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技术联动

2024-07-22

技术与技术联动(精选八篇)

技术与技术联动 篇1

在全球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网络对我们来说已经成为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网络在带给人们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网络安全问题。

为实现网络安全,防范网络攻击,最常用的对策就是构建防火墙。防火墙是指在内部网和互联网之间或者其他外部网之间插入一个中介系统,阻断来自外部通过网络对内部网的威胁和入侵。虽然防火墙是保护网络免遭黑客袭击的有效手段,但是防火墙也有一些缺陷和不足,如防火墙不能防备新的网络安全问题,它也无法防护内部网络用户的攻击等等,所以仅仅使用防火墙技术来保障网络安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寻找新的解决方法来弥补防火墙的不足,本文提出将入侵检测技术与防火墙技术相结合提供一个更加安全的解决方案。

2 现有入侵检测系统与防火墙的不足

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lection System)简称IDS可以定义为对计算机和网络资源上的恶意使用行为进行识别和响应的处理系统。它通过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监视,提供实时的人侵检测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手段。人侵检测系统的目的在于检测可能存在的攻击行为。它不仅能检测来自外部的入侵行为,还可以检测内部用户的未授权行为。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安全防卸技术。目前就检测的数据来源IDS可分为基于主机的IDS(Host-Based IDS)和基于网络的IDS(Network-Based IDS)基于主机IDS主要根据系统的审计记录,用户的位置和命令,CPU和I/O及内存的使用情况文件系统的变化因素等来进行检测;基于网络的IDS系统通过获取网络上传送的IP包来进行安全检测分析,对IP包的获取一般采用被动的基于包侦听的方式,如采用Sniffer或Tcpdump等工具来实现。入侵检测系统的主要不足如下:

1)采用侦听方式的网络IDS只能实现被动的侦听即使检测到攻击,也很难实施有效的阻止或有效控制。

2)易受拒绝服务攻击(Denial Of Server简称DOS),NIDS为了不漏掉攻击,需要近可能对每一个包进行检测,而不相防火墙在处理不过来的时候可以丢掉包而不威胁系统安全。这样当攻击者向内部网发送大量的NIDS需要处理时,便造成NIDS拒绝服务。

3)没有控制外部网对内部网访问的能力。

防火墙是一种用来加强网络之间访问控制的特出网络互联设备它对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依照一定的安全策略进行检查,以决定通信是不是被允许,从而达到保护内部网络的信息不被外部网络的非法用户访问,防火墙系统本质上是一种访问控制系统,它存在以下不足:

1)防火墙规则的制定,更多的是一种粗粒度的检查,对一些协议细节无法做到完全的解释。

2)防火墙提供的是静态防卸,它的规则都是事先设置的,需要人工来维护对于实施的攻击或异常的行为不能做出实时反应,不能主动跟踪入侵者。

3)防火墙无法自动调整策略来阻断正在进行的攻击。

4)防火墙具有防外不防内的局限性,对于内部用户的非法行为或已经渗透的攻击无法检查和响应。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集两种技术之所长提出了一种将网络入侵检测技术与放火墙技术相接合的体系结构。防火墙与入侵检测是一套完整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的两个重要部分,二者各有所长,行成互补,但同时部署防火墙和入侵检测将是一笔较大的资金投入。所以可以采用在防火墙中嵌入入侵检测功能的方法来将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的功能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共同提供一个安全防御系统。

3 结合方法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是一套完整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的两个重要部分,二者各有所长,形成互补,但同时部署防火墙和入侵检测将是一笔较大的资金投入。所以可以采用在防火墙中嵌入入侵检测功能的方法来将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的功能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共同提供一个安全防御系统。

在国外,软件形式的产品已经开始成为低端网络安全市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针对个人来讲,无论防火墙还是入侵检测都可以采用公开源代码的软件。选择公开源代码软件的原因是:公开源软件不仅是免费的,而且随着不断的发展,正变得高效和稳定。如防火墙可以选用Ipfilter,入侵检测系统可以选用Snort,并将Snort嵌入在Ipfilter中,让其运行Openbsd上。本文以防火墙选用Ipfilter,入侵检测系统选用Snort,将二者进行联动研究:Snort是一种基于误用检测模型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对每一种入侵行为,提炼出其特征值,按照Snort的规范写成检测规范,形成一个规则数据库。检查时,Snort收到的数据包在规则库中逐一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则认为发生入侵。

Netfilter/Iptables是Linux内核(2.4.x)集成的IP信息包过滤系统,由两个组件Netfilter和Iptables组成。Netfilter组件称为内核空间,提供了一个对IP包进行操作的框架Iptables组件称为用户空间,它是用户插入,删除和修改保存在Netfilter组件中的包过滤规则的工具。

网络环境:图1是Netfilter/Iptables和Snort联动应用的网络环境。内部网络一以太网,取C类地址192.168.*.*通过防火墙以IP伪装方式访问Internet。防火墙硬件是一台安装有eth1和eth2两快网卡的主机,eth1连接外部网络,eth2连接内部网络;软件采用Netfilter/Iptables,提供网络地址转换,在内部网络的每个子网中,有一台运行的Snort主机。

安全联动设计:为了克服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各自的缺点采用NetfilterIptables和Snort联动的安全方式,联动具有以下两种功能:

1)Snort检测自身的丢包率并与用户在规则中指定的丢包率做比较,如果大于用户的设定值,设置远程NetfilterIptables规则,减少流入Snort所在子网的流量,以避免对Snort的拒绝服务攻击。

2)Snort检测到攻击后,设置远程Netfilter/Iptables的规则,抵御来自外部网络的攻击。对于内部网络的攻击,可以在规则选项中指定关键字Flexresp来抵御这类攻击。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NetfilterIptables和Snort联动应用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4 结束语

安全是相对的,不安全才是绝对的。防火墙和IDS技术,只是网络安全环节中一个防御步骤。在网络内进行防火墙与IDS的设置,并不能保证网络绝对安全了,但是设置得当的防火墙及入侵检测技术,至少能使网络相对安全一些,并且能提供更多的攻击信息来进行分析。

目前国际上围绕信息的获取、使用和控制的竞争愈演愈烈,网络信息安全在维护国家安全、保持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保护个人隐私方面起的作用日益突显,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已经成为21世纪综合国力、经济竞争实力和生存与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同时,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也已成为新世纪世界各国争相攀登的制高点。我们必须为此付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宋劲松.Snort2.0入侵检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2]曹汉平.linux防火墙技术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2,26(1):120-12.

[3]朱建刚,刘乃崎.入侵检测系统:分析方法的设计[J].福建电脑,2004(4):10-12.

