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单定向医学生

2024-06-20

定单定向医学生(精选四篇)

定单定向医学生 篇1

1 资料来源与目的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研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就业意愿。研究对象为河南省承担定单定向临床医学专业培养计划的两所高校2010、2011、2012级本科生。本次调查采取等距方法选择调查样本,共发放问卷600份,实收588份有效问卷(其中2010级124份,2011级318份;2012级146份)。调查研究的项目:学生对定单定向培养态度的变化情况;学生将来到农村工作要求的条件;学生是否将来愿意在农村开办个人诊所。目的在于针对这些反馈信息,提出相应的对策。

2 学生就业意愿特征分析

调研结果显示,定单定向医学生在就业取向上,明显具有以下特征:

2.1 学生年级越高,服务农村的意愿越低

当问学生“当初选择定单定向培养的原因”时,有37.1%认为是父母的决定,56.3%表示为自己的主张,另有6.6%的学生选择“其它”。但对“如果允许再次选择,你现在是否仍愿意接受定向培养”的回答,则反映了学生思想态度的前后变化(见图1)。

尽管三个年级中仍“愿意”接受定向培养的比例平均值为43.0%,多于其他意见的学生,但有两个现象应予考虑,其一,由当初56.3%的学生主动选择定单定向培养,将来到农村服务,到现在却有43.0%的学子仍愿意接受这种培养模式,降低了13.3%的比例,说明有78人已经改变了原来的态度。其二,在“愿意”行列中,越往高年级人数越少,比例越低。可见,通过一两年大学学习、观察与思考,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已发生一定变化。笔者进一步分析认为,当初选择定单定向培养者,基于实际的考虑更多些(认为这种途径“免费,可以省钱”的占40.5%;认为可以“包就业,不必费心找工作”的占33.1%,二者相加达73.6%;其余人选择“先上学,走一步看一步”),随着学生社会认知的不断加深和未来发展规划的不断明晰,他们逐步从“务实型”向“发展型”过渡,更加关注于未来的职业发展空间,导致随着年级的增加,到农村就业意愿降低。从图2可以看出,这些绝大多数从农村走出来的学子们选择“背对”家乡的原因,主要是担心在农村工作“发展空间太小”, 难以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2010、2011、2012级所占比例分别是:53.8%、42.8%、43.8%),而认为“工资低”则在其次(所占比例分别为30.8%、30.2%、27.4%),也有一部分学生担心农村医疗设备落后,认为农村环境差的只占一少部分。

2.2 “过路客”现象严重,且走出形式多样化

学生愿意在农村服务的年限,反应出他们只愿做个“过路客”(见表1)。按照协议要求,这些学生毕业后必须在农村工作满6年(含试用期),但调查中只有22.1%的学生选择“6年”,且达41.5%的学生认为“如不合适,随时离开”,34.5%的学生只愿在农村工作2年,愿意在农村工作10年或以上的学生不足7.0%。

可见,绝大多数定单定向医学生只愿做一名路过农村的客人,不希望将自己“落户”农村。同样不容忽视的是,有高达53.8%的三年级学生认为如果不合适,会随时离开农村;如果再加上21.2%的2年农村工作期的学生,将达到75%的比例;而二年级、一年级中这两项比值相加分别是74.2%和70.2%。因此,同样的规律可以发现,越是高年级的学生,在农村工作的期望时间越短。而且,学生对“几年后离开基层单位的方式是什么?”的回答表明他们的选择是经过思考的:43.8%的学生选择“考研走出去”,以便将来有更好的生活前景,或者在城市里谋求发展;选择“通过关系调离”和“直接离开,另谋职”都只是少数学生(分别占10.6%和11.3%);另外,有232名学生(占39.5%)表示愿意“积累经验后自己单干”。这一群体值得关注,他们愿意在哪里工作,有何条件与希冀,下文将专门论述。

大多数定单定向医学生仅愿做农村“过路客”的现象令人担忧。这对我们培养扎根农村、了解农民、为农民服务的大学生村医计划是一场考验。如果不能将这类医学生变为农村常住户,优质医疗卫生人才不能下沉基层,农民看病难的局面就无法根本改观。

当然,为吸引医科大学生服务农村,河南省卫生厅于2009年制定并颁布了《河南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51111工程实施方案》,对志愿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全日制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实施优惠的工资分配政策,可以直接定级,定级工资标准可高于同类人员1档。但笔者认为,因为河南省乡镇卫生院普通员工的月薪一般在1200~2500元之间,仅靠提1档工资的策略显得苍白。如果不能采取其他办法进行平衡,难免他们条件成熟时即“孔雀东南飞”,农村将仍是优秀医疗卫生人才荒地。

