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必要专利

2024-09-01

标准必要专利(精选八篇)

标准必要专利 篇1

当下诸多标准必要专利诉讼案件均围绕着专利许可费用的计算标准问题展开博弈。以2011年7月中国标准必要专利诉讼第一案为例,案件双方争议的焦点是,原告公司在美国特拉华州起诉,称被告某中国电子科技企业涉嫌侵犯其在美国享有的七项标准必要专利、请求责令被告公司停止被控侵权行为、要求启动337调查并发布全面禁止进口令、暂停及停止销售令①。最终双方私下达成系列协议继续相关合作。本案所折射出的问题在于双方对于专利使用费用的计算规则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当下,国际上主要标准化组织才拿的解决标准是“公平、合理、无歧视”(F a i r,R e a s o n a b l e a n d n o n d is c r i m i n a t o r y)许可,即F R A N D原则②。该原则意指涉及技术标准的专利权人“公平、合理、无歧视及不可撤销”地将自己所属的必要专利授权给所有技术标准的其他专利权人。具体的实施方法以英美法目前主要适用的“Georgia-Pacific”因素为主。

“Georgia-Pacific”因素最早是1970年的“Georgia-Pacific Corp.v.U.S.Plywood-Champion Papers,Inc.”案,因该案判决中总结了15项在假想谈判中应考虑的因素。这15项考虑的因素符合实践需要、并具备引用可能性。进而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认同,被称为“Georgia-Pacific”因素。很多案件中并不会直接的引用“Georgia-Pacific”因素,但是会以该因素作为蓝本,分析其中部分内容解决问题,如“基础许可费+调整”。该方法首先确定一个作为参考的许可费作为分析基础,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与评价基准的差异,以双方当事人都满意法官对于“Georgia-Pacific”因素的适用于提偶挣为前提,并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调整时间减重许可费率的判决标准。通过这一严谨复杂的理论过程,法官可以熟练地审理案件并作出相应的判决,减轻审判压力,提高审判效率,并给予当事人适当的的调整空间,以适应变化的实际需要,减轻法官一锤定音带来的负担,减少上诉和抗诉。同时更好的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而法律方面的保障,大多以《合同法》和《公司法》以及《知识产权法》作为参考法规,保证最终结果符合法律要求。

二、我国标准必要专利诉讼的可行建议

(一)确立许可费率可诉制度

总结外国公司起诉我国企业标准必要专利的众多案件,都以许可费率不属于可诉内容进行抗辩。皆因与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的起诉的实质性要件不符,法院不应干预。但是当下许多国家因同类案件诉讼数量猛增,逐渐形成完备的诉讼程序和制度保障。我国完善相关司法制度,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许可费率可诉性问题,之后利用当下各国普遍采纳的“Georgia-Pacific”因素进行分析,并逐渐加快其本土化进程,更好的适应我国逐渐开放的市场环境和仍需一定程度保护的本土企业。对于相关问题纳入司法管辖之内,同时要求起诉方在起诉前,以“Georgia-Pacific”因素为标准,进行自我的审核与分析,明确请求许可的专利范围、费率主张,便利司法机关入并做出裁判,一定程度上减轻法官审判的压力,简化庭审程序,节约资源。由此可以解决处于垄断地位的专利权人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不干预”问题。

(二)利用标准必要专利组织解决纠纷

适应我国逐渐开放的市场和尚需保护的企业需要。现今许多企业为了适应全球化市场的需要,纷纷加入相关的标准必要专利组织,这类组织都有一定的协调作用,在会员的内部纠纷中,以“Georgia-Pacific”因素为依据从中斡旋,这类组织致力于构建一种市场和内部平衡,希望能协调各方达成一致的许可费率,既能够激励必要专利权利人参与组织活动,又能够保障被许可者会实施该标准而不是采用其他替代方案;同时其目的在于促进标准的推广应用,而不是造成专利许可费过高堆积等问题,因此,协调处的备选专利费用方案并不会过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专利权人和经济效益,又为缴费方减轻了一定的负担。

(三)完善诉讼禁令的裁判规则

标准必要专利权人寻求禁令救济的权利受到各国法律以及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的明确保障,体现在禁令救济的有限性上,在实行过程中需要考量不同情况予以区别并就当事人请求范围做严格审核,防止其夸大禁止内容。否则会导致某个必要专利挟持整个标准,破坏竞争,损害消费者和公共利益。即权利人一方面拒绝许可其专利,另一方面又通过诉讼寻求回报,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因此另一方当事人可以提出专利强制许可的抗辩。综上,我国明确诉讼禁令应当分别立足原告的诉讼主张与被告的诉讼抗辩条件,对原被告双方在证明责任上作出不同要求,或者侧重于原告申请禁令救济的条件及其证明责任,或者侧重于被告针对原告禁令申请提出强制许可抗辩的条件及其证明责任。依实际情况做不同判断,以更好适应变化的市场需要。

三、结语

随着我国企业逐渐走出国门,高新技术领域愈来愈多的核心竞争力产品,熟知标准必要专利诉讼不可避免的提上日程。不论专利权人还是被许可人,都应当熟知相关诉讼规则、诉讼技巧。作为司法工作者更要走在时代的前沿,总结已有案例经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前提下完善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建设。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率之争作为案件的核心争议点,其解决方式需要在FRAND原则指导下,依照实际情况调整“Georgia-Pacific”因素,合理适用禁令规则,协调各方利益。值得庆幸的是在国内已有的标准必要专利诉讼中,法官已基本能做到借鉴外国已有案例和本国实际情况进行审判。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培养专业人才,才能在全球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维护个人、企业、国家的利益。

摘要:使用、转让、许可技术专利作为专利权人获得经济利益的重要途径,各国都通过立法和实践加以保护。步入20世纪之后,经济全球化日渐明显,在原有的专利概念基础上出现了标准必要专利。特别是在信息通信技术领域。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诸多关于标准必要专利的纠纷集中爆发,这些纠纷的主题集中于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用计算标准这一问题。鉴于我国目前对此类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处于初始阶段,法律法规制度有待完善。本文就以标准必要专利个别案件为契机,分析这类案件的特点,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可行方案。

关键词: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率,“Georgia-Pacific”因素

参考文献

[1]张平,张小林,何怀文.技术标准化中知识产权披露机制研究——以3G产业为背景[J].网络法律评论,2008:3-20.

[2]那英.技术标准中的必要专利研究[J].知识产权,2010(6):41-45.

[3]冯永琴,张米尔.基于专利地图的技术标准与技术专利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1(8):1170-1175,1215.

[4]张米尔等.技术专利与技术标准相互作用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3(4):68-73.

专利申请标准文件 篇2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的H型钢组立机,包括液压缸、印制电路板、检测器、控制器以及警报器,液压缸安装在框架上,框架安装在主机体上,液压缸的底部连接有水平导向臂,水平导向臂的表面设置有位移传感器,主机体的右侧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表面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位移传感器通过数据线与检测器连接,检测器的表面设置有警报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可自动的检测电机的温度信息,并会与设定的阀值进行对比,选择性的警报,从而进一步的延长电机以及H型钢组立机的使用寿命,同时保障了附近工作人员的安全。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改进的H型钢组立机,包括液压缸、印制电路板、检测器、控制器以及警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安装在框架上,所述框架安装在主机体上,所述液压缸的底部连接有水平导向臂,上顶轮安装在水平导向臂的底部,所述框架的底部设置有支架和顶轮,所述水平导向臂的表面设置有位移传感器,所述主机体的右侧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表面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以及位移传感器通过数据线与检测器连接; 所述检测器安装在框架的右端外表面,所述检测器的表面设置有警报器,所述检测器的内部安装有控制器以及电池,所述控制器由印制电路板、焊接在印制电路板上的单片机、储存器以及DC-DC电源模块构成,所述单片机通过数据线与温度传感器以及位移传感器数据连接,所述单片机通过电性连接线连接电池,所述电池通过电性连接线连接警报器,连接电池和单片机的电性连接线上设置有继电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H型钢组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轮安装在支架的一端,所述支架以及安装在支架一端的顶轮设有两个,两个支架以及安装在支架一端的顶轮结构相同,两个支架以及安装在支架一端的顶轮对称的安装在框架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H型钢组立机,其特征在于:焊接在印制电路板上的DC-DC电源模块与单片机以及储存器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H型钢组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输入端还与位移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与继电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输出端与电池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池的输出端与警报器的输入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H型钢组立机,其特征在于:焊

接在印制电路板上的单片机与储存器双向数据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H型钢组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警报器为一种声光警报元件或蜂鸣式警报元件。

说明书

一种改进的H型钢组立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改进的H型钢组立机,属于机械设备领域。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钢结构工业的快速发展,用于钢结构厂房的 H 型钢日益向精细型和高效型发展,如何提高 H 型钢的组立精度、加工效率以及自动化程度,已成为钢结构行业必须克服的难题。

H 型钢是由两块翼板和一块腹板拼装组立而成,腹板与翼板的相对位置关系直接影响到 H 型钢成品的合格率。现有的一般组立机都是通过电机产生动力,所以电机在组立机中至关重要,电机在实际使用的时候,会随着工作时间的变化缓慢的升高温度,现有技术中的组立机,均没有对于电机温度的检测,这就导致了,电机在长时间工作后容易产生故障,甚至影响附近工作人员的安全。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H型钢组立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改进的H型钢组立机,包括液压缸、印制电路板、检测器、控制器以及警报器,所述液压缸安装在框架上,所述框架安装在主机体上,所述液压缸的底部连接有水平导向臂,上顶轮安装在水平导向臂的底部,所述框架的底部设置有支架和顶轮,所述水平导向臂的表面设置有位移传感器,所述主机体的右侧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表面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以及位移传感器通过数据线与检测器连接;所述检测器安装在框架

的右端外表面,所述检测器的表面设置有警报器,所述检测器的内部安装有控制器以及电池,所述控制器由印制电路板、焊接在印制电路板上的单片机、储存器以及DC-DC电源模块构成,所述单片机通过数据线与温度传感器以及位移传感器数据连接,所述单片机通过电性连接线连接电池,所述电池通过电性连接线连接警报器,连接电池和单片机的电性连接线上设置有继电器。

进一步地,所述顶轮安装在支架的一端,所述支架以及安装在支架一端的顶轮设有两个,两个支架以及安装在支架一端的顶轮结构相同,两个支架以及安装在支架一端的顶轮对称的安装在框架的底部。

