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故障及对策

2024-08-22

常见故障及对策(精选十篇)

常见故障及对策 篇1

液压支架在工作面主要起控制顶板、隔离采空区等作用, 其主要由框架系统和控制系统两部分组成。框架系统主要包括结构构件, 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液压元件等[1]。由于综采面地质条件复杂、工作环境恶劣, 支架易出现各种故障, 这些故障不仅严重威胁着工作人员的安全, 也会影响工作面的正常回采, 降低支架的使用寿命。基于此, 有必要对液压支架常见故障进行分析, 以期减少工作面安全事故, 提高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

调研发现, 液压支架常见故障主要有立柱故障、千斤顶故障、液压阀故障和底座故障等, 造成这些故障的原因主要有工作环境、支架结构及材质和人为操作管理方面的原因。

1 支架常见故障分析

1.1 立柱故障

液压支架立柱是传承岩层矿山压力的主要构件, 对控制顶板和保证安全作业起着关键作用。立柱的故障表现为升柱故障、降柱故障以及承载故障等。升柱故障是指当操纵杆板至升柱档位时, 立柱上升缓慢或不上升;降柱故障与升柱故障相反, 即立柱下降缓慢或不下降;承载故障是指立柱无法承受定值载荷, 在达到额定载荷之前即发生自降使立柱处于低支撑状态, 或达到额定载荷立柱不降使立柱处于超载状态。

现场发现, 出现升柱故障的原因主要是过滤器堵塞、乳化液外漏或内窜以及立柱变形磨损等;出现降柱故障的原因主要为漏液, 其次为立柱变形损坏;承载故障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安全阀压力值低、泵压低、立柱泄漏以及液控单向阀和安全阀损坏或灵敏度低。

1.2 千斤顶故障

千斤顶是液压支架的重要部件之一, 液压支架千斤顶主要可分为推移千斤顶和其他千斤顶。同样, 支架千斤顶故障亦可分为推移千斤顶故障和其他千斤顶故障两大类。推移千斤顶是连接支架底座和采煤管道的构件, 起推移支架和管道的作用;其他千斤顶主要包括尾梁千斤顶、前梁千斤顶、侧推千斤顶、调架千斤顶等, 并根据各千斤顶所在部位起不同的作用。

支架千斤顶故障发生率较高, 现场发现其故障主要有两种, 即作用力达不到要求和漏液。出现千斤顶作用力不达标的主要原因有泵压低、人工操作时间过短未达到泵压、安全阀压力值低或阀门损坏;漏液的主要原因有密封件性能差或已损坏、焊缝出现裂纹等。

1.3 液压阀故障

液压阀是液压传动中控制流体压力、流量和方向的自动控制元件, 是液压支架的最基本构件[2]。根据其在液压支架中发挥的作用不同可分为多路换向阀、安全阀、单向阀、操纵阀以及其他液压辅助阀。由机修厂支架液压阀维修记录发现, 支架中的各类液压阀使用寿命均比较低, 分析认为造成液压阀损坏的原因主要是工作环境和液压阀材质。众所周知, 工作面煤粉弥漫、支架油管接口插头多、液箱防尘差, 这些极易促使细颗粒杂质进入阀芯和阀座造成液压阀失效[3]。此外液压阀材质也是造成液压阀故障及使用寿命缩短的关键所在, 目前支架密封件普遍采用聚氨酯材料。聚氨酯材料虽然较橡胶材质的耐磨性和密封效果有了提高, 但其大多采用浇筑成型法, 制作较难控制, 以至于密封件生产厂家所产密封件性能参差不一, 其直接结果便是导致液压阀发生故障。

1.4 底座故障

液压支架底座是受力最为复杂和集中的部位, 起稳定支架、承载采场矿山压力的作用, 其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支架的使用性能和煤炭回采工作。现场发现支架底座故障主要表现为主筋断裂和球窝碎裂。分析认为, 造成支架底座故障的主要原因是工作面地质条件较复杂、地板高低不平、煤层厚度不均等, 这样在回采过程中, 常使支架底座处于偏载状态, 造成底座扭曲、变形, 甚至造成底座主筋断裂和球窝碎裂。

2 支架故障诊断技术

由于工作面条件恶劣, 支架故障率高, 一般机修人员难以诊断和维修。基于此, 支架故障诊断技术一直以来是各研究机构和院校的研究重点。有学者曾给出一套支架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该诊断系统采用PRO-LOG语言编制, 主要由知识库、推理机、解释器、学习机和动态数据库几个单元组成[4]。该系统工作原理是:推理系统利用知识库、数据库和学习机中的故障经验及文献数据, 并在解析器中分析出故障种类及故障原因。支架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工作原理见图1。

此外, 中国矿业大学何富连教授在研究支架液压阀故障时研制出了一套检测液压阀故障的检测仪, 该检测原理是:当液压阀漏液时会发出噪声, 可采用加速度传感器拾取振动噪声信号, 经电荷放大器放大后, 送线性通道和带通滤波器, 将各种不同频率的振动噪声经滤波选频后根据噪声当量强度由液晶显示器显示液压阀故障类别[5]。支架液压阀泄漏检测仪工作原理见图2。

3 支架故障预防及维修

支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是不可避免的, 但可以采取措施降低支架故障的发生率。基于液压支架维修检验考虑, 可从以下几点预防和维修支架故障:

(1) 充分利用支架智能检测技术, 结合现场工人经验分析液压支架故障的具体部件和故障机理。根据不同部件故障机理进行支架维修及维护工作, 充分认识故障的发生机理, 可以有效地预防故障发生, 对于保障人员安全及矿井高产高效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2) 根据不同部件故障发生率对支架进行定期检查, 对易损坏的液压阀安排专人排查, 普及液压支架故障危害性教育, 实施主动故障预防的支架维护方式, 同时加强矿用乳化液和矿用油品质量检测, 制定专门的管理制度。

(3) 对于支架底座等较难发现故障的部件, 要制定专门的维护措施。同时可根据矿井实际情况与支架生产厂家协调改造支架, 以使其更好地适应工作面开采条件。

4 结语

液压支架故障的发生直接影响到采场工人的安全和矿井的经济效益。通过分析支架常见故障, 掌握了不同故障的发生原因和机理, 给出了支架故障预防和维修的方案, 对于提高支架的使用寿命和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飞谷.煤矿液压支架故障分析及应用[J].科技信息, 2008 (10) :304.

[2]张胜春.液压支架液压阀试验台的设计[J].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 2010 (1) ;:65-67.

[3]傅京昱.液压支架密封件技术现状与行业管理探讨[J].煤炭科学技术, 2011, 39 (6) :86-89.

[4]韩以伦.液压支架智能故障诊断系统[J].煤矿机械, 2004 (8) :115-116.

