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有效性

2024-07-04

规划有效性(精选十篇)

规划有效性 篇1

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指的是公众参与所发挥作用的程度以及所产生的效果。公众参与应当是有效的参与, 如果公众参与不具有有效性, 而只是流于形式, 那么公众参与制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1]。因而, 参与的有效性是公众参与的制度根本所在, 因为“在参与走过场的阴影笼罩下, 公众也会自然而然地丧失对参与制度的信任。”[2]

具体到城乡规划领域, 公众参与有效性的考量显得尤为重要。这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第一, 从公众参与规划过程本身而言, 如果参与的规则不能使公众对最终的规划结果产生预期的影响力, 那么一方面这样丧失了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必要意义, 另一方面也使公众参与下一次规划的积极性受挫。这两方面将使公众参与城乡规划制度沦为形式。

第二, 从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最终结果———规划方案而言, 又具有两个特性:

一是相比较大多数行政行为的结果而言, 城乡规划方案具有未来导向性, 规划方案都是对未来的城市建设进行指导的, 因此判断此次公众参与规划的有效性可能要经历一段时间的等待, 即参与的效果显现具有延后性。同时, 此次参与的效果又会一定意义上影响接下来公众参与的信心, 因此, 预先通过制度设计提高参与有效性对城乡规划领域尤为重要。

二是长期性和广泛性。其他大量的行政行为存续期限较短, 适用范围有限。而城乡规划行政行为则不然, 规划方案通常期限长, 适用范围非常广泛 (1) , 一旦失误后果将难以弥补, 而且规划修改阶段的公众参与也非常受限。这样看来, 通过加强规划制定过程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尽可能的避免失误和错误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参与有效性的评价机制

评价标准应该分两个层次:第一是事实层面的, 评价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有效性是否具备, 即有无现实参与效力;第二是价值层面的, 在参与效力产生的情况下, 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效力是高或低、效果是好或坏, 即参与的质量。

(一) 事实层面之标准

事实层面去判断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效力主要表现为:从程序角度看, 是否在既有制定法中具体设置了一系列规则, 如规划行政主体对公众参与意见的回应程序, 这些程序规则的运行或多或少将使公众参与产生效力。

(二) 价值层面之标准

判断公众参与城乡规划之有效性高低应当主要从应然情况进行考察。而这里的应然标准实际就是从价值层面对参与之有效性的判断。

1. 从参与阶段来看, 城乡规划领域的每个参与阶段, 规划启动阶段、规划编制阶段、规划实施阶段、规划修改阶段都应该设置相应的公众参与的具体规则。

2. 从参与内容来看, 应当保障城乡规划体系的每个规划种类都能够成为公众参与的对象, 不论是总体规划, 抑或是详细性规划;不论是控制性详细规划, 抑或是修建性详细规划。

3. 从参与主体来看, 应当保障最广泛意义上的公众参与, 不论与规划事项有无利害关系, 不论是专家等特殊主体抑或是普通公众, 都可以凭借恰当的方式进行参与。

4. 从参与方式来看, 首先应当设置一系列规则保障公众参与权, 其次更重要的是设置保障这些规则实施效果的另一部分规则。例如:首先规定了听证程序, 其次规定了听证后公众意见的回应机制, 以保证听证的最终有效性。

我们认为, 如果城乡规划领域公众参与程序设计能够符合上述四个标准, 那么这样的参与程序体系是完备的、良性的, 也同时会最大限度的保障在实体上实现公众参与的意见主张。

为了便于理解, 将公众参与城乡规划有效性之考察标准的脉络以图示方式表示, 如图1。

三、提高公众参与城乡规划有效性之途径

上文分析城乡规划领域公众参与的所有内容, 都是为了解决困境, 提出完善路径。这也是分析城乡规划之有效性的目的所在, 也是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根本实质内容。所有的“What”、“Why”其实都是为了解决“How”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 我们探求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有效性问题, 主要从法律制度, 尤其是行政法律制度的层面, 其他的诸如转变执政理念、提升公众参与热情、公众专业参与素质提高等社会或心理层面的部分不进行列举。

(一) 参与主体层面——社区规划师的出现

北京市目前在积极试点社区规划师的参与模式, (1) 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发起, 在区县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协调帮助下, 由城市规划设计院的规划师直接与社区“一对一”挂钩, 负责该社区公众参与规划之意见收集、规划知识讲解、规划方案的说明等工作。

社区规划师是致力于社区管理、更新和复新等事项的管理性规划师, 也是服务于城市街道一级政府机构的规划师。现阶段我们的社区规划师主要的工作内容可以集中在, 向社区居民提供相关规划专业内容方面的咨询服务、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规划宣传和规划知识培训、为政府或规划机构进行城市研究和公共政策制定提供材料、组织居民对本社区的规划建设情况做发展评估等方面。同时, 社区规划师要为市民和政府之间的沟通担负起桥梁作用[3]。

目前社区规划师项目在北京市朝阳区双井街道办事处辖区取得了较好的参与效果, 在全市推广的效果有待进一步考察。我们认为, 可能出现的影响参与效力的层面是: (1) 规划师的主观意愿和时间、经费保障等因素; (2) 区县、街道办事处、社区的协调和动员机制; (3) “社区规划师”定位的准确性。与一般规划师之区别, 同一规划师两种活动时之区别等; (4) 规划师的工作方法。

(二) 参与方式层面

1. 规划运行中信息公开的完善

在公众参与活动中奉行公开基本原则, 早已经形成共识。政府信息公开是公众参与的基础, 公众参与反过来也推动着政府信息公开向广度和深度发展[4]。

《城乡规划法》已经明示地规定了基本的规划信息之公开 (如“公告”制度, 且规定期限不少于30日) 。但是由于规划是专业性、未来性的行政活动, 在编制和实施中行政主体和专家的功能比较突出, 普通公众则基本处于征询意见的地位。因此, 信息的公开显得尤为重要。

从城乡规划领域视角看, 信息公开要完善以下几个层面。

1.信息公开要具备一定的广度

规划信息是公众参与之基础, 不能只对某一阶段或某种规划进行公开, 而应该除了涉及国家保密等不适宜于公开的内容外, 实现全方位覆盖。尤其是规划草案的形成过程之信息公开。公众参与不一定覆盖规划的所有方面, 但信息公开是可以做到的。

通过2008年5月1日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4条、第21条、第23条的规定我们可以看出, 在政府公开范围和事项的确定上, 行政相对人只有事后的被告知决定及其理由权, 没有事先的决定做出参与权。另外, 政府信息以公开为原则, 以不公开为例外, 其“例外”的事项标准必须明确, 对于政府公开信息范围的立法界定方式上, 一般都是采取“概括加例外列举”的方式”[5], 而不应该采用现在的“概括+公开列举+兜底条款+例外列举”的方式。 (2)

2. 信息公开的程度加强

规划信息公开的内容以满足公众参与的目的和必要性为标准, “公开原则是制止自由裁量权专横行使最有效的武器”[6]。总体来说, 除非有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形, 应当无保留公开。实践中以规划专业性为由阻止公开, 认为公开也没有意义的做法是重大错误, 公开与否是前提问题, 公众能否理解是实施完善的问题。

3. 信息公开的方式转为主动公开

规划信息公开很大程度上还表现为信息的依申请公开, 如规划调整的内容。这在实践中明显不能满足公众参与的需求。城乡规划之信息公开主要应当表现为主动公开, 而且对于规划行政主体而言, 这是权利亦是义务。如同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先取证、后裁决”一样, 规划也应该基于一定的原理、主张而制定, 这些原理主张应当公开公布, 且这些信息是在制定规划时就存在的, 提供并不增加额外的成本。

