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初中物理教学

2024-07-23

情境创设初中物理教学(精选十篇)

情境创设初中物理教学 篇1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如果教师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 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也可以超越狭隘的数学教学内容, 让学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学习内容, 让数学“活”起来。本课题的研究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及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出发, 创设出丰富的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 (课前预设情境, 课内生成情境) , 作为支持和鼓励学生的源泉, 是实现课程目标, 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 好的教学情境能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 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好奇、渴求、探究、协作、交流等学习欲望, 不断地提出问题、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 从而获得对数学的真正理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数学情境是进一步深化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体性

现代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教材为主线。数学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活的学习主体, 教师不可以用传统的知识讲授替代主体的活动, 要给学生以自由、活动的空间, 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情境教学不仅仅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还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要优化课堂情境, 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渴望, 充分感受数学, 主动探究数学, 主动运用数学。

例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节课时, 学生已学习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我们就从复习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为起点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1;点和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学生回答:有三种关系:圆内、圆上、圆外。

问题2:怎样判定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学生回答:可以用点到圆心的距离d与圆的半径r之间的大小关系来判定:当d>r时, 点在圆外;当d=r时, 点在圆上;当d<r时, 点在圆内。

教师小结: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我们可以用圆心到点的距离d和半径r的数量关系来判定。

问题3:如果把一个点换成一条直线 (用米尺表示一直线, 与黑板上已画好的圆组合进行演示位置关系) , 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在同一平面内, 直线与圆有几种位置关系?

学生在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启发下, 通过教具的演示, 很快就能得出直线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 并得出其判定定理。以同样的形式来组织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学生的探究成功的体验将会更充分。

在这里, 通过复习与新授知识相似的旧知识引入课题, 既是情境的创设, 又能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有一个共同点的起点, 这有利于全体学生的知识建构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课堂上,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以激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 通过探索, 解决问题, 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 只有感受真切, 才能入境。要做到这一点, 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小而具体、具有启发性, 同时又有适当的难度, 与课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 不要运用不恰当的比喻, 这样不利于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和准确使用数学语言能力的形成。

例如, 我在进行《多边形的外角和》这一课教学时, 我创设了如下的问题情境:小敏在一个五边形广场周围的小路上按逆时针方向跑步, 他每跑完一圈, 身体转过的角度之和是多少?接着, 再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实际问题的启示思考推广到一般情形。

除创设问题情境外, 还可以创设新颖、幽默等各种教学情境, 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华到自己的需要之中去, 从而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三、情境教学贯穿实践性

情境教学注重“情感”, 又提倡“学以致用”, 努力使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同时还通过实际应用来强化学习成功所带来的快乐。我们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特有的功能, 在拓展的宽阔的数学教学空间里, 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 又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情境。例如, 在进行《测量旗杆的高度》这一课时, 我把学生带到了操场上, 进行了真实的户外实际测量, 其教学效果可谓“百问不如一做”, 同时对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交际能力等等, 都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和训练。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我不忘经常创设教学情境, 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发展, 让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角色, 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数学成绩也稳步提高。至此我似乎感觉在情境教学的领域中找到了如何将素质教育纳入课堂教学, 融入学校的各个层面的有效途径, 并且可以继续满怀信心地走下去。

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促进者。新课程要求教师既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尊重、赞赏、信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教师和学生互相展示案例, 改变了单向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 真正形成了师生是互动的“学习共同体”。

四、初步成效

1. 课堂气氛活跃, 提高了师生的思维量。

由于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其中所含的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使得学生对数学认识发生改变, 进而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态度发生了转变,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与“创新精神”。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 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量。另一方面, 由于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具有灵活的教学机智, 引导好学生, 在提高了学生的思维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思维量。

2. 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得到提高, 问题的设计逐步科学, 教学板块清晰, 情境设计能力逐步明显提高。

通过研究, 我们的教师不再“以本为本”, 不再拘于课本上的情境, 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教内容创设出合理的、有效的情境, 能借助于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的问题更具有层次性、针对性, 使得课堂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3.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明显增强, 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数学学习的方式不断地多元化。

由于教师的情境创设, 使学生明确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是“有意义的”, 课后我们教师布置的一系列的实习作业使学生既把数学应用于生活, 又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五、主要成果

通过前期的研究, 我们课题组开设了20多堂研究课, 课题组教学撰写了大量的论文,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六、存在的问题及下阶段重点研究的问题

通过前阶段的研究, 我们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我们下阶段着重要解决的是:

1. 教师对情境设计的科学性判断与评析、情境创设

的原则掌握不准确方面的问题、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情境的研究与把握。

2.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个性化设置情境;

如何针对学生原知进行情境设计。

七、几点想法

1. 学校课题的研究, 只要立足于课堂主阵地, 研究就一定有生命力。

2. 学校课题研究的目标, 应立足于师生两个方面———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

我们是年轻的, 因此我们的做法和想法还比较肤浅;课题研究是年轻的, 因此我们的失败和挫折都可能存在。但我们相信, 只要我们继续努力、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相信最终成功属于我们!

摘要: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的。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 以创设情境为主线, 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 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

初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篇2

方 延 山

初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果。本文对初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意义、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

所谓教学情境,就是使学生从事学习活动、产生学习行为的一种环境或背景,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它是教学信息的载体,能给学生提供课堂思考的背景,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中思考、学习,并获得科学知识。教师如能创设出恰当合适的教学情境,就能将各种比较难的知识点形象化地融入其中,甚至一些比较枯燥无味的知识点也能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记忆深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成绩。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创造不同的教学情境,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开展探究性学习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是科学教育的必然要求。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过于强调知识的重要性、理论性,忽视学生的实际兴趣,淡化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创造性,而要学好化学必须和学生一起去感受、认识、探索、分析,采取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对话、辩论等积极的学习方式,以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形成和发展学习能力的依托,是学习行为赖以运作的主渠道,也是自我发展的支柱所在。例如在物质性质的教学中,氧气、二氧化碳、金属等性质的学习,教材都是通过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体会、去总结物质的性质。

