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交易风险

2024-06-15

消费交易风险(精选四篇)

消费交易风险 篇1

(1) 交易速度快。

网络交易由于利用了迅捷的电子技术, 与传统交易相比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追求速度化的今天, 网络交易的这一特点必将受到消费者的广为欢迎。

(2) 交易成本低。

网络交易是一种新型的市场交易方式, 通过网络, 所有商品都可以在网上发布, 无需再负担高额的广告促销费。同时还可以很好的实现“零库存”, 什么时候卖出货, 什么时间才进货, 将交易成本降到最低。

(3) 交易安全系数小。

由于计算机互联网是一个人工虚拟的空间, 因而其中充满了各种风险。同时由于网上经营者的宣传可能会夸大其词, 对消费者进行引诱, 使得消费者在一时冲动之下购买了自己并不需要或并不满意的产品或服务, 因此与传统交易方式相比, 网络交易安全令人担忧, 消费者的权益保障令人担忧。

2 网络交易中消费者权益保护呈现出的新问题

(1) 信息真实完整问题。

在网络交易中, 由于消费者与商家都是在虚拟化的网络环境中进行交易, 通过网络远距离订货、电子银行结算、配送公司送货上门来完成交易。一些不法经营者正是利用网络购物这一特点, 以虚假不实的广告, 诱使消费者购买质次价高的商品, 或者收到货款后拖延发货, 甚至进行诈骗。而消费者只能通过描述、图片等广告或宣传订立合同, 这种在信息资源的占有上的劣势, 使得消费者很容易受到误导甚至受到欺诈。

(2) 交易安全问题。

在网络交易中, 侵害消费者安全权的形式主要体现在财产安全和隐私安全两个方面:

①消费者个人财产安全问题。网络交易中, 消费者要通过网上支付方式完成交易, 这就要求消费者必须拥有网络电子账户, 从而将个人财产的安全权交给了网络, 这同样也给网络黑客提供了侵入系统窃取消费者账户的可能性。②消费者隐私安全问题。网络消费中, 大量的私人信息和数据等被信息服务系统收集、储存、传输, 消费者的隐私权不可避免受到威胁。

(3) 全面适当履行问题。

网络消费合同不适当履行的行为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延迟履行。网络购物的物流配送缓慢是很普遍的事情, 出于某些原因, 经营者向消费者承诺的交货日期难以兑现。②暇疵履行。网络消费者在认购商品并发出货款后, 经常出现实际交付商品的种类、数量、质量等与购买时不一致的情况。③售后服务无法保证。网络交易的最大特点就是打破了地域的限制, 虽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经营者承担“包修、包换、包退”的义务, 但因为跨地域交易、经营者真实身份难以认定等因素, 消费者很难实现其享受售后服务的权利。

(4) 公平交易问题。

与经营者相比, 消费者在交易中常常处于弱者地位, 以致交易的公平性难以实现。对于网络交易而言, 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的实现出现了新的变化:

①格式合同。格式合同保证了网络交易的速度和效率, 因此对于网上消费有着特别的意义, 但是由于格式条款由商家预先拟订, 订立合同时未与消费者进行协商, 消费者根本没有选择的机会。②售后问题。在实际交易中, 退换货不利于消费者的情形屡见不鲜, 首先是寻找网上经营者困难很大, 网上经营者经常会有意无意地隐瞒自己的真实地址;其次是网上经营者很容易否认自己的责任;再次是退换货的费用由谁来承担等等, 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研究解决。

3 建立和完善我国网络交易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几点建议

3.1 建立和完善网络交易信息披露规则

(1) 经营者信息。

经营者信息主要指经营者自身的名称、地址等身份信息, 立法应明确要求网络交易的经营者有义务至少披露如下信息:经营者的身份;经营场所;经营者的执行主管和法定代表人;经营者的登记注册地和登记号或许可证号等。

