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养老保险基金

2024-08-29

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精选十篇)

企业养老保险基金 篇1

1. 企业养老基金管理现状及成因

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 企业的规范化程度已经越来越高, 企业员工作为企业骨干力量, 保障的好坏直接影响员工的积极性, 我国人口众多, 职业人口庞大, 养老金管理的科学性和普及性直接影响我国的民生建设。另一方面,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各个地方对养老金缴纳政策执行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民众满意度也不同, 出现了很多纠纷, 影响企业综合评价。

从企业的角度来分析, 很多企业之所以没有按时按量的缴纳养老金, 主要原因在于员工保障意识薄弱、企业经营不稳定和企业责任的不规范履行。第一, 很多员工保障意识淡薄。在高额薪资的诱惑下, 没有要求企业缴纳养老金, 自身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不明朗, 企业掌握了较多的主动权, 员工的被动条件较多。当企业认为员工不符合自身需求时, 将员工开除, 劳动关系没有正式形成, 养老金缴纳也就成了空头支票。这种变相的逃避义务的行为, 在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中较为多见, 员工利益基本得不到保障。第二, 有些企业的经营者, 本身的目的在于短期的经营利益, 少则几个月, 多则两三年, 就会将企业解散。从利益的角度出发, 如果缴纳养老金, 则会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减少, 增加人力资源成本。为此, 经营者会以各种借口来避免缴纳养老金, 待自身的经济目标达到后, 就直接宣布破产、解散, 或者直接裁员, 导致员工利益损失。

2. 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对策

2.1 手段上严格管控, 资金上专款专用

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 必须在管理的手段上有所强化, 减少各种不良问题的发生, 积极推动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走向良性循环。第一, 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 一定要坚持执行“专户管理”。所有的养老金, 都应该专款专用, 所有的单位、个人都不能将养老金私自的挪用, 一定要保证养老金的结余资金, 保持在增值的状态, 而不是越来越少。第二, 我国的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 仅有少数的企业可以有效地理清资金, 这远远没有达到要求。今后, 必须要将收取、支出两条工作线路合理的设定, 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 对养老金的使用达到科学性、合理性进行规范。监管部门和保险机构, 针对违规操作以及极端行为, 必须披露, 然后再通过法律法规进行惩处, 要让百姓看到国家的工作信心, 之后才能在养老金的缴纳上得到更好的成果。

2.2 健全法律, 明确责任, 狠抓落实

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实施过程中, 有些问题之所以会积累较长的时间, 在于养老保险缴纳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 在责任的划分上比较模糊。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任何一项工作的执行, 都必须将民生作为主导, 特别是在社会保障层面, 更不能马虎大意。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 所有关于养老保险的法律内容、条款、体系, 都应该得到健全处理, 要积极地开展社会调查实践, 了解到百姓对于养老保险的真正需求, 不要总是寄托于网络上的虚拟数字和各种书面报告, 要积极地去采访和调研, 确保法律的执行, 可以为养老金的缴纳、使用等提供足够的支持。第二, 对于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纠纷、矛盾、冲突等等, 有关部门必须出面解决, 在责任的划分上达到清晰的效果, 减少民事诉讼官司的处理时间, 达到又快、又好地处理效果, 给民众以信心。

2.3 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制度层面完善

经过前几项工作的执行, 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将呈现良性发展的局面, 很多问题也有了解决的可能。但在未来的工作当中, 业内人士还应将养老保险的操作办法革新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特别是养老保险的发放环节, 一些问题仍然存在, 如:很多退休企业职工养老基金仍由原企业操作, 但目前企业因陷入困境或已经破产, 养老基金已经无法缴纳, 其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就得不到保障。所以, 针对这类突出问题, 必须改革现有的操作办法, 变“全额反映、差额结算、企业发放”为“全额上交、社会化发放”, 把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险, 使所有离退休人员老有所养, 真正做到使企业放心, 在职职工安心, 退休人员舒心。

总结

本文对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现状、成因及解决办法做了粗浅的探讨, 更多的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 需要企业、相关机构和个人共同努力, 在实践中改进策略, 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更多地关注民众的真实需求, 将民生工作落到实处。机构层面, 相关部门的审查力度、干预力度需要适当的增加, 国家也必须不断的颁布健全的法律体系, 确保相关内容在执行时, 都可以达到有据可依的效果。另外, 针对某些恶意欠缴的企业, 需要加大惩处力度, 以儆效尤。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建设水平的提升, 民生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企业作为重要的社会组织, 承担了绝大部分自然人的社会保障责任。在新的退休制度出台的大背景下, 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中重要一环的养老保险基金管理, 更加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小到个人大到家庭和整个社会, 其影响深远。本文针对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诸多问题展开讨论, 并结合实际, 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办法, 望保险界同仁共同探讨提高。

关键词: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小耘.建立完善养老保险管理机制, 加大企业养老基金征缴力度[J].科技与企业, 2015, 08:32+36.

[2]张晋梅.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征缴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 2014, 09:71-72.

企业养老保险基金 篇2

安全检查情况汇报

(2012年2月21日)

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国家审计署《关于审计湖南省社会保障资金的通知》要求,我处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安全进行了严格自查,现将我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覆盖范围及收支情况。

截至到2011年底,我县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XX人,其中企业在职人数XX人,退休人数XX人。2005年至2011年,全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收入XX万元,其中征缴累计收入XX万元,中央历年转移支付资金XX万元;基金累计支出XX万元。2011年末基金累计结存XX万元。

件办理退休347人、办理特殊工种退休XX人、办理正常退休XX人;办理离退休人员死亡继承XX人,发放丧葬费XX元。

(二)审计内容的执行情况。

1、基金结算收支方式。为确保养老保险费基金管理安全和参保对象缴费安全,我处从XX年开始,通过与银行协调安装了银行POSS机、开通了网上银行,经办人员不得接触现金,实现了参保单位或个人参保缴费、养老金发放等各项待遇的支付非现金结算。

2、加强银行账户管理。为规范和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使用,我处都在银行建立养老保险资金财政专户,并与开户银行签订了服务协议,在法律上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加强了双方的责任意识。建立了与银行的对账制度,一月一对账,保证双方账务不发生差错。

3、优化经办管理模式。一是建立财务、会计制度。为规范和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使用,我处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实行收支两条线。另外,设立财务管理机构,配备具有专业技术水平的管理人员,建立健全统计台账,加强财务管理,做到日清月结。严格执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规范会计核算,做到社会