联动门技术参数 篇2

(一)设备规格尺寸:

规格:1000mm(深)*950mm(宽)*2050mm(高)

(二)技术性能

据国家《防尾随联动互锁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GA576-2005)规定,防尾联动随互锁安全门(以下简称联动门)门体、电控装置和专用锁构成。

(一)技术要求 1.基本要求

1)防暴能力。处于工作状态下的联动门,按GB17565-1998中规定的普通机械手工工具、便携式电动工具等相互配合下,其最薄弱环节能抵抗非正常开启的暴力行为所持续的时间达到10分钟以上;

2)联动互锁功能。正常使用时,联动门内外不能同时开启形成通道;

3)门状态提示功能。当联动门的内门或外门处于未锁闭状态超过10秒时,联动门应发出提示音响;当人员进出联动门时,告知注意事项和防范要求;

4)自锁功能。联动门的专用锁受到外力冲击并损坏后,联动门应处于闭锁状态;

5)内外门同时开启功能。联动门应具有内外门同时开启形成通道的功能。其中,从外部进入时,可以通过机械钥匙同时打开内外门;由内部外出时,可以通过机械钥匙或电控装置同时打开内外门;

6)紧急闭锁功能。联动门应具有紧急闭锁功能。内外门紧急闭锁后经控制装置复位方可解除闭锁状态。

2.门体技术要求

1)结构。门体主要采用冷轧钢板或冷轧304不锈钢。联动门的内、外门应采用全封闭平开门,开门方向应保证专用锁的正常使用和门体的功能正常。连接通道与地面、内外门形成全封闭结构,两侧或顶部应留有具有防护功能的通气口。

2)规格尺寸。联动门应以使用单位核准的实际测量尺寸为准。联动门的基本产品外大小尺寸为1000mm(深)*950mm(宽)*2050mm(高),深、宽、高的浮动尺寸不超过(少于)标准尺寸的5%,连接通道与门框外尺寸之和深不得少于1100mm。在实际安装中,产品无论外形尺寸浮动不超过5%的,都按标准尺寸计价。

3)专用锁安装部位结构。

在安装专用锁的部位,以锁孔为中心,在半径不小于100mm的范围内,应由厚度不小于3mm的加强钢板。

4)金属构件防腐处理。

所有金属构件外表面应进行防腐蚀处理,应先涂防锈底漆,漆膜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无漏底、气泡、剥落等缺陷。电镀层色泽光亮、均匀,无锈电、锈斑。门体金属表面涂层应与使用单位环境相适应。

5)门框、门扇、连接通道结构。门框金属材料的厚度不少于2mm,门框底部应采用厚度不少于1.20mm扁钢材料;门扇内外面板金属材料厚度不少于1.20mm,内置框架及加强筋,填充物应符合相关标准;连接通道两侧及上顶金属材料厚度不少于2mm。

6)门体偏差不应大于3mm。门体安装有防弹玻璃的透明窗,能够观察到门外人、物品。宽、高分别为30cm、20cm。

7)门框与墙体联结强度。

门框与墙体、柜台防护屏障立柱、梁、地面应牢固联结。门框应有深入墙体纵向的支撑受力金属构件,该构件直径不少于10mm,数量应以不大于800mm的间距均匀分布于门框四周边。支撑受力构件与门框的连接应牢固、可靠,在门外不能拆卸,任何一点连接强度均应承受2000N力的冲击而不产生变形、断裂,焊接时,焊接点不应影响门体正常开启。门扇在开启至90度时,铰链轴线位移量应不大于2mm。

3.电控装置要求

应具备以联动互锁的方式控制内、外门开启,紧急情况下内外门同时开启,紧急闭锁和和复位等功能。

1)主电源采取一般整流电源,电源在额定值的85%-110%范围变动,当电压在100V-250V范围变化时,电控装置无需调整应能正常工作。备用电源电压在额定值的90%-110%范围变动时,电控装置能够正常工作;

2)电控装置必须配备用电源。当主电源断电时,备用电源的容量应满足负载条件下连续工作8小时; 3)主电源、备用电源之间能够自动转换,并在转换时电控装置不得产生误动作;

4)主电源能够对备用电源自动充电,备用电源降低至额定电压终止值时,应有自动保护措施,防止过度放电;

5)电磁兼容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均应符合GA576-2005标准。4.专用锁技术要求。

1)在额定电源电压的85%-110%范围变动,专用锁能够正常使用。连续通电6秒应有过流自动保护;

2)主备电源断电或电控系统出现故障,应有手动开启功能; 3)专用锁开、闭响应时间不得大于3s;

4)锁舌长度不低于20mm。锁芯凸出安装表面应不超过2mm,除手把和锁芯外,锁体其余部分不应外露。

“三医联动”的制度设计与技术操作 篇3

一、新一轮医改成效及存在问题

(一) 新一轮医改成效初步显现

一是基本形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据国务院医改办发布的报告, 到2011年底, 基本医保已覆盖全中国13亿人口, 医保覆盖接近至全民。中国医保覆盖率从2003年的29.7%上升到了2008年的87.9%, 以及2011年的95.7%。城乡居民参加三项基本医保人数超过13亿, 比三年前增加了1.72亿。

二是医疗财政投入剧增。在三年内, 瞄准“看病难”问题, 中央在广大农村投资430亿元, 支持2 233所县级医院、6 200多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5万多所村卫生室的建设;在城市, 投入41.5亿元, 支持2 38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3.6万多名基层医疗机构在岗人员进行了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政府补助标准从2008年的每人每年80元, 提高到2011年的200元。

三是医药成本显著下降。从国务院医改办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 2011年7月底, 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在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经全面覆盖, 实行新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后, 采购的药品价格比制度实施前平均降幅30%左右。我国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从2008年的每人每年80元, 提高到2012年的240元;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从2008年的54%、48%, 均提高到2011年的70%左右。

(二) 当前医改存在的问题

一是大医院改革推进困难。调查显示, 目前我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中城市, 而城市中80%的优质资源又都集中在大型医院。大量城乡患者涌入大医院就医, 但大医院业务量的60%以上都是可以在基层解决。虽然来自卫生部们的数据, 基层医疗机构利益纠葛比大医院少, 易于推动。但是, 作为列入新医改的五项重点改革内容之一的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在此轮新医改中被称作医改的核心命门却始终推进艰难。2009年, 国务院医改办在各地试点城市中, 选出16个有代表性的城市, 开始正式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从2010年开始一直到2012年1月份, 所有试点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基本没改。

二是新医改“大锅饭”滋生体制弊端。目前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行的一系列医改政策, 事实上重回了计划体制, “大锅饭”的种种弊端可能卷土重来。新医改加大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 对公立医疗机构定岗定编、财政保障医务人员工资等, 把公立医疗机构恢复为传统国有事业单位的做法, 无助于降低城乡居民的医疗负担。另外, 集中招标采购制度, 实行统购统销, 强化了行政权力带来的垄断, 不仅药品价格没有实质下降, 反而医药企业负责政府公关的部门越来越庞大。

三是排斥民营资本形成行业垄断。公立医院在体制内不仅享受政府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 还拥有民营医院所不具备的体制优势。大量好医生集中在公立医院, 吸引力不仅是收入, 还包括公立医院明显优于企业的退休保障, 以及对学术地位的垄断。除此之外, 在医院评级、医生评职称等方面, 民营医院都属于“被忽略”的角落。现行体制也没有提供民营资本进入的良性准入条件。

四是药物价格上涨、药品质量下降。采用集中公开招标药物体制, 引入赛马机制后, 很多药企不得不压低报价, 以迎合“价低者中标”的游戏规则。甚至, 一些药品的中标价已经明显低于成本。在2009-2010年各省份实施的药品省级集中招标采购中, 中标药品价格没有实质性下降, 甚至相当一部分明显高于此前基层医疗机构的零售价。

五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效率下降。在现行医疗考核体制下, 为了完成门诊量的考核指标, 一些医生诱导轻病病人甚至无病者多看门诊, 比如建议老年人两天来量一次血压, 以此做大门诊量降低均次费用, 同时满足了两个考核指标的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效率在下降, 与改革希望将患者留在基层的目标相悖。