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究性为主的学习方式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很重要,也是我们要去认真贯彻和实施的。如何让学生更好的进行探究性学习就尤为重要。现在学生思维活跃、开放,而且容易开小差,走神、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这就需要我们想办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进入一种比较好的学习状态,来进行有益于化学学习的思考。教学情境的创设就可以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好的教学情境能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后,学生对核外电子的排布不太理解,教师可以在体锻课的时候用10分钟来玩一个游戏,让男生当质子,女生当核外电子,男女生自由组合成一些原子或离子,谁先组合成功谁就先自由活动。这样以游戏的方式创设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性和集体感。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初中化学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备课时可根据所讲授的知识内容的特点,接合实际生活的事例,接合一些化学实验,制造“事故”,发挥联想或进行特定讨论等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

1.小中见大,微观问题宏观化

在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时,就要开始学习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等知识,这些都是微观世界的物质,看不见,摸不着,很难去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快的学习掌握这些知识点,我们教师有必要给他们创设一种情境,把微观问题宏观化。

如在讲解分子的特性的时候,来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和分子间是有间隔的这二个性质时,都是用宏观上可观察,可察觉的事例来证明的。讲完后可以反过来问学生:如何证明空气的存在?学生一般会想到空气可被压缩、风的存在等等,这些事例反过来又可以证明空气的特性。

在讲到原子的结构时课本上也有一个很好的情境创设,把原子比作一个大的足球场,原子核就是其中的一个蚂蚁,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个情境,重点来讲解原子的内部结构和内部微粒质量的关系。讲解分子和原子的关系时,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是水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然后来表述自己身边能够看到的。学生一般会想到自己身边还有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同胞兄弟,而且一同被一个大一些的氧原子牵着手,远处还有好多相同的组合,且都在不停的运动着。在讲到原子结构示意图时可以做上文所提到的让男女生分别做质子和电子来排出结构示意图游戏。用建筑物是由砖、瓦构成来比喻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启发学生联想,开拓思路。

2.制造“事故”,“故弄玄虚”

有时候平铺直述的讲解学生容易疲劳,注意力也会不集中,如果我们在讲课时故意制造出一些“事故”来,一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来可以给学生提提神,让他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甚至可以把学生经常错的地方先来一次错误重现。

如在介绍各种实验室仪器时,就可以故意写出一些错别字:把试管写成“试卷”,把水槽写成“水糟”,把药匙写成“小勺”,长颈漏斗说成“长脖子漏斗”等,然后再一一加以纠正。

演示制取氧气的实验时,可以故意让试管口向上,等试管炸裂后再让学生来思考为什么,最后来给学生解释,也可以等实验结束后不急着取出导管,继续做氧气有关性质实验,等水槽内水被吸上来使试管炸裂后再来解释。这样的教师犯错会让学生记忆深刻。在讲解H2和CO还原Fe2O3和CuO的时候,也可以用这种方法。

在讲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也可以故意把化学方程式不配平,最后做出的结果有出入。有时学生会提醒,及时纠正即可。

3.源于生活,展开讨论

学生对这些生活中常见到的现象比较感兴趣,会积极地进行思考,纷纷要求回答问题,最后通过教师的归纳和总结,能很好地带动学生的思维,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其他相关的例子,大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趣味和轻松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例如,可以以“厨房中的化学知识”来展开复习设计,厨房中的白醋、大理石台、开水壶中的水垢、铁锅、铝锅,还有小苏打、纯碱、咸菜、胃酸、洗洁精的乳化功能等等都可以用来复习一些相关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等。

例如,在学习气体的溶解度时,为了形象说明它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提出以下问题:大家喝可乐时,打开盖子前摇晃几下,打开后会有许多气泡冒出来,为什么?夏天天气闷热时,可以看到池塘里的鱼会不时跳出水面,这又是为什么?

又如,在“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一节的学习中,笔者预先请学生各自收集一些口香糖、火腿肠、方便面、果汁饮料的包装纸。上课时先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然后请学生观察各种包装说明,统计、分析其成分,根据词典查找各种成分的作用、性质和危害,并讨论总结出小组意见,进行全班交流。学生面对这些平时天天享用,但对其中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并不在意的食品和饮料,探究和交流的热情很高。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和分析讨论,不但各种营养素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也对过分钟情于方便面、火腿肠及饮料的“快捷生活方式”进行了反思,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4.化学实验,信手拈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生活中的酸、碱、盐”这一章节时,可以在实验室设计一个情境,给学生一些实验仪器、药品,让他们分组来进行药品间两两的反应,最后分小组来总结出一些酸碱盐的性质。

又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制法时,为解决气体的实验制法的基本思路,可以设置如下问题:(1)现有碳酸钙、碳酸钠、石灰石、稀盐酸等药品,请同学们动手实验,最后选择出合适的反应物。

(2)能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为什么?

(3)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应该选择怎样的实验装置?为什么?(4)应该选择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能不能跟氧气的收集方法相同?为什么?(5)怎样检验生成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6)怎样证明集气瓶里已经收集满了二氧化碳?

有些家庭实验也可以让学生提高化学的学习兴趣。如可以让学生将鸡蛋放在食醋中,可以着到鸡蛋起浮下沉;可以教学生用食醋去清洗开水壶中的水垢;还可以教学生如何洗去衣服上的油污及圆珠笔划痕等。

5.情真意切,以情创境

教师上课只有情真意切,才能激励和感召学生。在讲到水资源这一节时,可以告诉学生我们国家水资源是多少的贫乏,西部等省工农业生产是多少的缺水等。当讲到化学工业时,教师可满怀豪情地告诉学生,我国的煤、石油、水泥、钢铁等年产量世界第一,许多尖端科技已超过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三、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层次,适时提出学生熟知但又一时解释不了的问题,造成学生认知冲突。这样就能创造直观而富有趣味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和情感,使之进入特定的学习状态。因而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设置好课堂教学情境,就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1.好的教学情境要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也就是关注每一个学生,是化学课程改革非常强调的一个重要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要求面向全体,力求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新教材在内容的编写上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无论哪一种类型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通过化学情境的创设,让他们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提高,也使得一些弱势学生得到了善待。

