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作文教学

2024-07-12

起步作文教学(精选十篇)

起步作文教学 篇1

关键词: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诸能力的综合训练。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作文难”是学生写作心理的一大障碍。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情境,采取合适的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既受教育,又享受到愉快的乐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为此,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一些具体的措施,现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学生进行写作,获取材料的第一步就是进行细致的观察,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形成良好写作能力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在自己熟悉的学习和生活中进行观察,获取大量的写作素材。

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参与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起来,学习的动力也会增强,他们就会带着情感、怀着兴趣走进交际情境,去进行进一步的体验。教给学生观察方法,采取情境教学,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或经常做的事情写起,让学生知道观察要有目的、有重点、有顺序,在写的过程中再加上自己的感想或联想,这样学生写出的作文不仅有条有理,而且有真情实感。

如以“记一次课外活动”为例,虽然同学们平时都要进行课外活动,但写起来却很平淡,没有次序,抓不住重点,没有活力。为了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我领同学们到操场去观察。我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按从近到远的顺序仔细观察,说出其他同学玩的游戏的特点,为了描述生动、形象要多用一些贴切、恰当的动词,注意观察同学们的表情、言语。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会有活力,才能吸引别人。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后,就能举一反三,灵活应用,逐渐增强作文写作能力。

二、重视口语训练,降低难度

我们所处的地区属于农村,平时人们交谈都用方言,这就加大了写作的难度。写作文的时候,学生必须把方言转换成普通话用语,但是,在作文中,受习惯影响学生还是常用一些方言词,使文章听起来非常别扭。在这种情况下,我要求学生在校园必须说普通话,并且加强口语训练,在每天的晨读时间,让学生逐一上讲台上去说一段话,他们的语言表达水平提高很快。

平时在课堂教学中,我也很重视说的训练,说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自由练说、同桌讨论、指名叙述、开展竞赛、模拟表演等,使得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先说后写能化难为易,说是写的前提,写是说的结果,说与写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表达能力。

三、改变批改方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在过去的作文教学中所使用的批改方式主要是教师批改。这样的批改方式不仅消耗了教师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且效果还不好。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在作文起步阶段,就必须养成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先将作文认真写在草稿上,交上来后,教师选择有共同毛病的作文在黑板上读,让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批改。在批改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对习作进行细致的阅读,要一字一句地考虑,并且注意里边标点符号的失误情况。这样的精批细改,会让学生发现很多问题,最终使他们意识到批改的重要性,让他们知道原来优秀的文章都是改出来的。这样学生就有了修改的兴趣,并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自然也养成了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大有好处。

四、重视讲评,多多鼓励

孩子们对自己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都会感到非常高兴,都会把老师的表扬作为前进的动力,因此在作文批改讲评中,要多多鼓励学生,使学生对自己的成绩感到满意,乐于接受老师的指导。批阅作文时,写一些鼓励性、启发性的话,充分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对学生作文中需要指出的缺点,也应坚持鼓励性原则,将逆耳的忠言尽可能说得顺耳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于习作有了一定的兴趣后,他们自然就不再惧怕作文,而会乐在其中。我运用讲评艺术,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每篇作文讲评两次。学生作文草稿交上来后,我先粗略地看一遍,好、中、差各选一篇,在课堂上评改,表扬好的思想、选材、词句,指出不足之处,再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写得不好的还要重写。最后上交的作文,教师再认真批改、讲评。第二次讲评,着重表扬改后有进步的同学。特别是对于写作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坚持正面引导,鼓励为主,充分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学习写作。这样做虽然辛苦,却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受到教师热情洋溢的称赞,就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抓好作文起步教学 篇2

德阳市庐山路小学

陈道琼

当前,作文教学仍然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不少学生一听写作文就头疼,非常畏惧写作。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教师忽视了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三年级是学生作文起步阶段,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如何扎实、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更是我们要探索与实践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我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激趣铺路引发写作

对于初次接触写作的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刚起步时有难度,易产生畏难心理。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降低难度,激发兴趣,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方法1: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情境能使语言具体化、形象化,在写作活动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身临其境,情绪受感染,产生写作学习的最佳情感状态。比如,开学后不久,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那就是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班中一个同学的外貌,让老师猜猜描述的是哪个同学。这样既增加了师生间的了解,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介绍人物外貌要抓住他的特点并要按一定的顺序来进行介绍,为后面的学习写人打下基础。又如在指导学生写《美丽的秋天》一文时,安排时间让学生先画一画,然后再说一说,评一评,比一比,学生的兴趣盎然,“畏写”情绪也就一扫而光了。

方法2: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作文起步教学应当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可盲目冒进,要搀好扶好再放手,降低写作难度,假设写作梯度。可以为先指导学生写好重点段,再逐渐落实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要求。比如指导《美丽的秋天》一文,我先让学生去观察秋天,画秋天,再把自己画的写下来。再比如写观察日记,我先请同学回去亲自动手做“绿豆发芽”这个小实验,并让学生观察,做好观察记录。看谁观察最仔细,记录最详细,同时记录下自己当时的心情感受。然后将自己的记录整理,添上日期、天气,告诉学生这就是一则观察日记。我们在作文起步教学指导的过程中一定要体现由扶到放的过程。

二、夯实基础促进写作

作文起步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笔头表达能力打下坚实基础,所以只有夯实写作基本功训练才能促进学生正确地写,有效地写,为今后写作立下坚固的基石。