2.3 凭实力在农村开办私人诊所的愿望明确,但对政府政策有很大期望

在调查中,有57.8%的学生对包括县级医院在内的农村卫生机构的态度是“半信半疑,有些医生没有真才实学”,31.8%持“怀疑,硬件和软件都不行”观点,两者相加达89.6%的比例;对村医的技术,学生态度更明确,78.4%的学生明确表示“很一般”,仅有9.2%认为“挺好的”,另外的表示“不知道”。也正因此,当问学生“如果让你到农村去自己开办诊所,你愿意么?”时,竟有51.8%表示“愿意”,觉得这样可以“凭技术吃饭,多劳多得”(占“愿意”学生的76.5%);27.5%还不能确定对此问题的答复,其余的20.7%选择“不愿意”。

对于将来在农村开办诊所一事,“象牙塔”中的学子们对政府有着切实的要求和希冀(见图3)。将来凭技术吃饭的他们不怕与同事、村民的关系难以处理,在医患关系仍较恶化的当前也并非觉得与患者相处困难,却唯担心与政府各级领导部门的关系难以处理。当然,他们也希望获得政府的帮助,但最主要的形式是“政策支持”,且多达51.1%的比例(见表2);进而,三个年级相比,越是高年级的学生,对政府的政策希冀越强烈;学生对政府“经济扶持”的要求被排在其次(占28.2%)。

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开诊所的医学生明显对自己的技术水平极为关注,当问他们“开诊所的你希望政府提供什么渠道以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多项选择)”时,72.5%的学生希望“经常到大医院实践培训”,54.9%希望“与名医师多交流”, 47.9%希望“与同行多交流”,31.0%希望“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获得提高”。可见,多渠道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医疗实践,关注学术前沿动态,是医学生认可的提升技术水平、发展诊疗事业的途径。

3 策略探讨

针对上述问题,河南省在加快新医改探索步伐,切实改变农村百姓“看病难”与“看病贵”问题上,应充分考虑学生实际需求,制定和实施各种政策,靠政策吸引人,用创业成就人,用事业留住人,让他们成为农村“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生力军,确保农村三级医疗网不破,甚至将它做大做厚实。

3.1 变基层为吸引人才的磁场,让诊所在农村“遍地开花”

在当前河南省农村人口多,经济实力相对有限的情况下,针对医学生愿意在农村开办诊所,以求多劳多得的情况,政府不妨尝试放手广大的农村医疗卫生市场,让市场来调配医疗资源的配置[1],以给医科大学生创造发挥其医学知识与技能的平台,满足农民的多样医疗卫生需求。具体途径是:第一,经济要扶持。对进入农村开办诊所的医学生,政府要在起步阶段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助,以吸引医学生进入农村。医学生虽然实践经验较少,但相比河南省当前农村中年龄结构偏高、知识结构老化[2]的医疗卫生人员队伍,医科大学生知识层次高,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强,医疗水平提升快;而且,他们求知欲高,精力充沛,能动性强,将能很快成为农村医疗卫生市场的生力军,从而“打破服务供给垄断,扩大消费者的选择空间,形成医疗服务的买方市场”[3]。第二,政策要规范。大学生村医的卫生室建筑用地和必要的医疗设备由政府提供,乡村医生选址,但应将村卫生室定性为国有财产,以防资产流失。第三,政府扮演好“守夜人”角色。政府只担当政策的制定者、秩序的维护者和市场的补充者角色,做医疗卫生市场的“守夜人”;在医疗机构不愿意投入、不愿意做的方面尽力做好。总之,政府要采取各种办法,变农村为吸引人才的磁场,让诊所在农村遍地开花,提高农民就医的可及性。

3.2 变村医为人人羡慕的职业,让事业的发展稳住大学生

这一“变”首先要用经济杠杆来调节,因为“没有收入的体面,更谈不上对医生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4]。具体的步骤是:第一,借鉴外国经验,给到基层服务的医学生高额的额外补贴。第二,在保障底薪的基础上,鼓励竞争。竞争的方式可以与新农合相结合,其手段是让农村居民自由选择和承包医生,政府按承包人头数给承包医生补贴,补贴跟着患者走。通过竞争提高“好医生”经济收入,利用“高收入”效应将乡村医生变为人人羡慕的职业。第三,鉴于基本药物制度在我国许多地方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规范现象,导致基层医生、患者的不满与不便[5],河南省可以尝试在村医中不必强制推行基本药物制度,不必干预医生治疗路径和价格。在竞争的环境中,其自然发展的结果是质优价廉的药品畅销,医术高、费用低的诊所发展快。经济收入的提升,事业的发展,是医生职业成就感的最主要表现,而职业成就感恰是稳定一位技术人才的根本原因。