4. 其他相关内容的一并公开。

规划领域之信息公开绝不仅限于规划方案之公开, 与规划方案编制、确定、修改相关的信息也属于公开的范畴。如:规划意见征询听证会信息之公开, 听证代表的选择, 主张, 听证意见的取舍等都属于公开的范畴。

(二) 提升听证会的运行效力

听证会是行政领域的基本运行方式, “作为程序法的核心, 听证对行政民主、法治保障人权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听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并得到广泛的运用。”[7]有关听证的具体运作程序和方式, 本文在此不再赘述。以下仅就如何提升公众参与城乡规划听证的运行效力进行分析。

1.制衡规划行政主体在听证会中的作用

德国公法学家Larl-Heinz Ladeur指出:在19世纪自由主义法治国家传统的见解中, 在范式上行政被认为是与私利相分离的、自律的、为实现公共目的而行动的 (公共行政) , 但是这种范式并不能理所当然地适用于现代的规划行政领域规划行政针对社会的功能性要求, 已经不具有“中立性”而成为与其他当事人相并列的“当事人”。 (1)

与其他行政领域相比, 城乡规划行政领域的行政主体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 (1) 是规划方案的制定主体, 并控制规划的实施与修改; (2) 规划是对社会产生长期、普适效力的行政行为; (3) 同属行政系统内的其他行政机关行使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管理职能, 而城市规划很大程度上是对土地用途的再划分; (4) 土地具有巨大经济价值的属性, 是地方税收的主要来源。

因此, 对于城乡规划领域的听证程序, 我们非常有理由怀疑规划行政主体是否能处于“中立地位”。事实上, 它已经成为或至少是“类当事人”的地位。因此, 有必要在听证程序中引入制衡机制进行权力分化, 这也体现出“均衡性”的参与原则。有学者提出在城乡规划领域听证活动中引入独立的仲裁机构的理念[8], 尽管不成熟, 但至少提醒我们规划听证中主体之特殊性。

2.多层次“大听证”方式之建立

目前《城乡规划法》明示规定的听证等严格程序的法条表述均为:“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这样表述除了将论证会顺序放在听证会之前有待商榷之外, 似乎还表明了立法者的另一种思路, 即这三种方式“择其一”运用, 选择了听证会是否还可运行论证会, 选择了论证会、听证会是否还可运行“其他方式”。立法没有明确回答, 但从实践中的做法看, 基本是选择一种运行。

我们认为, “大听证”模式不但不会降低行政效率, 反而在提升参与效力的前提下附带提高行政效率。因为更广泛的征求意见有利于规划内容的民主性;更全面的听取看法有利于规划建议的集中;更多主体的意见表达有利于规划方案的执行。试想一下, 规划方案由于意见征询不充分而仓促出台, 在执行中遭遇公众巨大阻力, 行政效率在制定当时是比较高, 但整体来看是丧失的。

(三) 建立规划意见回应机制

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有效性固然存在一些客观性标准, 但实际上在每个参与主体内心对本次公众参与的有效性都会产生自我评判。最为关键的是意见的采纳情况以及理由的回馈。也就是说, 参与渠道的通畅性是否具备, 从下至上、从上至下两方面是否都顺畅?

规划意见回应机制的建立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回应的内容尽可能全面

意见回应主要是表达对公众意见的最终评价结果, 反馈时需要对所有意见进行回应, 不能只限于采纳的意见, 未采纳的意见相较而言更具有回应的必要性。另外, 回应不能只是简单地说明是否采纳, 必须说明理由, 理由的是否充分是公众判断参与效力的关键, 即使意见未被采纳, 但理由可以接受, 公众仍将认为参与有效;反之, 即使意见被采纳, 但没有说明理由, 参与的效力将被大打折扣。

2. 回应的主体不限于提出主体

意见回应的主体不限于提出意见、建议的主体, 公众参与是大众化的、全面的, 意见的多样性非常丰富, 未提出意见的主体可能也是意见的受益者, 即使与该意见无关联性, 因为其参与了规划活动, 对规划活动中的公众意见也享有知情权, 也就是说, 规划公众参与的意见应当向所有公众参与主体回应并公开。

3. 回应的具体程序明确清晰

回应机制的建立必须设置相应的程序规则来保证。“具体的信息反馈要求政府必须对每一个建议的处理情况进行说明理由:采纳建议的情况要说明原因, 未接受的建议更要说明原因, 并将这些意见附随说明理由一并归档, 以备日后公众的查阅。”[9]包括回应的期限、回应的主体、回应的内容及理由以及不回应的法律后果。

参考文献

[1]王青斌.论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提高[C]//公众参与法律问题国际研讨会会议资料选.北京: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2010-10.

[2]徐文星.行政法背景下的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机制的再评价[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7, (1) .

[3]郝娟.提高公众参与能力推进公众参与城市规划进程[J].城市发展研究, 2008, (1) .

[4]王周户.公众参与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1:196.

[5]山文岑.试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缺陷及其完善[J].图书与情报, 2010 (, 1) :72.

[6]王名扬.美国行政法 (上) [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5:109.

[7]应松年.行政程序法立法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1:514.

[8]孙施文, 朱婷文.推进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制度建设[J].现代城市研究, 2010, (5) .

考研数学最有效复习规划 篇2

首先我们就历年考研数学试题的命题趋势,讲一讲09考生应该如何安排考研数学复习。很多同学都关心的问题是,明年出题会不会更难,我们通过这么多年的考试命题的研究,总的这个趋势,波动是越来越小,因为我们命题的核心是考察两个层次的问题,一个是考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再一个就是考察大家应用知识的能力,所以我们的复习的准备也应该从这样两个方面去针对性的复习,对于这个基础层面的问题,?建议以教材作为标准,比如说我们高等数学,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系统的复习,这是复习的第一个方面;考试里不仅仅是考察我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问题,还涉及到我们灵活用用知识的能力问题,所以仅仅是依靠教材很难把它这种考试命题的特点归纳总结出来,因此要了解考试,历年考试的真题作为准备去参加研究生(Q吧) 考试的同学是必备的,大家选真题的时候应该考虑到能不能通过真题的分析帮助我们真正的归纳总结这样一些题型出来,针对每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去分析和讨论在分析讨论过程中间,有没有一些可能的变化情况,这些变化情况到现在为止,考到了哪一些,那一些就是我们下一步复习应该注意的,这样每一部分你都能够这样去归纳、总结或通过这种相关的辅导书帮助你归纳总结出来了,复习就更有针对性。

除了历年真题,大家一定要去看的就是通过灵活运用知识如何把这种知识归纳总结,其实这就是一般我们辅导的时候,复习讲义里我们来帮助大家做这种事情,所以一般来讲我们都是建议在基础复习的前提条件下,象这种历年考试的真题是应该必备的,还有就是可以针对性的我们这种考研复习、辅导的讲义或者复习指南等等。就是有针对性的用它帮你归纳总结出来,可以节省大家的时间,但是在后期有这样的一些为基础,我自己认为数学不通过一定的题量很难把握这种知识的,所以大家通过找一些典型的题做一些训练,通过这种题的练习来反馈我们知识把握的情况怎么样,这样更好的来把握这些相关的知识。

每个同学的复习情况都不完全一样,但是复习一定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拿到的数学题一定要有始有终把它算出来,这是一种计算能力的训练,其实这种训练象今年这种考试可能很容易看的出来,这个计算量还是相当大的,所以没有平常这样一个基练,在实际考试的时候在这么一个短的时间里,这么大的一个计算量,你可能是很难想象的。但是,平常养成这种好习惯以后,再去应对考试应该说没有什么困难。

