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收获

2024-07-20

甘蔗收获(精选八篇)

甘蔗收获 篇1

凯斯推出A4000型甘蔗收割机, 适用于收割行距为0.9~1.5米的甘蔗, 可更好地满足我国主要甘蔗种植区的种植模式。凯斯A4000型甘蔗收割机整体尺寸小于传统的大型甘蔗收割机, 特别适合华南地区主要甘蔗种植区的种植模式和中小地块特殊作业需求。该机器尺寸较小, 可在0.9~1.5米行距内进行收割, 不会对邻行根带造成碾压。它的另外一大优势是机身宽度变窄, 轮胎不会压过甘蔗残株, 也不会损害根苗。凯斯A4000型甘蔗收割机装备有液压驱动底刀, 可沿地面进行收割, 从而收回人工砍割时易被遗漏的甘蔗底部部分, 收获更彻底。小巧, 简单的机械控制, A4000提供了高性能、低运营成本和维护成本。

而针对大规模种植甘蔗的用户, 凯斯推出了A8000型甘蔗收割机, A8000型甘蔗收割机功率更大, 适用于在1.5~1.8米行距内进行收割。新型的发动机和冷却系统, 新的切碎器、驾驶室以及AFS系统为A8000型甘蔗收割机提供了极佳的驾驶视野和精确的控制系统。先进的液压系统, 高强度底盘和可靠的齿轮箱确保机器的适应性。新型强力的切碎器和改进后的液压油路设计为机器带来更好的动力性和生产率。防涡流清洁系统能剥离更多作物垃圾, 新的旋转空气滤筛提供更好的气流。A8000甘蔗收割机还拥有先进的活动式分禾器尖端, 并可自动控制底刀切割高度。

甘蔗收获 篇2

项目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资金申请报告编制大纲(项目不同会有所调整)第一章 甘蔗收获机项目概况 1.1甘蔗收获机项目概况

1.1.1甘蔗收获机项目名称 1.1.2建设性质

1.1.3甘蔗收获机项目承办单位 1.1.4甘蔗收获机项目负责人

1.1.5甘蔗收获机项目建设地点

1.1.6甘蔗收获机项目目标及主要建设内容

1.1.7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2.8甘蔗收获机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1.2甘蔗收获机项目建设背景

1.3甘蔗收获机项目编制依据以及研究范围

1.3.1国家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地区发展规划

1.3.2项目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1.3.3研究工作范围

1.4申请专项资金支持的理由和政策依据

第二章 承办企业的基本情况 2.1 概况 2.2 财务状况

2.3单位组织架构

第三章 甘蔗收获机产品市场需求及建设规模 3.1市场发展方向

3.2甘蔗收获机项目产品市场需求分析

3.3市场前景预测

3.4甘蔗收获机项目产品应用领域及推广

3.4.1产品生产纲领

3.4.2产品技术性能指标。

3.4.3产品的优良特点及先进性

3.4.4甘蔗收获机产品应用领域

3.4.5甘蔗收获机应用推广情况

第四章 甘蔗收获机项目建设方案

4.1甘蔗收获机项目建设内容

4.2甘蔗收获机项目建设条件

4.2.1建设地点

4.2.2原辅材料供应

4.2.3水电动力供应

4.2.4交通运输

4.2.5自然环境

4.3工程技术方案

4.3.1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4.3.2产品技术成果与技术规范

4.3.3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4.3.4生产线工艺技术方案

4.3.5生产工艺

4.3.5安装工艺

4.4设备方案

4.5工程方案

4.5.1土建

4.5.2厂区防护设施及绿化

4.5.3道路停车场

4.6公用辅助工程

4.6.1给排水工程

4.6.2电气工程

4.6.3采暖、通风

4.6.4维修

4.6.5通讯设施

4.6.6蒸汽系统

4.6.7消防系统

第五章 甘蔗收获机项目建设进度

第六章 甘蔗收获机项目建设条件落实情况 6.1环保

6.2节能

6.2.1能耗情况

6.2.2节能效果分析

6.3招投标

6.3.1总则

6.3.2项目采用的招标程序

6.3.3招标内容

第七章 资金筹措及投资估算 7.1投资估算

7.1.1编制依据

7.1.2编制方法

7.1.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7.1.4建设期利息估算

7.1.5流动资金估算

7.2资金筹措

7.3投资使用计划

第八章 财务经济效益测算

8.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

8.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 8.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8.3.1年销售收入估算

8.3.2产品总成本及费用估算

8.3.3利润及利润分配

8.4财务分析

8.4.1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8.4.2财务清偿能力分析

8.4.3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8.5不确定性分析

8.5.1盈亏平衡分析

8.5.2敏感性分析

8.6财务评价结论

第九章 甘蔗收获机项目风险分析及控制

9.1风险因素的识别

9.2风险评估

9.3风险对策研究

第十章 附件

10.1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或备案的批准文件; 10.2有贷款需求的项目须出具银行贷款承诺函; 10.3项目自有资金和自筹资金的证明材料; 10.4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批复意见;

10.5城市规划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选址意见(适用于城市规划区域内的投资项目);

10.6有新增土地的建设项目,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10.7节能审查部门出具的节能审查意见; 10.8项目开工建设的证明材料;

甘蔗收获 篇3

由国家农业部组织的融资租赁贴息支持大型农业机械购置试点工作,今年在广西确定实施项目单位共9家,这些立足甘蔗收割机械化服务作业、较有实力的农机合作社已通过农银金融租赁公司审批。凯斯A4000及A8000型甘蔗收割机凭借其优秀可靠的作业性能,成为合作社选择购置的首选机型。合作社共购置凯斯切段式甘蔗联合收割机A4000型16台,A8000型3台。如今这些甘蔗联合收割机已开始甘蔗收获作业。

