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用药的选择

2024-07-08

老年高血压用药的选择(精选九篇)

老年高血压用药的选择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9月-2012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2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联盟的高血压诊断。其中男性67例, 女性45例, 年龄65-89岁, 平均年龄为70.3±11.4岁;患者病情分级情况为:I期42例, II期51例, III期9例。

1.2 高血压诊断分级标准

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联盟的高血压诊断分级标准[2];正常血压:收缩压<130mmHg和舒张压<85mmHg;理想血压:收缩压<120mmHg和舒张压<80mmHg;正常高值:收缩压130-139mmHg和舒张压85-89mmHg;Ⅰ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或舒张压90-99mmHg;Ⅱ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或舒张压100-109mmHg;Ⅲ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

2 药物使用原则

严格遵医嘱给予降压药, 降压药物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 按医嘱调整剂量, 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换药, 应按医嘱坚持服用降压药, 使血压逐步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降压药物决不可间断服用, 时服时停不但不能控制患者血压, 还可能会诱发脑出血等并发症。药物治疗期间, 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前后的血压, 并观察药物的副作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一旦确诊, 需终身治疗。服药后不宜长久站立, 因为服药后血管扩张, 如患者站立, 会导致血压大量淤积下肢血管, 从而使脑部血流供应减少引起晕厥。若患者服药后晕厥、恶心, 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 取平卧位头低脚高增加脑部血供。用药期间外出活动应有人陪伴, 以防晕倒引起外伤;起床不宜太急太快, 以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导致晕厥跌倒而引起危险。因此, 老年高血压病人, 应在医生指导下, 坚持不断地服用适宜的药物, 从而达到控制血压的效果[3,4]。

3 一般护理

3.1 饮食护理

老年高血压病人选择食物时, 应遵守“两低一高”的原则, 即为:低盐、低脂、高蛋白的原则。鼓励患者多吃富含粗纤维和维生素的新鲜果蔬和鱼肉, 少吃或不吃腌制品和动物内脏, 并尽量选择低食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高蛋白饮食;如新鲜的蔬菜、水果, 可以补充维生素和调节体内及电解质平衡;牛奶、瘦肉、鱼类食物, 可以满足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食盐的摄入量为每日5克以下;避免刺激性食物, 忌烟酒、辛辣、油腻和过甜食物, 少量多餐, 不宜过饱。由于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 过度饱餐, 易造成消化不良, 可引起急性胃肠炎、急性胰腺炎等;同时因吃得过饱, 使膈肌位置上移, 影响心肺的正常活动;消化食物需要大量血液集中到胃肠道, 使心脑血液供应减少, 加之高血压病人血管比较脆弱, 容易诱发中风。良好的饮食习惯, 不仅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也便于控制血压[5,6]。

3.2 活动护理

依据患者个体化年龄、体质状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和时间, 运动量不宜过大, 应量力而行, 过度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 均可使血压升高, 从而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活动应以改善血液循环和增强肺部供氧量为目的, 应从运动量小、强度低的开始;运动应循序渐进, 不可盲目加重运动量, 适可而止, 贵在持之以恒。适宜的运动, 可使人精神轻松、心情舒畅, 有效改善血液循环和睡眠。

3.3 心理护理

积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因疾病不能治愈而有情绪紧张、焦虑、恐惧、抑郁、易激动的情绪, 不良的情绪可使心跳加快, 血压升高。这就要求我们医护工作者积极了解患者情绪, 主动跟患者交谈, 了解其思想状况, 培养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精神压力过大的老年高血压病人, 也可应用肌肉松弛疗法和音乐松弛疗法调整病人心态, 以保持患者心情平静;同时必须使病人及家属认识到情绪不稳定会影响病人病情, 甚至影响生命, 以帮助患者克服不良情绪。因此,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 要注意控制情绪, 保持良好的心态, 做到清心寡欲, 心胸豁达, 这样有利于提高患者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 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处于最佳状态, 从而使血压下降, 并保持稳定。

4结果

通过适当的药物护理、适宜的饮食指导、适量日常活动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 住院7-18天后, 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控制, 病情稳定出院。

5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逐年上升, 老年人问题引起了人们很多关注, 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通过本人观察和研究, 表明适当的药物护理、适宜的饮食指导、适量日常活动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有很好的改善, 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血压, 维持血压稳定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这就要求我们医护工作者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应当密切认真地观察临床症状, 及时准确地处理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高血压控制效率, 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三英.老年高血压101例临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4 (18) :196-197.

[2]余振球.高血压病人的病情判断[J].中国社区医师, 2007, 23 (14) :17-18.

[3]范秀珍.内科护理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4:121.

[4]郭小英, 达珍.西藏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J].西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26 (2) :68-70.

[5]吉爱平, 郭蒲君.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 2011, 25 (6) :1668-1669.

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要慎重 篇2

由于滥用药物,使药源性高血压病日趋增多。像周老太这样的高血压病人,如再继续用青霉素等不该用的药物,犹如火上浇油,会加剧高血压病情,甚至威胁生命。为了从源头上预防高血压,应重视科学生活、合理用药。高血压病患者应避免和忌用以下常见药物:

含钠盐的药物:如氯化钠、碳酸氢钠、青霉素钠、头孢菌素类钠(头孢唑啉钠、头孢匹胺钠、头孢哌酮等)、生理盐水、血浆制品等。据现代医药科研证实:钠盐与高血压病成正比例,主要原因是和“盐敏感”有关。如果人体大剂量摄入含钠药物、饮食或长期应用,可因摄取钠过多而造成水钠潴留,促使血压升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高血压病患者饮食不宜太咸。正常人的食盐摄入量每天不超过6克,高血压患者则更要养成清淡少盐的饮食习惯。

激素类药物:如氢化可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倍他米松、泼尼松龙、醛固酮、去氧皮质酮、雌二醇、睾酮、苯丙酸诺龙、司坦唑醇等。这类药物能影响水盐代谢,使钠盐停滞在体内,增加血容量。同时,激素又促进人体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动性增高,促进小血管平滑肌收缩,导致血压升高。此外,中药甘草和鹿茸及其制剂的化学结构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甘珀酸钠的化学结构和醛固酮类似,也可导致血压升高。

解热镇痛药:特别是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吲哚美辛、吡罗昔康、萘普生、布洛芬等。这类药物化学结构虽类别各异,但它们都有抑制前列腺素(PG)合成的共同机制,使用后可导致扩张血管的前列腺素及其衍生物分泌减少,水和钠盐潴留体内,血容量增加,血管持续收缩,致使血压升高。此外,非处方药白加黑片(美息伪麻片)内含的伪麻黄碱虽有止咳作用,但可升高血压,也应慎用。

抗菌药物:红霉素、利福平、卡那霉素、甲硝唑以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呋喃唑酮、帕吉林、丙米嗪、苯环丙胺等。这类药虽本身不会升高血压,但和含有大量酪胺的食品如红葡萄酒、啤酒、腊肉类、干鱼、干乳酪、柑橘等同时食用生成的化合物结构类似肾上腺素具有升压作用。服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会使人体丧失分解单胺氧化酶的能力。此时如果大量进食酪胺食物,会使酪胺大量积蓄而出现明显的升压作用。

