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钾提取

2024-07-29

氯化钾提取(精选六篇)

氯化钾提取 篇1

关键词:盐田老卤,脱水氯化钙,可行性分析

青海省察尔汗盐湖霍布逊区段是一个固液相并存、以液相矿为主的综合性矿床。液体矿产中有用组分除KCl外,还有MgCl2、NaCl、CaCl2、LiCl、B2O3等有益组分;其盐田老卤指的是地下晶间卤水经过日晒蒸发盐田光卤石后排放的尾液。这种尾液中富含氯化镁、氯化钙、硼、锂等有用组分。这些资源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增加盐田开发的经济效益,而且也利于盐湖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1 资源状况分析

1.1 卤水中钙离子开发利用的前提

卤水中钙离子开发利用的前提,是钙离子可以深度富集。而钙离子富集,一般受到硫酸根的影响———硫酸根和钙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钙沉淀。

根据化学理论,对于沉淀反应,参加反应形成沉淀的离子浓度乘积为常数。对于Ca2+与SO42-生成CaSO4的反应来说,[Ca2+]×[SO42-]=常数。卤水中SO42-的高低是判断Ca2+是否可以深度富集的参照指标,当SO42-的含量较低时,才有利于Ca2+的富集。

霍布逊区段的盐湖水化学类型属于氯化物型[1],卤水中含有大量的Ca2+,SO42-含量相对较低;在卤水蒸发过程中,无SO42-沉淀,Ca2+可以深度富集,具备了氯化钙富集的条件。

1.2 察尔汗盐湖霍布逊区段钙离子含量

通过对地质资料的研究,对霍布逊区段Ca2+的含量进行了统计分析(见表1)。

在霍布逊区段西北角(霍布逊区段西北盐湖边缘地带),存在着一个钙离子高品位区,按钻孔圈定范围为:CK 216-CK 223-CK 224-CK 225-CK 226-CK 227-CK 139-CK 152-CK 245-CK 243-CK 236-CK 239-CK 234内,其钙离子普遍质量浓度在20000mg/L以上。CK 133-CK 134-CK 143-CK 144-CK 147-CK 160-CK 169-CK 193-CK 449此等值线以北西方向Ca2+逐渐呈增高态势,Ca2+在10000mg/l以上。此等值线以南东方向为逐渐递减趋势,其质量浓度在355~10000mg/L,在北部区段Ca2+的含量有增高的趋势。

综上所述,青海柴达木盆地盐湖卤水的钙离子含量,察尔汗盐湖高于其它盐湖;而在察尔汗盐湖内,霍布逊区段北部协作湖附近钙离子含量最高,这为下一步Ca2+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1.3 霍布逊区段盐田老卤组分含量

察尔汗盐湖霍布逊区段按年产10万t氯化钾计算,排放老卤量为731万t,按其组份含量[1]计算出氯化钙总量45.4万t。大量的老卤中赋含丰富的氯化钙,是综合开发盐湖矿产资源的基础。

2 脱水氯化钙的生产

2.1 目前国内生产无水氯化钙的技术

目前氯化钙的生产方法一般是采用石灰石(CaCO3)经盐酸反应制造。而大规模的氯化钙是在制造纯碱过程中副产氯化钙溶液进行蒸发结晶获得。

氨碱法制造纯碱过程如下:

氯化钙就是以第7步产生的氯化钙母液为基础进行熬制的石灰石盐酸生产氯化钙需要耗费一定的盐酸,成本过高,这种方法逐渐被淘汰。目前氯化钙制造一般是利用氨碱法制造纯碱时的副产品氯化钙溶液蒸发回收,氯化钙废液经煤锅炉加热蒸发获得,其成本主要是氯化钙蒸发的能源消耗。而位于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湖有着十分干旱的气候条件,自然蒸发代替煤锅炉加热蒸发,可降低成本,经济上具有一定的优势[2]。

2.2 提取脱水氯化钙的原则工艺

从察尔汗地区低品位含钾卤水的自然蒸发试验中,可以看出卤水蒸发规律(见表3),提钾后排出的尾液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钙,为制造无水氯化钙提供了良好的原料。

霍布逊区段的硫酸根含量低、卤水中有较充足的氯化钙补给源,在提取氯化钾的盐田日晒光卤石过程中,大量氯化钙以液体形式赋存在液体之中,最终在老卤阶段产出。结合上述自然蒸发试验,可以看出:1)卤水中氯化钙以液体状态进行富集,最终进入老卤之中。在原卤转换为老卤的自然蒸发过程中,氯化钙有60.30%得以富集。2)由于原卤中硫酸根含量较少,氯化钙在食盐(NaCl)阶段损失较少,氯化钙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富集。

在此试验基础上,利用盐湖卤水加工无水氯化钙,工艺分为两大步:第一步,尾水盐田日晒钙镁混盐。第二步,钙镁混盐加工无水氯化钙。

钙镁混盐加工无水氯化钙的加工工艺又分为三部,第一步,卤水制作多水氯化钙纯品。第二步,多水氯化钙加工合格品二水氯化钙。第三步,二水氯化钙加工脱水氯化钙。

老卤加工脱水氯化钙工艺流程图如下:

