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滨海新区

2024-08-08

茂名滨海新区(精选六篇)

茂名滨海新区 篇1

关键词:滨海新区,增长极理论,发展,研究

一、增长极理论概述

法国经济学家佩鲁首次提出了增长极概念, 他认为, 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技术进步和创新, 而创新总倾向于集中在一些特殊的企业。这种特殊的企业就是领头产业, 即增长极。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是指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增长极通过支配效应、乘数效应、极化与扩散效应对区域经济活动产生组织作用。

支配效应。增长极具有技术、经济方面的先进性, 能够对周围地区的经济活动产生支配作用。即周围地区的经济活动随增长极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动。

乘数效应。增长极的发展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示范、组织和带动作用, 从而加强了与周围地区的经济联系。在此过程中, 受循环积累因果机制的影响, 增长极对周围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会不断地得到强化和放大。

极化效应是指增长极吸引和拉动周围地区的要素和经济活动不断趋向增长极, 从而加快增长极自身的成长。

扩散效应是指增长极向周围地区进行要素和经济活动输出, 从而推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综合影响称为溢出效应, 如果极化效应大于扩散效应, 则溢出效应为负值, 结果有利于增长极的发展。如果极化效应小于扩散效应。则溢出效应为正值, 结果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利。增长极具有获取巨大规模经济效益等作用。

增长极的形成、发展, 将引起区域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从而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茂名滨海新区发展概况

茂名滨海新区是茂名市在十二五规划期间重点打造的新的经济增长极。茂名滨海新区包括茂南区、茂港区、电白县“两区一县”的20个建制镇, 6个街道办事处和高新技术开发区, 总体规划用地总面积1 688平方公里, 为全国第二;是茂名市向东向南发展的战略拓展区域, 是粤西地区具有很大开发潜力和支撑引领作用的新兴增长极。茂名滨海新区的总体布局为“一城两核三湾十区”。“一城”为滨海新城, 计划10年后建成区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 人口达到150万人。“两核”为水东湾核、博贺湾核, 构成滨海新城的核心。前者用来放置中央政务区和中央商务区, 重要公共服务设施、金融商贸、商务办公、文化体育等, 大都在水东湾核。博贺湾核用来放置物流、会展贸易、先进制造业, 港口和运输是这里的重点。“三湾”为水东湾、水东-博贺湾、博贺—吉达湾;三者分别定位为城市滨海景观线 (建滨海步行道和广场等) 、休闲度假区 (建沙滩度假区和主题公园等) 和物流港湾 (建物流园和保税港区等) 。“十区”则包含了中央商务区、中央政务区、高新技术区、休闲度假区、物流会展区、产业转移示范区、商贸居住区等。

目前, 茂名滨海新区已纳入全省发展战略, 《茂名滨海新区建设工作方案》获得省政府批准实施。《广东省茂名滨海新区发展总体规划》也于2012年3月获得通过。2012年4月26日, 茂名滨海新区举行了成立挂牌仪式。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正在加紧编制。滨海新区建设已有序展开, 市民大道正式通车, 市一中新校区已投入使用, 海洋大道东段、市民活动中心建设进展顺利, 博贺新港区开发建设加快推进。茂名滨海新区合计落实项目投资额已达1 800多亿元。2011年初与中央企业签约总投资1 200多亿元的11个大项目。中建公司和越秀集团也拟在滨海新城区打造大型城市综合开发项目。2011年6月, 中国联塑集团入驻茂名, 项目首期投资10亿元, 建成投产后年缴税可达9 000万元;8月, 茂名与中化集团签署石化仓储码头投资协议, 在博贺新港区投资兴建100万立方石化仓储库区及8万吨液体化工码头项目;同月, 作为实施滨海发展战略的主战场, 电白举行“电白向前进”主题招商活动, 63个项目或签约或动工或竣工, 投资额超过100亿元。2011年11月, 中国港湾公司投资50亿元建设博贺新港;同月, 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茂名石化产品交易中心敲响“华南第一锣”, 该中心将为茂名市各类石化产品与国内国际市场无缝链接搭建平台, 打造大宗石化产品“茂名价格”。

2012年, 茂名滨海新区已开工和已落实项目达22个, 总投资超过1 179亿元。其中, 总体投资44.14亿元的茂名石化炼油改扩建项目, 既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工程建设的重点项目, 也是广东省“新十大工程”之一。该项目已于2012年1月19日动工建设。该项目建成后, 茂名石化的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将由目前的1 350万吨/年扩大到2 000万吨/年以上, 茂名石化公司年产值将超1 200亿元, 年利税将超300亿元, 将成为中国第三个炼油能力超过2 000万吨的特大型炼油基地, 进一步巩固茂名在广东沿海石化产业带的“龙头”地位。

三、茂名滨海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

茂名滨海新区战略定位是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和广东能源、装备制造、信息产业基地, 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和交通运输枢纽, 广东海洋经济重点发展区和海洋集聚发展示范区, 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区和滨海旅游产业园区, 广东对东盟开放的重要门户, 粤西地区的经济核心区, 广东新兴增长极, 现代化国际化滨海新城。打造成为国家海洋经济试验区、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后发展地区、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试验区, 成为实施国家南海战略和能源战略的重要载体, 逐步成为南中国生态、宜居海滨绿城。

四、茂名滨海新区发展的路径选择

1. 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

为了保障茂名滨海新区的健康发展, 必须首先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规划应既具有战略上的前瞻性, 又要具有现实可操作性。2012年2月, 《广东茂名滨海新区发展总体规划 (2011—2030) 》已通过专家评审;茂名市政府以国际竞标方式产生了《广东省茂名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 还应组织国内外优秀专家按照科学、先进、合理的要求, 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滨海新区产业发展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滨海新城核心区分区规划及控制性规划等各项规划, 使茂名滨海新区建设有组织、按规划、有条不紊地推进。