麻黄碱:麻黄碱是从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提取的生物碱,临床上常用麻黄碱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及鼻黏膜充血引起的鼻塞。因此类滴鼻药物使用起来比较方便,故有的人就自己买来应用。殊不知,这样是非常有害的。麻黄碱是拟肾上腺素类药,它能兴奋人体两种受体而使血管收缩达到治疗目的。但在使鼻黏膜局部毛细血管收缩的同时,它也使全身其他部位的小血管收缩,这样就可使人体的血压上升。另外,麻黄碱还有兴奋心脏的作用,心搏输出量的增加会促使血压升高。故患有高血压及心源性哮喘的患者,不能用麻黄碱治疗哮喘发作,而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合适的药物治疗,以免发生意外。

高血压病合理用药的原则与选择用药 篇3

1合理用药的原则

1.1 使用任何一类高血压药物, 都应自最小剂量开始, 以减少不良反应, 如血压控制不理想, 可依据情况逐渐加量。

1.2 推荐使用1次/d的长效制剂, 已保证1 d 24 h内稳定血压, 如非洛地平缓释片5~10 mg;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氨氯地平控释片5~10 mg, 并能防止靶器官损害。

1.3 单一药物效果不佳时, 不宜过多增加单种药物剂量, 及早采取联合治疗, 提高降压效果, 降低不良反应。

1.4 高血压是终生疾病, 控制并不容易, 一旦确诊应坚持治疗, 达到理想血压, 是降低相关疾病危险的最好方法。抗高血压药物无论单用还是联用, 无论选用老药还是新药, 目的就是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预防或减轻靶器官的损害。新的高血压治疗指南重点强调选择药物时, 还应强调治疗对象个体状况, 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真正的治疗意义。

2用药的选择

2.1 单纯轻-中度的高血压

治疗单纯轻-中度的高血压, 选择利尿剂和 (或) β受体阻滞剂具有最好的成本-效果比值。由于各类一线药物在降低单纯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终点事件方面差异并无显著性, 控制血压是治疗的主要目标, 根据TOMHS试验的经济学评价结果, 对于新诊断为单纯轻-中度的高血压, 起始治疗选择利尿剂和 (或) β受体阻滞剂, 还是新型钙拮抗剂或ACEI, 将节约大量成本。

2.2 高危人群的高血压

高危人群的高血压用价格较贵的ACEI、ARB、CCB, 因减少了并发症的处理费用, 实际上节约了总的成本, 还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其成本-效果比值优于其他药物。

2.2.1 高血压合并心衰

选ACEI、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 并用或不用地高辛治疗心衰。ACEI:能缓解心室重塑, 防止心室扩大, 能改善临床症状, 需终生使用, 对不能耐受或有禁忌证者, 可用ARB;利尿剂:其治疗目标是消除症状和体液潴留的体征, 不应单独使用, 一般和ACEI或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心衰患者心排血量降低, 激活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加使心衰进一步加重, 而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可以打断这一恶性循环, 改善心衰预后。

2.2.2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增加, 心肌梗死后的危险性及并发症增加, 病死率上升。且控制血压可缓解冠心病症状。β受体阻滞剂、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和ACEI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获益较大[1]。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宜选用β受体阻滞剂、ACEI, 且与钙拮抗剂合用特别有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为首选。

2.2.3 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病

有大量研究表明血压水平越高, 越容易并发脑血管病, 抗高血压治疗可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曾发生过脑卒中的患者, 脑血管事件的复发率为每年4%, 该类患者接受降压治疗, 脑卒中危险的减少与未发生过脑卒中者相似, 故曾发生过脑卒中的高血压病患者应接受严格的降压治疗[2]。选钙拮抗剂、α1受体阻滞剂、ACEI、噻嗪类利尿剂, 不用β受体阻滞剂。降压时应注意不可过快、过低, 以免加重脑缺血。

2.2.4 高血压合并血脂代谢紊乱

β受体阻滞剂和噻嗪类利尿剂对其有不利影响。而ACEI、ARB和CCB则无明显影响。ACEI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改善血脂代谢, 可使TG和TC下降, 另外, ACEI还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作用, 并能逆转高血压、高血脂引起的内皮功能损伤。ARB也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改善血脂代谢, 还可通过促进LDL分解代谢加强, 使血TC水平下降。CCB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是它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正常和功能正常[2]。

2.2.5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很多研究证明,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在降压的同时能减少大、小血管疾病的发生。ACEI、ARB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治疗中占首选位置, 因为这类药物在降压的同时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有利作用, 同时在减少蛋白尿、减缓肾病进展及减少心血管事件等方面均有显著效果。但实践证明, 若要长期把血压控制到目标血压 (<130/80 mm Hg) 往往需要2种以上的药物联合治疗, 且联合用药对肾脏及心脏的保护作用优于单纯使用任一种药物的效果。因此, CCB、利尿剂、选择性的β1受体阻滞剂可作为联合用药的选择。

2.3 适当的药物、适当的剂量与持续时间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采用最小有效剂量以获得可能的疗效而不良反应减至最小, 如有效, 可根据年龄和反应逐步递减剂量以获最佳疗效;为防止靶器官损害, 要求24 h内降压平稳, 并能防止从夜间较低血压至清晨血压突然升高而导致猝死、脑卒中和心脏病发作, 为此最好选择每天一次给药而持续24 h降压作用的药物, 其标志之一是降压谷峰比值 (T/P) >50%, 即给药后24 h仍保持50%以上的最大降压效应, 确保血压整个24 h期间均得到持续平衡的降低。选择此种药物还可增加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3讨论

综上所述, 现阶段高血压药物的应用, 不应仅仅局限于简单的降压, 还应考虑防治高血压并发症。因此, 长期、系统、个体化是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选择用药时在考虑效果的同时还应关注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孙忠实, 朱珠.抗高血压药物再评价.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1999, (2) :80.

老年高血压用药的选择 篇4

由于对高血压的认识不足、存在误区、治疗的依从性差等原因,其治疗率和控制率却分别不足40%和10%。降压治疗的目的是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到目标水平,从而降低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和肾脏疾病等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的危险。

坚持治疗,血压达标,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要获得降压带来的益处,大多数患者必须长期坚持规范服用降压药。为了高血压患者安全平稳降压,本刊特邀请4位临床药师通过临床实例从降压药的合理选用、高血压的认识误区、妊娠高血压注意事项和饮食控制等四方面对高血压的药物治疗进行解读。

降压药的合理选用

实例:42岁女性患者,高血压5年,血压最高达160/110 mmHg。近两年服用珍菊降压片1粒/次, 3次/日;吲达帕胺 2.5mg/次,1次/日。半年前发现双下肢乏力并反复痛风来我院就诊。检查发现:血钾3.0mmol/L;尿酸870μmol/L。我们建议患者停用珍菊降压片,加用贝那普利 10mg/次,1次/日。两周后患者血压降至135/85 mmHg,血钾3.8mmol/L,痛风未再发作。

解析(张卫芳):从该病例可知,此患者服用的珍菊降压片为野菊花、珍珠层粉、芦丁、盐酸可乐定和氢氯噻嗪的复方制剂。而吲达帕胺与氢氯噻嗪同为噻嗪类利尿药,降压机制一致,同时使用会显著增加低血钾和高尿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不宜同时使用。

高血压治疗的目标是将血压恢复至正常或理想的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目前推荐用于抗高血压治疗的一线药物共分为6大类。

1.利尿药:利尿药作为降压药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常用的有氢氯噻嗪、吲达帕胺和呋塞米等。适用于摄盐较多、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心力衰竭和双下肢水肿的患者,也是难治性高血压(顽固性高血压)的基础药物之一。噻嗪类利尿药可出现低血钾、高尿酸等不良反应,并呈剂量依赖性,因此常用较小剂量,必要时适当补钾或多进食香蕉等含钾丰富的食物。

