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服务能力

2024-07-24

自我服务能力(精选十篇)

自我服务能力 篇1

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是指幼儿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内照顾、管理自己生活各方面的能力。如:自己脱穿衣裤、自己折叠衣服、自己收拾玩具、自己动手吃饭、自己入厕等。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的培养,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也是为了适应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幼儿手部肌肉发育不完善,动作不灵活,影响了他们的认识和探索,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肌肉的发育和完善,促进他们的动作协调发展,而且手部肌肉活动越多、越丰富,就越能开发幼儿大脑的潜能,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幼儿对周围事物感到新鲜有趣,他们喜欢独立完成自己能够完成的任务,而且为自己能够完成任务而骄傲,从而养成独立性,建立自信心,增强责任感和意志力,获得成功感。

总的来说,幼儿的自理能力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幼儿的自理能力与自理的难易程度有关。幼儿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事情,如:自己脱穿衣服、自己动手吃饭都很乐意去做,因为这些事做了之后往往不会出错。然而对于较难的事,如:自己擦屁股、自己穿鞋幼儿都不喜欢也不愿去干,生怕做错了会受到责备等。

(二)有一些幼儿不具备这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叠衣裤、自己叠被子、自己收拾整理玩具、自己穿鞋,等等。

针对存在的问题,教师运用了一些教育手段,以增强小班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一、利用集体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能力和内在意识方面的培养教育

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一些旨在提高幼儿动手能力的活动,如《小猫爱吃鱼》、《我会叠衣服》、《我的手套》等。

午餐时,我发现许多小朋友都不会吃鱼,不会剔鱼骨头,于是选编有关的教学内容,设计了《小猫爱吃鱼》的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剔鱼骨头,解决吃鱼的困难。通过《我会叠衣服》这个活动,幼儿边念儿歌边学习叠衣服:“小衣服,放放平,正面反面看仔细,小袖子,快过来,一起过来抢娃娃,小被子,盖盖好,我的娃娃要睡觉。”“一对双胞胎,面对面站好,一起弯弯腰,再把椅子找。”我在指导时,边念儿歌边操作给幼儿看。还开展了一些游戏活动,要求孩子给玩具喂饭、穿脱衣裤等。并将日常生活中经常做的事情,如洗脸、刷牙、梳头等,通过《我的手套》这个活动,让孩子通过手指游戏能够分清手套的正面和反面,找出大拇指和其他的几个手指,学会自己戴手套,并利用儿歌和歌曲“大拇指”来激发其游戏学习的兴趣。这样便使幼儿通过娱乐游戏的形式学会了一些本领。

此外,我们还选择和自编了一些故事,讲给小朋友听,让他们通过故事,明白一定的道理,知道怎么样做对,怎么样做不对。

二、积极开展各类区角、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

如在“娃娃家”游戏中,让孩子给娃娃扣扣子、梳头、穿衣等,在美工区中玩折纸的游戏;供练习扣扣子的花扣、大树与果子扣等,孩子给妹妹系蝴蝶结(练习系鞋带);给开口娃娃喂饭(学习使用勺,拿筷子),等等,使孩子平时掌握的自我服务的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的机会和条件。

在区域活动中也为幼儿提供一些操作性较强的材料。如在生活区给幼儿提供一些小衣服小裤子,让幼儿进行叠衣服和给娃娃穿衣服的比赛,看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在益智区里帮幼儿提供一些豆子、花生米等体积较小的材料,让幼儿用勺子来舀,在一定的时间内,比赛谁舀得又快又多。还提供有壳的花生、有包装的糖果让幼儿自己剥花生、剥糖果。

三、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

平时对自我服务能力强的幼儿重点表扬鼓励,对能力弱的幼儿也充分地肯定其点滴进步,同时进行个别培养教育,增强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也可以经常开展“大帮小”的活动,如在午睡起床后,请能力强的小朋友帮助能力弱的小朋友穿衣服、鞋子、叠被子等。当被帮助的小朋友说“谢谢”时,不仅使能力强的小朋友体验到为他人服务的乐趣,而且在能力弱的小朋友内心深处播下了要学会自己事自己做的自我服务的意识。

当幼儿取得一点进步,则给予一定的表扬或肯定。因此,除了在活动中组织幼儿进行生活技能方面的练习外,有时也可以进行一些评比活动,对表现好的、有进步的幼儿给予表扬和奖励。如在《我会剥》这个活动中,让幼儿自己剥鸡蛋、剥桔子等,对一些剥得快的幼儿,奖励吃鸡蛋和桔子。还对剥鸡蛋、剥桔子进行了比赛,每个组分相同数量的鸡蛋、桔子,看看哪一组剥得又快又好,胜利的则得到奖励。这样既使得到表扬、奖励的幼儿感到自豪,同时也激励了其他幼儿。

四、密切家园联系,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除了学校教育外,还需要家长的配合。通过家访,教师向家长宣传培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家长只有明白培养自理能力对孩子的重要性后,才会在思想上加以重视,行动上加以配合。并且向家长介绍一些自理能力的内容,传授巩固自理能力的具体做法。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劳动,提高孩子的劳动兴趣,融洽家庭气氛,培养孩子的协作精神。如和孩子一起打扫房间,收拾碗筷,等等。在睡觉和起床时,让孩子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刷牙洗脸,和孩子比一比谁做得好。吃饭时也不要因为孩子吃得慢而喂,要让孩子自己动手吃饭。同时,教师和家长还应该多交流多联系,针对每个孩子特有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自理能力获得较快的提高。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家长普遍反映孩子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在家抢着帮妈妈干活,能自己穿衣裤,学着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要大人帮忙。幼儿形成了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了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 篇2

关键词: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127-01

21世纪需要培养自立、自强的人才。然而,现在的孩子都养成了娇气、懒惰的坏习惯,动不动就养成了“我不会!”“你帮我!”的习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常常想: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可爱,而生活自立能力却大大降低,自己的事情不会做或不愿做呢?究其原因是:当今现实中,幼儿多为独生子女,是家里的“王子”“公主”,家人对他们太过宠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力能所及的事(如穿衣、洗脸等)都被家长们好心地包办了,使一些本应该得到锻炼的劳动技能,都在无形中被剥夺了,从而失去了发展的机会。这样就让幼儿养成了依赖性强、独立性差、能力弱等缺点,也不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对幼儿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心理学家也认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幼儿年龄小,对周围事物感到新鲜有趣,他们喜欢独立做一些小事,而且为自己能够做好事情而骄傲,从而养成独立性,建立自信心,增强责任感和意志力,获得成功感。可见,幼儿自我服务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同步发展。因此,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刻不容缓!