自2014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凯斯纽荷兰积极与农银金融租赁公司沟通,就甘蔗收割机等产品的融资租赁业务开展具体磋商, 就产品型号、融资方案、用户选择和实施步骤达成了具体方案。据介绍,利用融资租赁政府贴息支持,一方面对甘蔗收获机购置实施贷款贴息,一台价值160万元的凯斯甘蔗收获机可节约利息17万元;另一方面,用户购机照常享受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双重惠农政策,有效缓解广大购机资金压力,提高了购机积极性,推进甘蔗机收进程。

凯斯A4000型甘蔗收获机配有128 k W(174 hp)低油耗发动机,适应行距1.0~1.4 m,整体尺寸小于传统的大型甘蔗收割机,适合华南地区特别是广西甘蔗种植区的种植模式和中小地块特殊作业需求。收获效率可高达30 t/h,一个榨季可收获200~270 hm2。A8000型甘蔗收获机,260 k W(353 hp),功率更大,适用于在1.4~1.8 m行距内进行收割,是目前国内市场最大的甘蔗收获机,能满足国有农场的大规模作业,工作效率高,可达70 t/h。该两个机型受到广西区甘蔗种植户和糖厂的一致好评。

在交付仪式上,广西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唐仁健强调,要研究机制创新,就是农机的金融租赁,把金融、企业、业主、农民和合作社的力量都整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这样就可以获得一个相对合理性价比的农机。金融租赁的购买方式不仅缓解了部分蔗农购机的资金压力,每亩还可以省下300多元的人工收割费用,从总体上拉低糖料蔗的生产成本,并有望给当地的制糖业留下一定的发展空间。

甘蔗收获 篇4

凯斯公司推出的A4000型甘蔗收获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已经推广几个年头了, 而凯斯品牌已经成为当地蔗农、糖厂心目中可靠与高效的代名词, 尤其是在人力资源越来越匮乏的今天, 每个砍蔗工一天要120元以上, 而且每天每人只能砍1 t, 考虑到搬运和道路运输, 一台凯斯A4000型甘蔗收获机每天可以完成300个人的工作, 不但大大节省了收获成本, 还可以缩短收获时间, 使得糖厂和农户都获得更大的收益。

凯斯A4000型甘蔗收获机是凯斯公司专门针对广西、云南等地的情况引进的世界上最先进的甘蔗自动化收获设备, 凯斯公司在推广设备前比较了南美、澳洲和印度的不同情况, 结合华南地区的气候、地貌特点引进的A4000型甘蔗收获机特别适合中、小地块及坡地作业, 具有作业效率高、收获损失和杂余少、宿根破头率低、产品可靠性高等特点, 近几年已经相继在广西农垦、广东农垦大量推广, 并得到了广大用户一直好评。

发动机:凯斯A4000型甘蔗收获机配备的是康明斯6缸涡轮增压发动机, 额定功率为94 kW (128 hp) 。充足的动力使得A4000拥有良好的效率, 而先进的发动机技术使得设备节油和节能优势尤其明显。

喂入:A4000型甘蔗收获机适合垄距为90 cm以上的甘蔗垄。目前国内不少地区甘蔗种植区域的垄距为1.0~1.2 m, 目前市场中的甘蔗收获机普遍适应垄距为1.0 m, 而A4000型1.1 m宽的分禾器距离使其在收获不同地区不同垄距的甘蔗地上拥有突出的优势。

底刀:凯斯A4000型甘蔗收获机拥有2组共8片可拆卸底刀。8片底刀全部由合金制成, 坚固耐用。可拆卸的设计使得底刀磨损后更换十分方便。

喂入滚筒:A4000型甘蔗收获机内部共有11个液压驱动的喂入滚筒, 这些滚筒保证了切碎后的甘蔗段可以平滑的输送到升运器。

升运器:升运器部分采用了液压控制方向旋转, 保证卸载甘蔗时拖拉机牵引车可以与甘蔗收获机保持最佳距离和全方位卸载甘蔗段。

自主甘蔗联合收获机演示成功 篇5

日前,“众信农业·整杆式甘蔗联合收获机演示会”于崇左市隆重举行,广西众信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整杆式甘蔗联合收获机试验应用取得成功。

此次广西众信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创新研发的国内新型整杆式履带自走式甘蔗联合收获机,增加了新型叶杆分离结构,切割完整度高,分离效果和通道剥叶率效果明显提升;采用整车液压系统,行驶平稳,动力传递效率高,提升了切割输入率;另一方面收获机底盘设计橡胶履带,接地比压低,对田地损害小,耐用性取得突破,能适应复杂地况田间作业;同时,为提高操作舒适度,广西众信还在驾驶室设计了空调装置以适应广西地区甘蔗收割季节炎热的气候。该收获机能一次性完成甘蔗的收割、喂入、剥叶、切梢、叶秆分离、码放等工作,切茬和破头率低,便于宿根发芽,剥叶和叶杆分离效果良好,并且操作简单,收割效果理想,得到了现场参观的农机局、糖厂、蔗农、经销商的一致认可。

浅析甘蔗收获机械技术与专利发展 篇6

甘蔗收获机械有分段式收获机械和联合收获机械, 联合收获机械又可分为整杆式和切断式, 其中切段式甘蔗联合收割机在国外应用最为广泛, 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美国等蔗糖生产国其甘蔗收获已经实现机械化, 切段式联合收割机以国外品牌为主, 机具结构复杂、机型庞大、效率高, 适合于地块平坦的地区大规模连片种植, 例如美国凯斯7000型甘蔗联合收割机。

