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油田应用

2024-05-19

风险管理在油田应用(精选十篇)

风险管理在油田应用 篇1

一、油田企业生产经营特点

(一) 产品特点

油田企业的生产对象是油气资源, 产品具有单一性、稀缺性、不可再生性, 油气资源的分布和消费市场严重不均衡, 这使石油成为一种高度国际化的商品, 面对着激烈的资源与市场争夺。

(二) 油藏状况复杂多变

世界上没有完全两同的两个区块, 其地质情况、原油物性、开采方式均不相同, 不同的油田、不同的区块油气开采可能完全不同, 这就决定了油田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具有特殊性。

(三) 油田企业生产成本及成本动因具有复杂性

在油田企业开发寿命周期内, 油气产量、成本、利润的变动规律与普通产品产量、成本和利润的变动规律不同, 这是由油田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决定的。在油田开发初期, 油田处于新增产能较快阶段, 此时油藏地层压力大, 油井较新, 油井维护措施也较少, 因此这阶段的油田产量上升很快, 成本较低, 利润较高;当开采达到一定程度以后, 油田企业达到稳产期, 此时新增产能井减少, 油藏地层压力也有所减弱, 单井产量及油气总产量都呈下降趋势, 油田企业为稳产就需增加投入, 如增加注水井和注水量, 实施增产措施 (压裂、酸化等) , 加大油井的各项维护作业, 相对于开采初期来说成本上升, 但这个阶段产量较高, 因此总利润最高。当进入开采后期后, 为保持产量, 油田企业会加大油井维护作业及措施作业, 而油井产量下降, 低效井增多, 油气产量减少、成本上升较快, 利润降低。油气产量的这种自然递减规律与延长稳产期、提高采收率之间的矛盾是油气开发中的基本矛盾。

(四) 油田企业成本要素之间具有较强关联性

如果加强油井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意外的发生就会减少, 如井下作业发生落物而导致打捞成本会减少;再比如, 如果加大研发费用的投入, 便可通过技术进步、优化流程、提高工程质量等方法来减少意外, 同时, 还可能增加产量, 使单位产品成本降低, 利润提高。

(五) 油田企业比较重视社会责任

中石油、中石化近几年已陆续披露社会责任报告, 作为国家支柱型产业, 越来越关注社会责任的履行, 这也已反映在油田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中。油田企业在做全面预算时, 不仅要考虑油田企业的开发特点及周边经济政治环境, 而且也要关注节能减排、安全环保等社会责任问题, 因此油田企业在资金安排时, 除要考虑保障正常生产安排生产经营资金外, 还要顾及非生产性因素, 如建立政府、企业、社会联动的长效机制, 这也需要在预算编制时给予统筹安排, 从而保证油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油田企业生产经营的特殊性决定了全面预算管理在油田企业实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油藏状况复杂多变导致定额和标准制定困难;油藏的不确定性确定成本动因复杂多变, 决定预算编制难度大;意外频发决定预算外资金难以控制。

二、油田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预算缺乏油田企业战略指导

油田企业的传统预算管理是以“年度产量”为导向的, 在油藏条件、开采条件及生产管理水平保持一定水平的前提下, 原油产量目标决定了生产业务量, 进而决定了成本投入总耗费及利润水平。

油气资源具有稀缺性, 在油价高的情况下, 年度产量越大, 年度利润越高。一些油田企业为了简单地实现近期目标进行破坏性开采, 以“上产抢产”为中心, 这样的结果是当年利润增加, 但最终采出率降低, 不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或者有些油田企业的预算偏向短期行为, 忽视注水井治理、长停井治理、套损井治理等夯实油田稳产基础的长效投入, 导致后期成本预算严重上升

(二) 预算编制准确性不够

目前油田企业的预算编制通常以财务部门为主进行, 编制方法采用增量预算方法, 即:在基期实际成本费用的基础上, 结合预算期业务量变化及有关降低成本的措施, 调整相关成本费用项目来编制预算, 编制注重油气单位生产成本的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透视这种预算编制方法的不足:一是从编制主体来看, 缺少预算具体执行层的参与, 而事实上他们比财务人员更熟悉石油开采的生产过程, 更了解降低成本、控制费用的生产手段和技术方法, 进一步说, 缺少预算具体执行层的参与, 他们对预算的认可度就降低, 这会减弱全面预算管理的在油田企业作用。二是从编制内容来看, 传统预算管理偏重油气生产成本控制, 使得预算只重视日常经营活动的业务预算, 不重视筹资及投资预算。事实上筹资、投资和生产经营之间是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 投资预算为生产经营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筹资预算则提供了成本低的资金支持, 偏颇的预算严重影响了预算管理工作的全面性、有效性。三是从编制方法来看, 采用增量预算法来编制预算, 对预算编制机构来说, 工作量减少, 较易编制。但增量预算法的运用是建立在企业现有的每项活动都是企业不断发展所必须的、在未来预算期内企业至少必须以现有的费用水平继续存在及现有费用已得到有效控制三个条件上的, 而现实中这样的条件难以达到, 反而会让企业不合理费用合理化, 助长企业浪费的隐患;另外, 增量预算法还有“鞭打快牛”的现象, 使预算执行层缺少降低成本的动机。这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油田企业预算工作越来越细, 但成本却越来越高。

(三) 预算控制不到位

传统的预算管理强调预算指标的下达、编制和汇总, 但依据预算进行的控制不到位。目前油田企业对预算的控制也突出表现在事后控制, 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做的还不是很到位。从控制手段上来看, 油田企业对预算的事后控制主要从考核兑现的角度进行, 即资金超支或节约通过奖惩兑现来体现。这种控制手段的不完善使预算控制几乎流于形式。从控制效果上来看, 月度、季度预算控制力度不够, 预算与实际有较大差距, 预算外支出得不到有效控制。由于油田企业的特殊性, “重产量、轻成本、轻利润”的观念在预算管理中也有所体现, 这就导致了成本快速上升的后果, 不利于油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四) 预算分析不全面

目前油田企业的预算分析主要是对预算符合率和结算率的分析。前者指季度、月度业务预算和成本预算执行差异, 后者指以业务量实际完成为依据, 反映成本实际发生与结算的差异, 这两种分析都是事后分析。分析时往往是各部门独立的进行生产量和工作量的对比数据, 没有将工作量与价值量进行结合, 而且各职能部门分析是独立的, 没有将各部门的分析进行结合。

(五) 预算考核效果不佳

预算考核效果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由于前期预算编制不准确, 预算出现超支时责任不清晰, 而难于严考核硬兑现;二是预算执行层对预算的认可度不高, 执行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提供的预算考核信息不全面、及时, 影响预算考核的执行;三是预算没有规定的程序对变化了的环境及时作出调整, 但是变化总是存在的, 因此预算的调整过于随意, 这也减弱了预算的严肃性, 使预算考核的效果不佳;四是预算考核偏重财务指标、定量指标, 但很多影响油田企业长远发展的方面却无法定量表述, 因此对这些方面缺乏考核。

三、全面预算管理在油田企业的应用

(一) 以油田企业战略为基础编制预算

油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起点应是油田企业战略, 这样可以使油田企业的短期预算目标与长期战略相统一, 有利于油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在预算管理前期, 就应将企业战略知会预算相关部门及人员, 可以避免各项预算的盲目性。油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不是利润最大化, 而应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落实到全面预算管理上, 其表现就是:产量不再是企业生产的唯一指挥棒, 而是要充分考虑油藏区块的地质条件和开发状况, 以“增产稳产”为中心, 以“经济效益”为导向。此外, 预算考核应立足于战略高度, 在预算考核时既考核财务预算指标和定量指标, 也应考虑非财务预算指标和定性指标, 将市场化评价和内部化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 关注有关油田企业学习和成长、内部经营过程、顾客、竞争者等综合信息。

(二) 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

油田企业的预算编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全员参与, 完善预算编制制度, 让预算执行层也参与预算的编制过程, 此时预算管理部门应预防“松驰预算”的产生;二是将滚动预算方法引入, 从月度滚动预算制度出发, 根据生产条件变化、作业量的调整, 进行相应调整, 执行预算追加或削减, 再“以月保季, 以季保年”, 依靠滚动预算修正全年生产经营工作量;三是适度引入作业动因理念, 在编制油田企业预算时, 首先对油田企业生产经营流程进行分析, 梳理作业链, 优化作业链, 然后划分作业, 分析作业动因, 根据预算期作业动因的变化编制预算。但由于油田企业生产条件的复杂性, 完全引入作业动因来编制预算有一定的难度, 例如, 为解决不同地质和工艺条件下的区块、作业单元和责任中心的成本差异问题, 还需要分析影响因素, 测定影响因素的级差系数。如材料费以油井维修材料损耗、管线维修等为成本动因, 以各种单件材料 (如焊条) 件数为动因量, 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站上、油井维修周期。这些量化系数较难获得, 通常需要对大量长期历史数据的分析得到;四是全面预算管理包括作业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 因此要求预算不仅关注日常经营活动, 还应关注油田企业的投资活动和资本运营活动, 因此要重视资本预算和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工作。