软盘常见故障及对策数据恢复 篇2

第一类:软盘故障。

现象1:data read/write error。软驱伴随有反复读取动作。

这是很常见也是我们最“希望”见到的错误提示。因为这常常是由于磁盘坏道而引起的。对于磁盘坏道,我们可以简单的用工具软件来修复。常用的软件有dos、win95、win98自带的scandisk,虽然它的功能不是很强大,但也好用够用,并完全支持微软的长文件名格式。我们只需简单的对所要修复的磁盘运行scandisk n:(n是目标盘的盘符),并执行完整的表面检测(surface test),中间如有提示,一律yes或next,程序会自动的把数据从坏的磁道或扇区移动到完好位置,修理完毕后磁盘就和没坏时没什么两样,所以说,这是我们最愿意见到的情况。

现象2:读写过程中出现错误提示:找不到的扇区或是错误的扇区。

这种现象不是我们愿意见到的。因为这种情况的后果很可能是文件分配表损坏带来的,在排除引导型病毒的可能性后,也许再次祭出scandisk的法宝是个好办法,这次我们只需它对fat作一番修理,其实质也就是用后备的文件分配表作一下还原,若是两份fat表都出了问题,那只有format或用一些较底层的软件,直接读写磁盘扇区,绕过文件系统来达到恢复部分数据的目的了。

现象3:磁盘空间无故减少或出现乱字符文件名或是超大文件。

这种现象看上去非常恐怖,但首先不要惊慌。scandisk是一个很好的软件,它对这种问题也一样能对付。通常,这类情况的发生源于磁盘簇丢失。簇是磁盘读写的最小单位,在1.44m软盘上等同于一个扇区就是512字节,如果一个数据段被占用但fat表内并未标记,则会造成数据丢失;反之,若fat对空数据段进行了文件标注,就会导致空间无故减少,在低版本dos中我们原是用chkdsk/f来解决的,但我建议还是scandisk,遇到丢失文件簇如无特殊情况删除即可,以释放空间。当然,你会用nroton的ndd来完成会更好,但注意你取的长文件名很容易遭破坏。

现象4:access denied。

哦,这不是错误。只是你试图删除一个只读或是系统文件,我们要领会文件属性的概念,免得老被电脑所警告。我的意思是,有些错误是由操作不当引起的,并没有硬件损坏。

结论与技巧:

在无法读写软盘时,多试试scandisk是个好主意,由于长文件名的存在,文件分配表(fat)很容易被破坏,且难修复。所以,尽量少用长文件名与不用中文来作为文件名及后缀名是个需要养成的习惯,这能减少很多麻烦。

此外,在过去的一些书籍报纸杂志中常有什么废旧软盘再利用或是巧妙修复某某软盘故障等文章,我认为现在的软盘已经比过去便宜很多了,缝缝补补虽好但不安全因素更多,为了避免重要数据丢失受损,一是坚决做好磁盘的合理保存,二是避免这种坏盘再利用的做法,磁盘一旦有坏要么丢弃,要么作为练习盘玩玩,切不可再派大用场,否则后悔的只能是自己,

还有,在面临大量数据时,不要使用脆弱且古老的backup之类的东西,试试压缩软件的分卷备份看,且每次留下一点空间用于万一出现坏道后的挪移空间,这样还能避免一损俱损的场面。

可能有的人比较喜欢用hd-copy来做软盘扩容,其直接后果就是在其他机器上很可能无法读取,这时您也先不必急着抱怨,不妨在cmos中把软盘类型改成2.88m试试看,也许你会有些惊喜。这是一种解决非标准扇区或磁道数量的软盘的方法。

第二类:软驱硬件故障。

我相信很多朋友最多也就修修手表表带,对于软驱这种很麻烦的机电设备是动不了手的。所以我也建议大家一旦发现软驱硬件故障就及时找电脑公司,更换或是维修。

现象1:无法读些大多数或是全部的软盘。

这种情况我想谁都会想起打电话求助的。

现象2:有些盘,我的软驱能正常读,人家的就读不出或有坏道。简而言之,有“挑盘”的现象。

这种一般是由于磁头有偏移造成的,也是少数能简单的通过维修解决问题的状况,一般不必强求

煤矿皮带机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对策 篇3

【关键词】煤矿皮带机;故障;处理对策

1.煤矿皮带机常见故障分析

1.1皮带跑偏问题及原因。皮带运输机运行时皮带跑偏故障在煤矿生产中最常见的,由于装载货物的不均衡性,带式输送机运行时会发生角度的倾斜。皮带跑偏轻则造成撤料、皮带磨损,影响矿山输送机的使用寿命;重则由于皮带与机架剧烈摩擦引起皮带软化、烧焦甚至引起火灾,发生停机事故,造成整个生产线停产,甚至工作人员伤亡。

1.2皮带机声音异常。矿井皮带机正常工作时声音很小,如果发生异常噪音,很大可能是轴承损坏或托辊严重偏离中心,电机和减速机之间的联轴器处出现问题,导致驱动装置、驱动滚筒、改向滚筒以及托辊组发出咯咯的异常响声。

1.3皮带机断带事故。煤矿生产任务繁重,而输送机日夜不间断工作,胶带的长期运转,降低胶带的使用寿命,导致表层橡胶的磨损和内部钢丝绳芯的腐蚀或断丝,降低了胶带的强度。在设备运转过程中,由于胶带突然受到大块煤块等硬物的卡阻,增大胶带所受张力而引发断带。此外,在胶带跑偏的情况下极易引起胶带严重撕裂和漏斗严重磨损,胶带接头强度太小或因所受负荷太大致使矸石及煤块直接砸胶带造成撕裂。

1.4输送带打滑事故。原因如下:输送带离开滚筒处的张力不足,造成初张力太小,使输送带打滑。另外,机尾浮沉太多,积累煤尘,缺乏及时检修和老化部件更换,使阻力增大造成打滑。如果相对高度越低,物料的水平速度越快,对下层皮带的侧向冲击也越大,物料在皮带横断面上的偏斜严重,导致皮带打滑现象发生。

2.煤矿皮带机常见故障分析的处理对策

随着煤矿产业的迅速发展,皮带机运输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具有速度快、运送能力大、效率高、工作阻力小和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不但保证了井下作业的顺利进行,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与和谐发展,同时有力确保了施工安全,降低了生产和管理难度。由于煤矿中存在的技术条件,皮带机运输机在使用运转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故障,依据多年现场掌握的情况、资料和经验,现下进行处理途径的分析。

2.1皮带机运行故障的处理。皮带机运输常见有跑偏、断带、撕裂、打滑等故障,皮带运输机正常运转直接影响矿井生产效率和产量,要切实做好煤矿皮带机故障的处理。

(一)首先,在生产作业之前要先对皮带机设备进行检查以便使矿产生产作业顺利进行。

(二)皮带机皮带跑偏的处理。皮带机运行时皮带跑偏是最常见的故障,正确地处理好皮带跑偏关系到整个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转,调整胶带输送机驱动滚筒与改向滚筒的位置,这是处理胶带跑偏的主要措施之一。根据不同的跑偏现象和原因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有效地解决跑偏问题。一是要调整承载托辊组。具体方法是皮带偏向哪一侧,托辊组的哪一侧朝皮带前进方向前移,或者向另外一侧往后移。二是调整驱动滚筒、改向滚筒位置。对于头部滚筒如胶带向滚筒的右侧跑偏,则把右侧的轴承座向前移动,胶带向滚筒的左侧跑偏,则左侧的轴承座往前移动,相对应的将左侧轴承座后移或右侧轴承座后移。三是张紧处的调整。张紧装置是保证胶带始终保持足够的张紧力的有效装置。四是皮带直径大小不一造成的跑偏。解决的方法就是清理干净滚筒表面粘煤和灰尘,及时更换或重新加工包胶,调整胶带的跑偏。如果皮带运输机的皮带不长时,跑偏会经常发生,调整起来也比较困难。所以,长皮带运输机要慎用此类方法,因为调心托辊组会缩短皮带的使用寿命