票、收费票据必须按规定分开保管,并坚持领取购买和使用的登记、入帐、核销手续;各类收支凭据必须按规定经审核、审批后方可进行信息录入和财务入帐处理。只有在这些内控点上抓好落实,加强监督,才能有效化解基金管理风险。

5、廉政教育。为保证监督的有效性,我们主动接受财政、审计、人大等部门监督检查,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并定期召开基金安全会,且无论大会小会,都把基金安全当作重点来讲,警钟长鸣。通过通报省内几起社保基金安全案件,警示工作人员,增强了维护基金安全的责任感。

二、工作措施

(一)强化基金征缴,严把收支关口

1、严把收入关,确保基金征缴应收尽收。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做好扩面工作。通过送法到企、政策宣传周、就业洽谈会、举办培训班、在新闻媒体开设专栏、发宣传单、张贴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社会保险的目的、意义及政策规定,使更多的人了解政策,从而提高劳动者和企业法人的参保意识,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实现应保尽保的目标,增强基金保障能力。二是大力清欠,实现颗粒归仓。定期与不定期组织专门的人员,对所有参保企业进行抽查稽核,对于少缴、漏缴的单位,敦促及时补缴。

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基金的安全。每月将上月报表报局基金监督股,接受监督检查。

企业年金保险基金监管模式探讨 篇3

企业年金是一种企业保障制度,与国家保险制度和个人储蓄型保障制度分属于不同层次的保险形式。相对于公共年金和个人年金,企业年金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其费用大部分是由雇主缴纳,企业年金是在国家有关法规的指导下,在公共年金基础上由企业建立的旨在为退休员工提供一定收入的保障计划,即企业基于社会责任所提供的“递延工资”以供员工退休后的生活收入。

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虽然我国为了保障企业年金基金的安全与收益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这都会影响企业年金基金的正常运行。这些年,我国相继发布了一些对企业年金基金监管的办法。但总的来说,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因此,对于企业年金基金监管的研究对于我国来说,意义重大。通過研究国内外企业年金基金监管的多种模式、可以为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监管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影响企业年金基金监管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企业年金基金监管模式的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金融市场越发达,企业年金基金在进行投资组合时可供选择的空间就越大,也就越适宜采用审慎性监管模式。第二,各类中介组织的发达程度。市场中介机构越发达,监管机构就越可能把日常监管的职能交给中介机构;反之,中介机构的介入则较少,监管机构介入就较多。第三,法制的健全程度。在法律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监管机构可能更多的采用行政手段而非法律手段进行监控。

企业年金基金监管模式的选择

所谓企业年金基金监管模式,是指对企业年金基金的监控和管理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所表现出来的样式。在此,主要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探讨企业年金基金监管模式的选择。

国外企业年金保险基金监管模式的选择

国外企业年金基金监管的模式主要有两种,即审慎性监管模式和严格限量监管模式。

1、审慎性监管模式

对企业年金基金监管实行审慎性监管模式,即采取审慎性原则对基金进行监管,审慎性原则是指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管理人有义务像对待自己的资产一样,审慎地为企业年金基金选择一个最能分散风险的资产组合。在这种监管模式下,监管机构放松对有关合同条款、市场准入条件、投资组合等约束。其主要特点包括:一是强调基金管理者对基金持有人的诚信义务和基金管理的透明度,打击欺诈行为,保护持有人利益;二是要求资产多样化,避免风险过于集中;三是防止利益冲突,限制基金管理者进行自营业务;四是鼓励竞争,防止基金管理者操控市场和避免投资组合趋同;五是在审慎性原则之下基金管理人虽然拥有很大的自主权,但其背后是以严格的法律约束为保障的。

2、严格限量监管模式

严格限量监管模式即根据严格限量原则对企业年金基金进行监管。严格限量原则是指政府对企业年金基金投资实行较为硬性的管制,做出较为明确的限制和规定,包括对市场准入资格的限制,对合同条款的管理,对投资组合等都制定一些指导性原则。这种监管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第一,监管机构独立性强,权力较大,建立了独立的养老保险监管机构,代表国家对养老基金进行统一监管;第二,对基金投资比例有限制性的规定。监管机构根据这种规定,通过现场和非监管的方式密切监控基金的日常运营;第三,有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第四,实行最低收益原则。

国内的企业年金基金监管模式

1、背景分析

从前面的论述可知,一个国家企业年金基金监管模式的选择与这个国家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各类中介组织的发达程度、法制的健全程度等三种因素是密切相关的,因此,要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年金基金监管的模式,首先必须分析三种因素在我国的具体情况。

(1)我国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我国金融市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金融市场总量规模较小,市场发育程度低;金融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利率的行政控制过严;金融市场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2)我国各类中介组织的发达程度。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中介组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长足发展。中介组织的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服务质量显著提高。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的中介组织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市场中介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还严重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在保障市场经济发展、满足企业改革及发展需要方面仍有不少差距。

(3)我国法制的健全程度。从目前来看,我国的法制建设基础设施仍然非常薄弱。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尚未建立。法律人员的素质和素养跟不上法制建设的步伐。法律监督机制不健全,作用有限。

2、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监管模式的选择

从以上分析可知,我国尚不具备按照审慎性原则来进行企业年金基金监管的现实条件。因此,在我国企业年金发展初期,我国应选择严格的限量监管模式。即建立独立的企业年金基金监管机构对企业年金基金进行全面监管。由基金法人委托给投资管理公司管理,投资管理公司的成立要经过监管机构的批准,其日常业务受监管机构的严密监管;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组合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企业养老保险基金 篇4

养老保险基金牵涉民生, 关乎国运。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是否存在缺口以及缺口大小, 一直备受官方和学界的关注和争议。2013年3月以来有一种说法是“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不存在资金缺口”, 如果单从当前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看, 收大于支略有结余, 换句话说当前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 这样理解基金不存在缺口的说法似乎正确。

但是, 反映资产负债表中收不抵支的金额应该只是显性缺口, 加上应收未收款和应付未付款以及历史转制成本这些隐性缺口才是全部基金缺口。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会计核算基础一直是收付实现制, 并非权责发生制, 不核算历史欠账, 不核算当期欠费, 不核算应收应付, 隐性缺口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 当期已收减去已付有结余就说基金没缺口是不符合实际的。

