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板基础施工

2024-07-26

筏板基础施工(精选十篇)

筏板基础施工 篇1

关键词:筏板基础,冬季施工,混凝土分层浇筑,养护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旧城改造项目住宅小区中之1号~12号楼及其配套商业网点。项目等级为一级,总建筑面积为30万m2,建筑占地面积为8万m2。建筑结构形式为地下部分筏板基础、地上部分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1号~12号楼建筑层数地上31层,地下2层。

筏板基础厚度为1 200 mm,混凝土等级为C50P6。

2 施工特点及要点

基础施工时正值冬季,室外平均气温0 ℃以下,风力3级~4级,气候干燥寒冷。由于受气温的限制,此次浇筑必须在早8时到下午18时浇筑完成,确保每小时浇筑60 m3混凝土,在10 h内完成基础筏板混凝土的浇筑。

要求筏板混凝土必须一次性浇筑,不留施工缝。要确保筏板基础的整体性和刚度,由于筏板超厚、超大,而混凝土导热性能差,外部散热快,水泥水化热积聚在混凝土内部不易散失,大量热量聚集在混凝土内部,而室外温度在0 ℃以下,造成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形成温度应力,使混凝土产生有害裂缝。需要解决的问题是:1)合理确定混凝土配合比,降低水化热;2)泵送商品混凝土要分层浇筑,浇筑和振捣时不出现冻结现象,保证浇筑的连续性;3)加强保温,使混凝土表面散热速度减慢,内外温差控制在25 ℃以内,防止混凝土产生温度应力,出现裂缝,同时防止混凝土受冻害[3]。

3 施工部署

1号楼整个筏板基础混凝土方量为1 800 m3,以后浇带为界将其分为三段,每段浇筑600 m3左右。

3.1 人员配置

为确保浇筑一次性完成,人员按2组配置。

浇筑连续10 h进行不间歇,确保浇筑一次完成。间歇不能超过30 min,以防止出现混凝土冷缝。

3.2 机械配置

配置一台汽车泵,10个振动棒。汽车泵每小时泵送60 m3混凝土,最大输送量为80 m3。

施工机械需用量综合计算公式[2]:

Ν=QnhQmax=60×0.780=0.521

一台汽车泵满足使用要求。

其中,N为混凝土输送泵车需用台数;Qn为混凝土浇筑实际输出量,m3/h;Qmax为混凝土输送泵车最大输出量,m3/h;h为泵车作业效率,一般取0.5~0.7。

混凝土运输车辆按照现场泵送能力(实际输出量Qn)配置,每罐车装方量以7 m3计算:

Ν=Qn60Q×60LS0+Τ=6060×7×60×6030+30=8.6

即共需要配置9辆混凝土输送车。

其中,N为混凝土输送车需用台数;Qn为混凝土浇筑实际输出量,m3/h;S0为搅拌运输车车速,km/h;L为搅拌站到施工现场往返距离,km;T为一个运输周期总的停车时间,min;Q为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容量,m3。

4 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

为防止混凝土因内约束和外约束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而使混凝土发生裂缝。主要从原材料、温度以及内外温差等方面采取技术措施,减小混凝土收缩变形。

4.1 水化热

按降低水化热措施及原材料要求,选用水化热较低的矿渣硅酸盐42.5水泥[2]。

4.2 粗细骨料

选用没有冰块、雪团,清洁、级配良好、质地坚硬,不含有易被冻坏的矿物。粗骨料选用5 mm~20 mm的碎石,含泥量控制在1.0%以内。细骨料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0%。

4.3 掺入外加剂优化配合比

掺入一定数量的早强型减水剂,降低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控制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满足混凝土灌注和施工接槎要求,延缓混凝土水化热峰值出现的时间[1]。

进入冬季施工,需添加混凝土MD-1防冻剂。外加剂具体掺入量以搅拌站经过实验的试配为准。

4.4 掺合料

采用Ⅱ级粉煤灰,用以取代部分水泥,以降低水泥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水灰比不应大于0.60。

4.5 坍落度

坍落度要求(140±10)mm,因冬季施工泵送困难所以添加EP高强泵送剂。

4.6 出罐温度

要求混凝土输送车到达施工现场进行浇筑时,混凝土的出罐温度不能小于12 ℃,入模温度不能小于7 ℃[1]。

对混凝土经过混凝土输送车到浇筑现场的出罐温度进行计算[2]:

其中,T1为混凝土拌合物出机温度,℃(由搅拌站提供,为18 ℃);T2为混凝土拌合物运输到浇筑时温度,℃;α为温度损失系数(H-1)(用混凝土输送车时,α=0.25);t1为混凝土拌合物自运输到浇筑时间,h;n为混凝土拌合物转运次数;Ta为混凝土拌合物运输时环境温度,℃(预计运输时平均温度为4 ℃)。

由以上计算得知,出罐温度符合要求。

5 混凝土浇筑

5.1 浇筑施工工艺流程

布置混凝土汽车泵→混凝土供货验收→开机泵送砂浆润管→浇筑第一层混凝土→振捣→作业面推进→浇筑第二层混凝土→振捣→循环作业→混凝土表面第一次压实、抹光→混凝土表面第二次压实、抹光→混凝土及时覆盖保湿、保温→混凝土测温监控。

5.2 浇筑方法

混凝土采取分层浇筑,增加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的暴露面积,以便于混凝土中水化热的散失,从而减少温度应力、控制裂缝。分层厚度选取为500 mm。每层混凝土在初凝前完成上层浇筑,上下层混凝土接槎时间不应超过2 h,最迟不超过4 h。混凝土振捣速度不宜过慢,防止混凝土受冻后难以振捣。筏板基础分三段浇筑,每一段应连续浇筑,间歇时间不能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不允许出现冷缝,混凝土浇筑顺序由一端向另一端浇筑,采用斜面分层浇筑,分层振捣密实。

具体为:从基础筏板东部开始浇筑,进行4 m左右后现场掌握在筏板混凝土初凝之前,回头再浇筑上一层基础筏板。如此依次向前浇筑,上下相邻两层时间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已浇筑的混凝土温度在未被上一层混凝土覆盖前不应低于2 ℃。混凝土浇筑方式如图1所示。

5.3 冬季施工养护及保温方法

使用综合蓄热法养护,利用大体积混凝土自身产生的水化热,对混凝土实行蓄热、自身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表面要进行压实搓平,保证混凝土表面不产生裂纹,具体方法是:振捣完后先用长刮杠刮平,随后用木抹子压实搓平,间隔一段时间,再用木抹子搓平表面,使混凝土表面不均匀、不规则的裂缝闭合,最后一遍抹压要掌握好时间,随后立即在混凝土的表面覆盖塑料薄膜,使混凝土内蒸发的游离水积在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温养护,薄膜上再盖两层无纺布和一层彩条布进行保温,保温材料覆盖均不少于10 cm搭接,彩条布覆盖时用方木架空,形成空气层起到保温作用,以防表面出现温度应力裂缝。加强温度检测,如果遇到寒流混凝土底板采用碘钨灯加热。

5.4 防冻

在浇筑过程中还要作好防冻措施,备好覆盖用的防水无纺布、彩条布,防止雨雪直接冲刷。

参考文献

[1]《施工手册》编委会.施工手册[M].第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JGJ 104-97,建筑工程冬季施工规程[S].

筏板基础施工管理论文 篇2

筏板基础施工管理论文

【摘 要】施工中应当重点注意基础与底侧模的约束问题与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探讨了建筑筏板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关键词】筏板;大体积;约束

一、工程概况

某27层商业综合楼,总建筑面积约27万m2,本工程设有二层地下室,属一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主楼由4座塔楼组成,裙楼6层为商业用途,7~27层为住宅,地基从上到下为人工填土层(2m之内)、粉质粘土层(平均1.8m)、强风化岩埋深基本在5~6 m左右,承载力标准值kPa≥500kPa。本工程场地内基岩埋深较浅,其中强风化岩埋深基本在5~6m左右,承载力标准值,kPa≥500kPa,地下室底板面相对标高为10.5m,因此如采用厚板片筏基础,底板将基本落在强风化岩上,可以利用强风化岩作为筏板持力层,小部分落在残积土层的可用C10混凝土换填。筏板基础的整体刚度好,可以调整基础的不均匀沉降,施工简便,能有效缩短工期,且本工程柱荷载相差不太大,也有利于减少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并且降低工程造价。事实证明,本工程采用筏板基础是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主楼基础尺寸约为119m×210m,筏板厚2m,属大体积混凝土,沿纵向设置了6道后浇带。施工时按后浇带位置将筏板划分为6个施工段,混凝土用量分别为8100,6987.6,8100,6890,4267,4890m3。

二、筏板基础施工技术

(一)降低约束措施

1.基础约束

工程地基为强风化砾泥质砂岩,地基与基础底板为刚性接触,摩擦约束大,易产生贯穿性结构裂缝,减少地基约束措施采用在垫层上铺设两层防水油毡。

2.底板侧模约束

工程基坑支护采用人工挖孔桩及预应力锚杆,直接作为底板侧模板,当底板混凝土发生温度变形(特别是形成早期强度时产生的膨胀变形)时,底板侧模将因阻止其自由变形而对底板产生约束,容易使其底板变形或产生裂缝;为此,工程在挖孔桩间填充砖块,并砌筑240mm厚的砖砌侧模,使底板四周形状规整,降低变形约束差异,并在侧模上涂刷乳化沥青两遍以减少侧模板约束引起的变形裂缝。

(二)筏板钢筋绑扎

该建筑工程筏板钢筋直径为36,间距为200m,竖直方向上钢筋层数多达8层且电梯井、集水坑等位置附加钢筋密集,水平分层多,钢筋网片标高各异,绑扎之后质量较大,所以钢筋支撑是筏板钢筋工程的`一个难点。经过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及现场综合比较,决定在筏板内以搭设钢管满堂架的方式绑扎钢筋,待整个钢筋网片绑扎完成之后拆除大部分钢管,只留少量钢管作为网片竖向支撑和稳定作用。此法大大方便了工人绑扎钢筋,提高了效率,安全性更有保证。除了少量钢管留于混凝土内之外,大部可回收利用,经济合理。

