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行动

2024-07-08

低碳行动(精选十篇)

低碳行动 篇1

“自从管理站提出低碳工作、低碳生活的倡议后, 低碳离我们越来越近了。”管理站员工徐海燕深有感触地说。今年以来, 这个采油站在一线员工中大张旗鼓地宣传低碳理念, 引导员工践行低碳工作、低碳生活, 员工的低碳意识逐渐增强, 很快在管理站掀起了一股低碳热潮。

为了让一线员工尽快认识低碳、了解低碳, 这个管理站结合生产实际和员工接受能力, 采用打油诗、漫画等形式宣传低碳的理念和相关知识, 利用生产间隙组织员工开展“我所认识的低碳”、“低碳与生产”、“怎么做才算低碳”等讨论活动, 引导员工主动参与低碳行动。

“原来低碳就在我们身边。”管理站夜班工小梁说出了他的心里话, “之前, 为了方便我经常开私家车上班, 现在要低碳工作、低碳生活嘛, 就改坐班车了, 既安全又环保。”据了解, 站里不少员工有私家车, 但在管理站的停车处, 现在很少见到私家车的影子。

“快看, 我们组上光荣榜了。”站在管理站明白栏前, 小王不禁兴奋起来。原来, 为了激发员工们参与低碳的积极性, 管理站在“明白栏”开辟了一块阵地, 用以表彰低碳工作的先进个人和先进小组。请看第二生产小组的低碳行动:收集废旧纯棉衣物18件, 制作成抹布;拒绝使用一次性餐盒和筷子;自制各种节电装置, 做到人走断电;不用塑料袋, 改用废报纸制作垃圾盒、收纳袋等。小组一个季度节约成本5000元, 因而榜上有名。

校园低碳行动 篇2

现将《滨州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校园低碳行动”宣传周活动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各单位根据通知要求,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开展活动。并于6月20日之前将活动总结材料报县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电子邮箱:bzzhpjk@126.com)。

沾化县教育局 2010年6月10日

滨州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 开展“校园低碳行动”宣传周活动的通知

各县(区)教育局、开发区教育局、高新区、北海新区教育管理办公室,市直各学校:

根据滨州市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关于2010年滨州市节能宣传周活动安排意见的通知》(滨节减办字【2010】2号)要求,经研究决定,在全市中小学开展“校园低碳行动”宣传周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和主题

时间:2010年6月12日至18日。主题:低碳行动,从我做起。

二、活动内容及形式

1、开展“低碳行动,从我做起”主题宣传活动。利用升旗仪式,发起“低碳行动,从我做起”行动倡议。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校园网络等各种校园文化载体和活动阵地,宣传“低碳生活”等环保知识,号召大家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爱护家园,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2、开展低碳行动主题实践活动。

(1)开展“低碳生活体验日”活动。组织开展“三少三不”体验日活动,“三少”即一天少用一杯水、少用一张纸、少用一度

电;“三不”即一天内不用塑料袋、不乘坐汽车、不开空调,引导学生体验低碳生活,提高环保意识。

(2)开展“我为节能低碳献计策”金点子评选活动。让学生养成节约资源、绿色生活的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节能低碳环保意识。

(3)开展“低碳行动,从我做起”系列竞赛活动。通过开展绘画、知识竞赛、作文、演讲等竞赛活动,让广大师生了解“低碳生活”,自觉践行“低碳生活”,从而使我们的家园变得越来越美好。

(4)开展“小手拉大手,家校齐努力”活动。让“低碳行动,从我做起”走向每一个家庭,组织学生面向社区进行低碳知识的宣传,发放倡导低碳生活宣传材料,使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和体验中成为环保低碳的宣传者、实践者和示范者。

三、活动要求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中小学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阵地,加大宣传力度,结合世界环境日等节日,努力营造活动的氛围,增强中小学生低碳行动的意识和行为。

2.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要充分认识此次活动的重要性,严密筹划,积极组织,认真落实,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

3.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突出活动成效。要广泛开展低碳生活系列活动,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在实践中牢固树立环保意识。要紧紧围绕“低碳生活,从我做起”这个主题,广泛深入地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倡导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教育效果。

今年校园低碳行动宣传周适逢端午假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学校统筹安排时间,充分利用工作日做好各项宣传活动。各县(区)于6月22日前将本次活动总结材料(电子版)报送市

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联系电话:3188736电子邮箱:bzjcjyk@163.com。

低碳中国在行动 篇3

“这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增加了新的动力,提供了政治保障。中国将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在此过程中,不仅要确保我国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实现,还将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可以预见,在保护全球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中国一定会做出突出的贡献。”2012年12月5日下午,联合国气候大会多哈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在接受中外媒体采访时表示。

“建设‘美丽中国’目标的提出,将深刻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将出现显著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和人民生活方式会发生很大改变,中国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也将更加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解振华强调。

抢位多哈

在多哈会议前,中国代表团认为,多哈会议应把落实各方已达成的共识放在优先位置,首先完成好巴厘路线图的谈判,关键是确立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确保其按时实施,发达国家切实采取行动,兑现率先减排及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的承诺。

经过两周的谈判和20余小时的加时工作,联合国多哈气候谈判终于在多哈时间2012年12月8日晚落下帷幕。大会达成了名为“多哈气候途径”的一揽子协议,从法律上正式确定了“《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就推进公约实施的长期合作行动(LCA)达成了包括共同愿景、减缓、适应、资金、技术等在内的全面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关闭了“《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和“长期合作行动”两个特设工作组的工作。