2.β受体阻滞药:该类药物有普萘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适合于中青年、心率偏快的患者,对伴有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更为适用。但该类药可降低患者对低血糖的反应,使用时要增加检测血糖的频率。使用该类药后出现心动过缓不能突然停药,以免出现心率明显增快的“反跳”现象。哮喘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禁用β受体阻滞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率低于 60次/分者慎用。

3.钙拮抗药:主要包括氨氯地平、硝苯地平、拉西地平等。该类药物降低收缩压更明显,适用于多类型的高血压患者,对合并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周围血管病者尤为首选。服用此类药物可出现心动过速、头痛、面红、踝部水肿等不良反应。联合应用小剂量利尿药或ACEI/ARB,可减轻下肢水肿。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该类药物包括贝那普利、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ACEI单药治疗60%~70%有降压效果。与利尿药、钙拮抗药、α1受体阻滞药联合应用,可增加降压效应,与β受体阻滞药合用,增效不明显。该类药可减少左心室肥厚,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能延缓肾损害的进展,能抗氧化抑制动脉硬化,改善心脏功能。主要副作用是容易引起干咳,停药后干咳消失。建议先从小剂量开始。妊娠、伴有高血钾或双肾动脉狭窄以及既往患有血管性水肿的高血压患者禁用ACEI。服用ACEI应定期复查血钾、肌酐。

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ARB):ARB的作用以及适宜人群与ACEI类药物大致相同,尤用于不能耐受ACEI引起的干咳者。常用的药物:厄贝沙坦、替米沙坦、缬沙坦、氯沙坦、坎地沙坦等。对有蛋白尿或伴糖尿病的患者可增加1倍剂量。ARB的不良反应较轻,很少咳嗽,禁忌证与ACEI相似。ARB更适用于心房颤动的预防。

6.α1受体阻滞药:该类药不作为高血压治疗的首选药,有哌唑秦、特拉唑秦等。它是伴有脂代谢紊乱和前列腺疾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优先选择的药物。长期使用容易产生耐药性,单独服用容易导致水钠潴留。

高血压用药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各类降压药各有特色,既能有效降压,又能兼顾到患者靶器官的治疗和保护,就是最适合的药物。一般而言,高盐膳食和老年患者、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对钙拮抗药、噻嗪类利尿药的降压反应较好(如氨氯地平、吲达帕胺)。青、中年患者则对ACEI 、ARB、β 受体阻滞药反应较好(如贝那普利、坎地沙坦、比索洛尔);伴代谢异常者对ACEI 或ARB 反应较好。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需终身服药,一般从单一的小剂量开始,优先选用长效制剂。疗效不佳时需在医师指导下小剂量的联合用药。

高血压的认识误区

实例:某患者,女性,61岁,近日因反复头晕就诊,诊断为高血压,医嘱予以硝苯地平控释片 30mg /次,1次/天,口服,患者回家后自行购买电子血压计,一日频繁测量血压并记录:160/100、149/98、135/75、120/80、173/102mmHg……,看到血压时高时低,紧张情绪也随之波动,担心降压效果不理想,多次咨询医师是否需要调整降压药物。医师告知患者,血压受多种因素影响,精神紧张是影响药物降压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建议患者放松心情,血压监测不必过频,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14:30各监测一次即可。

解析(廖音娟):部分患者对自己的血压过分关注,测血压过频,频繁调整降压药,反而影响降压效果。殊不知,人24小时血压水平是不恒定的,有峰有谷,不同时间段测量血压,其数值有所不同,而且也受气候、心理、身体因素的影响而有所波动。因此,不能因为某天血压不稳而频繁加减药量。像该患者一样,很多人对高血压有很多认识误区,干扰了高血压的规范治疗。

nlc202309040058

1.防控高血压是个人的问题:在高血压的防治方面,家属的作用不可小觑。家人最了解高血压患者的生活习惯、心理状况及需求。所以,家人要积极学习高血压的防治知识,从家开始,建设健康良好的生活环境,这样不但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和预防,也有利于他人的健康。

2.高血压诊断概念不清:有些高血压患者,误以为血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是一种生理现象,认为年龄越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越高,这一错误认识在老年人群中尤为突出,从而导致他们得不到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3.根据症状估计血压高低:有的人认为,只要没有不适症状,高血压就不用治疗。其实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不一定有关系,血压是用血压计测量出来的,没有不适感觉,并不能说明血压不高。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如每周至少测量血压1次。不能“跟着感觉走”来估计血压。

4.服药时间选择不对:很多年轻高血压患者不愿意服药,担心降压药会像抗菌药物一样产生“耐药性”,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还有些患者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便自行停药,这些做法危害很大。高血压需要通过综合治疗来控制,甚至需要终生服药,而且降压药也不会产生耐药性,血压越早控制到位,能越早地保护血管。因此应该及早的使用降压药,在长期的血压控制达标后,小心地逐渐减少药物的剂量和种类,在减药的过程中,必须监测血压的变化。

5.忽视生活方式改善:部分患者认为,得了高血压后只要坚持长期、规律地服药就行了。其实药物治疗应该建立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之上,两者缺一不可。

6.自行购药服用:有些人患高血压后,不按医嘱服药,而是按药店的推荐用药,或者偏信广告中的“好药”;一味追求那些贵药、新药、特效药;甚至照搬别人的服药方式,这些做法都是盲目的。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种类繁多,降压药物的选择一定要经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兼顾到患者的血压水平、并存的其他危险因素、伴随的靶器官损害的情况,选择能有效降压、对患者无不良影响且能保护靶器官的药物,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好剂量。

7.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有的患者用药仅几天,若血压下降不明显就要求医师加药或频繁换药。其实在能耐受的情况下,患者应逐步把血压控制到<140/90mmHg(即降压达标),是保证降压获益的根本;≥65岁的老年人收缩压应控制在150mmHg以下;伴有肾脏疾病、糖尿病或病情稳定的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治疗宜个体化,一般可以将血压降至130/80mmHg以下;脑卒中后的高血压患者一般血压目标为<140/90mmHg;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或高龄老年患者更应根据个人的耐受性谨慎地逐步降压,舒张压一般不宜低于60~70 mmHg。在强调血压达标的同时,要避免血压下降速度太快以及降得过低,以免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灌注不足而导致缺血事件。一般患者应经过4~12周的治疗使血压达标,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或双侧颈动脉严重狭窄及耐受性差的患者,达标时间应适当延长。长效降压药要发挥稳定的降压作用一般需要1~2周左右。

8.相信“灵丹妙药”:不少广告宣称,某种药物、高科技产品、保健食品或保健仪器能根治高血压,不必再吃降压药,这些都是伪科学宣传。目前,全世界尚没有哪一种药物、保健品、保健仪器能够根治高血压。不管在何地何种媒体宣传的能根治高血压的“灵丹妙药”,都是虚假宣传,干扰高血压的规范治疗,非常有害,有的人因此而延误治疗,甚至丧命。还有人过分信任纯天然药物无毒无不良反应,过分相信其疗效。其实,这也是很危险的,因为天然药物同样也有不良反应,而其真正效果尚待研究确定。

因此高血压患者和家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习与高血压相关的健康知识,牢记“目前高血压尚不能根治”,澄清认识误区,识别伪科学。坚持到正规医疗机构看病,科学规范地治疗高血压,力争降压达标。

妊娠高血压注意事项

实例:王女士,29岁,在怀孕26周产检时发现血压偏高(血压150/88mmHg),未予处理,回家后自行监测血压,收缩压波动于140~160mmHg,最高达172mmHg,立即门诊就诊咨询如何控制血压,能否服药治疗?