总的来说复习规划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打基础阶段,这个阶段的长短应该根据不同同学的`情况,基础好一点的同学,这个时间可以短一点,基础差一点的同学,这个阶段可以长一点,但是我要提醒大家,这个基础阶段时间不能太长,不能到了十月、十一月份还在打基础,那这样的话,复习的效率就太低了,我们建议基础再差的同学也要再五、六月份把这个教材的打基础复习的阶段做完。

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是一个强化提高的阶段,以看历年的真题为。按照题型分类,题型的按考试大纲章节这么分类的,历年真题是对你最有帮助的,再就是针对考研的这种考试参考书,作为复习,教材和参考书是有差异的,教材是不跨章节的,也就是你在看第六章的时候,例题也好,习题也好,不可能用到第六章以后的知识。考研的题是讲的同学们上完课程,都学完了才来考试的,所以仅看教材的话就有些不足,难以提高自己参加考试的水平,参考书对于考研这个层次的数学来说哪些是重点,那些是难点它都做了归纳总结,同学们要多花时间,复习透彻,因为你自己去把握它要困难一些,这就是为什么要看参考书。

第三个阶段,通过强化阶段的复习,考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那么怎么样保持这个水平呢?通过做适当的题,比如历年真题或是做模拟题,这个叫做总复习,或者说是冲刺的阶段。这个阶段什么时候开始是同学们关心的,我认为这个阶段不要开始的太早了,一般是第二年一月份的考试,考生不可能从六月份就开始冲刺了,一般来说,考生可以在十月份以后,甚至十一月份以后作为准备冲刺的阶段。按照习题集、练习题、综合练习题或者是历年真题,成套的来做题,也要注意最好不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完它,分散开来做能够使你的数学水平保持在一个最佳的状态。

规划有效性 篇3

一、把握好课程的目标设置是前提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为: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一)教材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生活化的课程,作为教材的编写者,我们认为“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教材体现了“四结合”的原则:

第一,个体与社会相结合原则。职业生涯规划既要立足于学生个人自身实际,推动个人自身的发展,又要符合社会实际,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二,现实与未来相结合原则。“职业认知”“生涯设计”“就业引导与创业指导”这几个学习领域中均有对个人与社会现实关系的精辟介绍和分析。而“职校启航”“认识自我”“生涯发展”等学习领域中也有对未来职业与个人发展前景的勾勒和描述。

第三,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原则。职业生涯规划是以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为基础的规划过程,社会经济及职业变化是一个日新月异的过程,主观构想能否与客观社会实际相结合,是体现职业生涯规划成效的重要因素。

第四,理论与实操相结合原则。从理论上看,要让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常用方法,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等。从实操性看,课程强调学生形成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实际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所以说,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应该将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与行为养成相结合,这是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目标最重要的原则。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质

职业生涯规划的“规划”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职业生涯设计的过程,即依据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方法,通过认真思考制订职业生涯发展计划;二是指职业生涯设计的作品,即职业生涯发展计划的文本。无论是过程还是作品,说到底,“职业生涯规划”其实体现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过程。

职业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系统、持续、动态发展的综合性教育活动,是新时期德育的重要内涵。对于中职学生而言,职业生涯教育的重点是职业理想教育,是引导学生关注未来、珍惜现在、重构动力机制的教育;是引导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了解自己、了解社会,注重“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是正确处理“人选职业”与“职业选人”辩证关系的教育;是引导学生从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坚信自己能成功、形成正确成才观的教育;是引导学生注重终身学习,养成良好习惯,争取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引导学生自觉提升职业素养,做好“学校人”向“职业人”角色转换,“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的教育;是让学生理解就业是职业生涯发展的起点、创业是职业生涯发展的飞跃,从而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的教育;是引导学生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把个人职业理想的实现融于“中国梦”的教育。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职业生涯规划”课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是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主渠道。然而,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门能独立完成的德育课程,必须发挥全员德育的作用,需要根据专业和年级特点的不同,制定、落实、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德育功能。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四门德育课、一门选修课。“职业生涯规划”是起点,引导学生了解、热爱所学专业,追求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把自卑、自弃转化为自信、自强,把自己的梦融于“中国梦”之中,以推进职业生涯教育为重点;“职业道德与法律”引导学生从自觉、强制两个角度理解“做人”的规范,主动适应职业和社会需要,以良好职业道德和遵纪守法的行为表现,为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保证,以道德、法纪教育为重点;“经济政治与社会”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点,进一步强化对“中国梦”的追求,以方向性的政治教育为重点;“哲学与人生”引导学生从哲学的高度品味人生,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实施思想教育为重点;“心理健康”则引导学生从适应社会的角度,着力于个人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

在实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时,需要与公共课、专业课教师配合,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落实的过程中,要与公共课、专业课教师协作。专业课、文化课教师可以发挥各自的特长,在终身学习理念形成和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责任心、团队精神等方面的训练中指导学生。每位教师都能通过职业生涯教育,成为指点人生的导师,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选择好课程的教学方式是手段

职业生涯规划不仅是知识性教育的课程,更具有实际操作性。可以采取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情境仿真、主题辩论、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相互交叉、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要注重学生参与,注重引导学生在参与过程和实践活动中受到启迪、得到感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计和展开应始终遵循“三贴近”原则:一是贴近实际,以学校专业设置、学生实际情况及社会需求为主要着眼点,立足于学以致用;二是贴近生活,杜绝讲大道理,虚假空唱高调、脱离实际放高炮,要淡化理论灌输,引导学生将课堂教学所得潜移默化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三是贴近学生,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学习、情感、思想和心理,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烦恼和困惑,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培养学生的积极意识。

(一)练内功,提高教师教的水平

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必然要求授课教师重点关注两个转变:从“职业”到“生涯”的转变,从“指导”到“规划”的转变。需要强调学生个体在自身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而不是被动地等待自上而下的“指导”;需要教师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实施职业道德教育、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同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教学与方法指导。

教师在加强职业生涯课教学的同时,还要从自我和职业认知、自我职业生涯规划以及成功者案例等方面着手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搞好生涯方向设计,引导学生制订“个人生涯发展计划”,让学生明确择业方向的基本原则,引导学生认清形势,特别重视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帮助学生正确处理“我做什么”和“我能做什么”的关系。

(二)重引导,提高学生学的兴趣

以学生为根本,以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理念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教学,避免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采取灵活多样教学方法,注重教学过程构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初衷是要对学生今后的就业有一个比较系统的指导,而不是直接教学生如何去就业。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挖掘学生的认知潜力,使学生在课堂上不拘谨,真正达到“动起来、活起来、笑起来”的效果,让学生大胆地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寻求性格、兴趣、理想、特长、专业等因素与职业的最佳匹配,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心里有底。真正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优势与劣势,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自己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三)立支点,提升学生职业规划的能力

全国“文明风采”大赛是目前我国中职层面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比赛项目。教师要以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为支点,把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作为教学手段之一,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提升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信心。组织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比赛,既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总结,也是一次加深职业生涯规划理解的良机。通过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可以使学生更加准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专业、规划未来。同时,为了加深对职业的理解,促使学生了解本专业,我们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本校本专业的优秀毕业生,探寻他们成功的轨迹。这些活动对于促进学生提高专业技能,了解职业、了解社会,树立创业意识等都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四)强实践,提升学生职业规划的实效

实践性体验是指通过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行业实践、行业调查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职业世界、认识自我,形成科学的职业观、职业理想、职业目标等,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中职生由于长期生活在校园中,加之年龄较小,特别容易形成不切实际的幻想。只有走出校园,亲身去实践去体验,才能对社会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制定出符合现实的职业生涯规划。

(五)拓内容,开阔学生职业规划的视野

除了教材内容,还应该经常适时地补充一些其他内容和案例,既要充分利用好与“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教材相配套的“巩固拓展学习手册”,还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既可以借鉴社会历史名人的案例,更要大力推荐本校优秀毕业生的案例。

