头都设置了“问题探讨”和“本节聚焦”栏目。事实表明, 任何学习愿望都是在一定问题性的情境中产生的, 问题情境能够诱发学生学习的需要, 极大地促进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现。问题情境的创设讲究“妙”, 课题的引入关键在于“巧”, 因为妙能生趣, 巧能激趣。不管是巧, 还是妙, 都要以实际生活、生产事实或经验为出发点。《新课标》指出:“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相关。”也就是说, 高中生物新课程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和探究生物学。因此, 教师应联系生活, 善于为学生准备好问题情境素材, 设置适当的途径使学生进入“情境”, 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从最近出现的“大头娃娃”引出问题, 并提出课题“‘大头娃娃’形成的原因”。接着进一步创设问题情境:蛋白质有什么作用? 它是怎样形成的? 为什么有些食品要添加某些氨基酸? 这样提出问题, 确立课题, 非常巧, 非常妙, 非常新, 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2.合作探究

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 学生很快地集中注意力, 并根据教师的设疑产生疑问, 同时产生深入学习的动力。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或以小组的形式或集体的形式, 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实验、资料图片等方式参与教学的全部过程。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不仅感受情景, 而且感受获得新知的愉快, 这就是以情启思, 以思激情。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探究是学生的探究,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 探究活动将成为空话。首先, 教师应善于利用新教材设计丰富的探究素材:“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实验”、“技能训练”、“探究”等, 使学生多动手, 多动脑, 多发言, 多记录, 多归纳, 给予他们充分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空间, 使之体验更多科学探究的乐趣。例如, 在“酶的本质”教学过程中, 课前可布置学生收集巴斯德、李比希、毕希纳、萨姆纳等科学家探索酶本质的过程及其相应的理论材料, 并对此作出评价;课堂上由学生简述理论要点, 组织自由演说“我从酶本质的探索过程得到的启示……”活动。这样的探究活动能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空间, 获得探究过程的体验。

3.归纳反思

归纳总结是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 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探究活动和效果作出的科学而合理的评价, 将大大促进他们的再次或者下阶段开展探究活动。评价时, 不但要注重过程评价, 而且不能忽视结果评价。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要把足够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 保证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落到实处。所以, 教师在对探究教学进行归纳总结时, 要把握时间, 讲究简洁, 注重人性化, 但不要“蜻蜓点水”, 内容应包括本节课所探索的生物学知识的梳理、各个知识点的小结和整个课题的总结, 以及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指导、总结和进行教学效果的反思。

4.培养创新精神

生物教学创新是指教师在教学环节中, 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采用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对某一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进行剖析、变形。对学生来说是对所学知识通过分析、反思、整合后, 提出不同于原先的理解思路和实验方案。如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教学时, 设置以下问题:①为什么在根尖长到5cm时取材?取材的部位是什么? 观察的部位是什么?②解离试剂是什么? 解离有何作用?解离为什么要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 其他浓度或其他药品行不 行 ? 等问题 , 学生会带 着问题去 实验、去探 究、去创新。

创设情景模拟实践民主式教学 篇9

一、运用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等创设物具情境

在生物教学中所谓的物具是指具有生物教学价值的物品, 如有生命的动植物、无生命的动物标本、模型、图片等。这还包括生物场景, 例某个生态系统。教师在讲授生物时, 必须运用多种手段再现生物原型, 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掌握距离课堂极其遥远而难以记忆的生物知识。运用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等直观材料, 很好地创设物具情境, 展示物具并配以有说服力的讲解, 这样不仅可以使课上得生动活泼、形象直观, 使学生对所学的生物知识经久不忘, 也可以把较复杂的问题简明化, 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使学生易于理解, 更可以使学生参与其情境去探索新事物, 提出新观点。在教学《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课时, 教材中已经有了这些植物的图片, 但学生在生活由于对上述三类植物的有间注意少, 所以也没有太深印象, 更谈不上了解。我就发动学生去野外按照片中植物的样子采集新鲜植物标本, 在课堂上大家从塑料袋中拿出各自的“战果”作为情景, 引入教学。学生在整节课中对这一实物充满好奇, 在好奇中产生了一个个惊奇的发现, 这样就水到渠成的形成了知识, 达到了教学目的。在讲到《用药和急救》时, 我又要求学生将家里废弃的药品包装盒连药品说明书一起带来作为实物情景, 让学生从中发现药品的分类、主要成分、保质期、用法用量……从而突破教学重点之一:如何安全用药。同时我还设法从当地卫校找来人体模型作为道具, 让学生实践人工呼吸的操作, 突破了教学重点之二:了解并运用急救知识。教师通过创设物具情境来开拓学生的视野, 拓宽学生的思维, 向学生们展示了本学科知识形成的特点:来源于实践, 在形象直观的情境中培养创新能力, 实践了民主教学。

