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相亲交友节目

2024-07-04

电视相亲交友节目(精选十篇)

电视相亲交友节目 篇1

电视相亲交友节目:“挑战”的是社会主流价值观

当下, 新一轮的电视相亲交友节目再度风起云涌, 诸如安徽卫视的《周日我最大———缘来是你》、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浙江卫视的《为爱向前冲》、山东卫视的《爱情来敲门》、东方卫视的《百里挑一》等。与当年那些电视征婚栏目在同质化竞争中自生自灭、逐渐沉寂的状况相比, 电视相亲交友节目的命运再次遭到质疑。在一段时间内异常火爆之后, 在观众近乎“一边倒”的谴责和声讨中, 国家广电总局接连下发两个文件勒令电视相亲交友节目进行整改, 甚至个别栏目就此已经停播。

其实, 电视相亲交友节目再度崛起, 是适时又及时的。由于人们的工作和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剩男剩女逐渐增多, 为适婚男女青年搭建一个“面对面”交流的平台, 提供更多相识和交往的机会, 体现了电视媒体义不容辞的服务功能。德国国家媒体研究所专家克里普教授曾说, 电视相亲节目近十年来在世界兴起, 一方面这些节目可以制造一些社会氛围, 比如人与人的接近、爱情的渴望等, 这对遭遇“单身危机”的社会来说, 是一种正面效应;另一方面, 这些节目过于娱乐化, 反而让人们不相信真正的爱情。毕竟仅凭演播室现场的一面之缘、为数不多的交流对话以及视频短片, 并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且与之牵手的。

这里, 仅以《非诚勿扰》为例, 它由最初的收视冠军到被点名、勒令整改, 并非仅仅是嘉宾作假作秀惹起争议, 更为深层的根本原因就是“扰乱”了全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挑战和颠覆了全民的伦理标准和道德底线。即在节目中一些嘉宾有意的言论“出位”、大胆、另类, 公开亮出自己的“雷人”观点, 致使电视相亲交友节目往往用票子、车子、房子等作为量化和考量嘉宾的标准, 不只是触碰了社会规范的尺度和禁忌, 放任了拜金主义、虚荣、涉性等不健康的婚恋观, 也对观众的心理造成了相当大的负面暗示和情感冲击。比如, “不愿坐在你的单车后面Happy, 宁愿坐在宝马里面哭”的“宝马女”、上台就说“在上海有三套房”的“三套房男”, 而一位男嘉宾说自己曾谈过七八个女朋友, 女嘉宾接着说“还没有我的零头多呢!”等, 已经成为人们街头巷议的话题, 加之节目中嘉宾刻意的尖刻、庸俗的提问、肆无忌惮的低级趣味等, 已经完全搅乱了主流价值观念与社会公德, 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中国人的传统婚恋观, 致使电视相亲交友节目变相成了“炫富”、“拜金”的大舞台, 各色人等粉墨登场, 极尽表演之能事。

而这又恰恰是此前电视相亲交友节目火爆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世俗心理与人性本真的彻底迎合, 让它成为观众借以感慨或唏嘘的平台, 在不知不觉中, 有一双无形之手在观众心目中按下了选择的按钮。要命的是, 我们的选择和节目中人的选择大同小异, 我们的喜欢与嘲讽也是如此类似”。 (1) 不能不说, 这真是一种讽刺性的悖论———我们作为电视观众堂而皇之地嘲笑、鄙视和不屑80后、90后的马诺们, 而我们的内在价值取向竟然在某些方面与之惊人的契合、相似。只不过, 我们潜伏着的各种念头和想法没有马诺们大胆, 没有勇气在公开场合大声地说出来。从马诺们的表白中, 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于是, 我们恐慌了、退缩了, 不敢正视这个事实, 便极力主张封杀电视相亲交友节目。马诺式的人物大有人在, 包括部分70后甚至60后。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社会学专家王岩教授的话说:“因为马诺不仅仅是马诺, 她已经成为某些错误思潮的代言人, 她说出了一些人想说又不敢说的话。”这绝对是一个令人惊悚的现象。

从这个意义上讲, 电视相亲交友节目被勒令整改, 一个毋庸置疑的潜在因素, 就是太过“真实”了、太逼近现实了, 甚至赤裸裸、血淋淋地展示非主流的价值观念, 无异于在揭大多数人不可示人的疮疤, 让人不寒而栗。我们是始作俑者, 同样也是被舆论嘲笑和批判的对象。

电视相亲交友节目:真人的电视“秀”

当然, “除了批判, 我们更需要社会中每一个人都真正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这些社会‘病症’所产生的原因以及可能的改良途径。” (2) 恩格斯曾将两性关系视为一种一对一的最严格、最个性化的选择, 是“最个人的”, 也是“最崇高的”人类之爱。电视相亲交友节目则“把一些活生生的个人的千差万别、微妙无比的观察、审视、探试、流露、回应的百分之百的属于隐私的过程, 变成公之于世的展示, 变成供人欣赏的视听产品, 这本身就有悖于人类千百年来形成的文明的原则”。 (3) 特别是有些电视相亲交友节目只是把相亲当成幌子, 虽然是真人 (有时还不一定是真人, 即“托儿”) 、真事、真场景, 但唯独缺乏真情。甚至有些男女嘉宾现场牵手成功, 场下却再无任何联系。真人相亲的电视节目究竟如何定位?电视相亲交友节目旨在为婚恋服务, 还是仅仅提供一个作秀的平台?

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传媒研究所的一项调查表明, 近些年通过电视相亲节目寻找婚姻归宿的人越来越少, 一半以上的人只是为了“玩玩”:有的人是希望通过节目实现普通人上电视的梦想, 有的是为了电视台以及赞助商的高额奖金, 还有准备参加选举的政客也想通过参加节目提高知名度。以某期的《非诚勿扰》为例, 一个各方面看起来都非常优秀、也被大多数女嘉宾看好的男嘉宾, 在最后的男生权利时却放弃选择, 狠狠地把现场女嘉宾耍了一把, 他个人则借助电视这个平台“秀”了自己的优势。如此没有诚意, 何来真情?网友甚至出现了这样的质疑:“此类节目只不过是一场浓缩虚伪感情、演绎个人隐私、编织精致谎言、崇拜金钱占有的游戏。”

当然, 不能忽略和否认的是, 电视相亲交友节目确实又不过是一档娱乐、游戏节目。当下我国的电视情感类栏目主要有速配类、谈话类、咨询类和真人秀类四种。况且几乎没有原创, 基本上完全移植和照搬国外的节目, 而类似的电视相亲节目在国外就是电视真人秀节目, “秀”就有表演的成分, 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真正相亲。节目标准化的开场白、结束语、游戏规则以及道具设置等, 都体现为一种仪式化的表达方式。参与者从形象到表情、动作、语言等也“秀”到极致。特别是编导充分利用视听语言的表现手段, 很清楚观众想看什么, 镜头给得很到位。比如, 《非诚勿扰》中两个一直对男嘉宾亮灯的女孩, 最后一起牵手走T型台, 配上节奏轻快的音乐, 就是有意造成“秀场”的视听效果。

此外, 电视相亲交友节目的魅力还来自对现实生活同步取材的制作方式, 而生活永远给人以惊奇和意外, 并制造出种种刺激和感动。现实的不可捉摸性, 造成了生活中的一切偶然变成了皆有可能。男嘉宾现场的即兴应答、视频短片的自述乃至其朋友的推介等, 都有可能左右女嘉宾的选择, 使现场情形甚或陡转急下, 甚或峰回路转。也就是说, 电视相亲交友节目的相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已无关紧要, 更多的是对参与者性格的测试。观众也随之不由自主地认为参与了一场狂欢, 获得了一种轻松、愉快的视听满足。