三、掌握好课程的考核评价是关键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的学业成绩评价不仅仅是为了甄别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智力水平,更应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所以,我们要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的角度出发进行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多重能力,为学生顺利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一)知识和能力考核相结合

学生的学业评价考核不仅仅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开展主题演讲、相互交流与评价、实践操作等方式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一个知识点可能是比较死板的,但在实践运用中是灵活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合自己能力发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按照职业改革要求提高情感能力、技能水平、表达能力等,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过程和结果考核相结合

对学生的学业考核不能孤立地考核知识点,而是要把考核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强化教学过程考核,包括:出勤、作业完成、作业质量、课堂表现、课堂活动参与、小组活动情况等,在过程考核中,“三书”是重点,即:职业生涯规划书、求职书和创业计划书。每个学习环节都是学习评价的标准,引导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学习效率。

(三)灵活和稳定考核相结合

学业评价考核一般是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便于教师的考核和学生的执行。学生的学业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评价学生学业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与完善。因此,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必然要重视学生成长的个体差异。评价学生学业要通盘考虑学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因此,我们在实施相对稳定的学生学业考核标准的基础上,对不同特点的学生适当地实施不同的考核方案,比如:采用不同的考核难度、考核方式、考核主体等,灵活性评价模式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心理准备,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四)主体和主导考核相结合

传统的学业评价考核一般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忽略了学生在考核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往往会产生片面性,为了使考评公开、公平、公正,对学生的学业考核不应该只是教师一人,最终成绩应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评定。考核可以采用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考核。由于学生参与了考核过程,学习会更加主动,这样不仅能在相互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分析能力以及合理评价他人的眼光,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学生更好地进入社会做好职业心理准备。

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的有效性分析 篇4

一、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的有效性体现

(一) 公众参与城乡管理规划能够弥补现行规划制度的不足

我们现在实现的规划制度是由政府主导的, 通过专家进行直接参与或者提供指导意见的方式进行管理规划, 这种规划方式由于有了专家的参与, 能够保障规划的科学性, 但是缺少了与当地的人文背景以及居民生活方式的相协调。造成了规划完成的市政建筑使用性能差, 不符合人民的生活习惯或者是规划完成的市政建设没有很好地保留城乡原有的人文底蕴以及文化气息等, 造成了管理中的缺陷。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 能够弥补规划过程中唯科学马首是瞻, 缺少人文气息的弊病, 能够让公众就自己的体会发表自己对城市规划的意见, 能够让群众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对自己的家园进行规划, 使得城乡规划管理的科学性与可执行性充分结合。

(二) 公众参与城乡管理规划能够使得规划顺利实施

公众积极参与城乡管理规划, 在城乡管理规划的过程中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政府对这些意见进行合理采纳, 这样的规划符合人民的利益要求, 因而在执行的过程中就能够得到人民的充分支持和用户。人民能够意识到规划的实现对自己有利, 因为就能够自发自觉地为规划的实施提供方便, 避免阻挠规划实施的情况发生。很多地方的规划由于缺少对公众参与的重视, 因而导致了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人民的利益受损, 因而遭到人民的抵制, 规划也就难以继续顺利地进行下去。

(三) 公众参与城乡管理规划能够实现对规划决策的监督

在城乡管理规划过程中, 规划决策是最为核心的问题。而公众对于城乡管理规划的参与, 能够实现对规划决策的监督, 使得决策更加科学透明, 更加符合人民本身的利益。在缺乏公众参与的城乡管理规划中, 少部分的政府人员是规划决策的制定者, 他们在决策的制定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以自身利益为重, 而侵犯民众利益的决策;或者是规划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 完全忽视民众的需要等现象。[2]而在公共积极参与的城乡管理规划中, 民众能够实现对规划决策过程的全监督, 并且能够与政府进行互动, 进行协商等, 这样充分保障了政府决策过程的科学性和透明性, 使得城乡管理规划能够顺利进行。

二、提高公众参与有效性的方法

(一) 提高公众对城乡规划管理的参与能力

在公共参与的过程中, 公共提出的城市规划管理意见一般都按照自己的利益需求提出, 有很多都是不可行乃至是威胁到他人或者集体利益的, 这样的公共参与不仅效率差, 反而影响了政府决策的进程。所以我们在让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同时, 应该提高公众对于城乡管理的参与能力。首先, 通过宣传, 让公众理解什么是城乡规划管理、城乡规划管理中自己的能够做什么、自己参与城乡规划管理的途径等, 避免无序参与。其次, 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 让公众充分了解在城乡规划管理中自己的意见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能够为自己带来怎样的好处等。

(二) 完善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制度建设

很多时候, 公众没有参与到城乡规划管理中去, 不是因为公众没有能力, 也不是因为公众没有参与意识, 而是因为缺乏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制度建设, 导致公众要么缺乏参与城乡规划管理的途径, 要么参与效果不明显, 要么意见被忽视等。都影响到了公众参与城乡规划建设的积极性, 因此, 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对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制度建设进行完善。首先, 建立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管理制度来对公众的参与行为进行规范。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管理制度能够促使政府对于公众的参与行为进行重视, 并且通过长效规范的管理制度的建设, 能够促使公众参与的长期化和规范化。其次, 对政府与民众之间进行沟通的方式进行规范。这样能够促使公共通过合法有效的途径参与城乡规划管理, 提升公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 建立规划信息公开制度。规划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能够方便公众了解规划情况, 实现对规划的监督, 促使规划过程公开、公平、科学、合理地进行。

(三) 对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形式与内容进行完善

通过各种途径拓宽公众参与城乡管理规划的途径。公众对城乡管理规划的参与, 应该充分借助现代电子信息以及科举手段的发展, 通过多种途径进行。[3]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可以通过网络、移动客户端、邮件以及直接参与的方式进行。政府应该对公众的参与渠道进行拓宽和维护。首先, 通过网络对城乡规划管理的过程进行公开, 并且建立政府与民众的互动渠道, 实现民众对于城乡规划管理的参与。其次, 政府应该及时发布城乡规划管理信息, 使公众充分了解到城乡规划管理进程。最后, 政府应该设立城乡管理规划民众接待窗口来实现公众对于城乡管理规划的参与, 接受公民的意见和建议, 并及时进行反馈。[4]

小结

综上所述, 实现公众对于城乡管理规划的参与意义重大, 即能够体现公民的城市主人翁身份, 也能够在规划管理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公众的意见诉求, 使得城市规划管理能够融科学性与人文性于一体, 使得建成的城市即科学合理又符合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所以我们应该从提高公众对城乡规划管理的参与能力、完善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制度建设、对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形式与内容进行完善等角度实现公众对城乡管理规划的参与。

摘要: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能够充分体现城乡规划管理的民主性, 并且能够在城乡规划管理中充分地发挥公众的意见, 使得城乡规划管理更加科学。但是在现实的实践中我们发现, 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出现了一些问题, 没有充分地实现公众参与, 也没有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本文通过对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了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公众参与,城乡规划,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盂丹, 姜海.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体系评价[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2005 (7) .

[2]冯文利.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 2003 (6) .

[3]张海青, 刘建鑫.关于完善城市规划决策体系的主要途径[J].山西建筑, 2005 (6) .

