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维持性血液透析

2024-05-10

农村维持性血液透析(精选十篇)

农村维持性血液透析 篇1

关键词:农村,维持性血液透析,抑郁,相关因素

随着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普及,使很多农村的尿毒症患者能够负担和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但是长期血液透析给患者带来许多心理问题,其中抑郁是最常见的心理状态,严重影响患者健康[1]。本研究对农村维持性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抑郁状态进行了调查,并对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农村患者68例,男性37例,女性31例,年龄22~63岁,平均年龄(37.5±13.7)岁。所有患者既往均无精神病病史,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进行MHD治疗3个月以上,均属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保政策,长期居住在农村,病情相对稳定,意识清楚,能够配合完成量表测评。所有患者均使用Dialog+贝朗透析机,Lops15贝朗透析器,给予碳酸氢盐血液透析治疗,每次4 h,每周2次,血流量220~250ml/min,透析液流量500 ml/min。

1.2 方法

1.2.1 抑郁状态评定

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该表评分共17项,每项代表1个症状。测评方法采用交谈和观察方式,总分≥17分即为抑郁;<17分为非抑郁。

1.2.2 影响因素的调查

对于有可能导致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透析龄、文化程度、婚姻、经济状况、家庭支持、透析并发症、有无定期行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filtration,HDF)或(hemoperfusion,HP)治疗进行调查和资料收集。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抑郁的发生率

68例患者中HAMD总分≥17分者有42例,发生率为61.8%;<17分者有26例,发生率为38.2%。

2.2 抑郁单因素分析

两组患者的透析龄、经济状况、透析并发症、家庭支持及有无定期行HDF或HP治疗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婚姻、文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济状况(OR=5.942,P<0.05)、透析并发症(OR=1.847,P<0.05)、家庭支持(OR=2.139,P<0.05)及有无定期行HDF或HP治疗(OR=4.015,P<0.05)是抑郁的影响因素。

3 讨论

抑郁症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以持续性情绪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包括对生活毫无兴趣、快感缺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食欲睡眠障碍以及反复的自杀念头等。MHD患者抑郁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国外研究显示MHD患者抑郁障碍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慢性病患者及健康人群(51.8%比41.5%和9.8%)[2]。农村MHD患者抑郁患病率既往没有明确报道,而本组资料表明本组调查人群抑郁发生率为61.8%,高于文献报道的MHD人群抑郁症的发生率。原因分析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调查人群为农村患者,其总体经济状况差、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治疗的依从性、对治疗的投入程度等均影响疾病的发展及预后。(2)抑郁量表的区别,不同的测评表的诊断效度是不同的。

本文结果显示,抑郁症的发生与经济状况、透析并发症、家庭支持及是否定期行HDF或HP治疗有关。农村患者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往往因病致穷,而MHD治疗费用支出很大,在目前的医疗保险体系下患者的经济负担过重,导致患者透析不够充分,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下降,而农村的一些传统观念如“为子女盖房娶妻”“养儿防老”,都随着患病后劳动能力的下降而不能实现,且可能受到歧视,这些因经济状况差导致的恶性循环成为抑郁发生的重要原因。而家庭的支持,包括父母、配偶或子女的精神和经济的支持,也成为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之一,因为劳动能力的丧失、巨大的经济投入,很大程度上影响家庭的生活质量,同时家庭成员也可能无力承担。

普通人群研究发现:抑郁与免疫系统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细胞因子的异常可能导致抑郁的发生[3]。目前,大量研究发现MHD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IL-6、IL-1β、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缓慢而持续释放,从而导致贫血、营养不良、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神经系统疾患等[4]。而HP或HDF对中大分子的清除明显优于HD。这可能是有无定期行HP或HDF成为抑郁的影响因素的原因。随着血液透析时间延长,透析相关并发症如肾性贫血、肾性高血压、慢性心功能不全、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等的出现增加了患者的病痛和负担,进一步降低了生活质量,与患者的抑郁发生呈正相关。

目前,作者对MHD患者的抑郁情况并未给予足够重视,早期诊断率低,而农村透析患者更是容易被忽视的人群,本文以单中心横断面调查的方式描述了农村MHD患者抑郁发生的现状和可能影响因素,为临床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锦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中国血液净化,2006,5(8):136-139.

[2]Klaric M,Letica I,Petrov B,et al.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patients on chronic hemodialysis in University Clinical Hospital Mostar.Coll Antropol,2009(33):153-158.

[3]黄满丽,许毅.抑郁症与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2,39(1):14-17.

农村维持性血液透析 篇2

尿毒症患者因肾功能丧失,出现相应并发症状,所以行相关检查对患者病情了解,如贫血情况,血液透析的充分性,电解质紊乱情况,甲状旁腺素水平等等,对指导进一步治疗有重要的意义。常见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因尿毒症患者分泌促红素不足,出现肾性贫血,所以定期血常规对了解患者贫血情况有直接意义,指导我们适当调整促红素、铁剂等造血药物。一般三个月复查一次。

2、肾功能、血电解质因尿毒症肾功能丧失出现毒素堆积,电解质紊乱,所以复查肾功能、电解质对了解血透充分性,对血磷、血钙、血钾、血清白蛋白水平有所了解,指导我们适当调整透析方案,是否加用降磷药物、补充白蛋白等等。

3、甲状旁腺素(PTH)甲状旁腺素因肾功能丧失后不能合成活性维生素D,活性维生素D低继发血钙水平低,从而诱发甲状旁腺素分泌,甲状旁腺素水平过高骨代谢异常,出现高转换型骨病,即所说的肾性骨病,常见症状:骨痛,肌无力,骨骼畸形,皮肤瘙痒等,了解PTH水平高低知道我们使用活性维生素D的用量,调整透析方案等等。

4、乙肝、丙肝、梅毒、HIV等传染病因尿毒症患者长期血液透析,是血液感染和血液传播的高危人群,所以定期复查相关传染病指标,不仅是国家法律法规所要求,也是我们患者对自己对其他患者负责所要求的。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3