对于埋于混凝土内的钢管必须做严格的防水处理。在钢管底端垫上60mm×60mm×3mm的方钢板,并与钢管进行围焊,焊接质量须得到保证。在浇筑混凝土之前用CH-40普通灌浆料密实灌浆,直到溢出而止。

(三)筏板内部模板支设

钢筋施工后期,因为模板工程要穿插作业,所以必须做好施工安排,尽量在第一时间完成有后续模板作业的工作,包括积水坑、集水井和降水井等模板的支设,施工控制要点如下。第一,降水井的模板应进行特殊加固,因为降水井的预留是从筏板底部到顶部,高达3.5m,混凝土浇筑时模板所受的浮力会很大,为防止模板上浮和底部混凝土因为压力大而外漏,主要采取了两点措施:(1)在降水井底部四周放置网片可以保证底部混凝土砂浆不外溢;(2)在加固模板的同时将模板与筏板钢筋绑在一起,且在模板上面放配重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模板上浮。第二,模板必须垂直。根据规范规定,用2m托线板检查垂直度误差保证在5mm之内。第三,模板顶部必须设置可靠的限位措施,如在模板内侧加斜撑。第四,阴角模和阳角模处确保不漏浆,可在模板连接处贴3mm厚的双面胶将拼缝处堵实。整体连续浇筑混凝土。

(四)混凝土温控

1.外加剂的掺加原则及材料选用

(1)粉煤灰:混凝土在水化过程中,水泥会产生大量热量,使混凝土温度升高,且混凝土强度越高,水泥用量越大,水化热就越大,这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内因,但通过掺加粉煤灰填充混凝土中的水泥空隙,可使混凝土更加密实,并能有效降低水胶比,推迟和减少混凝土发热量而改善其抗渗性、和易性和可泵性,便于施工浇筑。

(2)高效减水缓凝剂:作用是减少用水量,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减少其收缩、泌水及干缩现象。

2.配合比确定

经反复试配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每立方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用量分别为:525#普通硅酸盐水泥350Kg,水165Kg,砂725Kg,石1045Kg,Ⅱ级粉煤灰115Kg,外加剂9.3Kg。混凝土初凝时间为13.67h,坍落度为160mm,满足施工要求。

3.现场混凝土的输送

根据本工程特点,采用2台型号为HBT60A的混凝土输送泵,把混凝土输送至施工作业面处。须合理选择泵送压力,泵管直径,输送管线布置应合理。泵管上可采用麻袋覆盖,并经常淋水散热。受料斗必须配备孔径为50的振动筛,防止个别大颗粒骨料流入泵管。泵送混凝土前,先将储料斗内清水从管道泵出,以湿润和清洁管道,然后压入1:2水泥砂浆润滑管道后,再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只允许使用软管布料,不允许使用振动棒推赶混凝土。浇筑入模时,端部软管均匀移动,使每层布料均匀,不应成堆浇筑。混凝土泵送时,若发生故障,停歇时间超过45min时,应立即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

4.入模温度控制

入模温度对大体积混凝土后期的温度应力控制有较大影响。混凝土浇注前,要求商品混凝土供应厂家对砂、石骨料提前3d遮阳覆盖,且在覆盖前对石子采用地下深井水冲洗。拌合水采用即时抽取的地下深井水,温度不超过15℃。混凝土运输路程约10km,运输过程中对运输车辆有效覆盖。加强混凝土出机温度及入模温度监控,当入模温度过高时,通过掺加冰块等方法及时调整拌合水温度。本次混凝土浇注时测定34组入模温度数据,最高值达33℃,最低值为29℃,平均值约为30.5℃。

5.混凝土浇筑

浇筑采用两步走,即先浇筑筏板以下位置各承台和条形基础混凝土,待混凝土接近终凝时,再浇筑筏板混凝土,浇筑时上层筏板和下层承台混凝土的浇筑时间间隔不得超过5小时,保证上下混凝土塑性闭合。混凝土振捣采用挂牌制,专人分区分片负责,振捣时在下料点及坡脚各设三台振动器,混凝土振捣时间保持10-30秒,确保混凝土密实性。混凝土的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垂直振捣,插点距离300~400,插点距模板200,振捣采用快插慢拔原则,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cm消除两层间的接缝。以表面泛浆无明显下沉和气泡为准。

泵送混凝土排除沁水和浮浆后仍有较后的水泥浆,按标高用刮杆赶平。用木搓拍密实。底板初凝前要适时进行上翻450高墙混凝土的浇筑,浇筑时,振捣棒插入板内5cm,防止产生冷缝。浇混凝土时,设专人看模,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生要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

6.保温养护措施

砼浇筑及二次抹面压实后立即覆盖保温,先在砼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在上面覆盖二层草帘。保温养护是大体积砼施工的关键环节。保温养护的目的主要是降低大体积砼浇筑时里外温差值以降低砼块体的自约束应力,其次是降低大体积砼浇筑块体的降温速度,充分利用砼的抗拉强度,以提高砼块体承受外约束应力时的抗裂能力,达到防止或控制温度裂缝的目的。新浇筑的砼水化速度比较快,先盖上塑料薄膜后可进行保温保养,不但可以防止砼表面因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还可避免草帘因吸水受潮而降低保温性能。柱、墙插筋部位是保温的薄弱环节,要特别注意覆盖严密,以避免造成温差较大。经技术部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同意后,方可将保温层及塑料薄膜逐层掀掉,使砼按设计要求散热。

参考文献:

[1]吴晓娥.建筑筏板基础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技术[J].广东建材,7期.

浅谈建筑筏板基础施工技术 篇3

关键词:筏板基础;施工技术;钢筋;模板;混凝土

一、工程概况

某工程为地上17层,地下1层的框架结构商住楼,总建筑面积12750m2。天然地基为砂质粘性土作为持力层,基础底板结构采用平板式筏板基础,筏板长33.71m,宽33.1m,底板厚1.5m,采用抗渗混凝土,强度等级。C30、D6抗渗,总用量为1500m2,底板配筋为双层双向φ25@150,支撑筋为φ25@2000×2000。

二、基础结构方案选择

在高层建筑中常用的基本结构型式为桩基本,本工程原本采用预应力管桩基本或人工挖孔桩基础。但由于场地基岩埋深相对较浅,地下室开挖后,最短有效桩长仅为2m左右,且有可能残积层中存在中风化岩孤石,所以采用以强风化花岗岩为桩端持力层的预应力管桩基础会给工程带来很大的困难。而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也是以中微风化花岗岩为桩端持力层,施工时也要穿过坚硬层进入稳定、基岩需要降水和爆破,才能进行桩的检测和验收,施工周期长,工程投资高,同时,人工挖孔桩还存在施工危险性高,容易对周边建筑物造成影响等缺点。所以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本工程采用了筏板基础的施工方法。

三、筏板基础施工技术

(一)混凝土材料的选用

筏板基础砼体积大,应控制水泥水化热影响,防止砼产生裂缝。因此,要求搅拌站给予配合。砼配合比设计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水泥

因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水化热,水泥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砼内的溫度变化,根据经验,每立方米混凝土泥用量,每增减10kg,其水化热将使混凝土的温度相应升降约1℃,因此必须控制好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应优先选用较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用量控制在400kg/m3以下,水灰比应小于0.6。坍落度要求120~160mm。

2、粗骨料碎石

尽量选用粒径大,级配良好的粗骨料,严禁采用石屑作骨料。选用碎石粒径10~30mm为主的混凝土,含泥量少于1%。

3、细骨料砂

细度模量2.6~3.0,含泥量少于3%。

4、添加剂

为推迟水化热的峰值期、减低水化热及延长凝结时间,适于泵送砼要求掺缓凝外加剂和高效减水剂。为减少水泥量,可掺加适量的粉煤灰。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或膨胀水泥,使混凝土得到补偿收缩,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二)混凝土供应

本工程混凝土浇筑量较大,现采用泵机泵输送混凝土。而本工程的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配合比由混凝土搅拌站提供,并要求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及供应量。本工程的地下室底板与外壁板有防渗要求,故混凝土要按设计要求添加外加剂,并在浇捣时注意加强振捣工作,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每车砼进场后,先核对送货单现任务单上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然后检测每车砼的坍落度(12~16cm之间),满足要求后方可使用,不合格的坚决作退货处理。

(三)钢筋工程

筏板钢筋骨架在筏板基底砼垫层硬化完工后进行,放线→筏板下层1排钢筋布置、绑扎→筏板下层2排钢筋布置、绑扎→支撑筋布置、焊接→筏板上层2排钢筋布置、绑扎→筏板上层1排钢筋布置、绑扎→筏板柱、墙插筋绑扎→校正、固定绑扎筏筋骨架要求:

(1)扎丝选用20#扎丝绑扎。绑扎方式采用十字兜扎法固定,严禁单向绑扎。

(2)底部筏筋双面双向Ф25@150钢筋安装前,根据设计要求的钢筋保护层厚度要求用50㎜厚C15砼垫块作保护层的垫块,按@≤1m双向安放,布完后再布底筋绑扎,扎筋时,保护层垫块应牢固置于底筋不滑动,底筋扎完检查保护层是否符合设计保护层要求,未满足应垫至规定高度,严禁使用砖头、钢筋、铁件、石块等材料作保护层垫。

(3)钢筋骨架扎齐后,应检查有无漏筋,漏扎和间距不等以及接头有无不合规范等现象,如有及时纠正,复检报验。

(4)筏板边竖向保护层,在筏筋骨架完成,检查合格后,采用专用的塑料保护层垫卡卡牢边筋,留足保护层。

(5)筏板采用八字扣绑扎,相交点全部绑扎,相邻交点的绑扎方向不宜相同。上下层钢筋中间用Ф25支撑钢筋按@1.5m,梅花型摆布在钢筋网内,上、下层钢筋均点焊支撑钢筋上。保证上层钢筋位置准确,绑扎牢固,无松动。