解析(席兰艳):王女士属于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这种妊娠并发症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均有不利影响,可显著增加胎儿生长受限、胎盘早剥、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脑水肿、急性心力衰竭以及急性肾衰竭的风险,是孕产妇和胎儿死亡的重要原因。若王女士在经过生活方式干预后,血压控制在150/100mmHg,可密切观察,暂不用药物治疗;如果控制不好或出现靶器官受损时则需要考虑药物治疗。

由于妊娠高血压与严重的母婴并发症密切相关,积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对母婴的安危至关重要,用药时必须慎重选择。

1. 妊娠高血压的用药

(1)甲基多巴:是治疗妊娠高血压药物用药后长期随访至儿童期(7.5年)并证明是安全的药物,可以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的长期治疗。用法:250mg/次,口服,每日3次,以后根据病情酌情增减,最高不超过2g/日。主要不良反应为镇静、抑郁。肝功能不良、嗜铬细胞瘤者禁用。

(2)拉贝洛尔:降压作用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可优先考虑。可根据患者情况选用静脉注射、静脉滴注或口服。

(3)硝苯地平:研究显示妊娠早中期服用硝苯地平不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可用于妊娠早、中期患者,但该药仅作为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第二选择,仅在高血压急症或出现先兆子痫时应用。用法:5~10mg/次,口服,3~4次/天,24小时总量不超过60mg。紧急时舌下含服10mg,起效快,但不推荐常规使用。

(4)美托洛尔:美托洛尔缓释剂对胎儿影响很小,也可考虑选用,严重高血压者可以静脉应用美托洛尔,但需注意加强对胎儿的监测,警惕心动过缓与低血糖的发生,

(5)静脉注射药物的选择:拉贝洛尔、尼卡地平、乌拉地尔的注射剂型可用于静脉注射,可用于妊娠期重症高血压患者(血压>180/110mmHg),但均应从小剂量开始并加强监测,避免引起低血压反应。硝普钠持续使用会引起胎儿氰化物中毒,孕期仅适用于其他降压药物应用无效的高血压危象孕妇。产前应用不超过4小时。

nlc202309040058

2. 注意事项

(1)妊娠期禁止使用ACEI和ARB。

(2)降压过程力求下降平稳,不可波动过大,且血压不可低于130/80mmHg,以保证子宫胎盘血流灌注。

(3)单药治疗后血压仍控制不满意时,需考虑联合应用降压药物,一般可选用硝苯地平联合拉贝洛尔或小剂量氢氯噻嗪。

(4)妊娠期高血压只能适度限盐,以避免导致血容量减少而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

(5)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需严密监测血压,在血压波动时建议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及家庭血压测量。

(6)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在每次产前检查时需进行尿蛋白测定。

(7)分娩期间需检测血压并继续降压治疗,应将血压控制在≤160/110 mmHg,以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

(8)慢性高血压患者经生活方式干预措施血压仍不能降至正常者,需要药物治疗。建议在拟妊娠前6月开始改用硝苯地平和(或)拉贝洛尔控制血压,若仍不能降至150/100mmHg以下,或轻度高血压但伴有蛋白尿者建议暂缓妊娠。

(9)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监测并早期合理干预,可能有助于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孕妇与胎儿的不利影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易患因素包括:①精神紧张;②气候寒冷;③初产妇年龄<18岁或>40岁;④伴慢性高血压、肾炎、糖尿病、抗磷脂综合征等疾病者;⑤营养不良;⑥体型矮胖者;⑦子宫张力过高,如羊水过多、双胎或多胎、糖尿病巨大儿及葡萄胎等;⑧高血压(特别是妊娠期高血压)家族史;⑨其他:近年一些临床研究显示妊娠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反流性肾病也存在着重要的关系。临床工作中应对上述人群加强监测。

对于孕妇而言,目前没有任何一种降压药物是绝对安全的。多数降压药物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安全性评价中属于C类水平(即不能排除对母儿具有风险),因此,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选择药物时应权衡利弊。正确的监测和治疗、配合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调整均有助于维持孕妇的正常分娩及胎儿的安全。

奠基健康方式

实例:施大哥,某单位采购中心主任,风流倜傥、能言会道,可谓家庭、事业、社会地位都相对完美。为了在未来能有更大发展,他最操心的是工作,最费心的是交际,而最省心的是健康。因为“省心”,他熬夜工作,每日周旋于交际应酬中,胡吃海喝。他在拼命透支着自己的健康,却忽略了健康的储备,因此中年男人的“英雄末路”便也悄然附身:血压“节节高”,爬几节楼梯就胸闷气短,红光满面、大腹便便……终有一天,他骤发脑出血……多亏送治及时,施大哥从“鬼门关”折腾了回来,但也落下了身体某些部位暂时性功能丧失的后遗症,腿脚大不如以前利索、吐词都有些困难,过去的能说会道也就只能留在记忆中了,个中滋味或许连他自己都无法道得清。

解析(刘丽华):像施大哥一样有多年高血压,但因无自觉不适症状而疏于防范,最终导致健康像雪山一样骤然崩塌的“故事”我们临床药师可谓耳熟能详。的确,多数高血压患者都是悄然起病,早期通常没有特异的自觉症状,很容易被忽略,往往骤然发病造成突发事件,是公认的“无声杀手”。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且低龄化明显。有高血压家族史、超重或肥胖、习惯高盐饮食以及缺乏体力活动者是高血压的易患人群。要想扼腕高血压这个“无声杀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基石,并且要持之以恒才能终生受益。因此,控制体重、限盐、戒烟限酒、适度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是高血压患者防治自身疾病的“良药”。

1.控制体重

很多研究证明,体重与血压有明显的关系。超重及肥胖的人患高血压病的危险性高于体重正常者。评价体重是否正常的指标是体重指数(BMI),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BMI为20~25时属正常。维持BMI在正常范围对抵抗疾病,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维持正常血压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适当限食,杜绝高脂高能饮食,维持理想体重,是预防高血压病的主要措施之一。还有一些人腹部肥胖(即俗称的橄榄形体型)者,患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的危险性明显高于体态匀称者。

2.限盐

“限盐”,也是防治高血压病的重要举措。科学家们已经证实:钠离子与高血压的发病密切相关。所以低盐饮食至关重要,一般主张每天的盐量控制在5克以下,3克更佳,即食物中有轻度咸味(俗称清淡口味)即可。而对于有耳鸣、眩晕、浮肿的高血压患者,每天应限制在2克以下,或不用食盐,用10毫升酱油替代。此外,应限制腌熏食品(包括咸肉、咸鱼、咸菜、酱菜等)和含钠高的味精等调料,及加碱或发酵粉、小苏打制成的面食、糕点等。切忌像“施大哥”一样追求重口味。

3. 戒烟限酒

针对目前高血压病年轻化趋势,临床药师倡导预防高血压,戒烟限酒。因为烟草中的烟碱(尼古丁)会兴奋中枢和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同时启动体内一系列生化反应,导致血压升高。长期大量吸烟会促进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内膜逐渐增厚,最终导致整个血管硬化,影响血压。饮酒与高血压病之间有明显相关性,重度饮酒者(相当于每天饮65克酒精)高血压发病率是不饮酒者的两倍。长期饮酒者体内的升压物质明显增多。因此,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高血压病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4.适度运动