(三) 强化预算事前事中事后控制

信息畅通和内控完善是有效预算控制的前提, 幸运的是, 现阶段油田企业已实行ERP系统, 油田企业的内控系统也逐步完善, 为有效控制提供了信息保证和制度保证。ERP系统是一个高度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 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销售分销、物料管理和项目管理等模块进行集成, 全面预算管理所需要的大部分数据几乎都能从ERP系统中获取, 更细致的非财务数据也可通过系统扩展、二次开发提供。在预算执行过程中, 当某项预算额达到年度 (季度) 预算限额时, 系统会提供预警和报警, 此时, 预算执行单位已无法录入相关数据, 必须严格按照内控授权流程报批, 填制内控审批表, 经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分管领导审批后下达执行, 常见的有超年度预算单项费用的审批、特殊措施项目的预算审批、专项费用和单一项目的预算审批。预警的功能主要是提醒管理者提前做相应的预防措施或仅是加以关注, 从而防止超预算或避免隐患事项造成损失。全面预算管理下的事后控制可以将重点放在预算实施分析和信息反馈上, 检查预算执行情况, 发现预算执行差异, 分析差异产生原因, 并针对原因制定相应措施, 为实施结果与预算目标之间的差异是为了差异分析, 以找出原因并制订措施, 为下期全面预算的编制提供参考。

(四) 深化细化预算分析, 建立健全预算考核体系

全面预算管理是全员参与, 涉及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模式, 这个理念不仅体现在预算编制过程中, 也应体现在预算分析方面, 因此预算分析不应仅仅集中在成本分析或事后分析方面, 需深化细化分析, 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重视预算事前决策的价值分析。事前决策的价值分析是指对某项投入预案, 从决策管理到科技、地质、作业等生产工序, 再延伸至大队、小队乃至班组, 方方面面都应该进行价值分析, 使方案形成以地质、技术、经营、财务、审计、采购、营销为一体的价值最优时, 才可付诸行动;二是重视工作量与价值量的结合分析, 各职能部门的预算分析, 除了工作量和生产量的对比数据外, 也应加入价值量的对比数据, 在工作量和价值量之间建立起联系;三是重视职能部门间结合分析。如将成本分析与生产分析相结合能更准确地分析出预算偏差原因, 并及时反馈给生产部门, 指导生产运行。

参考文献

计量技术在油田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篇2

摘要:油井计量不仅是合理而科学地考核各个单位任务完成情况的基础,而且还是石油企业领导者了解区块产能发展动态的重要依据。但是,当前油井计量中尚且存在一些制约性因素,不利于油井管理与开发成效的提升。因此,石油企业应积极采取多种措施优化计量技术在油田管理中的应用成效。本文总结了油井计量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了油井计量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计量技术;油田管理;应用策略

在油田管理中,计量通常可分为四级内容:一级内容为企业外销产品;二级内容为有限公司与采油厂的交接计量;三级内容为对油田中各个区块的计量;四级内容为对油井产物的详细计量。每一个计量数据都是对油田具体生产经营活动的真实反映。因此,石油企业可依据具体的计量结果科学制定出更加合理的管理方案,从而促使企业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收益。那么,如何加强计量技术在油田管理中的应用成效,是石油企业急需思考的问题。

1、计量油井产物

一般来讲,油田计量指的是对转油站及油井生产的计量,在油田的日常生产中对油井产物的计量主要涵盖油井的湿气计量、输送的含水原油计量、油井计量、生产管理、储量控制、产量计算等。因为各个油田的地质情况与环境情况各不相同,因此我国每个油田应用的计量方法与计量技术也因有很大区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大胆探索与创新,尽可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最科学的油田计量技术。当前,网络管理技术、自动化技术及计算机技术都普遍应用在油田的计量与开发中,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完全解决了人工操作造成的误差,并且高效实现了信息共享与数据库建立,这都对油田中计量技术的应用提供了良好条件。但是,因为计量技术在我国应用时间较短,当前用来计量油井产物的技术与仪表情况如下:

1.1 计量油水混合物的仪表

当前主要是用质量流量计对油水混合物进行测量,该测量形式有很多优点,比如适用性强、智能程度高、精准度高,在高效计量含油量低的油井的同时,还可解决高含水量及高含气量油井的计量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质量流量计在生产技术方面更加成熟,因此该仪表被广泛应用在油田油水混合物计量活动中。

1.2 计量掺液量的仪表

当前,在运用加热集输的形式对掺含油的污水进行输送时,必须对其含水量进行测量,但是该测量过程有较大难度,这是因为如果掺加的含油污水具有过高温度的话极易结垢从而导致计量工作无法开展。目前,用来测量含油污水的计量方法有差压式、压变式、浮球式等液位计,其中受介质影响最大的计量方式是压变式液位计,并且在冬季应用该计量方式时,还需要保温引压,以确保油不会凝固,而差压式液位计在应用是也必须重视压管中的油温度是否过低。通过多方面对比,我们发现浮球式液位计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并且计量结果的精准度也比较感,能够很好地满足多种计量需求,因此在石油企业的计量工作中被广泛应用。

1.3 测量油井产物含水量的仪表

常用的测量油井产物含水量的方法为密度法,其是借助对油井产物密度的测量来推算其水分含量的。在运用密度测量法时需要的仪器主要有双振动管及单振动管。另外还可利用含水分析仪对油井产物中的含水量进行测量,其测量的主要方式涵盖:r射线法、微波法、电容法、短波法等,其中智能化水平最高的是r射线法,并且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因此被广泛应用。

2、油田二三级计量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

当前,油田的二三级计量中尚且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制约了计量精准度的提升,这就不利于石油企业对各个油井的生产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从而阻碍了企业管理成效的提高。笔者在总结并全面分析油田二三级计量中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2.1 创新计量方式

测量仪中的油流压力与温度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但是当前尚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修正温度与压力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用先进的质量流量计替代传统的测量仪,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计量油气时的积极作用。

2.2 更新计量仪器

当前,在计量二三级原油的含水量方面,自动在线测量技术尚未普遍应用,并且智能取样法的应用比例也很低,这就造成所取得的`油样不具代表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精度较高的流量计来计量二级原油,并在计量中使用先进的标准表,从而实现对原油密度值与含水率的智能在线标定,进而切实提升计量结果的精准度。

2.3 优化计量测量

目前,油田的二三级站点不具备标准装置,而很多发达国家的油田计量检定已经使用了自动化、网络化、高精度的计量仪表,这就大大提高了信息获取过程的便捷性。因此,我国石油企业应积极学习与借鉴外国先进的计量检定技术,尽可能提高计量技术的科技含量,从而跟上计量仪表更新换代的步伐,进而以先进技术促进油气计量结果的科学性与精准性。这就需要我国石油企业的技术部门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将国外先进科技和我国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以推动石油企业不断发展。总之,计量技术在油田管理中的应用,不仅帮助石油企业及时了解油井的生产状况,而且还有助于管理者制定出更加有效的管理策略。因此,石油企业应大胆创新与探索新的计量技术,并虚心借鉴国外先进的计量管理策咯,从而不断提高油田的内部计量能力,进而不断优化油田计量管理成效,最终促进石油企业获得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凌川.原油计量技术的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

[2]崔降宇.物联网技术在油田生产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

信息技术在油田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勘探开发;信息技术;档案

引言

油田勘探开发档案管理资料包括物化探、单井类资料(主要指录井、测井、酸化压裂、试油试采、措施修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科研文档、勘探开发年报、半年报、汇报多媒体等各种类型,文档管理是对企业的知识财富的管理。简单地说,对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积累的文档进行管理就是油田对其所拥有的知识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而如何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储存、传递和共享这些财富,从而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使用知识财富,是文档管理的最终目标。

一、需求分析

目前档案资料入库、借阅、归还等环节还是通过人工方式管理,缺乏档案管理业务信息化管理及网络查询、借阅、统计、分析等,其次缺乏文档资源的共享平台。通过信息化技术,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解决勘探开发类实物档案的现代化管理问题,通过部署系统彻底改变目前档案手工管理模式;2.解决全部馆藏档案资料电子化问题,在目前部分资料电子化基础上,完成其余所有馆藏资料电子化;3.解决资料存档规范性问题,建立统一、科学、规范的摘要、关键词、关键字的索引约定;4.解决电子档案高效共享应用问题,建立稳定、高效的网络化平台,实现快捷便利的查询、查阅、下载所需要的档案资料;5.解决新产生资料如何实现常态化电子化入库问题,解决不断产生的勘探开发新资料如何实现电子化、建立属性信息等问题;6.解决信息安全保密问题,建立有效的认证、授权、动态跟踪手段,最大程度降低信息安全保密隐患。

