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方式

2024-08-02

混合方式(精选八篇)

混合方式 篇1

我国农村电网的特点是供电半径长、负荷小、线损大。我国配电网现在实行的三相三线制供电方式由于工程造价高, 使得高压线路很少延伸到负荷中心, 使用的配电变压器全部是三相变压器, 而我地区农村大部分负荷是单相负荷, 一个独立台区内动力负荷很少, 只占到全部负荷的0.5%, 这样一来, 造成电力利用率低, 低压线损和变损过大, 浪费能源, 电价过高, 可靠性差。

2 单三相混合供电的几种模式

单三相混合供电方式有几种, 根据我省实际情况, 有三种方式可以实现:一是10KV中性点不接地的三相三线制, 采用两相线单相供电;二是10KV“两线一地”制, 采用一线一地单相供电;三是中性点接地的三相三线制, 采用一线一地单相供电。现分析如下:

2.1 10KV中性点不接地的三相三线制, 采用两相线单相供电方式这种方式保持现有配网制式, 以两根相线接单相变压器的高压侧两线进行供电。这种方式最容易实现, 只是采用单相变压器而已, 单相支线电压仍为10KV。但用了两根导线, 开关、避雷器等电气设备仍用双套, 经济指标稍差, 但仍保持了中性点不接地的特点, 供电可靠性高。

2.2 10KV“两线一地”制, 采用单相供电方式这种方式适用于10KV“两线一地”系统, 支线采用单相一线一地供电方式。这种方式也比较容易实现, 支线单线电压保持10KV, 不需研制新产品, 由于单相支线只采用一根导线, 相应的开关、避雷器、横担等电气设备仅为一组, 加之, 单相变压器容量小, 不需专设变压器台, 仅挂在柱上, 因此, 有较好的经济指标。但它的供电可靠性相对低一些, 对系统有较高的要求。

2.3 10KV中性点接地三相四线制。采用一线一地单相供电方式这种方法需改变10KV配点系统接线方式, 将不接地系统改为接地系统。这是美国等国家普遍采用的配电供电方式, 但电压等级较为灵活, 有7.2KV (相电压) 、14.4KV (相电压) 等。这种方式必须将主变压器10KV侧改为Y接法, 虽然比较容易实现, 但对接地有较高要求。

3 单三相混合供电方式的经济比较

在单三相混合供电方式中, 单相与三相供电方式之间有一个经济合理的界限, 也就是在多大负荷下采用单相供电好, 在多大负荷下采用三相供电经济合理。由于三相供电相当于节省了三根导线 (电流回路) , 所以一般说来三相供电比单相供电要经济, 但当负荷或负荷矩较小时, 三相供电由于采用三根导线、其它电气设备如避雷器、绝缘子、开关电器都需要三套, 那么就不经济了。我们按照以上提到的单三相混合供电方式进行比较。比较方法是:在一定的负荷矩下, 分别求出单三相供电方式的年费用, 令两个方案年费用相等, 从而得出负荷矩的临界值。

3.1 10KV中性点不接地的三相三线制, 采用两相线单相供电方式。

在比较中以三相选用LGJ—25导线为标准, 单相分别选用LGJ—25、LGJ—35与三相相比较, 如图所示:

曲线上方表示单相经济, 下方表示三相经济。从图中可看出, 单相供电时采用LGJ—35导线, 比采用LGJ—25导线更为经济。

3.2 10KV“两线一地”制, 采用单相供电方式。

下图所示为单相分别选用LGJ—25、35、50、70导线与三相选用LGJ—25导线比较所得的临界曲线。

由上图看出, 单相选用LGJ—50、70时, 不很经济, 一般可不做考虑。

3.3 10KV中性点接地三相四线制。采用一线一地单相供电方式。

由于这种供电制式改造比较复杂, 本人能力有限, 暂不赘述。

4 使用单相变压器的经济意义

4.1 相同容量的单相变压器与三相变压器相比, 单相变压器的铁重轻20%, 铜重少10%, 节约材料造价低。尤其是采用卷铁心结构时, 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可下降15%, 空载电流可下降30%~50%。

4.2 在电网中如采用一线一地制的单相供电系统, 经计算表明:在输送相同电力容量情况下, 按允许电压降计算, 可节省导线33%~63%;按经济电流密度计算, 可节约导线重量42%;按机械强度计算, 可降低导线损耗66%。因此可降低整个输电线路的投资。

4.3 单相变压器容量小、结构简单、使用量多, 尤其适合大批量的现代化生产, 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5 几种低压单相负荷供电制式的比较

无论采用上述那一种10KV单三相混合供电方式, 都需要采用单相变压器, 其低压侧的单相负荷供电有二种供电方式。 (1) 单相二线制; (2) 单相三线制, 现分述如下:

5.1 单相二线制

这是我们目前普遍采用的供电方式。如图所示

假设有两个单相负载Z1和Z2, 且Z1=Z2, 一根导线线路电阻为R0, 那么, 线路损失XS1为:XS1=I2×2×R0×T×10-3

其中:I——线路总电流 (A)

R0——一根导线电阻 (Ω)

T——运行时间 (h)

5.2 单相三线制

这种方式是在单相变压器低压侧采用双绕组, 且接成异名端, 如图所示。

如果负荷对称, 即Z1=Z2, 则O线没有电流。假设其单相负载与单相两线制负载一样, 则在这种供电方式中的线路电流为其线路损失为:

很显然, XS2=XS1。在负载分配对称时, 单相三线供电方式比单相二线供电方式线损少了3/4。即使在负荷分配不对称时, 也会有明显的降低线损效果, 这在我们现在低压线路供电半径较长的情况下, 采用这种供电制式尤为经济。

6 建议与结论

混合方式 篇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从中央到地方,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呈现如火如荼的态势。我们既要看到举国上下的改革热情,予以鼓和呼;也要理解其中的急迫之情,提防忙中走偏差。总书记在去年底视察山东时,紧跟着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一再强调,要正确、准确、有序、协调地推进改革。

什么是正确的国企改革方向?

总书记在三中全会上做《决定》起草说明时,刻意强调了对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方谈话的理解:‚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邓小平同志这一段关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高度概括,可以作为我们检视一切改革举措正确与否的标准。其中,坚持社会主义是原则,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是路径,改善人民生活是目的。发展经济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但是相对于改善人民生活这一目的而言,它只能是路径。

以这样的原则和目的为基准,就不难发现什么是正确的国企改革方向,什么是原则性偏差,乃至‚颠覆性错误‛。

什么是正确的国企改革原则?

总书记说:‚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关于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党中央已经反反复复强调很多次了,可还是有一些同志重视不够、领会不深,表现在国企改革问题上丧失原则、迷失方向。

比如:在对待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问题上,对发展公有制经济信心不足,不认同国有企业可以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因而表现出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单方面的‚毫不动摇‛,明里暗里主张‚国退民进‛;在对待国有企业的作用问题上,忽略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差别,总是拿欧美个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数据来作比较,不仅要求‚不断地‛降低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要‚严格地‛控制国有企业经营领域和范围;在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内容问题上,不是从‚坚持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一总纲出发,不按照‚坚持和发展党的十五大以来有关论述‛的要求,不是将工作重点和精力放在‚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这两个完善上,而是不断地怀疑、批评乃至否定现有的国企改革与国资监管大格局,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倾向于另起炉灶、推倒重来。

什么是正确的国企改革目的?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再次明确:‚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除了满足于不同社会制度下国有企业一般意义上的‚弥补市场失灵‛和‚提供公共服务‛作用以外,最大的差别在于其‚全民所有‛的资本属性,通过相当占比的资本,确保相当占比的价值剩余归全民所有,抑制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遗憾的是,这一终极目的总是被忽略。

比如:为了完成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任务‛,只考虑国有资本引入私人资本的单向时间表,却没有给出国有资本进入私人资本的双向进度表。假以时日,一窝蜂之后,必然使得国有资本的‚量‛不足以支撑实现共同富裕之‚质‛;为了表现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诚意‛,在并非扩张资本的前提下,将一些优质国有资本甚至国家垄断经营项目售卖给私人资本,这等同于将全民所有的账面赢利向少数人输送;为了片面地体现国有资本的‚公共性‛,将出售国有企业产权所得资金,投向本应由公共财政负担的基础设施建设,甚至用于填补政府地方债,将资本变成资金,将提供共同富裕可能的‚活钱‛,变成不再产生价值剩余的‚死钱‛。

坚持社会主义原则与改善人民生活目的,两者紧密关联且高度统一,既高屋建瓴,又具体而现实。偏离了这个原则和目的,就不能保证路径的正确方向,就很容易变成为改革而改革,为开放而开放,为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本文摘自国务院国资委网站,来源于《南方日报》)

人民政协报:混合所有制是国企改革的重要方式

‚在中国,改革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更加全面和深入,经济体制改革仍是核心,国企改革仍是重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诚通‛)董事长、党委书记马正武在谈及国资国企改革时说。中国诚通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大型企业集团,也是国资委首批中央企业建设规范董事会试点企业之一和首家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试点企业。自2002年9月出任中国诚通董事长、党委书记以来,马正武一直执掌着中国诚通的大舵,对于国企改革,马正武是亲历者、是实践者,更是思想者。

