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孩子爱上阅读

2024-08-31

怎样让孩子爱上阅读(精选十篇)

怎样让孩子爱上阅读 篇1

起初, 我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 老教师说, 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学生自然就会阅读了。于是, 我要求学生每天都要作一篇读书笔记, 摘抄好词好句, 继而写上自己的收获。我心想, 只要持之以恒, 一定会使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起初几天, 学生们乖乖地作了几篇。可随着时间的推移, 读书笔记的质量不见提高, 反而日益下降, 甚至出现了不作读书笔记的, 一天就把一星期的读书笔记作完的, 读后感直接抄作文书上老师点评的……读书笔记没达到预期效果, 反而成了学生与我的一大负担。看来, 这一招不行!

好在, 现在网络普及, 我上网搜索“怎样搞好课外阅读”, 嘿, 还别说, 我收获不少!研究表明, 有百分之十五的农村学生不爱阅读。原因有很多种。于是, 我在班级进行了一次课外阅读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 班级学生不爱阅读主要原因有三。

一、可看的书少

学生书包里一翻都是课内用书, 练习册, 作文书, 几乎没有一本纯文学的书。原因很简单, 家长不给买!家长的心思很单纯, 我送你来学校是来读书的, 学校里的书都读不好, 哪有时间读课外书, 想看“闲书”, 先把学习搞好再说。再说, 现在课外书贵着呢, 一本十几块钱, 对于农村家庭来说, 是一天的开销呢, 哪儿舍得花这份闲钱。学校图书室库存量有限, 每两个星期借一次书, 书的质量也不高, 学生不爱看, 大多数借来就束之高阁了。这就造成了学生可看的书少之又少。

二、可用的时间少

学生一天在校6个小时, 语数英三门主课不停轰炸, 其他科目按上级指示要开齐、开足、上好, 学生在校内基本是没有剩余时间来看书的。回到家, 老师的作业做完, 还有家长的任务, 学生的阅读兴趣又不高。想要让学生每天阅读一小时以上, 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三、阅读的指导少

这主要体现在老师与家长身上。虽然我给学生布置了阅读的任务, 但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去阅读, 从阅读中要切实掌握些什么并没有作具体指导。问卷调查时, 学生对于怎样进行有效的阅读大多没做回答, 极少数说要积累好词好句。学生对于阅读的认知如此肤浅, 这是我作为教师的失败。而家长们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是“作业做好了吗?”对于农村家长来说, 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指导主要体现在看孩子做完作业上。很少有家长主动要求学生看书, 即使是让孩子看书也只要求学生看作文书。

针对问卷调查结果, 我在班级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培养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要让学生爱上阅读, 首先要激发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于是我经常挑选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片断在课上讲给学生听。当学生产生兴趣的时候, 我再及时地将书推荐给学生。在平时语文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 如学习《少年王冕》时补充《儒林外史》中的一些故事, 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时补充《水浒传》中的故事内容……平时在班上树立一些爱阅读的典型, 对于知识面广的学生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经过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大大地增强了。

2.创设环境

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之后, 学生有意识地开始阅读了。但此时学生的阅读成果还没有显现出来, 为了更好地巩固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在班级开展一系列的读书展示活动, 如《三国演义》读书交流活动, 《唐诗三百首》赛诗会, 《淘气马小跳》人物赏析会……让学生有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 他们阅读的热情更高了。

3.保证时间

每天12:00~12:40是雷打不动的读书时间。学生每晚回家有一个读书一刻钟。

4.合作读书

借助学生相互之间介绍好的读物, 老师朗读儿童文学作品, 阅读面广的学生介绍经验等方法弥补学生阅读书的缺少。

5.教给方法

有些家长反映学生挺喜欢读书, 但效果不明显, 这主要原因是学生的阅读方法不对。我引导学生联系课堂上老师指导阅读的方法, 让学生边读、边想、边批注, 这样学生就渐渐就有了好的阅读方法。

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 篇2

孩子天生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对任何新鲜的事物都特感兴趣,都想探个究竟。孩子会经常问出一些有时连家长也难以回答的问题。现在许多家长都知道要积极回答孩子的问题,不能抹杀孩子的好奇心。但真落到实处,是不是都能做到不厌其烦,尤其是在情绪特别差的时候。有许多家长,我亲眼见到,在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会不耐烦地说:“去,去,小孩子知道什么”或以“不知道”来塞责。——其实,这样的事,我也做过,想来真是挺对不住儿子的。有的家长,甚至随意对孩子发泄情绪,当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对无辜的孩子大发其火。让孩子的心理感到莫名的恐惧,以至孩子再也不敢在大人面前问一些好奇的问题了。如此,对孩子的心理和性格的影响是极大的,更别说是抹杀他的好奇心了。我同事的孩子也四周岁,一天同事在办公室对我们讲,她让儿子算3加3,教了几遍儿子都算不对,她便生气打孩子,孩子就是不哭,她便越发地生气,更用力打,甚至吓唬孩子说把他仍到门外,孩子最后吓哭了。我听完后骂她疯了,她也挺后悔。可能当时她心情也不很好,但这样对待孩子,势必会吓到他,更会影响他对学习的兴趣。幸亏就这么一次,要是常此以往,那我相信孩子一定会发展为“谈学习色变”的。更别说他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了。所以说,快乐的家庭氛围,也是激发孩子好奇心的一个必要的客观条件。千万不能随意对孩子发泄情绪。对孩子提出种种问题,会的,要积极解答,或者告诉孩子从什么书中可以查到。不明白的,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阅书籍,当从书中找到了答案,孩子一定会觉得特有趣,这样,他的兴趣也会慢慢转移到读书上来。

爱读书的孩子大多是成绩优异的,不爱读书的孩子一定不会在学习上有好的成绩。研究发现,小升初、初升高的学生中,作文不好的学生,数理化基本也不好。这些学生,他们的兴趣不在读书上,往往都喜欢玩电脑网络,或者看电视。他们阅读能力差,一道应用题,有可能读三遍还看不懂题意。

让孩子爱上学习的步骤二:护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决定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是否能真正的独立。怎样保护孩子的自信心呢?