垫层浇灌完成后,砼达到1.2Mpa后,表面弹线进行钢筋绑扎,钢筋绑扎不允许漏扣,柱插筋弯钩部分必须与底板筋成450绑扎,连接点处必须全部绑扎,距底板5cm处绑扎第一个箍筋,距基础顶5cm处绑扎最后一道箍筋,做为标高控制筋及定位筋,柱插筋最上部再绑扎一道定位筋,上下箍筋及定位箍筋绑扎完成后将柱插筋调整到位并用井字木架临时固定,然后绑扎剩余箍筋,保证柱插筋不变形走样,两道定位筋在基础砼浇完后,必须进行更换。

独立柱基钢筋绑扎:钢筋绑扎好后底面及侧面搁置保护层塑料垫块,厚度为设计保护层厚度,垫块间距不得大于1000mm(视设计钢筋直径确定),以防出现露筋的质量通病。注意对钢筋的成品保护,不得任意碰撞钢筋,造成钢筋移位。

(四)模板工程

1、240mm砖胎模

砖胎模砌筑前,先在垫层面上将砌砖线放出,比基础底板外轮廓大40mm,砌筑时要求拉直线,采用一顺一丁“三一”砌筑方法,转角处或接口处留出接搓口,墙体要求垂直。砖模内侧、墙顶面抹15mm厚的水泥砂浆并压光,同时阴阳角做成圆弧形。底板外墙侧模采用240mm厚砖胎模,高度同底板厚度,砖胎模采用MU7.5砖,M10水泥砂浆砌筑,内侧及顶面采用1:2.5水泥砂浆抹面。考虑混凝土浇筑时侧压力较大,砖胎模外侧面土方必须回填并夯实。

2、集水坑模板

根据模板板面由10mm厚竹胶板拼装成筒状,内衬两道木方(100×100mm),并钉成一个整体,配模的板面保证表面平整、尺寸准确、接缝严密。模板组装好后进行编号。安装时用塔吊将模板初步就位,然后根据位置线加水平和斜向支撑进行加固,并调整模板位置,使模板的垂直度、刚度、截面尺寸符合要求。

3、外墙高出底扳300mm部分

墙体高出部分模板采用10mm厚竹胶板事先拼装而成,外绑两道水平向木方(50mm×100mm)。在防水保护层上弹好墙边线,在墙两边焊钢筋预埋竖向和斜向筋用φ12钢筋剩余短料),以便进行加固。用小线拉外墙通长水平线,保证截面尺寸为297mm(300mm厚外墙),将配好的模板就位,然后用架子管和铅丝与预埋铁进行加固。

模板固定完毕后拉通线检查板面顺直。

(五)混凝土工程

本工程基础混凝土工程量较大,施工范围小,混凝土供应集中,供应强度较大,给施工带来一定难度。由工程特点及现场条件所限,本工程混凝土拟采用现浇混凝土。

1、严把混凝土振捣关

振捣手的素质是保证振捣质量的关键。为提高振捣手的水平,全现场振捣手全部进行培训,通过培训评选出优秀振捣手,对关键部位、施工难度大的部位由优秀振捣手或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振捣手亲自操棒,其余部位要保证混凝土每个作业面上都有优秀振捣手带班。为尽量避免漏振和过振的情况,振捣时振到混凝土表面振出浆而不再下沉为止。

2、严把混凝土浇筑关

根据振捣器的型号、有效半径对竖向构件混凝土的分层厚度进行计算,浇筑时严格按浇筑厚度下混凝土,为了准确控制,应配备尺规杆和手把灯。

3、严格控制新旧混凝土接搓时间

应认真计算分层浇筑混凝土的用量,根据估算出的混凝土初凝前必須完成的混凝土量,计算出均匀供应的速度。合理组织,使新旧混凝土接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确保旧混凝土初凝前被新混凝土覆盖,不会出现冷缝。

4、把好施工缝关,防止出现冷缝

施工缝应严格规范和设计批准的位置留置,严格禁随意留置施工缝。施工缝处理作为一项重要检查内容,应由专职质检员和甲方、监理及设计共同对施工缝剔凿、清理及表面处理等情况进行联合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浇筑混凝土。此外,施工缝处理时要注意剔除表面浮浆及松散混凝土,剔到实处露出石子后用水冲洗、湿润,并不得有明水。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才允许接槎。

参考文献:

[1]姚善发,贾垒,曲新钢.极热高温地区CBK项目大体积筏板基础分块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 2012年22期.

筏板基础大体积砼施工技术措施 篇4

1 大体积砼的控制要素

对大体积砼的控制, 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原材料的选择; (2) 材料配比的设计; (3) 施工段的划分及浇筑顺序; (4) 砼浇筑质量控制; (5) 砼的养护及温度控制;以下我们将从这五个环节对其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2 筏板基础大体积砼的施工环节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 本文从上述的各个控制要素出发, 结合工程实施的具体环节, 对筏板基础大体积砼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研究。

2.1 施工的准备环节

施工的准备环节主要对工程中所需要的材料进行适当的选择, 并且对所选材料进行合理配比, 以保证砼在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进行, 质量达标。一般砼工程中所需要的材料为水、水泥、石子、砂、粉煤灰、矿渣、减水剂及抗渗剂。下面我们对各材料的选择要求进行阐述。

目前城市建设多采用商品砼, 因此水泥多为普通硅酸盐水泥, 只能靠掺合料来调节, 如果条件允许最好采用低水化热的粉煤灰水泥或矿渣水泥。掺合料加入粉煤灰及矿渣, 可改善砼的粘聚性和可泵性, 并可节约水泥用量降低其水化热。石子选择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 粒径5~31.5mm, 含泥量不得大于1%。砂宜选择中粗砂, 细度模数宜大于2.8, 含泥量不大于3%。外加剂加入减水剂及抗渗剂, 减水剂可以改善砼的和易性, 抗渗剂来满足底板砼的抗渗要求。

材料的选择是工程准备的第一个环节, 材料选取完毕后, 要对大体积砼配合比进行合理设计, 配比之前要对所选的材料特性进行分析, 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试配的比例, 宜采用砼60天强度做为大体积砼配合比设计、强度评定及验收的依据。降低砼的水泥用量, 降低水灰比, 延迟水化热释放速度, 热峰也随之推迟, 从而减少温度应力, 大大减少大体积砼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温度裂缝的可能性, 这是影响大体积砼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

根据工程的建筑结构特点、现场的道路分布及场内交通情况, 认真划分施工段及安排浇筑顺序, 确保机械设备及劳动力投入合理有序, 避免因约束和不均匀沉降从而产生裂缝, 避免大体积砼施工中间歇时间过长而形成冷缝, 这将影响大体积砼工程的浇筑质量。

2.2 施工过程的把控

施工过程中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严格把控, 即砼浇筑的处理、砼的泌水处理、砼的表面处理, 本文主要对底板砼浇筑的质量进行详细解说。

2.2.1 砼浇筑的处理

砼浇筑过程中, 为了避免离析、分层以及坍落度等一系列不稳定现象及在分层浇筑时因间隔过长而出现冷缝等问题, 保证底板砼的密实与均匀, 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严密的控制, 以保证工程质量。

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认真检查现场的施工准备工作, 明确个人的岗位和责任。施工中严格按技术交底办事, 落实岗位责任制, 定时检查砼坍落度, 如发现坍落度不符合现场要求, 应立即停止使用该车次的商品砼, 第一时间通知商品砼公司进行调整。

砼浇筑前应对砼接触面先行湿润, 即在砼浇筑前24小时对垫层及侧模进行喷雾湿润。对于底板砼的浇筑, 通常采用同一坡度、薄层浇筑、一次到顶、循环推进、斜面分层的浇筑办法。浇筑时对斜面的坡度进行严格控制, 这个值一般控制在1∶6~1∶10之内。对斜面分层进行自下而上浇筑, 控制每一层的厚度约为0.5~0.7米, 浇筑的时间间隔控制在3个小时之内。为了避免上下两层出现冷缝, 应在下一层砼尚未初凝前, 浇捣上一层砼时插入下层砼中约5~10cm, 插点间距为30~40cm, 采用二次振捣来保证砼的接槎良好。振捣应当采取插入式的振捣棒进行振捣, 操作人员在振捣时要认真负责, 避免出现过振和漏振的现象。在每一个浇筑带前后布设三道振捣棒, 第一道布设在砼的卸料口, 第二道布设在砼的中部, 第三道布设在砼的坡脚处。振捣时, 出料的砼先进行振捣, 这样可以避免集中堆料。

在振捣过程中为了保证砼的质量, 尤其是对其温度的控制是有必要的。温度过高会引起较大的干缩以及给砼的浇筑带来不利影响, 建议最高浇筑温度控制在40℃以下为宜, 水泥出仓使用温度应控制在60℃以下, 砼搅拌时可以适当的加入小冰块、向骨料喷射水雾或使用前用冷水冲洗骨料, 通过一些降温措施来保证砼的温度适宜而不影响工程质量。

2.2.2 砼的泌水处理

大体积砼在浇筑、振捣过程中, 常常会出现泌水现象, 泌水严重时, 可能影响相应部位的砼强度指标。为了对泌水进行合理的处理, 需要通过垫层的处理找坡使得水根据自身的流向特点集中排到集水坑, 进而对其进行抽水完成泌水的处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砼下料时, 为了克服砼的泌水应当保持四周的砼要适当的低于中间的砼。