我们常说,药物是把双刃剑,其实,运动也是一把双刃剑。国家体委研究所研究员李力研,每周打3次乒乓球,每次2小时,但他43岁到台湾讲学时,突然心脏破裂死亡。此前他患有高血压病、失眠等。他认为打乒乓球就是锻炼身体,其实并非如此。过度的运动负荷,可引起心肌病理性肥大,心肌缺血等。因此,高血压病患者应谨记“科学、适度”运动原则。运动方式可选择太极拳、慢跑、步行、骑自行车等。运动强度因人而异,倾向于中低强度,要注意避免诱发心绞痛,避免血压波动过大。比较简单的一个估计方法为:170-年龄=最大运动心率。比如您的年龄是60岁,则您运动后心率以不超过110次/分为宜。

当然,高血压的治疗除了注意以上四个方面外,还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正确选用降压药,正确的进行自我管理,保持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这样才能真正享受美好生活,才能让生命之“花”开得灿烂和长久。

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护理 篇5

1 老年高血压降压目标

基本目标是实现血压达标, 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1,2]。中国高血压指南降压目标是<18.7/12.0 kPa, 老年人收缩压<20.0 kPa, 糖尿病或肾病者<17.3/10.7 kPa;JNC-7目标值<18.7/12.0 kPa, 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疾病者<17.3/10.7 kPa;欧洲高血压病防治指南2007指出血压目标至少应低于18.7/12.0 kPa, ISH如收缩压>24.0 kPa应降至21.3 kPa以下, 21.3~23.9 kPa应下降2.7 kPa。如能耐受, 可进一步降低血压水平。

2 老年高血压的药物选择

2.1 服药时间的选择

血压在一天24 h中不是恒定的, 存在着自发性波动。研究表明, 上午8~10时和下午3~5时血压最高。一般药物的作用是在服药后30 min出现, 2~3 h达到高峰。因此, 早上7时和下午2时服降压药最合适。当然, 我们还可将服药时间进一步简化, 起床后即服药, 若中午不休息, 则在午饭后1 h左右服药。夜间睡眠时, 血压可大幅下降。高血压患者若白天经常忘了服药, 而晚上临睡前服用降压药, 可能导致血压在夜间降得太低。特别是老年人, 容易因此诱发脑血管疾病。

2.2 药物治疗的观察

老年高血压的目标值:JNC7和ESC/ESH 2007指南指出, 所有年龄患者的血压目标值都<140/90 mm Hg;ESC/ESH 2007指南还指出, 如果患者能耐受, 还可以降得更低。糖尿病、高危/极高危以及脑卒中、冠心病、肾损害等血压应<130/80 mm Hg。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 中老年人高血压治疗目标为收缩压<150 mm Hg, 如能耐受还可以进一步降低。主要由于老年人血压降低的难度大, 特别是考虑到了老年患者的主要器官灌注需要, 因此要采用逐渐达标治疗的步骤。

2.3 药物副作用的观察

2.3.1 血压波动大

老年高血压患者在24 h之内常见血压不稳定、波动大。要求每天至少常规测量2次血压。如果发现患者有不适感, 应随时监测血压。

2.3.2 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测量患者平卧10 min 血压和站立3 min后血压, 站立后血压值低于平卧位, 收缩压相差>20 mm Hg (1 mm Hg=0.133 kPa) 和 (或) 舒张压相差>10 mm Hg, 诊断为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站立不稳、视物模糊、软弱无力等, 严重时会发生大小便失禁、出汗甚至晕厥。药物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较常见, 应高度重视。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包括4类:①抗高血压药物:可使血管紧张度降低, 血管扩张和血压下降。尤其在联合用药时, 如钙通道阻滞剂 (CCB) +利尿剂等;②镇静药物:以氯丙嗪多见;③抗肾上腺素药物:如妥拉唑啉、酚妥拉明等, 作用在血管的α-肾上腺素受体上, 阻断去甲肾上腺素收缩血管作用;④血管扩张药物:如硝酸甘油等, 能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

3 护理

3.1 高血压是一个典型的心身疾病, 在有抑郁和焦虑的人群中, 高血压的发病率比普通人群增加2倍。如果患者有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焦虑不安、大喜大怒等不良心理, 会使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多, 血压升高, 心率增快, 使病情加重。因此, 高血压患者必须改变急躁脾气, 学会沉着冷静, 自我控制情绪, 不让各种强烈的精神刺激引起剧烈的情绪波动。健康的心理, 良好而平衡的情绪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

3.2 给予系统性血压管理, 即运用“测量、记录、分析、调整”八字方针进行管理:①测量。有经过专门培训的专人用汞柱式血压计测量患者右上臂血压, 测3次, 取均值, 每日上下午各1次, 连续3个月;②记录。建立专门的血压电子记录档案, 详细记录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心率;③分析。在电脑中设置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以及三者的正常上下限和趋势图, 输入数据后每10 d分析和向患者展示讲解1次血压趋势状态;④调整。对降压效果不理想或血压波动幅度较大者, 采用小剂量联合用药的“鸡尾酒疗法”调整血压。非血压管理组按常态由患者自行门诊用药治疗。

3.3 锻炼与饮食:高血压患者不宜进行剧烈活动, 以免血压突然升高而加重心脏负担, 应开展适合自身活动的项目, 如体操、太极拳、散步、慢跑等。根据患者的体力、病情、心功能情况量力而行, 适当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 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原则上以清淡、易消化、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为宜, 少食多餐, 多吃水果及蔬菜, 尤其芹菜、卷心菜、白菜等以及豆制品。由于钠盐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故饮食不宜太咸, 尽量少吃咸菜、酱菜、咸鱼、咸肉等, 大米含钠较面粉少, 故吃米饭较面粉为佳。应改变一些不良生活习惯, 如戒烟、戒酒。 保持大便通畅, 预防便秘。

参考文献

[1]王志军, 柯元南, 周建芝.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 10 (4) :246-249.

老年高血压用药的选择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市级以上的中医药刊物, 收集其中关于中药复方治疗高血压的文章, 其中涉及到中药复方的共980个。将此980篇按药味的完整性、药量的准确性、疗效的确切度进行挑选, 所有临床病例均>50例, 总有效率>78.0%, 最终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复方310个, 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同时参照《中国药典》 (2010年版) , 对此310个复方按照统一的格式依次录入, 分别为:编号、方名、药名、用量、单位、症状、证型、备注、参考文献等。

1.2 分析方法

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 以Windows 2000为操作平台, 以Microsof Access 2007为数据库管理系统, 采用VB编程, 多方位、多角度地对收集到的中药复方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味药频数的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 治疗老年高血压的310个中药复方中共用84味药, 总共用药3630次。使用次数最多的二十味药共用1880次, 占总用药次数的51.80%, 提示这20味药是治疗老年高血压常见的、主要的药物。常用药物的次数及大小剂量见表1。

2.2 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类药数据分析

结果显示, 治疗老年高血压的84味药, 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平肝息风药、芳香化湿药共用3052次, 占总用药次数的84.08%, 提示此4类药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核心药物。其中使用次数最多的十类中药的具体使用次数和用药种数见表2。

2.3 治疗老年高血压的味药药性分析

结果显示, 平、温、凉类药物共用3080次, 占总用药次数的84.85%;甘、苦、辛类药物共用2720次, 占总共用药次数的74.95%;归肾、脾、肝经类药物共用3169次, 占总共用药次数的87.30%。具体的用药味药药性见表3。

