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子振动系统

2024-08-09

定子振动系统(精选四篇)

定子振动系统 篇1

1 定子振动系统动态刚度建模

在保守系统中, 弹性势能U是广义坐标qi的一个函数。将U在平衡位置U0处用Taylor级数的形式展开, 对于有n个自由度的系统, 有[2]~

若系统在平衡位置做小幅振动 (此时平衡位置处弹性势能为0) , 根据小幅振荡理论, 可略去式 (1) 中超过二阶的项, 则势能方程式 (1) 可简化为:

其中, q为广义坐标矩阵, q=[qi]=[q1, q2, …qn];k为系统刚度矩阵, 并设广义弹性力为 则

由式 (3) 可以看出系统刚度的物理意义, 即:刚度Kij是产生单位相对位移量鄣qi与此时所需的外加负荷Fei之比的倒数。对于径向柱塞泵定子振动系统, 其径向刚度表现在排油区的多个柱塞滑靴组件与定子所构成的振动系统上, 可用滑靴与定子内表面的接触法向力和法向位移来表示。

由径向柱塞泵定子振动物理模型可知, 如果柱塞腔油液和柱塞滑靴组件相对于定子的质量较小, 则径向刚度可近似认为是柱塞腔的油液刚度kc与滑靴油膜刚度kh的串联刚度, 设第w个柱塞滑靴组件的径向等效刚度为ξ, 则

图1 (a) 为径向柱塞泵定子振动系统径向刚度示意图, 设径向柱塞泵压油区第w (w=1, 2, …, z) 个柱塞滑靴组件在与定子接触处的径向位移量为δw, 所受的径向弹性力为Few, 弹性势能为Uw, 方位角为φw, 径向柱塞泵的总弹性势能为U, 则

由式 (1) 、式 (3) 、式 (4) 和式 (5) , 得

图1 (b) 为径向柱塞泵定子振动系统定子位移矢量图, 设径向柱塞泵定子的位移量矩阵q=[δsx, δsv], 压油区第w (w=1, 2, …, z) 柱塞滑靴组的径向位移矢量为δw=δweiφw, 其单位矢量为, 则

由式 (8) 和式 (9) , 可得径向柱塞泵柱塞滑靴定子组件的x向刚度Kx:

由式 (10) 可知, 即使在某个时间范围内径向刚度不变, 径向柱塞泵柱塞定子振动系统的向刚度随方位角的不同而不同, 随柱塞滑靴组的转动而做周期性变化。

径向柱塞泵定子振动的激励来自于柱塞泵排油区柱塞滑靴组件, 它与定子和柱塞腔形成的径向刚度直接影响着定子振动的特性。随着转子的旋转, 柱塞滑靴组件在排油区的数量是周期变化的, 那么径向刚度也是变化的。设径向柱塞泵转子以角速度ω绕转子中心旋转, za为径向柱塞泵所有柱塞的数量, 则第w (w=1, 2, …, z) 个柱塞滑靴组件的方位角φw为:

其中, Λ为径向柱塞泵相邻柱塞夹角之半, Λ=π/za

当ωt⊂[0, ∞]时, 由于总数量为za的柱塞依次进入排油区, 排油区的柱塞数量z随转子转过的角度ωt而变化, 柱塞在排油区的数量不断地在z=2za+1和z=2za-1之间以Λ角为周期变化, 这里可将ωt⊂[0, ∞]写成ωt⊂[nΛ, (n+1) Λ]形式, 其中:n⊂[0, ∞) , 且n为自然数, 若za为奇数, 对于ωt⊂[nΛ, (n+1) Λ]奂[0, ∞) , 则有

当n为奇数时, 方程式 (10) 可写为:

2 定子振动系统动态刚度建模的分析及结论

设刚度之比ak=KX/ξ, 由于径向刚度是恒定值, 故无量纲值ak可直观地反映定子水平动态刚度随转角 (或时间) 的变化规律。由式 (12) 和式 (13) 可得ak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定子振动系统的动态刚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更准确的说是随着柱塞滑靴组件的方位角变化而变化的, 它们的变化有两部分组成, 一是在方位角在n L, (n+ 1) L内变化时, 其中n为奇数或者偶数, 刚度以余弦的平方规律变化, 即变刚度特性;二是当n在奇数和偶数之间变化时, 柱塞数目发生变化, 刚度也随之发生变化。相比较而言, 后者刚度的变化幅度更大。

摘要:本文对径向柱塞泵滑靴支承油膜动刚度进行了数学建模, 并对其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定子振动系统的动态刚度随时间 (或方位角) 的变化而变化, 它们的变化有两部分组成, 一是在相邻柱塞方位角在内变化时, 刚度以余弦的平方规律变化, 即变刚度特性;二是由于压油区柱塞数目发生变化而导致方位角发生变化时, 刚度也随之发生变化。相比较而言, 后者刚度的变化幅度更大。

关键词:动态刚度,定子振动系统,径向柱塞泵

参考文献

[1]雷天觉.液压工程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0.