2.2.3 砼的表面处理

对于砼表面的处理, 是为了保证砼表面的密实度, 以减少不必要的表面收缩变形甚至出现龟裂等问题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处理砼表面时, 应当在浇筑进行2~3小时之后进行, 表面处理时先用大横杠刮平, 在砼接近初凝之前用刮尺刮平并用木抹子搓平压实, 二次抹压收浆, 之后再用电动转盘式抹光机进行抹压收光, 这样可以保证砼表面的平整以及密实。再用保温保湿材料对其覆盖, 这样能够有效的对其进行养护以达到保护砼面的效果, 避免龟裂现象的产生。

3 砼的养护及温度控制

砼的养护主要是指对砼表面进行的湿热养护, 为了避免出现龟裂而实施的一些保护措施。一般养护的工作需要在砼浇筑结束12小时以后, 对其表面的覆盖由下至上为塑料薄膜、棉毡等。塑料薄膜、棉毡的数量以及养护时间应根据工程具体的实施情况而定, 养护时间一般不得少于14天, 养护过程中要对养护的材料进行良好的保护, 避免其受到破坏, 一旦出现上述情况, 或者遇到特殊的天气状况, 则需要根据天气的需要对塑料薄膜、棉毡进行更换及数量的增减处理。对大体积砼应进行温度监测已指导砼的养护, 避免砼的升温造成质量问题, 测温点应具有代表性及可比性, 监测布点按照兼顾均匀布点与重点布点的原则。通常沿浇筑高度应布置在砼底部、中部及表层, 平面应布置在边缘与中间。一般是1~7天每4个小时进行一次温度测量, 8~28天每6个小时进行一次温度测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 测量的数量以及测量间隔的时间依次减少。当底板表面无保温覆盖时表面温度与中心点温度自然温差降至25℃或中心点温度降至50℃以下时停止监测。除此之外在整个过程中一定要保证砼的表面始终湿润, 在砼强度没有达到预定的强度之前, 避免在其上部进行加载, 以此来保证砼的质量。

大体积砼施工中应使砼中心与表面温度不大于25℃、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不大于20℃及砼的降温速率不大于2℃/d的允许范围内, 则可控制大体积砼裂缝的出现。因此筏板基础大体积砼应进行热工计算, 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养护、降温保温方式, 明确砼表面所采用的塑料薄膜、棉毡数量。

对于电梯基坑核心筒局部较厚的砼部位, 可采用循环冷却水温控制的方法进行砼中心降温。如采用热导性好并具有一定强度的输水薄壁铁管, 在大体积砼内呈环形或蛇形循环多层布置, 根据冷却循环水进出口温差监测情况, 及时调整水温及流量, 满足温控要求。冷却水管使用完后, 在其入口及出口处用压力进行灌浆封堵即可。

4 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筏板大体积砼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 根据相关的标准以及要求对施工过程进行规范控制。精选原材料、优化砼配合比, 是筏板大体积砼质量控制的先决条件。砼的浇筑以及养护是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直接对筏板大体积砼的施工质量造成影响。过程中对砼中心区和表面温度进行严格把控, 有效地控制砼的温度, 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与防范, 是保证筏板大体积砼后期质量的主要手段。

摘要:为了保证筏板基础大体积砼工程的顺利施工, 同时减少其质量通病, 本文在提出筏板基础大体积砼的控制要素后, 根据各要素在施工中的作用及自身特性, 从施工环节出发, 对施工的准备环节、砼的浇筑环节、养护及监测环节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通过规范并细化各环节操作以保证筏板基础大体积砼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与高质量。

论筏板基础的设计 篇5

关键词:筏板基础 刚性板法 弹性板法

1 筏板基础的形式

1.1 平板式筏基 这种筏基是一块放在地基上的钢筋混凝土大板。柱子和剪力墙就布置在这块大板上。根据柱底内力或剪力墙底内力按冲切要求算出板厚,当不满足要求时可在柱下或剪力墙下局部增加板厚,形成墩式筏基。

1.2 肋梁式筏基 肋梁式筏基也叫梁板式筏基。肋梁可以正设(梁在筏板下),也可以反设(梁在筏板上)。肋梁式筏基比平板式筏基刚度大,且对调整不均匀沉降更有利。

1.3 空心式筏基 对于软弱地基上的筏基,应把筏板厚度增加,但这时柱或剪力墙周围的材料能充分发挥作用,而离此较远处的内力减少,为了降低材料消耗,将厚板挖空形成类式箱基的空心式筏基。空心筏基中的空间基本上不能利用。

2 筏板基础的计算公式

2.1 刚性板法

刚性板法的假定条件是:地基土较均匀;基础是绝对刚性的;板与地基的接触压力呈直线分布;上部结构刚度较好;地基土压缩模量Es<=4Mpa,可按地基反力直线分布计算内力并进行抗裂验算。

计算方法:先根据地基承载力估算筏板底面积:

A?叟Fi/f

式中:A——所求筏板底面积(m2);Fi——上部结构作用在筏板基础上的总荷载设计值(kN);f——地基承载力设计值(kN/m2)。

确定筏板厚度:按照冲切计算公式:

F?燮0.6ft Um ho

式中:F——集中反力设计值,对柱取轴力设计值减去筏板冲切破坏锥体内的地基反力设计值(kN);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Um——距柱边ho/2处冲切临界截面的周长(m);ho——筏板的有效高度(m)。

确定筏板的基底反力:

P=Fi(1/A±exX/Iy±eyY/Ix)

Pmax min=Fi(1/A±ex/Wy±ey/Wx)

式中:ex,ey——合力Fi的作用点距基础形心在x,y方向的距离(m);Ix,Iy——筏板平面绕x,y轴的惯性矩(m4);其中:Ix=lb3/12;Iy=bl3/12;Wx,Wy——筏板平面绕x,y轴的抵抗矩(m3);其中:Wx=lb2/6,Wy=bl2/6。

由于工程实际中的筏基,往往不一定能达到真正的绝对刚性,与实际地基反力相比较,筏基在端部第一、二开间内的地基反力偏小,故设计时应在这一范围内将地基反力增加10%~20%。再把柱作为支座,按倒楼盖法计算筏基的内力。

2.2 弹性板法

如不满足刚性板法的假设时,应按弹性板法计算。

第一种方法:有限差分法。采用有限差分法时,为确定地基反力,可假设地基符合文克尔(WinKler)假设模型,即地基反力P与地基沉降亦即板的挠度ω(x,y)成正比。

即P(x,y)=kω(x,y)

式中:k——地基系数或基床系数(kN/m3),基床系数大多按荷载试验确定,是一个综合性的系数。

在有限差分法中,它将弹性地基板的微分方程归结为求解差分方程组:

4ω/4x+24ω/x2y2+4ω/4y=[q(x,y)-P(x,y)]/D

式中:w——板上任意点的挠度,亦即地基沉降(m);q(x,y)——作用在板上的分布荷载(kN/m2);P(x,y)——等于kω(x,y);D——板的刚度(kNm);

即:D=Eh3/12(1-υ2)

E,υ——板的弹性模量(kN/m2)和泊松比;

h——板的厚度(m)。

在差分方程中,是关于每一个网格结点挠度 wi的线性方程组(i=1,2, …n),

解此n个联立方程组,可求得各结点的挠度。同样,也可将板的内力(弯矩、剪力、扭矩)公式用差分格式表达,代入上述各点挠度,即可获得板的内力。

第二种方法:有限单元法。有限单元法的计算有多种不同的力学分析模型。第一种是弹性支承双向网格梁模型,用杆系结构有限元法分析筏板的内力和位移。第二种是将筏板作为弹性支承的板,用板的有限元法计算。第三种是采用双向板的有限单元法计算板的内力,但板的支座为上部结构的柱和剪力墙,荷载为地基反力(或桩的支承反力)。

3 构造要求

3.1 筏板基础混凝土宜采用C20以上,垫层C10,厚度100mm,钢筋保护层35mm,当有防水要求时,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应低于S6。

3.2 筏板基础板配筋除按承载力要求配外,纵横两个方向的支座钢筋应按大于0.15%的配筋率贯通,板的上皮钢筋应全部贯通。除应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满足筏形基础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

4 结语

筏板基础的计算公式及构造要求一定要满足有关规范及构造手册的要求。筏板基础所用的钢筋及混凝土量都较大,因此设计时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做到既符合承载力要求,又要经济合理。

参考文献:

[1]张睿,王伟力对高层建筑结构筏板设计有关问题的探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3(9).

[2]邓南沙,张建隽,王名臣.筏板长宽比对桩筏基础沉降影响有限元分析[J].山西建筑,2008(5).

[3]刘继光.筏板基础选型和设计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篇6

某拟建小区建筑面积为78 588 m2,由2层地下室、3层裙楼、8幢9层塔楼组成。底板为1.3 m厚的筏板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抗渗等级为P6。由于基础为大体积混凝土,因此,我们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在施工前编写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并严格按施工方案组织与指导施工,主要从现场的平面布置、劳动力的组织、施工的技术准备和砼的组织、浇筑、养护、测温及保温等方面控制混凝土温度和收缩裂缝,以保证混凝土质量,确保了伐板基础施工顺利完成。

2 施工部署

(1)现场平面布置根据现场环境,为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在底板混凝土施工阶段布置2台混凝土输送泵。

(2)由于混凝土一次浇筑量大且必须连续浇捣,因此须充分考虑劳动力和施工机械设备的投入。

(3)由于施工作业面积较大、施工人员多、机械设备多,易出现混乱局面,并易发生质量和安全事故,因此,为确保底板砼浇筑时有条不紊,紧张有序,顺利完成底板砼施工,在浇筑前建立一个健全高效的底板砼施工组织机构。根据施工部署,底板混凝土浇筑分4个区进行流水施工,各区内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毕。

3施工准备

(1)材料准备。砼覆盖用的塑料薄膜等按计划要求进场。

(2)机具准备。施工用各种机具按计划要求进场,并做好保养和维修工作,确保使用时运转正常;各类小型手工用具购置齐全。

(3)技术准备。及时组织现场有关人员认真审图,了解设计意图,参与业主、监理和设计单位的图纸会审工作,解决好施工中设计未明确的问题。编制底板混凝土施工方案,经审核可行后向各相关人员(包括各工长和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4)混凝土配合比要求。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标号为C35P6。

