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2024-07-11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精选十篇)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篇1

一、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概念

企业所得税是对中国境内企业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从事物质生产、交通运输、商品流通、劳务服务和其他营利事业取得的所得, 以及取得的股息、利息、租金、转让资产收益、特许权使用费和营业外收益等所得。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为应纳税所得额, 即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内的收入总额减除准予扣除的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等项目后的余额。

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符合纳税法律制度和取得税务机关认可的前提下, 以政府的纳税政策为导向, 通过经营活动的事先筹划或安排进行纳税方案的优化选择, 以尽可能地减轻纳税负担, 获得纳税利益的合法行为。也可以说是纳税人在纳税法规许可的范围内, 利用合法的手段, 通过经营和财务活动的安排尽量减少纳税税额, 以获得纳税人或纳税人的所有者最大利益的活动。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是以所得税为出发点而进行的纳税筹划。

二、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主要策略与方法

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的基本思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 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的纳税筹划

1、利用西部大开发的税收优惠。

根据实施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 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 在2001年至2010年期间, 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民族自治地方的内资企业可以定期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 外商投资企业可以减征或免征地方所得税;对在西部地区新办交通、电力、水利、邮政、广播电视企业, 上述项目业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70%以上的, 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2、利用农、林、牧、渔业减免税项目筹划。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

3、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税项目的减免税筹划。

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减免税范围包括:公共污水处理、公共垃圾处理、沼气综合开发利用、节能减排技术、海水淡化等。从上述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年度起, 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 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

4、安置残疾人员所支付的工资。

税法规定企业安排的残疾职工, 按实际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100%加计扣除。企业应结合自身条件尽可能多地安排残疾职工就业, 一方面残疾职工为企业创造了利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 同时还促进了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二) 收入纳税筹划。

关于收入筹划主要是通过选择收入确认方式来进行的。按照会计准则, 不同销售方式收入确认的时期不同, 一旦确认收入, 不管资金是否回笼, 都要在当期上缴应纳所得税税款。所以, 收入确认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税收筹划, 推迟应纳税所得的实现, 则可以使本期应纳税所得减少, 从而推迟或减少所得税的缴纳。

对一般企业来说, 最主要的收入是销售商品的收入, 因此推迟销售商品的收入的实现是税收筹划的重点。在企业销售商品方式中, 分期收款销售商品以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为收入确认时间, 而订货销售和分期预收货款销售则在交付货物时确认收入实现, 委托代销商品销售在受托方寄回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这样企业可以选用以上销售方式来推迟销售收入的实现, 从而延迟缴纳企业所得税。同时企业要综合运用各种销售方式, 既使企业延迟缴纳企业所得税, 又使企业收入能够安全地收回。另外, 对临近年终时所发生的销售收入, 应根据税法规定的确认条件进行税收筹划, 使当年收入推迟到下年确认。

(三) 成本费用纳税筹划

1、资本化与费用化的列支。

对成本费用进行纳税筹划是使企业税前列支的成本费用最大化, 进而实现所得税支出最小化。企业在纳税筹划时, 可根据不同成本费用支出的抵税效应差异, 合理地安排各种成本费用支出, 加强纳税管理。纳税人发生的收益性支出中, 构成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在产品销售实现时直接作为营业成本, 并全部从营业收入中扣除;而企业的期间费用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全部或部分地从当期收入中扣除;纳税人发生的资本性支出, 应先资本化为长期资产的价值, 再以折旧或摊销的方式逐期从收入中扣除;纳税人发生的营业外支出、各种财产损失应争取尽量、尽快地在税前列支。对一些必需的税前成本费用开支, 如果可以提前的, 则应尽量提前列支, 如企业的各项符合规定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以及财产损失的清理报批等。

2、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

研发费用是指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 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 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 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 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部分高新技术研究企业应当充分利用技术研发费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 继续加大技术研发费投入, 提高企业技术研发水平。更为重要的是, 可以提升企业品质, 提高企业的科技竞争力, 促进其参与市场的竞争。

(四) 利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年限的不同进行纳税筹划。

固定资产折旧是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 企业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及年数总和法等。运用不同的折旧方法计算出的折旧额在量上是不一致的, 则分摊到各期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也存在差异, 这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税负的大小。税法中规定, 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 确需加速折旧的, 可以缩短折旧年限, 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无论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如何, 整体会计期间内的折旧抵税金额的总和是相同的 (假设税率不变) , 但在期间内前后不同时段内的折旧抵税金额不一样, 并由此而影响到所得税应纳税额, 这就给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提供了新的空间。

三、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实施

(一) 设置专门的税务会计。

鉴于纳税筹划在企业中的显著作用, 企业应设置专门的税务会计人员, 税务会计一方面要精通国家的税法及税收相关法律, 明确节税活动的筹划点, 总体上能确保经营活动和税务行为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不仅熟悉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能力, 给企业自身的纳税筹划进行一个准确定位, 而且了解企业所面临的外部市场、法律环境, 为企业争取最大的外部发展空间。因为任何好的筹划方法, 都有一定的适用环境。企业领导更应注意重视培养自己的纳税筹划意识, 重视单位内部纳税筹划人才的培养。

(二) 聘用专业的税务筹划师。

除重视内部纳税筹划人才的培养外, 企业聘用专业的税务筹划师也是一个现实的选择。优秀的税务筹划师通晓税收法律, 精通节税规则、精明节税操作, 而且熟悉企业的经营业务、纳税特点, 他们了解企业从事的经营、投资等业务自始至终涉及哪些税种, 与之相适应的税收政策、法律、法规是怎样规定的, 税率各是多少, 采取何种征收方式, 业务发生的每个环节都有哪些税收优惠政策等, 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聘请他们为其提供专业化的纳税服务。

四、结论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我们必须重视所得税纳税筹划工作, 充分了解在税法许可下, 如何利用税法赋予的税收优惠政策, 进行所得税纳税筹划可以有哪些主要途径和方法, 应该注意哪方面的问题, 都是所有企业必须要面对和妥善解决的。企业在进行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过程中, 要树立成本效益原则, 在总体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 不同的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全面考虑有关因素, 制定一套适合本企业的纳税筹划方案, 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 使企业的税负最小化, 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黄薇.浅论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策略及风险防范[J].科技广场, 2011.

[2]王江.新《企业所得税法》下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08.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案例分析 篇2

一、公司概况

公司主要从事新型公路养护机械的技术开发和制造,公司经营范围:公路筑路养护设备、除雪设备、市政环卫设备、港口设备、铁路养护设备、机场养护设备、特种设备的开发、制造及销售;公路养护施工。经营货物及技术进出口;设备租赁。公司发展至今年产值仅50-100亿元,市场保有量600-700亿元,预计2020年养护机械市场规模将达到10,095亿元-12,975亿元,未来十年平均每年新增配置量将达到近1,000亿元。目前公司正在进行冷吹式机场除雪车、机场跑道除冰液洒布车、机械式综合除雪车等行业高端产品的研发。

二、A公司财务状况及涉税情况分析 A公司2011的财务状况及涉税情况如下:

(一)收入及利润

2011实现营业收入202,890,132.77元,比上年增加69,637,942.72元,同比增长52.26个百分点。此外,2011年,A公司在营业外收入方面共盈利10,004,544.57元(主要为政府补助)。2011年全年实现利润76,927,135.78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4,960,325.91元,降幅71.1%。

(二)费用水平

A公司2011年发生销售成本99,812,049.59元,销售费用18,388,472.57元,管理费用17,198,476.76元,财务费用一3,148,719.35元。2011年列支工资薪金3,802,905.23元,列支工会经费14,185.92元,职工福利费68,679.64元,职工教育经费10,355.00元;列支业务招待费2,104,552.57元,折旧摊销支出875,848.44元。

(三)其他涉税财务指标

2011年,应收账款年初金额为43,199,192.5元,年末余额为63,461,696.12元;其他应收款年初金额为5,881,719.03元,年末金额为6,212,883.27元元,计提坏账准备1,687,505.49元。

(四)企业所得税纳税现状及分析

公司涉及的主要税种有增值税17%、营业税5%、城建税7%、教育费附加3%、地方教育费附加2%、企业所得税25%、个人所得税。2008年1月1日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国家需进一步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对于该领域企业所得税减按百分之十五的税率征收。本公司于2012年1月26日被辽宁省科学技术厅、辽宁省财政厅、辽宁省国家税务局、辽宁省地方税务局四部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并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证书编号:GF20112100012)有效期为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有效期内按15%的税率计缴企业所得税。A公司投资的子公司B公司按15%的税率计缴企业所得税。

三、A公司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空间分析

(一)税收制度空间

1、纳税人定义上的可变通性

在税法中,每一项税种的纳税人主体都有严格的定义,即对纳税人主体范围进行了严格的划分,但这种划分又有着条框性,纳税人可以运用这种条框性,通过对经营活动的某种安排,改变纳税人主体的身份,即可实行纳税筹划,实现减轻纳税额的目标。

2、税率上的差异性

如果赋予课税相同的金额,却采用不同的税率,那么税率会随之提升,纳税额就越高,同理税率越低的纳税额就越小。而且即使同一税种,不同的税项也存在着不同的税率,这些不可避免的税率差异为纳税人提供了寻找低税率途径的契机。