进一步地,焊接在印制电路板上的DC-DC电源模块与单片机以及储存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输入端还与位移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与继电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输出端与电池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池的输出端与警报器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地,焊接在印制电路板上的单片机与储存器双向数据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警报器为一种声光警报元件或蜂鸣式警报元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的H型钢组立机,可自动的检测电机的温度信息,并会与设定的阀值进行对比,选择性的警报,从而进一步的延长电机以及H型钢组立机的使用寿命,同时保障了附近工作人员的安全。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H型钢组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H型钢组立机的检测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H型钢组立机的印制电路板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H型钢组立机的工作原理框图; 图中: 1-液压缸、2-框架、3-印制电路板、4-水平导向臂、5-上顶轮、6-支架、7-顶轮、8-主机体、9-检测器、10-位移传感器、11-数据线、12-温度传感器、13-电机、14-控制器、15-电性连接线、16-继电器、17-电池、18-警报器、19-单片机、20-储存器、21-DC-DC电源模块。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

1、图

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改进的H型钢组立机,包括液压缸

1、印制电路板

3、检测器

9、控制器14以及警报器18,液压缸1安装在框架2上,框架2安装在主机体8上,液压缸1的底部连接有水平导向臂4,上顶轮5安装在水平导向臂4的底部,框架2的底部设置有支架6和顶轮7,水平导向臂4的表面设置有位移传感器10,主机体8的右侧安装有电机13,电机13的表面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2,温度传感器12以及位移传感器10通过数据线11与检测器9连接。

检测器9安装在框架2的右端外表面,检测器9的表面设置有警报器18,检测器9的内部安装有控制器14以及电池17,控制器14由印制电路板

3、焊接在印制电路板3上的单片机

19、储存器16以及DC-DC电源模块21构成,单片机19通过数据线11与温度传感器12以及位移传感器10数据连接,单片机19通过电性连接线15连接电池17,电池17通过电性连接线15连接警报器18,连接电池17和单片机19的电性连接线15上设置有继电器16。

顶轮7安装在支架6的一端,支架6以及安装在支架6一端的顶轮7设有两个,两个支架6以及安装在支架6一端的顶轮7结构相同,两个支架6以及安装在支架6一端的顶轮7对称的安装在框架2的底部。

焊接在印制电路板3上的DC-DC电源模块21与单片机19以及储存器16电性连接,DC-DC电源模块21用于单片机19以及储存器16工作时的供电。

温度传感器12的输出端与单片机19的输入端连接,单片机19的输入端还与位移传感器10的输出端连接,单片机19的输出端与继电器16的输入端连接,继电器16的输出端与电池17的输入端连接,电池17的输出端与警报器18的输入端连接,焊接在印制电路板3上的单片机19与储存器16双向数据连接。

警报器18为一种声光警报元件或蜂鸣式警报元件。

做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实际使用之前,工作人员可输入一位移和温度的临界值至储存器16中,在实际使用的时候,位移传感器10可检测水平导向臂4的位移信息并传输至单片机19中,单片机19在进一步的计算和处理后,通过与储存在储存器16中的位移临界值进行对比,若高于这个临界值,则单片机19通过控制温度传感器12,使温度传感器12开始工作,温度传感器12可检测电机13的温度信息并传输至单片机19中,单片机19在进一步的计算和处理后,通过与储存在储存器16中的温度临界值进行对比,若高于这个临界值,则单片机19通过控制继电器16,继而控制电池17流经警报器18电流的通断,从而控制警报器18发出警报声,以此选择性的警报,从而进一步的延长电机13以及H型钢组立机的使用寿命,同时保障了附近工作人员的安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

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说明书附图

图1

图2

图3

标准必要专利 篇3

一、前言

标准必要专利(Standard Essential Patent,简称SEP)产生的法律问题是近两年来专利法和竞争法及反垄断法领域热门话题。特别是在“互联互通”的通信领域,技术与标准高度融合,标准必要专利有其特殊的价值。一方面,标准必要专利权人由于在许可其标准必要专利的相关市场上会产生支配地位,常常与标准实施人在标准必要专利的许可条件的谈判中发生争议,要求比正常实施专利更高的许可费率或许可条件,出现所谓“专利劫持”的现象;另一方面,标准实施人也可能利用其谈判筹码获得比正常许可费较低的许可费率或许可条件,出现所谓“专利反向劫持”的现象。随着华为公司与IDC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纠纷案及标准必要专利使用费纠纷两案的审理,我国产业界、学术界以及司法实务界对标准必要专利所涉及的法律问题的关注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2016年年初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以下简称司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是我国现行法律规范首次就标准必要专利侵权的民事责任以及许可条件考量因素等作出规定。然而,司法解释规范的内容毕竟有限,实践中还有一些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本文拟从司法解释(二)的第二十四条规定作为起点,对涉及标准必要专利中的若干法律问题做出分析思考。

二、司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已解决和未解决的问题

司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规定:

“推荐性国家、行业或者地方标准明示所涉必要专利的信息,被诉侵权人以实施该标准无需专利权人许可为由抗辩不侵犯该专利权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支持。

推荐性国家、行业或者地方标准明示所涉必要专利的信息,专利权人、被诉侵权人协商该专利的实施许可条件时,专利权人故意违反其在标准制定中承诺的公平、合理、无歧视的许可义务,导致无法达成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且被诉侵权人在协商中无明显过错的,对于权利人请求停止标准实施行为的主张,人民法院一般不予支持。

本条第二款所称实施许可条件,应当由专利权人、被诉侵权人协商确定。经充分协商,仍无法达成一致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确定。人民法院在确定上述实施许可条件时,应当根据公平、合理、无歧视的原则,综合考虑专利的创新程度及其在标准中的作用、标准所属的技术领域、标准的性质、标准实施的范围和相关的许可条件等因素。

法律、行政法规对实施标准中的专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一)本条解决的问题

本条第一款解决了侵犯标准必要专利是否可以判令停止侵权的问题,即否定了明示标准专利存在默示许可问题。本款系归纳总结自最高人民法院针对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就季强、刘辉与朝阳市兴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专利侵权纠纷的请示一案所作出的[2008]民三他字第4号复函以及最高人民法院(2012)民提字第125号张晶廷案民事判决两案的精髓,确定了权利人明确对外披露标准必要专利的,被诉侵权人实施了所述标准必要专利,则权利人可以要求人民法院判令专利实施人承担停止侵权的民事责任。

至于明示的判断标准,民法上有明确的含义,根据标准必要专利实务操作的现状,应当是指以标准必要专利权利人通过书面或网络页面等方式直接、明确公示了所涉标准必要专利的信息,其效果应足以导致标准实施人阅读后即知晓所涉必要专利的基本信息。反之,如果某项专利技术不涉及推荐性国家、行业或者地方标准,或者未明示,则不能视为标准必要专利,即不适用本条。

本款隐含着这样一层含义,即标准必要专利权人在专利许可条件谈判中履行了其承诺的“公平、合理、无歧视”(简称FRAND)义务,则可以对抗标准实施人提出的不能颁发禁令的主张。

本条第二款规定了人民法院不予颁发禁令的条件,即在专利实施许可条件谈判中专利权人存在明显过错和标准实施人(被控侵权人)无明显过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笔者认为,本款应当隐含着鼓励双方当事人通过专利实施许可条件谈判解决纠纷的导向。换言之,如果专利权人未经专利实施许可条件谈判即起诉标准实施人侵犯其标准必要专利的专利权,人民法院可以裁定驳回起诉,或者立案后中止诉讼,由双方当事人进行谈判,如果双方当事人未能通过谈判达成许可条件,经任何一方申请,再由人民法院恢复案件审理。

本条第三款规定了人民法院在确定具体许可条件时具体考量的因素。当出现“专利权人故意违反其在标准制定中承诺的公平、合理、无歧视的许可义务,导致无法达成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且被诉侵权人在协商中无明显过错的”的情况,尽管人民法院对于“权利人请求停止标准实施行为的主张” 不予支持,但商业活动出现失灵甚至出现危险的情况下,人民法院作为“最后的守门人”,应当事人的请求,有权确定符合FRAND原则精神的实施许可条件。实际上,该款规定是对人民法院在双方通过谈判无法达成许可协议后,如何适用FRAND原则确定许可条件的参考因素,即由人民法院根据其理解的FRAND原则精神确定合适的许可条件。本款规定也为此类许可条件争议案件人民法院具有管辖权确定了直接的法律依据。

由于司法裁判是双方争议的最后解决手段,本款规定也为双方当事人提高收集证据的意识尽可能获得对其有利的结果指引了方向。同时,本款对于标准必要专利许可条件之诉中许可条件的确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条第四款系其他法律法规另有规定优先适用的指引条款。

(二)本条未解决的问题

1.未涉及“反向劫持”的禁令问题

“反向劫持”是相对于专利劫持而言。所谓反向劫持,通常是指被许可人利用其谈判筹码获取低于 FRAND 水平的许可费率和许可条款。专利反向劫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被许可人最后达成的许可费率,低于应该按照 FRAND承诺进行许可的费率;二是被许可人拒绝接受专利权人的FRAND许可,但是同时却使用专利权人的专利:三是被许可人用各种方法推迟与专利权人的许可谈判。

本条第二款规定中的“专利权人故意违反其在标准制定中承诺的公平、合理、无歧视的许可义务,导致无法达成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且被诉侵权人在协商中无明显过错的”,显然是针对专利权人的劫持行为而规定不颁发禁令,但没有涉及当出现反向劫持时的处理。特别是,当专利权人以FRAND原则与大多数标准实施人达成许可条件后,个别标准实施人故意“反向劫持”专利权人,例如故意以明显不合理的许可条件导致专利许可条件谈判延宕甚至破裂,对于这种反向劫持的行为是否颁发禁令,司法解释做了留白处理,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可能出现此类案件,还需要受诉法院不断探索。

笔者认为,基于专利权的排他性原则,针对“反向劫持”,禁令救济的“威慑效应”是最终促使标准实施人回到谈判桌前与专利权人在FRAND原则下达成许可条件,有助于鼓励当事人通过“自愿协商机制”解决纷争。

2.未涉及强制性标准的问题

2013年12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国家标准涉及专利的管理规定(暂行)》(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其中第十五条规定:“强制性国家标准确有必要涉及专利,且专利权人或者专利申请人拒绝作出第九条第一项或者第二项规定的专利实施许可声明的,应当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及相关部门和专利权人或者专利申请人协商专利处置办法。”该规定所称的“专利权人或者专利申请人拒绝作出第九条第一项或者第二项规定的专利实施许可声明”,是指“免费许可”和“收费许可”。