3 讨论

高血压属于中医学的“胸痹”、“眩晕”、“水肿”、“痰饮”等疾病范畴。其病因与“气、火、瘀、痰”密切相关[1,2,3]。中医认为老年属脾肾两虚的体质, 而高血压便是在老年体虚基础上发生的。“疏气, 泻火, 化瘀, 祛痰”是治疗高血压的基本原则[4]。目前较多的文献报道已证明中药复方在疾病的治疗及预防上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优点, 但缺乏用药规律的深入研究, 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

数据分析可对多因素影响下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细致的划分, 不仅能够全面客观地分析中药复方的用药特征, 还可以揭示主治药物的作用规律, 对于庞大、复杂的数据资料效果相当明显[5]。本研究结果显示, 目前临床治疗高血压使用最多、位居第一位的是补虚药, 可能原因是虚证是高血压病最主要的一种证型, 患者常会出现肝肾亏虚现象, 提示高血压的治疗应首先考虑补虚。第二的是活血化瘀药, 活血化瘀药是对脏腑补益的调节, 配合补益药方疗效更明显。平肝息风药位于第三, 该药从中医的理论出发, 不损伤脏腑, 先治标, 再治本, 注意脏腑的调养, 疗效较为显著。第四是芳香化湿药, 该药以化湿运脾为主要作用, 通过温燥化湿、辛散利气, 来达到宣化中焦湿浊, 健运脾胃, 疏通气机, 消胀除痞, 化湿醒脾, 开胃进食的功效。针对老年高血压的多发证, 补虚药, 活血化瘀药, 平肝息风药、芳香化湿药分别通过活血行气、疏通脉络、助阳补火、健中升气来平衡血压。对治疗老年高血压的味药药性分析结果显示, 平、温、凉类药共用3 080次 (84.85%) ;甘、苦、辛类药物共用2720次 (74.95%) ;归肾、脾、肝经类药物共用3169次 (87.30%) 。提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应本着平、温、凉原则。

综上所述, 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作为临床治疗高血压的主药, 在不损伤脏腑的情况下, 加强了脏腑的调养补益功效, 从而获得了更好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用药规律。方法 建立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中药复方数据库, 以access, excel结合VB编程对中药复方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治疗老年高血压的310个中药复方共用84味药, 总共用药3630次;使用次数最多的4类中药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平肝息风药、芳香化湿药, 共计3052次, 占总用药次数的84.08%。结论 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平肝息风药、芳香化湿药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核心药物, 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脏腑的调养补益。

关键词:高血压,中药复方,用药规律,老年,数据分析

参考文献

[1]周鲁, 周晓芳, 付超, 等.中药复方治疗高血压的用药规律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6, 40 (7) :23-24.

[2]周晓芳, 周鲁, 钟萍, 等.中药复方治疗老年高血压用药规律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0 (1) :51-52.

[3]李敬孝, 黄凤林.中药复方益心舒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心肌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 2009, 26 (6) :41-42.

[4]王展印, 高波, 刘晓春.注射用脉络宁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 2009 (10) :877-878.

老年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分析 篇7

1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1) 老年人高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 对心脏危害性大, 更易发生心力衰竭。随着年龄的增加, 老年人动脉管壁结构、血管内皮功能发生变化, 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功能受损, 引起大动脉弹性减退, 动脉波传导速度增快, 反射波抵达中心大动脉的时相从舒张期提前到收缩期, 从而引起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1]。 (2) 老年人高血压的血压波动较大, 特别是收缩压。老年人由于压力感受器调节血压敏感性减退, 动脉壁僵硬程度增加, 顺应性下降, 造成昼夜、季节和体位的变化时血压较大的变动幅度。这些主要是由于高血压患者动脉壁上压力负荷的主要承担部分由弹性纤维向非弹性纤维转化, 导致动脉硬化所致。 (3) 老年人高血压并发症多。老年人对血压升高不敏感, 多数是在体检时发现的, 或平时仅有轻微的头昏、乏力, 直到出现心功能不全、脑卒中、肾脏病等并发症后方才就诊。老年血压持续增高, 造成靶器官损害, 最终导致各种并发症。 (4) 老年人高血压昼夜节律不明显。正常血压的老年人24h血压波动为日间上升、夜间下降的规律, 血压波动曲线为两峰一谷的长柄杓型。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大动脉弹性明显降低, 迷走神经张力减弱等多种因素致使动脉血管平滑肌长期处于收缩状态, 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 使部分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消失, 出现非杓型高血压。

2老年高血压的合理用药

2.1 掌握好药物的量

从小剂量开始, 然后逐步达到靶治疗量。 (1) 在开始用药时, 初始量需用小剂量, 以使其适应, 2周后逐渐调整至正常剂量。 (2) 在调整药物的剂型和药量时, 尽量选用每天服用1片或每天1次的降压药, 以提高老年患者的依从性, 减少血压波动, 保护靶器官, 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 (3) 在用药的过程中, 不可骤停或突然撤换某一药物, 停药或换药必须是有针对性的、缓慢的、渐进的过程, 以免导致反跳, 这种反跳不单是血压数值的增高, 还伴有心率的增快和心绞痛的发生, 会带来一些心血管事件的危险。 (4) 用药需足量, 但不能过量, 大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

2.2 掌握好个体差异

必须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来用药。 (1) 单纯收缩压升高合并心绞痛患者, 宜选用钙拮抗剂。钙拮抗剂对血脂、尿酸和糖耐量无明显影响, 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常用药。 (2) 轻中度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 宜选用利尿剂。利尿剂降压的同时能降低心脏的负荷, 但利尿剂可导致电解质紊乱, 引起低钾血症, 故应小剂量或间断给药。痛风患者禁用, 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慎用。 (3) 轻中度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或合并心肌梗死后的患者, 宜选用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能抑制交感神经活性, 降低心率及血压。但心脏传导阻滞、心动过缓、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周围血管病患者禁用。 (4)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患者, 宜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RB) 。干咳是ACEI的常见不良反应, 而ARB不良反应少、价位较高。 (5) 中重度高血压合并良性前列腺肥大者或肾功能不全患者, 宜选用α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应注意首剂效应。

2.3 掌握好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能使药物的疗效相互增强, 不良反应互相抵消, 适于中重度老年高血压患者。 (1) 使用2种作用机制不同的降压药物能更好地控制血压, 减少并发症, 如ACEI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 (2) 联合应用2种小剂量的降压药物, 减少不良反应, 如氯沙坦与吲达帕胺的联合应用, 不仅能增强降压疗效, 而且前者还能纠正后者具有的低血钾和高尿酸的不良反应[2]。 (3) 使用把2种药物放在同一片剂的复合制剂, 改善依从性, 如临床应用的氯沙坦与氢氯噻嗪的复方制剂 (海捷亚) 。 (4) 对有些以收缩压增高为主, 且具有自主神经活性低、血容量高特点的高血压老年患者, 治疗上以长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与噻嗪类利尿药联合使用效果较好。现被证实有效的联合用药组合有: (1) β受体阻断药和利尿药; (2) ACEI和利尿药; (3) ARB和利尿药; (4) 钙拮抗药和ACEI[3]。