注:1、固体产品重量均为湿基;2、各次分离过程中的损失(包括液体)均视为液体部分的损失,以液体组分含量计算其分布率;3、固体水分缺失者,为无法测取水分。

3 市场需求及价格分析

3.1 市场需求

氯化钙是多用途的干燥剂,其水合溶液是冷冻机和制冰用的主要冷冻剂,还能加速混凝土的硬化和增加建筑砂浆的耐寒力,是良好的建筑冷冻剂,同时也是路面的集尘剂,海港的消雾剂,织物的防火剂,食品的防腐剂和制造钙盐的原料,也用于氯化钡及某些染料的生产。由于其用途广泛,近年来国外市场需求量逐年递升,例如美国对各种规格氯化钙的总需求量,上世纪90年代中期约为60万t,到1998年为79.4万t,1999年为81.6万t,2003年上升到86.2万t。近年来每年进口量大体为22.7万t。在1989—1998年的10年间美国国内市场对氯化钙的需求量平均每年增长10%左右,预测到2006年后,需求量每年仍有1%~2%的增长。从《中国碱业通迅网》获得历年来我国氯化钙进出口量见表4。

注:以上数据按无水氯化钙计

预计到“十一·五”末,国内氯化钙产品需求量约达30万t,出口需求也达35万t,合计65万t。目前国内产量30万t,缺口较大。

3.2 价格分析

椐调研,目前无水氯化钙的价格因其规格的不同价格有所差异,但都在1200元/t以上,最高价格可达元质量分数的无水氯化钙1450元/t(山东省滨州市),质量分数90%的无水氯化钙1600元/t(四川成都),质量分数93%的无水氯化钙1800元/t(常州),质量分数95%的无水氯化钙1700元/t(上海)。通过对市场和价格的分析,预计氯化钙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4 结论

利用盐田老卤提取脱水氯化钙主要采用的是盐田日晒工艺,察尔汗盐湖年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利用自然气候条件蒸发,具有成本低的优势,无污染利环保;从使用原料来看,是卤水日晒蒸发光卤石后的尾液,有利于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霍不逊区段钙离子的浓度较高,利于氯化钙的富集;从技术结构上看,盐田日晒技术是目前钾肥生产常采用的技术,以往的资料也有老卤继续日晒蒸发的试验,技术上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因此笔者认为利用霍布逊区段的盐田老卤提取脱水氯化钙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张兆广,祁燕.察尔汗盐湖低品位卤水自然蒸发试验研究[J].盐湖研究,2006,14(1).

马铃薯生产可以施用氯化钾 篇2

马铃薯是一种喜钾作物。科研结果显示,每生产1000千克马铃薯块茎,需氮(N)5千克、磷(P2O5)2千克、钾(K2O)11千克,所以马铃薯生产应重施钾肥。氯化钾含钾60%以上,含量高,货源充足,价格比硫酸钾便宜,应是施用钾肥的首选,但是,广大薯农却一直不敢应用,这主要是受传统说法“马铃薯是忌氯作物,不宜使用氯化钾”的影响。

其实,只要认真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出该结论过于绝对和笼统,因为它没有量的概念和区分,没有说清马铃薯忌氯的量。马铃薯适量施用氯元素是有益的,也是必要的,但用量过大就会引起质变,对马铃薯产生毒害作用,因此,确定马铃薯施用氯化钾的量,是当前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基于上述分析和认识,我们连续5年进行了马铃薯施用氯化钾的室内盆栽实验、田间小区实验、大区对比实验、田间示范、大面积的生产实践和定点监测(均以硫酸钾为对照),结果表明:马铃薯适量施用氯化钾,其植株生长茁壮,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作用,对马铃薯块茎品质无不良影响。该成果获河北省承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现把我们的主要试验研究结果摘录如下:

1. 氯元素能促进马铃薯生长发育 氯元素是植物需要量较大的微量元素之一,需要量平均为植物干重的0.1%,当耕层土壤氯元素浓度在100毫克/千克以下时,施用氯化钾的马铃薯其出苗期、团棵期、开花期和成熟期与对照基本一致,且在团棵期叶色浓绿,茎秆粗壮,收获时仍有部分植株挺拔直立,而对照的植株已全部塌倒。

2. 氯元素能提高马铃薯产量 施用氯化钾的耕层土壤氯元素浓度在100毫克/千克以下时,马铃薯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增产,一般增产10%以上。当耕层土壤氯元素浓度达到800毫克/千克时,就会抑制马铃薯生长、叶片呈现褪绿、变黄等毒害症状。

3. 氯元素不影响马铃薯块茎品质 施用氯化钾的耕层土壤氯元素浓度在100毫克/千克以下时,块茎淀粉含量与对照的含量基本一致。围场县连续5年应用氯化钾,无论是种薯还是商品薯,在种植、食用和加工中,均未发现不良影响。