(2) 商品或服务信息。

披露的商品或服务信息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生产者、产地;生产日期、有效期;价格、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检验合格证明、质量证明;使用说明书、售后服务;对可能危及人身或财产安全的商品或服务, 特别加以说明等事项。

(3) 交易条件信息。

网络交易所有的程序都是网站经营者设计好的, 交易大都属于非谈判交易, 交易条件也是由网络经营者确定, 消费者几乎没有权利进行选择, 我国现行法没有涉及交易条件信息披露问题。为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法律应当明确规定经营者有义务披露真实的、完全的交易信息, 向消费者提供清晰的、全面的交易条件。

3.2 加强网上交易的行政管理

加大对网上经营者主体资格的审查力度, 明确网络消费法律关系的主体范围以及各种主体的权利义务, 尤其是准确界定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概念及其权利义务。由各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联合介入, 实现分区管理, 从而防止网络经营者跨区登记, 逃避监管。行业协会、认证系统、金融系统和工商管理部门等通力合作, 在网络社会中尽快建立个人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经营者信用保障机制以及网络支付安全系统三大安全保障体系, 让消费者知悉真情权的保护建立在完善的信用体系基础上。

3.3 确立网络交易消费合同履行的特别规则

确立履行期限制规则。履行期限制是一项规范合同履行过程的消费者保护规则。对网络交易的经营者履行合同规定了法定最长履行期限, 如:经营者必须在30天内履行合同, 30天自消费者向经营者发出订单起算。不管什么原因, 只要经营者未能在规定的日期内履行合同, 必须尽可能快地通知消费者并返还所涉款项, 通知和返还的期限是在履行期满后的30天。当然, 在当事人另有约定时可以不适用这些期限, 在法定履行期内未履行视为合同未成立。根据该规则, 在履行期限内没有履行的合同被视为自始没有订立, 消费者可以以合同未成立为由要求恢复原状的救济。

3.4 加强对网络交易格式合同的规制

(1) 对在线格式合同提示条款的要求。

要做到合理提示, 该“提示”应使相对人知道它是合同条款。提示注意的方法应使消费者知道条款的存在, 提示注意的程度应以客观合理性为准, 即能使一个具有正常注意能力的普通人产生注意等等。

(2) 对免责条款的合法性审查。

不合理的格式条款, 有可能因为格式条款接受方“同意”而具有约束力, 其条件是必须合理提请相对人注意这些条款。但是, 判断当事人是否注意或知晓这些条款不是一个主观判断, 而是一个客观判断。因此, 法律还应当建立一种对不合理条款的审查机制, 以公权力裁决的方式来排除不合理条款的适用。

(3) 对网络格式合同解释的约束。

格式条款是由当事人一方拟定, 非由双方当事人合意而成, 一般合同双方当事人利益兼顾一点在格式条款中即已丧失。因此, 为保护相对人的利益, 维护契约正义, 在解释上有疑义时, 应当作出有利于相对人的解释。

社会的进步促使了网络的发展, 网络的发展亦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而我国对于网络交易的法律问题还没有给予足够的保障。所以我国应在尽量不影响法律完整性及不造成国家法律体系混乱的前提下, 尽快推出关于网络交易及网络的完整性法律或法律性法规, 以实现我国网络经济的快速腾飞。

摘要:从分析网络交易的特点为前提, 深入分析当前网络交易中消费者权益保护面临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建立和完善我国网络交易中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建议, 以期对我国网络交易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网络交易,消费者权益,消费者保护

参考文献

消费交易风险 篇2

本人__________于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时分,在商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持卡消费,消费卡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费金额为________。由于机具系统故障,当时未打印消费小票,但手机收到发卡行扣款短信,所以未以其他形式与商户结算消费款。现收单机构发现该笔长款应清算给商户所有,本人声明本次消费为应付成功交易,后续不会向发卡行提出调单、退单等相关差错申请。

