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导入

2024-07-21

激趣导入(精选十篇)

激趣导入 篇1

一.用广告导入

现在的世界是广告的世界。电视、网络、报纸、杂志上广告泛滥, 当然其中也不乏知识内涵丰富、能给人以启迪的好作品。我结合相关课堂教学内容, 把广告巧妙引入课堂进行教学,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讲授《散步》时, 我就引用了“给妈妈洗脚”这个公益广告作为导入。具体设计如下:

同学们, 想必我们都看过那则为妈妈洗脚的广告吧。它讲了一个孩子看见自己地妈妈在给他的奶奶洗脚, 于是也吃力地为妈妈端来了一盆水, 请妈妈洗脚。这则广告没有什么波澜, 没有我们所说的故事中的矛盾冲突, 它完全是一个普通家庭里发生的一件普通的事情, 但正是这样一个普通的画面却不知赚走了多少人的眼泪, 不知唤醒了多少人。是啊, 我们的父母作为家中的顶梁柱, 既要赡养老人, 又要抚养孩子, 他们的身上有着太深太重的压力。但是我们当中的许多人却不能理解父母, 甚至排斥父母, 还有谁能像广告中的那个男孩那样, 为自己的母亲端来一盆洗脚水啊。这也让我们的父母有了深深的无奈。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写过一篇《目送》, 抒发了自己既作为女儿又作为母亲的良多感慨, 读来也让我们唏嘘不已啊。

龙应台的《目送》感人肺腑, 很能引发同辈人的共鸣。可是正处叛逆期的中学生对此文却不一定能有深刻的感触。因为他们很少会去反思自己的行为, 去倾听母亲的心声。而以这则家喻户晓的广告导入之后, 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孩童时代的回忆, 使他们静下心来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从而更加理解自己的父母。

二.多媒体导入

去年我们全校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 这也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许多活力。我们在学习写景类和抒情类的文章时, 就大量地使用多媒体导入手段。如《湖心亭看雪》一文。本文的难点在于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但是学生们所碰到的第一个难关并不是作者的情感表达, 而是本文的写景。文章运用了白描手法, “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一幅山水笔墨画。文笔精炼, 用词老到, 可是对于没有亲身感受过此情此景的学生而言, 把握上就存在一定难度。所以, 我们就设计了一个导入环节, 通过展现大量的西湖雪景的图片, 让他们对文章的景物描写有了直观的感受。当写景这个难关被攻克之后, 接下去的环节就要顺利很多。

三.用方言导入

2010年7月, 诸暨网上开始疯传一首MV, 是由一位热爱音乐的男士用方言演唱的一首《光棍歌》, 自己编曲, 自己填词, 自己拍摄MV, 听了之后让人莞尔之余也深深地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后来我在看到八年级下册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一文后, 突发奇想, 用了这首歌作为导入环节, 结果学生们在捧腹大笑之余, 由衷地感受到俗世当中还真有奇人。现实版的奇人放在那里, 文章中的奇人就更能让学生们心有感触。更难得的是有一位学生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这些孩子从小接受的就是普通话教育, 我们当中能说一口流利的诸暨话的人已经很少了。我通过这首歌看到了创作者的良苦用心, 他是希望通过创作诸暨方言歌曲来引起大家对方言这种宝贵的文化遗产的重视;我也看到了他的努力, 奇人真的不是靠天生的本领造就的, 他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是啊, 奇人之奇不仅在于他表面的光鲜, 关键在于他背后的付出。如果我们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这篇文章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就达到了吗?

四.范读导入

范读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经常被教师采用。但是一般来说, 范读往往是放在导入文本之后, 感知文本之前。因而范读环节经常要陷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当中, 即过渡到范读的环节往往比较生硬, 一般都是通过“下面听老师把文章朗读一遍”引过去, 而充满感情地范读之后, 老师又要非常理性地打破当时的氛围, 以“好, 那么我们就思考以下问题”引到接下去的教学过程当中, 范读和其它的教学环节不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后来, 我尝试着直接以范读导入文本, 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论语》为例:

上课之前, 我让课代表通知下节课的内容为《论语》。上课铃响, 我来到讲台旁, 没说什么话, 扫视了全班之后就开始有感情地朗读《论语》中的有关语句:

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由, 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为政》)

(加点字表示重读, “/”表示节奏划分)

朗读伊始, 有学生感到这种朗读方式有些可笑, 但渐渐地, 他们感受到了文言独特的魅力, 很快就被这种舒缓流畅、抑扬顿挫的朗读方式所感染, 开始小声跟读, 我趁热打铁, 一边范读, 一边用微笑、用眼神向他们传达肯定之情。逐渐地, 跟读的声音越来越响, 表情也越来越投入。朗读完毕, 我没有立即开始下一个环节, 而是环视了整个教室, 发现许多学生脸上都洋溢着笑意, 他们的眼神特别明亮, 看上去特别兴奋。可想而知, 接下来的环境当中, 所有的学生都完全融入到了这篇文章当中, 听课专注, 发言积极。最后齐读环节中, 起初由我带领着他们朗读, 不久, 我就悄悄地收回了声音, 但是他们浑然不知, 热情高涨地继续朗读, 节奏、重音、停顿都处理得非常到位。下课后, 刚离开教室, 就听到教室里传来阵阵诵读《论语》的声音。

五.设置情境导入

有关心理学研究表明, 各种具体情境的创设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拓展思维, 激发求知欲。我在上《奇妙的克隆》一文时, 安排了一个巧妙的导入环节。我先是请出了我们班的英语老师赵老师, 然后故作神秘, 像变魔术一样又请出了一位和赵老师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原来, 这是赵老师的孪生妹妹, 刚好就在学校办事。学生们后来当然知道了这是对双胞胎, 但是经过这样的导入之后, 他们兴致盎然, 学习文章的热情高涨。我趁热打铁, 由对“克隆”的表层理解讲到了它的真正内涵。这样一来, 这篇专业术语多、篇幅长的文章就不再让学生头疼。

六.跨学科导入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人文学科, 和其他的科目联系密切。我们在设计导入环节的时候, 完全可以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 来和语文课堂形成互补。比如我们可以借助社会学科的时事新闻来作为导语。如在讲授《故宫博物院》一文的时候, 正逢故宫失窃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我就以此为契机,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故宫失窃就会有如此大的社会反响, 由此引出文章内容。

七.以学生自己设计的导语导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教师费尽心思设计导语, 如果得不到学生肯定的话那就是前功尽弃。所以我让学生自己设计导语, 以此来了解什么样的导入方式是最适合学生的。当然, 这个手段不适合大范围使用, 因为如果学生都知道了今天学的课文是什么内容, 那么导语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因此, 我在班级里选定了一两个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 由他们给出导语, 以期从中得到启发。而我的确也从中得到了很大的收获, 明白了在设计导入环节的时候, 还要充分尊重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如他们给《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设计的导入是一个脑筋急转弯:为什么大海是蓝色的?因为海里有鱼啊。为什么海里有鱼它就是蓝色的呢?因为鱼在“blue blue”吹泡泡啊! (blue英文单词, 意为蓝色) 。老师是肯定不会想到这样可爱另类的导入方法的。而他们给《醉翁亭记》设计的导入则是安排了一个学生做导游, 激情澎湃地给出一段导游词:各位游客, “为政风流乐岁丰, 每将公事了亭中”说的是这里;“有如风轻日暖好鸟语, 夜静山响春泉鸣”说的是这里;“翁去八百载, 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 亭影不孤”说的还是这里。醉翁九景在这里, 欧文苏字在这里。今天, 就让我带领大家去领略那“群山涌翠, 横叶眼底;亭后林涛起伏, 飞传耳际”的醉翁亭的风光吧!接下来的课堂, 老师是导游, 学生是游客, 整堂课轻松愉快, 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写字教学激趣导入法 篇2