2.好的教学情境能深化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法

新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创设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将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对话、辩论等积极的学习方式融为一体,以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3.好的教学情境内容注重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化学知识接触较多,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习兴趣提高。如通过铁生锈和防锈等知识内容的情境创设,学生既体验了主动合作的学习乐趣,又通过分析铁生锈对人类造成的损失,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真正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从真实的情景中去学习化学,强调化学科学知识的应用。

初中数学创设情境教学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设情境教学

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中间或结束。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需要,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促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创设教学情境的六种常用形式进行探究。

一、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过去我们经常关注到,兴趣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所起的动力系统的功能,因为它影响着认知活动的效率和方式,关系着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让我学”不如“我要学”,这些经验就揭示了兴趣在教学中的作用。

但是,我们学习《数学课程标准》,还要重视情感与态度作为教学目标的地位,由于数学教学具有促进学生情感发展的价值,数学教学作为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对于学生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而且是一个心理体验的过程.兴趣的培养、意志的锻炼、习惯的养成等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发展,也是我们重要的教学目标。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学生恰当的问题情境中,培养了与人合作的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逐渐被开放、热烈、富于创造性的互动式课堂气氛所代替,成为激发学生潜力的最佳土壤.不同层次的问题情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了成功,使他们爱学、乐学、学会 。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任务需要完成,作为数学课,更应该体现的是“数学味”。而过浓的“数学味”容易让学生望而生畏,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一节课的教学中,设计或创造一些合适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创造一个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激发求知欲望,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体验数学的美,领会数学的本质,在探究与应用中享受创新的快乐,使学生在获得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创设“故事情境”,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产生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数学故事。在设计数学教学情境时,可充分挖掘数学史料,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创设数学情境,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从中学习数学知识,接受思想教育。如高斯、笛卡儿、牛顿及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华罗庚、陈景润,都有很多故事可以用来设计数学情境,比如在讲“反证法”这一节时,可以向学生讲这样一则故事:南北朝时,有一个七岁的孩子叫王戎。有一次,他和其他小朋友出去玩,看到了路边的李子树上结满了李子,多到都把树枝压断了.许多小朋友争相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这李子树就长在路边但却结满了那么多果实,其果实必定是苦的。”后来别人摘来果实一尝,果然如此。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归纳出王戎的“反证法”的分析步骤,并举一反三, 解决其他实际问题。

三、创设实验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思维是从活动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问存在着鲜明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是在操作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新的知识,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投入到主动学习的状态中去,数学中有些慨念比较抽象,教师可提供直观的材料,或通过具体实验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画图、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先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之后再来研究具体的问题,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授“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些长短不一的小木棒,让学生自己分组动手拼出三角形,活动过程中有些学生的三条木棒能组成一个三角形,而有些学生的却不能,再进一步追问何时才能组成三角形呢?学生继而就产生了认知并继续探索, 很直观牢固地掌握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四、创设竞争性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适当开展一些合理的学习竞赛活动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布鲁纳就在他的发现学习理论中强调,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是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因此,教学中,我们可适当创设竞争情境,引入竞争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激发学习兴趣。如在做练习时,我们可以设计形式多样的竞争:把竞争带入课堂,利用学生自尊心、自我表现欲、荣誉感强,好胜不服输的心理特点,在教师的引导调动下便可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适合学生的竞争气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竞争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创设互助合作情境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同的个体形成的班级必然会有差异性,这对于教学其实是非常有利的。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差异,组建学习小组,创设出一种合作互助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小组中实现互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每个学生的异质性来分组,使小组成员之间能够优势互补,形成共同的学习合力。在小组组建成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分配角色,划分小组的策划者、问题的设计者,领引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等形式去思考、探究问题。

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语来创设温馨积极的课堂情境,如:开动脑筋想一想,说错了也没关系;教师喜欢爱动脑筋的同学;你回答得很棒等等,以此来激励学生大胆发言,主动对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不但会积极地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还会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

情境创设初中物理教学 篇4

一、好食材:形式与内容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 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各有其优缺点, 不能片面地固执于某一种形式, 而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交替选用。教师可创设多种情境, 以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 充分发挥各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势, 引导、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有效合作。在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环境及自身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 教师应合理选择和使用适合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方法, 如讲授、问答、演示、自学辅导、角色扮演、练习, 以及参观、访问、调查等方法。要博采众长,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加强学法指导, 以求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二、好营养:“耳餐”与“口餐”

在教学浙教版八年级《中日甲午战争》一课时, 许多教师喜欢使用电影《甲午风云》作为情境材料再现“历史情境”, 通过生动再现, 邓世昌、林永升等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行为与李鸿章卖国求荣的行径形成鲜明对比, 使学生真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认识到设置教学情境可使课堂气氛热烈, 但教学效果平平, 甚至会有“喧宾夺主”的结果。于是我在教授此课时, 对情境材料作了重新的调整和组合。我在新课导入环节, 首先向学生展示了一组图片:现存于日本长崎的格拉巴公园“定远”舰的舵轮;悬挂在神奈川的小田原高中的钟亭铁架里“镇远”舰的船钟;在日本福冈由“定远”舰残骸被肢解后建成的别墅等。我一边向学生讲述这些物品的来历, 一边讲述战争前北洋舰队的实力情况, 在强烈的对比中, 学生的情绪开始由好奇转向悲痛, 并继而产生疑惑:这是一场怎样的战争, 我们为何败得如此不堪?这时在背景知识以及问题与思维的矛盾中, 课堂的教学准备自然水到渠成。

三、好做法:“高大上”与“接地气”

我在观摩部分教师的公开课时, 经常发现由于有些教师没有仔细研读、理解《课程标准》, 没有深入分析教材、读懂文本, 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 抓不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使得在创设情境时只注重了调动学生自主活动的兴趣和课堂氛围的热闹, 忽略了应该让学生通过情境活动愉快主动地获取学科知识, 并在活动中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的目的。结果出现了课堂上学生热闹有余、严肃不够, 学习情境的创设开放有余、回归不足, 甚至出现了为了情境而情境的问题。