解振华认为,多哈会议从法律上确定了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达成了为了推进公约实施的长期合作行动全面成果,坚持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维护了公约和议定书的基本制度框架,这是多哈会议最重要的成果。

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驻会研究员王韬博士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多哈会议全面讨论了巴厘行动计划的所有要素,敦促发达国家提高减排力度,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明确的中期和长期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切实发挥已经建立的公约下相关机制的作用,帮助发展中国家采取减缓和适应行动。

然而,多哈会议仍有很多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谈判来加以解决,各方在未来谈判中仍要作出巨大努力。王韬认为,未来两年的谈判会更加是场恶仗。这包括2013年探讨各种旨在缩小2020年减排目标差距的行动方案的各种会议;2014年底谈判最终文本草案中的各种要素;2015年5月前提出一份谈判文本。

需要指出的是,在多哈会议上,发达国家淡化其历史责任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倾向进一步明显,自身减排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的政治意愿不足,这是今后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主要障碍。

解振华对此心存担忧,他呼吁参加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发达国家要进一步提高减排指标并完成国内批约程序,确保一个减排力度高、有法律约束力的第二承诺期。其他发达国家要在公约下承担可比的减排指标,切实解决发达国家减排力度不足的问题。

发力碳市场

“中国碳市场有非常好的前景。”解振华在多哈“中国碳市场与绿色发展论坛”上指出,十八大已经提出了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这就从政治上、氛围上加强了节能减排的动力,节能减排有了动力,碳市场就有了市场。

为此,我国建立了自愿减排交易机制。2012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确立自愿减排交易机制的基本管理框架、交易流程和监管办法,建立交易登记注册系统和信息发布制度,鼓励基于项目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保障有关交易活动有序开展。

实际上,在这之前,国家已经在部署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01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及深圳市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分别在2012年3月28日、8月16日和9月11日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解振华对碳市场未来的判断基于如下4个前提:

第一,国际碳市场的大小和潜力,取决于发达国家第二承诺期的力度和确定的减排量。减排量越大市场就越大,力度越大潜力越大。从中国碳市场的试点中体会到,第二承诺期对国际碳市场非常重要,而且第二承诺期必须有很大力度,才能保证市场不断扩大和有发展潜力。

第二,行业和地区间的减排成本。各地各行业的减排成本肯定不一样,减排成本的差别就是交易的动力,要通过全社会努力,实现我们减排目标的最低成本。差别越大,可能交易的活力也越大。从这一点也能够看到,如果第二承诺期能够做出有力度的承诺,应该说CDM还是有很大的市场。

第三是建立一个高效、便捷的交易规则。可靠的核查、公正的第三方认证是基础和条件。我们期望试点地区能够提高效率使程序更加便捷,作为推动中国实施节能减排、进行碳交易的一个很重要手段。

第四是政府应该加强鼓励性经济政策的制定。比如说,要有从价格、税收、财政支持及一些配套经济政策方面鼓励节能减排。这些政策鼓励企业节能减排,增加交易的市场潜力和活力。另外,政府也要加强对交易市场的监管。比如说,上海在交易中建立了一个“蓄水池”,发挥引导和监管的作用。

金都房产的健康低碳行动 篇4

金都房产集团自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视科技的研究和运用,在产品开发上提出“专业构筑品质生活、科技引领人居未来”的理念。十六年来,金都房产集团始终坚持绿色建筑、科技节能,提倡以人为本的开发宗旨。在“绿色建筑幸福家”新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思考和完善系统的绿色建筑体系,形成独特的规划设计原理、方法、标准化工具,从以往单一的绿色住宅建筑产品建设上升到关注人文,关注居住者的健康生活为设计出发点,提升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提出“绿色建筑幸福家”的整体理念。

1 对健康住宅体系的理解

健康是生活的第一要素,主要包括通风、日照、空气质量、室内温湿度和噪声等诸多方面的要求。

健康住宅是在满足住宅建设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提升健康要素,保障居住者生理、心理、道德和社会适应等多层次的健康需求,促进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住宅质量与生活质量,营造出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1)健康住宅与绿色住宅的区别

健康住宅有别于绿色生态住宅概念。绿色生态住宅强调的是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健康住宅强调的是居住者的健康,与居住者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更易感知,是居住者所能看得见、摸得着的。

2)健康住宅与绿色建筑的共同点

无论是健康住宅设计还是绿色建筑打造都只是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是要引导人们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改善和提高生活品质,为居住者打造高品质的居住空间,让居住者生活得更舒适、更健康。

3)健康住宅体系构筑幸福家

在十几年绿色科技住宅的实践中,金都集团深刻意识到,单纯从项目自身不断创新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建立一个真正系统的健康住宅体系,从居住者生理、心理感受的角度进行考虑,通过丰富的园区活动以及绿色的物业服务,最终实现健康住宅的真正价值,构筑幸福家。

2 金都·春江月健康住宅设计的诠释

国家健康住宅技术体系与绿色建筑概念虽各有侧重,但一脉同宗。金都·春江月成为健康住宅试点项目,既是对金都集团健康住宅品质的最好鉴证,又是对绿色建筑幸福家理念的高度认同。

2.1 项目介绍

金都·春江月是金都房产继西江月项目后在衢州开发的第二个高品质小区。项目位于衢州西区石梁溪东侧,白云大道西侧,南临花园大道,西靠九龙北路,北为亭川东路。项目文化底蕴深厚,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交通出行便捷。