1、猜谜法导入

一口吃下一条虫-----虽 两人背靠背,坐在土地上----坐

2、讲故事导入

讲著名书法家勤奋练字的故事或根据笔画特点自编小故事导入。

如:“

八、入、大、天”一课的写字教学中写好“撇”和“捺”是关键,可以这样导入:在笔画家族中,撇和捺是最团结,合作得最好的,他们总是一左一右,一粗一细把字平平地放稳了,可是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可没那么团结,常常为“你高我矮、你粗我细”的事儿吵得不可开交,因此字写出来不是“跛脚”,就是“改变容貌”让人认错了字,后来他们明白了,只有互相合作,才能让字变得漂漂亮亮的。那么他们是怎么合作的呢?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书上,你们发现了什么就告诉大家。

3、编儿歌导入

小小笔画来排队,上下左右站好位。

字儿漂亮不漂亮,全靠你来巧安排。

4、复习课文中已学的生字导入

5、做拼字游戏导入

„„

八、介绍几种识字游戏:

第一种 游戏名称:开火车 单轨火车、双轨火车等

第二种 游戏名称:找朋友

游戏准备:有生字的金牌,花形卡片

操作过程:

(1)导语:小朋友,你想找到你的好朋友吗?让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

(2)如,第一册《识字4》,在学了生字后,请学生找相同偏旁的字做你的好朋友,就可以这样操作。

一生拿一张卡片“打”,说:“找呀找,找呀找,谁是我的好朋友?” 拿卡片“拔”和“拍”的同学就都可以上前说:“我是你的好朋友。”

大家说:“对对对,‘拔’是‘打’的好朋友。”最后大家一起读读两位好朋友手中的字,说说这两

个字的偏旁。

又如,教师可以做几个金牌,金牌上贴有生字“跑”“跳”,大家一起拍手说:“找呀找,找呀找,找到一个好朋友。”

挂金牌的同学看一看读一读生字,与挂有相同偏旁字的小朋友手拉手,成为好朋友。

找对了,大家说:“对对对,你们是一对好朋友。” 找错了,大家说:“错错错,赶快再去找一找。”

第三种 游戏名称:顺风耳 适用范围:复习音近的生字。

游戏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套拼音卡片,和有关的生字卡片。

操作过程:

(1)导语:我们一起来比一比,看谁的耳朵最灵,是顺风耳。请听仔细。

(2)老师或小老师报音,其他同学找出相应的生字卡片,边举起卡片边迅速读出来“找到了,找到了

* * *”。看谁找得对、准,读得快、准。

(3)这样能帮助学生区分音近字,提高学生的听音辨别能力,培养学会倾听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四种 游戏名称:送信

适用范围:这一游戏可以有两种玩法,一种是收信,它的适用范围是认读生字、词语和句子。另一种是投信,它的适用范围是生字按偏旁和结构的分类,还有词语按水果、动物等的分类。

游戏准备:相关的卡片、邮箱若干

第五种 游戏名称:放鞭炮

适用范围:认读生字、词语和句子。

游戏准备:把需要认读的相关卡片放入一个红色的爆竹筒内。

操作过程: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大鞭炮,如果你读对了鞭炮里的生字、词语、句子,鞭炮就点燃了谁想来试一试?

生齐:节日到,放鞭炮。什么炮?

一位学生上来抽出卡片,举起卡片读,读完后去点爆竹。如果读对了,下面的学生跟他一起读,并模拟爆竹的声音:“嘭——啪”,如果读错了,就模拟哑炮的声音:“嗤——”。

为了节省游戏的时间,老师可以请一组学生一起上来,进行组内学生的竞赛,比一比哪位同学点燃的爆竹最多,也可以进行小组之间的比赛,比一比哪一组点燃的爆竹最多。

第六种 游戏名称:猜猜猜

适用范围:

(1)看动作猜生字、词语和成语等。(2)听谜语猜生字、词语或某种事物等。

游戏准备:相关的卡片和谜语等。

操作过程:

1、师:看看我的动作,猜猜我表演的是哪一个字?(跑、跳)

2、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我这里有一个谜语,请你来猜一猜是我们学过的哪一个字?(人

在云上走)

第七种

游戏名称:火眼金睛 适用范围:一些形近字。

游戏准备:孙悟空的图片以及有关的卡片等。

操作过程:

师出示一些形近字的错误。

师:在这些字中中藏着一个小错误,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能把问题找出来。

生齐:小小孙悟空,眼睛亮晶晶,快来找一找,问题在哪里?

请一位学生上来做孙悟空找一找。找对了,学生就说:“小眼睛亮亮亮。”找错了,就说:“小马虎

没分清。” 第八种 游戏名称:摘果子 游戏适用范围:

这种游戏适用于每课的复习、阶段性复习和期中、期末复习。适用的内容以认读为主,可以是拼音字母、音节、汉字的笔画、偏旁、生字、词语„„游戏的形式多样,可根据内容来选择:①所认读的内容在果子的正面,学生任意摘果子读内容。读对了,带着大家读一遍,并把摘下的果子作为奖品送给他;读错了,从自己的果子中拿回一个贴到大树上。②所认读的内容在果子的正面。教师任读一个内容,点名请学生来摘。摘对了,带着大家读一遍,并把摘下的果子作为奖品送给他;摘错了,从自己的果子中拿回一个贴到大树上。③所认读的内容在果子的反面。教师点名,学生上台任意摘,摘下后认读背面的内容。读对了,带着大家读一遍,并把摘下的果子作为奖品送给他;读错了,从自己的果子中拿回一个贴到大树上。“摘果子”的游戏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很广,学生兴趣高。

游戏准备:

教师和学生各准备几套用彩纸或吹塑纸做成的果子(可以是苹果、橘子、梨)。果子上的内容可以随即更换,果子则作为小奖品能反复使用。果树,教师既可以做一棵永久使用的,也可以临时在黑板上

画简笔画。游戏操作过程: 以第二种游戏形式为例。

师:秋天到,果子熟,谁来摘个大果子。——暖,暖和的暖。

生齐:我来摘个大果子。

师:XX(教师点名,该生上台摘果子。)

生:摘下果子读“暖,暖和的暖”,全班学生跟读一遍“暖,暖和的暖”。

第九种 游戏名称:七色花 游戏适用范围:

这种游戏适用于阶段性复习和期中、期末复习。适用的内容为可以进行归类复习的,并能通过口头表述来检测。如:同偏旁、同结构的字,还可以给字扩词、用词语说一句话。这个游戏有易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分类、积累。游戏的竞争性强,学生兴致高。

游戏准备:

教师用吹塑纸制作花芯,花芯上的内容可以随即更换,花芯能反复使用。每位学生用彩纸或吹塑纸准

备若干片花瓣,也可以反复使用。

游戏操作过程:

师:花园里,百花开,看看哪朵最漂亮。

这个游戏可以全班进行,也可以以大组为单位进行。

①对于学生的答案需要老师来把握评判的内容,可全班进行,如:用词语说一句话。

教师把写有词语的花芯贴在黑板上,请学生来造句。每组使用不同颜色的花瓣,学生说对一句就在花芯旁贴上一片代表自己小组颜色的花瓣;说错了,要摘下一片同颜色的花瓣。游戏结束比比哪大组

贴的花瓣最多,即为获胜组。

②对于学生自己就能判断答案正确与否的内容可以以大组为单位进行游戏。组员说对一个就贴一片花瓣;错一个要摘下一片。最后比比哪组的花开得最大、最漂亮。

第十种 游戏名称:考考你 游戏适用范围:

这种游戏适用于每课的复习、阶段性复习和期中、期末复习。适用的内容以认读为主,可以是拼音字母、音节、汉字的笔画、偏旁、生字、词语„„游戏时可以让学生拿着自己写的生字卡,在教室里自由活动,遇到谁就考考他字卡上是什么字,同时读读对方同学手里字卡上的字;也可以由教师先指定一半学生坐在位置上做考生,等另一半小老师来考试,然后相互交换角色。“考考你”的游戏操作简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识字效率高,而且将默写生字的内容有效地融入了游戏之中。

游戏准备:学生每人自制卡片若干张。

游戏操作过程:

