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要求

2024-07-23

护理要求(精选十篇)

护理要求 篇1

1 拓展护理内涵, 转变服务理念

开展人性化护理的关键在于更新护理服务理念,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人性化护理的本质是“以病人为中心”, 其思想内涵是“我能为病人做什么”, 在病人的身心及社会需求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优质服务, 从而使病人得到最佳的护理。因此, 要求临床护士深入的学习和认识人性化护理的实质和内涵, 改变施护观念及行为, 走出那种被动等待和执行医嘱, 一切以方便操作为前提的误区。应该主动去和病人进行深入交谈, 了解病人, 询问病情, 想方设法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充分尊重病人的尊严和对治疗护理操作的自主选择权, 做到知情同意, 学会换位思考, 适时表达出对病人的理解与同情心和必要的告知。为患者提供医疗费用日清单, 让病人明明白白消费。 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 这是开展和深化人性化护理的关键。也是赢得病人, 提高护理效益的关键。我院提出了“以人为本, 依法治院”, “增强道德意识, 提高文明素质”的口号, 护理部推出了“感情护理, 创优质病房, 我该怎么做”, “弘扬南丁格尔精神, 争当优秀示范区”为主题的系列人性化护理实践活动, 牢固树立了“病人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意识。建立了患者服务中心, 转变了服务理念, 拓宽了护理内容, 使护理工作更好地配合医疗卫生改革。

2 塑护士形象, 重护理实效

树立护士良好形象是开展人性化护理的首要因素。对临床护士来说, 护理工作的对象是各种各样的病人, 每个病人的病情又时时刻刻处于动态的变化中, 工作头绪繁多, 紧急情况多, 意外事情多, 而且与病人接触的时间, 与病人、家属联系也多于医生, 在整个医疗工作中扮演者多种角色。因此, 要求护理人员应该注意仪表、举止、言语等方面的职业修养。注意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高度的责任心和沉着稳重, 有条不紊的应变能力。临床护士要加强业务技术训练, 娴熟的掌握各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 做到训练有素, 技术精湛, 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 挽救生命。尤其强调时时处处给予患者人文关爱和服务, 让患者、家属满意, 提高护士外在形象, 从而为医院赢得声誉和病人。据文献报道, 理解病人的需要, 情感和所处的环境或状况, 对保证护理实践的有效性来说是基本要素。因此, 在临床护理实践中, 护士必须深入病房。鼓励病人说出需要和不足, 了解病人健康行为的建立程度, 监督患者的遵医行为, 广泛听取患者与其他医护人员提出的科学有效的指导和建议。不断改进护理工作方法, 一切护理措施以“方便病人”为前提。使健康教育贯穿始终, 确保护理措施落实到位, 特别提出人性化护理工作的目的是让病人受益, 实施为主, 记录为辅, 要力保护理工作与记录的联系性、连续性和一致性。注重护理实效, 提高护理质量。

3 注重知识学习, 提高综合素质

护理人员素质和能力的高低, 是开展和深化人性化护理工作的基础, 临床护理人员还必须较全面的掌握医学护理学、人文学和社会学等知识, 才能按照科学道理更快更好更全面的为患者健康服务。因此, 要加强护理继续教育, 积极参加护理专科训练, 了解护理领域新动态、新信息, 掌握护理新技术、新知识, 培养和提高护理研究和实践能力, 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南丁格尔说过“护士其实是没有翅膀的天使, 是真善美的化身”。她还赞誉道:“护理是一门艺术, 从事这门艺术要有极大的心理准备”。这既是对护士极大的赞誉, 也是对护士的最高要求。因此在倡导人性化护理服务的今天,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要适应时代要求,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 要不断对自身内在和外在的各个方面进行历练和培养, 提高综合素质水平。运用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 用自己的热心、耐心、细心、精心、关心和责任心为每一位病人铺设一条健康之路。把病人作为完整的“社会人”给予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全方位的护理。使病人真正得到人文的关爱和服务, 这必将加强护患沟通, 密切护患关系, 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推动护理事业向前发展。因此, 临床护士应该为人性化护理这一理论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和推行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姬军生.人本管理思想与医院管理 (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3, 19 (9) :568-570.