例如, 在教学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等高线地形图”时, 有位教师首先请学生阅读教材, 三分钟后在黑板上画了一座山体的素描, 请学生小组合作共同绘制这座山体的“等高线地形图”, 根据这个情境, 教师在交流的过程中, 适时地点拨学生认识山顶、山脊、山谷、陡坡、缓坡等地形单位。整堂课学生小组合作积极, 交流也很热烈, 然而, 在课堂检测环节, 却令人匪夷所思, 原本认为比较简单的练习, 学生是错误百出, 一直在纠正的问题, 回答依然是我行我素, 给人感觉热闹的合作交流原来是个假象, 其实真正的教学重难点学生依然没有掌握。原因在于教师只是提供了一个形式化的情境, 而学生在对基础概念模糊不清的情况下, 表面上热闹, 回归总结不足, 其结果必然是教学资源的浪费。

由此, 我认为, 要创设真正有价值的情境不在于“高大上”的仰视, 而在于“接地气”地与学生、与学科有效融入。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教学情境。“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要探明这一点, 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可以说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

例如, 教学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等高线地形图”, 一位教师就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进行教学:教师事先布置每两个学生从家里带一个土豆, 上课时, 教师首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等高线的绘制过程, 给学生留下一个直观的印象。然后布置课堂的第一项任务, 各小组用土豆自制“山体模型” (其实就是把一个土豆一分为二, 一人半个) , 接着按照教师的示范把“山体模型” (半个土豆) 水平切割成四块, 依次从山脚到山顶把每块底截面线绘在白纸上, 实现从立体图到平面图的转换。在任务分配好之后, 教师在教室里实时检查、指导并纠正制作中出现的问题。在学生基本完成绘制后, 教师布置第二项任务, 让学生对照已完成的“山体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 在图上用字母、图例和注记标明地表形态的具体部位, 实现从平面图到立体图的感知。在完成第二个任务的过程中, 有许多学生发现并提出了不少问题:如果没有对照“山体模型”, 如何把山脊、山谷位置标正确?只有“等高线地形图”时, 如何区分山脊和山谷?这时教师适时回归总结, 并结合课堂练习进行讲解, 教学效果显著。

2.从学科特点出发创设教学情境。我们要“给孩子们上一堂好听、有用的历史课”, 好听, 就是有生动的历史情节、有逻辑的历史叙事、有意味的历史思考;有用, 就是能够应付考试、能够传递民族精神、能够提高国民素养。这简单、朴实的话是对教学情境学科性的最好说明。

例如,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课《议会对王权的胜利》一课, 教师对教材作了这样的处理:教师把英国资产阶级的历史浓缩在英国的四座著名建筑——温莎古堡、议会大厦、白厅宫和威斯敏斯特教堂, 以建筑物为主线串联起英国资产阶级的历史, 结合严谨的历史叙事和生动的历史情节, 激发学生的历史思考, 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整堂课“历史味”浓厚, 学科性突出, 更重要的是学生有了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全面理解。教师对“光荣革命”的教授完全有别于以往教师依据教材的平铺直叙, 他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以杀王—王朝复辟—逐王—拥立新王为线索, 引发学生思考, 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这场革命采取不流血的方式推翻复辟王朝, 拥立了一位能够满足他们要求的新国王。它无须内战、屠杀或报复, 往日国王及议会间的竞争改为两者之间的合作。这就是英国人眼中的“光荣革命”。这个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大大加深了学生对“光荣革命”的理解。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 篇5

李春龙

(万年县齐埠中学 江西万年 335508)

摘要:问题情境创设是推进物理探究教学的关键。本文基于问题情境的含义剖析,着眼于研究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提出基于日常生活创设问题情境、由实验引发问题情境、在物理史中生成问题情境的情境创设策略。关键词:农村中学;中学物理教学;问题情境创设;教学策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而思维则产生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思维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因此,本文着眼于研究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以提高中学物理教师问题情境创设水平,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问题情境的含义

我国学者冯忠良指出:“所谓问题情境,是一种对学习者来说有一定难度的学习情境,它所包含的学习内容,学习者部分了解,但又不能完全了解。学习者感到要完成这样的学会任务既不会轻而易举,也不是毫无可能。”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是当学生学习新的物理学习内容时,用已有的知识已不能解释, 这时会出现一定的认知不平衡,继而产生了急需解决的心向,于是“问题”就产生了。

问题本身包含三个要素: 未知事物, 对研究未知事物的需要, 研究的可能性。物理教学中创设的问题必须是学生需要的、教学目标要求掌握的未知事物, 这是问题情境的核心内容;学生对未知新事物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心向, 是产生问题情境的心理动机因素;这个问题是学生在已有认知水平上能够觉察到, 但是仅仅凭经验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 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前提条件, 也是养成物理思维的起点, 是有效物理问题情境的前提与保障。

二、创设物理问题情境的策略 1.基于日常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知识只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 才是有活力的知识, 有用的知识, 才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激情,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知识的价值。由生活引发的问题情境, 能使学生从一个完整的、真实的、复杂的问题开始, 自上而下地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发现并找到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和基本技能, 从而有助于“帮助学生认识物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关注人类面临的与物理相关的社会问题,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教学中,可以提出“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哪个下落得更快”。学生根据日常观念会认为重物下落得更快。这时,在通过演示细管实验来引发学生头脑中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再比如,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教学中,可以提出“鸡蛋砸在石头上,是石头砸蛋,还是鸡蛋砸石头,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更大吗?”由此,学生则会对日常观念产生困惑,于是产生了认知冲突,有了进一步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的关系的学习欲望。

