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体重

2024-09-08

孕妇体重(精选十篇)

孕妇体重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50例孕前体重指数正常、在我院产科门诊建立围生期保健手册、定期产检、住院分娩且资料完整的健康单胎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自愿接受体重管理的100例为观察组, 未接受体重管理的150例为对照组;年龄分布20岁~38岁, 平均年龄 (26.8±4.5) 岁;孕周37周~41周, 平均 (39.2±2.1) 周;2组孕前均无心、肝、肾病变, 糖尿病或慢性高血压等内科合并症。2组年龄、孕周及体重指数、孕产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所有孕妇在孕13周之前建立保健手册, 一直随访至分娩。首次产检时由专人测量孕妇身高、体重并询问孕前体重, 根据公式:体重指数 (BMI) =体重 (kg) /身高2 (m2) , 计算孕妇的孕前体重指数 (体重指数在18.5~23.9 kg/m2为孕前体重正常) ;分娩前测量孕妇体重, 根据公式:孕期体重增长 (kg) =分娩前孕妇体重 (kg) -孕前体重 (kg) , 计算孕妇的孕期体重增长。随访追踪母婴结局, 随访内容包括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新生儿体重、剖宫产、胎儿窘迫。观察组定期产检根据体重变化情况进行个体化营养咨询、饮食及运动指导, 达到体重控制目标;对照组仅接受常规产检和健康教育。2组孕24周~28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1.2.2 孕期体重增长标准:按照2009年美国国家医学研究院 (IOM) 推荐的《单胎妊娠孕期妇女体重指南》标准[1], 正常体重指数 (BMI) 为18.5~23.9 kg/m2的孕妇推荐总体重增长为11.5~16 kg, 孕期体重≤11.5 kg的视为体重增长过慢、≥16 kg的视为体重增长过快。

1.2.3 观察指标 统计2组孕妇孕前体重指数及分娩前体重, 计算孕期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及超重的例数。统计2组孕妇妊娠结局, 包括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剖宫产例数。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情况比较

观察组孕期体重增长控制在正常范围的比率高于对照组, 孕期体重增长过快、过慢均低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见表1。

例 (%)

2.2 2组孕期并发症、妊娠结局比较

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率、产后出血及巨大儿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2。

例 (%)

3 讨论

国内外不少学者研究一致认为孕期体重增长过多与母婴妊娠结局均有关系。Nuthalapaty研究表明, 孕妇的孕前体重和孕期增重对妊娠结局有影响[2], 孕期体重增加过多, 导致脂肪过度堆积, 引发肥胖, 不仅可以引发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危害孕妇健康的疾病, 还常常导致腹肌收缩乏力, 造成分娩时腹压不足, 易出现疲劳、宫缩乏力, 不利于胎头下降, 使产程延长。而且产妇肥胖使盆腔脂肪堆积, 盆底组织过厚, 影响胎头下降, 使产程进展缓慢或停滞, 胎儿娩出困难, 加上巨大儿发生率增加, 使难产的机会、阴道手术助产、剖宫产概率增加, 产后出血发生率升高, 直接影响母儿的健康。

既往研究及临床工作中关注更多的是肥胖与超重孕妇。本组结果表明, 对孕前体重指数正常的孕妇进行孕期指导和跟踪随访, 孕期体重增长控制在正常范围的人数比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而孕期体重超过标准的孕妇不在少数, 观察组孕期体重增长过多的9%、对照组19.33%, 2组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5) 。剖宫产、产后出血、巨大儿、高危妊娠 (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的发生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从研究结果表明正常体重指数的孕妇体重增长过多同样会导致不良的妊娠结局, 适当地控制饮食调整膳食结构和运动, 有利于体重的控制, 孕期体重指数的增长得到一定控制会使妊娠期并发症、巨大儿发生率、手术产率、产后出血率减少, 与文献报道相一致[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胎儿起源学说, 妊娠期营养不足或过剩导致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的出现, 这些后代患慢性非感染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的风险均增加[4]。所以慢性疾病的预防要从胎儿期开始, 在宫内阶段就要开始关注母亲的营养体重管理, 争取理想的出生体重, 减少巨大儿和降低剖宫产率, 并尽量减少可能出现的对子代的远期不良影响。因此在关注超重及肥胖孕妇的同时, 也要关注正常体重指数的孕妇, 将孕期体重增长情况作为监测母儿并发症的重要指标之一[5]。

综上所述, 孕期科学合理膳食、适当的运动指导, 不仅能有效地控制孕期体重指数的增幅, 使孕期体重适度增长, 避免肥胖;还可减少孕期并发症和高危新生儿的发生, 有效提高阴道自然分娩率, 降低剖宫产率, 从而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对促进孕产妇健康、提高母婴生存及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Rasmussen KM, Yaktime AL.Weight gain during pregnancy:reexamining the guidelines[M].Washington D.C: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09:S2.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160.

[3]勒雅洁, 苟淑梅, 尤琳, 等.孕妇自身因素及孕期营养与新生儿体质量的关系[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6, 42 (3) :280.

[4]Godfrey KM, Gluckman PD, Hanson Mark A.Developmental origins of metabolic diseaese:life course and intergenerational perspectives[J].Trends in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2010, 21 (4) :199-204.

孕妇体重增长标准 篇2

孕妇体重增长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出生时,宝宝的体重大概有3.3千克。

2、怀孕期间,子宫的肌肉层迅速增长,会让你增重900克。

3、胎盘(胞衣,其实包括胎盘和胎膜)——在母体中给宝宝提供营养,重600克。

4、你的乳房会增重400克。

5、你的血容量增长,增加1.2千克。

6、身体里的体液增加,增重2.6千克。

7、另外,在怀孕过程中,你的身体会储备一些脂肪,为哺乳时提供能量。这些脂肪重约2.5千克。

因此,到怀孕结束时,孕妇体重与怀孕前相比会增加大概11千克。这是一个平均值,当然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没有谁能正好是这个数。怀孕后孕妇体重应该增加多少,要看你怀孕前有多重。

1.孕前标准体重(KG)=(身高)2*21(理想值为22),即身高160cm、孕前基础标准体重为1.6*1.6*21=53.76kg。

2.孕前实际体重与标准体重差比:肥胖度(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肥胖度超过20%的要注意控制体重了。

3.测量肥胖度的BMI值:体重(KG)/(身高M)2= BMI,<20的偏瘦,20~24之间正常,24~26.4之间略胖,26.4以上太胖。

孕妇的适宜体重及其它 篇3

问:妇女怀孕期间体重增加的正常范围是多少?