外科护理实习要求 篇2

(一)实习目标

1、能为外科疾病病人实施全面的护理,包括:甲状腺疾病、阑尾炎、腹外疝、胃十二指肠疾病、胆道疾病、大隐静脉曲张、肝癌、胰腺疾病、泌尿系统肿瘤、结石、前列腺肥大、脊髓损伤、脑外伤、骨折、关节置换、脊髓损伤、介入疗法等。

2、能应用护理程序制订完整的护理计划并安全有效的实施。

3、掌握相关的护理技术。

4、熟悉手术室的布局与设施,各项规章制度,各班职责,常用的麻醉醉方法。

5、掌握手术室无菌、消毒与隔离及手术中的无菌技术。

(二)学习内容

理论要点:

1、识别外科疾病患者的典型症状、体征。

2、外科病人的意识、活动状态的评估。

3、水电解质失衡的判断、识别,补液的方法。

4、健康教育:肢体功能锻炼(膝关节置换术后、腰椎间盘手术后)、石膏固定病人的活动指导、颈椎手术后病人的出院指导、颅脑手术后病人的出院指导、胃十二指肠、胆、胰手术后病人的饮食指导。

5、心胸、肝胆、泌尿外科、甲状腺、乳房、腹外疝相关手术的术前、术后护理。

6、相关的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分析。

7、骨牵引及石膏固定术病人的护理。

8、肿瘤、截肢病人的心理支持。

9、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护理。

10、颅脑手术、颅脑外伤、骨移植病人的护理。

11、周围血管疾病护理、介入护理。

12、手术室的无菌原则、消毒与隔离及手术过程的无菌原则。

13、常用手术器械的名称、用途,各种器械、敷料、布单的清洗、消毒及保存方法。

14、手术的配合。操作技能:

1、更换引流管(腹腔引流管、胸腔引流管、胃肠减压管、T管、脑室引流等)

2、备皮、麻醉床准备、术前胃肠道准备、术前皮试、病人搬运、各类牵引等。

3、输液、导尿、灌肠。

4、输血、插胃管等。

5、出入量记录。

6、瘫痪病人的护理。

7、康复器材的运用。

8、正确进行洗手、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9、安置手术体位。

10、完成洗手护士、巡回护士的工作。

11、协助麻醉师作好麻醉前准备及麻醉过程中的配合。

(三)实习评价 出科考核内容:

1、服务态度及服务意识:病人满意度的测评及临床综合沟通能力测评.`

2、护理病历(同内科)。

3、护理操作:更换引流管,术前护理(备皮、灌肠、术前给药、置导尿管),术后护理(安置体位、伤口护理、导管护理、病情观察、麻醉恢复期的护理等),骨科截瘫护理(呼吸道、泌尿、皮肤)、及并发症的护理,无菌技术,穿手术衣。

谈精神科护理道德要求 篇3

关键词:护理;人文关怀;道德要求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044-01

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患有各种精神疾病的病人,其中病情严重者,表现思维紊乱,行为怪异,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不少病人否认有病,还会造成自伤或影响社会治安。病人的症状往往与生活经历、躯体和精神状态及社会环境、职业、文化背景等诸因素有关,因而形成了精神症状的复杂性,给護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因此,对护士在道德行为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 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心理状态分析

了解研究精神病人的心理问题,是护理工作非常重要的课题之一。当病人住进医院开始,我们就该尽快了解病情,细心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在专业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心理学知识,依据精神疾病的演进规律,按治疗时间将精神病人的心里特证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1.1 治疗初期 大凡精神病人不论是首次发病,还是复发者,都不愿主动就医,顺利接受治疗和护理者极为少见,特别是一些重症精神病人。众多的精神病患者不能正确评估自我的精神状态,整个心里过程发生紊乱,重者思维活动脱离现实,难以正确理解客观事物,不能适应社会生活,对本身疾病缺乏认识,对所患的疾病持否认的态度,同时对身边的人、所在的单位以及医院,采取不配合的反抗手段。临床表现为猜疑周围人、恐惧住院、拒绝服药、私自出走等。

1.2 治疗缓解期

精神病人在经过住院初期治疗后,精神病的症状得以缓解或者部分缓解,病人的心态也发生相对变化,患者心里开始动摇,正常的心理活动开始活动,对周边的环境、所处的位置产生怀疑,我怎么在医院呢?我来这里干啥?我真的有精神病?

1.3 治疗好转期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随着患者自知力的恢复,病人开始理智客观地分析和评价自己所患的疾病性质、疾病程度以及因为疾病而带来的各种损失。但患者心理活动比较单纯、单调,长时间处在反复思考一个问题,我的病能治好吗?能根治吗?出院后能正常工作吗?这时的病人情绪低落,心理压抑明显。

2. 对精神病人护理的人文关怀

由于精神病人的特殊性,大部分病人的治疗是被动接受。其护理的目的在于预防和治疗精神方面的障碍,唤起人们健康的心理状态。但患者往往拒绝住院,不接受治疗,难以护理,有的可能伤人、自伤或者毁物,甚至对医护人员抱有敌意态度;有的孤僻退缩或者意识障碍,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护理人员全面照顾;有的表面看来安静合作,但病态支配下可能发生种种意外。因此护士工作繁杂多遍,心里承受着巨大压力的同时,必须根据患者住院期间心理特征反应,对患者实行人文关怀的人性化护理。

2.1 针对治疗初期 对这一期病人采用的护理手段多为强硬的、机械的、但必须是人道主义的。此时的护理主要为:(1)尽快熟悉病人的病情、心里状态、家庭状况、社会支持能力等,为下期心理护理打下基础;(2)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尽量降低精神症状对环境的干扰,增强每个病人的自身安全系数。