1、利用集体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如运用有教育意义的、关于自我服务能力方面的故事、诗歌、歌曲等,采用讲述、游戏、讨论等方式,让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形成“自己的小事自己做,朋友不会要帮助。”的服务意识;并通过创设情境,让幼儿在情境表演的过程中逐渐地学习自我服务的技能。

2、抓住教育时机,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如小班刚进来时,点心时吃桔子,我们总是把幼儿的桔皮剥去后幼儿吃,又省心、又省事,但这样是剥夺了幼儿学习、动手的机会,我改变了过去做法,让幼儿自己来剥,他们既学到本领,又有了食欲,可谓是一举两得。又如:午睡时,教他们穿脱衣服,鞋子等,教他们具体的方法,并现场进行演示,帮助幼儿进一步掌握方法。

3、积极开展各类区角、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如在“娃娃家”游戏中,给娃娃扣扣子、梳头、穿衣等。在美工区中玩折纸的游戏:如供练习扣扣子的菊花扣,大树与果子扣等,给妹妹系蝴蝶结(练习系鞋带);给开口娃娃喂饭(学习使用勺,拿筷)等等,使平时所掌握的自我服务的技能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4、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榜样的作用,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平时对自我服务能力强的幼儿重点表扬鼓励,对能力弱的幼儿也充分地肯定其点滴进步,同时进行个别培养教育,增强自我服务的意识。经常开展“大帮小”的活动,如:幼儿把玩具混在一起后,可以请大班的哥哥姐姐来和他们一起分玩具,分别为玩具找到家。当小班幼儿说:“谢谢哥哥姐姐”时,不仅使大班小朋友体验到为他人服务的乐趣,也在小班幼儿的内心深处播下了要会自我服务的意识。

5、利用环境进行濡染,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自我服务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在活动室的四周布置一些相关主题的墙饰进行濡染,如布置着小朋友爱自己做事的图片(穿衣、吃饭、穿鞋、叠被、扫地、洗手帕等),使幼兒在无意中、在潜意识里自我服务技能和意识得到培养和熏陶。

提高幼儿自我服务能力“三法” 篇3

一、实现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实现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不少家长过分溺爱孩子, 包办一切, 致使孩子最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习惯都比较差, 所以幼儿园要搞好家园配合工作, 请家长配合教育幼儿爱劳动, 并指导家长让孩子在家庭中积极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由于幼儿园是日托制的, 因此幼儿相当一部分的时间是生活在家中, 教师不便于具体的指导, 故可以把一些学习的内容与要求告之家长, 让幼儿在父母的帮助下掌握一些自我服务的技能。有些家长的育儿观念可能还存在着一些不当之处, 幼儿园可以利用开家长会、设置“家院直通车”专栏等, 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重要性, 帮助家长转变观念或介绍一些培养的经验和方法等。

二、从小班开始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

可利用集体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能力和内在意识方面的培养教育。如, 可运用具有关于自我服务能力方面教育意义的故事、诗歌、歌曲等, 采用集体教育的活动形式进行教育, 而且注意坚持面向全体幼儿, 坚持正面教育。或创设一定的情境, 让幼儿在情境表演的过程中逐渐地学习自我服务的技能;也可在日常生活中, 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

平时, 可对自我服务能力强的幼儿重点表扬鼓励, 对能力弱的幼儿也充分地肯定其点滴进步, 同时进行个别培养教育, 增强幼儿的自我服务的意识。还可经常开展“大帮小”的活动, 如在幼儿把玩具混在一起后, 可以请大班的哥哥姐姐来和他们一起分玩具, 分别为玩具找到家。当小班幼儿说:“谢谢哥哥姐姐”时, 不仅使大班小朋友体验到为他人服务的乐趣, 也在小班幼儿的内心深处播下了要会自我服务的意识。再者, 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 必须丰富幼儿的健康知识, 教给幼儿促进和保持健康的方法行为, 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因此, 可以用丰富的知识、动作和行为练习、讲解示范、体育游戏训练幼儿的行为, 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三、对幼儿实施与年龄相符的劳动能力培养, 让幼儿实现真正的自我服务

1. 积极开展各类区角、游戏活动, 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 如在“娃娃家”游戏中, 让幼儿给娃娃扣扣子、梳头、穿衣等。或在美工区中玩折纸的游戏:提供练习扣扣子的菊花扣、大树与果子扣等, 让幼儿给妹妹系蝴蝶结 (练习系鞋带) ;或给开口娃娃喂饭 (学习使用勺, 拿筷) 等等, 使幼儿平时所掌握的自我服务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2. 利用环境进行濡染, 对幼儿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自我服务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教师可在活动室的四周布置一些相关主题的墙饰, 如布置小朋友自己做事的图片 (穿衣、吃饭、穿鞋、叠被、扫地、洗手帕等) , 使幼儿在无意中、在潜意识里自我服务的技能和意识都得到培养和熏陶。

3. 因材施教, 分层培养, 使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 因此对具有较强独立意识的幼儿, 要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探索周围世界, 让他们在主动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发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独立意识较弱的幼儿, 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 不可强求, 更不可鄙视, 须因材施教。独立自主性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切不可急于求成。