六是体制不畅致使公立医院改革阻力大。在我国, 医院作为医疗服务提供者, 行政和市场两者混和一体。根据卫生部的数据, 中国至少九成的医疗服务, 由事业性质的公立医院提供, 院长由组织部任命, 医生由人事局招聘, 药价受发改委管制, 而营收则要面向市场。目前的改革试点难以步入“深水区”, 触及体制内部, “管办分开”要把办医院的职能从卫生部门分割出来, 侵害了部门利益, 遭致层层次阻挠。目前事业单位优厚的福利保障也使得医务人员和既得利益的医院高层不愿实行身份转变。

二、现阶段医改试点时态

目前新医改以成都和深圳试点引起了广泛关注, 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一是政府医院“管办分开”的成都, 二是最先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价”的深圳, 作为探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借鉴。

(一) 成都“管办分开”的去行政化医改模式

成都把去行政化作为公立医院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2010年1月, 成都市医管局挂牌成立, 成为医改“管办分离”的试点标志。医管局作为国资委的二级局, 承担市属14家公立医院的“出资人”, 负责这些国有资产的运营。它与卫生局平级, 但独立于卫生部门, 只负责管理下属公立医院。代表成都市政府, 制定旗下医院的发展规划, 并掌控医院的人、财、物。成都市管公立医院接受第三方满意度测评, 市民对医院的满意度以及医院职工对医院的满意度均有提升。医管局采用公司化运作、企业化服务的形式, 促进医院与市场接轨。行使着政府出资人的职责, 保证用好这些国有资产, 使公立医院保值增值。医管局定期对医院进行考核, 通报医院运营情况排名, 落后者会被当众批评。

(二) 深圳“零差价”财政补贴的医改模式

2010年7月, 深圳全面启动医药分开综合改革, 正式实行药品“零差价”, 取消医保目录药品15%-25%的加成费用。改革目标是为了改变医院收入中药品收费占比过高的不合理结构, 切断医院与药品生产经营体系之间的利益链条, 同时在公立医院内部建立起合理的服务价格和薪酬标准体系。深圳因此成为全国第一个全面启动医药分开改革的城市。在提高诊疗费用并取消医药加成后的一个月内, 67家公立医疗机构次均门诊费用环比下降2%, 药费大幅下降12.7%;同时569家政府办社康中心次均门诊费用下降6%, 药费下降15.2%。

(三) 医改试点模式比较

成都和深圳都是我国医改的试点先驱, 都有很丰富的实践探索和经验借鉴。两者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如市民对成都医院的满意度以及医院职工对医院的满意度均有提升, 深圳医院的门诊费和药费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尽管如此, 两地模式问题比较突出:如成都和深圳都在民间资本和市场机制引入、民营医院公平地进入和参与竞争的良好氛围培育上阻力较大。成都的问题相对较小, 主要是监管医管局体制不畅, 滋生腐败。深圳主要依靠巨大的财政补贴抵消药物“零差价”, 财政压力大难以持续。同时带来医院效率降低, 下降的药费支出不足以“抵销”快速上升的诊疗费用, “看病贵”难题没有真正解决。

三、“三医联动”的制度设计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实践, 是建设现代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 也是贯穿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综合改革。必须厘清医疗、医药、医保体制的改革思路, 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俗称“三医联动”。虽然新一轮医改提出了宏大的规划设想, 但在以下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 须依靠“三医联动”化解。

一是如何保证财政补贴的可持续性。虽然“十二五”规划已经明确, 未来三年政府对新医改的投入力度和强度要高于2009-2011年的投入水平。但在目前经济形势下行的压力下, 地方政府普遍存在隐性赤字的财政压力, 地方消极观望, 推动医改动力不足。当前我国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的“两驾马车”驱动不足, 内需刺激进展缓慢, 在经济增长降低的情形下, 要投入更大的力度、更高的强度, 势必比较困难。

二是难以营造公立和民营医院平等的竞争环境。要让民营资本和医院公平参与竞争, 却不是《十二五医改规划》仅仅政策鼓励这么简单。公立医院在体制内不仅享受政府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 还拥有民营医院所不具备的体制优势。

三是医疗保险机构作用发挥不足。作为医疗保障制度重要主体的医疗保险机构, 发挥着承保医病患者、收集医疗信息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我国医疗保险队伍的规模逐日扩大, 人员素质日益增强, 自身能力逐渐提升, 作为重要环节的医疗保险力量却没有纳入“十二五”规划, 消弱了医疗保险机构职能的发挥。只要将医保职能运用得当, 有助于其在医药价格中“讨价还价”, 在医疗服务中“据理力争”, 为患者和政府争取谈判的筹码。

四是医疗保障制度不够完善。深圳模式一味降低医疗服务价格, 不符合医疗服务行业的规律。高额的财政补贴难以持续和长久, 也不利于经济下行压力下的长期大规模投入。成都模式还未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束缚医改局的巨大权力, 医改局权力较大, 但是却在制度设计上与卫生局同级, 难以有效监管。国资委不掌握专业技术, 不利于科学监督。导致监管机制失灵, 容易造成制度腐败, 滋生权利寻租的温床。两者还没有真正地引入市场机制和民营力量, 参与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四、“三医联动”的基本思路

根据以上分析, 必须从源头做起, 绕开试点过程中各方推卸责任的借口──“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规避现在政府背负的巨大财政补贴压力。从体制变革入手, 理顺政府 (主要指国资委和卫生局) 和民间力量, 特别是医疗卫生、医疗保险和医药供给三方主体之间的关系, 建立科学的“三医联动”体制。

要建立完整的医疗保障系统, 除了继续发挥医疗卫生体统的作用, 也要发挥医疗保险机构的作用。医疗卫生系统用其提供的药品和住院医疗服务来影响医疗保险的收益, 医疗保险协助医疗卫生机构和患者与医药机构“博弈”, 降低医药价格。放开医疗保险市场, 可以推动医疗保险机构发挥收集信息和集中谈判的功能, 迫使医院提高医疗卫生质量, 降低医疗卫生费用。医疗保险机构和医院两大机构为了自身发展, 又不得不通力合作, 迫使医疗药品商和医疗器械商降低产品价格。这样, 就能够发挥“体制”的内生力量和激励作用, 突破“看病难, 看病贵”的恶性循环局面, 缓解政府财政补贴医药的压力, 破除“以药补医”, 调动医疗、医保、医药三方力量的工作积极性。

五、“三医联动”的技术操作

在构建科学的“三医联动”制度后, 为使“三医联动”具备可操作性, 必须解决技术层面的协调和实施。

(一) 以产权改革为前提, 实行“管办分离”

目前, 部分地区以“管办分开”为突破口的改革探索阻力重重。将公共医院从卫生部门剥离开来, 将对公立医院的监管职能从卫生部门剥离开来, 成立医改局, 划归国资委监管, 由其履行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职能, 负责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财务监管、绩效考核和医院主要负责人的任用。改变卫生局既作“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与公立医院形成的“父子”角色。医改局接受国资委和卫生局双重监管, 国资委代表政府监管资产保值增值, 卫生局独立监管医疗供给。管办分开, 就是要把办医院的职能从卫生部门分割出来, 实质是为接下来的公立医院的产权改革打下基础, 也为引入社会资本办医创造平等竞争环境。