2.2 治疗缓解期 此期病人能勉强地接受治疗和护理,是心理护理的最佳期。护士要做到:(1)加强医患间的情感交流,情感交流是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心里需要,精神病人更为突出。病人往往把健康的恢复完全寄托给医护人员,对医护人员产生依赖,借助情感交流以其得到鼓励和启发。护理人员主动提供条件,在互相交流过程中进一步了解病情。(2)避免恶性刺激。由于病人的病态心理开始动摇处于冬眠状态的正常心理开始苏醒,正常与异常心里交织在一起,不论是自控能力还是识别能力均偏低,对各种刺激的承受能力也较低。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导致病情恶化。

2.3 治疗好转期 这一时期,护士要帮助病人做到:(1)力求心理适应。心理适应必须在生理适应基础之上完成。精神病人自我调节能力较弱,不能有效地趋利避害,需护理人员协助,包括环境净化,病人安全感形成,以及生存欲望的强化等等。(2)建立社会关系。长期的病态心理和住院生活,病人自我认知的能力降低。应沟通病人与家属、单位之间的联系,让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和有益活动。

3. 对精神科护理人员的道德要求

3.1 了解和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

护士应了解病人的多种需要,不同病种以及疾病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需要。病人有共同的需要,也有个体化的需要。特别是对病人病史中的隐私和病情应做保密,绝不允许作为嘲笑的话题。恢复阶段的病人,由于错误地认为得了精神病不光彩,被人瞧不起,无社会地位,并担心今后复发、遗传等问题,此时病人常产生自卑和轻生观念,护士绝不能忽视病人此阶段的心理状态和需要,应及时给予正确的疏导,使病人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是可以治愈的,消除各种顾虑,树立正确人生观,同时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杜绝意外发生。

3.2 敏锐的观察力,确保病人安全

审慎思考,认真负责的工作,准确无误的行为,是避免发生差错事故,保证病人安全的关键,也是护理道德和责任心的具体表现。观察力是知识和思维的结合,对事物具有敏锐的感觉和正确的判断,并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是精神科护士必须具备的能力,它体现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其中很重要的技能是观察病人的病情及心理活动。如精神科一级护理中的三防病人(自杀、自伤、冲动毁物、逃跑)护士必须做到坚守岗位,定时巡回,对重点病人心中有数,及时发现和杜绝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隐患。

4. 尊重病人的人格

精神病人由于缺乏对疾病的认识,以及住院后出现新旧角色的冲突,常常不能配合治疗,如拒绝服药或藏药、毁物自伤等一些行为。此外,在护理时,除病情和治疗的特殊需要,应慎用约束。要维护病人的尊严,保护病人心理上的安全感,并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处理上述护理问题的态度与方法,是尊重病人的人格及护理道德行为的具体表现。

护理人员的角色作用及要求 篇4

1 正确的专业价值观

专业价值观是护理人员从事护理职业的基础, 是护理专业职业道德的核心, 是对护理职业“关爱”本质和行为的概括。因此, 护理人员的职业要求就是要为他人的利益和状况考虑, 表现为对他人文化、信仰和观点的理解;对病人、对同事利益的关心, 做病人的代言人;保护病人和同事的秘密和隐私;在保护他人隐私的前提下, 依法提供城市的信息病人提供符合专业伦理标准的照顾;准确、诚实地记录护理文件;不断修正自己或他人的不足;敢为自己的行为承担风险或责任等。

2 精湛的专业护理能力

为适应社会和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 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 比较系统完整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运用所学的指示, 为病人的生理、心理需求提供服务。如运用控制感染的方法、控制医源性感染;对整整病人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监测, 积极的治疗与监护;提高病人舒适程度, 减轻疾病的痛苦;为治疗性操作提供教育、情感、生理等支持;能够运用多种沟通技巧与不同的人群进行恰当、准确、有效地沟通;能运用评判性思维拟定护理计划;具有清晰、准确、逻辑性强的书写和纪律能力;帮助病人获得或解释相关疾病与健康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与其他医护人员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具有强烈的团队精神等。

3 潜在的护理发展能力

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 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能够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 并升华为理论, 向他人提供学习指导;能够不断充实自己, 适应现代护理多元化、全球化、健康教育化和家庭化、社区化护理服务等的需要。如为提供多元化、全球化护理服务, 护理人员能针对性地提出病人的照顾计划或提供恰当的护理咨询;了解相关的健康政策和社会制度对不同背景的病人的影响;理解不同文化、种族、社会经济、宗教和生活方式的人群对事物的不同表达方式;理解不同文化、背景差异对人的健康状况、行为举止和人对健康照顾反应的影响;为不同年龄段病人的需求提供整体护理;能够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医务人员共事合作。