1、千万别拿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做比较。有些家长,喜欢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孩子的优点做比较。我们常可以听到许多家长这样说:你瞧,人家谁谁,怎样怎样好,你,怎么怎么做得不够,不如人家。如果经常这样讲,孩子的内心会觉得,是不是自己真得就比不上别人?真的就做不好?因为孩子毕竟小,对事物对人,是缺乏判断力的。而大人这种言论,势必会影响他对自己判断。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长处,所以,孩子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

正确的做法是要鼓励,不要责备。

2、不要过分重视学习成绩。每当发完试卷,许多同学回家得到的都是责备。其实孩子成绩不理想时,最需要的不是责备,而是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家长应该和孩子共同找一找原因,根据原因耐心地帮他解决问题。蔡老师讲了一个“数学天才”故事。说一个孩子,起初学习挺努力的,成绩也不错。五年级时,有一段时间,他特别不愿意学数学,而且成绩老是很差。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个妈妈没有一味地责备孩子,而是在想办法。有一天,她看到报纸上有几道脑筋急转弯的题,她灵机一动,就把它剪下来,重新打印了一份。对孩子说:“儿子,你看看这几道题,能不能做出来。书上说,能做出这几道题的孩子,那都是数学天才。”儿子一看,马上来了兴趣,而且想方设法把这几道题都做了出来。妈妈特高兴,就写了四个大字“数学天才”贴到儿子的书桌前。从此,她发现孩子对学数学比以前有了兴趣,慢慢地,数学成绩就提高了。这个小方法,虽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拿来便用,但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教育孩子上,就得善用一些小的窍门和方法。

让孩子爱上学习的步骤三:兴趣是根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感兴趣,孩子就一定能学好。那么,怎样保护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问卷调查显示,成绩坏的孩子回家之后,受训斥者占85%.当然程度各不相同。拿我们大人来说,做某件事没做好,如果受到训斥,一定对这件事不再会感兴趣。孩子更是如此。经常的受这咱训斥,会导致孩子不能快乐地学习。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学习变成了枯燥的事,是被逼无耐。这样孩子的兴趣就会发生转移。所以,玩网络者,早恋者,厌学者,在中小学生当中是比比皆是。

还是说成绩的事,有一位爸爸带着自己的网瘾儿子求助蔡老师。蔡老师和该孩子单独谈话时,孩子向她做了这样的叙述:“我从来都没得到过大人的认可,考试差一定会挨骂。好也是一样,有一次,我数学考了92分,试卷发下来后,我高兴极了,这是我的最好的成绩。放学后回家后,我迫不及待地拿出试卷给爸爸看,没想到他说‘光这一门考92有啥用?其它课呢,语文呢,英语呢,物理呢?就这上门考这些,你还好意思说呢!’我一下子无话可说了。反正考好这这样,考坏也这样。”蔡老师说举这个例子,这记得很清楚。因为我太受触动了。让我们想想假如,爸爸不这样说。而是换一种说法:“儿子,爸爸真为你高兴,你进步这么大,这说明你是聪明的,如果你继续努力,我相信,你其它课也可以这样好。”这样说,该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家长要努力想办法让孩子有一种快乐的学习氛围。喜欢玩是孩子的天性,家长可以把“好玩”作为发展的硬道理。

有的孩子写作业时,往往不能专注地写完。而是写到一半就玩玩具或者做别的事情。有的家长便会呵斥孩子,如何如何不懂事,不专心。而有的家长,则这样做:看看孩子的作业,装作其中有个问题不明白,向孩子请教,这样孩子便很感兴趣的帮家长解释,然后,很自然的就会把精力转移到做作业上来。这便是觉得“好玩”使然。

培养和保护孩子的兴趣,蔡老师对家长提了几点要求:

1、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2、淡化分数。

怎样让孩子爱上洗手 篇3

想要孩子身体健康确实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洗手。成年人都知道洗手的重要性,但孩子却对此毫无概念。要是我们成天跟祥林嫂似的念叨:洗手啊!快去洗手!不洗手不能吃饭!孩子心情好的时候尚可,心情不好或者忙着玩,不免拿父母的话当耳边风。如此看来,唠叨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我们需要更聪明的沟通方式。

其实,孩子通过故事和游戏可以习得很多东西,收效远远强于说教,孩子的好习惯同样也可以靠游戏来培养和强化。聪明的父母会在“寓教于乐”的故事与游戏中,让孩子愉快接受。同样,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可以通过这两者达到目的。

方法一:让孩子通过听故事爱上洗手

孩子们都爱听故事,他们会把自己想象成故事的主人公,或者把“他”当成自己的榜样或朋友。有一些不错的科普绘本,比如《小手历险记》和《小手的一天》,它们都是以故事的形式,让孩子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领会洗手的重要性。其中《小手历险记》以小手去找胖香皂朋友为线索,记述了小手一天的旅程。我建议父母不必特别强化细菌的危害,而是用轻松的语气形容小手见到香皂洗手后的快乐,让孩子认为洗手是件好玩儿的事情。

方法二:让孩子通过游戏爱上洗手

爸爸妈妈们可以根据给孩子讲的故事,“研发”出相应的游戏。就拿《小手历险记》来说,我给父母们提供这样一个思路:小手和胖香皂是最好的朋友,每天都要互相拥抱好多次,不然就想得发慌。而且,每次拥抱,小手都要给胖香皂唱两遍《祝你生日快乐》,胖香皂才能安静地睡觉。另外,小手每天的历险活动,都会沾上很多叫做“细菌”的淘气包,这些淘气包们需要小手的帮助才能回到自己的“大本营”—— 下水道。而胖香皂拥抱完小手,就把“细菌”们都沾到自己身上了,小手也要给胖香皂冲澡,把“淘气包”们都送进下水道,到此结束游戏。利用这些情节,父母可以把洗手这件事,变得特别有趣。

方法三:让孩子通过父母的榜样养成洗手的习惯

在教育当中,耍弄任何“花招”,都不如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来得便当。要让孩子形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家长首先要拥有这样的好习惯。不管你的手是否需要洗,每次孩子需要洗手时,你都带着他一起洗、一起玩儿、一起唱,洗完互相闻一闻——“香不香?干净不干净?”等孩子的习惯培养起来后,你就不必这么“麻烦”了。当然,也许你已经习惯和孩子一起洗手,那就又多了一段亲子时光!