3、课税对象金额上的可调整性

通过对A公司课税对象分析发现,其适用范围的税率是计算纳税额的两个重要因素,纳税人可以通过一些纳税筹划方法将其所得税最小化,例如:根据实际情况与现有条件对课税对象进行调节,进而缩减税金,以实现税额的调节。对子公司B公司全额投资,由于A公司所得税率大于B公司的所得税率,A公司在对B公司的利润分配上可以进行筹划,最大限度地避免A公司分回利润的再纳税。使A公司尽量减少税收负担提供了可能。

4、税种税负的弹性

税负的弹性即具体税种的纳税金额伸缩性的大小,它对纳税筹划利益的大小和纳税筹划潜力的大小起着关键的作用,即成正比关系。其规律是:若税负的弹性越大,纳税筹划的可操作性就越大,反之亦然。税负弹性取决于税源的大小和税种的构成要素:即税源与税负弹性成正比,税基与税率弹性呈正相关关系,前者越宽,后者越高,即企业所承担的税负就越重;也就是说,税负的轻重取决于税收扣除的大小。总而言之,税负弹性取决于各项税种组成要素的弹性。从A公司应收账款结算方式来看,其采用的主要方式为直接收款,也就是A公司在贷款尚未收回的情况下开具了增值税发票,即税金由A公司支付或垫付,而根据税法相关条款规定,如果企业采用分期收款方式作为应收账款结算方式,那么企业就能够推后缴税的时间。

5、税收优惠

税收的优惠制度是我国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为经济发展重要区域、经济发展优先区域以及鼓励研发与销售的产品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总之,若税收优惠的差别越大,实施的内容越广,范围越大,给与纳税人的纳税筹划的可行性越大。A公司虽说属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按税法规定应按15%,但由于A公司自己的缘故,未及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机构提交申请,所以A公司2011年错过了按15%计提所得税的优惠。

(二)企业所得税法的弹性规定空间

总体上看,新企业所得税法放宽了成本费用的抵减范围和标准,若收入不变得情况下,税前可扣除项目的增加,可一定程度减少课税金额;而计税工资等内容,所得税法中对其扣除限额也加以明确,基于此,企业能够更好地为纳税进行筹划。成为企业纳税筹划的一项重要内容。A公司在税前扣除项目上,如:业务招待费、工会经费、教育经费、职工福利费、利息费用、捐赠费用、研究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等项目进行筹划。

四、A公司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设计

根据对A公司2011的财务状况及涉税情况和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空间的分析,便可着手设计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优化方案。

(一)A公司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基本思路

对于A公司而言,除了对优惠政策加以利用外,同时还需在合法的情况下加大成本投入,缩减本期确认收入,合理的利用资金流动的时效性为A公司进行纳税筹划,而是实现节税、增收效益目的。

1、延期纳税 在合法的情况下,企业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利用节税技术延期纳税,如对收入进行推迟确认。尽管本期税款缴纳延迟不能减少应纳税款额,但对于纳税人而言,推迟缴纳的税款等同于一笔无需支付利息的资金,可以加快企业现金流动,而企业在足够资金的支持下,可以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与所得。

2、利用成本费用的抵税效应

费用摊销是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前提,会计成本核算是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基础。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企业成本核算在国家规定的产品成本范围内进行时,利润减少的实现可以通过对有利于产品成本扩大方法的选择来获取,进而实现企业所得税税额减少。

3、利用低税率的优惠条件

在新颁布的税法中,其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百分之二十五,除了上文提及的相关优惠税率外,新税法中有增加了新的减少税率的规定:首先,对于国家需进一步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对于该领域企业所得税减按百分之十五的税率征收。所以,A公司目前可以充分根据新政策所提供的新的优惠税率,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调整现阶段生产经营活动。

4、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A公司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这些优惠政策,包括充分利用这方面的优势来降低自身的税负。

(二)扣除项目的筹划

根据我国税法相关规定要求,企业在缴纳所得税前,可以根据税法要求对以下项目进行预先扣除,如损失、成本、税金以及费用。基于成本核算角度来讲,企业想要减轻税负,完全可以通过列支成本费用来实现。

1、业务招待费筹划

根据我国所得税税法相关条约规定,实际发生额的百分之六十是准予纳税人业务招待费扣除部分,最大额度不得高于企业盈利的千分之五,业务宣传费与广告费用的开支不得高于纳税人盈利的百分之十五。根据我国有关税前扣除办法的相关要求,纳税人在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如若董事会、会议以及差旅中所产生的合理费用开支,均可被列支为“其他扣除项目”,但不能将这三项在视作业务招待费来进行处理。因此,对于纳税人而言,其在核算业务招待费过程中,可以列支出董事会费、会议费以及差旅费,并将其与业务招待费所分开,因为这三种费用开支,只要纳税人能够提供其因正常经营活动需要而造成的的必要开支,并提供合法、真实的收据凭证,即可将这三种费用纳入到其他扣除项目中,如记录好会议时间、地点、出席人员、内容、目的、费用标准、支付凭证等,就可获得全额扣除,并且不受比例限制。

A公司将会议费80万元列入业务招待费,这部分业务招待费40%在计算所得税时已经作为纳税调增项目进行调整,如列入会议费不用纳税调整,该笔会议费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为80*40%*25%=8万元。

2、工会经费筹划

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中明确指出,企业有关在职员工工费的开支,其税前能够扣除的为不高于工薪总额的百分之二部分。2011年,A公司工会经费发生额共计1.42万元,同年,A公司工薪总额共计380.28万元,因此通过下述公式计算,即2011A公司工会经费提取限额=380.28*2%=7.61万元,还有未用完的税前列支限额7.61-1.42=6.19万元,仍有6.19*25%= 1.55万元的节税空间。

3、教育经费筹划

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中明确指出,企业有关在职员工再培训费用的开支,其税前能够扣除的为不高于工薪总额的千分之十五部分。2011年,A公司因职工再培训经费发生额共计一万元,同年,A公司工薪总额共计380.28万元,因此通过下述公式计算,A公司仍有4.7*25%=1.18万元的节税空间余地。

4、职工福利费

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中明确指出,企业有关在职员工福利费用的开支,其税前能够扣除的为不高于工薪总额的千百分之十四部分。2011年,A公司福利经费发生额共计6.87万元,同年,A公司工薪总额共计380.28万元,因此通过下述公式计算,即2011A公司工会经费提取限额=380.28*14%=53.24万元,此时,A公司还有53.24-6.87=46.37万元的税前列支限额,因此其节税空间颇为巨大,共计46.37*25%=11.59万元。

5、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筹划

对于A公司而言,固定资产部分价值损耗转嫁到产品成本投入中,而产品成本的增加势必会提升销售成本,此外,随着固定资产的持续损耗势必会造成企业采取一定措施来遏制,这又造成管理费用的开支,进而在对企业本总额利润产生影响的情况下,实现企业净收益的减少。所以,企业应缴所得税额减少的另一大途径就是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A公司从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次月起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按固定资产的类别、估计的经济使用年限和预计的净残值分别确定折旧年限和年折旧率如下:

表4-1A公司固定资产折旧会计政策表

A公司折旧合理避税的方法有: 选择适合的折旧方法和择取合适的折旧年限 由于A公司大部分资产折旧年限都属于长期型,如果可以采用适当的方法对折旧年限加以缩减,那么就能够适当的对前期折旧额予以增加,可以延缓缴纳所得税,有利于企业对资金的使用。如果A公司对折旧的会计政策定为加速折旧和减少折旧年限,将大大减少与折旧相应的所得税额,A公司2011年当年计提折旧463万元,如果将折旧年限减为税法规定的最低年限和加速折旧的方法,当年计提的折旧将增加400万元,影响A公司所得税400*25%=100万元。

6、利用研究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

在会计处理中,技术开发费用支出可以据实上报。然而在税收处理方面,根据现行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技术开发费用若在当期未形成企业无形资产的,那么需将其计入到当期损益中,规定中明确支出,企业准予扣除部分为技术开发费用的50%,若该部分费用已成为企业无形资产的一部分,那么必须摊销无形资产150%的成本。A公司从国外购买该技术,花费2000万元,购买后可以直接投入生产应用,合同约定的年限为10年,当年可抵减的应纳税所得额为200万元,假设自行开发该项技术,估计费用也为2000万元。但可抵减的应纳税所得额为3000万元,少纳所得税(3000-200)*25%=700万元。

(三)A公司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节税效果评价

纳税筹划方案的实施是循序渐进的,是在有计划、有组织的情况下实施的,尤其是对与某些重要的节税措施,其必须落实到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以达到企业节税需要与要求。对于A公司来讲,在合法情况下,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积极为公司享受优惠税率创造条件,通过上文的纳税筹划方案的应用,A公司节税金额共计2819.6万元,详情如表4-2所示:

表4-2纳税筹划方案

浅议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篇3

无论何种企业,只要是独立运转且经营,便均要纳税。税务成本是企业成本管控中需要重点考虑的一项成本开支。为了有效降低税务成本,企业应根据当前所得税法的内容,全面地剖析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的可行性,并确定新形势下的企业所得税筹划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概述