师:小老师们,昨天我们学习了第8课《阳光》,现在请你在卡片上写出自己已经学会的生字和想要考考别人的生字。写完后,可以拿着你的生字卡片去找个小伙伴考一考。

第十一种 游戏名称:踩石过河 游戏适用范围: 本游戏适用于每课的巩固及单元、阶段性复习时使用。适用的内容以认读为主,情境化的设置和竞赛化的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教学效果明显。

游戏准备: 游戏场地可安排在教室前、后的走道上。教师准备两根长绳和一些废旧的纸板小箱。两根长绳用以设置游戏情境,长绳一拉即代表小河两岸。废旧的纸板小箱用来作石头,上面粘上生字或词语卡片。当然,在实际教学中这样操作会比较麻烦,所以我们可以采用最简单的道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石头可以用纸张来代替,一张纸代表一块石头,准备10张,上面事先打印好需要朗读的内容。

游戏操作过程: 导语: 小朋友,通过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许多知识。现在就让我们四人小组一起合作去渡过学习上的难

关吧,比比哪个组能够顺利到达胜利的彼岸。生齐:“嘿嘿嘿,加加油,大家一起来过河。”

1、给全班分为若干个四人小组,选出组长,并由小朋友自行设计命名,如:飞毛腿小队、可乐小队等等,便以增加小组间合作竞赛的氛围。

2、先选派一个四人小组进行游戏,其余小组分别站在绳索两端观赛。

3、四人小组的四个小伙伴按照先后顺序依次“过河”。一人游戏时,其余三位小伙伴站在起始线外等

待。

4、游戏时,一位小朋友只要能大声读准前面“石头”上的内容,便可以踩到相应的“石块”上。

5、若读准确,全班小朋友:“对对对,(再跟读一遍)”。(拍手)

6、若读得不够认真准确,全班小朋友:“错错错!好好想,我来帮!”(个别举手发言)

7、每人每次过桥都会遇到10个困难,若小队内四位同学都能顺利过桥,则奖励人手一张奖券。

8、若小队内个别学生遇到了困难,致使自己不能正常过河的,则扣除小队相应奖券数。

9、“小石子”上的认读内容需要经常调换。最后根据得票高低,评选最佳合作小队。

第十二种 游戏名称:贴商标 游戏适用范围: 本游戏适用于课后词语复习或单元阶段性复习。如人教版第一册中《自选商场》和《菜场里》这两篇课文的复习巩固便可采用该游戏。适用内容包括音节词和词语。

游戏准备: 各种实物以及相对应的音节或词语卡片。实物可以按照类别来进行准备。比如:

1、文具类:铅笔、尺子、橡皮、卷笔刀、字典、铅笔盒、练习本„

2、水果类:苹果、香蕉、梨、橘子、桃子„

3、蔬菜类:茄子、黄瓜、豆角、萝卜、南瓜、白菜、卷心菜、西红柿„

除此以外,我们也可以就地取材,利用教室里已有的实物。比如:粉笔、黑板擦、花盆、金鱼缸、饮水机、电脑、电视机等等进行游戏准备。

游戏操作过程:(准备:在讲台上摆放各种实物,黑板粘贴好打乱的音节词或词语卡片。)导语:小朋友你们瞧,超市里摆放了这么多的物品。可是这些物品的商标名称还来不及粘贴,麻烦你们暂时担当一下超市管理员,把黑板上的这些商标贴到对应的物品上去吧。我们一起来“贴商标”。

生齐:“找找找,贴贴贴,一一对应妙妙妙!”(拍手)

1、请一位学生上台,从黑板上取下会读的一张音节词或词语卡片,接着将它粘贴在相对应的物品上。

2、学生举起粘贴好商标的实物,大声朗读.全班同学作评委。

3、如果该生认读粘贴都正确 如果该生认读或粘贴出错

生齐:“棒棒棒!”)学生再跟读一遍。

生齐:“错错错!再想想!”)【摆摆手】会念的小朋友立即作出反应:(各自举手)“我来帮!”然后,该生带读,其余学生跟读。

第十三种 游戏名称:逛超市 游戏适用范围: 本游戏适用于期末复习阶段,用以检测课外识字情况。

游戏准备: 布置教室,将桌椅按照班内小组数分为对应的若干组,分别排列在教室的各个角落。学生们各自准备好识字袋,将识字袋中搜集到的广告、商标牌、自制的生字卡等等识字内容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总(去掉重复内容),并将这些识字内容按序摆放在桌子上。每四人小组选派一位“超市引导员”(即能正确快

速认读所有生字、词语内容的同学当选)。

游戏操作过程: 导语:小朋友,超市里的东西真多啊,让我们去每个柜台逛一逛吧。

生齐:“小大人逛超市,比比谁的收获多。”(拍手)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超市的一个柜台进行游戏。游戏要求同一小组的学生能正确朗读桌上的识字材料,(可以是齐读,也可以是一人读一个词)。此时,“超市引导员”就进行认真地评判。

2、若三位学生互帮互助能够将这些识字内容都读正确,“超市引导员”奖励给该小队三张奖券(每人一张),然后四人小队再到其余柜台继续进行游戏认读。

3、若三位学生对其中的某些识字内容感到困难,不能认读, “超市引导员”就及时地带领他们正确认读三遍,并扣除一张奖券(即得两张奖券),碰到一处困难扣一张奖券.以此类推,若困难达到三处或以

上,即不得奖券。

4、小组逛遍超市的五个柜台之后,便累计获得奖券的总数,汇报给老师。

5、最后老师将票数汇总,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各一名。

该游戏既能系统检查反馈小朋友课外学习认字的情况,又能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竞赛方式感受到了

合作学习的乐趣与强烈的集体意识。

第十四种 游戏名称:欢乐对对碰 游戏适用范围: 本游戏适用于阶段性复习或期末复习时使用。适用内容为①偏旁与肚体字组成生字;②拼音&音节词与

生字&词语配对;③生字与生字组成新词。

因为该游戏的形式接近于游园会上猜灯谜形式.故学生参与面广,参与热情高涨。有效地将生字、词语的复习完美得融和一体。

游戏准备:

1、准备三根长绳以及三种不同颜色制成水果形状的小卡片若干张。(用红色卡片做草莓,黄色卡片做香蕉,绿色卡片做雪梨。)在教室的三面墙上各拉一条绳子,用以系绑这些小卡片。

2、将同颜色同形状的卡片按照数量等分,分别写上两组内容,如:

红色卡片:一半写偏旁、一半写独体字。绿色卡片:一半写拼音或音节词,另一半写生字或词语。

黄色卡片:写上不同的生字。

游戏操作过程: 导语:秋天到了(期末到了),瞧,我们果园里的果子也快丰收了。(师手指绳子上挂着的小卡片)让我们一

去果园摘果子吧。可是,这些果子有个奇怪的特点,不能一个一个地摘,需要给他们找到合适的同类朋友

配成一对后一起从树上摘下来。生齐:“果子高高挂,欢乐对对碰!”

1、以游艺园的活动方式,全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组水果进行配对游戏。

2、学生独立完成一组配对后,从“树上”摘下两个果子,拿到“领奖处”,说明配对理由。若是红色卡片这组(偏旁加独体字)的,可以说:“提土旁和‘里’组成‘埋’,埋葬的埋。”若是绿色卡片(拼音或音节词配生字或词语)的,可以分别读一读拼音和词语。若是黄色卡片(不同的生字),可以说:“‘地’

和‘球’组成词语‘地球’”。

3、学生汇报后,若配对、朗读都正确的,即奖励印章一枚,继续游戏。

4、若配错对,请学生把果子送还原位,不得奖章,但可以继续参赛。

5、在规定时间里,比比谁获得的奖券多,按照先后顺序,设一、二、三等奖分发相应活动奖品。

激趣导入 爱上阅读 篇3

[关键词]课外阅读 激趣 导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5-024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是学生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的确,课内阅读毕竟是有限的,学生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必须进行课外阅读。如何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作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又该做些什么呢?