2 国外甘蔗收获机械发展历程

国外的甘蔗收割机研究始于19世纪80年代。1888年, T.A.Silverwood提出一种“实用的收割甘蔗工具”模型。1890年, John Rowland设计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甘蔗收割机, 该机器长27m, 由蒸汽机驱动, 收割系统很特殊:由一个长割刀安装在机器前部的摆臂上, 摆臂摆动, 带动割刀完成甘蔗的收获动作。1894年, 工程师James Peel制造了一台收割机, 其收割机构由两个直径为1.5m的轮子驱动, 收割机构的典型特征是由两片锯齿转盘构成。1901年, Soren Taldt设计的由一匹马拉动的收割机, 利用齿条传动, 将割下的蔗杆输送到后面的拖车上, 这种物料输送动作为蔗杆的割后处理提供了一种原始功能模型。

澳大利亚的Mssey Ferguson公司作为甘蔗收获机生产公司的代表性企业在专利库中有大约150篇关于甘蔗收获机机的专利申请, 最早的一篇专利申请是在1957年9月11日提出 (US2953886A) , 其涉及一种能够将甘蔗切为多段并且将其运输至旁边拖车的一种经济紧凑型甘蔗收获机。

在1957~1970年, Mssey Ferguson共提交了27篇关于甘蔗收获机的专利申请, 主要是在原有机型上对于动力框架、传输、切梢机构的改进, 在1971~1980年, Mssey Ferguson共提交了125篇关于甘蔗收获机的专利申请, 其中主要涉及对于切断转矩的控制 (DE2412911) 、扶升机构的优化 (US3952482) , 引入空气除杂排废 (DE2536333) , 以及倾斜升降台的改进 (US3942307) , 通过将割刀设计为双盘对转刀片以及向下倾斜来实现更好的切割效果 (US3848399A) 。2000年以后, 在甘蔗收获机械领域技术发展较快的是美国的迪尔公司和日本的株式会社久保田, 例如迪尔公司其通过转臂枢转设计实现了甘蔗收获机转向时能够快速切入需要切割的甘蔗区域, 效率明显提高 (US2012112428A1) 。

国外的的甘蔗收获技术发展迅速、处理量大、效率高, 目前这些国际化的农机企业在甘蔗收获机方面已经相对成熟, 更多的是在细节方面追求效益更大化和操作智能化。

3 国内甘蔗收获机械发展历程

我国于1959年开始研究整杆式甘蔗收获机械技术。在中国较早申请专利的甘蔗收割技术是1996年个人申请的一种甘蔗收割机 (CN2271240Y) , 其采用较简单的皮带轮带动收割刀并与拖拉机配置, 基本实现了节省劳力减轻收获劳动强度的效果, 而随后由广西农机研究所于1997年10月申请的半喂入甘蔗联合收割机 (CN1215545A) , 其采用半喂入夹持剥叶装置和捆扎装置或切断装置使整杆式或切断式甘蔗联合收割机的甘蔗含杂率降并节省捆扎甘蔗所需的劳动力, 这一申请是我国对于甘蔗联合收割机技术研究成果重视保护的标志。

进入21世纪以来, 更多的企业与科研单位加入整杆联合收获机的研究行列,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柳州市的汉森机械制造, 总共提交了大约50篇关于甘蔗收获机的专利申请, 其在2005年4月份第一次提交关于甘蔗联合收割机的专利申请 (CN2790235Y) , 其利用拨指型扶蔗器和梳状推蔗杆使生长方向各异或倒伏甘蔗能够顺利收割, 随后在2006年12月提交了关于通过重心转移使前部割台仿形浮动、保护齿槽形刀片, 防止收获损失的一种甘蔗收割机 (CN101002526A) 。

该公司近几年来又引入排风、抽风系统来解决排叶堵塞的问题 (CN101297618A) , 并对切梢机构进行了优化 (CN201282646Y) , 以及提高了甘蔗叶与甘蔗杆剥除、分离 (CN201319758Y) , 和在联合收割机上增生甘蔗的堆集收集机构 (CN101755532A) 等。

甘蔗收割机在我国的发展虽然与前些年相比有了较快的发展, 但是我国只有10%的蔗田适合大型机械化系统作业, 40%的蔗田适合中型机械化系统作业, 提高大型切段式甘蔗收割机为核心的收获系统的作业效率, 有利于尽快的提高我国甘蔗的机收水平。就目前的专利申请数据情况来看, 对于甘蔗收割机领域的申请量并不是很大, 且参照国外进口机型的改进比较多, 如何能够适应我国的甘蔗收获情况生产出智能化高、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的甘蔗收获机, 将有利于保障我国甘蔗产业的战略安全。

摘要:甘蔗收获技术是蔗区农业机械的热点、难点问题之一, 了解国内外甘蔗收获机械的发展与研究历程, 对于我国的甘蔗收获机械技术发展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简要阐述了国内外甘蔗收获机械的发展历程, 并结合专利申请对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了简单的技术路线分析。

关键词:甘蔗收获机械,切断,整杆,国内外发展,专利

参考文献

[1]廖平伟.我国甘蔗机械化收获现状的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2011.

[2]Borpit Tangwongkit.Development of Walk-type Sugar Cane Harvester[Z].Thailand:Kasetsart Uni.1995.

[3]Lay Lwin.Development of Waiking Type Sugarcane Harvester[Z].A.I.T Thesis for M.S.XXIII.1992.