措施1:从每一个标点符号抓起

在作文起步教学阶段,我发现学生的作文中标点用错现象较严重,特别是引号的运用有一部分学生还没正确掌握。我帮助学生把学过的一些知识融会在一起,编了一首儿歌,让学生诵读:“提示语在前面,冒号引号紧相连;提示语在后面,后面画个小圆圈;提示语在中间,画个逗点在后面。”让学生又从语文课文里找出三种不同的例句加以巩固,并应用于自身习作,用儿歌的方式教学既简化了教学的难度,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此外,还要注意教给学生在方格子里写作文时,标点符号占格的写作指导。

措施2:抓遣词造句

作文起步教学要丰富学生的书面表达形式,要教会学生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教给学生一些比较简单实用的表现手法,如叠词和比喻、拟人的运用。在指导写《美丽的秋天》一文时,我这样引导学生:“如果秋天是一位美丽的姑娘,这句话可以怎么说?”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了,有的说:“送走了夏婆婆,美丽的秋姑娘来了。“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秋姑娘的脚步近了。””学生的文字逐渐就丰富起来了。

措施3:抓篇章结构

作文起步教学训练的重点是段落,但并不是排斥教给学生“篇”的知识。而是应该把一些基本的知识渐渐渗透,追求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可以告知学生文章要分节写,而优秀的文章小节数通常在4到5节。又比如还可以告诉学生开门见上,首尾呼应,点明题意不失为习作的好办法等。像在教《美丽的秋天》这篇作文时,我引导学生可以按地点写:“秋姑娘来到小溪边。秋姑娘来到田野里。秋姑娘来到果园中……”,也可以按颜色写:“秋天是红色的。秋天是黄色的。秋天是粉色的…… ”还可以按按事物的几方面写:“写秋实;写秋花;写秋雨。”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各不相同。

三、发展能力引导写作

在作文起步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和拓展现有的各种资源,加强知识积累,提高写作水平,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帮助学生学会积累和运用。

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作文教学也不例外,大量的词汇、精美的造句、完美的构思……都与课外阅读分不开,因此,我很注意帮助学生收集整理资料,以备写作时用。除了每周的阅读课外,我还增加了课外读书时间,要求学生准备采蜜集摘抄好词佳句,写读书笔记、制作手抄报。、经常小练笔。

让学生写日记养成习惯,经常进行随文随笔。这些随文练笔不一定非要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只要能写成一段清楚连贯的话即可,这样学生不会感到是负担,而写作的能力则在平时的训练中慢慢得到培养。俗话说“熟能生巧”,练得多了学生对习作就有了兴趣,遇到相似的作文题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无米下锅”。

练笔的形式还要多样,除了记日记、随文练笔、写习作、读后感外,还要针对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设计一些其他形式,如:成语接龙、口头作文、讲故事、演讲、续写故事、改写故事、自编故事……这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大有好处。

3、注意对习作及时修改和评价,教学生学会互相修改、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小到修改错别字,大到修改语句、文章结构,充分利用学生自主合作、自主学习的形式,在相互修改中得到提高。我对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以鼓励和赞扬为主,只要学生尽力去写了,就不加以大的改动。尊重学生的创造,他才会有更大的创新。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班的学生在作文都有了大的提高。

4、注重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随时随地注意观察的好习惯。

观察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教师多提醒多注意,为此,我常开展一些活动,训练学生观察。如:让孩子发豆芽、养水仙花,观察豆芽、水仙的生长过程,写观察日记;学校开运动会,让学生观察运动员比赛时的动作、表情,写运动会上自己印象最深的事或人等。这样的活动进行多了,学生就自然会注意到身边事物。

作文教学的起步 篇3

例如(2008.南通)中考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片嫩红,一湾碧溪,一袭云彩,一阵鸟鸣,一丛风中的芦苇……便是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线;一曲生命赞歌,一期活动剪影,一次风采展示,一处公益广告……便是一道令人口味的风景线:

一位哲人说,你的灵魂就是一道精选的风景线。

也许,你眼中和心中的风景线更多更多……

请以“一道风景线”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略)

我们先看这道材料命题作文的材料,第一分号前说的是自然风景,第二分号前说的是社会风景,分号后小结,灵魂指的是人的心灵,即用心去感受生活获得感悟,自然社会处处有风景,就看我们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能否把我们所看、所想写出来。

同学们,就这道题目可写的内容很多,比如同学们亲身参加和体验的有:零九年春季校运会,零八年为四川汶川灾区捐款,零六年参观县武警官兵整理内务和演练,一堂你收获最大的课,一次知心朋友的促膝交谈,一场激烈而友谊的篮球赛,温馨的宿舍,明亮的教室,美味的食堂,毕业前夕对三中的留恋……,都是同学们可写的内容。亲身经历是一回事,有所感悟是一回事,写出来更是一回事,我们现在只同同学们探讨感悟生活、提高认识这一步。

就零九年学校春季运动会,同学们都参加了而谈谈感悟。如何认识开幕式的千人校园舞,在相对封闭的农村初级中学,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刚人初中,由两小无猜的童年走到朦胧的青春期,对于男女交往、接触尤其为男女进入青春期的第一次手拉手是一场艰难的考验。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大方处理男女之间的关系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也是这次作文成功的关键。

写作密切联系生活,感悟生活,如何写“一道风景线”才可起步。如果将千人校园舞作为一道风景线写入作文当中,第一就是壮阔的场面描写,第二就是这次校园舞普及的意义,二者结合这道风景线才靓丽。有一学生这样写到:

