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学生的艺术

2024-07-08

赏识学生的艺术(精选九篇)

赏识学生的艺术 篇1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其实践性,没有实践则无所谓艺术。管理者必须在管理实践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地制宜地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所以,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综上可知,卓有成效的管理要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管理者还必须懂得如何在实践中运用它们。

学生工作亦是管理,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我们需要在发挥管理科学性和艺术性上不断实践。将公共管理与学生工作相结合,我深感受益于管理的二重性所带给我的启示,即在学生工作上我坚持严格中讲求方法,友善中讲求原则,凝结出学生工作的心得便是对学生实行赏识教育。我所在的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自2005年7月8日三校合并以来,便确立了“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的育人理念,作为这其中的一员,在教育教学中我深感赏识教育对于学生的深远影响,同时,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自身也不断总结和完善,欣喜于鼓励学生、肯定学生、赏识学生所带来的育人成果。

《学会赏识》一书的作者周弘教师说过:“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教育强调:教育者赏识受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赏识他人;启发受教育者学会自我赏识。

一、从管理的二重性上看,赏识教育尊重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2011年,胡锦涛同志曾在清华大学建校百年庆典上向广大青年学生提出了三点希望,其中就提到了要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以往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在哪些方面有不足、有错误,进而批评教育,加强管理,而实际上,在心理学角度,人与人之间渴望被认同,渴望被赏识,任何人都难于接受长期在管制和批评教育中成长。教师赏识学生身上的某个闪光点,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相信我,赞许我,于是就会在他们心里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感到欢乐与幸福。同时,随着近几届已是90后的一代学生的入学,从小的成长环境使他们对于教师长期的说服教育,找家长有抵制的心理,通过观察和实践,90后的孩子更多的渴望被赞赏。当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被放大了以后,缺点和不足被弱化,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才能真正意识到或者开始在意自己的不足,才能有效的以长促短,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愿意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这是作为教师,最希望看到的。

二、从管理的艺术性上看,赏识教育能走近学生的心灵、理解学生的行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和学生交朋友,多交谈。学院坚持“教育还是让学生评价比较好、教育并不难,做父母的人都有做教育的天赋,如果把学生从‘放在眼里’变为‘装在心里’,教师就成了母亲,学校就成了母校,学生就成了主人”的理念,通过多设立单项奖励,让更多学生得到赏识;通过学生离校时教师亲手给学生包一顿饺子等具体措施,让学生形成深刻的共同记忆,增强学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前苏联教育家普鲁斯卡亚说过:“对于孩子,思想与人是不能分开的。他们对爱戴的教师说的话和对他们所轻蔑的人说的话,完全是用不同方式来感受的。”如果是学生感到教师是他可依靠的朋友,是他爱戴的人,谈话就会分外投机,无所不谈,学生愿意把心里话说出,愿意把自己的一切都向他信赖的教师倾吐。由于学生敞开了心扉,教师能清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进而理解学生的各种行为。

三、从管理的二重性上看,赏识教育能使学生优势互补实现群体效应

科学的管理和艺术的执行使赏识教育在强调赏识受教育者的同时,还会引导受教育者赏识他人。学生的个性有差异,学生的闪光点也不相同,教师对学生闪光点的赏识会引起许多同学的赏识,同学们也会喜欢这个闪光点,从而认同该同学,进而向他学习。社会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们普遍愿意模仿学习他们喜欢、爱戴的人,青少年更是如此。由于同学间的互相学习、互相感染,使同学之间逐渐形成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风气。懂得赏识他人的人,内心当中已经具有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识,其自身已深感被赏识的积极作用,同时,由己及人的换位思考,会进一步感染身边的人,从而形成强大的群体效应,而这种效应正是赏识教育从点做起,进而形成片与面的反映。

赏识、激励是一门教学艺术 篇2

湖北省安陆市陈店中学沈 伟432613

激励理论认为,人的积极性是以合理的需要得到满足为基础的、是由受需要制约的动机推动的。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有生理的,也有社会的,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激励就是激发鼓励,也就是管理者采取有计划的措施,设置一定的工作管理环境,满足人们的需要,对人们施以刺激,使之产生所期望的行为反应,以达到组织的预定目标。激励理论是我们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一种重要理论。

作为一名教师,做好赏识激励学生工作,是提高学生成绩很重要的一环,有时它甚至比教师知识水平对学生影响还大。赏识激励,一方面要努力找出学生可赏识,可激励之处,激励到点子上,用多种方式进行赏识激励: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的缺点和失误尽可能地给予宽容和谅解。我个人认为,对学生的赏识、激励教育,就做好以下几点:

一、了解学生,尊重学生。

要教好学生,就应该了解学生,熟知学生,你的学生在想什么,希望做什么,爱好干什么,你都要心中有数。要认识到:当学生有了进步时,最需要得到的是认可;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最需要给予的是赞赏;当学生受到委曲时,最需要给予的是安慰;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最需要给予的是宽容;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最需要得到的是鼓励;当学生有某一兴趣时,最需要得到的是支持。只要这样做,赏识、激励教育才能产生预期效果。作为教师,无论在教学中或是管理中,很有必要换位思考一下,要站在青少年学生这个年龄段上换位思考。要想真正了解学生,就要喜欢他们,尊重他们,让他们感到你的可亲,可信、可靠,这样,他们才能对你敞开心扉,使你真正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和内在需求。很多老师对眼中的所谓“差生”,总是把批评指责挂在嘴上,把严字写在脸上,甚至还有过激的行为,这样往往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这点我是有体会的,我的小孩智力应该还不错,但由于太顽皮,有时还和同学打闹,不是老师心目中的听话学生,经常罚站,有时还是站在办公室。于是他变得越来越不喜欢老师,然后变得不想学习,甚至不想上学,成绩一落千丈,考试经常不及格。有一天,孩子对我说:“今天我要早点去上学,我拿着班上的钥匙呢!”后来我才知道,是他叫班长把班上的钥匙给他拿着,也就是在他心中,他还想当班干部,想为班级做些事,想表现自

己,这应该也属正常。可被班主任老师知道后,在班上狠批了他一顿,让他更对学习没信心了,甚至不想看到这位老师。这本是一个多么好的激励、帮助学生的机会呀,可这位老师没把握住,可惜啊!