维持性血液透析已成为终末期肾病患者除肾移植外最有效的方法。患者除长期忍受身体病痛外,还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临床护理人员对患者心理状态、工作生活压力、家人态度、经济压力及需求等的了解,为临床护理人员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本中心对2010年8月以来的4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措施的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随机抽取了在笔者血液净化中心共4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半年以上的患者。其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23~73岁。所有患者接受透析时间为6个月~11年。结果,进行心理干预后患者各种不良情绪的程度明显减少,焦虑、恐惧、孤独等不良情绪明显好转。

2 患者心理变化

2.1焦虑反应 由于血透治疗具有长期性,患者由于恐惧、担心和易情绪激动,出现食欲不振、头痛失眠等。另一方面,患者的家庭往往要承担高额的治疗费用,对患者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因此患者易产生焦虑心理,甚至伴有无价值感。加上这些患者多半丧失劳动能力,不能胜任原先在家中和社会上的地位而深感焦虑不安。

2.2绝望反应:透析患者大多数是经过长期治疗的,完全依赖机器维持生命,因此对患者的生理机能和生活带来较大影响,又由于患者透析容易产生各种并发症,影响血液透析的疗效,更易产生忧郁绝望心理,往往认为自己是家庭的累赘,而产生自暴自弃甚至出现轻生的念头,出现抵制心理,拒绝治疗[1]。

2.3恐惧心理:因肾脏有很大的代偿能力,很多患者在自觉不适时才来就诊,初次就诊就被确诊为尿毒症,因此对此病的严重后果感到恐惧,觉得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对未来、陌生的治疗环境、新的治疗方式产生恐惧害怕的心理。

2.4偏执、怀疑心理:由于长期治疗,单调枯燥的生活氛围,与社会团体的脱离,昂贵的治疗费,病痛的折磨和睡眠的障碍等,部分患者看什么都不顺眼,觉得周围的人与他过意不去,甚至怀疑医院巧立名目乱收费等。

3 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3.1做好一般护理,创造整洁、舒适、明亮、温馨的治疗环境,消除患者的恐惧感,指导患者进行饮食控制,限制植物蛋白、食盐及水分摄入,以食用纯淀粉食品为主,及时补充维生素等。还有向患者讲解相关事项,如内瘘护理、透析、服药时间等,提高透析效果。

3.2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需让患者了解透析治疗原理和注意事项,如体重控制、内瘘保护、药物治疗等,使其明白通过透析治疗可以提高生活质量,从事一定的力所能及的工作,并能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3.3 认知行为疗法:护理人员要时刻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让患者充分认识疾病,了解自身病情,树立信心;鼓励患者表达情感,耐心听患者的倾述,可以采取放松疗法、音乐疗法来缓解其忧郁情绪,同时可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等,教导患者自我放松方法排出负面情绪,让他们重新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帮助他们认识到自我贬低的思维方式的存在并努力改变这种思维方式[2]。

3.4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要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尊重关心患者,用温和亲切的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给患者介绍疾病及治疗的相关知识,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此外,还可以定期组织健康教育讲座,同时发放宣传小册子。练就娴熟的护理技术,同时护士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做事干练,给患者以安全信赖感。

3.5争取社会及患者亲人的支持:医疗人员应主动尝试和患者单位领导、朋友、家人多做有效沟通,争取社会和家人经济、情感等方面的支持,减轻其孤独、忧郁绝望心理。教导家属该如何更好地开导患者,共同做好患者的护理,减轻其心理负担。并建立公开、合理、透明的收费制度,切实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3]。

4 体会

临床实践证明,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属于心理极度脆弱的弱势群体,护理人员应该取得患者的高度信任,善于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在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同时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措施的干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使其能早日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 林家谊,张冬琼.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访谈与分析[J].当代护士,2011,12月中旬刊(学术版):128-130.

[2] 王璋琳,王超虹,翟迪,等.自我效能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5-7.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护理 篇4

1 临床资料

4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 其中男30例, 女16例, 年龄20岁~80岁, 平均51岁;慢性肾小球肾炎10例, 糖尿病肾病20例, 高血压肾病16例;透析时间<1年者5例, >1年者41例;每例每周透析2次或3次, 每次透析时间4.0 h~4.5 h。

2 影响血液透析病人心理的因素

2.1 疾病因素

血液透析病人的绝大部分肾功能为不可逆的损害, 病人由此对治疗失去信心, 以致悲观绝望, 由于该疾病不能彻底根治, 透析时间长, 费用昂贵, 加重家庭经济负担。病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惧怕透析时穿刺、疼痛, 可出现异常心理状态, 表现为焦虑、忧郁、情绪低落、意志脆弱、自控能力差等。因此, 在透析治疗过程中与医护人员的合作欠佳或不合作, 甚至产生抵触情绪[2]。

2.2 经济因素

长期接受血液透析需要相当高的治疗费用。一旦因费用短缺而停止血液透析, 病人随时面临生命危险。

2.3 生理因素

大部分血液透析病人性欲减退, 性功能减弱, 性生活明显减少, 这对病人及配偶都会产生潜在损害, 从而产生罪恶感、羞耻、焦虑等。

2.4 自身形象

长期透析治疗造成病人身体水肿、萎缩, 皮肤苍白干燥、脱屑发痒、色素沉着、头发脱落、指甲褪色等使其自身形象改变, 自尊受到打击而抑郁。

2.5 对透析治疗的恐惧

透析动静脉穿刺针头为16号针头, 较普通针头粗。动静脉穿刺困难会给病人造成心理压力, 使其产生恐惧。另外, 透析出现的并发症如低血压、出血等, 常会导致病人紧张、恐慌, 畏惧血液透析治疗。

3 透析病人心理状态

3.1 否认心理

有些病人对尿毒症的诊断无法接受, 拒绝透析, 依赖偏方秘方治疗, 结果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有些病人虽能接受诊断, 但仍存在侥幸心理, 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半信半疑, 不规律血液透析, 以致出现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等并发症。