一直以来,税收都具有三大特性,即无偿性、固定性、强制性。税务成本是任何一个企业都会面对的成本开支。相较于企业的经营成本,税务成本是一种沉没成本,未来基本没有收回的可能。企业进行税务筹划,实际是一种变相的成本管控。不仅有助于企业降低纳税成本,还有助于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此外,税务筹划是根据我国的现行《税法》,利用各类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的纳税事项进行调整,是一种合法行为,与《税法》的立法宗旨相符合。因此,税务筹划是一种合理、可行的避税行为。企业可进行筹划的税种有多种。其中,所得税的税负弹性最大。而且,在我国的现行《税法》中,对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也最多。比如,国家对外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鼓励和照顾的一些企业等,都制订了一系列优惠纳税措施。因此,企业对所得税进行纳税筹划空间较大。

二、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可行性分析

(一)现行税收制度因素为筹划提供了空间

税收优惠是国家税制的组成部分,国家为了达到对经济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充分运用税收经济杠杆的效应,实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达到各种资源在整个经济中的高效配置,针对部分需要优先发展的地区或产业制定不同税收政策,同时还对类型不同的经济主体执行不尽相同的相关税收政策,使得相同的经营项目在不同的地方,或同一地方的不同经营者和经营项目执行不同的税率,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比如减税或免税等政策。

(二)会计核算方法的可选择性为筹划提供途径

在企业所得税筹划中,比较常用的会计核算方法是成本(费用)调整法。成本(费用)调整法是通过对成本和费用的合理调整或分配(摊销),冲销收益,降低利润,从而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达到避税。方式有多种,比如说五成摊销法,直接记入法,分期平均分摊法,净值摊销法等,企业应了解自身企业费用的特性,选择恰当方法。根据现行税收法规制度和会计准则,合理的成本(费用)调整和分摊是在允许的范围内所作的合法处理,它并不是违反有关法规制度,不是乱摊成本、乱计费用。具体运用时,有发出存货成本计箅方法,折旧计算方法,费用分配方法及技术改造运用方法等。

三、企业对所得税税务筹划的错误认识

(一)企业不注重对成本费用的节约与调整,过度增加企业的成本费用

在实际中,很多企业其实并不真正懂得税法知识,认为成本费用只要合理,便可以在缴纳企业所得税之前扣除。于是在企业的发展运营中,对成本开支不注重节约与调整,任其发展。殊不知,并非全部成本开支都能在税前扣除;也并非所有合理的成本开支就一定能够被全部扣除。在我国的《税法》要求中,只有特定的成本费用项目才允许被扣除,而且是在合理的标准范围内允许被扣除。一旦费用项目不合理,或者超标,一律不得扣除。

(二)企业利用与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变相实现成本开支的抵扣

在实际中,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下属分子公司。集团企业与分子公司之间实际是“一套人马,两套班子”,企业的管理人员实际还是原有人马。有些企业在进行成本管控时,会根据自身的经营需要,将成本开支在两个公司之间“拨来拨去”。自作聪明的以为通过这种方式为企业减少了税务成本,殊不知,这种行为实际并不符合《税法》要求的独立性原则。关联业务往来需要按照合理方法在母子公司或者母分公司之间进行调整。因此,企业所利用的关联方交易不仅无法帮助企业实现税务筹划的目的,反而还会增加企业的偷漏税等税务风险。

四、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的主要途径

(一)在决策过程中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减少应纳税额

决策过程中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减少应纳税额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选择投资方向。《企业所得税法》税收优惠方向主要是: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鼓励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业发展和节能环保、促进公益事业、照顾弱势群体等。另一方面是促进技术创新。《企业所得税法》相关规定有: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加计扣除50%,不再受增长达10%的限制;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二)企业应结合收入结算方式进行税务筹划

目前,我国企业的收入结算方式有多种,既可以销售之后直接收款,也可以采取分期收款和赊销的方式。企业收入的具体确认时间因收入结算方式的不同而各异。我国《税法》对每种收入结算方式的收入确认时间做了明确说明:直接收款方式下,企业收到货款的当天或取得销货凭据的当天即为收入确认时间;委托收款方式下,企业发出货物或者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即为收入确认时间;分期收款或赊销的方式下,合同约定时间即为企业收入确认的时间。笔者建议我国企业应根据《税法》的上述规定,选择合理的销售方式,控制收入确定时间,归属收入所属年度,实现减税或延缓纳税的目的。比如,企业现销时,可与客户协商延迟收款时间,以实现延长收入的确认时间,获得递延纳税的税收收益。

(三)合理利用所得税税前扣除的相关规定

1.工资薪金的相关规定。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正常发放的工资薪金可以税前扣除;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总额的部分可以税前扣除;职工教育经费不超过工资总额涨的部分可以税前扣除,超出部分可以在以后年度进行扣除;发生的职工福利费不超过工资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针对以上规定,企业可以修改过去的工资制度,将部分福利费并入工资总额,以工资的形式发放,如此不仅可以降低职工福利费用的支出,同时还增加了工资计税基数,提高了扣除额度;另外,企业可以适当增加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增加职工培训的机会,在提高职工素质的同时合理增加税前扣除金额。

2.业务招待费的相关规定。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只有六成可以税前扣除,且扣除金额不得高于当年销售额的千分之五。据专家计算,当企业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占销售收入的1/120时,费用可以最大限度的扣除。所以,企业应尽量提升自身的销售能力,使两者的比例更接近于这一科学比例;另一方面,企业还应严格界定会议费支出,发生的相关会议费用一定要取得会议费发票,且将会议发生的相关附加备齐。

3.研究开发费的相关规定。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但已计入当期损益的,可以按50%比重加计扣除;已形成无形资产的,则可以以成本的150%摊销。针对这一规定,企业应重视对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合理增加研发费用,使企业在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同时,合理降低所得税支出。

4.对外捐赠的相关规定。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利润总额12%的部分可以税前扣除。所以,企业在对外捐赠时,一方面要注意捐赠比例;另一方面还要确定捐赠对象必须为社会团体或者机关。

(四)利用会计核算方法的可选择性,推迟纳税时间

利用会计核算方法的可选择性,推迟纳税时间主要包括以下两点:一是合理选择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方式。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方式的选择对企业总的税收没有影响,但是采用公允价值或者按合同价计税却会影响税收在不同年度的分配。当企业亏损或者税收减免时,应选择按公允价值计税,在一般情况下,应选择按合同价计税,延期纳税,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当采用公允价值方式时,收款年度确认的收益应同时计税,采用合同价方式时,收款年度确认的收益不再重复计税。另外是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运用加速折旧法,最初几年可以减少纳税,以后年份多缴纳,这相当于将税款延迟,提高资金的使用率。有些刚成立企业在初级阶段,资金比较紧张,采用有利的折旧方法,可以暂时解决资金紧张情况。

[1]叶绿琴.浅谈纳税筹划存在的风险及其对策[J].经营管理者.2009(14).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研究 篇4

目前对纳税筹划的定义并不统一, 尚难以从教科书中找出很权威或者很全面的解释, 但是其内涵是基本一致的。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为达到减轻税收负担和实现税收零风险的目的, 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 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 制作一整套完整的纳税操作方案, 从而达到节税的目的。

分析上述概念, 可以看出纳税筹划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明确表示了纳税筹划的目的。纳税筹划是为了同时达到两个目的:减轻税收负担和实现税收零风险。如果企业开展纳税筹划活动后, 没有减轻税收负担, 那么其纳税筹划是失败的;但是, 如果企业在减轻税收负担的同时, 税收风险却大幅度提升, 其纳税筹划活动同样不算成功;二是体现了纳税筹划的手段。纳税筹划需要企业在税法所允许的范围内, 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组织、交易等各项活动进行事先的合理安排。

二、纳税筹划的基本原则

纳税筹划是纳税人在充分了解掌握税收政策法规基础上, 当存在多种的纳税方案的选择时, 纳税人以税收负担最低的方式来处理财务、经营。组织及交易事项的复杂筹划活动, 因此要做好纳税筹划活动, 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 合法性原则。

要求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必须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具体体现在:第一, 纳税筹划只能在税收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第二, 纳税筹划不能违背国家财务会计法规以及其他经济法规。违反经济法规, 提供虚假财务会计资料和信息的做法不可取;第三, 纳税筹划必须密切关注相关法律、法规的变更。纳税筹划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企业纳税筹划必须顺应这种变化。

(二) 筹划性原则。

筹划性表示事先规划、设计、安排的意思。在经济活动中, 纳税义务通常具有滞后性, 企业交易行为发生后才缴纳增值税;收益实现或分配之后, 才缴纳所得税。这在客观上提供了对纳税事先做出筹划的可能性。另外, 经营、投资和理财活动是多方面的, 税收规定也是有针对性的。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的性质不同, 税收待遇也往往不同, 这在另一个方面为纳税人提供了可选择较低税负决策的机会。如果经营活动已经发生, 应纳税收已经确定而去偷逃税或欠税, 都不能认为是纳税筹划。