电视相亲交友节目:可以成为价值观的辩论场

然而, 在国家广电总局发文明令要求电视相亲交友节目整改之后, 《缘来是你》、《为爱向前冲》已经停播, 其他电视相亲节目的收视率也普遍降低。《非诚勿扰》的主要变化是“党校女教授来了, 节目更主流了;‘毒舌’点评人乐嘉话少了, 点评变温和了”。实际上, 网友的这种评价不无嘲讽之意。“只是现在看来, 没有了话题炒作, 相亲节目倒也回归了真诚, 但收视率却大幅下降, 没有了那几个直白而又现实地直指问题所在的雷男雷女, 表面上的一派和谐让思考再度不复存在, 那么, 相亲节目还有存在的必要吗?这还真的是个很大的博弈。” (4)

客观地说, 类似《非诚勿扰》的电视相亲交友节目不只是产生了特定含义的“拜金女”、“丁克女”、“富二代”, 还将房子、职业、收入、财产、外貌、试婚、同居等社会热点逐一融入, 比较真切地揭示了困扰所有人的现实生存问题———身价、房价、婚姻和家庭关系等, 具有超震撼的现实辐射力。而一档真正成功的电视相亲交友节目, “就是要让我们透过电视, 看到身边某一热点社会现象的代表、某一个群体的婚恋观、价值观。他们代表的是各种不同的声音, 通过他们让观众找到认同感或争议探讨点, 最后达到向主流靠拢的传播价值, 同时让整个社会更包容、更有人情味, 激发更多的人性关怀, 这是主流电视传媒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 也是电视节目产生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5) 况且电视相亲交友节目本身就是一个展示的平台, 有交锋就有回应, 多元化的声音在所难免。

笔者非常不赞同在评判台上加入江苏党校的女嘉宾, 似乎由她代表主流意识形态来对现场的话题予以把关。这既是一种形同虚设的政治符号, 更无异于掩耳盗铃式的“恶搞”。况且, 她又没有表现出太多个人的真知灼见, 并不能引导和把握现场话题的走向, 反而不如乐嘉, 虽然不免感性、乃至尖刻一些, 但更真实、更人情化。换句话说, 对于电视相亲交友节目出现的问题, 不应该采取一味地“堵”的方式, 而应该有意识地加以“疏导”。每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是压制不了的, 在节目中、舞台上可以暂时不说, 不等于台下、现实生活中不那样做。“不用怕这种节目出现, 但这种节目出现后就要允许人家来批评, 批评不等于封杀, 封杀并不是表示这种现象就不存在了, 只是把它隐藏了起来。社会的谴责, 其实可能比官方的禁止更有效。” (6) 比如, 《非诚勿扰》某期节目中, 对于一个极其炫富的“富二代”, 遭遇全体女嘉宾的现场灭灯, 就是一个极好的说明。即对于社会中隐匿而又客观存在的观念, 我们不能躲避, 封杀也绝对不是上策。我们可以引进大众批评, 正面引导, 索性针对话题公开辩论, 可以意见相左, 可以自圆其说, 但最终自有公断。

综上所述, 我们除了正视电视相亲交友节目的负面影响之外, 还要主动出战、迎击。仅仅口诛笔伐是不够的, 需要每个人自觉、自律, 媒体更要发挥引导职能, 在节目的宗旨、设计环节、话题引导上多下工夫。“如何凸显自己的文化内涵、价值理念, 兼顾节目的娱乐性、戏剧性和社会性, 对中国电视人是一种挑战。” (7) 即真正确认、建立、提升主流价值观念, 是整个社会、时代的一个大课题, 电视相亲交友节目不可能也无力承担全部责任。恰如新华社的一篇文章所言, 电视相亲节目可以成为价值观的辩论场, 但不可成为非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地。 (本文为2007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HB07ZYS0

01)

参考文献

[1]韩浩月:《电视交友节目为何这么火?一场真实的人性展览》, 《新京报》, 2010年4月1日。

[2]郑晋鸣、陆金玉:《不许挑战我们的道德底线——从〈非诚勿扰〉看传播者责任》, 《光明日报》, 2010年6月24日。

[3]沈敏特:《电视“相亲”的文明考量:有悖于人类的文明原则》, 《解放日报》, 2010年6月24日。

[4]《相亲节目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新快报》, 2010年8月3日。

[5]《相亲是当下相亲节目的遮羞布》, http://www.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00603

[6]周黎明:《社会谴责可能比官方禁止更有效》, http://www.vipnk.com/viewnews-4815

电视相亲节目利大于弊 篇2

首先你必须理解什么是电视相亲。这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即在一个公共场合——电视平台,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媒体对自己的宣传,找一个合适自己的伴侣进行相处。注意,到这里就结束了,结婚也否不应该在这个讨论范围之内,因为目前所有的电视征婚节目都没有涉及到成果问题。

1、从相亲者即嘉宾角度分析:

电视相亲节目的盛行为广大的青年男女创造了一个相亲交友的平台,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邂逅的机会,有利于拓展“剩男剩女”以及“宅男宅女”的交友面,缓解大龄男女的婚姻压力,打造了一个相亲交友的个性化平台。

相亲节目当中给当事人足够的考虑的时间和选择的机会,有的相亲节目还给当事人提供现场观众的意见,主持人用诙谐的语言来缓解一般相亲带来的尴尬气氛。

现在社会无论男女思想都很开放了,主动公开的传达爱的主题,鼓励大家寻找幸福,既达到宣传自我的效果同时让大家来审视自己向好的方面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电视相亲作为普遍传媒,影响力大而深远,从而给需求者带来更多的机会,比起传统的登报与婚介更具有主观性、自主性和选择性。

2、从观众角度分析:

作为一档英国引进的娱乐节目,近年来收视率居高不下,满足了现代人猎奇和娱乐的需求,丰富的人民的文化生活。

3、从社会角度分析:

相亲节目有利于思想解放,电视交友节目之所以这么火,就在于和世俗心理和人性本真相符合,它无比真实的反映了当今社会的择偶观与价值观,它成为观众感慨和唏嘘的平台,古代有“老死不相往来”,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选择这样的方式敞开自我,不惧怕公开表白是一种思想进步的体现,进一步反映了“身高不是距离,年龄不是问题,人人零距离的择偶新概念。

相亲已经成为当代最常见的交友方式,不可否认的是它备受当代年轻男女的追求,在这个多媒体繁荣的时代将其搬上荧幕,是一种时代的趋势,在相亲节目中,嘉宾们的选择与被选择、一些正确理智的恋爱观和婚姻观在无形当中影响着观众,对于那些事业有成、惜时如金的白领和金领来说,相亲针对性更强。

其实,一个新的事物产生有它自然和历史的必然趋势,从哲学角度来说,所谓的发展便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消亡,从电视相亲节目的高收视率和广大呼声看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存在价值。存在即合理

电视相亲节目不仅娱乐大众,让广大电视观众在节目中获得娱乐与启迪,同时也不断突破和挑战自己。并且,相亲已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引导,缓解大龄剩女的婚姻压力同时带动劳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这个角度上看,是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现象。

相亲节目请托,相亲便演戏,反驳:相亲节目请托,相亲便演戏,这从本质来说已经不是一种相亲节目了,不在我们的辩论范围内。

作为一档电视节目,为了保证节目的进行所采取的必要手段,我方不认为有什么不合理性。大学当中小小的一个活动为了不致冷场尚且还要请托呢,何况大型的全国性的电视节目呢,任何事物的存在必有其合理与不合理之处,同样的电视相亲也不例外,在某种程度上必不可免的会有媒体炒作和作秀表演的成分,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这只是一个附属品,并不影响电视相亲节目作为交友平台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就像你不能因为踩到香蕉皮摔倒了就否认香蕉的营养价值吧,所以我认为电视相亲节目利大于弊。

其实你们在批判电视相亲请托、演戏这个行为本身就是对它的一种炒作,不是吗?试问:中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当中,有哪一档不需要这种手段?中国电视尚且处在发展阶段,这些都是必须。