有效记忆GRE单词的时间规划 篇5

不同的考生也许背诵GRE词汇会有不同的方法,市面上有一本GRE红宝书,是很多考生选择的词汇参考书,GRE词汇红宝书收词比较全些,但是对于具体单词的释义准确性有所欠佳,考生们应该结合GRE词汇精选红宝书,把握好背诵时间,行程自己独特的一套记忆词汇的方式。

对于新GRE的准备,建议这样背单词。

根据你的时间安排,每天背2-4个List。一共50个List左右,大概两周-一个月能背完第一遍。

第一遍之后,只要达到“哇,怎么这么多词”的感觉就行了。

第二遍的时候,依旧是根据时间安排,每天2-4个List。

第二遍背的时候,找一只铅笔,一块橡皮。遇见不会的单词,就做个标记。

这样,第二遍过完了。

以后背单词的时候,也是,一支铅笔,一块橡皮。

第三遍的时候,降低一点要求,每天2-3List。因为任务会比较多。

依旧是用铅笔标注不会的单词,如果会了,就擦掉标记。

同时,第三遍的时候,准备小本子,做总结。

比如,遇见一个词,意思/感彩是“平息抚慰”。你就把它记下来。下次遇见一样的意思的时候,就放在一起。当然,如果遇见反义词、派生,也是一样。

这个时候,达到的效果这样衡量。

“遇见一个单词,我知道我在GRE红宝书里面见到过”。

就足够了。

GRE红宝书背诵了3遍,一定开始做题。但千万不要轻易用阅读打击自己。你可以做老G的填空,还有新G的一些资料。记住千万不要轻易用阅读打击自己。

在做题的同时,继续进行总结单词的工作。老G的类反,可以拿来练练手。嗯。。。

前三遍的方法,和红宝一样。

不同的是,因为只有30个List,而且对于单词已经熟悉了,速度会快不少。这三遍,一个月就能刷完。

于是,现在做了一遍题目,红宝三遍,3K三遍。

花费了大概三个月的时间。

这三个月,每天花费在GRE上面的时间大概是两个小时。

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都是可以忍受的。

到了这个时候,由于3K的精准解释,以及结合做题的感受,你会知道红宝里面大概哪些解释是不合适的。(如果有一个单词,解释了半天,你还是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这样的解释就是无意义的。)

这个时候,对于自己要有一个判断。

如果,觉得自己的词汇量确实太贫乏,可以优先刷3K。

如果做题的时候,觉得还算顺手,那么优先刷红宝。

接下来是噩梦。。

需要花费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将红宝和3K,加起来刷十遍,甚至更多。需要达到的目标是“见到英文单词,能明白他的感彩,大概意思。3K中出现的单词,还需要知道考法特征”。

比如一个单词的意思叫“啰嗦”。你将它理解成“说话很多,厌烦”,就可以了。强制自己背啰嗦是很痛苦的。。

之前的铅笔做标记,只要达到这个标准,就可以擦掉了。

到了这个时候,你手头上会有一本本子,上面记载了你的总结,还有你觉得会忘记的东西,以及一些形近词、音近词。

那么这本本子在你接下来的日子,直到考试,每天拿出来过一遍。

接下来的日子,复习重点放在做题上。怎么做题是另一个话题,这里我继续说这段时间的单词。

其实很简单。。就是每天刷一遍红宝或者一遍3K。

不要觉得不可能。。到了这个时候。。大概刷一遍的时间就是一个小时多不到两个小时。。

然后这个事情是必须做的,一直到考试。

也就是说,每天你都必须花费一到两个小时刷单词——不想死的话。。

然后说一句就是,一定要坚持,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不要想着明天多背一点。

GRE红宝书作为参考资料可以很好的帮助考生记忆单词,但是考生们一定要总结出自己的一套记忆单词的方法,坚持下去,能够掌握的词汇量肯定会越来越大的。

俞敏洪GRE精选词汇

quiescent a不动的,静止的

quill n(豪猪等动物的)刺

quirk n奇事;怪癖

quisling n卖国贼,内奸

quiver n箭筒,箭囊

quixotic a不切实际的,空想的

quota n定额,配额

quote v引用,引述

quotidian a每日的;平凡的

rabble n乌合之众;下等人

rabid a患狂犬病的;失去理性的

rabies n狂犬病;恐水病

raconteur n善于讲故事的人

racy a活泼的,生动的

radius n半径

raffish a粗俗的;俗艳的

raffle n抽奖售物(活动)

rafter n椽子

rag n旧布,碎布;破旧衣服

rage n盛怒;v激怒 38

ragged a破烂的

ragtime n拉格泰姆音乐;a使人发笑的,滑稽的

raid n突然袭击

rail n栏杆;铁轨;v咒骂,猛烈指责

raisin n葡萄干

rakish a潇洒的;放荡的

rally v召集,集会;n召集;集会

ram n公羊;撞锤,猛击;填塞

ramble n/v漫步

rambunctious a骚乱的;(兴奋)控制不了的

ramify v分支,分叉

rampage v狂暴地乱冲;n暴怒

rampant a蔓生的,猖獗的

rampart n壁垒;城墙

ramshackle a摇摇欲坠的

rancid a不新鲜的,变味的

rancor n深仇,怨恨

random a没有明确目的、计划或者目标的;偶然的

ranger n森林管理员;巡逻骑警

俞敏洪GRE精选词汇

rankle v怨恨;激怒

ransom n赎金;赎身;v赎回

rant v咆哮;口出狂言

rapacious a强夺的,贪婪的

rapids n急流,湍流

rapport n和睦,意见一致

rapprochement n和好,和睦

rapt a专心致志的,全神贯注的

rarefaction n稀薄

raspy a(声音)刺耳的;恼人的

ratification n正式批准

ratiocination n推理;推论

ration n定量配给;v配给

rational a理性的;合理的

rattle v使格格作响;使慌乱

raucous a(声音)沙哑的,粗糙的

ravage v摧毁,使荒废

rave n热切赞扬;v狂语

ravel v纠缠,纠结;拆开,拆散

ravenous a饿极了的,贪婪的

ravine n深谷,峡谷

ravishing a令人陶醉的

raze v彻底破坏

razor n剃刀,刮胡刀

reactant n反应物

reactionary a保守的,反动的

readily adv不迟疑地;迅速地,轻易地

ready a机敏的,迅速的

reagent n试剂(导致化学反应)

realign v重新组合(排列)

realm n王国;领域,范围

ream n令(纸张的计数单位)

reap v收割,收获

reaper n收割者

rebate n折扣,回扣

rebellious a反抗的,难控制的

rebuff v断然拒绝

rebuke v指责,谴责

如何有效地实施城市规划 篇6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城市;特点;建议

0引言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灵魂,建筑是城市凝固的音乐和城市文化特色的直观体现。城市规划以其高度的战略性、综合性、政策性,在优化城市空间资源配置,协调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和提供高效的城市服务等方面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人类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城市是赖以生存的环境,创造着高度的物质文明的集中地,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城市生命有机体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制约和依赖构成的统一体,与此同时,城市规划也将逐渐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和政府引导的调控城市经济的重要手段。

1城市规划的概念

城市规划是指城市各项建设发展的综合性规划,其内容包括:拟定城市的人口规模、城市发展的性质、城市的用地范围,以及工业、商业、交通运输、道路、住宅场所、广场、服务设施、公共设施及园林绿化等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最终目的是为了创造安全、美好、卫生的环境条件,促进城市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2城市规划的特性

1)综合性。城市规划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规划,城市有众多的子系统组成,主要包括经济系统、基础设施系统、居住与环境系统、教学文化系统、社会系统及防御安全系统等等。各个系统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在用地、空间组织及建设活动方面,都有他们的要求和规律,这些系统的发展和完善,是整个城市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有机构成部分。

2)政策性。城市规划关系到各行各业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很强,必须体现党和国家的政策。尤其是城市规划中关于性质、规模、布局、发展方向的确定,产业配置、用地安排以及一系列定额指标的选定,都不是单纯的技术和经济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关系到城乡关系和城市化的推进等系列国家重大政策。

