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X线影像设备

2024-06-17

大型X线影像设备(精选十篇)

大型X线影像设备 篇1

1 水冷机改造

GE Revolution XR/d X线数字影像摄影系统在检查过程中提示不能曝光,停机约1h后可继续曝光,但提示对话框反复出现后停机。查看其错误日志发现,探测器温度过高,设备自行保护,禁止曝光。经检查发现,为探测器散热的水冷机损坏,致使探测器温度过高,机器过热保护而无法继续进行曝光。经过电话咨询厂家,该水冷机卖价约20万,没有现货。为了不影响工作并节约经费,笔者决定改造。具体方法是:购买名义制冷量为1000W、冷却面积为3.0m2的冷凝器(上海帝亚制冷设备工程有限公司生产)一台,功率为60W的电风扇一台,用两根橡皮管分别连接冷凝器循环水管道的进、出水端,进水橡皮管连接固定到探测器散热器出口端,出水端橡皮管固定连接到原水冷机的水泵进水端,使探测器冷却管道内水与冷凝器管道内水循环(图1),冷水流经探测器散热器,带走探测器所产生的热量,水温升高,成为热水(水温约为28~35℃),热水流经冷凝器(为使散热效果好,冷凝器旁放置一电风扇对着冷凝器进行风冷降温)与周围环境热交换(检查室温度(20±2)℃),水温降低(水温约为18~22℃),成为冷水,经水泵进入水箱,如此循环。开机后探测器内温度降了下来,机器曝光正常。使用至今,再未出现查因探测器温度过高而禁止曝光的错误。

2 水冷机革新

ELSCINT公司CT—TWIN双螺旋CT,在工作过程中不能连续螺旋扫描,故障提示:CT球管温度过高。打开扫描机架,温度显示35℃,冷却风扇在转动,但没有冷风。到水冷机机房查看,水冷机虽在工作,但由于其制冷效率极低,散热效果不佳导致机器停机等待。与CT—TWIN配套使用的是NESLAB公司的HX 300型号水冷机,水冷机使冷却水流经扫描架内冷却系统,冷却扫描架内空气,再由冷空气冷却球管。该水冷机没有工作原理图,维修耗时,影响工作;另由于该CT生产的较早,并且其生产厂家已被并购,已经无法购买到该水冷系统。针对于此,笔者及其研究小组对该CT的水冷机进行了革新。具体方法如下:购买风冷冷凝器一台(上海帝亚制冷设备工程有限公司生产,型号:FNH3×6单风,名义制冷量:1600W,冷却面积:6.3m2),排风扇一台(中国台州航风机电有限公司生产,型号:FA-30,功率:80W,规格:300mm),全自动微型家用增压泵一台(上海新西山实业有限公司生产,型号:15WZ-10,最大流量:20L/min,输入功率:90W,额定转速:2800 r/min),容量为40L的水箱一台(自制)。将排风扇固定于冷凝器上,然后将风冷冷凝器、水泵与水箱有机的固定于一块固定板上成为一个整体(图2),各进、出水口采用橡皮管连接固定,具体流程,见图3,水箱的冷水通过一根冷却水管流入球管冷却系统,经过与球管产生的热量热交换后水温升高,成为热水(水温约30~38℃),热水流经冷凝器,经冷凝器与周围环境热交换后(检查室温度(20±2)℃),热水温度降低,成为冷水,然后冷水通过水泵进入水箱(水温约为18~24℃),如此循环,从而达到为球管散热降温的目的。为了使降温效果更好,将该水冷机置于调旁,空调出风口正对水冷机水箱。该水冷机安装使用近1年多,CT—TWIN再没有发生过因球管温度过高而停止扫描的故障。

3 小结

大型X线影像设备是大功率耗电设备,其冷却系统在其工作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并直接影响着设备的性能[3,4]。冷却系统损坏,通常有以下几种解决办法:一是找厂家订购。这种方法比较方便直接,但是造价较高,周期较长,耽误工作。二是工程师自己动手修。这对于经验丰富、技术扎实的工程师,无疑是最好的方式,这样不仅能够节省经费,而且大大发挥了工程师的水平。但是这种方式也有其局限性的,如维修时间较长且不能够确定什么时候能够修好。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想到对冷却系统进行改造与革新,用最低的投入、花最短的时间让设备恢复正常工作。

本例在不影响整机工作性能的情况下对水冷机进行了改造和革新,使整机恢复了正常工作,经革新后的水冷机体积小,噪声小,花费不到2000元,与购买和维修相比,不仅节省了近60万元的经费,而且缩短了故障修复时间,使患者能够及早地得到检查,带来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同时,大型X线影像设备冷却系统工作失常引起的种种故障表明,对其进行适时的检查保养能有效地减少故障的发生。定期清洁设备的空气过滤网、清洁或更换冷却水过滤器、时常检查冷却风扇工作是否正常和定期检查制冷剂以及循环水或油的压力或液面等都能及时地发现并有效地预防故障。

摘要:本文介绍了对大型X线影像设备专用水冷机的改造与革新。经改造与革新后的水冷机性能稳定,冷却效率高,噪声小,体积小,节能环保,造价低,不但节约了成本,节省了维修时间,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转,同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大型X线影像设备,水冷机,改造与革新

参考文献

[1]任艳鸿,苏重清,刘亚芹.谈医疗仪器设备中冷却系统的检修与保养[J].医疗卫生装备,2005,26(10):78-79.

[2]赵俊.ELSCINT公司螺旋CT-TWIN故障1例[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1,9(2):151.

[3]蔡林意.GE 1.5T核磁共振系统水冷机组自动旁路的改造[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8):95-96,53.

[4]朱洪峰,毛大伟,李军.GE LCV PLUS数字减影X射线机无图像显示等故障分析及检修[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1):124-125.

[5]于清林.核磁共振原理及典型故障维修[J].中国医学装备,2009,6(2):58-59.

[6]樊锐强,郑国芳.磁共振水冷机典型故障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6):3555.

第四章 X线影像质量评价习题 篇2

一、单选题

1.下列哪项不是主观评价的方法 A.分辨力

B.对比度-细节图 C.JND D.信噪比

E.以上都不是

2.人眼观察到的影像模糊的空间频率并不是理论上的极限分辨力,而是MTF值等于_______所对应的空间频率 A.0.05 B.0 C.0.1 D.0.02 E.1.0 3.MTF值降为0.05时对应的空间频率称为 A.极限分辨力 B.鉴别力

C.空间分辨力 D.细节分辨力 E.对比度分辨力

4.如果两条ROC曲线面积相同,则 A.这两条ROC曲线一定相同 B.两种检查的总性能相同 C.两种检查的性能完全相同 D.以上说法都对 E.以上说法都不对

5.下述哪项不是影响屏-片组合系统噪声的因素 A.X线量子波动 B.胶片的粒状性 C.增感屏的增感率 D.增感屏的结构 E.胶片的感光性能

6.下述哪项不是描述成像系统噪声特性的 A.RMS B.WS C.OTF D.ACF E.DQE。

7.WS的单位是 A.㎜ B.㎡ C.㎝ D.㎜E.m 8.关于WS的说法正确的是 A.WS表示面积

B.WS描述分辨力特性 C.WS的单位是LP/㎜

D.WS是系统自相关函数的傅立叶变换 E.以上都不对

9.关于RMS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描述噪声特性

B.测量RMS需要显微密度计

C.可以用于比较不同屏-片组合的噪声特性 D.RMS越大,系统噪声越小 E.RMS可以评价照片斑点

10.关于MTF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描述成像系统的信噪比特性 B.理想的MTF为1.0 C.是空间频率的函数 D.属于客观评价方法 E.MTF不考虑相位移动