二、赏识、激励,努力寻找学生闪光之处

赏识激励要有针对性,力求在平凡,普通中捕捉搜寻闪光点,把握学生的常态内力,使其扬长避短,在成功中品味、赞扬其优点、优势,以促进个性特色形成。

作为一名教师,更作为一名学生家长,我深深地体会到,老师的表扬,对学生多么重要。对学生的表扬从哪些地方入手呢?例如:学生好的习惯,一次好的作业,考试中的微小进步,这些都是老师可以表扬的方面。我们也做过学生,都知道,学生对成绩非常关注。教师应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和试卷,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这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对学生做得好的地方,好的思维方法,都应给以肯定。前面提过,我的小孩天生顽皮,在五年级以前,语文成绩一直较差,老师头疼我也非常头疼。到六年级后,遇到了一位老师,她对学生的激励做的非常到位。孩子到她班上后,她先对孩子作了些了解,知道他其实很聪明,就是有些管不住自己,再就是爱表现。知道这些后,她让小孩当上了小组长,让他帮助检查本组学生的作业、背诵等,同时告诉他检查别人,首先自己应做好。这给了孩子动力和压力。每当孩子有了微小的进步时,她都能发现,并能给予适当的鼓励。当孩子回答对了一个并不复杂的问题时(也许对成绩好的同学并不难),她对孩子伸出了大拇指,孩子笑了,回来还告诉了我,看起来他是真的高兴,他多么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当孩子的作文中出现了一句好的句子时,老师为他画上了红线,并给了鼓励的话。一段时间后,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自信心也变强了,他又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孩子对老师的印象好了,他第一次对我说了“语文老师真好!”。就这样我的孩子现在的语文成绩已经了有很大的进步。寒假时,他读书以来第一次得到了“五星级学生”奖状,他跑着回到家,对妈妈说:“妈妈,我得了五星级学生奖状,你一定非常高兴,是吧?我还把学校奖的一支圆珠笔送给了语文老师呢!”。别提,此时此刻孩子是多么高兴,全家人都笑了。多么懂事的孩子呀!谁说我的小孩不听话。同时,我也看了老师对他的评语,写道:“老师喜欢你,是因为你的聪明可爱,还有你上进的那股劲。但每当看到你的字时,老师会很伤心,其实你可以写好的,用心去练,好吗?”多么温

馨的提醒,孩子有理由不认真练字吗?此情些景,我觉得一个优秀的老师对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

对于学生,有时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处理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师可能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而亲身感受这种体验的学生却一辈子也忘不了。赏识激励就象沐浴学生心田的阳光和雨露,学生健康茁壮成长,永远需要这种特殊的养料。所以,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表扬、夸奖、赏识和激励。

三、潜能生更需要多一点鼓励、多一点包容

在老师眼中,成绩好,听话的学生,哪个老师都喜欢,溢美之词不绝于耳;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学生,总是招人讨厌。而恰恰就是这些学生更需要多一点赏识,多一点激励,甚至还应对他们的缺点乃至错误给予包容。也许有人会说,这不是放纵吗?为什么还要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予以包容呢?一般来说,人,包括我们自己,谁也不会喜欢或保留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只要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有所察觉,都愿意克服和纠正,就人之常情说,谁也不愿意让人当众揭老底,即使有失误与犯错,大都希望能得到相关人的谅解。本应该受到责罚,反倒没有给予责罚,本不应该谅解的,反倒得到了原谅,此人定会心存感激,会更加自责、内疚,这样心理情感人们都可以理解。

每个班级中,总有一些学生上课听不懂,根本跟不上课,却仍然静静地坐在座位上,陪着其他学生听课,常年累月,不敢捣乱造次,现在想想,这容易吗?那几乎是一种受罪的感觉,提问他们,答不上来,甚而大发雷霆,拿他们当出气筒,现在想来,真不应该。然而偏偏是这样的学生,每次见到我,总先打招呼、问好。毕业出校后,见到我,总问:“ 老师,我现在在哪工作,出差时到那儿玩,需要什么说一声。”看,这是何等的胸怀!何等仗义!此情此景,常使我心中内疚不已。也许广大教师有和我同样的感受,这说明什么呢?真是值得深思啊!我在教学中试着和一些所谓 “潜能生”交流,其实,他们也渴望成绩提高,渴望得到老师的信任,只是长期得不到老师的关注,慢慢地失去信心了,于是“破罐子破摔”,不想学了。后来我不断鼓励他们,试着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当他们做对了时,脸上都会流露出兴奋的笑容。多次尝试后,他们大都能重新拾起学习的信心。

四、在运用赏识、激励时,还必须注意以下问题:确实,“夸”是一种赏识,一种激励,在我们这样一个对孩子吝于肯定、褒奖的国度,提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对于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无疑是很有必要的。但

是,这并不意味着只有赏识、激励才能增进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如果只能表扬,不能批评,那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就差,经不起失败;一般来说,学生犯错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此时应以适当的批评和惩罚,但又要把握好“度”,既要让他明白自己的过失以及应该承担的责任,又不能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同时,在激励学生时,对他们的要求定得切合实际,客观合理,既不能过高,高得不可及;又不能定得过低,否则,缺乏激励作用。要循序渐进地激励其上进,切忌操之过急,欲速而不达。