二、基金缺口分析

1. 养老保险隐性债务和历史欠账。

我国当前基本养老保险采取“统账结合”的管理模式, 要求参保单位和个人分别缴纳工资额的20%和8%养老保险费, 分别参加社会统筹调剂和职工个人账户管理, 缴费满15年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者可以领取待遇计发办法采取“新人新制度、老人老办法、中人逐步过渡”的方式。1997年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为现在“统账结合”模式前, 老一批退休工人即“老人”从未缴纳养老金, 以及部分“新人”只缴纳了几年养老保险费, 当时的统筹账户不足以支付他们的退休待遇因此经办机构挪用了8%的将来才能支付给“新人”的个人账户资金用以弥补养老金缺口, 从而造成了全国范围内个人账户的有名无实, 空账运行。2005年12月, 《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正式发布, 明确提出要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制度, 要把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分开切实做实个人账户。那么, 统筹账户挪用了个人账户的资金就是基金缺口的一大原因。

养老金的空账运转是以前预支现在、现在向未来透支, 是老一代向年轻一代的透支。根据社科院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 各省、市、县为了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2011年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运行规模已超过2.2万亿余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2012年全国社会保险情况》2012年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0001亿元, 其中征缴收入16467亿元;基金支出15562亿元;年末基金累计结存23941亿元。假如这2.39万亿资金抵掉个人账户2.2万亿元的话, 统筹账户只剩下0.19万亿元, 加上当期征缴减去应发养老保险待遇, 如果财政不给予补贴, 这个缺口会很大。这都是由于政府改革没有考虑制度变革的成本, 而让新制度为旧制度埋单所造成的, 这种隐性的债务成为了统账结合养老保险制度无法言说的痛。

2. 人口老龄化和调待压力使得养老保险收不抵支。

我国已经迈入老龄化社会的门槛, 老年人口队伍的猛增将会造成养老保险基金支出负担的加剧, 人口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使得就业压力加大, 失业人员的增加有可能使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陷入困境。

同时, 至今连续八年的调高退休人员待遇水平的政策, 使得继续调高待遇水平具有不可逆转的刚性, 待遇支付面临巨大压力, 支出的增长在数量上和速度上都在增加, 在财政补助杯水车薪的情况下, 不得不继续扩大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支付比例, 使得个人账户做实成为一厢情愿并且雪上加霜的事情。人口老龄化使一些“做实”个人账户试点省份, 面临继续加大的养老金缺口最后不得不放弃初衷。

一方面是老龄化使得适龄退休人员增加, 而且退休待遇为了跑赢CPI而逐年调高, 支付压力显而易见;另一方面是经济基本面有下滑势头, 就业压力逐年增加, 失业人员增多, 征缴扩面空间有限, 现有的缴费率很难提高, 28%的高费率使得企业和职工都成为了一定负担, 灵活就业人员20%的缴费比例更是鲜有人问津, 当期征缴面临很大压力。人口老龄化使得养老保险收支面临双重压力, 这种因素致使基金缺口逐年增大的情况初露端倪。多位专家表示,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养老金缺口也在加速增大, 预测到2033年, 我国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上升到25.4%, 接近发达国家的比例, 按现在的管理方式持续下去, 30多年后人口老龄化高峰将会到来, 养老保险收支缺口将会是个潜在的很大的数字。

综合以上因素, 人口老龄化直接影响到当前基金的支付压力和收支平衡, 而且孕育着更大的收支缺口。

3. 养老保险基金收益率低于通胀率。

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效率低下, 难以应付过高的通货膨胀率。在目前基金管理运营方式下, 我国养老金年均收益率不到2%, 而2001-201年这十年间我国年均通货膨胀率高达2.47%。有专家以此推算养老保险基金此间损失至少6000亿元。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大多以活期存款的形式存放在银行, 银行给予社保基金的优惠利率不用与社会资本平均投资收益率比较, 单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相比都相去甚远。近年几家国有商业银行争相瞄准社保基金这块肥肉, 吸收持续稳定的社保存款而贷放到房地产等暴利行业赚取很高的利润, 这足以说明事实。人社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 至2012年末, 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23941亿元。其中, 绝大部分为财政专户存款, 高达20170亿元, 协议存款1058亿元, 债券投资仅为196亿元, 委托投资运营918亿元。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运营渠道狭窄, 在以银行存款为主的投资体制下, 收益水平较低, 坐视通胀坐等贬值致其缺口无形增大。

相反,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的部分社保储备基金在2010年投运营取得了4.23%的投资收益率, 与绝大部分社保基金的低收益相比, 是做得较为成功的, 社保基金走多渠道、专业化投运营是避免基金贬值的唯一出路。

三、解决基金缺口问题的具体方法

1. 多渠道做实个人账户解决历史欠账。

空账运行不仅使职工对政府失去信心, 而且个人账户空账运行使统账制度不可持续通过对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基金实行分账管理, 分账征收独立运营, 互不挤占, 采取逐年逐步按比例做实的步骤,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配套相应比例资金注入个人账户, 个人账户基金储存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拿出一部分进行专业投资, 让其保值增值, 增值部分也可以按比例弥补空账。

2. 加大力度拓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

2011年, 全国社保基金权益投资收益为73.37亿元, 投资收益率0.84%, 亟待提高收益水平。在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保基金管理团队水平和专业素质不断提高的情况下, 社保基金在留足备用后投资国内一些重点项目如住房、核电、石油、通信、矿山等项目未尝不可。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应当遵循谨慎、分散风险的原则, 在确保基金财产的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 追求较高的投资收益。

3. 提高职工养老保险覆盖面增加征缴深入。

由“广覆盖”到“全覆盖”, 在政策层面养老保险已经是没有人员遗漏, 但实际工作中必须加强职工养老保险征缴扩面工作, 将全社会的企业劳动者纳入到职工养老保险中才能深水养鱼。国有公司、集体企业已经基本全覆盖, 应该充分考虑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参保缴费的承受力合理降低缴费基数和比例, 提高他们参保积极性和缴费热情, 这将有利于“全覆盖”的真正实现, 为基金征缴收入打下新的基础。

4. 加强清欠和稽核力度。

许多县市未改制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 个人只按时续缴个人应缴养老保险费部分, 集体部分一直欠费至今。由于区县级的这些老参保单位多数效益欠佳而停产资金周转困难, 他们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彻底改制但有许多资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可以出台“资产抵缴”社会保险费的办法清缴集体欠费。

加大稽核各参保单位缴费基数和人数, 防止漏报、少报基数和人数;加大稽核待遇领取人员的生存状况, 防止冒领、套领养老保险待遇。

摘要:通过对当前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历史转制成本、当前个人账户做实情况、统筹基金欠缴情况的分析, 结合基金保值增值与通胀因素, 以及基金收支规模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指出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问题, 并从实际出发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

参考文献

[1] .郑功成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2] .段家喜.养老保险制度中的政府行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3] .陈心德等.养老保险政策与实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企业养老保险基金 篇5