一、从书入手,开门见山

我们每学期都会向学生推荐一些古今中外的优秀读物,使学生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在阅读的过程中丰富知识,增长见识。这些书籍无论是书名、作者,还是插图、故事,又或者是书评,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都可以作为阅读推荐的切入点。

以《小猪唏哩呼噜》为例:

师(导入):同学们,今天教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可爱的小动物,(出示一组憨态可掬的小猪)它就是小猪——唏哩呼噜!

师:你们猜,这只小猪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

生1:可能是这只小猪睡觉时打呼噜,所以起这个名字。

生2:也许是这只小猪比较糊涂。

生3:我觉得这个小猪肯定有点脏,听名字就觉得不清爽。

……

师(设疑):你们说得对不对呢?打开书,书会告诉我们答案的!

一听这话,学生都翻开书,迫不及待地读起来,有的很快找到了答案,竟按捺不住地叫起来:“我知道了,我知道了!”通过对书名的质疑,学生对这本书产生期待;有了期待,学生才会乐于阅读。

教师应从推荐的书籍中找到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触发点,如《狗来了》可以从插图导入,《毛毛:时间窃贼和一个小女孩的不可思议的故事》这本书可以用精彩的书评吊足胃口……从书籍自身入手,通过不同角度的导入,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

二、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生活百态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们的儿童读物也是处处充满生活的气息,使学生读起来倍感亲切。

如在推荐阅读《我和小姐姐克拉拉》时,教师可以谈话导入:“童年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童年的趣事像星星一样多!请同学们说说你的童年趣事。”学生顿时来了兴趣,争先恐后地说起了自己的糗事,课堂上一片笑声。这时教师适时推荐:“今天我们要推荐的是一部‘描写童心童趣的当代儿童文学经典之作’——《我和小姐姐克拉拉》,书中像这样生动有趣的故事还有许多。他们的天真淘气令你开怀,他们的异想天开让你捧腹,他们的善良爱心更使你感动不已。我们每个人都会在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因为这就是童年。”一听这话,学生的眼睛放光了,能在书中找到与自己生活相近的故事情节,一定很有意思!

再如,作为第四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代表人物曹文轩,他的作品中所描述的农村水乡的自然风光,农村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非常相似。教师可从身边的生活点滴创设情境导入阅读课,学生会觉得很有亲切感,他们的阅读热情会加倍高涨。当阅读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阅读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

三、由内到外,拓展导入

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家名篇,有选自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篇目,有选自中国现代作家鲁迅、巴金、冰心等的篇目,这些名篇一般内容深邃,词句精湛,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而我们的语文课文只是冰山的一角,要想真正学到作者观察生活,反映生活,文章构思,立意谋篇,遣词造句等手法,就必须引导学生读整本书。

如在推荐阅读《三国演义》时,教师可提问:“我们刚学习了《三顾茅庐》这篇课文,同学们最佩服谁?”学生议论纷纷,大部分学生对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教师趁热打铁:“常言道:‘话三国,必谈诸葛亮。’的确,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是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罗贯中在他身上花了不少笔墨。如果说《三国演义》缺少了诸葛亮这一角色,恐怕其篇幅将会折半。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三国》中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想读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想”,阅读兴趣油然而生。从课内导入课外的阅读,使语文课堂更开放,而且更能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积极性。

教师依据课外书籍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导入方法,才能在导入这一教学环节中做到游刃有余。激趣导入是学生亲近课外阅读的前奏,是诱发学生阅读欲望的催化剂,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还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期待,成为阅读的主人,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

以生为本,激趣导入 篇4

1 利用背景知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导入

教师教授英语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 要利用一些背景知识与生活相结合,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导入学习。

例一:在学外研版九上第三模块Sporting Life时, 当时正值“火箭一路高歌猛进, 球队无需姚明冒险”沸沸扬扬之时, 我是不是可以结合这个新闻事件?

教法2:根据以上想法, 我马上“百度”一下, 就地取材, 打开与这一事件有关的网页并稍作介绍, 然后转入对basketball的谈论:

(1) As you know, Yao Ming is a famous basketballer, do you like basketball?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basketball and basketball match?

(2) How many players are there in a team?

(3) How long does a match last?

(4) How do they get a score?

学生对这些问题显然充满了兴趣, 大家都争相回答, 那些爱好篮球的甚至直接使用母语了。于是, 笔者很自然地将话题转移到football上。I think you’ve known a lot about basketball, but 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football?How many players are there in a team?How long does a match last?How do they get a score?How long and how wide is the football fi eld?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 将对话中的beat, beat sb 5-3, win, lose to sb, lose the match, score a goal, What’s the result?等新知识点一一呈现, 使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感受到了ball game的魅力, 并在愉悦的气氛中学到了新知识。通过新闻引入、话题讨论、重难点推出, 紧接着由录音过渡到教材内容就显得水到渠成。这一节课, 从观看网页入手, 到将对话改写为文章结束, 课堂容量很大, 但学生却一改往常萎靡不振的状态, 兴致相当高。

仔细回顾第二堂课的导课法, 采用网络走进课堂, 拉近生活与教材的距离, 体现了英语学科的生命力,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健康、热爱运动的人文精神, 也能激发学生情感。深入反思这一事例, 笔者认为引入设计一定要“招眼”, 它不仅应该能引起学生兴趣, 并且能集中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生思维, 时刻为教学总体设计服务。

邀请专家、同行观摩教学,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对教学原设计进行深入剖析、潜心琢磨, 用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学实践, 促使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部分或全部重建。

例二:在我上完What were you doing?这节课后, 同事们说, 整堂课结构流畅, 课堂气氛活跃, 设计多样, 给人以清新之感, 能巧妙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 利用“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片段把学生引入课堂, 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不足之处是结尾不够精彩, 对于英语知识的运用尚未拓宽, 还停留在课本的层面上, 没有与生活真正接轨。接下来他们对于如何结尾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更好的方法, 并建议用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family来替换原先的describe the people in the picture, 让生活走进课堂, 把课堂延续到45分钟以外。这个建议改变了我的教学设计思路, 令我豁然开朗。

2 让学生成为学习是主体, 创设情境导入

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表演、欲成功、易满足等特点, 把学生的自由式谈话 (Free-talk) 、演讲 (Speech) 和表演 (Act) 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 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和成就感,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陶醉于英语学习中。

在学新标准八上Module 7 Feelings and Impressions时。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能表达感受或印象, 即是主要掌握“主语+系动词+表语”这一句型的用法。我在课堂上准备了一些食物 (有香蕉、苹果、葡萄、糖果、可乐、橙汁和牛奶等) , 让学生自由地品尝并用英语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当学生的发言赢来同学和老师的阵阵掌声时, 个个都感到无比欣慰和鼓舞。原有的羞涩、胆怯和畏畏缩缩都统统被抛之九霄云外。学生还能自信、大方地走向同学甚至陌生的听课老师进行一番描述。原本枯燥乏味的语法讲解和句型操练一下变成了喜闻乐见的生活趣事。学生们积极、主动、欢快地参与课堂学习。课堂可谓是其乐融融、趣味盎然, 仿佛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总之, 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多种多样, 教师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课选择使用不同的导入手段, 其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享受英语学习。因此, 导入一定要有较强的目的性, 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它更要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 能引人注目, 形成悬念, 引人入胜, 发人深思。

摘要: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 为整节课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 就能起到直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使课堂学习气氛变得轻松活泼。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激趣导入 篇5

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人的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地设疑和解疑的过程。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问题,分层设置悬念,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遵循了启发式教学原则。

我在讲课文《生命的林子》时,设计了这样一段开场白:“大家都知道《西游记》中的唐僧吧,他实际上写的是谁?”(唐代高僧玄奘)在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后,我接着问:“玄奘最初是在什么地方出家的呢?”(法门寺)这一问大多数学生不知道,我暗示学生在课文里找。答案出来后,我接着又说:“当时的法门寺是个香火鼎盛、香客如流的天下名寺,可玄奘呀,当初还要离开这个天下名寺,去寻一个偏僻的山野小寺,你知道为什么吗?”在短暂的沉默后,我及时地说:“要想揭开这个谜底呀,请同学们阅读一下课文《生命的林子》就清楚了。”这样通过层层设疑,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课文的学习中来。