2009年我校春季运动会开幕式闪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千人校园舞。

一声令下,身着红白背心蓝色校服裤子的初一学生喊着口号冲向操场,散在各自位置,像一朵朵鲜花洒落在田野里。观礼台上的各校校长及县领导一片惊目一阵唏嘘。虽然天公不作美,阴冷的风吹着。但花儿还是在风中绽放。随着舞曲响起,千人翩翩起舞,如田野中的花儿随风摇曳。他们的青春、他们的活力尽在优美的舞姿中亮相。校园舞让羞涩的男女同学拉起手,友谊之花盛开在校园里。校园舞一改过去《时代在召唤》课间操的独自做操而变成男女同学交往式的舞蹈,它节奏明快、姿态优雅、运动轻松、心情愉悦,让同学们逐步走过羞涩,走向成熟,健康茁壮成长。它被安排在课间,两节课之后正是同学们略感疲惫、大脑需要休息的时候,到操场上呼吸呼吸新鲜的空气,舒展舒展劳累的筋骨。放松放松紧张的心情,促进促进同学的交往,加强加强彼此的友谊,这正是它的魅力之所在。观礼台上再次骚动:如此多的人竟然这样配合默契,竟然如此壮观美丽,它不仅是一次校园舞的表演,还是一次艺术的享受。更为创建和谐校园开了先河。为我县推广校园舞做了表率。

他就把看和想结合起来,可谓情景交融,相得益彰。可见感悟生活,提高认识是作文的起步。

要做到这些,必须勤积累,多挖掘,善思索,常动笔。勤积累就是指多接触生活并且热爱生活;多挖掘就是指开掘深层意蕴。透过现象分析本质;善思索就是指多问几个“为什么”;常动笔就是指及时记下瞬间的灵感。总之,一个没有接触过外部世界的人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外部世界是有多么精彩的,何谈再把它记下来成作文呢?

起步作文教学 篇4

一、积累词句打基础

没有大量的词句积累, 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只有不断地鼓励和督促, 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 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实践证明:传统教学中那种让学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的做法还是值得提倡的。我给每位学生准备一本摘记本, 定期给学生布置摘录任务, 并能做到定期检查, 要求他们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同时我把校本教材———诵读本作为阅读课的主要教材, 我们三年级的诵读内容是成语和歇后语, 我把每周的任务通过形式多样的检查方式落到实处, 让学生学有所得。

二、凭借文本作范例

教学中, 教师没有必要要求学生购买形式多样的作文书, 学生手中的语文教科书就是一本很好的作文书, 书中涉及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有多彩的生活、名人的故事、四季的美景、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等内容, 贴近儿童生活, 体现时代特点, 蕴含教育价值。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好学生手中现有的作文书, 抓住语文书这一原始资料, 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

三、指导观察获题材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 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 这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 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 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 仔细地观察事物, 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 写作时才有话可写, 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 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四、抓住契机写片段

三年级的作文起步训练主要是练习写片段。平时每单元按规定的要求写一篇作文的常规习作训练, 有可能造成了学生“害怕作文课”这一心理,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极为不佳, 我认为:作文教学应打破常规, 抓住契机来练习写片段。

其实, 这样的契机在我们的学校生活中比比皆是, 关键是老师能否做个有心人, 能否把握机遇, 为学生创设一次难以预设的习作训练教学。

五、引发想象求生动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 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 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 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 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

在这种情境中, 学生进行了自主学习, 有了充分表现的机会, 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 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 写作兴趣也提高了, 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六、寻找亮点激自信

让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是让学生想写作文的法宝。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 成功是兴趣的支柱, 成功是支撑信心的不竭动力。

三年级的学生是初学作文, 他们的水平并不高。教师在批改作文时, 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 多鼓励, 多表扬, 要敢于肯定学生的“四不像”作文, 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

对于刚刚写起步作文的学生来说, 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的难度, 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是必要的。

以上所述是我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深切体会,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重视三年级学生的作文起步教学, 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千万别把学生的写作兴趣在作文萌芽期给扼杀了, 我们要敢于打破常规的作文教学模式, 让传统教学模式与创新教学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取长补短, 不让写作契机在你的慧眼底下溜走, 努力让三年级的孩子想写作文, 敢写作文, 会写作文。

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本文就以如何在作文起步阶段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和探讨, 文章分别从“注重积累词句”、“用好课本范例”、“培养观察能力”、“抓住练写契机”、“引发想象求生动”以及利用亮点激趣这六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并通过具体事例, 详细地阐述了它们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积累词句,仿中学写,抓住契机,鼓励激趣

参考文献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谈 (4, 5) .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小学作文起步教学经验 篇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低年级主要让学生对感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及感想。”写话是为写作文奠定基础。因此,如能指导好“写话”对后来的作文教学尤为重要,如下是我的几点尝试:

一、分阶段

第一次接到代二年级语文的任务,真的感觉到眼前一片迷朦,不知从何抓起,我就向一些有经验的老师虚心请教,同时细心品读大纲,深入钻研教材,在二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四单元有“看图写话”的内容,我就琢磨能不能一开始就培养呢?我就试着布置让学生写完少量的家庭作业之后,附上一句想告诉老师的话。这样,一个月下来,学生都已养成了习惯,每次作业之后,都会写上一句。这我把它叫做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增加到写两句。等上到第四单元“看图写话”是时,我就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写图上的内容,有些同学竟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还写出了图上看不到的合情合理的内容,就这样话越写越多了。

第三阶段,培养学生开始写日记。学到24课《日记两则》的时候,我就让学生以日记的格式开始记日记,这可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二、激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激起学生想写的兴趣呢?我先引导孩子说,为孩子多提供说的内容和机会,像开学的第一天刚接一个新班,就让学生来个自我介绍。最初写时,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诸如“你想告诉老师什么?”等话题,这样学生就觉得写话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为了让孩有内容可写,从学生的吃、穿、玩、乐着手;有时还让学生根据所上课的内容写一些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有时随机指导,让学生观察下雪的情景:二年级第一学期下第一场雪时,我让学生以“雪”为内容写话,有一个学生写了一篇日记,至今我还记得:

“今天下雪了,天空很暗,雪花从天空慢慢飞下来。我想看看雪花是什么样的,我就伸手去接,雪花落在手中就化了,看不出什么样!”