3.2 焦虑、恐惧心理

对血液透析的目的、要求、注意事项不了解, 对血液透析环境的陌生、不适应, 透析时反复的穿刺疼痛, 透析过程中的并发症, 如低血压、失衡综合征等, 使病人产生焦虑恐惧心理。

3.3 悲观、抑郁心理

因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丧失了劳动能力或离异的病人、自费病人以及肾移植排异后的血液透析病人, 情绪变得异常悲观, 认为靠维持透析维持生命希望渺茫, 对社会对家庭都是负担, 有的产生厌世心理, 对生活缺乏信心, 甚至有的拒绝治疗。

3.4 孤独、寂寞心理

由于这类病人脱离了原有的工作, 不能正常社会交往活动, 担心受到冷落, 鄙视而产生孤独心理, 特别是离异、丧偶和老年病人表现尤为突出。

3.5 希望心理

慢性肾衰竭病人经长期治疗后, 病情不好转或加重, 当得知血液透析治疗有效时, 产生希望心理, 开始接受和寄托于透析治疗。他们希望医护人员关心他们, 认真负责。并希望医护人员能满足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要求。如血液透析有关知识、饮食药物指导、内瘘保护等。

4 心理护理

4.1 加强与病人沟通

血液透析护士经常与病人沟通, 与他们保持融洽的关系, 使其愿意倾诉身心感受和忧虑, 理解病人处境, 及时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 鼓励病人消除顾虑, 增强生活自理能力, 从事力所能及的有意义活动, 以体现其自身价值[3]。

4.2 做好生活护理, 消除病人顾虑

病人由于长期血液透析, 长期承受病痛折磨, 部分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丧失, 不得不依赖家属, 同时昂贵的透析费用给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 病人认为自己是家庭的累赘, 常表现出多疑、敏感、自厌等情绪, 因此, 做好与透析病人家属的沟通非常重要。护士应详细了解病人的家庭情况, 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 共同关心体贴病人, 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病人保持最佳心理状态。多与家属沟通, 让家属对治疗方案、生活护理中的有关注意事项详细了解并积极配合, 同时告知家庭支持的重要性, 一方面通过家属了解病人来透析时的情况, 另一方面将治疗期间掌握的患后病情心理变化反馈给家属。对于部分自律能力较差、不能很好控制水分和钠盐摄入的病人, 应发挥家属的监督、协助作用, 从而多方面维护病人的身心健康[4]。

4.3 提高护士的业务技能

血液透析护士应熟练掌握透析机的操作和各种穿刺技术, 开机后确定各项指标达到稳定后才开始进行透析。穿刺前评估瘘管情况。严格无菌操作, 穿刺时动作熟练、轻巧, 尽量减轻病人的疼痛[5,6]。透析时要了解病人病因及身体情况, 做到病人个体化, 利用透析机的调控手段及其他办法, 尽量减少透析并发症, 从而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

4.4 进行规律充分的透析

护士要鼓励动员病人及时接受规律充分的透析, 这样不仅可把各种并发症减少到最低限度,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为病人节省了治疗费用。

4.5 健康宣教

由于血液透析病人对疾病的认识以及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的缺乏。常造成血液透析病人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 因此做好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对维护病人的身心健康显得尤为重要。病人开始接受透析治疗时, 由于不了解肾功能损害的不可逆性和血液透析的长期性, 常表现出盲目乐观, 此时护理人员应通过宣传教育使病人正常认识疾病科学的治疗方法, 不要去做有害无利的尝试, 一旦病人认识到只能通过肾移植或依赖透析来维护生命, 常表现出焦虑、抑郁的心理, 此时护理人员向病人详细讲解尿毒症的病因、发展、预后情况, 血液透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告诉病人早期透析可以减少的并发症以及透析中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 安排治疗效果好的病人介绍亲身体会, 进行血液透析方面的知识交流, 使病人做到心中有数, 减少和消除恐惧、绝望的心理, 主动配合治疗[7]。并鼓励病人回归社会, 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 增加经济收入, 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同时充实自己, 体现自我价值, 增加自信心, 保持健康的心态。

4.6 创造温馨的透析环境

医护人员要热情耐心地向病人详细介绍透析室环境及工作人员的情况, 讲解血液透析技术的一般知识, 治疗作用, 操作程序及安全性、可靠性。保持床单被褥柔软舒适, 尽量减少噪音和恶性刺激, 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整洁的治疗环境。病情较重和行走困难者应用平车或轮椅接送病人, 对可以行走者予以搀扶, 使病人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

4.7 指导病人参加适量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适量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消除部分病人的心理压力, 缓解焦虑低沉的情绪, 逐渐克服病人角色行为强化的心理。鼓励病人进行适当的、有规律的锻炼, 如散步、下棋、打太极拳等;培养病人欣赏音乐, 悦耳动听的乐曲能使人生理活动、协调;病人在已接受规律, 充分的血液透析且无明显并发症的情况下, 应争取恢复以往的工作, 如果没有可能, 也应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通过交流、交友, 使血液透析者彼此相互鼓励树起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 相互传授治病防病的经验体会, 从而使透析病人从消极的自我封闭状态中走出来, 积极面对人生, 热情地参加各类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

5 小结

当透析成为个人生活必须固定的一部分时, 病人的社会角色和家庭中的作用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昂贵的治疗费用、固定的治疗时间及各种躯体并发症都会给病人造成身体病痛和巨大的精神压力, 影响其身心健康, 因此, 做好维持血液透析病人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陈金娥, 熊小雪, 龙秀平.透析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当代护士 (学术版) , 2004 (4) :63-66.

[2]罗鸣.高龄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心理及饮食护理[J].西南军医, 2005, 7 (1) :75.

[3]吴玉霞, 血液透析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老年医学与保健, 2005, 11 (1) :59.

[4]王健文.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04, 18 (2B) :311-312.

[5]李辉.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通路再循环的观察及护理对策[J].中国血液净化, 2006, 5 (10) :758.