二、多媒法

多媒法指就某个问题的探究学习,通过多媒体和网络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维空间,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一本书或传统的教学媒体,如小黑板、投影仪等无法做到的。

我在讲课文《我们爱你呀,中国》时,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课文内容,把诗句上所提到的祖国的壮丽景观、丰富物产、民俗风情、古代文明、时代巨变等等画面尽量在屏幕上一一呈现出来,使学生深有体会地感受到祖国的美丽和伟大,并使他们自发地流露出爱国之情。同时循环播放音乐《我的中国心》,使大家都沉浸在爱国主义情感中,使得课堂一开头就把学生带入一种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氛围中,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了一个爱国主义基调。这显然是传统的教学媒体无法做到的。

三、情境法

情境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情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手段刻意创设的一种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心灵深处受到强烈的震撼而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我在讲课文《草原》时,在上课前2分钟就利用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渲染了一种情境:屏幕上画面不断呈现着大草原迷人的景色,同时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就激起学生对草原的无限向往之情,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把学生带到课文《草原》学习的情境中来。

四、表演法

表演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习积极性的高涨,课堂气氛的活跃。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们通过观看部分同学的表演,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以利于进一步的学习。

某小学教师在教《讲谦让》一课时,结合实际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出示两个苹果,一大一小,让两个小学生到讲台上来拿,两个同学都不肯拿大的,争着要小的。由此,教师自然而然地导入课题:这就是“谦让”。同学们感到很有趣。

我在讲课文《谈礼貌》时,一上课就让三名同学绘声绘色地表演《说岳全传》上岳飞和牛皋问路的故事(课前依据课文内容并进行加工,让三名同学做了充分准备)。三名同学精彩诙谐的表演不仅让同学们捧腹大笑,而且在笑声中也悟出了要讲文明、懂礼貌的道理。学生们在高涨的情趣中进入新课文的学习。

五、故事法

故事法是一个常见的导入方法。用一个有趣生动的故事导入新课,学生会全神贯注,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我在讲五年级课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九)》时,对学生们说:“老师想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请同学们听完后告诉大家,你明白了什么。”然后课件展示该故事(并配音):从前,有个叫汪得净的人,非常喜欢读书,而且态度很认真,分析起他人的文章来头头是道,朋友们都很佩服。他有一个缺点,就是懒得动笔墨,不愿写读书笔记。有一次,他看到一首诗,认为写得特别好,就认认真真地研究了一番,把这首诗记在脑子里,准备适当的时候介绍给朋友。一天,朋友来看他,他就把两个人月前读过的一首咏虎的诗介绍给朋友,说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却把老虎写活了。

有效导入激趣 精心设疑启思 篇6

关键词:导入; 激趣; 设疑; 启思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3-054-001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一个有智慧的教师十分讲究导课的艺术,善于抓住契机,激发兴趣,精心设问,启发思考,引起学生对新课或新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如何讲究导课的艺术、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熏染情境引趣

语文阅读材料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资源。因此,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争取有效方法,创设课文需要的情境,将审美期待这种内在情绪外化为审美注意。

音乐导入。黑格尔曾说: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使学生处在形象活泼的音乐氛围中,才能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播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歌曲或音乐来导入新课,能更好开启学生的学习之门。如教《三峡》时,首先利用媒体播放《长江之歌》歌曲,学生一下子入情入境,接着再配以一段文字:长江,我们的母亲河,她不仅创造了壮丽的景色,也孕育了中华灿烂的文明。而长江上景色最为瑰丽多彩,最让我们魂牵梦绕的,还是长江三峡。李白有诗云:‘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如果说,历代诗人们描写了飞流直泻的三峡,雄奇秀美的三峡,烟雨苍茫的三峡,那么,郦道元笔下的三峡又是怎样一番景色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郦道元的笔触,走进三峡,畅游三峡吧!

如此充满浓浓感情的语言,易于拨动学生的心弦,易于把学生带入语文情境,从而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图片展示。教师借助插图、挂图、图片、画像、地图等来创设情境或再现美的意境,不但能直观地感受到美的形象,还能引起学生注意,徜徉其间,能得陶醉之情趣,尽求索之愉悦。如学习《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除播放配乐朗诵外,很有必要挂出周总理的照片或题字等。这样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很快理解了诗的主旨。教师和学生情与情相融,心与心沟通,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学生在庄严肃穆中受到了形象的感染,自然领悟了诗的语言的奇妙。

故事过渡。心理学家布鲁纳告诫我们:“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两句话都阐释了兴趣之于学习的重要性。初中学生对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用故事的形式架桥铺路、穿针引线,既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思维,还可以促使学生神情专注、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叙述性的课文,采用讲述课文中的动人情节或与课文有关的故事会使课堂摇曳多姿。学习《智取生辰纲》一文,通过绘声绘色讲《水浒》一百零八将中吴用等梁山好汉的传奇故事,那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鲜明各异的个性语言,豪侠仗义的英雄壮举……学生早已兴致浓烈,随即直入课文,恰到好处,妙不可言。

二、设置悬念激趣

课堂上设置悬念,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状态。

如教学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教师可设计这样一段导语:“常听人说,天上最难的是在太空旅行,地上最难的是造访南极。南极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冰雪世界能给予人类什么呢?人类又想从这个荒凉的白色世界获得什么呢?南极是很多探险者的人生追求。今天,人类已很多次抵达地球的最南端。可是,大家知道设在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为什么要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吗?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这两个人都想成为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英雄。同学们想知道他们最后的结果吗?”

这样的导语,运用高超的悬念艺术,多处设疑,环环相生,丝丝入扣,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生动优美的语言也为学生深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威尼斯商人》除了戏剧中个性化的台词优美精当外,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作者给读者设下一个悬念,那就是安东尼奥身上的一磅肉到底会不会割去呢?同学们都为仁慈的安东尼奥捏了一把汗。在最紧张的关键时刻,鲍西娅欲擒故纵,一步步地将夏洛克引入陷阱,并提出“只准割一磅肉,不准流一滴血,也不能差一丝一毫”,及时利用威尼斯的法律,一下子把夏洛克推入绝境。至此,读者一颗悬着的心才得以安宁,仁爱、友谊、正义得到了伸张,冷酷残忍得以惩处。曲折、紧张、悬念、突转,这就是戏剧大师的神来之笔,作品的魅力所在。学生很快从“雾里看花”进入到“柳暗花明”的境地,自然提升了学生的评判、思辨能力。

当然,制造悬念,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决不能故弄玄虚。

三、留下空白生趣

留下空白,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文本,坚持和文本对话,善于从文本中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中发现文本中的空白,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揣摩作者的未尽之言、未了之情,从作者写出来的文字中去挖掘未写出来的文外之意、弦外之音。好的作品往往不会把主旨和盘托出,常会留有余地,写到高潮处,会戛然而止,留下一个永远的“空白点”,让读者去想象。有的“空白点”,结局可能是唯一的;但多数“空白点”,其理解是千人一面。

在教学中,让学生开动脑筋,填补和续写文本的“空白点”,实际就是探究文本的过程,把寻找、发掘和填补这些“空白点”作为探究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捕捉这些启人深思的“空白点”,尽情发挥想象,从不同的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

总之,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风格,如果我们时刻把握新课程标准,讲究导课艺术、激发学生兴趣,发挥主体作用,诱发思维灵性,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新课导入激趣例谈 篇7

一般说来, 上课之初, 学生的注意往往还停留在上一节课或课间活动的有趣对象上, 因此, 需要通过组织教学去引起他们对开始上课的有意注意, 接着就要让学生对新内容发生兴趣, 产生无意注意。