附:交易卡片正反面、身份证正反面

持卡人姓名: 持卡人联系方式: 持卡人身份证号:

持卡人:

论网络交易中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篇3

一、网络交易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范围及实现状态

网上购物已经成为十大投诉热点之一, 在网络交易中, 安全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以及求偿权等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但是由于网络交易自身的特点, 传统的解决方式难以解决一系列的新问题。为此, 笔者试图对网络消费者权益进行界定, 以更好地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来维护网络交易中消费者的权益。

1. 安全权实现困难

安全权, 即安全保障权, 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的规定, 消费者的安全权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这也是消费者最基本的权利。网络交易中的安全权其实质与传统意义上的安全权并没有太大实质意义上的区别, 对于消费者来说, 主要体现在财产安全和隐私安全两个方面。首先, 对于支付安全, 由于在网络上购物是采用网上支付的手段, 我们平常常见的是通过支付宝支付和银行支付, 这就增加了黑客, 病毒等入侵账户的可能性和危险性。同时, 在买家和卖家之间的交易是通过物流这个中介来实现的, 那么, 也就加大了购物的货物安全风险。其次, 网络交易中消费者的隐私安全问题主要是一些个人信息及个人数据被泄露, 篡改, 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2. 知情权范围受限

知情权, 即知悉真情的权利。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 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服务的不同情况, 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主要成分、生产日期、售后服务, 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相关情况。在网络交易中, 由于其特殊性, 造成消费者的知情权有一定的局限性, 信息不对称, 导致权益受到侵害, 主要表现在信息不完整和虚假信息方面。如果商家无法提供全部的完整的商品信息或者没有提供任何关于商品的信息, 甚至是虚假的信息, 那么根本就无法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更严重的是, 消费者很可能会买到某些假冒伪劣产品, 那么, 就不仅仅是消费者的财产被侵害, 更是会严重威胁到消费者的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

3. 公平交易权实现障碍

公平交易权, 是指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条规定,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 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 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在消费性交易中, 交易公平是指消费者获得的商品及服务与其交付的货币价值相当。但是, 由于网络交易的特殊性, 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更加容易受到侵害, 主要体现在格式条款和一些所谓的霸王条款。不仅不能与现实一样货比三家, 还会发生订购的商品与实际的商品相去甚远, 与所支付的金额不相当的现象, 同时, 其受侵害的权益也难以得到补救。

(1) 退换货困难

退换货困难是网络交易中消费者遇到的一大难题, 同时也是公平交易权受到侵害的重大表现。虽然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3条规定了关于退换货的相关条款, 但是, 将其放在现今发达的网络经济中, 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经营者往往想尽办法来规避, 拒绝退换货, 有些经营者甚至规定某些商品一旦售出概不退回。更为普遍的退换货难题是要消费者自己承担来回运费, 由于地域限制, 又没有关于邮费或运费的统一规定, 造成许多消费者迫于无奈, 想要减少损失, 也只能自己承担运费。然而消费者的这种妥协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不良和不法经营者的行为。

(2) 滥用格式条款

滥用格式合同是消费者们遭遇到的, 公平交易权受侵害的另一个重要和普遍的表现。格式条款是指当事人为了能够反复, 长期使用而事先自己制定的一些格式化的条款, 同时, 这种条款并没有与对等的当事人进行协商, 因此, 格式条款往往会存在不公平的现象。这种格式条款在网络交易中尤其常见, 这几年以来, 网络消费格式合同已然成为了我国相对普遍的缔约方式。而对于网络中的消费者而言, 只能通过点击是否接受或是否同意以示对条款的接受或拒绝。

4. 求偿权中责任界定及责任承担不明

求偿权是指获得赔偿的权利,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是十一条规定, 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 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网络交易中求偿权难以实现的表现:

