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原测试

2024-07-10

变应原测试(精选七篇)

变应原测试 篇1

关键词:混合液,变应原阴性反应,支气管哮喘,特异性治疗

支气管哮喘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常见疾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病情演变迅速等特点,严重时危机患者生命,近年来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支气管哮喘的主要诱因是吸入性变应原[1]。20世纪90年代以来,应用特异性免疫治疗于支气管哮喘取得了很大进展。1998年WHO正式肯定使用经标化变应原对哮喘作免疫治疗的效果,并指出特异性免疫治疗是惟一可以影响变应性疾病自然进程的病因疗法[2,3]。临床上多数研究仅限于对变应原测试阳性支气管哮喘的特异性免疫治疗观察,通过查阅国内外一系列文献,并经医学检索和科技查新未见有对变应原测试阴性支气管哮喘脱敏治疗的研究报道。自2006年11月至2008年2月对王开传染病院门诊或住院的变应原测试阴性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混合液脱敏治疗,同时对其进行跟踪护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6年11月至2008年2月门诊或住院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2003年的诊断标准[4])进行观察。

1.1.1 入选标准

(1)变应原皮内试验呈全阴性;(2)未使用吸入或口服糖皮质激素;(3)未曾使用脱敏疗法治疗。

1.1.2 排除标准

(1)哮喘急性发作期;(2)合并活动性、急性或慢性肺部疾病;(3)合并严重其他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等;(4)肺功能严重受损,FEV1占预计值%<60%;(5)正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6)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1.1.3 剔除标准

(1)治疗过程中出现过敏性休克或其他潜在致命性不良反应;(2)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使患者不能接受治疗者;(3)患者不愿配合,不愿继续治疗者。

对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按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1~67(37.59±15.83)岁;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8~68(39.61±14.72)岁。

1.2 研究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实验组应用混合液(MI)治疗,成分为吸入组变应原,包括室内尘土、螨、花粉(早春花粉、晚春花粉、夏秋花粉)、多价霉菌、多价羽毛、多价兽毛等;所有产品由华北制药厂提供([批号:060807、071003])。治疗过程分为常规脱敏和维持脱敏两个阶段。常规脱敏是以1∶106MI为起始浓度,从0.1mL开始,皮下注射,每周2次,每次增加0.1mL,至1mL为止,10次为1疗程;然后按同样方法,以1∶105MI,0.1~1mL为第2个疗程,依次浓度递增至1∶102MI完成。维持脱敏是以1∶102MI为浓度,每次0.5mL,逐渐延长注射间隔时间,即每周2次,8周;每周1次,8周;10d1次,8周;2周1次,4周,总疗程为53周(12个月)。对照组变应原测试后放弃脱敏治疗,只作非特异性治疗,观察时间为12个月。

治疗在本院过敏原室进行,由统一培训的医师和护士负责治疗及注射,注射后留观30min并记录不良反应。其他非特异性治疗根据病情需要可合并用短效支气管扩张剂、茶碱、短效抗组胺药物等。

1.2.2 观察方法

患者入选后,由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检查登记患者一般情况,对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并做好记录,建立脱敏档案、发放脱敏知识手册、脱敏疗法指导卡;发放哮喘症状计分卡和不良反应记录卡,并对患者宣教记录评估方法。注射后速发反应由医护人员记录,其他哮喘症状评分、不良反应等均由患者每日记录,疗程结束后患者根据总体疗效、哮喘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进行自我评估,医护人员统计年哮喘发作次数、年哮喘就诊次数、年住院次数、年住院天数。

1.2.3 观察指标

(1)哮喘症状评分[5],分别按气促、咳嗽、喘鸣、胸闷症状评估。取4个症状的最高分计分,每天症状计分为日间和夜间分数总和(最高分为9分),计算每周日均症状计分。(2)哮喘病情改善的自我评价:分为恶化、无变化、稍微改善、明显改善,稍微改善率+明显改善率=改善率。(3)安全性评估:记录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等。注射后30min内发生为速发反应,30min以后为迟发反应。(4)年哮喘发作次数、年哮喘就诊次数、年住院次数、年住院天数。

1.2.4 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收集完整后,用SPSS13.0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两组对比性别(χ2=0.61,P>0.05)、年龄(t=0.56,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观察期间哮喘症状日均分比较(表1)

2.3 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自我评价(表2)

疗程结束后,患者哮喘症状改善情况自我评价,实验组改善率为73.33%(22/30),对照组改善率为40%(12/30),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28,P<0.05)。

2.4 两组患者年哮喘发作次数、就诊次数、住院次数、住院天数比较,见表3。

2.5 不良反应情况

实验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的主要诱因是吸入性变应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应用特异性免疫治疗于支气管哮喘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多数研究仅限于对变应原测试阳性支气管哮喘的特异性免疫治疗观察,对变应原测试阴性的支气管哮喘脱敏的研究甚少。事实上,在变应原测试阳性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测试结果与变应原成分不对应的变应原脱敏液进行治疗的很多患者,同样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临床上许多患者变应原测试虽然呈阴性反应,但综合分析仍不能排除过敏因素存在。因为支气管哮喘患者可能存在个体差异、无反应性皮肤、变应原反应的靶器官不在皮肤而在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应用抗过敏药物而患者自己却不知情等情况[6]。