2. 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目前, 滨海新区已进入实质发展阶段, 发展的任务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大。茂名市要把加快滨海新区发展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 建立强有力领导机构, 加强滨海新区领导班子建设, 理顺滨海新区与新区范围内各区、市、县的关系。对已获通过的《广东茂名滨海新区发展总体规划 (2011—2030) 》、《广东省茂名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必须狠抓落实。滨海新区领导班子要就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招商引资、综合整治环境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科学决策, 精心部署。

3. 大力推进各项创新

新区要创新政策体系, 争取省委、省政府对滨海新区出台专项扶持政策, 重点是财税、金融、土地、产业、环保、海洋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要完善市场机制, 努力引入实力雄厚、开发经验丰富的战略投资者, 加快新区开发步伐。要创新政府工作机制, 提高效率、改进服务, 要创新用人机制, 大力引进、培养各类人才, 促进滨海新区开发建设。要支持各县 (市、区) 利用滨海新区开发的机遇, 大胆探索创新, 加快发展。

4. 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现代产业体系是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有自主创新性的有机产业群为核心, 以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高效运转的产业辅助系统为支撑, 以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保障有力、市场秩序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为依托, 并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茂名滨海新区要进一步明确现代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 要以建设广东重要沿海现代产业基地为目标, 要进一步加大现代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力度, 要发展石化中下游产业, 延长产业链, 培育形成上中下游产业, 紧密结合大中小企业配套发展的大型石化产业集群, 打造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要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一要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 鼓励国内外大型企业在滨海新区设立物流中心、采购中心、研发中心和培训中心, 促进生产服务业发展。二要努力发展生活服务业。加快推进旅游、商贸、房地产、现代医疗、社区服务等现代生活服务业发展。三要积极培育创意产业、服务外包、人力资源服务和高技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要努力抓好项目建设, 积极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 建设重大研发成果转化平台, 建设信息产业基地。要发挥滨海新区海陆运输便捷的优势, 积极吸引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到新区落户, 成为高端产业聚集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大型炼油、乙烯、芳烃基地以及大型发电、建材基地, 建设若干条比较完整的石化中下游产业链, 形成成系列的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业集群;适度发展机械装备工业、精深钢铁加工工业、临港物流产业, 成为辐射珠三角和“三南” (华南、中南、西南) 地区、影响东南亚的世界级重化产业基地和广东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5. 大力发展港口经济、海洋经济

茂名市是全省14个沿海市之一, 海岸线220公里。海洋经济, 尤其是港口经济, 在茂名滨海新区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茂名自然资源禀赋最突出处就在于拥有自然条件优越的良港。茂名港是我国石油主要装运枢纽之一, 是华南地区新兴港口, 是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联结的门户, 是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航程最短的口岸之一。茂名港在茂名市, 乃至整个华南地区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非常突出。因此, 茂名滨海新区要从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定位海洋经济, 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必须以港口经济发展为龙头, 港口建设要适度超前。要从政策和资金上扶持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经济是一业带百业的产业, 社会综合效益显著。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促进滨海新区海上旅游业、渔业、海运业的发展。

6. 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要采取生态、集约型发展模式,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是要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 健全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评价制度, 强化激励约束机制, 推进污染治理和减排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 提高企业环保准入门槛, 只许引进资源能源消耗少、污染低、技术水平高的企业。二要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要大力研发和推广节能减排技术, 提升清洁化产品比重, 发展清洁燃料, 提高工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率, 加强废物回收和余热余压的利用, 加强高岭土尾矿砂的综合利用;要大力发展海水资源循环利用;建设海水淡化装置, 利用海水淡化替代城市生活用水, 积极发展海水冷却塔闭式循环冷却系统;要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水资源化利用, 大力发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系统, 着力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 积极引进以餐厨废弃物等生活垃圾为原料的垃圾资源化企业。三是要加强生态建设。严格实施生态分级控制和管理, 努力维护和改善滨海新区生态环境, 构建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和绿道为主体的生态网络。保护并恢复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场等典型的近海及海岸湿地生态系统, 重点建设环水东湾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 建设生态廊道, 启动生物多样性建设和物种保护工程。

7. 高度重视社会发展, 促进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滨海新区要采取有效措施, 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要尽心尽力惠民生。茂名市政府和新区管理部门的决策及实施都要体现惠民生, 要重公平求实效, 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广覆盖, 惠及广大的老百姓。要千方百计地稳定和扩大就业,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要完善就业援助和失业救济制度。要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实施新进人才住房保障工程, 完善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制度。要加强社会管理, 进一步改善社会治安环境。要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 加快茂名市一中新校区、茂名职业技术学院等教育项目的建设;努力推进医药卫生事业发展, 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快新区文体设施建设, 进一步做好保民生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陈栋生.区域经济学[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3.

[2]吴殿廷.区域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3]梁毅民.2012年茂名市政府工作报告[R].2012-01-7.