4. 教师的表扬是增加幼儿做事的信心和勇气的动力。在培养幼儿独立性时, 教师应经常运用有效表扬的方式来强化他们的行为。对他们做出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 并鼓励和要求他们克服困难, 坚持自己去独立做事, 为幼儿的自主、独立发展创造民主、宽松、愉快的气氛。还要尊重幼儿自主成长的要求, 让幼儿有较多的机会表现自我, 独立完成任务, 从而让幼儿在其中学会发展自己的思维, 组织自己的语言, 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形成对事物的判断。

自我服务能力 篇4

教育笔记:培养大班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自我服务是指幼儿照料自己生活的简单劳动。通过自我服务,能逐步培养幼儿对劳动的兴趣和习惯。自我服务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和床铺,独立地进餐和盥洗等。大班幼儿自我服务的质量要比小班、中班要高。例如在平时我会要求幼儿能够正确、迅速地完成各项内容,并养成整洁的习惯,除了自我服务之外,还要求幼儿能照顾小班、中班的小弟弟、小妹妹。平时我能以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教幼儿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

自我服务能力 篇5

综观当前小班新生的自我服务能力,笔者展开以下分析和反思。

关键词:能力培养;小班新生;自我服务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138-02

一、小班新生自我服务能力弱的集中表现及原因分析

综观当前小班新生自我服务情况,时时可见到在午餐、午睡、盥洗等生活环节中孩子们的自我服务能力普遍较弱,这引起了笔者的关注与反思。

1、午餐环节

在用餐环节中,小班新生的以上现象尤为普遍,究其原因在于:第一、源自家长的无限宠爱和不正确的教养心态。如今独生子女居多,家中长辈尤为宠爱,往往是亲自喂养,许多家长抱着只要孩子能将饭吃完,喂喂也无所谓的心态。第二、孩子在家长们长期的不正确教养方式下,久而久之于无形中被剥夺自己动手用餐的习惯,独立用餐的意识越来越淡薄。

2、午睡环节

午睡环节中,小班新生的自我服务能力不尽人意,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第一、家长事事包办,久而久之幼儿失去自己穿脱衣裤的权力和意识。依赖性越来越强,认为应该由长辈帮忙。第二、许多家长没有引导孩子将衣裤脱下后折叠好并放在固定位置的意识和习惯。第三、小班新生手部小肌肉发育尚未完善,穿脱衣裤时解纽扣、拉拉链等环节对于该年龄段的幼儿来讲确实具有一定挑战。

3、盥洗环节

盥洗环节中,小班新生自我服务能力普遍较弱的原因大致如下:第一、大部分家庭,在孩子入园前,没有培养孩子用正确的方法洗手的意识,故而,大部分新生不会也不懂得用正确的“六部洗手法”。第二、许多家长,为了孩子穿着美观,往往为孩子购买牛仔裤、打底裤等比较紧的裤子,孩子需要大小便时,便由家长包办,而缺乏教会孩子自己独立大小便的意识。

二、小班新生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1、家园合作是前提

有效的家园合作对孩子教育和发展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专家讲座与班级家长会——强化家长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意识。

小班新生九月入园的第二周,邀请专家来园对所有小班家长进行相关讲座,通过专家在理论和经典案例的解说,帮助和强化家长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意识。第三周由每位班主任组织家长进行班级家长会,在会上,再次进行强化。班主任和配班老师还可以根据开学以来的三周对幼儿观察的情况进行相关反馈,让家长近距离了解孩子离开家庭后自我服务能力的基本情况,从而为家长树立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意识提供更有效的现实依据。

(2)个别家访——促进父母和祖辈之间教养观念的统一。

家长树立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意识的基础上,还应帮助祖辈和父母之间在教养观念上进行有效统一。实践中,部分家庭爷爷奶奶的教养方式和父母有着非常大的分歧,这不仅导致家庭中矛盾的时常产生,而且对培养小班新生自我服务能力产生了一定的阻碍。老师可以进每家每户,针对每个家庭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家访,真实描述幼儿在园的基本情况,对爷爷奶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站在一切为了孩子发展的角度进行沟通,从而帮助父母和祖辈之间形成一致的教养观念。

(3)多途径、多维度的有效沟通指导——帮助家长了解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具体方法。

老师与家长沟通的途径可以是多方面的,比如:当面沟通、电话沟通、网上沟通。选择什么方法则可以根据每位孩子和家长的具体情况而定。对于每天亲自由父母来接孩子的家长,可以采取当面沟通的形式;对于祖辈接送比较多的家长,建议电话沟通;对于经常喜欢网上沟通的80后家长,老师也不妨采取网上沟通。

2、儿歌教学是途径

为提高小班新生自我服务能力,笔者在实践研究中,开展了《以儿歌教学为途径,提高小班新生自我服务能力》的研究。认为以下策略颇为有效。

(1)教研团队为力量,精心汇编《小班新生自我服务儿歌集》。

基于小班新生在午餐、午睡、盥洗等生活环节中自我服务能力普遍较弱的现象,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了所在园小班教研组团队老师的力量,针对性地汇编了《儿歌集》。操作过程中,以省编幼儿用书为主要参考用书,结合《教师资料手册》等专业书籍,同时请组内文学功底较强的老师作为领头人,多次筛选、精心汇编了《儿歌集》。

(2)多种途径为载体,有效落实儿歌教学。

借用教研平台,指定《儿歌集》中的几首,进行集体教学观摩研讨。将《儿歌集》中的其中几首,以一学期为单位,请小班教研组内的老师进行教学公开课观摩活动,教研形式可以是“一课多研”,也可以是“同课异构”。例如笔者所在园的小班教研组以儿歌《穿衣服》为教学内容,请3为老师开展了同课异构教学。每位老师针对该教学题材,结合班级幼儿具体情况设计了教案并进行教学展示。

借用游戏功能,将所教儿歌进行有效巩固。小班幼儿最喜欢游戏,情境性的游戏往往能牢牢吸引小班新生的眼球。在儿歌教学后,日常活动中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的身份和孩子们进行游戏,使孩子们在游戏中对所学的儿歌进行巩固。例如:小班区域游戏《娃娃家》中,教师提供了娃娃和几件衣服,请幼儿当成妈妈,为娃娃穿衣服,边穿边念儿歌。教师只需要在旁边做同样游戏,吸引幼儿在游戏中模仿学习。