★促进公平。通过实行部分养老保险基金中央统一调剂使用,合理均衡地区间基金负担,提高养老保险基金整体抗风险能力。

★明确责任。实行省级政府扩面征缴和确保发放责任制,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和养老保险中央调剂基金(以下简称中央调剂基金)进行补助,建立中央与省级政府责任明晰、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

★统一政策。国家统一制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逐步统一缴费比例、缴费基数核定办法、待遇计发和调整办法等,最终实现养老保险各项政策全国统一。★稳步推进。合理确定中央调剂基金筹集比例,平稳起步,逐步提高,进一步统一经办规程,建立省级集中的信息系统,不断提高管理和信息化水平。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主要内容是

在现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基础上

建立养老保险中央调剂基金 对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进行适度调剂

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一是中央调剂基金由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上解的资金构成,按照各省份职工平均工资的90%和在职应参保人数作为计算上解额的基数,上解比例从3%起步,逐步提高。

二是中央调剂基金实行以收定支,当年筹集的资金按照人均定额拨付的办法全部拨付地方。

三是中央调剂基金纳入中央级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

四是现行中央财政补助政策和补助方式不变,省级政府要切实承担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弥补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主体责任。《通知》指出

要健全保障措施,确保制度顺利实施。一是完善省级统筹制度,推进养老保险基金统收统支工作。二是强化养老保险基金预算管理,确保应收尽收,杜绝违规支出。三是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将养老保险相关工作情况列入省级政府工作责任制考核内容。

四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国养老保险缴费和待遇查询系统、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监控系统以及全国共享的中央数据库。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有关要求,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均衡地区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以下简称养老保险基金)负担,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国务院决定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自2018年7月1日起实施。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围绕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养老保险制度目标,从基本国情和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实际出发,遵循社会保险大数法则,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作为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第一步。加快统一养老保险政策、明确各级政府责任、理顺基金管理体制、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加大调剂力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二)基本原则。

——促进公平。通过实行部分养老保险基金中央统一调剂使用,合理均衡地区间基金负担,提高养老保险基金整体抗风险能力。——明确责任。实行省级政府扩面征缴和确保发放责任制,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和养老保险中央调剂基金(以下简称中央调剂基金)进行补助,建立中央与省级政府责任明晰、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

——统一政策。国家统一制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逐步统一缴费比例、缴费基数核定办法、待遇计发和调整办法等,最终实现养老保险各项政策全国统一。——稳步推进。合理确定中央调剂基金筹集比例,平稳起步,逐步提高,进一步统一经办规程,建立省级集中的信息系统,不断提高管理和信息化水平。

二、主要内容

在现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基础上,建立中央调剂基金,对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进行适度调剂,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一)中央调剂基金筹集。

中央调剂基金由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上解的资金构成。按照各省份职工平均工资的90%和在职应参保人数作为计算上解额的基数,上解比例从3%起步,逐步提高。

某省份上解额=(某省份职工平均工资×90%)×某省份在职应参保人数×上解比例。

各省份职工平均工资,为统计部门提供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加权平均工资。

各省份在职应参保人数,暂以在职参保人数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企业就业人数二者的平均值为基数核定。将来条件成熟时,以覆盖常住人口的全民参保计划数据为基础确定在职应参保人数。

(二)中央调剂基金拨付。

中央调剂基金实行以收定支,当年筹集的资金全部拨付地方。中央调剂基金按照人均定额拨付,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核定的各省份离退休人数确定拨付资金数额。

某省份拨付额=核定的某省份离退休人数×全国人均拨付额。

其中:全国人均拨付额=筹集的中央调剂基金/核定的全国离退休人数。

(三)中央调剂基金管理。

中央调剂基金是养老保险基金的组成部分,纳入中央级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中央调剂基金采取先预缴预拨后清算的办法,资金按季度上解下拨,年终统一清算。

各地在实施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之前累计结余基金原则上留存地方,用于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养老保险基金余缺调剂。

(四)中央财政补助。

现行中央财政补助政策和补助方式保持不变。中央政府在下达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和拨付中央调剂基金后,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由地方政府承担。省级政府要切实承担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弥补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主体责任。

三、健全保障措施

(一)完善省级统筹制度。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在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缴费政策、待遇政策、基金使用、基金预算和经办管理的基础上,推进养老保险基金统收统支工作,并建立地方各级政府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责任分担机制。

(二)强化基金预算管理。

各级政府及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加强基金预算编制和审核工作,严格规范收支内容、标准和范围,并按照批准的预算和规定的程序执行,不得随意调整。进一步强化基金预算的严肃性和硬约束,确保应收尽收,杜绝违规支出。

(三)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

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养老保险扩面征缴、确保基本养老金发放、严格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落实等情况列入省级政府工作责任制考核内容,对工作业绩好的省级政府进行奖励,对出现问题的省级政府及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四)推进信息化建设。

建立全国养老保险缴费和待遇查询系统、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监控系统以及全国共享的中央数据库。在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数据互联互通,有效监控在职应参保人数和离退休人数,及时掌握和规范中央调剂基金与省级统筹基金收支行为,防范风险。

四、组织实施

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是加强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全局。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密切协调配合,精心组织实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要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顺利实施,同时抓紧制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时间表、路线图。国务院

不断缩水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篇6

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依然在通过落后的投资体制获得低下的收益。

从世界范围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存银行的只有中国独此一家。

10余年间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缩水”近6000亿元。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社科智讯专家郑秉文在2012年“养老保障国际学术论坛”上表示,以银行存款为主的投资体制下,从2001年到2011年间的10余年间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缩水”近6000亿元。他认为,投资体制改革已经成为必然选择。

郑秉文指出,目前中国养老基金主要有3大支柱:3580亿元的企业年金、8690亿元的全国社保基金和1.95万亿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截至2011年底)。其中,前两部分资金均已实现规范的专业化市场投资运作,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却依然在通过落后的投资体制获得低下的收益。

郑秉文介绍说,从世界范围看,养老保险基金要么是购买国债,要么是采用市场化投资运作,存银行的只有中国独此一家。在以银行存款为主的投资体制下,中国养老保险基金获得的年均收益率不到2%,但过去11年间,中国年均通货膨胀率却高达2.47%。以此推算,养老保险基金的损失约6000亿元。

“除了通胀的摊薄,养老保险基金当下支付、未来使用的特点,使其在计算损失时,还必须考虑到工资的增长。在平均工资增长率达14.1%的情况下,收益率不到2%的养老保险基金意味着广大参保人没有分享到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郑秉文说。