(三) 兼顾性原则。

不仅要把纳税筹划放在整体经营中加以考虑, 而且要以企业整体利益为重。有人认为, 纳税筹划就是要使企业的纳税额降到最低点, 认为纳税越少越好。其实不然, 在现实生活中, 最优的方案并不一定是税负最轻的方案。因为任何一件事物都有两面性, 风险与利益并存。税负减少并不一定等于资本总体收益的增加, 有时反而会导致企业总体收益的下降。纳税筹划就是进行设计、选择总体收益最大的最优方案。这样, 我们就不难理解一些设在我国特区的外资企业为什么违反常理, 运用转让定价的办法将利润逆向转移到境外的高税区。这些企业是在逃避外汇管制, 追求的正是集团的总体收益而非税负最轻。

(四) 目的性原则。

纳税筹划是为了同时达到三个目的:一是绝对减少税负。选择低税负, 低税负就意味着低成本, 高资本回收率, 从而减轻税收负担和实现税收零风险。如果企业开展纳税筹划活动后, 没有减轻税收负担, 那么其纳税筹划是失败的;但是, 如果企业在减轻税收负担的同时, 税收风险却大幅度提升, 其纳税筹划活动同样不能成功;二是相对减少税负。相对减少税负需要把纳税额与企业的各项经营业绩挂钩。如果某企业今年的销售额比去年有了相当大的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 绝对数的减少并不能完全反映纳税筹划的效果。所以, 通常以税收负担率来衡量是否相对减少了税负。税收负担率, 是指宏观的税收负担率。转化宏观税收负担率, 使企业利用税收负担率来分析税收负担问题, 具有实际意义;三是延缓纳税。推迟纳税时间, 取得迟延纳税的收益, 从而体现纳税筹划的手段。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 企业一般不在乎延缓纳税, 认为通过一切方法, 把年初应交的部分税收推迟到年末交, 并不能起到节税的效果。这种观点并不正确, 因为把年初的税款合法地推迟到年末交之后, 企业就取得了把这笔税款作为资金使用一年的价值,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纳税筹划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新税法下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主要策略与方法

(一) 新税法下选择有利的组织形式

1、公司制与合伙制的选择。

新税法规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缴纳企业所得税, 只对其业主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现代企业组织形式一般包括公司制和合伙制 (包括个人独资企业) 两种。我国对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实行差别税制, 公司制企业的营业利润在企业课税环节缴纳公司税, 税后利润以股息的形式分配给投资者, 投资者又得缴纳一次个人所得税。而合伙制企业的营业利润不缴公司税, 只缴纳各个合伙人分得收益的个人所得税。可见, 投资者能通过纳税规定上的“优惠”而获得节税利润。投资者应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 确定是选择合伙制还是公司制。

2、子公司与分公司的选择。

设立子公司还是分公司, 对于企业的纳税金额也有很大的影响。新所得税法统一以法人为单位纳税。不是独立法人主体的分支机构可以汇总缴纳所得税。也就是说, 企业在设立分支机构时, 设立的分公司可汇总纳税, 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 则要分别独立缴纳所得税。如果组建的公司在初期阶段处于亏损状态的可能性比较大, 那么组建分公司就更为有利, 可以减轻总公司的税收负担。

(二) 把握好新税法对准予扣除项目的规定。

新企业所得税法与原企业所得税法相比, 从总体上看, 新税法放宽了成本费用的扣除标准和范围, 这让企业扩大了纳税筹划的空间。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的过程中, 要把握好这些变化, 以便更好地设计纳税筹划方案。

1、取消了关于计税工资的规定。

原税法采取计税工资制度, 税前工资超过扣除限额的部分不予扣除。新税法取消了该规定, 真实合法的工资支出可以直接全额扣除。

2、公益性捐赠扣除条件放宽。

原税法规定, 企业的公益性、救济性捐赠不超过年度应纳税额3%的部分, 可以据实扣除, 超过限额部分不予扣除。新企业所得税法对公益救济性捐赠扣除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 允许税前扣除, 超过部分不予扣除。

3、研发费用扣除幅度增加。

原税法规定企业研发费用可以据实扣除, 对研发费用年增长幅度超过10%的, 可以再按其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新税法取消了研发费用年增长幅度需超过10%这一限制条件, 规定企业研发费用可以按其实际发生额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这样, 一方面有利于企业研发新产品, 探索新领域;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国家支持科研开发, 鼓励创新的政策导向。

4、广告费用的扣除有所调整。

原税法将广告费用的扣除分为三种情况:高新技术企业据实扣除;粮食类白酒广告费用不得税前扣除;一般企业的广告费用支出按当年销售收入一定比例扣除, 超过比例部分可结转到以后年度扣除。而新税法则未规定广告费用的扣除比例, 企业每一年度实际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用支出均准予据实扣除, 但新税法明确规定赞助支出不得税前扣除。

(三) 合理利用新税法中有关税收优惠的规定

1、企业投资产业的选择。

新税法规定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 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 (含2年) , 可按其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额的70%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符合抵扣条件并在当年不足抵扣的, 可在以后纳税年度逐年延续抵扣。这些规定都说明了国家的产业政策是扶植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就要结合自身条件对这些规定加以充分利用, 这不仅有利于减少企业的税收负担, 还有利于我国科技水平和科技创新发展能力的提高。

2、企业人员构成的选择。

新税法规定企业安排的残疾职工, 按实际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100%加计扣除。企业应结合自身条件尽可能多地安排残疾职工就业, 一方面残疾职工为企业创造了利润,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 同时还促进了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四) 会计核算中纳税筹划的策略方法。

在新税法下, 利用会计核算中的不同处理方面进行纳税筹划仍然可行。有些纳税筹划方法并不能减少企业的纳税总额, 但能将纳税的时间递延到下一年或未来几年。由于货币具有时间价值, 纳税时间的递延也会给企业带来收益。

1、利用销售收入确认时间不同进行纳税筹划。

企业的产品销售方式大体上有以下三种类型:现销方式、代销方式、预收货款方式。代销方式又分为视同买断方式和收取手续费方式。视同买断方式与现销方式没有区别, 委托方应在当期确认有关销售收入。在收取手续费方式中, 委托方在发出商品时通常不应确认销售商品收入, 而应在收到受托方开出的代销清单时确认销售商品收入。在预收货款方式下, 企业通常应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 在此之前预收的货款应确认为负债。上述每种销售方式都有其收入确认的条件, 企业通过对收入确认条件的控制, 可以控制收入确认的时间。在进行所得税筹划时, 企业应特别关注临近年终发生的销售业务, 因为这类业务最容易对收入确认时点进行筹划。

2、利用坏账准备的提取进行纳税筹划。

对坏账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 是会计制度“八大减值准备”中唯一一个可以按税法规定在税前以一定条件和标准列支的特殊项目, 是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中不可忽略的内容。在进行纳税筹划时要注意以下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上的区别: (1) 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不同。现行会计制度规定, 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 但不包括应收票据。而税法则规定, 可在税前扣除的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仅限于纳税人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而产生的年末应收账款, 包括应收票据的金额。也就是说, 税法准予税前扣除的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较会计规定多出一个应收票据的金额, 少了一个其他应收款的金额。 (2) 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和比例不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由企业自行确定。提取的方法一经确定, 不能随意变更;如需变更, 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具体方法有: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销货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等。而税法中只规定了一种方法, 即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 且其提取比例一律不得超过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0.5%。

3、利用存货成本计价方法的不同进行纳税筹划。

新税法规定, 企业使用或者销售存货, 按照规定计算的存货成本, 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新会计准则中规定, 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 加权平均法 (包括移动加权平均法) 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即取消了后进先出法的应用, 不允许企业采用后进先出法确认发出存货的成本。依据现行会计制度和税法的规定,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用任意一种计价方法。不同的存货成本计价方法, 会对企业的成本、利润总额产生不同的影响, 从而应交纳所得税款的多少也会有所不同。

4、利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年限的不同进行纳税筹划。

固定资产折旧是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 企业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及年数总和法等。运用不同的折旧方法计算出的折旧额在量上是不一致的, 则分摊到各期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也存在差异, 这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税负的大小。原税法规定固定资产只能采用直线法 (年限平均法) 提取折旧, 而新税法中则规定, 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 确需加速折旧的, 可以缩短折旧年限, 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这就给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提供了新的空间。

参考文献

[1]王险峰.新企业所得税法下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J].商业会计, 2007.10.

[2]牛达.企业所得税法新旧法条要点对照[J].财会月刊, 2007.13.

[3]朱省葱.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方法及案例研究[D].天津大学, 2007.