但在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涉及药品(特别是仿制药)的专利侵权纠纷,而药品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当某药厂生产某种仿制药时,为了达到药品标准的要求,就不可避免地实施专利,而解释(二)第二十四条的适用对象不涉及强制性标准。《暂行规定》给出的是个案处理的做法:“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及相关部门和专利权人或者专利申请人协商专利处置办法。”在我国目前还没有“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下,笔者认为,药品标准在制定的过程中,主要是药厂作为标准提出人,为了满足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单方面向国家药监部门提出,并由国家药监部门审查批准,其目的是加强药品管理,保障用药安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并没有严格的专利信息披露程序,更没有专利权人的FRAND义务,药厂与标准审批部门之间是行政法律关系。因此,涉及药品标准的必要专利,应不适用解释(二)第二十四条的规定。仍按一般专利侵权纠纷来审理,即在侵权成立之下,应当支持权利人的停止侵权的主张。

3.未解决未被“采标”进入我国的国际性或区域性国际组织制定的通信标准必要专利问题

根据标准化法的规定,我国标准化制定与管理中,可以采用“拿来主义”,等同采用国际标准,即把国际标准直接转化成国家标准。

对于通信标准而言,其制定目的是为了解决在全球范围内的“互联互通”问题。随着通信技术进入5G时代,通信领域不断推出、采纳新的技术标准,不断涌现出更多的SEP,但我国的标准制定组织难以及时将这些新的通信标准进行消化吸收并等同采用过来。由于产业分工的全球化,对于未被“采标”进入我国的国际性或区域性国际组织制定的通信标准必要专利所涉及的专利纠纷,也有可能在我国出现。笔者认为,对于这类涉及未被“采标”的标准必要专利纠纷,可以适用解释(二)第二十四条的规定。

三、标准必要专利的概念以及FRAND承诺的法律性质

(一)标准必要专利的概念

顾名思义,标准必要专利是指为了使工业产品符合技术标准而必须使用的专利技术。但标准必要专利是一个模糊性的概念。具体体现在通信技术领域中,一项标准中,可以分布着很多专利,且标准本身为了互联互通的目的,往往规定出所达到的技术要求,而专利的本质是一项具体的技术方案;标准也可能给出建议的算法,但专利必须将算法体现为技术方案,在满足标准要求下,可能会有不同的专利技术可以满足标准的要求。因此,在遇到涉及标准必要专利的专利纠纷中,存在着三个关系:标准与专利文件的“对应一致性”关系、专利权利要求与被控侵权产品的“对应一致性”关系、被控侵权产品与标准的“对应一致性”关系;而且,在向标准制定组织(SSO)作出FRAND承诺时,标准尚处在制定的过程中,而专利申请也许没有提出,承诺人所称的专利,只能是一种“可能的专利申请”,或者是不断申请的多个“可能的专利申请”,经过专利实质审查,最终得以批准的专利,也会与发布的标准之间,其对应性相差较远,此外,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会出现多个标准提出者及多个标准提案,这些提案经过反复审查,最后胜出的提案与之前提出的方案可能相差较远,还有,供标准制定组织审议的提案通常会以适当的形式公布,这些提案公布后,也会给专利申请的实质审查造成不少的障碍,所以说,搞清楚标准中涉及哪些必要专利,即便是对标准制定组织而言,也绝非易事。标准制定组织都制定出相应的“专利信息披露制度”。我国《暂行标准》第五条规定“参与标准制修订的组织或者个人应当尽早向相关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者归口单位披露其拥有和知悉的必要专利”,第六条规定“鼓励没有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的组织或者个人在标准制修订的任何阶段披露其拥有和知悉的必要专利。”下表是ITU、IEEE及VITA三个国际标准化组织关于专利信息披露制度对比表。

(二)FRAND承诺的法律性质

FRAND承诺,是指专利权人根据标准制定组织(SSO)的特定知识产权政策(或规章)自愿作出的一种不可撤消的承诺,承诺将纳入标准的专利以 FRAND条件进行对标准制定组织的成员专利许可。不同 SSO 的知识产权政策存在很大不同。许多 SSO 要求参与方自愿以书面方式同意以FRAND条款许可SEP;而在其他SSO中, 根据其知识产权政策规定,专利权人参与标准制定的行为本身即构成对FRAND承诺的默示许可,且通常对不愿意作出 FRAND承诺的专利权人规定有“排除”条款。在上述两种情形下,是由专利权人来考量是否要做出FRAND承诺;同样,由SSO衡量是否将不作出FRAND承诺的专利排除出所制定的标准。

美国法院认为FRAND承诺本质上是一种合同承诺:一是向SSO作出的以FRAND条款进行专利许可的承诺,构成了SEP权利人、SSO与SSO成员之间的有约束力的合同;二是标准的潜在实施人(第三方)是FRAND承诺的受益方。笔者认为,FRAND承诺可理解是民法中的单方法律行为,即权利人为自己的权利附加义务的行为,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权利人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将其专利权上升为技术标准,作为对价,令其作出FRAND承诺,以防止其垄断或不当利用优势地位。因此,当标准实施人不存在明显过错时,专利权人请求颁发禁令的主张不应得到支持。

当专利权人及标准实施人均无明显过错时,可寻求采用专利强制许可制度解决许可条件问题,不应当支持专利权人的禁令请求。

当专利权人及标准实施人均存在明显过错时,人民法院应当根据个案判断谁的过错更大从而区分责任,引导双方回到谈判桌上协商解决,必要时,可以支持专利权人的禁令请求。

四、标准必要专利持有人请求颁发禁令的前提条件

保证互联互通是通信行业得以成长发展的基本要求,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通信技术标准对于促进行业发展起到引领作用,通信行业是制定标准,后有产品。因此,通信技术标准是一种满足社会发展的公共产品,具有“公法”属性。专利权是私权利,属于私法范畴的财产权。通信技术标准中一旦纳入专利技术,就不再面临竞争,原本可避免使用的专利因此变为标准必要专利而不可避免地要被实施,因为标准必要专利没有替代产品,这使得标准必要专利持有人能够利用因标准化而获得市场支配力。换言之,如果不被纳入标准,该专利面临其他可替代技术竞争,其专利价值被其他专利技术摊薄,而纳入标准后市场规模被放大,足以使其获得比纳入标准前高出许多的收益。FRAND 承诺就是为调整公共产品与私权利的紧张关系,标准必要专利持有人保证不利用因其专利被纳入标准而产生的市场支配力,促使标准必要专利持有人承诺将其许可费的标准限定在其本应收取的正常水平。这样一来,FRAND 承诺的应有之义就是标准必要专利持有人有义务向“任何感兴趣的第三方提供专利许可”(欧盟委员会在谷歌/摩托罗拉案中的观点),因此,标准必要专利持有人通常不能请求法院颁发禁令是业内的主流观点。但在满足何种条件下,法院可以支持标准必要专利持有人颁发禁令的请求,我国的司法实践中还没有这类案例。欧洲法院(ECJ)对在华为诉中兴通讯案的先决裁决(preliminary ruling),十分值得我国司法实务界借鉴。

该案涉及了华为公司的一项LTE标准所“必要”的欧洲专利。华为承诺会基于FRAND条款授权给第三方。双方经过谈判没能达成FRAND授权协议,随后华为公司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地方法院对中兴通讯提起侵权诉讼,并且寻求法院禁止中兴通讯的任何后续侵权行为。中兴通讯认为既然其已经表示愿意成为被授权方,任何法院禁令都会造成华为公司滥用其市场优势地位。对于原告是否存在滥用其市场优势地位的问题,涉及如何理解适用欧盟反垄断法中禁止滥用市场优势地位规定的问题,于是,德国杜塞尔多夫法院在审理该案件时,将这个问题提交给欧盟法院(其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负责对欧盟法律)。

欧盟法院判决认为:如果标准必要专利持有人已经同意对第三方根据FRAND条款授权,该标准必要专利持有人提起的侵权诉讼以及请求法院办法禁令请求不构成滥用市场优势地位,但是必需满足以下条件:其一,在提出诉讼前,标准必要专利持有人必须已经警告过被诉人侵权;其二,在被诉侵权人明确表明了愿意达成基于FRAND条款的授权协议后,标准必要专利持有人必须提出具体的、书面的授权协议要约。

尽管这个判决是从是否构成“滥用市场优势地位”的反垄断法视角做出的,但实际上明确了标准必要专利持有人和被诉侵权人(被许可方)在进行许可谈判中各自的义务。对于标准必要专利持有人,根据该判决,要求其在提起侵权诉讼前,向被诉侵权人发出侵权警告,并说明专利侵权的具体方式,当被诉侵权人表达了愿意基于FRAND条款达成许可协议后,向被诉侵权人提供一份具体的书面许可要约,并对许可费率及计算方法进行说明。相应的,对于被诉侵权人(专利技术、标准技术的实施方),其负有“积极回应”标准必要专利持有人提出的要约的义务,要“依据行业内公认的商业惯例及诚实信用”,及时回应 FRAND 许可条款提出具体的书面反要约。

由此可以得出,当标准必要专利持有人履行了上述义务,则表明其没有过错;而被许可方没有认真答复该授权要约,并继续实施纳入标准的专利技术,则表明其具有明显过错。

标准必要专利 篇4

一、标准必要专利禁令救济引发反垄断关注的前提条件

在专利法上,专利权的核心内容是排除他人未经许可实施专利。提起专利侵权诉讼,寻求损害赔偿和禁令救济是专利权人维护专利权的主要法律手段。即使某项专利成为标准必要专利,在标准必要专利权人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或者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未作出公平、合理、无歧视(FRAND)承诺,或者专利权人并未参与标准制定等情况下,标准必要专利权利人在专利法上法律地位并不会因其专利被纳入标准而发生改变。因而,标准必要专利权利人提起侵权诉讼、寻求禁令或者赔偿的基本权利通常并不因其专利被纳入标准而受到限制,也不会受到反垄断法的特别关注。

只有在严格限定的条件下,标准必要专利禁令救济才可能引发反垄断法问题。这些条件包括:(1)标准必要专利权利人在相关市场具有支配地位;(2)滥用禁令救济;(3)排除或者限制了相关市场的竞争。标准必要专利权利人在相关市场具有支配地位是引发反垄断关注的前提条件。一旦具有了市场支配地位,标准必要专利权利人就需要承担“不得使自己的行为损害市场正常竞争的特殊责任”。