[6]吴春兰, 袁立, 陈永华.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心理健康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05, 19 (3A) :415-416.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体会 篇5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延长终末期肾衰竭(ESRF)患者生命的最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尽管近年来血液净化技术不断改进和发展,但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存活质量并不理想。许多患者终生都需要血液透析治疗,他们要面对疾病本身带来的各种痛苦,还要面对因治疗时间长,经济负担重而带来的心理压力。因而,对这些患者开展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现将我科2007年1月~2008年6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的84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月2008年6月在我科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4例,男49例,女35例;年龄17~76岁,平均55岁;接受血液透析时间0~11年,透析周期2—3次/周,透析时间每次4.0~4.5小时,首先诱导透析治疗时间多为2小时左右。

健康教育方法

随机性指导:在治疗、护理、巡视病房的过程中,进行针对性指导,如发药时,讲解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

计划性指导:①由责任护士与患者一对一交谈,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针对个别病例逐项指导,协助制订个体健康指导方案。②利用“工休会”进行相关知识讲座,让患者和家属科学地认识自己的病情,了解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学习交流,让患者之间增进感情,保持良好的心境,相互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③通过小组形式座谈,以病房为单位,病员之间进行交流,相互学习。通过病友、家属参与讨论、现身说法,使病友之间相互支持、相互监督、相互勉励,共同分享经验,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④书面教育。通过板报、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使患者和家属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以乐观的态度积极接受治疗。⑤医患交流。每月开展一次肾友会,请有关专家讲解血液透析的相关知识、合理饮食、透析期间注意事项及透析后并发症观察、特殊情况下的就医途径等,让乐观开朗的患者进行经验介绍,患者之间相互交流,使患者乐观向上的态度相互感染,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

健康教育内容

住院时的教育:向患者介绍主管医生、护士及医院的各项制度,使患者对医院及科室环境有所了解,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同时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和氛围。

疾病相关知识的教育:针对患者的文化水平、学习能力,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病因、发展过程、治疗过程、发展后果、预防措施,使患者认识到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介绍血液透析的目的、透析指征、透析原理及方法、透析过程中及透析期间的注意事项、预后情况等。有部分尿毒症患者通过一段时间透析后,一般精神状况好转,就要求减少透析次数或拒绝透析,通过健康教育后,患者对自身疾病的发展过程及治疗措施有了充分了解,积极配合医生,从而坚持治疗,做到充分透析。

心理指导:由于患者不能正常工作,又因透析治疗需长期进行、费用高,患者既担心疾病的无限制,又有对家庭经济状况的忧虑,往往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加之透析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带来了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影响。抑郁、焦虑和恐惧是MHD患者较常见的心理问题,少数患者有敌对、不合作行为。对此,我们的目标是不仅要为患者解决病痛,更应该理解患者心理,消除患者的心理阴影。作为医护人员,应教会患者自我调节的方法,鼓励他们保持开朗的心境和稳定的情绪,培养兴趣爱好,以疏导其情绪,同时指导家属为其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多给予鼓励、支持与安慰,使其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

血管通路的自我护理:向患者宣传血管通路是MHD患者的生命线,讲解血管通路保护的相关知识。如右颈内静脉置管者应保持置管口皮肤清洁、干燥,防止感染,避免管子挤压、牵拉、扭曲,以防脱出;避免右上肢、颈部剧烈活动,尽量减少右侧卧位,以免管子压迫、过度扭曲及旋转导致移位,影响血流的通畅。不宜用于输液、输血、抽血等,若发现敷料污染,管口红、肿、痛,肝素帽脱落,有血性液体渗出等,应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动静脉内瘘者应保持内瘘局部清洁干燥,以防感染,拔针后在压迫止血时力量要适中,不能完全阻断血流,又不使其出血;禁止使用内瘘侧手臂静脉输液、抽血、测血压、提重物等。透析中血压不宜过低,防止内瘘阻塞;衣服袖口不宜过紧,瘘侧肢体勿受压,防止闭塞;定时检测内瘘是否通畅;加强锻炼,如握拳、抬高肢体以保持内瘘通畅。患者有假性动脉瘤时,应使用弹性绷带加以保护,避免继续扩张及意外破裂。

饮食指导:尿毒症患者在长期MHD过程中,可丢失许多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的丢失,同时伴有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丢失,很容易造成电解质的紊乱;另外由于体内毒素作用引起长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营养摄入不足等诸多因素,极易发生营养不良,因此要及时补充营养,进食优质蛋白质,富含维生素、钙及足够热量的饮食。蛋白质摄入量1.2g/(kg·日),每周透析3次者蛋白质可增至1.5g/(kg·日),其中优质蛋白占50%~70%,多食瘦肉、蛋、牛奶、鱼等。总热量35 kcal/(kg·日),控制水、钠摄入量,使得两次透析期间体重不超过1.6±0.4kg。忌高钾、高磷食物,如桔子、香蕉、葡萄、白菜、萝卜、坚果类食物等。经常调换口味,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促进食欲,避免进食过甜或油腻食物,培养患者良的生活习惯。

预防感染:保持室内清洁舒适,经常开窗通风,但应避免风直接吹在患者身上,防止受凉感冒。避免到人多密集的场所,如电影院、超市等。做好全身皮肤、黏膜的清洁工作,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生活规律,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透析的各个环节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指导正确服药:详细告诉患者及家属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主要作用及不良反应,强调严格遵医嘱服药,特别是降压药。教会患者或家属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对血压控制不满意或有心动过缓等副作用时应及时就诊。贫血患者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亦应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并监测血常规。慎用肾脏毒性药物,尽量不用或少用以保护残余。肾功能。服药过程中出现不良状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控制并发症:指导患者了解并发症并预防,有利于延缓病情的发展。如教会患者监测血压、数脉搏、按时注射促红素,纠正贫血。指导患者一旦出现血压高、乏力、气促、心衰、出血、发热、意识模糊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教育结果