甘蔗收获 篇7

甘蔗是我国主要的糖料作物, 近年来我国甘蔗种植面积达160万hm2[1], 2010年和2011年榨季, 食糖产量为1198万t[1], 是世界第三大甘蔗生产国。湛江市是全国四大糖业基地之一, 年种植面积近13.33万hm2 (200万亩) , 现有糖厂22家, 日榨能力9.4万t, 榨季产糖量104万t, 年创工农业产值60亿元, 是地方财政主要的经济来源[2]。在湛江农垦系统, 甘蔗收获主要是人工作业。人工收获进度慢, 而且甘蔗的砍收质量良莠不齐, 使糖厂吊榨、断槽、停机的现象时有发生, 榨季无效延长, 产糖率明显下降, 浪费严重。近年来, 湛江农垦先后引进5~6套大型甘蔗收获机械。根据调查数据统计, 人工收获甘蔗的效率为1.36 t/d·人, 而大型机械收获甘蔗效率可达33.35 t/h·台, 以每天工作8 h算, 则大型甘蔗收获机械收获效率达266.8 t/d·台。大型机械收获的效率远超人工收获, 使用大型甘蔗收获机械逐渐成为甘蔗收获生产力转型的关键因素。据调查, 在2010年和2011年榨季, 广东湛江地区的甘蔗机械化收获率约为0.47%。大型甘蔗收获机械尚未得到普及有其深层的原因。为了解大型甘蔗收获机械普及的“瓶颈”, 进行了实地调查与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湛江农垦甘蔗大型机械收获系统技术推广》专项计划项目的任务要求, 采用整体随机抽样方法, 2012年7-9月, 对广东省湛江农垦使用大型甘蔗收获机械情况进行系统调查, 共发放调查表31份, 回收31份, 有效回收率100%。具体是:向广垦农机公司大型甘蔗收获机械操作机手发放问卷8份, 回收8份;向使用过大型机械收获甘蔗的大承包户职工发放调查问卷12份, 回收12份;向未使用过大型机械收获甘蔗的大承包户职工发放调查问卷11份, 回收11份。使用过大型机械收获甘蔗及没有使用过大型机械收获甘蔗的大承包户均承包6.67 hm2 (100亩) 以上的甘蔗地进行甘蔗种植。

1.2 研究方法

在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和个别访谈的基础上, 结合当前甘蔗收获情况以及对大型甘蔗收获机械尚未普及的基础上, 通过预调查, 并征求专家和广垦农机公司的意见和建议, 编制调查问卷:广垦农机公司大型甘蔗收获机械操作机手问卷共14道题目、有使用过大型机械收获甘蔗的大承包户职工调查问卷共20道题目、没有使用过大型机械收获甘蔗的大承包户职工调查问卷共16道题目。最后应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

2 调查结果

2.1 针对作业机手的调查

本次共调查了8位机手 (目前湛江农垦的大型甘蔗收获机械共5~6套) , 被调查者们普遍都支持甘蔗大型机械收获。据调查, 有1年使用大型机械收获机械经验的有1位, 2年使用经验的有4位, 而有3年以上使用经验的有3位。

据收回的调查表的统计得知, 机手收获速度平均为0.41 hm2/h (6.1亩/h) ;有25%的机手每榨季工作60~90 d, 其余的每榨季工作30~60 d。在机手看来, 大型机械收获甘蔗能促进增收。机手们普遍认为, 大型甘蔗收获机械虽较复杂, 但可应付, 有12.5%的机手操作机械熟练自如, 认为影响收获效率的最主要问题是田间地块不规整、土地不够连片, 以及杂草多、土壤湿度大等;他们还认为, 大型甘蔗收获机械优点是速度快, 效率高, 缺点是雨天不能作业, 易损坏机器而且含杂多。调查认为, 大型甘蔗收获机械推广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是:土地规划欠缺 (行长行距不规范, 土地不连片) 、蔗地质量欠差 (石头、树根、杂草及地形地貌等问题) 。调查还显示, 大型甘蔗收获机械尚未得到普及的原因主要是土地问题, 其次是蔗农的机械化收获意识低。尽管大型甘蔗收获机械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 但机手们都十分支持大型甘蔗收获机械, 均认为大型甘蔗收获机械在3~5年内能得到推广、得到认可, 同时也一直在为大型甘蔗收获机械的快速发展而努力。

2.2 针对使用过大型机械收获甘蔗的大承包户职工调查

本次共调查了12位使用过大型机械收获甘蔗的大承包户。调查对象的甘蔗种植面积均大于6.67hm2 (100亩) 。他们认为机械收获甘蔗的收获损失率低于9%, 大型甘蔗收获机械的速度快, 成本低收益高;大型甘蔗收获机械对土地及种植要求较高;机械收获质量低, 主要体现在含杂率较高、甘蔗损失量较大、宿根受损严重三个方面。62%的受访者认为未来3~5年甘蔗大型机械收获能普及。调查还显示, 机械收获普及需要的条件为:合理规划蔗地、领导重视, 改变观念、合适地形作业、提高机收质量。在调查中发现, 目前外省劳力是本地劳力的3倍。

2.3 针对未使用过大型机械收获甘蔗的大承包户职工调查

本次共调查了11位未使用过大型甘蔗收获机械的大承包户。职工家庭甘蔗生产务农人数大概是1~2个中年劳力。甘蔗亩 (1亩=0.067 hm2) 均产为5 t, 蔗田的行长是70~300 m之间的均匀分布, 行距均为1 m, 垄高大部分为0.25~0.30 m, 人工收获甘蔗效率为0.2亩/d。7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在人工收获过程中甘蔗损失率2%~3%。