当特定专利成为实施某种标准所必不可少的专利时,事实上减少或者排除了该标准范围内替代技术的竞争空间。同时,标准的实施和推广又进一步扩大了标准专利可能的市场范围。这些都实质性增强了标准必要专利权利人的市场力量。但是,这不意味着标准必要专利权利人当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分析标准必要专利权利人的市场力量时,需要考量如下因素:第一,标准的强制性与自愿性。强制性标准会极大地增强标准必要专利权人的市场力量;自愿性标准通常不会对标准必要专利权人的市场力量产生较大影响,除非某种自愿性标准事实上成为普遍标准。第二,标准之间的竞争。对于某类产品,市场上存在多种竞争性标准的情况是很常见的。例如,在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就存在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种不同标准。不同标准所包含的必要专利可能不尽相同甚至完全不同。如果某项标准必要专利仅是其中一种标准的必要专利,而该标准在市场中的市场份额或者应用程度较低,标准实施者很容易获得替代标准,则该标准中任何必要专利权人均不可能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还应注意的是,标准之间的竞争不仅包括同一代际标准之间的竞争,还包括不同代际标准之间的竞争。因此,对特定标准必要专利市场支配地位的评估必须结合竞争性的其他标准,考虑可替代性的其他技术方案对市场竞争的影响。第三,标准产品与非标准产品之间的竞争。在某些领域,对于产品需求者而言,标准产品与非标准产品在质量、性能、价格等方面可能具有紧密的替代性。此时,标准产品与非标准产品之间可能具有较强的竞争关系。第四,市场份额。界定标准必要专利所涉的相关市场及计算市场份额时,需要根据具体案件情况确定相应的技术市场或者产品市场。当市场存在多种竞争性标准时,在界定相关市场时可以选择产品市场,根据使用该标准必要专利的产品所占份额考察其市场力量。这种方法能够更准确评估标准必要专利的市场力量。有判例认为,每个标准必要专利许可市场构成一个独立的相关市场,标准必要专利权利人具有100%的市场份额,因而具有绝对的市场支配地位。这一立场只有在严格限定的条件下才能成立:事实上不存在竞争性标准或者该标准必要专利在全部标准中均为必要专利,且存在该标准必要专利单独许可的市场实践。第五,转移成本。标准必要专利的市场力量还与需求者转而选择其他标准或者专利的成本有关。在信息和通信领域,网络效应与技术锁定均可能影响需求者的转移成本。当一种标准对用户的价值随着采用相同标准或者可兼容标准的用户增加而增大时,就会产生网络效应。网络效应主要有两类,一是直接网络效应,产品用户人数增加直接带来产品效用增加:二是产品用户人数增加导致互补品供给增加带来间接效应增加。受网络效应影响的用户在选择和评价标准时会依赖于使用该标准的用户人数。用户越多,则标准的价值越高。一旦使用标准的人数超过临界容量,就会产生自我增强的正反馈机制:用户规模越大,标准的价值上升,反过来会吸引更多的用户采用该标准。网络效应和正反馈机制的存在使得用户很容易被锁定在对技术标准的路径依赖中。转移成本可以分为私人转移成本和社会转移成本,前者包括已经花费在该技术标准上的和即将花费在新技术标准上的学习培训费用、已购设备及其互补资产的投资、更新设备及互补资产的费用等;后者则取决于市场主体当前正在享用的网络效应与预期从转移中可以获得的潜在网络效应的对比。第六,买方力量。当寻求获得许可的标准实施者同样拥有标准必要专利,而标准必要专利权利人也需要获得其他标准必要专利人许可时,标准必要专利权利人的市场力量将受到制约。

不过,由于标准必要专利对于实施标准而言必不可少,其标准必要专利权利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可能性较大。从证明责任的角度而言,可以推定标准必要专利权利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而标准必要专利权利人可以通过提供具体的相反证据予以推翻。

二、标准必要专利禁令救济的滥用及其反竞争效果

前已述及,在专利法与竞争法交错的背景下,标准必要专利权利人寻求禁令救济产生反竞争救济的效果的其他两个条件是:滥用禁令救济并产生排除或者限制相关市场竞争的效果。滥用是手段,排除或者限制竞争是结果,两者紧密联系且缺一不可。因此,标准必要专利权人寻求禁令救济行为合法性与否,必需与竞争法所要求的行为表现及其反竞争效果的评估相联系。

对于滥用的判断标准,往往也需要结合竞争效果评估进行考量。例如,欧洲法院在多个判例中曾经将滥用解释为,该企业给竞争造成消极影响的方式不同于通常的以市场表现为基础的竞争方式,从而可能阻碍市场上现有竞争水平的维持和发展。所谓以市场表现为基础的竞争,通常是指通过企业内部经济效率实现企业的自我发展,并以该经济效率为基础降低价格,与其他企业进行竞争。对于标准必要专利权利人而言,滥用禁令救济实际上是指将禁令作为实现反竞争目的或者效果的手段,以实现排除市场进入、要求超出其专利合理回报之外的利益诉求等。另外,比例原则对于判断是否构成滥用禁令救济具有重要意义。标准必要专利权人在赚取利润和增强其市场地位的过程中,其采取的商业手段应限于达到合法目的所必需的手段,对于竞争的影响不得超过必要限度。至于必要限度的程度,必须结合具体竞争环境和竞争效果进行评价。不过,合理的自我防御往往被认为是合法的。例如,欧洲法院曾经指出:“某企业取得市场支配地位这一事实并不能剥夺其在受到威胁时保护自己商业利益的权利,且该企业也应该有权利采取其认为保护自己商业利益所必需的适当措施。”因此,当标准必要专利权人面临专利反向劫持等情况下,例如标准实施者拒绝支付、恶意拖延支付合理使用费等,寻求禁令救济不会构成滥用。当然,具体的商业环境极其复杂,在特定市场领域,商业时机转瞬即逝,及时的市场进入往往决定着标准实施者进入市场后能否开展有效竞争。因此,标准实施者通常并不一定需要事先取得标准必要专利权人的同意才能实施该标准,先利用后付费的行为并不总是不合理的,对于是否构成拖延支付使用费同样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于滥用禁令救济反效果的判断,必须结合涉嫌违法的具体行为的性质与目的、所处具体商业竞争环境等,通过具体竞争效果证据进行分析评估。从标准必要专利权利人寻求禁令救济的行为性质和目的看,其反竞争效果主要表现在:排除现有的竞争者,或者阻止新的竞争者进入市场;造成社会无谓损失;攫取远超于有效竞争条件下其所能获得的正常商业利益;妨碍下游市场上的竞争与创新。实践中发生较多的是标准必要专利权人利用禁令救济寻求攫取大大超出有效竞争条件下其所能获得的正常商业利益,即超高定价。对于超高定价行为的判断,同样必须在专利法和竞争法的双重视野下观察,分析其是否存在上述可能的排除或者妨碍竞争的效果。专利法不仅要求保证专利权人对其创新投资获得正当回报的权利,还同时具有激励社会所有发明人对创新进行投入的目的,而创新可以促进并且造就更高层次的竞争。对于标准必要专利权利人超高定价的反垄断执法必须慎重。在判断超高定价时,可以优先采取价格比较法,通过比较市场形成的许可费率进行分析判断,例如专利进入标准前的许可费率、给予其他标准实施者的许可费率、同一标准中其他标准必要专利的许可费率、类似专利池的许可费率等进行可比价格,以便更合理地接近该标准必要专利的市场价格。如果不存在可比市场价格,需要运用成本利润分析法时,则要注意与激励创新的目标相结合,在计算成本时将投资失败的风险、利润取得滞后等因素考虑在内。无论采取何种分析方法,都应该将价格高到极为不合理的程度作为执法的必要门槛。例如在华为公司诉IDC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中,IDC公司向华为公司的多次报价均远远超出其向同类厂商的报价,最多时高出近百倍,最少时也高出近20倍。在此情况下,审理法院才认定IDC公司构成反垄断法所禁止的超高定价行为。

当标准必要专利权利人作出FRAND承诺的情况下,这种承诺对于禁令救济的反竞争效果也会产生一定影响。无论不同法律体系对于FRAND承诺的法律性质存在何种不同认识,不可否认的是,标准实施者基于FRAND承诺会形成如下的合理期待:只要其基于善意和合理条件,就能够从标准必要专利权人处获得公平、合理、无歧视的许可。基于这种期待和信赖,标准实施者或者社会公众更容易作出选择实施该标准或者购买标准产品,标准实施者尤其可能在获得许可之前进行商业规划和实际投入。一旦标准必要专利权滥用禁令救济,其产生排除市场进入、造成无谓损失、攫取垄断高价等的可能性更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标准必要专利权作出FRAND承诺即自愿放弃了在任何情况下寻求禁令救济的选择,更不意味着其寻求禁令救济一定产生反竞争的效果。因此,作出FRAND承诺的标准必要专利权利人寻求禁令救济的反竞争效果仍然需要具体分析判断。

三、标准必要专利禁令救济反垄断规制的安全港

标准必要专利 篇5

标准必要专利 (Standard-EssentailPatents, 以下简称SEP) , 是指实施某项标准必不可少或不可替代的专利, 即企业为生产技术标准化的产品而不得不使用的专利。行业标准制定组织 (Standard Setting Organizations, 以下简称SSOs) 要求成员在进行专利许可时, 应遵循“公平、合理、无歧视”原则 (Fair、Reasonable, and Non-Discriminatory, 以下简称FRAND原则) , 但SSOs并未对FRAND原则的内涵和适用作出具体规定。因此, 适用FRAND原则确定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存在模糊性。

目前, 涉及SEP许可费的案件多以法院判决和反垄断法执法处理为主。例如, 华为公司诉IDC案, 即由法院确定了一个合理的许可费率。在“高通”案中, 则由发改委对“高通”作出了系列处罚, 迫使“高通”改变其专利许可的计费模式。而美国则主要通过司法实践, 由法院对合理许可费进行认定, 如Cornell案、Lucent案、Uniloc案、LaserDynamics案。