3、实践操作是关键

(1)生活环节是平台,切实给予小班新生自我服务的机会。

在《儿歌集》教学一一落实的同时,幼儿自己操作就变得尤为重要。这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在午餐、午睡、盥洗等环节,一一引导幼儿边念边做。比如:引导幼儿正确为自己洗手,在幼儿进盥洗室前,教师用情景游戏的形式和孩子们一起听、念《洗手歌》,边念边引导幼儿做相关动作。

随后分组请幼儿进盥洗室洗手。需要注意的是小班幼儿因为在记忆特点上属于短时记忆,刚刚做的动作,在真正操作的时候未必能一一落实,这就需要保育员老师或者配班老师在旁提醒,可以是语言提醒,也可以是请幼儿模仿的形式进行落实。

(2)多方展示是舞台,切实强化小班新生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待《儿歌集》中儿歌一一在教学中落实,孩子们基本掌握独立穿衣、穿裤、叠衣、叠裤、进餐、洗手、如厕等生活基本技能后,可以为孩子们创设多方展示的舞台,以便强化小班新生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浅谈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有效策略 篇6

基于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在后期控制阶段必须对其引起重视, 但是受到多种控制因素的影响, 其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以下将对当前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

1. 依赖意识强

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依赖别人, 自主意识差。很多幼儿多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抚养的, 老人对孩子本身就有一定的宠溺意识, 经过长时间的相处后, 幼儿的自主意识比较差, 很多事情不能独立完成。[1]

2. 剥夺了幼儿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影响幼儿自身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 但是在实践中家长剥夺了幼儿的实践能力, 长此以往导致学生的实践意识差。夺了孩子自我服务的机会, 导致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弱。在学习中如果没有及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会出现理论和实践差距明显的情况, 甚至对幼儿的后续成长产生不利影响。[2]

3. 自身习惯不合理

幼儿自身服务能力和自身习惯有一定的联系, 要求日常生活中养成合理的生活习惯。如果在具体实践阶段幼儿自身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 会直接对自身服务能力产生影响。幼儿习惯和家长的教育形式、学校实际管理水平等有一定的联系, 在实践中必须减少干扰因素的影响, 使其符合幼儿园实际教学水平的要求。

二、如何提升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

基于幼儿自我服务意识的特殊性, 在实践教学中必须注重提升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 满足实践教学的相关要求。以下将对如何提升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进行分析。

1. 营造良好的外在环境

环境对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培养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在整体控制过程中必须减少外在因素的影响, 不断激发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幼儿园的环境建设涉及的内容比较多, 包括校园建设、班级建设等, 在具体控制阶段逐渐强化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 必要时借助外力因素的影响, 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建设阶段, 可以充分利用园区板报或者其他形式, 发挥传播媒介的作用, 起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很多幼儿对教师有一定的崇拜心理,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 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要适应幼儿的实际要求, 并让幼儿积极参与到实践中, 进而激发幼儿的创新能力和自主能力。

2. 组织进行实践活动

为了激发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 在实践中必须根据教育内容积极开展相关教育活动。部分教学活动本身具有一定的教育性, 教师必须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干预形式, 包括实践参观、小组合作及师生配合等。在干预阶段能通过各种活动让幼儿对自我服务能力和自主能力有一定的认识, 了解各项实践活动的开展形式。

3. 积极开展竞赛形式

为了不断强化幼儿自身的服务意识, 在后续控制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幼儿自身心理特点, 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趋向, 确定竞赛形式。在实践中可以让幼儿组成小组, 小组人数在4—6人左右, 积极开展“自我服务能力排行榜”“自我服务能力赛一赛”等专栏, 让幼儿在实践中能对彼此的服务意识有一定的了解。部分幼儿会发现其他小朋友身上的优点, 进而不断丰富自身学习能力, 取长补短, 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基于幼儿自我服务意识的特殊性和差异性, 在实践中要求教师发挥引导性作用, 对幼儿的个人学习能力有一定的了解, 并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幼儿今后成长有一定的影响, 要不断提升幼儿责任意识。家长和教师必须对幼儿的日常行为有一定的了解, 把握幼儿的服务能力和生活特点, 进而不断提升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进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摘要: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对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教师在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中必须积极寻找提升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路径。教师在整体控制中要发挥引导性作用, 从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入手, 掌握基础性干扰形式。通过一系列实践形式不断提升幼儿的服务意识, 丰富教学活动。在本次研究中, 以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现状为研究点, 结合实际情况, 对实践培养形式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能力培养,培养方式

参考文献

[1]庄军红.论学前期儿童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 (06) :100—102.

自我服务能力 篇7

一、增强学生自我服务意识是基础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从小到大父母包办代替, 依赖性强, 因此自我服务意识淡薄[2]。 虽然大学生对新生事物有浓厚的兴趣, 努力尝试摆脱父母、老师的约束, 寻找自由空间, 但由于高职院校实行的是传统式的教育和管理模式, 把大学生视为客体, 管理太多, 包办太多, 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积极性无法得到发挥, 结果在大学生心目中“被管”的意识逐渐加强, “自我”意识逐渐淡薄。 这样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缺乏开拓创新精神, 群体意识差, 社交能力弱。 大学生自我服务意识淡薄这一现状与当代社会给予大学生的使命和要求不相符, 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服务意识是实现班集体自我管理的基础。 班主任应坚持“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尊重学生, 理解学生、信任学生。 把传统的、命令式的、约束式的、强制管理和教育学生的模式转化出来, 让过去完全是视为客体的学生转变为以主体为主的学生, 让学生主动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等进行自我管理和服务。 从入校第一天, 班主任就应该告诉学生, 大学生和中学生的区别, 大学生自我服务能力提高的重要性, 社会竞争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 从而提高学生自我服务的意识。