郑秉文表示,如按目前的缴费率、财政补贴力度、扩大覆盖面的速度等政策和制度参数来测算,到2020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累计余额将在9~11万亿左右,如果加上医保基金等其他4个险种的基金累计余额,“五险基金”将超过15~16万亿。换言之,8年之后,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规模或将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其保值增值压力届时将仅次于外汇储备。在这种情况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走出”银行进行投资体制改革已经成为必然选择。

郑秉文介绍说,迫于老龄化不断加剧等因素,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推动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走上市场化投资的改革之路,“一些发达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基本养老基金已开始布局中国资本市场,这些基金带来的竞争效应,未来或给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带来巨大压力”。

郑秉文认为,投资体制的改革迫在眉睫,要想通过投资体制改革达到提高养老保险基金收益率的愿望,还应该提高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打破地方割据,以便使投资体制改革内生化。

郑秉文建议,成立全国独立法人机构,负责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营的模式。“在目前的制度结构下,提高统筹层次是非常必要的,即使不提高统筹层次,投资体制改革也势在必行。”他说。

(摘自《经济参考报》 作者: 金辉)

企业养老保险基金 篇7

一、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网银支付背景

随着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为员工所缴纳的养老保险基金规模不断扩大,进而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养老经办机构支付业务的增大,而传统的支票支付方式已经显得非常繁重、低效,严重影响着养老基金支付业务的健康发展,而且还给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同时也会使办事人员经常出现长时间等待现象。为了更好地改变这种现象,促进企业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付业务更好地进行,由人社部[2011]3号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该通知规定“我国各地区县级以上单位,在给员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时,都不得再使用传统的现金支付方式,而是选择使用银行存折、银行卡或社会保障卡等形式。”从此我国企业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付业务进入了新的支付时代。

二、网银支付的优势

1. 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

网银支付只需要有一台已经联网的电脑就可以实现支付,所以它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比营业网点灵活,财务人员可以随时查询养老保险基金账户的支出状况和账户余额的动态,方便财务人员对资金的管理。

2. 操作方便快捷

网银支付是通过电脑转账实现的支付,有效的避免了繁锁的纸质程序,并且避免了填写支票时容易出错而产生废票的现象。网银支付时只需对方提供单位帐号或个人卡号等信息录入电脑输入口令就可以完成,如果有错误还可以修改,在业务量大的情况下还可把它们制成表格后批量导入进行批量支付,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还提高了工作效能。

3. 支付流程规范

网银操作的财务人员都有各自的网银客户号、用户名和密码,在进行操作时只有通过自已的客户号、用户名和密码才能登录,并且各个操作人员都有各自的权限。进行网银支付时,由一人制单,另一人复核,大额支出需主管授权,缺少一人基金无法付出。有效的保障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

三、网银支付的管理

1. 对人员、岗位、业务科室流程的要求

(1)亟需复合型人员的高素质人才。网银支付对操作人员具有非常高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专业会计技能;二是,对养老保险业务政策非常熟悉;三是具有掌握信息化的技能,信息化技能主要有计算机方面、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因此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要不断加强对网银支付人员专业技能培训的力度,从而使财务人员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进而使网银支付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确保网银支付真正实现高效、快捷、安全。

(2)不断健全财会部门岗位分工。网银支付对工作人员在支付过程中具有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要不断完善财务部门的岗位分工制度,对网银支付过程中各个工作人员的角色要有明确的定位,在现有财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岗位制度,对员工进行科学的分工,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满足财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各种要求。

(3)完善业务部门的工作流程。网银支付一方面是财务部门的重点工作内容,另一方面还需要业务部门做好辅助工作,而且业务部门的部分工作会有很大的工作量,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其工作量不是很大,所以为了更好地确保网银支付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不断完善业务部门的工作流程,从而在到最大程度上提高网银支付工作的经办效率。

2. 不断健全网银支付流程的规章制度

网银支付工作流程是非常严谨的,所以必须具有完善的支付流程制度,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

(1)维护操作员信息及权限。对网银支付工作人员的信息按照岗位职责的不同输入维护系统中,详细规定好每个人的操作内容,而且还要将每一个U盾交付给以其相对应的人手中。另外,还要根据不同人员的分工情况,进行相应的授权工作,从而确保每一个人都能明确自己能够操作的账户以及制单类型等。

(2)规划设定各种支付流程。工作人员要对日常业务进行归类,设定大批量支付业务、批量支付业务和转账支付业务这三种流程。其中大批量支付业务指5000-50000笔的大批量文件上传(如离退休人员代发工资),批量业务指5000笔以下的批量文件上传(如异地转出人员养老金),转账支付业务指单笔的少量的支付业务。支付流程的设定要求制单人员根据不同的支付业务选择不同的支付方式,同时还要设置一级或多级的复核员进行复核工作对于超过一定金额的还要主管授权。

3. 出纳会计记账凭的要求

在网银支付模式下出纳会计在制作记账凭前一定要确保网银支付已经成功,并且准确无误后才可进行,这主要是由于经常会出现账户信息不正确而出现付款不成功的现象,所以要求会计出纳人员在第二天上班后一定要对前一天的网银支付业务进行核查在确保都已经支付成功的前提下才能够对记账凭证进行相应的制作。总之,出纳会计一定要自己核对账户信息,在确保账户信息都正确的前提下,才能进行网银支付,进而在支付成功后及时做好记账凭。

四、养老保险基金网银支付的展望

网银制度具有快捷、便利、高效率、安全等优点,但是也不是都一直使用养老保险事业的快速发展,网银支付中还有一部分支付金额需要由手工录入,而且很多时候需要手工支付哪些大批量支付的一些文件,并且将这些文件进行上传。随着近几年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支付业务量的快速增大,大量的手工操作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失误,而且上传文件还会受到手工制作的影响进而在最大程度上制约着网银支付的快速发展,因此,很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开始实施建设业务财务信息系统一体化,然后再通过支付接口的方式跟银行之间发生联系,在由业务部门产生相应的结算数据后,这些结算数据被财务部门进行审核后,才能够发出申请银行支付的指令,然后银行会根据指令的内容做出相应的支付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使支付效率得到提高,而且还大大降低了人为因素对支付的影响,使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不断得到提高。

银行对接口支付方式具有非常高的要求,要求必须投入大量的资源,而且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对系统进行建设和完善。因此,在完成这些之前,选择网银支付是目前最为合适的支付方式,而且就算是将来选择银行接口支付方式后,网银支付方式还是可以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辅助工作来完成支付工作。