2.2皮带机输送断带处理措施。在煤矿运输中,为了尽量避免断带事故的发生,企业应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输送机的管理,避免大块的煤块或其它异物卡阻胶带,还应加强预防、检修维护管理措施。而对于钢丝绳芯强力胶带选用时要选用高质量的胶带,保证接头的硫化质量,并进行定期检测或实时监测胶带的接头和钢丝绳芯状况。另外在采购时要进行外观检查,看看是否存在龟裂、老化的情况、制造后存放的时间是否过长,保证皮带机质量。

2.3撕裂事故处理措施。在这里我们可以简单阐述下带式输送机撕裂事故的预防:第一,企业可以及时修补已磨损的漏斗,避免矸石及煤块直接砸向胶带。第二,我们可以更改设置胶带纵向撕裂监测装置,及时发现故障并处理。

2.4打滑问题处理。解决措施是调整拉紧装置,加大其初张力;减轻煤矿皮带机输送的负荷和提高电机的能力。此外,在胶带打滑时,使用重锤张紧装置添加配重,调整张紧行程来增大张紧力,使用螺旋张紧或液压张紧皮带机防止打滑。定时检查胶带,发现老化变形的胶带,要重新硫化。企业管理人员还要加强皮带输送机的运行管理,及时处理打滑问题;另外,可以采用皮带打滑保护装置,利用速度传感器实时采集皮带的运行速度,通过速度传感器发出信号自动停止打滑故障。

企业管理负责人加强皮带机运输机的使用管理,要将检测检验工作纳入日常的安全监察监管当中,严格要求对运输机等基础机械设备进行强制性的定期检测检验,督促技术人员加强皮带机运输机的维护、保养和修理,提高其安全性能,避免引发各类事故。此外,严格皮带机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机械设备的性能、结构、工作原理,并懂得日常维修保养和故障处理的知识。

3.结语

综上所述,皮带机是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机电设备,皮带的使用寿命,使用状况及其质量对煤矿稳定可持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掌握皮带机的常见故障及其处理方法对皮带机的正确使用、保养、维护都是十分重要的。皮带运输机是一种通用机械设备,只要把皮带运输机的使用、维护、保养的经验形成制度执行,就能更好地保证设备运行良好。因此,掌握皮带机常见故障的分析与处理,对于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范笑天.论煤矿皮带运输机常见故障及控制措施[J].科技探索,2012

熔体泵常见故障原因及对策分析 篇4

1熔体泵原控制方案简介

熔体泵属于高温齿轮泵,造价较高。除了具备常用的联锁功能外,在泵体和电机之间,安装了扭矩限制器,名为AUTOG URD,如果该限制器出现过载的情况,会使电动机和泵体脱离,过载消除后,限制器复位运行。该泵控制原理如下。

图1展示了熔体泵的控制原理,该回路在DCS内能够实现。该泵的设计思路是对泵出口的压力进行调节,使用变频器对熔体泵的转速甲乙调节,并实现泵体出口压力的稳定。为了保持下游装置熔体在压力参数上的稳定,需要将最终出口PIC-11820的压力作为主回路,而泵出口压力PIC-1 1 807作为副回路。对于出口压力的检测,采用双重方式检测,在DCS上通过Ⅱ-11807开关可选择采用哪一个检测点。SI-11803负责检测泵体的转速状况,而Ⅱ-11836则是对电机的电流进行检测。在泵的出口压力超过设计值时,泵联锁停机;当泵负荷大时,也即面临的作用力增加时,就引起限制器脱开,熔体泵停止转动。

2扭矩限制器脱开的原因分析

车间的两台熔体泵在投用之后,出现了多次的限制器脱落事件,导致脱离的原因具有内在的相似性。以发生在2014年7月28日的脱落为例,下表记录了相应的参数,而图2展示了在限制器脱离前后的运行趋势图。

通过表1可以看出,在熔体泵出现故障前后的状况简述如下:在13:00:25时,该泵仍然运行在正常状况,经过5s时间,到13:00:30时,熔体泵的出口压力开始从169.94kg/cm2下降至154.61kg/cm2,出现了15.33kg/cm2的降幅。由于控制方式此时为串级方式,为了保持压力平稳,PIC-11807.OP增大(由78.57%上升至86.57%),使泵转速SI-11803.PV升高(由32rpm升至36.81rpm),电机电流急剧增大(由224A升至249.15A)。经过事后的集中分析,导致出现泵体转速和电流问题的原因可能是泵入口固体颗粒堵塞,控制回路持续增加输出,在半分钟之后,即13:01:00时,达到了最高值,最终导致限制器脱落。

由于泵体压力变化很快,事件出现的过程很短,在很短的时间内(几秒到十几秒之间内),现场操作人员难以及时发现泵体的变化,即使能够发现,也难以采取适当的措施对故障进行及时的处理。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工艺流程方面的,但也对熔体泵的管理和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说明在熔体泵的控制上,存在不完善、不到位的地方,没有恰当的预防措施。基于上述理解,笔者对车间原有的熔体泵控制方案进行了改进和优化,主要是增加了联锁逻辑图,如下图所示,后续部分将对控制方案优化和改进进行详细说明。

3熔体泵控制方案改进

通过前述分析可以知道,导致限制器脱落的主要原因是泵体的出口压力急剧降低时,为了保持压力的平稳,熔体泵的转速增加很快,出现泵体和电机联轴器之间的作用力突然增大,最终导致扭矩限制器脱开。结合这一原因分析,笔者尝试在控制方案中,增加自动切换控制方式的功能,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增加图3所展示的联锁逻辑。

图3所示的逻辑图所完成的功能是:当出口压力PIC-11807的测量值大于警戒值1时、泵电流大于设定值2时,DCS发出紧急声光报警;程序将PIC11807回路控制方式由串级或自动立即切换到手动,避免泵转速无限增大。在熔体泵运行时,PIC-11807输出即泵转速值进行限制,即使在最大负荷时,PIC-11807回路输出也不超过75%。。通过这些调整和改进,在出现原有相似的泵体故障时,在操作人员没有发现的情况下,这一逻辑也能够对熔体泵的运行和限制器的脱落进行控制和保护。

在增加了这一联锁逻辑后,在紧急状况下,可能会对下游生产装置的运行造成一定影响,但能够减少非计划停工的次数,也能够更好地维持泵的正常运转。

4效果分析

通过前后防方案的对比,该研究者对熔体泵的控制方案进行了调整和改进,新方案实施之后的几个月内,没有出现过限制器脱落的故障,熔体泵整体上运行正常,这与未改进之前连续八个月内出现近10起脱落事件相比,成效明显,也实现了预期的改进目标。

摘要:熔体泵作为聚酯装置的关键设备,从开工以来,由于多种原因聚酯装置使用的熔体泵在日常使用中,出现多次扭矩限制器脱落的情况,进而导致熔体大量排废,在影响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车间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增加扭矩限制器设定值等)对熔体泵的故障问题进行分析,但整体效果效果不好,也成为影响当前装置平稳运行的最大隐患。该文将研究熔体泵控制的方案,找出导致扭曲限制器脱开的核心原因,进而提出对原有方案加以改进。通过对实际结果的评估,可以看出所采用的熔体泵控制方案的控制措施和方案是得当的。

关键词:熔体泵,故障分析,故障应对

参考文献

[1]日本岛津公司.高温齿轮泵使用说明书[S].1990.