MI包含吸入组的所有成分,对本地区引起哮喘发作的变应原具有代表性,用MI给患者治疗,只是配药的方法不同,只增加适用范围,不增加患者痛苦。本试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哮喘症状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t=3.17,P<0.01)。观察结束后实验组哮喘症状评分日均分明显优于对照组(t=3.33,P<0.01)。哮喘发作次数(t=2.84,P<0.01)、年哮喘就诊次数(t=2.07,P<0.01)、年住院次数(t=2.58,P<0.05)、年住院天数(t=7.03,P<0.01)明显低于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观察结束后,患者哮喘症状改善情况自我评价实验组优于对照组(u=3.284,P<0.05)。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严格来讲,特异性脱敏疗法具有较强、较明确的针对性,而一般变应原测试阴性的患者并不是其适应症,往往患者对此疗法会持怀疑态度,使其治疗信心不足,该疗法治疗时间长,短时间内不能显示其明显的疗效,因此患者难以坚持完成全程治疗。对此采取建立脱敏档案、发放脱敏知识手册、脱敏疗法指导卡、24h电话咨询等综合措施全程跟踪监督,指导患者坚持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全部完成全程脱敏治疗。

4 结论

用MI对变应原测试阴性的支气管哮喘特异性免疫治疗,能减轻哮喘症状,减少发作、就诊、住院次数,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全程监督指导,能帮助患者完成全程治疗,确保疗效。

参考文献

[1]Morgan WJ,Crain EF,Gruchalla eRtS a,l.Results of a home-based environmental intervention among urban children with asthma[J].N Engl Med,2004,351(11):1068-1080.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65.

[3]钟南山.我国支气管哮喘防治研究重点及努力方向[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12):809-811.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3):132-138.

[5]Hogg JC,James AL,Pare PD.Evidence for inflammation in asthma[J].Am Rew Respir Dis,1991,143(3Pt2):S39-S42.

变应原测试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从2008年6月~2009年11月我院确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42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发病原因不明确,病情反复的患者。男206例,女219例。年龄(13~61)岁,平均31.7岁。排除标准:物理因素(光、水、冷、热、震动、压力、运动等)所致的荨麻疹;药物相关的荨麻疹;妊娠和哺乳期患者以及有下列疾病者:哮喘、风湿热、恶性肿瘤、红斑狼疮、过敏性鼻炎、内分泌疾病、异位性皮炎、慢性感染病灶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1.2 方法

试验用具及试剂采用Allergopharma公司提供的一次性点刺针和阿罗格点刺液。变应原共30种[1,2,3,4,5,6]:屋尘螨、粉尘螨、羽毛、刺槐、鸡肉、羊肉、猪肉、小虾、鲤鱼、蚌类、牛奶、胶乳、鸡蛋、大比目鱼、小麦粉、香粉、番茄、欧芹、蒲公英、丁香花、悬铃木、须发癣菌、交链霉菌、青霉菌、茴香籽、干草尘埃、红辣椒、花生、桃子和草莓。同时设立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和组胺阳性对照组。测试步骤:皮试部位为前臂屈侧,从前臂外侧由上而下分3排,点上点试液,用75%酒精消毒皮肤,每两种试剂间距不小于3 cm。用点刺针垂直轻刺点刺液皮肤,尽量避免出血,30 min后观察和记录皮肤反应。

1.3 结果判断

以变应原与组胺所致风团面积相比,定其反应级别,大于阳性对照范围者为(++++),与阳性对照范围相等者为(+++),比值>1/2者为(++),比值>1/4者为(+),无反应或与阴性对照相同者为(—)性。

2 结果

许多患者对多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其中阳性率最高的为屋尘螨和粉尘螨,其他变应原也占据一定比例,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另有7例患者对上述变应原均呈阴性反应。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属于自身免疫机制参与的过敏性皮肤疾病。因机体所产生自身抗体引发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导致组胺释放和皮肤病变,使皮肤粘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表现为红肿且很痒的皮疹块,发作次数从每天数次到数天一次不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很多患者常找不到明确的病因,因此只能采取常规的抗组胺治疗,但由于发作次数频繁,药敏性降低,因此很多时候效果并不理想。(下转1402页)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以及人们饮食结构的丰富,和活动范围的扩展,基础到变应原的机会越来越多,病因更为复杂,因此对于不能明确病因的患者来说,进行变应原测试是十分必要的。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原理是给患者注入微量可疑变应原,通过观察皮肤反应的风团和红晕情况来判断患者是否对该变应原过敏,灵敏性高、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对患者创伤小,因此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变应原测试.一是可以找出患者易感的变应原,然后在平时注意避免和预防,二是根据阳性反应,对过敏的变应原采取针对性治疗,因此具有预防和治疗的双重意义。