患者对疾病知识有了较全面的认识,能够主动配合透析。出现不适能主动就医,自我保健能力有所提高。护患关系得到改善,护士的工作热情及责任心明显提高,自身价值得以体现,病人满意率上升。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干体重的护理 篇6

1 临床资料

31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 男172例, 女140例;透析时间为4.7年±3.2年;透析频率每周1次~4次, 间期1 d~5 d。根据病人透析时间的长短、对自身的了解程度以及依从性的不同, 制订不同的护理措施。经过对血液透析病人严格的护理后, 能够合理控制体重增加的占85%左右, 病人的急性并发症如低血压、恶心、呕吐等明显减少, 病人依从性明显提高。

2 护理

2.1 对血液透析病人干体重及最高超滤量的评估及宣教

对血液透析病人采取的是阶段评估和及时评估的方法, 阶段评估通常是3个月~4个月评估1次, 及时评估一般是对新病人和病情不稳定的病人采取的。

2.1.1 干体重的评估

干体重的评估没有明确的客观指标, 尤其是初次进入血液透析的病人, 更多依靠护士根据病人临床症状和体征如有无胸闷、憋气及颜面、下肢水肿、颈静脉充盈、肺部啰音等来判断, 透析中通过多观察、勤观察病人的透析反应如有低血压、头晕、抽搐等[1,2]。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观察评估后, 最终由医生确定病人的干体重。

2.1.2 最高超滤量的评估

最高超滤量是指病人在透析过程中所能耐受的最高超滤量, 在这范围内病人透析较平稳, 一般不会发生透析反应。最高超滤量的评估也没有相应的客观评估指标, 也是通过护士多次、反复观察, 病人在透析期间发生透析反应如低血压、头晕、抽搐等症状时的超滤量。经过综合的评估最终由医生确定病人的最高超滤量。

2.1.3 病人干体重及最高超滤量的宣教

要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预防透析并发症, 首先要做到透析充分, 而干体重则是评价透析充分与否的基本指标之一。首先, 通过各种宣教途径指导病人正确认识干体重的概念和重要意义。干体重是指病人在透析后既无水潴留也无脱水现象时的体重, 也就是所谓的水负荷平衡状态时的体重。而干体重也并非一成不变, 常因病人的身体情况、饮食、营养、气候变化而有所变化。其次, 与病人共同讨论自己的干体重和最高超滤量, 使病人对自身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并且共同参与自身干体重和最高超滤量的评估和确定。通过病人的自身参与能更好地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2.2 指导病人正确称量体重

2.2.1 血液透析间期的体重称量

病人从进入血液透析前开始, 就要求病人家里备体重计, 透析间期每日固定清晨起床后自测体重, 排除饮食、衣服变化的影响, 每天体重增加不超过1 kg。

2.2.2 血液透析时的体重称量

病人进入血液透析中心后, 在血液透析前后必须称量体重, 了解病人实际体重, 以便确定病人超滤量, 在称量体重时病人必须保持每次衣服重量尽量一致。对衣服不一致的需称量衣物重量, 所带食物也需称重, 以减少误差的发生。

2.3 控制病人的饮水量

2.3.1 教会病人超滤量的自我测定公式

病人超滤量的自我测定公式:本次透析前的体重-基础体重+透析过程中预计饮水吃饭的重量, 每次预定的超滤量都比较准确, 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透析效果。同时把自己体重变化的临时特殊情况积极向医护人员反映, 以求得超滤量与实际需要的一致从而不断地提高透析质量和效果。

2.3.2 指导病人合理控制饮水量

病人根据自己最高超滤量、血液透析结束时的体重, 计算出自己下次预定的超滤量。然后再根据自己预定的超滤量合理分配2次透析间期的饮食和饮水量, 饮水杯需有刻度。保证每天体重增加不超过1 kg。另外, 还需根据病人病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措施[3]。有尿者测24 h尿量, 每日入液量应为尿量加500 mL;无尿者必须严格控制水钠摄入量, 使病人体重在2次透析间期的增加不超过干体重的3%~5%。

2.4 根据病人病情实施个性化护理

2.4.1 病人评估表格的填写

凡是血液透析中心透析的病人, 责任护士都会给病人进行及时评估和阶段评估, 评估的方法是病人填写血液透析中心的护理评估表格。通过表格可以很清楚地知道病人的病情、病人对自身病情的了解程度及透析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

2.4.2 个性化护理

责任护士运用整体护理的方法对病人进行评估以后, 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 如饮食干预、行为干预、心理干预、知识缺乏的干预、依从性的干预等。

3 小结

通过医务人员积极主动地对血液透析病人及家属做科普宣教工作, 透析病人能充分认识自己所患疾病的特点, 养成了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减少了影响干体重的危险因素, 使病人的舒适度和依从性达到最佳状态。另外, 通过对血液透析病人干体重的严格护理后, 病人的急性并发症明显减少, 透析过程平稳, 病人的焦虑、紧张情绪也有明显的好转, 透析后生活质量提高, 并且病人亲自参与的积极性也非常高, 加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 提高了病人的依从性。

摘要:对31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综合评估, 确定病人的干体重以及最高超滤量, 并告知病人以取得病人的配合;指导病人正确称量体重, 合理控制病人的饮水量, 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312例病人经过严格的护理后, 能够合理控制体重增加的占85%左右, 病人的急性并发症如低血压、恶心、呕吐等明显减少, 病人依从性明显提高。

关键词:血液透析,干体重,护理

参考文献

[1]徐立, 郑明香, 刘必成, 护理干预在持续准确评价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中的作用[J].中国血液净化, 2007, 6 (2) :18-19.