二、实现目标

1.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建立勘探开发档案信息系统,全面彻底进行馆藏资料标准化整理,彻底改变目前档案手工管理模式,大大提高档案在归档、统计、借阅、查询、催还等方面的工作效率,提升服务窗口形象。2.改变档案利用方式。用户不需到档案馆便可对馆藏进行查询,了解其所需档案的馆藏及借阅情况。实现其方便地查阅有电子化档案的资料,对于要借阅的档案可以实现借阅预定。3.实现电子档案的网络化共享应用。共享与保密相结合,构建稳定、安全、高效、快捷的网络化档案应用平台,实现电子档案网络化检索、查阅、下载、应用,促进传统档案资料应用模式的根本改变,全面提高勘探开发档案资料应用效率,保证油田科研生产各项任务的顺利开展

三、档案信息化内容

1、实体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1)建立馆藏属性库

属性库包括两部分:目录属性库和专业属性库。档案目录属性库的建立为信息发布提供基础数据,解决以往台账式目录查询不准不全的问题。目录属性库按照专业类别、时间等进行多种形式分类。专业属性的建立是为用户进行专业检索提供数据支撑,不同专业类别的档案都有各自的专业属性,如试油、修井,压裂、酸化等。

(2)档案条形码或二维码管理

档案整理需进行贴码(条形码或二维码)工作,此处以条形码为例进行描述。条形码管理具有输入速度快、信息量大、准确度高、成本低、可靠性强等特点,适合勘探开发档案管理,是油田档案管理的有效手段,通过条形码与应用软件相结合实现对档案的快速入库、借阅和归还。

(3)开发实体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建立符合油田档案管理需求,涵盖档案整个生命周期及档案管理各个环节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具有以下特点基于B/S构架的软件体系。具有分布性特点,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查询、浏览等业务处理,后续档案业务扩展简单方便,通过增加网页即可增加服务器功能,维护简单方便,只需要改变网页,即可实现所有用户的同步更新,维护成本低。严密的授权及安全体系,保证档案信息数据安全。从应用安全,信息安全,系统安全三个层次保证系统的安全,应用安全主要通过华北油田身份统一认证和权限管理中心以及系统自身功能权限管理来加以控制;信息安全对所有档案采用库房,分类,档案三级授权,保证档案信息安全并且制定了科学的数据备份策略;系统安全则要依托油田网络和服务器安全策略。采用条码技术对实物档案进行管理。采用条码技术极大的简化了档案入库、借阅和归还等繁琐环节,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实现多种不同类别档案自定义统一管理。新加类别不用更改后台数据库设计,通过配置文档即可实现,极大的增强了系统的扩展性。方便、简洁的操作界面。操作界面简洁,界面交互性强,减少了用户的学习成本。提供与电子档案馆的数据接口。用户在查询借阅文档时,可以在线浏览电子档案馆相关文档。

(4)开发电子档案馆系统电子档案Web发布子系统采用B/S架构,主要实现现电子资料网络化查询、阅读、下载以及系统管理等功能。电子档案管理程序的用户界面仍然采用定制式界面,定制工具采用C/S架构开发,应用ClickOnce技术部署,ClickOnce应用程序可以自行更新;这些应用程序可以在较新版本变为可用时检查较新版本,并自动替换所有更新的文件。对于文件实体在网络路径上的操作则采用WebService来实现,Web Service技术,能使得运行在不同机器上的不同应用无须借助附加的、专门的第三方软件或硬件,就可相互交换数据或集成。

(5)新资料入库系统建设与部署

部署电子档案信息系统解决了历史资料查询共享问题,新产生的资料实现入库正常化,是保证电子档案馆有效应用的关键,目前主要采取两种方式进行后续新增资料的入库。

(1)针对不同的业务点通过电子档案定制系统定制符合本业务点的相关采集系统,在满足新文档处理、编目、入库的功能后,对文档处理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得后续文档可及时、高效、准确的入库。

(2)对于部署了专业数据采集系统的业务点,开发专门的数读取入库程序,直接将专业数据转化为PDF文档导入到电子档案馆数据库中。

参考文献

[1]刘玉玲.档案信息化与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硅谷,2015年.

[2]王洪表.档案信息化进程中信息安全问题研究.价值工程,2013年.

[3]李慧玲.档案信息化中电子文件的存取格式问题浅谈.兰台世界,2013年.

[4]刘娜孔青青.档案信息化研究综述.山西档案,2013年.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在油田的应用 篇4

一、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框架

在通常情况下, 我们把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可划分可分为四个层次, 分别是:辅助决策支持层, 业务辅助层, 业务监控层, 业务处理层。

(1) 辅助决策支持层。辅助决策支持层的主要功能是对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中所有的管理数据及业务数据进行比较系统而又详细的的分析, 这样为企业的领导和管理层人员在管理上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和有效的数据支持。

(2) 业务辅助层。业务辅助层的主要功能是将物资的供应工作扩展到用户端, 这个过程对采购工作的进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一层主要由供应商管理、商情管理、招投标管理功能三个模块构成。

(3) 业务监控层。业务监控层的主要功能是提高对油田各级的物资管理部门的工作公开度和透明度, 它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中对业务监控的重要部分, 这一层主要由合同管理、价格管理、质量管理三部分构成。

(4) 业务处理层。业务处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处理物资的日常业务, 它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中对业务可以直接处理的过程。

二、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体系

在这里, 我们主要介绍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多层的开放式架构技术应用体系, 其技术体系如下:

(1) 其结构采用了C/S与B/S并行的方式, 对相对那些并发性较多或业务处理量很大的功能模块时我们大多采用C/S的结构, 这是因为它可以很好的对数据库建立起实时连接, 从而保证了对那些复杂程度较高、安全性较高、处理时间又较长的业务得到很好的处理;而对于数据的处理和数据的查询我们则采用B/S的结构, 这样就保证了系统更加的便捷和灵活。

(2) 系统服务器。通常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平台主要是SUN服务器, 其操作系统主要是SOLARIS8.0的UNIX。而其下级单位的运行平台主要是PC服务器, 其操作系统主要是WINDOUWS 2000 SERVER;客户机是:WINDOWS2000和WIND0WS XP。

(3) 数据库。通常情况下,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大型数据库主要使用的是:ORACLE8.16系统, 因为它能够提高对处理复杂数据和并发数据的效率。

(4) WEB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它采用的是SUN公司的SUNONE Web Server, 其支持的是J2EE。

(5) 开发工具。对于C/S结构, 它采用的开发工具主要是POWERBUILDER8.0, 使用的语言主要是PowerScript;对于B/S结构的开发工具是JBUILDER 6.0, 其使用的语言是HTML、XML及Java。

三、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通常情况下, 我们将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分为四大功能模块:如图

其具备以下的特点:

(1) 通用性:该系统具备对业务流程灵活的设置功能。它既能够满足对物资管理达到一致的要求, 又能够适应对业务的处理具有多样化的需要。

(2) 全面性:该系统涵盖了全部的业务流程, 它能够对物资管理全过程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做出很准确、及时和完整的反映, 并能够保证其一致性。

(3) 实用性:在企业生产建设中, 它能够很好对物资供应的全过程中的实际业务做出正确的处理。

(4) 整体性:它保证了各软件模块之间的衔接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不会因为岗位权限等各种原因而造成系统运转的不畅。

四、石油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都知道, 石油行业在当今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石油对于我国来说, 在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但是就其物资管理来说, 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还很不完善。

(1) 物流的服务功能还相对的比较孤立, 物资系统不便于对其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协调。

(2) 物流信息技术共享的缺乏, 不能及时的沟通交流与统一调配。

(3) 在物流管理中, 大多都各自为政, 这样致使运行的效率很低。

(4) 储备的分散性, 库存的多级性, 这样导致物流设施的利用率很低。

五、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在油田上的应用

(1) 把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在油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上, 其主要通过对全部的物资施行网络化的管理, 实现了物资的“规范化、系统化、网络化”为管理目标。

(2) 采购成本降低了, 采购环节也减少了, 大大的提高了采购过程的效率。从而对企业内部的资源能够更加有效的进行组织及集中采购。

(3) 采购信息的准确和全面, 可以很大程度上方便领导人做出决策。该系统能够准确的反映出物资消耗的具体情况。这样可以科学的、及时的做出决策, 为企业降低成本创造了有利条件。

(4) 在采购过程中, 要施行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尽量提高采购过程中的透明度。这样不仅方便了群众对采购的监督, 还避免了采购中出现的黑洞, 从而保证了采购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5) 本系统可以实现对采购的管理转变为对供应链的管理。