3.3 变农村不利的职业环境为理想职场,让大学生提升自己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农民

对于医生而言,发展空间与其信息源、交流圈有着很大的关系。对于医学生担心农村发展空间小、事业受影响的纠结,政府可以充分发挥其管理优势,要求各医科院校在附属三级医院设置培训基地,定期为基层工作的学生提供培训机会,接受高年资医生的帮、教、带;与已赴基层的毕业生建立常态沟通机制,了解他们的需求,提供及时的帮助,及时落实优惠政策;对在基层工作有一定年限的学生,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录取中给予倾斜政策;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以了解学科前沿,保持与学术同行的信息交流。总之,我们的政策导向是要努力变农村不利的职业环境为理想职场,让大学生村医在扩展自己生存空间的同时,也提高服务的能力。

通过上述“三变”措施,政府将能用政策吸引大学生走进农村,用事业发展稳住大学生扎根农村,用技术竞争淘汰不合格村医以提升村医总体实力,最终让农村和基层成为真正吸引人才、提升人才、留住人才的地方。当然,真正的受益者还是我们农村中的农民百姓——医改关注的弱势群体。

参考文献

[1]王红漫.大国卫生之难:中国农村医疗卫生现状与制度改革探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22.

[2]赵楠,贾红英,陈迎春,等.河南省乡村医生现状调查与执业化对策研究[J].河南医学研究,2007,(16)3:265-267.

[3]朱玲.构建竞争性县乡医疗服务供给机制[A],唐晋:全球视野中的医改路径[M].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286.

[4]廖新波.医改正在进行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83.

就业协议书医学生免费培养定向 篇2

甲方:

乙方(身份证号):

威海市光远影视动画有限公司与山东传媒学院合作制作大型教育公益208集系列动画片《小森日记》,该系列动画片是山东省广电局于2013年1月立项,制作许可证:(鲁)字第127号。在甲乙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协商一致,就定向就业事宜达成以下协议并共同遵照执行。

一、甲方责任:

1、按照光远影视动画有限公司的规定收费,不得超标准、超范围收费。

2、严格管理,在学习期间保护学员的人身安全。

3、保证学员在学习时间为10个月,实习2个月。

4、学员的学习课时不低于1000课时,课程以招生简章为参考。提供学员最新学习课

程(以项目最新进程提供教学)、最新教学作品、最实用的课程理念。

5、学员毕业后应在济南子公司根据子公司所提供的岗位就业。

6、学员毕业后在济南子公司就业,如不能就业将退还所有的学费。

7、学员毕业后,除违法违纪、身体不健康等个人原因外,如工作出现问题,甲方必须

给学员工作调整,如学员学完还不能就业者甲方将免费提供课程升级学习,直到学员学员达到就业水平为止。

二、乙方责任

1、学员必须服从教学安排和教学管理。

2、在学习期间,必须努力修养好品德,遵守国法校规,服从管理、勤奋学习,尊敬老

师,团结同学、爱护公物、讲究卫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对有严重违纪者、中途自动离校者,甲方有权予以劝退,乙方所交学费一律不退。有违法行为者交由司法机关依法查处,后果自负。

定单定向医学生 篇3

关键词: 农村 定向 培养模式 评价

一、国外农村医学生培养现状

农村基层缺少卫生人才不是中国特有的问题,全球许多发展中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1],都存在类似的问题。世界各国探索和实施了多种干预措施,为农村地区培养、吸收和保留卫生人才。如美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出台美国乡村医学教育计划,主要包括医师短缺地区计划、乡村医师协助计划和乡村医学教育计划,一项调查研究显示,通过这些乡村医学教育计划,在乡村地区工作的毕业生稳定率为80%左右,它们是美国乡村医师培养的成功模式。英国积极实施农村全科医生激励计划,保障全科医生在服务量不足的情况下获得最低薪水,解决了留住农村小型社区医生的难题。印度政府也出台了乡村医生培养政策,即印度政府将5.5年制医学本科课程缩减为3.5年。印度将兴建15个培养乡村医生的医学院,以改善农村严重缺少医生的现状。于未来几年内兴建60所全新高等医学学府和250所护理院校,以此培养更多医学人才。1995年泰国公共卫生部实施了农村医生扩增计划,按照“农村招生,社区培训,家乡安置”的原则,每年专门为农村地区培养300名医生,使农村医生的比例从1994年的23%增长到2001年的31.5%。这些干预措施在不同环境下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我们借鉴。