[2]赵雪华,朱天霞.泵的理论与应用[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静电除尘器常见故障原因分析及对策 篇5

更新时间:09-8-11 09:58

摘要:简单介绍了静电除尘器工作原理及基本结构。对静电除尘器的常见故障 ,即负载短路、保温箱电加热器损坏、除尘效率降低及二次电压高、二次电流低进行原因分析 ,提出了处理对策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静电除尘器, 故障原因, 对策, 预防措施

中原大化集团公司于2002年筹建了2台自备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 2004年增设了1台150 t/h循环流化床锅炉, 3台锅炉的配套环保设施烟气除尘器选用的均是BE型静电除尘器。静电除尘器投入使用以来 ,运行基本平稳。为了进一步发挥静电除尘器的环保作用,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现将曾出现的故障、原因及对策分析总结如下。静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

静电除尘器是在2个曲率半径相差较大的金属阳极和阴极上 ,通以高压直流电(高压硅整流变压器将 380V交流电整流成为 20~80 kV高压直流电),维持一个足以使气体电离的静电场。气体电离后生成阴离子和阳离子,这些离子吸附在通过电场的粉尘上 ,使粉尘获得电荷。荷电的粉尘在电场力的作用下 ,向电场极性相反的电极运行 ,放出所带电荷并沉积在电极上 ,使粉尘与气体分离 ,并通过振打清灰使灰落入静电除尘器下部灰斗 ,从而达到除尘的目的。静电除尘器的基本结构

BE型静电除尘器由阳极系统、阴极系统、阴阳极振打装置、保温箱、气体均布装置、壳体、灰斗及排输灰装置等组成。阳极系统由极板排、振打砧及防摆装置构成。阴极系统由阴极框架、阴极砧梁、阴极悬挂系统、防摆装置等组成。阴阳极的振打清灰均采用顶部电磁锤振打器。变压器设置在除尘器顶部 ,高压电直接通过高压隔离开关、阻尼电阻后送入阴极系统。高压进线设有保护套管。为防止阴极系统支承绝缘子周围的温度过低而结露漏电 ,在其旁安装电加热器 ,外加保温箱。常见故障 3.1负载短路(1)现象 二次工作电流大,二次电压升不高,甚至接近于零,报警器鸣笛,并在显示屏上出现“LOAD SHORT”(负载短路)报警信号。此时应迅速按复位键,使电压、电流回零,再按停运键,而后切断电源。

(2)原因

①除尘器下部灰斗存灰太多 ,煤灰堆积至阴极框架甚至极板 ,导致阴阳两极连通而短路。这种情况主要是输灰系统出现故障,影响了煤灰的输出 ,导致大量堆积。

②阴极线断线 ,线头搭在阳极板上 ,导致短路。电晕极振打装置的绝缘轴结露被击穿 ,或支承绝缘子受潮积灰引起短路。绝缘轴与支承绝缘子结构布置见图 1。

③高压穿墙瓷瓶、高压套管罩内壁受潮结露 ,造成短路。(3)处理对策及预防措施

①加强灰斗内煤灰的输出,准备好输灰系统设备的备品备件,一旦有设备故障,及时消除,保证输灰的正常进行,确保灰斗内不大量积灰。而且灰斗内积灰太多,会使阳极板和阴极框架无法自由伸缩膨胀而受阻弯曲变形,影响电场的正常工作。

②电晕极振打装置的绝缘轴和支承绝缘子要用抹布擦拭干净 ,无积灰与露水痕迹 ,保持洁净光滑。上部挡风板要密封良好 ,有裂缝等应及时处理 ,防止雨水或潮气进入保温箱。

③设备投运前约 4 h,启动电加热器进行加热驱潮 ,使保温箱内温度达到烟气露点温度以上 ,防止因积灰受潮引起短路。不要在烟气露点温度以下时就启动电场 ,避免击穿短路。

④高压隔离开关柜的柜门应关闭锁好 ,防止雨水或潮气进入。检修时把高压穿墙瓷瓶和高压套管擦拭干净 ,防止击穿或对地短路。3.2保温箱电加热器损坏(1)现象

在控制柜的各保温箱温度显示屏上 ,电加热器工作状态显示“OFF” ,但温度指示低于所设定的温度范围 ,电加热吸合开关为断开状态 ,电加热器电源自动切断 ,重新投运后又跳闸 ,无法投用。

(2)原因

①保温箱内电加热器的电源接线烧断或短路 ,致使加热器无法工作。

②电加热器因本身质量问题或积灰过多 ,并持续在高温环境中工作而发生断裂、损坏。③线路存在短路、断路、接触不良等问题。(3)处理对策及预防措施

利用停运检查机会查看电加热器是否完好;电加热器的接线是否牢固;电源控制柜内的电源开关、加热器吸合开关及电气接线完好 ,无短路、断路和接触不良等现象。.3二次电压高 ,二次电流低且波动(1)现象

在电场控制柜的电压电流指示仪上 ,一次电压电流基本正常或稍低 ,二次电压较正常值高 ,二次电流明显偏低;数值显示屏上显示的二次电流不仅偏低而且波动。

(2)原因

①除尘器的振打装置未投用或振打设置不当。振打器振打强度或频率过高 ,会导致极板极线上的灰难以脱落或粉尘二次飞扬。这是因为电极上的粉尘没有形成易脱落的较大片状或块状 ,而是成为分散的单个粒子或较小的颗粒聚合体 ,不容易靠重力作用下落至下部灰斗 ,而是被气流重新夹带至后部电场 ,即成为粉尘的二次飞扬 ,相当于增大了粉尘浓度 ,而且会导致阴极线放电效果不理想。

②振打器参数设置存在问题 ,导致只有部分振打器工作 ,致使没有振打的阳极板与阴极线上积灰过多 ,阴极线粗大 ,放电不良。阴极线粗大的原因有:由于分子力、静电力及粉尘的性质而粘附在阴极线上 ,使阴极线积灰多;投运初期除尘器的温度低于烟气露点温度 ,水或酸性物质粘附在电极上 ,与尘粒粘结在一起 ,产生大的附着力 ,导致极线积灰较多;烟气中水蒸气含量太多 ,使通过除尘器时温度下降较明显 ,粉尘之间、粉尘与电极之间有水凝结而粘附(粉尘粒径在 3~4μm时最大附着力为 1 N /m2, 3μm以下附着力剧增 , 0.5μm约为 10 N /m2)。

③烟气中的粉尘浓度过大。(3)处理对策及预防措施

①及时投用振打装置并定期检查;正确设置运行参数 ,保证振打器全部投用且振打高度合适。

②烟气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不要投用电场。

③加强除尘器进出口烟气温度和上游各换热器处烟气温度的监视 ,一旦发现水汽、设备漏水等异常情况 ,要高度重视 ,分析原因 ,采取措施 ,必要时停炉检修。.4 除尘效率降低(1)现象