电视相亲拜金主义、低俗炒作

反驳:的确,我不否认这样的个案出现,但这种现象,在很大成分上是因为当下社会风气所致,并不能完全归于电视节目,而且作为一种反面教材,它不正好督促我们去改掉自己的这种坏想法,子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从警示社会改正自己的角度来说,他依然利大于弊。

电视相亲节目何以火爆 篇3

关键词:电视相亲节目;火爆;原因;《非诚勿扰》

中图分类号:G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8-0177-02

笔者认为电视相亲节目之所以如此的火爆主要是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节目嘉宾,二是观众,三是节目本身,四是社会这个大环境,下面我们就从这四个方面来具体分析。

一、节目嘉宾:唇枪舌战

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可以说是我国电视相亲节目的代表,在节目中我们看到24位容貌上佳、身材一流的女嘉宾在台上一字排开,个个都高高在上,而台下的男嘉宾却一个个小心翼翼,胆颤惊惊,就怕说错话被全场灭灯,这些貌美的“剩女”挑起男嘉宾来是一个比一个的恶毒,“请问你有房有车吗?”、“你的月薪是多少”、“你的出行工具是什么?”…这样关于工作、收入的问题往往只能通过第一关和第二关,而达不到条件的只能被女嘉宾们灭灯,被她们挑剔的话语淹没。在节目的现场男女嘉宾对话大胆火辣,一场场的PK,“毒舌”频频出现,女嘉宾说话从来不给男嘉宾留余地,这场相亲会就像是一场女生批斗男生的批斗会。“富二代”与“拜金女”的对战让节目气氛达到了高潮,忠实的观众并没有他们之间的唇枪舌战有什么问题,反而我们更喜欢看女嘉宾是用什么言语扼杀男嘉宾的,节目将观众的焦点都聚集到了男女嘉宾的唇枪舌战的话语上,观众对男女嘉宾是不是能够牵手成功已经没那么的关心,虽然男女嘉宾之间的唇枪舌战将节目推向了风口浪尖,但是也成为了节目中吸引观众的一大亮点,尽管很多人都批判节目中出现的“拜金主义”、批判女嘉宾的“势力”与“毒舌”,但无可否认的是正是这些富有争议的话题将节目一度推向了顶点,成为网络,电视,报纸的头条新闻。

二、观众:看戏心态

为何《非诚勿扰》的收视率会如此之高?无疑它吸引了大批的观众,尽管这个节目以造假和低俗收到了广泛的质疑和批评,但是不少人在谩骂批评的同时仍然看的津津有味,众多的观众不是将这档节目当作真正的相亲节目,而是将它看作是一档娱乐节目,很多人就说:“不要当真就好了,就是看着玩嘛。”人们往往是在边看边骂,越骂越看,这个看似自相矛盾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其实“这是一场浓烈的戏,它给人们提供了消费、投射和参与的狂欢”,观众就是以这种看戏的心态来看待节目中男女嘉宾的唇枪舌战。

除了上述观众的“看戏心态”外,节目中出现的“拜金主义”也刺激了观众的神经。从《非诚勿扰》开播至今,该节目掀起的第一个高潮就是马诺,这位被称为“拜金女”的模特一夜之间因其“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不坐在自行车后面笑”的出格言论而家喻户晓,观众为何偏偏对马诺投以如此多的关注?因为她已经成为了“拜金主义”的代言人,她说出了一些人想说而又不敢说的话,这个普遍而又错误的价值观恰恰刺激了观众的神经。

三、社会大环境

我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转型期间蜂拥而至的各路价值观,冲撞着传统的思想观念,爱情不再含蓄,相亲也不必藏着掖着了。另一方面,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越来越紧张的生活节奏,让人们无暇再像以前那样悠闲地花前月下,爱情已经变成了方便速成的快餐,电视相亲节目也就应运而生,成为众多80后年轻人的情感交流平台。

第一,是社会婚恋观的不稳定。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淞在《环球视线.》中就说:“婚恋节目的火热,说明现在社会处于一种不稳定期,特别是爱情观和交友观普遍偏低,甚至有很多家长担心孩子的婚恋问题,都自己带孩子去相亲,这一切的不稳定因素都造成了今天相亲节目的火爆。”在节目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亲友团”的助威,可谓是全家总动员,“早点结婚”也成为了父母对适婚儿女的口头禅。

第二,是现实生活中“结婚难”的问题。近年来,不止是相亲节目火爆,各种各样的相亲活动也异常火爆,由于孩子工作忙,许多家长就拿着自己孩子的照片去相亲活动中给孩子挑选对象。据悉,2009年中国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19.45:100,而在自然情况下应在105:100左右,适龄人口中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的问题已经越来越明显,这就催生了电视相亲节目,越来越多的父母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解决孩子的婚姻问题。

四、节目自身

为大众提供情感、观点交流的平台。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在70年代说了一句话:“将来,每个人都能当上15分钟的名人。”正如这句话所言,这类节目为青年一代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透过平台变现出的观念也是大家一直关注的热点,对爱情的憧憬和向往,大家也为之所吸引,火爆的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满足嘉宾的表现欲和观众的窥私欲。学者鲍德里亚曾今描绘过一副这样的媒介图景:日常生活中最私密的东西暴露在媒体的聚光灯下,当代社会出现了公共领域和私人空间的“内爆”。《非诚勿扰》正体现了这种“内爆”通过把相亲这种私人的行为搬上荧幕,满足了嘉宾的表现欲和观众的窥私欲。

主持人和专业人士配合默契。主持人孟非和色彩分析师乐嘉,配合默契,恰似双人组合,乐嘉的犀利提问和孟非的巧妙斡旋都让节目亮点多多,当嘉宾需要做出选择的时候,乐嘉的提示就会有独特的“攻心”的作用,正如有的作者所说:“他的提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说教,不是说‘你必须’‘你应该’,而是用‘性格学说’‘星座学说’这些有趣的指示引导嘉宾。”,给节目增添了别样的趣味。主持人也会制造一些小事端,让男女嘉宾展开唇枪舌战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给节目渲染出高潮迭起的味道,又在适当的时候将现场浓烈的火药味转为轻松的笑声,这就充分的表现了主持人的睿智。赵丽华就说:“一个节目主持人能够找到孟非这么有智商的主持人非常难得,他知识丰富、对社会和人性的认知比较深刻,口才犀利到位,控制现场能力强,在和男女嘉宾的对话交流中也有意识的进行一定的引导和把控。”节目规则。与别的相亲节目不同,《非诚勿扰》采取淘汰过关的制度,24位女嘉宾在舞台上一字排开,男嘉宾要回答女嘉宾的各种刁难的问题,接受群女的品头论足,如有不慎就会被淘汰,无缘参加下面的环节,在中国古代,男子为天,而在现今,台上的男嘉宾在群女的面前出尽洋相,这就刺激了观众的兴趣。在节目中实行了留位的原则,只要女嘉宾没有找到自己的心仪的对象,就可以一直待在节目中,这就使得一些关注某些嘉宾的观众有兴趣一期接着一期的观看,就如同“情景连续剧”一样,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五、改进节目、健康发展

如今,电视相亲节目发展已经呈现出遍地开花的态势,类似《非诚勿扰》的节目也取得了高收视率的佳绩,但是无可否认,这类节目已经出现了众多的问题,被指“拜金主义”等八宗罪,为此国家广电局在2010年9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要求整治“相亲类节目泛滥、造假、低俗等倾向”。笔者以为,只有改进节目,相亲类节目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首先,要倡导电视绿色收视率。著名电视主持人崔永元说:“收视率是万恶之源。”各大卫视都在绞尽脑汁的想怎么样提高自己的收视率,为了提高收视率一些电视台将积极向上、健康的价值观念都被抛在了脑后,其实电视娱乐并没有错,问题是要涤荡污染,电视相亲节目真正长远的生命力在于用健康正确的价值为引导,传递积极向上的信息,以此来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其次,做让观众又爱又信的节目。收视率高的节目就是好节目吗?其实不然,让观众又爱又信的节目才是好节目,电视相亲节目虽然收视率高,但是观众对于它只是抱着“不当真,随便看看”的态度,恋爱以及婚姻本是个严肃、认真的话题,然而观众却完全把它当作了娱乐节目。节目组至少要保证嘉宾的身份、资料是真实可靠的,他们所说的也是自己所想的,而不是作秀、炒作,让观众觉得这是以“真情”打动自己的节目,而不止是为了娱乐。

如今,电视相亲节目也开始了各自的改造,虽然会保留了娱乐节目的娱乐性,但是娱乐业不能让文化缺失,我国的电视相亲节目应该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审美取向,在娱乐公众的时候,能够实现电视的社会效益,相信在经过反思和改革之后,我国的电视相亲节目会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找到有中国特色的电视节目道路。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

参考文献:

[1]肖杨.相亲节目需要绿化[J].记者摇篮,2010(12).