答:妇女怀孕期间由于胎儿长大、羊水增多、子宫及乳腺胀大,加上母体的水份、血液和脂肪的增加,到分娩时孕妇体重可增加10~12公斤。怀孕后期每周体重增加一般不超过0.5公斤。从怀孕中期至后期,若每月体重增加不到1公厅。或是每月体重增加超过3公斤,应视为异常情况,可能引起一系列合并症,对母亲和胎儿均可能有害。

问:妇女怀孕后肥胖在分娩时会遇到哪些麻烦?

答:可以肯定地讲,肥胖对母亲和胎儿均会造成种种不利影响。一般孕妇体重比孕前会增加9公斤左右,这样在同产期(指怀孕28周至产后1周的一段时间)出现的麻烦最少,最安全。超过平均体重35%的肥胖孕妇,整个怀孕期体重增加超过7公斤,甚至增加到13公斤以上时,围产期发生的麻烦要比一般孕妇增加2倍,比清瘦型孕妇增加3倍。因此,原本肥胖的妇女,怀孕期间体重增加最好低于9公斤,在7公斤以内最为理想。

问:孕妇肥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养尊处优”。吃得既多又好,饮食的质量和数最均超过了正常需要,加上怀孕后活动量减少,所以体重增加过多,这是当今孕妇多肥胖的主要原因。

当然,胎儿牛长发育所需的一切营养成分,都得从母亲的血液中摄取。因此,怀孕期间的饮食营养必须能够满足母亲和胎儿的双重需求。但是孕妇的饮食营养要适当,并非是多多益善。曾有三名产后半个多月的年轻妇女,突然发生双目失明。经检查发现,原来在这些患者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血液枯稠度均火大高于正常值,因而造成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神经萎缩而失明。追问病史才知道,她们在孕期及产后都不适当地增加了过多的营养,其中一位患者月子里吃了100斤鸡蛋和6只老母鸡,还抱怨吃得少哩。

因此,孕产期应讲究合理的营养,需要增加营养,但不宜过分集中,量亦不宜过大,而且要适最活动,才有利于消化吸收。

问:孕妇如何自我控制饮食?

答:妇女怀孕期的饮食,原则上是低盐、高蛋白和适量的热量。一般正常体重的孕妇,每天需要增加的热量不应超过500卡,仅仅比孕前增加25%即可。在怀孕前5个月,每日约需2000~2500卡热量,怀孕后期则需2800卡热量,也就足够敷出了。原先肥胖的孕妇应以低热量饮食为主,一日热量限制在1200~1500卡;超肥胖者限制在900卡以下。由于孕妇的血浆蛋白偏低,所以不宜限制蛋白质,一日可食入70~80克(2只鸡蛋)。此外,应多食青菜和水果,宜食植物油,食盐量每日在7克以下。

限制饮食期间应补充维生素和铁剂。总之,肥胖孕妇的自我管理应记住三句话:停止零食,主食减半,常测体重。

问:哪些孕妇可以多吃?

答:尚未发育成熟、很年轻的孕妇;工作十分繁重的孕妇多次生育过的孕妇以及怀双胞胎的孕妇,必须增加营养,可以允许适量多吃。每天的总食量可达到3000~3200卡,最多可达3600卡。可以多吃肉类或是适量增加一些葡萄糖和蛋白质来弥补,但是在产前数周必须停止这种过度营养。

问:日常食用食品的热量如何计算?

孕妇体重 篇4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收集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的足月单胎孕产妇1 028例,所有产妇孕期血糖均控制良好。根据WHO推荐的肥胖标准将患者分为低体重组[孕前体重指数 ( BMI) < 18. 5 kg·m- 2]56例、正常体重组( 18. 5 kg· m- 2≤孕前BMI≤25 kg·m- 2) 570例、超重组( 孕前BMI > 25 kg · m- 2) 402例。低体重组年龄( 27. 3 ± 3. 2) 岁,GDM 26例,糖尿病( DM) 4例,GIGT 26例; 正常体重组年龄( 26. 5 ± 3. 6) 岁,GDM 270例,DM 40例,GIGT 260例; 超重组年龄( 27. 4 ± 3. 8) 岁,GDM 190例,DM 28例,GIGT 184例。再根据2009年美国医学研究院( IOM) 推荐的孕期增重标准[3]将各组分为增重不足组、增重正常组、增重过多组3个亚组。各组年龄、经产妇比例、糖代谢异常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另选择同期住院分娩的非糖代谢异常的足月单胎孕产妇516例,分为低体重对照组 ( 孕前BMI < 18. 5 kg·m- 2) 32例,正常体重对照组 ( 18. 5 kg·m- 2≤孕前BMI≤25 kg·m- 2) 309例,超重对照组( 孕前BMI > 25 kg·m- 2) 175例。为使正常孕产妇对照组与糖代谢异常组具有可比性,所选的正常孕妇年龄、经产妇比例与相对应的糖代谢异常组相似。所选研究对象排除死胎、死产、胎儿畸形及合并其他严重全身疾病或妊娠并发症者。