二、运用电脑多媒体音像等再现真实场景, 进行演示, 创设影视教学情境

在生物教学中, 有许多抽象的知识难以在学生大脑中形成直观的思维。例:DNA分子模型、各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在周围客观存在的细菌、病毒、真菌……于是我从网上找到相关的图片, 通过电脑多媒体播放给学生观看。还有一些学生无法亲身经历的情景:例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命进行的历程……我一般也下载一些影音文件播放给学生观看, 使同学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仿佛置身于其中, 因此起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角色扮演法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角色扮演原本是人才面试测评中应用较广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测试应试者的各种实际操作能力。即设置一定的模拟情况, 要求被测试者扮演某一角色并进入角色情景中, 去处理各种事务及各种问题和矛盾。事先向面试者提供一定的背景情况和角色说明, 模拟时要求面试者以角色身份完成一定的活动或任务。而在生物教课书中也有角色扮演: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这虽然是“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一节课中的一小部分内容, 但我认为这真是锻炼学生灵活运用的力。于是把它单独提炼出来, 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将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改成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麻雀, 在课前交代学生认认真真的查阅相关材料。因为有了充分的准备, 在课堂内的角色扮演非常成功, 分别代表当地农民、政府和环保部门的三组同学间唇枪舌战, 甚至对教师的发言也加以批判。一场没有师生, 只有不同的角色的辩论会开展的如火如荼。这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打造了个性化的学习, 师生在“互动”、“对话”中实践了民主教学。

四、运用现场作业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提供给考生一定的数据、资料与劳动工具, 在规定的时间内, 要求学生完成编制图表、生产实践都属于此类形式。例如在“植物对空气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中要求学生对三种不同的地点:裸地、草地、茂密的灌丛分别在三个不同的时间段:早、中、晚测量空气中的湿度, 测完后就要对数据进行处理:1、分别求平均值;2、再分别将平均值做成曲线;3、将三幅曲线图画在同一个坐标图上。而在做测量前, 就要让学生设计好记录表格, 最后将获得的数据真实地写在记录表中。通过采集、分析、处理数据, 得出结论。这对于初一的学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为了降低难度, 我先让学生讨论后分工合作, 提高完成任务的可能性。又如在讲“水分的运输途径”时我设计了一个生产实践:移栽秧苗。学生很感兴趣, 充分利用本节课刚学到的有关知识, 完满的完成了移栽任务。在讲“爱护植被, 绿化祖国”时, 要求学生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设计绿化校园等等, 在课堂里, 师生之间平等相处, 共同商讨。老师在教室里来往巡视, 而不是站在讲台上, 当学生向老师求援发问时, 老师才给以必要的指示、引导。

五、走出情境教学的误区

好的教学情境对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确实有很大帮助。但如果老师只是为了“情境”而创设情境, 忽视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内容, 以为只有自己新设计的内容才有新意, 却不考虑“情境是要为教学服务的”这一原则, 是不可取的。在创设情境时, 首先应注意要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解决问题的思维状态, 因此情境的创设不应过长, 不要在非本质的环节上浪费时间。我们创设的教学情境要能够很好的承载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而不是一个任务, 只要课一开罢就不再去管它。我们的教学情境不仅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更要很好的为我们的教学内容服务, 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去学习知识, 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另外并不是每一节课都必须创设情境。对于有的课教学有一定的难度我们需要创设情境, 但是有的时候开门见山也会有很好的效果, 如在教学“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的时候, 通过学生阅读学生就可以获知:细胞分化成组织;组织形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的知识。让学生阅读课本, 然后我们再进行教学同样也会有很好的效果。