茂名滨海新区 篇2

(2011-2030年)

南方网讯 今天(2月23日)下午,由广东省发改委和茂名市政府主办的广东茂名滨海新区发展总体规划评审会在广州举行。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省社会科学院、省委党校、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等有关部门与单位的专家对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做的《广东茂名滨海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2030年)进行评审论证。

链接 茂名滨海新区

茂名滨海新区地处泛珠三角、大西南经济圈、中南经济圈的交汇点和重叠核心地带和我国与东盟国家经济联系的交通走廊,具有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有利条件。2010年常住人口160.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540.6亿元,分别占茂名市的27.5%和36.2%。规划区包括茂南区、茂港区、电白县两区一县的20个建制镇、6个街道办事处和高新技术开发区,是茂名市向东向南发展的战略拓展区域,是粤西地区具有较大开发潜力和支撑引领作用的新兴增长级。划定面积达1688平方公里。

《发展规划》中对茂名滨海新区的战略定位、开发战略、发展目标和空间布局的详细说明:战略定位:

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和交通运输枢纽,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信息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区和滨海旅游产业园区,广东对东盟开放的重要门户,粤西地区的经济核心区和新兴增长极,现代化国际化滨海新城。

开发战略及发展目标:

实施“以港兴区、产业振兴、城市南拓”战略,按照“三步走”战略有序推进,实现“五年具规模、十年见新城、二十年创一流”的发展目标。2015年滨海新城初具规模,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城市化水平达到50%;2020年主体功能基本具备,滨海新城框架基本形成,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000亿元,城市化水平达到70%左右;2030年,发展水平达到一流,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滨海新城基本形成。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0亿元,城市化水平达到80%左右,基本实现全域城市化,实现全社会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环境质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空间布局:

按照(“港—业—城”)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加快形成“一带一轴两城四港五区”的空间发展格局。

“一带”:滨海发展带。构建连接环水东湾新城、水东港区、滨海旅游区、博贺湾新城、博贺渔港区、博贺新港区、临港产业区和吉达港区等重要板块的沿海发展带和建设临港产业

特色明显、自然景观靓丽的发展带。

“一轴”:南北发展轴。构建连接老城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及环水东湾新城等重要板块的发展轴和建设以石化产业和商贸物流为特色的综合发展轴。

“两城”:环水东湾新城、博贺湾新城。环水东湾新城建设成为集金融商贸、商务办公、文化体育、创意研发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型城市中心区;博贺湾新城则大力发展旅游商贸、会展交易、房地产、商务运营等产业,成为与环水东湾新城功能互补、互动发展的城市核心区。

“四港”:博贺港新区、水东港区、博贺渔港区和吉达港区,将茂名港建成面向东盟、辐射内陆腹地的区域性重要港口。

“五区”:高新技术产业区、河西工业区、博贺临港工业区、信息产业区、滨海旅游区。

茂名安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策划部市场调研员发

滨海新区地产新格局 篇3

2010年滨海新区涅槃重生,地产格局可谓不破不立,曾经以塘沽、汉沽、大港等行政区划来分析滨海地产市场的方式已经作古,新规划后,滨海地产将首次迎来春秋战国式的“板块”格局。

于家堡板块

于家堡金融商务区是一个以交通为导向的金融区,这里将主要具备金融创新基地、城市商务、高端商业、都市旅游、生活居住等功能。

《今日楼市》观察:目前,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众多大型金融机构和投资商,都对天津滨海新区的于家堡金融区表现出了浓厚兴趣,纷纷通过各种方式积极接洽。同时区域内股交所、矿交所大厦、农合行大厦等楼宇以及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均在加紧建设中。

从住宅市场方面来看,于家堡商务中心站项目涉及拆除建筑面积约41.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约32万平方米。从今年1月开始,于家堡还迁房的价格便一直上涨,4月于家堡还迁房均价在1200元/平方米左右,比3月上涨1.89%。周边小区的二手房价格也一路看涨,目前均价在12000元/平方米到15500元/平方米之间。

响螺湾板块

因为海河在入海口处的水流颇似一个海螺而得名,在这个“海螺”上将建起一个“小岛”,即生活服务功能区。该区域包括一系列现代化星级宾馆和商业广场,配合中央水体公园,将成为塘沽区未来新的地标建筑。目前,响螺湾总规划的高层建筑达到了38座,其中制高点直逼360米。

《今日楼市》观察:在晌螺湾区域楼盘项目的购房者中,公寓部分多以投资客为主,而写字楼项目则吸引了不少大中型企业的关注。地理位置是多数购房者选择响螺湾楼盘项目的主要原因。目前,响螺湾地区的写字楼和酒店式公寓项目持续看涨,已开盘项目都有提价趋势。

MSD板块

泰达MSD即天津开发区现代服务产业区的英文缩写,这里将来会被打造成为泰达乃至滨海新区的核心商务区和公共活动中心。除承载CBD所有职能外,天津泰达MSD还致力于成就国际化标准的世界金融服务基地。地处核心位置的MSD板块将承载连接开发区东西横向发展的使命。

《今日楼市》观察:2011年落成后的泰达MSD,将坚持只租不售、长期持有的运营策略,以零污染、高产出和低能耗为原则,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引领着环渤海经济的发展。

塘沽核心区板块

塘沽核心区板块作为塘沽区最早建设发展的地区,这里成熟的生活配套以及浓厚的城市氛围使中心城区板块成为了滨海核心区内最主要的居住区。绝大部分在塘沽工作生活的人们都会选择在这里居住,因为良好的配套设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今日楼市》观察:2009年年初,房价一直在每平方米8000元左右震荡。而到了2009年末,滨海新区房价整体快速攀升。20lO年3月,塘沽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环比上涨了75.7%,成交均价环比上涨13.2%,达到10007元/平方米,历史上首次突破万元大关,量价涨幅位居全市各大区域之首。

中新生态城板块

中新生态城位于天津滨海新区汉沽和塘沽两区之间,面积约为30平方公里。中新生态城将把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的先进理念、技术与天津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在建设节能、环保、宜居住宅的同时,发展教育培训、科技研发、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配套建设一流的学校、医院、公园、文体设施和社区服务中心等公用建筑。

《今日楼市》观察:今年,生态城将力争完成200亿元投资,全年将开工产业、住宅、公建项目400万平方米,年底前使起步区初具规模、产业园区初具外部形象。目前,生态城内嘉铭、吉宝、公屋、三井、天房等5个已开工项目将尽快展开二期工程,万科、万通、世茂、远雄、芦花庄园、滨海家园等9个项目在一季度开工建设。