小区规划总用地面积约7.8万m2,规划地上总建筑面积近15万m2,共布置5幢11层住宅,4幢10层花园洋房,2幢15层住宅和4幢18层住宅,3幢低层物管及商业用房,小区设计居住总户数1058户,规划居住总人口近4千人(见图1)。

2.2 周边环境配套情况

项目所处的西区是衢州市政府大力发展的区块,是衢州城市建设从“南湖时代”迈向“衢江时代”的标志性工程。它位于衢州西部,东临衢江,与老城区隔江相望,是集行政办公、文化教育、商贸金融、会展商务、休闲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衢州城市新中心。

金都·春江月位于西区CBD核心区域,周边高端配套云集,从医疗教育到商业休闲一应俱全,给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2.3 健康住宅技术策略

2.3.1 对人居环境的健康性设计

对人居环境的健康性设计包括室内外影响健康、安全和舒适的声环境、光环境、热环境等因素。

1)室外环境方面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对住区的声环境、光环境以及风环境进行模拟,利用建筑架空、错列、通道设计等改善小区的风环境效果,有利于人员活动的舒适性。

住区规划布局有利于夏季主导风向,且合理控制建筑密度,使住区内具有良好的通风环境(见图2);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尽可能加大绿化面积,并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增强绿化遮阳效果;设置景观水系,降低住区的温度,改善住区的小气候;路面采用具有渗透功能的地砖;住区内限制机动车通行,以降低机动车的尾气排放。

2)室内环境方面首先是对住宅私密性的人性化考虑,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住宅楼栋之间的最大间距为80~90m,最小为40~50m,日照间距达到1:1.2;住宅分户墙采用240mm厚的页岩砖,可以满足隔声要求;楼板采用隔声楼面的做法,满足空气隔声和撞击声隔声的相关要求;户型设计上特别增加室内外空间的交流,将阳光、空气、庭院美景引入室内,创造健康、朝气、活力的家居环境。

2.3.2 关注景观亲和性设计

小区景观规划满足现代功能要求,保持和发展衢州城市文化特色。小区入口注重对景的处理,更显大气,视野开阔;道路设计注重景观节点的组织,在节点处将景观面做适当展开,有张有弛,更显生动,步移景异。用地空间收放有序,富有节奏的开放空间打通了小区与城市空间的视线廊道,注重塑造小区灰空间。软质界面设计从视觉效果方面丰富了本片区的空间肌理,从使用需求方面完善了公共空间;硬质界面的灰空间,如建筑低层架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和交流空间。

2.3.3 对公共交往空间人性化设计

金都·春江月小区除了享受周边医疗、教育、体育等配套设施外,在小区内设置的环形道路及景观小道可以作为居住者的慢跑道,为居民休闲、锻炼提供了安全的道路环境,增加了邻里接触、熟悉和交往的机会。同时在场地内设置的景观步道将各栋住宅同中央景观有机地联系起来,满足了居住者安全、舒适的交往心理需求。

由于用地限制,为了增加居住者的户外场地,小区采用底层架空设计,设置了丰富的健身娱乐设施、儿童游戏器具、户外休闲桌椅和环境小品等。为居民提供了方便的户外活动交往空间。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和多雨的季节,给人们提供遮阳避雨的交往活动场所。

小区中央露天游泳池的景观区成为住区邻里交往中心,创造了绿化优美、设施齐全、健身娱乐的邻里活动环境。另外针对老人和儿童设置老年人健身、娱乐和学习的公共场所和室内外儿童游戏场地,游戏绿篱迷宫,亲子活动绿地,儿童戏水池等。

金都·春江月小区按照健康住宅的居住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健康性标准进行规划设计,以居住者的生理和心理感受为设计出发点,通过生活中人性化容易被忽略的细节考虑,提升住宅居住的舒适度,实现其健康住宅的价值。

3 金都绿色健康住宅实例

3.1 高尔夫艺墅

高尔夫艺墅项目(见图3)位于杭州之江新城核心区,项目用地位于杭州市转塘镇区北部,紧邻国际高尔夫球场及中国美院象山校区、浙江工业大学之江校区,总占地面积190143.4m2,地上规划总建筑面积约37万m2。本项目秉承之江地块优越的自然资源,参照金都房产集团绿色建筑企业标准、住建部三星级绿色建筑以及节能65%标准建设,依照全过程控制理念控制绿色建筑技术措施的落实,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全过程控制绿色住宅项目。

3.2 金都·汉宫

金都·汉宫(见图4)位于武汉市武昌内环核心积玉桥滨江片区,处于长江和汉江交汇的正对面,核心规划理念是最大化地协调与长江的和谐关系,与城市文化融为一体。同时该项目采用了德国STO苯板技术外墙外保温系统、加气混凝土砌块、意式系列木铝复合窗及室内恒温游泳池。该项目通过了住建部住宅性能认定最高级别3A标准,是湖北省第一个通过3A预审的项目。

3.3 金都·城市芯宇

金都·城市芯宇(见图5)位于杭州文一路原浙江理工大学校址地块,属于杭州市中心文教区,是杭州首家以高科技为主题的生态住宅社区。金都·城市芯宇参照住建部三星级绿色建筑和3A住宅性能标准建设,领先应用了18项生态住宅科技系统,并在项目中建设一个科技会所,大量采用最新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来为社会作示范。