“五环戏剧式”情景英语教学 篇10

一堂课, 从情景导入开始, 这个导入, 在英语“五环戏剧式”情景教学里面, 我们把它叫做warm-up (序曲) 。然后是教学的展开, 因此, 这个环节, 叫做presenting (发展) 。教学,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求异思维, 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就像戏剧里故事展开后的悬念, 因此, 这一环节叫做suspense (悬念) 。戏剧里角色的思想冲突、剧情的发展等都会达到一个高潮, 教学也是如此, 学生观点的冲突、思想的交锋、智慧火花的碰撞等, 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室里的气氛等都达到一个climax (高潮) 。在这个环节里, 或者是总结, 或者是评价, 或者是布置作业, 或者是其他。这样, 就形成了一个趣味导入、设置悬念、师生互动、演绎情节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里, 学生各有事做、各有话说、各有快乐、各有收获。一节快乐的课, 肯定是一堂受欢迎的课;一堂有收获的课, 肯定是一堂受欢迎的课。这样的课堂, 将会是令人耳目一新的。Warm-up (序曲) 是五环中的第一环。在这个环节里, 教师不是一开始就说:“打开书”, “翻到多少多少页”, “我们开始学习什么什么”等, 这虽然是很多教师惯用的做法。这样的课堂, 少了趣味、活泼, 多了沉闷。教师可以从“闲聊”开始, 也就是说一开始就利用情景教学, 聊着聊着, 不知不觉地过渡到了当天所要教的内容上。用情景教学的方式, 相当于戏剧里的序曲一样, 在不知不觉、高高兴兴中, 就开启了一堂课的大幕。情景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它能够使学生高兴地进入学习的状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从而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从而能够使学生感知到学习是一种愉悦。教师在导入新课时, 要像打开幕布一样, 展现给学生一幅幅生动的场景;要像投石击水一样, 在学生脑海里激起情趣闪动的浪花;要像磁石吸铁一样, 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牢牢吸引住。这样, 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就能“鱼贯而入”了;这样, 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们的教学中, 用趣味导入, 就相当于“响台”。台先“响”了, 后面的课也应该是响当当的。在相声的开始, 演员先逗乐一下, 谓之暖场”。场暖了, 气氛也就自然好了。像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总是一个很热闹的大型舞蹈节目开场, 这样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 观众的情绪也调动起来了, 观众就进人了晚会观众的“角色”。课堂气氛好了, 学习效果也就好了。例如, 我们教一篇课文“Biblical idioms in English”。圣经成语, 看似很高深, 与生活与情景无关, 但是我们完全可以用情景教学法, 以圣经成语为内容, 巧妙地导入:Biblical idioms in English:Have you had breakfast/lunch?...Where did you have it?...Who cooked for you?...Oh, you are the“apples of your parents’eyes”. (To be written on the blackboard) Do you know the meaning of this idiom?...Yes, that means your parents love you more than any other people in their eyes.OK, I’ll ask you another idiom about eye.“eye for eye.” (To be written on the blackboard) Have a try to guess the meaning of this idiom....Wow, you are very clever.You are as wise as Solomon. (To be written on the blackboard) How about this idiom?...Yes, it means you are very clever.These idioms all come from the Bible, so we call them biblical idioms.Do you think these idioms are interesting?Do you want to know more?...Well, this period we will learn a passage-Biblical idioms in English. (To be written on the blackboard)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 很多内容我们都可以用情景教学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的导入, 就像戏剧大幕的开启。这样, 师生期待着进入一场好戏。导入要做到短、快、实、趣;导入的内容要和教学的内容直接相关, 不要绕来绕去, 半天还没有绕到主题上来。Presenting (发展) 是教学活动的开展。大戏开锣, 前面总要交代故事的来龙去脉、人物关系等。在课堂这部大戏的presenting (发展) 这个过程中, 教师可适当进行一些语言输入的活动。如领读难一点儿的单词、引出新的句型等。这个时候教师的讲解应该精辟, 引发学生思考。在这个过程中, 师生应该融入进去, 这时教与学就是一个真实的场景, 教学生活化了, 真正实现了“教学即生活”。师生都是演员, 就没有那种隔阂, 没有那种拘谨, 这就是我们的合作学习所提倡的环境。既然是在特定的环境里, 我们就在这种环境里完成我们要做的事。任务型教学就是用英语做事, 所以, 师生都是演员, 其实在英语课里面, 师生都是在用英语做事, 这相当于我们在生活中, 不知不觉地就学好了口语一样。Suspense (悬念) :设置悬念, 能使课堂具有戏剧性, 能极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种注意是“无意注意”, 因此, 学生在这个过程里面会感到轻松快乐。有悬念, 就会有驱动力, 他们会想弄个明白, 探个究竟。悬念可以是提问, 也可以是情境的设置。例如我们上一节关于“movies”的课, 让学生看一个关于奥运会的documentary片段后问学生:“How do you like it?”帮助学生回答:It’s interesting/cool/great (引出这节课要教的新单词, 温故而知新。) 这个时候出现成龙与奥运会相关的一个镜头, 然后过渡到播放成龙的一个动作片, 从而引出“action movie”, 引出“exciting”这个词。教师再往下放, 准备让学生看其他部分, 但电脑出了故障, 不能打开 (这是教师有意设置的悬念, 引出新词, 并增加课堂的戏剧性, 因而创设了课堂教学需要的情景) 。教师这时情绪低落, 表现出“悲哀的”样子, 从而引出这节课的另一词“sad”.此时, 教师再次摆弄电脑, 屏幕上突然出现“thriller”的恐怖场面, 伴随以恐怖的声音, 引出“scary”这个词。此时学生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电脑故障是教师有意为之, 但不要紧, 悬念制造出来了, 戏剧性有了, 趣味性也有了。教师再放一段“Beijing Opera”的片段, 引出这个词, 并对这个词做出解释。这个时候教师说:“Oh, another kind of movie.”但是教师不说是什么, 只是戴一个京剧脸谱, 然后高声唱到:“外国人把那京戏叫做‘Beijing Opera’”。然后让全班同学唱一遍:“外国人把那京戏叫做‘Beijing Opera’”。然后教师说:“I like Beijing Opera very much, because I can learn about the Chinese history.”