我们知道, 语文教材是一篇篇的文章, 而文章并非无情物, 师生亦为“有情”人, 因此, 课的伊始要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等情感因素, 而这正是语文课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特质。

有一位同行曾作过这么一个有趣的比喻:如果把语文教学比成一组画卷, 课文的导入则是画卷的扉页;如果把语文教学比成一组乐章, 课文的导入则是乐章的前奏。课文导入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好的导入确实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课文的学习作好准备, 开启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给学生提供学习的动力, 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学习的情境中。

那么, 如何选准最佳入口, 去激发学生兴趣, 从而顺利地导入新课呢?经过反复实践, 我以为如下作法值得一探。

一、抓住契机激发兴趣

高中课本中选有数量较多的优美散文, 并且多安排在春、秋季节授课, 而这时又正好是春游、秋游时节, 因此, 教授散文单元时可抓住这一契机, 自然导入新课。如《黄山记》可这样导入:

悠悠的三月风又绿了江南, 正是春游的大好时节。不过, 限于时间及经济承受力等条件, 我们不可能亲自去领略祖国所有的名山大川。值得庆幸的是古今中外有不少的诗人作家为我们写下了许多不朽的优美文字, 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文字来领略。上学期我们曾跟随李健吾登临五岳之尊, 领略过泰山的雄姿、奇景;也曾随同刘白羽放舟母亲河流, 饱览过长江三峡的奇景、秀色与险状。今天, 我们再来跟随徐迟一道攀登黄山, 看能观赏到怎样独特的景色……

二、别出心裁增强趣味

语文课不同于其它学科, 上正文前有必要介绍作者, 而我们的简介往往流于老套, 语言也呆板。特级教师朱显驹在简介苏洵时, 就别出心裁, 值得借鉴。他说, 此君有两点值得同学们知道:第一, 古代启蒙读物《三字经》上说“苏老泉, 年廿七, 始发愤, 读书籍”, 此君可谓大器晚成;第二, 他养了两个好儿子———苏轼和苏辙, 唐宋散文八大家, 苏家占其三, 这一点, 大概只有曹操能与他媲美。如此风趣的语言, 确能增强趣味, 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我在上这一课时又增加了第三点:传闻时人争传, 竟效其文, 有“苏文熟, 吃羊肉;苏文生, 吃菜羹”之说。下面, 我们一起来品味苏洵的文章……

三、适当拓宽激发诗情

中学生对诗歌尤其是古典诗词, 有一种近乎迷信的神秘感, 因而征服它———求知的欲望更强。在教授古代作家的散文名篇之前, 我习惯于用几分钟时间赏析该作家的一首名诗, 既适当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从而自然地导入新课。如《石钟山记》可这样导入:

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么两句诗“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是苏轼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句子。 (出示小黑板) 诗人在这首诗中挖掘出了西施与西湖二者之间深刻的类似之处, 西子无论怎样打扮都美, 西湖无论晴雨都美。而且二者都具有天然的美的资质, 不靠人的修饰, 不需借助外物, 具有本色美。正因为她具有内在资质美, 故能随物赋形, 变化出无限生动丰富的形态美。诗人对西湖的主观审美评议, 使得“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

苏轼的诗歌有如此巨大的魅力, 那么他的文章又如何呢?下面, 我们共同来研读他的传世名作《石钟山记》。

四、重视方法变乏为趣

议论文是中学生最感头痛的文体, 较之其它文体, 议论文最枯燥、乏味。如果讲授不得法, 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 进而影响其对此种文体的写作, 教师批改起来将会更感头痛, 因此, 讲授议论文单元前的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议论文单元我是这样导入的:

也许, 你曾经向老师请教过一套快速成文的方法, 而得到的回答可能是“文无定法, 无终南捷径, 全凭苦练”。的确, 文无定法, 但并非无法可循, 无方法指导下的“苦练”是“蛮干”的同义语。也许, 你看过《智取华山》这部影片, 解放军战士不是打破了“自古华山一条道”的定论而开辟了一条解放华山的道路吗?从今天开始, 我们将共同来探讨议论文八步快速阅读法与八步成文法。 (注:八步法的具体内容为: (1) 谈什么, (2) 从何谈起, (3) 主张什么, (4) 是什么, (5) 为什么, (6) 怎见得, (7) 怎么办, (8) 会怎样。)

这样导入, 既消除了学生对议论文的畏惧感, 又增强了学生们的自信心, 可以充分调动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五、结合评价顺势导入

近现代有不少的伟人 (或名人) 对历史作出了自己独到的评价, 从这些评价入手, 便可自然地导入新课, 并能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兴趣。《鸿门宴》可这样导入:

一九四九年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后, 毛泽东同志曾写过一首《七律》, 副题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出示小黑板) 毛泽东同志在这首诗中号召全体军民乘胜追击国民党反动派, 不可像楚霸王那样沽名钓誉, 最终导致自己的惨败。

诗中“霸王”即指项羽, 那么项羽究竟是怎样“沽名”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鸿门宴》, 从中就可找到答案。

六、中外结合以文释诗

中外许多诗文的创作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既可互为印证, 又可由甲文导入乙文。比如, 指导学生自读《与妻书》, 我是这样导入的:

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斐写过一首《自由诗》。对于这首诗, 大家都比较熟悉。如果说这首诗过于抽象的话, 那么辛亥志士林觉民的《与妻书》就写得很具体、生动、感人, 可以看作是这首诗的一个很好的注脚。

七、创设情境陶冶情操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 要开拓学生视野, 发展学生智力,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中国教育和发展纲要》也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两个纲领性的文件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 应该高度重视美的熏陶, 努力实施美的教育。

创设情境是课堂美育的基本步骤。心理学研究表明, 美的事物往往能引起审美主体强烈的审美愉悦, 而作为“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的课文, 通常也能激发学生获得审美愉悦的心理期待。这种审美的心理期待正是教师实施美育的最佳时机。因此, 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 采取有效方法, 创设课文需要的情境, 将审美期待这种内在情绪外化为审美注意。

四川省首届高中语文青年教师赛课活动一等奖获得者毛波为《长江三蛱》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

“‘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纯洁的清流, 灌溉花的国土;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长江, 我们的母亲河, 她不仅创造了壮丽的景色, 也孕育了中华灿烂的文明。而长江上景色最为瑰丽多彩, 最让我们魂牵梦绕的, 还是长江三峡。千百年来, 人们为三峡留下了无数的诗篇。杜甫写道:‘众水会涪万, 瞿塘争一门。’写尽了瞿塘峡水的赫赫声势;李端的‘巫山十二峰, 皆在碧虚中’, 则慨叹了巫峡的缥缈朦胧……如果说, 历代诗人们描写了飞流直泻的三峡, 烟雨苍茫的三峡, 那么, 刘白羽先生笔下的三峡又是怎样一番景色呢?今天, 就让我们跟随刘先生的笔触, 走进三峡, 畅游三蛱吧!”

激趣导入,让学生爱上阅读 篇8

一、用好教材, 直接导入

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 使他们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有用知识, 我们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将一些好的读物介绍给学生。这些读物无论是在情节上, 还是插图上, 又或者是写作手法上, 都与众不同, 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 十分适宜于学生阅读。

以《狗熊打呼噜》为例:

师 (导入) :大家好, 现在有一位可爱的小动物 (出示一组惹人喜爱的小狗熊) , 它就是小狗熊———唏哩蹦蹦!

师:大家猜, 这只小狗熊为何叫此名字呢?

生1:我认为是这只小狗熊平时爱蹦跳, 因此被这么叫。

生2:可能是这只小狗熊比较贪玩。

生3:或许这个小狗熊爱流鼻涕, 听名字觉得有些不清爽。……

师:从大家的回答来看, 大家对这一问题都是经过认真思考的, 那么究竟谁的回答是正确的呢?现在请翻开书, 从阅读中会发现想要的答案!