胡家园板块

胡家园地区位于市区至滨海的发展带上,同时也是天津市中心通往塘沽和开发区的必经之路。由于该地区偏离塘沽中心城区,生活环境不尽如人意,尽管交通便利,但却被认为只适合产业发展。随着胡家园地区逐渐完善的生活配套、教育配套和周边环境的改善,无疑增强了购房者对这一区域的市场信心。

《今日楼市》观察:随着地产商进驻胡家园地区开发建设地产项目,很多临街商铺已全部售出,带动了商业和交通的发展。远洋城还引进了塘沽一中初中部、实验学校小学部和塘沽一幼等优质教育资源,将为塘沽西部地区居民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因此使得为子女教育问题购房和投资型购房的比例大幅上升,至少增了三四成。购房者对胡家园地区未来预期值逐渐升高,新房销售价格也是一再攀升。

上北板块

上北地区位于塘沽的中心城区和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接合部,空间开阔,没有老城区的嘈杂和拥挤,但是能够传承老城区的舒适和温馨,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升值潜力。

茂名滨海新区 篇4

关键词:综合管廊,管廊断面,消防系统,通风系统,电气与自控系统,管廊结构

前言

综合管廊设计应以市政道路下部空间综合利用为核心, 围绕市政公用管线布局, 对地下综合管廊进行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 逐步形成和城市规划相协调, 城市道路下部空间得到合理、有效利用, 具有超前性、综合性、合理性、实用性的地下综合管廊系统。

1 设计思路

根据对起步区政管线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调查分析, 并结合综合管廊这一市政基础设施的特点, 设计总体思路如下:

(1) 市政管线尽量入廊:地下综合管廊作为不同种类地下管线的载体, 应协调平衡, 尽可能收纳较多的管线, 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2) 断面尺寸应近、远期结合:管廊断面设计不仅要满足服务区域现阶段的实际需求, 而且要充分考虑城市的长远发展, 在地下综合管廊内合理预留发展空间, 减少或避免城市道路的重复开挖。

(3) 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在充分调查、了解、研究、掌握服务城镇、片区、小区实际需求的前提下, 结合城市地块开发建设、道路新建和改造建设计划, 合理安排管廊建设时序。

2 总体设计

2.1 管廊设计原则

(1) 综合管廊布局应与城市功能分区、建设用地布局和道路网规划相适应。

(2) 综合管廊工程规划应结合地下管线现状, 在城市道路、轨道交通、给水、雨水、污水、再生水、天然气、热力、电力、通信等专项规划及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的基础上, 确定综合管廊布局。

2.2 管廊总体布局

综合考虑滨海新区起步区的城市总体布局、城市组团功能及分区、用地性质及建设情况、市政管线规划及建设情况、市政道路规划及建设情况、综合管廊系统布局等因素, 提出起步区综合管廊一期工程布局 (见图1) 。

3 入廊管线及管廊断面设计

3.1 博贺湾大道综合管廊

3.1.1 入廊市政管线

根据现状及规划要求, 博贺湾大道需入廊的地下市政管线有:DN800给水管、DN400~DN600再给水管、de300天然气管、24回路10k V电缆、6回路110k V电缆及16孔通信管。

3.1.2 管廊断面设计

根据入廊管线的种类及规模, 设计采用3舱型式, 管廊断面外框尺寸8.8m×3.8m (宽×高) , 其中综合舱净尺寸3.5m×3.2m, 主要布置DN800管径的给水管、DN400-DN600的再生水管和16孔通信管;电力舱净尺寸2.4m×3.2m, 主要布置110k V和10k V的电力管;燃气舱净尺寸1.8m×3.2m。具体布置见图2。

3.2 吉达大道综合管廊

3.2.1 入廊市政管线

根据现状及规划要求, 吉达大道需入廊的地下市政管线有:DN1200给水管、DN800再给水管、de200天然气管、16回路10k V电缆及12孔通信管。

3.2.2 管廊断面设计

根据入廊管线的种类及规模, 设计采用2舱型式, 管廊断面外框尺寸7.75m×4.2m (宽×高) , 其中综合舱净尺寸5.1m×3.6m, 主要布置DN1200管径的给水管、DN800管径的再生水管、12孔通信管和10k V电力管;燃气舱净尺寸1.8m×3.6m。具体布置见图3。

3.3 新城东路综合管廊

3.3.1 入廊市政管线

根据现状及规划要求, 新城东路需入廊的地下市政管线有:DN1000给水管、DN300再给水管、de200~de300天然气管、24回路10k V电缆及16孔通信管。

3.3.2 管廊断面设计

根据入廊管线的种类及规模, 规划采用2舱型式, 管廊断面外框尺寸6.55m×4.0m (宽×高) , 其中综合舱净尺寸3.9m×3.4m, 主要布置DN1000管径的给水管、DN300管径的再生水管、16孔通信管和10k V电力管;燃气舱净尺寸1.8m×3.4m。具体布置见图4。

4 消防系统设计

根据地下综合管廊内不同舱室的可燃物性质及火灾特点, 采取不同的消防系统。将不同的消防系统通过各种组合方式, 形成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组合最优的方案。

地下综合管廊内除了各种水管之外, 还容纳了大量的电力电缆和通信电缆, 虽然这些电缆多为阻燃电缆, 但为了防止和扑灭地下综合管廊内发生的火灾, 仍需在沟内设置必要的消防设施, 除按间距20m间距设置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外, 电力、管线舱还设置超细干粉无管网淹没式式灭火设备。对于变配电所, 根据其电气火灾的特性, 选用气体灭火系统。