从临床统计来看,本组患者阳性率最高的为屋尘螨和粉尘螨,其他变应原也占据一定比例,提示相关变应原过敏患者要加强改善居住,工作场所的卫生环境,相应调整饮食结构,少吃海鲜和高钙植物,同时对于季节性的植物,如蒲公英,花粉等大量蔓延时,要积极做好预防措施,出门时戴好口罩。总之,慢性荨麻疹发病因素是复杂的,患者要做好综合预防措施,尽量避免相关变应原。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的常见变应原,提高临床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425例慢性荨麻疹作为研究对象,采用30种常见变应原,做变应原皮肤点刺测试分析。结果:许多患者对多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其中阳性率最高的为屋尘螨和粉尘螨。结论:慢性荨麻疹发病因素是复杂的,患者要做好综合预防措施,尽量避免相关变应原。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变应原,变应原皮肤点刺测试

参考文献

[1]许志萍,曾仁山,唐绍生,等两种不同方法检测慢性荨麻疹过敏原的差异性分析[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9;16(6):341-343

[2]宋志强,郝飞变应原检测的再认识[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35(5):333-335

[3]贺雪文,吴芝英,侯爱华,等5种痉痒性皮肤病患者皮肤点刺试验变应原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1 8(9).542-543

[4]吴玉才,苏洁娣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36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检测分析[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9;16(6):409-410

[5]蔡碧珊,梁春梅,黄芳玲,等1 2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皮肤变应原点刺试验结果分析[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8;15(5)262-264

变应原测试 篇3

关键词:尘螨,变应原疫苗,鼻炎, 变应性,免疫治疗,早期疗效

变应性鼻炎 (AR) 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且不易彻底根治[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治疗指导原则[2], 针对AR病因治疗的特异性免疫治疗 (SIT) 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我科自2012年3月开始使用尘螨变应原疫苗对AR患者进行SIT, 取得了良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3~10月我科门诊收治的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 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鼻科学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2009年, 武夷山) 》[3]及《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 (ARIA) 》分类、分度标准[4]。所有患者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均尘螨阳性, 并完成了SIT前15周剂量累加阶段的治疗。其中男30例, 女10例;年龄6~58 (16.4±10.5) 岁;病程为1~30年, 中位病程为4年;伴结膜炎25例, 伴哮喘1例 (为儿童, 且不在发作期) 。

1.2 试剂及结果判定

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采用丹麦ALK公司提供的14种变应原液做皮肤点刺, 15min后观察结果, 以变应原风团直径/组胺风团直径值 (SI值) 判定点刺结果:SI=0为阴性, SI<0.5为 (+) , 0.5≤SI<1.0为 (++) , 1.0≤SI<2.0为 (+++) , SI≥2.0为 (++++) 。

1.3 治疗方法

将40例尘螨阳性 (“++”及以上) 患者作为入选病例, 进行症状、体征评分。尘螨变应原SIT疗程分2个阶段:剂量累加阶段和剂量维持阶段。治疗前15周为剂量累加阶段, 用药及治疗情况详见表1。

1.4 疗效判定标准

按《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2009年, 武夷山) 》[3]分类、分度标准, 治疗15周后对AR患者进行症状、体征评分:改善百分率= (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 /治疗前总分×100%, 以改善百分率≥51%为显效, 21%~50%为有效, ≤20%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将相关数据输入Excel 2007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观察病例自身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的差异, 采用配对设计的t检验进行数据处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0例AR患者经SIT治疗15周后, 症状、体征评分为 (1.80±1.42) , 低于治疗前的 (6.10±2.4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在临床疗效方面, 显效31例 (77.5%) , 有效7例 (17.5%) , 无效2例 (5.0%) , 总有效率为95.0% (38/40) 。统计还发现, 在剂量累加阶段的任一时间段, AR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低于治疗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见表1。

注:SQ-U为尘螨变应原疫苗标准化剂量单位

3讨论

我科使用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疫苗治疗AR患者40例, 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达77.5%和95.0%, 疗效非常明显, 且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邝立等[5]的研究, 这可能与样本的选择有关。本文40例AR患者均为连续15周接受SIT的患者, 未将中途缺失治疗或脱落治疗的病例纳入统计。这也提示了保持患者治疗依从性对确保SIT疗效的重要性。

统计中发现, 40例AR患者不论是治疗前还是治疗后鼻炎症状、体征评分的变异系数均较大, 显著高于邝立、王成硕、韩虹等[5,6,7]的研究, 说明本组AR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不够稳定, 个体差异较大。这可能与样本的选择及样本量较小有关, 不能完全排除个别患者存在心理暗示, 放大了治疗效果。

统计中还发现, 在剂量累加阶段的任一时间段, AR患者症状、体征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 这与国内文献报道的临床大部分AR患者在SIT开始后2~3个月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相吻合[8]。

综上所述, 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疫苗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早期疗效确切, 这无疑对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和依从性是有帮助的;但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还不够稳定、有所反复, 影响因素较为复杂, 其长期疗效及如何提高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研究。

参考文献

[1]冯超.过敏性鼻炎:概念、病理生理、诊断、治疗[J].中国卫生产业, 2012, 10 (5) :170-173.