首先, 体现在网络交易中各个主体的法律性质不明确。网络交易因其虚拟性, 经营者身份的真实性难以保证, 同时经营者地域分布较广, 侵权方难以寻找, 另外, 网络交易过程中, 大部分都是在网络平台中进行操作, 取证困难;网络经济作为新兴的经济模式, 其网络交易平台, 经营者以及网络交易中消费者的法律性质难以有统一的定论, 因此存在着侵权责任界定困难的弊端。

其次, 交易主体纷繁复杂, 导致各个当事人之间的法律义务及法律责任难以确定。在网络交易过程中, 除了通常我们所说的买家和卖家以外, 还有银行、相关认证机构、交易平台服务商、物流运输机构等, 导致当纠纷出现时, 无法对上述责任主体身份及责任进行——查询和确认, 给有关机关的调查取证造成了相当大的难度和不便。

二、网络交易中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不足的原因

1. 传统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手段难以在网络环境下发挥其原有的作用

作为一种新的交易方式, 其本身就与传统交易有很大程度的区别, 传统的维权手段已经不足以解决网络交易中产生的纠纷。在传统交易中, 消费者通常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维护自身权益:与经营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 向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或要求进行调解, 向工商部门申诉, 或者以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来进行仲裁以及向人民法院起诉。而在虚拟的网络平台上, 与经营者的协商是通过网络聊天式的形式进行的。由于地域广, 经营者身份存在不真实的情况, 像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向工商部门申诉, 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以及向人民法院起诉这些救济方式亦是无能为力。对于消费者来说, 其得到的赔偿和损失往往无法实现平衡, 甚至是得不偿失。因此, 传统的维权手段已经难以适应网络经济的时代, 需要寻找新的, 适用于网络交易的消费者维权手段。

2. 现有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内容已不能适应目前的需要

现有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虽然对网络消费者普遍重视的安全权, 知情权, 公平交易权以及求偿权做出了相关的规定, 但是由于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制定时并未出现新兴的网络交易模式, 其明显滞后于当今网络经济的发展, 在网络经济兴起的今天也并未对现有的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补充, 也没有向欧盟国家那样制定专门的, 针对网络交易中消费者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 导致现有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无法具体到网络交易的问题上来, 工商管理部门和法院在处理网络交易纠纷时无法可依。

3. 网络的超地域性增加了商品交易管理的难度

网络交易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超地域性, 以最受欢迎的网络交易平台淘宝网为例, 其经营者不仅分散在全国各地, 还有其他各个国家。这种超地域性直接导致商品交易管理难, 同时也造成了司法管辖的困难, 这种困难体现在消费者和经营者两大主体上。一方面, 对于消费者来说, 网络经营者的身份以及网店注册信息的真实性无法得到保障, 而超地域性更是加大了这种虚假的可能性, 在进行网上购物时, 很难分辨其真实性, 另外, 由于只对自己国家的法律法规比较熟悉, 对于其他国家的相关规定并不知晓, 那么, 在进行跨国消费时, 其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在权益受损时, 也无法得到及时的救济。另一方面, 对于经营者来说, 开放的网络平台使得世界各地的消费者看到自己广告或者是商品信息, 而各个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定也存在着差别, 那么, 在产生纠纷时, 经营者会受到不同国家的管辖, 同样也会处于弱势地位。

三、完善对网络交易中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

1. 完善网络经营者的法定义务规范机制

(1) 在线信息披露义务

消费者知情权受到侵害是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 主要表现在信息不完整和虚假信息两方面, 这就首先需要对经营者的在线披露义务加以规制。在网络交易中, 经营者单方提供的信息是消费者了解经营者身份和产品的唯一途径, 同时这也是经营者的“被动义务”, 要将经营者的这种被动义务转化为主动的责任, 在经营者进行登记注册时, 就要严把市场准入这个环节, 要求消费者必须提供真实有效的身份证明和明确、清晰、易读的商品信息, 让经营者负有告知的特定义务。再者, 需要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信息必须具体。除了知情权规定的内容以外, 还要根据网络交易自身的特点, 要求经营者提供经营者具体情况, 同时还要让经营者负有发布真实广告的义务。