1.2相关诊断或判断标准

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的诊断参照文献[4]的标准。血糖控制良好的判断标准[5]: 孕妇经饮食和( 或) 运动治疗,15 ~ 21 d后空腹血 糖控制在3. 3 ~ 5. 3 mmol·L- 1,餐后2 h血糖控制在4. 4 ~6. 7 mmol· L- 1; 血糖仍异常者则予胰岛素治疗。若血糖水平达到以上目标,且孕妇无饥饿症状和酮症发生,则表示血糖控制良好; 若血糖水平仍高于上述水平,则表示血糖控制不良。2009年IOM推荐的孕期增重目标[3]: 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孕妇分别增重12. 5 ~ 18、11. 5 ~ 16、 5 ~ 11. 5 kg。增重不足: 孕期增重 < 推荐的增重范围; 增重正常: 孕期增重在推荐的增重范围内; 增重过多: 孕期增重 > 推荐的增重范围。孕期增重指孕妇分娩前1周内的体重减去孕前体重所得的值。

1.3观察项目

测量新生儿的体重、身长、头围、胸径及巨大儿发生情况。低体重儿: 出生体重 < 2. 5 kg; 正常体重儿: 出生体重2. 5 ~4. 0 kg; 巨大儿: 出生体重≥4 kg。巨大儿发生率为该组巨大儿例数占该组总孕妇数的百分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 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以率和± s表示,频数分布比较采用 χ2检验; 对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均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不齐或非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设定检验标准 α = 0. 05。

2结果

2.1不同体重组新生儿情况比较

低体重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巨大儿发生率、身长、 头围、胸径与低体重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正常体重组、超重组新生儿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相应对照组( P < 0. 05) 。低体重组新生儿上述指标明显低于正常体重组,正常体重组明显低于超重组( P < 0. 05) 。详见表1。

a 与低体重组比较: 出生体重 t = 3. 512,P = 0. 00; 巨大儿 χ2= 0. 218,P = 0. 64; 身长 t = 3. 065,P = 0. 00; 头围 t = 2. 229,P = 0. 03; 胸径 t = 2. 057,P = 0. 04。b 与正常体重组比较: 出生体重 t = 11. 515,P = 0. 00; 巨大儿 χ2= 7. 531,P = 0. 00; 身长 t = 6. 199,P = 0. 00; 头围 t = 3. 432,P = 0. 00; 胸径 t = 3. 194,P = 0. 00 注: 括号中为百分比

2.2相同体重组内孕期增重不同组间新生儿情况比较

低体重组中孕期增重不足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期增重正常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无明显差异,但孕期增重不足组、正常组均明显低于增重过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增重不足组、正常组、过多组巨大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正常体重组中孕期增重不足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低于增重正常组,增重正常组低于增重过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正常体重组中孕期增重不足组巨大儿发生率与增重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增重不足组及增重正常组巨大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增重过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超重组中孕期增重不足组新生儿体重、巨大儿发生率明显低于增重正常组,增重正常组新生儿体重、巨大儿发生率明显低于增重过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2。

3讨论

新生儿出生体重反映了新生儿发育和健康状况[6]。巨大儿是糖代谢异常孕妇常见并发症,其除了引起不良妊娠结局外,还会增加某些新生儿疾病的发生风险, 影响新生儿远期体格、智力的发育。据许多研究证实, 孕妇孕前BMI及孕期体重增加是围生儿生长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7]。然而目前大多数研究是基于正常孕妇或正常孕妇和糖代谢异常孕妇,单纯就糖代谢异常孕妇的体重、孕期增重对新生儿体重影响的报道较少。

a 与增重不足组比较; b 与增重正常组比较。出生体重: 低体重组 ta= 0. 672,Pa= 0. 51,tb= 2. 800,Pb= 0. 01; 正常体重 ta= 5. 313,Pa= 0. 00,tb= 3. 459,Pb= 0. 00; 超 ta= 3. 376,Pa= 0. 00,tb= 3. 469,Pb= 0. 00。巨大儿: 低体重组 χ2a= 0. 814,Pa= 0. 37,χ2b= 0. 134,Pb= 0. 71; 正常体重组 χ2a= 0. 587, Pa= 0. 44,χ2b= 5. 772,Pb= 0. 02; 超重组 χ2a= 3. 798,Pa= 0. 04, χ2b= 3. 492,Pb= 0. 02 注: 括号中为百分比

本研究结果显示,糖代谢异常孕妇低体重组与低体重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糖代谢异常孕妇正常体重组及超重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巨大儿发生率、身长、 头围、胸径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对照组和超重对照组, 说明超重及肥胖孕妇中伴有糖代谢异常者更易导致巨大儿的发生,即便血糖控制较为理想。其原因可能是超重或肥胖无糖代谢异常孕妇虽然机体沉积了较多的脂肪,但因无糖代谢异常,母体向胎儿传送营养物质的途径除了受沉积的脂肪影响之外,并未受到糖代谢紊乱的影响。在糖代谢异常的孕妇中,随着体重的增加, 新生儿体重、身长、头围、胸径及巨大儿发生率明显增加,这与目前大多数基于正常孕妇为研究对象的报道[8,9]一致。

IOM根据孕前BMI推荐孕妇孕期体重增加的参照值,低体重者为孕期增重12. 5 ~ 18 kg,正常体重者增重11. 5 ~ 16 kg,超重者增重5 ~ 11. 5 kg。这个标准涉及孕妇群体宽泛,缺乏针对性。随着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发生率的增加,此类孕妇孕期增重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已引起广大产科医生的重视。为此,本研究对不同体重组根据孕期增重范围分为不足、正常和过多3个亚组,以期了解糖代谢异常孕妇孕期增重不同对新生儿体重及巨大儿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 低体重组中,孕期增重过多孕妇的新生儿体重增加幅度明显大于增重不足或增重正常的孕妇,但巨大儿的发生率并无明显增加; 正常体重组中,孕期增重过多孕妇的新生儿体重增加幅度及巨大儿的发生率均高于增重不足及增重正常者,但孕期增重正常孕妇与增重不足孕妇无明显差异; 而超重组孕妇中,孕期增重正常或增重过多孕妇的新生儿体重及巨大儿的发生率均较增重不足孕妇明显增加。将以上结果结合目前大多数研究的观点( 新生儿出生体重控制在3. 0 ~ 3. 5 kg之间,可降低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量而获得最佳的妊娠结局[10]) 可以推测,对糖代谢异常孕妇,低体重者孕期增重范围可较IOM推荐的参考值增加,正常体重者孕期增重范围可按IOM推荐的参考值进行,而对超重者可按略低于IOM推荐的参考值进行,但具体需增加或减少多少尚待进一步研究。