(二) 以市场化竞争为动力, 引入民间资本办医

“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一点是医疗机构的竞争不充分, 最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引入市场机制, 带动公立医院。对于改变公立医院的既有格局而言, 面临的最大挑战正是突破存量改革。要妥善处理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在财务和管理理念上出现的分歧, 建立鼓励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放开民间力量, 吸引民间资本, 引入竞争机制, 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制药。在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城市, 可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 发挥社会资本优势, 对医疗资源存量进行改革。使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双方真正在平等环境下竞争, 提高医疗服务供给数量和质量。改变目前公立医院“人满为患”, 民营医院“门庭冷落”的局面。

(三) 发挥医疗保险机构作用, 参与医药“价格博弈”

和采取市场竞争为导向一样, 政府也应从医疗保险系统中退出来, 将商业保险引入社保, 发挥医疗保险的专业、团队和信息优势, 让医疗保险机构为了自身壮大, 发挥“价格博弈”中的谈判优势, “努力”为患者争取较低的医药价格和优质的医疗服务。实际上, 医疗保险系统具有很强的收集信息和谈判实力, 降低医疗服务费用, 这是单个医疗患者所无法匹敌的。只是由于旧有的医疗保险体制造成医疗保险行业受到政府部门的庇护, 没有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缺乏收集信息和讨价还价的动力。由此, 应将医疗保险行业推入市场, 接受患者的自由选择, 他们就会有危机感, 从而不得不广泛收集医疗供给方和医药提供方的信息, 提升谈判实力, 想方设法为患者利益着想, 也是“自我利益”的驱动, 通过博弈迫使医疗系统提高服务质量, 降低医药供给费用。

(四) 确保质量价格优先, 完善基药考评机制

目前争议中老百姓最主要的担忧是, 一味拼价格而影响药品的质量安全, 所以未来政策的关键就是如何协调质量与价格的关系。在巩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上, 推进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而对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各地政府可结合实际, 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其纳入基药实施范围。而公立医院和其它医疗机构, 则鼓励其优先使用基本药物。调整基本药物目录, 适当增加慢性病和儿童用药品种, 减少使用率低、重合率低的药品, 保持合理的基本药物数量。同时, 基本药物由省级人民政府统一增补, 不得将增补权限下放到市、县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合理控制增补药品数量。坚持基本药物以省为单位网上集中采购, 落实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双信封制等采购政策。为确保质量优先、价格合理, 未来将完善基本药物质量评价标准和评标办法。要在国家层面确定和公布药品出厂价, 鼓励各地医疗机构展开集团化采购、价格谈判和协议采购等市场化采购模式, 通过竞争压低药物价格。

(五)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消减财政补贴差额

公立医院最大问题是效益低下, 去行政化是公立医院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 政府为公立医院和“零差价”等投入了巨额资金, 医院效率不但降低, 居民医疗费用还有所增长。要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深化补偿机制改革, 规范诊疗行为, 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要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管,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自律。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健全行业、人员、技术、设备的准入和退出机制。放宽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门槛, 扩大和丰富全社会医疗资源。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社会力量以及境外投资者举办医疗机构, 支持具有资质的人员依法开办私人诊所。让民办医疗机构和公立医院公平竞争, 提高医疗卫生供给数量和质量, 同时减少了政府财政对公立医院一味的长期巨额大补贴, 将资金用到最基础、民生和迫切的地方上。

实施“三医联动”机制, 在不增加原有资源、技术等的基础上, 通过挖掘内部潜能, 医疗、医保、医药三方联动, 调动医保部门的积极性, 和患者合理“共谋”, 消除医疗信息不对称弊端, 促使医疗卫生部门提高服务供给水平, 迫使医药系统降低用药成本, 可以有效化解“看病难、看病贵”难题, 弥补政府卫生财政投入不足的困境。

摘要:新一轮医改实施至今, 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未有效缓解, 公立医院改革滞后、基层医疗卫生薄弱、“管办分离”推进困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实施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和良性竞争, 建立医疗改革联合体, 可以大幅提高医疗服务供给水平, 调动医保和医药部门积极性, 化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症结。

关键词:“三医联动”,职能转变,制衡,医疗联合

参考文献

[1]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中国政府网, 2009.

[2]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官网, 2012-8-31.

[3]十二五规划发布医改“第二季”启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2-3-23.

[4]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总结报告.新华网, 2012-6-25.

[5]中国医改三年纪实:破解医改难题造福亿万群众.人民网, 2012-8-28.

[6]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新医改”三年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人民网新闻中心, 2012-8-16.

[7]“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中国政府官网, 2012-3-21.

[8]媒体称我国公立医院垄断地位导致政府管制失效.中华网, 2011-6-28.

[9]医改投入力度加大.新华网, 2012-7-20.

[10]深圳:“零差价”背后的新博弈.南方周末, 2012-11-10.

[11]深圳“十一五”卫生事业投入逾200亿.健康卫生频道.人民网, 2011-3-24.

技术与技术联动 篇4

关键词:井数增加,注水方案,测试效率,测调试联动技术,技术保障

油田开发的成功实践证明, 分层注水工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为油田实现注好水、注够水、有效注水、精细注水, 控制含水上升速度, 减缓产量递减, 提高水驱开发的整体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注水井测调试是注水方案落实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首段, 是油田开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工作,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0 0 0年以来吉林油田就开始了超声波流量计测试, 该项技术在井下测试的数据通过仪器存储, 在地面利用回放仪进行数据回放, 然后再通过投捞井下堵塞器, 更换水嘴大小的方式来调整各层段的吸水量, 进而实现分层有效注水。超声波流量计测试与早期的封堵法测试相比, 具有更加真实准确的优点, 但是这种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水嘴需要反复投捞, 工人的劳动强度大;二是注水井井下数据需要地面回放, 测试占井时间较长。

为了提高测试效率、保证测试质量, 及时高效落实注水方案, 2011年开展了注水井测调试联动技术试验。

1 测调试联动技术的工作原理

测调试联动技术仪器当需要对目标层注水调节时, 首先系统将井下仪下至到要注水的目标层面, 通过“传动轴电机”打开传动轴, 这时传动轴与井下的可调水嘴对接。然后地面系统给流量计发指令, 使流量计向地面系统传送流量的实际测量值, 地面系统软件根据所设定的预期注水量值, 给井下的调节器控制短节发指令, 在调节器处理控制单元的控制下, 通过“调节器电机“带动传动轴转动, 调节可调水嘴的开度, 使目标层的注水量达到规定值要求, 稳定一段时间后即告调节结束。此时可收回传动轴, 此层的注水调节完成后。这时可对另一目标层进行调节。在整个控制过程中, 单片机通过电流反馈单元随时检测两台电机的电流值, 及时发现砂卡和正反向到位堵转等异常情况, 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在调节过程中, 可以通过地面控制系统直接设置预期流量, 并根据测量值随时判定预期注水量是否符合要求。随时可以加入人工干预, 可以控制传动轴的打开和收回。仪器在井下可反复上下工作, 一次下井就可以完成全部的测量及注水调配工作, 从而可缩短测试占井时间。