摘要:从正确的专业价值观, 精湛的专业护理能力和潜在的护理发展能力等三个不同角度, 阐述了对护理人员的角色作用要求。

护理人员工作要求 篇5

一、护理人员应做到“三要”即安全要保证,服务要提高,康复要支持

二、对住院病人应做到“四个不”即不单呼床号,对询问不说不知道,对难办的事不说不行,患者有主诉不说没事

三、责任制护士应做到“四到位”即心到位,说到位,做到位,管到位

四、对新入院病人应做到“五主动”即主动起立,主动接物,主动问候,主动自我介绍,主动入院介绍

五、对住院病人应做到“五心”即接待热心,护理精心,征求意见虚心,观察细心,解释耐心

六、工作中应做到“五勤”即腿勤、眼勤、嘴勤、手勤、脑勤

责任制护士工作细则

1.在病房护士长领导下及主班的指导下进行工作2.对自己所分管的病人,进行系统的全面的评估,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并负责实施与评估。

3.按病人的护理级别及时巡视病房,了解分管病人的病情、饮食、卫生及心理状态,利用一切机会与所管病人进行沟通,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4.住院期间从病人入院的第一天起,责任护士必须尽快熟悉并且了解自己所管的病人。当责任护士当天休假或者夜班等情况未能与新病人第一次接触的,必须在交接班过程中从当班护士处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疾病名称、用药、有何严防等。

探讨老年护理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 篇6

【关键词】 老年护理人员;素质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72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3006-02

现今我国已经进入高龄老龄化社会,高龄老年人的人数已经占我国人口的一定比例。医院中高龄患者的人数也占了一定的比例,故护理人员应经验丰富保障患者的各项安全。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应不断增强其各项素质,这对服务患者有重要意义。笔者对如何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业务、职业道德这3方面素质进行探讨和研究,现总结如下。

1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护理工作者应具有各项综合的能力,应具有熟练的护理技能,和患者良好的沟通技巧,对疾病的分析能力,细致地对患者观察等能力[5]。高龄患者因年纪原因,疾病变化很快,故护士的应急能力就非常重要。故应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各项综合能力,尤其是对急症患者的应急能力,并注意培养细致地观察能力,对患者出现的各项情况都应密切地观察,从而给予患者做出相应的疾病情况评定,根据医嘱实施急救。还应不断提高和患者的沟通技巧,因年龄和疾病的关系患者对医疗人员会很大的信任感,想得到有效的治疗。故良好的沟通技巧可以有效收集患者各方面的信息,从而辅助疾病诊断和治疗。准确的信息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大的帮助。根据信息有效地实施护理措施。由此可见,符合我们老年人的特色护理的护理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综合能力素质,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确保老年人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2 全面提高护理工作的专业技巧

对患者实施护理工作的各项操作众多,且现今医学发展,各项治疗仪器等不断更新,这也需要护理人员及时掌握[4]。故护理工作者应不断进行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技巧,熟练操作各项基础护理技能,及时掌握新的治疗仪器,全面提高专业技能。只有娴熟、规范地操作才可有效治疗患者的各项疾病,保障治疗的效果,避免患者出现意外情况。本质上解除病人的痛楚。另外,大部分高龄患者都有一项或几项的慢性合并疾病,其各项脏器多有明显的衰退,故对患者的治疗多应用综合治疗的措施,这就要求护士对各种疾病的治疗、并发症等知识有所掌握,从而保障患者的安全。

3 全面提高护士人员的职业道德,以患者为中心进行服务

3.1 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语言沟通能力 各级医院都在开展心理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服务,而进行心理干预措施就需要护士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以了解患者的实际心理情况[1]。高龄患者的思维明显衰退,记忆能力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护士应耐心地进行询问,技巧地引导其回答问题。了解其各项心理特征。语言沟通技巧是进行心理干预的必要手段。在沟通中应让高龄患者的心情保持舒畅,乐观的心理会促进疾病康复[2]。

3.2 提高护士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道德素质 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从业道德,因为高龄患者对医疗人员的依赖性很大,故护士应多和其进行沟通,让其感到自身得到了细致的关怀,从而对医疗人员予信任,在治疗中配合治疗。这就要求护士要具有良好的从业道德、高度的责任心。对患者如亲人般地对待,关怀、照顾高龄患者。苦、累、脏活都应努力完成,全心地投入到老年护理工作中,把护理老年人这一工作当作神圣的职责去完成,注重细节护理,使老年人真正感到安心,有家的感觉。

3.3 加强自身的心理素质 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的加强也非常重要,其应积极地面对各项情况,保持平静、积极、自信的心态进行工作。不能因为个人的情绪而对工作有所影响。高龄患者对语气、态度比较敏感,一些细微之处会引起其思考良久,故在对其进行护理工作时应调节好自身的心理,和蔼地和其进行沟通。