11.下列哪项是客观评价的方法 A.分辨力

B.对比度-细节图 C.JND D.信噪比

E.以上都不是。

12.MTF值降为0时对应的空间频率称为 A.极限分辨力 B.鉴别力

C.空间分辨力 D.细节分辨力 E.对比度分辨力

13.极限分辨力对应的MTF值为 A. 0 B.0.6 C.0.25 D.2.5 E.1.0 14.鉴别频率对应的MTF值为 A. 0 B.0.6 C.0.25 D.0.05 E.1.0 15.下述哪项是描述成像系统噪声特性的 A.PSF B.LSP C.OTF D.LP/㎜ E.DQE 16.关于ROC解析的说法,错误的是 A.ROC是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B.ROC源于信号检出理论

C.ROC不是评价系统的分辨力的 D.ROC的单位是LP/㎜

E.ROC可以用于评价不同系统的性能

二、多选题

1.下列哪些是主观评价的方法 A.分辨力

B.对比度-细节图 C.JND D.信噪比 E.以上都是

2.如果两条ROC曲线面积相同,则 A.这两条ROC曲线不一定相同 B.两种检查的总性能相同

C.两个观察者的总水平相同。D.两条ROC曲线的部分面积相同 E.以上都是

3.下述哪些是影响屏-片组合系统噪声的因素 A.X线量子波动 B.胶片的粒状性 C.增感屏的增感率 D.增感屏的结构 E.胶片的尺寸

4.下述哪些是描述成像系统噪声特性的 A.RMS B.WS C.OTF D.ACF E.NEQ 5.关于WS的说法正确的是 A.WS表示面积

B.WS描述系统的噪特性

2C.WS的单位是㎜

D.WS是系统自相关函数的傅立叶变换 E.WS表示噪能量与空间频率的关系 6.关于RMS的说法正确的是 A.描述噪声特性

B.测量RMS需要显微密度计

C.可以用于比较不同屏-片组合的噪声特性 D.RMS越大,系统噪声越大 E.以上都不对

7.关于MTF的说法正确的是 A.描述成像系统的分辨力特性 B.理想的MTF为1.0 C.是空间频率的函数 D.属于客观评价方法 E.与观察者有关

8.关于ROC的说法正确的是 A.ROC不能用于非医学领域 B.ROC属于客观评价

C.ROC可以比较两种检查的总性能 D.ROC可以比较两位诊断医生的水平E.ROC不能评价后处理参数的性能

三、名词解释

1.影像质量评价2.主观评价3.客观评价4.综合评价5.系统6.空间周期7.空间频率

8.极限分辨力9.鉴别力10.噪声

四、填空题

1.RMS和WS是描述成像系统的()特征的物理量。

2.假设成像系统有横向放大率β,正弦波像的宽度就放大为物的()倍,所以像的空间周期放大为物的()倍,而空间频率则变为物的()倍。3.在MTF值为0值时,影像完全模糊了,这时的空间频率叫做(),MTF值等于0.05所对应的空间频率称为()。4.WS是评价屏-片组合系统()特性的一个重要参量,它表示照片斑点单位长度上的能量随着()变化的分布状况,单位是()。5.影响屏-片系统噪声的因素主要有①();②();③()。6.总体上,X线影像质量评价可分为()、()、()。7.MTF是从()发展而来的,并借用了无线电通讯中“调制”的概念而成的,是描述成像系统()特性的重要参量。

8.所谓综合评价,按照QA和QC的术语可叙述为:以()为依据,用()作为客观评价手段,以()作保证,三者有机结合,而且注意()的综合评价影像质量的方法。

9.一般地,由若干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事物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可称为()。

10.按输入信号的类型分,如果输入和输出都是连续时间信号,则该系统是()。

11.如果一个系统既满足()同时又满足(),则该系统为线性系统。12.以空间距离为变量的函数完成一次周期变化的空间距离叫做()。

13.无论是矩形波测试卡还是正弦波测试卡,都是由一组组黑白相间的线条组成的,其中相邻的一条黑线条和一条白线条称为一个(),单位距离中的线对数即为空间频率,所以空间频率ω用()表示。

14.常用的测量成像系统MTF的方法有()和()。

15.ROC曲线是从()发展而来的,是比较评价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成像系统性能的有效方法。

16.在某次医学检查中,如果病人有某种疾病,而检查也表明有该疾病,则该检查可作为()。

17.ROC曲线下的面积是ROC解析的重要参量,面积越大,则从图像中得到的信息越(),检查的总性能越()。

18.常用的制作ROC曲线的方法有()、()、()。19.ROC曲线的临床应用主要有()、()、()、()等。

20.如果两条ROC曲线下的面积相同,则表明两种检查的总性能(),两条曲线不一定()。

五、简答题

1.试述扩散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2.试写出常用的影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3.试写出常用的影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 4.分析影响屏-片系统噪声的因素?

第四章 X线影像质量评价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2.A,3.B,4.B,5.C,6.C,7.D,8.D,9.D,10.A,11.D,12.A,13.A,14.D,15.E,16.D.二、多选题

1.ABC,2.ABC,3.ABD,4.ABDE,5.BCDE,6.ABCD,7.ABCD,8.CD.三、名词解释

1.影像质量评价:是对影像形成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性能进行评价,从而确定所成影像的质量好坏及是否符合诊断需求。

2.主观评价:影像质量的主观评价,即依靠观察者(评价者)的主观判断进行的评价,其评价结果受人(观察者)的因素影响,不同的观察者得到的结果可能不尽相同,甚至差别迥异,因而是不全面的。

3.客观评价:所谓客观评价,就是用测定构成影像的一些物理属性(参数)评价影像质量的方法。

4.综合评价:所谓综合评价,按照QA和放射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的术语可叙述为:以诊断要求为依据,用物理参量作为客观评价手段,以成像的技术条件作保证,三者有机结合,而且注意尽量减少病人受检剂量的综合评价影像质量的方法。

5.系统:系统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一般地,系统是由若干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事物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6.空间周期:所谓空间周期就是以空间距离为变量的函数完成一次周期变化的空间距离。

7.空间频率:单位空间距离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就是空间频率。

8.极限分辨力:当成像系统的MTF值为0时,影像完全模糊,在该值时的空间频率就是该成像系统的极限分辨力。

9.鉴别频率:人眼观察到的影像模糊的空间频率并不是理论上的极限分辨力,而是MTF值等于0.05所对应的空间频率,该频率称为鉴别频率。

10.噪声:在日常工作中,有时,由于曝光不足或冲洗条件不好时,得到的X线照片上往往会有许多斑点(mottle),使照片看起来有“粗糙”的感觉。这些斑点是由于X线量子分布的空间随机性所致,现在一般称之为噪声。

四、填空题 1. 噪声

2. β,β,1/β

3.截止频率,鉴别频率

24.噪声,空间频率,㎜

5. X线量子噪声;增感屏结构噪声;胶片粒状性 6.主观评价法、客观评价法、综合评价法 7.光学传递函数(OTF),分辨力

8.诊断要求,物理参量,成像的技术条件,尽量减少病人受检剂量 9.系统

10.连续时间系统 11.齐次性,叠加性 12.空间周期。13.线对,LP/㎜

14.对比度法,傅立叶变换法 15.统计决策理论 16.金标准。17.多,好

18.二阶法,五阶法,多阶法

19.不同成像方法效能的比较,对不同测试者运用同一种成像方法的判断能力大小的比较,应用不同成像条件时对几位观察者的效能比较,比较数字X线成像系统后处理功能参数的不同作用

20.相同,相同。

五、简答题

1.试述扩散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答:由于扩散的原因,成像后物体中的每个点、每条线都会发生扩散。如图4-5所示,假设有三条线成像,成像后每条线都发生线扩散,最终的影像是这三条线叠加的结果。以中间一条线B为例,它的部分能量会分给旁边的A线和C线,而A线和C线也有能量分给B线。对于C线,它从两侧得到的能量比它给予两侧的能量少,最终的能量降低;对于A线,它从两侧得到的能量比它给予两侧的多,最终的能量升高;对于B线,则是一侧给的能量多,一侧给的能量少,两侧可能抵消,能量不变。综合到最终的影像上,扩散的效应是高能量降低,低能量升高,整幅影像的对比度降低。

2.试写出常用的影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答:1.对比度清晰度曲线图法;2.模糊数学评价法; 3.ROC曲线法。

3.试写出常用的影像质量客观评价方法?