2.4 掌握好给药时间

(1) 根据波动规律给药。正常血压的老年人24h血压有一定的波动规律, 日间上升, 9∶00~11∶00时达第一个峰值, 16∶00~18∶00时出现第二个峰值, 20∶00时后下降, 14∶00~15∶00时最低, 每天的血压波动曲线为两峰一谷的长柄杓型。大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有此节律变化。了解什么时候是高峰, 什么时候是低谷, 这样在高峰之前服药, 避免在低谷时服药。 (2) 根据动态检测给药。有些如合并糖尿病、冠心病老年患者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的消失, 出现老年高血压的非杓型改变。通过24h动态血压的检测, 找出这些非杓型改变血压变化特点, 有针对性的给药。 (3) 根据肾素活性给药。心血管事件除了应激因素外, 多发生于每天7∶00~12∶00时, 这些变化与体内有关神经递质活性增强有明显关系, 其中以缩血管物质升高为主, 早晨儿茶酚胺释放增多, 肾上腺素能活性增强。此时使用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等, 能发挥较好的疗效。 (4) 根据季节变化给药。轻中度高血压患者, 夏天天气热, 出汗多, 血管扩张, 血压下降, 冬天血管收缩, 血压升高, 由于受气候影响, 不同的季节会使血压值有变化, 所以药物剂量要根据季节变化需要做相应的调整。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血管的病理性变化以及对药物的反应均不同于一般的高血压患者。因此, 老年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既要使血压降至或接近正常, 又要保证脑、心、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 同时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所以正确合理使用降压药物十分重要。

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张维中.高血压与大动脉功能[J].中华内科杂志, 2000, 39 (5) :355-356.

[2]陈绍行, 张瑾, 赵洁.氯沙坦、吲达帕胺单药或联合治疗对血压、血钾和尿酸的影响[J].中国新药与临床, 2003, 22 (10) :606-609.

老年高血压用药的选择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7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干预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5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干预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76.5±0.2)岁,高血压1级13例,2级12例。对照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75.5±0.4)岁。高血压1级17例,2级8例。50例高血压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高血压(SBP/DBP,mm Hg,1mm Hg=0.1333224k Pa)诊断标准:⑴正常:<120/<80。⑵正常高值:<120~139/<80~89。⑶高血压:≥140/≥90;①1级:140~159/90~99;②2级:160~179/100~109;③3级:≥180/≥110;④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90][1],同时没有其他高血压并发症以及基础疾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⑴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管理,并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对血压进行定期测量,教育并提醒患者服用药物。⑵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常规管理基础上,给予患者用药管理干预(人员由医生和护士组成),方法:①健康指导:定期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讲座,进行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的教育,讲解高血压的病因以及该种疾病带来的危害,告知如何使用血压仪,降压药物的使用禁忌等。并将上述知识打印成册,供患者及其家属学习。及时随访患者,与患者交流,掌握患者的情况,耐心的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同时,了解患者用药问题,不断的改善和纠正。多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让家属提醒患者按时服用药物。②心理干预:高血压为慢性疾病,需长期治疗,控制不好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在长期服药过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往往会产生多种不良情绪,因此,干预人员要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对患者服药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心理问题进行了解,并给予患者有效的帮助,消除患者内心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同时,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开展健康知识教育,让自我管理成功的患者向大家介绍心得,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③生活指导:教育患者合理饮食,少食多餐,进食低糖、低盐、低脂食物,多进食高纤维、高蛋白食物,使患者的血糖以及血压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患者戒烟戒酒,应该多喝水,多运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锻炼方法,运动有助于血液循环,增强患者的体质。对于年纪大、病情重的患者,要在家人的陪同下进行运动。④用药干预:健康教育可以让患者意识到坚持服用药物对疾病控制的重要性,提高患者自觉服药的依从性。干预人员要及时提醒患者服用药物,不要擅自加减药物,要按照医嘱来服用药物。告知患者服药的原则,服药原则为温和、缓慢、适度、小剂量、分次服用药物,减少血压快速下降带给患者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各种药的作用以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让患者对可能发生的药物反应有所准备。教育患者在服药过程中,避免突然变换体位,减少由于血压骤然降低导致的晕厥或者各种意外。指导患者在家里显眼的地方防止药物提示卡,并在上面标注服药的名称,剂量及服药时间,服药后做好标记,避免重复用药或者漏服药物。

1.2.2观察指标对患者用药管理水平使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统计,问卷内容需与老年高血压患者日常用药情况管理相关,根据问卷中患者所回答内容进行分析统计,对问卷分数做出管理优劣统计,对血压控制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对比数据。自制调查量表对患者用药管理现状进行评价,调查内容包括存储药物、知识了解程度以及服药依从性等方面。量表总分为40分,患者用药管理水平与得分成正比。

1.2.3疗效评价标准[2]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 Hg,收缩压下降>20mm Hg,舒张压和收缩压均到达正常指标。有效:舒张压下降10mm Hg,收缩压下降20mm Hg,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没有降至正常指标。无效:舒张压未降至>10mm Hg,收缩压未降至>10mm Hg。以显效和有效作为血压控制。血压控制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表1显示:⑴血压控制率:干预组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⑵用药管理评分:经过用药管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用药管理评分、用药管理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在人群中>60岁,血液对血管内壁的压力>160mm Hg(21.3316k Pa)、心脏舒张时动脉血管弹性回缩时产生的压力>90mm Hg(11.9990k Pa)的人患有老年性高血压[3]。老年高血压患者人群中相当部分是在成年高血压症状的持续发展下而来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年迈体弱、血压波动较大,容易被体位变动所影响,动脉硬化也会造成伪高血压[4]。他们同时有血容量减少、交感神经抑制敏感、神经系统功能较低等特点。用药剂量、收缩压升高和β受体的反应程度降低等也会影响老年高血压[5]。老年高血压患者在生活中突发性状况的风险较大,虽然降压药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使用十分有效,但老年患者记忆力不同程度上的降低和学习能力下降以及缺乏医药相关知识和监护条件,时有发生没有按照医生嘱咐行动,服用药物和对药物使用不当的情况,对本身健康情况不佳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更是加重了病情程度,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与风险性,发生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控制不理想[7]。用药情况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身体状况的影响十分关键。因此,用药管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是一个正确促进患者身体健康的有效措施[8]。

老年人由于味觉功能减退,喜欢食用含钠高的食物和腹部脂肪堆积、向心性肥胖容易引发老年高血压。另外老年人的肾上腺素产生水平较高但却不容易被排出,交感神经活跃以及胰岛素抵抗性、继发性高胰岛素血症等也是老年高血压引发原因[9]。据研究显示60%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均是因为不遵照医生嘱咐的用药方案,比如没有持续服用药物;患者甚至擅自停止药物使用;自行更换药物胡乱使用。这样有可能导致药物的副作用和高血压突发性症状的危险性。更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记忆力以及学习能力上有所下降,在其药品的使用和保存上往往不能完全正确的管理,导致老年高血压患者对疾病控制水平的低下,常有老年高血压患者错误使用药品、未按正确姿势用药、错误服用药物、服用药物时间不对、随意服药等情况发生,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0]。

随着医疗体系的逐渐完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用药管理干预渐渐开始被运用。本研究中显示,两组用药管理干预前后的血压控制率比较结果说明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管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干预组血压控制率在干预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用药管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情况有良好的控制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月仙.护理干预在改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6):51-52.

[2]晁慧.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0):71-72.

[3]任海静,李亚芹,任海妹,等.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管理的护理干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5):2956-2958.

[4]校玉山.综合干预措施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3):595-596.

[5]岳金凤.用药护理干预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27(4):155-157.

[6]潘燕芳.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管理的护理干预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9):221-222,223.

[7]刘腾腾.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5,22(16):44-46.

[8]董杰,王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现状调查与对策[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1,9(5):101-102.