2 测调试联动技术与常规测试工艺对比

2.1 测试工艺对比

由于测调试联动技术工艺在井下直接对可调式堵塞器进行调整, 不需要对堵塞器进行反复投捞, 所以在测试过程中工人上下井口的测试明显减少, 工人的劳动强度明显减少, 以2段水井为例, 测调试联动技术与常规测试相比, 减少上下井口次数10次, 并且随着注水井层段的增加, 减少的次数越多。这种工艺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缩短测试占井时间、减少了安全隐患的发生。

2.2 测调试联动技术主要优点

注水井测调试联动技术技术保持了以前常规井下测调仪准确性、快捷性、继承性的技术优点, 但是在这基础上, 进行了技术改进和发展, 引入了双流量测调的新方法, 适应油田所有的井下偏心管柱, 使得该产品的运用效果和前景具有明显优势, 是对常规分层注水工艺技术和分层测试技术的新的完善和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是采用双流量计结构设计。调节时:测量当前层位的分层流量;悬挂时:检测注水油管中任意点当前合成流量。克服了常规井下测调仪单流量测试流量的不足;同时双流量计的结构设计使得测调仪不再受配水器的限制, 它可在任何偏心配水器中完成测调任务。

二是测调仪采用非集流的结构设计, 解决了常规井下测调仪局部直径大, 密封材料易损坏, 井下易遇阻的难题。

三是调节机构利用凸轮支点使调节臂弹开或收拢, 收放快速有效;仪器在油管任意位置都能扶正居中, 可进行任意目标点流量的测试。

四是测调仪采用了多个位置传感器, 包括角度、收拢、弹开、调后孔径检测等, 能实时地反馈仪器工作状态, 直观了解测调仪的井下工作情况, 使得测调工作能更准确、快捷、有效地进行。

3 现场应用情况分析

为了验证测调试联动技术在不同层段水井上提高测试效率的幅度, 分别在2、3、4段水井上进行测试, 截止目前共计进行测调试联动技术39口井105井次, 取得的效果如下:

一是测试过程顺利, 投、捞、测、调正常, 工人学习2周便能熟练掌握。

二是测试效率极大提高, 平均占井时间由常规测试的7.1工作日缩短到3.8工作日。

三是工人劳动强度大幅降低, 测试一口井减少上下井口次数10次以上。

四是测调合格井, 利用超声波流量计验证, 符合率仍达到90%。

4 取得的几点认识

(1) 随着油田逐步进入开发后期, 精细有效注水越来越重要, 而测调试是注水工作的重中之重。

(2) 测调试联动技术技术是目前我们提高注水井测试效率、保证测试质量最有应用前景的测试新工艺。该工艺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测、调同步进行, 提高测试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3) 测调试联动技术工艺能否得到成功的推广应用, 主要取决于传输电缆的耐磨、耐腐功能, 以及测试仪器性能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王东.孤东油田注水井测试技术工艺技术应用.油气井测试, 2004 (4) :43-44[1]王东.孤东油田注水井测试技术工艺技术应用.油气井测试, 2004 (4) :43-44

[2]巨亚峰等.分层注水井智能测试调配技术试验评价.油气井测试, 2006 (12) :21-22[2]巨亚峰等.分层注水井智能测试调配技术试验评价.油气井测试, 2006 (12) :21-22

[3]季华生.油田注水新思路的探求与实践.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9[3]季华生.油田注水新思路的探求与实践.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9

[4]VinegarHJ, WaxmanMH.Indueedpoiarizationofs halysands[J].Geophysics, 1984, 49 (8) ;1267-1287[4]VinegarHJ, WaxmanMH.Indueedpoiarizationofs halysands[J].Geophysics, 1984, 49 (8) ;1267-1287

技术与技术联动 篇5

关键词: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控制系统,维护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 物质生活日益丰富,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城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 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对自身的生活空间、生存环境的安全性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预防火灾的发生也成了人民关注的焦点。应运而生的自动化、智能化的高科技产品一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成为了保障人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因此, 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维护、保养及管理成为保障系统可靠性、完好性的必要条件和措施, 也是预防火灾发生的重点和关键。然而, 目前许多行业对此认识并不尽人意, 仍然忽视它的智能性和专业性, 管理方式停留在传统意识中, 造成设备失灵瘫痪和停用, 使消防工作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重视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维护保养具体非常现实的意义, 本文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维护保养措施进行分析。

1 自动报警系统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研究

1.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火灾发生初期就会立即发挥作用。通过在火灾现场设置的火灾探测器能够迅速检测到火灾信号, 然后该探测器就会将这些信号以电信号的方式, 利用传输网络有效传送至火灾报警控制器。接着, 火灾报警控制器就会立即将这些收到的信号信息进行有效的判断分析和处理。当系统确定了火灾发生后, 其就会立即通过火灾警报装置来发出特殊的声光报警信号, 以此来提醒人们发生了火灾, 从而使人们在第一时间能够采取相应的救火措施, 大大提升扑救火灾的效率。另外, 火灾报警控制器还能同时将火灾的报警区域以及火灾发生的时间等相关信息进行记录, 为灾后的调查和分析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1.2 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

近几年来, 纵观国内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通常是同消防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实现有效的联动控制, 也就是所谓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对火灾信息进行确认之后, 它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些信息传送给消防设备控制装置, 然后对建筑物内的相关消防设备进行联动控制。不仅如此, 系统还能够有效分析火灾的发生位置信息, 并以此为依据及时切断非消防电源和空调送风系统, 自动启动相关的消防设备。这样一来, 就能够在火灾发生的初期进行最有效的扑救, 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实行联动的消防系统主要有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防排烟系统和正压送风系统以及空调通风系统、防火门和防火卷帘系统、消防电梯迫降控制系统、消防广播切换系统、火灾应急照明电源切换系统等设备组成。

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维护保养思路研究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能够为火灾的发生提供有效的自动防控保障。然而, 由于高度的自动化、智能化特性决定了它必须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系统设备的完好性及其可靠性, 才能够保证其更好的运行, 提升企业的安全性。具体来说, 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考虑:

2.1 进行相关设备的功能测试

测试系统的各个环节非常重要, 这是保证系统的各个设备都是处于实时的正常的工作状态, 保证其为系统运行提供有效支持。因此必须定期开展对相关系统设备的功能检测。

2.1.1 对火灾探测器进行在线加烟功能测试

应定期对每一个火灾探测器进行在线加烟功能测试, 对测试过的火灾探测器做好地址记录和时间记录, 对测试结果也要进行记录, 以便于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灵敏度下降、误报或故障应及时处理和更换, 确保每一个火灾探测器都能够正确无误地监测到火灾信号, 并传送到控制器, 保证监控点无盲点。在测试的过程中, 要注意确认探测器的地址是否正确, 避免因为地址不准确而造成的火警位置误判。

2.1.2 对消防手动报警装置及消防广播切换系统进行功能测试

对消防手动报警器的测试主要是对其是否能可靠自动报警进行测试, 以及其报警地址是否有误进行测试。对消防广播切换系统进行定期的测试, 主要是检测消防广播和背景音乐的切换系统功能是否可靠, 以及扬声器是否正常。要求测试结果达到功能要求, 确保每一个报警装置和切换功能都能够按照实际要求进行工作。