自我管理对超重孕妇体重的影响论文 篇5

摘要: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超重孕妇的体重管理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01名超重孕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51名,对照组5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指导的基础上进行自我管理教育,比较两组孕期体重指数变化(ΔBMI)、妊娠合并症、剖宫产率以及巨大儿的出生率。结果观察组孕期ΔBMI、妊娠合并症、剖宫产率、巨大儿出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自我管理教育能够提高超重孕妇体重管理的能力,从而降低妊娠合并症、剖宫产率和巨大儿的出生率。

关键词:自我管理教育;超重孕妇;体重管理

近年来,我国不少地区孕妇的孕期保健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吃好、吃多、少动的孕期生活方式仍较普遍,使得孕期超重的孕妇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孕期超重会引起一系列母婴疾患,如妊娠期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巨大儿等,同时也是提高剖腹产率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探讨了自我管理教育对患者体重管理的作用,协助患者合理控制体重增长,以期减少妊娠期合并症的发生。自我管理就是个体主动应用认知及行为策略对自身的思想、情绪、行为以及所处环境等进行目标管理的过程,在医疗领域是通过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达到治疗效果,有不少学者认为,自我管理是比用药更经济、有效的治疗手段[1-3]。自我管理教育通过自我管理团队对患者进行综合的健康教育和有针对性的指导来达到提升患者的健康理念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1月至6月在我院定期产检并分娩的正常单胎初产孕妇,年龄25~36岁,初中以上文化,孕前体重根据围产建册时记录的体重为准,根据身高和体重来计算出体重指数作为孕前BMI,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4]:18~24kg/m2为正常,24~28kg/m2为超重,大于28kg/m2为肥胖。筛选体重指数BMI>24的病例,共101例。

1.2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1名,对照组50名。两组孕妇均进行常规产检,由专人测量体重、宫高、腹围、血压、血糖等。其中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产前检查,观察组在常规产前检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和生活指导,将孕妇体重指数增长ΔBMI控制在4~6kg/m2的范围内[5]。

1.3诊断标准ΔBMI=产前BMI-孕前BMI,ΔBMI大于6kg/m2为孕期体重增长过多。新生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g为低出生体重,体重为2500~4000g为正常,体重大于4000g为巨大儿,孕妇空腹血糖5.6mmol/L,餐后1h血糖10.3mmol/L,餐后2h血糖8.6mmol/L,超过上述标准之一为糖耐量异常,血压≥140/90mmHg为妊娠期高血压。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2检验和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具体实施方法

1.5.1成立专业的自我管理教育团队团队成员主要由专业的医师、责任护士、营养师组成。团队成员定期组织学习活动,了解自我管理教育的内容,学习分享患者近期自我管理教育的情况,并一起讨论相关患者所存在的问题,并讨论解决方案。

1.5.2集体活动和一对一辅导相结体活动主要为3种形式:

(1)针对孕妇的共性问题,对这些问题责任护士讲解相关知识,并请营养师制定相关的饮食方案,孕妇之间进行相互交流;

(2)每周组织1次孕妇瑜伽课,要求动作轻柔,以无不适,不引起宫缩为宜;

(3)设立孕妇健康QQ群,责任护士定期将体重管理、自我管理的相关知识、经验进行交流和分享,并回答孕妇的疑问。一对一辅导主要在孕妇产检后进行,对孕妇体重管理进行评估和指导,指导孕妇做好体重日记,记录每天进食品种、量和次数;运动的方式、持续的时间以及有无不适感觉;每人发一份体重记录本,要求孕妇每天记录早餐前的体重,绘制在体重本上形成体重曲线。

1.5.3教育内容:控制体重的方法和防治相关并发症控制体重的方法主要包括监测体重,培养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适宜孕妇的运动方式,培养合理的作息习惯,管理负性情绪等。相关并发症方面包括母婴疾患如糖尿病、高血压、羊水过多、巨大儿、胎儿畸形等。对于糖尿病的孕妇应告知其危害、监测血糖的方法、胰岛素的使用、血糖的控制范围以及低血糖的自救等;对于高血压孕妇应告知其危害、监测血压的方法、血压的控制范围、用药以及情绪控制等。

2结果

2.1两组孕妇孕期体重指数增长ΔBMI比较观察组ΔBMI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孕妇妊娠合并症和分娩方式比较观察组妊娠高血压、糖尿病、剖宫产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巨大儿出生率的比较对照组10例,为20%,观察组5例,为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孕期体重指数变化对母体的影响

两组产妇孕期ΔBMI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观察组通过自我管理教育后,ΔBMI的增长、妊娠期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以及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孕期体重指数变化对新生儿的影响

通过自我管理教育后观察组有5例巨大儿,对照组有10例,两组巨大儿出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体重管理对超重孕妇的重要性

对于孕妇来说,体重超重会带来一系列的健康隐患,如妊娠糖尿病、高血压等。Hrazdilova等[6]的研究发现孕前体重指数与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蛋白尿的风险密切相关。袁静等[7]、张洪芹等[8]的研究表明,孕期体重增加过多以及孕前体重超重都是妊娠糖尿病的高危因素。而且体重超重的孕妇难产、产后出血以及剖宫产率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9-10]。对于新生儿来说,戴红艳[11]认为孕妇体重指数增长和新生儿出生体重成正比,同时杨延冬和杨慧霞[12]研究表明胎儿出生体重与其成年期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之间呈“U”形关系,所以为了产妇自身的健康,降低下一代远期慢性疾病的发生率,孕妇应该在怀孕的时候就注意控制好体重。

3.4自我管理对超重孕妇体重管理的重要性

自我管理强调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医师、护士、营养师等医务人员通过对孕妇饮食、运动、作息等全方面的指导来提高孕妇自我管理的能力,并让她们对平时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做出相应的调整。所以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体重控制的理想程度。Zrinyi等[13]的研究表明,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可以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的自我效能,从而进一步改善健康状况。本研究也证实了通过对孕妇持续不断的自我管理能力教育,使她们对体重控制的观念不断加强,能够有助于改善她们孕期的健康状况以及妊娠结局。

参考文献

[4]唐冬梅.孕妇身体质量指数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分娩方式的影响[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

[5]高丽娟,宋薇,王桂香,等.不同的孕期体重管理模式对妊娠结局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9):2906-2908.