3.4 金都·阳光田园

金都·阳光田园(见图6)位于德清莫干山麓,东临直通杭州的104国道,西侧为植被丰富的低山丘陵地带,兼具缓坡、坪地及莫干山余脉的溪沟水渠,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因此确立了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保护环境,创立生态、低能耗的目标体系。在小区的总体设计上,充分做到了“因地制宜、回归自然、以人为本、节能环保”,合理利用自然的地形、地貌、地物,保护环境,创造生态、低能耗的“绿色阳光田园”。

4 结语

低碳行动倡议书 篇5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号召公众从我做起,推进污染减排,践行绿色生活,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

因此,滨城区第四小学少先大队发出了“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倡议。

倡议全体师生要做到:

一、珍惜每一滴水。自备水壶,少喝瓶装水,尽量节约自来水。合理使用水资源。

二、节约每一度电。在自然光照较好时,尽量少用照明灯具。要做到随手关闭电灯、电脑、电视等电器设备,做到人走电停。

三、节约每一张纸。提倡双面打印,双面用纸;利用家中洁净的废纸做草稿纸,减少纸张消耗。

四、爱护花草树木。不采摘、不践踏一花一草一木;不乱丢废弃物,随手捡拾垃圾,维护绿色校园环境。

五、少用或不用塑料袋,尽量不使用木筷、纸杯、纸巾等一次性用品。

六、少开车,多骑自行车;少乘电梯,多爬楼梯;少开空调,为节能减排出力。

七、亲近大自然,多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在教室、家中,多养几盆花。

八、发扬勤俭节约传统美德。杜绝浪费现象。

行动起来 开始你的低碳生活 篇6

自从2007年6月,英国环境、食品及农村事务部在官方网站发布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器之后,在很多网站都可以找到类似的计算器。只需输入你的交通里程、用了多少升油或日常生活的用电量,就能知道到底产生了多少二氧化碳。在知道自己的碳排放置后,有的计算器还会告诉你,为了抵消掉这些碳,你需要种多少棵树。

比如,使用电能所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斤)=耗电度数×0.785:开车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斤)=油耗公升数×0.785;一次200-1000公里的飞机旅行=55+0.105×(公里数-200)。

别被这些公式看花了眼,虽然各式各样的计算器需要你填入很多数据,但最后你会拿到一份完全反映你个人日常生活的“碳排量”详细清单。这将有助于你了解自己给这个星球带来多少环境的负担。

低碳生活就是这么简单

“8月27日,开车25.6公里(4.72公斤)+搭电梯24层(5.232公斤)+用电脑10小时(018公斤)+外食三餐(1.44公斤)+熱水澡15分钟(0.42公斤)+洗衣机40分钟(0.117公斤)+开电风扇10小时人均(0.25公斤)……”台湾“减碳达人”张杨干这一天的碳排放总量为14.104公斤。

当然,并非每个过低碳生活的人都如此地“苦行”。有一位杂志社编辑在收集低碳生活的资料时发现,原来吃牛肉比吃猪肉的碳排放要高,这个细节打动了他。很多过低碳生活的人,都是被同样的细节打动。当新闻告诉我们,全球气候变暖90%的原因是人类活动,北极的冰层加速融化,极端天气的影响时间越来越长,当2008年的雪灾把很多要回家过年的人拦在了路上,我们可能仍然不知道,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到底耍怎么做呢?

所幸有了低碳生活的出现,它不仅告诉人们,你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你可以怎么做。在这种生活方式逐渐兴起的时候,大家开始关心,我今天有没有为减碳做些什么呢?

开始“低碳的一天”

在你关掉发条时钟后,穿上日晒干燥的衣服,接下来的刷牙和早餐应该怎么做呢?请考虑以下几方面:

选择非电动牙刷将避免近48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用烤面包机烤面包,而不是用15分钟的烤箱,这样可以少排放近170克的二氧化碳:

用节能灯替换60瓦的灯泡,可以将灯泡产生的温室气体减少4倍:11瓦的节能灯就相当于80瓦白炽灯的亮度,但使用寿命比白炽灯长6~8倍。看了这些数字,是不是觉得该换掉家里的白炽灯了?

多利用公共交通工具而不是每天开车上下班,仅仅8公里的路程,就可节省1.7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

在午休和下班后关掉你的电脑和显示器,将使这些设备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减少1/3:闲暇的周末,是不是一整天都开着电脑、电视,给家里制造一些声音呢?如果离开的时间比较长,至少把显示器关上吧。

购买使用节水型淋浴头,不但每分钟会节省10公升的水,而且也将洗3分钟热水澡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削减到一半。

少喝瓶装水。如果你用水壶替代瓶装水,反复使用20次水壶即可减少30%的碳排量。下次考虑带上漂亮的水壶外出吧!

空调温度夏天调高1度,冬天调低1度。

不坐电梯走楼梯。爬十几层楼去上班的确不大现实,不过下楼走楼梯的话就容易多了。

少开私家车:开车每用掉100公升汽油,将排出二氧化碳270公斤,若大家平摊这个数,应该会好很多吧?