[2]Zhang Pengshun, Huang Hao, Wen Suanmin.Stiffness of Roller Bear-ings Subjected to Radial Force and Bending Moment[J].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ew Series) , 2000, 7 (4) :47~49.

[3]J.Kraus, J.J.Blech, S.G.Braun.In Situ Determination of Rolling Bearing Stiffness and Damping by Modal Analysis[J].Journal of Vibration, A-coustics, Stress, and Reliability in Design, 1987, 109:235~240.

定子铁芯振动问题分析 篇2

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 大型机械装备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 目前, 我国水电开发均以大、中型水电站为主, 超大水电站、巨型水轮发电机组, 如已建的三峡、龙滩、溪洛渡、向家坝等水电站。

大、中型容量水轮发电机组多为半伞、立轴混流式结构, 结构也基本相似。 按照现在加工制造水平, 以及已经相对成熟的安装调试经验, 机组投运的技术难题基本攻克, 各界关注重心已经转向机组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以及设备正常运行寿命等问题。 而考核机组运行稳定的主要机械指标, 如各部位振动、摆度, 以及噪音等。

作为水轮发电机重要部件之一, 发电机定子既是一个机械载重体, 也是电能产生源与载体, 所以其受到机械力、电磁力的多重作用。 因此, 定子运行状况很重要, 如振动、噪音、温度等, 直接影响到其使用寿命。

2 定子铁芯结构特点分析

目前, 绝大多数定子铁芯均采用浮动式双鸽尾结构, 主要是为了消除由于定子铁芯热膨胀内力带来的负效应, 防止造成铁芯翘曲变形。 机座与铁芯间一般采用浮动式双鸽尾结构, 通常称为活筋结构, 其定子铁芯与机座形成冷态相对固定, 热态时可以由于受热情况不同而产生微量相对位移。 定子铁芯一般由冷轧涂漆硅钢片交错叠压而成, 利用定位筋定位, 在上、下端装设压板, 再用压紧螺栓压紧, 使其构成一个整体, 并设有弹性垫圈或叠簧, 这样在机组长期运行后, 可以释放一部分弹性量, 以防止定子铁芯松动。

按照定子铁芯压紧的结构特点, 分为穿心式和背拉式结构, 如图1 所示。

背拉式结构特点:压紧螺栓在铁芯背部, 利用压板末端的顶丝支撑, 将螺栓的压紧力传递到铁芯上。 压紧过程中要利用顶丝调整压板水平度, 对定子铁芯半径和外观尺寸产生影响较大。

穿心式结构特点:压紧螺栓从铁芯冲片中间穿过, 直接将压紧力作用在铁芯上。 压紧螺栓需要与定子机座及铁芯进行绝缘处理, 绝缘保护比较复杂、难度也比较大, 而且在机组长期运行后, 绝缘容易被损坏, 造成穿心螺栓导电发热, 影响机组的稳定运行。

3 定子铁芯振动问题分析

3.1 振动测量

振动形式可以分为自由振动、强迫振动、自激振动三类。

振动的三要素:振幅、频率、相位。 所有复杂振动均可分解成多个简谐运动的合成, 最基本的简谐运动形式:

式中:A———振幅, 位移的最大值;

f———频率, 单位时间内出现次数;

ф———相位。

目前, 对于设备振动测量, 通常采用电涡流传感器、速度传感器进行测量。 电涡流传感器主要用于大轴径向振动测量, 水轮机组固定部件振动测量一般选用速度传感器。 但是, 定子受到电磁力的影响, 也有高频振动存在, 有时也采用加速度传感器进行测量。

在传感器采集到数据后, 可以分别计算出A、f、准, 其中准数据还要另外利用键相与传感器采集一个原始角度。

为了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除了对多次数据采集进行对比外, 针对定子铁芯振动问题, 可以考虑采用多组传感器数据进行对比。 相比轴系摆度测量的90°相位差测量而言, 定子铁芯振动测量采用120°相位差、圆周3 组分布更具有可信性、对比性。 对于定子铁芯径向、轴向振动应分别测量。