5 通风系统设计

5.1 综合管廊廊内

天然气舱:每个分区采用独立的通风系统, 利用每个分区逃生口作为通风口, 并在每个通风口内设置一台机械送 (排) 风机。逃生口及通风口均与景观绿化融为一体设计。

综合舱:每个防火分区采用独立的通风及排烟系统, 在每个分区的两端各设置一个通风口, 并在每个通风口内设置一台机械送 (排) 风 (烟) 机。

5.2 设备间

设备间:地面上设置的控制中心、开关房、变配电所、路灯配电室、低压配电室、电气控制室采取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系统, 通过窗户自然进风, 侧墙安装轴流风机排风。

5.3 风量计算

(1) 综合管廊廊内:电力管道舱、热力舱的通风量在满足最小排风量6次/h同时, 需确保风机运行不大于20min的情况下将沟内温度降至36℃以下, 便于下人检修;天然气舱在满足通风换气不小于12次/h的同时, 需确保风机运行不大于20min的情况下将沟内温度降至36℃以下, 便于下人检修。

(2) 设备间:控制中心、开关房、变配电所、路灯配电室、低压配电室、电气控制室按10次/h换气次数, 电缆夹层按6次/h。

6 排水系统设计

由于地下综合管廊内管道维修的放空以及沟体本身的渗漏等, 会造成一定的沟内积水, 因此, 沟内需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 以排除沟内的积水。在地下综合管廊内设有排水沟, 其布置在地下综合管廊的一侧, 排水沟断面尺寸采用200×150mm, 地下综合管廊横向拟设坡度2%。为保证地下综合管廊防火分区的隔断效果, 每个防火分区的排水应自成系统, 即在每个防火分区内的地下综合管廊最低点处设置集水井内, 内设潜水排水泵将积水排入附近的雨水井内。其中, 天然气舱排水系统独立设置。

7 标识系统设计

(1) 综合管廊内部的控制设备、附属设施设置标识牌。附属设施如管线出舱口、逃生通道、逃生口、通风口、吊装口分别设置带编号的标识牌。灭火器设置带编号的标识牌。

(2) 综合管廊内每隔20m设置一处里程标识。在交叉口和连接通道前设置方向标识牌。

(3) 穿越箱涵和铁路处设置标识牌, 并注明里程。

(4) 综合管廊内的各专业管线每隔80m设置一处管线标识牌。

(5) 变配电所前设置管廊介绍牌。

(6) 综合管廊变配电所、连接通道、逃生通道处设置“禁止吸烟”标识牌。天然气舱通风口、吊装口、逃生口处设置“禁止烟火”标识牌。综合管廊内配电控制箱、配电间设置“有电危险”和“禁止触摸”标识。

(7) 防火门两侧设置“注意脚下”标识。楼梯护栏处设置“当心坠落”标识牌。楼梯旁设置“注意碰头”标识牌。台阶上下处设置“小心台阶”标识。

8 电气与自控系统设计

电气设计包括配电系统、照明、建筑物防雷、接地及安全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弱电系统等。电气设计负荷等级按管廊内不同的用途和重要性分为二、三级。

根据沿线负荷布置情况及负荷分散、供电距离长的特点, 综合管廊全线划分为12个供电区域, 每个供电区域的供电范围约1.5km, 设综合管廊专用变电所12座, 每座变电所的配置基本相同, 负荷容量基本接近。

设计拟将两座控制中心分别设置在博贺湾大道南段和吉达大道和吉港大道交界处, 占地面积约分别为300m2, 建筑面积约600m2, 控制中心兼做消防控制室与值班室。

9 管廊结构设计

9.1 管廊结构

管廊结构形式, 主要有现浇钢筋混凝土和预制钢筋混凝土两种。根据实际情况, 现浇施工工艺成熟, 在结构整体性、防水性能、施工难度、施工机械等方面较预制结构有优势。设计综合管廊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管廊。

9.2 变点所等建筑物

变配电房结构, 均含一层地下室与管廊连接, 地面一层, 采用框架结构。对于上部结构, 框架柱截面拟采用400×400mm的, 框架主梁及次梁宽度取200mm, 主梁的梁高一般取梁跨度的1/8~1/12, 次梁的梁高一般取梁跨度的1/12~1/16, 屋面板厚度取120mm。

9.3 基坑支护

设计基坑开挖深度为6~7m, 适用于钢板桩支护。为保证基坑土方开挖、管廊结构施工、周边桥梁及车辆人员通行的安全, 根据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工程地质条件和周边地形, 从安全、经济、合理、可行的角度出发, 可考虑拉森钢板桩+放坡、拉森钢板桩+钢管撑两种支护方式。

9.4 管廊过河、过快速路段节点设计

9.4.1 管廊过河

博贺湾大道综合管廊在平面线位上有四处与河道垂直相交, 管廊需下穿河道, 河床平均深度约为3m。过河段应安排在枯水季节施工, 采用钢板桩支护或土石围堰、明挖施工通过。

9.4.2 管廊快速路

管廊需下穿现状快速路 (茂名港大道) 处, 考虑采用顶推法通过, 先对快速路进行托换保护后, 管廊采用预制形式, 顶推预制管廊通过。

1 0 结束语

茂名滨海新区起步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 既能促进地下空间集约利用, 又能提高管线防灾能力、消除拉链路, 从而建设出新型现代化、环境美好、和谐安全的城市。

参考文献

[1]《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 (GB50838-2015) .

[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20289-98) .

[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14) .

[4]《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GB50028) .