六、小结

通过在油田系统上应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为石油企业在物资管理上提供了强有效的手段, 我们看到了一个形象焕然一新的整个物资供应系统, 同时并形成了一个工作方式先进、态度积极、效率提高的新型物资供应企业, 为此也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物资管理水平, 为最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洪晓韵.建设面向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实例介绍[J].情报杂志, 2004 (7)

[2]张津.仓库通用管理信息系统[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04 (5)

[3]朱文平, 李若涛.物资劳保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J].京铁科技通讯:太原刊, 2004 (2)

[4]俞剑琳, 屠立.基于三层C/S结构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J].轻工机械, 2004 (2)

风险管理在油田应用 篇5

油田企业持续性、长久性和最大效益化的发展,其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就是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油田投资项目的规范管理与控制,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否持续稳定和高效发展,同时也是油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一、PS模块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一)、在工程项目范围管理中的作用

在项目启动和计划阶段,需要在合同中确定项目的工程范围,合同涉及的所有项目都应以明确的工作包的形式建立在PS模块中。通过工作单项的个数明确每项工作的工作量,这不仅定义了工程的结果,也定义了工程的过程,将所有的工作与合同的项目范围一一对应。

工程项目不仅需关注结果还应关注过程。比如同样建设十座计量站,如果都是新建计量站的工程实施,就是十个计量站工程的施工合同,但如果存在计量站工程重复实施的情况,工程量就会增加不少。因此,计划阶段的项目范围很难被完整确定,项目的人员、时间和成本等各个方面也都没法作出完整的计划,整个项目的范围管理就无从谈起。应用PS模块后,油田工程项目的范围管理水平就能提高一大步。

项目范围管理在使用ERP的PS模块后,能建立起详细的项目范围的定义和具体的形式,确立额外的工作范围的管理流程,规范合同的项目范围,从而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和绩效。

(二)、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在项目启动和计划阶段,建立一个项目完整的成本预算将作为进行成本控制的成本基础。PS模块的成本预算功能可以给出从总部、分公司、二级单位到项目不同层次的完整的项目成本预算。这是PS模块中最基础的项目成本数据,以后的项目成本管理就以此数据为控制基础。

在项目实施和执行阶段,经过核算的工程项目成本转入PS模块中相对应的服务工单,这就构成了这个内部工单的实际成本。对于外部分包商的订单是以单项工程为单位,公司财务根据相应的采购订单信息,每月把分包商的工程费用计入公司财务管理模块(以下简称:FICO模块)中,同时这笔成本按订单的编号自动计入PS模块的项目成本中。这就完成了外部工单的实际成本记录。项目的所有内部和外部成本都能及时地、完整地自动记入PS模块和FICO模块,改变了以前项目的成本费用只能通过手工记入的状况,同时在时效上也从原来的每月记入一次变为随时记入,成本记入更及时和准确,消除了手工记入的疏漏和错误,提高了成本管理效率。

在管理和控制阶段,由于项目成本基础可以分解到不

同层次,在进行成本监控时,就可以在不同层次上发现问题,及时找到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案。例如,原来即便发现了项目成本突然增加,也可能无法落实该成本增加的出处,无法马上找到原因和问题。现在的成本基础表现在各个层次,这就可以通过逐次分析,了解成本突增出现在哪类工程以及哪口井或哪条管线,是外部分包成本还是用料成本的增加,问题很容易定位,解决起来也就更为迅速。

(三)、在工程项目人员管理中的作用

实施PS模块后,经过流程改造,使得项目的订单操作都能遵循一个标准的流程。只要建立相对独立的负责PS模块操作的专业团队,经过专业培训,就可胜任各项项目管理工作,而不受项目种类的制约,所有项目订单的处理可以由这个专业团队来完成。

专业团队的建立,由于能更好地对项目进行集中化管理和控制,也增大了项目管理的幅度。PS模块释放了项目管理团队的工作量,优化了人员配置,使项目管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监控项目过程,提高专业管理人员的工作专注性。在实施PS模块后,更多的项目管理人员能充实到第一线的项目管理工作中去,项目的订单处理则可以交由人员成本相对较低的专业人员来处理,既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利用率,又降低了人员综合成本,真正提高了项目人员管理的整体效益。

二、目前油田ERP项目模块应用情况及问题分析

(一)、目前油田ERP项目模块应用情况 实施ERP后,投资项目管理通过规范项目编码,细分项目结构,启用项目预算控制,保证了投资项目的唯一性,细化了项目的工程分类和预算控制。通过与物资、财务信息的有效集成,实现了投资项目从计划下达到物流、资金流等价值量数据的全过程控制与共享,真正将与投资项目相关的部门业务联动了起来,职责分工更加明确,企业人员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1.形成油田特点的项目编码规则,规范了项目的内容和结构,为实现投资项目精细化、标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通过定制符合油田特色的项目编码规则,实现了对投资项目的身份认证管理,即从项目计划下达后,在项目实施、项目统计、项目结算的整个过程中,项目编码是唯一且不可替代的,同时又是归集项目所有成本信息的有效载体。项目编码的层级管理功能,在下级编码对上级编码自动包含继承的基础上,实现了项目管理模式由两层到五层的细化,即由原来的地面工程根据工程类别的不同细化到了具体的工程工序上。

2.强化预算控制功能,实现项目预算分层次控制和管

理 通过对项目预算的分解及锁定,实现了对工程项目中所发生的材料费、劳务费、甲方费用等业务支出的刚性控制,超出项目预算的业务无法通过,有效地避免了超投资现象的发生。

3.高度的数据集成性,实现了对数据的及时反映及信息共享

通过与会计核算业务的集成,使投资项目下的每笔发生核算业务信息数据及时反应到项目上,实现了对投资项目实际结算信息的及时掌握。通过与成本管理业务的集成,使投资项目的成本分类与财务成本的分类标准得到统一。通过与资金管理业务的集成,实现了分公司对投资、成本的集中管理,保证了企业资金的有序、高效运转。通过与物资管理业务的集成,实现了甲方供料信息在项目成本中的实时体现。业务数据的高度集成与共享改变了以前计划、财务两套账的现状,彻底消除了以往计划跟财务繁重的对账工作,真正实现了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三流合一。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1.价值量与实物量信息的匹配问题

ERP投资项目管理模块的标准功能主要实现了业务的资金流管理,而与资金相关的实物量信息并没有得到体现。后期我们通过对系统标准统计指标的开发和完善,初步实现了投资项目价值量与实物量的完工统计功能,从而使项目的实际完成投资、完成及结算的工作量在系统中得到体现,实现了同项目下达计划、实际结算等价值量数据的比对分析。但由于目前还未将项目的前期数据及计划下达实物量纳入ERP管理,所以无法及时对上报完成和实际结算的投资及工作量进行比对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投资项目的计划管理力度。

2.投资项目预算及工作量分解不规范的问题 目前油田企业投资项目预算及工作量均已分解到了单井或单位工程,但对单井或单位工程工序的分解各单位差异性比较大,分类标准不一致,随意性比较大,不利于对重点工序进行汇总统计。

3.关于投资项目暂估核算的问题

由于受施工超前、计划分解滞后,施工单位不能及时提供结算资料,结算价格有争议等因素影响,使得财务账面投资不能及时反映投资的实际完成情况。

4.关于探头井无法在ERP系统中进行管理的问题 由于受项目预算的控制,对于目前无计划的探头井项目是不能在系统中进行合同签订、物料发放和结算的。但由于油田的特殊性,为了保障下油田的生产任务,这部分探头井工程又是非打不可的,导致目前ERP中无法及时体现探头井工程的资金流转情况。

三、探讨油田企业投资项目管理同ERP的深化应用

(一)、结合投资管理的新形势,完善ERP的功能应用 通过规范ERP与相关系统的数据标准,建立ERP中的工程项目的实施数据与前期数据关联关系,实现对项目的价值量与实物量、计划工作量与结算工作量的对比分析。

(二)、关于规范投资项目预算及工作量分解的建议 在与非ERP经营管理系统进行前期数据集成的基础上,通过细化和明确单井或单位工程主要工序的构成结构,来实现对钻井工程、采油工程下单井预算及工作量的细化分解。

(三)、关于对探头井启用虚拟项目进行管理的建议 通过启用虚拟项目编码实现对探头井从计划下达到计划分解、合同签订、物料需求提报等过程进行管理。到第二年正式计划下达后,再将虚拟编码改为正式编码,并相应的完成合同结算、物料发放、内部劳务过账等操作,从而满足对探头井进行提前实施的管理需要。

四、结论

ERP系统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统一的业务管理信息平台,将企业内部以及企业外部供需链上所有的资源与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这种集成能够消除企业内部因为部门分割造成的各种信息隔阂与信息孤岛。