浅谈相亲交友类节目 篇4

一、相亲交友类节目兴起的原因

(一)节目顺应社会需求

首先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理结构和文化模式的巨大转变,以前婚恋观的含蓄、谦虚、内敛等方式已被淡化,现在的年轻人个性的张扬、注重自我的感觉,并且能够大胆说出爱。其次,中国的“80后”乃至“90后”也陆续达到了适婚年龄,由于各种原因,这一代人大龄单身现象十分突出。从“剩斗士”、“必剩客”、“齐天大剩”之类戏谑式的词汇不难看出,剩男剩女的婚恋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突出问题,被搬上台面。所以相亲交友节目正是看准了这一受众群体重返荧屏,是电视节目顺应广大受众的一种表现。

(二)相对创新的节目形式

目前的电视相亲类节目,是整合了真人秀、访谈、表演等多种节目形式的一种新型类节目形式,它去除了以往单一形式的表现,并兼备了平民化、门槛低等优势,呈现出的节目形式更真实、更直观,参与性也大大提高。整合以上诸多因素,电视相亲类节目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低谷期,又再一次卷土重来,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视听感受。

(三)节目迎合受众心理

从节目内容来看,相亲交友只不过是外在表现,而其内在的隐含的“真人秀”表演才是节目的本质。而“真人秀”节目之所以广受欢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满足了观众的窥视欲,让观众在大庭广众之下看到一个真实的没加任何包装的鲜活典型,尤其是这种私人情感化的曝光,更能满足观众的猎奇心和窥私欲。

二、相亲交友类节目存在问题

(一)文化矛盾凸显

首先,最早的《玫瑰之约》是效仿了台湾的电视节目《非常男女》,而之后的《我们约会吧》是购买了英国相亲真人秀《带我走吧》的版权。大量电视节目的引进和购买,可以吸取更多优秀节目的制作模式和运作机制。但是,在引进的过程中,却忽视了中国本土化的情感表达,大多数中国人对待感情是内敛含蓄的,细水长流的,然而电视相亲类节目的交友观是大胆开放的,甚至第一次见面就要说出爱,这与中国式的爱情观是不相符的。虽然现在的年轻人对待爱情的态度不像以前那么保守,但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在大众面前袒露私人情感依旧是非常态的表现。

(二)节目形式无创新

随着《我们约会吧》,《非诚勿扰》等节目火爆银屏,各大电视台也争相模仿,节目形式大同小异,基本无创新。纵观现存的相亲交友类节目,大多是一位男嘉宾,十几位女嘉宾,通过小片介绍、提问了解、才艺展示等环节来互动,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而这样没有创新的“复制”、“粘贴”,必使大部分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三)娱乐化比重过大

相亲交友类节目,顾名思义,是为广大单身男女提供一个交友的平台,而现在的相亲交友类节目已经从“电视红娘”的定位,转变成男女嘉宾的个人秀场。关于爱情的话题越来越少,个性张扬越来越多,作秀的成分越来越大。还有一些嘉宾参与节目的目的不是为了交友,而是想通过这种方式一夜成名。如果这种“作秀”、“想红”的目的继续充斥在节目当中,就会冲淡相亲交友的节目初衷,久而久之,也伤害了大众求真的心理,那么节目必将走向末路。

(四)传播不正确的价值观

在现在的相亲节目当中,我们听到最多的几句话就是“你有车有房吗?”“你能给多少彩礼?”,“如果我跟你结婚了,你的房子能写我的名字吗?”而最知名的一句话就是“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如果说十年前的相亲交友还带有中国传统思想的含蓄和内敛,那么纵观现在的相亲节目,已经完全变了样,从原来的“相亲”变成了“相金”。如果将美好的爱情向往,变成了对金钱的崇拜,物质的享乐,就完全背离了人的正确的价值观导向。而从社会的发展来看,如果继续给大家灌输类似思想,拜金主义充斥的社会也将变得物欲横流。

三、对相亲交友类节目的几点建议

(一)打造绿色收视率

所谓绿色收视率,就是在重视收视率和收视份额的前提下,坚守品位,抵制低俗,坚持节目的思想性,从而确保主流媒体对观众的影响力和对舆论的引导力。所以各大电视台的相亲交友类节目应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传播正确的交友观、爱情观,彰显媒体和电视人的责任。

(二)加强创新,打造品牌

我们经常看到,火爆中国荧屏的电视节目,大多数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而且在高收视率的影响下,是一大批类似的电视节目盲目跟风,甚至照搬原样,这样的节目缺少个性的张扬,自我特色的凸显。所以作为电视人,各电视台应该加大研发的力度,不断研发创新节目的内容,深入了解节目运作规律,使今后的相亲交友类节目更富有生命力。

摘要:现如今,“剩男剩女”婚恋问题成为社会焦点之一,所以“相亲交友类节目”应运而生,给大龄男女搭建更多接触外界的平台。在参加这类节目过程中,男孩女孩能够有更多的接触机会,通过节目设置的各种环节,可以更全面的展示自己,由于电视节目的传播率较广,也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电视相亲交友类节目会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喜爱的原因。

关键词:相亲交友类节目,兴起原因、背景,存在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http://www.xzbu.com/1/view-4420131.htm.

[2]http://www.xzbu.com/7/view-2983521.htm.

[3]http://www.xzbu.com/7/view-2983481.htm.

电视相亲节目的利弊英文作文 篇5

Blind dating: worth trying to find true love

Recently a blind date including 20 young men and women has been held by an organization. Some people see it as a good way to meet different people while others argue that it’s not possible to find one’s partner between two people who have not previously met. As far as I’m concerned, blind dating is worth trying and you can find your true love there!

First of all, nowadays many young people are always busying with their work; therefore they have little spare time to meet with their future partner, leading to more and more leftover women and men. According to a study, a happy life includes work and family balance, which means a harmonious family including the couple (and the baby in the future) may contribute to a comparably happy life.

What’s more, during a blind date, usually the basic information is given to both parts; therefore it’s more reliable to know a person’s family background, his or her job, religion etc. As is known to all, a couple should have the same belief in value, wealth, thus preventing many potential conflicts.

Last but not least, through blind dates, one can meet people with different personalities, thus having a clearer idea about which kind of person is suitable for being a lifelong mate. And blind dates are also great chances to make friends in the same age group.

To sum up, blind dating can be a good way to find one’s future husband or wife. It’s feasible and reliable. Hope that everyone can find true love in blind dates!

-----------------www.chddh.com--华丽丽的分割线------------------

At present, dating shows have been very popular in people’s lives. No matter how busy the people are, they will grasp any chances to watch this kind of shows as much as possible. As the time elapses, a growing number of dating shows have appeared on television.

Many factors account for this phenomenon. To begin with, these shows provide a chance for the single to search for their dates so that they think that they have more opportunities to break away from the single identities and even get married. Furthermore, some people are on account of amusement to watch this kind of shows. They will feel funny and happy when watching others dating. Last but not least, the funny form and the relax atmosphere of these shows have also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its audience ratings.