据调查, 未采用大型机械收获甘蔗的原因是甘蔗种植分散且面积小, 而仍然采用人工收获甘蔗是因为人工收获质量好、漏损少、榨糖机产糖率稳定。

3 湛江农垦大型甘蔗收获机械推广分析

基于湛江农垦大型甘蔗收获机械推广的调查结果, 可从推动和制约两个因素分析湛江农垦大型甘蔗收获机械尚未普及的原因。

3.1 推动因素

3.1.1 劳动力成为甘蔗收获大型机械化发展的推动因素

对当地劳动力市场问题进行问卷分析, 23%的承包户认为越来越难找到人工进行收获, 23%的承包户认为人工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 21%的承包户认为人工收获工效低, 21%承包户认为人工收获劳动强度大。这说明, 在现在的社会背景中, 劳动力缺失、劳动力成本高已成为承包户提高甘蔗增收的重要制约因素。同时, 人工收获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这两个根本因素一直限制未使用过大型机械的承包户提高甘蔗收获量。从另一个角度看, 大型甘蔗收获机械化发展已成为未使用过大型甘蔗机械收获的承包户的最佳选择。调查还反映出, 人工收获的成本与机械收获的成本已经基本持平甚至更高, 这为甘蔗机械收获的普及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3.1.2 甘蔗种植户支持大型甘蔗收获机械的发展

调查发现, 甘蔗承包户们对未来几年大型甘蔗收获机械前景持乐观态度, 表示希望在不久的将来, 湛江农垦大型机械收获方式能取代劳累的人工收获方式。

3.2 制约因素

3.2.1 承包户蔗田情况复杂

据了解, 个别地方地理环境不佳, 种植蔗地基础设施差。如遂溪丘陵高地多, 70%以上的蔗地无灌溉条件, 生产规模小, 单家独户经营, 品种单一, 种植行距不统一, 种种因素严重制约甘蔗大型收获机械化进程。调查问卷结果显示, 在遂溪的蔗田种植基本情况有两种:其一, 种植地块较小 (占29%) 且土地不连片 (占24%) , 行距均为1.0 m左右的蔗田;其二, 种植地块较大且连片, 行距在1.0~1.2 m。在这两种情况中, 拥有较小蔗田地块的承包户基本采用人工收获, 极少采用大型机械收获;而拥有较大蔗田地块的承包户大多采用大型机械收获。蔗田还普遍存在以下的问题:杂物多、田地板块不平整、蔗地质量差等, 这些都对大型收获机械的推广造成了严重的约束。

3.2.2 适用的大型甘蔗收获机型供应有限

通过调查得知, 承包户通过对人工收获和大型机械收获进行权衡, 对大型机械收获的优势认识是比较明显的, 表示愿意尝试使用大型机械收获甘蔗。而在回收问卷中, 对已使用过和未使用过的承包户选择人工收获的理由进行统计, 承包户难以寻找合适的机械收获的比例就占据了24%, 表明了大型甘蔗收获机械的供应数量有限, 无法满足承包户的需求, 这也是制约甘蔗大型机械收获发展的瓶颈之一。

3.2.3 政府的宣传推广力度不足

在谈到普及甘蔗大型机械收获的制约条件时, 除自然条件外, 超过1/4的被访者将政府的宣传力度不足视为主要因素, 承包户普遍认为加大大型甘蔗收获机械宣传推广力度以及得到领导重视是相当必要的。通过宣传推广, 能更好地让承包户了解大型甘蔗收获机械, 发现大型甘蔗收获机械的优势。

3.2.4 政府投入资金少增加承包户负担

政府的资金投入不足, 政府对蔗农扶持补贴几乎为零, 农民植蔗成本增高、管理粗放, 单产低、收益差, 进而盲目跟风种植其他经济作物, 造成甘蔗种植面积日益萎缩[3]。各利益相关方对甘蔗大型机械收获的信心动摇, 投资主体不明确等因素增加了部分承包户的经济负担, 使大型甘蔗收获机械无法广为接受。同时, 运蔗道路因整修责任不清而无人过问, 也严重影响着粤西蔗区甘蔗产业的良性发展[3]。

4 结论与建议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甘蔗大型机械化收获取代人工收获乃大势所趋, 但大型甘蔗机械收获仍然受各种复杂条件约束。复杂的承包户蔗田情况是影响推广的重要的外界条件。同时, 大型甘蔗收获机市场成熟供应机型少。政府宣传推广力度和教育培训力度亟需加强, 这些都是限制湛江农垦大型甘蔗收获机械推广的重要因素。

要在湛江农垦全面推广大型甘蔗收获机械, 必须加快垦区蔗田整治, 政府方面也应该加大对大型甘蔗收获机械的宣传推广力度和机手的教育培训力度。

参考文献

[1]王晓鸣, 莫建霖.甘蔗生产机械化现状及相关问题的思考[J].农机化研究, 2012 (10) :6-11.

[2]丁永成.湛江市甘蔗糖业发展历史及趋势[J].安徽农学通报 (下半月刊) , 2011 (2) :14-15+75.