[2]Brozek JL, Baena-Cagnani CE, Bonini S, et al.Methodology for development of the 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 guideline 2008 update[J].Allergy, 2008, 63 (1) :38-46.

[3]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鼻科组,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2009年, 武夷山) [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9, 44 (12) :977-978.

[4]Brozek JL, Bousquet J, Baena-Cagnani CE, et al.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 (ARIA) guidelines:2010 revision[J].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0, 126 (3) :466-476.

[5]邝立, 冯惠玲, 谢冰斌.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疗效和依从性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2, 26 (2) :56-58.

[6]王成硕, 张罗, 韩德民.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疫苗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05, 26 (3) :246-248.

[7]韩虹, 陈少华, 邱前辉.安脱达尘螨疫苗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广东医学, 2007, 28 (6) :991-992.

变应原测试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变态反应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的变应性哮喘90例, 其中, 男32例, 女58例。年龄5~78岁, 病程3个月~40年, 均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所有研究对象在皮试前7 d未服用过抗组胺药物, 24 h前停用氨茶碱类药物, 正在应用或应用过糖皮质类药物者推迟到病情稳定, 停用糖皮质类药物1周后方可作实验。

1.2 方法

使用北京协和医院生产的常用变应原试剂20种, 用75%酒精消毒上臂外侧皮肤, 然后自上臂左侧开始由上而下按排列顺序进行皮试, 每种变应原浸液浓度为1∶100 (W/V) , 其中葎草、蒿草与豚草为1∶1 000 (W/V) , 皮试量为0.01~0.02 ml, 皮试直径为3~4 mm, 以组胺液作阳性对照, 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15~20 min观察结果。

1.3 结果判定

风团直径≤5 mm、6~10 mm、11~15 mm、16~20 mm、>20 mm分别为“-”、“+”、“++”、“+++”、“++++”[3]。

2 结果

90例患者中, 皮肤针刺试验共90×22倒次 (包括阴性对照、阳性对照) , 各种变应原在90例患者中的分布见表1。

3 健康教育

3.1 变应原检测的健康教育

测试前讲解皮肤测试的必要性;等候测试结果期间给患者发健康教育资料供阅读, 还可利用墙报对检查、治疗的必要性及预防知识进行全面介绍, 以满足其对健康知识的不同需求;护理人员在给患者观察皮试结果后, 应向患者介绍过敏的种类、程度以及坚持脱敏治疗的重要性;对于脱敏治疗者, 应向患者宣传脱敏治疗的基本原理及注意事项, 要告诉患者这种脱敏方法可以彻底改变体质, 增强对过敏原的耐受能力, 这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起效缓慢, 但疗效比较持久, 要帮助其树立治愈的信心, 嘱患者一定要按时按量注射, 严格按照治疗时间的安排。在接受治疗过程中, 要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观察, 若发现全身或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痒等表现应及时通知医生。哮喘症状控制后, 不要过早减量或停药, 以免哮喘加重或复发。

3.2 针对检测结果进行宣教, 可使患者有针对性地预防

变应性哮喘的发作与吸入变应原有直接关系, 所以, 避免或减少变应原是预防哮喘的首要措施。本结果显示尘螨、葎草、夏秋花粉和春季花粉是唐山地区变应性哮喘患者最重要的变应原。尘螨主要分为屋尘螨和粉尘螨, 前者主要存在于室内床垫、被褥、枕头及屋内灰尘中;后者主要存在于粮尘中。因此, 要告知患者做好室内卫生, 清扫过程中戴上防尘口罩, 最好采用湿扫的方法。勤洗床单、被套、枕套等用品, 被子、床褥、枕芯经常在阳光下暴晒, 用久的旧枕芯及旧棉絮及时更换。本地区致敏花粉皮试阳性以葎草花粉过敏最高。葎草8~10月进入花果期, 花粉量大, 授粉季节空气中漂浮浓度极高。夏秋花粉Ⅰ包括向日葵花粉、苍耳花粉、大麻花粉, 春季花粉Ⅰ包括杨树花粉、榆树花粉、柳树花粉, 所以对花粉过敏的患者应告知在花粉播散的高峰季节尽量减少外出, 出门戴眼镜及口罩, 白天关好门窗, 空气中的花粉颗粒在暖和的有太阳的日子里每平方米可多达800个, 在下雨天大大减少[4], 所以在早晚可适当开窗通风。不要在室外晾衣服、被单, 有条件的可以选择移居。对霉菌过敏者要尽量保持房间及工作场所室内的干燥、洁净、向阳及通风, 避免到粮仓、打谷场以及蔬菜、水果大量堆放及霉烂的地方逗留。总之, 要指导患者尽量避免密切接触过敏原。