4. 氯元素在土壤中没有明显的积累 在每亩地施用氯化钾15千克(耕层土壤氯浓度为39.6毫克/千克)的用量下,对施用1~3年的地块进行了检测,氯施入量的98.51%都被作物吸收利用或被雨水淋失。因为氯离子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大,易于淋失,在常规用量下,连年使用含氯化肥,土壤中没有明显的氯积累,更不会使作物中毒。

综上所述,在马铃薯生产中可以施用含氯化肥,特别是货源充足,价格相对便宜的氯化钾。每亩施用氯化钾的量为10~15千克(耕层土壤氯元素浓度为31.7~47.5毫克/千克),做基肥一次性施入一般增产10%以上,同时比施硫酸钾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氯化钾提取 篇3

1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1. 1 实验试剂

黄瓜香( Viola diffusa Ging,VDG) 来源堇菜科堇菜属蔓茎堇菜的全草,采自湖南湘西,由湘西民族医药研究室提供鉴定; CCl4为中国联化化工试剂有限公司上海制造,分析纯,批号20041022; 95% 医用乙醇; ALT试剂盒,批号010021; AST试剂盒,批号020071; ALP试剂盒,批号030261,以上均购自于北京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HA、LN、PCⅢ 肝纤维化酶联免疫试剂盒,鼠抗 α-SMA单抗、兔抗TGF-β1单抗、SABC二抗试剂盒、DAB显色试剂盒均由武汉博士德生物公司提供。

1. 2 分组及取材

48 只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质量( 180 ±20) g,由中南大学实验动物学部提供,实验分为4 组即模型组、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黄瓜香药物组,每组12 只,将CCl4与豆油配成60% 的浓度,生理盐水组、模型组和药物干预组皮下注射,大鼠下腹区左右交替进行,首剂0. 2 m L,以后每3 ~ 4 天注射1 次,剂量为0. 1 m L,饮用10% 乙醇。实验时间共持续6 周[2]。正常对照组同上操作,饮用纯净水,皮下注射豆油,在造模同时,正常对照组及生理盐水组0. 9% Na Cl灌胃,药物干预组给予0. 75 g/m L黄瓜香水提物灌胃1 m L/100 g,每天1 次。

最后1 次操作后大鼠全部禁食不禁水,2 天后处死取肝脏切片,病理学检查。HE、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腹主动脉取血,静置,3500 rpm离心15 min分离血清,4 ℃ 冷藏备用。

1. 3 肝脏形态学观察和HE染色观察

观察大鼠肝脏的表面光滑程度、颜色、质地,结节有无等。切片观察肝小叶结构状态、肝板排列情况、中央静脉胶原纤维的变化等。

1. 4 大鼠肝功能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检测

血清4 ℃ 冷藏备用,PCR检测ALT、AST、ALP。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HA、LN、PCⅢ型胶原,所有检测遵照试剂盒说明操作。

1. 5 α-SMA及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

SABC法免疫组化染色显示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α-SMA) 及生长转化因子 β1( TGF-β1) 每组选15 张切片,放大倍数为200镜下选取1 个视野,测定灰度值。

1. 6 统计学处理

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统计分析,显著性差异P值<0. 05,极显著性差异P值<0. 01。

2 结果

2. 1 黄瓜香对大鼠肝脏病理组织学的影响

①正常对照组: 无异常病理改变,汇管区清晰可辨,有结构完整的肝小叶,无明显炎细胞浸润( 图1) ; ②模型组: 肝小叶界限模糊,胶原纤维包绕分割肝小叶,多个点状或大片状坏死出现在小叶内、有部分肝细胞脂肪变性,汇管区见很多炎症细胞浸润( 图2) ; ③生理盐水组: 胶原纤维增生、坏死的范围和炎性细胞的浸润比模型组减少,但仍比较严重( 图3) ; ④药物组: 肝小叶正常,少见纤细的纤维间隔,炎性细胞浸润偶见( 图4) 。

2. 2 黄瓜香水提物对肝功能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ALP活性较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干预组显著升高( P<0. 01) ,显示肝细胞被破坏,胞内酶大量溶出; 药物干预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血清ALT、AST、ALP活性显著降低( P < 0. 01 )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HA、LN、PCⅢ 含量,显著增加( P<0. 01) ,说明造模成功,黄瓜香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HA、LN、PCⅢ 含量显著降低( P<0. 01) 。

(n=10,±s)

注: 与正常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比较,★P<0. 01,与模型组比较,▲P<0. 01。

2. 3 黄瓜香水提物对肝细胞 α-SMA及TGF-β1表达的变化

免疫组化染色 α-SMA及TGF-β1阳性者棕黄色。正常对照组血管壁上有少许棕黄色的着色颜色浅。模型组肝小叶结构被破坏,肝细胞索紊乱,着色明显增多色深。生理盐水组与模型组接近。药物干预组有少量着色,且着色明显较模型组变淡。

(n=10,±s)

注: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 < 0. 01;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 <0. 01;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 01。