(5)为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根据混凝土浇筑需用量、混凝土输送泵实际输送能力、砼搅拌站距离、砼搅拌运输车的平均车速等参数,通过计算可知混凝土初凝时间及混凝土运输车数量。

(6)商品砼供应合同的签订。底板混凝土浇筑前与砼供应单位签订供应合同,在合同中明确所需砼的强度等级、性能、材质要求、供应量、供应时间和供应方式等。

(7)底板面标高控制。在底板纵横向每间距2 m附加1根Φ10 mm竖向短钢筋,短钢筋与底板上下层钢筋网绑牢,用水准仪将标高抄于短钢筋上,用红油漆标明。

4 主要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4.1 基础底板钢筋施工

基础底板钢筋类型如下。一级钢:Φ6 mm、Φ8 mm、 Φ10 mm;二级钢:Φ 12 mm、Φ 14 mm;三级钢:Φ 10 mm、Φ12 mm、Φ14 mm、Φ16 mm、Φ20mm、Φ25 mm;上、下层钢筋为三级钢Φ25 mm,采用直螺纹连接,加强筋为三级钢Φ12 mm、Φ16 mm、Φ 18 mm、Φ20 mm。施工顺序:定位放线→梁钢筋骨架定位→下层横向钢筋→下层纵向钢筋→高强混凝土垫块固定→绑扎成网→柱子定位筋→上层纵向钢筋→ 上层横向钢筋→柱子、剪力墙插筋。上、下层的钢筋间距为1.5~2 m。绑扎底层钢筋时,注意上层钢筋的定位及安装。钢筋接头位置:底筋在跨中1/3内,上筋在墙柱支座处。

4.2 防水混凝土施工

本工程地下室底板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6,为保证结构自防水质量,要求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从原材料选择、试验、配合比设计和混凝土施工控制着手,优选出满足设计强度等级、抗渗等级和耐久性,且水化热相对较低、收缩小、泌水少、施工性能良好的防水混凝土,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及养护,从而保证混凝土内实外光,控制结构不出现温度收缩裂缝及钢筋和预埋件无渗水通道,保证结构具有良好的自防水功能。

(1)组织好施工程序,严格控制防水混凝土运输及停放时间。

(2)混凝土的浇筑采取分层斜向推进的办法,振捣时一定要将振捣棒伸至下一层50 mm左右。

(3)加强防水混凝土同条件养护及标准养护试块工作,准确掌握拆模时间。

(4)混凝土养护采取定时喷水并用塑料膜覆盖的方法,养护时间不少于14 d。

4.3 底板混凝土的浇筑

底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应从2个方面进行考虑:①保证混凝土在浇筑运输期间不出现离析、分层和坍落度不稳等问题,避免因分层浇筑时间的间隔,而使前层混凝土凝结后,再浇筑次层混凝土造成施工冷缝;②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1)底板浇筑方法:底板混凝土采用斜面分层浇筑法,浇筑工作由下层端部开始逐渐上移,循环推进,每层厚度为500 mm,通过标尺杆进行控制。夜间施工时,尺杆附近要用手把灯进行照明。浇筑时,要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捣上一层混凝土并插入下层混凝土5 cm,以避免上下层混凝土之间产生冷缝,同时采取二次振捣法保持良好接槎,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2)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每个泵配3个以上振捣棒,在砼下料口配1~2个振捣棒,在砼流淌端头配1~2个振捣棒,在中间配置1~2个振捣棒,在两侧各配3个振捣棒负责两侧较宽区域的振捣。振捣手要认真负责,仔细振捣,防止过振或漏振。

(3)泌水处理:因泵送混凝土游离水偏多,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大量游离水会流向基坑最低处,故在浇筑大承台混凝土时,大量的积水应立即用污水泵抽出。不允许混凝土向水中浇捣,避免因水浸产生蜂窝或不密实。

(4)表面处理:由于泵送砼表面水泥浆较厚,浇筑后须在砼初凝前用刮尺抹面和木抹子打平,可使上部骨料均匀沉降,以提高表面密实度,减少塑性收缩变形,控制砼表面龟裂,也可减少砼表面水分蒸发,闭合收水裂缝,促进砼养护。在终凝前再进行搓压,要求搓压3遍,最后一遍抹压要掌握好时间,以终凝前为准,终凝时间可用手压法把握。

(5)注意事项:①混凝土浇筑时注意不得破坏钢筋、预埋件位置、预留孔位置。②混凝土泵送应保证连续进行,当供应脱节不能连续泵送时泵机不能停止工作,应每隔4~5 min使泵正、反转2个冲程,把料从管道内抽回重新拌和,再泵入管道,以免管道内拌和物结块或沉淀,同时开动料斗内的搅拌器,搅拌3~4转,防止混凝土离析。③当输送管道被堵塞时,可用木槌敲击管路,找出堵塞的管段,拆卸堵塞管道,取出堵塞物,并检查其余管路,无堵塞后方可接管,重新压送混凝土时,应待管内空气排尽后,才能将拆卸过的管段接头拧紧。④泵送结束后,要及时进行管道和泵体清洗,以防混凝土残留在管道或泵体中而影响下一次泵送。

4.4 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1)大体积混凝土养护。砼施工后,通过在底板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养护,来控制砼的内外温差,并随时根据天气变化进行增减。次日,在塑料薄膜上浇水养护。

(2)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本工程混凝土浇筑在4月中旬进行,拟定先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覆盖时间以混凝土初凝时间为宜。覆盖塑料薄膜的目的是防止水分蒸发,形成良好的保温层。派专人经常检查薄膜的完整情况和混凝土的保温效果,并随时根据测温情况及天气变化进行增减。在养护阶段,需注意对保温材料进行保护,以免受到损坏。当发现保温材料损坏时,应立即更换。

(3)底板混凝土的试验。在底板混凝土施工阶段,混凝土连续浇筑方量大于1 000 m3,故每200 m3为取样单位。每取样单位取5组试块,其中3组为3d、7 d、28 d强度试块,另2组为同条件试块;抗渗以每500 m3混凝土为取样单位,每取样单位取2组试块,每组6块。在砼施工时,对试块和坍落度的取样实行监理见证制,经监理见证的取样样品必须达到同类所有样品的30%以上。

4.5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

进场的商品混凝土要随附商品混凝土出厂合格证、水泥品种、强度等级、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骨料的种类和最大粒径、外加剂、掺合料的品种及掺量、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坍落度、混凝土配合比和标准试件强度。对其强度的评定按设计要求以28 d强度为依据。坍落度、和易性等混凝土施工性能的检验以到达现场入模前为准。在现场检查混凝土坍落度,要求的坍落度与实测的坍落度之间的偏差必须符合规范规定的允许偏差值内。在混凝土性能达不到要求时,作退场处理。在混凝土振动时,振动棒要快插慢拔,按450 mm左右的间距成梅花形布置振动点。混凝土振捣时在钢筋骨架上铺跳板,操作人员在跳板上施工。在混凝土初凝前由抹灰工抹平混凝土面,随抹随拆除跳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专人看模,认真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预买埋管道和预留孔洞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当发现有变形时及时修正处理。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水泥浆较厚,在浇筑后要进行处理。当混凝土浇筑到设计标高时用长刮尺刮平,在初凝前用木抹子打磨压实,以闭合收水裂缝。12~14 h (视气温情况)后,作业人员才可覆盖塑料薄膜进行养护。过早覆盖塑料薄膜不利于混凝土的散热。

5 结语

经过周详的计划和精心施工,施工单位最终顺利地完成了基础底板的施工,确保了基础混凝土质量,为后续工程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筏板基础混凝土施工是根据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方法组织施工,主要从现场的平面布置、劳动力的组织、施工的技术准备和砼的组织、浇筑、养护、测温及保温等方面控制混凝土温度和收缩裂缝,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关键词: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 篇7

1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底板的施工难点

本文30层高层建筑物中, 有两层是地下室, 这意味着底板施工质量是极为重要的, 为巩固高层建筑的质量及稳定性地地基工程使用的是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底板施工技术, 该技术可以有效保证在整栋大楼的建筑质量, 但在施工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施工难点, 具体难点见表1。

从表1不难看出基坑底地基土、大体积混凝土及抗渗混凝土是基础底板的重要施工内容, 相应的施工难点主要包括基坑底地基的强度控制、大体积混凝浇筑质量控制及抗渗混凝土的材料选取及温度控制等。

2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调配比的设计

混凝土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重要在于提高建筑物的强度、抗压性能、抗震性能等, 是现时代必不可少的建筑施工材料之一, 其施工技术也是工程施工中重要施工技术, 对建筑物尤其是高层建筑物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而混凝土本身的强度、和易性、坍落度、水泥用量、水化热大小、初终凝时间及收缩率等是建筑物强度、抗压性及抗震性的决定因素, 所以要做好混凝土调配设计。这要求设计人员必须按照以上实际性能指标及建筑物实际情况, 实际具有针对性的混凝土调配比。例如本文30层135m高层建筑物, 其基础底板就选用强度性能指标为C40的混凝土, 该种混凝土除了强度性能好以外, 相应的和易性、水化热及收缩指标都相对较高, 能够有效提高高层建筑的抗压度、强度及抗震性能。该建筑物可以根据施工现场条件将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60mm, 初凝时间控制在10h。

其他材料的掺加原则、具体选用及配合比确定如下:

2.1 混凝土外加剂的掺加原则及材料选用

(1) 粉煤灰的选用及掺加原则:粉煤灰主要用于水泥空隙的填充, 其作用在于密实混凝土, 降低水饺比和混凝土发热量, 以此实现混凝土抗渗性、和易性及可泵性等改善, 为混凝土浇筑施工打下良好的施工基础。