[7]袁静,丛林,潘发明,等.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2(33):4659-4661.

[8]张洪芹,吕耀凤,蔺香云,等.孕前肥胖及孕期体重增长过度与妊娠期并发症及分娩结局的关系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2):117-119.

[9]李小敏.孕期营养体重管理对妊娠结局影响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7(20):3073-3075.

[10]林青.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变化与妊娠结局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4(6):927-924.

[11]戴红艳.孕妇体重变化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0):4824-4825.

孕妇体重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进行建册、产检并住院分娩的单胎、身体健康且无严重并发症的80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将所有孕妇在知情同意情况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0例。对照组孕妇年龄为21~35岁, 平均年龄为 (28.5±3.1) 岁, 建册时BMI为17.35~29.47 kg/m2, 平均BMI为 (21.53±2.27) kg/m2;观察组孕妇为20~37岁, 平均年龄为 (29.3±3.3) 岁, 建册时BMI为17.14~29.43 kg/m2, 平均BMI为 (21.45±2.20) kg/m2。按照中国人MBI标准:正常体重BMI为18.4~23.9 kg/m2, 超重BMI为24.0~27.9 kg/m2, 肥胖BMI为>28.0 kg/m2。所有孕妇均通过B超检查为单胎妊娠, 无妊娠合并症。排除标准:有剖宫产指征的初产妇。

1.2 方法

两组孕妇均在孕13周前、终止妊娠前记录体重, 并计算各期BMI。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的围生期健康体检以及孕期指导;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孕期体重管理以及饮食健康指导。方法如下:1首先由医护人员发放孕妇孕期体重管理软件并详细讲述体重管理软件的正确使用方法, 并向孕妇演示每日膳食种类和重量的记录方式。医护人员需定期对孕妇的膳食记录进行核对, 若发现孕妇使用错误应给予及时的正确指导, 合理控制孕妇的体重增长。2根据孕妇孕早期的BMI制定健康的营养计划, 孕妇每日应注意合理膳食搭配, 保障营养均衡。主要应包括以下几类:主食、水果、豆制品、鲜奶、蛋类、鱼虾贝类、肉类、新鲜蔬菜以及植物油等。主食中应注意搭配杂粮, 蔬菜以绿色为主, 坚果类食物应适量使用。3孕妇应对自身每日的能量摄入进行分析, 做适量运动如瑜伽、散步或者孕期保健操等, 通过一定的运动来消耗食物产生的能量, 避免孕妇体重增加过度。

1.3 临床观察

观察并记录两组孕妇的增重增加情况、分娩方式、孕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新生儿体重等指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P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体重增长情况对比

观察组孕妇的孕期体重增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2.2 两组新生儿体重对比

观察组新生儿体重明显轻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2.3 两组孕妇不同BMI增幅妊娠结局对比

当BMI增长幅度在4~6 kg/m2时, 观察组的子痫前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当BMI增长幅度>6 kg/m2时, 观察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剖宫产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 讨论

目前, 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有了很大转变, 孕妇的肥胖发生率也呈现逐年增长趋势[5]。一旦适龄妇女怀孕, 会引起整个家庭的关注, 孕妇在孕期过程中摄入大量高热量、高蛋白食物, 会引起脂肪积累过度, 从而引发内分泌失调、脂质以及糖代谢紊乱等不良后果。然而若孕妇孕期过度限制能量摄入, 同样会引起营养不良、贫血、妊娠期高血压以及胎儿生长受限等疾病, 严重威胁了孕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6,7]。BMI作为衡量人体胖瘦程度和体重增长情况的重要指标已被广泛运用于临床[8]。该次研究中, 观察组孕妇的孕期体重增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充分显示出孕期体重管理能够有效控制孕妇的体重, 保障孕妇及胎儿的健康。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研究资料表明, 孕妇孕期体重的增长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存在密切的联系, 孕期体重越高, 发生巨大儿的可能性越高。根据文献报道, 新生儿体重在3.1~3.6 kg是最理想体重, 若体重>4 kg被称为巨大儿[9]。巨大儿是造成孕妇难产的主要原因, 极易导致产后出血, 除此之外, 巨大儿极易发生低血糖, 不利于胎儿的成长。该次研究中, 观察组新生儿体重明显轻于对照组, 同时新生儿体重值均在正常范围之内, 可见通过给予孕妇孕期体重管理能够有效控制新生儿体重, 是新生儿更加健康成长。此外, 孕期体重管理还能有效减少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剖宫产发生率, 该次研究显示当BMI增长幅度在4~6 kg/m2时, 观察组的子痫前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当BMI增长幅度>6 kg/m2时, 观察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剖宫产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与张美华[10]等研究结果相关, 可见孕期体重管理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改善孕妇妊娠结局。

综上所述, 对孕妇给予孕期体重管理能够有效控制孕妇体重增长, 降低巨大儿的可能性, 同时减少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剖宫产等发生率, 改善孕妇围生期结局,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丽萍, 赵倩, 王鹂麟, 等.孕期营养干预和代谢性危险因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13, 6 (8) :425-431.

[2]高冰心, 周凡, 王晓东, 等.低出生体重儿117例体格发育与围生期保健管理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3, 20 (40) :3751-3755.

[3]贺同强.子痫前期临床发病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 10 (28) :823-826.