‚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是唯一的国企改革方式,但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其根本是通过不同资本的结合,在市场机制下促使企业所有制进行调整,增加企业活力。这不仅有利于国有资本的放大和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同时也有利于民间资本的持续和稳定发展。目前混合所有制的讨论很‘火’,但监管者怕国有资产流失;企业经营者怕改制有风险,承担责任;民间资本怕被套牢,怕资本不被控制,怕被担‘占便宜’的骂名……种种担心都是客观存在的,这就需要更加理智、更加协同的处理方式。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势必会影响混合所有制。在实际操作上,则要在混上起步,在合上着力。‛马正武这样分析。

资本形态“混起来”

任何事物的‚混‛,都不外乎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或不同来源的相同物质的混,国企改革中的‚混‛,就是要有不同的参与主体,不同的资本来源,也就是一直被定位的国有、民营、集体、外资等曾被认为是有区别,甚至是矛盾、不相融的各种资本方的‚混‛。

马正武认为:要‚混‛起来,就会涉及三个问题,谁来混、在哪混、怎么混。

首先,混合所有制要有一个参加主体,资本方成为混合主体,来决定怎么混。在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下,国资委作为国有资本出资人起主导作用。另外,参加资本混合的参与方,国有、集体、非公资本等要交叉相互融合,形成多元化的资本形态,淡化其资本属性,给国有、民营资本,甚至外资资本同样的待遇。

对于在哪混,无疑先从国企改革入手。国企哪些地方放开,在哪个层级、哪个领域混,都应该解决。有些人认为混合所有制是给国企解困,要在缺资金的地方,困难的地方进行开放,引入其他资本,马正武说,‚我认为这个不正确。在哪些地方开放,在哪些地方混,应该有一个整体设计,应该有一个负面清单管理,保留极少数的、不宜混合的,同时更多在资本层面上混,避免出现网络性、资源性的资产混散了,混乱了。‛

‚怎么混‛也是大家比较关注的。这影响到是不是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民间资本进来以后,会不会被国有这套体制套住等诸多问题。马正武表示,在这点上,应该在规范性、提高透明度上发挥作用。特别是在投资者和价格发现上应该发挥功能,并通过资本市场、产权市场进行公开透明的交易。另外,要注重程序,包括资产评估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适当的评估方式。

混合所有制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职工问题和妥善解决国有企业历史包袱问题,也是顺利推进混合所有制的前提。这些都应该有一个比较好的制度安排。

公司治理“合起来”

混合所有制中‚混‛应该是基础,‚合‛才是关键。

针对有些民营资本担心混合后没有话语权的论述,马正武讲道:混合所有制推进过程中更多要在合上下工夫,而不是在‚谁说了算‛上下工夫。在合的基础上,应该遵循市场原则,淡化各种资本特殊性,更多地寻找资本共性,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股东的一些特殊要求可以通过合资合同、章程的特殊约定来实现。

要形成与以‚管资本‛为主相适应的治理结构。成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进行持股管理,就是使持股人的法律地位法人化,出资人承担的只是资本的有限责任。同时,三中全会提到所有的产权都是被保护的,产权和资本都是平等的,对所有资本的约束都将更加公平。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法人财产权也将更多地受到保护。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治理结构,使公司治理成为主要的管理渠道。另外,建立中国特色的国家所有权政策体系框架也至关重要,使之成为治理的‚法律语言‛,明确国有资本的功能、目标和治理方式等。

要改变管理方式。对混合所有制来说,无论是国资管理体制还是国企管理方式都会发生巨大改变,所以混合所有制以后,会倒逼出资人行为的改变。要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体系。无论怎么混合,最终都要在公司治理上下工夫,实际上无论是国有控股企业,还是民营资本控股的企业,最终都要在公司治理上下工夫,实现在公司治理上融合,形成利益上一致。我们感觉包括大的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应该引入积极的民间资本进入董事会,进入监督体制,加强事后评估监督。

马正武认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应该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同时,混合所有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不要比谁放得开、谁混得快,谁干得猛,避免改革出现盲目性。建议在适当的领域可以有些尝试性探索。社会舆论也要对混合所有制有一个积极的引导,使不同阶层对改革的认识和预期能够趋同,形成社会最大的共识。(本文来源于国务院国资委网站,摘自5月6日《人民政协报》)

前线: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改革新思路。那么,什么是混合所有制?《决定》中提出的混合所有制具有什么新的涵义?中央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义是什么?在此过程中需要坚持什么原则,从而使这一改革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这些问题都值得研究和探讨。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深意

一般来说,混合所有制是指不同的所有者或性质不同的所有权相结合或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所有制形式。所有制的性质或形态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理解。

从宏观上说,所有制指整个社会经济的所有制性质和结构。例如,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我国经济目前在总体上就是一种混合所有制经济。

从微观上说,所有制指微观经济组织即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和结构。从企业所有制的发展史来看,最初出现的是单一的个人或家庭所有制,这是一种典型的私有制。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在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大量出现股份公司,在所有制上它是一种典型的混合所有制。不同于私人资本和私人企业,股份资本是一种‚社会资本‛,股份公司是一种‚社会企业‛。

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国有企业改革明确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股份公司作为改革目标。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绝大多数通过改制都采取了股份公司的形式,其中一批国有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同时,一大批私营企业也相继成为上市公司。因而从总体上来看,除一些中小企业和全部微小企业(严格来说个体户还不是企业)仍然是典型的私有制企业之外,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已经具有混合所有制的性质和特点。那么,《决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其特殊的涵义是什么呢?要正确理解这个问题,必须结合当前中国经济的实际状况来分析。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的经济快速发展,是由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来驱动的。所以,十八大报告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的原则。但是,众所周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变得恶劣。其中,非公有制经济由于规模、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等各方面的制约,其发展变得尤为艰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人认为,中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由于垄断而形成的挤压,只有通过国有企业私有化进而打破国有企业的垄断,中国的非公有制经济才能获得发展。这种主张当然是错误的。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一方面,国有企业在某些方面确实还存在不应有的垄断现象,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从总体上来说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在新的条件下,如何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是必须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因此,如何真正进一步实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全新课题。正是在上述大背景下,《决定》提出了通过‚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以及‚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具体方式和思路。

可见,《决定》提出的混合所有制主要是指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以及劳动者之间的融合,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混合所有制,并且把发展混合所有制看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与以往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分开理解和对待的思路、与把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绝对对立起来的观点相比,《决定》的这一改革思路无疑具有创新性,是一种改革的‚新思路‛。

同时,在我国近些年的经济实践中,事实上已经存在不少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合作与混合发展的成功案例,《决定》提出的改革新思路旨在使这些成功经验得到更为广泛的推广与运用。

正如《决定》明确指出的那样,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目的和意义在于实现‚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和‚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具体而言,从国有企业角度看,通过适当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进一步实现股权多元化,使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市场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从非公有制经济角度看,通过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实现非公有制企业的股权多元化和治理结构现代化,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个途径,非公有制企业可以进入过去无力或无法进入的某些经营领域,扩大企业经营和发展空间。总之,实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双赢,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目的和目标所在。

在实践中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自《决定》公布以来,社会上流行着一些不正确的解读和错误观点。例如,有的人认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必然导致国有资产大规模流失甚至导致国有企业的完全私有化,对发展混合所有制持完全否定的态度;有的人认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必须把所有国有企业最终都变成混合所有制企业;等等。出现这些错误解读说明,当下非常有必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决定》的精神实质上来。这是关系能否使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重大问题。

其实,仔细研读《决定》,我们会发现,它不仅提出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基本内容和方式,而且明确规定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即两个‚毫不动摇‛:一是‚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二是‚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因此,无论是通过混合所有制的形式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甚至国有经济萎缩和名存实亡,还是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的过程中导致非公有制经济名不副实或者权益受损,都是错误的,不符合中央精神的。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如何使两个‚毫不动摇‛的原则在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践中真正得到贯彻和落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毕竟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经济形态,具有不同的目标函数。具体来说,国有企业不仅追求经济效益,而且要承担更多的社会和政治职能;相对而言,非公有制企业则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国有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在性质、职能、目标等各方面的天然差别,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彼此合作与股份融合发生一些分歧和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出现双损的结局,甚至国有企业的主体地位被颠覆。因此,为了使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沿着正确的轨道和方向稳步推进,一方面,各级国资委必须按照《决定》精神,尽快出台相关政策要求和实施规则,使国有企业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过程中有章可循、有规可依,避免出现各行其是、一哄而上的现象;另一方面,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公有制企业,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避免一哄而起、一哄而散、半途而废。

分类实施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实践表明,根据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进行分类改革是一条十分有效的经验。因为国有企业以及各种行业本身存在巨大的差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必须分类实施,而不能搞一刀切。

人们常常把国有企业划分为竞争性国有企业和公益性国有企业两大类,这对于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国有企业分布在很不相同的行业,分别具有各种不同的特点和地位,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必须根据行业的不同特点分别制定不同的改革思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混合所有制经济沿着健康的轨道和方向发展。

其一,竞争性行业。竞争性行业又可以划分为一般性竞争行业和战略性竞争行业。一般性竞争行业提供的是一般性生活用品和生活服务,例如家电产品、纺织服装、普通商业服务等。一般性竞争行业的特点是行业进入门槛低、竞争激烈。一般性竞争行业的波动和市场震荡一般不会对经济和社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史表明,总体上,在一般性竞争行业中,非国有企业比国有企业更具有市场竞争的优势。从长期的趋势看,国有企业应该尽可能减少在一般性竞争行业中的规模。存在于一般性竞争行业中的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方式,更多地让非国有资本和企业来经营。