听到这话后, 大家都急忙地打开自己手中的书, 一句话、一句话地认真读起来, 先读完的同学, 也最先发现了书中的答案, 有的在发现答案后竟情不自禁地大声喊起来:“我找到了, 我找到了!”经由上面这样对书名提出恰当的疑问, 学生就会在内心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新奇感, 从而产生一种阅读的冲动, 非常渴望马上能够进行阅读;有了这种渴望, 他们才会增加阅读的积极性、增添阅读的动力。

教师须注意由介绍的读物里面发掘出最易于引起学生兴趣的切进点, 如《鹰飞了》可以用形象的描述来切进, 《一个毛手毛脚的小偷与一个爱唱歌的小女孩之间难以想象的故事》这本书可以用富有吸引力的内容简介来增加阅读的欲望……由读物层面入手, 经由找到适合的切进点, 激发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迫切地想要阅读。

二、联系生活, 情境导入

儿童书籍的内容大都来自于生活, 若离开了生活, 则其内容将失去活力。我们给学生介绍的阅读书籍全是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教师在让学生读《我与小妹妹拉咪咪》之前, 可进行适当的引导:“童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时期, 我们每个人在这一时期都会经历到许多有趣的事, 这些事会在我们的记忆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每当回想起来都感到十分快乐。请大家都讲下自己的童年趣事。”学生马上兴奋起来, 纷纷发言谈起了自己感到有趣的事, 教室的气氛立刻活跃起来, 充满了大家的笑声。这时教师抓住时机:“现在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一本‘以展现童年趣事为主的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品’——《我与小妹妹拉咪咪》, 在这部作品里面可以看到许多十分有趣的故事。他们的活泼顽皮令人畅意, 他们的奇思妙想令人大笑, 他们的纯真善心更令人感动。大家都能够从他们的行为中联想到自己的行为, 仿佛就是在描写自己的童年。”讲到这里, 学生的热情上来了, 能在读物里面看到和自己生活相近的事例, 这对他们是很有吸引力的。还有, 在我国目前的儿童读物中, 有相当一部分读物的内容是针对农村学生的平时生活, 真实展现了农村的情景, 其内容十分接近于学生。教师若能够将阅读之前的情景引导与平时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将会有助于学生融入其中, 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在将阅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时, 阅读才能显现出强大的活力。

三、由内到外, 拓展导入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的激趣导入 篇9

然而, 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笔者在听观摩课和研讨课时总会发现教师刻意地设计一个“教学导入”形式, 这种刻意设计的导入形式人为化明显, 因“为导入而导入”失去了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流畅和实用 (蔡培、康桂兰, 等2009) 。

一、课堂导入的误区

(一) 花费时间过多, 喧宾夺主

课堂导入的目的是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 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 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如果只重视课堂导入而忽视其他环节, 再精彩的课堂也会大打折扣。笔者在教学初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完成自己精心设计的导入后, 时间往往已经过半, 影响课堂教学的完整性。

(二) 针对性不强, 衔接不流畅

有些教师为了导入而导入, 例如, 在一些观摩课或研讨课中, 教师会通过唱歌的方式创设浓郁的英语氛围, 看似轰轰烈烈, 实则导入结束时会发现, 歌曲内容所渲染的氛围与学习内容不匹配。这样的“导入”不但没有“导”出氛围, 还会误导学生, 影响整体教学气氛和效果。

(三) 方法单一, 不够灵活多变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单一, 表现为教师习惯采用典型的“老三篇”式提问, 如“What day is it today?/What day was it yesterday?/What is the date today?/What was the date yesterday?/Who’s on duty today?”等, 太过常规, 不易使学生活跃思维 (蔡培、康桂兰, 等2009) 。如果导入保持一成不变的风格, 学生就会感觉枯燥乏味。因此, 教师应因班级、班风、教材、教学内容的不同, 灵活多变地利用多种手段导入, 使学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课堂导入应遵循的原则

笔者认为, 课堂导入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 要保持灵活性

初中学生尤其是初一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教师导课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很难想象可以用“一招鲜, 吃遍天”的方法去导入所有课型 (蔡培、康桂兰, 等2009) 。比如教学Seeing a doctor, 可以以提问一位生病的学生“What’s wrong with you?”导入;教学Going shop p ing, 可以假设学生将在周末have a picnic, 让学生采购所需物品, 导入“Can I help you?How many/much do you want?How much is it?”等。以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 灵活多变地设计一些师生交流的话题, 会使学生保持对课堂的期待。

(二) 要保持多样性

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 如:插图导入、提问导入、复习导入、背景知识导入、自由谈话导入、故事导入等。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我们可以在很多网站, 如翼课网智能化同步教学平台上搜索到非常好的教学资源, 其中的音乐、视频、动漫等, 若加以合理利用, 都可以成为导入新课的方法。2016年7月, 笔者在安徽省黄山市参加“第十三届中学骨干英语教师新课程教学高级研修班”时, 听了广东省深圳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徐明老师的研讨课W ate r talk s, 他先用了A riddle和A q uiz ab out water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紧接着, 播放了关于地球水循环的视频——A travel of a drop, 从学生专注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完全融入课堂。这种采用多种形式导入的课例, 很值得我们学习。

(三) 要注意时间的把握

完整的课应该突出新授知识的重难点, 而导入则是为新授知识教学“打前站”, 因此, 时间不宜过长, 在一堂40~45分钟的课堂中, 导入占用3~5分钟为宜。若导入时间过长, 就会使导入显得冗长, 喧宾夺主, 从而影响整堂课的进程。尤其对于新入职的教师来说, 一定要把握好课堂导入时间。

(四) 要保持趣味性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力求通、活、准、趣、美, 其中“趣”指的是教学语言应幽默风趣, 增加知识的可接受性。导入的时间不能过长, 而导入时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极易形成愉快欢乐的学习情境,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项家庆2013) 。

(五) 要具有实用性

从内容看, 导入一定要与整堂课密切相关, 而且应该尽可能多地和课堂中的重难点有关系。笔者所在学校已经有很多教师走在前列, 他们根据班情, 帮助或引导学生将重点单词、短语、句型串成小段落、小故事, 方便学生记忆目标知识。除此之外, 还通过编写素材练习语法填空, 直击高考练习。

三、课堂导入的基本方法

(一) 实物导入法

在人教版Go for it!教材七年级上册Unit 3 Is this your p e ncil?中, 有大量关于学习用具的单词, 教师可以用学生课桌上的pen, pencil, ruler, eraser, schoolbag, pencil-case及教室的desk, chair, chalk, blackboard, map, bookshelf等来提问, 以“Is this a pen?Is this your eraser?/What’s this?/Whose ruler is this?”等问题展开教学。而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中涉及大量有关水果、蔬菜、食物的单词, 教师可以提前安排学生带来苹果、香蕉、梨、牛奶、香肠等食物并标识相应的英语单词, 再结合游戏, 如描述猜单词、比赛拼单词、找自己的家 (给单词归类) 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实证明, 学生在真正的语境中学习效率高。

(二) 情境导入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创设一定的情境,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主题。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直观、形象、引人入胜。如在外研版七年级下册Module 5 Shopping教学中, 笔者让学生课前以小组形式编写一组购物对话并表演,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的口语在对话中得到了足够的训练, 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三) 谈话导入法

课前几分钟和学生进行问答或其他互动形式直接、明确、自然, 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在讲解Module 2 What can you do?时, 可以问学生“What club would you like to join?And why?”学生因参加了学校的各种社团, 如健美操社团、声乐社团、足球社团、篮球社团等, 在课堂上有话可说, 所以都踊跃回答问题, 也自然而然地使笔者能够引出情态动词can/can’t的用法。同时, 还复习了描述性词语如easy, hard, difficult, useful, relaxing, exciting, boring等。当提到“What monitor would you like to be?和How to choose your monitor?”时, 学生情绪高涨。这样, 在师生一问一答中完成了本课内容的导入和教学。