教学的艺术在于赏识 篇3

关键词:赏识;激励;唤醒;鼓舞

今年,我有幸读了学校推荐的《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虽然本书是由许多个小故事组合而成,但每一个故事都发人深省、给人启迪。读完之后,我觉得给我最大的感触是: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赏识、激励、唤醒和鼓舞。

在书中我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的名字虽已忘却,但却让我不能忘记班主任老师的一个“无意”而引发的一个有意义的故事。

一日课上,班主任老师看到乱哄哄的班级,觉得特烦闷,想要发火,却又忍住,便让所有学生都拿出一大张白纸,让学生在白纸左边从上到下分别写上班级所有学生的名字,后边加上冒号。然后,班主任说:“各位同学,请用一节课时间在每个学生名字后面写上他的优点,这些优点,不仅指学习方面的,而且包括你所了解他的所有的优点。”这样,班级终于静了下来,因为学生都在认真挖掘所有同学的优点,班主任也乐得清净一节课,等学生都写完上交以后,班主任将这些写满优点的白纸拿回办公室,把每一个学生的优点集中列在一张白纸上。第二天,他将写满优点的白纸发到了学生手中,当学生看到自己满篇的优点之后,教室里静了下来,这一静就是三年,一直静到他们毕业。多年以后,班上一名学生在战场上牺牲了,战友在清理遗物时,在他的钱包内发现了这张写满了他的优点的白

纸,通过这张纸,他们找到了正在大学当教授的他当年的班主任老师,也找到了几位当年的同学来参加他的追悼

会。当老师看到这张白纸,他哭了;当同学们看到这张白纸,则在哭泣之余,纷纷从自己最隐蔽的地方拿出同样的一张白纸……

作为教师,我们要欣赏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

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应当学会赏识学生,就像上面故事中的班主任老师一样,用心去挖掘学生的优点,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尽量让学生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一种荣誉、一种使命。

也许故事中的班主任老师并没指望一张写满优点的白纸能改变什么,但我们要相信成长中的学生具有敏感的心灵,或许你一个不经意的赞许眼神、一句简短的赞扬话语、一阵情不自禁的鼓掌声将会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巨大的动力。

你能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别人也能传授,但你所给学生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赏识的话语、一个善意的微笑却是独特的,是绝无仅有的,是别人无法替代的;你的一个无意或许能给学生造成一次心灵的震撼,你的一番长谈或许能改变学生一生的命运……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赏识、激励、唤醒和鼓舞。”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一定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欣赏学生,尽量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不是在“我是坏孩子”的心态中

沉沦。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赏识艺术 篇4

一、避免“极限”词汇的使用

人们往往愿意用“最××的”等“极限词汇”来表达对被表扬者的浓厚情感。但是, 由于教师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学生群体, “最××”又具有明显的比较意味, 如果教师不加注意地在课堂上用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表扬, 则会导致其他学生认为教师偏爱于某位学生, 其情感会很容易受到伤害。

在一次市级公开课教学活动中, 笔者参加了一节英语课的听课。该节课的英语教师为大家展示的内容是The Olympic Games。无论是课堂的流程设计还是师生活动的创设都堪称优秀。但是, 在学生展示环节中出现了短暂的冷场, 英语教师展示了良好的随机应变能力, 马上叫英语课代表到学生当中进行展示, 并及时地对其进行了表扬:“You are my favourite.”其中, “favourite”这个词表明这位英语教师很明显是偏爱自己的英语课代表的, 并且在不经意中表露了出来。事实上, 受个体差异所限, 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但是, 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 客观公正地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别。一旦教师在言语中体现出对部分学生的偏爱则会严重伤害其他学生的情感, 从而影响其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影响师生关系。

二、表扬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

人的品质从运动状态角度可分为“动态品质”和“静态品质”。静态品质是相对较为稳定的, 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在同一水平上。动态品质则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中, 容易进行改变。因此,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注重过程性。教师可以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学生进行表扬, 让学生在受到表扬之后通过进一步的努力实现能力上的提高。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综合能力是在不断发展的, 是处于“动态”中的, 教师如果能合理利用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表扬就能较好地发挥正面教育的促进作用。比如:Think more carfully, and you will come up with the answer. Work harder, and you will be better at English. You are better at English than before . I am really glad that you can complete the task wonderfully.Come on boy /girl, you can make it! 通过对学生“动态品质”的积极评价, 让学生树立不断努力才能进步的意识和积极超越自我的精神。教师的评价和引导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要培养学生健康的竞争观

“竞争”被引入课堂, 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专注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在很多优质课中都能发现教师运用了竞争的教学手段。可是, 竞争涉及评价, 教师会根据竞争结果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为了超过对手获得更好的评价, 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 表现积极, 热情高涨, 这样的课堂往往会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但是, 教师在引入竞争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竞争观”的教育。所有的竞争要公平、公正, 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合理评价, 不以胜败论英雄。笔者经常在公开课上看到这样的场景:教师组织学生对小组合作的作品进行评价。结果学生往往为本组的作品投票, 很难分出胜负。最后, 教师只好亲自出马来指定获胜作品, 导致学生的不满。可以说, 这样的竞争和评价是低效的, 是不被学生认可和接受的, 更是不公平的。这样的评价起不到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和激励作用。笔者认为, 在竞争面前英语教师要为学生树立好标准, 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评价。这样就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公正和公平。其次, 教师要重视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课堂竞争不代表学生处在完全对立的双方, 在竞争的同时学生可以展开合作。只有在这样良好的氛围内, 学生才会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评价倾向, 才能更理性地接受教师的课堂评价。