(2) 减水缓凝剂的选用及掺加原则:减水缓凝剂的作用在于减少混凝土搅拌用水量, 防止和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泌水现象。

2.2 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

根据135m高建筑物实际, 可以将配合比浓缩到每立方米建筑物中各种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 相关的配合材料主要包括酸盐水泥、水、砂、石、Ⅱ级粉煤灰及外加剂, 相应的配合比指标包括混凝土初凝时间、坍落度, 按照施工要求, 相应的配比见表2。

3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技术

一般建筑物施工过程中, 混凝土都是使用低温水进行搅拌, 同时对相应的骨科以冷水喷雾的形式实现预冷, 对相应的混凝土材材料进行遮阳装置设置, 以此防止阳光直射导致混凝土强度及其它性能的下降。同时也是较低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的有效措施, 使混凝土拌合物的入模温度控制在标准的25℃以下。当入模温度得到有效控制后, 相关施工技术人员还要根据实际情况, 设置测温点, 以便于及时了解、调节和控制入模温度, 一般情况下一个测温点设置2根测温管, 第1~5d的测温频率一般为2h/次, 第6d以后的的测温频率一般为4h/次, 一直待温度稳定后才停止温度测量。

4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

4.1 混凝土浇筑方法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必须根据施工工艺要求及施工现场实际情况, 将底板混凝土的浇筑分为两部分进行, 两部分的浇筑方法一样, 只是先后顺序不一样, 一般使用2台混凝土泵搅拌装置, 进行阶梯斜面的分层浇筑施工, 其分层厚度一般控制在400mm以内, 并且浇筑施工时还要请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在现场进行施工监督和管理。

4.2 混凝土振捣技术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振捣要根据混凝土泵形成的流淌坡度, 将混凝土振捣分为4个点设置, 第一个点是泵管出料口、第二个点事坡面中部, 第三、四个点是坡脚处, 以此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 在振捣时还要注意振棒距离的控制, 这有利于混凝土离析及漏振的预防。

5 筏板基础大体积底板降排水处理技术

5.1 底板降排水措施

底板降排水措施是筏板基础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要内容, 是保证建筑物防水性能的关键技术措施, 降水后的底板水面一般≤300mm, 具体的降排水措施有以下几点:①集水井必须设置在深度大的电梯井和柱墩内, 且位置在其位置在≥1.0m, 同时挡土墙的距离≥2.0m;②待底板垫层施工完成后, 必须在混凝土浇筑前用碎石封填集水井和盲沟, 并建设相应的垫层、防水层, 然后将底板中间的集水井作为降水井, 最后待混凝土浇筑后将降水井封堵。

5.2 底板降排水施工

底板降排水施工是在相应施工现场土方被挖至离标准高度300mm时, 将降水系统安装在相应的土方位置。具体施工过程如下:①根据工程设计挖集水井, 并在集水井开挖方向挖盲沟;②待集水井和盲沟都开挖完成后, 将滤网钢筋笼放置在集水井内, 同时利用碎石填满盲沟;③用铁丝网将碎石面全部覆盖, 并加上2层高标准的沥青纸垫层。

6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温差控制及养护技术

6.1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温差控制技术

实际工程建筑中的混凝土底板都具有厚度大、易裂缝、温差大的特点, 三个特点是相互作用的, 因为厚度大, 所以混凝土底板产生温差时容易造成温度裂缝, 所以要对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温差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①根据蓄水养护法, 将工程混凝土底板内外的温差控制在25℃以下;②从工程混凝土底板循环水管施工方面进行温差控制, 即要求循环水管管径为20mm, 且设置在底板厚度中线≤40mm的水平面, 水管与底板之间的间距最好保持在800mm, 同时要将水管、底板与钢筋接触, 以此保证钢筋传热性能充分利用, 从而实现降低和控制温差的目的 (见图1) 。

6.2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技术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是浇筑过后进行, 养护的核心是养护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蓄水性能, 这要求相关施工人员在实际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将相应集水井的水位保持在200mm, 以便于供水池、散热池和保温池水的循环使用, 同时要在这三个池里放置测温装置, 以便于及时了解水的温度, 以此实现对筏板基础大面积混凝土温差的控制。

7 结语

总而言之, 随着社会经济及建筑行业的发展, 使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得到发展, 并且已经广泛应用于各大建筑工程施工, 有效提高工程建筑质量及施工质量, 使工程建筑的抗压、抗震及强度等都得到有效保障, 是我国工程建筑行业未来施工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所以对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进一步研究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殷路扬.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建材与装饰, 2016 (12) .

[2]喻松.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 2016 (1) :127.

[3]王福红, 李剑敏.大体积基础筏板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4 (24) .

[4]王海虹.大体积基础筏板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讨[J].建筑界, 2012 (6) :74~76.

筏板基础施工 篇8

深圳市某办公大楼为单体项目工程, 基础为平板式筏形基础, 底板标高为-16.3 m, 板厚1.2 m, 核心筒位置厚2.4 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 抗渗等级为P10, 总浇筑方量约为6 321 m3, 采用的是商品混凝土, 拟分两次浇捣, 并采用补偿混凝土收缩法克服混凝土的收缩。

2 相关技术要求

筏板钢筋安装合格后, 为保证大体积混凝土凝固时的温度应力造成筏板裂缝, 应在筏板厚度1/2的位置水平铺设注水降温冷却水管, 冷却管采用25钢管呈S形排铺, 排距2.5 m。预先设置了3处测温孔, 采用的是25厚的薄壁钢管作为测温孔, 一端封住。薄壁钢管埋置的深度到筏板厚度的1/2处, 钢管上端高出板顶大概100 mm, 用麻丝封住端口。将降温管和测温孔在板钢筋上焊接固定。

2.1 混凝土的温控技术要求

1) 混凝土浇筑体的温升值宜不大于50℃ (在入模温度基础上) ;

2) 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表温差不大于25℃ (不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 ;

3) 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的速率不大于2.0℃/d;

4) 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的温度差不大于20℃。

2.2 浇筑技术控制要点

整个底板浇筑均是采用整体分层连续浇筑的方法。浇筑顺序是由左至右1/2厚度分两层依次浇筑, 先浇筑电梯井、集水坑底层混凝土再浇筑筏板底层混凝土, 后浇筑电梯井、集水坑面层混凝土再浇筑筏板面层混凝土。底部1/2浇筑速度要相对快些, 上部1/2浇筑时有意放慢, 用于降低混凝土运输搅拌时和机械至热的温度。混凝土的浇筑工序应该连续的进行, 如果必须要中断, 则应尽量减小其中断的时间, 并且应该在前层浇筑的混凝土初凝之前, 再浇筑施工完毕次层混凝土。施工的时候要注意防止混凝土产生收缩裂缝和温度裂缝。初凝前需要实施二次抹面工艺, 并需要整理钢筋。

由于核心筒部位2 400 mm厚, 核心筒部位混凝土采取分层间歇浇筑混凝土的方案。同时对施工缝进行凿毛并涂刷素水泥浆进行处理。分层间歇浇筑混凝土时, 应注意底板面筋须在第二次浇筑混凝土前再绑扎。

筏板基础的混凝土浇筑应该根据其面积和商品混凝土的供应能力来采取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或斜面分层的连续浇筑方案, 分层的厚度在300 mm~500 mm区间, 且不应大于所使用的振动棒长度的1.25倍, 分段分层多采取踏步式的方法分层推进, 一般的踏步宽度在1.5 m~2.5 m区间范围, 斜面分层浇筑应在每层厚30 cm~35 cm, 坡度取在1∶6~1∶7范围。

分层浇筑示意图见图1。

商品混凝土浇筑时宜从低处进行, 沿长边的方向由一端向另一端进行, 逐层的上升, 也可以采取从中间向两边推进的方法, 保持混凝土沿基础均匀的上升。浇筑时要在下层的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上层混凝土, 这样可以避免产生冷缝, 表面泌水也可以及时排走。

2.3 振捣技术控制要点

混凝土浇筑振捣时选择采用五台直径50型的振捣器, 振捣器的有效振动半径为34.7 cm, 分层厚度为40 cm (1.25×34.7=43.38) 。一台布置在浇筑点, 为垂直振捣;另一台布置在槎面处, 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所成角度为40°~45°之间进行振捣。振捣棒振捣时应该快插慢拔, 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捣棒上下小幅度抽动进行, 有利于上下振动时均匀, 振捣标准为表面的混凝土不下沉为准。振捣棒移动间距400 mm。每个点振捣器的振捣时间为15 s~30 s, 以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不再冒汽泡为准。当振捣上一层混凝土时, 为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振捣器应插入下层5 cm深以下。

3 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监测及控制

1) 把筏板面上面的部分当作蓄水侧壁, 当混凝土浇筑完成2 h后。筏板混凝土凝结后 (以可上人但不见脚印且表面混凝土开始泛白作为判断标准) , 即向筏板内洒水以进行保温养护。保温养护时间为14 d。2)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降温速率、环境温度及温度应变的测试, 在混凝土浇筑后, 每昼夜不应少于4次;入模温度的测量, 每台班不少于2次。3) 将玻璃温度计逐孔吊入进测温孔内, 并保持3 min以上, 然后将测得的筏板表面温度与观察温度计所得的温度进行比较, 如发现温度差值达到25℃, 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大于20℃或入模温度基础上的温升值达到50℃时, 对冷却管内进行注水降温, 并且采取表面加盖麻袋、草垫等的保温措施, 如果在3 h内温差值还不能降低, 则需要在混凝土表面浇热水并采取再覆盖一层薄膜的措施, 必要的情况下, 可以在筏板的顶端通过钻孔散热, 所钻孔径为80 mm, 深度约为筏板厚度的1/2, 待混凝土终凝后, 可用细石混凝土填补散热孔。1 200厚底板测温孔剖面图见图2, 2 400厚底板测温孔剖面图见图3。4) 在进行养护时, 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得大于2.0℃/d。