战略性竞争行业的主要特点是体现国家的工业技术水平、行业进入门槛高、规模经济明显,如钢铁、汽车、化工、电子、造船等。在这类行业中的企业虽然以营利为主要目标,但也负有发展民族经济和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任务。对于这个行业,我们必须维持国有资本和企业的支配性地位,同时大力引导和鼓励非公有经济成分参与,提高本行业的企业参与数量,加强市场竞争,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分布在战略性竞争行业中的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具有巨大空间。因为即使是这类战略性行业,由于其生产、研发、营销等业务内容繁多,完全可以将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进行分类,以确定哪些必须坚持国有企业控制、哪些可以通过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方式与非公有制企业共享。

其二,战略性资源产业。战略性资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主要有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和稀土、煤炭等。对战略性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由国家通过国有企业来主导。但是,这类产业同样存在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的区别。在国家产业政策的规范下,可以充分利用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参与非核心业务的股份合作,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一方面大量引进各种社会资本,壮大资本规模;另一方面使非国有企业甚至外资企业在这类产业中获得一定的发展空间。必须注意的是,在这类产业中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必须坚持和加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合理进行产业规划和布局。在引入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和企业进入战略性资源产业的过程中,必须防止反客为主、国有企业的核心地位被蚕食的倾向。因为否定国有企业在这类产业中的控制地位,是根本错误的。

其三,战略性高技术产业。战略性高技术产业不同于一般性高技术产业,其主要特点是需要巨额的开发资本、技术和产品往往与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安全具有密切联系,例如航天航空工业、核工业、基础电子等。在这类产业中的企业一般不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目标,而是抢占技术制高点,提高国家在战略性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毫无疑问,在战略性高技术产业中,国有企业必须发挥主体和主导作用。当然,这类产业的发展也可以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方式,在一些配套和非核心技术环节引进非国有企业参与,以提高整体的经营管理效率。

其四,管制性垄断产业。在我国,这类产业以电信行业最为典型。管制性垄断产业的形成,一般是由于国家管制造成的。管制性垄断的产生主要源于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等方面的客观需要。从我国实际看,在一定时期内实行管制性垄断具有必要性,但管制性垄断也存在一些弊端,最主要的是由于垄断而产生的价格高和服务差等方面的问题。这类产业的改革方向应该是,在保持国有资本在关键领域的控制力前提下,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方式,在一些非核心业务环节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加强市场竞争,提高产业整体效率和服务质量。

其五,自然垄断产业。自然垄断产业的特点在于其业务具有必须严格统一的运营与管理的内在要求,而不可能分而治之、充分竞争,属于这类产业的有邮政、电网、铁路、港口、机场等。当然,自然垄断产业在许多环节上也不是不可以引入多家企业(包括非国有企业)进行竞争,真正必须由国有企业独家垄断的环节也应尽可能减少。一些并不具有自然垄断性的业务仍然可以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通过市场竞争提高行业的整体效率和效益。

其六,公用事业,以城市供水、供暖、供气最为典型。公用事业往往也具有自然垄断性,在这类行业中的企业不应以营利为首要目标,而要更多地承担社会公共义务,不能为追求利润而损害公共利益。在我国,目前公用事业也多由国有企业和单位经营,这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但是,在政府管制的条件下,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形式,非国有资本和企业也可以进入公用事业的有关配套环节,以提高行业整体运营效率,同时使进入该行业的非国有资本和企业获得适度利润。其七,非营利行业、敏感性产业和高社会风险行业等。非营利行业以医疗、教育最为典型。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国有医疗和教育为主、民办医疗和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非营利行业必须坚持国有为主体和主导的基本原则,不能借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之机,全面市场化和私有化。

敏感性行业以新闻和文化出版业较为典型。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新闻和文化出版业已经形成了国家管制与市场有机结合的发展模式。一些文化出版企业已经成功上市。在敏感性行业的非敏感性业务环节,可以进一步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行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

高社会风险行业以金融业最为典型。此类行业不仅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而且个别企业的风险会迅速波及蔓延到行业,产生连锁性的社会风险。所以,必须坚持金融国有为主的原则,坚决抵制金融私有化的错误观点和主张,同时对这类行业实行严格的监管,不能借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之机,使我国国有金融制度和体系被逐步瓦解。

混合交通出行方式的瓶颈模型 篇3

1 基本模型

假定有一条公路和一条地铁线路并行连接生活区O和工作区D, 出行者每天早晨需要从O出发去工地D上班, 公路上有一个瓶颈, 小汽车和公交车每天都要经过这个瓶颈才能到达工作区。假设小汽车和公交车共用一条道路, 因此, 小汽车和公交车相互干扰。

假设每天清晨有固定不变的N位出行者需要从O出发, 到达目的地D上班。其中N1出行者选择乘坐公共汽车去工地D上班, 而有N2位出行者选用乘坐地铁的交通方式到达目的地D, 剩下N3出行者选用私人小汽车。其中N1, N2, N3间的关系为N=N1+N2+N3, 由于瓶颈路段前后没有拥堵, 所用时间可以设定为一个固定值, 所以道路的入口处即为道路瓶颈路段。

符号定义:αi为i方式的单位行驶时间费用;β为单位早到时间费用;γ为单位迟到时间费用;λ为公交车对小汽车的影响系数;η为单位迟到时间费用;π (t) 为t时刻的道路收费;d1为公交车的载客量;d2为地铁的载客量;H1为公交车发车时距;H2为地铁的发车时距;p1为公交车费;p2为地铁收费;r (t) 为t时刻的小汽车出发率;s1为公交车输送能力;s2为地铁输送能力;t*为理想到达时刻;t0为t*时刻到达目的地的出行者的出发时刻;Tf为道路上的自由行使时间;tiq为i方式的最早出发时刻;tiq′为i方式的最晚出发时刻;Tw (t) 为道路上t时刻出发者的排队等待时间;R1 (t) 为t时刻公交的拥挤风险费用;R2 (t) 为轨道交通t时刻拥挤风险费用。

2 出行费用

2.1 小汽车出行

关于小汽车出行, 很多杂志上都有大量而且详细的描述, 本文在运用瓶颈模型对私人小汽车的交通费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假设拥挤只发生在瓶颈路段, 则当瓶颈路段车流的总到达量超过s时发生拥堵。从生活区O到工作区D小汽车的出行费用等于行驶时间和排队等待时间

现假设小汽车的行驶高峰期为[t3q, t3q′], 而小汽车出行者的出行费用由时间消耗, 上班早到或迟到的延误费用构成, 则有

由于出行者都希望尽可能的最优化其出行费用, 所以根据用户均衡原理, 任何一个出行者改变其出行时间都不可能减少或增加总的出行费用, 从而达到平衡。

由于小汽车出行会受到公交车的影响, 而且高峰期内, 瓶颈路段肯定会满负荷运行, 因此, 高峰期的持续时间为

可以推算出

第一个出行者不会遇到排队现象, 但由于超过了上班时间到达, 所以会产生早到时间费用, 其承担的费用为早到的延误费用和自由行使费用, 其出行费用

最后一个出行者也不会遇到排队现象, 但是由于超过了t0准时到达时刻, 所以会产生迟到延误费用, 其需要承担的费用为迟到费用和自由行使费用为

当交通流达到平衡时, 由于所有出行者出行费用都相同, 联立式 (3) ~式 (5) 可得

2.2 公交车出行

公交出行方式及出行者的出行费用主要有:从O到公交车站以及由车站到上班地点D组成的中途行走费用, 等待公交车所消耗的费用, 已经固定的车费P, 其中等待公交车所消耗的费用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等待首先到达的公交车的时间 (等车时间) , 二是由于拥挤而产生的等待后续车辆的费用R (t) 。所以, 本文假设公交出行者的出行费用由时间消耗费用 (包括行驶时间, 走行时间) 与等车时间、车费、延误费用、拥挤风险费用以及体接触产生的不舒服构成。由于是高峰期出行, 每个出行者都会意识到车辆是满员运行, 所以体接触产生的不舒服是一个常数, 并且把它算入常数p1中。而走行时间和公交车费都是固定的, 因此, 也把这二项算入常数p1。同轨道交通这样快捷的交通方式相比, 公交出行会产生由于等待公交到达时间不确定而产生的等待不确定费用, 设定δ为等待不确定性费用。因此, 公交出行的总费用为

当出行者在t1q时刻出发, 由于是高峰期的开始, 出行者比较少, 所以, 此时出发的出行者不会产生排队等待时间费用, 顺利到达工作地, 但是此时产生了早到时间费用;同理, 最后一部分出行者为了避免高峰期出发, 而选择较晚出行, 此时也不会产生排队等待时间费用, 但是会因为迟到而产生更高的迟到延误的费用;在高峰期中间出发的出行者, 会准时到达上班地点。所以不会产生因为早出发而产生的早到时间费用和因晚出发而产生的迟到时间费用, 但是由于出行者较多, 无法同时上车而不得不等待下一班公交车而进行继续等待的拥挤时间费用。并且在等待期间, 由于公交车到达时间没有轨道交通准时, 而会产生相应的公交车的等待不确定性费用。