3.4 “慎独”精神 “慎独”是护理道德修养的最高目标和标准[3]。这是一种心灵内部的责任意识,不断用个人价值观和行业规则提醒自己,在面对老年人病程长、病情重而复杂的特征都要不断勉励自己用最好的状态去护理、关怀我们的患者。护士应坚守在老年人身边,用自己爱心去关心患者。

3.5 注重团队建设 医学事业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行业,更是一门特殊的服务性行业,不仅要具备高超的医疗护理技术,而且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为保障治疗效果,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助精神,而在护理老年人中表现的尤为重要,老年人被多种慢性疾病的困扰,表现为病程长,易复发,难完全治愈等特点,由此护理老年人的工作需要多学科的协助,积极按照老年人的身心特点进行有效的护理和治疗。

4 结论

护理是一门专业,老年护理更是专业中专业。面对目前护理发展的趋势,面对人口老龄化状况持续上升的趋势,我们护理人员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趋势,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护理技术,为老年人的高质量的晚年生活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孙建萍.老年护理[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14.

[2] 肖春红.语言艺术在护患沟通中的重要性[J].中国疗养医学,2006,15(13):208-209.

[3] 任桂华.护士慎独意识的伦理价值[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15(2):154-155.

[4] 張燕.提升护理人员业务素质的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09,16(3):237-238.

护理要求 篇7

1 很多模型人脖子不能旋转

我们有很多护理操作如口腔护理、鼻饲等, 都需要给病人摆体位, 要求头偏向一侧, 而脖子不能旋转的模型人就不能做到这一点。

2 有些模型人肘部不能弯曲

我们很多操作需要给病人翻身, 如有病人床更换床单、床上擦浴、灌肠等。当我们给病人翻身时, 要求两手交叉放于胸前, 防止在翻身的时候病人的胳膊压在身下导致缺血, 而胳膊如果不能弯曲的话就不能做到这一点。

3 有些模型人的鼻孔不能深插入

比如, 我们在讲鼻导管吸氧法时, 要求鼻导管插入鼻腔较长的距离, 大约是鼻尖到耳垂的2/3, 而很多模型人的鼻腔较浅, 不能全部插入。同样, 插鼻饲管的时候更存在这个问题。因为鼻饲管从鼻腔插入成人大约要45~55cm, 很多时候只能插入一小段, 模拟效果较差。

4 很多模型人进行导尿术时模拟效果不理想

导尿术理想的模拟效果是能真正的导出尿来, 而很多模型人在购买的时候也说具备这种功能, 而在真正实际操作时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 导致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所以最后只能进行简单的插管, 无法使学生形象地看到见尿后再插管的过程, 只能通过学生自己的想象, 这样学生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5 大多数模型人不能真正将液体灌入体内

灌肠法要求将灌肠液灌入到结肠内, 大多数模型人都不能真正地将液体灌入模型人体内, 所以插管之后只能通过教师讲解灌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 而学生只能通过自己的想象, 几乎失去了模型人模拟的意义。

6 皮内注射时注射臂的问题

皮内注射常用专门的注射臂, 虽然皮内注射用注射臂是比较先进的练习皮内注射的工具, 但也存在较多问题。皮内注射要求注射角度是5°, 注射的深度非常表浅, 要求注射于表皮和真皮之间, 只要针尖斜面全部进入即可。而采用注射臂进行注射必须大于5°, 而且进针较深才能将液体注入, 否则液体不能注入。即使将液体注入皮丘也不明显, 并且反复使用的注射臂不能出现皮丘, 而且注入的液体会顺着针眼流出。

7 模型人臀大肌的问题

肌肉注射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 而臀大肌注射部位的定位是非常关键的, 如果定位不准确有可能扎到坐骨神经, 这是非常危险的, 所以学习臀大肌的定位是重中之重。而定位需要找到体表的几个主要部位, 如髂前上棘、髂嵴缘、髂嵴最高点、臀裂顶点等, 而这些在模型人上体现的不明显或者就根本没有, 这样就很难利用模型人很好的让学生了解臀大肌的定位。并且很多模型人臀大肌注射的位置只是安了一个很小的注射块, 而且注射块的位置有的是在离坐骨神经较近的地方, 并不是我们临床常选用的注射部位, 并且有的注射块直径还不到5cm, 连消毒的面积都还不够。

8 模型人上臂三角肌的问题

皮下注射的位置要求在上臂三角肌的下缘进行注射, 而很多模型人注射部位只体现了三角肌, 而且很多三角肌的形状都做成方形, 这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误解, 并且注射的时候只能在三角肌本身进行注射, 无法在三角肌的下缘进行注射。因为大多数模型人只是安了一个肌肉注射的注射块, 肌肉下缘部位就是很硬的材料, 无法进行注射, 这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歧义, 认为皮下注射是在三角肌这块肌肉本身的下部进行注射, 这样就理解错了, 以致影响到以后的临床工作。