(小巫 育儿专家,著有《给孩子自由》、《和孩子划清界限》、《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等书)

让孩子爱上阅读 篇4

1. 我不喜欢用“测试”让孩子爱上阅读。“如果阅读是为了通过教师的理解能力测试, 那不仅阅读乐趣得不到提升, 以后自主阅读此类文本的兴趣也不会提高。”你想啊, 如果总有人要测查你的阅读状况, 我想你会觉得这是一件倒人胃口的事, 甚至不啻于一个恐怖事件。那些总想通过测试衡量阅读的教师, 习惯要求学生每一本书都精读、细读、熟读, 习惯给学生的阅读提各种要求:查字典、摘录、批注、读后感……你的作业还没做完, 他书已经不想读了。要知道, 酷爱阅读的人在享受阅读时, 不会为查一个生词而打断自己在情节发展上的乐趣, 更不会去回答一大堆问题。

2.我不喜欢简单用“书单”让孩子爱上阅读。很多教师在听完一些有关儿童阅读的讲座后, 总喜欢让专家开“书单”, 然后再把这些书单“贩卖”给孩子。与开书单相比, 我们更需要做的是, 带孩子们去图书馆和书店浏览, 提供各种书的信息, 营造一个聊书的氛围, 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直觉和喜好来阅读, 成为自愿而快乐的读者。我们要给孩子一些空间, 读什么或者不读什么, 由孩子自己来决定。

如今, 我们怎么做才能把孩子的目光吸引到书本上来?说理念真的没有多大作用, 介绍一些途径可能更实际。

1.营造环境:为了那60%的概率。我愿意相信一些阅读推广人的结论:如果你的家里有书架, 而书架上的书达到200本, 那你的孩子爱上书的可能性可以达到60% (我很喜欢60%这个“可能性”, 既给你希望, 又让你觉得很真实) 。所以, 要让学生爱上书, 当务之急是打造阅读环境。你的教室里应该有许多书, 有许多儿童喜欢看、值得看的书, 这些书应该触手可及, 成为你班级布置的重要一部分。

2. 影响友伴:群体动力学的启示。群体动力学认为:个体一旦视某个群体为自己的参照标准, 就会把该群体的目标、规范、趣味作为标准来塑造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表现在阅读方面, 是否爱看书, 看什么书, 是谁最可能对他们产生影响?不是父母, 不是老师, 而是友伴。有人做过基数庞大的统计, 从回答的结果看, 46.5%的学生回答是友伴, 33.5%的学生回答是父母, 可见, 友伴的影响是显著的。一些借助群体动力学的小办法, 有时会产生大作用。例如你去掉繁琐的课文分析, 去掉课堂上大量的无谓的朗读, 去掉枯燥无益的语文作业, 去掉实际作用不大的语文活动, 省下教学时间让孩子“持续默读”, 大块时间读, 大量时间读, 让孩子浸身于同伴都在阅读的环境中。又例如, 深圳有的“故事爸爸”“故事妈妈”买书时, 经常同一本书买几本, 一本送给孩子, 其余送给孩子最好的朋友, 在多种有利因素的促成下, 渐渐地, 一个书友队就形成了。

3. 读后讨论:无聊不成书。“没有讨论的阅读是无趣的”, 现在有人开始尝试班级读书会, 班级读书会的核心就是围绕一本书分享感受, 展开讨论, 就是“聊书”。一个人看完一本书, 如果他的父母、同伴、老师不失时机地和他聊这本书, 对他阅读兴趣的激发, 将起到其他任何方式所无法取代的作用。很多老师畏惧聊书, 因为不知道该怎么聊。聊书是有一些技巧, 但是, 不管你怎么聊, 这件事本身就意义非凡。如果一定要说一点注意事项, 那就是请你不要老是把阅读和“道理”联系在一起, 你可以做的是跟学生对话, 坦率、真诚、富有探索性地讨论, 甚至激辩。

4. 介绍合适的书:五个“一点”。对于大部分孩子, 我们应该多推荐五个“一点”的书: (1) 冷僻词汇少一点。有心的老师, 要事先翻一下书, 如果生词量超过30%, 当然这得凭感觉, 就应该延缓推迟。 (2) 薄一点。一般的童书, 哪怕是长篇小说, 也只在七八万字左右。太长的书, 小学生, 尤其三四年级的孩子还没有这样的意志去挑战, 还没有那样的能力去把握。当然, 也有意外, 像《哈利波特》, 像砖头一样厚, 而且是好几块砖, 学生照样读得乐此不疲, 但这毕竟是少数。 (3) 大道理少说一点。孩子喜欢的是故事, 而不是说教。孩子是不喜欢过分强调道德和教化的书的。张天翼写完了《宝葫芦的秘密》, 然后告诉孩子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有不劳而获的思想”, 但孩子们读完后却写信告诉张爷爷:“我爱宝葫芦!” (4) 情节发展快一点。这些故事不一定要惊悚、紧张、刺激、残忍, 但至少应该幽默、有趣, 富有想象力, 有许多奇思妙想, 有比较明显的温情, 最重要的, 情节发展不能拖沓, 节奏要快。因此, 那些“深沉”的、“诗意”的, 没有明显波澜起伏情节的作品往往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 (5) 人物形象鲜明一点。书里要有明显的主人公, 其他人物不能太多, 关系不能太复杂。年纪越小, 这种倾向性越明显。例如一二年级的孩子往往只能接受那种“扁平化”人物, 好人与坏人, 一眼看穿, 异常分明。好人, 外貌、性格、命运什么都好, 坏人, 外貌、性格、结局什么都差。