[4]罗静, 常青, 王廷洲, 等.新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与围生期母儿结局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2, 9 (28) :755-758.

[5]修晓燕, 张荣莲, 黄欣欣, 等.孕期体重管理联合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4, 2 (30) :147-150.

[6]胡菊珍, 龙玲芳, 钟杏婵, 等.在基层医院开展孕期体重管理对妊娠结局影响的临床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 2014, 2 (12) :79-80.

[7]李凌, 洪燕, 潘国平.孕期体重管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 2014, 12 (33) :64-65.

[8]陈丽桢, 曾柳珍.孕期体重管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吉林医学, 2014, 7 (35) :1426-1427.

[9]童锦, 顾宁, 李洁, 等.孕前体重指数和孕期增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3, 9 (16) :561-565.

孕妇体重 篇7

关键词:妊娠中晚期,体质量指数,妊娠结局

2009年, 美国医学研究院根据孕前体质量指数出版了新的指南, 规定了在产前保健期间通过恰当的营养干涉来控制孕期体重,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然而, 这些新的标准没有随不同种群而变化, 特别是缺少妊娠中晚期每周体重的具体增加情况。有研究表明, 妊娠中晚期孕妇体重增加与产科结局存在明确相关性[1]。本文旨在探讨妊娠中晚期体重的增加不足或过多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普通产前门诊建卡并住院分娩的1751名单胎健康初产妇为分析对象, 建卡时间为孕7~11周, 平均9.3周。孕前营养状况根据2009年美国医学研究院分类法划分。葡萄糖耐量试验在孕24~28周施行。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例资料获取孕前体质量指数 (B M I) 、孕期经过、孕期体重增加量、分娩结局等数据。妊娠期血压≥1 4 0/9 0 m m H g (或较基础血压升高3 0/15mm Hg) 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空腹血糖≥5.1mmol/L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妊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用相对危险度 (RR) 和95%可信区间 (95%CI) 表示。RR=暴露组累积发病率/对照组累积发病率。数值意义:RR为0.9~1或1.0~1.1, 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无关联;0.7~0.8或1.2~1.4, 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有弱的关联;0.4~0.6或1.5~2.9, 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有中的关联;0.1~0.3或3.0~9.9, 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有强的关联;<0.1或>10, 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关联很强[2]。本文只笼统描述是否有关联。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孕妇建卡时年龄20~35岁, 平均24岁;孕前平均BMI为 (20.2±3.2) kg/m2。1751名妊娠中期妇女中有216名 (12.3%) 体重增加不足, 853名 (48.7%) 体重增加过多;1751名妊娠晚期妇女中, 277名 (15.8%) 孕妇体重增加不足, 624名 (35.6%) 孕妇体重增加过多。整个妊娠期间, 189名 (10.8%) 孕妇体重增加不足, 776名 (44.3%) 孕妇体重增加过多。

2.2 妊娠中晚期孕妇体重增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表1)

妊娠中期孕妇体重增加不足增加了小于孕龄儿出生率, 而妊娠晚期体重增加不足与此无相关性。妊娠中期体重增加过多与大于孕龄儿出生有关, 且有更高的剖宫产率, 同时也增加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妊娠晚期及整个孕期体重增加过多均增加了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孕期体重增加不足虽然降低了剖宫产风险, 但也增加了小于孕龄儿的出生率。

2.3 孕前BMI对妊娠中晚期体重增加的影响 (表2)

孕前体重较轻的孕妇在妊娠中期体重增加基本正常, 在妊娠晚期则体重增加不足。孕前体重正常、超重及肥胖的孕妇孕期体重均明显增加, 孕中期体重增加更明显。

3 讨论

母体的营养状况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 尤其是在中晚期妊娠时孕妇提供给胎儿的能量大部分用于骨骼、肌肉、脂肪的生长需要。过多的能量摄取, 尤其在高血脂、高血糖状态下将导致胎儿脂肪过分堆积, 巨大儿发生率显著提高。另一方面, 孕妇孕期营养不良、体重增加不足, 一定程度上影响胎儿的营养摄取, 则小于孕龄儿发生率增加。所以, 在保证必需营养物质摄入的前提下, 妊娠中晚期孕妇要适当控制热量摄取, 减少巨大儿的发生风险, 对保证产时母儿安全有重要意义。

孕前超重或肥胖者在妊娠中晚期体重增加往往较标准体重增加更多, 易出现妊娠并发症, 是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3]。因此, 孕妇妊娠前及妊娠期的营养状态应引起高度重视。孕期体重增加情况是孕期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 应严密监测孕期体重, 采取孕期体重管理, 给予相应的营养指导, 适当控制增加幅度, 降低巨大儿和小于孕龄儿的发生率, 可减少不良妊娠结局[4]。本文中几乎所有妇女孕中期平均每周体重增加比孕晚期多, 婴儿出生体重、剖宫产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等与孕中期体重增加有关。孕中期胎儿体重增加比其他时期更快, 此期更容易进行孕期营养干预, 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

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者指出, 孕期体重过度增加, 特别是妊娠晚期体重过度增加是剖宫产率增加的独立预测因子[5]。本文结果表明, 妊娠晚期体重增加不足并未产生不良妊娠结局, 且独立于妊娠前体质指数。所以笔者认为, 可以通过适当减少妊娠晚期体重增加, 来降低剖宫产率, 减少妊娠并发症。

综上所述, 根据孕前体质量指数监测孕期体重的增加幅度是一种方便、有效的营养调节方法, 可以明显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在当前妊娠期体重普遍增加较多的情况下, 妊娠中期是控制体重的关键时期, 最适合营养指导;妊娠晚期体重增加不足与不良产科事件没有明显相关性, 妊娠晚期可适当减少体重增加。

参考文献

[1]Durie DE, Thornburg LL, Glantz JC.Effect of secondtrimester and third-triester rate of gestational weight gain on maternal and neonatal outcomes[J].Obstet Gynecol, 2011, 118 (3) :569.

[2]李立明.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71.