我国甘蔗收获机械化技术探讨 篇8

甘蔗是生产食糖和生物燃料的重要原料。2010年我国甘蔗种植面积为160.2万hm2[1],是世界第三大甘蔗生产国。在我国,甘蔗主栽区主要为广西(约100万hm2)、云南(约30万hm2)、广东湛江地区(约12万hm2)等。

目前,实现甘蔗收获机械化已经提到了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国务院国发[2010]22号文件“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指出,“加快重点地区农业机械化进程”“突破甘蔗收获机械化瓶颈制约,提高甘蔗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到2020年基本解决甘蔗种植、收获机械化关键技术问题”。

1 我国甘蔗收获技术现状

当前,我国甘蔗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仍然很低,特别是劳动强度最大、最艰苦、占甘蔗生产成本比例最高的收获环节机械化水平更是低下。2010/2011榨季全国机械化收获率约为0.07%,其中广西约为0.05%[9],广东湛江地区约为0.47%,云南则几乎为0。也就是说,我国目前的甘蔗收获基本上还是人工作业,如图1所示。而世界主要产糖国如澳大利亚、巴西、古巴等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收获,我国人工收获成本是这些国家机械化收获成本的数倍。

人工作业的现状致使一方面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原料蔗生产成本高,吨甘蔗收获成本不断上涨,2010/2011榨季约为80~120元/t;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力的短缺,收获季节请工困难日益凸显,影响甘蔗收获以及制糖企业的正常运转。

因而,我国对甘蔗收获机械化的需求日显迫切。实现甘蔗收获机械化,是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我国甘蔗糖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2,3,4]。

2 甘蔗收获机械化技术

甘蔗机械化收获就是采用机械装备替代人工完成甘蔗的砍割、去杂(主要是去除蔗叶)、打捆、装车等一系列作业流程。

2.1 机械收获工艺技术

2.1.1 夹持式收获和喂入式收获技术

夹持式收获技术(如图2所示)是指倒伏甘蔗被扶起装置扶成直立状态后再进行根部切割,被切割后的甘蔗在直立状态下被夹持输送。若甘蔗本身处于直立状态,则扶起装置不起作用。现有的扶起收获技术还不能够将倒伏严重的甘蔗有效地扶起,收获作业时倒伏严重的甘蔗容易造成收割机的堵塞或是因不能有效扶起倒伏的甘蔗(包括纵横交错的甘蔗)而导致较大的损失。

目前这种收获工艺主要应用在分段作业的割铺机上,但也曾经有个别联合作业机型也采用夹持输送式收获技术。这种收获方式比较适合于收获直立的甘蔗。喂入式收获技术(如图3所示)则与夹持式收获技术不同,它是将生长形态各异的甘蔗砍割后以平躺的状态推送进收割机的输送通道,进入后处理环节。

一般甘蔗流从收割机的腹部通过。对于直立的甘蔗,收获时收割机前部的辊筒将甘蔗向前推倒至甘蔗与地面成一定角度后,根部切割器对甘蔗根部进行切割,被切割后的甘蔗在倒地的过程中被喂入辊筒从根部拖入下道工序。

对于倒伏或是交错的甘蔗,则先由扶起机构将甘蔗扶起,分蔗机构将交错的甘蔗分开,然后进行切割、喂入输送等。

由于喂入式收获技术中所有的甘蔗(包括直立与倒伏的甘蔗)都是在“倒”的姿态下被收割的,这种收获技术可以顺利收获倒伏较严重的甘蔗。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喂入式收获技术比较适合我国甘蔗普遍倒伏的生长特点。

2.1.2 整秆式收获和切段式收获技术

从收获后甘蔗的状态角度来区分,我们将机械收获技术分为整秆式收获和切段式收获技术。

所谓整秆式收获(如图4所示),就是甘蔗经过砍割、去杂(主要是脱叶)等工序后呈整条蔗茎状态,实际上就是手工收获方式下的甘蔗状态。整秆式机械化收获包括分段作业式和联合作业式,目前在我国两种方式并存。其中分段式主要由割铺机和剥叶机组成,割铺机完成甘蔗的切割和有序铺放,剥叶机则完成蔗叶的去除作业。

分段式作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机械化,但是由于切割后的甘蔗还需人工捡起后喂入剥叶机,因而存在效率较低、劳动强度较大等问题。联合式整秆收获作业至少应具备切割、喂入输送、剥叶、蔗叶分离、集堆等作业流程,而完全机械化整秆式收获技术作业流程应包括:扶倒、切稍、切割、喂入、输送、剥叶、分离、集堆和捆扎等。

目前,对整秆式机械收获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我国,研究出了各种各样的机型;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可靠性不高、易堵塞、蔗叶分离不理想、集堆凌乱和无捆扎功能等。

切段式收获技术(如图5所示)则是将收获后的甘蔗砍切成段状,长度一般为200~300mm,因而称之为切段式。

切段式收获技术其作业流程有一部分和整秆式是相同的,包括扶倒、切稍、切割和喂入输送等环节,不同之处在于切段、杂质分离和装车等环节。一般切段式收获不配备专门的剥叶装置,主要是靠输送过程摩擦脱叶以及切段后用强力气流将蔗段和蔗叶分离。

切段式收获技术比较成熟,具有适应性强、辅助工作少、工作效率高等优点,因而国外基本上都采用这种收获方式。

切段式甘蔗联合收割机对倒伏甘蔗适应性好,作业流畅,含杂率一般可以控制在8%以内。但切段式收获技术要求收获、运输、入厂压榨各环节的密切合作,我国目前蔗糖生产体系还不能满足切段式收获技术的要求。和整秆式收获技术相比,切段收获技术收获的甘蔗有可能会造成糖分损失。