[2]赵黎佳, 汪涛, 杜凤和.透析患者体液状况及干体重的评估[J].中国血液净化, 2003, 3 (6) :14-1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护理干预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5例均为并发贫血患者, 均为2007年7月前开始透析治疗。其中, 男17例, 女18例, 年龄21~80岁, 透析时间最长11年, 最短约2年。结石性肾衰竭3例, 狼疮性肾炎5例, 高血压性肾小动脉硬化7例, 糖尿病8例, 慢性肾小球肾炎12例。均不同程度存在疲倦易乏力、活动无耐力、健康感减少等现象。

1.2 方法

采用病区责任护士的做法, 即一位护士专门负责特定患者群, 施行全面、连续、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将相同35例患者有效护理干预前后贫血情况 (实验室检查、体征的改善、患者的活动耐力、患者健康感) 进行对照。

1.3 贫血的常见原因分析

上述临床资料显示, 维持性血液透析 (HD) 患者贫血的发生与病因、病程、年龄无显著性差异, 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

1.3.1 红细胞生成不足、破坏增加:

肾衰竭造成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不足或尿毒症 (CRF) 毒素对红细胞的破坏, 使红细胞的寿命缩短 (60~70 d) 。

1.3.2 造血原料不足:

尿毒症 (CRF) 毒素造成的厌食, 消化道功能障碍, 患者血浆蛋白水平低, 都会导致造血原料摄入不足, 如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的缺乏。

1.3.3 慢性失血:

慢性肾衰尿毒症 (CRF) 时有出血倾向, 消化道出血、频繁抽血化验、透析结束后透析器残留血液以及透析用水不纯, 含有超标的有机氯、氯胺、铜、硝酸盐等以及未彻底冲洗管路中残留消毒液, 低钠、高温透析等均可使患者溶血而加重贫血[2]。

1.3.4 女性患者月经周期出血量增多是导致女性尿毒症 (CRF) 患者贫血的重要原因之一。

1.3.5 其他:

如血液透析 (HD) 过程中的意外出血。

1.4 护理干预

1.4.1 EPO的有效使用:

在开始EPO治疗之前, 先要纠正患者体内铁的缺乏如血清铁<100μg/L或转铁蛋白饱和度<20%, 则必须进行补铁治疗。严格控制血压, 使舒张压<12.7 kPa, 平均动脉压<14.7 kPa, 以免在EPO治疗过程中发生高血压脑病及癫痫发作, 并去除导致贫血的可逆性因素。用药途径提倡皮下注射, 此法相对比较有效、安全、患者易掌握、相对需要剂量少。不鼓励患者因为惧怕疼痛而采用下机经血路管给药。教会患者自行注射时要更换部位, 以利药物吸收。

1.4.2 饮食指导:

饮食治疗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综合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其效果与患者的依从性密切相关[3]。肾性贫血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铁、叶酸、维生素和蛋白质等造血原料的缺乏会进一步加重贫血, 采用有效护理干预后摈弃了以往简单片面、不连贯、无渐进性的健康教育方式。将常用食材的营养素及有利烹饪方法、一周推荐食谱等造册, 患者人手一份, 鼓励患者记录每日的摄入量及食物种类。通过电话回访及治疗时评估, 了解知识需求程度, 督促患者及家属执行。为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病友交流会, 互相介绍经验, 发挥患者的角色榜样作用[4]。护理干预手段的多元化使护理效果高于预期。

1.4.3 充分透析:

充分透析可清除毒性物质, 增强食欲, 清除尿毒症 (CRF) 环境, 减少红细胞的自溶, 延长红细胞的寿命并增加骨髓红系对EPO的反应性, 有效降低皮肤、胃肠道等出血风险。

1.4.4 减少透析中的血液丢失及预防意外失血:

据相关资料显示透析患者血液丢失量较大, 每年2.5~4.6 L[2], 严格操作细节是护理干预的关键。 (1) 避免透析器凝血, 高凝状态患者常规予阿司匹林, 加大预冲量及延长预冲时间。静注首次肝素后5~10 min, 使全身肝素化后再行透析。 (2) 严格监控透析器复用质量, 预防透析器破膜而致的失血。 (3) 采用先进的水处理系统及透析机, 坚持超纯水透析, 减少透析用水不纯对患者的影响。 (4) 正确评估肝素用量。杜绝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当血流量达不到要求时谨慎调整穿刺针, 以免扩大穿刺口引起渗血。可通过同时建立两条通路引血等方法来解决血流不畅问题。 (5) 有效止血。拔去穿刺针后不立即使用弹性绷带, 先指压5~15 min后再用弹性绷带固定。观察20~30 min后逐渐松解。 (6) 加强责任心, 防止意外失血。加强巡视, 观察体外循环管路的严密性及穿刺口情况, 特别是冬天有被服覆盖时应观察到位。

1.4.5 女性患者月经期的透析护理干预。

询问患者, 量多时采用无肝素透析法, 第一天、最后两天等量少时采用低分子肝素透析法或体外肝素法。

1.4.6 心理干预。

耐心指导, 阐明贫血发生的机制及治疗意义, 共同商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 争取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提倡适当、规律的耗氧运动, 以散步, 慢跑为主。适当运动可增强体质, 稳定患者情绪, 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2 结果

见表1。

与干预前比较, χ2=5.25, P<0.05

实行有效护理干预6个月来, 患者贫血症状改善水平明显高于系统干预前 (P<0.05) , 因此, 护理干预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 (HD) 患者贫血情况有实际临床意义。

3 讨论

贫血是尿毒症之血液系统的最主要表现, 透析不能纠正尿毒症贫血的发生原因。在广泛应用血透技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之后, 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 贫血却成为尿毒症患者较为突出的临床征象, 且日益威胁着透析患者的生命, 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5]。作为血液净化专科护士, 在单纯医疗手段介入仍不能很好地改善患者的贫血征象, 以及因贫血所带来的一系列身心伤害的情况下, 发挥护理专业优势, 结合医疗, 通过整体系统、细致互动的护理干预, 使维持性血液透析 (HD) 患者最大程度地远离贫血及其贫血带来的损害。临床表明:良好的护理干预, 不但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更能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而且经济易行, 使患者利益最大化,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苏春燕, 聂建东, 张枫, 等.持续质量改进腹膜透析患者贫血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 2007, 21 (18) :18-20.

[2]李滨.血液透析并发症[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7:5.