[3]张倩.孕前超重和肥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3, 29 (1) :74.

[4]涂红星.孕期体重管理对控制足月新生儿体重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 (16) :2658.

孕妇体重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进行孕期管理和分娩的产妇300例作为该研究对象, 所有孕妇均为单胎妊娠, 在实施对照管理前超声检查显示其母婴均正常, 无妊娠合并症出现。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150例。对照组孕妇年龄20~37岁, 平均年龄27.8岁, 管理前产妇的BMI指数17.2~28.3 kg/m2, 平均20.8 kg/m2, 所有孕妇从妊娠孕周12周开始实施管理。观察组孕妇年龄20~38岁, 平均年龄27.9岁, 管理前产妇的BMI指数17.3~28.6 kg/m2, 平均20.6 kg/m2, 所有孕妇从妊娠孕周12周开始实施管理。两组孕妇的管理前年龄、BMI指数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孕期进行常规管理, 观察组产妇则在孕期应用孕妇瑜伽训练配合体重管理, 孕妇每周三下午到我院孕妇学校集体学习孕妇瑜伽, 由孕妇学校护士负责, 每人发张孕妇瑜伽VCD, 电话持续指导在家每天练习, 视孕妇情况每个月至少回孕妇学校练习一次, 同时对孕妇进行体重管理和饮食指导[3]。瑜伽由专业人员进行瑜伽训练, 分别采用骆驼式、猫伸展式、下蹲式、舞蹈式、战士式及腹式和胸式深呼吸训练, 同时对孕妇进行营养搭配和每日能量摄入的控制, 采用专业的软件对孕妇的膳食情况进行记录和指导, 并且均衡搭配饮食, 饮食中以植物蛋白、鱼类、动物瘦肉为主, 同时协调搭配蔬菜水果, 结合一定的运动对体重进行管理[4]。对比两组孕妇的分娩结局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该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孕妇在妊娠期体重增长量有显著不同, 观察组为11.5 kg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4.9 kg, 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 , 同时观察组产妇分娩的新生儿体重为2 568~3 851 g, 平均体重为3 002.2 g, 轻于对照组新生儿体重为460~4 124 g, 平均体重3715.9 g, 观察组新生儿平均体重更趋近于正常体重, 其出生时新生儿不良病症发生率4.7% (7/15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7% (31/150) , 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 , 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以及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不良妊娠合并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 , 见附表。

3 讨论

营养过剩导致其出现脂肪的聚集以及热量的多度摄入导致出现巨大儿, 对自然分娩非常不利。因此在孕期进行营养的均衡、合理摄入非常关键, 对体重进行有效控制可改善新生儿质量, 同时降低分娩难度。

该研究中, 两组孕妇在妊娠期体重增长量有显著不同, 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 同时观察组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平均体重轻于对照组, 观察组新生儿平均体重更趋近于正常体重, 其出生时新生儿不良病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以及妊高症、妊娠糖尿病等不良妊娠合并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 在孕妇妊娠期间进行瑜伽训练配合体重管理能够显著优化新生儿的分娩质量, 同时降低产妇的剖宫产率和妊娠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产科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究孕妇进行瑜伽训练联合体重管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进行孕期管理和分娩的产妇300例, 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产妇孕期进行常规管理, 观察组产妇则在孕期应用孕妇瑜伽训练配合体重管理, 孕妇每周三下午到我院孕妇学校集体学习孕妇瑜伽, 由孕妇学校护士负责, 每人发张孕妇瑜伽VCD, 之后电话持续指导在家每天练习, 视孕妇情况每月至少回孕妇学校练习一次, 同时对孕妇进行体重管理和饮食指导, 对比两组孕妇的分娩结局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孕妇在妊娠期体重增长量有显著不同, 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统计意义 (P<0.05) , 同时观察组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平均体重轻于对照组, 观察组新生儿平均体重更趋近于正常体重, 其出生时新生儿不良病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显著统计意义 (P<0.05) , 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以及妊高症、妊娠糖尿病等不良妊娠合并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显著统计意义 (P<0.05) 。结论 在孕妇妊娠期间进行瑜伽训练配合体重管理能够显著优化新生儿质量, 同时降低产妇的剖宫产率和妊娠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产科推广应用。

关键词:孕妇,瑜伽训练,体重管理,分娩结局

参考文献

[1]李南.3 441例孕妇产前诊断指征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5, 6 (2) :58-59.

[2]吴小燕, 李雪芬, 蒋玉莲.孕期体重管理对初产妇体重控制、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 (18) :14-16.

[3]高丽娟, 宋薇, 王桂香, 等.不同的孕期体重管理模式对妊娠结局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 (19) :2906-2908.

孕妇体重 篇9

1 临床资料

我院至2008年8月-2010年8月共收治黎、苗族足月孕妇650人,其中黎族孕妇500例,苗族孕妇150例;初产妇550例,经产妇100例;孕妇年龄16~42岁,平均29岁;孕周37~41周;共分娩低体重儿98例,发生率为15%,其中男婴38例,女婴60例,双胎妊娠8例,子痫前期10例,羊水过少15例,新生儿孕周为37~41周,出现新生儿窒息5例,高胆红素血症25例,死亡1例,回顾性分析黎、苗族孕妇年龄、孕周、身高、体重、孕产次、分娩方式及其并发症。

2 讨论

2.1 病因

2.1.1 母体因素

胎儿体重与孕母身高、孕前体重、妊娠时年龄以及胎产次有关。如孕妇身材矮小、孕前体重低于54kg、妊娠时年龄过小或过大者,分娩低体重儿的机会均增高。所有影响子宫和胎盘血流灌注的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均可影响胎儿生长。我市位于海南省中部地区,本地山多,交通条件差,黎苗族老百姓常年生活在自然恶劣的环境,且受少数民族多种风俗习惯影响,绝大部分孕妇营养不均衡,且多合并缺铁性贫血、低蛋白血症,致母体蛋白及热卡不足,子宫血流量减少,从而影响胎儿发育,导致新生儿出生时低体重儿。另外黎苗族孕产妇及其配偶亦比汉区群众身材矮小,普遍存在早婚、早育现象,这些均是引起胎儿出生体重偏低的高危因素。