风险管理在油田应用 篇6

[关键词]SQL2008;.NET框架;Web技术

[中图分类号]:TU2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133-02

1 推广的背景

档案是集团公司的重要知识资产和核心信息资源,档案工作是集团公司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对档案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集团公司“十一五”信息技术总体规划中安排了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E6系统)项目。

2002年中油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提高了档案管理水平,但是这些系统分散部署,与集团公司信息化工作集中统一原则不相适应,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档案管理系统。同时,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取得一系列成果,已建信息系统应用成效日益显现,各信息系统产生大量需要归档的电子文件,按照国家相关要求,迫切需要建立档案管理系统对各类电子文件进行统一管理。随着信息化的推进,用户对信息的利用方式、效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工作迫切需要一个先进适用的档案管理系统充分发挥档案资源对各项业务的信息支撑作用。

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项目的目标是建立起中国石油统一的档案管理平台和以档案信息资源为核心的知识管理平台。目的是实现各类档案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和档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与现代化管理,提升档案管理与服务水平,逐步达到档案资源集约化、馆藏数字化、应用网络化、人员专业化、管理现代化,全面提升档案工作水平,使档案工作真正体现“珍存企业记忆、提升公司价值、构建知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的作用,为打造绿色、国际、可持续的中石油,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提供信息资源保障。

2 推广的必要性

档案工作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工作之一。企业档案的贡献,突出表现在它为企业各项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持。从企业档案的广度看,它涵盖了企业生产建设、科学研究、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价值的材料;从企业档案的深度看,它涵盖了企业各个时期,各项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价值的材料。它珍存着企业的记忆,同时又珍存着企业的知识资源,是企业科学技术资源储备的重要形式,也是企业的核心信息资源,它将为促进公司主营业务发展、提高企业决策水平和效率、增强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勘探开发档案,是巨额投资换来的宝贵财富,是勘探开发研究人员智慧的结晶,在油田产能建设、增储上产及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整体上讲,中国石油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管理标准、信息化管理模式及质量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大方面。

一是中国石油档案管理方面: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建设缺少统一规划,大量应归档信息未能纳入归档范围;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差距很大;缺乏统一完善的档案信息化管理规范和标准;文档一体化程度较低;档案开发、利用处于较低水平。

二是中国石油档案管理信息化方面:档案数字化程度较低,档案借阅的方式是以借阅档案原件或复印件为主,不便于档案的利用和保护;与办公系统、专业系统缺乏成熟接口,数据整合存在困难,使数据共享和共享平台建设留下了许多问题;在利用和搜索方面,部分单位实现了目录查询,极少数单位实现了全文查询,随着数据量的增大,很多现存系统的查询十分缓慢;系统缺少灵活的统计功能和报表展现功能;各单位自建档案系统功能简单,安全性、适用性弱,多数系统无法控制被借阅电子文件的安全性。

因此,建设统一、专业的企业级档案管理系统势在必行。建成的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应与集团公司管理业务系统有效集成,实现档案的自动收集归档和科学保管,整体提升档案管理能力;通过电子文件集中存放和智能检索提供多种形式的电子文件利用方法,推动员工对档案的加工利用;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加快企业对相似问题的响应和解决速度。

吐哈油田档案管理系统虽搭建了网络资源信息共享平台,但是信息安全管理手段受到严重限制。推广应用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油商密★★★以下的所有档案可以通过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进行管理,系统严格按照保密管理规定,通过采用先进的加密管理手段,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推广应用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可实现与吐哈档案管理系统的有效集成,建立起与中国石油统一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和共享平台,从技术角度实现由档案实体管理向内容管理的过渡,从应用角度逐步实现由档案管理向知识管理的转变,最终建立起吐哈油田的知识中心。

3 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3.1 吐哈油田档案工作现状

吐哈油田档案工作自1992年以来,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2年-1995年)是传统档案管理阶段。吐哈油田档案管理完全采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采用手工记录各类档案目录,档案管理人员通过纸质目录为用户提供各类档案的检索利用。在此阶段,编制各类档案目录工作量大,查全查准率低,服务效率低。

第二阶段(1996年-2006年)是计算机管理的初级阶段。计算机逐步应用于档案管理工作中,各类档案目录和档案工作基础资料由计算机进行管理,档案管理人员可利用计算机为用户检索、查询各类档案目录。在此阶段,档案管理水平有所提高,查全查准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明显提高。

第三阶段(2007年之后)是计算机管理的发展阶段。2007年以来,吐哈油田档案管理工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吐哈油田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在2007年-2011年间,共完成了馆藏文书、科研、勘探开发、基建工程等历史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开发搭建了公司统一的档案管理系统硬件平台和软件应用平台,实现了档案管理网络化、服务利用远程化、信息资源共享化,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从业务范围看,吐哈油田档案工作业务主要涉及公司在企业管理、生产经营、油气勘探开发、科研、井下作业、油田建设等过程中形成的纸质、声像、实物等不同载体的各类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和档案编研等。

3.2 技术保障

在系统软件选择上,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采用SQL2008,SQL Server 2008是一个可信任的、高效的、智能的数据平台,增强了数据的安全特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开发软件采用.NET技术,.NET框架是一种新的计算平台,它简化了在高度分布式Internet环境中的应用程序开发。采用.NET发技术,使得开发人员可以开发强大的下一代数据库应用程序。离线客户端采用Silverfight。微软silverlight是一个跨浏览器、跨客户平台的技术,能够设计、开发和发布有多媒体体验与富交互(RIA,Rich Interface Appfication)的网络交互程序。

在技术支持团队选择上,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选择了微软公司和兰州石化公司自动化研究院。微软公司是世界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先导,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提供商。

3.3 可行性分析结论

通过吐哈油田数字档案馆项目建设的应用,吐哈油田档案中心及二级单位的所有历史档案数据已经通过网络共享平台,实现了油田内部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各二级单位的档案数据可以由技术人员集中进行整理和迁移工作。并且吐哈油田档案的档号结构、管理方式与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管理要求相似,数据整理和迁移工作不存在兼容方面的问题。

按照集团公司档案管理原则,吐哈油田已基本具备推广应用的各项条件。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必将使吐哈油田的档案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更高的目标,真正实现档案管理向知识管理的转变。

根据吐哈油田档案工作现状和发展要求,通过对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设计和安全保障的分析研究和充分认识,我们认为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在吐哈油田公司全面推广应用完全可行。

4 推广实施

2011年3月,吐哈油田公司正式启动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工作,成立了由主管信息化公司领导担任主任,档案、信息、勘探和开发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的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推广领导小组,并抽调档案业务骨干、信息技术人员共同组成项目经理部,按照“业务主导、部门协调”的工作机制,积极开展系统推广各项工作。

档案中心作为吐哈油田责任单位,及时编制了“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推广应用实施方案”。推广应用工作分准备阶段、培训阶段、试运行阶段和正式上线四个阶段。

4.1 准备阶段

4.1.1 基础数据整理

对吐哈油田公司机关各处室、直属附属单位,基层各单位组织机构设置情况进行表述、整理和汇总,对各单位、各部门文件归档、审核、管理及利用等环节相关人员权限设置、操作流程及业务数据等基础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提交整理样表报集团公司总部项目部审核。

4.1.2 关键用户培训

公司派出项目经理部部分人员,参加了集团公司在兰州举办的关键用户培训班,对系统软硬件配置、用户角色分配、系统架构以及系统各模块功能、流程进行了全面学习。参加培训的关键用户承担油田内部最终用户的培训和系统推广应用的技术运维工作。

4.1.3 历史档案数据整理

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档案中心分批对历史档案数据导出、校验和补充,对校验通过的数据进行迁移测试;同时,对已经完成密级清理标定的档案进行汇总,填写《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历史档案迁移备案表》,经吐哈油田公司保密部门审核、公司主要领导审批盖章后上报集团公司办公厅备案。

4.1.4 基层单位档案整理

基层各单位严格按照《关于开展清理核定档案密级工作的通知》(吐哈油办字(2010316号文件)要求,结合《集团公司保密管理规定》和《集团公司商业秘密分级保护目录》,启动以定密与标密为核心的历史档案整理工作,原始档案由形成部门负责对历史档案数据的密级进行了清理和重新标定。

4.2 培训阶段

为了做好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推广应用工作,吐哈油田项目经理部对参加集团公司培训的关键用户进行培训任务分工,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对公司最终用户的培训范围、人员、要求、时间、地点、课件进行了认真准备。4月25日-5月31日期间,共举办9批次最终用户培训班,来自机关各处室、直属附属单位、基层各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归档人员以及油田主要勘探开发、工程建设外协施工单位归档人员共385人参加了培训,所有培训人员都顺利通过了专门组织的理论和上机操作考试,综合优秀率达78%,合格率达100%,培训学员系统流程掌握情况良好,取得了预期效果和培训目的。