[4]韩东平, 董本信.纳税筹划理论与实务[M].科学出版社, 2008.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篇5

关键词:新企业所得税法,纳税筹划,对策分析

在2008年, 新企业所得税法开始在全国实施,这一政策的出台,将会明显改变新企业中的纳税筹划,为此,本文笔者从新企业所得税法的视角下探讨其对纳税筹划的影响,希望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新企业的健康稳定运行。

1 新企业纳税筹划的含义

从本质上看,纳税筹划可以被称为税收筹划,这是一种在纳税人在现行的税法条件下,切实通过内部管理人员精心筹资,或者是投资活动进行事前的筹划,其主要的目标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获得最大的利润,这是一种企业纳税人正常的理财行为。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篇6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法;变革;纳税筹划

一、新《企业所得税法》变革的主要内容

1.统一并适当调低税率

新《企業所得税法》将对内、外资两种类型企业所得税率统一设为25%,使得各类企业承担相同税负,实现公平竞争。一是标准税率为25%;二是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税率为20%;三是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四是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的企业所得税,适用20%的预提税率。多档优惠税率的规定是税收筹划的重要空间。

2.对纳税人和征收地规定的变化

新法取消了原内资企业所得法税法以“独立核算”为标准来确定纳税人的规定,而是直接以“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作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也即以法人组织为纳税人。在征收地点方面,新税法对居民企业的界定采取了公司组建地(注册地)标准和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标准的双重标准。

3.转变了税收优惠的范围与方式

新税法统一了税收优惠政策,将税收优惠定为“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并且不再按资本的来源给予税收优惠。产业优惠将替代原来的区域优惠成为主要的优惠方式,而产业优惠的范围涵盖了农林牧渔、公共基础设施、环境保护、节水节能、高新技术等多个领域。创业投资企业从事国家需要重点扶持和鼓励的创业投资,还可以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在优惠方式上,除了对特定产业实施的税收优惠外,无论哪个行业,只要是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等企业经营行为都可以享受到加计扣除、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减计收入、税额抵免等多种形式的税收优惠。这些规定使过去只有少数企业才能享受的税收优惠以更灵活的方式被更多的企业享有,为更多企业实施所得税筹划开辟了空间。

二、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点分析

1.从税率上进行纳税筹划

(1)高新技术企业的筹划。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具体指标有: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等,体现了新税法税收优惠向自主创新性企业倾斜。据此规定,企业所得税筹划的侧重点应从筹划高新企业的纳税地点转移到自主创新,设立自己的研发机构,组建稳定的研发队伍,自主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制定中长期研发计划。

(2)小型微利企业的筹划。按照《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的规定,小型微利企业分为小型微利工业企业和小型微利其他企业。前者同时满足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三个条件;后者同时满足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三个条件。因此,要关注年应税所得额,当应税所得额处于临界点时,需采用推迟收入实现、加大扣除等方法,降低适用税率。

2.利用税前扣除规定进行纳税筹划

(1)公益性捐赠。新所得税法规定扣除的基数是企业的年度利润总额,原所得税法则为企业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而企业的年度利润总额根据会计方法的不同会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如存货计价、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摊销或减值损失的确认、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损益调整等。例如,某公司2008年公益性捐赠为400万元,若当年利润为3000万,则可予以税前扣除的金额为360万;若企业改变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摊销的方法,通过对金融资产重新估值,调整增加价值,假设使利润上升为3500万,此时400万元(3500×12%=420)的公益性捐赠可以全额扣除。

(2)广告宣传费和业务招待费。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企业发生的业务招待费,统一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0.5%。可见,上述两项费用都是以年度销售收入作为扣除限额的计算标准,因此企业可以考虑在广告宣传费或业务招待费发生较多时进行赊销或成立独立核算的销售公司,增加扣除基数。

(3)研发费用。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企业一方面可加大研发力度并单独核算研发支出,足额申报扣除,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强化费用化的研发支出,弱化资本化的研发支出,以获得及早扣除、递延纳税的收益。

3.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1)企业投资产业的选择。现行税法对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的(含2年),可按其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额的70%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符合抵扣条件并在当年不足抵扣的,可在以后纳税年度逐年延续抵扣。这些规定都说明了国家的产业政策是扶植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就要结合自身条件对这些规定加以充分利用。

(2)企业人员构成的选择。企业安排的残疾职工,按实际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100%加计扣除,企业安排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主要指劳动保障部门登记管理的未就业人员)按实际支付给该职工工资的50%加计扣除。企业应结合自身条件尽可能多的安排这样的职工就业,一方面这些职工为企业创造了利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同时还促进了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总之,企业的所得税纳税筹划对于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意义。企业应根据不断变化的经济条件而不断调整所得税纳税筹划策略,努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参考文献: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篇7

一、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内涵及其基本方法

1.税收筹划的含义。税收筹划没有明确的定义, 通过多方的总结, 可以进行如下定义: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 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等事项的精心谋划和安排, 以充分利用税法所提供的优惠政策或可选择性条款, 从而获得最大节税利益的一种理财行为。该定义体现了三个含义:在法律许可范围内体现了其合法性, 这也是税收筹划的本质特性;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等事项的精心谋划和安排体现了其计划性;而获得最大节税利益就体现了其目的性。由此可见该定义体现了税收筹划的合法性、计划性和目的性, 是比较准确的。

2.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的基本方法。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的基本方法主要体现在环境利用型税收筹划方法、优惠政策利用型税收筹划方法、结构利用型税收筹划方法三个方面。首先来分析一下环境利用型税收筹划方法, 该方法是在不改变企业组织结构的大前提下, 利用各种途径来不断地扩大成本, 通过该方法来达到削减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以此来达到减少所得税税负的目的。该方法主要包括成本调整法和筹资法。其中, 成本调整法是合理调整成本来减少利润, 最终就是为了能够达到逃避纳税义务的方法。而筹资法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先决条件。通过筹资形式的改变, 企业可以减少税负的支出, 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好办法。优惠政策利用型税收筹划方法是纳税人利用国家在不同地区, 不同行业之间实施的税收差距进行税收筹划的方法。该方法有三方面的选择: (1) 投资时机的选择:投资时机的不同其税收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 企业应该审时度势, 充分把握时机, 在税收优惠的时间段内决定投资取舍, 则能达到节税的目的。 (2) 投资地点的选择:选好投资地点可以减免很多税收, 比如老少边远地区, 经济特区, 经济技术特区, 西部19省市等等。 (3) 投资产业和行业的选择:明智地进行投资产业和行业的选择是纳税筹划的好办法, 企业可以利用各种优惠政策, 在有优惠政策的地区设立名义企业, 这样再通过转移经营收入, 将负债高的地区的资金转移到负债低的地区, 通过该方法达到纳税筹划的目的。

结构利用型税收筹划方法是依托于企业兼并进行的, 其模式为:第一:亏损企业兼并模式:企业通过调查, 可以选择亏损严重, 亏损时间比较长的企业进行兼并投资, 这样兼并相当数量亏损的企业后, 可以充分利用盈亏互抵少纳税的优惠政策。第二:股票交换兼并模式:股票交换兼并模式是指企业在进行兼并投资财务决策时, 采用将被兼并企业的股票按一定比例折换为本企业股票的形式。

二、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中存在的问题

1.税收制度不够完善。对于任何项目来说, 如果制度不完善, 都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我国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也是如此。我国政府对于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制度不够细致, 我国现行税法体系有按税种设立的税收实体法和税收征管法等构成, 单行法地位平行、排列松散, 影响了税法的整体效力。

2.纳税筹划风险不够细致。从当前我国纳税筹划的实际情况看, 纳税人在进行纳税筹划过程中都普遍认为, 只要进行纳税筹划就可以减轻纳税负担, 增加自身收益, 而很少甚至根本不考虑纳税筹划的风险。其实, 纳税筹划作为一种计划决策方法, 本身也是有风险的。首先, 纳税筹划具有主观性。其次, 纳税筹划存在着征纳双方的认定差异。也就是说, 即使是合法的纳税筹划行为, 结果也可能因税务行政执法偏差而导致纳税筹划方案行不通。

三、提高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策略

1.强化管理, 规范行为。加强管理, 规范行为是企业进行一切事物的重要环节。纳税筹划也不例外。只有加强管理, 规范行为, 将会计资料规范整齐, 资料齐全, 才能更加广泛的进行纳税筹划, 才能降低纳税筹划的成本。同时, 必须在税法规定并且合法的前提下进行筹划, 才更加有利于纳税筹划工作。

2.规避纳税筹划的风险。规避纳税筹划的风险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研究掌握法律规定和充分领会立法精神, 准确把握纳税政策内涵;第二:充分了解当地税务征管的特点和具体要求, 使纳税筹划行为能得到当地税务机关的认可;第三:聘请纳税筹划专家, 提高纳税筹划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因此, 对于那些综合性的、与企业全局关系较大的纳税筹划业务, 最好还是聘请纳税筹划专业人士 (如注册税务师) 来进行, 从而进一步降低纳税筹划的风险。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考虑: (1) 纳税人的选择。我国企业组织结构复杂且不规范, 企业经营状况差异也大, 在独立核算制度下就存在纳税人选择的问题。当企业盈利时, 可以根据盈利大小结合优惠税率, 分解企业下属单位, 使整个或某个下属单位享受优惠税率;当企业亏损时, 纳税人选择的意义不大;而当企业及下属单位有盈有亏时, 选择纳税人就显得特别重要。此时, 要想方设法使企业合并申报, 盈亏相抵, 否则, 一个单位缴纳企业所得税, 另外一个单位还得等待弥补亏损, 将影响企业整体利益。如果确实不能选择纳税人, 转让定价则是解决盈亏对抵的主要办法。