植树。一棵树一年大概能吸收265公斤二氧化碳,美化环境和环保两全其美。

尽量购买本地出产的产品。这个理由很简单,长途运输产品,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如选择本地的新鲜产品吧。

少吃肉,特别是牛肉。牛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生产1公斤牛肉,会产生36.4公斤的二氧化碳,可以让100瓦的灯泡亮上20天。

Tips:全球气候变暖大事记

1997年

第三次世界气候大会在日本召开,会议通过了《京都协议书》,减少工业国家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总排放量,这是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控制气候变化行动。

1999年

挪威科学家发表卫星微波遥感研究结果,1978~1998年间,北冰洋上永久冰层覆盖面积正在以每十年3%的速度萎缩,这是全球气候变暖和温室效应增强的重要证据。

2003年

多项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将导致地球两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将大大超过原来的预期。

2007年

在巴黎发表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显示,人类活动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如果得不到缓解。气候变化将引发洪水,干旱和热浪等更多自然灾害。

2007年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因为在控制全球变暖问题上做出的贡献,获得该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

2007年

低碳行动 篇7

为了实现储运生产最优化, 绿色环保最大化, 长炼油品处各级人员切实行动起来, 他们利用调度会、班前会、交接班等时间对“绿色低碳”环保工作进行广泛的宣传, 组织青年参加公司绿色环保专题学习, 开展“‘绿色低碳’从点滴做起, 从自我做起”专题讨论, 对油品处所辖区域的进行认真仔细的碳盘查, 为进一步完善环保机制, 规范现场管理, 改进措施, 提高企业环保管理水平提供保证。

在整个生产管理过程中, 油品处采取“紧密防范、源头受控、绿色治理、科技引擎”的指导方针, 对清洁生产提出具体要求。该处的管理人员还想出了许多绿色低碳环保金点子, 减少碳排放。

成品油铁路装车出厂则采用技术先进的密闭装车与油气回收、定量装车与在线计量系统, 克服了以往槽车装车与人工计量工作强度大、计量精度低、环境污染大等问题, 实现了自动装车计量, 效率高、精度高、无环境污染。现在油品处的科技工作者们正抓紧技术攻关, 为尽快实现公路出厂的油气回收系统而努力。

在汽油调合工艺过程中, 他们克服了以往人工调合效率低, 能耗大, 存在环境污染等弊端, 采用先进的汽油在线调合技术, 实现了节能降耗、清洁生产与环境保护, 使油品调合工艺实现质的飞跃。

装置瓦斯平衡与回收工艺, 是炼油企业节能降耗的重要环节, 长岭分公司南北火炬系统, 则采用先进的螺杆式压缩机与干式皮膜气柜, 回收炼油装置低压瓦斯, 基本消除瓦斯排放, 降低了炼油成本, 清洁了生产, 保护了环境。

日本的低碳革命与国民节能自觉行动 篇8

一、建设二氧化碳低排放社会

日本在2020年左右将太阳能发电规模在现有基础上扩大20倍, 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并将太阳能系统的价格减半使其可以普及到寻常百姓家。

日本计划在公立中小学里集中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 加速建造节能型建筑, 争取到2019年有50%的房屋达到节能要求;积极普及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车, 计划到2020年将这种车的占有比例提高到50%, 并力争打造10个“电动汽车先进典范城市”。

另据报道, 为“低碳社会的实现”, 日本政府联手企业推出包括拟针对冰箱、空调产品在内的5000日元/台节能家电换代补贴、1万日元微波数字电视天线补贴活动, 以刺激家电市场更新换代消费。目前日本家电制造厂商已经在市场上相继投放全球最尖端的节能技术新产品。日本经济产业省也将在今年秋天协助制造厂商、家电连锁店等实施节能家电大规模普及宣传活动。

日本公司重视开发节能产品给人的印象是不惜血本。日本公司知道, 节能产品是日本人的最佳选择, 如果无法在节能技术上不断创新, 产品最终将失去市场。节能产品不断更新换代, 哪些是最节能的产品?为了让普通日本人能够在选择时货比三家, 日本节能中心每隔半年便向人们公布一次节能产品排行榜。顾客越来越关心节能方面的成本, 同等情况下都会优先选择节能产品。

二、节能宣传转化为公民自觉行动

日本政府和相关团体通过电视、网络、发行刊物、举办讲座等形式向消费者提供节能知识, 长期进行节能宣传教育。如今, 将节能措施细化到日常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已成为多数日本人的自觉行为。

在衣着方面, 日本环境省从2005年起提倡夏天穿便装, 男士不打领带, 秋冬两季加穿毛衣, 女性放弃裙子改穿裤子, 等等。这样夏天可将空调的设定温度从原先的26摄氏度调到28摄氏度, 秋冬可调到20摄氏度。据统计, 仅夏天空调温度设定调高2摄氏度一项, 办公室便可节能17%。

在饮食方面, 日本人总结了一整套从购买、保存到烹饪再到废弃各个环节详尽的节能窍门。在购买食物环节, 提倡消费者购买应季蔬菜和水果, 因为生产反季节的蔬果往往耗费更多能源。尽量选择产地较近的产品, 这样可促使商家增加从邻近地区进货, 从而节省运输中消耗的能源。保存食物时, 不将冰箱塞得过满, 以免影响冷气循环, 冰箱温度应随季节调整。冰箱放置在远离炉灶、通风阴凉的地方, 每年可节约电能45千瓦时。在烹饪食物环节, 日本人的能源账也算得一清二楚:假如每天3次每次将1升20摄氏度的水煮开, 那么用中火煮比用高火煮每年可节省2.38立方米燃气。

在居住方面, 日本人从房子建造开始就充分考虑到墙壁、地板的隔热性能, 怎样设计窗户的数量、大小和位置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使房屋通风良好等。日本家庭在有效利用排放的热量方面也各有绝招。比如, 一些家庭把洗澡的热水过滤后用水泵抽入洗衣机再利用等。

在出行方面, 多数日本家庭的轿车只在外出游玩时使用, 平时上下班人们更愿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开车时他们会注意保持“经济速度”, 不急起步, 不猛加速, 时常检查车胎气压是否合适, 不运载无用的负荷等。