4.3 系统试运行阶段

最终用户完成培训后,根据系统管理员设定的用户权限,要求所有参加培训人员在系统生产环境中,对工作环境、用户角色、系统功能进行试运行。同时,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及时调整用户角色和权限设置,最大限度满足工作需求,为了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利用,由各单位保密部门负责,与所有开通E6系统使用权限的用户,签订了《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用户保密承诺书》。

4.4 系统正式上线阶段

根据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上线准备及系统试运行情况,档案中心提前收集、汇总机关各部门、基层各单位的系统使用用户,及时完成油田1395个系统用户的收集、权限授予、USBKEY的申请和用户映射工作。对完成密级核查并通过系统校验的数据,经公司档案中心、机要保密处审核、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后上报集团公司办公厅备案。通过备案、审批的数据按规定程序陆续进行数据条目及电子文件的迁移。7月14日经总部项目经理部审批,正式批准吐哈油田使用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生产环境,标志着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在吐哈油田公司的正式上线运行。

5 系统功能概要

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共有工作助理、收集整理、档案保管、档案利用、应用管理、系统管理六大模块。

5.1 工作助理

工作助理涉及的用户角色表见表1。

工作助理模块有工作提示、个人信息维护、软件下载、系统通知四大功能,主要协助用户使用档案管理系统,提供工作项管理、软件下载等。

5.2 收集整理

收集整理模块有预归档、归档整理、档案整理、档案接收、离线客户端管理五大功能,主要协助归档部门和档案部门的用户将电子和实体档案在档案管理系统中进行归档、整理。

5.3 档案保管

档案保管模块有档案管理、库架信息维护、档案鉴定申请、档案鉴定管理、鉴定状态查询、档案移交六大功能。主要是对已归档档案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并通过鉴定档案的价值确定其保管期限以便销毁失去价值的档案。

5.4 档案利用

档案利用模块有我的借阅、借阅办理、借阅审批、固定报表、档案编研、自定义报表、自定义报表模板等七大功能,主要是协助用户进行电子文件和实体档案的搜索、借阅,以及报表查询等。

5.5 应用管理

应用管理模块有档案类型管理、著录项字典管理、档号编制规则定义、档案汇交单位设置、个性化配置、打印模板管理、流程模板管理七个功能。

5.6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模块有数据授权功能。系统管理所涉及到的用户角色表见表1。

针对档案管理系统中参与系统管理的人员进行操作性指导,使用者主要是各级单位的系统管理员。管理的主要是系统监控、系统页面、系统日志等模块。管理员对模块中的用户、角色、菜单、字典等信息进行统一集中管理,以达到方便维护、管理统一等目的。

5.7 历史数据迁移

历史数据迁移模块有档案类型配置、机构映射、档案字段映射、档案数据导入、导入情况查看、著录项值转换、档案附件上传七个功能。

6 推广应用成果及效益

经过8个月时间的推广应用工作,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在吐哈油田开始全面推广应用,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截止2011年12月30日,吐哈油田公司所有机关处室、直属附属部门及基层各单位全部推广应用了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

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的全面应用,实现了电子文件的集中管理,信息系统产生的各类电子文件实现了自动归档,通过采取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确保了电子文件安全,珍存了企业记忆。

通过中国石油档案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实现各类档案的统一管理,增强了档案的整体管控能力和档案信息的安全风险防范能力,不仅能快捷有效提供勘探开发、油田建设等各类档案的利用,而且为油田节约了大量资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信息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的有效集成,建立起统一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和共享平台,促进档案工作者由实体保管员向知识提供者转变,实现档案工作的专业化管理,为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提供有效的档案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风险管理在油田应用 篇7

1 什么是SOPSTC

SOPSTC的主要内容包括:

S-(strategic planning&decision)战略规划与决策;

O-(organizational structure)组织结构;

P-(Process)创建高效、卓越的工作流程;

S-(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标准作业程序;

T-(target score)目标评价与考核;

C-(continual improvement)持续改进(闭环管理)。

2 SOPSTC管理模型组织实施与应用

本文选取的模型样本是一家国内在鄂尔多斯盆地进行低渗透边际气田开发的企业,通过短短几年时间跃升为国内同类型气田开发的典范,在管理、技术、人才、企业综合实力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S:制定战略规划与决策企业发展要始终贯彻公司章程既定的经营目标,通过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战略规划,该企业新领导班子组建后,结合企业从无到有发展成千人规模的实际情况,通过班子成员个别调研、酝酿,班子会多轮决策,制定了企业的中长期总体发展思路,确立了管理理念、管理目标和重点工作,企业的各项工作均围绕这个总体思路来开展。

(2)O: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企业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划分要根据发展的实际动态调整。一是要明确领导分工,要本着“充分授权,又不完全放权”的理念充分发挥领导班子或者管理层的积极性;二是要明确部门职责,权责不清是所有机关的通病,要通过不断的优化和改进来动态调整部门和岗位职责,做到权责利对等提升效率。该企业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基层“三基”工作强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P:创建高效的工作流程工作流程的高效关键要把握两个关键,一是决策的高效,二是执行的高效。该企业首先从决策入手,规范班子会议事规则,强调事前调研、民主集中、会议决定的原则,不搞随意发言,不提倡泛泛而谈。其次是从执行入手,通过建立工作督查机制,把集体决策的事项通过挂单立项的方式进行督办。执行的关键环节是制度建设,该企业通过建立200多项制度和170多项业务流程来检验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动态提升执行力和执行效果。

(4)S:标准化作业程序标准化作业程序就是对具体业务和工作统一操作标准。该企业值得借鉴的地方,一是开展标准化建设,即借鉴“5S”管理建立企业自己的“三标”(标准化现场、标准化操作、标准化班组);二是对检查进行规范,检查抓核心要点而非漫天撒网,特别是安全检查,做到有的放矢消除隐患;三是强化培训,通过管理、技术、操作三支人才队伍的不同培训内容和方式强化员工的职业素质,该企业的“内容三贴近、过程四有和机制五个一”培训法起到了很显著的效果;四是规范选人用人机制,该企业建立了不同岗位序列和不同层级岗位的选聘机制,以竞聘为主选拔为辅,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职业晋升通道等。

(5)T:全面的目标考评体系目标考评是目标管理的重要环节。一是形成覆盖全面的业绩考评,即对所有工作按照权重进行KPI打分,既消除“撒胡椒面”的尴尬,又避免对非重点工作的遗漏。二是建立完善的干部员工考核评价体系。对干部的考核严格按照组织制度实行KPI指标考核,并参考民主测评进行动态评价;对员工的考核立足于岗位责任制和目标工作绩效,以主管领导的评价为参考。

(6)C: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所崇尚的是一种循环的、闭环的管理。该企业通过项目效能监察、PDCA安全管理、全员的问题分级分类上报反馈等机制,建立了工作持续改进的平台,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持续改进的循环管理模块,作为SOPSTC管理模式中的最后一道工序,完成了管理的闭环。

3 模型应用的效果与认识

该企业正是通过SOPSTC管理,连续10年实现了稳产目标,生产指标不断提高,成本指标不断降低,圆满完成了集团公司下达的各项任务,履行了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提升了社会美誉度。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模型执行效果的好坏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战略规划的贯彻执行力度,包括管理层对战略的坚持和基层对战略的认可和拥护以及贯彻执行力度。

二是制度和流程严肃性,从管理层到员工对制度和流程的敬畏心和责任感可以预见到工作效果。

流程管理体系在油田企业的应用设计 篇8

关键词:流程管理,流程再造,油田企业

0 引言

从1999年开始引进和翻译国外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BPR (流程再造) 以来, 目前中国企业对流程管理已不再陌生。由概念引入、局部的流程优化向关注与业务的融合、企业流程体系的建设进行转变, 并提出了流程管理1.0和流程管理2.0的概念。我国油田企业已进入大油田时期, 大油田及其管理特征与小油田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一般来说, 大油田生产规模大, 地域范围更广, 人员更多, 业务量更大, 决策难度大, 管理幅度宽, 管理复杂性高, 管理更注重流程。

1 流程管理的基本理论分析

业务流程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流程”包括6个要素:输入资源、活动、活动的相互作用 (即结构) 、输出结果、顾客、价值。优秀的流程能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是对业务运作的规范, 可以不断地总结和固化优秀的经验。