答:1.RMS、WS; 2.调制传递函数;3.NEQ、DQE。

4.分析影响屏-片系统噪声的因素? 答:影响屏-片系统噪声的因素:

(1)由于X线量子“统计涨落”形成的量子斑点。

(2)增感屏对X线量子的吸收是随机的,且增感屏荧光颗粒的分布不均匀、大小不相等,都会造成影像斑点。由此形成增感屏的结构斑点。

多发性软骨瘤病X线影像表现分析 篇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742-02

多发性软骨瘤可发生于髓腔、皮质及骨膜,以髓腔多见,也称内生性软骨瘤。此次搜集、整理病理及临床病理证实病例20例,总结归纳临床表现和X线表现进行研究分析,针对X线表现及骨骼受累情况进行分型及分析。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20例,其中16例男性,4例女性,年龄7-52岁之间,病程1-10年。12例手指增粗,5例脚趾增粗。肢体畸形及趾指畸形8例。骨性肿块10例。单侧发病者18例,右侧10例,左侧8例。双侧发病者3例,伴有不同程度的畸形。

2 结 果

本组受累骨160处,122处短管状骨,占总数的75%,74处掌指骨,40处跖趾骨。18处长管状骨,其中4处股骨,5处肱骨,尺骨2处,1处胫骨,1处桡骨。另外扁骨14处,其中肋骨9处,髂骨3处,肩胛骨1处。单存手足发病15例,伴有四肢及扁骨发病6例,4例双侧发病。X线表现为骨髓腔内膨胀性囊状透亮区,骨干不同程度的增粗,骨皮质变薄,18例病灶内见斑点及斑片状钙化,病灶周围可见硬化边的16例。

3 分 析

多发性内生软骨瘤是在骨骼发育过程中,部分骨骺板错置,致使一些骺软骨不能进行正常的骨化,一些软骨块集中在干骺端且逐渐长大而形成。肿瘤由软骨细胞及软骨基质组成,软骨细胞较少,细胞及细胞核均较小,一般为单核,双核极少见。内生软骨瘤病1899年最先由奥利尔(Ollier)描述,因此又称为Ollier病,实际上它是软骨发育障碍和肢体畸形的多发性软骨瘤,无家族性和遗传性,病因不明。多发性软骨瘤好发于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容易累及软骨内化骨的骨骼,以四肢长骨及手足短骨最为多见,其次好发于椎体、骨盆和肋骨。此病虽有单侧肢体发病趋向,但大多数累及两侧,且以一侧为主,并无遗传性。此病由于发病部位及范围不同,其症状和体征也各不相同。主要取决于肿瘤发生的部位及肿瘤所在局部肢体畸形,发生于手部的可表现为手指的增粗、变形,有的可达到上臂的粗度,手部肿大如头部一样。发生在尺骨时,由于尺桡骨生长速度不均可导致前臂畸形,尺骨严重缩短,远端呈圆锥状,下尺桡关节脱位,腕关节向尺侧倾斜,桡骨远端向后外方弯曲。发生于股骨及胫腓骨者,两下肢长度不同,可相差10-25厘米左右,出现跛行及足趾增粗现象。如导致股骨及胫骨发育障碍时,可引起膝外翻畸形。发生在脊柱者,可导致脊柱代偿性侧弯。发生在骨盆时,可导致骨盆倾斜畸形。一般情况下,达到成年以后肿瘤便停止生长。少数可伴有疼痛或病理骨折,大約有5%的病例恶变为软骨肉瘤。多发性内生软骨瘤多发生在髓腔,单纯发生在骨皮质及骨膜者较少见。本组14例发生在髓腔,7例为混合型。14例病例发生于短管状骨,同时累及长管状骨及扁骨的病例7例,指趾骨畸形的10例。此病发病越早,就越容易造成肢体及关节畸形。部分患者可伴有软组织多发性血管瘤,这种改变又称Maffucci综合征,骨骼的病变和血管瘤同时发生,两者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没有遗传性,病变范围较广,可累及软骨化骨的骨骼、扁骨,但很少累及腕骨、跗骨。血管瘤以海绵状血管瘤多见,少数为毛细血管型,多发生于皮肤、皮下组织及肌肉,少数发生在粘膜,结肠系膜等处。泛发型(Ollier氏病)除侵犯短管状骨外,同时也可侵犯长管状骨、不规则骨,导致软骨发育不良,同时伴有畸形,这种征象的形成,对此病的预后评估以及治疗提供了依据。

本组病多发生于7-52岁,20例中160处骨骼受累,管状骨受侵146处,占总数的90%左右,而122处短管状骨受侵犯,约占75%,其中以手足短骨最为多见,发病范围各不相同,可侵犯单侧手或足的一个或几个指趾骨和相应的掌骨及跖趾骨,有时也可同时侵犯长管状骨及扁骨。此组病例14例单发于手、足,累及四肢及扁骨7例。本病因发病部位不同表现不一,少有疼痛或病理骨折。病变累及骨增粗,可扪及骨性肿块,表面光滑。严重者可见突出肿块的形成,呈球样,关节活动受限,并形成关节畸形。侵犯前臂及下肢者可导致尺桡骨弯曲,膝外翻及跛行。X线表现:通常情况下X线检查发现的患者较临床检查发现多。①长管状骨的改变:病灶多侵犯干骺端,发病范围较小时,可变现为范围较为局限的囊状及条状低密度区,发病较就范围较广时,干骺端病灶表现为条状透亮区,也叫软骨柱,与骨干长轴呈平行状态,干骺端膨大呈喇叭状,病灶内有时可见较粗的骨小梁分隔,并可见长条状及片状钙化或骨化影,扩张的干骺端可同时伴有弯曲畸形,边缘可有硬化现象。成年患者病变停止生长,由骨质代替,残留梭形或者蛇头形畸形。②短管状骨的改变:发生于指趾骨的近端,发生于掌跖骨的多位于远端。典型改变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卵圆形、不规则形的透亮区,边缘光滑,部分边缘有硬化边,局部骨皮质变薄,严重者可穿破骨壳突入软组织,可见乒乓球样突出影,常见散在或大量的钙化斑,病变可广泛累及骨干、干骺及骨骺的全部,可向骨的周围膨胀生长,甚至形成骨壳缺损。常见于同侧掌指骨,并有偏向一侧生长的倾向。③扁骨的改变:发生在骨盆时,可导致骨盆倾斜畸形。一般情况下,达到成年以后肿瘤便停止生长。少数可伴有疼痛或病理骨折,大约有5%的病例恶变为软骨肉瘤。因本组病例随访较短,未见恶变病例。手足短管状骨发生边界清楚的髓腔内膨胀性骨质破坏,内见钙化,病变侵蚀骨皮质内面,边缘呈花边或波浪状硬化边是内生性软骨瘤的典型X线表现。

参考文献

[1] 曹来宾.实用骨关节影像诊断学[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98:359-361.

[2] 过邦辅.骨关节肿瘤[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8:95-100.