五、结论

当前我国网银支付还处于不断健全和发展阶段,所以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健全网银支付流程,进而使网银支付成为推动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付业务量不断增大,传统的支付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因此网银支付成为目前最好的支付方式之一。本文就对网银支付在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中的重要应用和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以便使网银支付能够成为推动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

关键词:网银支付,养老保险基金,管理

参考文献

[1]徐华龙.地方性商业银行网银支付业务发展的SWOT分析.西部金融,2013(5)

确保养老保险基金更保险 篇8

一、影响养老保险基金安全运行的有关问题

养老保险事业虽取得重大进展,但影响养老保险基金安全、正常运行的因素不少,笔者通过实践和调查认为,可以从养老保险基金的发放、管理和征收三个方面去分析:

(一)、在养老保险基金的发放过程中,主要存在下几个的问题:

1、想方设法“提前退休”。

根据现有的养老金计算办法,无论缴费年限长短,其基础养老金都是一样的,因此有些参保人员在自身条件不符合相关政策的情况下,还是千方百计地提前退休。这样做,一方面缩短了这些职工的缴费年限,降低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征收;另一方面,提前了这批职工领取养老金的年限,增大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

2、起“死”回“生”冒领保险金。

在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过程中,由于有不少退休人频繁更换居住场所,管理部门对他们的生存状况难以掌握,因此在养老金的发放过程中,有些实际已经死亡的退休人员,其亲属仍在冒名顶替死者领取养老金,造成养老保险基金的无谓流失。

3、确定和调整养老保险待遇的标准不统一,制度不规范。

在为参保人员办理退休手续或调整养老金时,存在着标准不统一、制度不规范的问题,造成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待遇水平有较大差距等问题。退休人员的年龄、工龄等基础信息的确认标准也存在着差异,导致退休金核算的不准确。

4、重复享受养老待遇。

由于养老保险是由各统筹地区分别征收、支付和管理的,而个人账户基金转移手续繁琐,这就造成部分跨地区调动的人员可在两个统筹地区同时参加养老保险,当在两个统筹地区参保均15年以上时,就可在两地同时办理退休手续,领取养老金,造成了养老基金的流失。

(二)、在养老保险基金的征收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的问题:

1、养老保险覆盖面窄。

既然是社会保险,就必须充分体现其“社会性”,而“社会性”又以广泛性为基础,但我国养老保险的现状是,国有企业基本实现全覆盖,城镇集体企业覆盖率为75.39%,但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仅为17%。这显然谈不上广泛。

2、少缴漏缴养老保险基金。

一些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为了降低经营成本,便以种种理由来降低员工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或剥夺部分员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权利,少缴漏缴养老保险基金。这样不仅严重侵害员工的切身利益,而且也造成养老保险基金的流失。

3、养老保险基金缴纳的比例和时间问题。

企业缴纳养老保险基金的起始时间和比例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养老保险基金缴纳的多少。而企业整体参保时间有早有晚,缴纳比例又有高有低,这将影响部分企业缴纳养老保险的积极性,也不能充分体现养老保险的和谐与公平。

4、养老保险基金的欠缴问题。

产生欠缴的原因:一是部分单位领导只考虑眼前的经济利益,对缴纳养老保险基金不积极、不主动;二是部分事业单位经费紧张或企业效益不佳,无力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费;三是社会保险机构执行力度不到位。欠缴养老保险基金直接影响退休金的正常发放和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和升值。

(三)、在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下几个的问题:

1、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问题。

养老保险基金既是参保人员的“血汗钱”,更是退休人员的“活命钱”,国务院明确规定,专款专用,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挤占挪用。而最近一段时间,社保基金大案迭起。先是上海社保基金弊案,紧接着浙江又爆社保大案,涉资数亿。所有这些,都说明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管理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2、养老保险基金的升值问题。

要想在不增加或少增加参保人负担的情况下,持久地维持养老金的支付承诺,就必须提高养老保险资金的投资效率,实现其持续的保值增值。而保险基金靠什么去保值增值,又迫切需要研究。

二、养老保险基金安全运行的对策和建议

从以上分析的问题来看,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内部审计、外部监管和考核机制,将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管理放在首位。

笔者认为,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制度,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和社保经办机构,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配合,齐抓共管,形成行政监管、专业监管、内部监管和社会监管四位一体的监管机制,对基金的运行实现全过程的监管。二是建立相应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机构,专司养老保险基金运营工作。只有如此,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才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也只有如此,才能针对养老保险基金被挤占、挪用情况进行相关的处理。

2、尽快出台《养老保险法》,为养老保险基金的征收、发放和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现行的社会保险法规不能对缴费单位采取查封银行帐户、拍卖资产等强制措施,社会保险费征缴也缺乏法律手段。国家应尽早出台《养老保险法》,为养老保险基金的征收、发放和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3、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养老金发放体系。

健全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机构,实行退休人员登记卡制度,将每名退休人员都纳入到街道保障机构的社会化管理中去。通过这些机构社会化、精细化的管理工作,确保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同时也能杜绝养老保险金的冒领、重发和漏发。

4、加大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扩面工作。

一是做到养老保险基金的足额、及时征收。对于故意拖延缴纳养老保险基金的企业,决不姑息,坚决加收滞纳金。二是核准缴费信息,从基础工作入手,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应收尽收。当前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向非公有经济延伸,有效满足非公有经济对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

5、加大养老保险信息化建设。

一是不断完善社会保险信息化系统,尽快完善省级养老保险的信息化系统。二是不断提升社会保险信息化职能。三是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化的优势,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征收、发放和管理水平。

6、逐步完善退休审批和退休金调整制度。

制定标准统一、信息准确、制度严密的退休审批程序,在办理过程中,增加透明度,加大公示力度,疏通信息交流渠道,确保退休审批的公平、公共。退休金调整的水平,要根据工资增长、物价、养老保险基金和财政承受能力等情况,以当地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和上年度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一定比例来确定。

7、社会保险靠社会,争取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一是建立举报奖励制度,争取全社会的支持,加强社会监督,防止工作疏漏。二是加大宣传力度,使养老保险有关的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全社会都能够了解养老保险,支持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分析 篇9

一、在养老保险基金的发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提前退休。

由于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的发放制度是无论所缴纳基金的年限长或是短, 在方法养老金时都是按照同样的金额发放, 这就使得一些参保人员动起歪心思, 想尽办法办理提前退休手续, 以此来减少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缴纳年限, 且能够提前申领养老金。这样以来, 就使得国家的养老保险基金征收降低, 支出增大。