2.1.2 胎儿因素

胎儿生长发育与种族、性别有关,染色体异常及胎儿宫内感染TORCH综合征、多胎妊娠均可导致胎儿生长受限。

2.1.3 胎盘及脐带因素

胎盘及脐带的各种病变,如前置胎盘、胎盘大面积钙化、梗死、脐带过细、脐带绕颈及脐带螺旋、脐带打结均可导致子宫胎盘血流量减少,胎儿血供不足,而引起FGR[2]。

2.2 并发症

(1)围生期窒息:低体重儿在宫内长期缺氧状态,容易造成新生儿窒息;(2)先天性畸形:染色体畸形和慢性宫内感染可引起各种畸形;(3)低血糖;(4)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度综合征:胎儿宫内慢性缺氧,引起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增多、红细胞增多,后者引起血液黏度增加而影响组织正常灌注,导致全身各器官受损;(5)胎粪吸入综合征;(6)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3]。

2.3 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的选择

终止妊娠的指征:胎儿停止生长3周以上、胎盘提早老化、伴有羊水过少等胎盘功能低下、NST、BPS、S/D提示胎儿缺氧、合并症及并发症加重,危及母胎安全。若发现脐血流异常即终止妊娠则活产率提高,但围生儿死亡率增高。若等到胎儿发生窘迫才终止妊娠则死胎发生率增加5倍,出院前新生儿死亡率增加30%。因此低体重儿分娩不应该超过预产期,足月低体重儿与正常体重儿相比,通过产道的阻力小、产程快,且黎苗族孕妇均有生二胎指标,如无明显并发症,选择阴道分娩是合理的,但低体重儿对缺氧的耐受能力较差,常难以耐受阴道分娩过程子宫收缩所致的缺氧状态,应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2.4 预防低体重儿出生的措施

足月低体重儿的预防最重要的是加强孕期保健,做好三早(早建卡、早检测、早干预),及时发现和处理孕期并发症是防止低体重儿出生的关键。加强孕妇营养,打破风俗习惯,指导孕妇高蛋白、多样化饮食,特别是保证孕晚期的营养补充。加强胎儿在宫内监护,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并对孕母进行治疗。

2.5 低体重儿的新生儿处理

新生儿应及早监测血糖及补充能量,避免新生儿低血糖,合理喂养,加强保暖及预防感染治疗。

2.6 低体重儿出院后随访

需随访新生儿生长及精神、神经系统发育情况,开展近期和远期保健。

参考文献

[1]周溶,吴玲玲,曾宪霞.367例低体重儿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产科杂志,1998,4(5):255-256.

[2]丰有吉.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3-116.

孕妇体重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收治的20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初产妇154例, 经产妇46例;年龄21~38岁, 平均29.5岁, 孕周24~30周, 平均27周。所有患者均与妊娠期糖尿病相关诊断标准相符, 均为单胎, 无不良孕娩史。所有患者排除妊娠前既有糖尿病者或既往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者;排除直系亲属或配偶有糖尿病者;排除其他妊娠期并发症及合并症者;排除有烟酒等不良嗜好等。将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各100例。两组年龄、产次、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前检查护理,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周进行1次一日门诊, 一日门诊活动由糖尿病专科护士全程陪伴, 产科专家、营养师等共同参与孕妇的综合干预。一日门诊的主要流程如下:早上7:30进行空腹血糖检测, 指导患者吃早餐, 进行适当的餐后运动且了解医院环境及入院流程;监测患者早餐后2 h血糖, 适量加餐;针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健康教育, 并指导其进行血糖检测方法, 指导饮食疗法;11:30监测午餐前血糖, 安排午餐及适当的餐后运动, 后监测患者午餐后2 h血糖及适当午休;下午适量加餐, 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第二次健康教育, 包括运动疗法指导、当日食谱分析等等。16:40进行晚餐前血糖监测, 适量晚餐及餐后运动, 并监测餐后2 h血糖后对一日门诊孕妇满意度进行调查, 至此一日门诊活动结束。

1.3 效果评价标准及观察指标

采用院内自制健康教育调查表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 于一日门诊活动全部结束后填写, 调查以口头询问的形式发放, 题目均为选择题。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 回收200份, 回收率100%。随访患者至生产, 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体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试验组的基础知识、科学饮食、适量运动、血糖监测、体重自我管理等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知识各指标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新生儿情况比较

试验组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新生儿体重则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生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 相比普通人群,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后发生2型妊娠期糖尿病的概率是前者的7倍[1]。妊娠期血糖异常会导致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增加, 包括巨大儿、产伤、新生儿低血糖、肩难产等, 且子代发生肥胖、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也会显著增加[2]。由此可见,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期的血糖管理至关重要。一日门诊与传统妊娠期糖尿病管理方法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其主要利用讲座、图片展示及患者亲身体验相结合的健康教育形式, 使患者了解更多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知识, 包括食物交换份的使用方法、膳食调节法、血糖自我监测方法、运动方式的选择、注意事项等。12 h内孕妇均在医院就餐, 参与健康教育, 体验固定膳食能量标准餐的食物搭配方法及具体的食物量, 进一步的提高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自我管理行为, 为后续的医学营养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本研究中试验组采用一日门诊的管理方法, 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且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等指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 由此可见, 一日门诊是促使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尽快掌握了自我管理体重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杨慧霞.推进循证依据在妊娠期糖尿病诊治实践中的应用[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1, 14 (4) :193-195.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孕妇体重】相关文章:

体重减轻05-22

身高体重教案04-18

身高体重指数09-06

体重控制训练法04-14

表姐的体重作文08-17

低体重儿06-03

员工的体重管理08-11

孕期体重增长标准表05-22

上戏身高体重要求04-22

满月体重会增加多少07-05

上一篇:大型连锁超市下一篇:燃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