西班牙电视台推全裸相亲节目 篇6

虽然都是为相亲,但《亚当与夏娃》的独特之处在于凡出镜相亲者无论男女必须全裸。该节目仅推出几个星期就收视率飙升,而且没有受众群体的差别,观众似乎一到节目开播时间就不约而同地将频道按到5号电视台的《亚当与夏娃》节目上。

节目的录制地点在西班牙加纳利群岛上进行,男女见面后将被安排单独聊天,此刻的“亚当”和“夏娃”就是近在咫尺的全裸会面,谈话可以在海边,可以在树荫下,也可以在房间里,同时双方可以一显身手,调一杯鸡尾酒,做一盘菜肴以博得对方的好感。与此同时,男方要在没有衣服装饰的情况下展现出优雅的姿态,诙谐的语言。尤其要注意眼神的定位,既不能对对方的敏感部位死盯不放,又不能不屑一顾,对于女方呈现在自己面前的体肤,要恰到好处,点到为止,不失绅士风度。不少西班牙男性都是以强壮的体魄,结实的肌肉获得“夏娃”们的好感而牵手成功。

这档节目引发了观众的热烈讨论。有的人认为节目新颖、刺激,在生活和工作压力大的时候可以放松一下。但也有的人认为节目很无聊,是给酒鬼无赖看的节目,没有美感。西班牙观众胡安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节目的内容对提升收视率无疑是一针强心剂,刺激眼球,直接冲击人类本能的欲望,但毫无价值,估计节目不会有很长的寿命,只是在开始有点新鲜感而已。

该节目也在华人社区中成为话题。原因是众多全裸“亚当”中竟然有两名华人男子,他们似乎并不在乎全裸出镜且在镜头前表现不错。西班牙欧浪网称,不少观众认为这是违反中国人传统价值观和审美观的行为,两名中国男士的行为可能会成为一些人攻击中国的把柄。摘自《福州晚报》

电视相亲节目之我见 篇7

1 起源、发展与现状

国内电视相亲节目起源于九十年代, 上海电视台的《相约星期六》和湖南电视台的《玫瑰之约》是开先河之作, 其内容为一对一的选择式相亲谈话类节目, 符合改革开放后年轻一代婚恋价值观的改变, 收视率一度飙升, 也获得了全国观众的认可。几年后这一类节目终因题材日渐失去新意, 在众多综艺节目的打压下, 退出了荧屏舞台。

相亲类节目再次进入大众视野是2009年, 打头战的是湖南卫视2009年12月24日首播的大型交友类节目《我们约会吧》, 以开放式招募青年男女嘉宾, 话题类情感探索为主, 吸引了观众的眼球。然而真正让相亲节目在国内掀起热潮的是江苏卫视推出的节目《非诚勿扰》。

这一类的节目的鼻祖源自海外, 是英国一档名为《Take me out》的节目, 无论是拥有正式版权的湖南卫视, 还是山寨的极其成功的江苏卫视, 都是以本节目为蓝本, 做修正和改编, 使其更符合我国国情和观众口味。

自2010年相亲节目风潮迭起后, 目前国内此类节目进入到一个相对平稳期, 已培养了固定的观众群, 收视率也可保持一定, 但也面临着因节目制作进入瓶颈, 新意日渐不足而流失观众群的危机。

2 优势

遍观国内外, 相亲类节目长盛不衰, 即使一度偃旗息鼓也会卷土重来, 必然具有它不可取代的优势, 下面就简单分析一下相亲类节目的优势。

第一, 爱情是人类生活恒久不变的主题, 男婚女嫁又是人生重大选择之一, 年代更替, 青年男女的婚恋观在不断改变, 时至今日, 剩男剩女话题大热, 男女失调的社会问题, 无房不成婚的价值观, 物质先行于感情的择偶观都在刺痛人的神经同时, 成为大众最关注的问题。相亲类节目正是把这个问题放大数倍, 呈现于电视荧屏上。过去一对一的男女嘉宾比例被一再更改, 从24比1, 到后来的百里挑一, 男女嘉宾人数上的悬殊, 造成一种‘围观’和‘被围观’的效应, 更在加大男女嘉宾心理压力的同时, 加大了观众的期盼度, 也加大了节目的紧张程度。使得原本趋于平淡的节目, 成为具有八点档言情电视剧色彩的情节剧, 因为未被速配成功的女嘉宾会继续留在舞台上, 也使得情节剧有一定连续性, 在一集结束之后能够继续抓住观众群。

第二, 真人秀节目的特殊吸引力。真人秀节目属于泊来品, 是全世界范围内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之一。遍观美国的艾美奖奖项设置便知, 真人秀的收视率不仅高于普通电视剧, 还在社会话题和调侃热点等方面有着优于电视剧的属性功能, 《美国偶像》, 《星期六夜现场》等节目一向是长期收视冠军, 也能够通过广告等招商方面给电视台带来巨大收益。正是因为有了外国同类节目的先河, 我国引进或模仿此类节目时便有版可依, 自从2003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一炮打响后, 国内的真人秀类节目便一发不可收拾, 直至相亲类节目风靡, 达到一个高峰。

第三, 节目快餐化。麦当劳肯德基和中华传统美食相比, 既无味觉上的优势又无价钱上的优势, 却可以开遍整个中国, 受益巨大, 正是因为迎合了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相对简单的生理心理需求。相亲类真人秀正是快餐类电视节目。相亲、速配, 评头论足等环节设置, 也符合人性喜好。男女嘉宾们是否交友成功, 早已不是观众们所关注的焦点, 因为有着普通常识的人皆知, 感情婚恋是慢热的过程, 电视上的喧闹和选择只是一种娱乐, 正因为如此, 观众关心的不是交友后是否能够维持, 而是交友中的话题是否足够劲爆。

综上所述, 相亲类节目整体是一档具有相当娱乐性、话题性和社会性的电视节目, 其中的部分内容是观众喜闻乐见的, 也是居家放松的一大选择。虽然相亲类节目大热, 但其背后的隐忧仍不容忽视。

3 困境

即使是热播的电视节目, 在播出一段时间之后, 都会遇到困境和瓶颈, 相亲类节目也是如此, 并具备其特殊性。简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首先, 相亲类节目的道德底线很难把握。相亲类节目往往为突出其话题性, 拔高收视率而制造话题。在观众口味日益难以满足的今天, 话题的制造便被要求从普通到限制级别, 其尺度不好掌握。

男女婚恋, 本身既有以貌取人, 物质至上的暗面, 相亲类节目为了吸引眼球, 却不得不扩大这一暗面, 以至于出现‘名噪一时’的嘉宾马诺“宁可宝马里哭, 不愿自行车后笑”的极端言论, 将女性的拜金扩大化, 甚至把这一本身可以谅解的观点扩大后放置在全民公敌的位置, 不仅该女嘉宾被指责行为不端, 也使全民对于女性本身对物质安全的向往产生抵制情绪。而男嘉宾方面, 则突出了自古男性‘以貌取人’的心理习惯, 条件好的男嘉宾对女嘉宾的挑剔, 节目中的争执等等, 都是肤浅的扩大化表现, 此等肤浅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并被众人包容, 但放大至电视屏幕上时, 则容易使人产生厌恶情绪。

话题的制造是相亲类节目避不开的一片险滩, 既可以制造成功的热点话题引起社会关注从而提高收视率, 也可因制造话题过度, 超越道德范围, 给人以不适感和引起广电总局的注意, 导致节目被封杀。所谓成也是它败也是它, 话题的制造真是让相亲类节目制作人爱恨两全, 而话题的过度制造也引来了2010年6月广电总局的一纸管理通知:《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及《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文件中规定“不得选择社会形象不佳或有争议的人物担当主持人”、“不得以婚恋的名义对参与者进行羞辱或人身攻击, 甚至讨论低俗涉性内容, 不得展示和炒作拜金主义等不健康、不正确的婚恋观”等等。可见一味的追求大尺度话题制造, 已经走到了桎梏的地步。