二、选好用好班长是关键

现在, 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 虽然国家对职业技术教育不断予以重视, 然而现在有的职院生源主要是初中生及高中后进生。 因此形成了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 他们往往纪律观念差, 缺乏自我约束力和学习的主动性, 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如何为这些应试教育中曾经的失意者量身定做适合他们的教育模式, 将他们培养成社会需要的技术型人才, 班集体管理中选好、 用好班长是关键因素之一。

(一) 慧眼识人选

班长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是联系班主任、任课教师和班级学生之间的关键[3]。 大学班集体中第一任班长尤其重要。 然而, 一入校, 班集体就已成立, 就要有人为班级做事情, 通常叫班级临时负责人, 而多年的班级管理经验表明, 这暂时定的临时负责人最有可能当选为第一任班长。 因此, 做好临时负责人的人选显得异常重要。 如何在入学第一天定好这个临时负责人非常讲究。 比如入学前学生信息中有没有曾任多年班长者, 入学接新生时特别需要观察, 有没有无任何家人陪伴独自一人报道者。 实践表明, 这些往往是最好人选。 临时负责人最好能定两个, 这样可以比较, 可以竞争,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二) 果断用班长

一旦选定班长, 就要相信自己的眼光, 更要相信班长的潜力。 班长的品质和能力不会与生俱来, 因此在最初的时间段里还要果断用班长, 多创造机会让班长多做一些事情。 在一件件具体的事情处理过程中锻炼班长的能力, 提高班长的威信。 让班长的工作有良好的开端, 以便今后班集体工作的顺利展开。

三、班干部队伍建设是保障

班集体的建设和管理离不开班干部, 班干部是班集体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力量, 又是老师的得力助手。 随着高职院校的迅速发展, 对高职院校班干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班干部的自身素质、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班主任应十分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培养与管理, 在实际工作中有意识地探索更有效的方式和方法。

(一) 创新班干部选举方法

班干部选举方法往往是将职务公布, 学生按照自己意愿选好职务演讲, 然后全班同学无记名投票产生第一届班干部。 这种传统班干部选举方式弊端有:优秀学生因为竞选了较强手的职务如班长、团支书而被落选, 有些职务如生活委员又因为无人竞选而要做思想工作。 针对这些弊端, 班干部选举方法可以创新, 比如可以举行一次笼统的班干部选举, 不按职务竞选, 只是通过无记名投票选出十四位班干部, 然后由班主任亲自组织第一次班委会, 根据十四位入围学生的特点和特长, 自选或者任命一个个最适合的职务。 如此优秀的学生不容易落选, 每个人选又可以在各自的职务上尽显自己的才能。 俗话说得好,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二) “守望”班干部的工作

《麦田里的守望者 》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 教育不是管, 也不是不管, 在管与不管之间, 有一个词语叫 “守望”。 换言之, 班主任在班集体管理中对学生的自我服务要加强引导、监督、评估和调整[4]。 尤其在第一届班干部工作的第一学期, 班主任可以什么都不管, 放手班干部做, 但要什么事都知道, 以便及时引导和调整。 这就需要建立班主任和班干部之间的桥梁, 那就是班级日志。 班主任可以建立电子版的班级日志书写格式, 各位班干部将各自工作以班级日志的形式及时写好发给班主任, 班主任及时审核回复, 形成班主任班干部之间密切配合的形式, 有利于班级的管理。

(三) 持续不断地“诱惑”

人的激情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退的, 为了保持班干部的干劲需要班主任不断鼓励, 也可以来点“诱惑”。 有时候班主任在大二开学时, 感觉非常头痛的一件事就是没人愿意当班干部了。 已担任班干部的学生找出种种理由要退, 没有当班干部的学生大一一年过得很好, 对当班干部没有刚入校时的渴望, 甚至认为当了班干部会浪费自己很多时间, 做事时又吃力不讨好, 经常得罪人。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班主任不妨在大二开学的第一次讲话, 向班里的学生说了一句“诱惑”的话:进入大二, 各种优秀、先进, 以及入党的事情越来越多, 对于这些评优评奖, 我们班坚持两个优先, 在其他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 当过班干部的比没有当过班干部的优先, 现任班干部的比曾任班干部的优先。 撂下这句话后, 在大二班干部重新选举或者调整时, 班主任可以惊讶地发现, 优秀的班干部还想再次担任, 因为评优评奖入党等是她们的心愿, 一些大一没有当上班干部但是也挺优秀的学生会踊跃地参加竞选, 因为不想和这些好事擦肩而过。 这样一来, 班主任轻松许多, 优秀的学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班集体管理中, 而且班干部的干劲有增无减, 从而良好的班风、学风才能得以持续地保持。

综上所述, 大学班主任在高职院校班集体的管理中, 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班长和班干部队伍的培养和管理, 增强全体学生的自我服务意识, 全面提高大学生班集体的自我服务能力, 争取做一个懂管理、懂方法、 懂人才的“轻松”班主任, 培养出越来越多优秀的社会主义新青年。

参考文献

[1]黄国辉.浅谈高校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模式[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6 (1) :16-19.

[2]荣梅生, 明丽娟, 马文静, 李玉云, 熊韵波.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研究[J].新西部 (理论版) , 2015, 05:126-129.

[3]马令法, 何淑玲.班长在高职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新课程研究 (中旬刊) , 2012, 04:159-160.