(2) 切实履行合同和不得滥用格式条款的免责义务

第一, 建立撤销权制度, 让消费者在当时接受合同后, 有一个“冷却期”来对格式条款进行更加详细的阅读、理解和审查, 如果之后不接受格式条款的内容, 那么, 可以无条件行使撤销权, 解除合同关系, 以减小经营者滥用格式条款免责义务的可能性。第二, 制定《格式合同规制法》, 分别从格式条款的形式和内容上加以具体规定, 尤其是对于免责条款, 经营者必须解释清楚, 不能出现类似“最终解释权归我方所有”的字样。当然, 要在《格式条款规制法》中明确不履行相关义务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3) 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义务

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义务, 是为了维护消费者的隐私权。现在一些国家已经将隐私权的保护专门化, 在网络经济发达的今天, 我们也须跟随时代步伐, 将隐私权的保护专门化。在法规中, 要明确经营者收集消费者信息的范围和途径, 同时对信息的保存, 使用和处理作出规定。此外, 还要明确经营者违反相关法规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并将法律责任落实, 具备较高的执行力。

2. 建立网络交易消费争端解决机制

第一, 科学分配管辖权。在网络交易中, 会涉及到多个地区或国家, 因此, 要寻找一个合理的规则来确定管辖权的归属, 首先, 可以以经营者注册地为原则, 具体经营地为补充, 同时, 以“消费者住所地专属管辖”为指导思想, 也可以学习美国的以“最小联系”原则来对管辖权地区进行扩张, 便于消费者寻求更加便捷的方式来维护自身权益。在执法上, 可以采取联动执法, 结合不同地区的工商管理部门, 划分成不同的区域, 便于对网络经营者注册地和经营地的查找和确定。

第二, 建立消费者权益小额损害的最低赔偿责任制度。借鉴美国法的消费者小额损害最低赔偿责任制度,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小额损害最低赔偿责任制度, 确定最低赔偿责任标准为500元人民币, 这不仅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还将会激发消费者的索赔积极性, 防止违法经营者逃避损害赔偿责任。

3. 强化网上交易的监管机制

在网络交易过程中, 要加强网络交易平台监管机制, 首先要加强对网络平台服务商的管理。另外, 经营者必须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进行注册, 政府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平台提供商这个媒介来更好地严格市场准入机制和把好实名认证制这一关, 同时, 还便于随时对经营者进行监督。

四、结语

在网络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会成为网络交易中的消费者, 聚焦网络交易中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具有其实际意义, 不仅能够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更是能规范网络市场, 促进网络市场的发展。因此, 我们一要对网络交易中消费者权益的范围进行界定, 分析其与传统交易中消费者权益的联系与区别, 从而更加明确在网络交易中权益的保护范围;二要针对网络交易的特殊性, 结合消费者遇到的难题, 从网络经营者出发, 使其负有在线披露义务, 切实履行合同和不得滥用格式条款的免责义务, 以及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义务。三要建立网络交易争端解决机制, , 强化网络交易监管机制, 从实施和监督上进一步规范网络交易市场。

参考文献

[1]刘晓秋.网络交易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构建研究[J].电子商务, 2010, (9) :74—76。

[2]曹义锋, 薛君.网络消费者行为研究综述[J].商场现代化, 2006, (24) :146—147。

[3]俞雄武.对网络消费格式合同中消费者权益保护之法律论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0, (6) :123—126。

[4]杨卓超.网络购物消费者权益保障[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4) :542—543。

[5]姜琳.透视我国网络交易过程中存在的消费者保护问题[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3) :103—104。

[6]许明月.我国服务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的缺陷与完善[J].法商研究, 2009, (6) :25—31。