定子铁芯振动测量, 测点布置图可以参考图2。 考虑到垂直方向振动最大点一般在铁芯上部, 径向振动最大点一般在铁芯中部。

3.2 振动分析与判断

通过数据测量, 并利用相应仪器进行初步分析, 可以首先分析振动的幅值大小, 即振动强弱, 判断其危害性。 当然, 其强弱也只是相对的, 可能因测量仪器等方面问题, 存在一定误差。 本文中对振动幅值不做重点分析。

其次, 分析振动的频率问题, 按照谐振运动分析, f也为一常量, 比较简单。 但事实上, 振动频率往往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组合体, 任何部件的振动都是多频率振动综合结果, 可能由某一个或多个频率振动主导, 兼有其它多种辅频。 为了便于对振动性质进行分析、诊断, 一般以转动频率为基准, 将振动频率分解为1 倍、2、3、…n倍转频, 典型的频谱图如图3 所示。

3.3 振动问题诊断与一般解决方法

3.3.1 定子铁芯紧度或自身原因

对于任何物体, 包括组合件, 都有其固定的振动频率。 以定子本体为例, 其所有零部件均有自振频率, 组合成整体后, 且因其紧度, 如螺栓紧度、线棒嵌入紧度将直接影响整体的振动频率。 因此, 定子的自振频率可以通过铁芯压紧螺栓紧度、槽楔紧度进行调整。

因为定子自振频率是固定, 外界条件变化不改变其振动频率, 其判断方法也比较简单。 可以通过转速变化、励磁以及负荷大小变化, 测量定子振动, 分析其振动或主振频率、幅值是否有变化, 判断定子振动是否为自由振动。

3.3.2 外因引起的受迫振动

机组运行时, 受到外来周期性、持续的力作用, 定子产生振动, 统称为受迫振动或强迫振动。 这种外力主要来自转子与定子电磁力, 电磁力不平衡导致定子受外力周期变化。

当定、转子之间电磁力不平衡时, 随着转子旋转, 其不平衡力有规律性的变化, 对定子产生周期振动。 振动频率成分一般为转动频率的整数倍, 典型的振动频谱图, 如图4 所示。

其次, 通过对振动波形进行录制, 可以看出波峰、波谷的位置, 结合相位测量, 可以准确判断电磁力不平衡点。 从而根据不平衡点, 进行原因查找, 消除问题。

以图4 为例, 是一个典型的以四倍转频为主的振动波形图, 波峰、波谷相位角依次为258°、303°。 以此, 可以判断258°与303°方位处电磁力最大不平衡点。但是, 由于定子为圆形结构及整体结构特点, 电磁力作用, 对定子产生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 其滞后角度可以根据结构特点及经验进行判断, 经验参考值建议取1~14°。

通过计算、分析, 确定引起振动的振源大致方位, 再按照初定的方位进行原因查找。 根据振动的周期性特性, 振动源一般出现在转子上, 尤其是转子磁极, 比较常见问题:转子磁极圆度突变、磁极短路或匝间短路等。 但是, 也有的振动频率由定子绕组结构产生, 其频率一般为电网频率 (50Hz) 整数倍, 其消除方法, 必须通过修改定子绕组接线方式来解决。

3.3.3 共振问题

共振是一个部件或多个部件 (组合) 的固有频率引起的, 所有的构件有一个共振频率。 共振产生原因, 当受迫频率接近 (+/-10%) 结构件固定频率时, 便会发生机械共振, 其频率不会改变, 振动强度会增大, 甚至大幅增加。

但是, 共振不会引起振动, 而是增强振动幅值。 正因为如此, 检查共振的方法, 一般通过减小或消除受迫振动源, 有时也可以通过改变受迫振动源或自振源的频率, 错开共振区。

4 结语

随着国内水电工程不断建设, 各种型式水轮发电机组相继投产, 在机组安装、调试及运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也解决了一些技术难题。 对于定子铁芯振动问题, 越来越显得重要, 机组经过多年运行后, 定子铁芯叠片变薄, 轴向刚度降低, 产生的振动增加, 严重时导致齿部损坏, 其振动频率一般为机频, 并伴有电磁噪音, 严重影响机组的安全运行。