当出行者在t1q出发时, 出行者只产生早到延误费用、公交自由行使费用, 其出行费用为

当出行者在t1q′出发时, 出行者只产生迟到延误费用、公交自由行使费用, 其出行费用为

由于公交车是研究高峰期时候的交通流情况, 因此, 高峰期[t1q, t1q′]内交通人员接满员, 所以有

由式 (9) ~式 (11) 可以推导出如下公式

2.3 轨道交通出行

同样地铁出行时, 出行者的出行费用有途中时间费用、等待下一辆列车而产生的延误费用、等待时间费用以及车费, 等待时间费用同样也分别为:出行者等待最近时间内到达的地铁的时间费用;出行者过多, 地铁无法一次运送完成从而出行者不得不等待下一辆列车的时间。因此, 同一时间出发的出行者在地铁无法一次装运完的情况下, 其出行费用是不相同的。

因此, 假设地铁出行者的出行费用由时间消耗, 包括地铁的行驶时间、出行者由O地到地铁站与地铁站到工作地D的走行时间与等车时间, 地铁费用、延误费用、拥挤风险费用以及由于身体接触而产生的不舒服费用构成

由于出行者在高峰期出行, 每个出行者都会意识到车辆是满员运行, 因此, 由于体接触产生的不舒服是一个常数, 算入常数p1中。而走行时间和公交车费都是固定的, 在此也把他们算入常数p1中。等车时间是第一辆列车到达的时间, 由于轨道交通的时刻表示已知, 即使由于出行者过多, 而不得不乘坐下一辆列车, 也可以准确的知道下一辆列车的时刻, 又因为每个出行者都会尽量减少其出行费用, 因此可忽略不计。出行者的延误费用为

由于轨道交通不会有排队等待费用, 故T (t) =Tf, t时刻轨道交通的出行费用为

当出行者在高峰期开始t2q出发时, 出行者只产生由于早到而产生的延误费用、途中时间费用及车费, 其出行费用为

当出行者在高峰期结束时刻t2q′出发时, 由于出行者只产生由于迟到而产生的延误费用、途中时间费用及车费, 所以其出行费用为

公交车同样是研究高峰期时候的交通流情况, 高峰期[t2q, t2q′]内交通人员接满员, 所以有

达到平衡时, 所有出行者的出行费用相同, 由式 (18) ~式 (20) 可知

3 平衡模型

3.1 不收费模型

当不存在任何一个出行者可以通过改变其出行方式或者出发时间来降低出行费用时, 道路上的交通流达到了平衡。当交通流达到平衡时, 小汽车、公交车、轨道交通的出行费用是相同的。所以联立式 (7) 、式 (14) 、式 (23) 及N1+N2+N3=N, 可得唯一确定的 (N1*, N2*, N3*) 。

3.2 收费模型

3.2.1 静态收费

静态收费策略改变了出行需求在不同交通方式的分布, 但它并不改变出行者的出行时间, 也不改变出行者在相关的瓶颈路段的等待时间费用。所以实施静态收费策略时, 收费策略会使交通流重新分布, 直到新的平衡出现。在静态收费条件下, 出行者的出行费用为

在静态收费平衡时, 交通分布会发生改变, 从而可唯一确定另一组 (N′1, N′2, N′3) 。

3.2.2 动态收费

动态收费策略是通过动态收费改变出行者的出行时间, 从而消除小汽车出行者的排队等待时间, 把排队等待时间费用转化为道路使用费用。所以它并没有增加或减少出行者的出行费用, 因此, 它并不改变出行者在不同交通方式上的分布。

由于动态收费没有增加或减少出行者的出行费用, 因此, 出行需求在不同交通方式上的分布与不收费情况下相同。

4 算例分析

假设路段瓶颈参数如表1、表2所示, 计算结果如表3、表4所示。

公交车在其高峰开始时, 拥挤风险费用迅速增加, 在高峰结束时, 拥挤风险费用会随时间迅速下降。而小汽车的拥挤风险费用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增幅相对较低。从而说明了乘坐公交出行的出行者的到达比较平稳。

5 结束语

本文在经典瓶颈模型的基础上对早高峰期的小汽车、公交车、直达地铁的出行进行了分析, 本文的特点是认为公交车、轨道交通运输方式输送能力不是传统的无限制, 而是存在运输瓶颈的。本文在分析公交车、直达轨道交通运输后建立了三种方式的平衡模型。在平衡模型下提出了与之相关的收费策略。由于研究的是三种方式下的平衡模型, 此时的出行多与出行目的有关, 因此, 本文假定出行者的出行人数是固定不变的, 这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

摘要:运用瓶颈模型理论, 在用户均衡条件下, 对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并存的交通系统出行分布进行分析与扩展。分析公共交通的运行特点, 考虑到公共交通存在的拥挤风险费用。而扩展包含了3个方面:一是在原有的交通系统上增加轨道交通这一交通方式;二是考虑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限制, 运用拥挤风险费用进行分析;三是在考虑到私人小汽车与公共交通方式相互干扰的情况下, 使模型更加符合实际。在用户平衡的前提下, 通过计算出行者在选择三种交通方式成本的平衡点, 得到不同情况下的需求分布。最后, 给出一个简单的算例。

关键词:出行分布,用户平衡,混合交通,瓶颈模型

参考文献

[1]林震, 杨浩.不同条件下出行方式平衡模型及特性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 2004 (2) :30-35.

[2]林震, 杨浩.直达轨道交通的拥挤瓶颈模型[J].铁道学报, 2003, 25 (4) :14-19.

[3]林震, 杨浩.基于公交瓶颈的出行方式平衡模型[J].土木工程学报, 2003, 36 (7) :1-6.

[4]田琼, 黄海军, 杨海.瓶颈处停车换乘logit随机均衡选择模型[J].管理科学学报, 2005, 8 (1) :1-6.

[5]黄海军, Michael G.H.Bell, 杨梅.公共与个体竞争交通系统的定价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 1998, 1 (2) :17-24.

[6]闫铭, 翟轲, 周博拓.基于旅客列车开行及停站方案的客流分配[J].交通科技与经济, 2009 (4) :32-34.

[7]钟芳.公共交通出行方式选择的演化博弈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3 (1) :66-68.

跨国公司混合型采购方式研究 篇4

1 跨国制造企业的混合型采购方式

1.1 主厂采购转向第三方供应商采购业务模式

跨国制造企业的混合型采购组织形式, 对于母公司和子公司, 是一种由主厂采购转向第三方供应商的方式。本文中, 主厂作为直接供应商, 之外的供应商为所谓的第三方供应商。

从供应链运作的角度出发, 对于跨国制造企业母公司来说, 这属于一种简单不完全的外包策略。供应商选择、谈判条件、供货周期、供货准确率、供货价格、折扣率以及付费方式付费条件一并由主厂负责。但是具体的订单满足物料供应任务则不负责。

而对于下属地区子公司来说, 这属于一种转向第三方供应商进行直接采购的策略。即原本所有物料均由主厂购买, 现部分物料转向与第三方供应商进行沟通, 传递订单及物料订购计划, 随时跟踪新近的发货情况, 且对质量进行全新的认证。采购工作开展之后, 对供应商进行独立管理任务, 从而建立在主厂之外的又一条供应链, 此时两条供应链有所交叉, 双方在供应链中的地位有所改变。

1.2 主厂采购的优势

跨国企业母公司集中地处理来自全球的订单, 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自制还是外包外购, 集成地处理信息及满足需求, 可以获得以下几大优势:原材料统一采购获得的大批量折扣优势, 统一的质量标准严格把控机制, 统一的简便的财务支付方式, 统一的信息交换方式快捷沟通的平台等等。这些优势大大提高了相互间的协作及需求满足, 使企业运作效率效益最大化, 从而不断增强供应链竞争力。

而对于子公司来说, 主厂采购较大地简化了工作流程。按照正常工作流程, 不用花费过多的精力人力管理供应商, 采购工作大大减少, 集中精力于精艺生产, 提升核心竞争力。且财务部门只向主厂按规定支出, 是集团内部的账务核算, 工作量少, 质量高。物料部门对人员的素质要求不高, 整个子公司的流程均可由集团母公司进行统一布置和优化。

2 采用混合型采购组织的原因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及发展, 各个子公司的业务在不断增长, 市场需求不断变化。部分跨国公司由于产品所属行业及品种特性、市场特征等等的差异, 集中采购的缺点渐渐显现。由主厂统一采购最明显的劣势即为到货不及时、发货不准确等诸多问题。下面从微观角度分别分析采用这种采购组织形式的原因。

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 母公司在现有的情况下, 选择外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减少主厂的订单处理工作量, 主要是减少转买转卖业务类型的工作量。集团采用集中采购方式统一采购的物料, 一部分属于母公司不需加工生产或者简单包装以适用于运输配送的需要, 继而直接按子公司需求直接发货。这部分采购完直接销售给子公司的业务, 称为转买转卖业务。减少了这笔业务, 从而大大降低母公司本地的高人力成本及管理费用, 由较低人力成本的下属各地区代替母公司的成本花费。从而在理论上, 左右成本的平衡转移, 整条供应链的利润不变, 总体运营成本相对降低。

(2) 外包一批亚竞争力的采购业务, 给母公司着力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提高现有主要产品生产工艺、顺畅工作流程, 对强有力的集中性的精力财力人力资本提供保证, 同时还可在管理下属各地区主营业务, 如精益生产、质量检测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及指导, 帮助提升下属子公司运作能力。

(3) 采购当中最重要最困难的供应商选择, 母公司已经代替子公司完成了, 从而解决了子公司的最大难题。而与此部分供应商的沟通供货问题, 则由子公司根据自己所属特性和业务发展情况, 随时与供应商进行信息交换, 缩短了供应上游的供应链长度, 同时第三方供应商应对也比较自如灵活, 从而整体上有益于整条供应链的反应效率提高。