网络交易中消费者反悔权制度研究 篇4

一、反悔权制度的含义与特征

反悔权, 又称后悔权、无因退货权、撤回权, 是指消费者在合同订立后, 根据法律的规定, 在不承担违约责任的前提下, 在一定期限内单方面、无条件地解除合同的权利。网络交易中消费者的反悔权, 正如在淘宝网中消费者可以无条件拒收交易货物则是行使反悔权的表现。各国的反悔权内容大致相同, 但由于学者翻译或者其他原因, 则有了多个称呼。如在美英两国被称为“冷却期制度”;在德国被称为“消费者撤回权”;在法国则又被称为“撤销权”、“反悔权”等。

反悔权法律制度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第一, 反悔权的法定性。这里所说的法定性即法律直接赋予了消费者单方面退货且无需支付违约金。各国保护消费者利益采取的一个重要的法律手段就是反悔权制度, 该权利制度被世界各国认可并被立法组织采纳。由于我国网络交易中的无因退货只是商家单方承诺, 并不具有强制性, 消费者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因此, 为了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反悔权, 有必要将其规定为法定权利。

第二, 反悔权的单方面性。反悔权是法律赋予消费者单方面享有的权利, 与其相关的经营者则不享受该项权利。这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是一致的, 主要是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不受侵害。网络交易中消费者行使反悔权时只需要通知经营者, 经营者没有拒绝的权利仅有接受的义务。

第三, 反悔权的无因性和免责性。消费者在行使反悔权取消交易合同时不必向经营者说明任何的理由, 更不用向对方支付违约金, 只需要恢复到合同订立之初的状态即可, 而不用承担其他任何法律上的责任。消费者可以单方面解除交易合同, 消费者即使有过错也无须承担任何缔约过失责任或者违约责任。反悔权的无因性是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出发的, 而免责性则是反悔权的内在要求。

第四, 反悔权的特定性。特定性主要是就该制度适用的特定领域而言。例如上门销售、直销行业、分期付款、分时度假、远程交易则都在此范围中, 这些领域所订立的消费者合同具有其特殊性。而网络交易则属于远程交易的一种, 消费者与经营者和真实的商品并非面对面, 常在没有充分了解商品及商家的信息情形下进行交易。这些领域的消费合同脱离了传统的交易模式, 多是以远程消费合同或是远期消费合同形式存在, 很多合同虽已经达成但尚未实际履行, 并且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导致消费者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

二、网络交易中消费者反悔权制度的法律规定及存在的问题

(一) 网络交易中消费者反悔权制度的法律规定。

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 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 且无需说明理由。”这是对网络消费者的反悔权做出的明文规定, 是一个很大的进歩。作为我国目前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主要法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对反悔权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为网络交易反悔权制度的架构做了很好的示范。

(二) 网络交易中消费者反悔权制度存在的问题

1、消费者的退货成本问题。

网上购物后要求退货的必须自己承担来回的邮费。如果消费者上了邮费险的, 则退还网上支付时的快递费用。并且许多消费者的标的额一般不是很大, 而退货程序又相对繁琐, 需要卖家确认收货后才可退款, 退款时间较长。再加上经营者的态度不好等种种原因, 使消费者打消了退货的想法而自认倒霉。

2、商品质量问题。

在购物网站上看到的商品, 由于拍摄效果, 卖家过分夸大宣传等原因造成商品收到后与网上严重不符, 商品质量等无法得到很好的保障。导致消费者经常有上当受骗的感觉。而其主要原因是经营者诚信机制的缺失以及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由此可见, 网络交易中的商品质量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应当予以重视。

3、无因退货难问题。

首先, “无因退货”虽承诺无因退货, 但千方百计设置“有因退货”, 如消费者说没有使用, 而商家一口咬定已经使用, 或者说影响二次销售, 总是找借口来推脱。而导致“无因退货”实施非常困难;其次, 经营者常常利用法律或自己的声明中没有退货期限或者起算时间, 以此来拖延时间, 一直到消费者筋疲力尽, 不再追究为止。