3 讨论

肝组织 α-SMA表达以及血浆TGF-β1变化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风向标,肝纤维化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纤维结缔组织在肝脏内增生,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matrix,ECM) 的合成增多降解减少,致使肝内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的病理过程。研究认为肝纤维化形成以肝细胞坏死和慢性炎症为前提; 炎性介质激活肝脏枯否氏细胞( Kupffercells,KC) 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和活性氧为中间环节; 继之肝星状细胞( Hepaticstellatecells,HSC) 被激活,合成以胶原为主的ECM沉积于肝组织等三个阶段。其中枯否氏细胞是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脏炎症反应的效应细胞,而肝星状细胞的活化是肝纤维化关键事件。因此干预HSC的生物学行为能成为成功防治肝纤维化的有效手段[3,4]。

生长转化因子(TGF-β1)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的致纤维化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强烈地影响着和肝星状细胞和肝细胞的生物学性状[5,6]。基于生长转化因子与肝纤维化息息相关,因此有效干预生长转化因子(TGF-β1)的表达,有良好的延缓和逆转纤维化的作用。

黄瓜香( VDG)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来源于堇菜科堇菜属蔓茎堇菜的全株入药,鲜草揉碎后有较强烈的黄瓜气味而得名,全草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之功,主治肝炎。本实验应用黄瓜香灌胃治疗四氯化碳造模成功的肝纤维化的模型大鼠,证实对肝纤维化的大鼠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黄瓜香能抑制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α-SMA) 及生长转化因子 β1( TGF-β1) 的表达有密切的关系。

4 结论

肝脏疾病为常见的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目前以中医药科研新成果阻断、逆转肝纤维化已成为一个新的有效治疗方法。较理想的抗肝纤维化药物应具有良好耐受性,对肝脏有特异的靶效应,无毒或低毒,天然药物及中草药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黄瓜香对 α-SMA及TGF-β1的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明显减少纤维化组织面积,降低肝损伤的程度,证实了其良好的保肝护肝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先辉,李春艳,吕江明,等.黄瓜香水提物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J].吉首大学学报,2006,27(5):95-97.

[2]刘恒兴,邵锋,王环震,等.β-2胡萝卜素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8,25(1):5-7.

[3]Schoemaker MH,Ros J E,Homan M,etal.Cytokineregulation of proand anti-apoptotic genes in rat hepatocytes:NF-kappa B regulat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2(c IAP2)prevents apoptosis[J].Journal of Hepatology,2002,36(6):742-50.

[4]翁榕安,李先辉,李春艳.黄瓜香提取物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内Ⅰ、Ⅲ型胶原及生长转化因子β1表达的影响(J).食品科技,2010,35(8):271-277.

[5]Sanz S,Pucilowska JB,Liu S,et al.Expression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by activated hepatic stellate cells reduces fibro-genesis and enhances regeneration after liver injury[J].Gut,2005,541:134-141.

分析常见盐湖氯化钾生产工艺运用 篇4

关键词:常见盐湖,氯化钾,生产工艺,钾肥

在氯化钾的生产工艺中, 化学沉淀法、萃取法、溶析法和膜分离法都是传统的氯化钾生产方法, 这些方法具有成本高、操作过程复杂、产品质量低的特点。本文对氯化钾生产的主要工业应用方法:工艺冷分解—浮选发、反浮选—冷结晶法、热熔结晶法和冷却溶析结晶—反应萃取接近耦合结晶法分别作了介绍。

1 冷分解浮选法

冷分解浮选法是指在采出光卤石矿后进行脱卤, 得到湿光卤石矿, 再加淡水对湿光卤石矿进行冷分解 (KCL—Mg Cl2—H2O体系的冷结晶过程) , 混合料浆放入水洗塔中, 再加入药剂进行粗选, 通过高镁母液进行两次精选, 得出精氯化钾和尾矿的方法。冷分解浮选法是由国外引进的, 它在国内实现的时间要比国外晚了近60年, 但仍实现了工厂的连续生产, 为钾肥的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冷分解浮选法作为传统的氯化钾生产工艺, 具有可靠性高、工艺流程简单的优点, 但该工艺也存在一些缺点: (1) 系统回收率低, 产品质量低, 且不易提高。冷分解浮选法中, 氯化钾的回收率只有40%~50%, 距离最高标准的90%~92%还相差很远。另外, 冷分解浮选法对原矿的稳定性要求较高, 在工艺操作过程中对操作控制的要求非常严格。 (2) 通过冷分解浮选法产出的氯化钾产品粒度细, 分离和干燥都很困难, 粒度<0.88 mm (-170目) 的占81.10%.

2 反浮选冷结晶法

1997年, 反浮选冷结晶法在我国青海盐湖钾肥中进行试生产, 反浮选冷结晶法的投入使用使我国氯化钾生产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该工艺主要是指在光卤石原矿和尾矿中加入饱和卤水进行调浆, 再加入专用的浮选药剂, 增加细盐表面的疏水性, 进行反浮选, 剔除尾盐, 对剩下的液体进行脱卤排除滤液, 得到低钠光卤石, 然后加入适当量的淡水进行洗涤和冷分解结晶, 最后过滤得出高品位的氯化钾。