除尘器下游烟气浊度仪显示烟气中的粉尘含量升高 ,高压控制柜显示的电场参数波动大 ,严重时烟囱冒黑烟。

(2)原因

①静电除尘器入口气流分布板孔眼被堵塞 ,气流分布不均匀 ,导致部分电场超负荷运行 ,致使除尘效率降低。

②电场下部灰斗的排灰装置严重漏风;防止煤灰结块而设置的流化空气阀门内漏或未及时关闭 ,导致进风量超标 ,除尘效率下降。

③发生电场以外放电 ,如隔离开关、高压电缆及阻尼电阻等放电。

④振打装置的振打时间与振打周期不合适 ,导致极板极线积灰严重 ,电晕线粗大 ,影响放电效果;粉尘产生二次飞扬 ,导致除尘效率下降。

(3)处理对策及预防措施

常见故障及对策 篇6

【关键词】智能电能表;检测;常见故障;对策

近年来,随着智能电能表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提高了电力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使配用电双方都得到了相关的利益。由于电能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并且直接影响着家庭耗电计划的合理性以及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所以智能电能表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广泛受到人民的关注。因此,智能电能表的质量在智能电能表的检测中尤其重要,电力企业设备与技术人员應该对智能电能表功能进行严格规范的检测,保障对智能电能表质量的要求。

一、智能电能表的检测常见故障

在电力企业的智能电能表检测过程中,经常会由于某些因素遇到故障,使智能电能表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根据笔者的研究与总结其常见故障主要有直观检测故障、通电检查故障、超差检测故障、密匙下装故障,其表现具体如下:

(一)直观检测故障

电力企业中直观检测是电能表检测的第一关,包括外观是否破损,厂封是否完好等,当直观检测故障发生之后,智能电能表不能进行正常的工作,如果发现不及时就会造成更加严重的事故,甚至烧毁表计。

(二)通电检查故障

外观检查合格的表计进行通电检查,检查液晶屏显示是否完好,有无异常状态报警。智能电能表的显示主要是依靠LED灯与背光显示两个部分,因此,电表显示的故障一般分为:显示屏故障和背光故障。当显示屏出现故障时,连通状态下,显示屏在显示的过程中会出现屏淡与闪烁的情况。背光的故障主要表现为背光不亮、背光颜色差异、背光开关控制不灵等,造成这一故障的主要原因是背光电路的错焊、缺焊以及连焊现象。通电检查中常见电池电压低报警,停电状态下智能电表依靠锂电池提供电能,假如电池发生故障,智能电能表就会丢失数据。

(三)超差检测故障

所谓超差故障,作为智能电能表检测常见的故障之一,主要分为电表多功能口故障与计量精度超差的故障两种类型。其中产生的故障原因具体体现为:计量精度超差、日计时超差、时段投切不合格、最大需量超差等。其具体原因为:电表中电容的错焊、虚焊以及连焊,电能表运行环境恶劣导致电阻退化,电阻的值偏移,引起误差超差。

(四)密匙下装故障

作为智能电能表的常见故障之一,密钥下装故障主要表现为认证错误与修改密钥错误。原因可能有通讯故障、密钥加装程序故障、ESAM模块故障等。

二、智能电能表检测故障的有效对策

针对上文智能电能表检测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以及对智能电表检测的市场调研从以下强化智能电表的质量监管、强化智能电能表双向通信功能的测试、强化计算机软件的管理三个方面对智能电能表检测故障的有效对策提出几条合理化的建议,以供所需者进行参考:

(一)强化智能电表的质量监管

鉴于智能电能表在检测的过程中出现的故障,电力企业应该强化对智能电表的质量监管。应该在智能电能表室内检定的基础之上,进行全程的电表质量的监督与管理,确定检定电表工作的重点,对于检测合格并运行一段时间的智能电表应定期进行运行抽检,对于检测不满足电表质量判定标准的进行反馈,并及时的处理,与其同批次的其他合格表计进行运行质量跟踪。

故障的表计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在室内检定过程中出现的表计故障应该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在检定过程中能够处理的表计问题应该及时的处理,对于不能够进行处理的电表应全部返厂。另外,电表质量监管人员应该对检定室内的温湿度等环境条件进行定期的评估,保证其工作条件满足。

(二)强化智能电能表双向通信功能的测试

远程通信工程是智能电能表和智能电网进行数据发送与采集的基础工程。智能电能表通常情况下要求具有双向通信功能,其中的智能变电站不但可以接收智能电表发出用电的信息,而且还可以向智能电表发出调控的信息。在智能电表运用之前应该获得相应的认证与性能测试,所以测试是十分重要的,除此之外,通信模块本身的性能测试同样重要。

(三)强化计算机软件的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也纷纷的采用软件对智能电能表进行检定,主要是通过电力企业相关部门的计算机对智能电能表进行台体的控制,一旦计算机软件出现故障就会对智能电能表的检测进度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每一批的电能表应该在检测完成之后及时的对数据进行保存。另外不要随意改动计算机设定好的程序,以免计算机软件发生故障。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兴的技术正在不断的出现与发展,智能电能表的运用给配电双方都带来了便利。但是,在智能电能表的实际运用当中,由于智能电能表的检测故障,会造成电能表无法正常的进行工作。因此,降低智能电能表的检测故障对于提高电能表的利用效率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智能电能表的检测管理人员在进行智能电能表的检测过程中,不仅要做好强化智能电表的质量监管、强化智能电能表双向通信功能的测试、强化计算机软件的管理等工作,还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的对智能电能表进行改革与创新,进而为人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思彤,周晖,袁瑞铭.智能电表的概念及应用[J].电网技术,2010.(4).

[2]隋华,陈仲波,闵丽.智能电表常见故障及解决措施分析[J].电工研究,2012,24(4):55-56.

[3]李昌慧.基于智能电能表故障代码的分析与处理[J].电力与能源,2013,26(12):111-112.

常见故障及对策 篇7

随着数字化医学影像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PACS)在国内各大、中型医疗机构日益普及。PACS由于其特殊性, 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正常医疗活动的开展,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探讨和研究。我院自2000年建立PACS以来,先后应用过金马扬名、捷士达高校、金士达卫宁等多家公司的PACS产品,对于这些系统怎样在使用过程中减少错误、加强数据的安全防护、恢复数据灾难事件等问题,笔者结合工作中的实际对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2 PACS临床应用中常见的故障

在国内外正规文献中,尽管没有基于相关领域实验基础的PACS故障原因规范数据的记载,但由于PACS是大型的计算机网络与医学影像、数据库形成的综合系统,使我们仍能假定PACS有着与表1[1]所示普通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同样的故障发生趋势。

在表1的故障原因中,自然灾害因素的不可预测性使相应的故障无法避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采取诸如选取适当的安装地点、采用适当的灾害预防举措等防止数据丢失,将自然灾害导致系统故障损失的可能性降至最低。PACS临床应用中涉及到的计算机硬件、硬盘、通信处理器、网络或数据库的故障都是不可预知的,也是较为常见的和难以避免的,本文以下讨论的故障与系统解决方案,均是针对此类常见故障。

在所有的故障中,数据的破坏是最具灾难性的。我们对其进行重点分析:随着大型医疗设备的不断引进,PACS的图像数据增长更加迅速,这些患者数据对于医院与患者来说无疑都是相当重要的,而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均不是绝对可靠的,常见的引起数据存储故障的原因有:硬件故障,如存储介质(硬盘、光盘、磁带等)损坏;软件故障,如数据库的损坏。这些故障均有可能导致数据的损坏或丢失,因此有效地对数据进行复制、保护、管理才能避免数据丢失。