4、消费者权利滥用问题。

关于权利滥用禁止的规定, 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没有明确的规定。只在25条第三款规定:“消费者退货的商品应当完好。”这一规定, 过于笼统, 对权利滥用没有明确的界定, 不利于对经营者权益的保护。

三、我国网络交易中消费者反悔权制度的新构建

(一) 网络交易中反悔权制度立法模式的选择。

在网络交易中建立反悔权制度, 有两种立法模式:第一种模式是通过制定专门的网络交易方面的相关法, 在网络交易法中确立消费者的反悔权制度。目前, 我国还没有专门的网络交易环境下的法律出台。但是随着网络交易这一经济模式的迅速发展, 制定专门网络交易法指日可待, 相信在不久就可以看到该相关法律的出台。将在网络交易法中制定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内容, 规定其反悔权制度, 真正地将反悔权制度引入我国的法律之中;第二种模式就是通过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现行法来增设网络交易中消费者的反悔权制度。这是我国选择的模式。在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专门规定了反悔权制度, 明确规定该规定也同样适用于网络交易环境中。

(二) 网络交易中消费者反悔权制度的内容构建

1、相关法律规范的完善。

目前, 消费者反悔权在我国现有的法律规定中效力层次较低, 适用地区范围有限, 缺乏可操作性, 而且各地规定不一致, 适用的交易领域不同。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反悔权作出了明确规定, 在构建网络交易消费者反悔权制度过程中, 迈出了巨大的一步。

2、明确网络交易中反悔权的行使期。

一般而言, 消费者如果不在该期限内行使取消合同的权利, 则消费者不能再行使退货权。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5条规定为“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即消费者主张反悔权的时间规定为7天, 这虽然对消费者有利, 但我国信用体系还不够健全, 消费者信用无法保证的情形下, 会造成经营者的交易成本剧增。由于法律的公平正义原则, 消费者得到了保护的同时也要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3、明确了退货费用的承担。

如淘宝网等购物网站的商业规则而言, 7天无理由退换货的买家需承担非因商品质量问题退换货行为所产生的所有邮费。这样的规定显然有失公平。即将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5条第三款做出了明确规定:“退回商品的运费由消费者承担;经营者和消费者另有约定的, 按照约定。”

4、经营者对于反悔权的告知义务。

法律还明确了经营者应当负有向消费者告知其在退货方面享有的权利, 对于告知义务的履行, 应当规定采取必要形式, 以及准确无误地让消费者从中获得关于行使相对人、期限起算点等信息, 如果经营者没有履行此义务或者告知不适当的话, 则应当承担反悔权行使期间延长的法律后果。新《消法》28条亦对此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5、消费者对于反悔权制度滥用的规制。

消费者反悔权的设置主要是为了保护善意、诚信且缺乏相关信息的非理性冲动消费者。但反悔权制度也应当进行利益均衡, 应避免因消费者的道德风险而加重经营者负担。

目前, 我国的信用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 消费者滥用反悔权、随意毁约、任意退货的行为, 会打击经营者的积极性, 不利于网络交易经济模式的发展, 在让经营者承担风险的同时也应赋予相应的救济权利, 因此, 在反悔权制度中还需要专门规定消费者恶意行使反悔权的赔偿规则。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 网络交易的消费者越来越多, 由于交易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 导致网络交易带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案例越来越多, 而其中退换货问题是主要焦点, 因而赋予网络交易中消费者反悔权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设定了消费者反悔权制度, 更好地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

关键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悔权

参考文献

[1]高富平.电子商务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3.

[2]周子凡.消费者后悔权的冷思考[J].行政与法, 2010.1.

[3]魏振禄.论“消费者”反悔权的生成[J].中国证券期货, 2009.9.

[4]杨坚争.网络商品交易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J].工商行政管理, 2009.13.

上一篇:公共基础课程群下一篇:股权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