这样课堂上妙趣横生, 情景真实, 学生如临其境, 在这样的情景里感知语言, 体会语言的真实运用。Climax (高潮) 通常是一节课的展示环节。前面的阶段学生进行了有效的输入, 这个时候该进行成功的输出了。学生在任务驱动下, 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在一节课中所学到的语言。这个展示的阶段可以是一个小组的短剧, 也可以是一个小组合作的project, 等等。这个时候, 分享大家的智慧, 学习各自的优点。花样频出、精彩纷呈, 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同学们的思维活跃程度也达到了高潮。这是一节课的亮点。如在“Biblical idioms in English”这节课里, 在这个阶段, 让学生展示他们小组合作写出来的作文 (用课文里出现的圣经成语编写一个故事) , 他们的作文会各有各的想象, 各有各的创意, 各有各的精彩。如前面提到的“movies”为主题的课, 在高潮部分, 师生可以一起唱下面的chant.“Tony, Tony, Tony.Funny, funny, funny.He thinks comedies are really funny.Mary, Mary, Mary, Scary, scary, scary.She thinks thrillers are really scary.Dora, Dora, Dora, Opera, opera, opera.She likes watching Beijing Opera.Ending”ending (结局) 故事或者戏剧都有时间、地点、起因和结果等。课堂的结论就如同故事的结果, 是剧情发展的必然, 也是一堂课发展的必然。这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也就是我们所提倡的探究学习的结果。这是课堂的产出阶段, 也是学生在快乐的过程中的所得。这个环节是一节课的总结环节, 是打鱼收网的时候。在这个环节里, 教师可以引导 (不一定是教师自己) 总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可以对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进行评价, 也可以布置作业, 等等。如前面提到的关于“movie”的那节课,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可以让学生把这节课的内容编成“chant”后唱出来, 这样, 这节课的内容学生就很容易巩固了, 甚至烂熟于心。戏剧式教学里的“五环”应该环环相扣, 用串词连接。戏剧在于各个环节是一个整体, 他们前后呼应, 首尾相连。因此, 各个环节应该前后呼应, 注意埋下伏笔、做好铺垫、多次反复。这样, 就具有完整性、故事性, 因此也就具有戏剧式的情景。前面的言语、提问以及情境的设置, 都为后面的内容做好了铺垫, 这样可以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步步有用、节节提高。这样, 整个教学内容的设置, 就像剧本一样, 总是相互联系的、相互支撑的, 学生处在一个连续的思维里, 而连续的思维、完整的情节, 使学习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传统教学缺乏的是整体意识, 不能像故事一样把内容连接起来, 这是机械地、生硬地、毫无趣味地把各个部分展示出来, 这样学生总感觉教师是在不停地灌, 学生感觉到沉闷、沉重, 感觉不到乐趣、轻松。作为戏剧式情景教学, 就像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的串词一样, 把一堂课各个部分生动、巧妙地串起来, 学生由一个部分到下一个部分, 感觉不到突兀, 感觉不到生硬, 而始终是处在一个情景里, 始终处在轻松的氛围里, 始终处在快乐里。

上一篇:传统企业的挑战下一篇:多组结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