2.由实验引发问题情境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也是物理学科中科学探究的重要载体。通过物理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可引导学生通过直观现象的观察和亲身体验, 发现实验事实与已有知识之间的不可解释的矛盾, 促使学生产生疑惑, 激发其对新知识的需求和探索心理。例如,在“压强”的教学中,老师开始拿着一个空玻璃杯,盖上纸片,再使其倒置过来,让学生预测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会轻松地预测出纸片会掉。接着,换上一杯灌满水的玻璃杯,重复上述操作,也让学生预测会发生什么现象,然后放手,当学生看到纸片没掉时,通常会感觉到诧异,这与原有认知上认为纸片会掉下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这时,认知冲突就这样产生了。于是,学生有了继续探索的心向,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起点。3.在物理史中生成问题情境

英国科学促进协会(BASS)主席在1851 年的一次演讲中说:“我们要教给年轻人的, 与其说是科学结论不如说是科学方法, 更不如说是科学史”,“学习历史可以使人明智”。通过学习物理学史实, 可以追溯的知识来源及其动态演变过程, 引导学生认识物理知识发展过程中体现出的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这有助于学生继承、融合科学家的科学批判精神与探索精神, 形成重要的科学思想观。另外,物理学发展演变的过程也是由科学家的疑问驱动的,而这些疑问也往往与学生的物理问题演变过程是较为一致的。例如,在上“光的散射”的时候,可以先给学生讲述印度物理学家拉曼的故事。在1921年,印度物理学家拉曼在航行在地中海的客轮“纳昆达”号上。他站在加班上,眺望着深蓝色的海面。这地中海的深蓝色深深吸引着他,拉曼油然产生了疑问:海水为什么呈现深蓝色?它的颜色来源于哪里?是不是真的像以往科学家说的,深海的颜色并不是海水的蓝色,而是是天空的蓝色由海水的反射造成的?这时,把这个问题同时抛给被故事情节吸引的学生,学生很容易产生进一步探究的需要,关于“光的散射”的问题情境就这样铺垫开来。

总之, 有效的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具备真实性与趣味性,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学生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经验、利用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物理实验、从物理史实中寻找相关的物理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更为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认知冲同,甚至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心向,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篇6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

所谓教学情境,就是使学生从事学习活动、产生学习行为的一种环境或背景,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它是教学信息的载体,能给学生提供课堂思考的背景,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中思考、学习,并获得科学知识,创造不同的教学情境,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开展探究性学习

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究性为主的学习方式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很重要,也是我们要去认真贯彻和实施的。如何让学生更好的进行探究性学习就尤为重要。现在学生思维活跃、开放,而且容易开小差,走神、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这就需要我们想办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进入一种比较好的学习状态,来进行有益于化学学习的思考。教学情境的创设就可以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好的教学情境能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后,学生对核外电子的排布不太理解,教师可以在体锻课的时候用10分钟来玩一个游戏,让男生当质子,女生当核外电子,男女生自由组合成一些原子或离子,谁先组合成功谁就先自由活动。这样以游戏的方式创设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性和集体感。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初中化学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备课时可根据所讲授的知识内容的特点,接合实际生活的事例,接合一些化学实验,制造“事故”,发挥联想或进行特定讨论等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

1.小中见大,微观问题宏观化

在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时,就要开始学习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等知识,这些都是微观世界的物质,看不见,摸不着,很难去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快的学习掌握这些知识点,我们教师有必要给他们创设一种情境,把微观问题宏观化。

如在讲解分子的特性的时候,来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和分子间是有间隔的这二个性质时,都是用宏观上可观察,可察觉的事例来证明的。讲完后可以反过来问学生:如何证明空气的存在?学生一般会想到空气可被压缩、风的存在等等,这些事例反过来又可以证明空气的特性。

在讲到原子的结构时课本上也有一个很好的情境创设,把原子比作一个大的足球场,原子核就是其中的一个蚂蚁,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个情境,重点来讲解原子的内部结构和内部微粒质量的关系。

讲解分子和原子的关系时,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是水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然后来表述自己身边能够看到的。学生一般会想到自己身边还有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同胞兄弟,而且一同被一个大一些的氧原子牵着手,远处还有好多相同的组合,且都在不停的运动着。在讲到原子结构示意图时可以做上文所提到的让男女生分别做质子和电子来排出结构示意图游戏。用建筑物是由砖、瓦构成来比喻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启发学生联想,开拓思路。

2.制造“事故”,“故弄玄虚”

有时候平铺直述的讲解学生容易疲劳,注意力也会不集中,如果我们在讲课时故意制造出一些“事故”来,一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来可以给学生提提神,让他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甚至可以把学生经常错的地方先来一次错误重现。

如在介绍各种实验室仪器时,就可以故意写出一些错别字:把试管写成“试卷”,把水槽写成“水糟”,把药匙写成“小勺”,长颈漏斗说成“长脖子漏斗”等,然后再一一加以纠正。

演示制取氧气的实验时,可以故意让试管口向上,等试管炸裂后再让学生来思考为什么,最后来给学生解释,也可以等实验结束后不急着取出导管,继续做氧气有关性质实验,等水槽内水被吸上来使试管炸裂后再来解释。这样的教师犯错会让学生记忆深刻。

3.化学实验,信手拈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生活中的酸、碱、盐”这一章节时,可以在实验室设计一个情境,给学生一些实验仪器、药品,让他们分组来进行药品间两两的反应,最后分小组来总结出一些酸碱盐的性质。

又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制法时,为解决气体的实验制法的基本思路,可以设置如下问题:

(1)现有碳酸钙、碳酸钠、石灰石、稀盐酸等药品,请同学们动手实验,最后选择出合适的反应物。

(2)能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为什么?

(3)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应该选择怎样的实验装置?为什么?

(4)应该选择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能不能跟氧气的收集方法相同?为什么?

(5)怎样检验生成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6)怎样证明集气瓶里已经收集满了二氧化碳?