二、国内农村医学生培养现状

为农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医学人才是中国新医改的关键内容之一。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等四部门于2010年颁布了《关于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从2010年起,连续三年在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医学院招收农村生源,学生入学前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签订协议,在医学院接受5年的免费医学教育后,履行合同回当地乡镇卫生院服务6年[2]。这一政策若顺利实施,则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地区缺少合格医生的问题,2010年第一批入学的订单定向培养的医学生已于2015年7月毕业。这项政策的实施情况如何?与普通的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相比,订单定向培养的医学生在培养模式、就业意向等方面存在哪些差异?在中国社会变革和医改的大环境下,农村基层医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如何设计?回答这些问题,将有助于为中国农村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

三、农村医学生人才培养模式评价

1.基本情况

参与调查的206人中,男性105人(50.97%),女性101人(49.03%);1-15岁主要生活地在农村152人(占73.79%),非农村54人(占26.21%);家庭年收入3.12万元,每年需支付学杂费及生活费平均为0.84万元,有107人(51.94%)表示学杂费和生活费有很大的经济压力。

2.招录情况

34.46%的医学生表示他们选择农村订单定向的主要原因是毕业后有工作,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的原因分别是高考分数限制52人(25.24%)和免学费44人(21.36%)。

3.培养情况

对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培养方面,学校通过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医疗人员岗位能力要求、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临床实践教学能力和赣南地区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以期为培养“学得实、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高素质全科型临床医学人才积累基础资料[3]。在融合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基础上,将全科医学、公共卫生服务等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增加了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课程模块,重视人文课程教育,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基层医疗临床基本技能与诊疗技术、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与方法的培养,以期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同时在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实习安排上增加基层实习环节,实习时间比普通五年制临床医学生长一些。普通五年制临床医学通常临床实习一年,一般都在三甲医院,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除了在三级医院实习外,还会在县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部门实习4个月左右。

在所调查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中,对课程设置、临床实习安排、整体质量三个方面的满意度都集中在满意和一般两个选项,选择满意和一般的学生在课程设置、临床实习安排和整体质量三方面分别占了186人(90.29%)、162人(78.64%)和182(88.35%),说明大多数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是对其所接受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教育不满意的。另外,对临床实习安排不满意的学生名校多于课程设置和整体质量两个方面,说明有一定的学生认为临床实习的安排还需进一步完善。

4.就业意向

调查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中,大部分把县级及以上医院作为毕业后最希望的工作,其中,选择县级以上公立医院的89人(占43.20%),选择县级医院的93人(占45.15%)。只有极少数2人(占0.97%)愿意留在乡镇卫生院工作。

四、结语

在人才培养的背景需求方面,农村医生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通过农村订单定向培养的模式,能解决农村医学人才需求量大与学生农村基层就业率低的矛盾,是缓解目前农村医学人才供应紧张的有效途径[4]。

当前,在我国医学教育领域中,对医学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育质量系统评价的研究不多,尤其针对农村订单定向和普通五年制医学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评价的比较研究几乎没有。本研究为一项跨学科的探索性研究,将教育学、评价学、卫生事业管理学、管理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相结合,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出发,以教育评价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教育评价方法,借鉴流行病学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对高等医学院校农村订单定向和普通五年制医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合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需求,特别是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分别针对高等医学院校和政府部门提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人才培养的策略和建议,最终从数量和质量上解决农村基层人才匮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叶平,杨波,王魁英,等.国外部分发达国家全科医生的培养和使用概况[J].西南军医,2007,9(2):112-113.

[2]张海英,韦波,赵永祥,等.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8):1-2.

[3]黄林邦.农村医学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1.

[4]孙莉.基层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2(10):794-797.

基金项目: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

定单定向医学生 篇4

因为是单独培养的人才,所以定向医学生大学4年-5年期间是不需要交学费的,学校甚至还会给一部的助学基金,来满足学生的日常生活。

所以定向医学生特别适合那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农村学生报考,不仅不用掏学费,连生活费都不用花,属于免费上大学了。

其次,医学生都需要考研考博,之后还不一定进入好的`医院,而定向医学生不需要考研考博,还包分配,工作期间还没有失业风险。

凡事都有两面性,定向医学生的好处也是限制,免学费上大学包分配工作,但工作环境大多是农村基层,且必须在农村工作6年,才能转工作,一般来说分配的工作地点医疗设别差、环境差,没什么学习价值,更别说进步可言了。

上一篇:案例抽象下一篇:单位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