四、对学生的表扬要发自真诚

有很多教师主张在教育学生时, 先找到其闪光点进行表扬, 认为这会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 然后能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育。而且这种做法在实践中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在教学中也经常发现有些学生明明知道自己的缺点是粗心, 可是却很难或者根本不想改变。有的甚至在与其他学生交流时还把粗心当成是聪明的标志。经过调查和交流笔者发现, 很多教师在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或者与家长交流时为了使得教育和交流更容易被接受, 往往首先申明该生事实上是很聪明的, 并列举一些例子加以证明, 然后再针对粗心的毛病进行教育或沟通。笔者认为这样的教育方法会导致学生和家长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师的意图, 这种方式不能引起学生和家长对其不良习惯的重视, 往往导致学生认为粗心是聪明人的专利。所以, 笔者认为不必要的表扬其作用相当于画蛇添足。只要教师对学生爱, 即使是批评也会被学生欣然接受, 只是要保证批评得准确合理。

五、教师的表扬和赏识要避免的几个效应

(一) 边际效应

边际效应指的是随着教师表扬的增多, 学生对教师的表扬越来越不重视, 不感兴趣。教师对学生课堂反应的表扬应该遵从实际, 不能满天飞。在有些课堂上, 我们发现有的教师习惯性地对学生的答案说“very good”, 不管这个答案是对还是错。可能, 教师本意是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但是, 这种评价少了一定的标准。相反, 教师慎重地表扬让学生信服, 能够让学生真正在教师的表扬中获得成就感。否则, 教师的表扬和赞赏将会对学生逐渐失去吸引力, 而且容易给学生造成误导, 使其难以发现自己思路和方法中的问题, 难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 最终影响其学业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张丽华2012) 。

(二) 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指的是获得荣誉越多的个体被授予荣誉的机会越多。这种效应往往集中出现在优秀生身上。由于优秀生表现突出, 因此更容易得到教师的关注和表扬。这种现象一旦在课堂教学中发生, 那么班级内的中等生和“后进生”得到展示和表扬的机会就会大大缩小。从而导致他们游离在课堂之外。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 注意到各个层次学生的发展情况, 不能将机会和赞赏只留给优秀生。其实, 中等生和“后进生”更需要教师的关注和赏识。教师的一句表扬和鼓励对他们的影响往往更大。

(三) 温室效应

赏识教育并不只是表扬和鼓励, 赏识的概念里也有批评 (李霞2007) 。长期适应了温室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长期处在表扬下的孩子更容易养成骄傲的情绪, 不能接受批评。这种情况不仅在课堂上容易产生, 在班级管理中更加容易出现。这种效应明显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教师不能将赞扬当成唯一的评价手段, 从而完全摒弃批评的作用和功能。

总之, 细节决定成败。英语教师要关注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虽然课堂评价并不一定能够决定一节课的效率高低, 但是, 恰当的评价能够增强学生的认同感, 能够融洽师生关系,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教师要重视“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科学合理的课堂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 强化学生学习英语的内部动机, 是每一位英语教师不可忽略的教学因素。

参考文献

李霞.2007.让学生心里充满阳光——浅谈对中学生的赏识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7-9.

也谈赏识教育中的表扬与批评艺术 篇5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赏识教育和激励性评价逐渐被我们所认同和采纳,表扬作为激励学生的手段在日常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教师实施表扬的良好初衷与表扬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常常会出现明显的反差,学生对教师的表扬无动于衷,有的甚至产生怀疑、逆反的情绪,还有的因惧怕教师表扬带来的人际压力而“躲避”教师的表扬。

一般地,我们会认为每个人都会因对自己的肯定性评价而产生愉悦的情感,从而发挥表扬的功效,对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可是,为什么会出现表扬失效呢?

如果仔细研究青春期学生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由于生理发育的成熟、成人感的产生而带来青春期学生谋求独立的需要,他们追求独立的自我,希望成人把他们看成“大人”。这个时期,学生自我意识高涨,反感居高临下式的对话。如果我们还是像以前一样站在权威者的角度表扬学生,则他们不仅不认为这是对自己的肯定,反而认为这是老师为了使自己听话而采取的“软计策”(尤其是后进生更容易产生这种想法)。因此,为了摆脱老师的控制,学生也就不把老师的表扬当一回事,表扬就失效了。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年幼的时候,个体的自我评价具有很大的依附性,成人的评价就是他们自己的评价;而到了青春期,随着个体自我意识的增强,成人评价所产生的影响力逐渐减小,个体自己评价所产生的影响力逐渐增大。在青春期以前,学生依附于老师的评价,老师的一句表扬可以让他高兴很长一段时间,在行为上产生明显的激励效果。到了青春期,学生听到老师的一句表扬,不会立即变得高兴,还会与自己的评价进行对比:如果老师的评价与自己的评价一致,表扬就能够发挥激励作用;如果老师的评价与自己的评价不一致,学生可能会怀疑老师的评价,怀疑老师的表扬,这时表扬也就失效了。

那么,对于青春期学生该如何进行有效表扬呢?