医院X线设备的维护 篇4

1 医院X线设备的正确使用

在医院日常使用X线设备的过程当中, 必须要严格遵照厂家指导与说明书中的相关要求, 明确掌握其操作方法、性能、规格等各项参数。同时, 要注意X线设备的仪表安全、使用条件与间歇时间等事项。

1.1 确保X线设备的仪表安全:医院X线成像设备在每一次的开、关机之前, 都要将电源等仪表的指针调节到最低, 在运行当中再根据实际情况将指针调至合理的位置, 以防止突然的通电、断电使指针受到碰撞而发生损坏。

1.2 控制X线设备的使用条件:医院X线成像设备的使用条件非常严格, 因为它事关人体的健康与安全。要控制好电压, 由于灯丝电压与X线管灯丝挥发的程度呈正相关, 因此灯丝的电压不宜过高。只要能够满足成像与诊断需求, 尽量不要超过X线管容量的80% 使用。如果X线设备的使用年限较久, 还需要进一步降低条件使用[1]。

1.3 给予X线设备充足的间歇时间:X线设备在如今的临床工作当中使用频率相当之高, 有很多的疾病都需要依靠其进行辅助诊断, 但如果X线设备的间歇时间不够, 就可能给设备的使用带来诸多的问题, 影响到成像与诊断的准确性。因此, 在使用中要注意观察X线设备的运行状态, 并给予其充足的间歇时间, 尽量避免长时间、高强度运行, 以保证其良好的运行状态。

2 医院X线设备的保养

除了要正确使用医院X线设备之外, 日常还应当加强对X线设备的保养, 这是保障其良好运行状态的一个重要措施, 决不能出现重使用、轻保养的情况。

2.1 确保良好的X线设备机房环境:应当确保良好的X线设备机房环境。环境对X线设备平板探测器中非晶硒或非晶硅影响非常大, 决定着设备最终的成像效果与诊断价值, 而且还可能影响到设备整体的使用寿命。所以, 必须要注意对X线设备机房环境的控制, 首先要确保环境内的空气湿度与温度适宜、干燥, 空气流通性良好;其次要确保机房环境干净整洁, 避免异物对设备造成影响。环境温度应当控制在20 ~ 28℃之间, 湿度应当控制在60%~70% 之间, 最好是安装空调、除湿器、湿度表、温度表, 以准确掌握和调节机房环境状态。

2.2 采取细致的保养措施:除了每日维持外机的干净整洁以外, 还应定期对控制台前后壁板、接触器、继电器等进行内部检查, 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不清洁、电蚀、损坏等现象并进行相应处理。在除尘时需要注意, 机器外部灰尘可以用湿抹布、纸巾、吸尘器等擦拭干净, 机器内部的除尘一定要将电吹风调至适宜温度后再进行除尘, 切忌用湿抹布等进行处理。在更换损坏的电器元件后应当对相关参数进行合理调试。同时在日常使用中, 要加强安全检查的力度, 如X线管是否漏油, 管周是否温度太高等。对于较小的异常, 在查明故障原因之前, 切忌随意调整电丝加热电压, 防止电流过大损害球管。一旦发现较大异常, 需要理解切断机器电源, 通知专业工程师进行维修[2]。

2.3 其他保养注意事项:在每一次开机运行之前, 都要首先对X线设备的各个部件进行检查, 尤其要看供电电源电压是否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机器启动之后, 要基于机房的环境温度, 给予设备一定的预热时间, 不能让设备在预热不充分的情况下进行工作, 否则就容易致使X线球管受损, 在以后的操作与使用过程中, 也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规程与说明。

3 医院X线设备的维护

只有对医院X线设备进行有效的维护, 才能全面确保其功能正常, 使其安全稳定的运行, 呈现出高质量的诊断影像, 为临床工作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因此, 在医院X线设备的日常使用过程当中, 必须细心的对其做好维护工作。

3.1医院X线设备的一般维护:每台设备的主管使用人员除了进行的日常保养工作即检修除尘以外, 还要负责维修工程技术人员的配合, 加强对X线机机器内部的检修以及对其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检查、调整、测试, 并做好检查记录。

3.2医院X线设备的高压发生器维护:除了定期了解供电电源的电压、电阻等指标是否发生变化以外, 还要定期清洁球管头和高压发生器的电缆插头和插座, 并且均匀涂布新的脱水凡士林。在高压发生器的油循环不足时, 务必购买当地电力部门认证合格的新油予以注入[3]。

3.3 医院X线设备的X线球管头维护:在维护X线机球管头时要提高安全意识, 防止不必要的撞击。要更换新的球管头, 或者维修时, 必须由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员进行处理。在X线球管头使用过程中, 尽可能在球管头容量范围的80% 以内使用, 并且要切忌球管头外表面温度高于70℃, 最好不超过50℃。若在使用过程中, 球管头出现放电声或者异味时, 应立即切断电源、停止使用, 并找准原因排除故障, 经测试检查确定异常情况完全消失, 功能完全正常后, 才能再次投入使用[4]。

3.4 医院X线设备的机械部位维护:在医院X线设备的一般维护过程当中, 就要加强对机械部位的观察, 看其功能是否正常, 尤其要注意对钢丝绳的观察, 注意其磨损状态, 如果出现了毛刺, 应当立即予以更换。定期对机械部位进行擦拭, 防止异物腐蚀, 根据实际情况加注润滑油, 这样使用起来更加顺畅, 而且可以将磨损降到最小。对于制动系统要进行专项检查与维护, 看制动装置的状态是否正常、可靠, 确保其制动力控制在10 kg左右。在检查平衡系统时, 要注意对其进行调节, 确保操作力小于5 kg。

4 结语

如今, X线设备在各级医院中的使用都已经相当普遍, 它的适用性非常高, 可以用于辅助诊断多种疾病, 为治疗提供参考信息, 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但是, 在医院X线设备的日常使用过程当中, 必须要严格遵照厂家指导与说明书中的相关要求, 并对其做好保养与维护, 这样才能防止其发生故障, 使其时刻保持安全、稳定、准确的运行状态, 以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工作, 促进医疗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兰权, 陈悦欢, 郭继福, 等.医院放射诊疗设备应用安全管理的体会[J].医疗装备, 2014, (11) :69-70.

[2]黄赛威.放射科设备常见六类故障原因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 2013, (06) :145-146.

[3]冯定.计算机X线摄影故障分析与维护[J].医疗装备, 2014, 12:118-119.

大型X线影像设备 篇5

第一步:项目引进:建议通过省市行业协会、政府部门举办的招商引资项目洽谈会等活动,了解当地的投资环境及优惠政策,根据项目投资的规模,是否列入省市县重点项目等,签订项目合作协议,确定招商引资服务单位,加快项目的实施。

第二步:水厂选址:选择环境优美、周边无工业污染源、水资源条件得天独厚、交通便利。

第三步:制订公司章程、投资人与股东投资比例,进行工商注册登记,办理工商营业执照。

第四步:建设用地申请,由当地乡镇政府向县区国土部门提出建设用地申请审批。第五步:商标取名,商标的设计,申请商标注册,商标受理书30天左右,等商标注册证发证需较长时间,而且不一定能注册成功。建议可以直接转让商标。

第六步:项目立项及环境评估验收: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向发改委提出立项申请,项目经研究确定立项后,进行环境评估分析,向环境局提交环境评估表或研究报告,申请环保验收,验收通过后进行项目的建设。

第七步:考察选择自动化生产线设备商,要求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独立生产及安装调试保修生产线能力,主要了解5-20年内自动生产线运行业绩、涉水卫生许可证、技术专利证书等相关资质,确保生产线长期稳定运行。

饮用天然矿泉水是指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钻井采集的,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在一定区域未受污染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污染的水;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指标在天然周期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必须经过矿管部门鉴定并发放采矿许可证,周期为3年左右。

饮用纯净水是以符合原料要求的水(自来水)为生产用源水,采用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当的水净化工艺,加工制成的包装饮用水。

包装饮用水是指密封于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相关规定的包装材料及制品中,可供直接饮用的水。工艺基本采用纯净水生产工艺。