3.3 针对不同学历患者的宣教

健康教育的内容要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对高学历者, 要针对其求知欲高、理解能力强的特点, 在进行完一般宣教后, 再根据相应的要求进一步增加宣教内容;对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人, 要有针对性、重点突出地进行宣教, 语言应通俗易懂;对小学生, 应与家长同时进行宣教, 内容形式宜生动活泼, 使其主动配合治疗, 及早控制症状。

3.4 日常防护

哮喘患者禁烟酒, 避免辛辣食物以及冷饮。室内保持适宜的温、湿度[5], 注意冷暖变化, 防止感冒诱发哮喘。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以增加机体抵抗力。患者的内衣以纯棉织品为宜, 衣领宽松, 衣服不要过紧。家中常备一些平喘药物, 能在哮喘发作时简单地自我急救, 并定期到医院复诊 (至少每月1次) 。

4 讨论

通过与患者及家属交谈、讲解, 使患者正确认识变应性哮喘, 调动其对哮喘防治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依从性, 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巩固治疗效果, 更好地配合治疗和预防, 达到减少哮喘发作, 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在做好健康教育的同时, 护士自身要不断加强学习新知识、新经验, 提高理论水平, 以利于维护患者的健康。

摘要:目的:了解唐山地区变应性哮喘患者常见的变应原, 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变应性哮喘的认识。方法:采用北京协和医院生产的吸入性变应原浸液对我院变态反应科90例变应性哮喘患者行皮内试验以确定变应原, 并根据检验结果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90例患者检出的阳性变应原中, 粉尘螨、屋尘螨的阳性率最高, 分别为75.6%和70.0%, 其余依次为葎草 (45.0%) 、夏秋花粉Ⅰ (34.4%) 、春季花粉Ⅰ (33.8%) 、枝孢芽枝 (23.8%) 、多价真菌Ⅰ (20.0%) 、春季花粉Ⅱ (15.0%) 。结论:尘螨、葎草、夏秋花粉和春季花粉是唐山地区变应性哮喘患者最重要的变应原。变应原皮内试验阳性为变应性哮喘的病因诊断和特异性脱敏治疗提供依据, 适宜的健康教育有利于减少哮喘发作次数, 指导患者的自我防护。

关键词:变应性哮喘,变应原,皮内试验,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明华, 殷凯生, 蔡映云.哮喘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4.

[2]顾雪峰, 沈宏韬, 葛白玉.支气管哮喘变应原检测及脱敏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 2007, 12 (9) :929.

[3]尹佳, 何海娟, 王瑞琦.应用皮内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诊断蒿属花粉症的临床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 2006, 86 (25) :1760.

[4]文昭明.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治[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8:70.

变应原测试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随机选取2012年7月-2014年4月我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49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 其中男303例, 女192例, 年龄5~63岁, 平均年龄为 (47.3±11.6) 岁, 病程6个月至18年, 平均病程 (7.0±5.3) 年。495例患者中有93例有过敏性哮喘、湿疹、过敏性鼻炎病史。选择变应原检测为阳性患者共407例, 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患者203例, 对照组患者204例。上述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 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排除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仓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 (3) 排除心肺功能不全患者; (4) 患者1个月内未曾使用抗组胺类药物; (5) 患者1个月内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类等影响自身免疫功能的药物; (6) 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3]。

1.3 变应原检测

变应原检测采用皮肤点刺方法 (SPT) , 变应原均由武汉我武生物公司提供。吸入组包括屋尘螨、草类花粉、动物皮毛、霉菌、合成纤维、谷物等, 食用组包括鱼类混合物共30种。以组胺为阳性对照, 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点刺后20~30min观察结果, 统计阳性比例。将患者分为将变应原溶媒作为对照组, 见附表。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脱敏治疗, 具体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见参考文献[2];治疗组患者采用免疫治疗与药物治疗, 脱敏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 医护人员给予患者酮替芬进行治疗, 口服给药, 每次1 mg, 3次/d。

1.5 观察指标

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治疗情况, 将疗效分为: (1) 治愈:荨麻疹过敏症状完全消失, 临床无反复情况发生; (2)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但病情出现反复; (3) 有效: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出现小幅度好转, 如瘙痒等较治疗前下降50%以上, 病症未痊愈; (4) 无效:治疗后患者为出现明显好转, 甚至病情恶化[2]。

1.6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变应原测试结果分析

本研究根据武汉我武生物公司提供的变应原对患者进行检测, 医护人员选取阳性比例较高的前6种, 分为吸入类和食用类。吸入类中, 屋尘螨和草类花粉致敏率较高, 分别达到了54.9%、50.1%;而食用类组别中以鱼类混合物和羊肉的致敏率较高, 分别为49.1%、47.9%。可推测在临床发病情况中, 上述类别为主要致敏因素。