其次便是诚信问题。一档电视节目如若让观众感到被欺骗, 那它离收视率暴跌就不远了。《非诚勿扰》等相亲类节目都曾爆出男女嘉宾身份造假的丑闻, 将一些本意在于炒作出名的影视公司模特、演员打造成教师、公务员或者白领来相亲, 编造其职业、爱好和择偶要求, 等于剥夺了真人秀的‘真实’属性, 虽然在节目伊始可增加戏剧性, 起到打开局面的作用, 但一旦曝光, 便会使节目的诚信一落千丈, 让电视机前投入了感情来观看节目的观众有被耍弄之感, 必然使节目行之不远。而前文提到的广电条文里也有提到:“严禁伪造嘉宾身份, 欺骗电视观众”。

上面说的只是相亲类节目存在的比较明显的困境, 而具体到各个节目, 它们的问题又各有不同, 有机遇的地方必然有挑战, 收视率即生命的今天, 相亲类节目任重而道远。

4 前景

相亲类节目只要拒绝了以单纯追求高收视率为主的低俗制造, 恢复对男女之间爱的真诚表达, 用真实的戏剧性去吸引观众, 祛除弊病, 用智慧去创作, 未来的发展前景依旧很乐观。而反之, 如若一味的加大尺度, 用边缘话题吸引人, 用恶俗来掀起潮流, 考验观众和审查部门的忍耐度, 那这一档节目便是岌岌可危的。相亲类综艺节目, 经历了两年多的历练, 已经到了需要认真反思自身问题, 提高节目质量的时候了。这是机遇, 也是挑战。

划部, 广东佛山528300)

1电视购物节目的定义及发展

电视购物, 是以电视为媒介进行产品宣传, 通过屏幕上显示的免费电话达成订购的销售方式, 被誉为“空中超市”, 是电视业、企业、消费者三赢的营销传播模式。

电视购物起源于美国, 在欧美日韩, 电视购物已经成为消费者购物的重要方式。电视购物突出的特点是“短平快”, 这也是众多产品采用电视购物来进行营销推广的最重要原因。据报道, 2012年日本电视购物营销额占零售市场的百分比已经达到12%, 是可以和大型商场、减价超市相竞争的第三势力。

我国1985年首次出现电视购物, 但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早期电视购物以电视直销为主, 在经历了几年发展之后, 由于部分产品质量与宣传不符, “夸大宣传, 质量缺陷, 服务欠缺”严重影响了电视购物节目在观众心目中的信誉度印象, 进入发展的低谷。重新给电视购物注入活力的是家庭电视购物频道, 此类节目以……目前我国处于电视购物节目发展的转型期, 存在着电视购物频道和电视直销广告相互竞争发展的局面, “禁播令”的发布, 却促使家庭电视购物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期, 电视台应抓住机遇, 促使电视购物产业快速蓬勃发展。

2电视购物的发展前景

我国电视台从中央到地方有600多个, 为电视购物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调查普遍认为, 人们对电视的认可度高, 但对电视购物节目的认可度低, 与网络购物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但是电视购物具有电视被人们普遍接受这个先天优势平台。以当前形势看, 未来的电视购物产业发展应具有以下几个趋势:一是商业模式发展成熟, 产业链分工明确, 包括国家政策、物流、支付等大环境逐步成熟, 二是由暴利型向稳定利润型发展, 三是由区域型向实现全国性的经营发展, 由电视媒体向跨媒体业务方向发展, 四是诚信、顾客至上是经营原则, 消费习惯逐步培养形成, 一些

怎样做好电视购物节目

文丨魏春晖

摘要:电视购物节目是当前人们生活消费的一种重要生活方式, 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作者通过近几年对电视购物节目的策划和实际运行, 从中获取一定中体会和感受, 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我国开设电视购节目的发展前景, 并认真总结了节目在整个运行过程中所存在问题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电视购物节目;前景;注意问题

摘要:相亲类综艺节目是电视娱乐节目的组成之一, 既具有其特有的艺术魅力, 也有着方方面面的桎梏和问题。一档节目的前景如何取决于其制作的精良度、娱乐度和诚信度。制造话题而不越界, 娱乐而不低级, 取悦而不媚俗, 崇尚真善美而不虚假歌颂, 体现主流价值而不流于庸俗, 这样的节目必定是观众所喜闻乐见的。

电视相亲节目发展历程探析 篇8

关键词:相亲节目,发展历程

一、电视相亲节目概述

相亲是汉族传统婚姻一种礼仪形式, 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习俗影响一直延续至今。改革开放以来, 新的价值观、婚姻观和社会心理变迁使相亲形式转化为开放自由式, 相亲也在自由恋爱的大趋势中转型, 于是, 电视相亲节目应运而生。电视相亲节目, 顾名思义, 是由电视台策划制作的为单身男女提供相亲平台的电视节目。电视相亲节目通过设置一系列的互动环节, 使男女嘉宾相互了解, 达到相亲的目的, 从而完成节目的录制。

二、电视相亲节目特点

(一) 真人秀特征

真人秀 (Reality TV) , 也被称作真人电视、记录肥皂剧、真实秀等。它假定情境中的真实展现是由节目制作者制定规则, 由普通观众参与并录制, 在电视台播出的电视竞赛节目。[1]以《非诚勿扰》为例, 24位女嘉宾, 可谓空前阵容, 性格迥异。从宝马、别墅到婆媳是否同住, 热点尖锐话题的抛出, 在娱乐的同时, 也是对人性、社会风气、道德的窥视。《非诚勿扰》的真人秀特征, 是节目最吸引人的地方, 真实才会使节目有更高的思想深度。

(二) 脱口秀特征

《简明广播电视词典》将脱口秀定义为“通过讨论对新闻或社会问题进行评论、表达观点的一种形式。”拜金、城乡差别、中西文化, 各种思想的冲突对白, 无数的社会话题出现在节目中。相亲节目为它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谈话空间, 在这里, 犀利的话语交锋, 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为电视中真实的“生活语”大吃一惊, 为嘉宾们脱口而出的语言大呼畅快。

(三) 冲突戏剧性特征

电视相亲节目与传统相亲相比主要是用戏剧般的情节吸引受众, 提高收视率, 展示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当男嘉宾在表达个人观点的时候, 如果某个观点未能被认可, 女嘉宾便会以各种犀利直白的话语进行回击, 甚至成为女嘉宾“群殴”的对象。冲突性与戏剧性使节目更像一场电视剧, 更加吸引受众。

三、电视相亲节目发展历程

(一) 国外相亲节目发展概况

电视相亲节目并不是缘起于中国, 这种节目形式的最初原创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播的《The dating game》, 男女嘉宾看不到对方的样子, 只能听到对方的说话声音, 另外不允许透露收入情况、年龄和职业等等。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相亲交友节目主要有以下几档:

(1) 《Take me out》。英国Fremantle Media公司《Takeme out》电视相亲节目, 是由30位固定的女嘉宾, 分别在节目中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以期寻找到终身伴侣, 整个节目充满了娱乐性。

(2) 《Blind Date》。“犹抱琵琶半遮面, 唇枪舌剑为红颜”, 《Blind Date》以全新的创意推出的快速交友检索系统在同类型栏目中也显得别具一格。“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使节目充满了悬念, 更有可看性。另外, 其节目设置并不像非诚勿扰那样可以事先看到24位女嘉宾的外形长相, 而是先通过隔着墙壁交流对话, 从而确定心仪的对象。同类节目还有美国的《Dating in the dark》等等。