本文结合近几年水电站机电设备安装运行情况, 总结定子振动测量、解决方法, 为今后同类机组的设计、安装及运行提供借鉴。 通过对发电机定子结构的研究与分析, 总结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安装、运行经验, 有利于水轮发电机组遇到相关技术问题时, 能更好地进行全面分析, 并解决相关技术难题。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定子铁芯结构特点, 针对水轮发电机运行时, 定子铁芯振动问题, 以比较常见的振动为例, 根据传感器测量的振动波形、频率等数据信息, 研究分析振动类型及主要振源, 并按照分析结果进行相应处理。

定子振动系统 篇3

超声电机是一种利用压电陶瓷逆压电效应制成的全新概念的电机, 主要由定子、转子以及施加预压力的机构等部件构成。其中, 斜齿式模态转换型超声电机是一种针对大力矩、单一旋向等特殊需求的超声电机。一般情况下, 作为驱动力源的振动采用机电转换能力较高的纵振子来完成, 因此模态转换型超声电机的转换效率较高, 适于大功率输出。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压电材料的逆压电效应, 将交流电信号转变成定子表面超声频率的机械纵向振动, 借助于定子表面的斜齿与转子的相互压紧, 诱发定子上的斜齿产生弹性变形, 使斜齿端面质点产生椭圆运动, 实现转子单方向旋转运动。该电机定子上的斜齿结构是实现纵弯振动模态转换的关键。

本文以斜齿式超声电机为研究对象, 利用AN-SYS分析软件建立了带斜齿结构定子的有限元模型, 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 并探讨了定子的结构形状及几何尺寸对超声电机的振动模态、谐振频率的影响, 为该类型电机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1 定子的有限元模型

斜齿式超声电机的定子主要包括压电换能器和斜齿 (或者称振动片) , 其结构如图1所示。压电换能器由前盖板、压电陶瓷片 (PZT-8) 和后盖板组成, 并通过预应力螺栓将三者连接起来, 其作用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振动能;斜齿的作用是将轴向纵振转化为弯曲振动, 使斜齿端面质点形成椭圆运动并推动转子运动。

1.1 压电换能器的设计计算

本设计中压电陶瓷材料选取具有高机电耦合系数、低介电损耗的PZT-8, 取2片, 主要尺寸为外径Φ20mm、内径Φ7mm、厚度3mm。为保证换能器产生的绝大部分能量从它的纵向前表面高效地辐射出去, 前盖板的材料选用硬铝, 后盖板的材料选用45钢。压电陶瓷、前盖板、后盖板材料的主要性能参数见表1。

本设计中, 斜齿式超声电机定子的前盖板和后盖板长度是根据半波长换能器的频率方程来计算的, 位移节面位于前盖板和压电陶瓷堆的结合面处, 频率方程表达式如下[1]:

其中:ρ0, c0, S0分别为压电陶瓷的密度、声速和截面积;ρ1, c1, S1分别为后盖板的密度、声速和截面积;k0, l0及k1, l1分别为压电陶瓷及后盖板的波数和长度, , f为振动频率。

本文将斜齿式超声电机的谐振频率定为40kHz, 根据式 (1) , 可以求解得到后盖板的长度l1=19.5mm;而前盖板的长度l2等于四分之一波长λ (即l2=λ/4) , λ=c2/f, c2为前盖板的纵波波速, 可以求得l2=32mm。

1.2 斜齿的设计计算

根据弹性振动理论分析, 斜齿弯曲振动的一阶固有频率f0与斜齿的厚度t、长度l以及材料参数间的关系[2,3]为:

其中:E, ρ分别为斜齿材料的弹性模量和密度。

本文中斜齿是直接在前盖板上加工出来的, 所选择材料与前盖板一样。取斜齿厚度为1 mm, 根据式 (2) 可求得斜齿长度为4.5mm。

1.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仿真结果

根据上述理论计算得到超声电机定子的主要尺寸, 另外, 斜齿结构参数中宽度取为2.5 mm, 倾斜角度为75°, 沿基体环形阵列3个。通过ANSYS的前处理器, 建立斜齿式超声电机定子的有限元模型, 如图2所示。其中, 前、后盖板以及斜齿均选用Solid185实体单元, 采用自由网格方式划分网格;压电陶瓷片选用Solid5实体单元, 采用VSweep方式划分网格。