3)长期性。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很长时间的历史过程,由于城市这个巨系统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长过程,所以城市规划也应当不断调整,来适应变化了的城市现实。由于人们对未来预测的局限性,城市规划往往跟不上发展,尤其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体制改革转化的历史时期,规划往往滞后于现实。因此,及时调整规划是非常必要的。尽管规划需要调整和补充,但经批准的规划反映了当时的政策和实际,是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反复论证所确立的,因此有必须保持应有的相对稳定性和严肃性。对规划的调整也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才能进行,不能随意变更。

2做好城市规划工作的几点建议

1)科学规划,长远布局。城市要保持长远的良好发展势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抓好城市的总体规划,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用地、教育用地、生态用地。要做好城市体系的布局,依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条件,科学合理地分布各个区域,使之在空间和地域上形成有机的群体,引导城市的合理发展;要科学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统一安排供水、供电、通信、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集中地安排工业区、商业区和生活区,预留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的空间和城市绿化及公共活动用地,规划要注意节约用地、保护耕地,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活环境,保持可持续发展;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识,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更应该注意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促进与周围地区的整体联动发展。

2)加强城市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法制建设。首先,逐步完善城市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法规标准的配套建设。同时,法规建设要坚持从全局利益出发,减少各项法规之间的不协调和分歧,体现国家法律制度的权威性和整体性。第二,要严格依法编制规划和实施规划。完善的城市规划,不仅要包括城市的目标和主要内容,还应包括保障各项规划目标得以具体实施的主要政策措施,即各建设项目都要在开工前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选址意见书。经批准的总体规划必须严格执行,并准确及时地反馈意见,任何组织和个人只有遵守和服从的义务,没有随意改变的权力此外,要逐步健全权力的制约机制,加大对规划决策失误的责任追究,努力提高规划决策的法制化水平。

3)加强公众参与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城市规划是一项涉及公众利益的工作,公众参与规划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确保规划民主性的重要环节。城市的规划要提高科学性,并能真正落到实处,必须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要通过公开规划编制与实施过程,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让公众了解规划并进行项目建设的监督,树立全民的规划意识。同时,要通过利用政务公开、公众听证、规划方案公示等各种形式和设立意见箱、电子信箱等多种渠道,不断拓展公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将规划方案编制和实施的全过程向公众公开,接受监督,使编制的规划成果真正体现公众的意见和利益。

4)提高生态环境意识,倡导生态价值观。要实现从“生产型城市”向“生态型城市”的逐步转变,要认识到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生态环境是投资环境的重要方面。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通过完善一系列信息公开发布制度,让公众了解环境状况,增强环境保护的危机感和从自身做起的责任感。

5)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信息网络是城市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城市就必须根据国家的统一规划要求,并结合本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化城市的构筑提供具有相当规模、结构合理、高速宽带的数字化、网络化环境。首先,要加快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应用。采用先进技术加快现有通信网络的改造和升级,建成宽带、高速、互通互联的基础网络,构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安全需要的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平台,同时加快建立以政务信息、经济信息和科技信息为基础的公益型数据库和商用数据库体系;第三,加强对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与分步实施工作,并尽力引入竞争机制,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

6)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形成城市应有的特色。各个城市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人文历史、经济结构、增长水平、生活习俗等等都不相同。在城市规划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走具有自己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建设出各具特色的城市。在编制规划时,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尽量利用当地的地形、地貌、景物,把山、水及其他自然景观组织到城市建设中去,营造城市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特色。

3结束语

总之,城市规划是一项综合性、应用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合理的进行规划,可以准确的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统筹安排各项工程建设,使之逐步发展成为环境清洁、设施完善、利于生产、方便生活,并能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现代化新型城市。城市我国新世纪的经济增长点,城市在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又有着特殊的重要性。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遵循城市规划建设的原则,借鉴并吸收国际先进的经验、技术,以促进我国城市建设走向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城市建设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并逐渐的步入了科学的轨道。

参考文献:

[1]杨宝军. 城市规划30年回顾与展望[J]. 城市规划学刊, 2010(1).

[2]黄光宇.陈勇. 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 北京: 科学出版社

规划有效性 篇7

1.1 工具

本次研究采用实证研究中的定量分析法, 采取封闭式结构问卷的调查方法。参考戴玉英等人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的问卷, 自行修订编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

1.2 被试

本次调查以我院所有在校全日制本科二年级学生为调查总体, 采用多阶段立意判断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具体做法是:首先, 根据立意判断方法, 按照工科、文科、理科、经济和管理类学科进行分类, 在每类学科里抽取1~2个专业;然后, 在抽取的专业中,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个班级作为实验组;抽取1个班级作为对照组。

2 生涯团体辅导的实施

本研究的团体辅导方案依据团体动力学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制定而成。团体辅导共分为四个单元, 每个单元的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内容见表1。团体辅导的形式包括小组讨论、游戏、角色扮演、案例分析、行为训练等。

3 分析与结论

3.1 团体辅导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优势

第一, 团体辅导利于团体成员之间积极参与、坦诚相对。随着辅导的深入, 学生的感悟越来越深。团体辅导结束一段时间后, 我们对学生进行干预后测查, 同时收集团体成员自我评估和学生对参加此次团体辅导的心得。事实表明, 团体辅导开发了自我潜能;更重要的是, 团体成员深感接受辅导之后, 明确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的目标, 为就业做好了充分准备。

第二, 团体辅导更好地体现了服务学生这一目标。团体辅导的目标是以个体发展取向为主, 强调帮助学生自我认识以及自我发展。但要实现这一目标, 依靠说教和灌输效果较差, 团体辅导通过活动的形式, 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 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以及互动中思考、体验, 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感悟和收获。与此同时, 以团体的形式开展辅导, 能促使学生职业意识的觉醒并早作规划, 也有利于团体成员之间的竞争, 实现共同创生的目的。

第三, 团体辅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开创性, 形成全员参与, 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局面。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单靠职业指导教师以咨询模式开展工作是远远不够的, 这不仅在内容上不能够深入, 同时也不能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而若以团体为单位, 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活动设计能力和组织协调作用, 这一不足将得到弥补。

第四, 团体辅导活动形式的开放性以及灵活性更能促进学生的感悟和成长。团体辅导离不开系统的理论指导, 但是理论只是活动设计的总指挥而不是活动的内容, 团体辅导主要关注学生的需求现状和职业规划的外在需求, 内容带有很大的开放性, 活动形式具有灵活性的特点。以团体辅导的形式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更多采用小组讨论、游戏、角色扮演、案例分析以及行为训练的形式, 而不以讲授的方式为主。团体成员除了在教室开展活动外, 还可以到校外进行调查, 体验和交流。

3.2 团体辅导是一种有效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干预方式

对比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前测结果, 两组差异不显著。但经过团体辅导之后, 实验班的变化较为明显:与前测数据相比, 除了认识自我之外, 其他三个单元都存在显著差异;与对照班相比, 在认识职业生涯和认识工作世界两个单元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在决策与行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前测数据中, 两组学生在自我认识维度上水平最高。这说明:学生在认识自我维度上基础较好。所以, 可以得出结论:经过团体辅导, 实验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实验效果较好。团体辅导有利于促进“知、情、行”的统一, 使学生自身特点和职业特征有机结合, 同时也能将学生个人的发展和团体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实证研究, 发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辅导效果是较为良好的。

4 局限性以及思考

在研究的过程中, 笔者发现团体辅导在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有其局限性:在团体辅导中, 团体成员深层次的问题不易暴露, 个体的差异难以照顾周全;此次团体辅导是针对大二学生进行的团体辅导设计, 不太适用其它年级的大学生, 尤其是大一新生和大四毕业生。

但是从理论来讲, 尝试用团体辅导的形式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对于职业指导操作者来说, 本研究是他们进行实践探索的理论支持。从实践上, 本研究辅助大学生们认识职业生涯, 认识自我、认识工作世界并作出与之相应的决策和行动。对于学校而言, 本研究希望能缓解其在职业指导中的一些困境, 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参考文献

[1]戴玉英.班级生涯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08.