4 混凝土养护保温层厚度计算

假定混凝土的中心温度产生的向混凝土表面的散热量与表面保湿材料应补充的发热量相等, 所以保温材料所需厚度可按下式计算:

其中, δ为混凝土表面的保温层厚度, m;λ0为混凝土的导热系数, 取2.3 W/ (m·K) ;λi为第i层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 取草袋保温λi=0.14 W/ (m·K) ;Tb为混凝土浇筑体表面温度, ℃;Tq为混凝土达到最高温度 (浇筑后3 d~5 d) 时的大气平均温度值, ℃, 考虑到底板于6月份施工, 取30℃;Tmax为混凝土浇筑体内的最高温度, ℃, 中心温度计算另计;h为混凝土结构的实际厚度, m;Tb-Tq可取15℃~20℃;Tmax-Tb可取20℃~25℃;Kb为传热系数修正值, 由于草袋属于易透风的保湿材料, 取2.3计算。

传热系数修正值Kb见表1。

经计算得, 本工程中筏板基础混凝土养护需用5 cm厚草袋覆盖保温。

5 结语

1) 在编制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前, 明确采取合理的温度控制措施, 会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控制起着积极指导作用;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测温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是控制温度裂缝的有效措施;3) 连续分层浇筑施工和人工导热, 能有效的控制混凝土最高温度升高值;4) 定量计算混凝土保温层厚度有利于科学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

摘要:以深圳某办公大楼筏板基础工程为例, 讨论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温度的监测与控制问题, 并对混凝土温度进行了跟踪监测, 指出将各项温差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筏板基础,控制

参考文献

[1]GB 50496-2009,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S].

筏板基础施工 篇9

1裂缝形成机理

高层建筑基础筏板混凝土水化过程中, 水化热引起的温升及温差和水分蒸发引起的收缩等是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1.1温差裂缝

混凝土硬化过程是水化热产生和散发并存的过程, 大量的水化热通过混凝土表面向周围散发, 造成混凝土内外出现温差。内外温差将使混凝土内部受压, 表面受拉, 产生拉应力。此时, 混凝土龄期短, 抗拉强度很低。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 混凝土即发生开裂, 出现温差裂缝。

1.2收缩裂缝

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因失水而收缩, 根据失水原因, 混凝土收缩可分为干燥收缩和自收缩。干燥收缩是由毛细水的损失而引起的硬化混凝土的收缩。自收缩是水泥水化作用引起的混凝土宏观体积减小的现象, 即水泥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时, 生成物的体积小于前两者之和的现象。混凝土是在水泥水化过程中逐步硬化的, 水化热的产生使混凝土成形环境温度比较高, 35~40℃的温升在工程中很常见, 加上初始温度可使最高温度达到70~80℃。当水化反应完成后, 混凝土开始降温并发生收缩。混凝土收缩由于受到内外约束而产生收缩应力。当收缩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 混凝土即出现收缩裂缝。

温差裂缝与收缩裂缝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温差裂缝出现时间晚, 持续时间短, 但是发展速度快。收缩裂缝出现时间早, 持续时间长, 属于缓慢发展型。因此尽管收缩裂缝比较细小, 多为表面裂缝, 但是它为温差裂缝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就具体裂缝而言, 其产生和发展既有温差的作用, 有又收缩的作用, 早期以收缩作用为主, 中期以温差作用为主, 后期又以收缩作用为主, 因此裂缝控制需要走“综合治理”之路。

2裂缝控制

混凝土裂缝归根结底是在外在约束下, 温度变化及收缩在混凝土内部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同期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是外在作用与自身抗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控制混凝土裂缝也要从改善外在作用和提高自身抗力两方面入手, 采取综合抑制措施才能取得成效。

2.1混凝土温度控制

温升控制。水泥水化引起混凝土温度升高是温差产生的内因, 因此控制温升是控制温差及温差裂缝的根本, 只要将混凝土温升控制在较小幅度内, 混凝土温差及温差裂缝控制就有基本保证。控制混凝土温升最直接的手段是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降低混凝土水化热。为此必须采取措施降低水泥用量。一是充分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针对基础筏板加载过程缓慢, 混凝土强度增长持续时间长的情况, 在满足施工阶段强度和刚度要求的前提下, 可以尽可能利用混凝土60d或90d龄期强度, 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水泥用量。二是掺加粉煤灰等掺合料或掺加相应的减水剂、缓凝剂, 改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 以达到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的目的。 外部蓄热。外部散热是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高, 外部温度低, 形成内外温差的重要原因。散热条件对温差影响比较大, 因此通过外部保温, 控制混凝土散热速度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外部蓄热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技术简单, 操作简便, 成本低廉。外部蓄热多采用麻袋、草帘、蓄水等廉价保温材料, 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成为大体积混凝土温差控制必备的措施。

内部散热。大体积混凝土之所以产生内外温差, 关键在于内部和外部散热条件存在差异, 内部混凝土水化热需要通过外部混凝土向周围散发, 散热路径长, 效果差, 因此内部温度上升快, 下降慢, 外部温度上升慢, 下降快, 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异显著。如果能够采取措施改善混凝土内部散热条件, 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上升速度, 加快混凝土内部温度下降, 就可以有效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在混凝土内部预埋冷却水管, 通入循环冷却水, 强制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温度就是这一技术的成功实践。

温度监测管理。加强测温和温度监测管理, 随时控制混凝土内的温度变化, 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 及时调整保温及养护措施, 使混凝土的温度梯度和湿度不至过大, 以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

2.2混凝土收缩控制

混凝土收缩受原材料性能、混凝土配合比、搅拌方式、养护时的温度条件和构件尺寸等因素影响, 其中混凝土的配合比中用水量影响最大。因此采取综合抑制措施才能控制混凝土收缩。

控制骨料级配。骨料粒径越粗, 收缩越小, 骨料粒径越细, 砂率越高, 收缩越大。因此尽量选用粒径较大的粗骨料、细骨料宜采用中砂, 且粗细骨料要级配良好。

控制骨料质量。粗细骨料中含泥量越大收缩越大, 应将骨料含泥量控制在1%以下。

养护保湿。做好养护阶段的保湿工作, 确保水泥水化所需水分, 控制混凝土早期失水收缩。早期养护的时间越早、越长, 收缩越小。

2.3混凝土约束控制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内因是温差及收缩引起的变形, 外因是变形受到外部约束而不能自由发生, 因而产生拉应力。因此控制混凝土约束也能够控制混凝土内部拉应力水平。如采取分层或分块浇筑大体积混凝土, 合理设置后浇带, 以放松约束程度, 控制约束累计, 削减拉应力。

2.4混凝土强度控制

混凝土内部积累拉应力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先决条件, 但是只有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 裂缝才能产生, 因此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也能够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缝。如在基础筏板内设置必要温度配筋, 优化构造钢筋配置等。钢筋不能杜绝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但是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缝的扩展。

3基础筏板施工案例

3.1工程概况

在笔者参加建设的兰州某高层商住楼地下三层、地上二十八层, 基础形式为平板式筏基, 筏板厚1.7m, 筏基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 整个筏板混凝土量为3050m3。基础筏板体量大, 强度等级高, 施工质量要求高, 属于典型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3.2施工工艺

根据结构特点和施工组织需要, 按1m宽的后浇带将整个基础筏板分成四个区, 以控制混凝土约束。浇筑方法采取“一个坡度, 薄层浇筑, 循序推进, 一次到位”的施工方法。所有区块都采用一次成型工艺施工混凝土, 确保基础筏板良好的受力性能及整体性。

3.3施工技术

混凝土配合比确定。水泥强度等级为42.5;骨料选用粒径为5~31.50mm的兰州黄河水洗碎卵石和细度模数2.8的中砂;骨料的含泥量, 石子在0.6%以下, 砂在1% 以下;掺合料选用Ⅱ级粉煤灰;外加剂选用高效缓凝减水剂。为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减少水泥用量, 降低水化热, 并且混凝土的强度增长完全能够满足施工过程的荷载要求, 因此本工程基础筏板混凝土以60d龄期强度作为质量检验依据。

混凝土泵送。采用拖式泵二台、汽车泵一台 (输送距离42m) 。为防止意外及不可预见因素的发生, 对遇到突然停机且短时间无法恢复生产的情况时, 将随时起用第二搅拌站。第二搅拌站所使用的原材料与第一搅拌站所使用的原材料相符, 以确保工程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及预拌混凝土质量。

混凝土浇捣。

混凝土采用斜面式薄层浇捣, 利用自然流淌形成的斜坡由西向东浇筑, 在每个浇筑带的前后布置两道振动棒, 第一道布置在卸料点, 主要解决上部混凝土的振捣, 第二道布置在坡脚处, 确保下部混凝土振捣密实。混凝土收面找平后, 用木抹子搓毛并用滚子碾压两遍, 待初凝前再用铁抹子满压一遍, 初凝后再用铁抹子满压一遍。修补因混凝土初期收缩而产生的非结构性表面裂缝。

混凝土养护、测温。养护采用先在混凝土表面用湿麻袋覆盖, 混凝土终凝后蓄水保温养护, 蓄水厚度不小于5cm。测温采用电子测温仪, 并对测温孔进行标识和编号, 由专人负责, 每次观测都做好记录。

3.4 实施效果

本工程基础筏板混凝土于2004年7月13~20日浇筑完成。由后浇带分成的四个区块, 最小的区块连续浇筑用了20h, 最大的区块连续浇筑用了74h。由于采取了综合措施, 测温观测记录显示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 混凝土温差得到有效控制, 基础筏板均未出现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顺利实施。

摘要:阐述了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形成的机理, 探讨了如何从混凝土温度、收缩、约束、强度上采取抑制措施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形成。最后结合基础筏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工程实例说明了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高层建筑基础筏板,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工程实例

参考文献

[1]胡玉银.超高层建筑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2]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浅谈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篇10