业务流程管理是一种以规范化地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 以持续地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管理方法[1]。流程管理的核心是流程, 流程管理的本质就是构造卓越的业务流程。流程管理首先是保证了流程是面对客户的流程, 流程中的活动都应该是增值的活动, 从而保证了流程中的每个活动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是与流程相互配合的。由此, 使员工们意识到个人的活动是大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 他们的工作都是为了实现为客户服务这个大目标。当一个流程经过流程管理被构造成卓越流程后, 人们可以始终如一地执行它, 管理人员也可以以一种规范的方式对它进行改进。流程管理保证了一个组织的业务流程是经过精心的设计, 并且这种设计可以不断地持续下去, 使流程本身可以保持永不落伍。可以说, 构造卓越的业务流程是流程管理的本质, 是流程管理的根本目的。

2 油田企业实施流程管理体系的条件与问题分析

2.1 油田企业实施流程管理体系的优势

(1) 有充分的理论研究基础和试点经验。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和对试点经验的学习, 油田企业各管理部门对推行和实施流程管理体系的认识和知识准备都较为充分, 为下一步全面实施流程管理体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 油田企业已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标准成本管理体系, 标准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在统一预算政策的前提下, 结合各业务类别特点, 进一步完善了涵盖各业务单元, 各生产环节的预算指标体系。依托标准成本系统, 深化标准预算管理研究, 建立标准预算体系, 并按照持续优化原则, 不断修正了预算标准, 逐步提高预算的可控制性、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

(3) 油田企业各部门编制了流程图, 并对流程的实施进行了指导, 不断对流程作出改正, 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在流程管理方面获取了不少的经验, 对于下一阶段全面实施标准化流程管理有很大的帮助作用[2]。

2.2 油田企业实施流程管理体系的薄弱环节

通过对油田企业流程管理体系实施现状的调查不难发现, 对流程管理的概念及技术应用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 实施流程管理并不是在原有业务流程基础上进行调整、修补, 这样就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混淆了持续改进与企业流程再造的概念。流程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是对原有的职能管理、科层管理体系进行根本性的改革, 是一场管理革命, 只进行局部的改良是不行的[3]。比如总会出现事后合同的情况, 而且相关部门也是在按照流程在做, 却很难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其实这主要是因为流程管理在实施的过程中的每一段流程时间控制不是很严格, 也就是说技术有了, 理念却还没有深入人心[4]。

3 油田企业实施流程管理体系方案设计

首先, 油田企业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经协商一致制定的、对现实问题和潜在问题以及制定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发布、实施的规范性文件。其次, 要制定流程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计划, 主要包括6个阶段。

3.1 编制流程管理体系建设方案及进行相关技术培训

油田企业要结合生产实际, 编制《流程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和详细运行大表。明确流程管理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安排部署和相关要求。

建设思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提升管理效能为核心, 以建设“分工明确、权责分明、运转协调、简洁高效”的系统管理为目标, 通过实施流程管理体系, 充分发挥系统集成效应, 持续深化系统管理, 使“管理行为更加规范、工作流程更加清晰、工作标准更加统一、管理缺陷及时纠正”, 实现“工作提速、服务提质、管理规范”的工作要求, 有效提升系统效率, 推动企业管理全面升级, 为建设现代化示范油田奠定坚实的基础管理保障。

油田企业流程管理体系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标准化管理手册、通用管理标准以及管理岗位工作标准。工作方法为:第一、编制11个管理标准分册;第二、编制管理岗位工作标准;第三、编制标准化管理手册。工作筹备的内容包括:成立组织机构;确定部门 (单位) 联络员;组织学习;强化培训;分类指导。

3.2 确定标准化管理分册结构表最终结构及模版

按照公司标准化项目组统一要求, 确定目标管理、业务管理、资源和要素管理三类10个厂级和1个基层标准管理分册结构表。

在厂级10个管理标准分册的编制中, 通过应用管理的系统方法和理论, 发挥体系的系统效应, 把企业标准的各个子系统和构成系统的单项标准以及工作措施进行集成, 建立、实施企业标准体系, 使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上获得高效率, 从而实现企业管理提升。

在基层管理标准分册的编制中, 通过对老区块作业区、数字化作业区、集输大队及其他生产辅助单位机关组室的工作业务进行整合梳理, 把管理权限相同、工作流程相同、执行岗位相同的管理业务进行统一编制, 形成包括综合办事组、财务组、人事组的通用流程, 生产运行组、工程地质室、机安组的核心业务流程。

3.3 收集梳理制度、岗位职责, 着手编制管理分册

(1) 梳理制度。各部门对各项工作及各类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 分解工作任务清单, 形成制度文件梳理表, 与管理分册对标, 达到无遗漏、无重复、任务清晰明确, 同时收集现有制度、并进行岗位职责描述;在对本部门制度梳理要经过单独梳理和综合梳理两个过程。

(2) 绘制流程图。按公司标准化项目组统一的编号原则, 对分册管理结构表的文件进行编号, 理顺流程图、风险控制文档、制度文件之间的关系, 按照实际发生的业务确定流程目录, 根据工作权限、业务范围, 按照流程图的绘制要求, 进行流程图绘制工作。

(3) 编制风险控制文档。针对有风险的流程图, 绘制风险控制文档。对业务风险的辨识、定性、控制措施、控制文件进行规范。

3.4 编制管理岗位工作标准, 形成企业管理层工作标准

参与单位按照编制管理岗位工作标准的6个文本要求, 对要素结构图、岗位职责描述、资源配置、管理岗位流程清单、流程图和风险控制文档进行编制。

3.5 编制《流程管理手册》

对流程管理体系的发布、实施、执行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

3.6 出台《流程管理体系实施细则》

明确流程管理体系的6个主要功能: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制定管理、标准实施管理、标准监督管理、标准信息服务以及权限管理, 对流程管理体系的运行、管理进行详细规定, 确立流程管理体系管理维护部门和监督评价部门等管理机构。

4 油田企业流程管理体系设计示范

以采油作业区现场诊断为例进行业务流程的设计与示范。生产现场管理的内容有:工业动火作业组织, 新建管线、集输站点投运, 厂内单位、部门协调、油水井站投产投运。生产现场诊断的目的就是要观察生产现场状况、及时发现问题, 积极改善。

程序内容包括:检查工艺流程、检查分布情况、分析作业方法、核实物件情况[6]。生产现场诊断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

生产现场诊断作业指导书:

(1) 现场调查。现场作业人员主动提供作业记录, 保证记录的真实准确性;现场调查员定期观察现场作业情况;按照现场诊断调查表, 客观记录现场作业情况。

(2) 流程分析。分析哪些工艺流程不合理;分析哪些工序可以简化或取消。

(3) 生产改进。分析生产、工作环境是否能够满足生产、工作需要和人的生理需要, 提出改进意见;分析是否存在噪音、灰尘、有害气体、易燃易爆品、安全隐患等;对所有不利于人的生理、心理和情绪的因素, 予以改善。

(4) 合理布局。分析作业区的平面布置和设备、设施的配置是否合理;分析有无重复和过长的线路。

(5) 确定合理的方法。研究工作者的动作和工作效率;分析人与物的结合状态;消除多余的动作, 确定合理的操作和工作方法。

(6) 落实补充办法。分析现场还是否存在缺失的物品;落实物品补充办法。

参考文献

[1]王玉荣, 彭辉.流程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2]葛星, 黄鹏.流程管理理论设计工具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3]梅绍祖.流程再造 (理论方法和技术)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4]李怀祖.管理研究方法论 (第2版) [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

[5]林海.生产流程管理细化量化与过程控制[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9

风险管理在油田应用 篇9

1油田生产现场实施设备管理目视化的必要性

目前的设备管理整体水平仍处于“一高两低”的状况, 即维护费用高、设备现场标准化程度低、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低。一方面, 近年来随着新设备、新产品的引进, 各种新技术、新工艺、 新知识层出不穷, 一些操作人员对设备的性能、结构不清楚或一知半解, 青工中学技术热情不高, 没有形成自觉学习的氛围, 对设备了解甚少, 导致非正常的维护修理次数增多。另一方面, 设备现场管理处于半放任状态。在我们的企业中新的先进设备管理方法没有建立, 而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如“十字”作业法等又未很好的坚持, 导致设备使用调整没有规划, 造成能耗浪费, 设备维护使用过程管理粗放, 保养工作流于形式, 设备维修工作开展被动, 多数时候以保待修, 这对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目视化管理即将需要管理的对象用一目了然的方式来体现, 这种方式常用的是符号、图形、表格等, 用于告知、指示、警示、引导等, 用于实现生产现场的包括人员操作情况、设备运行情况展示, 以及设备存在问题的曝光等, 这些都是生产现场的基础管理工程, 直观、细致地将基础工作展示出来, 便于进行统一管理, 便于管理工作无死角, 因此现场设备目视化管理能够提高设备管理效率, 改善普遍存在的“一高两低”问题。

2目视化管理在生产现场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2.1目视化管理能规范设备现场使用