饮用天然水是以水井、山泉、水库、湖泊或高山冰川等,且未经公共供水系统的自然来源的水(自来水)为水源,制成的包装饮用水。

其他饮用水是以符合原料要求的水(自来水)为生产用源水,经适当的加工处理,可适量添加食品添加剂,但不得添加糖、甜味剂、香精香料或者其他食品配料加工制成的包装饮用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组织修订了《饮料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7版)》,并于2017年12月26日发布实施。包装饮用水食品生产许可证由生产企业向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受理,审查发证,包装饮用水生产许可类别编号0601。水处理设备应包括:粗滤设备(如砂滤、碳滤)、精滤设备、杀菌/除菌设备(如臭氧发生器及混合设备、紫外杀菌设备、过滤除菌设备)等,饮用纯净水还应具有反渗透设备或蒸馏设备或其他去离子设备。如使用过滤除菌设备,滤膜孔径应至少达到0.45μm的规格。水贮存设备(原水储水罐、成品水储水罐等)、水处理设备、清洗消毒系统、全自动灌装封盖(口)设备(禁止手工灌装、封盖)、自动喷码设备等。应根据工艺需要配备包装容器清洁消毒设施,如使用周转容器生产,应配备周转容器的清洗消毒设施。

设备布局应按工艺流程设计,一般包括:对水源水的粗滤、精滤、杀菌、灌装封盖(口)和灯检(或自动监测)。饮用纯净水还包括去离子净化(离子交换、电渗析法、反渗透、蒸馏等)。其他饮用水还可包括配料等工艺。具体产品按企业实际工艺流程生产,但其工艺流程必须科学合理,符合相关规定。

饮用纯净水允许采用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臭氧化作用或紫外线消毒杀菌及其他适当的水处理工艺;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天然泉水和饮用天然水仅允许采用脱气、曝气、倾析、过滤、臭氧化作用或紫外线消毒杀菌等不改变水的理化指标等基本物理化学特征的水处理工艺。

水源水控制。以来自公共供水系统的水为生产用源水的,应定期监测pH值、电导率、余氯等水源水质情况;以来自非公共供水系统的地表水或地下水为生产用源水的,应监测水质波动情况(如水温等),判定水源是否受到外界影响产生异常。

过滤(粗滤、精滤)控制。使用砂滤器、碳滤器、保安过滤器、精密过滤器、膜过滤器等,企业应对其过滤效果进行定期监测和记录,如膜过滤设备应有滤膜完整性监测仪表(如压力表等),还应根据过滤效果定期更换滤膜或滤料、定期反冲洗和清洗。

去离子净化控制。饮用纯净水及其他饮用水有该工艺的,应定期监测并记录净化程度;使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净化的,离子交换树脂及再生用盐必须符合相关要求。

食品加工用水储水罐应安装空气呼吸器。食品添加剂的添加必须采用自动化控制设备,禁止人工直接添加。

来自非公共供水系统的水作为生产用源水,应采用封闭管道进行输送,防止污染,不应用容器运到异地灌装。

配备周转容器的外洗设备、自动内洗消毒设备、灯检设备、自动灌装封盖(口)设备、盖清洁或消毒设备、喷码设备等,生产桶装饮用水的,还应配备拔盖设备、桶口热塑膜包裹密封设备。

周转使用的空桶的内部清洗消毒设备应为连续自动化设备,至少包括:预清洗、洗涤剂清洗、消毒剂清洗、水冲洗、成品水冲洗或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 19298)要求的水冲洗等,且不少于10个清洗消毒工位(含沥干工艺)。

如使用塑料软包装生产袋装水,应采用机械自动化灌装设备灌装,灌装设备应具有杀菌装置;采用自立袋等灌装的,上盖、旋盖等应完全自动化。

第八步:桶、瓶、袋、盖的包装供应商选择。要求包装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具备相关资质,产品检测报告,将选定的供应商列入进货查验制度(包装饮用水企十大质量管理制度之一)日常质量管理。应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对原辅料、包装容器供应商进行审核,并定期进行审核评估;应在和供应商签订的合同中明确双方承担的食品安全责任。包装容器应符合相应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相应产品标准的要求。

第九步:厂房设计与施工。建议由专业的包装饮用水设备厂家设计部根据工艺流程进行设计,充分考虑到食品安全的各项规定,进行整体设计,科学合理分区:一般作业区(水处理区、仓储区、外包装区、周转容器的检查区等)、准清洁作业区(配料区、预包装清洗消毒区等)、清洁作业区(灌装防护区等)。清洁作业区对空气进行过滤净化处理,加装空气过滤装置并定期清洁,清洁作业区空气洁净度(悬浮粒子、沉降菌)静态时应达到10000级且灌装局部达到100级,或整体洁净度达到1000级。设计参观通道,外部人员严禁进入车间。生产场所一般应设置水处理区、灌装防护区、包装区、原辅材料及包装容器仓库、成品仓库。采用可周转的容器生产包装饮用水,单独设立周转容器的检查和预处理区。周转容器不得露天储存,以免受到污染。如使用食品添加剂(气体除外),应设置配料区。

生产场所或生产车间入口处应设置更衣室,洗手、干手和消毒设施,换鞋(穿戴鞋套)或工作鞋靴消毒设施。清洁作业区入口应设置二次更衣区,洗手、干手和(或)消毒设施,换鞋(穿戴鞋套)或工作鞋靴消毒设施,并设置风淋设施。采用自带洁净室及洁净环境自动恢复功能的吹瓶、灌装、封盖(封口)一体,且其内部形成清洁作业环境的设备可不设在清洁作业区,可豁免设置二次更衣区和上述相关设施。

化验室:包装饮用水企业的检验能力至少满足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浑浊度(必要时)、臭氧浓度(有此工艺的)、电导率(饮用纯净水)、pH值(饮用纯净水)、色度等项目的测定。检验设备一般应具有:无菌室(或超净工作台)、灭菌锅、微生物培养箱、生物显微镜(或菌落计数器)、浊度仪、酸度计和电导率仪(适用饮用纯净水)、分析天平(0.1mg)(标准试剂采用铂钴比色法测色度时可不需要)、相应检测特征性指标的设备(出厂需检特征性指标项目时)及相关的计量器具等。

第十步:设备安装、调试

第十一步:办理取水许可证(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天然泉水、饮用天然水)、采矿许可证(饮用天然矿泉水其水

源还应有水源评价报告、水源水质跟踪监测报告)、制订公司《企业标准》、《质量手册管理制度》、《工艺流程 及作业指导书》、《关键性控制、杀菌控制记录》、《包装标签标识内容》等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生产科递交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及生产人员健康检查表、相关材料。

第十二步:审核、整改、发证。第十三步:包装标签的印刷、制作。

第十四步:职工培训,试生产运营,启动公司质量管理制度。第十五步:整体市场营销,配送服务、专卖店分销商管理

包装饮用水生产涉及的主要标准;序号 标准号 标准名称 1 GB/T 10789 饮料通则;

GB 1929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 GB 8537 饮用天然矿泉水;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7323 瓶装饮用纯净水;

GB 19304 定型包装饮用水企业生产卫生规范 GB 16330 饮用天然矿泉水厂卫生规范;

大型X线影像设备 篇6

【关键词】胸部;X线;平片;漏诊;因素;研究

【中图分类号】R816.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500-01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与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医疗机构胸部疾病检查诊断的准确率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胸部X线平片作为当前临床检查胸部疾病的首选方法,同时也是胸部组织总和投影的一种平面图像,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应用范围。但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提升,X线平片诊断胸部疾病的应用次数逐步降低,也使得胸部X线平片漏诊问题时常发生。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胸部X线平片的漏诊因素的研究,有助于降低临床漏诊的发生率,改善胸部X线平片诊断的质量与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组所研究的20例胸部X线平片漏诊患者是从医院收治的病例中选取出来的,其中男性有12例,女性有8例,他们的年龄在50-83岁之间。这些患者在临床胸部疾病的诊断中均利用X线平片进行诊断与确诊,均符合本组所研究的目的。

1.2方法

20例胸部疾病患者在临床X线平片检查的过程中,在X线平片拍摄完成之后,由上级医生对图像进行检查与判断。

2、结果

利用统计学的理论知识对胸部X线平片漏诊因素进行有效性分析与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2.1针对胸部X线平片出现漏诊的原因研究