当然, 这五个“一点”只是一个大致的方向, 好多好书有太多的“意外”, 艺术不可能被标准化。归根结底, 需要老师自己去阅读, 就像美国《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雷夫老师说的:一个老师对文学作品的期待、对阅读的渴望, 以及进图书馆的次数, 要比任何标准化测验更能检验一个老师的进步。

5. 最重要的:给孩子阅读的时间。你可能不相信, 现在妨碍学生的最大问题是学生没有时间阅读。学校里, 课程满满当当。课的间隙, 老师们抓紧一切时间让孩子做练习。其实, 道理再明白不过, 要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要提升孩子的阅读力, 就是要让孩子大量阅读:读报纸, 读橱窗里的新闻, 读整本的书。

怎样让孩子爱上作文 篇5

要求:文章必须是短小精悍的,要亲切感人,贴近生活,文笔要流畅优美,含意隽永深长,哲理性强。每周可以选取至四篇,这些选取的文章就是所谓的“标本”。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把这些“标本”贴在“标本夹”的扉页上。做过黑板报的同学运用起这种方法会相当容易,因为两者之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没办过黑板报的同学就用不好这个办法。

让孩子爱上阅读 篇6

那么,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让孩子爱上阅读呢?

一、环境熏陶,培养兴趣

环境熏陶是指在家庭生活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应该具有这样一些特点:有高尚的精神情趣,有丰富的书本读物,有浓厚的阅读气氛,有团结、和谐、平等的家庭关系,有干净、整洁的阅读环境,等等。

良好的环境熏陶,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孩子一两岁开始,家长就可以让书籍成为家中常见的物件。到了孩子稍大些的时候,就要给他们提供大量的书籍让他们浏览、阅读了。当然,提供给孩子的书,是有别于成人看的书籍的。孩子看的书必须至少具有两个特点:浅显易懂、图文并茂。设计巧妙的有声婴幼儿读物就更理想了。可以说,儿童时期的阅读兴趣,都是从鲜艳的图画和生动的故事中开始的。书中那些憨态可掬的小猪、调皮机灵的小猴、楚楚可怜的小羊、乖巧可爱的小兔、翩翩起舞的蝴蝶……是最能吸引孩子的精灵。发生在这些小动物之间的故事,是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最爱听的。而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体验温馨的亲子关系,创造生动的阅读互动,是对孩子最有效的环境熏陶。

此外,书店也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理想去处,那里有琳琅满目的书籍、专心致志看书的人们,有安静优雅的氛围,可以很好地激发孩子对书本的好奇和兴趣。

二、循序渐进,提高能力

孩子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0~3岁,看图听故事;3~6岁,萌发识字兴趣,图文阅读;6~7岁,拼音阅读。根据孩子阅读的发展特点,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符合年龄特点的阅读材料。如:0~3岁,听《小兔乖乖》《小羊和狼》等故事;3~6岁,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小红帽》《黑猫警长》《葫芦娃》等故事。孩子到了3岁左右,家长就可以着手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鼓励孩子识字、写字。但要注意趣味识字,做到不强迫、不枯燥。家长可以将识字同游戏结合,如识字游戏“拔萝卜”:听完“拔萝卜”的故事后,爸爸做裁判,妈妈和宝宝比赛“拔萝卜”,每棵“萝卜”都有一个名字,分别叫“狗”“猫”“婆”“萝”“卜”等,说出“萝卜”的名字后把“萝卜”拔回家,多者为胜。这样的识字游戏轻松有趣,孩子的兴趣很高,识字效果自然不错。同时,识字量的增加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三、适当引导,健康阅读

孩子的阅读能力提高以后,阅读范围会大大扩展,阅读兴趣会进一步随之增长,这时候家长就阅读方式、方法对孩子加以适当的引导是很有必要的。一是要为孩子提供正版的,没有文字、排版等错误的书籍。二是提供的书籍内容要积极向上,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避免让不健康的垃圾读物侵蚀、毒害孩子的心灵。三是要培养孩子正确的阅读方法,如不躺着看书、不在太阳下或昏暗的灯光下看书、不过长时间看书等。同时家长还要教育孩子爱护书籍,如不在书中乱图乱画,看后放回原处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根据孩子的阅读情况,可以鼓励孩子逐步进行故事仿编、创编,让孩子尝试以同一个道理编不同的故事,以同一个故事编不同的结局等等,以扩展孩子的想象空间,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述能力。如讲故事《乌鸦喝水》,可以给孩子提供与故事相似的场景和物品,让孩子动手操作,想出更多让乌鸦从细颈瓶中喝到水的办法,引导孩子融入故事的情节中,积极动脑筋、想办法,从而在阅读中丰富孩子的智慧,提高孩子的能力。

孩子的阅读兴趣不是天生的,而对知识的渴求却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这就决定了阅读作为有效的知识获取途径,有培养成为孩子兴趣的可能和必要。通过环境的熏陶、能力的锻炼、方式的引导,孩子在学会阅读的过程中也会产生阅读兴趣,而阅读兴趣又能促进孩子阅读能力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这种良性的循环效应,最终带来的是阅读知识的获得与阅读技巧的掌握、阅读习惯养成的喜悦,如此,孩子必然会喜欢上阅读,爱上阅读。

(作者单位:江西省崇义县城关幼儿园)