自我服务能力 篇8

一、高校辅导员自身必须转变思想

高校辅导员在教育、管理、服务的同时, 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强调辅导员要“认真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工作”, “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应该“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 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 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这些要求与职责表明, 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的培养不仅仅是简单的“授之鱼”, 而且更要注重“授之渔”。但是, 当前在辅导员队伍中仍然存在着部分辅导员角色定位模糊的现象, 有的简单地把自己的工作停留在一些事务性工作中, 每天疲于应付各种繁杂事务, 有的简单地把自己当做“管理者”, “消防员”, 抱着“平安就是福”的想法, 有的辅导员甚至把进高校当辅导员作为进入高等教育的通道, 进校后只管自我专业学历的提升, 忽视对学生的成长关怀, 他们没有意识到辅导员自身的教育者和引导者身份。思想决定行动, 辅导员只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自身教育者与引导者的身份, 才能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二、高校辅导员要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在当今时代, 网络信息发达, 知识更新周期缩短, 同时, 由于家庭差异、成长环境的不同,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呈多元化, 他们有着不同的理想信念、道德水平和人生目标, 自我意识、竞争意识都比较强, 他们从小接触许多的新鲜事物, 个性鲜明, 敢于质疑, 但抗压力普遍较弱。在这样的群体中开展教育引导工作, 学生的认同度影响着教师教育引导的效果, 而辅导员自身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学生对辅导员的认同。人们常说:“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要想给学生一滴水, 自己必须有一桶水”, 辅导员必须在完成繁杂的事务工作的同时, 向校内外专家、教师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学生学习, 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与提高, 才能满足新时期大学生对辅导员的需求。只有积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与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学习, 才能努力提高对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指导能力;只有积极参加就业指导培训, 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与形势, 才能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定位、职业生涯规划、成功就业;只有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不断拓展知识面, 才能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学生的发展变化, 引导学生自我成长;只有提高协调沟通能力、危机处理能力、心理教育能力, 才能应对学生的应急事件处理, 只有整合个人知识, 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 才能以科学的方法完成对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培养。

三、高校辅导员要全面了解学生个体

辅导员只有在了解每一个学生个体的情况下, 才能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帮助学生成长, 同时, 一个人只有在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 才能有效地发扬优点, 克服缺点, 提高并完善自我。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 学生过度依赖家长、老师的教育、管理、服务的现象比较严重, 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普遍较差。他们在进入大学后, 客观上远离了家庭, 远离了父母, 但是, 主观上他们迫切渴望学知识, 长才干, 习惯性的依赖容易使他们感到不知所措, 此时, 辅导员必须担当起家长、老师、朋友的多重角色, 才能使大学生能顺利适应大学生活, 在群体中互相学习、互相教育、取长补短, 得以提高。辅导员必须通过与家长的沟通, 与学生面对面的交心、谈心、关爱, 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环境、成长历史、个性、爱好, 借助科学的测试方法等引导学生准确地自我评价、自我认识, 自我规划, 引导学生将自我的成长目标与学校的教育、管理目标统一起来。只有这样, 高校的教育、管理、服务才能有效地与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激发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正像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四、辅导员要充分调动班级全体学生的主体性

辅导员要抓好班级建设与班级活动, 使班集体成为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重要基地。在高校, 班级作为学校的基本单位, 是辅导员开展教育管理的主要阵地, 也是大学生进行个体教育管理与群体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基层组织。辅导员在班级建立之初就要重视班级干部的选拔和培养, 重视班级制度的建立, 重视班级凝聚力的养成。通过QQ群、飞信等信息平台的建设加强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的认识与交流;通过每周主题班会活动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参与轮流主讲, 给予每一个同学展示自己的机会, 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通过宿舍卫生、宿舍纪律的评比, 培养学生们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个体与集体相融合的精神, 通过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入党等的激励措施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是非观念, 鼓励他们追求真、善、美, 反对假、丑、恶, 正确对待批评与自我批评, 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氛围。当前, 由于社会、家庭等各种影响, 有的大学生的目标性、功利性都比较强, 有的同学集体观念淡漠、我行我素, 在班级建设与管理中, 辅导员要把握好信任与放任的区别, 在放手让学生干部参与教育、管理、服务的同时, 要切实做好引导与监督, 把握学生干部的健康成长, 引导全体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与服务中来, 在班级管理中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体。

五、辅导员要充分利用载体, 搭建学生自我教育的平台

校园文化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 以活动为载体的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 学生既是组织者, 又是参与者, 既是教育者, 又是被教育者, 他们在活动中具有自主性与选择性, 能动性与创造性。如果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健康、形式多样, 目的明确, 那就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 受到教育, 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如果内容偏颇, 指向单一, 注重形式, 那就不能起到锻炼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甚至在学生中产生消极影响。辅导员在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中, 要坚持把握正确方向, 让健康、高雅、生动的文化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 通过与校、院两级团委的沟通合作, 通过与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主要干部的交流, 依托专业老师, 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 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 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 通过校园文化的广泛性、示范性、榜样作用使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教育, 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参考文献

[1].杨义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

自我服务能力 篇9

关键词:大学生,三自管理,自我服务,义工

以“自主学习、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为核心的“新三自”管理是我院根据SPT (Successful&Practical Talent成功的应用型外语人才) 人才培养要求和特点推行的学生管理模式, 也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

当今大学生普遍以自我为中心、过分突显个性, 其行为往往自我约束性差, 被动应付或者敷衍学校的规章制度。我们应当引导“三自管理”意识, 指导“三自管理”方法, 创造“三自管理”平台。

前期, 我们着重就“自我服务”开展了理论与实践的探究。

1 自我服务的定义

大学生的自我服务应该是个体性自我服务和群体性自我服务的有机结合。

个体性自我服务首先是自身学会独立, 适应集体生活,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在心理和生活技能上都能自我调适, 这是自立的基础。其次是服务同学, 同是远离父母独立面对生活、学习和工作, 同学间要能互相关心照顾。

群体性自我服务指学生群体参与服务, 服务场所为学生涉及到的生活、学习等公共场所, 受益者也是广大的学生群体。学生既是服务的主体, 又是服务的客体, 两者统一。

2 自我服务的渠道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 围绕后勤环境开展自我服务教育是一个契机。我们以校园义工为载体, 开发了一系列义工服务项目, 如公寓、包干区、机房、图书馆、餐厅等, 为学生实践自我服务创造了条件。涉外经济管理学院专门就餐厅义工服务项目进行了试点。