[3]张帆, 周佩苏.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饮食自我护理的效果评价[J].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 (10) :5-6.

[4]王君俏.2型糖尿病病人锻炼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护理学杂志, 2002, 17 (8) :569-57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价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90例在我院进行MHD的患者, 平均 (56.1±16.6) 岁, 年龄20~88岁;其中女34例, 男56例;透析时间平均 (26.8±27.1) 个月, 区间为6~133个月, 透析期间排除各种不利疾病及感染。

1.2 方法

1.2.1 营养评定分组

标准制定参照Detsky, 将患者分为营养重度不良组、营养不良组和营养良好组, 综合性评估根据患者症状、功能、饮食和体征检查的结果进行。

1.2.2 实验室指标

包括b (血清白蛋白) 、Scr (肌酐) 、PA (前白蛋白) 、Ch (胆固醇) 、nPCR (蛋白分解率) 、DPI (饮食回顾每日蛋白摄入量) 、BUN (尿素氮) 、TI (转铁蛋白) 。

1.2.3 人体测量指标

在综合评估中人体测量指标同样需要着重检测, 一般测量TSF用游标卡尺, MAC测量是使用软尺。再计算MAMC=[MAC (cm) -3.14×TSF (cm) ]。

1.2.4 透析充分性指标

整体尿素的清除率就是透析充分的指标, Kt/V=In (R-0.08-UF/W) 为其计算公式, W和UF分别为透析后体质量和透析时间 (h) 。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软件采用SPSS 11.0进行, 采用t检验, 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治疗结果, P<0.01为有极显著性差异, 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 SGA分级

使用SGA评估全部的MHD患者, 可知有55.6% (50例) 的患者营养良好, 营养不良和重度营养不良的患者分别占26.7% (24例) 与17.8% (16例) 。

2.2 统计学结果分析

对各个营养组患者进行了比较, PA、TSF、ALB和Scr有显著性差异, 在PA、Scr、ALB、TSF方面营养良好组患者高于其他两组 (P<0.01) , 见表1。

2.3 营养状况与膳食、透析充分性的关系

三组患者间Kt/V无显著性差异, 比较DPI、nPCR可知营养不良组患者均明显低于营养良好组患者, 见表1。

注:与营养良好组比较, ﹡﹡P<0.01, ﹡P<0.053讨论

本研究中的患者预后受到影响的主因就是营养状况, 为了配合对MHD患者进行治疗, 经可能的将营养代谢紊乱现象杜绝, 是死亡率得到有效的控制, 同时增强对MHD患者的疗效[1]。我们知道, 在MHD患者由高达18%~70%营养不良的发生可能性[2]。对MHD患者的营养状态反映中, SGA评价法无疑是最为灵敏地, 在对营养不良的早期评价中地位非常高, 现在已经成为对肾脏疾病的营养评定中的首选方法[3,4]。

如果患者没有得到足够的营养元素更多是因以下二点问题引发:⑴因为患者的食欲受到体内代谢性酸中毒、心理、未充分透析等因素的影响明显显示出不振表现, 出现厌食, 呕吐恶心等种种原因都会加重病情;⑵患者的食欲在受到透析后出现较高的食欲抑制因子增高情况直接受到影响。这就是患者无法得到摄取足够身体需要的元素的原因, 长期无法得到并满足患者机体的需求就会使得营养素无法平衡。各种结构都表明, 在高达21%~23%病死率的MHD患者中, 营养不良已经逐步成为其原因中独立甚至最为重要的因素[5], 而且在预后判断中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受到现今生活观念的影响随着能量与蛋白质在平均饮食中摄人的减少, 明显的增加了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这和临床上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身体状况有着种种密切的相关性。尤其重要的是。患者在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时一般是需要保证透析的充分性, 因此患者需要保持营养状况来时的血液透析得到充分性, 从而更好地清除人体内的毒素, 改善人体内环境。

总之, 营养不良一旦发生时, 血液透析患者极易出现免疫力低下现象, 而且情况极差, 如果合并了其他疾病或者感染情况将更为糟糕, 故如果想提高MHD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就需要对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AllenKL, M iskulin D, Yan G, et aI.Association of nutritional mark-ers with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status in prevalent hemodialysis patients from the HEMO study.J Ren Nutr, 2002, 12 (3) :160-169.

[2]孙志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3O例评估.中国医药导报, 2008, (1O) :100-102.

[3]Cano N, Fiaccadori E, Tesinsky P, et al.ESPEN guideline on enter-al nutrition:aduh renal failure.Clin Nutr, 2006, 25 (2) :295-310.

[4]杨勤兵, 张凌, 李平, 等.应用主观全面评定法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8, 16 (3) :143-146.

农村维持性血液透析 篇9

1 临床资料

78例中男46例, 女32例;年龄18~90岁;行HD治疗0.5~8年。所有病例均为各疾病导致尿毒症进行HD, 原发疾病:慢性肾炎26例 (33.3%) , 高血压17例 (21.8%) , 糖尿病15例 (19.2%) , 尿路结石12例 (15.4%) , 多囊肾6例 (7.7%) , 其他2例 (2.6%) 。

2 饮食指导

2.1 合理饮食

(1) 改变HD患者治疗前低蛋白饮食习惯, 提高氨基酸的比例, 保证蛋白质利用率, 避免尿素氮升高, 摄入优质蛋白质 (至少占蛋白摄入的50%) , 尽量少选植物蛋白; (2) 多进食高糖食物; (3) 根据病情控制体重, 每日饮水量为尿量加500ml不显性失水, 2次透析期间体重增长小于体重的5%, 食盐摄入量为3~5g/d; (4) 补充透析中严重丢失的水溶性维生素, 特别是维生素B6、烟酸, 口服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5) 服用碳酸钙、葡萄糖酸钙、乳酸钙, 为了提高肠道钙的吸收率, 加用活性维生素D; (6) 每日摄入的钾应限制在2~3g; (7) 限制磷的摄入量。