在加载求解过程中, 定义分析类型为模态分析, 采用分块矩阵Block Lanczos方法求解。在20kHz~60kHz频率范围内, 查看了斜齿式超声电机定子仿真结果中各阶固有频率的振动模态, 并得到了20kHz~60kHz频率范围内斜齿式超声电机定子的3个主要振动模态, 如图3所示。从图3 (b) 可知, 有限元分析结果的纵向谐振频率为46.508kHz, 与理论设计40kHz的谐振频率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主要原因是理论分析时需要进行一些简化, 本文实际设计与分析的斜齿式超声电机定子的前盖板是内圆柱型的中空结构形式 (见图1) , 而进行理论计算时则需要忽略此结构形式。同样, 按照理论计算时忽略前盖板是内圆柱型的中空结构形式, 重新建立有限元模型, 可以分析得到此时的纵向谐振频率为40.493kHz, 该数值仿真的值与理论计算的值是很接近的。因而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建模和分析, 可更好地模拟实际情况, 能够获得定量化的分析结果。

2 斜齿结构参数对定子振动模态的影响

2.1 斜齿数量对振动模态谐振频率的影响

通过数值分析, 得到了斜齿超声电机定子的3种主要振动模态谐振频率与斜齿数量的关系, 如图4所示。其中, 斜齿的基本结构参数如下:厚度为1 mm, 长度为4.5mm, 宽度为2.5mm, 倾斜的角度为75°。从图4可以看出:3种振动模态中, 一阶扭转振动和一阶纵向振动的谐振频率随着斜齿数量的增加而下降;而二阶扭转振动的谐振频率随着斜齿数量的增加而上升;从总体上看, 频率变化的幅度小。

2.2 斜齿角度对振动模态谐振频率的影响

图5显示了斜齿超声电机定子的3种主要振动模态谐振频率与斜齿角度的关系。其中, 斜齿的基本结构参数如厚度、长度、宽度均与图4设置一致。从图5可以看出:一阶扭转振动和一阶纵向振动的谐振频率随斜齿角度的增加基本上变化很小;二阶扭转振动的谐振频率随着斜齿角度的增加略有波动;从总体上看, 斜齿角度对振动模态谐振频率的影响很小。

2.3 斜齿厚度对振动模态的影响

斜齿超声电机定子的3种主要振动模态谐振频率与斜齿厚度的关系如图6所示。其中, 斜齿的基本结构参数如宽度、长度、倾斜角度均与图4设置一致。从图6可以看出, 斜齿厚度对3种振动模态谐振频率的影响较小。

3 小结

由于斜齿式超声电机定子是带斜齿结构的, 进行理论分析计算比较困难, 需要进行一些简化。本文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斜齿式超声电机定子进行建模, 可模拟实际超声电机定子的振动模态, 并分析振动模态随斜齿结构参数的变化情况。得到以下结论: (1) 增加斜齿数量, 可以使纵向振动谐振频率略有减小; (2) 斜齿角度和斜齿厚度对纵向振动的谐振频率的影响小; (3) 实际应用中, 采用有限元数值仿真可以更好地对超声电机定子结构进行设计和修正, 获得需要的振动模态与谐振频率, 使得设计的超声电机的性能更好、更加可靠。

参考文献

[1]林书玉.超声换能器的原理及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2]李强松.驻波型超声波电机的设计制作及其实验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 2006:37-39.

定子振动系统 篇4

1 汽轮发电机概述

汽轮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以电磁感应原理为基础的。1831年电磁感应现象被发现后, 就有相关专家提出了电磁感应原理与变化磁场的相互关系。经过进一步的研究, 又有证据表明电磁感应现象是磁场内部一种自有的现象, 与导线的材料和性质都无关。基于这一原理, 1834年英国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这一发电机采用的是直流电, 并且在汽轮上得以应用。到了1884年, 英国的专家又制造出了第一台使用直流电的汽轮发电机。

二十世纪是汽轮发电机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 法国和瑞士成为了汽轮发电机研究和发明的主流国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 多层结构的汽轮发电机逐渐取代了原有的靠直流电发电的单级发电机。这种新型的发电机可以改变速度级别, 并且每一个速度级别都有至少两个风叶, 当其中一个风叶发生故障时, 仍能保持发电机的正常运转。这种发电机现在多用于小型汽轮上, 其作用主要是驱动鼓风机、通风机等设备。

与其他发电机相比, 汽轮发电机的工作特点是其运行状态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在相同的横截面积内, 汽轮发电机能带动的气流量更大, 因此可以为更大功率的设备提供动力。与此同时, 汽轮发电机可以承受的外部压力和温度变化也较大, 散热效率高,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也较高。

汽轮发电机的发明和更新为国家的电力产业及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动力。通过电力的发电, 工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相应的提高。