2013年, Lemley和Shapiro提出了解决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的仲裁机制。他们认为, 关于FRAND承诺的诉讼和争议都是不必要的, SSOs也没有必要实质上参与决定什么是合理的许可费。只要SSOs事前成立一个由社会公信度高并熟悉行业状况、技术发展和有关法律规定的专业人士组成的仲裁处。当SSOs成员与标准实施者产生有关SEPs许可费的争议时, 双方各自向仲裁处提交自己认为符合FRAND原则的报价, 由仲裁处从这两个报价中选择一个“合理”的报价, 作为双方的许可费。在该机制中, 仲裁处只需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及专利的重要性, 来决定两个报价哪个更合理。此外, 该机制也能有效解决专利劫持问题, 而反垄断法的“惩罚性”, 对SSOs成员和标准实施者适用该仲裁机制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

Lemley-Shapiro仲裁机制和棒球球员薪资仲裁制度

Lemley和Shapiro提出的解决FRAND许可费的仲裁机制, 来源于美国的棒球球员薪资仲裁机制。FRAND纠纷非常适合这种仲裁机制。

1. 棒球球员薪资仲裁制度

底价仲裁 (Final Offer Arbitration, 以下简称FOA) , 是指仲裁人或仲裁庭从双方当事人提交的两个最终出价中, 选择一个与之想法最接近的出价作为最终裁决。底价仲裁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以来, 目前成为美国棒球大联盟中解决薪资纠纷的一种主要形式。[1]

关于FOA的规定, 可参见大联盟最新的劳资协议《2012—2016年度的基本协议》第六条E款“薪资仲裁”的规定。[2]根据该协议规定, 提起FOA的资格限于3种情况:一是在俱乐部同意的情况下, 任何球员都可将其薪资问题提交给最终仲裁。二是不需要俱乐部同意, 任何一个在大联盟服务3年以上不满6年的球员, 都可将他的薪资问题提交给最终仲裁。三是另外再符合两个条件, 至少两年但不满三年服务期的球员, 进行薪资仲裁:在前一个赛季中至少积累了86天的服务时间;个人积分在整个同级别的球员中位于前22% (四舍五入到最接近的整数) 。此外, 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球员符合这两个条件且排名并列, 则他们都有申请仲裁的资格。如果球员不服从仲裁的结果, 那么, 球员和俱乐部的权利和义务都将回归到他们没有适用仲裁程序的状态中。如果在仲裁决定作出前, 球员和俱乐部已就薪资问题达成协议, 则视为撤回仲裁。在申请仲裁时, 球员需要提供其薪资情况作为证据。

该款第10项对裁决标准也作了明确规定, 不仅包括必须适用的标准, 还包括了不能被采纳的证据。此外, 根据第11项规定, 仲裁处将会有一份大联盟的工资数据表, 其内容包括了美国职棒大联盟的最低工资和上一赛季截至8月31日, 所有达到了相应年资的大联盟在册的球员薪资, 以及与之相关的球员姓名和其俱乐部。通过该表格, 仲裁庭可以考虑所有可比的球员薪资, 而不仅仅是单个球员或一组球员的薪资。由此可见, 仲裁庭的裁决标准是全面的, 客观的和具有可预测性的。

有学者通过对FOA适用之后, 各年提出薪资仲裁人数、各年薪资仲裁结果金额的平均值、各年球员和球团所提金额差距平均值、各年薪资仲裁俱乐部获胜比例, 以及各年最低薪资和各年平均薪资的数据研究, 总结了FOA制度的优点:一是FOA制度作为一个个案矫正, 更成为一种行业性的整体矫正机制, 具有提高和改善提起仲裁球员薪资水平的作用。二是俱乐部和球员对仲裁规则熟悉之后, 仲裁案件数量回落并稳定在一个水平上, 保持着劳资关系之间合适的张力。三是FOA促进了冲突者之间的谈判。据统计, 超过80%的申请仲裁案件在听证前已经得到了解决。四是FOA提供了一个冲突与合作下可接受的结果。因为球员和俱乐部的出价都尽可能地靠近理想值, 对方的出价对任一方来说都不是不能接受的。[3]

2.讨价还价模型

Lemley和Shapiro提出, 将棒球球员薪资仲裁制度用于解决SEPs许可费的争端问题, 该仲裁机制的设计机制, 是基于博弈论中的讨价还价模型。讨价还价过程也视为合作博弈过程, 双方运用讨价还价的策略与技巧促进谈判, 目前已被运用到企业并购和技术许可中。

将讨价还价模型运用到SEP许可费争端的解决上, 专利持有人总是希望许可费越高越好, 而实施者则希望许可费越低越好。假设专利持有人A对其专利许可报价为130万元, 而实施者B对该许可的报价为110万元。在A、B的轮流出价中, 最后报价必然在110—130万元之间产生。因此, 可将该最终报价简化成对总效用20万元的分配上, 若A得到20X, 则B得到20× (1-X) , 如图1所示。

考虑到第二次重新报价之后的贴现率问题 (贴现率, 是指贴现因子在数值上的体现, 即1个份额经过一段时间后所等同的现在份额。在讨价还价模型中, 贴现因子表示一个参与人的耐心程度, 即参与人的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不同的参与人在谈判中的心理承受能力可能各不相同, 心理承受能力强的可能最终会获得更多的便宜。同样, 如果有比其他参与人更强的经济承受能力, 也会占得更多的便宜。贴现因子取值在[0, 1], 其值越大, 说明参与人的耐心越好) , 假设A、B双方的贴现因子相同, 均为0.9。若B拒绝A的报价, 重新报价后, B的总效用为20×X2×0.9, A的总效用为20× (1-X2) ×0.9。同理, 如果A又拒绝了B的报价, 重新报价, 则此时B的总效用为20×X3×0.92, A的总效用为20× (1-X3) ×0.92。

回顾到阶段2和阶段3, 为了让B拒绝A出价得到的效用不高于接受的效用, 则有20×X1≥18×X2, 且A要使自己的效用尽量大, 根据UA=20× (1-X1) , 则X1要尽量小。前述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 不等式去掉大于号, 可得X1=0.9×X2。

回顾到阶段3和阶段4, 为了让A拒绝B出价得到的效用不高于接受的效用, 则有18× (1-X2) ≥16.2× (1-X3) 。由于双方出价是重复且相互依赖的, 则令X3=X1。可得, 18× (1-X2) ≥16.2× (1-X1) , 满足双方效用都最大时, 去掉不等号, 可得18× (1-X2) =16.2× (1-X1) 。联立方程为:

可解得:X2=0.5263, X1=0.4737, 则专利持有人A和实施者B最有可能达成的最后许可费为110+20X1=119.474。这是最后双方博弈的均衡结果。

事实上, 在Lemley-Shapiro仲裁机制下, 许可双方都知道, 如果自身给出的报价“不合理”, 则仲裁人选择对方报价的机会就会上升, 自身输掉仲裁的概率也随之上升。因此, 基于双方为了使自己能够赢得诉讼, 提出的报价必然具有趋同性, 从而使得最终的纳什均衡策略更接近现实的许可费。

对我国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争端解决的启示

RobinJacob认为, 尽管在日本、美国、中国有些案例是法院直接介入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争端问题, 但这种做法与整个市场上企业如何进行专利费率谈判的实践并不一致。当法官不得不作出裁判时, 费率是否符合FRAND原则这一问题, 交由双方同意的仲裁机构来判定更好。而仲裁机构也能更好地对证据进行类似的处理、对专利有效性以及专利组合的整体价值进行评估。[4]Lemley-Shapiro仲裁机制设计的巧妙性, 启示我们进一步反思标准化组织、法院和反垄断执法机构在关于FRAND许可费争端中的定位和作用。

1.标准化组织制定仲裁机制指南

目前, 标准化制定组织的知识产权政策都较为宽松, 且对于专利许可问题, 标准化制定组织并不介入许可的具体谈判细节, 而是将其交给许可双方当事人自行解决。在Lemley-Shapiro的仲裁机制下, 一方面, 为避免申请禁止令而导致专利劫持致使许可费过高, SEPs持有者被要求承诺, 在出现纠纷时不向法庭申请禁止令而进入仲裁程序;另一方面, 仲裁处是由标准化组织设立的, 且由仲裁处从双方的报价中选择一个报价作为最终的许可费。此时, 就对该仲裁处的程序公正透明及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 标准化组织在建立仲裁机制时, 可借鉴大联盟球员工会 (Major League Baseball Players Association, 简称MLBPA) 《2012—2016年度基本协议》对底价仲裁的相关规定:就提起仲裁的资格要件、提交仲裁的程序要求、仲裁处的组成、仲裁的证据要求、仲裁的裁决标准 (影响专利许可费的考量因子) 、仲裁的撤回和救济等方面进行具体的规定。将Lemley-Shapiro仲裁机制在知识产权政策当中增设一条, 或以独立指南的形式, 为FRAND许可费的确定提供政策支持。

2. 法院的个案认定作用

建立有关FRAND许可费的仲裁机制, 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许可费争端都能得到有效解决。当仲裁双方对仲裁过程中的法律错误或者程序错误进行上诉时, 法院依然可发挥对FRAND许可费的个案认定作用。而此时法院要做的应是“帮助双方当事人达成关于费率的最终和解”。当专利权人就一项或多项SEPs提起诉讼时, 法官可遵循以下路径对争端进行解决, 如图2所示。

3. 反垄断法的惩罚作用

Lemley和Shapiro指出, 适用并遵循其提出的仲裁机制各方———专利权人、实施者、SSOs在遵守规则行为的情况下, 应免于反垄断法的责任, 但反垄断法在各方不遵循规则时仍有具有重要作用。

(1) SSOs和专利权人遵循仲裁机制时, 应当享受反垄断法豁免。

(2) 即使在SSOs对仲裁机制规定不完善时, 如果专利权人单方面承诺遵守仲裁规则, 也应当受到反垄断法的责任豁免。因此, 反垄断的责任豁免, 是对SSOs和专利权人适用该仲裁机制的有效激励。也有学者提出, 可以承认专利权人对SEPs的合理溢价, 即专利权人可以享受SEPs带来的合理增值。但如果该增值超过合理范围, 则应受到反垄断法的相应惩罚。例如, 设立过高报价的“阶梯”惩罚性机制, 根据权利人的初始报价a和最后通过司法或行政认定的SEP价值b之间的价差c, 分级确定权利人所应当承担的过高报价惩罚。[5]通过这种允许专利价值的合理增值与过高报价的惩罚机制相互制约, 平衡专利权人和实施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3) 基于SEPs的社会公共利益属性, 以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的反垄断法, 对SEP许可中的不公平高价、歧视性定价等破坏市场竞争秩序、损害消费者福利的行为予以反垄断法的惩处, 依然具有适用性和必要性。

或许正如Lemley和Shapiro所设想的, 适用仲裁机制解决FRAND纠纷, 确实可以减少FRAND许可费的法院诉讼和反垄断执法, 但通过建立一般性适用的仲裁机制, 辅之以法院的个案认定和反垄断执法机构的事后惩处机制, 在我国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认定领域能够形成一套系统化的机制, 不仅界定了SSOs、法院和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责任和作用, 减轻了其不必要的工作, 而且也对许可双方自主规制自身的市场竞争行为进行了约束。

参考文献

[1]胡炜.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薪资纠纷的解决方式.北京仲裁, 2010 (1) :93-112.