绘本,让孩子爱上阅读 篇7

选定了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我开始在班上进行大胆的尝试。我把每周星期五的语文课定为绘本课。每周和学生分享一本绘本,记得第一次和孩子们分享的绘本是《蚯蚓日记》,我带着孩子一起阅读,封面、扉页、环衬……很快,鲜艳的图画、有趣的内容像一块磁石把学生吸引住,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就连平时班上最调皮、最坐不住的黄XX都一眨不眨地盯着绘本,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下课后,好多孩子围在我身边,你一句,我一句地问道:“老师,这本书在哪里买的?我也要买一本!”“老师,下次绘本课,你会带什么书来看啊?”看到他们充满期待的眼神,我暗自窃喜,看来绘本的魅力还是挺大的嘛!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我便琢磨着怎样让他们的父母来共同参与。在家长的微信群中我倡议:“给孩子十本书,不如给孩子一本好书,给孩子十本好书,不如教孩子一个好的阅读方法,给孩子十个好的阅读方法,不如给孩子一个能陪他一起阅读的爸爸妈妈。因为不管书多好,方法再怎么巧妙,都比不上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所带来的乐趣,而陪同孩子阅读也是一种幸福。爸爸妈妈们,让我们和孩子一起阅读吧!一起浏览绘本故事,一起讨论故事中的情节,那是多么的温馨,多么幸福。”在我的倡议下,亲子绘本阅读活动迅速开展起来了。两个月后阅读活动已初见成效,很多家长在微信群中发表感慨:

“非常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能让女儿接触到更多更好的图书,通过绘本借阅,其中的《大卫不可以》《猜猜我有多爱你》《爷爷一定有办法》《我要大蜥蜴》《我爸爸》……这些绘本都特别吸引女儿,特别是故事当中蕴含的哲理更是让我们获益匪浅。”

“阅读不仅仅是孩子知识的摄入,更是家长与孩子的感情交流,可以说,阅读就是父母给孩子积累的财富。阅读的回报和好处是立竿见影的,通过这些绘本的阅读,我已经发现我们涵涵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有了很大的提高。涵涵本身就很腼腆,不爱说话,通过阅读,她愿意表达的东西渐渐多起来了,回家能把学来的儿歌念念,也能描述和小朋友之间的故事了,还学会自己编故事了,和我们父母也更亲密了。”

渐渐地,我惊喜地发现学生们自主阅读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下课后,追赶打闹的孩子少了,捧起书本阅读的孩子多了。孩子们在成长!在蜕变!

这学期,我开始和孩子们一起写作。开始的时候学生不会写,我就要他们学着《蚯蚓日记》写日记,从写好一句话开始,鼓励学生写真实的话,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可以写进日记里。有些小朋友还学着绘本的样子,在文字旁边配上自己画的插图,特别有意思。读了《逃家小兔》后,我要他们模仿小白兔和兔妈妈的对话写“如果你变成什么,我就变成什么”,小朋友们富有童真、童趣的写话吸引了我的眼球,如杨XX小朋友写道:小白兔说:“我要变成白云,飘到天上,看你怎么抓我!”妈妈说:“如果你变成云,我就变成风把你吹回家。”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让我觉得既意外又惊喜,这不是绘本给他们打开的另一扇窗吗?

怎样让孩子爱上阅读 篇8

关键词:学生,课外阅读,操作方法

众所周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除了课堂45分钟老师的“授之以渔”外,更关键的是学生自己课外是否以“渔”猎“鱼”。然而,我们现有的语文教学中给予孩子们的阅读空间却是令人忧虑的。由于教师们忙于课内教材的技术性分析与解读而疏于课外阅读的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流于一种自发无序甚或无阅读的状态,这种状态势必带来许多令人担忧的现象。许多孩子沉湎于卡通、漫画、娱乐新闻之中,或陷入种种带有言情暴力恐怖色彩的网络小说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他们或许了解惊险刺激的蔡骏,缠绵徘恻的顾漫阿姨,争风吃醋的EXO,却不知道《简·爱》与《复活》,古今中外的名著犹如昨日黄花,静静地躺在图书馆里无人问津。

学生对大纲推荐的课外读物知之甚少,更有甚者一个学期只读一本教科书。这样的阅读面,这样的视野,怎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呢?我们平时也不难发现,在课堂里,学生们的回答问题往往缺乏生动的个人思想,语言也显得单调贫乏,习作更是如此,这明显是缺乏阅读所造成的“营养不良症”。那么,如何改变这种不尽人意的现状呢?笔者认为:为了让孩子爱上阅读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操作方法。

一、要发挥教师的导读作用,多推荐好书给学生。

书海茫茫.初中生初涉其间,常常会感到无所适从,作为语文老师就有必要正确引导, 尽量将符合学生心智特点的优秀课外读物推荐给学生.因此,除“新课标”上规定的书目外,我建议学生读一些具有鲜活时代特点、文化快餐式的优秀报刊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览》、《小小说选刊》、《杂文》、《时文选粹》、《美文拔萃》、《青春读书课》等。当然要达到预期的阅读效果,应健全检查督促机制,如举办定期交流会,读书笔记展,书评会等。促成学生读有所得,不会仅停留于走马观花。我的做法是利用课前三分钟的平台,让学生从我指定的书籍中找出美文推荐给同学,带领全班同学大声诵读,课后写读后鉴赏并摘抄美文文句,读后鉴赏也不必面面俱到,或文句修辞,或作品人物性格,或丰富的情感体现,或从知人论世的角度谈作品的思想内容等,一篇文章抓住一点就可以了。同时利用周末的时间,要求学生摘抄,做读书笔记,指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分门别类摘抄在读书笔记上,可写简单的读后感,教师每周收阅一次,提供交流平台(主要在每周阅读课上),交流心得体会。此外在教课内知识时,我特别注重作家作品的横向、纵向联系,达到知识的迁移。例如在讲《爸爸的花儿落了》时,我引导学生看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并在班级举办了一个小型的书评会,让学生畅所欲言;在上《秋天的怀念》这课时,我向学生推荐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让学生在阅读基础之上开设阅读欣赏课《我看史铁生》。如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入新鲜而又充满诱惑的课外信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要适时地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