2.2 纠正贫血

常规方法是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使用, 同时口服铁剂。对EPO使用效果不佳, 血红蛋白低于70g/L, 可在透析中输入红细胞1U, 每月共输4U。

2.3 休息和锻炼

在注意休息的同时要适当参加户外娱乐活动,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和参加家务劳动, 保持心情舒畅, 使患者融入家庭和社会。

3 结果

3.1 治疗前后基本指标变化情况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 78例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后血液中血红蛋白、人血白蛋白、胆固醇含量, 每日的蛋白摄入量及体重增加量均较治疗前有大幅度升高, 且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综上, 78例HD患者治疗后基本情况好于治疗前。

3.2 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情况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 78例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后血IgA、Ig G、Ig M均较治疗前有较明显升高, 血IgA、IgM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血Ig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体上, 治疗后78例HD患者的免疫功能较治疗前有所提高。

4 讨论

4.1 HD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

(1) 透析不充分时食欲不佳; (2) 透析中药物使用过多, 尤其是一些刺激胃肠道的药物导致食欲下降; (3) 透析患者每次透析后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丢失过多, 而由于氨基酸的丢失导致蛋白质合成减少, 分解增加; (4) 血透患者糖类物质及脂肪代谢障碍; (5) 由于血液透析膜的生物不相容性, 激活和加重血液透析患者的炎症状态, 使营养不良恶化。

4.2 饮食指导的原理

(1) 一般情况下碳水化合物为热能的主要来源, HD患者应补充足够的含糖食物以防止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预防尿毒症性酸中毒和高钾血症, 并且糖的代谢不经过肾, 不增加肾脏负荷。 (2) 在饮食指导中要给患者讲解控制体重的重要性, 体重增长过快所造成的后果, 以防水钠潴留, 循环血量增加, 使心血管系统压力增加, 导致高血压和心衰发作[2]。 (3) HD患者一般有骨质脱钙, 而每天能从食物中摄取的钙比较少, 因此需要补钙。此外, 尿毒症酸中毒时, 血清中游离钙增加, 所以患者低钙却不发生抽搐, 但在使用碱剂纠正酸中毒的过程中, 可使抽搐大发作, 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在纠正酸中毒的同时应补充钙剂。 (4) 所有的食物包括碳水化合物, 脂肪都含有一定的钾, 水果和蔬菜是钾的主要来源。血钾过高会引起严重的心脏传导和收缩异常, 甚至导致死亡。由于高血钾不像水潴留那样容易观察到, 所以要限制钾的摄入。 (5) 磷可因骨组织重吸收钙和软组织钙异常沉着而在血中蓄积, 在透析时磷的清除率仅为肌酐的60%, 单独依靠透析不能保持血磷在正常水平, 所以要限制磷的摄入。

不合理的饮食管理会促使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 导致水肿, 高血压、高血钾等并发症, 从而加重患者心脏负担甚至危及生命。为此, 我们认为加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加强饮食管理, 可以保持和增强患者体力, 增加适应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有助于患者基本生活的独立性, 减少对他人的信赖, 有助于患者的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恢复, 进而提高其健康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关广聚, 时一民.临床血液净化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158-159.

农村维持性血液透析 篇10

l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10例患者, 年龄34~76岁, 透析龄2~60个月。所有患者均神志清楚、病情稳定, 无严重并发症。

1.2 方法

按患者依从情况分为依从组与不依从组, 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理反应、血液透析知识、透析龄、家庭经济情况。透析次数≤2次/周达到20%以上, 为透析方案不依从。

2 结果

110例中不依从40例 (36.4%) , 依从70例 (63.6%) 。不依从组年龄 (58.2±14.1) 岁, 透析龄 (31.4±11.0) 个月;依从组年龄 (51.4±13.3) 岁, 透析龄 (31.1±10.3) 个月。不依从组的平均年龄大于依从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52, P<0.05) ;透析龄两组接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14, P>0.05) 。两组其他影响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见表1。

[例 (%) ]

由表1可见, 不依从组不良心理反应发生率高, 血液透析知识缺乏, 经济条件差, 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性别比例两组接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虽然血液透析可使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尿毒症症状消失或减轻, 长期生存率明显提高, 但血液透析患者仍有较高的病死率。因此, 充分透析、预防并发症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获得长期存活的关键, 而治疗依从性又是患者充分透析、预防并发症的基础。虽然依从性的重要性已越来越成为共识, 但是不依从治疗的情况仍十分普遍, 有关报道为1 2.0%~86.0%[1,2]。本组中不依从为36.4%, 影响依从性的因素包括:年龄大、不良心理反应、缺乏血液透析知识、经济条件差。

年龄大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依从性差, 与老年患者缺少亲情关怀、经济困难、对疾病的转归缺乏信心等有关[3]。因此, 要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 鼓励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与监督, 保持健康心态[4]。

透析治疗是非生理状态, 尽管透析可维持患者的生命, 但坚持长期透析治疗的患者仍会意识到自己的身体状况逐渐变差, 加上血液透析引起饮食习惯的改变, 对血液透析中产生的不良反应不耐受和家庭经济危机, 患者多会产生悲观等多种不良心理反应而出现不合作行为。因此, 应了解患者的个性特征和产生不良心理反应的原因, 实施针对性心理支持, 予生理、心理支持, 增强自信心。

经济问题也是困扰患者依从性的一个重要的非医疗因素, 维持性血液透析费用国内多为每个月4000~6000元, 而且需长期应用, 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我国目前人民生活水平还较低, 医疗保障制度尚不完善, 如何降低透析的费用, 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垟, 隋小妮, 于龙丽, 等.1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退出原因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 2008, 7 (6) :296-299.

[2]李剑文, 刘日光, 杨京芝, 等.血液透析患者退出及住院原因分析[J].广州医药, 2009, 40 (2) :35-36.

[3]许慧丽, 陈洪滔, 余俊英, 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退出原因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26) :63-64.

上一篇:坝体稳定性分析下一篇:ICP-MS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