首先,要注意表扬对行为的引导作用。

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高涨,这就提醒我们应注重表扬对学生行为的引导,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多一些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机会,了解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在此基础上给出真诚的表扬,做到既尊重客观事实,又尊重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时,教师还应为学生提供帮助其能力发展的反馈信息,引导学生继续进步,表达对学生成长的关心。

其次,要做到直接表扬与间接表扬相结合,侧重间接表扬。

直接表扬,尤其是当众表扬,能够凸现学生在其他同学中的地位,这是树立自信心的好方法,但对于青春期学生来说,他们渴望与人交往,在同龄人中找到归属感,不想成为太与众不同的人。因此,当众直接表扬会给他们带来人际压力,宜采用直接表扬与间接表扬相结合的方式,侧重含蓄的间接表扬。当然,这也应该因人而异,对于一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希望直接表扬。

再次,要重视非语言表扬的作用。

表扬原本的含义是非语言性评价,但对于敏感的青春期学生来说,他们更愿意接受非语言传递的信息。教师通过亲切的微笑、关爱的抚摸、满意的点头、赞许的眼神等,远比口头表扬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关于青春期批评的艺术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于是,有聪明的商家便在许多味苦的药片外裹上了糖衣,这种“良药甜口利于病”的做法倍受病人欢迎。我想,如果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糖衣炮弹”的方式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也不是不可取的。因此,讲究批评的艺术性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效果。下面是我所总结的一些好的教育方法:

1. 以理服人。

从身边小事讲起,以小见大,以事喻理。列宁青年时,吸烟成癖,他母亲耐心给他讲吸烟的危害,进而说:“孩子,你父亲去世后,家里生活比较困难,你吸烟要占家里一部分开支,妈妈的生活担子更重了。”从此,列宁便不再吸烟了。

2. 在和谐愉悦的气氛中进行教育。

教育过程本身是一个情感体验过程,教育目的的实施离不开和谐融洽的气氛。教师在批评学生的同时,还要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教育学生。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谁也不可能保证自己的话句句得体。尤其是学生的言行违反了纪律或犯了错误时,教师心直口快,“一棒子”打下去,一不小心,就可能触及学生的“痛处”伤害学生的自尊,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面对这种情况,当教师既想指出某个学生身上的缺点和不足,一时又没有其他良方的时候,一定要沉着冷静,以榜样示范的力量去告诉他,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可以想象,一个经常迟到的教师在学生迟到时,教育学生的语言是多么苍白无力,良好的榜样示范相对于大动肝火的批评训斥,往往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 利用情感教育。

学生是容易动情的,教师应该用强烈的情感去打动学生的心灵。在学生有不良行为时,教师越对他满腔热忱,他就越发感到内疚、自责,从而促使他们自觉改正,收到预期的效果。

4. 诚恳地批评。

教师对学生的批评一定要抱着治病救人的态度,对学生充满期望,态度诚恳地表现出对学生的热爱、关心,学生会感到温暖,便乐于接受教诲。这时,即使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学生也都有可能愿意接受。

5. 尊重学生。

尊重一个犯了错的学生确实有点难,然而,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一种健康的人格,健康的人格不能没有自尊自信。用粗暴的方法去教育和改造学生就可能损害学生的自尊自信,继而导致学生走向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由于看惯了粗暴的惩罚,使得学生奴性化,丧失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只会盲目地服从,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所以,即便是对于一个犯错误的学生,教师应首先发自内心地承认他是一个好孩子,应心平气和地用爱心去唤醒他,在批评的过程中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6. 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

学生个性不同,对批评的承受能力不同。因此,一定要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则。对于争强好胜的学生,最好是单独谈,对于感情脆弱的学生则要深入浅出地讲道理。

7. 既严肃批评,又热情鼓励。

批评不是目的,是帮助别人进步的手段。批评和鼓励是从不同的角度提高人的思想觉悟,调动人的积极性。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也谈赏识教育中的表扬与批评艺术 篇6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赏识教育和激励性评价逐渐被我们所认同和采纳,表扬作为激励学生的手段在日常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老师实施表扬的良好初衷与表扬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常常会出现明显的反差,学生对老师的表扬无动于衷,有的甚至产生怀疑、逆反的情绪,还有的学生因惧怕老师表扬带来的人际压力而“躲避”老师的表扬。

一般认为每个人都会因对自己的肯定性评价而产生愉悦的情感,从而发挥表扬的功效,对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可是,为什么会出现表扬失效呢?

仔细研究青春期学生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由于生理发育的成熟,成人感的产生,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产生谋求独立的需要,他们追求独立的自我,希望成人把他们看成“大人”。这个时期,学生自我意识高涨,反感居高临下式的对话。如果我们还是像以前一样站在权威者的角度表扬学生,他们不仅不会认为这是对自己的肯定,反而会认为这是老师为了使自己听话而采取的“软计策”(尤其是后进生更容易产生这种想法)。因此,为了摆脱老师的控制,学生也就不把老师的表扬当一回事,表扬就失效了。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年幼的时候,个体的自我评价具有很大的依附性,成人的评价就是他们自己的评价;而到了青春期,随着个体自我意识的增强,成人评价所产生的影响力逐渐减小,个体自己评价所产生的影响力逐渐增大。在青春期以前,学生依附于老师的评价,老师的一句表扬可以让他高兴很长一段时间,在行为上产生明显的激励效果。到了青春期,学生听到老师的一句表扬,不会立即变得高兴,还会与自己的评价进行对比:如果老师的评价与自己的评价一致,表扬就能够发挥激励作用;如果老师的评价与自己的评价不一致,学生可能会怀疑老师的评价,怀疑老师的表扬,这时表扬也就失效了。

那么,对于青春期学生该如何进行有效表扬呢?