[2]覃玉梅.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时代, 2011 (9) .

规划有效性 篇8

关注商业规划的企业总是很清楚“我现在在哪儿”以及“将来我要去哪儿”这样一个看似简单但却并不易回答的问题。这类企业往往对诸如“我怎么才能到达那儿”这样的具体行动有着更为清楚的认识。客观而言,一家企业能否制定高品质商业规划将对企业自身的生存和未来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而能否以简单、务实的方式来完成一份高品质商业规划的制定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今后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而言,企业的商业规划要能完成从“我现在在哪儿”到“我将来想去哪儿”这样一个战略式转移。在这个由“我现在在哪儿”到“我将来想去哪儿”的战役过程中,就是企业商业规划发挥力量的过程。基于此,在制定商业规划的过程中,为确保商业规划在推动企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企业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企业要准确分析出身当前所处的实际情况。如果不分析自身真实现状,就好比一个人不了解自己一样。只有当充分地了解企业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时候,才能真正地知道什么才是企业所能做的事情,审视企业根本就不要去碰的事情。因此,高品质商业规划首先要做的就是分析企业当前所处的真是情况,也只有这样商业规划的后续不分才有依托。一般来说,商业规划不仅仅是为了要有所行动才去做的一个规划,而是要能让阅读规划的高层决策真看懂它,并够说服他们按照上面的方案来给予支持。一份好的商业规划首先要有较强的说服力能力,而能否认真分析企业当时的真实处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为达到这一目标,企业在制定商业规划的过程中需考虑所要做的具体是情是什么,以及一系列的所要做的事情由谁去做和怎样去做等细节问题。因此商业规划的制定者要特别分析企业的内部环境,比如管理层的组成、所能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内部的人力资源情况、资金情况、竞争优势、核心能力以及技术能力等等。也就是说在一阶段,企业的商业规划要能首先解决企业当前是一个什么样子以及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之中这样的问题,同时还要对企业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有所把握。这一部分的重点是,要能明确确定企业有无把握外界机会的内在能力与资源。

其次,明确企业将来发展方向。在商业规划中,明确的企业发展方向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基于此,商业规划的自定则要利用调研能力以获取尽可能充分的市场信息。商业规划的自定则有必要对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和市场环境认真分析并加强了解,以确定企业所面临的外部机会和威胁,从而确定企业的发展目标。在这一阶段的分析中,企业有必要结合在此之前所识别出的自身优势与不足,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去把握外界机遇,也就是说实现企业自身优势与外界机会的对接。一部分企业在商业规划中特别分析了企业将来可能会成为什么样子,这样做的初衷是为了企业能够在规划中提出具有挑战性也同时具有可是实现性的目标。如果在商业规划中不谈未来,不谈企业如果成功实施商业规划将会成为什么样子,这样的商业规划也就缺少激励效果,这会对商业规划于将来被高效率落实极为不利。

再次,商业规划要关注企业由“现在”到“将来”的执行措施。能否保证商业规划被高效率执行是高品质商业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商业规划的制定者要能制定详细的只能够方案,要特别考虑对信息、人力、技能、相关系统、组织文化、市场以及具体的财务等诸多方面的因素的整合与利用,以了解并确定商业规划由什么样的人去执行以及如何执行这样的具体问题。

在此之后,企业要意识到商业规划制定者的重要性。在制定商业规划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制定人与商业规划之间的关系问题,因为是“人”决定了商业规划的最终内容与品质。因此企业要特别考虑在商业规划的制定过程中的制定者因素。企业能要列出参与商业规划制定的人员名单,并要给予重点考虑。企业要充分考虑商业规划制定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参与者,并要关注不同参与者在制定商业规划的不同阶段所扮演的不同角色,这对完成一份完整的商业规划时不可忽视的环节。选择什么样的人来完成商业规划的制定是一项重要工作,因为企业在制定商业规划的过程中将涉及企业内部各个方面细节,一份好的商业规划往往需多个人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因此商业规划的制定者构成将变得很重要,有时甚至要组成跨部门的合作团队,团队成员覆盖企业的核心部门,这可使商业规划紧扣企业发展的关键点,从而使企业的商业规划客观、务实并具有可操作性。

制定商业规划的另一个关注点是要能争取到企业高层的支持,企业高层的承诺有利于商业规划在执行期间获得必要的资源与支持,有利于商业规划按时完成。高层的支持也会为商业规划的制定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和良好的调研环境。在制定商业规划的过程中规划制定者需要同跨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以增强规划的时效性,但由于不同部门都有各自的工作任务,对他们来说商业规划的内容与他们似乎关系不大,这种认识很难保证交流效果。如果交流不理想或者是得到的信息不充分,将会制约商业规划的准确性,因此,如果能首先取得高层支持,并把这种内部访谈视作一项工作由高层布置下去,内部调研效果会很理想。最后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是,企业要能界定出完成企业规划的截止时间,企业要能明确指出商业规划制定的每一步骤该在什么时候开始,在什么时候结束。这样才可使规划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

摘要:本文,着重探讨了如何以简单务实的切入方式来完成高品质商业规划制定的具体问题。在现代商业环境中,商业规划对很多企业来说都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环节,并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并基于简单与务实这一视角,对如何制定高品质商业规划的若干细节做了有针对研究。

论当前建设规划实效性 篇9

一、研究当前建设规划实效性的意义

国家对近期建设规划的重视程度加强并颁布一系列政策法令改革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 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出现问题。表现为建设规划目标的模糊性, 其实施运作与外界环境改变间不明确, 建设规划实效的评价主体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 使得下一轮城市规划缺少实施经验的积累。

尽量对建设规划展开实施评价面临一些影响, 但对其评价有利于寻找规划编制及实施的不足, 是实现长远目标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行为, 从而提高规划实施的质量, 是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必然要求。规划编制的良性循环, 能够解决近期建设的实际问题和指导当前各项建设, 使其在现实中充分发挥作用, 具有很大的现实和经济意义, 形成编制、实践总结、编制良性循环, 有助于我们明确近期建设规划的重点, 使得规划目标明确, 增强近期建设规划的实效性。

有利于从规划编制方面提出建议, 深化对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及实践的认识, 以提高近期建设规划实施的质量, 增强近期建设规划的实效性展开思考, 使各中小城市亦即将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 对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二、当前建设规划概述

考查近期建设规划的发展历程, 建国以来, 城市规划事业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 为适应经济建设发展, 国家建立了统一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审批、管理的工作部门, 1980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 1986年, 全国大部分设市城市和县镇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 1991年, 建设部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列入了建设规划内容, 2002年, 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 2005年6月29日, 召开了近期建设规划学术研讨会, 2005年8月17日, 建设部发布《关于抓紧组织开展近期建设规划的通知》。2005年11月,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年会的自由论坛专题讨论了《总体规划修编与近期建设规划》, 2006年4月1日, 建设部发布《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并开始施行, 由于我们能够发现, 其发展是逐步调整编制内容并逐步适应城市开发管理的过程。

现在, 建设规划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 建设规划的核心依附于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和实施而实现, 是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一个阶段性行为, 改革开使得城市建设的投资主体多元化, 因此总体规划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问题, 每一次的规划编制需要从整体结构上调整, 从可持续的角度考虑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强调整体性、相关性、动态性和目的性, 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 实现远景目标的过程的关注。