现在的学生的心都很浮躁,静不下来。看书跟吃快餐一样,一本书说一天就看完了,遇到这种情况你一遍遍地说:读得仔细点,读得慢一点。据我的经验,基本是没用的。究其症结,学生其实并不知道哪一类的作品该去捕捉什么信息。以故事类的为例,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和学生讨论看过的人物、时代背景、起因、经过、结果,一起梳理人物关系、问他们关于人物的评价,相信一番讨论下来,再适时表扬一番,孩子们会特别愿意把自己优秀的一面 (你认为他很了不起的地方)展示出来,阅读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长期训练积累下来,就会从心理层面暗示孩子们要关注哪些个细节,如何去思考作品内容。阅读散文,就可以采用读美文、赏美景、感美情、品美句、悟主题的“五步品读鉴赏法”,从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地鉴赏作品,领会其中的美妙之处。“读美文”,要求用恰当的美的语调、语气流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作品的感情基调,作家的创作风格等等;“赏美景”,要求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将抽象的写景文字变为生动的景物画面;“感美情”,就是仔细揣摩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正确领会文意;“品美句”、“悟主题”,就是品味精美语句或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领会与主题关系。

三、教师不但要“言传”,而且要“身教”。

语文教师首先应是一个读书爱好者,用你的兴趣爱好,长期成就的人格魅力来感染身边的学生,引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自觉地崇尚阅读。多向学生介绍自己读过的新书.如果某位同学也读了这本书,一定会很激动、很开心:我读的书,老师也喜欢读! 这样更能激发这位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影响到了其他的同学,课余时间多与学生们一起交流、评论毕淑敏、余秋雨,议韩寒、郭敬明、安妮宝贝、周杰伦等学生们感兴趣的人物.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各取所长,共同进步。

四、要营造好班级的阅读氛围。

学校是中学生接受教育的最主要场所,中学生绝大部分的阅读能力都是在学校形成的。学生天天在一起,耳濡目染,在这个大染缸里受到潜移默化的诱导与熏陶,融化与启迪。我利用班级的后黑板开辟了“点击名著”栏目,每周向同学们介绍一部中外名著,引领学生去阅读,并及时刊登学生们的阅读心得体会,见解、评论等,形成班级文艺争鸣的主阵地,经过不懈的努力,各类文学精品慢慢地走进同学们的阅读领域,并形成了主流。

怎样让孩子爱上阅读 篇9

基于这样的认识, 我们在2008年4月启动了绍兴市儿童阅读力提升工程。确定全市各县市区34所小学成为首批试点学校, 其中农村小学13所。

一项教研工作, 历时六年, 涉及教师数千、学生数万, 并得到各方一致全面的好评。笔者觉得首先是参与者的教育情怀和信仰, 其次是践行了遵循规律的工作理念、科学细化的规划编制、落地生根的行动跟进和永不满足的反思精神。可以说, 绍兴市六年的儿童阅读力提升工程探索, 在当前遍地开花的全国儿童阅读推广浪潮中, 具有独特的先行意义和样本价值。

一、项目的推进历程及研究亮点

(一) 注重顶层设计——推出《绍兴市儿童阅读力提升工程行动计划》

为保障儿童阅读力提升工程有序高质量地运转, 我们特别关注顶层设计, 几经修改, 制订了《绍兴市儿童阅读力提升工程行动计划》, 以三大理念、三大目标、四大工作系统作为未来几年绍兴市儿童阅读力提升工程的工作和研究框架。

三大理念即大阅读、大课堂、大视野。大阅读就是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只局限于语文教学领域, 我们提出的阅读力培养涵盖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大课堂就是学生阅读力培养的主阵地在学校、在课堂, 但我们要强化阅读力向家庭和社区辐射的力度, 搭建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关心学生阅读力培养的平台;大视野就是在关注传统文字阅读的同时, 还关注电子阅读、图画阅读等新的阅读领域。在关注提升阅读技能的同时, 还关注阅读伦理和阅读道德等非智力等问题。在关注学生的同时, 还关注教师和家长的阅读素质的提升。

三大目标即一是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关于阅读的要求, 使学生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实施阅读援助计划, 阅读指导辐射农村、偏远山区。让我市中小学生“读有其书, 读有其时”。二是让更多的教师、家长成为“书香种子”, 以读书改变教师的专业生活质量, 激励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中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三是创建更多的书香校园、书香家庭, 构建家校共育阅读力的格局。鼓励学校创建阅读教育特色, 培育具有绍兴区域特色的阅读教育品牌。

四大工作系统即组织保障系统、学术支持系统、学校行动系统和成果激励系统。

(二) 建立基于问题的研讨机制

作为儿童阅读推广的区域性的探索, 我们面临的问题很多。比如每所学校情况不同, 城区学校可能担心的是怎样有效地读, 怎样读得健康的问题;农村学校可能担心家长、教师的支持和书源的问题。一方面我们通过《行动计划》要求学校改进阅读环境。比如硬件上加大更新图书配备的力度, 营造学校阅读的物理环境。另一方面我们发挥研究院的学术优势, 紧紧围绕“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如何让孩子读得更有效”两大核心问题开展项目探索, 不定期召开试点学校研讨会暨现场会。

(三) 实施阅读援助

2009年, 我们开始全面发掘总结提炼学校教师的阅读推广经验, 并以优秀教师为骨干, 全面实施薄弱学校阅读援助计划。每年通过申报、筛选、培训, 先后组建五届书香讲师团, 百余位优秀教师成为绍兴市书香讲师团成员, 讲师团以小分队的形式, 深入山区海边, 在60多所农村小学义务进行儿童阅读推广, 并辐射周边学校教师, 听课教师近6000人次。