3 以义工为载体的自我服务

3.1 校园义工服务活动的展开

3.1.1 指导思想和组织领导:

遵照《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大学生社区义工管理条例》有关精神, 组织开展以社区义工形式的服务性公益劳动是学院SPT人才培养工作的具体实践形式,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 是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和实现成功成才的有效途径。学院专门成立了义工领导小组, 由分院院长任组长, 领导小组成员由学生部、教务部、党总支、各专业部负责人组成。下设义工办公室, 由学生部、学生会、学生党支部和团总支具体负责义工服务活动的全面实施。

3.1.2 组织实施:

教师层面 (学生部) ———组织专人进行岗位可行性调查与岗位确定;制定实施方案;制定一系列操作规程, 如项目申报、岗位详表、岗位申报、义工录用、工时确认、过程管理等。

学生层面 (学生会) ———宣传发动;组织报名;发放工作服;义工宣誓仪式;义工日记;义工采风 (照片、录像) ;工时确认;定期召开总结交流会;评选优秀义工团队与个人;评选优秀义工日记;学期总结表彰大会。

餐厅层面 (樱花二楼) ——协助岗位确定;岗前技能与安全培训;工作任务分配;工作过程指导;绩效评估。

3.1.3 阶段总结:

义工试行从启动到总结为期9周, 学生正式上岗时间为4周, 义工人数400人左右, 占08级学生总人数的40%左右, 涉及岗位20多个, 总计工时3691小时, 征集义工日记230多篇。评选出优秀义工团队8个, 优秀义工30名, 优秀义工日记30篇。学生对义工活动的思想认识、工作过程中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工作责任心、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对义工活动的重视程度等, 都远远超出了老师的预期。

3.2 大学生义工的感悟

对于在餐厅干择菜、洗菜、洗盘、拖地、打包早餐等工作, 以及部分学生早上5:30上班, 参加义工服务的同学有他们真切的感悟。

“每周三清晨5点, 当黑夜还在黑暗中未尝苏醒, 我们就顶着冬日的寒风, 择菜、打包早点, 卖早餐。看着餐厅中每位工作人员日日都要这样不辞辛劳地工作, 一种敬意油然而生!他们含笑着为生活忙碌, 使我们懂得要珍惜自己现在的所得, 勤俭节约。不劳无获是不变的真理!义工, 让我们学会很多, 感动着许多。它锻炼了我们的意志, 学会吃苦耐劳, 学会隐忍坚持。使我们懂得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应该不断地奉献。由此, 一颗责任心被激起, 一方服务意识与应变能力被学会, 一种团队精神与人相处被领悟……” (08物流2班彭伊帆) “……这是我第一次为学校社区服务, 第一次和同学在生活小事上合作, 第一次感受到完成一份工作光有能力还不行, 再简单的工作都需要恒心、耐心、专心、爱心和责任心, 必须懂得与别人共同努力, 要有合作精神。” (08国贸5班孙颖)

3.3 义工服务活动的意义

义工服务是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实实在在地增强了综合职业能力———学会了如何做人做事, 培养了服务意识、与人共事、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等关键能力, 提升了组织管理、实践操作能力, 也增强了责任心与奉献精神。

看似与专业没有多大关系的餐厅义工服务, 为今后学生就业增加了一个坚实的筹码。在总结座谈会上, 有学生讲到“今后我的个人简历上可以隆重地写上:在学校餐厅做义工一年。我想在同等条件下, 用人单位肯定会优先录用我。”受到学生感言的启发, 我们专程采访了几位企业负责人。

“可以认定做义工的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付出了。我喜欢有实际行动的人。” (绍兴永凤敷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邱永法)

“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餐厅服务了一两年, 或者做了一两年的清洁工, 那我根本不用担心他对工作会挑剔, 会眼高手低, 因为学校已经借助义工这种教育形式, 帮企业培养了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意识和责任心。” (绍兴越宫控股集团人事部长石淑秋) 义工服务活动也锻炼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干部。08电商1班朱峰舜是这次义工服务中典型的学生干部, 他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记录了组织与管理义工活动的过程。与餐厅经理、与食堂阿姨、与组员之间, 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 对学生干部来说都是真正的考验。

4 自我服务的深化

4.1 义工服务是一种行为, 更是一种精神。

把短暂的具有新鲜感的服务活动内化为学生的理念和自愿行为是需要一定时间去完成的。所以可以适当延长服务时间。

4.2“义工学分制”是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个亮点。

成都理工大学要求每个学生在思政理论课授课的这一学期内完成至少40小时的义工服务, 折合学分1.5分。美国伯明翰大学与人类之家 (义工组织) 联手建立了“学分制”试点, 规定在每个学期末, 义工都要做一学期服务工作成果陈述和下学期的预期成果计划, 如果能按计划完成, 在第二个学期将会得到一个学分。我们可以借鉴有益的经验, 进一步完善我院的义工学分制。

4.3 以义工服务的形式实现学生自我服务

是长期的行为, 这就需要协调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从工作实际出发, 要求义工服务的时间相对集中并且连贯。因此需要对学生的上课时间、义工时间、休息时间做出一个合理的统筹。

4.4 要教育学生树立义工服务理念, 教师必须先自我确认。

作为指导者, 广大教师应当率先参加义工服务活动, 同时重视和支持学生义工服务活动:帮助学生跟服务机构联系、沟通、反馈;帮助学生建立义工分享机制, 让他们有平台交流经验, 宣泄不良情绪, 获得支持与鼓励等, 使学生义工服务能够良性循环地发展下去。

教育的成功之道是达到不教而教, 即通过教育提升道德, 把外在的规范内化为自身的素质从而达到教的目的。实践证明, 校园义工服务是实现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江瑞芳, 谈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2, 12.[1]江瑞芳, 谈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2, 12.

[2]刘静林, 黄梅.全面提升大学生义工服务的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 2008, 2.[2]刘静林, 黄梅.全面提升大学生义工服务的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 2008, 2.