目前, 反浮选冷结晶法在整个世界氯化钾的生产工艺中占有领先地位。我国的钾盐重地察尔汗经历了10年的开发, 主要是对盐田中的光卤石开发加工。在光卤石的提取过程中, 通过分离将氯化钠含量低于6%的光卤石进行结晶控速分解, 将得到的粗钾通过洗涤分离和干燥后, 得出精钾。该工艺不仅能浮选出大量氯化钠, 还能排除部分水不溶物, 从而提高氯化钾的精度, 使氯化钾的回收率和氯化钾品质得到提高。与冷分解浮选法相比, 反浮选冷结晶法产出的氯化钾含量较高、粒径更大, 且水分少。目前, 通过反浮选冷结晶法制取的氯化钾产品的回收指标为:氯化钾的品位控制在90%~95%, 回收率控制在59%~62%, 且平均粒径达到0.2 mm, 水分含量小于3%.但该工艺仍存在缺点:流程复杂、操作难度系数高, 且对浮选和结晶中的精度要求相当高。

3 热溶结晶法

热溶结晶法是指将光卤石经过冷分解过滤后与母液分离得出固相, 而氯化钾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 通过温差调节分离出氯化钠和氯化钾。热溶结晶法又分全溶结晶法和冷分解热溶结晶法两种。其中, 全溶结晶法是将光卤石全部进入热水溶解, 再将热溶液冷结晶出氯化钾;而冷分解热溶结晶法是指将光卤石矿冷分解除去氯化镁, 过滤后再热熔的一种方法。

日晒法是热溶结晶法原理的一种生产氯化钾的方式。日晒法主要是指把卤水放入钠 (晒) 盐池中蒸发, 分离出氯化钠;再将卤水浓缩后放入光卤石池中继续蒸发, 析出光卤石, 排除老卤, 再加入适量淡水, 将光卤石溶解, 最后放入钾盐池, 氯化钾则会自动析出;再将钾盐池卤水进行浓缩, 并返回到钠盐池进行循环利用。日晒法对药剂的需求不大, 但产率较低, 且生产活动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

4 冷却溶析结晶—反应萃取结晶耦合结晶法

该生产工艺是由天津大学国家工业洁净技术研究推广中心自主研发的。冷却溶析结晶—反应萃取结晶耦合结晶法是将高温熔浸液以一定的速率降温, 然后加入高镁母液, 使氯化钾和氯化镁结合成光卤石, 待温度降至终点温度后, 通过沉降分离、过滤脱卤的方式得到液态和固态物质, 并将这两种物质作为下一步反应萃取结晶的原料, 利用液态物质提取卤块, 再将固体物质进行溶解, 提取氯化钾。在此方法中, 反应萃取结晶过程 (包括复盐光卤石溶于水发生分解反应的过程) 较为复杂。冷却溶析结晶—反应萃取结晶耦合结晶法改变了传统的光卤石矿和分解液一次性混合、冷却、溶析、产固的方法。由于氯化钾的饱和液中氯化镁含量的增加利于氯化钾的析出, 为氯化钾的结晶提供了动力。因此, 利用该工艺产出的氯化钾产品粒度较大、纯度较高, 符合国家工业一级的氯化钾产品要求, 且具有耗能比传统工艺低的优势。但此生产工艺目前仅处于实验研究阶段, 还没有正式进入工业化, 但为今后氯化钾生产工艺的改革发展奠定了基础。

5 结束语

虽然我国盐湖钾资源丰富, 但并不能长远满足我国农业发展的需求, 从目前钾肥的产量来看, 钾资源可满足的用量年限只有短短几十年。因此, 我国应加大对钾资源的地质勘察力度, 建立氯化钾资源储备机制, 以满足农业的发展需求。在氯化钾的生产过程中, 企业应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 并深化、吸收, 提高自主创新。

参考文献

[1]刘够生, 宋积品, 汪瑾, 等.反浮选—冷结晶氯化钾生产过程中硫酸钙旋流分离数值模拟[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10 (03) .

不同氯化钾用量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篇5

关键词:烤烟,氯化钾,产量,质量

氯是烟草必要的营养元素。但长期以来认为, 烟草是“忌氯作物”。刘国顺[1]研究认为:过量的氯含量, 除了影响阴燃持火性, 还会干扰烟草碳水化合物的正常代谢, 烟叶片淀粉积累过多, 叶片肥厚而脆, 调制后叶片颜色暗淡而不均匀, 吸湿性大, 存放时颜色变深, 并产生不良气味。但李建和[2]研究表明:适量施用氯肥, 不仅可促进烟株健壮生长, 提高烟叶的产量和品质, 而且还可以提高烟株的抗旱、抗病虫害能力, 烟草吸收适量的氯, 有良好的产量效应, 对品质也有改进[3,4,5]。烟叶生产中含氯肥料的施用, 成为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为寻求适宜的氯肥施用量, 指导烤烟生产的肥料施用, 特研究氯化钾用量对烤烟生长发育、质量、产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建阳市南平市农业学校烟草试验田进行, 该地块交通便利, 地势平坦, 排灌方便, 肥力中等, 前茬为水稻, 无病虫害。耕层土壤主要农化性状: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水溶性氯的含量分别为102.650、29.370、59.360、21.262mg/kg, pH值为5.13。