天津市:滨海新区 篇5

天津滨海新区地处于华北平原北部, 位于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交汇点上、海河流域下游、天津市中心区的东面, 渤海湾顶端, 濒临渤海, 北与河北省丰南县为邻, 南与河北省黄骅市为界。滨海新区拥有海岸线153公里, 陆域面积2270平方公里, 海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滨海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拥有水面、湿地700多平方公里;拥有1200平方公里可供开发的盐碱荒地;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 已探明渤海海域石油资源总量100多亿吨, 天然气储量1937亿立方米, 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滨海新区紧紧依托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 拥有中国最大的人工港、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和最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以滨海新区为中心, 方圆500公里范围内还分布着11座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对外, 滨海新区雄踞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位置, 与日本和朝鲜半岛隔海相望, 直接面向东北亚和迅速崛起的亚太经济圈, 置身于世界经济的整体之中, 拥有无限的发展机遇。随着滨海新区建设速度的加快, 吸引了大量的建设者和投资者涌入新区、投身滨海, 新区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明显增加。2009年, 新区户籍人口已经达到了118.57万人, 常住人口230万人, 人口迁入率22.72‰。

经过多年发展, 天津滨海新区形成了开放优势明显、产业配套齐全、科技资源丰富等多重优势。新世纪新阶段, 党中央、国务院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 做出了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滨海新区成为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后, 又一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 撤销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 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 以原三个区的行政区域为滨海新区的行政区域。国务院在《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中, 明确了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指导思想、功能定位和主要任务, 并批准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根据国务院相关指示精神, 天津滨海新区已确定了自身发展定位。滨海新区将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 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为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试验区建设, 滨海新区实施了“一核双港、九区支撑、龙头带动”的发展策略。“一核”是指滨海新区商务商业核心区, 由于家堡金融商务区、响螺湾商务区、开发区商务及生活区、解放路和天碱商业区、蓝鲸岛生态区等功能区共同组成。“双港”是指天津港的北港区和南港区。“九区支撑”是指通过滨海新区九个功能区的产业布局调整、空间整合, 打造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轻工纺织、国防科技等八大支柱产业, 形成产业特色突出、要素高度集聚的功能区, 成为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发展载体, 支撑新区发展, 发挥对区域的产业引导、技术扩散、功能辐射作用。“龙头带动”是指通过加快“一核双港九区”的开发建设, 凸显天津滨海新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龙头带动作用, 在加快天津发展, 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振兴, 推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当前, 天津滨海新区上下同心, 在开发开放的宽阔大道上昂首阔步的前行。滨海新区将抓住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 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 为推动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奋斗。

北京产业层次竞争力位列全国第一

近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报告指出, 北京的产业层次竞争力、综合区位竞争力等位于全国首位, 综合竞争力排在全国第三位。

报告研究指出, 金融危机反而加快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城市聚集程度提高, 人口梯度转移特征明显, 城市发展模式开始实践低碳与绿色理论。同时, 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及城市化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城乡和区域差距进一步扩大;大城市, 尤其是大城市的中心区极度繁华, 大城市边缘城镇及乡村停滞和衰落。

在二级指数中, 北京的产业层次指数竞争力、科学技术竞争力、综合区位竞争力均排在全国首位。其中, 产业层次指数主要指产业体系、产业环节中的技术含量和知识水平, 通常以第三产业增加值、该增加值占GDP比重等进行衡量。研究显示, 北京的第三产业增加值, 占GDP的比重高达75.9%。产业层次指数竞争力排名前10的城市还有香港、上海、台北、基隆、深圳、高雄、新竹、台中、台南等城市。除香港外, 其余城市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都在60%以下。

此外, 北京的综合区位竞争力居于首位, 其次是上海、香港、广州、重庆、哈尔滨、天津、深圳、武汉、长春。

天津:消费市场持续繁荣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领跑全国

从天津市商务委获悉:今年以来, 天津市商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的部署要求, 各项商务重点工作进展顺利, 全市商贸经济发展继续保持较快的良性增长态势, 消费市场持续繁荣, 集散辐射能力显著增强,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生活必需品市场运行平稳。今年一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07亿元, 同比增长17.9%, 增幅继续在全国居于领跑地位。

自年初以来, 天津市商务系统紧紧围绕“保供应、促繁荣, 高起步、开门红”, 在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 健全应急体系, 加强生活必需品储备, 全力保障民计民生的同时, 紧紧抓住消费结构升级、城乡面貌巨变、城市影响力提升的有利时机, 着力推进流通方式创新和业态调整, 大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全力打造繁荣繁华的国际商贸大都市。

随着大型商贸项目的投入使用、现代物流建设加快、城市综合环境整治和进出口贸易提升, 天津市商品流通规模明显增大。亿元批发市场比上年再增4家, 总数达到76家, 成交规模和辐射范围都进一步扩大, 各类亿元市场购销两旺。1至3月份, 天津市商品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加1000多亿元, 总额达到4421亿元, 增幅高达33.1%, 集散辐射功能和集聚承载能力均显著增强。

住宿、高端百货、餐饮成为消费市场主要拉动力量。今年以来, 来津旅游消费的国内外游客明显增多, 进而带动了住宿、餐饮及百货等行业的迅速发展。1至3月份, 天津市住宿客房使用率明显高于以往, 商贸旅游收入同比增长47.6%;天津市餐饮业实现营业额93.3亿元, 同比增长24.1%。

与此同时, 家电商品销售的较快增长也为消费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抢抓家电以旧换新和家电下乡等扩大消费政策带来的难得商机, 天津市各相关部门主动将利民政策落实到位, 简化程序便捷手续, 各家电销售企业也纷纷推出促销优惠活动, 加之年初“两节”市场的带动, 天津市居民更新购买家电热潮始终高涨。

河北“零成本”注册激发投资热情

今年初起, 为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河北省实施了民企、个体户“零成本”注册政策, 激发了广大投资者的热情, 目前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省工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 一季度, 河北全省内资市场主体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户数较去年同期有大幅增长。

一季度, 河北全省新登记内资企业16663户, 因注册资本增加, 变更登记内资企业23383户, 设立和变更登记户数较去年同期的13501户、15369户, 分别增长23.42%和52.14%。其中, 新登记私营企业13226户, 较去年同期的10541户增长25.47%;因注册资本增加, 变更登记私营企业15761户, 较去年同期的10850户增长45.26%。