而对于子公司来说, 集中采购方式母公司为其安排了诸多便利。但是从长远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 采用混合型组织结构更能为其接受。接受此种转向采购方式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由主厂解决采购商的挑选评估难题, 自己独立管理供应商, 协调相互间的合作沟通, 有助于提高子公司的运营管理能力, 且有益于以子公司为核心企业的新供应链的建立。同时还可提升自身的实力证明, 在往后的现有供应链谈判及变动当中提高重要性及话语权。

(2) 直接向第三方供应商购买, 处于买方的优势能使子公司更好地按照自己独有的特点及需求,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管理供应商。从而提高在物料质量、到达时间、供货数量准确性上的把握度, 而且还可以根据下游市场的动态需求变化, 及时调整或推迟或追加采购订单, 更好地满足自身的用户。

(3) 在理论上相对节约了子公司的采购成本, 及相应成本如库存持有成本、缺货成本等等。原本向主厂购买, 主厂向子公司收取花费的高人力成本及管理费用, 在此这部分成本由子公司负责埋单, 而直接购买则只需要付出相对主厂地区较低的人力成本, 埋单的成本部分也减免。同时直接采购, 供应链长度缩短, 供货周期及供货批量都能较便利满足, 以减少其它成本。

3 主厂采购转向第三方采购的弊端及主要对策

上述的混合型采购方式优势及转向的原因都进行了介绍, 但是从实际跨国集团子公司运营的状况来讲, 依然存在无法避免的弊端。主要表现为第三方供应商的数量增多, 维护供应商关系出现不少难题。以下列举几点常见弊端:

一是物料的质量不能确切保证, 特别对于实力有待考验的供应商, 质量出现问题退货情况时有发生, 由此产生的缺料引发生产调整现象比较严重, 需要继续向主厂订货或者紧急采购, 成本增加;同时如果生产出的产成品质量出现问题, 加大质量检测部门难题;而运输出去的商品则会影响整个品牌价值, 难以控制。

二是发货期经常出现错误。由于没有统一的ERP系统或者信息交换平台, 新的供应商无法随时自动查询需求情况, 只能通过邮件等传统方式进行沟通, 大大影响交货准确性, 或提前或延误发货时间。

三是货款支付方面存在很多的条件。比如收货后要求及时支付, 催款较急。这种还没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供应商, 缺乏信任机制, 对于新合作伙伴的态度还在磨合阶段, 双方的商业文化之间的冲突不免存在, 而且供应商谈判由主厂负责, 相关条件存在许多争议, 这都需要子公司大量的人力来解决。

四是缺乏对供应商的制约措施。由于主厂与第三方供应商的谈判关系, 子公司管理供应商没有直接的激励惩罚机制, 物流部门只能对于前面出现的问题进行投诉或者警告。

对于这种问题, 供应商整合则是重要对策。实施整合主要为了让供应商的结构和数量变得更为合理, 整合后的供应商能更好地满足企业的要求。而且不是简单地减少供应商数量, 而是由一系列的战略措施组成, 包括重新评估供应商、不断考察潜在的供应商、对重大采购项目进行招标及重新考虑供应商的整体结构和开发供应商的战略等。

4 混合型采购对中国企业成为跨国公司供应商的启发

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的建立规模扩大, 混合型采购组织方式实施之后, 为国内供应商进入全球采购提供重要机遇。但是成为跨国公司的供货厂家并非易事, 日益增长的竞争压力迫使企业选择那些在成本、质量和交货期上均能满足苛刻要求的国内企业。根据本文所述内容, 对该问题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 不断提高产品和生产工艺以符合跨国公司的质量要求, 增加自己的实力证明。在跨国企业普遍承认中国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具有较强的制造业整体能力的情况下, 过硬的质量保证才是入围全球采购供应商的最后王牌, 全面质量管理及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都是需要努力的重点方面。

(2) 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及信息安全。实时便利顺畅地对接信息, 标准化的交换信息格式, 都是成为跨国公司供应商的必要条件。跨国集团大都采用先进的ERP系统平台, 国内供应商应加强完善自己的信息平台, 同时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及风险防范。

(3) 培养专业化的高素质物流人才, 为进入跨国公司全球采购打好基础。跨国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大量运用先进的生产、物流等管理理念以及先进的物流技术, 要想成为跨国企业的供应商, 则需要有足够的人才来理解运用理念, 更好地进行交流合作。

5 总结

跨国公司的全球策略不断变化, 国际采购的趋势也不断变化。对于任何一个采购组织来说, 绝对不存在一个完美的固定的组织形式。每个企业都需要根据其特质的属性, 如组织的大小、它所服务的市场类型、组织人员的类型以及企业高层对组织的认可情况等, 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采购组织结构。即便是混合型采购组织形式也是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 如子公司增加的供应商如何整合, 哪些物料是属于转向第三方供应商的分类, 主厂如何评估第三方供应商的绩效, 供应链的组建结构是否有冲突等等, 这些都是日后需要不断研究的问题。

摘要:文中从供应链运作出发, 站在跨国制造企业母公司及子公司的角度, 主要研究了跨国制造企业的混合型采购组织方式。

关键词:跨国公司,采购组织,混合型

参考文献

[1]骆建文.采购与供应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7.

混合方式 篇5

传统二维、三维地理信息系统通常采用地图和图像等作为地理信息可视化的表达方式,并通过抽象符号、地图注记来表示地理实体,但是这些符号和注记已不能满足地理学家对真实场景表达的需求,因此新兴的增强现实技术开始逐渐被用于地理信息的可视化[1]。增强现实AR(Augmented Reality)技术通过将虚拟的信息(如图形、文字注释等)叠加到真实的环境中,从而增强人类视觉体验效果[2]。

虚实物体无缝融合的实现,须将虚拟物体叠加到现实环境中的准确位置,此过程称为跟踪注册,它是增强现实系统中研究的重难点[3,4]。目前室内的跟踪注册主要采用基于视觉跟踪的图像注册方式[5],通过对视频流检测出事先制定好的图像标识进行匹配,解算摄像机内部和外部参数计算投影模型,渲染虚拟物体,最后实现空间信息的虚实融合。这种注册方式精度高、无需借助其他传感器,但是图像匹配算法复杂,多采用线性迭代,系统延迟性高、造成误差难控制、鲁棒性弱等缺点[6]。另一种针对户外环境的跟踪注册是基于硬件传感器的注册方式,采用GPS、电子罗盘和陀螺仪等传感器获取物体的位置和姿态数据,通过坐标变换获取虚拟物体在真实世界中的位置,继而完成虚实融合。基于硬件传感器的注册方式受传感器精度和惯性漂移影响较大,其匹配精度很难满足一般户外环境跟踪注册的要求[7]。因此,实际应用中常采用多种跟踪注册技术相结合的混合注册方式[8,9,10],如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惯性传感器与基于模型的视觉跟踪注册结合的混合跟踪方法进行户外的跟踪定位[11];西班牙Paloc科研团队用惯性传感器与基于平面视觉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跟踪定位[12]。

由于自然环境多样,特别是真实的海洋环境瞬息万变,跟陆地要素标识不同,海洋要素标识时刻动态变化[13,14],很难找到有效可靠的标识。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中国上海自贸区洋山深水港区附近海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海洋动态环境下增强现实的混合注册方法。以智能手机内置网络辅助GPS定位系统进行精确定位,电子罗盘、加速度传感器相结合测定视线方向,同时基于海天线标记的视频检测对定位进行二次匹配,以提高混合注册精度。以海洋预报流场为空间建模对象,构造出一个在地理空间、视觉空间统一的增强现实地理信息系统。让用户在现场就能够察看具有立体逼真的海洋要素并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查询感兴趣海情信息,实现洋山港区海情的实时多方位展示,为海浪灾害预警、洋山港区海洋工程防护及航运提供重要依据。

1 关键技术

1.1 海洋环境增强现实混合注册方法

基于视觉图像的跟踪注册受应用环境影响较大,在有标志物且环境变化较小的情况下,可以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但对环境变化较大,且标识物很难选取的海洋环境,视觉跟踪算法的实时性和精确度不高。基于硬件传感器的跟踪注册方式计算较少,延迟小,更适合在移动终端上创建增强现实环境,但其定位精度有限且传感器存在漂移误差[15]。鉴于硬件传感器跟踪注册与视觉图像跟踪注册的性能互补,本文采用传感器跟踪定位与海天线标识匹配的混合注册策略,以提高海洋环境移动增强现实系统跟踪注册的精度和稳定性。

(1)位置定位:辅助全球卫星定位系统AGPS(Assisted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传统卫星定位与GPRS/GSM定位相结合的定位技术。配备AGPS的手机以GPRS/GSM作为辅助服务器协助卫星信号接收机完成定位服务。AGPS比单一硬件传感的GPS定位精度高、延时性小,更适合于户外增强现实系统。

(2)视线定位:智能手机同时内嵌了摄像头、AGPS、惯性传感器,因此摄像机的姿态数据等同于手机的姿态数据,摄像机的姿态数据包括偏航角(Azimuth)、俯仰角(Pitch)和倾斜角(Roll)。如图1所示,手机的坐标系统由X、Y、Z轴组成,手机正常抓握时,视线的水平方向表示X轴,向右为正方向,手机绕X轴旋转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为俯仰角(Pitch);视线的垂直方向为Y轴,向上为正方向,手机绕Y轴旋转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为倾斜角(Roll);垂直手机屏幕的方向为Z轴,向上为正方向,手机绕Z轴的旋转角为偏航角,即Y轴与地磁北极间的夹角。其中偏航角Azimuth由电子罗盘传感器测量的读数计算获取,俯仰角Pitch和倾斜角Roll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测量值进一步计算获取。