[9]葛雅静,郑娴,王颖祺,等.老年慢性脑血管病病人自我管理现状分析[J].护理研究,2012,26(16):1461-1463.

社区老年高血压特点及用药指导 篇9

关键词:社区,老年高血压,用药指导

老年人高血压有其特有的病理生理学特征, 并且患者多有并发症或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本文观察了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 提出社会上流传对高血压用药的误区。认为指导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正确用药, 对老年高血压高血压病的控制,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及降低由高血压导致的死亡率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

血压没有得到较好控制的者占67.4%, 65岁以上老年高血压占35%[1]。 在此类人群中,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ISH) 患者超过45%, 其发病率、并发症及死亡率均较高[2], 因此, 给予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进行合理的降压药物治疗, 提供正确的用药指导, 为降低这类人群死亡率或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1 临床资料

2010年5月至2011年1月, 共调查并确诊老年高血压患者227例, 男132例, 女95例; 年龄56~91岁, 平均年龄 (68.14±24.24) 岁。

1.2 高血压的诊断与分级 高血压的诊断与分级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的诊断标准[3]。

2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老年人在高血压发病方面有以下特点:①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老年人血管弹性差, 随着年龄增长, 其硬化至近乎无弹性的主动脉, 在心脏射血时不能充分扩张, 致使收缩期血压骤增, 而在无明显回缩的心脏舒张期动脉, 使舒张压骤降, 表现为舒张压降低, 收缩压升高的特点。但当伴有心肾功能不全, 容量负荷增大时也会出现舒张期血压升高。②由于老年患者血管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 对血压波动的调节功能减弱, 反应迟钝, 血压波动大, 以收缩压明显。另外, 情绪变化、疲劳及季节气候变化等因素也是血压不稳定的因素。以上因素对心脏危害很大, 易发生心力衰竭, 同时更易发生脑卒中, 患者血压总体水平和治疗效果的估价也受到影响[4]。③体位变动的影响:发生率较高体位性低血压, 尤其在抗压药物治疗中更易发生, 出现由伴随的体位改变产生的供血不足表现, 如头晕、昏厥等, 这也与敏感性减退的压力感受器有关。④并发症多且严重。老年患者高血压和动脉硬化互为因果, 易出现心、脑、肾等终末器官损害和并发症, 心、脑血管意外, 肾脏病变、眼底病变等并发症, 致残、致死率高。⑤易出现假阳性高血压:因老年人硬化的动脉血管难以被水银柱血压计的气囊所阻断, 易得出比实际值为高的血压读数, 按此读数降压则易因过度治疗而造成低血压, 甚或危及生命。另外白大衣高血压在临床也不少见, 采用动态血压监测可更客观地反映血压波动情况。⑥对治疗反应的个体差异大:老年患者胃肠吸收功能、肝肾功能、受体敏感度的差别很大, 治疗效果也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

3 用药指导

3.1 老年高血压的用药原则是①平稳降压;②个体化降压;

③终生降压;④观察药物不良反应[1]。

3.2 药物选择

目前用于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品种很多, 我们认为用于老年高血压首选的一线用药是利尿剂、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ACEI及ARB, 且有较强的治疗证据。老年肝肾功能下降, 药物代谢缓慢及个体差异较大的特点, 需要注意的是[5]:①选用长效、缓释制剂, 作用持久, 降压平稳, 患者依从性好, 避免短效药物造成血压波动过大。②采用最小有效剂量, 尽量减少不良反应。③低交感神经活性、低肾素、高搏出量与高容量为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最大特点。所以, 噻嗪类利尿剂与长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联合或单独使用效果较好。④单一药物治疗疗效不佳时, 不主张盲目增加药物剂量, 采用药物联合治疗。JNC7指出, 当血压≥目标值20/10 mm Hg, 即应联合治疗。利尿剂分别与β阻滞剂、CCB、ACEI、ARB联用;CCB (二氢吡啶类) 与β阻滞剂联用;CCB与ACEI或ARB联用;β阻滞剂与α阻滞剂联用。合理的配伍还应考虑血压波动的规律。如清晨血压骤升可晚上给药, 而不是必须晨起服药。⑤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JNC7针对不同危险因素的药物选择, 糖尿病患者常需联合用药, 要将血压控制在130/80 mm Hg以下, 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ACEI、CCB、ARB均对减少心血管事件有益。ARB、ACEI有利于防止肾病进展, 可用于慢性肾病患者。非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进行适度降压能减少卒中复发, 可选用噻嗪类利尿剂、ACEI (急性期血压控制在160/100 mm Hg左右) 。心衰患者可联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ARB、醛固酮拮抗剂。心肌梗死后以β受体阻滞剂、ACEI、醛固酮拮抗剂联用可减少心肌重构, 抑制RAS系统激活。冠心病高危患者可选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CCB。由上可见, ACEI和ARB几乎覆盖所有危险因素的治疗, 因其能抑制心室重构、降低肾小球压力, 减少慢性肾病患者尿蛋白排泄, 有效保护心肾功能[6]。不过也需要关注其升高血钾和降低肾脏灌注致肾功能损害情况。

3.3 正确宣教, 避免误区

①“老年人对高血压已经耐受, 治疗后血压降至正常反会造成重要脏器灌注不足的危害”。我们认为长期高血压患者突然过度降低血压, 的确可引起死亡率增高, 这主要与脑血流下降有关。但只要掌握适当, 使血压逐渐稳步降低, 不仅可使脑血流自动调节机制得到逐步恢复, 而且可降低心肌负荷和氧耗, 使心绞痛得到缓解, 减轻心肌重构, 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7]。如果患者耐受, 尽量降至140 mm Hg以下, 在保证心、脑、肾血供前提下获得降压效益的最大化。②“老年人血压升高是正常生理现象, 无需治疗。”我们认为凡收缩压≥140 mm Hg, 舒张压≥90 mm Hg 的任何年龄的人均不能认为是正常的, 应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或药物治疗以降低危险因素。③“老年人易出现电解质紊乱, 利尿剂不宜作为首选降压药物使用”。 我们认为利尿剂不仅能利尿, 还有改善血流动力学作用, 降低肺动脉阻力和肺毛细血管压, 扩张静脉血管, 降低前负荷, 减轻肺循环、体循环充血状况, 仍不失为一线治疗药物[8]。只是使用过程中要掌握适度原则, 以充血症状消失为准, 间断应用, 可避免其副作用。

老年人用药不当易发生不良反应, 甚至威胁生命。药物治疗的前提是正确的用药指导, 如果患者不合理用药, 不按时服药, 预期的效果与目的就不能达到。因此加强用药指导对增强高血压病的控制, 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及降低死亡率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敏, 范茂丹, 周磊.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的应用及用药指导.中国疗养医学, 2011, 20 (8) :749-750

[2]赵振峰, 王圣魏.高血压的定义、流行病学和病理.陕西医学杂志, 2003, 32 (9) :814.

[3]吴可贵.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关于高血压治疗指南.高血压杂志, 1999, 7 (2) :97-100

[4]王海燕, 潘良美.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江苏医药杂志, 2001, 27 (4) :298

[5]张延杰, 范丽明, 张静.高血压联合用药现状与评价.心血管病学杂志, 2000, 21 (2) :147.

[6]Chobanian AV, Bakris GL, Black HR, et al.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JAMA, 2003, 289 (10) :2560.

[7]黄体钢.原发性高血压个体化治疗的历史和现状.现代医药卫生, 2003, 19 (3) :2531.

上一篇:运输企业下一篇:等电位联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