首先,要注意表扬对行为的引导作用。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高涨,这就提醒我们应注重表扬对学生行为的引导。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多一些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机会,了解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真诚的表扬。做到既尊重客观事实,又尊重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时,教师还应为学生提供帮助其能力发展的反馈信息,引导学生继续进步,表达对学生成长的关心。

其次,要做到直接表扬与间接表扬相结合,侧重间接表扬。

直接表扬,尤其是当众表扬,能够凸显学生在其他同学中的地位,这是树立自信心的好方法,但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来说,他们渴望与人交往,在同龄人中找到归属感,不想成为太与众不同的人。因此,当众直接表扬会给他们带来人际压力,宜采用直接表扬与间接表扬相结合的方式,侧重含蓄的间接表扬。当然,这也应该因人而异,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更希望直接表扬。

最后,要重视非语言表扬的作用。

表扬原本的含义是非语言性评价,但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来说,他们更愿意接受非语言传递的信息。教师亲切的微笑、关爱的抚摸、满意的点头、赞许的眼神,远比口头表扬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关于青春期批评的艺术

有句老话:“良药苦口利于病。”但理论和实践毕竟是有区别的。于是聪明的制药厂家便在许多味苦的药片外裹上了糖衣,这种“良药甜口利于病”的做法备受病人欢迎。我想,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糖衣炮弹”的方式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也不是不可取的。因此,讲究批评的艺术性是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的。下面是我所总结的一些好的教育方法。

1. 以理服人

从身边小事讲起,以小见大,以事喻理。列宁青年时吸烟成瘾,他母亲耐心给他讲吸烟的危害,进而说:“孩子,你父亲去世后,家里生活比较困难,你吸烟要占家里一部分开支,妈妈的生活担子更重了。”从此,列宁便不再吸烟了。

2. 在和谐愉悦的气氛中进行教育

教育过程本身是一个情感体验过程,教育目的的实施离不开和谐融洽的气氛。教师在批评学生的同时,还要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教育学生。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谁也不可能保证自己的话句句得体。尤其是学生的言行违反了纪律或犯了错误时,教师心直口快,“一棒子”打下去,一不小心,就可能触及学生的“痛处”,伤害学生的自尊,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面对这种情况,既想指出某个学生身上的缺点和不足,一时又没有其他良方的时候,一定要沉着冷静,以榜样示范的力量去告诉他,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可以想象,一个经常迟到的教师在学生迟到时教育学生的语言是多么苍白无力。良好的榜样示范相对于大动肝火的批评训斥,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 利用情感教育

学生是容易动情的,教师应该用强烈的情感去打动学生的心灵。在学生有不良行为时,越对他满腔热忱,他就越发感到内疚、自责,从而促使他们自觉改正,收到预期的效果。

4. 诚恳地批评

教师对学生的批评一定要抱着治病救人的态度,对学生充满期望,态度诚恳地表现出对学生的热爱、关心。学生感到温暖,便会乐于接受教诲。这时,即使教师提出的要求较高,学生也会愿意接受。

5. 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

学生个性不同,对批评的承受能力不同。因此,一定要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则。对于争强好胜的学生,最好是单独谈;对于感情脆弱的学生,则要深入浅出地讲道理。

6. 既严肃批评又热情鼓励

批评不是目的,是帮助别人进步的手段。批评和鼓励是从不同的角度提高人的思想觉悟,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方法。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赏识学生的艺术 篇7

一、赏识学生的行为结果, 以强化学生行为

有个老教授曾这样讲他的童年故事:

上学时, 他遇到这样的老师:英语老师把他当成得意门生, 有机会就让他回答问题, 并一再夸他聪明, 学习好;而数学老师却总是看他不顺眼, 就是答对题, 也不表扬, 还常就他学习上的失误进行讽刺。他们两人的不同态度, 令他的自尊每天沉浮不定。英语老师的赏识使他的英语课进入了良性循环, 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而数学老师的偏见使他的数学课学习进入了恶性循环, 学数学的兴趣锐减。这个故事应该让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如果教师能够赏识他的学生的结果——聪明, 学习好, 就必然能强化孩子的行为——努力学习该老师的科目。反之, 结果适得其反。

二、赏识学生的行为过程,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我在去年接了三 (3) 班, 在上半学期的一次单元考试中, 有一个同学考了56分, 拿到试卷的那一刻, 我感觉他有点失望。我查了他二年级期末的成绩, 于是我把他叫过来, 对他说:“很好啊!某某同学, 你这次成绩比二年级下已经进步很大了!你只要在方式方法上多注意一下, 很快就能冲上及格线。”“能行吗?”他小声地问。

“完全行!相信下一单元你肯定能超越。”我鼓励道。

结果, 该同学在期末考的试卷中考了62分。我让这位同学进步6分只是过程而非结果, 用这个过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首先是他力所能及的, 6分是可能实现的目标, 他才有兴趣去争取, 也就有了学习的动机, 从而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三、创造环境, 以指明学生的发展方向

赏识教育的灵魂就是沟通。适当地打破老师和学生的角色界限, 让老师成为学生, 学生成为老师, 这样做的前提是学生和老师之间要有很好的情感交流。然而, 当学生作业没好好完成时, 我们做老师的往往是:你又没完成作业, 昨晚又干什么去了?一天到晚只知道玩, 看电视, 一番话, 便将学生和老师之间沟通的心门关闭了。因而,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 我们应多关注学生的心情, 创造一个温暖、幸福的学习生活环境, 学生才会把你当作朋友, 愿意与你分享快乐, 分担他们的忧愁, 只有这样, 你才能为学生指明发展方向。

四、适当提醒, 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赏识教育不等于不批评学生。对于学生严重违反原则的事情, 教师要学会批评;但要讲究批评艺术, 在批评中赏识学生, 让批评变为鞭策学生的教育方式。

赏识学生的艺术 篇8

作者本身也有不幸,他的不幸是他的女儿是聋哑人,但他的成功却在于他没有放弃女儿,而是细心地、耐心地观察、发现、赏识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坚持不懈地鼓励孩子前进,不断地为孩子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加油,最后把女儿培养成了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他把这个方法推广到教育其他的孩子,也同样取得了成功。