(3)视觉跟踪定位:针对海天线标识特征的检测,本文采用了Sobel边缘检测算子结合Hough变换的方法提取海天线,由于手机姿态的变化,海天线可能处在图像的非水平位置,在Sobel算子中增加了0、π/4、π/2、3π/4四个方向的检测模板,可使算子提取到由于手机旋转造成的不同方向边缘信息。提取的海天线信息如图2中X'方向,可对手机水平姿态X轴进行二次定标,提高注册精度。采用的改进Sobel模板如下:

(4)坐标变换:经纬度坐标转化到视觉平面像素坐标,涉及5个坐标系:大地坐标系(B,L,H)、世界坐标系(Xw,Yw,Zw)、摄像机坐标系(Xc,Yc,Zc)、像平面坐标系(x,y,z)、影像平面坐标系(u,v)。这些坐标系空间位置关系如图2所示。

利用一系列通用坐标转换公式可得到影像平面坐标系中的点与世界坐标系中的点对应关系:

其中:f为OcO1距离即像距,(u0,v0)定义为像平面坐标系在影像平面坐标系中的坐标,dx、dy定义为单位像素在x、y轴上的物理尺寸。T为位移向量,一般地,世界坐标系与摄像机坐标系的原点相重合,即T=0。R为3×3正交单位旋转矩阵,R具有三个自由度,可由手机(摄像机)姿态数据β、α、φ来表示:

其中:β为手机俯仰角Pitch,α为手机偏航角Azimuth,φ为手机倾斜角Roll。

令,将式(1)转化为摄影测量中常用的共线方程:

本文采用的世界坐标系使用WGS-84空间坐标系,WGS-84空间坐标系中坐标(X,Y,Z)与大地坐标系中的经纬坐标(B,L,H)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令H=0,Z=0,得到:

其中:N为点(X,Y,Z)的卯酉圈曲率半径,,a、e分别是该大地坐标系对应椭球的长半轴和第一偏心率,a≈6.378136e6 m,e≈0.081819。

真实的世界坐标系中的物体坐标为(Xw+X0,Yw+Y0,0),将Xw+X0、Yw+Y0取代式(5)中X和Y,再代入到式(3)中可以得到影像平面坐标系与大地坐标系的对应关系:

其中,u0、v0、fx、fy是摄像机的内参数,可以由张正友标定法[16]后得到,其值经过标定后在不同的视场保持不变。r11、r12、r21、r22、r31、r32由智能手机的姿态数据仰视角、偏航角和倾斜角经过式(2)计算得到。至此,由式(6)可以进行经纬度坐标到视觉平面中的像素坐标的转换,从而完成图像的实时注册。

(5)信息融合:电子罗盘、AGPS、加速度传感器获取的信息与基于视觉跟踪的海天线标识定位结果进行综合对比来修正注册精度,本文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器按照最小均方差准则来完成多种传感器及视觉跟踪注册结果的融合,如图3所示。

1.2 流场预报与服务发布

海洋流场预报采用ROMS(Regional Ocean Model System)区域海洋模式。预报结果生成的数据为通用的网络数据格式Net CDF(Network Common Data Form)格式。模型东西向距离约为360 km,南北向约为325 km,并对洋山港实验区进行的局部加密。为了整合不同异构空间地理数据,预报流场数据通过地图服务形式进行发布。Web Service作为新一代分布式应用集成的技术,具有较强的互操作性,易于将现有应用集成为新的系统[17]。利用Web Service技术,将GIS地图以服务的方式发布,同时把海洋模型处理过程也以服务的方式封装和发布。本文主要通过Arc GIS Server服务管理器以Map Service类型进行发布。流场数据在网络中主要通过JSON数据格式传输,可以满足不同异构平台读取空间数据的需要,同时减小数据传输量,保证实时性要求。

1.3 流场要素建模

设空间任意一点流场矢量起止点分别为S1(x1,y1,z1)、S2(x2,y2,z2),流场大小为V、流场方向为D,OXYZ为世界坐标系。如图4所示,S1为标注空间矢量流场起点,S2可通过大小及方向计算,流场的大小与实际地面距离通过比例尺进行等比例缩放以适合移动端浏览。为了减小数据的计算量,流场模型由椎体及的线段组合而形成简单的几何形体,其中箭头表示流场大小、长度代表流速大小,以上数据通过Web Services直接从数据库读取流速、流向及起点空间坐标信息,并在移动端实时建模,然后通过空间坐标变换实时绘制。

2 系统实现

2.1 系统框架

整个移动增强现实系统由移动端与服务器端构成。如图5所示,移动端与服务器端通信通过GPRS/GSM或3G服务实现,负责传输服务器端每个计算网格的流场数据。移动端读取网格中流场数据进行三维建模,并通过CCD摄像头影像进行海天线标识的提取及定位传感器、姿态传感器对流场模型进行坐标变换,形成位置准备的虚拟图像与真实视频图像进行融合,形成最终的增强现实视频序列。

2.2 软硬件环境

移动端为智能手机小米2S(电信版):2 GB内存,四核CPU,后置800万像素摄像头;内置的硬件主要包括AGPS、通信模块(GPRS/GSM/3G)、陀螺仪、重力感应器、加速度传感器、电子罗盘等,手机已开通3G网络服务。通过张正友标定法得到混合注册时的手机摄像头内参数如下:u0=239.017像素,v0=340.377像素,fx=677.848像素,fy=680.795像素。

Vuforia增强现实软件开发工具包(Vuforia Augmented Reality SDK),是美国高通公司开发的用于移动设备的增强现实工具包。实验环境采用Vuforia AR sdk 4.0,SDK支持Image Targets、Multi-Targets、User Defined Targets等多种视觉跟踪注册方式。通过手机摄像头获取真实场景影像,采用Sobel边缘检测算法及Hough变换拟合,提取和跟踪海天线标识,其结果存储在状态对象中,可以被其他程序调用。手机的姿态信息可以通过QCAR::Matrix44F方法获取,对流场三维模型可以通过translate M、rotate M、scale M函数进行变换,使其叠置到真实的视频序列。

服务器端为Open Spark构建的云平台环境,8 GB内存、80 GB硬盘。软件包括:Oracle 11g数据库、Arc SDE10.1空间数据引擎,GIS服务数据服务主要通过Arc GIS Server 10.1发布地理信息及预报数据服务。

2.3 流场数据结构

本试验采用的流场的数据结构比较简单没有包含流场的拓扑信息,流场文件的空间数据结构包括计算网格标识、网格中心点坐标X、中心点坐标Y、流速及流向信息,流向以正北方向为0,如表1所示。

2.4 精度分析

利用高精度GPS设备预先设定三个点的坐标,然后用手机分别进行单GPS定位与网络辅助GPS定位对比两者精度,其中GPS的定位精度分别为:3.02、3.52、4.48 m,AGPS的定位精度分别为2.93、2.20、2.96 m,可见AGPS的定位精度较单GPS定位精度更高。在实验现场将开启摄像功能的手机固定在摄像机无磁三轴转台分别对偏航角(Azimuth)、俯仰角(Pitch)和倾斜角(Roll)变化0°、15°、30°、45°、60°、75°和90°后,采用混合注册计算旋转后的角度,同时关闭摄像功能直接提取相机的姿态做前后对比,如表2所示。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采用混合注册方法后手机姿态数据的精度有了明显的提升。

2.5 测试结果

本次实验的测试地点为洋山深水港附近的观测站。测试时,先打开手机的网络数据服务和GPS定位服务,然后点击进入系统手机后置摄像头自动打开,等待几秒钟后屏幕左上方会显示手机当前的经纬度坐标和手机的姿态数据。将摄像头对准海面,海洋流场信息会叠加在屏幕上,如图6(a)所示;当点击手机屏幕上的任意海面位置,可查询当前海面位置处的流速、流向信息,如图6(b)所示。通过这些简单的操作方式可以得到真实场景视觉体验和有效信息的获取,为海洋灾害预警和近海船只航行提供重要依据。

3 结语

本文面向海洋动态环境增强现实系统中的跟踪注册问题提出了基于海天线特征标识与智能手机硬件传感器注册融合的混合三维注册方法,有效地提高注册的精度满足了海洋动态环境下的三维注册实时性的需要,延伸了虚实融合的空间范围。但是本文只选取了海天线这一特征作为视觉跟踪注册的标识。如何在海洋这种特征的动态环境中挖掘其他有效的特征标识,整合智能手机中各种传感器实现多传感器数据的有效融合,更进一步地提高混合注册的精度和稳定性成为下一步的重点研究方向。

摘要:针对单一传感器无法解决海洋环境增强现实系统中跟踪注册的问题,提出融合智能手机AGPS、电子罗盘和加速度传感器测定视线方向的多传感器注册与基于海天线特征标识的视觉跟踪注册的混合注册方法,并通过扩展卡尔曼滤波器实现多传感器有效融合以提高三维注册精度。以真实海洋环境及海洋数值预报为例,提出适应海洋动态环境的增强现实框架,利用Vuforia AR实现了原型系统,并对混合注册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技术框架及注册方法有较强的可用性和实用性,在海洋动态环境的增强现实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混合方式 篇6