2. 冒领养老金。

我国的养老金发放年限是从参保人员正式退休以后, 直到去世这段时间都会对其发放养老金。但一些参保人员由于经常更换住址, 使得相关管理部门很难确定其是否仍在人世, 以及养老金是否应当发放。据调查, 有些人在去世之后, 仍有其亲属冒领本应该停止发放的保险金, 这就形成了养老金发放的一个漏洞, 导致基金白白流失。

3. 制度不规范。

在为参保人员办理退休手续或调整养老金时, 存在着标准不统一、制度不规范的问题, 造成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待遇水平有较大差距等问题。

二、在养老保险基金的征收方面存在的问题

1. 养老保险覆盖面窄。

既然是社会保险, 就必须充分体现其“社会性”, 而“社会性”又以广泛性为基础, 但我国养老保险的现状是, 国有企业基本实现全覆盖, 城镇集体企业覆盖率为75.39%, 但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仅为17%。这显然谈不上广泛。

2. 少缴、漏缴、欠缴养老保险基金。

在我国, 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工作的实施虽然已经有了一段时间, 国家政府对养老工作的重视度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多数企业已经开始为旗下员工购买了相应的养老保险基金, 但在一些非公有制企业中, 仍然存在着企业剥夺员工权利, 不为其缴纳或少缴纳保险基金的行为。部分企业为了降低其经营成本, 对旗下员工的福利以及权利进行剥夺, 甚至编造各种理由来降低员工养老保险的缴纳基数, 不为旗下员工缴纳养老保险基金, 只重视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 甚至在维护企业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去侵害旗下员工的切身利益。企业的少缴、漏缴或不缴行为, 是造成养老保险基金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在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 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问题。

我们知道, 养老保险金是一项惠民政策, 它关系到我国公民在年老之后的安置工作与实际利益, 参保人员上缴的每一份保险金额都是自己或家人退休以后的“活命钱”, 它是参保对象辛勤劳动换来的血汗钱, 也是其在年老色衰, 没有工作, 没有收入来源以后的主要经济来源。因此, 负责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工作的人员应该严守纪律, 尊重其职业道德, 做好强有力的安全防范措施, 确实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借口将其基金挤占或挪作它用。

2. 养老保险基金的升值问题。

要想在不增加或少增加参保人负担的情况下, 持久地维持养老金的支付承诺, 就必须提高养老保险资金的投资效率, 实现其持续的保值增值。

四、如何保障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行

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 虽然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加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在实际的执行实施过程中, 并没有真正完全体现出养老保险基金的功能和应有作用。在养老保险基金征收、发放以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尽快得到有效解决, 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行。笔者建议, 可以从以下几点措施进行管理:

1. 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制度, 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和社保经办机构, 按照各自的职责, 协同配合, 齐抓共管, 形成行政监管、专业监管、内部监管和社会监管四位一体的监管机制, 对基金的运行实现全过程的监管。

2. 尽快出台《养老保险法》。

现行的社会保险法规不能对缴费单位采取查封银行帐户、拍卖资产等强制措施, 社会保险费征缴也缺乏法律手段。4.3加大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工作

在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工作中, 一定要做好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工作。相关部门应该做到定时定期的对其基金进行征收, 在征收过程中, 一定要做到资金的足额收取, 避免部分企业或个人投机取巧, 少缴纳或不缴纳的情况发生。如果在征缴过程中遇到了以上所述情况, 对于故意拖延缴纳时间的缴纳对象, 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 都要做到严格执法, 绝不姑息, 坚决加收其拖延对象的滞纳金, 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公正性。、

五、结语

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问题的分析 篇10

关键词: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解决

养老保险统筹基金是离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金, 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 确保基金的安全与完整是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工作的重中之重。基金的管理过程是动态的, 如果不加强管理, 就会存在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问题。如果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出现“缺口”, 那整个养老保险制度就会存在危险。而目前, “缺口”问题已相当严重了, 现就导致养老保险基金出现“缺口”的几个方面, 结合实际工作, 对此进行探讨。

一、退休年龄偏低

我国目前执行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条件是国务院在1978年发布的104号文件规定的,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1991]8号文件中又对该文件作了重申。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 104号文件所规定的包含退休年龄在内的一套退休制度, 一直延续到现在。一方面, 这种计划经济背景下规定企业职工退休年龄, 与市场经济以及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飞速发展的客观现状间凸现出了明显的不协调, 并且这种不协调已经影响到新制度正常运行。另一方面,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 根据国有企业改革中人员安置任务比较重的实际情况, 国务院规定对“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的国有破产工业企业中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职工, 以及对有压锭任务的纺织业中符合规定的下岗职工都可提前退休, 使离退休人员队伍迅速扩大。还有一种情况, 非因公丧失劳动能力后提前退休政策受到日益明显的挑战。近年出现大批“假病历”、“假特殊工种”的现象, 不能不归因于当初制度设计时把他们的生活保障纳入了养老保险的保障体系所产生的负面效应的结果。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不难看出, 退休年龄之所以是退休制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 不仅仅是因为它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 造成大量人力资源浪费, 更为严重的是使我国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 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大大缩短, 而领取养老金的时间大大提前, 这对本已捉襟见肘的养老保险基金造成沉重的负担和冲击。

二、计算待遇水平偏高

我国的养老保险待遇政策是“低水平、广覆盖”的基本养老“温饱型”的, 当初设计的是60%的替代水平与现行的绝大部分地区的90%的替代水平距离较大。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如下几点:1、随着工资制度改革的进行, 一些实行岗位技能工资的地区和企业, 养老金的计发基数迅速提高;2、一些地区竞相攀比, 将“活工资”的动态部分也计入职工工资总额, 随意“集体膨胀”计发基数;3、对“统账结合前”、“建国前”等部分职工按老办法计算待遇时回报高 (基数高、统筹项目繁多、幅度大) , 值得提出的是老革命 (老红军、抗日、抗美援朝人士等) 当初为革命付出很大, 晚年理应得到高回报, 我认为不应用企业基金支付优抚待遇;4、改革前参加工作, 改革后退休的人员养老金待遇计发设计不合理, 计算过渡性养老金部分的计算指数用的是个人缴费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相比值出来的, 出现分子大分母小, 得出指数高。而这种指数的得出与年限相分离, 与年限长短无关, 只考虑到即时缴费程度, 没考虑缴费积累额多少;5、对“新人”退休金的个人账户部分计发, 应按个人实缴的积累额多少, 不应按个人账户的积累额多少来计发, 其中1/120缴费系数的设置也有待探讨 (十年余命与实际平均余命根本不相符) 。据2001年度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企业离退休人员达3165万, 比上年增长5.1%, 月人均养老金达556元, 比上年度增长7.8%;如按缴费率为20%, 退休年龄不变, 隐性债务为87.7亿;对中老年职工的历史负债在2万亿元以上。有关专家推测, 我国退休年龄每提前一年, 统筹基金可减收40亿, 增支160亿;反之则减缓资金缺口200亿。