1.2 试验材料

供试烤烟品种:云烟85。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氯化钾用量处理, 分别为0 kg/hm2 (A) 、45kg/hm2 (B) 、90 kg/hm2 (C) 、135 kg/hm2 (D) , 3次重复, 随机区组设计, 每小区植烟80株, 两侧设置保护行, 行株距1.2 m×0.5 m。N∶P∶K=1∶0.8∶2.5, 施总氮127.5 kg/hm2。

1.4 观测与记载

各处理烟株大田生育期观测:各小区随机固定选取5株有代表性的烟株, 分别在现蕾期、团棵期、打顶后进行株高、茎围、最大叶面积及叶片数的测定;对各处理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进行统计;试验结果用DPS处理系统进行分析[6,7]。

2 结果与分析

2.1 烟株大田生育期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 各处理烟株大田主要的生育期基本一致, 说明施氯化钾的多少对烤烟大田生育期没有明显的影响。

2.2 不同氯化钾施用量对烟株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 现蕾期处理A、处理B的株高和处理D的株高有略微的差别;顶叶成熟期的处理B和处理D之间株高有略微的差别, 其他处理的农艺性状间基本上无显著差异, 表明氯肥施用量对烟叶的主要农艺性状基本没有影响。

注:同列不用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显著水平, 同表5。

2.3 烤后烟叶外观品质比较

由表3可以看出, 处理B的X2F颜色较深, 处理C、处理D的X2F和C3F、处理D的B2F颜色比其他处理较暗, 由此表明氯化钾施用量对烟叶的外观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2.4 烤烟产质量经济性状比较

由表4可以看出, 各处理整体表现出单叶重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 施用氯化钾45~90 kg/hm2, 烤烟单叶重增加趋势明显, 当氯化钾用量超过135 kg/hm2, 烤烟单叶重开始下降。

由表5可以看出, 各处理产量无显著差异, 但处理A、B产值与处理D差异达极显著, 处理B与处理C、D的差异和处理C与处理D的差异均达极显著。表明氯化钾的施用量达到一定程度后, 随着其施用量的增加, 经济效益显著下降。这些差异在上等烟比例、均价等方面表现明显, 特别是上等烟比例, 差异达极显著。处理A和处理B的差异虽未到达显著水平, 但处理B产量、产值、均价和上等烟比例均比处理A高, 可见适量的氯化钾有助于改善上等烟质量, 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g)

2.5 烟叶化学品质比较

由表6可以看出, 各部位烟叶的氯含量随着施氯量的增加呈现增大的趋势, 总体上烟叶不同部位的氯含量为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随着氯化钾用量的增加, 烟叶中氯含量增幅明显。各处理总糖、烟碱、总氮、还原糖均在适宜的范围内。

3 结论与讨论

(1) 不同氯化钾用量对烤烟生长发育进程没有影响, 适量施用氯化钾 (45~90 kg/hm2) 对促进烟株早生快发、改善烟株的农艺性状有积极作用, 过量施用氯化钾 (135 kg/hm2) , 烟株茎围和叶面积变小。

(2) 施用氯化钾45~90 kg/hm2, 烤烟单叶重增加趋势明显, 当氯化钾施用量为135 kg/hm2时, 烤烟单叶重开始下降。

(3) 施用氯化钾45 kg/hm2和未施用氯化钾的差异虽未到达显著水平, 但施用氯化钾45 kg/hm2的产量、产值、均价和上等烟比例均比未施氯化钾的高, 适当增施氯化钾, 烤烟产质量的经济性状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为解决南平烟区烟叶氯含量偏低的问题, 增施氯化钾45~90 kg/hm2, 满足烤烟氯素营养的需求, 可以提高烟叶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国顺.烟草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2]李建和.Cl对烤烟光合作用的影响[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1999, 28 (2) :184-187.

[3]李永忠.氯在烟草体内的生理代谢功能及其应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5, 10 (1) :57-61.

[4]徐安传, 李佛琳, 王超.氯素对烤烟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J].中国烟草科学, 2007, 28 (2) :6-9.

[5]李余湘.增施镁和氯对烤烟产量和品质影响的初步研究[J].贵州烟草, 2002 (3) :18-23.

[6]张凤侠, 马永建, 彭丽丽, 等.增施牛粪对烤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 (33) :14652-14654.

氯化钾提取 篇6

关键词:静脉输注,氯化钾,疼痛,护理干预

钾是细胞内的主要阳离子, 其浓度为150~160mmol/L, 血清中钾浓度仅为3.5~5.0mmol/L。常因摄入不足、丧失增加、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而引起低钾血症 (血清钾低于3.5mmol/L) , 而高钾血症则常因肾功能减退、分解代谢增强、静脉补钾过量过速使得血清钾的浓度高于5.0 mmol/L。

氯化钾是常用的电解质平衡调节药, 临床常采用静脉补充氯化钾来纠正血钾失调。但静脉输注氯化钾过程中常出现患者局部或同侧肢体疼痛的现象, 有研究认为这是由于钾离子对血管壁的强烈刺激, 使支配血管的神经兴奋, 引起血管收缩, 甚至痉挛[1], 致血流速度减慢, 局部含钾浓度相对较高而引起局部疼痛[2]。有关减轻静脉输注氯化钾引起疼痛的护理对策近年来已有不少报告, 笔者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和参阅相关文献作如下总结。