[2]《2012-2016 BASIC AGREEMENT》.http://mlb.mlb.com/pa/info/cba.jsp.

[3]胡炜.美国底价仲裁制度的运作及启示.体育学刊, 2010 (9) :32-39.

[4]Robin Jacob.标准必要专利侵权索赔的处置.竞争政策研究, 2016 (2) :13-16.

企业专利专题数据库建设必要性研究 篇6

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在参与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竞争时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国外公司在我国专利布局已经基本完成的局面, 企业应学会运用专利战略, 提高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 增强其竞争力,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专利信息集技术、经济、法律为一体, 并具有充分的公开性、可靠性, 专利信息的利用毫无例外的成为了占领技术制高点的重要武器。

随着我国企业的专利意识普遍提高, 专利申请量也快速增长。但遗憾的是, 我国不少企业只顾埋头申请专利, 疏于对专利信息的管理与利用, 尽管拥有一些专利, 还是同样面临着“吃官司”、错失发展良机或者巨额研发投入血本无归等令人痛心的情形。随着知识产权战略的不断推进, 企业在知识产权应用上迅速发展, 专利专题数据库的建设也应运而生, 有的是政府免费建设, 有的是企业自建, 有的是商业建立后给企业有偿使用。但无论何种方式建立的专利专题数据库都是指针对特定科技领域专业特点和用户特色需求, 从海量的初级专利信息数据中筛选, 并进行一定的加工所形成的数据库。专题库的建立为企业的市场部门、技术部门和决策层分析研究市场新动态、监视竞争对手、参考借鉴新技术、随时修正企业策略及发展方向提供准确的依据。

二、企业专利信息应用状况分析

通过对我省部分企业以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形式, 对企业的专利信息应用做了初步的调研。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一是企业现状包括企业专利依赖性、申请情况、获知途径、专利信息服务情况、检索途径等;二是企业需求情况包括检索存在困难、信息服务困难、检索的专利数据、应用系统开发需求、专利信息服务方式等。通过调研了解到随着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 企业在知识产权重视度上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具体情况如下:1) 企业在自身技术研发上都投入较大资金, 如08年星网锐捷达到5311万元, 占到销售额的10.47%;2) 企业业务发展对专利信息利用的依赖性都较高, 许多企业近几年都大量申请专利, 并且企业专利产品销售额占据企业营业额的比例都很高, 有的企业甚至专利就是企业命脉;3) 企业为发展很多企业都购买过专利信息服务产品;4) 企业基本上都设有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5企业研发初期能够利用免费专利检索网站获知专利信息。但企业普遍反应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

1、专利信息收集困难

到目前为止, 我国专利数据包括与国外交换数据达到7--8千多万条。企业用户由于对专利信息检索水平不高, 使他们在互联网检索过程中, 对自己信息需求的表达不够准确, 或者选择的检索工具的随意性、不完整性、盲目性, 都会影响到检索的效果。因此对于企业知识产权人员或技术人员要在庞大的数据资源中全面、准确、快捷地找到所需的专利信息, 如大海捞针, 并不那么容易, 经常出现专利漏检状况。特别是竞争对手企业, 在同行之间竞争异常激烈时, 为了不让对手清楚地掌握本企业的技术发展方向, 故意将一些并非本企业所需的技术申请专利, 让对手无法跟踪自己的发展。很多西方大企业往往用100多个名称充当本企业拥有的专利的授权人, 有些公司甚至用300多个名称给自己的技术申报专利。例如, Aventis拥有2.9万多项专利, 其中仅仅约1%的专利在授权人中包含Aventis这个词。这些用其他名字秘密部署的专利, 使竞争对手无法了解自身真正的实力, 相当于埋藏了一些专利地雷。因此专利信息查全与查准对于企业来说, 在其研发新产品或新技术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果没有对信息做具体的分析判断, 就会使企业花费大量精力研发的产品或技术落入竞争对手的圈套, 造成不必要的技术研究和侵权行为, 因此专利数据库的建设对企业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2、专利检索不便

随着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推进, 2008年我国对专利法做了大幅的修改, 修改后的专利法适度调整了专利权的授权标准。具体而言, 修改后的专利法将授予专利权的新颖性标准由“混合新颖性”改为“绝对新颖性”, 即在世界任何地方已经公开发表、公开使用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的技术方案或者设计方案, 都会因不具备新颖性而不能在中国获得专利保护。在检索范围除了要检索中国数据库外, 还要检索7国 (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瑞士、德国、俄罗斯) 两组织 (欧洲专利组织、世界专利组织) , 因此造成了检索范围的扩大。在申请专利时必须分别到上述国家的专利网上检索, 这就需要有相当专业的技术人员并且掌握相当的检索技巧才能完成, 对于一般人员, 检索难度相当大, 出现漏检的几率就很高。并且即使现在网络技术和检索技术发展较快, 检索工具也很完善, 但是影响网络检索的因素还是很多的, 比如IPC分类方面、数据源因素、检索工具问题以及用户主观因数等。抛开检索技术问题, 目前大部分的企业检索基本上是通过免费专利信息网站上检索, 由于检索是互联网在线式检索, 特别是在进行全文检索时经常出现检索速度慢、下载困难、全文打开困难、检索中断等一系列问题, 致使花费大量精力却无法完成检索结果。专利专题数据库是将企业所需要的专利文献资料通过技术主题定义, 下载收集到本地的硬盘中或专门的服务网站, 通过专门设计的检索入口, 输入特定的检索主题就能方便的检索到企业所需要的专利信息, 因此建立专利专题库的优势不言而喻。

三、企业专题库建设的意义

1、专利信息收集的系统化、专业化

专利信息储量巨大, 覆盖面广泛, 在如此巨大的信息库中, 寻找符合企业自身需要的专利信息, 难度很大, 而专题库就解决了企业信息收集的问题。在对本企业产品技术结构的分析基础上, 通过产品技术的国际专利分类、关键词、申请人、发明人、技术领域术语等进行组合表达, 得到一个能够全面、准确的专利信息, 通过建库, 下载到服务器上, 为以后的应用提供一个便捷的信息源。而在此基础上做基于技术手段、技术问题、技术效果等检索要素的二次检索, 就能得出企业所需要的技术信息。并通过对竞争对手、发明人等的专利跟踪分析检索等技术手段, 对专利信息进行系统化的补充收集、整理完善, 以不断的充实专利专题库信息。因此通过专题库建设可以对获取的专利信息不断的积累, 使得在具体专利检索使用上变得节约、高效, 目的性更强。

2、专利信息使用安全便捷化

企业在没有专题库时, 技术人员或知识产权人员, 都是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 但在互联网检索时, 由于安全措施没有到位, 会出现企业研发秘密的泄露。并且由于在检索策略或技术上的异同, 造成花费大量的时间, 而不能得到真正想要的信息。而专利专题数据库的建立, 为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 情报人员, 业务人员提供方便的信息资源, 使专利信息得到最大程度的共享和利用。企业专题库主要通过技术关键词、IPC分类等收集对企业相同或相近的专利信息, 并下载到本地或代理服务器, 并对收集到的专利信息进行加工, 提取标题、发明人、申请人、关键词等信息, 对数据进一步标引, 使其符合企业的需求。企业技术人员或知识产权专员对收集整理分类好的专利信息, 可以快速的在数据库内进行检索、浏览、分析, 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技术人员通过对专利信息的检索, 可以验证技术人员的创新构思是否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 也大大提高了专利申请的效率。

3、解决使用者与收集者的矛盾

对于专利信息的收集, 存在一定程度的技术性要求, 所以这些信息的收集, 通常是由专利工作者来完成, 但是最终的使用者是技术人员。由于专利信息工作者对于检索技术或技术点的了解不到位, 就会造成需要了解的专利信息漏检, 而这是致命性的。对于企业而言, 因专利信息漏检, 造成企业生产的产品定位出错或侵权, 对企业是不可挽回的。对于技术人员而言, 其由于专利信息漏检, 造成技术人员花费大量精力研发结果是已经申请专利的, 因此得不偿失。而通过建立专利专题数据库, 使收集到的数据既全又准, 促使专利工作者与技术人员、业务人员之间, 在技术知识了解上形成良好的沟通。技术人员、业务人员通过对专题库数据分析, 可以很快的了解整体技术的技术重点、发展趋势等, 为产品或技术的研发提供明确方向, 在了解了专利信息的同时, 还可对所收集专利信息内容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要求, 使得专利工作者更好的进行收集。

4、激发技术人员的创作灵感

专利信息数据库的建立, 使得技术人员可以方便的查阅到全世界范围内的相同或相近技术领域内的专利信息, 在浏览他人专利时做技术分析, 为新技术的研发提供灵感。一是可以了解到他人专利技术的不足和优越性, 在对他人专利技术分析基础上进行再次创新。二是通过技术分析, 可以了解到该专利是否是基础专利, 如果是基础专利分析后寻找技术的研发点并分析申请外围专利可能性。三是在浏览他人专利过程中, 通过比较分析, 可以判断技术发展的趋势, 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对趋势研究, 梳理出技术方向进行跳跃式的研发和专利申请。