作为一个二年级的学生能观察到这种程度并付诸于文字,已经很了不起啦!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一个儿童对大自然充满好奇而无比热爱之情!

这些我把归纳为“教”内容。其实先靠教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我还启发学生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到知识的海洋里去遨游,汲取营养。

其次多鼓励少批评。

在孩子学写话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我们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哪怕是孩子准确用上了一个刚学过的词语,都予以鼓励,低年级的孩子都爱表现自己,你夸他做得好,他会倍加努力的。至于出现的问题,则建议性的提出来就行了。比如格式不正确,评语上可以先表扬好的方面,然后再加上“能把格式写正确就更好了!”这样他下次写的时候就注意了。

总之,学生对写话产生了兴趣,他就越写越想写,越写越爱写。

三、教方法

随着孩子写话得的增多,就应该注意条理方面的指导了。这可以穿插在语文教学当中,像“按一定的顺序”、“围绕一个中心”等这类问题在学习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就有很多例子。“按一定得顺”这一方法在三年级《美丽的小兴安岭》体现的最为明显;“围绕一个中心”的方法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尤为突出,特别是写岛上鸟多,从哪些方面来写鸟多的?树林多、鸟蛋多、鸟粪多三个方面,可以让学生模仿去写。你给他一个题目,比如“今天的午餐真丰盛”,“花园里的花真多”,前者可以从色、香、味方面来写,后者可以从品种、样子、颜色等方面来写。这就过渡到了写“作文”,大家经验都比我丰富,就不再班门弄斧了。当看到杨震的一篇条理清楚的日记时,内心真是欣喜若狂,日记中这样写道:

“我妈妈是一位中学政治老师,她三十多岁,瘦瘦的身材,戴一副眼镜。

我的妈妈的脾气有时温和,有时暴躁。她温和时,我问她要一元钱,她就给我。她暴躁时是我作业没能按时完成,她就狠狠地打我的屁股,还拉我的耳朵,可疼了!

对了!忘了告诉你了,我妈妈的爱好是教学和打牌。”

每每读到学生发自内心的只言片语时,真觉得是一种享受!

最后,我想提到的一点是大家要要求学生字要写整洁规范。

浅谈小学作文起步教学 篇6

一、帮助学生克服“作文恐惧症”,激起学生写作信心

提到作文,学生害怕、恐惧的心理表形于色,完全把作文当作一种负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文教学的健康发展与人才的培养。一个人的先天禀赋是心理素质发展的基础,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才是心理素质发展的因素。因此,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放在首位,帮助他们克服作文的恐惧心理,激起他们写作的信心,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首先,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的道理。许多学生把作文看得高深莫测,认为只有作家、教授才能写出好文章,教师要帮助学生消除这一误解,清楚认识到作文就是先用自己的嘴说出自己心里话,然后,在用自己的笔把心里话写出来,让学生感受到作文其实就是用笔写一件自己看到的或遇到的十分简单的事,切忌用“作文难”之类的话吓唬学生,使之谈“文”色变,导致学生对作文敬而远之,严重挫伤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其次,多给学生鼓励和表扬,增强学生的作文信心,要以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教师的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语,都可成为激发学生走向成功的无穷动力。因此,教师要以愉快的情绪去感染学生,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快乐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作文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哪怕只使用上一个准确的词,写出一句优美的句子,一段流畅的话语,以及工整的书写,正确的标点使用都不要放过。要让学生在教师的赞扬声中体会到“作文原来如此,我也会写”,从而产生写作欲望。

二、寓作文指导于活动之中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活动不但能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而且能加速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汪潮教授说:“活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基础,是意识能动性和个体能动性的高级形式,只有学生从事活动,才能达到目标。”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就应该在活动中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懂得“写什么”“怎样写”。

(一)在活动中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千变万化的大自然,绚丽多彩的生活,充满欢乐的大课间,开展丰富的集体活动,都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的作文材料。但是,学生对这些往往熟视无睹,提起笔来仍觉得无从着手,或只能以“好看极了”“好玩极了”等简单模糊的字句带过,有的学生干脆抄袭作文。因此,在活动中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要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或参与的某项活动,学会或由上而下,或由近及远,或由景到人,或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观察。如,写《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在写作前,先给学生讲清写作的要求,知道去“写什么”。然后让学生进行一场拔河比赛,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活动场面:比赛前,双方队员的精神状态怎么样?比赛时双方队员怎么样?后来发生了怎么样的局势?在场的观众怎么样喝彩?双方队员为了集体荣誉是怎么样奋力拼搏的?结果如何?自己有何感想?并要求学生从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进行细致观察,教他们学会从前到后,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也就是教学生去“怎么样写”。活动结束,立即让学生即兴写作,并让学生运用好词好句,因为学生参加了活动的全过程,写出内容就会真实而又充实。