(3) 《The Bachelor》。《The Bachelor》与其说是交友节目, 不如说是娱乐节目, 节目形式通过游戏、挑战等环节使女嘉宾们参与其中, 在享受游戏挑战的同时也具有淘汰性, 国内最近也出现了很多挑战闯关类型的节目, 但是《The Bachelor》将两者结合为一体, 使相亲节目更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4) 《恋爱巴士》。《恋爱巴士》是日本富士电视台的相亲节目, 节目形式也很有特色, 是通过一辆巴士车作为恋爱中介, 通过旅行期待能够找到对的那个他。

综上所述, 可以发现国外相亲类节目有很多, 而且类型也不尽相同, 可以说是包罗万象, 国内电视相亲节目的发展与这些国外相亲节目的启发和借鉴是分不开的。可以说, 国外的相亲节目促使了国内相亲节目的发展。

(二) 国内相亲节目发展概况

国内电视相亲节目从《电视红娘》到《非诚勿扰》, 历经20多年的更迭兴落。笔者以时间为主线, 分析以下在当时具有代表性的电视相亲节目。

(1) 《电视红娘》。1988年山西电视台《电视红娘》是我国最早的相亲婚恋交友节目, 但是由于当时社会大环境仍是比较传统保守。因此, 很少有单身男女选择通过电视节目寻找配偶, 于是, 《电视红娘》播出的时间不长就在电视荧屏上销声匿迹了。但是, 《电视红娘》着实开创了国内电视相亲节目的先河。

(2) 《今晚我们相识》。1991年北京电视台打造的《今晚我们相识》也是中国较早的电视相亲节目之一, 当时这档节目也是获得了观众的关注和认可, 在九年播出期间, 《今晚我们相识》收视率居高不下, 并且促成了千余对璧人, 由此可见其影响力。《今晚我们相识》相亲交友节目的出现也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解放, 相亲、结婚不再是很隐私、很秘密的事情, 当代人在追求爱情的方式上有了新的思想观念, 这种观念促进了相亲节目的兴起。

(3) 《非常男女》。90年代末, 我国电视相亲节目又掀起了一轮热潮。1996年台湾中视开播的《非常男女》可以说是后来相亲节目“热潮”的领航者, 《非常男女》节目形式相对比较复杂, 但是正是这种复杂性使得配对的成功率较高。此后, 内地电视台纷纷模仿, 据不完全统计, 当时有20多家开设了这种类型的电视相亲节目。

(4) 《玫瑰之约》。湖南卫视《玫瑰之约》在1998年领先播出, 第一次运用娱乐化的方式将相亲节目推向电视媒体, 并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和关注度, 创下了湖南电视台的收视奇迹。这一时期的电视相亲节目渐渐走向娱乐化。但是八年的高峰最终因节目缺乏创新而停播, 《玫瑰之约》的终结标志着20世纪90年代延续到21世纪初的“相亲节目”热潮彻底消退。

(5) 《非诚勿扰》。2010年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走红带来了又一次的相亲节目热潮, 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安徽卫视《缘来是你》、浙江卫视《为爱向前冲》、山东卫视《爱情来敲门》、东方卫视《百里挑一》、贵州卫视《相亲相爱》等等接踵而至。《非诚勿扰》整体上是模仿了《Take me out》节目的形式, 但是却比《Take me out》更加成功, 可以说是“锦上添花”。英国泰斗级节目制作人保罗·杰克逊这位曾经担任过英国BBC、ITV两大电视公司的节目总监, 英国皇家电视协会前任主席表示:“在我看过的全球相亲节目中, 《非诚勿扰》是全国顶级的, 它超越了英美版的《Take me out》。”

四、结语与建议

据统计, 现在在银幕上播出的相亲节目有十几档之多, 在淘汰率极高的电视节目市场, 相亲节目势不可挡的屹立在各大媒体中。从节目发展历程可以看出, 早期的相亲节目还是以社会服务性为主要目的, 在环节设置上遵循的是传统保守的相亲模式, 嘉宾人数也是本着对等、均衡的六男六女的模式进行交流, 从而互相了解彼此。而新一代的电视相亲节目则一改往常作风, 以《非诚勿扰》为例, 它只提供一个双方认识的平台, 并不将促成男女嘉宾成功走入婚姻殿堂作为节目第一要务, 这就是一种全新的相亲模式, 它更多呈现的是当代人张扬的个性, 犀利的语言, 新一代的价值观。电视相亲节目究竟能走多远, 如何在未来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经久不衰?笔者认为, 应该遵循以下几点:

首先, 真实性。节目在筛选嘉宾的时候一定要核实嘉宾的身份, 反对“炒作, 作秀”, 这是对节目负责的表现。媒介应该有公共媒体相应的社会责任理念。其次, 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相亲节目可以成为价值观的辩论场, 却不应是非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地。作为国家主流媒体, 节目内容的设计应该是积极向上, 符合时代主流价值观的。因此, 在节目中应该对于低俗的语言进行截至和严格把关。坚决反对媚俗、庸俗的内容。最后, 创新。要防止节目内容同质化现象的发生, 无新意无创新只会导致观众的审美疲劳而造成节目整体收视率下跌, 创新永远是节目的源泉, 只有不断地创新, 挖掘新创意, 才能在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阎怀兰.中国真人秀电视节目的审丑意识分析[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0 (12) .

[2]乐嘉.让我的爱非诚勿扰[M].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0.

[3]韩青, 郑蔚.电视娱乐节目新论[M].中国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5.

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发展策略 篇9

1.1 电视婚恋交友节目模式严重缺乏创新

自从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代表性节目《非诚勿扰》在全国范围内一炮而红之后,全国的各家卫视“群起而效之”。这些电视婚恋交友节目在进行制作的过程中,丝毫不避讳对于别家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模仿和抄袭,所制作的电视婚恋交友节目各个环节也充满了雷同。在这样的背景下,观众无论是收看哪一个卫视的电视婚恋交友节目,都像是在看同一款节目,长此以往,经受了大规模电视婚恋交友节目轰炸的电视观众难免会产生“审美疲劳”。观众对于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兴趣度也会大幅度下降,这就导致了电视婚恋交友节目走向下坡路,不复当年的盛景。

1.2 电视婚恋交友节目过度娱乐化

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核心内容就是为适龄青年男女牵线搭桥,这也是初期的电视婚恋交友节目能够吸引大量观众的根本原因(年轻人学找对象,中老年人图个乐子)。但是,随着对收视率的要求的提升,电视婚恋交友节目开始逐步将节目的核心任务转化成为提升娱乐性,电视婚恋交友节目也充满了做作的“秀”。例如,《非常勿扰》上广为流传的“宁可在宝马车上哭,也不在自行车上笑”“闫凤娇事件”等,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主持人和女嘉宾都将电视婚恋交友节目当成了娱乐的跳板,导致观众对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信任度急剧下降,节目也就难以保持巅峰的收视率。

1.3 电视婚恋交友节目嘉宾素质堪忧

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灵魂是主持人和台上的嘉宾,只有主持人和嘉宾具有足够的综合素质,才能够保证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质量。但是,随着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热度的下降,节目经费也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在这样的背景下,电视婚恋交友节目所雇佣的主持人和嘉宾的综合素质能力也就会出现大幅度的滑坡现象,难以维持住以往的水平,进而导致其发展陷入严重的停滞状态。

2 电视婚恋交友节目发展策略探析

2.1 坚持高品位

电视婚恋交友节目是“婚恋精神”的电视代言人,也是宣传“婚恋正能量”的有效传播手段途径之一。针对这样的情况,节目在进行制作的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不断提升品质和品味,促进节目发挥应有的作用。例如,2008年齐鲁电视台的《青春好朋友》节目,虽然该节目的影响范围并不大,但是,该节目在汶川地震发生之后,组织节目的嘉宾一起开赴地震第一线,奉献自己的爱心与力量,就充分展现出了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担当和责任,也为自身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因此,可以看出,坚持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高品质和正能量,是其发展的主流趋势。