日本展览会形式多样, 有很多宣传节能的演出, 每一场演出都是一堂生动的节能教育课。各个展台展示着琳琅满目的节能产品, 选择这里的产品, 可大量节省能源, 同时节省大笔电费。

三、节能意识来自不安全感

日本人强烈的节能意识, 来自一种敏锐的不安全感。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 它的大多数能源是从不稳定的中东地区进口。上个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 促使日本的家庭开始重视节能, 日本政府的政策导向也起到了作用。

当前日本经济形势仍在恶化, 并且继续恶化的可能性很大。麻生太郎提出的长远经济发展目标旨在改变目前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 实现社会经济良性发展。这一长远经济发展目标如果能够得到顺利实施, 将对日本产生积极影响。■

美承认温室气体

威胁公众健康

美国环境保护署近日发表研究报告说, 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对美国公众的健康和福祉构成了潜在威胁。此举意味着美政府将可能采取行政措施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美环保署在声明中说,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严重问题, 这是由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的, 因此温室气体威胁公众健康和福祉”。依据美国《洁净空气法》对“危害公众健康和福祉”的定义, 联邦政府将有理由采取行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这是美国联邦政府首次表态将以《洁净空气法》为法律依据, 限制温室气体排放。而此前布什政府对于“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的科学性表示怀疑, 并以“减排会危害国内经济为由”迟迟不肯根据相关法律在美国国内强制限制发电、汽车等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此次, 美环保署在声明中强调, 科学研究已经提供了“令人信服和无可置疑”的证据, 证明人类活动带来的污染造成了全球变暖。

美环保署署长莉萨·杰克逊当天在发表报告时表示, 对当代以及今后数代的美国人而言, 温室气体都是一个严重问题。她说, 奥巴马政府希望国会能制订一个更加广泛的“碳减排和交易”机制来解决这一问题。

美环保署当天的报告是对美国最高法院2007年一项裁决的回应。美国最高法院2007年4月曾裁决, 环保署必须确定温室气体排放是否危害公众健康和福祉, 一旦认定其有害, 环保署必须制订温室气体限排措施。

环保署的这一报告将在发布后60天内接受公众讨论, 之后将形成最终版本。美国媒体援引国会议员的话说, 这一报告无疑是在提醒国会, 要么尽快通过新法案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要么环保署就将根据《洁净空气法》采取行动。

低碳行动 篇9

在活动中, 全局职工纷纷响应, 从身边小事做起, 从“1”开始, 即:带动身边一个人, 少开一小时电脑, 节约一度电;拧紧水龙头, 节约一滴水;多用电子邮件, 节约一张纸;多用自备水杯, 节约一个纸杯;少开一次车, 节约一升油的节能“1”行动。同时, 还向广大职工征集了许多“节能金点子”, 如随手关闭电源、电脑及打印机在空闲时将其设置为睡眠状态, 空调调高一度, 减少一次性签字笔等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多使用节能灯具, 纸张正反充分利用, 用水桶接水冲洗拖把, 办公垃圾尽可能分类, 做到“变废为宝”、再生利用等等办公室节能的好办法。

活动开展以来, 办公室的“常明灯”没了, 办公用纸量下降了, 喝水的纸杯换成了各自的玻璃杯……

低碳行动 篇10

关键词:城市公众,低碳意识,调查,对策建议

一、前言

近年来,各国纷纷把构建低碳城市、打造低碳社区、提升城市公众低碳意识作为提升城市乃至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3.73%,建设低碳城市和低碳社区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1]。目前我国低碳试点省市已达到42个,2014年国家发改委又发布《开展低碳社区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到“十二五”末,全国开展的低碳社区试点争取达到1000个左右,择优建设一批国家级低碳示范社区[2]。

城市公众在建设低碳城市和低碳社区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而了解他们的低碳意识是促使其采取低碳行动的前提。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汇丰银行、世界银行等国内外机构都进行过关于中国公众气候变化认知的调查,其中有零散问题涉及到公众的低碳态度[3]。但专门对全国城市公众低碳意识调查还较少,特别是全国范围内的随机调查。本文将基于我国城市公众低碳意识和行动的随机调查数据,完全展示了我国公众的低碳认知图景。

二、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一)抽样方法

该项调查由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在2013年4—6月实施完成。城市选取方法为,参照《2011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根据人口、城市地区生产总值等与低碳相关的十项指标,将全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拉萨无统计数据,故不纳入)进行聚类,分为四层(四类),同时兼顾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的地区分布,进行PPS抽样,最终选取了20个城市。而城市公众的抽取方法为按照尾号随机方法随机抽取居民固定电话号码(25.3%) 和移动电话号码(74.7%),最终随机抽取了2000位18~65岁的城市居民进行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CATI) 访问。在调查过程中,部分题目有不超过5%的不清楚或拒绝回答的情况,为了更好地展示数据结果,将其定义为缺失值,不参与分析过程。