现在PACS常用的存储平台架构一般采用3层模式:第一层是在线存储(online),第二层是近线存储(near-line),第三层离线海量存储(off-line)[2]。在线存储又称工作级存储,需要解决在线浏览半年左右的所有住院患者图像,一般采用高速数据存储设备满足数据访问的速度要求,通常使用的在线存储产品为存储能力几百GB的大容量磁盘阵列。近线存储通常是指对半年到1年的图像资料的存储,一般以ATA磁盘来充当存储介质,容量通常几TB以上。离线海量存储主要是对超过1年的图像资料进行存储,一般以磁带、DVD或CD-R等介质存储,需手工检索,其存储容量理论上将是无限制的,以防范可能发生的数据灾难,因此又称备份级存储。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建议采取在线存储双机热备与近线存储数据迁移同时进行。所谓双机热备就是使用互为备份的2台服务器共同执行同一服务,其中一台主机为工作机(primary server),另一台主机为备份机(standby server)。在系统正常情况下,工作机为应用系统提供服务,备份机监视工作机的运行情况,当工作机出现异常、不能支持应用系统运营时,备份机主动接管工作机的工作,继续支持关键应用服务,故双机热备的功能是保证系统不间断的运行。数据迁移是指在将线设备中的数据向离线设备中迁移,将近期访问频繁的数据放在在线磁盘里,将不访问的数据从在线磁盘搬移到离线(或近线)设备中(光盘塔或带库),目的在于节省在线的空间。备份策略设定为:对数据库文件采用每日全备份;对系统文件采用每日全备份;对PACS数据采用每日增量备份并每周全备份。

2.2 数据通讯故障

通常的放射科检查流程如下:患者带着检查单至登记处登记患者信息,按照worklist确定检查号,检查室技师按worklist顺序叫号做检查,检查完成由后处理工作站打印胶片,同时由PACS将数字图像传回影像诊断工作站,由诊断医生根据患者检查单上的检查号查询患者并出具报告,然后登记台将诊断报告与胶片一起发给患者。这样的流程环节较多,数据通讯在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错从而造成不良后果[3]。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曾遇到过冗余登记、数据出错、数据阻塞、图像失真等一系列通讯过程中的故障。冗余登记是指在同时开启多个登记界面时,各个界面间检查号存在重复,出现一个检查号有多个患者资料的现象。解决该问题单靠登记员不同时开登记界面只是治标的方法,要求系统供应商提供冗余检测并自动纠正才是治本的策略。数据出错是指在通讯过程中,由于物理的原因(如双绞线过长,电磁干扰等)造成数据与原始数据不一致。解决方案是给影像科室单独划立网段,长距离通讯(>100 m)使用光纤连接,短距离采用百兆双绞线,并且做好电磁防护。数据阻塞常继发于数据出错,例如登记工作站worklist登记的前一个患者信息因数据出错无法被检查工作站接受,出错数据阻塞于网络间,后一个患者信息无法传入检查工作站。解决方法同数据出错,并要求系统供应商提供错误信息检测并自动清除。图像失真是指图像传输过程中由于图像有损压缩造成最终图像与原始图像间存在一定的误差。对此,我们的解决方法是要求系统供应商采用JPEG 2000图像压缩算法,使压缩后的图像不但拥有较高的压缩比便于存储传输,又能保持较高的图像质量。JPEG2000标准的核心算法是EBCOT,它不仅能实现对图像的有效压缩,同时产生的码流具有分辨率和信噪比的可伸缩性。JPEG2000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即选择感兴趣区域(ROI),该功能允许用户把医学图像中的病变部位定义为重要区域,并对这个区域进行无损压缩。对于图像中的其他区域,则可以适当调整压缩比以减小图像的数据量,这样既可以保证病变区域的图像质量,又可以提高压缩比[4]。

2.3 人为故障

人为故障是PACS系统故障中最常发生的,也是最应该避免的。如断电、误操作等。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管理,设置专门的系统管理员,定期与系统供应商联系解决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也可以据自身的特点,提出自己的需求,在与厂家进行协商后进行修改。同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让其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熟悉系统的功能及操作,适应PACS新的工作流程。建立严格的使用监管制度,有利于规范医生的使用习惯,也有利用于设备的管理。要求技师们在操作时更加细心,减少张冠李戴的现象或其他人为的操作错误。

3 结论

随着PACS在技术和应用领域的日益成熟,对于临床一线工作的巨大价值越来越显著。一套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级PACS必须不但能够提供基于影像的分析、处理、操作和记录工具,帮助临床医生更好、更快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也要强调PACS在考虑了合理性、可行性、扩展性和经济性基础上保持临床应用中的运行可靠性[5]。

参考文献

[1]郭晋蜀, 邱庆春.PACS临床应用中常见故障的系统解决方案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08, 32 (4) :275-278.

[2]Hichom D, Eber C, Samuels P, et al.Filmless in New Jersey, The New Jersey Medical School PACS Project[J].J DigitalImaging, 2005, 15 (Suppl1) :7-12.

[3]周小兵, 王德杭, 荣凡令.我院PACS/RIS网络使用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医疗设备, 2008, 23 (2) :83-84.

[4]丁鹏.建设PACS系统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医疗设备, 2008, 23 (3) :57-58.

调频发射机的常见故障及对策 篇8

关键词:调频发射机,触摸屏乱码,养护管理

调频发射机是广播电视系统运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射机一旦出现故障,就会影响广电系统正常工作的运行。因此,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维修制度,在发射机出现故障时,采取有效措施排除故障,对于广电系统工作的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调频发射机的常见故障及其应采取的对策进行简单介绍。

1 调频发射机特点及原理

调频发射机采用模块化电路设计,能使声音信号清晰、准确地进行传输;发射机配有微机控制系统,既可手动控制,也可自动控制;调频发射机内设开关稳压电源,对外部电压的适应性较强,可在380V±15%范围内稳定工作;内设保护系统,可使其在过温、过压或过电流情况下自动切入保护状态,并发出警告;工作状态可实时监控,并能利用微处理器控制和检测网线。发射机体积小,外形新颖,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范围。

2 调频发射机常见故障及其处理

2.1 调频发射机常见故障及处理

2.1.1 液晶显示屏花屏

故障原因:功能模块液晶显示屏花屏故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类,液晶显示屏自身质量问题、屏幕和驱动板之间电路接触不良或驱动板出现故障。

故障处理:液晶显示屏出现花屏故障时,可采用逐步排除法,对各种原因进行一一排查。首先对液晶显示屏质量进行检查;其次检查驱动板是否存在质量问题,若发现问题,应对其进行修复或更换处理;若检查正常,应检查安装机箱里的线路连接情况,必要时可重新安装;最后,检查设备是否恢复正常。

2.1.2 控制器

故障原因:控制器故障表现形式一种是显示“No communication”,并发出警报。这是由于控制器和放大器之间的连线没有连接好,引起接触不良;另一表现形式为出现报警后,自动恢复正常,但“FED”灯闪烁,该故障的原因多数是由于芯片程序引起的。

故障处理:对于第一种类型故障,应对连接线进行仔细检查,以确定故障点。检查方法如下:用万能表对各个点的电流、电阻或电压值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值与正常值进行对比,出现异常的即可判定为故障点。第二种故障发生时,检修人员根据程序阅读报警栏后即可消除故障。