通过将X线平片图像与上级医院胸部CT影像学图像进行对比性分析以及对患者的病史进行系统研究发现:20例胸部疾病患者中,只是单纯地照射正位胸片且缺少侧位胸片而被漏诊的患者有6例;部分肺野区中由于缺少对窗位的观察与调整窗宽而被漏诊的患者有8例;由于X线平片图像质量差、影响病变组织观察而被漏诊的患者有2例;由于临床治疗中填写申请单较为简单或者患者的病史填写不全面而导致X线平片的图像资料缺少重点标注与观察而被漏诊的患者有4例。

2.2针对胸部X线平片出现漏诊的病变部位的研究

通过将X线平片图像与胸部CT影像学图像进行对比性分析以及对患者的病史进行系统研究发现:20例胸部疾病患者中,右侧肺尖接近胸膜处被漏诊的患者有3例,左侧肺尖接近胸膜处而被漏诊的患者有4例;主支气管与器官病变而被漏诊的有4例;右侧或者左侧膈下区域而被漏诊的患者有4例;因为和心影有重合的部位,心影后方部位被漏诊的患者有3例;上纵隔旁被漏诊的患者有2例。

3、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胸部X线平片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再加上其检查流程操作简便,价格较低,射线的数量较少,对患者的身体伤害较小,一直被广大患者所认可与结束。但在实际的检查过程中,胸部X线平片的诊断是一种极为复杂的过程,需要影像学医生对患者的X线平片图像资料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仔细地综合性分析与归纳总结,这一过程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比如说患者临床资料不健全、X线平片图像不清晰、胸部疾病患者的疾病较严重需即刻治疗。因此,胸部X线平片漏诊现象时常发生,给患者的及时治疗带来很多的困难。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胸部X线平片漏诊因素的研究,有助于降低胸部X线平片漏诊的发生率,提升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效果与生存质量。

影像学的临床检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资料具有息息相关的联系,影像学医生脱离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对图像资料进行诊断,很难做出正确的临床疾病诊断。而临床医生在填写胸部X线平片检查申请单的时候,申请理由过于简单,影像学医生缺少相应的患者临床资料就没有途径对临床资料与胸部X线平片的图像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与对比性重点观察。再加上很多医疗机构的影像学医生的临床实践经验不足,在对胸部X线平片图像资料进行观察的过程中,缺少对部分肺野区中窗位的观察与调整窗宽,这是导致胸部X线平片漏诊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对胸部疾病患进行诊断的过程中,临床主治医生需要在填写胸部X线平片检查申请单的时候,详细地标注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病史、检查体征等,为影像学特征检查提供最直接的数据与文字资料。

本组所研究的20例胸部X线平片漏诊患者中,单纯地照射正位胸片且缺少侧位胸片而被漏诊的患者有6例。这是因为很多医疗机构的临床医生更多时候满足于胸部正位平片的检查,对于侧位平片检查的重要性与价值缺少足够的认识,再加上心脏器官与周围组织的遮掩,使得很多胸部病变组织在正位平片中被忽视而出现漏诊现象。

综上所述,胸部X线平片出现漏诊的常见病变组织与原因大多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需要影像学医生与临床主治医生要深刻认识到胸部X线平片对胸部疾病科学诊断的意义与重要性以及出现漏诊的原因,在临床实践中对时常被漏诊的病变组织仔细观察与研究,争取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胸部X线平片漏诊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马晓华.急性胸背部外伤骨折X线漏诊原因与预防[J].中外医疗,2010(10):913-914

[2]董德柱,李素芹,李玉报.26例早期肺癌X線平片误漏诊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7(05):734-736

大型X线影像设备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90例患者的正位胸片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男患者50例, 女患者40例, 患者年龄18~50岁, 平均年龄 (35.5±4.6) 岁。

1.2设备与方法

1.2.1设备:全部患者均使用GE公司提供的XR/D立式数字X线摄影机, 以及由Kodak公司提供的CR800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 包括与之相匹配的带电视遥控X线机;测试版由德国某公司提供。

1.2.2方法:通过DR与CR摄取患者正位胸片的投照条件, 使用测试版分别测量二者的空间分辨率, 对全部患者的正位胸片进行摄取, 对比二者的图像质量, 同时对受检者在进行胸部正片进行摄取过程中涉及到的照射剂量进行统计学处理;以受试者和主治医师递交的报告时间以及DR与CR功能特点、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3统计学分析:本组实验有关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 表示, 同时予以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DR与CR的空间分辨率:CR的空间分辨率为1.4~2.8 LP/mm, DR的空间分辨率为2.8~3.6 LP/mm, 二者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见DR明显优于CR, 其提供的丰富信息量, 可使能量减影, 特别是组织均衡技术的应用更是显著改善了胸部病灶的可视性。

2.2比较DR与CR的平均照射量:90例CR的平均照射量为6 m As, DR的平均照射量为1.57 m As, 二者比较, DR的平均照射量明显比CR少,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比较DR与CR的各自优势:二者均具有超强的质量控制模板和技术处理优势, 图像质量均可以保障稳定性, 但DR明显优于CR。

2.4比较DR与CR的平均检查时间:从开始进行检查到最后图像经由医师工作站发出, DR与CR的检查时间同传统的摄影方式相比, 减少了约75%和25%, 且DR的平均检查时间明显短于CR,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目前, 传统的X线摄影技术已不再适应国内医学技术和设备的发展, DR与CR的出现, 正逐渐被临床接受与认可, 因二者自身具有的高质量图像和高效率水平, 使其在临床方面得到广泛推广与使用[2]。

CR系统采用透明基板, 荧光层发出的荧光可透过地基板向另一侧的光检测器传送, 被整理收集。这样一来, 信号的输出幅度就会显著增强, 从而使图像更加清晰可见。除此之外, 双面阅读IP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加厚了荧光层, 而且其采用的细微荧光颗粒, 可以使X线的吸收率得到更大的提高[3]。所以, 双面阅读CR系统和单面CR系统相比, 具有更大的优势。

DR摄影的原理在于系统之中的碘化铯晶体以及非晶硅光电二级管层面之间可以实现充分结合, 由此间接转换而成的FPD (平板探测器) 主要利用X线光子和碘化铯晶体的共同作用产生荧光, 荧光光子会再次经过硅光电二极管的阵列向数字信息转换, 再加上碘化铯晶体呈针状与FPD表面是垂直排列的位置关系, 在转换光的过程中, 针状单晶体会形成全发射, 可显著降低闪烁光体对光的扩散作用, 其可利用比较后的闪烁体层, 提高FPD的量子检出效率[4,5]。

DR与CR不仅在各自工作原理方面存在不同, 在性价比、操作程序以及售后服务、功能特点、机器质量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二者之间进行综合比较, DR明显优于CR。

在本组实验之中, DR和CR均能显著提高图像质量, 也能够不同程度的降低辐射给受检者的X线照射量, 但DR在工作效率以及医院受益方面却显著优于CR,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DR与CR在图像质量、后期处理以及患者吸收剂量等方面比较, DR明显优于CR, 值得积极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赵永霞.数字乳腺X线摄影各系统影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比较研究[D].泰安:泰山医学院, 2008.

[2]赵永霞, 秦维昌, 刘传亚, 等.数字X线摄影与双面阅读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辐射剂量和影像质量的比较[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1, 45 (11) :1059-1062.

[3]宋少娟, 焦方莲, 亓恒涛, 等.单双面阅读成像板影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对比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7, 41 (28) :970-971.

[4]蒋晓瑜, 纵坚平.直接辐射成像 (DR) 在常规X光医学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图像图形学报2010, 5 (38) :706-709.