2 汽轮发电机定子绕组端部结构和研究方法

2.1 汽轮发电机定子绕组端部结构

汽轮发电机的内部结构较为复杂, 其主要结构如图1所示。其内部构件主要可以分为静止和运作两个部分。静止部分就是定子, 一般由基底、定子芯、旋转轴、机盖等几个部分组成。运转部分就是转子, 一般由转子、转轴、绝缘体、护板、风叶等几个部分组成。

2.2 模型分割和网格划分

在建立了定子运作模型后, 还需要对模型进行一定的分割, 使其形成一定的网状结构。由于不同定子内部结构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在进行定子模型划分时不能采用单一的方式。对于一些规则的形状可以采用一定的程序进行自动划分。而对于一些不规则的形状则需要采用人工划分的方式。在网格划分过程中还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首先, 在进行网格划分时不可将定子划分为过小的部分。对的定子划分程度应该依据定子的大小进行调整。对于较大的定子可以适当增加划分的数量, 而较小的定子通常划分为五个部分即可。其次, 在建立定子模型时应将支架和外壳进行分开建模。工程上有一类结构, 虽然不是轴对称对称, 但是它们存在一种循环对称性, 比如发动机中盘-叶片组成的转子、带腿的冷却塔、发电机定子的端部绕组。在分别建立好模型后再将两个部分进行一定的组合。为使这两个部分能够更好的契合, 必须建立这两个部分的相互联系。在进行了两个部分的粘连后, 还需要对这个整体进行再次的划分。通常需要将其划分为20个部分左右。另外, 为了使支架和外壳的结合更为紧密, 需要在其内部结构中设置一定的连接点。矩阵摄动理论主要研究结构参数小变化时结构。固有特性和响应特性的变化通常情况下, 内部的连接点需要建立在内部的支撑后上, 并且进行硬点设置。

2.3 边界条件设置和求解

边界的设置具有较为严格的条件, 主要的条件有两个即定子绕组端部的连接和支架与支座的连接。这两个设置条件是最为基础的, 因此也较为容易满足。除了这两个基本条件之外, 还有一定的外部条件。例如, 在支撑环与定子绕组的内部连接处需要对连接方向进行一定的限制。如何判断和分析定子绕组端部的椭圆模态变得困难, 一方面是支撑结构的不对称性引起的, 比如与绕组相连的内部支撑环、大锥壳上的支架、大锥壳与内部支承环之间的连接以及边界条件的不对称性破坏了绕组的循环对称性 (也叫回转周期性) 。

2.4 其他物理量的求解

在建立定子绕组的工作模型时还需要对一些物理量进行求解。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中, 定子的受力状况和承载强度有所不同。为此, 必须对定子绕组内部结构的受力状况进行充分的了解。通过AN-SYS系统可以对定子内部结构各个部分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 但其运算方式还需要根据实际的定子结构和运行状态进行调整。有些数据可以直接通过观察得到, 例如支架的反作用力;而有些数据则需要通过测量计算得到, 例如一些一些作用杆的内部作用力。

3 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在相对稳定状态下, 定子绕组端部运行的状态研究, 对于定子内部的各个结构环节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 并对其振动频率及幅度进行测量。在定子端部的个别零件中, 有一些部位的振动频率变化较大。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是由于电力供给的不稳定, 另一方面是由于建模时各部分的构成不够紧密。本文通过对汽轮发电机发展前景的研究, 简要的描述了汽轮发电机中振动的现象及其影响。

摘要:大型汽轮发动机定子绕组端部振动是决定汽轮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保证其工作质量, 必须从发电机定子端部的振动形态入手, 并对其内部结构进行深入研究, 保证其内部结构层次的合理性和对称性, 从而提高结构的运行效率。本文根据大型汽轮电动机的实际工作状态来研究非循环振动对定子绕组端部运动效率的影响, 并建立了一定的动态模型

关键词:汽轮发电机,定子绕组端部,椭圆模型,振动分析

参考文献

[1]王玉田, 袁晓红.大型汽轮发电机定子绕组端部固定方法[J].大电机技术, 2011 (02) :45-49.

[2]李伟力, 孙宏丽, 于海涛.汽轮发电机定子绕组异结构饱和参数与温度场计算[J].电机与控制学报, 2011 (03) :98-103.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定子振动系统】相关文章:

定子冷却水系统操作及优化建议04-15

电机定子07-25

定子绝缘09-05

定子绕组设计05-18

定子线棒06-14

大型发电机定子06-02

定子冷却水处理07-19

定子冷却水调节08-08

注入式定子接地08-27

主动振动控制系统管理论文04-24

上一篇:高职家政专业下一篇:非典型胃食管反流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