三、人口老龄化提前到来

在进入本世纪, 我国60岁和65岁以上人口分别占到全部人口的10%和7%, 被认为是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一个新阶段。据测算, 我国老年人在2015年前后将高达2亿,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我国老年人口, 由一直占世界人口的1/5逐步上升到1/4, 在老龄化高峰时我国老年人将在4亿以上, 占全国人口的1/4, 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 (估计为2050年) 达1亿, 占60岁以上老年人的1/5以上。然而, 我国今天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只占世界的3.8%, 却要负担着世界1/5的老人, 乃至1/4的老人。我国在职职工与退休职工的比例是:2000年为5∶1、2001年为4.1∶1;预测2020年为2.2∶1, 2030年下降为1.8∶1。离退休人员数量的快速增长, 造成养老金快速付出, 另一方面退出劳动岗位和断保、未参保人员增多, 这样一来就导致老年人赡养系数不断上升;再加上欠缴养老保险费及缴费基数偏低等问题, 更使得养老保险费的征缴存在很大压力, 因而导致养老金的需求和生产缺口必然越来越大。

四、养老保险覆盖面窄

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与之相适应的养老保险制度, 实施范围限定在公有制单位, 主体构成是国有企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 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逐步由国有单位扩大到城镇集体单位, 由公有制扩大到非公有制单位。特别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开始, 全国各地集中精力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目前, 一般县市大多数非公有经济及其从业人员未纳入覆盖范围, 整个养老保险基金达不到应有的“大数法则”规模, 削弱了养老保险固有的互助互济功能。

五、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不实

实践证明, 这几年全国各地普遍存在“当地企业参保职工的平均缴费工资”因工资支付和企业主观行为上的大量非正常化, 导致缴费工资总额小于统计工资总额, 更小于实际工资总额。不仅极大地减少基金收入, 降低了基金的抗风险能力, 损害了社会保险的严肃性, 直接损害了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 更为严重的是将不可避免地影响社会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 极大地造成了企业与企业之间, 职工与职工之间的心理不平衡, 挫伤了企业与职工的缴费积极性。

六、基金收缴率不高

据2001年和2002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字来看, 全国企业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达千万元以上的就有20余家。其主要原因是参保国有企业老化, 企业普遍经济效益不好, 困难企业较多, 客观上无力支付职工的养老保险费:1、在效益较好的企业中, 有部分法人代表认为离退休人员养老基金是由地税征收, 养老金是由社会保险机构负责发放, 对参保费征缴该抵就抵、该拒则拒, 也没有退休老人找麻烦。钻社会保险优惠的政策空子, 月月基金扣除在税前列支, 在多家银行开设账户, 实际上少缴或不交纳, 严重挪用社会保险基金。2、部分企业借改革、改制之机, 将下岗职工, 老弱病残人员当包袱甩给原企业, 使原企业成为“空壳”, 职工的保费收缴无着落。3、相当部分国有企业, 也是目前投保的绝大部分企业, 改制重组时资不抵债, 被迫破产。按照 (破产法) 规定企业所欠职工社会保险费被列为第一清偿顺序, 并在进行资产清偿时应为该企业离退休人员留足十年的养老金。然而在实际执行中, 由于资产变现难, 或不能变现等原因, 欠缴的养老保险费和预留的养老基金实际上是一笔空账, 留给的是一片荒凉的土地和破旧的厂房。最后是近几年投保职工流失严重, 他们衣食维持艰难, 生活无着, 还哪有能力来缴纳养老保险费?

七、统筹层次低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开展十几年来, 大多数地方还是实行的以县 (市) 为统筹单位, 社会统筹层次较低。由于县级统筹范围小, 基金实力弱, 很难抵御大的风险。其二, 这种低层次的统筹方式不能在较大范围 (或全省全国) 内实现基金的调剂使用, 平衡各地区的苦乐不均, 有效地达到分散风险, 增强基金支付能力的目的, 同时也不可能合理安排基金积累。其三, 由于管理、决策层次较低, 以及地方利益的驱动, 容易导致部分养老基金被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挤占、挪用和造成基金严重流失。

八、基金增值效率不高

首先, 我国目前存在的是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体制不顾, 基金管理机构独立操作性不强, 基金管理不集中。地方财政与社会保险部门对监督和管理基金的手段相脱节, 配合不顺, 对逐步形成一定规模的沉淀基金管理不善, 使用不当, 挤占挪用时有发生, 使基金的安全完整性受到损害。再者, 基金增值效率普遍低, 特别是近年国家一再下调存款利率, 致使基金增值率下降, 收益下滑。风险投资又不敢冒险, 怕出问题, 宁愿贬值也不敢启动。这几年社会保险基金增值远远跟不上货币的增幅上扬。盘活国有资产充实积累, 在短期内可以看到基金增长, 但这种方式只是一次性投资的短期行为, 对基金持续增长率起不到作用。况且国有资产变现大多记的是一笔空账, 真正变现进入基金的, 那也是评估价高而低价抛出的“亏损”变现, 真正是“赊保”专项实物变现资金。

九、基金积累过程短

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 单位从参加养老保险统筹开始, 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就由统筹基金支付, 当时面窄、项目少、比例低, 没有把握基金积累的黄金时期, 而同期政府根本没有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入。随着社会养老保险的优越性在企业深化改革过程中逐步显现出来, 一部分未参保的国有企业急于消除大批的待退职工, 转嫁企业效益下滑的危机, 将企业负担实际上转化为社会保险养老机构承担。特别是在企业改组改制期间, 一些事业性 (企业化管理) 的单位, 从转制之月开始缴费, 以前年度无力补缴, 视同缴费, 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纳入统筹基金支付, 原来由财政负担的部分费用同样转由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负担, 更加重了基金支出的压力。而一方面要兑现已退休的“老人”的全部基本养老保险金和已部分退休的“中人”的社会性养老金, 另一方面去化解企业欠缴的问题, 这显然并非是新制度造成的, 而是在新、旧养老保险制度转型中因计划经济时代中老年职工缺乏养老金积累而形成的历史欠账造成的。

上一篇:群众思想特色下一篇:透明陶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