2.1.3 对消防通讯电话进行必要的测试

要注意对消防通讯电话进行必要的测试, 使火警能够清晰、有效及时地报出。对消防的火警手报电话进行测试, 主要是对其对讲插孔进行检测, 避免出现损坏或堵塞的问题。

2.1.4 对防排烟系统管道的检查与联动功能的测试

要加强对防排烟系统管道的检查与联动功能的测试, 要认真检查每一个排烟系统联动控制机构及管道, 检查联动机构是否灵活, 防排烟管道是否畅通, 排烟阀门是否处于严密关闭的状态。在消防联动测试过程中, 必须保证联动控制机构动作灵活, 防排烟阀门紧闭, 防排烟管道畅通。如果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进行处理。只有这样, 才能够保证防排烟系统有效发挥作用。

对正压送风系统的检测, 主要是对消防风机的联动功能进行定期检测, 对消防控制室的返回信号进行核对。另外, 正压送风系统也有非常多的排风口, 需要逐一进行检测, 即检测每一个排风口的排风量以达到技术参数的要求。

以上防排烟系统和正压送风系统的电气控制, 我们不仅要定期进行现场启动功能的测试, 还要对消防控制室的远程启动功能进行测试, 与此同时, 要对返回的信号进行有效检查确认。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中, 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消防水系统----消防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当火灾发生时, 消防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可自动启动, 起到第一时间扑救火灾的作用。因此, 保障消防自动喷淋灭火系统能够正常工作异常重要, 这就要求对消防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定期进行检测、维护、保养。除了要对喷淋泵的机电部分进行定期维护、检测, 还要对其末端泄水进行测试, 末端泄水测试主要测试管网管压应符合同等高度的管压技术参数, 以实现消防喷淋灭火自动化的功能。另外要检查核对消防控制室的返回信号地址, 确保无误。

与之互补的还有消火栓灭火系统。同样, 消火栓灭火系统也要制定相应的维护、保养、检测制度。其中消火栓泵的机电部分的维护、保养、检测的手段与喷淋泵类似, 不同的是在每一个消火栓箱内都有一个远程启动按钮, 我们可以采取模拟敲击消火栓箱体的防护玻璃并按下消火栓启泵按钮, 对消火栓泵远程控制功能进行检测, 并对返回信号的地址进行核对确认。

以上这些消防联动设备和联动系统除了每一类都要独立定期做好维护和保养以外, 我们还要对整个火灾报警系统、消防联动系统的电气控制进行定期的模拟、检测。检测整个系统是否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的完整的监控防灾体系, 以便充分发挥自动化、智能化的作用。

最后要提到的是消防隐压系统, 这套系统很容易被业界遗忘, 它是为喷淋管网最不利点而设计增补的稳压系统, 是保障管网管压不得小于0.5MPa而达到灭火的作用。因此, 我们也要定期的对它进行维护和保养, 要定期对它的机电控制系统进行检测和维护保养, 对它的稳压范围要定期进行检测和调整, 这是很多企事业单位因为缺乏专业技术而容易忽视的环节。

2.2 系统维护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火灾自动报警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和软件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维护维修时, 对不熟悉的设备应首先与生产厂家或经销商联系, 取得技术上的支持, 同时确保零配件的供给。在维护维修工作开始之前, 应对整个建筑内的消防设施、设备做全面了解。掌握各种消防设备联动的工作原理, 以免造成不良后果。在测试相关设备的消防联动时, 每一个测试点必须有专业维护维保人员现场监测, 随时掌握设备运行情况。

3 结束语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维护保养工作对于提升火灾预警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其进行维护和保养时, 一定要遵循国家的有关规定, 并充分考虑到保护对象的特殊性, 使系统随时处在实时的工作状态更加可靠和完好。只有这样, 才能够保证整个系统能够正常地运行, 为火灾预警和扑救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从而大大降低因为火灾发生而造成的巨大损失, 保证人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王立群, 崔鹏.浅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01) .

[2]JGJ 16-200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S)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8.

[3]李轶.大中型公共建筑消防自动报警系统的整体统筹规划[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 (理论版) , 2007 (08) .

[4]符青松.智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 2009.

技术与技术联动 篇6

目前, 我国职业教育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人才培养向市场需求靠拢, 教学内容向岗位能力看齐。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发展重点, 前提是加快与行业、企业的合作, 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 要追求培养目标与岗位标准的“零距离”, 但首先要重视教育过程的“零距离”;在教学计划里, 课程体系要遵循工作过程;在师资要求上, 教学模式要符合工作模式;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内容要覆盖岗位能力;在教育评价上, 教育考核要达到能力的综合检验。在这个过程中, 没有校企合作, 改革就难以完成。通过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三段式”校企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探索培养实用的“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 加快中职专业课程改革, 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建立职业学校与企业人才培养的教学共同体, 实现中职专业人才在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探索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新路都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三段式”校企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依据

2.1 政策理论

职业教育法第二十三条明确指出:“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 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 与企业密切联系, 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因此, 职业院校应积极拓展校企合作之路, 将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劳动结合得更为紧密。

2.2 合作教育理论

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 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于学生培养过程之中的教育模式。

2.3 能力本位理论

能力本位课程理论强调要通过职业岗位群的分析, 分解出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 然后设置相应课程培养从业者的相应能力。以满足工厂企业对教育对象的要求为基本原则, 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职业岗位而不是教育专家的观点。

3“三段式”校企联动人才培养模式核心概念界定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 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 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 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三段式:对人才分三个阶段进行培养, 即:前瞻学习段、接轨训练段和职场实战段, 每一阶段的培养目标有所侧重, 培养方法有所区别, 校企联动, 全程参与三个阶段。

校企联动:是指校企深度合作、三个阶段全程联动, 学校与企业通过资源整合, 实现优势互补, 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后劲”为目的, 共同制定教学计划, 共同管理教学过程, 共同评价教学效果, 实现教学环境“职业化”, 组织管理“企业化”。

4“三段式”校企联动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

紧密依托重庆地区电子与信息技术应用企业, 以电子产品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过程的工作岗位为职业目标岗位, 采取“与产业对接、与职场一体”的校企共建模式, 以服务电子与信息技术应用行业为宗旨,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 促进产学结合, 推进专业建设, 形成“三段式”校企联动人才培养模式。

“三段式”校企联动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三大阶段、四个步骤来完成。三大阶段是指:前瞻学习段、接轨训练段和职场实战段, 其核心是校企深度合作、全程联动, 三个阶段“段而不断”, 职业素养贯穿始终 (如下图所示) 。

4.1 三大阶段

第一段“前瞻学习段”:学习地点主要在校企联动相关企业和行业, 学习时间为0.5至1个学期。学生入学进行行为习惯训练后, 由学校教师组织学生、带着问题和目的进入校企联动相关企业和行业进行前瞻性学习, 学生主要体验企业文化、企业生活, 了解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的工作方向, 知道回到学校需要做好的知识和能力准备。

第二段“接轨训练段”:学习与实训地点在学校和企业, 时间为3至3.5个学期。学生通过企业前瞻性学习后, 先回到校内进行接轨基础训练, 教学任务以学校教师教学为主, 以企业教师为辅, 但仍然大力践行“做中学”和“学中做”的职业教育改革模式, 学习的主要内容为专业基础知识和后续课程必须的专业基本技能。然后又回到企业进行接轨提高训练, 学习的主要内容为接受专业岗位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训练, 教学任务是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教学为主, 以学校教师为辅, 把学校教室搬到企业车间, 有助于学生适应企业的生产环境和要求。