近三届的书香讲师团送教下乡, 我们把送教学校主要定位在农村完小, 得到了最基层教师的热烈欢迎, 让身处偏僻的教师和学生开阔了阅读视野。现在全市已经出现一些农村完小的儿童阅读推广的先进典型。特别令人欣喜的是在近两届书香讲师团中, 除了原来试点学校的骨干教师以外, 不少农村的教师也纷纷参与, 甚至有不少完小教师的班级读书会及阅读推广经验在全市宣讲。

(四) 成果评比激励

加强试点学校之间的交流, 检验阅读力提升工程成果, 推动项目探索可持续发展。根据行动计划, 迄今为止我们已举办小学语文教师阅读力团体赛、班级读书会录像课评比、读书笔记比赛、故事讲述、儿童文学鉴赏、农村完小班级读书会评比研讨、学生讲述 (朗读) 等十多项儿童阅读推广的评比活动。

除了举行试点学校丰富多彩的儿童阅读推广竞赛活动外。我们还关注以儿童阅读推广来引领绍兴市的小学语文教学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如我们把儿童文学鉴赏、故事讲述作为语文教师的两项重要基本功, 并在全市举行的连续三次完小基本功比武和全市低段青年教师技能比武中都安排这两项内容, 以此来倒逼教师关注阅读儿童文学。

(五) 编《读吧》报加强宣传交流

为了加强试点学校的团队意识, 加强试点学校的相互交流和宣传, 我们根据规划主办了“阅读力提升工程”工作简报——《读吧》, 由各试点学校轮流定期承办编印, 项目主持人负责最后审稿。研究院对此报的编辑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以保证此报功能的发挥。尤其是第一版 (新闻简报) 主要刊登的就是阅读力提升工程的要闻、进展情况 (含照片) 以及各试点学校读书情况汇总, 介绍各地 (包括国内外) 读书的最新动态和所取得的成绩《。读吧》报不仅发送到各试点学校进行交流, 同时还寄发给省内外相关教研机构及专家, 受到关注和好评。

二、项目成果和收获

该项工作于2010年被评为省教研系统首届二十大教研工作亮点之一。2014年4月11日《浙江教育报》以《抢在春天里播种——绍兴儿童阅读推广六年》为题作了整版的介绍。

(一) 种子学校和种子教师脱颖而出

在儿童阅读力提升工程推动过程中, 涌现了许多有阅读教育特色的书香种子学校和种子教师, 他们共同培育了具有绍兴区域特色的阅读教育品牌。如袍江小学是农村儿童阅读推广的杰出代表, 不仅理念新, 而且工作扎实, 在市内外有着一定的影响。学校的儿童阅读城、图图绘本社、阅读领航班、故事妈妈们培训等活动走在全市儿童阅读推广的前列。尤其是基于农村乡镇学校的特点, 开展的“好书, 漂呀漂”活动, 通过班内漂流、完小漂流、全镇漂流等层级漂流活动, 把儿童阅读的理念传递给了每一位农村学校的教师和孩子。

六年中, 越来越多的教师从儿童阅读推广的门外汉成为了学校、区域甚至全市的“书香种子”。以绍兴市评选出的近三届 (两年一届) 绍兴市学科带头人为例, 三十余位教师的专业成长几乎都与儿童阅读推广有关, 他们以自己的实践诠释着儿童阅读推广关乎孩子、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同时也收获了自己的专业尊严。

(二) 研究成果成绩斐然

为了更好地推动这项工作, 研究院在学术支撑上作了一些努力。引导教师把目光聚焦于“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 “如何让孩子的阅读更有效”两大阅读推广的基础问题上。六年来, 全市小学语文教师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有关儿童阅读推广研究的文章及课例近60篇, 在省级以上学术研讨会上或应邀为市外教研机构、学校作经验介绍30余次, 执教公开课30余节。

为了更加有效地推动儿童阅读力工程, 根据“绍兴市儿童阅读力工程行动计划”的理念, 研究院组织刘发建、茹茉莉、楼淑建、罗才军等市内的12位语文名师, 编写了一套基于教材单元主题的读本——《读吧》 (共六本) 。这套儿童阅读读本的最大特点是体现对阅读主体的人文关怀。选文以儿童文学作品为主, 兼顾一些科普文章, 同时考虑不同性别孩子的阅读取向。选文注意一定的“陌生化”, 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有体系有选择地安排了地域文化、乡土文化的内容。以诵读、精读、泛读为不同的阅读要求组建单元。并参考国内阅读研究机构的相关的研究成果, 根据绍兴学生实际, 从“人文、文学、科学”三个维度构架了《绍兴市小学生阅读基础书单》附在书后。

(三) 优秀课例开发成果丰硕

在面上推动的基础上, 我们特别关注优秀课例的开发推广, 通过书香讲师团、研讨会、研修班等平台为学校和教师提供班级读书会的优秀课例示范。

如2010年全国中小学优秀阅读指导课教学案例评比活动中, 鲁迅小学教育集团的《我和小姐克拉拉》和上虞市樟塘小学的《妞妞的鹿角》荣获一等奖, 本次评比活动共评选出一等奖14个。浙江省共获得3个一等奖, 其中小学被我市包揽。

项目组的课例的开发, 有着十分突出的针对性。如针对“一组文章如何读”, 吴淼峰老师开发的《故事一组》在华东六省一市阅读教学观摩课上引起轰动, 被人评价为阅读教学的颠覆性变革;如针对”如何在文学交流课中运用具象化工具”, 冯朱敏老师开发的《女巫》和《草房子》作了生动的诠释, 让听课教师和学生受到震撼, 多次被邀请进行执教指导。这样基于“教阅读”理念的教学正是我们当下教材教学极度缺乏的。