有些家庭实验也可以让学生提高化学的学习兴趣。如可以让学生将鸡蛋放在食醋中,可以着到鸡蛋起浮下沉;可以教学生用食醋去清洗开水壶中的水垢;还可以教学生如何洗去衣服上的油污及圆珠笔划痕等。

三、初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层次,适时提出学生熟知但又一时解释不了的问题,造成学生认知冲突。这样就能创造直观而富有趣味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和情感,使之进入特定的学习状态。因而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设置好课堂教学情境,就成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1.好的教学情境要面向全体学生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面向全体,力求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新教材在内容的编写上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无论哪一种类型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通过化学情境的创设,让他们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提高,也使得一些弱势学生得到了善待。

2.好的教学情境能深化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法

新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创设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将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对话、辩论等积极的学习方式融为一体,以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

3.好的教学情境内容注重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化学知识接触较多,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习兴趣提高。如通过铁生锈和防锈等知识内容的情境创设,学生既体验了主动合作的学习乐趣,又通过分析铁生锈对人类造成的损失,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真正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从真实的情景中去学习化学,强调化学科学知识的应用。

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探究 篇7

一、利用物理实验创设情境

物理实验不仅可以从感性上给予学生启发,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理性的科学思维。通过物理实验创设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还可以通过物理实验的设计、 描述、观察、体会、总结,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

例如,教学“电功率”一节内容,笔者打破了教材结构,将教材重组,添加了学生探究活动———探究电功率与电流、电压的关系。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设计电路、连接电路,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这样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还加深了学生对电功率计算公式的理解。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根据学生日常接触到或已积累的生活经验来创设物理情境,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还能使学生很好地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

例如,教学“浮力”一节内容时,笔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 而有时候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问题的提出立刻引起了学生激烈的讨论。

又如,在讲到“并联电路的应用” 时,用学生在医院输液室调查“病人呼叫系统”的录像,展现并联电路在生活中应用的场景,并由录像中学生的问题:“护士阿姨是怎样知道病人需要帮助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这些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切入点较小,学生比较熟悉,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展开讨论和实践,并获得对问题的正确认识。 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提高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设疑创设情境

没有问题就没有紧张的思维活动,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发现、探究、创造。教师有目的地创设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积极动脑,使学生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

例如,教学“平面镜成像”时,笔者做了魔术表演(水淹蜡烛):转盘上竖直放一块平板玻璃,玻璃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玻璃后的某一位置放一个透明的杯子。调节转盘,使学生透过玻璃清晰地看到杯中也有一支“点燃”的蜡烛。往杯中倒水,当水面漫过烛焰时,发现烛焰没有熄灭。这是什么现象呢?它是怎样形成的?

又如,教学“平面镜应用”时,笔者又提出问题:为什么人靠近镜子时看到的像大,而远离镜子时看到的像小? 难道像的大小真的发生了变化吗?学生的学习欲望被激发起来,于是产生了探究的热情。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多媒体技术能跨越时空的限制, 生动地再现生活情境, 也能将不同的情境进行整合, 并且形象地展示情境的核心内容,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物理过程,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习效率。如, 利用多媒体演示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小球撞击金属片发生形变的过程非常短,学生难以在头脑中建立起动态的画面。为了突破该教学的难点, 防止学生因缺乏想象力而形成思维障碍,可以用flash的动画功能,将形变过程放慢,逐步反映动态过程中的变化,将原来要凭学生想象才能得到的动态变化过程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多媒体课件还可以展示学生无法接触的情境。如日食、月食的成因、分子的运动、导体容易导电与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磁场的分布情况、光学中的光路图等。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难以理解的现象,通过多媒体可以清晰地再现,从而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情境创设初中物理教学 篇8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教学, 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 不但便于保持, 而且容易进入迁移、创新的情境中去。”同时,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也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为此, 广大教师都非常重视情境的创设, 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情境。但是, 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 而不考虑创设情境的目的及有效性, 导致创设情境流于形式。这样的教学情境实际上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本文旨在探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的策略。

二、概念的界定和实施原则

(一) 有效教学情境概念的界定

所谓“情境”, 就是一种“氛围”, 它能激发人们主动去联想、想象和思维, 产生某种情感的体验, 以获得某种形象或思维成果。教学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现实环境。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 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 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 积极主动、自发地 (而非迫于外界压力) 去想象、思考、探索, 去解决问题、感悟道理和发现规律, 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 有效教学情境遵循的原则

1. 合理性。

即情境创设中的背景信息应符合现实生活场景和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 其信息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所设计的问题情境要围绕既定的科学知识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科学思维发展的实际;兼具有科学性、探究性、趣味性和发展性。

2. 有效性。

首先, 情境的创设应以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为着力点, 做到有的放矢, 不会因无关紧要的情境影响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其次, 要难度适宜, 兼顾对学生的挑战性与可及性, 做到能激活学生思维, 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进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最后, 要注意时机, 情境的设置时间要恰当, 在不同的课堂教学阶段, 向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 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

有效的教学情境好比美味可口的汤, 知识好比盐, 知识必须要融入情境中, 学生才能容易理解、消化、吸收知识。特别是初中英语教学, 教师更应该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习语言, 因为现实生活中严重缺少英语学习环境。只有这样, 教学情境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情境。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有效的教学情境归纳如下:

1.实物演示情境。什么为实物演示情境呢?即以实物为中心, 创设必要背景, 构成一个整体, 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实物是最常见的直观教具, 能给学生以直观的刺激。我们利用易于准备和便于携带的实物, 尤其是充分利用教室里的人和物, 密切配合教材, 巧设情境。如教《新目标Go for it!》七年级上Unit4 Where’s my backpack?这一课时, 我把学生的书包、文具盒、铅笔等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品堆放在讲台上, 通过用英语问答的方式进行情景会话等的练习。

2.生活呈现情境。结合教材中有关日常生活内容创设教学情境, 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英语教学中我利用教室、操场、邮局、商店、电影院等典型的生活场景, 引导学生进行“现场实况转播”“现场解说”“答记者问”等形式的英语交际活动, 要求学生用所学的英语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学校、教室, 介绍班级、教师、同学及家人的真实情况等, 或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如在教完《新目标Go for it!》七年级下Unit1 Where’s your pen pal from?后, 我先要求学生写一封简短的英文信和一个英文信封, 以练习其格式, 然后针对近几年因劳务输出, 许多学生都有家人或亲朋好友在国外的实际情况, 鼓励学生写信给他们并要求回信。

3.简笔画表达情境。简笔画简单、易学, 往往几笔就能表现一件事物、一个行动、一个情景或一个情节, 而且概括性强, 能更为准确地表达意思, 克服了复杂画面常分散学生注意力, 造成误解的缺点。如教学“the high jump”和”the long jump”两个短语时, 我在黑板上画上“跳远”“跳高”两幅简笔画, 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这两个短语的意思。再如, 学习“what’s he/she doing?”时, 主要是学习和操练现在进行时。我在黑板上画上男孩或女孩放风筝、做作业、跳高、跑步、看电视等若干幅简笔画, 学生会很快地表达出She’s flying a kite.She’s doing homework.He’s running.He’s watching TV.