第三段“职场实战段”:学校和校企联动企业共同推荐学生到行业相关岗位做顶岗实习, 实习时间为2个学期。在职场实战段, 学校与企业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的指导与管理, 使学生能够按照规定的要求完成岗位的任务。

4.2 四个步骤

四个步骤指校企双方共同解码行业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共同编写校本教材, 创新教学内容;共同实施教学管理、完成教学任务;共同参与教学考核, 改革教学评价。具体实施如下:

(1) 共同解码行业需求、制定教学计划。

通过解码行业需求, 找到当前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行业需求的差距, 提出培养强健体魄、人文底蕴、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四方面协调发展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标准, 重新制定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学计划。

(2) 共同编写校本教材, 创新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计划, 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体能课、人文素养课、文化课、技能课四大模块, 组织企业人员和学校教师分工合作, 编写出配套的教材。

(3) 共同实施教学管理、完成教学任务。

从学生进校起, 实行企业化教学管理。从教室的布置、学生的着装、班级名称、实作场地等方面均建立真实职场环境。

1) 企业化的视觉识别系统, 塑造职场环境。

2) 公司化运作:虚拟公司组织架构、奖惩制度、文化、货币。

3) 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让学生明白学习目的和职业发展前景。

4) 革新管理工具:技能授权卡、学习跟踪卡。

(4) 共同参与教学考核, 改革教学评价。

转变评价观念, 提出就业竞争力是教育质量的唯一评价标准。建立学生积分制度, 对学生每阶段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给出分数, 并随时掌握积分情况, 积分达到标准予以毕业, 不合格者继续学习。建立教师评价标准, 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相互考核, 教师专业技能占40%, 执教态度占30%,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占30%。

5“三段式”校企联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点 (四大突破、四大实现)

(1) 突破了学校设备不足, 师资缺乏的瓶颈, 实现资源整合利用, 大幅度降低办学成本。

学校利用企业的训练场地、生产设备、技术人员、训练内容、就业网络等, 减少了设备的投入和师资的配备, 降低了办学成本。同时学校教学骨干和校长也成为企业发展顾问, 教学资源共享, 实现优势互补。

(2) 突破传统教学大纲与市场需求“两张皮”的瓶颈, 实现教育训练与岗位技能有效嫁接, 增强课堂吸引力和感染力。

(3) 突破校企合作一头热的瓶颈, 实现校企双方无障碍沟通, 建立良好的信任体系。

校企双方高层、中层、基层定期对接, 每月定期召开校企教师座谈会, 交流教学经验, 解决存在的问题, 提出下月的任务。

(4) 突破中职毕业生就业对口率和稳定率偏低的瓶颈, 实现有序就业, 保证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士夫, 王瑛.关于地方高校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 2008.1.

[2]郑超美.本科教育按大类招生及培养模式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5.

[3]佚名.应用型本科院校“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09.3

[4]楼一峰.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高职教育发展的深入思考[J].职教论坛, 2005, (10) :25-27.

[5]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3.

技术与技术联动 篇7

随着海外河油田进入开发后期, 层间矛盾突出, 分层注水工艺是目前解决层间矛盾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之一。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 分注工艺日趋成形, 尤其近年来实施的桥式偏心测调联动分注技术, 有效地提高了分注级别和水驱动用程度, 但由于注水井油稠出砂、井深斜度大等特点, 测调中工具遇阻卡、无法对接调节事故频繁发生, 无法实现有效注水。为了有效提高注水效果, 解决偏心分注测调成功率低等问题, 研究并形成了同心测调联动分注技术。

1 同心测调联动分注技术研究

(1) 技术原理井下测调仪通过支撑臂和调节头在井下完成和同心配水工作筒的可靠同心对接, 技术人员操作地面控制器, 根据测调仪反馈的井下流量、压力和温度等参数信息, 通过电缆控制测调仪实时调整可调配水器出水口开度, 以满足地质配注要求, 最终完成测调配注工作。

(2) 技术组成同心测调联动分注技术主要由地面控制器、井下测调仪、可调同心配水工作筒三部分组成。技术关键在于井下测调仪和可调同心配水器, 较偏心分注中有如下改进:

(1) 改进了配水工作筒的结构, 将偏置式水嘴改为同心滑套式水嘴, 开度由中心通道旋转调节; (2) 改“滑梯式”旋转导向为“平台式”定位对接, 同时增大转矩, 提高了对接成功率; (3) 水嘴与工作筒的同心结构保证了井下测调仪与配水工作筒的定位对接成功率, 同时提高了水量调节精度。

1上接头2外套3主体4旋转套5挡环1 6防磨密封环7绝缘内套8绝缘外套9密封垫10防转外壳11挡环2 12防转子13防转主体14压帽15下接头

(3) 技术参数见表1

2 现场应用与改进

2013年10月, 同心测调联动分注技术投入现场实施, 在第一口井试验中, 因为测调仪在下入过程中遇阻, 未能与配水工作筒完成对接。为此, 作出一系列改进:

(1) 全井采用环氧粉末涂料的防腐油管, 降低稠油对注水管柱内壁的吸附, 有效的减少了腐蚀、结垢现象, 提高了水井测调成功率; (2) 采用先正洗后投球坐封的方式, 保证注水管柱内的清洁, 防止了因下管柱时井内机杂、泥砂和稠油进入管柱内, 注水后堆积的问题; (3) 采用高压射流洗井、高温蒸汽热洗等多项技术, 提高洗井效率, 有效降低了悬浮稠油附着管壁的影响; (4) 改进配水工作筒结构, 加入防反吐功能, 避免因停注或注水波动而造成的地层返吐砂埋管柱风险。

通过多项有针对性的改进, 有效降低了测调仪下井遇阻卡风险, 提高了对接成功率, 技术的适应性显著增强。

3 效果评价

(1) 典型井例海A井, 该井于2012年4月实施偏心测调联动分注, 分注级别4级, 注水平稳后对该井进行测调, 因出砂及稠油影响, 仪器多次下入均未与偏心堵塞器对接, 进行大排量洗井后仍未成功。2013年11月对该井实施同心式测调管柱, 分注级别仍为4级, 注水平稳后对该井进行测调, 下入测调仪对各层按地质配注要求成功调配, 注水合格率达到100%。

(2) 效果分析目前该技术已在海外河油田实施9井次, 测调成功率由45%上升至85.7%, 分注合格率有效提高, 同时测调时间有效降低, 由此前的8~10小时降低至2~4小时, 测调一次成功率高, 调配误差均小于8%。截止2014年底, 对应井组阶段累计产油9300t, 阶段累计增油3072t。

4 结语

技术联动破疑案 篇8

关键词:毒鼠强,理化检验,心理测谎技术

2012年7月26日7时许,某市某县某乡某村村民李某被人发现死在其家后面的排水沟里,死因不明。该县县局接到报案后,立即派侦技人员赶赴现场开展勘验、调查工作。刑侦支队技术人员也赶到某县指导勘验工作