四、企业专利专题库建设价值

企业专利数据库的价值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利数据库是在商业竞争中保持独立的智库。企业竞争需要考虑的方面很多, 但是技术永远是第一。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 才能开发出符合市场的产品。但在研发过程其技术的获知与提升都需要有很好的参考途径, 而专题库浓缩了本领域的专利技术, 其为企业了解技术发展提供了一个最为便捷的途径。二是专利数据库可以方便用户管理自己的专利和监视他人的专利, 并提供附加的专业意见。专题库可以把竞争对手和自己的专利分门归类。通过技术标引, 可以方便的了解到竞争对手的技术发展方向, 并对竞争对手的专利分析研究, 为自己技术的研发创新提供一个新的方向。三是专利数据库通过提供法律意见和技术评论, 帮助用户利用他人有用的专利。专题库收集了所有本领域的专利信息, 通过专利标引, 可以归纳出本领域的有效或失效的专利。企业在技术研发时, 可以充分的利用他人的专利技术, 研发出更有突出实质性特点和显著进步的专利技术, 并对研发出的新产品新技术, 在投放市场前通过专利技术检索, 避免发生侵权行为。四是专利数据库可以提供有用的知识, 并对企业文化产生影响。企业建立专题库后, 可以在企业内所有技术人员、市场人员、知识产权人员中使用, 使用过程中可以很好的交流沟通, 可以把企业所有技术、市场人员凝聚在一起, 提供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并在沟通交流过程中, 对专利技术进行分析研究, 创作出更好的技术产品。

五、结束语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 创新源于对技术获知的多少与能力, 而其技术的获知途径可以不同, 由于专利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实行, 且95%以上的最新技术信息最早出现在专利文献资料中, 并且专利制度要求只有充分公开的专利才能获得授权, 因此企业专利数据库为企业获知技术信息提供了一个最为便捷的渠道。为此笔者希望通过对企业专利数据库的建设意义及其价值做初浅的分析, 能对企业在专利应用上提供一个参考也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创新基础。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企业在收集专利信息方面存在的问题, 阐述了企业专利专题库建设的意义, 并在系统化、专业化、便捷化及其解决问题实现其价值方面做初浅的分析。

关键词:专利,专题,数据库

参考文献

[1]景光伟.黄迎燕.李鹏.贾丹明.专利信息传播、利用与服务现状.[J]专利文献研究.2010.

[2]章洪流构建主题词系统在中国专利信息化战略中的作用[J]专利文献研究.2010.

标准必要专利 篇7

这次研讨会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标准化理论与教育研究所主办, 旨在为标准与专利政策的制定提供建设性建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标准二部主任戴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马林聪、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副司长张志成、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标准二部信息处处长孙维、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秘书长潘峰、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张平教授、清华大学杨知行教授、高通政府事务全球副总裁Sean Murphy、微软公司标准战略总经理Amy Marasco、RIM公司知识产权政策总监Claudia Tapia等100余位政、学、研、企界人士出席。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标准化理论与教育研究所所长王益谊主持研讨会。

张平教授在演讲中列举了近年来发生的国内外案例。如德国联邦最高法院2004年关于Spundfass一案。该案涉及德国化工行业一个事实标准。有四家企业在研发某种新材料桶中作过努力, 其中一家企业的专利技术被选中作为生产合成新材料材料桶的行业标准, 不符合这个标准的产品在市场上卖不出去。该企业随后与提出制定标准的其他三家企业订立了协议, 免费许可使用该专利。其他企业必须经过许可、支付费用才能使用。一家意大利企业在向专利权人提出有偿使用该专利请求被拒绝后, 生产和销售了该专利产品。专利权人起诉了这家企业, 请求法院判决被告支付损害赔偿。被告反诉专利权人限制竞争, 违反德国《反对限制竞争法》, 法院最后认定原告拒绝许可行为构成了滥用, 给予了强制许可。

另一个是发生在我国的案例。2008年关于朝阳兴诺公司按照建设部颁发的行业标准《复合载体夯扩桩设计规程》设计、施工而实施标准中专利的行为是否构成侵犯专利权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认为:“鉴于目前我国标准制定机关尚未建立有关标准中专利信息的公开披露及使用制度的实际情况, 专利权人参与了标准的制定或者经其同意, 将专利纳入国家、行业或者地方标准的, 视为专利权人许可他人在实施标准的同时实施该专利。他人有关实族行为不属于专利法第十一条所规定的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专利权人可以要求实施人支付一定的使用费, 但支付的数额应明显低于正常许可使用费。”

张平认为, 现代技术标准涉及专利技术复杂, 权利人众多, 许可政策模糊, 主要问题表现在:必要专利定义不清晰, 必要专利评估缺乏有效性, 专刊披露政策不确定, 存在捆绑许可嫌疑, 许可费提成率重复计算及专利联营的垄断原罪等。标准是公共产品, 专利权是私权, 含有专利权的技术标准是“掺有杂质的公共产品”, 标准制定机构必须考虑制定能够有效防止知识产权滥用许可的政策, 司法审判中也必须考虑技术标准使用者及公众的利益。她提出, 将很强的专利许可条件强加给全体标准实施者, 已经偏离了技术标准的公益性、协调性和普适性, 技术标准平台成为了专利权利人垄断市场的舞台。因此, 在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中, 政府必须制定防止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制度, 标准制定机构必须考虑制定保证标准实施的公平政策, 专利权人也一定要放弃一部分权利。这样才能鼓励知识产权的和平利用, 构建绿色的创新竞争环境。

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副司长张志成在演讲中讲了一段史实:1903年, 美国大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为了保住直流电作为全美电力的传输标准而导演了一出戏, 以证明交流电的危险:他对一头马戏团大象施以6600伏特的交流电刑而致大象死亡, 爱迪生纯粹为了散布恐怖心理 (相同电压的直流电一样危险) , 而且失败了——今天的电网主要使用交流电。张志成用这个例子说明, 一方面技术 (专利) 进入标准是非常困难的, 另一方面说明在100多年前, 专利与标准的问题就已经存在, 直到今天。

张志成认为, 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 标准与知识产权 (专利等) 的结合已成为企业重要的竞争手段, 知识产权的价值经由标准化而集成放大, 知识产权标准化有助于确立和巩固企业在产业中的地位。同时, 知识产权的标准化政策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秩序和产业、企业的竞争力, 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的结合能增加消费者福利, 可增强经济整体效益, 进入国际标准还可以有效提升一国产业竞争力, 因此, 标准与知识产权的结合不可避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标准与知识产权的结合面临3个层面, 从企业来说, 希望争取更多知识产权纳入或者参与技术标准;对行业来说, 希望争取尽可能简化技术标准中的知识产权问题:降低成本, 简化许可程序, 减少发生纠纷的风险;对政府来说, 希望实现社会福利与企业竞争力和产业持续发展的平衡:选择正确的新技术路径实现标准化, 争取自有技术更多地进入国际技术标准, 使领先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链相关企业利益相对均衡, 给消费者带来便利。

2005年,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领导小组在起草《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时, 对标准中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 提出了我国标准与知识产权结合战略的整体思路:规范和合理引导标准与知识产权结合, 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求。力争通过未来十五年的努力, 使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在产业中广泛应用, 大幅度提升我国的产业竞争力, 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同时, 把信息产业、服务业、中医药、纳米技术等领域作为战略重点。中国知识产权与标准战略年度推进计划是:2009年:研究制定工业行业技术标准中纳入知识产权的相关规范, 在工业重点技术领域实现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的突破;加快出台《国家标准涉及专利的规定》;指导我国企业自主创新技术形成国家标准,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2010年:加强自主标准的制定;不断完善技术标准转化体系, 引导企业将自主知识产权转化为技术标准;2011年:研究制定重点新兴产业行业标准;探索建立国家科技计划形成的技术标准发布机制;2012年:开展标准中知识产权处置政策制定、专利评估与实施, 提高国际主要标准中我国知识产权的比例。

今年4月8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关于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 提出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市场和重大技术标准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支持行业协会、非政府组织、企业、研发机构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国际标准制定, 积极推动相关技术标准在国外推广应用。

但张志成也指出, 中国在知识产权与标准战略实施中也面临着诸多困难:认识仍然存在偏差, 创新意识和能力不足, 法珒法规政策不完善, 机制和程序不健全, 复合型人才缺乏等。他透露, 我国正在研究制定知识产权反垄断指南及标准中的知识产权政策, 使公权 (标准) 和私权 (专利) 间有一个合作的平台。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标准二部信息处处长孙维在演讲中也表示, 第三版《涉及专利的国家标准制修订管理规定》经过公开征集意见, 正在进行汇总, 今年下半年国标委将尽快推动这一规定的完稿。

孙维认为, 标准与专利结合具有双刃剑的作用, 既提高了标准水平, 也增加了标准制修订程序的复杂性;既能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也可能导致产业垄断;既能推动创新成果良性循环发展, 也易抑制技术创新。

国标委于2000年开展标准中涉及专利问题的政策研究, 2004年发布第一版征求意见稿, 2009年第二轮征求意见, 今年是第三次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与国际规则高度一致, 并与国家标准衔接配套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标准化理论与教育研究所负责起草相关国家标准) , 考虑到了我国标准体系的特点。

微软公司标准战略总经理Amy Marasco在研讨会上透露, 今年10月10日, ITU专利圆桌会议将在瑞士日内瓦召开, 这次会议将对以RAND (合理且无歧视) 为基础的专利政策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目的在于为行业、标准机构与监管机构提供一个中立地点, 使其相互交流创新理念, 这些创新理念可对未来讨论起到指导作用, 即当前的专利政策与现有行业惯例是否可以充分响应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浅谈标准与专利 篇8

GB 20000.1-2002中对标准的定义是 ,“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1]。标准产生的基础是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标准的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和最佳效益。标准按照制定的宗旨来划分,可以分为公共标准和私有标准[2]。

1.1 公共标准

公共标准主要为社会公众服务, 以取得最佳公共利益为宗旨。公共标准往往由官方标准化权威机构,或由官方授权的组织来制定, 比如ISO、IEC和ITU等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又比如我国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公共标准的制定动用社会公共资源, 具有法定性质, 充分协调社会各方利益,以保护消费者利益、保护环境、保障安全等公共利益为主要目标。

1.2 私有标准

私有标准以标准制定组织的利益最大化为宗旨, 主要包括单个企业制定的企业标准, 和由非官方的联盟组织制定的联盟标准。私有标准的制定利用非公共资源,具有独占性、自主性和不公开性。私有标准是企业或联盟组织进行市场竞争的工具,以击败竞争对手、占领市场,获得最大利益为主要目标。

2专利

专利是指专利权人依法享有的, 在一定时效内垄断实施一项发明创造,并获取相关经济利益的专有权利或工业产权,具有专有性、地域性和时间性三大特性。专利技术的专有性决定了专利具有排他性,有效期内实施专利必须获得专利权人的许可,并按双方协议支付使用费用,不许侵权使用[3]。