一季度, 河北全省新增登记个体工商户59528户, 因注册资金增加, 变更登记个体工商户30265户, 设立登记和变更登记户数较去年同期的52338户、24446户, 分别增长13.73%和23.80%。

济南、青岛等九市获批国家落实CEPA示范城市

商务部日前确定济南、青岛等9市为第二批落实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CEPA) 示范城市, 山东省将获得在会展、医疗、旅游、教育等领域与港澳开展经贸合作的先行先试政策。

济南市将确定金融服务、商贸物流、商务会展、科技咨询、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公益事业等重点合作领域, 建立多层次互动交流机制, 建设特色经济载体, 推动双方经贸合作取得新突破。青岛市将围绕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航运枢纽和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中心、国际海滨旅游度假中心、区域性科技信息中心等四个中心, 加强与港澳服务业的合作。

据了解, 第一批落实《安排》的示范城市有广东佛山市、上海浦东新区、重庆北部新区和珠海市;此次列入的第二批示范城市, 除济南和青岛外, 还有广东广州市、深圳市、东莞市, 江苏南京市、苏州市, 广西南宁市, 新疆乌鲁木齐市。

山东新增13家国家创新型企业数量居国内之首

从山东省科技厅获悉, 国家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日前联合发布了第三批创新型企业名单, 山东省13家企业名列其中。截至目前, 山东省国家创新型企业已达24家, 本批新增和累计总量均居全国各省市首位。

创新型企业是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依靠技术创新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企业。山东省以承担重大科技计划专项、建设创新服务平台、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创新方法培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引进等为抓手, 大力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引导更多企业走创新发展道路, 以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并初见成效。本批新增的13家企业分别为威海广泰空港、山东冠丰种业、中国重汽、兖矿集团、潍柴动力、绿叶制药、时风 (集团) 、泉林纸业、金正大、龙力生物、软控股份、青岛港 (集团) 、青特集团。

辽宁24个城区首季人均可支配收入超五千

近日, 辽宁省服务业委员会公布了最新的城区经济发展统计数据。据介绍, 一季度辽宁省城区经济主要指标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辽宁全省56个城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030.8亿元, 同比增长13.1%, 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3个百分点, 占全省经济总量的71.4%。各城区平均地区生产总值54.1亿元, 9个城区超过百亿元。沈阳市铁西区、大连市金州新区、甘井子区以及沈阳市沈河区、和平区排在地区生产总值排行榜前5位。辽宁全省56个城区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97.6亿元, 同比增长30.3%。

城区经济快速发展, 百姓从中受益最多。一季度, 辽宁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5000元的城区为24个, 而去年一季度, 只有9个城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5000元。盘锦市兴隆台区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311元, 在辽宁全省各城区中收入最高。一季度, 辽宁全省56个城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2.8亿元, 同比增长27.6%;实际利用外资实现34.8亿美元, 同比增长29.6%。

河北今年85%企业将建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2010年6月, 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意见》提出:自2010年到2012年, 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 在全省企业普遍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2011年河北全省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企业将达到85%, 其中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普遍建立。

滨海新区定位的思考 篇6

关键词:副中心,优势,对策建议

1994年, 天津市决定开发滨海新区, 用十年左右的时间, 基本建成滨海新区。2006年,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2009年11月9日撤销了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 设立了天津市滨海新区, 在行政上的统一将更加有利于滨海新区的发展。滨海新区目前已经形成了电子通讯、石油开采与加工、海洋化工、现代冶金、机械制造、生物制药和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 形成了多层次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人才创业基地, 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滨海新区在天津的位置正在发生着变化。

一、城市副中心的特点与作用

1.城市副中心的形成

城市副中心是城市内生发育与外在规划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特殊区域。城市副中心是城市人口和生产要素在向外扩散的过程中形成的新的结节点, 也是城市空间结构由单核向多核演变的结果。

芝加哥大学著名地理学家C.D.哈里斯和E.L.厄尔曼提出的多核心理论认为, 大城市不是围绕单一核心发展的, 而是逐步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的。当原城市中心区聚集利益不断被日益增加的聚集不经济和交通拥挤成本所耗尽时, 在聚集经济利益驱动下, 社会经济活动在原中心外围的重新聚集将导致城市次中心产生, 使城市的空间布局有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化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 伴随城市经济总量增长和各层面有利政策、机遇的推动, 具有影响力的城市副中心就会应运而生。

2.城市副中心的特点

(1) 具有相对独立性。

通常所说的卫星城一般依赖于城市中心, 或具有半独立性, 而城市副中心一般具有相对独立性, 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发挥它的功能。

(2) 交通系统便捷。

城市副中心交通便利, 与城市中心有很便利的交通联系, 是一个具有市内意义的交通枢纽。

(3) 产业结构优化。

城市副中心是社会经济活动在原中心外围的重新集聚下产生的, 因此具有集聚作用。在城市中, 经济活动聚集在特定的空间中, 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

(4) 职能多样性。

城市副中心具有商业、公共饮食、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等职能。城市副中心的配套设施齐全, 文娱体育设施具备, 有为广大居民和顾客提供足够的高层次服务的广阔服务地带, 具有能够吸引人的有个性的外观和良好的社会氛围。

3.城市副中心的作用

(1) 减轻城市中心区的负担。

城市副中心疏解了城市中心区人口, 分担了城市中心区部分功能。1958年, 东京为了缓解市中心区过度拥挤而引发的地价、交通、环境等问题, 建设了三个副中心。1965年, 巴黎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商务空间需求, 保护巴黎古都风貌, 提出在巴黎外围设立城市副中心。