乳腺黏液癌的钼靶X线影像表现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3年6月—2013年8月间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黏液癌患者, 年龄34岁~80岁, 年龄跨度大, 主要集中在40岁~50岁;临床表现均有皮肤局部轻微凹陷, 乳头稍偏斜改变;扪及肿块10例, 肿块位于左乳7例, 右乳3例, 均为单发。触诊多数境界清楚, 活动较差, 质地韧7例, 硬实4例。发现肿块时间2月个~2年, 肿块最大直径约2 cm~6 cm, 肿块生长缓慢。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低回声结节, 内部血流稀少6例;混合型回声, 肿块外血流见条状血流, 肿块内部血流呈短片状3例;低回声结节, 无明显血流1例。无阳性发现1例。本组患者全部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1.2检查方法及设备常规进行临床检查后, 使用意大利GIOTTO公司HI-TFCH乳腺钼靶X线机进行X线摄影。常规双侧乳腺摄片, 投照取头尾位和内外侧斜位, 重点观察有无恶性征象。

2结果

本组11例病例, 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均无明显恶性特征表现;钼靶X线片显示, 皮肤局部增厚10例;多腺体型10例, 脂肪型1例;中~高密度圆形肿块, 边界较清8例, 占72%;肿块伴有毛刺1例;肿块伴小片状钙化1例;团片状致密影, 边界不清1例。病理类型均为乳腺黏液癌, 其中乳腺黏液癌伴浸润性导管癌1例;乳腺黏液癌, 富于细胞型1例;乳腺黏液癌伴部分导管内癌1例;乳腺黏液癌, 稀少细胞亚型1例。

3讨论

乳腺黏液癌是一种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 生长缓慢, 恶性程度相对较低, 发病率低, 预后明显好于其他浸润性乳腺癌的乳腺肿瘤。其病理上的定义为大量肉眼可见的黏液, 肿瘤细胞巢漂浮于上皮性黏液内, 镜下见瘤细胞团为黏液包绕, 黏液组织至少占1/3, 细胞分化较好[2]。由于黏液癌预后较其他组织学类型好, 因此及早发现、尽早治疗, 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乳腺黏液癌发病率较低, 临床病程较长, 癌灶多发生在乳腺周围部位, 且内部含有一定的黏液, 边界清晰, 故触诊时常因边界清楚, 有韧质感而被误为良性病变或被忽视。超声检查敏感性低, 约半数以上的黏液癌声像图表现为肿块边界清楚, 形态规则, 回声均匀, 后方回声轻度增强, 酷似纤维腺瘤征象[1]。本组病例有2例误报为纤维腺瘤, 其余病例超声几乎无恶性发现, 因而了解黏液癌钼靶X线影像特点, 对协助诊断、早期确定病变性质非常重要。

乳腺黏液癌X线征象:在脂肪型中肿块可显示其全貌, 为圆形肿块, 境界清晰, 边界锐利, 易误诊为良性;多腺体型中主要表现为圆形、类圆形的团块影或不规则肿块, 可观察到肿瘤边缘短毛刺, 结构扭曲, 瘤周浸润, 常并发纤维组织增生, 对皮肤及乳头牵拉, 可见皮肤内陷 (酒窝征、乳头凹陷等) ;瘤体内钙化比较粗大, 形态不规则, 这是由于黏液癌间质内发生钙化, 少数瘤体可见簇状、沙砾状、小片状钙化, 浅钙化影。肿瘤如果靠近皮肤, 多可观察到周围的皮肤受侵增厚, 由于瘤灶内含大量黏液, 密度较低, 必须补充导管造影或者磁共振成像 (MRI) 检查, 可见瘤周导管分支扩张, 受压移位、瘤体边缘导管中断, 僵硬。

类圆形肿块表现的乳腺黏液癌主要需与纤维腺瘤、乳腺囊肿等良性病变鉴别, 乳腺囊肿可以借助超声进行鉴别, 黏液癌多发生在绝经后或年纪较大的中老年妇女, 纤维腺瘤发病年龄较轻, 多见于18岁~25岁的年轻女性[3]。笔者认为对于边界清类圆形肿块及不成形的团片状肿块, 务必要结合临床体检, 特别是视诊及触诊, 黏液癌有皮肤增厚, 乳头轻微偏移等细微变化, 触诊较硬实, 活动性较差。因此, 乳腺黏液癌的诊断需综合判断。

在基层医院的工作中, 超声及乳腺钼靶X线一般作为一线检查方法, 乳腺组织位置表浅, 比较容易进行手术及病理活检, 而超声的敏感性太低, 故充分认识乳腺黏液癌乳腺钼靶X线特点, 对确定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峻, 肖祥胜.乳腺黏液癌的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影像特征对比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32 (6) :18-19.

[2]赵宏耀, 田金红, 田林.乳腺黏液癌15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 2011, 5 (4) :47-48.

数字X线摄影技术的发展与设备维护 篇9

关键词:数字X线摄影,平板探测器,维护

在实现现代化医院信息化管理中,医学图像存储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tem,PACS)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实现PACS时,首先必须使医学图像数字化,尽管CT、MR、DSA、ECT、及超声波等图像均已实现数字化,而普通X线摄影是临床放射学检查中应用最普遍的成像方式,但我国大多数医院目前仍处于屏/片系统的非数字化阶段,成为实现PACS的瓶颈问题。DR(digital radiography)的发展为放射诊断影像全数字化及数字化医院提供了良好的机遇。DR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I.I-TV系统基础上,利用A/D转换器将模拟视频信号数字化,进行计算机图像处理。随着微电子、光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X线的数字探测器和设备也迅速发展,冲破了传统的X线检查技术的限制,实现了图像信息的数字化,从而为提供高质量的X线影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各种高新技术融入到了X线成像设备之中,其涉及的知识范围、工作原理、影像评价标准和设备日常维护都对技术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1 DR技术的发展及应用问题

虽然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但是DR技术的发展潜力仍然很大,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微电子和材料技术的发展,DR技术还将不断前进。几个主要的研究方向是进一步提高成像的精度和速度,降低成像所需的辐射剂量,改善软件性能,拓宽应用范围。但是这并不意味DR技术还不成熟,衡量一项新的医学影像技术是否成熟有如下几点:是否具有临床接受的图像质量;系统是否稳定可靠;价格能否为用户接受;而DR技术已经完全满足了这些条件。未来几年DR技术发展的重点是数字化乳腺摄影、动态实时成像和平板CT。

DR技术在我国的临床应用已近10 a时间,要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还需要其他应用系统的支持,例如患者注册登记系统、诊断工作站等的配合。其中诊断工作站尤为重要,因为DR图像的动态范围非常大,包括了比胶片能记录的范围大得多的图像信息,只有采用软拷贝阅读才能充分利用这些信息,最好地发挥DR系统的技术性能。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工作流管理,如果DR系统不支持工作流管理,需要技师从系统操作台键入患者信息资料,在患者流量很高的时候会造成严重的速度瓶颈问题,因此在高患者流量的环境中必须考虑这一问题,在建立DR应用系统时一定要保证DR系统能直接从HIS/RIS中直接获取患者信息。

2 DR系统使用维护

做好DR系统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也是保证图像质量及其延长设备寿命的主要手段。DR系统的维护工作与常规X线设备有其共同点,也有其特殊性,其中X线管、高压发生器以及系统电气机械部件与常规X线机基本一致。最大的不同在于平板探测器的维护,其主要包括日常检查与定期校准。

2.1 日常维护检查

DR系统必须以正确的操作次序来维护,以便为操作人员和患者提供安全保障。经常检查,可以防止患者或影像数据丢失以得到良好影像质量,因此检查记录设备运行的环境温度、湿度,使设备在所需的环境条件下正常运行;经常检查运动部件的工作状态,避免在工作状态下对平板探测器产生较大的震动和冲击;每日要做好设备的清洁,检查设备的完好性,包括紧固件是否牢固,指示灯、显示屏、开关等是否显示正常,电缆、连接头等配件连接的牢固性以及设备、平板探测器的良好接地状态。还要经常观察X线影像是否有缺陷或异常状况,做到及时发现尽快解决。X线管在每天开始使用时应遵循球管预热程序进行预热,避免在冷却状态下使用。