2.1.3 触摸屏乱码或误码

故障原因:触摸屏出现乱码或误码主要是由于输入电源电压或周率发生瞬时变化,使该组件出现异常而产生的一种故障。

故障处理:调频发射机内部设置的智能芯片具有自动检修功能,当出现触摸屏乱码或误码故障时,重新启动发射机,内部的芯片会利用自检和自我修复功能使组件恢复正常。

2.1.4 风机异常

故障原因:控制器出现风机报警而无法正常工作时,多数是由于控制接地线接触不良导致的。

故障处理:风机出现异常时,检查接线是否良好。利用短接法,将控制器内左边控制线两头连接即可。

2.2 调频发射机的养护管理

2.2.1 发射机养护管理原则

发射机在养护管理时,首先,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只有日常多养护,才能避免设备在运行期间出现故障,影响电视转播传媒工作的进行;其次,要坚持有备无患的原则。预测发射机可能出现故障的部件,根据预测做出预防和应对措施,减少设备维修时间;最后,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故障检测技术、维修技术,以顺应新型发射机新型故障的排除。

2.2.2 养护管理主要内容

调频发射机是广电系统的核心技术设备,为降低该设备故障给电视广播工作造成的不良影响,应采取积极主动的预防措施,以减少故障的发生。调频发射机的养护管理主要包括养护时间和养护项目,时间方面可一个星期、一个月一次,检修项目则应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设定,尤其是天气发生重大变化前后,更应该加强设备的全面养护工作。具体到养护管理内容,可从清洁、设备温度以及设备的接触状况三方面入手。

首先,清洁方面。在清洁发射机时,重点清洁发射机设备上的污垢和灰尘,这不仅可以提升发射机的美观性,方便检修人员对设备颜色、状态进行观察,还能有效减少灰尘对设备性能的损害。若设备积累灰尘过多,会影响设备的散热性能,导致设备老化严重,被烧坏的几率增大。

其次,设备温度。温度对设备运行性能的影响重大,在高温环境下,其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将受到严重威胁,做好发射机设备的温度掌握和控制工作,可极大提升发射机的运行性能和使用寿命。

最后,设备接触状况的检测。对发射机常见故障的引发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设备的故障多数是由于接触不良引起的;因此,对设备接触状况的检测,能有效预防故障的发生。在对设备进行接触状况检测时,主要对电流较大的线路、接触点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修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张东波.调频发射机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4(7).

分析变频电机的常见故障及对策 篇9

变频电机作为一种电能控制装置可以使工频电源变换频率, 与普通电机相比较, 变频电机表现出了突出的节能优势以及调速优势, 因而得到了极为广泛与普遍的使用。以临河热电厂为例, 临河热电厂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 是华能集团下属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内部的一家火力发电厂, 2006年建成投产, 共有2台300 MW汽轮发电机组, 总装容量600 MW。

2 常见故障来源分析

根据临河热电厂日常电机使用状况, 变频电机超过半数故障源于机械原因, 如振动不平衡、轴承故障、零件松动等;其余则多半来自于电气原因。机械方面引起振动的原因主要有断叶片、动静部件摩擦、汽流激振、转子突然受到外界大的扰动冲击、油膜振荡等;电气方面引起振动的原因通常是转子在制造、运行过程中发生了匝间短路故障。

2.1 振动过大引起的故障

通过对实践性经验的分析, 不难发现:变频电机的轴承损伤往往引起电机振动变大。在电厂实际使用中遇到的因振动坏掉的变频电机, 将其解体可发现轴承表面有明显灼点。特别是在PWM变频器驱动系统作用之下, 变频电机轴承损坏问题还可能有所加重, 进而对变频电机轴承部件的运行产生不良影响, 加重振动。受到厂房环境及安装技术等相关因素的限制影响, 在临河热电厂变频电机的运行过程当中, 轴承振动问题表现异常突出。不但对整个变频电机机组的运行产生了不良影响, 同时也导致变频电机的有效使用寿命有所降低, 需要引起特别重视。

2.2 绝缘类故障

局放与匝间短路是变频电机绝缘类故障中最常见的两种形式。局放故障出现时电机线圈外观完好, 但绝缘电阻已为零。匝间短路时可观察到电机内绕阻圈某线圈出现发黑碳化或者物理损坏, 当变频电机内部绝缘系统遭到破坏多半伴随着多种原因, 比如局放、介质发热等多个因素共同影响的。

变频电机中的场强超过绝缘临界值时, 其介质损耗迅速增加。局放量随频率上升而增大并产生巨大热量。陡增的热量导致设备内产生漏电电流, 从而变频电机温度急剧上升, 加速老化且绝缘性能骤减。

变频电机利用变频器进行频繁快速的起、制动, 加之机械与电气整体性设计稍有不足, 变频电机也会在处于循环交变应力环境中更快老化。

2.3 电流震荡类故障

对于采用V/F控制的电压型逆变器驱动异步电动机, 往往在空载时出现不稳定现象。在工频附近, 电机状态一般较为稳定, 但当频率在40 Hz以下, 特别是在20~30 Hz之间, 电机电流以10~20 Hz左右的周期振荡, 且幅值较高, 严重时甚至影响继续运行。对于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可做如下解释:对异步电动机来说, 在转差率为零的附近, 存在暂态转矩正负变化不稳定因素。逆变器驱动的转矩脉动, 以及V/F的暂态变化引起的转矩波动, 都将成为振源, 并振动持续。这种转矩脉动与谐波电流、磁路饱和、变频器死区设置影响等有关, 当变频电机状态不稳定时, 不能简单地判定是电机有故障或是变频器有故障, 而是应当结合电机和变频器参数的配合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3 解决对策

在电厂中的变频电机故障解决对策, 一般遵循“保护为主, 排除为辅”的原则, 防止故障的发生。

3.1 振动过大解决对策

针对临河热电厂变频电机运行过程中轴承部件所表现出的外观性损伤与振动过大问题而言, 临河热电厂设备维护人员进行全面的检查并对故障可能的原因进行逐项排除。通过故障点的确定与维修保障高压电机的稳定运行。按照振动类故障的解决经验, 应首先检查变频电机的外观, 观察电机所在位置是否适合于电机的安装与平稳运行。检查电机的紧固零部件是否拧紧, 确保没有松动。检测地面水平度, 排除掉地基本身的沉降和混凝土造成的安装问题。

3.2 改进绝缘性能

改善电机内部的绝缘性能可以有效的防止电机的短路与漏电, 因此要着力改进变频电机的绝缘性能, 定期检修, 防止故障的发生。

(1) 选用耐电晕绝缘。定期检查电机的内外有无漏电、局放现象, 观察电流有无异常, 发电有绝缘材料有发黄或变黑一定要进行及时的修复。保证变频电机不会因局放或短路、漏电而过热过烧或击穿, 使得绝缘材料加速老化, 引发事故。

(2) 减小或抑制尖峰过电压的幅值, 减缓输出电压脉冲的上升速度、降低电机端过电压。

(3) 变频电机大修时要尽量避免树脂流出。一般来说, 采用VPI处理或VPI处理后再加沉浸的浸渍工艺可以有效驱除气泡, 填充绕组内部气隙, 提高绕组电气、机械强度, 增强耐热、耐污能力。

3.3 改善电流振荡现象

经过实际使用发现, 改善电流不稳定应尽量加大电机转动惯量、减小电压波动;在PWM控制的逆变器中, 采用快速开关的元件或降低PWM的调制频率, 以防止输出电压受死区的影响而发生波动;通过电流反馈等反馈电路, 以提高稳定度采用高转差率的电动机, 尽可能减少电流振荡。