搅拌器卸料门的结构有可抽动的闸板式(平移式)、转动的板式或扇形门和活瓣式3种,国内沥青搅拌器的卸料门主要是转动的板式或扇形门,各厂家生产的卸料门结构形式差异较大,优缺点也比较明显。但是无论何种形式的卸料门,搅拌器底部都凿一长方形的开口,卸料门关闭后应在径向和轴向都有良好的密封效果,以防止搅拌过程中从卸料门缝隙处漏料[1,2,3]。

1 搅拌器卸料门密封方式的比较

沥青混合料卸料门密封按密封位置的不同一般分为径向密封和轴向密封,搅拌器卸料门径向密封即在搅拌器卸料门与搅拌器锅体连接处,平行于搅拌轴方向的位置采用某种方式来保证卸料门的密封;搅拌器卸料门轴向密封即在搅拌器两端容易漏料处采取某种措施来保证其密封。

按密封原理可分为原装密封及加密封装置密封。原装密封是不需要添加任何密封装置,设计加工过程中使各构件满足密封条件,如采用精密加工工艺使各构件配合良好,间隙较小。搅拌器卸料门加密封装置密封即在搅拌器装配完成后为满足密封的要求,在需要密封的位置上设置密封装置以达到密封效果。下面对几种搅拌器卸料门的密封方式作以比较。

1.1 径向密封

1)径向密封方案一搅拌器卸料门径向密封一般需采用特殊的结构来实现。如采用特殊的锅边衬板,螺栓加腰孔连接锅边衬板与锅体,可以根据磨损情况及时调节进给量来保证径向密封,不需要经常更换磨损严重的锅边衬板,锅边衬板边缘较尖与门衬板切合紧密,料门衬板内面为平面,外面为弧面,理想状况下料门衬板所围成的弧度与门衬板及锅壳完全相切,加工过程中至少保证间隙为10mm,即可保证密封良好,如图2所示。

1-腰孔;2-料门衬板;3-料门主体;4-料门转轴;5-锅边衬板;6-螺栓

2)径向密封方案二另一种形式的搅拌器卸料门密封方案为,在搅拌器整体安装完成时,在卸料门左右两端焊接密封块,并保证在在开门和关门料门旋转过程中密封块不刮蹭锅底,如图3所示。

1-密封块;2-密封面

1.2 轴向密封

卸料门轴向密封一般有3种方式:一是通过长出锅体的卸料门顶部圆弧面与拌锅两端底部的下圆弧面配合来保证轴向密封;二是采用轴端加圆弧挡圈或密封板来保证轴向密封;三是卸料门两端设置轴端顶板、轴端侧板及顶护板,通过轴端顶板与顶护板的配合来实现密封。第一种轴向密封方案属于原装密封,结构比较简单,效果良好,但是需要卸料门及料门衬板加工精密,配合良好;第二、三种密封方案属于加密封装置密封,实现较容易,重点介绍轴端加密封圈或轴端锅体上加密封板及采用轴端顶板与顶护板的配合来保证密封效果,其示意图如图4~图6所示。

如图4所示,轴端密封圈一固定在旋转的卸料门体上,随卸料门开关一起旋转,轴端密封圈二固定在锅体上,固定不动,轴端密封圈二与卸料门在轴向处于一个平面,轴端密封圈一挡在轴端密封圈二与料门配合形成的缝隙处,具有一定的密封效果。

1-轴端密封圈一;2-轴端密封圈二

如图5所示,卸料门及门衬板长出锅体,轴端密封板用螺栓连接于端部锅体上,螺栓加腰孔连接可以方便地调节轴端密封板位置及密封间隙,使其达到最佳密封效果,轴端密封板厚度等于料门长出锅体长度,使卸料门及轴端密封板处于一个平面,保证其密封效果。

1-腰孔;2-轴端密封板;3-螺栓连接

除此之外,轴向密封可以通过料门两端轴端侧板、轴端顶板与顶护板的良好配合来实现,轴端顶板与顶护板配合形成密封弧面,具有一定的轴向密封效果,如图6所示。

2 搅拌器卸料门密封方式的分析

2.1 径向密封

径向密封方案一属于原装密封,在国外较常用,密封效果良好,但是需采用特殊形式的锅边衬板、锅壳、卸料门及料门衬板需采用合适的结构且加工工艺要求也较高。径向密封方案二属于采用密封装置密封,虽然具有一定的密封效果,但是弊病较多,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轴端侧板;2-顶护板;3-轴端顶板

1)没有解决卸料门密封不严的老问题,密封面较窄,密封效果不理想,且磨损严重,需要及时调整料门高度或及时更换密封块,否则密封效果难以保证。另外,在密封钢块与锅底处相对位置较低的部位容易形成搅拌死角,出现料流运动不畅,积料造成卸料时的花白料现象。

2)密封面较小,另外右侧密封块为保证料门开启、关闭过程中不刮蹭锅体,上端需设计成斜面,如图3右侧所示,磨损更加剧烈,难以保证有效密封。

2.2 轴向密封

轴向密封方式一属于原装密封,如果可以使圆弧面配合良好,密封效果比较可靠,且不需要经常更换密封装置,优点比较明显,但是制造加工难度较大。轴向密封方式二原理简单,密封效果有保证,但是需要时常调整密封圈及密封板的位置,使其处在最佳的密封效果。轴向密封方式三结构设计合理,密封圆弧面密封效果明显,但是要控制其顶护板及轴端顶板长度不能太大,以免影响卸料门的卸料能力。

3 结语

1)搅拌器卸料门密封一般需考虑径向和轴向密封,避免搅拌过程中沥青、粉料及细小骨料漏出。通过特殊锅边衬板与门衬板10mm的间隙可保证径向密封,通过轴端弧形挡圈、轴端密封板、加长卸料门及轴端密封顶板与顶护板的配合等措施可保证轴向密封。

2)搅拌器衬板及卸料门工作工程中磨损严重,可采用螺栓加腰孔连接锅边衬板和锅壳,可以根据单个锅边衬板的磨损情况调节进给量来保证径向密封,不仅非常有效,而且可以减少频繁更换磨损严重的衬板,节省成本和时间。同样,轴端密封挡圈及轴端密封挡块也可以与锅壳采用螺栓加腰孔连接。

3)在搅拌器卸料门两端连接密封钢块来实现的径向密封方案密封效果难以保证,且卸料时磨损严重,卸料完成时容易出现夹料及料门无法回到初始位置等弊端,容易造成搅拌过程中的漏料。

4)国内沥青混合料搅拌器卸料门密封原理一般采用加密封装置密封,主要是因为国内制造加工精度与国外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原装密封需要良好的加工工艺及构件之间良好地配合,国内加工制造难以达到该水平,成本也较大。

5)搅拌器卸料门径向密封方式一及轴向密封方式二结构设计合理,密封作用可靠。

摘要:介绍了沥青混合料搅拌器卸料门的一般密封方式及密封原理,比较几种卸料门径向及轴向密封方案并对其利弊进行了分析,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沥青混合料搅拌器卸料门较好的密封结构。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搅拌器,卸料门,轴向密封,径向密封

参考文献

[1]冯忠绪.混凝土搅拌理论与设备[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JT/T270-2002,间歇强制式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S].

混合方式 篇7

当前,信息的快速发展使得学习者学习的场所和时间已经延续到了学校之外,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正日益被视为教育的中心目标,许多教学大纲已经将其纳入其中。然而,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方式仍存在依赖性,这使得他们不能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充分、有效地应用到课堂以外的世界。

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各项能力发展的基础。很多的教学研究和实践表明,由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生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获取所有的知识和培养所需的能力,而更多地则是要依靠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来进行。

2.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目标。学校教育的目的不应只是传递知识,而是应该以培养学习者的持续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也就是说,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为目标,为学生提供未来独立学习所需的技巧和能力,借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3. 自主学习 能力是学 生适应岗 位工作需 要的必备 条件。现代社会,如果仅仅依靠课堂和学校学到的知识是不可能适应工作和社会需要的,现在很多的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就反映了这一问题,而只有主动、自发的学习者才有能力积极面对这个变化无穷的世界。

二、混合式学习的优势

1. 混合式学习结合了多种学习内容的优势。混合式学习可以提供多种学习内容,使不同的学习内容形成互补。学习者既可学习结构性强的知识内容,如通过接受实时讲授和学习网络课件等,又可接触大量的信息资源。混合式学习还能使学习者一方面获得系统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能接触到最新的发展动态,贴近学习者的工作实践环境。

2. 混合式学习有利于满足学习者多种需要。首先,学习者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其对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的要求也会因此不同。其次,不同的学习内容也要求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信息性的学习内容最好采用自定步调的学习方式,而技能性和程序性的学习内容则需要开展实践活动,进行人际交流和互动,以利于技能的形成。

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与混合式学习的内在契合点

1. 混合式学 习有助于 更好地培 养学生的 自主学习 能力。研究表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不是天生的,是有待开发、需要培养才能掌握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习过程通常受到学校、政府主管部门等教育机构的管理和制约,结果课程设计忽视了学生的个人经验、需求、兴趣与志向等因素,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而从混合学习的模式和理念的概念来看,“混合式学习”的本质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在线学习、发现式学习等各种学习方式的优势,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性的培养。