9 模型人静脉输液时出现的问题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用的一项操作, 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而现在质量较好的模型人很多都有注射臂, 注射臂里面有模拟的血管, 可以灌入红色的液体模拟血液, 应该说是比较先进的, 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 模型人皮肤的材质过硬, 皮肤也很厚, 我们静脉输液要求注射的角度是15°~30°, 而用注射臂的话得需要达到45°以上才能进入血管。另外, 我们要求见回血之后放平针头再进入少许, 而很多时候见不到回血, 可能是由于血管内压力不足, 不能显示回血, 这样就使学生无法判定针头是否已经进入血管内;即使见到回血, 由于模型人皮肤较厚, 这时针头已经基本几乎全部进入, 无法放平再进针少许了。并且真正的病人在穿刺的时候只是很小的力气就可以了, 而模型人由于皮肤的材质较硬, 所以要用较大的力气才能穿透, 所以使学生误解真正的病人也要用如此大的力气和如此大的角度进行穿刺。

以上是本人通过多年的《基础护理学》的实验教学总结出来的一些模型人的不足之处, 希望能对模型人的制作者有些许的指导作用, 能制作出更符合教学需要、模拟效果更佳的模型人。

参考文献

社区医疗护理对护士素质的要求 篇8

社区护理是一种全科的业务工作, 主要职责是直接向个人、家庭或团体提供护理服务, 以使全民达到健康, 应用整体的方法———促进健康、维护健康、卫生教育和管理、提供连续性照顾社区中个人、家庭和团体的健康。社区护理与医院临床护理相比有许多不同点, 社区护理的特点对护士素质、技术水平、处事应变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转变观念

医院的临床护理多以恢复患者的健康为主, 社区护理则强调促进健康而不是单纯治疗护理患者。社区护理的主要目标是维护和促进人群的健康, 所以预防性服务是社区护理的工作重点。另外, 社区护士还需要帮助居民解决存在的健康问题, 但其中心任务是提高整个社区人群的身体、心理、社会整体水平。社区护士在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时, 要有流行病学的观点, 随时发现疾病的致病因素, 采取积极预防措施以保证社区居民的健康。因此, 作为社区护士要从医院照顾患者、执行医嘱治疗转换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方面, 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 树立以保健为中心的思想。

2 社区护理对象

医院的临床护理是针对住院患者, 而社区护理则是以集体为主的护理。社区护理的对象是社区全体人群, 包括个人、家庭和社区三个层次。整个社区人群包括健康人群和患者, 社区护理的工作要收集和分析人群的健康状况, 然后解决这类人群中主要的健康问题。即使社区护士照料到个人与家庭, 也仅是提高整个人群健康中的一项工作。因此, 社区护士要认识到社区护理工作重心由个人转到集体。

3 社区护士具有高度的自主性与独立性

由于社区护士要运用流行病学方法来找出容易出现健康问题的高危人群, 因而工作更自主;社区护士往往独自深入家庭进行各种护理, 要求社区护士应具备一定的临床经验和独立工作能力, 知识面广, 社区护士不仅要有丰富的临床医学、护理学的知识及经验, 还要了解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掌握流行病学的知识, 掌握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对人的影响以及如何与人沟通、如何进行健康教育的技巧。不但要掌握在医院的常规操作, 还要掌握如疾病与饮食营养、新医疗法等技术与知识, 并做好社区家庭访视记录, 才能适应社区工作的需求。社区医疗工作要求收费成本低、治疗效果好, 方便群众。社区卫生中往往存在很多社会心理问题, 用常规的医疗护理手段无法解决, 因此, 作为社区护士必须进行全面的培训学习, 才能更好地进行社区服务。当健康防病知识家喻户晓, 群众不再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而烦恼, 在家门不远就可享受低价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 生存质量不断提高时, 可谓人民之福、社会之福。

参考文献

护理要求 篇9

老年人是社会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为社会、为家庭做出了很大贡献, 对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我们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人进入老年后, 必然会出现心理和生理老化, 进而导致病理状态多发。老年人患病率高, 病情复杂, 都是自然规律。所以, 自觉遵循老年患者的护理道德要求, 深入了解他们的身心变化, 才能更好地为老年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1 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变化

1.1 生理变化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 身体各部分功能、器官, 都在发生着从内到外的明显或不明显的变化,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1 视力减退表现在看东西模糊, 看不清, 甚至失明。主要有白内障、青光眼等。

1.1.2 听觉失聪

大多数老年人都会出现耳聋耳鸣现象, 表现在与人交谈时反应迟钝, 高声叫喊等, 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

1.1.3 心、脑、肺功能的衰退

随着年龄增加, 心脏储备力降低, 冠状动脉硬化加重;而脑部则表现为萎缩、硬化, 人格和性格多变等;肺部则是支气管病变, 新生的或陈旧的炎症以及肺泡囊扩张等。

1.1.4 消化、泌尿系统的变化

胃肠蠕动减弱, 消化功能降低, 容易便秘等。同时由于肾功能逐渐减退, 可导致前列腺肥大等症状, 引起一系列的泌尿系统障碍, 诸如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