2.2 平板探测器定期校准

平板探测器是精密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电子基准漂移现象,需要定期校准。根据不同生产商操作手册的要求,每周或每月严格按要求至少进行一次探测器校准,这样才能得到高质量的X线影像。探测器的校准一般包括偏移量校准、增益校准和象素校准3个方面的工作。

偏移量校准的目的是保证在没有X光入射的情况下像素中读出的数据为0。增益校准是获取没有物体遮挡的X线入射时探测器中读取的图像用来计算增益系数,在有X线入射的物体图像之后,通过计算把每个像素的增益系数进行统一,消除不同像素的增益系数不同带来的影响。像素校准是通过程序查找坏点或坏线并记录下来,在通过获取有X线入射的物体图像之后,依据坏点的位置周围的正常点的像素值进行加权,计算出坏点的位置所在点的像素值,提供修复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在校准过程中,如果平板探测器的温度超过规定的限度,校准会失败,因此在校准前应让平板探测器在工作或备用状态下,处于一个稳定的温度环境中。

3 结束语

大型X线影像设备 篇10

1 了解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教学特点, 掌握课程教学方法和重点

1.1 X线诊断课程教学特点

(1) X线诊断教学资料库[1]建设完备:X线诊断学属于形态学范畴, 单靠理论教学很难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因此需要完备的X线教学资料 (即教学照片) 供学生阅读, 但是现阶段我校的辅助教材很少, 无法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中学生听得多、见得少, 理论和实际联系不上。虽然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解决了很多问题, 但是教学课件的应用需要相应的制作条件, 这给每位教师提出了难题。

(2) 对师资水平要求高:该课程内容多, 学时少, 要求教师不仅熟练掌握X线诊断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的临床知识, 还需具备X线诊断的全方位教学能力, 通晓教材内容, 能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合理安排课时。影像教研室教师需加强与解剖、内外科等教研室教师的交流, 为讲述各部位X线诊断的基本理论和临床知识打下坚实基础。所以, 对教师的知识层次和知识内涵要求较高, 故年资较轻教师和资深教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外也要求该专业的实验员有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更好地协助教师讲好课。这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 更有利于学生学习。

1.2 X线诊断学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重点

随着影像技术的高速发展, 医学影像诊断发生了质的飞跃, X线的检查与诊断已不能满足临床疾病的诊断需求, 如中枢神经系统的检查诊断已被CT和MRI所取代, 因此X线诊断学的教学重点及教学内容都要有所调整。所以在教学中, 首先要使学生掌握X线诊断的基本原理和检查方法, 认真细致地观察、分析、分辨正常与异常, 集合X线各种病理表现, 结合临床资料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逻辑推理, 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诊断。另外, 在各个章节中, 教学重点不同, 应以每一章的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讲解, 而对一些少见病的X线诊断, 可以不讲授或粗略带过, 使授课的主要内容更贴近临床实际。如在讲授“骨的感染性疾病”的X线诊断时, 重点讲授骨结核与化脓性骨髓炎。

2 激发学生对X线诊断的学习兴趣, 并认识X线诊断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2.1 激发学生对X线诊断的学习兴趣

要学好X线诊断学, 首先要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 因为兴趣是最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 是促进人们求知欲的强大动力, 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条件。为了使学生重视X线诊断课, 首先要讲X线诊断学在当今医学领域中的地位和应用范围及其概况和发展前景等, 使学生树立专业思想,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特别是部分学生的专业思想不牢固, 存在担心X线对人体有危害以及担心学不好X线诊断等思想问题, 为此, 要引导学生从思想上重视X线诊断课, 明确学习目的, 端正学习态度。本学科专业性较强, 涉及的知识面较广, 所以在备课和授课当中, 要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实践性、多变性、衔接性、反馈性及趣味性等特点, 授课时教学语言要准确、明了、生动、形象、亲切、自然, 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2 让学生认识X线诊断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X线诊断是医学影像诊断中最基本的诊断手段, 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对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科等临床疾病的诊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一些临床医生对X线诊断学及其他影像诊断学成像技术基本成像原理和图像特点等不了解, 往往不能选择正确的检查方法, 以致病情判断不准或贻误病情。如一早期胃癌病人, 做上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是最佳选择, 而如果做腹部CT检查有可能发现不了病变。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懂得X线在临床诊疗中的作用, 从思想上认识到影像诊断, 特别是X线诊断在临床医疗中的必要性。

3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提高教学质量

3.1 充分应用多媒体课件

X线诊断教学中需要大量的X线图片, 如果没有图像则很难较好地实施影像学教学。传统教学方式中的粉笔和黑板不能逼真地体现图像特点, 学生难以理解。要解决这些问题, 就要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师可以通过在屏幕上直接展示和讲解X线图像,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影像诊断思维, 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动态效果、声像结合进行讲解, 这种直观的方法容易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如在讲解消化系统胃肠道正常X线表现时, 可播放胃肠道造影的动态图像, 使学生对胃肠道管壁、官腔、黏膜及蠕动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采用胶片进行X线诊断实践教学的同时, 可利用网络补充最新的片库资料, 供学生开拓视野, 增强学习兴趣, 达到教学目标。

3.2 开通教学微博,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新浪微博组建该门课程的“X线叽歪地”微博, 要求每位学生到新浪上申请微博, 通过“关注”方式加入“X线叽歪地”微博。安排学习委员担当微博管理员, 主要负责整理微博信息, 包括学生对不同问题的答复以及提出的新问题等, 最后分门别类汇总反馈给任课教师, 或任课教师直接参与微博互动。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 我们发布六大讨论主题, 共有502人次参加讨论, 根据了解, 有一部分参与者并非本班学生, 而是一部分活跃在临床一线的临床医生和高年级同专业学生。比如在讨论原发性肺结核X线诊断时, 大家提出不同的影像特征看法和引起病灶发病的各种机理, 并且结合临床经验给出一些诊疗方案, 学生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 通过查找资料, 继续在微博上发言, 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相关知识得到了丰富和加深。

3.3 通俗易懂的比喻和来自生活常识的贴切对照,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授课中教师运用形象贴切的比喻, 能让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如在讲解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中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和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X线表现特点分别是“三均匀”和“三不均匀”, 可根据这两型结核不同的发病机制, 运用生活中较常见的事例进行讲解。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是由于大量结核杆菌一次或短时间内数次侵入血液循环所引起, 而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是由于较少量的结核杆菌在较长时间内多次侵入血液循环所造成, 所以我们把它们比喻成在一块地上播种的种子, 由于播种的量、时间及次数不同, 收获的苗的分布、大小及高度就不一样。这就对应于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三不均匀”, 使得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化。

3.4 重视临床影像诊断的方法, 提高X线诊断技能水平

临床影像诊断思维的培养, 在影像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脱离了诊断思维, 影像诊断学就会变成简单的看图说话。根据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实际情况, 由于开设的临床课程少, 临床实践更少, 对于如何根据影像资料结合临床相关知识诊断疾病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 要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影像诊断思维的培养, 否则学生对于“同病异影, 异病同影”的影像学特点会感到无所适从, 对疾病的鉴别诊断难以掌握。如在讲授支气管肺癌X线表现时, 通常要求学生从观察影像的基本征象开始, 分析病灶的部位、数目、形态、大小、密度、边缘、病灶周围组织情况等表现, 然后考虑哪些疾病有此类表现, 如结核球、炎性假瘤等, 列出鉴别诊断, 再分析细微征象, 同时结合临床表现及病史, 最后综合所掌握的X线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作出判断, 并给出建议。在教学中对学生影像诊断思路的培养可使学生对X线诊断知识的学习不限于死记硬背, 而能活学活用, 从而尽快掌握诊断技巧, 适应临床工作。

通过实施以上方法,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学生对X线诊断学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有了明显提高, 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能发挥主动性、能动性。今后, 我们还应不断探索、总结, 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上一篇:小学课外阅读工作下一篇:气压法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