(二)样本分布

参与本次调查的2000名城市公众中,男女比例基本持平,男性占51.3%;女性占48.8%。本次调查将被访者分为5个年龄段,其中“35~44岁”者占24.0% ;“15~24岁”者占22.2% ;“25~34岁”者占20.1% ;“45~54岁”者占19.2% ;“55~65岁”者占14.6%。城市公众的学历分为以下6类,其中“大专(含高职、电大等)”学历占29.7%;“大学本科”占26.7%;“高中(含中专和中技)”占25.0%;“初中及以下学历”占15.5%;“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所占比例分别是2.5%和0.7%。在家庭月平均收入分布方面,分为以下6个收入段,其中家庭月平均收入分为“3000(含)~6000元”的城市公众人数最多,占33.9%;月收入“10000(含)~15000元”者占19.2%;“15000元(含)以上”者占14.8%“;3000元以下”者占14.6%;“6000(含)~8000元”者占11.5%;“8000(含)~10000元”者占6.0%。从职业分布上看,其中“,私企普通职员”的城市公众占20.8%“;个体户”占13.4%“;国企或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占11.3%“;外企普通职员”和“外企管理人员”各占2.5%和1.7%。

三、城市公众低碳意识和行动结果分析

(一)对低碳概念及相关知识的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在对“低碳”的了解程度上,城市公众中“了解一点”的比例最高(51.7%) “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占比分别为14.8%和4.3%;而22.0%和7.3%的城市公众对低碳“听说过,不知道具体含义”和“没听说过”。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学历水平的城市公众在对“低碳”的了解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硕士研究生”和“大学本科”学历的公众对“低碳”的了解程度最高。

对于“低碳”的概念,超过半数(56.0%)的城市公众知晓其准确含义,即“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18.4%的受访者认为是“发展新能源”,8.2%的受访者认为是“提高能效”,5.2%的受访者认为是“降低煤炭的使用量”,4.0%的受访者认为是“降低产品中碳的含量”,另有8.1%的受访者认为低碳的含义是“其他”如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等。

48.7%的城市公众对“低碳产品”的概念“了解一点”,有11.2%和2.2%的城市公众对此概念“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而25.6%和12.4%比例的城市公众对此概念“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

而询问受访者是否了解“绿色建筑”概念时,数据表明,33.7%的城市公众对“绿色建筑”的概念“了解一点”,6.6%和2.2%的城市公众对此概念“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而32.9%和24.7%的城市公众对此概念“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

(二)对低碳与生活关联度的认知

在问及“低碳与生活关联度”问题时,超过4成45.3%的城市公众认为低碳与生活非常相关,28.4%和19.6%的城市公众认为低碳与生活“比较相关”和“一般相关”,仅有5.1%和1.6%的城市公众认为低碳与生活“不太相关”和“完全无关”。方差分析发现,对“低碳”了解程度不同的城市公众在“低碳与生活的关联度”认知上存在显著差异,对低碳了解程度高的公众更倾向于认为低碳与生活相关。

数据表明,69.1%的城市公众认为低碳发展和低碳生活对于“改善空气等生活环境质量”最为重要,36.4%和28.0%的城市公众认为低碳对于解决“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方式”问题和“自然资源的紧张和匮乏”问题最为重要;14.8%的城市公众认为低碳对于解决“干旱、洪水、冰雹等极端天气的发生频率”的问题最为重要;另有0.6%的城市公众认为低碳对于解决“其他”问题最为重要。

城市公众中有56.3%对低碳社区的建设表示“非常支持”,36.2%的公众表示“比较支持”,另有7.0%的公众表示“无所谓”,仅有0.1%的公众表示“不太支持”,0.5%的公众表示“不支持”。相关分析发现,城市公众“对低碳与生活关联度”认知与“对低碳社区的建设所持态度”在0.01的显著水平下存在双侧显著正相关。由此可见,加强公众“低碳”与生活关联度认知水平,有助于公众支持低碳社区的建设。

(三)低碳交通

城市公众在市区内出行交通工具的选取上表现出良好的低碳意识。53.5%的城市公众“经常”在市区选择步行、自行车、轨道交通出行,26.9%的公众“偶尔”为之,13.3%的公众表示“有时”,只有6.3%的公众表示“从不”。

如果在城市规划自行车道,82.8%的城市公众表示将会增加骑自行车出行的频率,其中41.1%的公众表示“不确定增加的频率”,28.9%的公众表示会“每周约增加3~5次”,12.9%的公众表示“每周约增加1~2次”。另有17.2%的公众表示他们骑自行车出行的频率“不会”因此增加。

调查中49.4%的城市公众拥有私家车,其中57.6%的公众“经常”使用,达到“一周5次及以上”;19.3%的公众“有时”使用,频率为“一周3~4次”;17.8%的公众“偶尔”使用,频率为“一周1~2次”;只有5.3%的公众“几乎不使用”。而50.6%的受访者没有私家车,两者比例相近。

而问及受访者如果购买新能源和节能汽车最关心什么,35.9%的城市公众表示如果购买,最关心的会是“配套设施”,其次有25.5%的城市公众最关注“销售价格”,17.9%的城市公众最关注“充电技术”,还有11.5%比例的城市公众最关注“行驶里程”。

(四)低碳付费意愿

1.碳排放付费意愿。

在是否愿意为自己产生的碳排放付费问题上,41.3%的城市公众表示“不愿意”,其次是“愿意支付1~2成(不包括2成)”的比例,为22.6%,表示“愿意支付5成及以上”和“愿意支付全部”的比例相差不多,分别为11.6%、11.5%。方差分析发现,认为“低碳与自己生活关联程度”不同的城市公众在是否愿意为自己碳排放付费的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认为“低碳与自己生活关联程度越高”的城市公众更愿意为自己产生的碳排放付费。家庭月平均收入越高的城市公众,更倾向愿意为自己产生的碳排放付费的比重越高,家庭月平均收入在15000元(含)以上的城市公众为自己产生的碳排放“愿意支付全部”的比例最高(19.3%)。