2.2 疗效分析

治疗组203例中, 治愈97例, 显效65例, 有效33例, 无效8例, 有效率为96.1%;对照组204例中, 治愈54例, 显效46例, 有效64例, 无效40例, 有效率为80.4%。对比发现脱敏治疗与辅助药物联合使用, 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P>0.05) ,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疾病, 诱因较多所以不易查明具体病因, 且病情极易反复发作。通常临床表现为发病患者体表瘙痒难忍, 出现风团、局部水肿等。该病症多受地域、季节等影响。一般来说, 春夏交替以及夏秋交替时节为该病高发期。根据佰康生物共振治疗系统提供检测结果, 草类花粉以及尘螨是该病的主要诱因[6,7]。

由于病情诱因较多, 所以确定变应原是治疗该病的首要步骤。本研究结果显示495例患者中, 有450例患者出现致敏反应, 占90.9%。吸入类变应原中, 以屋尘螨、草类花粉、动物皮毛、霉菌、合成纤维及谷物阳性比例较高, 而屋尘螨阳性率更是高达54.9%;食用类变应原中, 以鱼类混合物、羊肉、牛肉、牛奶、桃子和花生的阳性比例较高, 其中以鱼类混合物的比例最高, 占49.1%, 这为临床诊断时查明致病原因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同时也可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 勤于打扫、清洁, 尽可能避免对于海鲜、鱼类食物的摄入[8,9,10]。对于荨麻疹发病患者的治疗, 本次研究采用临床常规脱敏方法辅以药物治疗, 结果显示临床单一脱敏治疗患者治愈例数为54例, 总有效率80.4%;联合治疗方法中, 治愈患者为97例, 总有效率96.1%。对比可发现脱敏疗法配合辅助药物能有效提高荨麻疹患者的治疗情况 (P<0.05) 。

综上, 荨麻疹由于致病因素较多, 故在诊断时应了解患者生活起居, 尽可能找到致病原, 防止二次发作。同时, 对于发病患者可给予脱敏辅以药物联合治疗, 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乔秉善.变态反应实验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7:130-132.

[2]叶世泰, 张庆松.实用变态反应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49-51.

[3]章快芳, 徐莺, 李瑾娴, 等.不同过敏原检测方法对过敏性疾病的检测结果对比与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4, 4:58-60.

[4]李健, 张燕芹, 吴飞, 等.581例慢性荨麻疹皮肤点刺试验阳性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安徽医学, 2014, 3.

[5]许颖, 张蕊娜, 赵俊英, 等.1800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4, 30 (3) .

[6]唐显华, 付小京, 张志海, 等.番禺地区909例荨麻疹慢性湿疹过敏原检测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14, 8:1129-1131.

[7]洪莉.护理干预对提高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的影响[J].当代护士旬刊, 2014, 5.

[8]夏耘.慢性荨麻疹自身抗体的表达情况及意义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4, 4:8-10.

[9]高虎, 宋继权, 夏敏, 等.23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皮肤变应原点刺试验结果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4, 7.

变应原测试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支气管哮喘患者来自我院变态反应室门诊, 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1997年制定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1], 均为缓解期患者共104例, 其中男性52例, 女性52例, 平均年龄22岁 (范围:2~60岁) 。患者治疗前10d内未用过皮质激素或其它抗组织胺药物。

1.2 方法

1.2.1 皮内试验

12种常见的吸入变应原, 分别是:尘螨 (DF) 、屋尘 (HD) 、夏季花粉 (PP) 、春季花粉、I、Ⅱ、Ⅲ (SPI、SPⅡ、SPⅢ) , 多价霉菌I、Ⅱ、Ⅲ (PMI、PMⅡ、PMⅢ) 、蒿属花粉 (Ar) , 多价兽毛 (AH) , 枕垫料 (CMⅡ) 。皮试液的浓度除Ar为原液的1:1000以外, 其余均为1:100, 阴性对照为山西太原制药厂生产的溶媒, 阳性对照为0.01mg/mL的盐酸组织胺, 变应原均为同一批号。

1.2.2 结果判断

皮试结果的判断标准符合文献[2]。

2 结果

104例患者中, 皮内实验共104×14 (包括阴性对照) 即728项次, 其中组织胺阳性对照组的皮丘均>10mm, 一般为10~12mm溶媒阴性对照均无皮丘。其中儿童44例, 成人60例, 无论是儿童组, 还是成人组, 尘螨都是支气管哮喘的首要过敏原, 分别占79.2%、59.3%, 其次是屋尘, 分别占72.9%、62.9%, χ2检验:P<0.025。