2. 探索多样化的混合式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必然要求。国内外的许多研究人员都发现,现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不强,学习热情不高,师生间缺乏有效互动,教学出现了许多困境。这里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都已经适应了彼此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教师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也对教师产生了依赖性,无法积极主动地学习。

四、创设混合式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 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点。(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机。(2) 培养适合学生个体特点的学习方法。(3)培养学生利用课外资源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与评估能力。

2. 混合式学习的应用原则。混合式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原则,是从建构主义理论中派生出来的。其内容包括:(1)将学习嵌入复杂、真实和相关的环境之中;(2)将提供社会沟通作为学习的有机整体;(3)支持多种观点和使用多种呈现模式;(4)鼓励学习的自主性;(5)培养知识建构过程中的自我意识。

3. 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混合式学习环境。 (1)采用情境认知的抛锚式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环境构建的学习方式。(2)运用协作式学习促进学生学习中的社会沟通。(3)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混合方式 篇8

为了提高铁通宽带质量, 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铁通沈阳分公司在省公司的统筹安排下开展了“光进铜退”项目的实施工作, 在已有接入资源的老旧小区, 通过进行用户割接, 将已经老化的铜线电缆逐步替换为光纤, 有计划有目标的提升GPON用户的占比, 有效地降低故障率, 为市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GPON接入方式一般分为GPON+ADSL和GPON+LAN, 其中GPON+LAN又有FTTB和FTTH两种形式, 现阶段铁通“光进铜退”项目的采取FTTB、FTTH以及这两种的混合型接入方式。

二、场景分析

2.1 小区情况

该小区位于于洪区, 1995年建成, 共有多层住宅楼13栋, 每栋6层, 共计74个单元, 用户900余户。

2.2 现网分析

该小区为双网接入, 既有纯宽带用户20户, 纯电话用户120户, 电话加宽带用户95户。由于该小区建设时间较长, 主干电缆和配线电缆损坏较多, 同时配线电缆多处接头进水, 混线严重, 交接箱锈蚀严重, 用户反映上网速度慢、常掉线, 投诉较多, 根据运维部门反映, 近3个月该片区故障申告率为11%, 严重超标 (总部要求小于5%) , 同时也无法满足为用户提供4M带宽的需求, 见表1。

预计改造后, 用户可达到20M以上带宽, 用户故障申告率将下降到3%, 提高用户感知, 不仅能保有存量用户, 同时可以带动新增用户入网, 带来新的收益。

2.3 市场分析

预计改造后, 年新增语音用户50户, 年新增宽带用户100户。

三、设计方案

3.1 建设方式

接入方式:采用FTTH和FTTB的混合型接入方式;

ODN覆盖方式:采用薄覆盖方式;

分光方式:FTTH部分采用二级分光分散放置方式, FTTB采用一级分光方式。

3.2 光节点规划

光节点规划涉及光纤配比, 需要综合考虑用户区域划分、覆盖用户数量、纤芯配置、光纤连接路由、节点设备位置及配置, 节点间从属关系。

主干光缆交接箱节点纤芯数量按“FTTH一级分光器数量加*120%+FTTB分光器数量*2”计算, 考虑到ODF盘的规格, 纤芯数量需要取12的倍数;分纤箱节点独占与备用纤芯配比采用1:1方式预留;同一路由上, 光缆纤芯采用递减方式进行收敛, 过路箱直熔, 级联不超过4级。

3.3 OLT局点

考虑到地理位置、现有管道、机房及配套等资源, 本次工程接入小区上联机房华为5680T, 需占用8个PON口, 所以需扩容8端口PON板1块。

小区上联机房华为MA5680T宽带和语音走同一个GE端口经核心机房的华为9306交换机, 上联至核心机房的华为ME60 BAS, 其中宽带数据汇聚至互联网机房的华为80E路由器接入互联网, 语音数据接入互联网机房华为9306交换机, 再汇聚至交换机房接入省分软交换平台。

3.4 光损耗预算

根据“光通道衰耗=光纤衰耗系数*传输距离+光分路器插损+接头损耗+ODN光通道跳接损耗+光缆线路富余度≤GPON允许的最大衰耗”得出, 本次工程光通道最大情况的衰耗是0.36dB/Km*3.98+7.2dB+10.5dB+0.1dB/热熔*5+0.2dB/冷接+0.4dB/法兰*4+0.3dB/尾纤*1+1=22.73dB, 由于本次GPON系统采用Class B+级别, 最大容限为27dB, 所以结果在允许范围内, 符合使用要求。

3.5 设备及材料选择

光纤分线箱在用户集中区域选择48芯的, 分散区域选择24芯的;引入光缆采用单芯蝶形光缆;用户终端采用光纤信息插座。

通过“节点覆盖用户数*渗透比例”计算出相对准确的终期用户数, 再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匹配。该项目计划使用华为HG8110 (1FE+1POTS) 120台, 华为MA5610 (64POTS*2) 1台考虑到分光器的端口利用率, 二级分光器分光比选择较小, 一级1:4分光器9个, 二级1:4分光器9个, 二级1:8分光器20个。

3.6 施工工艺

引入光缆采用钉固布放方式;用户终端采用冷接方式。

四、施工方案

4.1 主干及支线光缆方案

主干144芯光缆, 小区上联机房ODF架-城峰管路支线引上144/24芯光缆分歧;

主干24芯光缆, 城峰管路支线引上144/24芯光缆分歧-小区144芯光缆交接箱;

FTTH部分:6芯支线光缆, 小区144芯光缆交接箱-小区各室外分纤箱;

FTTB部分:4芯支线光缆, 小区144芯光缆交接箱-小区多媒体网络箱MA5610。

共需144芯光缆2.35公里、24芯光缆0.36公里、6芯光缆0.6公里、4芯光缆3公里, 单芯室外皮线光缆5公里, 144芯光缆交接箱1座, 依爱ODF架 (2200*800*300) 1架。

4.2 施工进度

该项目于2012年12月末竣工, 预计到2013年3月完成用户倒接。

五、投资分析

5.1 投资分析

该项目ONT设备及主要材料费用18.29万元, 建安及其它费用9.55万元, 总计投资27.84万元。

5.2 撤旧资产

预计撤旧300对电缆2.263公里, 应撤旧电缆原值128945.71元, 净值93792.55元, 见表2。

5.3 效益分析

1、该项目竣工后, 一年内可安装电话、宽带分别为261和207台, ARPU值分别为30和45元 (已扣除网间清算) , 则竣工一年收入为17.253万元。

2、该项目投资为27.84万元, 一年的收入为17.253万元, 则该小区收入投资比为17.253/27.84=0.61, 见表3。

六、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6.1 工程进展情况

6.1.1 光改现阶段进展

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前期接入部分, 光纤线路已全程搭通, 正在进行用户倒接准备, 光改工作需要阶段进行, 利用FTTH网络为新接入用户提供业务, 原有电缆用户在进行光改宣传的同时, 分批次进行阶段性集中改造。

6.1.2 光改后期安排

为提高端口利用率, 光改后期要将该区域电缆交接箱主干电缆引入FTTB多媒体网络箱, 原只电用户将通过电缆交接箱的分支电缆集中接入FTTB网络中, 后期再逐步倒接至FTTH网络。这样的方式能保证在不使用GPON+ADSL接入方式的前提下, 大部分的主干电缆能提前撤除, 完成前期的光进铜退工作, 后期再阶段性撤除园区支线电缆。

6.2 存在的问题

纵观国内FTTH实际应用“雷声大, 雨点小”, 推进速度和投资趋势不成正比的原因, 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价格、技术方面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客观因素的制约, 这些客观因素涉及到不同的领域和部门, 不同领域技术更新发展不一致, 才是影响FTTH发展的主要原因, 单靠通信运营商来孤立的推进FTTH应用, 难免捉襟见肘。相比选择FTTB还是FTTH, 我觉得现阶段更重要的是国家相关部门确定一系列与FTTH技术相配套的政策、规划, 并予以推广。

目前大部分建筑内部并没有预设光纤, 要规模性进行FTTH改造就意味着要重新布放光纤, 这就有三个问题, 一是光纤的布放比铜缆要困难的多, 不易弯折和拉伸;二是建筑原有弱点管线容量有限, 且损坏较多, 不宜进行二次穿放;三是大部分建筑室内没有弱电箱或者是原有的弱电箱尺寸过小无法放置ONT, 又或者弱电箱内未预留电源, 因此进行FTTH改造困难很大, 我认为FTTH更适用于新建小区, 老旧小区改造还是应该选择适合原有建筑物布线方式的组网方式。

“光进铜退”项目实施过程中同样需要对用户进行大量推广, 只有用户了解并认识到FTTH改造所能带来的实际变化才能主动配合项目实施, 而目前, 与FTTH所带来的高带宽配套的应用服务不足成为FTTH发展的瓶颈。引领用户体验要强于用户提出需求, 促使用户产生对高带宽的需要是FTTH发展的动力, 这就意味着需要有更多的具有实力的应用服务提供商完善和开发更多的高带宽应用, 使用户感受到高带宽所带来的优越体验。

七、结束语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混合方式】相关文章:

混合协调方式06-26

高等学校混合式英语教学方式研究09-11

混合式学习模式下英语写作多元反馈方式研究09-10

混合法05-07

混合时间05-17

混合基础05-21

混合模型05-31

混合稀土06-12

混合特征06-27

混合培训07-04

上一篇:建设类院校下一篇:流量自动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