企业在成立时, 也存在选择纳税人问题。如果是有限责任公司, 则企业不但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税后利润分配时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是合伙制单位, 则企业只需缴纳个人所得税。当然, 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要根据生产经营以及当时条件决定, 但当条件许可、组织形式对生产经营没有影响时, 税收负担问题则是主要考虑问题。 (2) 存货计价的选择。在实行比例税率环境下, 对存货计价方法进行选择, 必须充分考虑市场物价变化趋势因素的影响。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 选择后进先出法对企业存货进行计价, 可以使期末存货成本降低, 本期存货成本提高, 是企业的销售收入扣除成本后的收益, 即企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基数相对的减少, 从而达到减轻企业所得税负担, 增加税后利润数额的目的。相反, 在物价持续下降的情况下, 则应选择先进后出法对企业存货进行计价, 才能提高企业本期的存货成本, 相对减少企业当期收益, 减轻企业所得税负担。而在物价上下波动的情况下, 则宜采用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加权平均法对存货进行计价, 以避免因各期利润忽高忽低造成企业各期应纳税所得额上下波动, 增加企业安排应用资金的难度。 (3) 折旧方式的选择。折旧是成本的组成部分, 折旧的计算和提取必然关系到成本的大小, 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 最终影响企业的税负轻重。企业当期需要利润时, 可采用平均年限法, 企业当期不需要利润时, 可采用加速折旧法。虽然折旧总量不变, 但年度之间的差别就是可以利用的空间。 (4) 准备金列支的选择。税法及现行财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均规定, 企业可以选择备抵法 (即计提坏账准备金法) 处理企业的坏账损失。不同的坏账损失处理方法对企业的应纳所得税额的影响不同。一般情况下, 选择备抵法比直接冲销法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税收收益。因为, 若企业选择备抵法处理坏账损失, 可以增加其当期扣除项目, 降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从而减轻企业的所得税负担。即使两种方法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相等, 也会因为备抵法将企业的一部分利润后移, 使企业能够获得延迟纳税和增加企业运营资金的好处。 (5) 其他资产摊销的选择。税法和财务制度对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摊销期限均赋予企业一定的选择空间。这样, 企业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 选择对企业有利的摊销期限将无形资产、递延资产摊入成本、费用中。与选择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道理相同, 在企业创办初期且享受减免税收优惠待遇时, 企业可通过延长无形资产、递延资产摊销期限, 将资产摊销额递延到减免税期满后计入企业成本、费用中, 从而获取“节税”的税收收益;面对处于正常生产经营期的一般性企业, 则宜选择较短的摊销期限, 这样做不仅可以加速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成本的回收, 抑减企业未来的不确定风险, 还可以使企业后期成本、费用前移, 前期利润后移, 从而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 (6) 投资核算的选择。企业对外长期投资可以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进行核算。由于成本法在其投资收益已实现但未分回投资之前, 投资企业的“投资收益”账户并不反映其已实现的投资收益, 而权益法无论投资收益是否分回, 均在投资企业的“投资收益”账户反映。这样, 当投资企业拥有的股份小于等于被投资企业全部股份的25%时, 投资企业就可以选择成本法核算长期投资, 并将应由被投资企业支付的投资收益长期滞留在被投资企业账上作为资本积累, 或挪为他用, 以便获得延迟纳税的好处, 或选择有利的时机 (如投资企业出现亏损或利润较低年份) 才将投资收益收回, 以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在被投资企业的税率低于投资企业时, 节税效益更加明显。 (7) 两个差异的处理。两个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纳税筹划的目的是使两个差异调整为零。这样利润总额和应纳税所得额相等。企业所得税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之差也在于两个差异。在处理两个差异时, 首先要解决各类超标问题。工资、招待费、广告费等超标必须用各种办法使之不超标, 这些办法就是纳税筹划措施, 而合法与不合法的界限则要求使用者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必要的职业判断;其次要利用这类标准, 即达不到标准时, 其他超标部分可以相关调剂, 使总体不超标。当然, 这存在一个“度”的问题。 (8) 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我国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较多, 内容十分广泛, 条件也较宽松。每一项税收优惠就是一个避风地, 企业只要挂上一个避税地, 就能够通过转让定价措施, 转移利润以享受税收优惠。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是最主要的纳税筹划措施。

3.定期培训税收筹划人才。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是一个高层次的理财活动, 高素质的人才是其成功的首要条件。原因在于: (1) 税收筹划人员要精通国家税法及会计法规, 并时刻关注其变化: (2) 税收筹划人员要了解企业的外部市场、法律环境等等, 同时熟悉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另外, 税收筹划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实际业务操作水平。因此, 要不断地加强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人的水平, 定期进行培训工作, 对于一些筹划方面的新知识能够做到尽快掌握。

参考文献

[1].舒利敏.新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探讨[J].科技创业月刊, 2010

[2].刘海燕.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策略[J].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 2009

[3].陈湘舸, 陈艳婷.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效率关系辩正[J].理论探索, 2008 (2)

[4].阎妍.企业信用缺失的原因及其防范[J].理论探索, 2008 (4)

[5].王俊杰.企业社会资本与企业发展[J].理论探索, 2009 (4)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实例探析 篇8

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所征收的一种税。它是国家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重要手段。这是每一个企业都会涉及的税种, 所以, 如何合理合法地少缴企业所得税也成了企业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企业所得税筹划的必要性

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随着中国加入WTO, 关税的逐步下调, 国内市场上将出现民族企业和跨国企业竞争的局面, 而跨国企业经过几十年的磨练, 在纳税筹划方面已经领先一步, 这就要求国内不论中小企业还是大企业, 都要尽快掌握纳税筹划方面的技能, 以达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目的。企业所得税作为我国税收的重要来源, 是仅次于增值税的第二大税种。因此,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也成为企业纳税筹划的主要部分。

在纳税人面临沉重的税收负担, 而现行的税收法律体系在短时间内又不可能有所改变的情况下, 进行纳税筹划、实现合理避税, 是企业迎接国际挑战、依法治税的必由之路, 是面对目前政策法规的必然之举, 也是企业实现减轻税负的唯一选择。

三、纳税筹划在企业所得税中的应用

对企业所得税进行筹划, 我们可以从最基本的开始, 也就是从税基角度分析。税基即“课税基础”, 亦即“计税依据”, 对企业所得税的税基进行纳税筹划, 也就是对应纳税所得额的筹划, 就是在不违背税法的前提下, 尽可能地减小应纳税所得额, 从而使所缴纳的税款减少。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应纳税所得额, 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准予扣除项目-允许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 要减小应纳税所得额, 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筹划:收入和税前列支的费用。

(一) 收入的筹划

产品销售方式有现金销售、预收货款销售、托收承付或委托收款、委托其他企业代销、分期收款等, 不同的销售方式对应不同的收入确认时间。由于产品在销售过程中, 企业对销售方式有自由选择权, 销售方式不同, 往往适用不同的税收政策这就为利用不同的销售方式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可能, 而企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确定取决于销售收入的实现时间,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早晚又为利用延迟纳税提供了筹划机会。

业务一:企业销售产品一批, 售价500000元, 实际成本250000元, 现就不同销售方式进行分析, 有两种方案如下:

方案1: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分两次收款, 其中本年应收300000元, 其余第二年结清, 对应本年结转的成本为150000元。忽略其他因素, 只从成本收入角度考虑对所得税的影响:

第一年应纳所得税=150000×25%=37500 (元)

第二年应纳所得税=100000×25%=25000 (元)

两年应纳所得税合计=37500+25000=62500 (元)

方案2:采用托收承付方式销售产品, 则发出货物、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确认收入。

当年应纳所得税=250000×25%=62500 (元)

前后相比, 虽然两年应纳所得税总额是一样的, 但第一种方案推迟了税款的缴纳, 相当于无息占用了政府的一笔资金, 达到了节税的目的。

(二) 税前列支费用的筹划

利用企业所得税法中对税前列支费用进行筹划, 是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重点, 其筹划的空间非常大。不少企业的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经常发生超过税法规定扣除限额, 而导致不能在税前扣除加重税收负担的现象。2008年起开始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上述三项期间费用相关规定做了很大的调整, 为适应新变化, 应在准确把握新法规政策的同时进行筹划思路的重新调整。

现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业务招待费支出, 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 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收入的5‰。《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 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 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 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上述三项费用作为期间费用筹划的基本原则是:在遵循税法与会计准则的前提下, 尽可能加大据实扣除费用的额度, 对于有扣除限额的费用应该用够标准, 直到规定的上限。

业务二:甲企业去年年度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000万元, “管理费用”中列支业务招待费100万元, “营业费用”中列支广告费、业务宣传费合计1280万元, 税前会计利润总额为100万元。如何进行纳税才能为企业节省税收支出呢?为此制定了两种方案:

方案1:

(1) 业务招待费直接按发生额的60%扣除, 应扣100×60%=60 (万元)

业务招待费按当年销售收入的5‰扣除, 应扣8000×5‰=40 (万元)