城市规划师在城市规划中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城市规划师应具有的特征和发展的状态, 才能对实现城市规划起到有效作用。城市规划只有得以实施, 实施统一的技术规定对强制性内容的规定, 才能指导城市的开发和建设, 实现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和调控能力, 才能具有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体制发生变化, 政府各部门的协同合作是城市规划实施的关键, 真正承担全面的综合协调作用, 近期建设规划被重视的程度日益增加, 各个部门的行动都保持一致的方向, 其编制的内容也逐步丰富。主要表现在对总体规划的内容调整、完善, 及时跟踪新的发展变化, 当包括规划文本、图纸, 以及包括相应说明的附件。

E.Talen (1996) 在构建城市规划实施评价研究体系的背景下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以政策分析为思想基础的城市规划实施评价, 包括规划实施前的评价、规划实践过程的评价、政策实施分析和规划实施结果的评价, 从规划设计角度提出了增强控规实效性的初步建议。

建设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地位及作用。它以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的目标作为指导, 核心作用是构建城市理想, 与总体规划的关系反映在对城市结构的控制, 实施总体规划的重要环节, 维护城市的整体利益, 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主要作用表现为国民经济计划的宏观落实、保持城市结构的可持续性生长、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考虑和统筹协调的作用。

三、影响建设规划实效性的因素及建议

规划的编制因素分析。建设规划的实施效果与其自身的科学性与适应性有很大的关联, 规划内容的科学性和适应性是决定规划实施效果的关键。建设规划是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 建设规划中明确重点地区, 并在结构实施过程中予以一定的控制和引导, 提高旧城区的土地利用效率和生活质量;.重点地区土地利用布局, 包括居住用地方面、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方面、绿化用地方面、工业、仓储用地方面和市政基础设施方面;控制和引导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是规划本质的作用, 为确保近期建设规划年限内对城市建设的控制, 以及各项城市建设活动有序的展开, 应该提出实施措施作为文本和图纸的补充说明。

规划实施环境的影响。建设规划所处的地位, 决定了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内容的组成, 并自2002年国家颁布一系列政策以来, 影响着近期建设规划的实施。每个城市的发展都是逐步累积的过程, 控制城市土地使用是城市规划工作的技术要点, 在发展惯性模式中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考虑, 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城市规划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控制和引导城市建设行为, 影响与相关政策的衔接。这包括与宏观政策的衔接, 与地方政策的衔接, 与其它政策的衔接, 使得规划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程度及作用得到加强。

增强建设规划实效性的建议。要深化建设规划实效性的认识, 巩固建设规划作为实施总体规划的工具。加强规划内容的可实施性, 即加强城市结构的引导, 加强重点地区的实施, 完善重点地区建设的控制和引导, 促使实施政策向空间政策的转化。加强与相关规划、政策的衔接, 保证有合理、有效的总体规划指导, 规划编制管理部门与具体编制部门应该积极配合, 该将相关规划的目标深化为自己的规划目标, 最终保障规划的连续性。

参考文献

加强规划管理审批工作有效途径探究 篇10

1 规划管理审批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规划管理工作的综合性很强, 对审批人员的要求比较高, 需要全面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等, 因此, 在实际的审批工作中, 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

1.1 违反程序

通常建设单位在进行工程建设之前需要申请《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 但《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的申请需要经过房地、环保、卫生等相关部门的审核, 提交使用土地的有关证明文件、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等材料, 有的工程项目还需要提交修建性详细规划。如果在以上步骤有缺失或者审核的顺序发生混乱, 工程项目得到审批之后, 当工程出现问题时, 就会有群众信访或者进行诉讼的情况, 规划管理部门就会陷入很被动的位置。这种问题主要是由于审批人员对业务不熟悉、审核不认真等原因造成的。

1.2 审核失误

如果规划管理人员在对建筑的间距、面积等技术指标的审核上出现失误, 导致审批指标与国家规定的指标不相符, 项目建成后会对建筑的日照、通风等使用效果产生影响。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规划管理人员对业务以及国家的相关规定不熟悉, 导致审核失误;另一方面是审批人员在进行审批时粗心, 不仔细、不认真, 导致审核失误。

1.3 内部不协调

在规划管理的审批过程中, 难免会遇到很多复杂的问题。当涉及的某些问题, 国家也没有相关的规定, 也找不到可靠的依据时, 审批人员就需要上报领导, 领导要对其进行商讨和协调, 然后再作出决策。但由于机构制度存在问题、责任不明确等原因, 这类问题的解决需要耗费很多时间, 这就可能耽误了标准的审批时间, 对审批工作造成不良影响。

1.4 意识淡薄

一些审批人员的工作态度不端正、责任心不强, 服务态度差, 出现拖延审批、忽略人民群众的问题等。虽然只是部分现象, 但是这直接影响了规划管理人员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也影响了政府部门的政风。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规划管理人员的意识淡薄, 对审批工作不重视, 同时也有管理制度不严格、体系不健全等方面的原因。

2 加强规划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2.1 注重业务知识的学习

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是做好规划管理工作的基础, 主要包括审批方面的知识以及城市规划管理、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如果没有掌握牢靠的专业知识, 就难以理解规划的意义以及建筑工程方面的专业术语。所以审批人员还要熟悉审批工作的相关流程等, 否则也无法进行正常的审批工作。另外, 审批工作人员还需要在实践活动中积累经验, 以拓展自身的视野, 增长知识。

2.2 规范审核内容, 建立标准体系

为了保证审核工作的规范、有序进行, 需要制订一套完善、科学的审核体系, 让审核工作有可靠的依据。主要对资料、技术指标等方面的审核进行明确规定, 内容可以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排列, 将审核内容的共性部分进行完善, 将制定的规定和条款进行整理和分类, 以方便审批人员的查阅, 提高工作效率。

2.3 分工明确, 科学管理

规划管理工作比较复杂, 需要多方面人员的共同协作, 除了审批人员外, 还需要部门领导、单位领导等方面的配合与支持, 才能让规划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其中, 审批人员的职责是提高业务能力, 按照规定对内容进行审核, 对于审批中出现的问题, 要及时上报部门领导。部门领导的职责是确定本部门的工作目标, 定期组织会议, 对本部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 并及时对问题进行纠正。对于审批人员所反映的问题, 召开会议进行探讨, 并找出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单位领导的主要责任是对项目审核工作进行管理, 避免工作中一些问题的出现。单位领导应制订项目审核有关的各项规章制度, 并保证制度的有效落实。通过制订科学的制度, 可以有效解决某些问题, 保障规划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可见, 只有多方面人员的共同协作, 才能让审批工作顺利进行。

2.4 注重交流培训

规划管理单位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 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积极交流和沟通, 相互借鉴经验, 相互学习, 不断促进自身规划管理质量的提升。

2.5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审批人员树立服务意识, 端正工作态度, 积极做好本职工作, 为单位树立良好的形象。管理单位要对审批人员进行道德素质培训, 进一步增强工作人员责任意识, 培养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6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合理的激励制度对审批工作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对于工作态度良好、业务能力强、成绩突出的人员应进行精神上的表扬和物质上的奖励, 以保持其对工作的积极态度。对于工作不认真、绩效落后的人员进行适当的惩罚, 促使其认真学习, 努力工作。

3 结束语

规划管理审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违反程序、审核失误、内部不协调、意识淡薄等。为避免这些问题, 需要加强规划管理工作, 主要的措施有注重业务知识的学习, 规范审核内容, 建立标准体系, 分工明确, 科学管理, 注重交流培训,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等。通过这些措施, 可以有效提高审批效率, 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摘要:规划管理审批工作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具有关键作用。对规划管理审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加强规划管理审批工作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规划管理,审批工作,标准体系,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张衔春, 边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规划审批制度优化对策[J].规划师, 2014 (4) :28-32.

[2]舒华, 吴必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城乡规划公示制度优化策略[J].规划师, 2014 (4) :21-27.

上一篇:外迁农村移民下一篇:情感缺失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