1 静脉输注氯化钾致疼痛的分析

患者常由于输注氯化钾致疼痛, 而产生不舒适感, 是一种不愉快感和伴有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的情绪体验。静脉补钾产生疼痛的原因, 目前认为与钾离子导致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发生变化, 引起细胞膜电位的改变有关, 同时钾离子刺激血管痉挛收缩, 血流速度减慢, 局部钾离子浓度以及细胞外钾离子浓度升高, 加剧疼痛的发生[3,4]。

2 静脉输注氯化钾的护理对策

2.1. 改进输液方法及输液器

2.1.1 最好选用近心端大血管或中心静脉输液, 每次输液更换输液部位, 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输液速度。

2.1.2 灵活调整针头的角度常规穿刺后, 将针柄逆时针翻转180°至对侧固定, 使针尖斜面向下并处于血管的中间, 采用翻转针柄固定法病人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固定法。有报道表明翻转针柄固定法能减轻病人的疼痛[5]。王艳等[6]采用单盲法对113例患者采用精细过滤输液器滴注氯化钾溶液, 患者输液局部疼痛明显轻于采用普通输液器输液者, 研究者分析认为前者能减少液体中微粒对血管的刺激。

2.1.3 温液中输入低温药液输入时常因药液温度低易导致该侧肢体出现冷、胀、酸、麻、痛等症状, 有报道认为[7]创造与大血管相似的环境, 通过提高液体温度, 保持血管舒张, 增加静脉血流量, 能有效缓解疼痛。患者取仰卧位, 选手背静脉穿刺并固定, 以每分钟30~40滴速滴入, 距针柄30cm处, 将输液管缠绕在500ml加热瓶 (外罩一层纱布) 上一周 (32cm) , 胶布固定。加热瓶内盛70~80℃水, 置于输液侧肢体与躯干之间, 四周用棉被遮盖。当液体输入1~1.5h后, 将输液管缠绕加热瓶2周, 或提高加热瓶内水的温度[7]。需注意的是应密切控制水温, 保持在60℃~80℃, 不能过高以免发生烫伤, 过低则不能起到作用。有条件的医院可以使用输液恒温器保持输入液体温度恒定在37℃左右, 以减少血管刺激症状, 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2.2 物理方法的应用

2.2.1 硫酸镁同步湿热敷

陈斌[8]等采用自身对照法探讨不同时间使用硫酸镁湿热敷防治含钾药物所致静脉疼痛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同步湿热敷止痛效果优于疼痛后再做湿热敷, 但因湿热敷时间长, 患者活动受限, 操作繁琐, 患者多不愿接受。

2.2.2 氢溴酸山莨菪碱外涂

山莨菪碱 (anisodamine) , 又名654-2胆碱受体阻滞剂, 具有松弛平滑肌, 缓解小血管痉挛, 增加组织血液灌注量, 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周光玉等[9]用无菌棉签蘸少许氢溴酸山莨菪碱注射液在离穿刺点2cm的上方, 沿着血管走向轻轻地来回外涂。根据病人对疼痛的敏感程度, 每隔10~20min外涂1次, 直至含钾液体输完[7], 取得明显效果。局部外涂654-2, 经皮肤吸收后能起到扩张血管、解除血管痉挛的作用, 从而达到止痛效果, 此法操作简便, 止痛效果好, 建议临床推广。

2.2.3 海普林软膏外涂

海普林软膏内含低分子肝素钠, 经皮吸收进入局部静脉后, 能阻止炎性细胞在静脉壁上附着, 从而减少因穿刺引起的炎性细胞在静脉壁上附着产生的静脉疼痛, 具有抗炎、抗血栓形成等活性作用[10]。华琳等[11], 在探讨缓解或解除输液时静脉疼痛的方法中, 将450例住院患者按所输液体分为普通输液组, 输氯化钾组及输甘露醇组3组, 再将各组随机分为不涂药、涂海普林及海普林加山莨菪碱5mg、10mg、2 0mg 5个组, 观察静脉疼痛及静脉炎的发生率。研究结果表明, 输液局部外敷海普林软膏组静脉疼痛发生率较不涂药组明显减少, 故提倡临床联合应用海普林加山莨菪碱软膏, 效果更好。

2.2.4 地卡因和硝酸甘油外敷你

余涛毅[12]等对30例住院静脉补钾疼痛的患者, 分别用1%地卡因、2.5%硝酸甘油、生理盐水外敷观察其止痛效果。结果表明, 地卡因与硝酸甘油对静脉补钾均有明显的止痛效果, 与硝酸甘油相比, 起效快、维持时间长, 地卡因价格便宜, 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2.2.5 利多卡因热敷