4.课内外语言描述情境。结合课文内容, 开展课外活动, 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有利于培养能力、开阔视野、发展特长。活动的形式包括:朗诵、唱歌、表演、英语角、英语班会、书法比赛、影视欣赏、知识竞赛以及班内交流等。如教“What are we going to do?”时, 我向全班学生宣布“We are going hiking this Sunday.”然后让学生讨论:Where are we going?What are we going to do?What are we going to take?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就能很自然地掌握了be going to+动词原形和be going+动名词表示一般将来时的结构。

5.扮演角色情境。表演是我们在使用英语新编教材时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们使用的表演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要求“进入角色”, 即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注意体会角色的心理变化。

第二种表演是“扮演角色”, 这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几乎全套教材每一单元的每一部分都有Read the conversations and Act out的练习, 我除了按教材要求完成该项练习外, 还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或在英语兴趣小组等活动中, 表演所学内容。如表演“打电话”“问路”“借物”“购物”“看病”等日常交际活动。由于学生进入角色、表演角色, 课文中角色不再是书本上的, 而是学生自己或自己身边的同学, 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就容易产生亲切感, 很自然地加强了内心体验。

6.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创设交际情境氛围。有的口语交际课在进行教学时用人或实物体现不出气氛, 这就需要多媒体制作软件来帮助完成课堂教学。教师要想在45分钟内引导学生进行快节奏、高密度的训练, 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课本外, 还应积极利用其它课程资源, 例如录音机、电视、投影仪、VDC、DVD及多媒体光盘辅助教学手段。这样, 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闻其声、见其人、临其境的情境, 同时又可以扩大教学容量、加快教学节奏。录音机和投影仪是广大农村中学英语课堂上使用最广泛的电教设备, 录音能够提供真实的交际语言情境, 营造愉快和谐的英语学习氛围。在使用投影片时, 学生边看投影边听录音, 那生动的画面、优美的读音、真实的语境, 极易感染学生,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四、创设有效情境教学的再思考

创设情境教学策略, 还有几点值得注意:

1.看所创设的教学情境, 是否对优化审美教育效应起着一个重要的铺垫、烘托和促进作用。

2.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以利用情境教学的切入口,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主体性。

3.教师要利用青少年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 结合学生已有的能力水平, 充分运用教材内的材料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

4.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 尊重学生个体, 注重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激发其积极的情感, 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 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 培养学会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摘要:情境教学就是通过设计出一些真实性的情形和景象, 为课堂教学提供充足的实例, 并活化所教语言知识。创设的情境越活泼、生动、准确, 学生就越能理解所传递的信息, 从而真正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激发出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有效提高了英语教学效率。本文中笔者主要从情景教学的概念及实施原则入手, 对创设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以期为广大英语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创设情境,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李英, 黄艳明.英语新课程教学设计[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吴学安.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重视交际培养能力[J].黄冈教育, 2005 (1) .

[3].秦玲.创设情境,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J].北京教育, 2004 (11) .

初中物理教学中情境创设初探 篇9

我认为, 要让学生不再感到“难”学, 除了书本的改革外, 最重要的主要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 学生是否接受教师的知识、技能, 以及接受多少,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时的注意方向和学习态度。情境教学是指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 让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 建构意义的一种教学模式, 又称为实例教学。情景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现实, 受教育接受教育的过程则主要是一种主动的对教育情景的反映过程, 教学情景是改变学生注意方向和学习态度的一种外部的积极手段。

教学情景创设不仅要完成旧的教学模式中的引入课的任务, 更主要的是要调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学习动机伴随学习兴趣形成的, 在情感状态中反映出来的。因而教学的技巧就是要巧妙创设情景以启迪学生的心灵, 点燃其思维的火花, 激发学生的情感, 兴趣和意志, 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 成为精神上的需要。使学生能长期保持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到轻松愉快, 对所学的知识能举一反三, 灵活应用。变“难”学为“好”学“想”学。

创教学情景的关键在于找准切入点。也就是要找准最易引起学生好奇, 学生最感心趣的问题, 找准了切入点, 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心趣, 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动机, 我在物理教学中常用的创设情景的方法主要有:

一、创设问题的情景

宋朝教育家张载说过:“学则须疑”, 带着疑问去学习, “疑”是学习的开端、思维动

例如:讲杠杆时, 创设如下教学情景:根据我们日常生活的经验, 我独自一人能把和我一样重的大石头撬起吗?这时学生会回答“能”, 那就请个同学模拟一下教师用硬棒撬动大石头的情境。然后再问:老师能不能用一根硬棒把地球托起来呢?这时学生就会产生很大的疑虑, 地球那么大, 怎么撬得起呢?这时要肯定地告诉学生:只要条件许可, 一定能。学生就会想:刑老师需要的条件是什么呢?这时再引如课题:杠杆。