(二)在活动中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学生在活动中,如果单纯地观察,把观察的事物都罗列下来,如同记流水账,就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活动中教师除了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外,还要教给学生立意、选材的思维方法。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用多种感官去感受。如:写《一次野炊活动》。在活动时,指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活动的顺序怎么样?观察的目的是什么?要抓住一个什么中心思想?要突出一个什么主题?活动中遇到哪些困难?如何解决?学生亲身参与活动,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各自确认了不同的写作中心。有的学生认为“没学习一种本领都要付出劳动。有的学生认为“父母真辛苦,要为父母减负”。有的学生认为“野炊活动真有趣,很快乐”。学生有了切身体会,他们在活动中看到了听到了也做到了。有了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感受,写出来的作文不但生动感人,而且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三)在活动中注意知识的积累和训练口语的表达。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外,还要注意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教育学生先说后写,怎么说就怎么写,鼓励他们多用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感受。多写日记,积累知识。教师要对学生的日记或家庭作文,做到常检查,常抽查,进行鼓励和指导,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使他们终身受益。此外,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激发情感思维,帮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捕捉好写作时机,激发写作兴趣。如写《校园一角》之类作文,可带学生置身与其环境之中,一边感受美的生活气息,一边倾听教师悉心的点拨和指导。如写《家务劳动》之类的作文,可先布置学生亲手操作实践。如写《一个物体》或《一种植物》之类的作文,可将物体或植物带入教室,现场指导观察,加强直观,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有了眼见为实的经历,写作激情大增,写作素材有血有肉,那么写出的作文大多有真情实感。

阅读积累也很重要,宋代文学家苏轼说过:“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论说都说明阅读与写作的密切联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利用教科书学作文,模仿练习。这主要是指导学生把课本中所学到的作文方法技巧活学活用。如读了《白鹅》一文,就可以把学到的方法,用来观察描写鸡鸭狗最为合适;学了《美丽的小兴安岭》,可以用来仿写一处景物或树木四季不同的特点。这些联系,可口头描述在书面写作。文字可以三言两语,也可以独立成段,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模仿好的写作方法。这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更是一种语言和格式的规范化训练。使学生在不断的模仿中,将学到的知识逐渐内化,形成写作能力。

三、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探索 篇7

有同行说:可惜这不是中国小孩,因为中国小孩不说“上帝”。又有人说:忘记了那篇《水很活泼》吗?有仁兄说:我认为低龄教学应以发掘孩子天性为目标,而不是教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知道大家注意到这个现象没有,即今日文学之文学非昔日之文学。纵观之,“去中心化”可以概括也。种种现象让人不寒而栗,那么,教师应如何上好作文课?

一、教师应该做的

(一)创设情境,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

借助多媒体,利用图像、音响、实物,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视、耳听、鼻闻、舌舔、肤触、心应等六觉功能。如教学写一处景物时,学生年纪小,没去过什么地方游玩,有些记忆也淡忘了。我利用多媒体,把学生带到离大家较近的各个景区。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环境育人越来越显示出它重要的功能,作文教学更是如此。因此,班级环境的设置要特别注意对学生文学的熏陶。优美的句子,精彩的语言,深刻的哲理可使学生耳濡目染,写作兴趣定能得到培养。

(二)鼓励学生多观察,勤做笔记多交流。

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接触事物,仔细地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才会真实生动。

(三)多说、多读。

培养学生多说的能力,一定能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可以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我发现,平时不善说的学生,他们的作文往往也不能把要叙的事、要说的理,有条理、有中心地诉诸文字。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作文教学中提倡学生多读,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让他们获得各种知识,加深生活体验,并积累优美的语言文字。

二、教师和家长不应该做的

(一)教师及家长不要揠苗助长。

我们常常是从大人的愿望出发为孩子设计未来的,都是“站着说话”,很少考虑孩子本人的特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人的普遍心态。孩子一出生,我们就为孩子设计了各种未来,期望他们将来干什么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为孩子打算,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不可心太切,期望一餐就吃成个胖子。有些事情得慢慢来,得遵循必然的规律。尤其是人的成长,必须遵循人自身的规律,“揠苗助长”必然适得其反。过度教育是对人的一种摧残。

眼下,不少“神童”在忙着出书,忙着出名,就连他们的父母亲也跟着出了名。有的人,今天忙着这里作报告,明天忙着那里传经验,后天忙着出书,告诉所有的父母亲们:他们是怎样培养“神童”的。使得一些家长在诱惑之下,心里痒痒的。于是巴不得自己的孩子在一夜之间赶上乃至超过“神童”们,对孩子的智力进行过早的开发。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恰恰违背了教育的规律,违背了人的成长规律,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三年级孩子作文刚起步,能说完整的话,能表达清楚意思就是非常棒的,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对作文存在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觉地练笔,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不要妄图一口吃个胖子。对学生过分要求,让学生刚刚起步就对作文失去了兴趣。只要坚持多说、多读、多写、多改、多鼓励,就能使小学三年级学生顺利跨进“作文大门”,就能使学生在日后的作文道路上,任意驰骋、高奏欢歌。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创新。

(二)不要斥责孩子模仿。

起步作文教学 篇8

一、“理”在作前———各个击破解难题

作前准备, 是起步作文教学不可疏忽的重要一环, 也是“砍柴”之前的“磨刀工”。这里所说的“理”, 是指分理, 理清。对于三年级学生, 需要跨越的作文门槛很多, 比如, 最容易犯的就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毛病, 很难写出“特性”, 写出“与众不同”。自然, 这些入门之槛, 不可能一夜消除, 而是要从长计议, 各个击破。