通过在设备使用现场建立“设备功能及流程示意标识图”、 “使用状态标识板”, 明确标识出设备的功能及实时使用状态, 通过图标迅速的传递出生产现状信号, 使管理者对生产状况一目了然, 便于生产管理者及时掌握设备的状况, 在满足生产要求下, 优化设备使用管理、降低能耗。通过安全风险级别标识, 也能使管理者合理安全的使用设备, 降低生产现场运行风险。

2.2目视化管理能促进设备维护保养工作

在设备使用过程中, 通过建立“设备使用管理卡片”, 明确标明设备的操作规程、设备的额定参数、常用参数, 记录设备使用过程各状态参数变化情况, 在设备参数发生异常变化时, 操作人员按照“设备故障鱼骨分析图”, 迅速查找出设备可能的故障, 优化设备使用, 防止人为失误或遗漏操作, 通过建立“清洁~ 点检~保养一览表”, 标识清晰设备日常清洁、巡检及保养位置及频次, 操作人员明确使用过程中需进行的所有操作, 通过“五定润滑点图”从严从细做好设备润滑管理。

2.3目视化管理在设备维修工作开展中发挥指导作用

通过统计设备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故障, 以及设备历次维修过程中维修的项目, 归纳完成“设备故障频次图”及“设备故障原因主次图”, 通过分析设备故障发生规律, 做好年检、大修工作, 延长维修周期, 通过归纳设备故障主次图, 做好易损易耗配件采购, 缩短维修时间。努力实现维修工作早发现, 早处理, 处理问题实现常处理小问题, 避免发生大问题。

3生产现场设备目视化管理的推进及持续方法

目视化管理要坚持统一规划, 专人专管的原则, 注意避免做表面文章, 定期进行运行效果评估, 采取评价表格或者问卷调查的方式, 征求基层员工意见, 如果员工认为影响大、效果好就可以坚持和发扬;如果认为效果一般, 就要找出不足加以改进;如果无人问津, 效果差, 甚至出现负面影响, 就要停止, 找出原因, 进行彻底变革。

目视化管理可以与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相结合, 通过计算机建立设备使用档案, 通过数据库掌握所管理设备的技术状态及运行状态, 实现实时最优配置, 通过计算机辅助宣传、培训, 将设备操作规程, 行业规范标准, 以及安全操作标准用丰富的多媒体方法展示, 提高现场使用者技术水平, 帮助操作人员建立安全使用设备意识, 通过建立易损易耗件数据库, 实现大的生产范围内设备配件及时调用, 缩短维修时间的同时降低生产运行成本。

目视化管理作为设备使用现场管理方法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客观、公正、透明化的设备现场目视化管理, 可以有助于统一认识, 营造员工和管理者更满意的工作氛围, 提高工人士气, 生产现场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可视明白设备的使用状况, 便于生产调控工作的开展, 设备使用人员可以通过目视化标识及操作规程, 掌握维护保养重点, 使用过程注意事项, 同时使用过程中存留下的目视化记录又能为设备维修人员提供最基础的设备运行状况及设备故障状况数据, 通过分析记录, 提高维修效率, 因此, 设备管理目视化在设备现场中大有可为, 值得推广。

摘要:油田现场生产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持, 也需要相关设备的辅助, 现场设备管理是油田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设备目视化管理是利用视觉化的工具, 直观的传达设备管理中必要的注意事项及信息, 减少设备损耗, 降低设备运行风险, 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关键词:设备使用,目视化,现场规格化

参考文献

风险管理在油田应用 篇10

全面质量管理即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 以全员参与为基础, 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二是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随着时代的进步, 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 世界各国企业已经意识到, 质量是企业战略竞争武器, 是确保企业获得长期成功的关键所在, 从而形成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2 全面质量管理在安塞油田集输系统的应用

2.1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深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关键是要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应用程序, 为了保证计划的实现, 必须建立相应的质量组织, 配备专业人员, 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教育培训把全体员工组织起来去实现既定的目标。通过建立质量审核制度来监督, 考查小组活动成效和质量体系的贯彻执行情况, 切实做到用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

(1) 详尽的实践计划。

1月—总结去年质量管理工作, 对于取得卓越成效、显著效益的成果进行表彰, 对今年的质量管理工作做总体的部署和精神传达。

2~3月—完成QC活动小组的注册工作, 对于生产现场提出的有建议性、可行性课题申请注册、实施。

4~10月—小组活动阶段, 针对课题所制定的目标采取各项具体措施, 在不断创新、整改、尝试的过程中, 达到预期效果并在实践过程中总结生产中经验和不足。

11~12月—总结小组活动成果阶段, 归纳总结小组活动过程中针对课题分析的重要影响因素、制定的相应措施、得到效果评价等, 将整个小组活动实施过程记录、分析以便指导生产运行、评价活动成效。

(2) 采取有力的监管制度。

在小组活动课题申报阶段采取课题注册制, 对于申报通过的课题统一编号, 在小组活动期间根据注册号跟踪小组活动进度, 定期进行效果评价、抽查小组活动实施情况, 以督促、监督小组活动的有序开展。

(3) 奖励表彰优秀成果。

经过一年的小组活动的开展, 对取得卓越成效、显著效益的成果进行表彰, 肯定小组活动的成果的同时鼓励更多的不仅有经济效益更加能带来社会效益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

2.2 实施方式

在质量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头脑风暴法、PDCA循环法两种先进的科学方法, 以达到更好的活动效益, 具体实施流程。

(1) 准备阶段。CI策划与设计的负责人应事先对所议问题进行一定的研究, 弄清问题的实质, 找到问题的关键, 设定解决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同时选定参加会议人员, 一般以5~10人为宜, 不宜太多。然后将会议的时间、地点、所要解决的问题、可供参考的资料和设想、需要达到的目标等事宜一并提前通知与会人员, 让大家做好充分的准备。

(2) 热身阶段。这个阶段的目的是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祥和的氛围, 是大家得以放松, 进入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主持人宣布开会后, 先说明会议的规则, 然后随便谈点有趣的话题或问题, 让大家的思维处于轻松和活跃的境界。

(3) 明确问题。主持人扼要地介绍有待解决的问题。介绍时须简洁、明确、不可过分周全, 否则, 过多的信息会限制人的思维, 干扰思维创新的想象力。

(4) 重新表述问题。经过一段讨论后, 大家对问题已经有了较深程度的理解。这时, 为了使大家对问题的表述能够具有新角度、新思维, 主持人或书记员要记录大家的发言, 并对发言记录进行整理。通过记录的整理和归纳, 找出富有创意的见解, 以及具有启发性的表述, 供下一步畅谈时参考。

(5) 畅谈阶段。畅谈是头脑风暴法的创意阶段。

为了使大家能够畅所欲言, 主持人导引大家自由发言、自由想象、自由发挥、使彼此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真正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畅所欲言, 然后将会议发言记录进行整理。

(6) 筛选阶段。将大家的想法整理成若干方案, 再根据CI设计的一般标准, 诸如可识别性、创新性、可实施性等标准进行筛选。经过多次反复比较和优中择优, 最后确定1~3个最佳方案。这些最佳方案往往是多种创意的优势组合, 是大家的集体智慧综合作用的结果。

PDCA循环, 即计划 (plan) 、实施 (do) 、检查 (check) 和处理 (action) 四个环节。计划, 主要任务是寻找质量管理问题, 拟订质量管理的方针与目标, 建立质量标准和工作制度等;实施, 根据计划阶段的设计方案, 采取具体行动和措施, 贯彻执行计划;检查, 检查实施阶段的各种活动是否遵循计划阶段制定的标准, 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要求。如果与预期存在着偏差, 就要综合运用各种统计分析技术, 寻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处理, 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如果导致问题产生的因素存在着正边际效应, 就可在反复检验后固定下来;若相反, 则应采取相应的纠偏行动。

3 取得的效益

3.1 QC活动的开展 (表1)

由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 QC活动在油田生产中逐年增长, 其中QC小组活动在集输系统的应用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2 取得的成效

通过QC小组活动的有效开展, QC活动在降低破乳剂浓度、提高泵效、提高轻烃产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方案实施后可直接取得经济效益1320万元, 在整改对策实施过程中实现了全员参与的目的, 使参与活动人员对质量管理有了更深层次、更直观的理解, 取得了相应的社会效益。

4 今后工作方向

(1) 充分利用QC的理论和方法, 以事实为依据, 用数据说话, 解决了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社会创造更大的效益。

(2) 全面推广质量管理理念, 做到从干部到技术人员到员工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实现自我提升的P D C A循环。

(3) 在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的同时, 多积累经验、教训, 摸索先进的管理方法并应用于实际中。

参考文献

[1]王东, 武春阳.全面质量管理应用程序[M].企业经营与管理, 2006.

上一篇:解读老板的弦外之音下一篇:工程实验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