2.2 机械化收获作业方式

甘蔗收获从机械化程度角度分有半(部分)机械化作业和全机械化作业方式。

2.2.1 半机械化收获作业

半机械化作业(如图6所示)是指采用机械完成甘蔗收获过程(流程)中的某个或某几个作业环节,还需要较多的辅助人工来完成全部的收获流程。其特点是机型小、投资少,但效率低、劳动强度较大。这种收获方式比较适合甘蔗种植面积小、分散、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使用。目前我国采用背负式甘蔗割铺机、以手扶拖拉机做底盘的割铺机、以轮式拖拉机做底盘的割铺机和剥叶机等收获装备进行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进行收获作业的均属于半机械化的范畴。

2.2.2 全机械化收获作业

全机械化收获作业(如图7所示)是指依靠机械连续、顺畅完成甘蔗收获流程的各个环节而不需要辅助人工的一种机械化作业方式。其特点是机械设备较复杂庞大、投资较大,但是作业效率高、辅助人工极少甚至不需要。这种收获模式要求土地平整连片、甘蔗种植具有一定的规模、配套(包括农艺、辅助设备设施等)比较完善,以发挥其功效。目前,属于全机械化方式的应用在国内不多,比较成功的主要是以切段式甘蔗联合收割机为核心的甘蔗收获系统。

而国内近几年研制的各种整秆式甘蔗联合收割机虽然能完成甘蔗收获流程的大部分(也是主要的)作业环节,但是由于存在性能不理想(易堵塞、蔗叶分离不彻底、集堆凌乱)、可靠性较差(易出故障)和功能不完善(无捆扎功能)等问题,所以尚未在生产实践中得以成功运用。

由于自然条件、生产体制、农艺技术、经济水平和装备水平等因素的制约,甘蔗收获半机械化和全机械化方式将会在较长时间内共存。

3 国内外甘蔗收割机械概况

3.1 国外甘蔗收获机械

国外甘蔗生产技术先进的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国)主要采用切段式甘蔗联合收割机收获甘蔗。

国际上主要的甘蔗联合收割机品牌(型号)有凯斯的7000/7700型(原澳大利亚AUSTOFT工业公司产品)(如图8所示)、约翰迪尔的3510型、德国CLASS和美国CAMECO等。

这些机型基本原理都一样,结构上大同小异,特点是:技术先进成熟、功率大、效率高、可靠性高。近两年凯斯推出了7000/7700型升级版的8000/8800型,在自动化程度、操控性能、舒适度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同时,凯斯公司针对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甘蔗生产特点推出了小型化的4000型,和7000型相比,不但装机功率减小,结构上也做了简化,使得该机体积缩小、质量减轻、价格降低。

此外,日本文明农机株式会社生产的HC50-NN型属切段式甘蔗联合收割机(如图9所示),特点是:机型小、履带行走、网袋装蔗,比较适合小地块、窄行距和丘陵地区使用;但是装车需要配备专用吊装机,生产效率较低。

3.2 国内甘蔗收获机械

我国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曾广泛开展甘蔗机械收获技术的研究,开发出了各种形式的收获机械,但是没有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之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我国对甘蔗收获机械的研究转入了一个较长的低潮时期。直至最近五六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经济结构和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及市场需求的推动,研究开发的热潮再度掀起,各种形式的机型再度涌现,但归结起来不外乎两大类:切段式和整秆式。近几年,国内研究开发甘蔗收割机的厂家不断增加,包括广西农业机械研究院、广州科利亚、华南农业大学、广西大学、柳州云马汉升、浙江三佳、浙江温岭、河南坤达、柳州翔越和广西钦州力顺等。

3.2.1 整秆式收获技术机型

整秆收获技术收割机包括分段作业和联合作业两类。通常所说的分段作业收割机由割铺机和剥叶机两部分组成,当然割铺机和剥叶机也可以单独使用。割铺机有广西农机院研制的4GZ-9型甘蔗割铺机[7]、华南农业大学研制的4ZZX-48型侧悬挂式甘蔗收割机(如图10所示)和华南农业大学与广西农机研究院合作研制的4GZX-45型前置悬挂式甘蔗收割机等。剥叶机有而广西大学研制的4ZB-6A型手推式小型甘蔗剥叶机、广西农机研究所研制的4ZB-12型甘蔗剥叶机、广西农机院和南宁手扶拖拉机厂合作研制的6BZ-5型单工位手推车式甘蔗剥叶机、南宁手扶拖拉机厂研制生产的6BZ-9型双工位甘蔗剥叶机、广西来宾市农机推广站研制的6BZ-1型甘蔗剥叶机及华南农业大学研制的4BZQ-9型剥叶机等。

我国甘蔗剥叶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含杂率偏高、剥叶元件寿命较短[8]、生产效率底以及劳动强度较大等。

国内研制整秆联合式收割机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研制的多为悬挂式。进入21世纪后研发的机型则基本上为自走式,机型有广西农机院研制的4GZ-120型[7](如图11所示),广西柳州汉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研制的HSM1000型、HSSZ1800型、4ZL-1(HS180)型和4ZL-1B(HS260)型(如图12所示),浙江三佳农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SJ-1400型,浙江温岭宏顺机械有限公司的SG1300型,河南坤达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的4GZD-75型以及广西柳州翔越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的4GL-1型等。

这些收割机均采用喂入式联合收获技术,蔗叶在收割机内去除,能够收获倒伏较严重的甘蔗。该类型收割机目前普遍存在蔗叶在联合收割机内去除不干净以及在集堆时蔗叶与茎秆分离不干净、适应性差、可靠性不高、集堆不理想和无捆扎功能等问题。