3公共标准与专利

3.1 公共标准与专利的冲突

公共标准的作用是维护公共秩序、保护公共利益,为全社会服务,追求的是公开性和普遍适用性,利益相关方都可以参与到标准的制订过程中,标准的制定成果每个社会成员都可以使用;专利更多的是知识专属权利益,私有权属明确,专利以产品或许可费的交换形式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间接产生社会效果,具有专有性、排他性和天然的垄断属性。二者的宗旨有较大分歧,性质也截然不同, 二者的矛盾本质上是社会公共利益与专利权人的私人利益之间的矛盾。将专利纳入到公共标准中,可能造成两种情况: 1专利的许可、收费等问题对公共标准的实施造成阻碍;2公共标准的实施推广侵犯专利权人的私人利益。因此,早期公共标准的制定都尽量避免纳入专利。

3.2 标准与专利由分歧走向融合

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知识经济的日益强化,标准与专利的联系日趋紧密,开始出现“专利标准化”“标准专利化”的趋势。一方面,专利需要借助标准进行推广。专利影响的是有限的企业,而标准可以影响到整个行业和地区,使用专利的人越多,专利权人获得的许可收益就越多,在市场竞争中就越具有优势。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往往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开发, 掌握先进技术后在世界范围内申请专利保护, 并将专利技术纳入到事实标准中,不断扩大其影响力,再想方设法参与或主导公共标准的制订。公共标准的公信力强、影响力大、适用范围广,将专利纳入到公共标准中可以获得巨大的专利许可优势, 除了获得高额的专利许可费,还可以排除竞争技术,实现市场的垄断;另一方面,标准自身也需要吸收专利技术。标准是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标准为了满足日益提高的公共需求,适应社会的发展,也会不断吸收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这些成果往往以专利的形式出现。因此,标准与专利的结合是科学技术、经济活动的必然结果。

3.3 国际标准化组织对标准涉及专利的政策

2006年3月 ,ISO、IEC和ITU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联合发布了“ITU-T / ITU-R / ISO / IEC共同专利政策”(简称“政策”),明确了在在标准和专利问题上的立场, 三大组织不反对将专利纳入标准,不介入专利的有效性和范围的审核,不介入专利争端的解决。2007年3月,三大机构发布了“ITU-T / ITU-R / ISO / IEC共同专利政策实施指南”(简称“指南”),2012年又进行了修订,细化了实施“政策”的具体要求。2012版“指南”对专利重新定义,将标准中的专利限定为“必要专利”,进一步明确专利政策的适用对象,建立“必要专利信息”的事前披露制度,指出许可声明表的效力,鼓励专利权人以更加优惠的条件许可其专利,并对专利权发生转移的情况进行了规定, 对采标中专利权的处置进行了说明。“指南”的核心是专利信息的披露和平等共享标准中的专利[4]。“政策”和“指南”为世界各国的标准化组织制订专利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准则指引。

3.4 我国国家标准涉及专利的政策

2013年12月19日,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制定了“国家标准涉及专利的管理规定(暂行)”(简称“规定”),2014年1月1日起施行。“规定”首次对国家标准涉及专利的相关问题作了规范,其中包括专利信息的披露、专利实施许可、强制性国家标准涉及专利的特殊规定等方面的内容。“规定”要求:1国家标准中涉及的专利应当是“必要专利”;2规定参与标准制定的组织或个人有披露必要专利信息的义务, 鼓励未参与标准制定的组织和个人披露其拥有和知悉的必要专利;3国家标准纳入专利必须获得专利权人或者专利申请人公平、合理、无歧视的专利许可声明;4强制性国家标准一般不涉及专利,如果确有必要,按“规定”要求另行协商。对于国家标准涉及专利的实施许可及许可使用费等问题, 标准化组织采取不介入原则。我国国家标准涉及专利的处置规则,在适应我国国情的基础上,与国际标准组织的专利政策基本保持一致。

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标准和我国国家标准都属于公共标准。该类标准从功能上看是产品市场准入的门槛,具有仲裁、规范的作用;从内容上看主要描述产品的质量要求、试验方法、验收、评价等,大部分不涉及制造工艺和制造过程。在涉及标准与专利的相关政策中力求确保公共利益, 以最小的成本推广应用标准,防止知识产权被滥用导致私人利益损害公共利益。同时也对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给予必要的保障, 在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寻求平衡, 二者的利益冲突决定了标准制定组织对公共标准纳入专利倾向谨慎、中立的态度。

4私有标准与专利

4.1 私有标准与专利结合的优势

公共标准的制订有严格的步骤和程序, 制订和更新周期较长,制订过程中必须兼顾社会各方的利益,这类标准代表的是某个领域或区域的平均技术水平。现代产品尤其是高新技术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只靠公共标准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而代表先进技术水平的, 往往是行业内龙头企业或联盟组织掌握的私有标准。私有标准制订形式灵活、更新速度快,能够较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弥补了公共标准的不足。私有标准是否纳入专利,企业或联盟组织掌握自主权,无须经过社会各方协商一致,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事实上,私有标准与专利都可以成为企业市场竞争的有力工具。有实力的企业或联盟组织往往先进行技术创新,再利用专利权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在此基础上形成事实标准,进而掌握行业话语权,控制市场的主动权。与公共标准相比,私有标准与专利相结合具有天然的优势。

4.2 联盟标准与专利池

4.2.1 专利池

随着社会的发展,私有标准和专利的形式也在发展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技术日益复杂, 一项产品所涉及的专利越来越密集,各项专利之间存在竞争、障碍、互补等关系。这些关系互相交叉,又形成复杂的专利网络,出现了所谓“专利丛林”的现象。这使众多企业各自寻求专利许可的交易成本十分昂贵, 也使众多专利间互相形成障碍的危险性大增。专利池的产生解决了这一问题。开放式专利池将产品包含的必要专利、相互阻碍的专利纳入一个共同体,“打包”对外许可, 以统一的收费标准对外许可。这种许可方式降低了专利许可中的交易成本,减少了专利实施中的授权障碍,促进了专利技术的应用推广。例如,微处理器领域约10 000名权利人持有90 000多项专利。生产商分别与这些权利人进行授权谈判的成本显然太高了, 因此生产商可以通过购买专利池许可协议实现“一站式购买”,即减少购买专利许可的成本,也解决了部分或者全部的技术问题。

4.2.2 产业联盟与联盟标准

产业技术上的复杂性使社会分工更加细化, 产业链不断延伸,单个企业难以掌握一项产品所有的核心技术,也难以独自承担技术研发的巨额投入带来的风险, 这些单位更愿意组成产业联盟共同进行技术研发,按协商一致的规则共享成果。联盟的形式多种多样,以加强标准合作与交流为目的形成标准联盟,多个专利权人基于其持有的一个或多个专利, 向他方或共同向第三方许可所达成的协议形成专利联盟(专利池)。这些联盟组织的成员在研发新技术的过程中,共同确立了联盟标准,而专利技术的纳入,又促使联盟成员采用专利交叉许可的方式形成专利池,这样联盟标准与专利池从产生之日起就紧密结合在一起。世界上较有影响力的产业联盟组织, 例如光存储领域的DVD 6C和3C集团、通信领域的WCDMA联盟、数字视频领域的MPEG-2专利联盟等,其组织的核心就是联盟标准和专利池。

4.2.3 国外产业联盟对我国的影响

联盟标准与专利池的结合, 是标准与专利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形成的新形式,是企业和联盟组织市场竞争的利器,对产业发展能产生巨大的影响。例如,2002年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不久后, 就遭遇到出口欧洲的DVD产品在欧洲海关遭扣压的事件, 事件的起因是我国的DVD生产厂家与国外DVD联盟集团“6C”(日立、松下、东芝、JVC、三菱、时代华纳 )未就专利费问题达成一致, 而当时的DVD标准和专利全部由国外企业掌握。自2002年起 ,“6C”“3C”(飞利浦、索尼、先锋 )“1C”(汤姆逊公司 )、杜比公司、MPEG-LA专利组织等集团,提出向中国DVD厂商专利收费, 巨额的专利许可费给中国的DVD产业造成沉重的打击。受该事件的影响,在数字电视、数码相机等领域,发达国家的联盟集团也纷纷向中国厂商发起标准战和专利战, 给我国相关产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又如,在通信领域我国提出的3G国际标准TD-SCDMA, 受到以美国INTEL公司为首的WIMAX联盟提出的WIMAX标准的排挤, 导致TD-SCDMA标准的在国际上的生存空间被大大挤压,产业化之路受到严重阻碍。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掌握先进技术的跨国企业联手组成专利池,占领产业链高端,制定联盟标准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技术,收取高额许可费。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相对落后,需要引进先进技术,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发达国家联盟组织制定的标准, 被压制在产业链低端,成长空间更加狭小、成长过程更加艰难,最终成为国外专利权人的专利附庸。

5启示

5.1 加大力度进行自主创新

当前,国际产业竞争已呈现出“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许可化”的趋势。标准与专利的结合及二者的发展变化,反映出一种新的利益分配规则, 所围绕的核心内容是技术创新。因此,我国相关产业最根本的应对策略是加大力量进行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获取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在标准制订及专利池的专利交叉许可等活动中获得更大的发言权, 在市场竞争中争取有利地位。

5.2 善于利用国际相关规则

标准与专利的结合, 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技术与规则的结合。我国相关企业应仔细研究分析国际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掌握标准和专利的游戏规则。一方面,可以在事前有效规避“专利陷阱”;另一方面,在遭遇知识产权滥用时敢于应用反垄断法律法规,积极应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例如,2006年我国厂商诉飞利浦DVD 3C专利池中部分专利无效的案件中, 我方在深入研究国际专利规则的基础上据理力争, 最终迫使飞利浦公司将无效专利从DVD专利池许可协议专利清单中撤出,并就此专利不再向中国主张权利。

5.3 加强产业联盟建设

经济全球化将标准和专利推向国际市场竞争的前沿。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掌握标准和核心专利技术,拥有品牌优势,处于强势地位。国内的中小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处于弱势的企业应该借鉴国外企业对标准和专利的经营和运用方法,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标准联盟和专利联盟,形成创新合力,共同应对来自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标准战略和专利战略的压力, 遏制国外专利池知识产权的滥用,共同振兴我国的民族产业。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标准与专利的联系日趋紧密。本文对公共标准和私有标准与专利之间的关系及发展变化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标准与专利相结合产生的影响及对国内企业的启示。

上一篇:网络函授下一篇:形态学实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