儿童组与成人组的阳性百分率有显著差异, 儿童组远远高于成人组, 分别是81.8%、66.7%, χ2检验:P<0.025。

无论是尘螨或是屋尘, 儿童组总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成人组 (P<0.025) 。

儿童强阳性 (++++) 率为18.2%、26.7%显著高于成人组6.7%, 10.0%。弱阳性率 (+) , 儿童组为8.8%、9.1%, 显著低于成人组16.7%、26.7%, χ2检验P<0.025。

3 讨论

1998年WHO发表的规范文件正式肯定了以标准变应原浸液作特异性免疫治疗 (SIT) 的疗效, 指出 (SIT) 是唯一可以影响变应性疾病的自然进程的病因治疗方法, 并可防止过敏性鼻炎发展成哮喘或其他新的过敏[1], 进行SIT的先决条件是主要的特异性诊断方法, 变应原提取液做皮内试验可初步评价哮喘患者的过敏状态, 对哮喘流行病学调查及S I T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尘螨在温暖而潮湿的季节生长最好, 其主要存在于室内床垫、枕头、室内灰尘和仓库灰尘中, 与人类关系密切。本次调查发现尘螨是大兴安岭地区支气管哮喘的最主要的致敏原, 它能引起许多过敏症状。尘螨过敏常常引起过敏性鼻炎和哮喘, 特别是儿童。常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在哮喘患者中, 儿童组明显高与成年组, 随着年龄增加皮试阳性率递减, 表明10岁以后皮肤反应性以及以及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下降[3], 儿童组对尘螨和尘土过敏程度高于成年组, 呈现出显著差异。由此可见SIT对儿童的效果比成人好。

摘要:目的探索大兴安岭地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主要致敏原。方法采用北京协和医院变应原生产研制中心提供的标准变应原皮试液对10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12种常见吸入性过敏原的皮内实验, 阴性对照为山西太原制药厂生产的溶媒, 阳性对照为0.01mg/mL的盐酸组织胺。结果儿童组阳性百分率81.8%, 成人组阳性百分率66.7%, χ2检验P<0.025, 2组百分比有显著差异。无论是儿童组, 还是成人组, 尘螨都是支气管哮喘的首要过敏原, 其次是尘土。结论尘螨是大兴安岭地区支气管哮喘的最主要的致敏原, 它能引起许多过敏症状, 特别是儿童。有效的去除尘螨, 必要时进行尘螨标准变应原浸液作特异免疫治疗, 可使症状减轻到最低限度, 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气管哮喘,皮内试验,吸入性变态反应原

参考文献

[1]文昭明.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治[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7:155.

[2]叶世泰.实用变态反应[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7:42.

变应原测试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8月—2013年8月, 在常州市儿童医院呼吸科治疗的变态反应性鼻炎[3]合并哮喘[4]的患儿, 患儿符合如下标准: (1) 年龄≥5岁, 无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心血管疾病; (2) 变态反应性鼻炎伴支气管哮喘病史; (3) 既往未使用过屋尘螨疫苗治疗, 皮肤点刺试验阳性 (++) 以上 (屋尘螨皮肤点刺液) ; (4) 哮喘稳定期轻中度患儿, FEV1≥80%预计值; (5) 未规律全身或吸入使用糖皮质激素。

1.2 方法

对列入治疗标准的患儿每次均到该院呼吸科脱敏治疗, 所有患儿均使用安脱达标准化屋尘螨疫苗 (生产批号:M3006) , 给药途径:进行上臂三角肌部位皮下注射, 使用剂量与方法:依浓度不同分为4个瓶:1号 (100SQ—k U/L) , 2号 (1000SQ—k U/L) , 3号 (10000SQ—k U/L) , 4号 (100000SQ—k U/L) 。分起始治疗 (1、2、3、4号瓶) 和维持治疗 (4号瓶) 两个阶段:从1号瓶0.2 m L起始注射, 每周注射1次, 每周增加1次剂量, 直至增加到1.0 m L, 起始治疗15周, 在15周时达到最大耐受剂量即维持剂量100000SQ—k U/L。维持阶段采用4号瓶, 隔2周注射第1针, 再隔4周注射第2针, 以后每4~8周注射1次, 疗程2.5~3年, 在每次治疗前后检查肺功能。治疗期间出现发热、全身或局部过敏反应、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肺功能明显下降、患儿注射其它疫苗时应暂时停止注射或降低剂量, 并于下次治疗前重新评估后调整剂量。

1.3 疗效判断标准

哮喘和鼻炎疗效评价鼻部症状分级记分标准根据2004年由《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制定的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3];评价哮喘疗效应用GINA2006年版推荐的哮喘控制测试 (ACT) 问卷[5]。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对非参数资料[n (%) ]的统计采用秩和检验, 均采用双侧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量化指标变化

治疗前后, 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分级有显著改善 (Z=-6.245, P<0.05) ;ACT评分有明显提高 (t=46.67, P<0.05) ;鼻炎症状分级评分有明显降低 (t=13.03, P<0.05) , 见表1、2。