1. 重在平时———缺啥补啥。

海南师范大学张所帅先生曾尖锐地指出:“由于作文教学周期长、投入多、要求高、见效慢的特点, 很多语文教师对它怀有一种胆怯、懈怠、逃避的心理, 在平日教学里能应付就应付, 能回避就回避。结果是, 最需要动脑筋、费心思的一项内容, 教师真正投入的精力和智力却可能是最少的。一旦面对考试, 在功利心的驱使下, 语文教师又往往会传授给学生一些‘投机倒把’的招数, 结果‘真功夫’没教多少, ‘歪门邪道’倒是教给学生不少。”

作文是一种功夫活, 来不得半点马虎和疏忽;尤其是起步阶段, 更要一步步地引领, 做到:理清思路, 缺啥补啥。比如, 写开头结尾的功夫、写片段的功夫、写过渡段的功夫、直至布局谋篇的功夫等。这些功夫, 靠的是“作前”, 也就是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 唯有铢积寸累, 才会水到渠成。须知, 作文教学没有“一夜暴富”的神话。

2. 迎难而上———活学活用。

在倡导学生自主的前提下, 如今, 有的教师有些“怕”指导, 其实, 作文教学中, 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黄艳梅老师曾指出, “放手让学生去写”的同时, 不见写作方法的指导, 就算有, 也往往简单引导一下, 就让学生动笔去写, 学生作文处于一种规范不足、自由泛滥的“假性自由”状态。

笔者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 选取了“人物描写”这一重点, 对学生写作进行重点指导。在教学《我的自画像》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篇习作) 时, 为了降低难度, 在这篇习作前, 我总会要班上的学生完成一篇小作《我们的李老师》。目光聚集在我一个人身上, 便于方法指导的渗透。而把老师当一个写作观察的“靶子”, 无疑又增加了学生写的动力与乐趣。尤其在说到我的“瓜子牙”时, 他们更是嬉笑成片。在教学第三篇习作《野外春景》时, 可以结合第二组课文的教学, 在练笔中重点抓好“比喻、拟人、排比”三个修辞的句式训练, 那么在完成这篇习作时, 写好“景美”就会显得十分轻松。

二、“活”在当下———巧妙运用显轻松

这里所说的“活”, 是指灵活, 不生搬硬套。唯有灵活运用, 才能化繁为简, 化整为零, 从而拆毁学生写作难以跨越的道道门槛。笔者通过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即合理地有所取有所舍, 让教更有效, 让学更轻松。

1. 重组, 让习作目标更清晰。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安排了八篇习作, 分别是“自由作文”、“我的自画像”、“野外春景”、“秋到人间”、“动物名片”、“介绍文具”、“编写童话故事”、“写研究报告”。从安排上来说, 线状的顺序有点乱, 对学生掌握一种写法来说是不大有利的。因此,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 除了最后一篇“写研究报告”, 它是属于一种报告类文体写作, 与一般的写作有差别之外, 我将其余的七篇习作重新整理了一番, 归纳为三组。第一组, 写好一件事 (“自由作文”、“编写童话故事”) ;第二组, 写好一个样 (“我的自画像”、“动物名片”“介绍文具”) ;第三组, 写好一处景 (“野外春景”、“秋到人间”) 。这样的重组, 训练的目标性更集中, 指向性更明确, 延续性更流畅。

2. 添补, 让习作内容更丰满。

需要指出的是教材安排的第一篇习作“自由作文”, 编者的用意是让学生觉得写作是件轻松的事, 想写啥就写啥, 写作是一片自由的天空。殊不知, 很多学生在写这篇习作时, 也是困难重重, 绝大多数学生的“杰作”只是憋出来的干巴巴的几个文字。这不能怪学生, 小学阶段重点强调的就是“记叙文”这一文体, 而在这一册中, 写事的就只有两篇习作, 这个力度是太显单薄。所以为了让学生懂得“如何写好一件事”, 在平时的小作中我分别渗透了以下三组内容。第一组, 《吃西瓜》、《买菜》、《花瓶碎了》、《文具盒里的争吵》、《呀, 怎么又是粥》, 这五篇指向人物的语言描写;第二组, 《啊, 鸡蛋浮起来了》、《洗衣服》、《吃蛋糕》, 这三篇指向人物的动作描写;第三组《受骗以后》、《紧张的三分钟》, 这两篇指向人物的神态及心理活动描写。我认为, 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前半个学期, 若能把这一系列的习作作为重点, 对提高学生的整体写作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苏教版小语教材主编张庆先生曾指出, 当前作文教学的主要问题是:对作文教材照本宣科的较多, 未能在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上下工夫, 所以学生的写作平庸敷衍者居多, 没有明显提高。若教师能脚踏实地, 精益求精, 摒弃照本宣科, 唤醒生命灵感, 方能唤醒学生潜在的写作潜力, 学生也会因此乐写、能写。看到莘莘学子轻松跨越道道作文门槛的轻松局面, 怎能不让人心悦诚服?

三、“趣”在笔先———心湖翻腾见自由

当代作家毕飞宇先生曾深情地说:“ (孩子们) 怕作文, 骨子里是害怕表达的方式不符合别人的要求。他们有许多话想对别人说, 他们还有许多话想在没有人的地方说, 他们同时还有许多话想古里古怪地说。”“古里古怪”地说, 自由自在地说, 也许, 这就是孩子们所青睐的“趣”。

1. 指导要“善变”, 让学生对习作怀有期待。这主要指教学内容和指导方式要多变。

同样以上面的三组小作为例, 十篇写作内容是十分丰富的, 有课堂上的吃和做, 有回家后的实践活动, 有材料作文, 有想象作文等。而这些内容的设置, 又是把学生写的兴趣放在第一位的。因此, 每次小作或是大作, 学生在课前就会在讨论:下节作文课, 李老师又会玩什么花样了!