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自我培养 篇10

思维能力是高中同学能顺利把握自主选拔、获得社会认可的重要能力,具体包括两方面: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所谓独立思考,简单地说,就是对事物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人云亦云。现在同学们思考问题总是很难独立,不是背标准答案,就是揣摩老师喜欢什么,老师喜欢什么就讲什么。之所以如此,也与部分老师不无干系。比如上课时老师提问,某个同学讲了一句实话,可老师责备他怎么这样讲,有这种想法;或者有的同学作文里诉说老师的某些错误做法,于是老师会给这篇作文低分,甚至会叫该同学到办公室进行批评。说实话招来批评,被老师狠狠剋一顿,以至于到后来孩子就不敢再说真话了:即使不喜欢,表面上也装着喜欢;即便心中反对,嘴上也赞成;说出的话,都成了空话和套话;写的文章开的头,就仿照范文模式。

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外在环境的改变。目前,虽然教育环境的变化不多,但是社会舆论环境在变。同学们如果有时间,可以浏览各个门户网站的评论频道,其中很多对于社会事件的评论,可以帮助同学们学会思考。

批判精神是人文精神的内核。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一个人能够保持进步的源泉。过去有人讲,我们对学生进行教育都是用食指,就是用食指指着学生批评这批评那;现在,教育从食指变为了拇指,是竖起大拇指。学会对同学的进步加以赏识,这是教育的进步,但是,也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赏识过度,完全不能有批评。现在在一些学校就有这种情况,连教师正常的批评学生也受到制约。

老师、家长在教学和生活中的适当批评,可以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而于同学们而言,批判精神远不仅是正确看待老师、家长对自己的批评那么简单,而是应该注意两方面:一是对自己而言的批判精神,要善于反省自身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并寻求改变、调整的办法;二是对周围事物的批判精神,要有明确的“是非”观念,不能明知道集体有问题、有某种不良现象却假装不知,更不能是非颠倒、黑白不分。

表达能力

在不少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能力评价中,谈到表达能力不足的问题。这或许出乎大家的意料,从小到大,语文课要求同学大声朗读,上课时要回答老师的提问,校园活动中有演讲比赛,怎么还会存在表达能力不足的问题呢?表达不仅仅是“说”,而是思想的交流,是用自己的语言去影响他人的过程。下面,我主要分三个方面来论述这一问题。

第一,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表达分为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同学们现在的书面表达多于口头表达;而书面表达本身也存在支离破碎的问题。有人把网络时代也称为“拇指时代”,就是用拇指按手机键盘输入信息发短信。现在很多同学习惯了短信交流、QQ聊天,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语言体系,比如“火星文”。新鲜的表达形式、表达习惯本不是什么问题,但有的同学却不习惯于进行有逻辑的、有文采的书面表达,或者与他人的口头交流出现障碍,这就是表达的问题了。

同学们的书面表达,主要体现在语文作文。而很多同学也由此产生误解,学习表达是为了写好作文;而为了获得作文考试的高分,要把书面表达纳入一种固定模式。其实,无论是将来上大学写毕业论文、学位论文,还是未来从事研究写研究报告,以及工作后做汇报、报告,都需要书面表达。较高的书面表达能力是完成学业、取得良好工作业绩所不可缺少的。有的大学生,写毕业论文很艰难;工作中,连述职报告也写不好,这除了本身的研究、工作乏善可陈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平时不愿动笔,书面表达能力退化。我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很多学生大一时能写出比较好的文章,而到了大四,写出的文章错别字连篇不说,还前言不搭后语。

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相对于书面表达能力来说,更需要训练,这包括口头表达的胆量、口头表达的语言组织等。现在提起自主选拔,有人说,农村学生、普通中学学生在面试中会吃亏,因为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欠缺。这要分两方面看:一方面,这反映出教育不均衡,农村学生、普通中学学生接受的教育,质量要低于城市学生、重点中学学生;而另一方面,既然知道表达能力有问题,为什么在平时的教育中不注重培养呢?

在美国,中小学教育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比如,老师经常布置同学们分组进行小课题研究,完成课题研究后,会要求这一组同学上台给全班同学进行成果演示。小组中的每个同学都要进行陈述,而且要回答老师和班级同学提出的问题。这样的场景在我国的教育中并不常见,甚至到了大学,也不过偶尔为之。不少大学生,直到找工作时,还参加模拟面试的培训班,要在这个培训班里锻炼自己面对他人进行陈述的胆量。如果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能利用课堂、班会、社团活动、学生活动的机会向同学们讲述自己对某一事物的看法,谈自己对工作的设想,回答同学提出的各种问题,那么是不需要临到面试的关头,还担心自己的表达能力的。

第二,个性与雷同。记得曾经有一个9岁的小学生居然在作文里写自己的“爱情”,他所在学校的校长给了这篇“爱情作文”一个高分。作文被传到网上,引起很大争议。有网友说,小学生写爱情,这太“雷人”了。然而我觉得,作文“雷人”不可怕,雷同才可怕。如果说这篇作文雷人的话,那是因为雷同的作文太多了。

有一个班共48个学生,一次以“我的母亲”为题的作文之后老师做了一下统计,有10个同学说妈妈重病,还有几个同学说妈妈病故了。一问,同学们都说是编的,这样写是为了让文章更感人。让文章更感人,就要诅咒自己的母亲生病、病故吗?更何况,难道只有生病、病故才是感动的事吗?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找不到母亲令自己感动的生活细节吗?这只能说明这些同学,一是观察能力有限,二是对父母的关心有限,三是表达严重受八股作文影响,不是我笔写我心。

要改变雷同的问题,就需要个性。追求个性,是有感而发,说自己的切身感受——每个人不一样,真实感受就不一样,把真实感受写出来,不就是有个性吗?因此,同学们在表达时,要用自己的表达手段、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如果大家都用一样的语言、一样的手势说大致相同的话,是很难分出彼此的差别的。在自主选拔中,这样的同学很难得到青睐。

上一篇:护士长管理技巧下一篇:高中语文作业的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