1.1.5 骨骼老化

老年人体质下降, 对营养的吸收不佳, 骨小梁逐渐减少, 皮质变薄, 常出现骨质疏松。

1.2 心理变化

1.2.1 老年人易怀旧, 常常想起年轻时的一些曾经的辉

煌, 喜欢周围的人恭维他、尊敬他、服从他, 易出现喜欢受到“呵护”的老小孩性格。

1.2.2 老年人容易出现多疑、恐惧、焦虑、犹豫等不稳定心

理, 对周围的任何事都额外关心, 往往把别的一些不好的事情或病情与自己发生联想, 形成心理上的沉重负担。

1.2.3 固执, 偏见、孤独, 缺乏客观冷静的思维判断, 易激动, 不太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2 护理老年患者的道德要求

2.1 对老年患者多一份理解与关心

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的生理性衰退, 他们对许多事情会明显地感到力不从心, 使其在关键时刻与外界交流困难, 行动受限的问题也比较普遍。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多一些理解, 主动关心, 及时询问;不但要了解患者现在的真实情况, 还要了解他们的一般社会情况、家族病史、主要症状及不适、既往史、个性及爱好;对患者提出的各种要求和建议, 认真对待, 尽量满足。使他们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2.2 尊重老年患者

尊重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老年人为家庭和社会辛辛苦苦奉献了几十年, 他们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护理人员应像对待自己长辈一样对待他们, 尊重他们, 爱护他们, 无论何种身份一视同仁;言行举止要礼貌、文雅、恰当;由于患病原因, 患者经常处于痛苦不堪状态, 所以, 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他们, 耐心倾听, 多加重视, 有问题及时给予解决, 使其产生安全感、舒适感和信任感。工作过程中, 有了失误、差错, 要及时纠正, 并能勇敢地、诚恳地向患者道歉。其实, 老年患者很愿意接受医护人员的道歉, 也很容易原谅我们的一些失误。

2.3 对老年患者细致观察

老年人由于组织器官老化, 功能减退, 感觉迟钝, 导致对一些病情不能及时准确地表达、叙述, 常使一些病情被掩盖, 被耽误, 使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化。比如老年人患了急性炎症, 却因为感官迟钝感觉不明显或表达不清楚, 所以有时病情会恶化。护理人员不要只满足一般对答, 要切实做到认真细致, 观察入微, 特别是一些长期卧床的患者, 很容易发生诸如压疮、尿路感染等症状。同时, 老年患者还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一定要注意。针对老年患者的特殊性, 护理人员一定要有全面细致的护理计划, 把优质的护理服务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并认真做好预见性护理。

2.4 对老年患者多沟通和交流

老年人患病后, 易产生孤独感、焦虑感, 由于疾病原因, 他们自然地有较正常人更多的想法, 对家庭的牵挂, 对子女的想念, 对病情的焦虑等等, 使得他们迫切地希望和需要与人交流、沟通, 需要得到别人的关心、帮助。为此, 护理人员一定要考虑到老年人的身心需求, 积极主动、及时地与他们采取多种形式的交流。在对老年人的护理过程中, 有效的语言交流和必要的非语言交流, 都是非常重要的。交流过程中, 护理人员不仅要有耐心, 要注意尊重老人, 同时还要讲究交流的方式、方法。表面痴呆的患者不一定没思维, 不会讲话的患者不一定听不见;所以, 要处处考虑患者的感受, 特别是涉及到一些个人隐私, 就更要注意。

2.5 对老年患者多一些忍让

老年患者由于性格的多变, 身体的病痛, 加之周围环境的改变, 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想法, 容易烦躁、激动, 做出一些奇怪的有违常理的甚至是无理的举动和要求, 有时会不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 无故吵闹, 更有甚者还会辱骂护理人员, 做一些过分的动作。对此, 护理人员要加以理解, 做到“有理三分让, 无理让三分”。对他们多一些耐心, 多一些爱心, 多一些关心, 多一些信心。

3 讨论

住院病人焦虑的护理对策及伦理要求 篇10

一、护理对策

(一) 评估病人的焦虑程度

评估病人的焦虑程度时, 需要观察病人的反应是适度、轻度、中度或重度的焦虑。焦虑反应的程度需有一个清晰的界定, 临床的病人大致的反映为:1) 对躯体状况或预后的恐惧引起了巨大的悲伤干扰了正常的治疗。2) 过分持久的恐惧与对特定的医疗程序或治疗的预期或实施有关。3) 焦虑、恐惧或担忧加剧了躯体疾病的生理症状 (例如, 疼痛、呼吸困难、心脏病症状) 。

根据其敏感度、感官反应、知觉反应, 正确评估病人的焦虑程度, 为心理疏导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找出影响病人正常心理的因素