反思教育现状,虽然新课程改革一再强调学生“减负”和素质教育,但是在农村中学,学生并没有真正的“减负”,应试的重担依然存在,部分教育者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总是数落一通,有的还要叫上家长,将学生的错误列个清单,家长、老师一起数落。学生低头认罪,检查反思……没过两天,依然如故,也许更甚。而有的家长、教师则先了解原因,然后和风细雨,循循善诱,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态度、方法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前者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破罐破摔”;而后者则往往能使孩子改正错误,取得进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学生出现过失,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我们应当以平等的态度,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以心交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真诚地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克服困难。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赢得学生的热爱和信任,教育才会收到好的效果。如果动不动就一味地去训斥学生,效果就会适得其反。不仅不能达到目的,反而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求知是世间最大的欢乐,多数孩子却感到学习是一种无尽的苦难。

教师应该学会赏识学生,像《赏识你的孩子》中的父母那样,采用赞美的方法教育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舒展,从而让学生欢乐轻松地学习。

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学生对许多事情的认识是模糊的,不能够准确地把握其本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面对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要给予他们的不是指责,也不是训斥,而是指出他们的优点并加以赞美,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进行引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方向,从而使学生找到自信。这样既能够让他们的心灵不受伤害,又能够和学生保持很好的师生关系。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其实赏识可以很简单,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爱抚的动作、一次表现的机会往往就蕴含着赏识,就能生动地表达我们的赏识。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首先对他们要宽容,因为他们学习成绩差,自卑感强,还对学习不感兴趣,就会想到去做别的事,精力不集中。看到这种情况,教师要想办法去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一旦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教师就鼓励说:“咱班的课我最爱上,班级纪律好,学生都懂事,爱学习。”学生们的集体责任感非常强,一听说比其它班级好,都想让自己的班级更好。在提问题时把浅显易答的问题留给较差的学生回答,答后给予肯定、鼓励、表扬。

其次,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师要想到学生是人,是有头脑有思维的人,和自己一样需要尊重。学生偶尔犯错不要当众批评,等学生下课有时间去和他谈,让他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认识自己的做法的缺点,以后在遇到类似的问题该如何处理。“人怕敬”,其实人最怕被尊重,有了对学生的尊重,对学生的教育才能见效。

最后要信任学生,无论学生的成绩好差,都要给予他充分的信任。如果学习上找不到闪光点,就在生活中找,爱集体,助人为乐,爱运动,等等。抓到他们的闪光点给以表扬,并信任他,给予鼓励,要经常对学生说“行”,如此学生就会在充满信心中前进。赏识学生,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更要委以重任,赋予责任,给学生发挥才能的机会,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舞台。

赏识学生是赏识孩子的优点、长处和进步,而不是忽视孩子的缺点和弱点。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但是分寸应当适度,实事求是,不宜过分夸大,对学生的赞美也不能滥用。这要求教师学会欣赏,要有赞美的技巧,而且赞美还必须是真诚的、得体的。

这使我想起非洲的巴贝姆巴族,当族中的某个人因为行为有失检点而犯错误的时候,族人便会让犯错的人站在村落的中央,公开亮相,以示惩罚。每当这种时候,整个部落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放下手中的工作,从四面八方赶来,然后从最年长的人开始发言,依次告诉这个犯错的人他曾经为整个部落做过哪些善事,哪些好事。每个族人都必须将犯错人的优点和善行,用真诚的语言叙述一遍。叙述时既不能夸大事实,又不允许出言不逊。对前面已经有人提及的优点和善行,后面的人不能再重复叙说。总之,每个人在叙说时,都要有新的发现,新的褒扬。整个“赞美”的仪式,要持续到所有的族人都将正面的评语说完为止。

实事求是的赞美,就像是一剂良药,能够愈合对方因为犯错而引发的心灵创伤和悔恨,除去心头的症结,矫正行为的错误,树立改过的信心,激扬向善的正气。一个成功的老师总是不吝啬赞美孩子。老师应想尽一切办法,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向孩子的心灵撒洒阳光,让他们在得到心灵呵护的同时,也能尽情地享受成功所带来的喜悦。与莎士比亚、牛顿、爱因斯坦一样,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蕴藏在每一个幼小的生命中。

恩格斯曾经指出,人只为可能达到的目标努力奋斗。如果目标不可能达到,或者孩子自认为不可能达到,就会失去自信,从而失去努力的动力。所以,赏识学生不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为学生设置恰当的奋斗目标,而且要善于将目标分解为阶段性的可实现的目标,以保持学生的自信心,更要善于发现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加以肯定,加以鼓励,加以强化。当学生自己相信“我能行”,而且成为一种定势时,就会成为克服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障碍的强大动力。

老师们,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欣赏和喝彩。赞美如春风,他可以使人温馨和感激;赞美如火种,他可以点燃学生心中的憧憬和理想。“教育是充满着生机的鲜活的过程,是人与人心灵的相遇和对话。教育是期待,教育是牵手,教育是澄明,教育是心动……”期待每个老师都能够赏识自己的学生,进而享受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参考文献

[1]周弘.赏识你的孩子.