严格意义上来说,整秆式甘蔗收获装备还应该包括甘蔗装载机这类设备。

3.2.2 切段式收获技术机型

国内研究切段式甘蔗联合收割机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主要是广西农机研究院在做这一方面的工作。主要机型包括:广西农机院先后研制出的4GZ-90型、4GZ-250型、4GZ-180型和4GZQ-260型切段式甘蔗联合收割机[7](如图13所示)以及广州科里亚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和华南农业大学联合研制的4GZ-56型切段式甘蔗联合收割机(如图14所示)。这类机型基本上采用全液压驱动,技术较先进、成熟,最新的机型已经能够在生产实际中应用。

4 我国甘蔗收获技术模式的探讨

尽管当前我国甘蔗收获机械化水平很低,但是近几年来从政府、研发生产机构到用户、制糖企业等方方面面都在想方设法提高甘蔗收获机械化程度,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我国甘蔗收获机械化率由几年前近乎为0的水平提高到接近0.1%,在机械化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目前,在我国应用比较成功的机械化收获技术模式主要还是以切段式甘蔗联合收割机(特别是进口机型)为核心的甘蔗收获系统。

4.1 大型切段式联合收割机+田间车+公路运输车

这是一种高效的收获模式,源自澳大利亚、巴西等国的类似收获系统。特点是:技术成熟、高效,但系统庞大,投入大。收割机为CASE7000(CASE8000)(或国产的4GZQ-260等),一般1台收割机至少需要配套3台田间车、3台公路运输车(若运输距离长,数量还需增加),如图15所示。

这种模式要求有足够大且连片的蔗地(单块3.3hm2以上)以及行长(500m以上)才能发挥其功效,同时砍运调度、糖厂要配合好。这种系统在目前的条件下,每天可收获甘蔗200~300t。

4.2 大型切段式甘蔗联合收割机+公路运输车

这也是一种高效的收获模式,源自我国台湾地区采用的收获系统,泰国也采用这种收获模式。

此技术和前一种系统相比,同样技术成熟,但系统组成要比前一种简单一些,投入也较少一些,效率会更高一些。收割机为CASE7000(CASE8000)(或国产的4GZQ-260等),一般1台收割机至少需要3台公路运输车(若运输距离长或是采用农用运输车,数量还需增加),如图16所示。此外,这种收获系统对蔗地的碾压较前一种强度要小,若采用农用运输车接装甘蔗会对土壤的碾压作用更小一些。

4.3 网袋式甘蔗联合收割机+吊装机+公路运输车

这种收获系统以HC50-NN型或4GZ-56型切段式收割机为核心,配以专用吊装机将网袋里的甘蔗吊起后卸到公路运输车上,如图17所示。由于收割机机型小、采用履带行走,因而比较适合小地块、窄行距、丘陵地区使用,但是收割机转场需要采用拖车或是卡车等工具。

4.4 中型切段式甘蔗联合收割+公路运输车

这种收获系统实际上是“大型切段式甘蔗联合收割机+公路运输车”模式的缩小,在灵活性、方便性、效率等方面更胜“网袋式甘蔗联合收割机+吊装机+公路运输车”系统一筹,因而它似乎更适合目前在我国的甘蔗种植制度下使用。

4.5 其它收获模式

主要是以整秆式甘蔗收割机为核心组成的收获系统,根据收割机的形式又可分为分段收获系统和整秆联合收获系统。

分段式收获系统以甘蔗割铺机为核心,配备若干台剥叶机、装载机组成一个甘蔗收获单元。由于需人工将割铺机砍割后的甘蔗工捡拾起来,然后送进剥叶机脱叶,劳动强度较大,效率也不高。因而,实际应用中有障碍。

整秆甘蔗联合收获系统以整秆式甘蔗联合收割机为核心,铺以甘蔗装载机等组成收获系统。由于收割机存在易堵塞、蔗叶分离不彻底、集堆不整齐、可靠性不高、捆扎功能难实现等问题,所以离实用尚有一段距离。

5 结论

1)从不同角度可将甘蔗收获技术分为夹持式收获、喂入式收获、整秆式收获、切段式收获。其中,喂入切段式甘蔗收获技术成熟,国外先进国家主要采用这种技术。

2)我国甘蔗收获半机械化和全机械化方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会共存,但是其发展趋势必然是全机械化。

3)目前在我国正在实践的几类甘蔗机械化收获系统中,“大型切段式甘蔗联合收割机+田间车+公路运输车”“大型切段式甘蔗联合收割机+公路运输车”“中型切段式甘蔗联合收割+公路运输车”等模式应用比较成功,且后两种模式可能会更具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神农网.预计2011年中国甘蔗播种面积难以大幅提高[EB/OL].2011-01-14.http://www.sn110.com/news/Sugar/20110114/show_99402.htm.

[2]区颖刚,张亚莉,杨丹彤,等.甘蔗生产机械化系统的试验和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0,16(5):74-77.

[3]郑学文,胡乃盛.湛江农垦甘蔗生产机械化的现状与对策[J].热带农业工程,2002(1):5-8.

[4]刘文秀.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思路[J].农机科技推广,2003(3):28-29.

[5]王光炬,乔艳辉,吕勇.甘蔗剥叶机的现状研究现状[J].当代农机,2007(8):75-76.

[6]Yinggang Ou,Malcolm Wegener,Dantong Yang.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performance of sugercans machinery inGuang Qian Farm in China[C]//199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in Agriculture,Paper No SEAg 98/088.Australia,1998.

[7]姚伟.我国甘蔗剥叶机械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思考[J].农机化研究,2007(10):232-234.

上一篇:金融监管模式下一篇:新闻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