(四) 本土教改经验落地生根

我们还利用绍兴市研究院近年来着力打造的“教改项目”这一平台, 通过立项培训, 跟踪指导, 培育出了一系列具有绍兴特色的儿童阅读推广经验。

比如利用儿童喜欢听读的心理特点, 鹤池苑小学开展了以“大声读给孩子听”为主要策略的微型朗读课研究, 并推广为校本微型课程。再如绍兴市第二届研究者联盟成员冯朱敏老师的教改项目“基于教材单元主题的整本书阅读的研究”。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依托, 挑选与单元主题相符合的课外读物, 组建成一个由教材单元教学衍生的阅读拓展体系。让“整本书”与语文教材产生“化学反应”, 突破了常规的阅读教学思路。

为了更好地推动这项工作, 项目组反复推敲论证, 整合优化了一些优秀课例和教改经验, 组建起绘本阅读教学入门课程、儿童文学阅读推广课程、班级读书会课程等多种课程形态, 并作为重要的课程模块在市领雁工程等研修班上对学员进行学习培训, 学员满意率达百分之百。这同时也成为了全市各小学推进儿童阅读的本土培训资源。

(五) 社会效益日渐显现

在2008年以前, 绍兴市书店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仅内容陈旧, 而且少得可怜。随着儿童阅读的推广, 绍兴的儿童阅读书籍的丰富性远远超越国内其他同类地区。而现在在绍兴城区、农村学校开展“作家进校园”活动非常普及, 有的学校甚至达到一学期开展一次以上。

试点学校都十分重视家长阅读指导能力的培育, 一些学校推出了故事妈妈故事爸爸培训、亲子绘本表演等活动。儿童阅读提升工程的其中一个目标就是唤醒家长的阅读意识, 提高家长的阅读教育素养。

三、问题与展望

怎样让孩子爱上阅读 篇10

关键词:农村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去年,根据县教师进修学校的小课题研究申报,我申报了课题“农村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的探究”,并被县教师进修学校立项。对在教研相对薄弱的农村中学,自己虽多次参与了教研组的课题研究,心理上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畏惧感,此次还是以主持人名义申报的,总感觉压力满满的。

《语文课程标准》很重视学生阅读,要求学生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在整个初中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并推荐了一些课外阅读作品,如《伊索寓言》、冰心的《繁星·春水》、吴承恩的《西游记》、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等;除此之外,《语文课程标准》还在其他许多地方提到课外阅读问题,如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对农村七年级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一、教师要有长远的、发展的眼光

语文教师一致认为要学好语文,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想法都是好的,但对身处农村中学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付出实际行动就很少了。再加上农村学生家长对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课外阅读会影响孩子成绩,又要花钱买书,对学生课外阅读不太支持。学生课堂上,被大量的练习题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此时的读书,成为一种完成教师布置的流水作业,应付差事。甚至是从学校图书室借出,放在抽屉里睡觉,到时间后,原封不动地归还,美其名曰:“我已经阅读完!”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没有保障,方法的指导就显得苍白无力,所以说教师要有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要敢拿出语文课的课堂时间让学生阅读,不要为了目前的一点考试分数,而耽误了学生的阅读。一周可以让1—2节课给学生阅读,以保证学生的时间和阅读量。对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小学阶段的阅读习惯没有养成,教师可以先从简单易懂的绘本、漫画书、故事大王等,慢慢过渡到整本书的阅读,甚至是小学生阅读的书籍,也可以让学生来阅读。在小学阶段,他们已经错过了机会,希望在中学阶段帮他们补上,有些书一旦错过相宜的阅读年龄,那阅读的感受就成了过季的打折产品。同时有数据显示:阅读量在100本以上的学生比阅读量20本以上的学生语文学业成绩要高出许多,那有阅读的学生跟没有阅读的学生成绩就可想而知。

二、要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阅读的习惯没有养成,教师一开始就应该先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许多同学一说看名著,就感觉有点累。

为此,对尚未建立阅读习惯的学生开始设定的目标是每天10分钟时间,页数6—8页或4—5页或2—3页,字数约3000—4000字或1000—2000字,这样就够了。但是他们必须将一天阅读成就记录下来,写着:阅读几分钟,页数几页,字数约多少字。学生们通常很惊讶,这样就可以了吗?我点点头,这样就可以了,慢慢再往前走。再加上课堂阅读时间,一学年坚持下来就能顺利完成课程标准的阅读量。先期,教师要认真督促落实,鼓励学生每星期统计一次,结果一出,学生都感到诧异,我居然也能阅读这么多的书。坚持一段时间,部分学生记录时,不知不觉就写上阅读时间15分钟,20分钟,甚至更长些的,学生的阅读习惯慢慢就有样子了。此时我再给学生强调:“阅读是一件主动的事,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通过主动的阅读,学生就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选择适合的读物,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投入不断思考,这样的阅读才会收获大。学生有计划、选择、思考,主动的阅读习惯也就指日可待了。

三、要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

阅读以自读为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就很有必要。①拿到一本书后,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这样就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故事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来决定自己讲怎么去阅读它。②精读和略读相结合。学生阅读的书籍较广泛,有些只要大致了解整体内容,略读就行;对于课程标准指定的必读名著,则需要精读。当然阅读同一本书,也可以精读与略读二者结合,有取舍,目的性更强,收获更多。③做读书笔记。由于农村小学阶段的阅读习惯未形成,怕学生有畏难情绪,先从简单的好词、好句摘抄入手,慢慢过渡到写摘要。有一定阅读量后,鼓励学生作批注、写体会等。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④美国作家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四个层次是依次渐进的,但又是建立在前一种层次的基础上。

同时告诉学生不要过分纠结阅读的方法,方法要根据自己的选择,通过阅读的实践去总结,不要依葫芦画瓢,找到合适自己的阅读方法,一本书可以采用多种的阅读方法。

四、要推荐优秀书籍

教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向学生推荐优秀的书籍,还可以根据国家全民阅读活动组织开展的“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中推荐优秀图书给学生,尤其是文学类和少儿类图书,积极传播正能量和着力培育真善美。当然,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

上一篇:书面表达题下一篇:备课应树立四种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