有报道称[13]用利多卡因热敷, 通过热力使药物渗入皮内及皮下组织起到止痛的作用, 患者的输液疼痛得到明显缓解, 具体方法:用2%利多卡因10 ml将4层14 cm×7 cm的纱布块浸湿敷于静脉输液血管的近心端 (距针头2~3 cm) , 再将40~50℃的热毛巾敷在纱布块上, 疼痛明显减轻。

2.2.6 中药的应用

方毅贞[14]等将60例因静脉输液致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 观察组采用中成药紫金锭调食醋外敷;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结果表明, 中成药紫金锭调食醋外敷对因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有较好的疗效。李春联等[15]用新鲜的芦荟对切成两片, 将内面湿敷于输液部位, 结果表明使用芦荟组疼痛显著轻于对照组。芦荟为阿拉伯语allcoh演变而来, 是一种民间药草, 有使皮肤收敛、柔软化、保湿、消炎、漂白的性能。芦荟汁中的异柠檬酸具有促进血液循环, 扩张毛细血管之功效, 其芳香成分具有极好的镇痛作用。2.3静脉注射少量利多卡因利多卡因 (lidocaine) 是临床常用麻药, 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从而达到止痛效果。国外学者Lim[16]Morrill[17]用双盲设计, 分别在输液中加入适量的利诺卡因及利多卡因可明显减轻补钾时的疼痛。静脉穿刺成功后, 输注药液约10min时, 静脉注射1%盐酸利多卡因3ml, 推注完后测定病人血压、心率及呼吸无变化, 亦未出现其他不适。

虽然利多卡因致过敏的发生率非常低, 临床上可能处于担心不良反应或者配伍禁忌, 未能被推广应用。而且可能诱发心律失常, 所以操作之前应向病人了解药物过敏史, 过敏者禁用, 对年老体弱及心血管系统病人慎用。

2.4 含钾注射液加入糖盐水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陈明慧等[18]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 观察10%葡萄糖溶液500 ml (A组) 、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500 ml (B组) 以及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 (C组) 中各加入10%氯化钾15 ml静脉输入局部疼痛的发生情况。同时对A组中出现疼痛的患者在输入液体中加入10%氯化钠10 ml, 观察对局部疼痛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做溶剂补钾可显著减少疼痛的发生, 在10%葡萄糖溶液中加入适量氯化钠可消除或减轻补钾时的疼痛。.陈爱萍[19]也报道了补液中加用10%NaCl的研究结果。证实了葡萄糖溶液中加入适量氯化钠可消除或减轻补钾时疼痛的结论。周建芳、姜文等认为[20]在含钾注射液中加入适宜氯化钠可缓解病人局部疼痛, 而且输液前后病人的电解质浓度不会发生明显变化。钠离子具有神经细胞超极化作用, 使机体痛阈升高, 从而缓解疼痛。因此建议使用糖盐水或生理盐水做溶剂补钾, 可明显缓解病人输钾引发的疼痛。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待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2.5 物理方法的应用

有报道称[21]输液局部热敷, 输液管局部升温可有效减轻输注氯化钾所致疼痛。李爱林等[22]认为温热刺激可扩张表皮毛细血管, 减轻血管痉挛, 促进血流加速, 从而减轻氯化钾溶液刺激血管所致疼痛。董瑞馨等[23]将181例住院期间进行静脉补钾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以探讨穴位按摩用于静脉补钾所致局部和肢体疼痛的镇痛效果。治疗组患者 (92例) 在输液前详细交待止痛穴位、按摩技巧并施术操作;对照组患者 (89例) 不进行穴位按摩治疗。对2组疗效进行统计学处理 (χ2检验) 。结果观察2组患者静脉补钾局部疼痛缓解或消失情况。张延红等[24]也有类似报道方法:上肢选内关穴位 (仰掌, 在腕横纹上2寸, 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腱之间) , 下肢选解溪穴位 (在足背踝关节横纹的中央, 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凹陷中, 约与外踝高点相平) 。选好穴位后, 首先向患者解释清楚按摩方法, 用对侧手的中指或拇指端以中强力量按摩输液肢体, 每分钟按摩30~50次。老年人皮下脂肪少, 皮肤松弛, 按摩力量要轻, 以防皮肤损伤。下肢输液可取坐位或卧位, 由患者本人或陪人操作。穴位按摩治疗静脉补钾引起的局部疼痛, 方法简单、疗效确切, 安全无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6 健康宣教

静脉补钾发生疼痛在临床中属正常现象, 如何有效减轻静脉输注氯化钾所致疼痛, 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一大护理问题。运用沟通的技巧讲解治疗性补钾的意义, 增加输液患者的治疗认同度和配合度;通过心理暗示和松弛疗法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 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度。加强输液过程的巡视, 从而有效地避免或减少因静脉补钾而伴随的副反应或并发症的发生。

3 小结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氯化钾提取】相关文章:

浅谈氯化钾转化生产工艺分析10-02

氯化亚铜07-11

氯化琥珀胆碱07-17

氯化聚乙烯08-04

四氯化碳08-06

四氯化锗08-22

二氯化钯09-04

氯化镍含量09-08

二氯化钴09-16

原位氯化氢催化05-03

上一篇:农村微型金融组织下一篇:计算机技术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