创设问题情景时应注意要以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否者难以引起学生的心趣。

二、运用实验创设情景

这种方法较为直观, 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心趣。例如在讲述初中物态变化中的汽化现象时, 教师可用手沾水在黑板上写字, 过一会儿字迹没有了;讲压强时, 请同学们把铅笔拿出来, 把尖端和平端分别抵在两个手指间, 用力挤压, 两手指疼痛程度不同, 使他们联想到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后, 再由老师讲解, 这样就比刚上课就直入主题好多了;讲浮力时, 先用弹称称出重力相等的铁块和铁盒的重力, 并强调它们的重力相等, 都是铁做的。然后先把铁块放入水中, 结果铁块下沉, 再问:若把铁盒放入水中会怎样?学生会产生争议, 然后再做实验, 这样既加深了印象又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实现使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运用实验创设情景应注意, 实验应简单精练, 直接。有新奇感。实验过繁, 反而会使学生不知师所云。

三、通过“表演”来实现创设情景

教师们之间经常这样戏谈:“戏演完了” (下课了) 。同年级, 同科教师之间会说:“今天唱哪台戏“ (今天上哪节内容) 。可见教师的表情、态势、语言等都可以配合实验或问题创设情景。著名的物理学家严济慈教授关于上课的艺术也说过:“上课象演戏一样, 要进入角色”。可见师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通过“表演”来实现。例如:“当同学回答正确时, 送上一很赞美的话,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当学生回答错误时, 教师的微笑和“请坐下, 下次努力”会帮助同学消除紧张, 鼓励他积极思考。教师抑扬顿挫的语言, 声、情并茂的讲述和恰当的手势及其身体语言, 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讲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时, 就用手在讲台上推粉笔盒前进, 用手托着粉笔左右水平移动;教师从讲台上下来又上去, 等等边做动作, 边配合手势和带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情境创设初中物理教学 篇10

一、创设有效情境, 打造精彩课堂

1.问题导入, 唤起欲望。问题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心脏, 是初中生思维的起点, 也是初中生探究性学习的动力。课堂导入是新课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新课的序幕。问题情境就是以能够与问题为中心展开的教学活动,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 精心设计问题, 引导学生由问到思, 由思到知。如: 教学方位介词和there be的句型时, 教师出示一些社区的图片, 问:Whatcan you see behind the hospital? I can see a supermarket. Is there aschool behind the hospital? No, there isn’t.学生问题产生了好奇, 继而转化为强烈的探究欲望。自主地寻找答案, 去发现英语的奥秘。教师利用情境巧妙地导入新句型的学习。学生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想要描述的对象, 恰当的组织语言, 模仿句子进行交流, 构建精彩课堂, 学生在和谐的情境中敢想、敢说, 英语课堂不断绽放出生命的活力。

2.吟咏诵读, 演绎精彩。吟咏诵读是英语学习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朗读英语短诗, 能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把抽象化的语言转化为更加具体的信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能体味到成功之感。Rhythm, chant律动感极强, 朗朗上口, 学生喜欢。利用配乐朗读英语短诗, 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美妙的音律沟通起来, 让英语诗中的“情”化作听觉音律感染学生, 学生能深刻地感受到英语词汇的美妙。如:在学习指示代词时, 教师播放《高山流水》的古筝乐曲, 让学生配乐自主朗诵:This is near, that is far;Thisis my ear, that is your star. I have these, you have those;These are my knees, those are your toes. This, that, these, those, near, far, now we know. 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 放松了身心。在书声朗朗中进入了新课的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有价值的英语知识, 不断产生朗读英语的欲望, 培养学生的英语朗读能力, 为新课教学作了铺垫。

二、营造和谐氛围, 课堂锦上添花

1 . 运用媒体, 师生互动。多媒体集形、声、光、色溶于一体, 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英语, 增加师生互动, 使课堂生机勃勃。教师应把一颗爱心融化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用微笑和友谊蕴含学生的不足和过错, 用情感和宽容激励学生的英语志趣, 用高度的责任心上好每一节课。经常对学生说:“Well done”, “Excellent”, “Try your best”, “Never give up”, “We believe you are the best”, “Keep up your courage, p l e a s e”, 给学生自信和力量, 引起师生情感上的和谐共鸣。如:学习有关季节的词汇时, 运用flash动画展示不同季节花卉的颜色, 万物复苏, 生机勃勃的绿色代表积极向上的格调——spring;烈日当空, 沙滩嬉戏代表红色的格调——summer;果实累累, 充满喜悦代表黄色的格调——fall;滴水成冰, 大雪纷飞代表白色格调——winter, 教师每点击一张图片, 就随机出现单词和读音, 学生能主动跟读, 教师及时表扬鼓励学生, 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再指着图片, 提问是什么颜色, 学生积极用英语回答, 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 实现了师生良性互动。

2.合作探究, 彰显魅力。合作探究是学生在小组中为完成一个共同的英语任务而进行的, 由小组长进行分工, 每个人承担一个角色, 为学生提供用英语的平台, 让英语教学充满魅力。如:学习take (away) 和bring (here) 的区别, 教师用课件选两个QQ表情:哭脸和笑脸。运用媒体的语音效果, 演示动画几张百元money被别人抢劫了, 用哭脸表示;自己丢了几张百元money被bring (here) 送回来喜笑颜开, 用笑脸表示。这一笑一哭使学生掌握了这两个 (拿) 的区别与用法。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 苹果被人拿走了, 苹果被人拿回来了。小组合作, 用自己的话在组内交流, 让枯燥无味的英语课堂“动”起来。

总之, 初中英语情境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拨动学生的创新思维之弦, 使学生积极参与英语问题的解决,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摘要:英语是一门工具学科, 也是一种交际工具。初中英语教学应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增强初中生积极参与英语活动的意识, 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 体会成功的喜悦, 点燃学生的激情,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英语课堂教学精彩绽放, 魅力无限。

关键词:初中英语,情境教学,点燃激情

参考文献

[1]戴广梅.初中英语情境教学问题探究[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2011 (08) :102.

[2]徐永芳.浅析新课程下的初中英语情境教学[J].考试周刊.2010 (09) :133.

[3]章昊.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法”[J].科教文汇 (上旬刊) .2008 (11) .

[4]徐杨.情境教学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海外英语.2011 (08) .

上一篇:综合服务体系下一篇:小学高年级数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