因为60>40, 超过了销售收入的5‰, 所以销售公司业务招待费可扣除额为40万元。

(2) 广告费、业务宣传费按当年销售收入的15%扣除, 应扣8000×15%=1200 (万元)

因为1280>1200, 超过了销售收入的15%, 所以企业发生的广告费、业务宣传费扣除额为1200万元。

(3) 甲企业总计应纳税所得额=100+ (100-40) + (1280-1200) =240 (万元)

企业应纳所得税=240×25%=60 (万元)

方案2:

将下设的销售部门注册成一个独立核算的销售公司乙, 将产品以7500万元的价格销售给乙销售公司, 乙销售公司再以8000万元的价格对外销售, 甲企业与乙销售公司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分别为80万元和60万元, 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分别为1000万元、350万元。假设甲企业的税前利润为40万元, 乙销售公司的税前利润为60万元, 两企业分别缴纳企业所得税:

1. 甲企业:

(1) 业务招待费直接按发生额的60%扣除, 应扣80×60%=48 (万元)

业务招待费按当年销售收入的5‰扣除, 应扣7500×5‰=37.5 (万元)

因为48>37.5, 超过了销售收入的5‰, 所以销售公司业务招待费可扣除额为37.5万元。

(2) 广告费、业务宣传费按当年销售收入的15%扣除, 应扣7500×15%=1125 (万元)

因为1000<1125, 没有超过销售收入的15%, 所以企业发生的广告费、业务宣传费扣除额为1000万元。

(3) 甲企业应纳税所得额=40+ (80-37.5) =82.5 (万元)

企业应纳所得税=82.5×25%=20.625 (万元)

2. 乙销售公司:

(1) 业务招待费直接按发生额的60%扣除, 应扣60×60%=36 (万元)

业务招待费按当年销售收入的5‰扣除, 应扣8000×5‰=40 (万元)

因为36<40, 没有超过销售收入的5‰, 所以销售公司业务招待费可扣除额为36万元。

(2) 广告费、业务宣传费按当年销售收入的15%扣除, 应扣8000×15%=1200 (万元)

因为350<1200, 没有超过销售收入的15%, 所以销售公司广告业务宣传费扣除额为350万元。

(3) 乙销售公司应纳税所得额=60+ (60-36) =84 (万元)

应纳企业所得税=84×25%=21 (万元)

(4) 集团总计应纳企业所得税额=20.625+21=41.625 (万元)

方案1应纳企业所得税60万元, 方案2应纳企业所得41.625万元。

通过方案1和方案2的比较可知, 将集团公司产品销售给乙销售公司, 再由乙销售公司实现对外销售, 这样就增加了一项营业收入, 在整个企业集团的利润总额并未改变的前提下, 费用限额扣除的标准可同时获得提高。方案2设立独立核算的乙销售公司不仅可以获得节税收益, 还有利于扩大整个企业集团产品的销售市场。由此可见, 企业在进行所得税税收筹划时, 必须从整体效果出发, 结合其具体环境和各种相互制约因素, 制定税收筹划方案, 并保持相对的灵活性, 以便随着国家税制、税法、相应的法规的改变及预期经济活动的变化随时调整筹划方案, 保证税收筹划目标的实现。

关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篇9

一、纳税筹划与偷税、避税的区别

(一) 偷税与避税的含义

偷税是指以非法手段逃避纳税负担的行为。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 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 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 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避税是指纳税人利用税法的漏洞, 通过对资金、费用、成本、利润转移等方法躲避纳税义务, 以期达到少纳税和不纳税的一种非违法的经济行为。通常是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或者是虽有规定但模糊不清的情况下进行操作, 往往会受到反避税政策的打击。

(二) 纳税筹划与偷税、避税的区别

偷税是违法的, 其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 而且会受到国家严厉的制裁。避税是不符合政策导向的, 往往会给国家利益带来损害。而纳税筹划则是合理合法, 符合政策导向, 甚至是政策所鼓励和引导的, 能实现政府和企业的双赢。所以我们只有分清了这三者的差异, 才能更好地做好纳税筹划并从中受益。

二、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具体策略

(一) 企业组织形式选择的纳税筹划

1. 合伙制企业与公司制企业的选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规定, 合伙企业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 依照税法规定, 合伙人缴纳个人所得税, 不构成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居民企业。例如自然人投资设立合伙企业, 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只需缴纳一次税金, 即个人所得税。因此, 自然人投资设立企业在考虑税负的情况下, 应选择合伙企业还是选择公司制企业呢?在现行税法下, 企业确定选择公司的前提下, 可以通过选择优惠税率进行筹划。所得税下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的税负比较见表:

通过以上分析,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在实施的企业所得税后, 在税法体系下单从税负角度考虑, 可以按以下原则选择企业形式:

应纳税所得额≤4.25万元时应选择合伙制

应纳税所得额>4.25万元时应选择公司制

应纳税所得额>30万, 试用25%的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30万, 试用20%的税率

2. 分公司与子公司的选择

在实际经营过程中, 合伙企业受经营条件限制, 并不能满足经营者的需要, 因此一些法人企业可以选择投资设立下属公司的方式进行税收安排, 即选择设立子公司或分公司进行纳税筹划。

子公司是独立法人, 拥有自己独立的名称、章程和组织机构, 对外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活动, 其财产独立, 有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在财产责任上, 子公司和母公司也各以自己所有财产为限承担各自的财产责任, 互不连带;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债权债务由自己独立承担, 自负盈亏, 独立纳税, 不论盈、亏, 均不能并入母公司的利润, 作为独立的居民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当子公司微利的情况下, 子公司可以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使集团公司整体税负降低, 在给母公司分配现金股利或利润时, 应补亏税差。

分公司不是独立法人, 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没有自己的独立财产, 其实际占有、使用的财产是总公司财产的一部分, 与总公司在经济上统一核算。因此其经营活动中的负债由总公司负责清偿, 即由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为限对分公司在经营中的债务承担责任, 没有独立的名称, 只是公司的一个分支机构, 不形成所得税的居民企业, 其盈、亏损应当并入总公司汇总纳税。如果分公司是微利, 总公司就其实现的利润在缴纳所得税时, 不能减少公司的整体税负, 如果是亏损, 可抵减总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 当巨额亏损的情况下, 可以达到降低总公司整体税负的目的。

(二) 利用融资方式选择进行纳税筹划

负债方式筹资:企业的资金来源除资本金外, 主要就是负债, 具体又包括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两种。其中长期负债与资本的构成关系, 通常称之为资本结构。资本结构, 特别是负债比率合理与否, 不仅关系着企业风险、筹资成本的大小, 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税收负担以及企业权益资本收益实现的水平。负债方式融资的财务杠杆效应主要体现在节税及提高权益资本收益率 (包括税前和税后) 等方面。其节税功能反映为负债利息记入财务费用冲减应纳税所得额, 从而相对减少应纳税额。在息税前收益 (支付利息和所得税前的收益) 不低于负债成本总额的前提下, 负债比率越高, 额度越大, 其节税效果就越显著。当然, 负债最重要的杠杆作用在于提高权益资本的收益水平。总之, 企业以现金流方式融资的, 不论长期或短期, 只要企业息税前投资收益率高于负债成本率, 增加负债额度, 提高负债比例就会带来权益资本收益率提高的效应, 提高企业价值。

权益方式筹资:企业资金直接来源是股东投入资本金。权益资本收益率是衡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主要指标, 随着负债比例不断提高, 权益资本成本率也将逐步提高, 但这种权益资本收益率提高的效应会被企业的财务风险及融资风险成本的逐渐增大所抵消, 当二者达到一个大体的平稳时, 也就达到了增加负债比例的最高限额, 超过这个限额, 财务风险以及融资风险成本就会超过权益资本收益率提高的收益, 也就会从整体降低企业的税后利润, 从而降低权益资本的收益率。当权益资本成本率的增长超过负债资本的抵税效应时, 企业的整体收益将会下降。因此, 企业融资时必须考虑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之间的合理搭配, 将税收利益和整体利益进行比较, 并做出合理的选择。

(三)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纳税筹划

1. 存货成本计价方法选择的纳税筹划

现行税法规定, 企业使用或销售存货, 按照规定计算的存货成本, 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现行会计准则中规定, 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 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依据现行会计准则和税法的规定,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用任意法计入各会计期或纳税期的折旧额会有差异, 进而影响到各期营业成本和利润。在直线法下, 计入各期的折旧额相同, 因而各期之间的损益相对均衡;而加速折旧法下, 前期折旧多而后期折旧少, 因而使得企业的前期利润减少而后期利润增加, 造成各纳税期利润波动较大, 这就为纳税筹划提供了空间, 因为比例税率的所得税下虽然各种折旧方法总的来说不影响纳税的金额, 但加速折旧滞后了纳税期限, 为企业带来递延纳税的好处, 相当于获得了政府的无息贷款。一般认为, 尽可能在较短的折旧期间内收回投资, 有利于纳税目标的实现。

若企业处于盈利期间, 一般选择加速折旧法可以使企业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 开始前两年税收利益从大到小排序依次是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数总和法, 工作量法, 年限平均法提取折旧;若企业处于亏损或减免税优惠期间, 不能采用加速折旧法。因为企业在处于亏损期时已不需要交企业所得税, 若采用加速折旧法, 这样会使企业的亏损越大, 不会起到减少纳税的目的。这样有利于企业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把税收优惠政策对折旧费用的抵税效应的抵消作用降低到最低限度。但加速折旧法使用是受一定限制的。

参考文献

[1]赵连志.税收筹划操作实务[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 2001.