3.4 整流块损坏问题的控制

在变频器的运行过程当中, 最为常见的损坏级表现在整流桥部件当中。早期所生产变频器整流块所对应的整流方式多表现为二极管模式, 而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 整流块所采取的整流方式则多以晶闸管整流方式位置。特别是对于运行功率相对较大的变频器装置而言, 三相全波整理基本担负着变频器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所有输出电能的整流工作, 因而极有可能产生击穿反应。在出现整流块损坏问题的情况下, 可能导致变频器装置无法持续送电, 以及保险熔断的问题。从而, 除针对已损坏的整流块进行及时的更换以外, 还需要在整流块与散热片的接触面之上, 均匀涂抹一层传热性能良好的硅导热膏, 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螺丝紧固处理。以此种方式, 保障变频器运行性能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4 结语

针对变频电机的故障率高、使用寿命普遍不高的问题, 对变频电机故障排查与预防提出了高的要求。变频电机的生产、使用与检修应紧密联系, 保持信息畅通及时, 以预防为主的电机全生命期管理模式。通过对变频电机使用数据的收集与统计, 优化后的变频电机性能的不断改进和检修、维护水平的不断提高, 变频电机一定会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文就临河火电厂变频电机常见故障与解决对策进行了详细分析, 说明要加大设备的养护与维修检查。只有将故障及时发现, 尽早解决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尽早发现问题, 定期检修与养护能有效避免变频电机的快速报废, 为变频电机的应用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玉龙.浅谈变频电机的常见故障及对策[J].大众商务, 2010 (116) .

[2]郑仁德.电厂电动机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J].华章, 2009 (21) .

[3]张建锋.600MW机组高压电机常见故障与排除[J].工业技术, 2012 (2) .

电动机运行中常见故障及对策浅析 篇10

在火力发电厂中高、低压电动机是生产、传输、分配及应用电能的主要设备,它在电力系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是否能够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设备的运行工况。本文主要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影响电机稳定运行的几点因素,通过制定合理的对策并加以整治,保证了高、低压电动机的安全稳定运行,为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 密封不良导致电机损坏的原因及对策

1.1 原因

由于电机本身密封不良,加之环境跑冒滴漏,使电机内部进水或进入其它带有腐蚀性液体或气体,电机绕组绝缘受到浸蚀,最严重部位或绝缘最薄弱点发生一点对地、相间短路或匝间短路现象,从而导致电机绕组局部烧坏。

1.2 对策

a)尽量消除工艺和机械设备的跑冒滴漏现象;

b)检修时做好电机的每个部位的密封,在螺栓上涂抹油脂,必要时在接线盒等处加装防滴溅盒,如电机暴漏在易侵入液体和污物的地方应做保护罩;

c)对在此环境中运行的电机要缩短小修和中修周期,严重时要及时进行中修。

2 电机轴承损坏导致电机损坏的原因及对策

2.1 原因

由于轴承损坏,轴弯曲等原因致使定、转子磨擦(俗称扫膛)引起铁心温度急剧上升,烧毁槽绝缘、匝间绝缘,从而造成绕组匝间短路或对地“放炮”。严重时会使定子铁心倒槽、错位、转轴磨损、端盖报废等。

轴承损坏一般由下列原因造成:

a)轴承装配不当,如冷装时不均匀敲击轴承内圈使轴受到磨损,导致轴承内圈与轴承配合失去过盈量或过盈量变小,出现跑内圈现象,装电机端盖时不均匀敲击导致端盖轴承室与轴承外圈配合过松出现跑外圈现象。无论跑内圈还是跑外圈均会引起轴承运行温升急剧上升以致烧毁,特别是跑内圈故障会造成转轴严重磨损和弯曲。但间断性跑外圈一般情况下不会造成轴承温度急剧上升,只要轴承完好,允许间断性跑外圈现象存在;

b)轴承腔内未清洗干净或所加油脂不干净。例如轴承保持架内的微小刚性物质未彻底清理干净,运行时轴承滚道受损引起温升过高烧毁轴承;

c)轴承重新更换加工,电机端盖嵌套后过盈量大或椭圆度超标引起轴承滚珠游隙过小或不均匀导致轴承运行时磨擦力增加,温度急剧上升直至烧毁;

d)由于定、转子铁心轴向错位或重新对转轴机加工后精度不够,致使轴承内、外圈不在一个切面上而引起轴承运行“别劲”后温升高直至烧毁;

e)由于电机本体运行温升过高,且轴承补充加油脂不及时造成轴承缺油甚至烧毁;

f)由于不同型号油脂混用造成轴承损坏;

g)轴承本身存在制造质量问题,例如滚道锈斑、转动不灵活、游隙超标、保持架变形等;

h)备用电机不合理切换运行,油脂变质,轴承生锈而又未进行中修。

2.2 对策

a)卸装轴承时,一般要对轴承加热至80℃~100℃,如采用轴承加热器,变压器油煮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轴承的装配质量;

b)安装轴承前必须对其进行认真仔细的清洗,轴承腔内不能留有任何杂质,填加油脂时必须保证洁净;

c)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转轴机加工及电机端盖嵌套工作;

d)组装电机时一定要保证定、转子铁心对中,不得错位;

e)电机外壳洁净见本色,通风必须有保证,冷却装置不能有积垢,风叶要保持完好;

f)禁止多种润滑油脂混用;

g)安装轴承前先要对轴承进行全面仔细的完好性检查;

h)对于长期不用的电机,使用前必须进行必要的解体检查,更新轴承油脂。

3 绕组局部损坏导致电机损坏的原因及对策

3.1 原因

由于绕组端部较长或局部受到损伤与端盖或其它附件相磨擦,导致绕组局部烧坏。

3.2 对策

电机在更新绕组时,必须按原数据嵌线。检修电机时任何刚性物体不准碰及绕组,电机抽转子时必须将转子抬起,杜绝定、转子铁芯相互磨擦。动用明火时必须将绕组与明火隔离并保证有一定距离。电机回装前要对绕组的完好性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

4 长时间运行电机损坏的原因及对策

4.1 原因

由于长时间过载或过热运行,绕组绝缘老化加速,绝缘最薄弱点碳化引起匝间短路、相间短路或对地短路等现象使绕组局部烧毁。

4.2 对策

a)尽量避免电动机过载运行;

b)保证电动机洁净并通风散热良好;

c)避免电动机频繁启动,必要时需对电机转子做动平衡试验。

5 绝缘破坏导致的电机损坏的原因及对策

5.1 原因

电机绕组绝缘受机械振动(如启动时大电流冲击,所拖动设备振动,电机转子不平衡等)作用,使绕组出现匝间松驰、绝缘裂纹等不良现象,破坏效应不断积累,热胀冷缩使绕组受到磨擦,从而加速了绝缘老化,最终导致最先碳化的绝缘破坏直至烧毁绕组。

5.2 对策

a)尽可能避免频繁启动,特别是高压电机;

b)保证被拖动设备和电机的振动值在规定范围内。

6 缺相运行导致电机损坏的原因及对策

6.1 原因

如果出现电动机一相或两相绕组烧坏(或过热),一般都是因为缺相运行所致。当电机不论何种原因缺相后,电动机虽然尚能继续运行,但转速下降,其中B、C两相变为串联关系后与A相并联,在负荷不变的情况下,A相电流过大,长时间运行,该相绕组必然过热而烧毁。

6.2 对策

可以加装热继电器,缺相,短路,过流保护装置,确保电机在运行过程中及时发出故障信号,避免故障的扩大。

参考文献

[1]山西省电力工业局.电机检修[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2]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电机检修[M].2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3]叶冬.电机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5.

上一篇:管理网络平台下一篇:电子商务发展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