赏识——洒向学生心灵的阳光 篇9

赏识可以挖掘学生的潜力。有哲人曾经说过:“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要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训斥会压抑心灵, 只有欣赏、激励, 才能开发人的潜能。前不久, 我的一个学生特地来学校看我, 她说她一直想来谢谢我, 说我当年器重她, 选她当班长, 让她在学习上有了转机, 有了超越自我的意念和信心。确实她入初一时是一个成绩平平的学生, 当时我发现她做事特别认真踏实, 宣布临时班委时, 我就任命她当班长。她说我很器重她, 她为此很激动, 受宠若惊。当时她很没自信, 因为她的成绩和能力都不出众, 她惶恐得不知如何是好。放学后, 她鼓足勇气向我来坦白她当不了这个班长。“我相信你, 你能行的。要有信心, 把握机会好好努力。”“老师, 这些是你当时的话, 我一直记着呢!”她一直在谢我对她的鼓励, 是我的赏识给了她试一试的勇气, 她小心谨慎地完成着我交代的每一个任务, 学习上更是收起了玩心, 真的用了心。功夫不负有心人, 一个月后的阶段考试, 她的成绩有了可喜的飞跃, 她越来越在乎老师、同学对她的评价, 她就这么不知不觉地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 一学期下来, 她的成绩在班里进步最大且名列前茅。“老师, 你满意的神情、对我充满信任的话语, 就像是冬天里的阳光, 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 使我对未来充满憧憬, 对自己充满信心。”“每次遇到点困难, 我就想起你的话, 为了不让你失望, 我就努力去解决, 结果每次都能做好, 我自己都不敢相信, 原来我是这么有潜力可挖。”这些是在聊天中她流露出的真心话。这么多年过去了, 其实我已记不清当时的场景了, 可她却记忆犹新, 滔滔不绝。

赏识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人说赏识是一座桥梁, 是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 如果学会尊重、赏识自己的学生, 便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实践证明确实如此。我们经常能听到教师抱怨自己班上的某个学生难以管理, 对于这种学生, 他们平日往往是批评多于鼓励, 如“跟你讲了多少遍了, 这个毛病还不改改。”“你怎么总犯事惹麻烦。”“你怎么就不能让大家省心点呢。”教师本想通过揭示痛处来唤醒学生, 却恰恰适得其反, 伤到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于这样的学生, 魏书生认为, 对他们要多一点的宽容和尊重, 他们更需要教师去挖掘“欣赏”因素, 给他们转变的信心和勇气。有一次, 听说我班的张某老是欺负女生, 我第一反应就是想好好教训他一顿。我把他叫到办公室, 看着我生气的样子, 他心理压力蛮大的, 站在那不知所措。我压住了火, 罗列了他这学期的一个个优点, 他惊讶于我的表扬, 然后我就此事批评了他, 他很乐意地接受了批评, 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最后保证不再犯这样的错。同时, 我们约定不再提此事, 他很开心。后来他有事常来告诉我, 我也常让他为班级做点后勤工作, 并利用班会、晨会课的机会经常表扬他, 他不好意思再犯事, 还成了我的得力助手。

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我班有个学生, 学习成绩习惯差, 他是别人心目中的“坏学生”。他不认真听课、不做作业、不思进取, 大家都不喜欢他。有一天英语课上, 我发现他很认真, 对于简单易懂的东西他也跟着大家一起举手参与, 他拼对了一个单词, 我顺口夸了“Good!”, 这样的话语可能对于其他同学来讲早已习以为常了, 可我发现他满脸通红, 立刻坐得更端正了, 似乎有点不知所措的感觉。自那以后, 我每节课都给他创造点机会, 当他读对一个单词时, 我会鼓励他;当他的作业略有进步时, 我就当着全班同学表扬他等。结果, 他比以前更加认真积极了, 字也变得工整了, 而且作业能按时上交。一句简单的表扬话, 对他来说却是无限的动力。他曾在他的周记中这样写道:“我现在成绩不太好, 但我会努力的, 相信我!”我知道这种学生是需要时间磨合的, 也需要很大的耐心。我坚信, 只要坚持把赏识教育的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 一定能取得收获。

赏识可以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 所有孩子的心灵都是向往美好的东西的。”记得刚参加工作时, 我有一次外出听课, 中午就安排学生在教室里自习, 并让班长督促并记录违纪同学的名字。我原以为不会有啥问题, 可结果却让我大吃一惊, 有随便讲话的、乱串座位的、抄作业的、打架的等, 一个比一个不守纪律。为此, 我狠狠批评了他们, 学生一个个低下了头, 似乎知错了。为了知晓这次批评的效果, 我又找机会考验了他们, 效果仍不理想, 难道班主任非得一天到晚守着学生吗?某天我与某位老班主任谈到此事, 她问我是否表扬了守纪律的学生, 我一愣, 在平常的班主任工作中, 我通常只注意问题, 针对问题对学生进行批评, 却忽视了那些自觉守纪律应得到表扬的学生, 忽略了表扬的魅力。于是我调整了教育方式, 不再大发雷霆地批评犯错的学生, 而且还用心表扬那些遵守纪律、老师在和不在始终表现一样的学生, 并正面引导, 树立榜样, 结果效果一次比一次好。由此可见, 一次恰当的表扬, 胜过一百次的批评和指责。

赏识可以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每次上班会课时, 我都喜欢指出班中上一周存在的种种问题, 批评这个、指责那个, 而对于班中存在的好现象却有所疏忽, 只顾抓学生的不足却忽略了班中的好现象, 有时即使发现也只是轻描淡写或者只字不提, 原以为对学生要求越严格, 学生的行为就会越完善, 结果搞得他们垂头丧气。因此, 现在每周班会课时, 我会对那些做了好事、为班级争得荣誉的同学进行表扬, 给学生一种感觉:班里的好人好事真多, 优秀的同学真多, 我也应该为集体争光。由此, 激发了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和信心, 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

总之, 学生都渴望被人肯定、被人表扬, 你说他行他就行, 你说他不行他就不行。因此, 我们教师不要吝惜赞语, 要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的优点, 让他们多感受一点赏识, 使他们充满自信和勇气, 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上一篇:技师下一篇:电子输液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