(2) 是城市边缘区的中心或重心。

副中心位于城市边缘, 同时又是区域的中心或重心, 具有相应的腹地。按照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城市中心区和副中心分别是城市中的高级与次级中心地, 它们在空间上相呼应, 功能上相补充, 共同构成城市第三产业布局的主要网络。而且城市副中心的形成有利于实现城市内生增长扩大机能, 可以带动周边的发展。城市副中心是区域的中心或重心, 因此城市副中心的功能一般为复合化, 以商务和商业为主要功能, 兼具都市休闲旅游、观光功能。

二、滨海新区作为“副中心”的优势

1.滨海新区的行政优势

滨海新区发源于天津的城市经济, 是在全市经济发展基础上建立和成长起来的, 与具有600年发展历史的城市中心区之间一直属于子城和母城的关系。

但是2009年11月9日撤销了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 设立了天津市滨海新区。在市委、市政府召开的滨海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动员大会中提出要形成新区的事在新区办的运行机制。这样就赋予了滨海新区更大的自主发展权、自主改革权和自主创新权, 使滨海新区具备了城市副中心的相对独立性的特点。

2.滨海新区的交通优势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华北平原北部, 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交汇点上, 海河流域下游, 天津东部沿海, 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 是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 也是中国邻近内陆国家的重要出海口。滨海新区的区位优势造就了滨海新区的交通优势。

滨海新区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发达。天津港跻身世界深水大港20强之列, 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 建立了长期通航和贸易关系, 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大通道。滨海新区通过京沈、京沪、京九、大秦等国家主干铁路与全国铁路网相连, 通过京津塘、津晋、唐津等高速公路与国家干线公路网沟通。滨海国际机场12万平方米。滨海新区的交通状况符合成为天津市副中心的条件。

3.滨海新区的经济优势

滨海新区经过十六年的发展, 在天津市的经济比重越来越大, 逐年增加, 目前滨海新区工业总产值已稳定发展到占全市经济比重的60%以上。天津滨海新区占全市10%的人口却为天津创造了近半的经济财富。

1994年, 天津市提出“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滨海新区’的阶段性目标”。经过十六年的不断深化改革和逐步完善投资环境, 天津滨海新区经济始终保持持续快速发展, 成为天津经济发展最大的增长点。从1994年生产总值112.36亿元增加到3831.27亿元。

由此可见, 天津的经济中心已东移至天津滨海新区。

4.滨海新区的综合配套优势

滨海新区具有完善的区域功能, 建有泰丰公园、塘沽海河外滩、大港世纪广场等公共场所。泰达国际心血管医院是市级著名专业医院。截止到2008年底滨海新区有住宿和餐饮业579家, 金融业551家,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64家。滨海国际会展中心是天津市面积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展馆, 是滨海新区形象的标志性建筑和旅游观光景点之一。

天津滨海新区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 是浦东新区面积的1.8倍, 常住人口202万。天津滨海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最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这说明滨海新区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水平, 可以把人们留在滨海新区。滨海新区已经不同于卫星城了, 应该把它定位于城市副中心。

三、充分发挥滨海新区“副中心”的作用的建议

1.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从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上看, 滨海新区在和全市的比较中, 第二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优势, 但是第三产业相对弱些。但是作为一个城市的副中心, 产业结构要优化, 要能分担城市中心区的部分功能, 在空间上与城市中心区相呼应、功能上相补充, 要与城市中心区共同构成城市第三产业布局的主要网络, 就必须发展滨海新区的第三产业。

2.扩大就业提高吸引力

要想使一个地区具有吸引力和竞争水平, 就必须要保证就业水平, 有足够的岗位提供给想要迁入这个地区的流动人口。滨海新区2007年人口迁入率22.96‰, 而2008年的人口迁入率仅为3.66‰。2007年从业人数64.05万人, 2008年为60.78万人, 2008年比2007年增长-5.1%, 不过新增就业岗位人数从2007年的6.17万人增加到了2008年的7.4万人。虽然说受国际经济危机一定的影响, 就业率下降是正常的, 但是考虑到以后滨海新区的健康快速的发展, 在今后一定要注意居住与就业的相对平衡。在今后应该增加办公用房和工业用地, 这样可以为现有和未来的居民提供就业机会。

3.继续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扶持

滨海新区的发展直接得益于政府的扶植政策, 如: (1) 综合改革实验, 在自主创新、科学发展方面给予政策扶持; (2) 建设东疆保税港, 提高对外开放的等级; (3) 财税优惠政策, 对于高科技产业和自主研发产业实施鼓励政策; (4) 金融改革, 是全国的金融创新基地; (5) 在土地的流转、出让、转让以及小城镇建设方面先行先试等政策优势下蕴含的勃勃生机和发展潜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落户滨海新区的空客A320飞机、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100万吨乙烯、1000万吨炼油、中兴通讯基地、中船重工造修船基地等一系列重大项目, 不仅为滨海新区注入了蓬勃的发展活力, 而且有效地避开了经济危机对传统加工制造行业的冲击。这说明以政府为主导, 借助于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支撑, 推进项目的投资, 促进了滨海新区的快速发展。

所以在滨海新区后续的发展中, 不仅要发挥自身的优势, 还要依靠政府。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必然是融合了主动发展和政府规划的共同力量, 要想充分发挥滨海新区的副中心作用, 政府就必须给予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陈飞燕, 陆萍.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的发展及其对上海的启示[J].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9, (9) :198-201.

[2]王楠, 王娟.卫星城理论体系评述[J].商业现代化, 2009, (21) :75-76.

[3]孟广文, 杜英杰.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成就与发展前景[J].经济地理, 2009, (2) :193-199.

[4]邢治华.天津滨海新区在环渤海地区的地位和作用[J].环渤海经济瞭望, 2005, (8) :8-11.

上一篇:投资专业下一篇: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