2.2 突出服务性色彩

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核心任务就是帮助青年男女找对象,针对这样的情况,为了赋予电视婚恋交友节目持久的生命力,始终得到观众的支持,就需要制作人员牢牢把握住服务电视观众这一条主线,不断提升节目的品质,才能够确保其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例如,《相约星期六》作为一款持续了长达十多年的电视婚恋交友节目,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其定位宗旨有着紧密的联系,该节目立足于真实,真正地将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服务目的放在了第一位,才是保证节目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所在。为了有效地提升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服务性色彩,就需要在进行节目设计的过程中,多采用嘉宾游戏、心理专家解析的方法,促进嘉宾之间的互相了解,提升节目的有效性。

3 结语

作为曾经风靡一时的电视节目类型,电视婚恋交友节目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这就需要总结目前这类节目市场萎靡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节目发展策略探析,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摘要:随着人民群众情感生活的逐步丰富,我国电视荧屏出现了很多的“电视婚恋交友”节目,这些节目在出现的初期,一度引领了整个电视节目的半壁江山,可谓风头一时无两。但是,由于大部分的电视婚恋交友节目只重视提升收视率,出现了很多“哗众取宠”的事件,导致公众对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好感急速下降,国家电视总局也对电视婚恋交友节目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为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将具体结合电视婚恋交友节目发展存在的问题,对电视婚恋交友节目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电视节目,婚恋交友,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王碧程.从韩国综艺节目《情书》谈中国婚恋电视节目的现状及问题[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0,(1).

[2]江月英,贺莉娅.真人秀节目的“怪胎”:电视相亲类节目——以《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为例[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0,(4).

[3]刘宏.从《非诚勿扰》《为爱向前冲》《我们约会吧》等相亲节目——解读中国第二轮电视交友热[J].新闻与写作,2010,(6).

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品牌策略 篇10

在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的当今, 电视婚恋交友节目要想从众多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 长期保持其活力, 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就必须使自己的符号时刻区别于其他媒体, 树立节目品牌。

一、强化节目特色, 树立自己的品牌

要想树立自己的品牌首先要避免与其它节目重复。抄袭和照搬其它成功节目固然可以走捷径, 但从长远来看, 如果没有自己的节目特色将很难树立自己的品牌, 也无法真正得到受众的认可。创新是策划的生命, 尤其是在品牌的深度推广阶段, 要和受众达成深度互动, 让受众从内心深处认可、接受品牌, 就必须独辟蹊径、大胆创新。

1. 充分发挥主持人的魅力

电视节目的成功与否总是和优秀的主持人分不开的。优秀的主持人是整个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灵魂和领军人物, 主持人一方面要能够把握全局、驾驭节目, 另一方面需要拥有独特的个性魅力和语言魅力, 征服广大受众。以主持人孟非为例, 如果说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内核是“让普通人展示他们的人生和态度”, 那么主持人孟非就是它的承载者, 他俨然已成为其他婚恋交友节目无法模仿和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他冷静智慧的主持风格, 幽默诙谐、鞭辟入里的语言, 驾轻就熟、灵活应变的现场调控为广大受众所认可, 他丰富的电视从业经历和生活阅历, 使得他的观察更为敏锐独到, 语言更加凝炼生动。即便在观众已经熟知《非诚勿扰》节目套路甚至有些厌倦的时候, 为什么仍会选择收看?恐怕正是主持人独到的个性魅力所致。

2. 节目形式和内容应推陈出新

中国电视界一直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当一个电视节目在全国受到广泛关注时, 短时间内就会在其他电视台出现一大批类似的节目, 并且其中大部分几乎都是照搬原型, 完全没有创新, 即便是其中做出了一点改动, 也大多是换汤不换药。从受众心理来讲, 观众都会对自己觉得新鲜的内容更感兴趣, 盲目跟风会让观众在短期内产生视觉疲劳。

要想抓住观众的兴趣, 应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不断调整, 勇于尝试。任何节目要永葆生命力, 创新是必不可少的要素。所谓创新, 就是要勇于抛开现有的陈旧的节目形式, 不断突破常规。目前我国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主要问题在于除了各个电视台之间节目的同质化之外, 短期内造成大量节目内容的雷同, 此外, 节目在策划结束后, 再也没有任何变化, 造成了形式单一、僵化, 无法吸引受众。

因此, 要想强化节目特色, 就应该不断推陈出新, 节目的创新不仅仅是指创新于拿过来的节目, 还要创新于现在的节目本身。

二、扩大节目的品牌效应

扩大节目的品牌效应, 并产生连锁的经济效应。借助于主持人的个性魅力与节目定位, 加之目前国内社会形势的需要, 真正使电视婚恋交友节目成为一个带动相关连锁经济效应的品牌。通过微博等新媒介加强节目的影响力, 带动与节目相关的产品开发、旅游、人物关注等等, 让广大受众充分了解知晓品牌的基本内涵, 使节目真正树立起自己的品牌。这是和受众的初级沟通, 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生活中人们以形形色色的方式获取信息, 节目为了扩大品牌的受众认知程度, 也应该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形式在节目开播前让受众知晓此期节目, 激发他们的兴趣。

三、根植本土文化, 实现二次价值

不顾中国国情的生搬硬套、机械模仿, 这样只能使节目最终被市场淘汰。我国的婚恋交友节目要在借鉴外国先进的节目制作理念与形态的同时, 结合中国传统文化, 注意本土化变现, 实现节目的二次价值。以上海星尚传媒制作的电视婚恋交友节目《丈母娘看女婿》为例, 用丈母娘来挑女婿的相亲方式便是迎合了上海的地域文化和我国的传统。因为在上海, 女性在家庭中地位较高, 丈母娘对女儿的终身大事有绝对的话语权, 尽管有专家质疑丈母娘来挑选女婿本身是一种陋习, 儿女的婚姻不应该由父母包办, 但从收视率来看, 节目效果不俗, 特别是在上海本地的收视率不错。《丈母娘看女婿》节目环节的名称也显示出地缘文化的特点, 如有一个环节叫“毛脚上门来”, “毛脚”是江浙、福建一带对还未“转正”的“准女婿”的叫法, 通常称之为“毛脚女婿”, “毛脚上门来”是指女儿在婚前把心仪的对象带回家, 拜见丈人和丈母娘的意思, 如此节目环节的设置, 结合了地域文化的特点, 跳出了当下婚恋交友节目的同质化模式, 充分考虑了地缘文化的因素, 更贴近本地受众的生活实际。

与单纯效仿国外成功的节目相比, 根植于本土文化更能让受众易于接受, 让受众更容易了解和认识品牌文化, 并借助受众对节目的评价和观众的口碑进行宣传, 在节目成功的同时实现节目的二次价值。

四、及时反馈, 做好后续工作

媒体做节目不能一味追求收视率, 更应该追求社会公信力, 树立品牌效益, 如江苏卫视的民生新闻节目《南京零距离》, 之所以能够赢得良好的口碑, 在于它不仅在节目中报道普通市民生活, 还定期举办大型公益活动, 真正为市民解决生活困难, 进行一系列的后续报道, 成功地在南京市民心目中塑造了节目品牌。

电视婚恋交友节目也应该及时反馈, 做好后续工作, 这样才能使前期的努力不会前功尽弃, 真正树立起节目的品牌效应。节目还可以塑造能打动受众、得到受众认可的品牌故事或节目花絮等等, 让品牌文化更加生动形象, 并广为流传, 赢得人心和市场。一个品牌节目获得一定的成功之后, 也要定期对其投入一定资金和精力进行维护, 才能永葆青春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 节目品牌不仅是一个媒介的标识和旗帜, 还连带着该媒介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号召力, 能够较好地体现这个媒介的内在价值。在各地电视节目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对于以受众为生存基础的电视婚恋交友节目来说, 要想存活下去并不断发展壮大, 就必须使自己的符号时刻区别于其他媒介, 做出一定的创新与调整, 树立自己的品牌,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受众对节目的忠诚与青睐。■

参考文献

上一篇:颜色词的翻译下一篇:标志设计的理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