本工程为一小区住宅楼, 该结构设计的使用年限为50年,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且其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结构形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桩筏联合基础,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均采用筏板基础。

2 施工准备

2.1 技术准备

(1) 该工程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等级分别为C40和0.8MP。混凝土的试配工作需要在筏板基础混凝土施工前完成, 骨料配合比和外加剂种类掺量应提前确定。 (2) 设计小组需编制专题施工方案, 将施工中具体的技术运用与操作人员进行交流, 让大家明确工程施工的顺序及技术难点。由于筏板基础厚度及面积均比一般基础大, 为保证其施工速度和质量, 需对筏板的混凝土材料、配合比、浇捣养护等工序作出适当部署准备, 由于本工程混凝土水化热对结构安全影响比较大, 必须对混凝土凝结硬化期间进行测温, 我们应提前进行测温工作准备, 以指导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3) 准备好全面的动态管理, 做好对施工设计的复核, 对工程材料及设备仔细检查, 墙柱插筋、预埋件等也需确保符合具体规范。

2.2 材料准备

筏板基础混凝土特点就是体积大, 应严格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 预防混凝土内温度应力过大对结构造成影响。因此, 要求商品混凝土公司给予配合。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 水泥:水泥正常凝结硬化过程中有大量热量产生, 水泥种类与用量影响到混凝土结构内的温度高低, 因此应优先采用水化热低的水泥, 大体积商品混凝土施工所用水泥其3d天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40k J/kg, 7d天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70k J/kg。严格控制好水泥用量, 使水化热降低。水泥用量控制在400kg每立方米以下,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0.5, 坍落度≤160±20。 (2) 粗骨料碎石:尽量选用粒径大, 级配良好的粗骨料, 片状、针状石等强度不高的碎石含量应小于五分之一。选用粒径10~30mm为主连续级配的碎石, 含泥量少于1%, 不得混有草根等有机杂质, 不能使用细砂。 (3) 粉煤灰:泵送混凝土为了减少水泥用量, 降低水化热, 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 提高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可以掺加适量粉煤灰。 (4) 外加剂:大体积泵送混凝中采用“三掺”的方法, 即同时掺入减水剂、膨胀剂和缓凝剂, 从而能使拌合物具有三种特性, 首先是在不增加用水量的情况下, 增大塌落度, 有利于泵送。其次, 加入膨胀剂, 补偿及减少混凝土收缩应力引起的裂缝, 且提高其抗渗性能, 再次掺入缓凝剂滞缓了水泥水化速度, 使水化的热量缓慢释放, 推迟温度峰值的到来。

2.3 设备准备

(1) 电子计量设备是我们在进行质量控制中的一种重要设备, 计量设备的精度应该满足《混凝土搅拌站技术条件》GB10172的各项要求, 并具有相关部门的检定证书, 混凝土生产单位应每月自检一次, 开工时对设备进行零点校准。混凝土搅拌机是进行混凝土搅拌的必备设备, 机器应该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具体为《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混凝土搅拌机》GB/T 25637.1-2010的规定, 混凝土搅拌机宜使用强制式搅拌机。 (2) HBT60混凝土输送泵和HBT90型混凝土输送泵是浇筑筏板混凝土的常用设备, 为防止出现其它意外情况的发生, 混凝土搅拌站另配备3台备用泵车, 同时还有12台混凝土运输车。 (3) 本分项工程施工配备十二台振捣器, 可配合三台泵同时振捣, 每台振捣器配备不少两根直径50毫米的混凝土振动棒, 同时安排专业人员二十四小时值班检查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行。 (4) 塑料薄膜和草垫常用于混凝土养护及保温, 应提前准备好。在施工前准备好测温器材, 同时在混凝土浇筑前埋设符合规定的测温线和电偶。

3 模板及钢筋工程

本工程基础底板侧模采用在筏板边四周围砌砖墙的砖胎模, 高1.2m, 厚240mm厚。本工程筏板钢筋用单面搭接焊方式连接, 并互相错开接头, 钢筋交叉点全部采用八字扣绑扎, 同层钢筋在同一连接区段内它的接头面积不大于50%, 来保证钢筋不位移。下层钢筋绑扎后先用钢管搭设脚用架并绑上层钢筋, 再来安放钢筋马凳, 马凳规格应符合实际需要, 马凳作用发挥后, 拆除搭设的脚用架, 钢筋上下的位置严格符合设计要求。筏板钢筋绑扎完后, 应进行插筋工作, 插筋时应按墙柱的位置插筋, 插筋需要伸至底板下层钢筋上, 下层钢筋和插筋应绑扎固定牢固, 但是钢筋绝不能插到筏板底。完工需进行自检, 自检合格后, 再请监理验收, 然后进入下道工序。

4 混凝土工程

4.1 混凝土的搅拌

大体积、高厚度混凝土的强度、抗渗要求需要得到保证, 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也要降低, 这就要求我们在搅拌混凝土时掺入粉煤灰和适量减水剂、UEA膨胀剂、缓凝剂。为了有足够初凝时间来对应付一些突发事件, 我们一般把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在15到20小时之间, 水化热不会在短时间内大量释放造成裂缝的出现, 这样就使混凝土接合面更为光滑平整。同时, 为确保混凝土不发生碱集料反应, 应采用低碱活性材料。保证混凝土搅拌机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原材料投放方式符合商品混凝土搅拌技术要求和混凝土质量要求, 在混凝土搅拌时应每班检查两次。在运送过程中应保证混凝土不离析、不分层和组成成分不发生变化, 能满足施工要求, 施工现场应与搅拌站保持动态沟通, 混凝土从混凝土搅拌站搅拌完成出料到入模应在2小时内, 保证最佳供料时间。

4.2 混凝土浇捣

(1) 浇捣顺序。筏板基础浇筑按照由北向南方向的顺序一次浇筑完成, 水平输送管道将整个筏板基础混凝土分成了三个浇筑带, 浇筑时沿从短边到长边方向由混凝土输送泵进行浇筑。基坑西侧布置一台HBT90型和两台HBT60型混凝土输送泵, 每条输送管道搭设由φ48钢管组成的管道支架, 管道支架用扣件连接在上层钢筋之上。为了施工安全, 混凝土输送管道支架可以分段来进行制作, 施工现场进行组装。 (2) 浇捣工艺。连续浇捣作为底板混凝土浇捣的原则, 平面上分条浇捣, 斜面范围内分层浇捣, 分层坡度一般为1∶6或1∶8, 自然流淌地薄层浇捣, 循序推进一次完成, 这些连续浇捣方式确保了混凝土密实无冷缝。采用钢板网防止混凝土一次摊铺面积过大和自由流淌距离过长, 每一道钢板网高约400mm间距4米左右, 它是用12mm直径的钢筋绑于顶层和基层钢筋上。覆盖每层混凝土的时间不大于2小时是混凝土浇捣斜面厚度控制所需达到的要求, 同时应使混凝土的分层之间无冷缝。混凝土输送时泵管为专用泵管, 在出料口处接一段或两段软管, 使混凝土的布料更为便利。混凝土浇捣过程中, 管道应在钢管支架上牢牢固定。混凝土施工时, 每个浇筑带前后方向上应布置三道振捣器, 泵管出料口处布置第一道, 来振捣斜坡面上部, 坡面中部和坡脚处分别布置第二道和第三道。为了防止混凝土在管出料口处聚集, 可以先在出料口处振捣, 然后在坡脚按照由下向上的顺序振捣, 使其在斜坡面上流淌均匀。

4.3 混凝土的养护

覆盖蓄水保温养护可以在筏板混凝土初凝后开始, 满7天后, 可以在筏板基础上用双层塑料布加双层草帘覆盖筏板表面, 保持砼表面整天湿润。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强度前, 不得在混凝土上做使混凝土所受应力过大的活动。可以在筏板周围处加设煤炉, 使混凝土上表面温度与混凝土中心温差不超过25℃, 混凝土不产生裂缝。混凝土浇筑后二次抹压结束时, 应立即在其表面覆盖双层塑料薄膜加双层草帘和棉毯, 以达到全封闭、保温潮湿养护的效果, 使筏板表面温度维持在和混凝土内部温度相差在合适的范围内。

4.4 混凝土的温控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 在工程中除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上考虑降低水化热外, 我们还可以做到以下方面来降低内外温差。 (1) 充分考虑到影响混凝土养护的各种因素, 养护好混凝土, 降低温度应力, 而且筏板基础底板需要不少于14天的养护, 来延缓降温的时速。 (2) 浇筑高度在分段范围每段内采用斜向的分层施工法, 可以通过加强振捣来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和抗拉强度, 通过及时排除表面浮浆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 减小混凝土的变形, 保证基础质量。 (3) 加强对温度监测与管理的全面信息化控制, 实时动态检测混凝土温度, 根据监测结果指导现场施工, 使混凝土内表面和外表面的温差在合理范围内, 若温差超限, 可改善约束条件来削减温度应力, 在混凝土内部装上通水管用水循环降温, 或者及时持续保湿覆盖, 保证施工的质量。

5 结语

由于筏板基础混凝土体积大、整体性强, 在筏板基础施工中混凝土水化热问题是我们最重要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混凝土配合比、浇筑、振捣、养护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经济合理的措施控制混凝土水化热现象的发生, 并通过动态的温度现场监测来合理安排施工, 提高工程质量, 防止裂缝出现。

摘要:由于近年来高层建筑不断在我国大量修建,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也获得了长足发展, 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工程中被广泛采用。筏板型基础, 又叫做满堂基础, 它是用联系梁把柱下基础全部联系起来, 再用混凝土整体浇注底板, 这样基础整体性好, 能极大地降低地基不均匀沉降给建筑物带来的影响。地基承载力不均匀或者地基软弱的时候我们常用筏板型基础, 基于此,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来谈谈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筏板型基础,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王晗.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研究[J].广东建材, 2010 (07) .

上一篇:低温再热器下一篇:资源型城市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