住院病人产生焦虑的相关因素主要有性别、年龄、学历、疾病相关知识、医院及病室环境、角色改变、疼痛、睡眠等。在病人入院的初期就应积极与之进行有效的沟通, 了解病人的相关背景, 再根据病人住院时的情绪表现, 找出可能会影响心理的因素。

一般情况下学历与焦虑呈负相关, 学历高的人对自身所患疾病了解较多, 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 而学历低的病人, 对医疗信息了解较少, 会造成不安、不确定的主观感受。还有一些其它方面的因素, 比如缺乏疾病方面的知识, 自觉病情重, 对治疗方案、治疗效果不满意或不了解, 对主治医生不信任, 担心愈后等会加重病人的焦虑程度, 会使病人心烦意乱, 更加关注自己的病情, 敏感多疑, 使病情加重, 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应引起护士的充分关注。

(三)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临床生理护理和心理护理都非常重要, 病人入院时, 护士要热情接待, 消除病人的陌生感, 操作之前护士必须向病人解释治疗性触摸的目的和意义, 说明操作的步骤, 征得病人的同意和配合。这样才能使护患之间沟通流畅、氛围融洽, 才有利于护士探究与患者躯体状况和治疗有关的焦虑和恐惧的因素, 和这些因素形成的原因。

(四) 将焦虑调节目标纳入到护理程序当中

护士在对病人的心理进行评估、确定焦虑程度、明确焦虑因素及原因之后, 就应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和情感支持, 指导病人做放松训练, 及时调整心理失衡, 尽可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

在做心理调整和训练时要明确目标:1) 对躯体状况有更多的、准确的了解, 减少对症状、预后和治疗的一些非理性的、引起焦虑的看法。2) 提高能力有效地调节对躯体状况的恐惧和担忧。3) 掌握有效的应对策略以减轻在经历医疗程序时的焦虑。4) 降低焦虑的整体水平、发生频率和强度, 以使日常机能不受损害。

对焦虑、抑郁状严重者, 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必要时予以抗焦虑抗抑郁治疗。

二、护理伦理要求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理人员要做好心理护理, 除了加强护士自身素质的培养和锻炼, 还必须遵循心理护理的伦理规范。

(一) 高度的同情心

护士要以高的的、真诚的同情新对待病人, 在各项临床护理中都应考虑到病人的心理需求, 以及有可能使病人产生焦虑的治疗环节。帮助病人解决心理问题, 减轻病人的心理上的痛苦也是现代护理工作的一部分。

首先, 努力促进病人的角色转换, 一个人在从健康人到病人的角色转化过程中, 都会轻重不等地产生适应障碍的心理问题, 特别是在对疾病不甚了解和对预后有悲观预期的时候极易产生焦虑等心理问题。因而在护理有焦虑情绪的病人时, 要深入了解焦虑产生的原因, 根据不同的原因、不同情况与其家属和单位共创条件, 努力促进病人的角色得到正常的转换。

其次, 针对病人的具体心理问题采用多样化的护理方式。对于性格内向缺乏与人沟通的病人, 护士尽量不要将其安排在单人病室, 并多与病人接触、交谈;对于猜疑心理较重的病人, 护士巡视、查房时尽量不要当病人的面与他人低声细语, 同时针对病人的猜疑要耐心地解释, 并以谨慎的态度进行各种护理处置;对有恐惧心理的病人, 护士要多予以安慰和鼓励。

总之, 在护理的过程中要有容忍度和耐心, 对于受身体和心理双重折磨的病人给予更多的同情和关注。

(二) 高度的责任感

高度的责任感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关键, 在心理护理过程中, 护士不仅仅要遵循护理常规、各种操作规程、医院的规章制度, 而且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满足病人对护理心理需求。

首先, 了解病人的共性的心理需求, 护士应该了解病人共同的心理特点:尽快化验、检查、取药;了解病情、治疗方案、医生情况、治疗费用;病房的整洁与安静;被认识与尊重等等。

其次, 了解病人的个性心理需求, 结合病人的特点认真分析诱发焦虑行为, 向病人宣传医学知识, 帮助病人用理智的思维方式分析, 帮助缓解焦虑的症状。对于焦虑症状比较严重的病人可以训练他们渐进肌肉放松和靠横隔升降运动的腹式呼吸以降低生理反应。

(三) 高度的诚信感

真诚相待、相互信任是心理护理的基本前提, 护士应该以高度的诚信感, 为病人保守秘密和隐私。如果发现病人有伤害自己或他人意图的时候, 可以转告其家人或院方, 以取得他们的帮助, 最终的目的还是要为病人的安全负责。

三、结语

综上所述, 焦虑在住院病人中发生率很高, 在护理这类病人时不但要注重护理的技巧对病人进行疏导, 及时发现和矫正病人的心理失衡, 还要遵守护理伦理规范, 调整护患之间的关系, 创造病房的和谐环境, 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

参考文献

[1]王卫红.护理伦理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上一篇:发展及对策下一篇:舞蹈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