2.私家车征收税费。

在是否支持对私家车征收税费的问题上,超过4成(42.7%)城市公众表示支持,其次是表示“中立”,比例为35.0%,表示“不支持”的比例最低,为22.3%。把支持对私家车征收费用的城市公众每年能接受的最高增加金额划分为6个区间。数据表明,表示每年能接受的最高增加金额为“100(含)~500元”的城市公众比例最高,为30.7%;其次是表示能接受“500(含)~1000元”和“1000(含)~2000元”的比例,分别为20.0%和19.8%,表示能接受“1(含)~100元”的比例最低,为7.8%。不同“家庭月平均收入”的城市公众在针对私家车征收税费的金额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家庭月平均收入在15000元(含)以上的城市公众在对私家车征收“2000元(含)以上”“1000(含)~2000元”的税费比例最高(21.1%,32.9%),而家庭月收入为“3000以下”的城市公众的比例最低,分别为4.9%和9.9%。

3.绿色建筑。

城市公众中表示愿意为绿色建筑“多支付10%以内”的所占比例最高 (47.8%),“多支付10%~20%”为21.7%,愿意“多支付20%以上”的比例最低为8.2%,此外,还有22.3%的受访者表示“不愿意”多支付。较之其他收入群体,家庭月平均收入在“15000(含)以上”的城市公众愿意为绿色建筑多支付20% 以上和多 支付10% ~20% 的比例最 高(29.6%,12.8%),家庭月平均收入为“3000元以下”的城市公众“不愿意”为“绿色建筑”付费的比例最高,为31.4%。

4.低碳认证标识产品。

数据表明,面对有低碳认证标识和无标识的同类产品时,84.8%的城市公众表示“更愿意购买有低碳认证标识的产品”。关于能够接受的价格,其中45.2%的公众选择“不超过同类产品的10%”,26.4%的公众选择“不超过同类产品的10%~20%”,13.2%的公众选择“不超过同类产品的20%~30%”。另有15.2%的城市公众表示“不会刻意购买有低碳认证标识的产品”。由此可见,城市公众对于有低碳认证标识产品的购买意愿较为强烈,但是前提是价格不能超出同类产品过多。方差分析发现,对“低碳产品”这一概念了解程度不同的城市公众,在是否更愿意购买有低碳认证标识的产品上存在显著差异,对“低碳产品”的概念越了解的城市公众,购买有低碳认证标识产品的意愿越强烈。

(五)低碳措施

问及最愿意接受的低碳生活方式,37.3%的城市公众选择“节约水电气”,30.3%的公众选择“出行更加低碳”,15.3%的公众选择“购买低碳产品”,14.5%的公众选择“饮食更为低碳”,2.8%的公众选择“其他”,多是从以上方式中选择2种及以上方式,也有表示以上都不接受的。

而问及受访者实施具体低碳措施的频率,则如表1所示:

单位:%

三、对策建议

(一)城市公众对低碳相关知识有一定认知,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调查数据表明,共计有92.7%的城市公众对低碳有着不同程度的了解,而56.0%的城市公众知晓低碳的准确含义。但从对低碳概念的认知出发再延伸,测量公众对“低碳产品”和“绿色建筑”专业概念的认知度,数据显示,都有超过30%的城市公众称对这些概念不了解。可见,中国城市公众的低碳知识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政府、媒体及相关教育机构应该加强低碳相关知识的传播,特别是针对具体可行的低碳政策和低碳措施的传播,要让公众能清楚认知低碳的意义,提升自己的低碳素养,从而为我国实现低碳发展创造良好的群众基础。

(二)城市公众重视低碳与生活的关联度,缩短低碳生活与气候变化的心理距离

数据显示,城市公众对于低碳与生活关联度相关问题较为关注,高达93.3%的城市公众认为低碳与生活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度,近7成的城市公众认为低碳发展和低碳生活对于“改善空气等生活环境质量”最为重要,而92.5%的城市公众支持低碳社区的建设。可见,城市公众对于跟自身相关的问题较为关心,而研究发现,影响公众采取低碳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公众的“心理距离”,也就是说公众将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看作是一个时间上、空间上、社会关系上远离自己的议题。[4]只有缩短公众的“心理距离”,将气候变化转化成一个更真实的、本地的、相关的、急需解决的挑战,从而搭建起气候变化与个人生活的关联,才能号召公众行动起来,采取节能减排的措施,真正践行低碳的生活方式。[5]

(三)城市公众具有适度的低碳付费意愿,注意区分群体的能力差异性

在对直接的碳排放付费以及相关低碳产品支付更多费用方面,城市公众显示出了适度的付费意愿,受访者愿意以高于支付意愿的价格来购买低碳类产品,但愿意支付的更高费用必须是适度的,选择愿意支付1成以下或1~2成的城市公众比例最高。因此,政府和企业在对低碳类产品定价时,需要考虑到这一因素,低碳产品价格以不超过同类产品价格的10%为宜,不应该过多提高公众的经济成本,以免造成减排意愿到减排行动的障碍。另外,不同收入群体的低碳付费意愿有着显著差异,调查数据显示,家庭月平均收入越高的城市公众如家庭月平均收入在15000(含)元以上的群体,更倾向愿意为自己产生的碳排放付费的比重越高,更愿意为购买低碳产品支付更多成本,因此也要高度关注这一低碳付费意愿最强的群体。

(四)城市公众具有较高的低碳措施实施频率,创造条件鼓励低碳行为的践行

上一篇:品牌与投融资战略下一篇:分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