(四) 游戏导入法

在教学外研版七年级下册Module 1 Lost and found时, 笔者事先把学生散落在讲桌和书橱里的东西收拾在一个箱子里, 让大家猜物品的主人, 导入句型“Is the pen Yang Yang’s?/Are the crayons Yang Hao’s?/Whose watch is this?”进行物主代词的教学。初一学生由于好奇心很强, 为了找出物品的主人, 都乐在其中, 使得句型和语法得以熟练操作。可见, 教师若善于利用学生的好胜心适时安排游戏, 就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 插图导入法

每册课本都有几页插图, 这些插图是重要的教学素材, 活用这些素材可一举多得。欣赏插图, 引导学生认识和领悟文学插图这一“特殊的艺术语言”, 捕捉其隐含的丰富的文学信息, 从而创造性地阅读文学作品,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外研版Module 8 Story time Unit 2 Goldilocks hurried out of the house中出现了5幅图片, 笔者先针对图片设计问题, 并把tired, comfortable, heavy, return, notice, without, again, in pieces, point at, be asleep, hurry out of, go for a walk等新授单词和短语穿插其中, 如:“What/Who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What happened to the chair (next) ?What’s the girl doing?Did she carry her basket when she hurried out of the house?Why is the baby bear crying?”学生在回答时自然会用到这些单词和短语, 使教学顺利进行, 后面的故事教学更是水到渠成。

(六) 肢体语言导入法

在教学外研版七年级下册Module 11 Body language时, 笔者先做了一些肢体语言, 如点头、摇头、停、保持安静等, 引导学生说出nod your head, shake your head, stop, keep quiet;然后给出英语指令, 如wave your hand, shake your hands, hug each other, bow, kiss等, 让学生根据指令做动作。同时, 穿插小游戏Touch your body教学身体部位词汇。这样, 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不同国家的不同肢体语言, 而且知道了在待人接物时如何正确使用这些肢体语言。

(七) 音乐导入法

在教学外研版七年级下册Module 12 Western music时, 笔者下载了各种音乐让学生欣赏。抓住初一学生好奇心强且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 笔者在播放音乐的过程中注意观察他们的表情, 当有学生跟着哼唱或做出摇晃身体等肢体动作时, 笔者便提问:“Do you like music?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Why?”学生因参与其中而有话可说, 乐于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 一名学生在听Beijing Opera时表情痛苦, 眉毛紧皱, 如下是我们的对话:

T:Do you like Beijing Opera?

S:No, I don’t.

T:Why don’t you like it?

S:Because it’s boring, I can’t understand it.

W: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S:I like rock because it is exciting, when I listen to it, I feel excited.And I like playing the guitar because it makes me relaxed.

然后, 播放一些音乐家的图片和乐曲《蓝色多瑙河》, 通过提问, 引出大施特劳斯、小施特劳斯、莫扎特、郎朗等著名音乐家。由于在前面的导入中已经穿插教学了新单词、短语和句型,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 完全没有上新课时的唐突感或紧张感。

结束语

“教学有法, 而教无定法。”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班级、不同教材、不同内容选择使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新颖、科学、合理的课堂导入能为新课呈现“搭桥铺路”, 为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服务。教师应该扮演好“导演”的角色, 充分设计每一堂课的导入, 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加强学习英语的信心,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蔡培, 康桂兰, 石凯林.2009.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201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激趣导入艺术探究 篇10

一、故事激趣导入, 情动辞发

爱听故事是学生的天性, 借助故事激趣导入, 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唤起学生学习激情, 促使学生以饱满热情积极自主进入新课学习中。在高中文言文教学新课伊始阶段,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 恰当地穿插一些趣味性较强且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或典故, 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比如, 教学 《烛之武退秦师》时, 在进行新课学习前, 借助故事激趣导入, 诱使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孙子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兵法的最高境界。古往今来, 以理服人, 以机智言辞取胜的故事不胜枚举。故事1:触龙说赵太后。在强敌压境, 赵太后严历拒谏的危急形势下, 触龙因势利导, 以柔克刚, 用“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 成功说服赵太后让她的爱子出质于齐, 换取救兵, 从而解救国家于危难之中。故事2:诸葛亮舌战群儒。面对着群起而攻之的局面, 诸葛亮镇定自若, 见机而变, 以三寸不烂之舌令东吴群儒“尽皆失色”, 使孙刘迅速与之结盟。故事3:唐雎不辱使命。 在威风凛凛的秦王面前, 唐雎从容镇定, 不畏强权, 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最终折服秦王, 胜利完成使命。面对剑拔弩张的敌对情势, 郑国老臣烛之武是如何凭借三寸不烂之舌, 使秦伯心悦诚服, 不仅答应撤走围郑的秦军, 而且派兵保护郑国, 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呢?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新课《烛之武退秦师》, 领略他的大智大勇以及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二、悬念激趣导入, 引人入胜

好奇之心, 人皆有之, 借助悬念激趣导入, 往往可以引人入胜, 激人好奇, 启人思索, 使人产生强烈的探究心理和求知渴望。 在高中文言文课堂导入中, 教师可以巧妙地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 紧扣教学内容, 精心设计问题, 留置悬念, 布坎设障, 营造“心求通而未得, 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情景, 让学生萌发出期待心理, 产生欲知其明了的探究欲望, 从而点燃学生求知火花, 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譬如, 《陈情表》一文, 文章言辞恳切, 真挚动人。在学习时, 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宋代学者苏轼曾这样评论:“读诸葛亮《出师表》 不堕泪者, 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堕泪者, 必不孝。”李密 《陈情表》一文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感人力量让一代文学大师做出如此高的评价?现在, 让我们穿过历史的风云回到晋朝, 用心灵去感受李密给我们留下的这篇《陈情表》的独特魅力, 感悟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从而学会珍惜与感恩。又如, 教授《荆轲刺秦王》时, 笔者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荆轲作为历史上有名的燕国刺客, 对荆轲其人, 历来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北宋苏洵非议荆轲之行曰:“始速祸焉”;南宋朱熹认为“轲匹夫之勇, 其事无足言”;左思称颂荆轲“虽无壮士节, 与世亦殊伦”;龚自珍称赞他为 “江湖侠骨”。那么荆轲究其是怎样的一个人?力孤势单的荆轲在与力大势强的秦王这场实力悬殊的较量中是如何展开的呢? 图穷匕见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又有着怎样的结局?下面,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荆轲刺秦王》这荡气回肠、步步惊心、剑拔弩张的历史斗争场面, 去探寻英雄的足迹, 倾听历史的回音。

三、音乐激趣导入, 感染情怀

生活离不开音乐, 悦耳动人的音乐往往可以渲染氛围, 引发人的情感共鸣, 感染人的思想情怀, 净化人的心灵, 启迪人的智慧。以音乐为切入点导入新课, 可以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满足的学习氛围中不知不觉产生兴奋情绪,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在高中文言文新课导入阶段,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让学生齐唱, 或听录音或欣赏影视片段, 或恰当选择一些音乐歌曲作为新课学习的切入点, 以激活课堂氛围,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自主感悟新知、探究新知, 体验学习的乐趣。例如, 学习《鸿门宴》一文时, 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屠洪刚演唱的经典歌曲《霸王别姬》, 营造氛围, 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让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下感受项羽对虞姬的万丈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无奈, 体悟项羽的英雄霸气以及当时的残酷形势, 然后提出问题:“曾经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 为什么最后会沦落到这样一种下场呢?下面让我们共同看看《鸿门宴》这波澜起伏、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是如何演绎的?”从而导入教学。

四、结束语

总之, 激趣导入是一门艺术, 其方法多样, 灵活多变, 不拘一格,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优化有效策略, 找准切入点, 精心设计, 巧妙导入, 从而激趣促思,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彭亚莉.高中生文言文学习的困惑及教学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3.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激趣导入】相关文章:

激趣导入范文05-16

激趣导入1范文05-18

激趣导入法范文05-20

激趣导入概念范文05-28

巧用童话,激趣导入05-08

浅析作文激趣导入四法09-10

物理教学的激趣导入06-04

导入原则05-22

教案导入06-29

导入07-25

上一篇:粉尘的来源下一篇:B/S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