[2]胡国强.试论纳税筹划中的成本决策[J].辽东学院学报, 2006 (1) .

[3]盖地.税务筹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问题研究 篇10

1.1 未区分税收因素与非税收因素造成的税负水平失衡

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可能考虑到了税收负担水平、税负弹性和税收优惠等相关的税收因素, 但同时也可能忽略筹划时带来的非税因素的影响, 即纳税人在企业的财务经营决策中没有考虑到进行纳税筹划的适宜程度, 没有细致考虑纳税筹划的空间以及节税程度的多少, 没有结合非税收因素等进行筹划可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税后利益。因为有的企业在选择纳税筹划方法时往往只从单一因素方面考虑, 可能从单一因素方面看, 该纳税筹划方法能给企业减轻了不少税负, 但同时也可能增加许多非税收方面的支出或隐性成本。

例如某公司通过发行债券进行筹资, 债券票面利率为12%, 企业所得税率25%。因为公司发行债券的利息可以税前扣除, 所以公司实际负担的资金成本即税后利率为:12%× (1-25%) =9%, 这样, 负债资金的利息费用可以起到节税作用。但是如果企业通过发行普通股进行筹资, 那么企业所支付的红利都必须由企业的税后净利润来承担, 则其实际成本就等于其支付额。

从单一的是否节约了资金成本看, 公司选择发行债券的纳税筹划方案确实给公司带来了资金成本的节约, 但发行债券筹资相比于发行股票筹资也同样存在着局限性, 该案例中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时考虑到了税收优惠等因素, 从企业筹资成本这单一因素考虑相对于发行股票筹资形式节省了不少筹资成本, 但是债券筹资的筹资风险高、筹资金额有限和限制条件多等非税收因素给企业带来的隐性成本可能比其自身所减轻的筹资成本所付出的代价还要大。这样如果没有正确考虑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 只考虑到单一因素税负的最小化, 那么企业进行纳税筹划不仅可能使企业资本收益率降低, 也可能不利于企业的整体发展。

1.2 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

有些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往往只考虑到短期经营的情况, 即只考虑到企业的眼前利益, 而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或者忽视只考虑短期利益进行纳税筹划可能给企业长远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也就是说企业纳税筹划后短期的税负减轻可能会阻碍到企业的后续发展。

比如固定资产作为企业资产中的一个重大项目, 其折旧额是可以在企业缴纳所得税前准予扣除的项目, 所以选择合适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案为企业减轻税负十分重要, 会计上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主要有平均年限法 (也叫直线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可以使固定资产前期多计提折旧, 后期少计提折旧, 进而使得企业前期应纳税所得额较少, 降低了前期的所得税额, 从而获得延迟纳税上的时间价值利益。当企业已确定折旧方法后, 还应考虑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 在合理的情况下, 企业应尽可能的选择较低的折旧年限。短期来讲, 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可以使企业延迟缴纳因折旧分摊时间不同而对应的企业所得税。但是因为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与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一样, 折旧方法一经确认是不得随意变更的, 所以企业在后续的经营过程中, 由于受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确认后不得随意变更的影响, 可能给企业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

再如企业利用税收优惠进行纳税筹划时, 由于我国税收法规正在逐步完善和调整, 所以有些优惠政策并不是长期可行的, 企业很容易为了短期享受到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而投入大量的成本, 结果不仅节税未成反而增加了企业正常经营外的额外支出, 使企业得不偿失。

1.3 忽略从企业整体经济决策中考虑纳税筹划

企业在进行所得税纳税筹划时往往没有结合企业的整体经营决策去分析, 导致企业纳税筹划后虽然所得税税负减轻, 但是经营决策可能受到影响而使企业不能按其经济决策有计划的发展。比如企业可能为了减少企业所得税的税负而产生铺张浪费, 使企业非必须发生的费用增加。再如企业可能为了享受税收法规的减免税期而推延企业的获利年度, 忽略了企业正常的经营发展而造成企业不应有的亏损行为;这对企业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如果企业没有认清到纳税筹划只是为企业税后利润最大化服务的, 导致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时可能做出错误判断的风险。

比如企业利用存货不同发出计价方法的选择上进行纳税筹划时, 可能短期内因为选择了某种方法计价可以获得税收上的利益, 但长期来看可能对公司不利, 因为现行准则规定存货计价方法一经确认, 不得随意变更。比如在一般流通企业中, 存货是企业经营财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存货市场行情不稳定的情况下, 如果企业筹划时没有结合当时企业的整体经营决策, 那么之前筹划时确定的方法也许只能给企业带来部分利益, 而存货的流动性大, 价格随时受到市场行情变动的影响, 那么就不利于企业整体经营决策或者直接脱离了企业整体经营决策, 从而达不到纳税筹划时预期的节税目的。

1.4 未能正确考虑纳税筹划风险

由于企业纳税筹划人对税法知识掌握不够深入, 专业素质不高, 在筹划时可能没有分清合理避税与逃税偷税之间的界限等风险。又由于纳税筹划本身就是在税收法律法规的边缘上进行操作, 很容易在钻税法空子的情况下造成纳不仅纳税筹划不成功反而出现违法的可能性风险。再者, 企业经营决策活动可能会伴随着市场经济形态的变动而变动, 而纳税筹划离不开企业的经营活动, 所以纳税筹划时还会遇到因经营决策变动的影响成而导致纳税筹划效益不明显或者形成反效应的风险, 以及其他方面在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时可能遇到的风险等。

2 解决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问题的对策

2.1 正确衡量税负水平

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要正确衡量税负水平, 在选取纳税筹划方法时应该重视税收与非税收因素, 并且还应综合衡量纳税筹划方法。因为有些纳税筹划方法可能给企业节省了不少所得税税款, 但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许多其他非税方面的支出, 或隐性成本。因此企业在筹划时应该长远考虑可能发生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充分考虑到与纳税筹划方案相关的税收与非税收因素。并且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时更应注重企业整体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而不是暂时税收负担的最小化。

2.2 从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进行纳税筹划

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时应该从其的长远发展角度考虑。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的策划活动过程中应结合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目标, 准确的分析所要选择的纳税筹划方案是否与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目标相冲突, 并做出相应的模拟分析预测。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时不要只关注企业的短期利益, 也不应只考虑到企业短期税收负担最小化, 或者短期的税后利益最大化。因为企业的最终目标是长期可持续发展和企业经营利益的最大化。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时要充分认识并时刻谨记纳税筹划是为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目标服务的, 即使有些纳税筹划不能给企业短期减轻税负, 但是能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控制一定的税负, 这样的筹划方法也是可取的, 并且是真正的为企业长远发展服务的, 所以企业应该选择最有利于企业长期整体收益增加的纳税筹划方法。

2.3 应结合企业经营决策进行纳税筹划

企业进行所得税筹划时应该将筹划方法放到企业的整个经营决策中进行分析, 纳税筹划是为企业税后利润最大化服务的, 它只是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一种途径, 企业只有认识到这一点, 就能降低可能做出错误判断的风险。比如为了减少企业所得税而造成铺张浪费, 增加不必要的费用支出, 为了推迟获利年度而享受税法规定的减免税期, 忽略正常经营利益而造成企业亏损的本末倒置的行为。对于企业来说, 正确的纳税筹划态度是以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为本, 选择恰当的纳税筹划方法, 即使该筹划方法不一定使企业的税负减少, 但只要能带来企业整体利益增加就是可行的。

2.4 应遵循成本收益原则进行纳税筹划

纳税筹划应进行成本收益分析, 在选择纳税筹划方法时应充分的分析成本收益间的关系, 如果筹划带来的收益大于筹划成本时, 纳税筹划就是可行的, 如果分析得出纳税筹划成本高于纳税筹划带来的收益时, 就应该放弃该筹划方法。因此企业应对所有的筹划方法进行成本收益分析, 以便提高企业筹划的有效性。

2.5 应正视纳税筹划的风险性

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应正视纳税筹划的风险性, 我国税制建设还处在不断完善中, 税收政策变化较快, 纳税筹划者必须通晓税法及财务会计制度, 充分利用税务政策与财务会计制度的差别, 并将两者结合起来, 在利用某项税收政策进行筹划时, 应针对政策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 防范筹划的风险。比如某项纳税筹划在税法变革前是税收筹划, 而在税法变革后就可能被认定是偷漏税, 所以, 目前纳税筹划的重点是纳税筹划者应紧跟并掌握现行税收优惠政策, 因为税收优惠政策有着的广阔的筹划空间。同时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时所选取的筹划方案最好交由税务部门审核认定后施行。

参考文献

[1]夏仕平.我国纳税筹划误区研究综述[J].当代经济, 2011.

上一篇:急性型仔猪副伤寒诊治下一篇:合格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