一、现场勘验和尸体检验情况

现场勘查:中心现场位于某市某县某乡某村村民李某的屋后东北角厕所门前的排水沟上。死者李某头西脚东仰卧状位于厕所前水沟上,尸体边上未见明显拖动、挪动痕迹。死者面部表情自然,鼻梁和上嘴唇上有浅表表皮划伤,头部未见外伤,颈部未见勒痕,裆部位置附着有新鲜黄泥点,右前臂外侧有一长4.5CM的浅表刮划痕,肢体远端处可见皮瓣,对应位置的地面上有血痕。将尸体翻转后可见,衣裤上粘附有泥沙,衣服背部位置发现有条状印痕,与地面物体吻合,未见明显拖动、挪动痕迹,衣服腰际部位见有浸润状血痕,背部未见明显外伤,内裤臀位未见明显血痕,检查死者所穿运动裤,发现臀部位置有一刮擦裂口。

尸体检验情况:尸长161cm,发育正常,尸斑浅红色,分布于尸体背侧未受压处,指压褪色。四肢各大关节尸僵形成,程度强;双侧肱二头肌及双侧腓肠肌强直性痉挛。双侧瞳孔散大,直径3.5mm,角膜混浊,双侧睑结膜针点状出血。翻动尸体时口、鼻腔见有淡红色血性液体流出。鼻中部见散在擦伤,伴表皮剥脱;鼻唇沟下端见一压痕,伴表皮剥脱。左侧胸背部见两处刮擦伤,伴表皮剥脱。左侧腰背部见一刮擦伤,伴表皮剥脱。左前臂上段近左肘关节内侧见挫擦伤;右手掌背见散在擦伤,伴表皮剥脱;右前臂上段后侧见一皮肤刮擦伤,其中位于远端处伴皮瓣游离。左膝关节内侧见一挫擦伤,下宽上窄;右足背见多处表皮挫裂伤,大致呈斜行分布。尿道口渗血,阴茎根部后侧淤血,左侧阴囊皮肤淤血。心肌少量针点状出血,心包内有淡黄色液体;胃壁稍皱缩,弥漫性点状出血。胃内容约50ml,成分为西瓜瓣、水;十二指肠幽门部空虚。阴茎根部出血明显,左侧睾丸鞘膜血肿,右侧睾丸下端见一1.3cm×1.0cm淤血;耻骨局部软组织出血,未及骨折征。提取死者心血30ml;胃内容50克送理化检验。

理化检验情况:GC/MS参考条件(Agilent 6890N/5973N型GC/MS仪)

色谱柱:HP-5MS30m×0.25mm×0.25mm弹性石英毛细柱;升温程序:100℃(2min)25℃/min280℃(10min);进样口温度250℃;载气:He;流量:恒流1m L/min;不分流进样;进样量1μL;

质谱条件:离子源:EI,电子能量69.9e V,传输线温度280℃;电子倍增器电压1312V;溶剂切掉时间:3.5min;扫描方式:SCAN:质量扫描范围50-500amu。

取检材血液约8m L,用三氯甲烷5m L振荡提取约10min,高速离心(3000r/min)10min,分离有机相,再加入约5m L氯仿并重复以上操作,合并两次提取液,约60℃浓缩至100μL,供GC/MS分析。

取检材胃内容物约10克搅拌均匀,按血液操作方法操作。

从李某胃内容和心血均检出毒鼠强成分。毒鼠强又名没鼠命,是一种高效剧毒灭鼠药,对小白鼠的口食致死量为0.2mg/kg作用很快,但是它对所有的温血动物都有剧毒,对人的致死量为0.2mg/kg(12mg),可通过口腔和咽粘膜迅速吸收。因此,此类灭鼠药已被国家明令禁止使用。但是,由于它的生产工艺简单,杀鼠效果好,所以还是在市场上大量流通,相应的因毒鼠强引起的投毒或误食而造成人畜中毒死亡事件时有发生[1]。毒鼠强中毒特征为潜伏期短,在进食几分钟及半小时内出现症状,重复中毒表现,为突发癫痫大发作,全身抽搐,部分患者在发作前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和抽搐等前驱症状。每次抽搐持续两分钟到数分钟,一次发作几次到数次[2]。

二、调查访问

经调查死者生前作风不检点,与多名女性有不正当男女关系。7月25日,李某接听了有夫之妇李某某的电话。侦查人员询问李某某时,其也承认7月25日与李某通话,之后来到李某的卧室与其发生性关系,事后她自行回家,其称对李某为何死亡并不知情;且侦查人员询问李某某时,李某某没有明显异常表现。在理化检验结果没出来之前,由于现场物证、信息较少,在案件分析会上形成两种意见:一方认为系意外坠落造成死亡,另一方则认为系他杀。

三、分析讨论

结合本案,死者生前生前虽与多名女子有不正当男女关系,但与人没有深仇大恨,死前一段时间没有异常表现。由于现场物证、信息少,并且通过多次勘验现场也没有确切知道死因和得到统一的结论。就在案件进入僵持阶段时,理化检验人员通过安捷伦GC6890-MS5973气质联用仪检验,从受害人的胃内容物和血液中均检出“毒鼠强”成分。由于毒鼠强毒性强,致死量小,且全国多个地区曾出现过“毒鼠强”投毒杀人案件。理化检验人员认识到这一线索的重要性,立即向侦办案件的相关人员反映。

技术员带这着条线索再次经过细致的现场勘验,确认被害人系被人投毒杀死后移尸,死前曾被人击打裆部致使睾丸破裂,推断该案可能因男女关系引发。认为除犯罪嫌疑人之外,其他村民对被害人系投毒致死这一情况并不知情,具有使用心理测谎技术甄别嫌疑对象的条件,与死者有不正当关系且案发前有接触的李某某应作为重点嫌疑对象。专家对重点嫌疑人李某某的测谎工作进行了精心准备,测谎结果显示李某某对“中毒死亡”等词语心理波动较大,为下一步侦查工作指明了方向。侦查人员据此迅速制定了审讯方案,很快便突破了李某某的心理防线。据李某某交代,她与死者李某有多年的不正当男女关系,后发现李某又有新欢,遂萌生了杀死李某的念头。7月25日晚,李某某与李某发生关系后,便将事先装备好的毒物放入李某的饮用水中让其喝下,待毒性发作后又猛踢李某的裆部泄愤。根据嫌疑人的交代,侦查人员又到李某某家提取了八个水杯送检理化室(理化人员取2毫升三氯甲烷反复冲洗水杯内壁,摇匀振荡,在约60℃浓缩冲洗液至100μL,供GC/MS分析),并从其中一个灰尘最少且有明显新洗刷痕迹的杯子中检出了“毒鼠强”成分,验证了李某的口供。

四、经验总结

(一)理化的检验鉴定为这起案件的破获提供了突破性的线索和重要的证据。

从被害人的胃内容和血液中均检出“毒鼠强”成分,确定了受害人的死因从而明确了案件性质;从杯子中检出“毒鼠强”成分印证了嫌疑人的口供且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二)在当今社会,随着网络、电视和报纸等媒体的不断曝光公安机关的侦查手段,嫌疑人的反侦查意识越来越高,例如现在很多嫌疑人作案时会戴手套避免被采集到指纹信息。

单一的技术手段已经越来越难发挥一锤定音的效果了,但是当我们合理的结合运用法医、理化、痕迹、指纹、视频、心理测谎等技术手段时,往往能给侦查破案提供更大的帮助。该案例就是一个心理测谎合理的运用理化检验结果帮助破案的一个典范。

参考文献

[1]侯祥,李青.毒鼠强检测技术进展[J].农业与技术,2006,26(1):82.

上一篇:语文教学与人文魅力下一篇:Flash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