指导方式的多变, 主要是指教师要放掉“说教”的形象, 而全程参与到习作过程中。我常对学生说, 我们是边玩边写的。举例说, 在《吃西瓜》这篇作习作指导时, 我抱来两个大西瓜, 在教室里现场切开, 一起吃一起聊;在指导《呀, 怎么又是粥!》这篇习作时, 我站在孩子们的中间一起跟“妈妈”吐槽一番;在《紧张的三分钟》这篇习作的情境创设时, 一上课, 我一改往日的笑容满面, 而是一本正经地装出十分生气的样子, 用怒气冲天的神情及掷地有声的话语, 让孩子们经历了忐忑的三分钟。就这样, 指导全都无痕地渗透在活动中, 学生写起来自然是情趣盎然。

2. 激励要“出新”, 让学生对习作充满喜爱。

赏识教育已深入教师心间, 其好处已不需要一一赘述, 在习作上通常体现在“优秀”加五角星和鼓励性的评语两个方面。这些做法的确是能很好地增加学生写作的愉悦感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我总觉得这份愉悦感保鲜期不够长, 因此, 始终无法激发大多数孩子对习作的一种喜爱之情。于是, 在最近带的一届三年级学生中, 我借鉴了管建刚老师办《作文周报》的积分活动, 制定了如下的奖励制度: (1) 奖项设置:作文高手 (10000分) , 作文能手 (6000分) , 作文水手 (3000分) , 作文新手 (1500分) 。 (2) 分数设置:优秀100分, 得一颗星加100分, 良好扣50分, 及格扣100分。 (3) 额外奖励设置:作文新秀, 和李老师一次拥抱, 并加150分积分;作文水手, 免做一篇日记, 加300分积分;作文能手:免做一周语文作业及两篇日记, 加500分积分;作文高手:和李老师一次合影, 期末考试语文成绩加3分。

如何有效开展起步作文教学 篇9

一、故事激趣, 为写作做好铺垫

学生喜欢听故事, 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曾伴随着他们的幼年时代。老师应该抓住孩子们爱听故事的特点, 利用晨会、班会、队会, 或者课堂等, 组织学生讲故事、听故事, 写故事。这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1、补故事。

作文教学时, 我们可将听故事、说故事的形式变为补故事, 提高训练的难度。有一次“小小故事会”上, 孩子们讲完了《龟兔赛跑》的故事, 我说:“同学们, 如果龟兔举行第二次比赛, 结果又会怎样呢?”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我调动了起来, 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 抢着回答。

2、编故事。

为了进一步提高训练的难度, 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编故事。《喜羊羊与灰太狼》, 这个动画片学生百看不厌。一次作文课, 我拿着灰太狼的玩偶作道具, 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同学们听得专心致志, 笑得合不拢嘴。讲完后, 我问学生:“这个故事有趣吗?你们想不想试试自己编个故事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答道:“想!”, 于是我让他们自己编个灰太狼的故事, 虽然结结巴巴的, 但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实践活动, 为写作积累素材

小学生往往什么都想去试一试、做一做。在作文教学中, 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亲自动手操作, 就会发现很多素材。我结合学校开展的体艺2+1活动, 在班内举行了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

如在组织学生进行画画、折纸、剪纸等手工活动后, 我就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做的时候怎样想的, 然后组内相互提提意见, 再说给全班同学听一听, 我适当进行点拨, 提示一些词语, 最后让学生在充分说的基础上写下来。因为是自己亲手做过的, 所以说起来的时候头头是道, 写起来也就很顺利了。

其实有些活动, 不需要教师组织, 学生已经有实践了, 只不过缺乏提炼, 没有变成文字。比如农村孩子, 有特别的生活场景:星期天可以与一群小伙伴去拾蘑菇、挖野菜、摸鱼儿等;放学后帮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 如养鸡喂鸭、种菜锄草、洗衣煮饭、帮助左邻右舍带孩子等。

三、实物观察, 为写作获取灵感

观察, 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学生缺乏了对身边事物的感性认识, 就无法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对小学生来讲, 他们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就是观察。只有通过仔细地观察, 获得感性认识, 写作时才言之有物、真实生动。

因此, 小学作文起步教学中可以进行一些实物观察, 比如观察学校、教室、书包、文具盒、台灯, 或者花鸟虫鱼、山川河流, 或者大树小草等等。

因此, 作为教师, 要带领学生走进他们喜欢的, 容易接近的实际生活中去, 在生活中留心观察, 激发灵感, 发挥才能, 作生活的有心人, 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优美的语言文字记录下来, 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会觉得有事可写, 有话可说, 有感可发, 从而使得自己的作文具有真情实感。

四、开展游戏, 为写作丰富思路

小学生, 尤其低年级的小学生, 对写作思路可以说是一窍不通, 此时, 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在做游戏中活跃思维, 让写作的过程变成自己游戏过程的一个再现, 这样, 学生的写作思路就会在逐步训练中丰厚起来。因此, 可以适当组织一些游戏活动, 开阔学生的写作思路。

有段时间, 流行起了吹泡泡的游戏活动。下课后, 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在操场上、在走廊里、在路上吹泡泡, 还比赛谁的泡泡大、谁的泡泡飞得远、谁的泡泡飞得高……有一节语文课上, 孩子们还玩兴未尽, 脸上还洋溢着兴奋之情, 有位老师立即抓住时机, 对学生开展语言训练。

“大家都说说, 为什么你们这样高兴啊?”

“我吹的泡泡五颜六色的, 有蓝的, 有绿的, 有红的, 还有紫的, 好看极了。”

“我吹的泡泡有的像个大苹果, 有的像颗小葡萄, 有的还连在一起像个双胞胎, 真有趣!”

“我的泡泡五彩缤纷的, 慢慢向天空飞去, 飞得又高又远。”

孩子们的语言形象、生动、丰富。这位老师告诉孩子们:这就是作文!

作文起步教学的趣、情、法 篇10

[案例]

望着学校小河边那一片绿茵茵的柳树林, 我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多美的大自然啊!何不让为没去春游而一直遗憾的孩子们去和柳树约个会呢!于是, 语文实践课上, 我和孩子们款款而至柳树林———。

镜头一:说说柳树

走出教室, 融入绚丽多姿的大自然, 孩子们像出笼的小鸟, 在绿油油的柳树下尽情地玩耍。“老师, 我们想和柳树说句悄悄话。”“那就赶快说吧, 柳树正在洗耳恭听呢。”

“柳树妹妹, 好长时间不见了, 这个寒冷的冬天你过得好吗?我真想去看看你。”

“柳树姑娘, 你的辫子真美啊!谁为你梳理出来的?”

……

这是孩子们敞开心扉与大自然的心灵倾诉, 那美妙的童趣在霎那间铸为永恒。

镜头二:画画柳树

“孩子们, 柳树这么漂亮, 我们和她合个影, 作为美好的纪念, 好吗?”我笑盈盈地看着那一张张红扑扑的小脸蛋。“好, 我们的画笔就是彩色照相机。”我的提议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响应。他们纷纷拿出画笔, 为柳树“照相”。孩子们笔下的柳树像少女一般婀娜多姿, 随风起舞。他们还为“照片”起了好多富有诗意的名字, 如“快乐的童年”“春的使者”“大自然的骄傲”“美的天使”等。

镜头三:歌唱柳树

“我们给柳树唱支歌吧。”“小百灵”唐×又想出了新招。大家手拉着手, 围成一圈, 边跳边唱:“柳树姑娘, 辫子长长……”“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哪里, 春天就在柳树的绿叶里……”

镜头四:探秘柳絮

一阵风吹过, “呀, 下雪了!”“老师, 春天怎么会下雪呢?”一个个好奇的声音响起。“同学们,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你们自己去研究研究这‘雪花’吧!”我引导着。“老师, 瞧! 这‘雪花’不会融化。”“这是柳絮, 是柳树开的花。”“不, 这就是雪花, 她被柳树姑娘迷住了, 舍不得走呢!”“那是春妈妈给柳姑娘在发辫上扎的头花。”看着孩子们争论不休的样子, 我微笑着点头说:“你们说的都有自己的道理!”最令人惊喜的是第二天交上来的日记, 《我和柳树的约会》《春天的“雪花”》《我的发现》《春的使者》……一篇比一篇精彩。

[反思]

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 作文, 不是简单的作文。它源于生活, 只有让学生感受、体验生活, 才能掌握丰富的写作素材, 激发学生兴趣, 促生情感, 激励语言。

一、激励生趣

激趣, 是作文的开始。尤其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 他们刚刚接触作文, 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于是产生了畏惧心理, 要消除这种心理, 兴趣是一剂良药。

“走进柳树林”这个活动发生在学校取消学生春游, 学生极度遗憾的情感背景下, 此时组织这个活动是他们内心情感的向往与需要。

激趣要保护学生的创新与发现的火苗。当孩子在歌唱柳树中突然发现不速之客——“小雪花”时, 我引导他们观察、探索, 积极地鼓励孩子的创造性语言。“不, 这就是雪花, 她被柳树姑娘迷住了, 舍不得走呢!”“那是春妈妈给柳姑娘在发辫上扎的头花。”孩子眼中的事物是多么灵动啊, 之后的作文更是形式多样。这正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激趣应面向全体学生。整个活动中, 我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一起参与、合作:说悄悄话、绘画留影、歌唱柳树、探索柳絮, 以多样化的形式吸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孩子。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自然而然地去观察、去体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我相信学生有了这些独特的体验, 下笔成文将不是难事。

二、情动辞发

刘勰认为:“情者, 文之经, 辞者, 理之纬。”即情感乃是文章的生命。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那么激情就是驱使学生, 特别是三年级学生进行习作的酵母。

孩子们在柳树下尽情地玩耍时, 柳树已然成为了孩子们的伙伴, 有了这样的情感驱使, 孩子的言语喷涌而出。这正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所以, 我认为作文起步教学必须触动学生的情感, 才能点燃习作愿望, 使之“经正而后纬成, 理定而后辞畅”。

三、悟道得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三年级的学生在体验生活的基础上, 大胆想象, 写出来的文章就与众不同。

在探索柳絮这一环节中, 我适时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 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理性的男孩对柳絮寻根问底, 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 如《我的发现》《春天的“雪花”》等。感性的女孩极富诗意, 面对柳絮, 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如童话故事《我和小柳树》, 散文《柳树姑娘》, 诗歌《春的使者》……

只有这样将习作指导融于学生喜爱的活动之中, 积极鼓励他们大胆想象, 自由表达, 才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 提升写作水平, 真正做到“我心思我事, 我口抒我情, 我手写我心”。

参考文献

上一篇:贫困助学下一篇:亚洲篮球锦标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