注:ACT:哮喘控制测试。

2.2 不良反应

30例患儿在安脱达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全身不良反应及休克。其中仅4例患儿出现注射部位上臂局部肿胀、瘙痒、疼痛等轻微反应, 未给予特殊处理, 于注射第2 d消失。1例于皮下注射30 min后出现注射部位红斑、直径>5 mm, 伴鼻痒、喷嚏, 给予开瑞坦1粒抗过敏治疗后2 h症状消失, 并于下次减量脱敏治疗, 后未再有发生。

3 讨论

变应性哮喘和变应性鼻炎属于同一气道、同一疾病, 都是由尘螨等致敏原引起后由Ig E介导的介质释放, 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因子参与的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诱发其危险因素有环境因素、过敏原、污染物、烟草烟雾等。尘螨是诱发变应性哮喘或变应性鼻炎的常见变应原。

变应原疫苗免疫治疗 (AIT) 又称脱敏疗法, 是采用将诱发变应性疾病的特异性变应原反复接触患者, 改变和下调机体的免疫反应, 重建患者的免疫系统, 提高患者对此类变应原的免疫耐受, 达到减轻或控制症状的目的, 是一种免疫学治疗方法。该文采用的安脱达治疗方法, 是通过规律地给予已纯化及标准化的变应原制剂, 浓度由低到高, 剂量由小到大[6], 反复多次的小剂量、低浓度抗原物质进入体内, 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封闭抗体Ig G, 其含量在体液中不断提高, 如机体再度接受外来特异性过敏原时, 封闭抗体Ig G与体内原有的Ig E抗体竞争, 首先与过敏原结合, 使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从而降低或不产生过敏反应。循证医学证据表明, AIT可预防新的过敏发生, 长期缓解哮喘症状等[7]。

该文通过对变态反应性鼻炎合并哮喘患儿ACT治疗效果的分析, 患儿哮喘、鼻炎的症状控制、肺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大量临床研究也表明, 经过AIT治疗, 可改变变应性哮喘、鼻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疗程, 能改变哮喘病演变过程和改善预后[8]。

2010年, 世界变态反应组织 (WAO) 专家组根据皮下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 制定了新的“全身不良反应分级体系”, 这一新分级为皮下免疫治疗的安全性评估, 特别是准确快速判断致死性严重过敏反应和及时有效的抢救工作提供了准则。该文研究的30例安脱达脱敏治疗患儿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局部不良反应, 未发生严重的全身不良反应, 但文献报道有病例使用过程中出现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如皮疹、喷嚏、鼻痒、哮喘发作, 甚至有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如有发生, 应重新调整冶疗方案。因此, 使用安脱达需注意可能存在危及生命的全身反应的可能性, 治疗患儿的医务人员需要经过专业的急救培训, 同时相应治疗或观察区域应配备必备的抢救条件[9]。

该研究表明, 治疗后, 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分级有显著改善[完全控制 (63%vs 0%) 、部分控制 (37%vs 30%) 、未控制 (0%vs 70%) ] (P<0.05) ;ACT评分有显著提高, 鼻炎症状分级评分有显著降低[ACT评分: (23.70±0.69) 分vs (17.10±1.16) 分、鼻炎病情评分: (0.33±0.13) 分vs (2.00±0.64) 分] (P<0.05) 。该结果与刘军等[10]的研究, 患者症状评分减少30%以上者为57例, 有效率为83.8% (57/68) 相似。

综上所述, 针对变应原为尘螨的变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的患儿, 采用AIT治疗, 可以有效的控制鼻炎与哮喘的临床症状, 减少哮喘发作次数, 减少哮喘控制药物的用量, 尤其对哮喘患儿肺功能的改善有显著的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本资料是对患儿30治疗前后的对照, 未设对照, 观察例数较少, 安脱达治疗的长期疗效还有待于增加样本量及观察时间以进一步探索。

摘要:目的 观察标准化变应原疫苗安脱达治疗鼻炎合并哮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期间, 在常州市儿童医院呼吸科治疗的变态反应性鼻炎合并哮喘的患儿30例, 进行安脱达脱敏治疗, 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患儿的哮喘控制水平分级的变化和ACT评分及鼻炎病情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 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分级有显著改善[完全控制 (63%vs 0%) 、部分控制 (37%vs 30%) 、未控制 (0%vs 70%) ] (P<0.05) ;ACT评分有显著提高, 鼻炎症状分级评分有显著降低[ACT评分: (23.70±0.69) 分vs (17.10±1.16) 分、鼻炎病情评分: (0.33±0.13) 分vs (2.00±0.64) 分] (P<0.05) 。结论 标准化变应原疫苗安脱达治疗鼻炎合并哮喘有明显疗效。

关键词:标准化变应原疫苗,鼻炎,哮喘特异性免疫治疗

参考文献

[1]陈莉娜, 刘翰旻, 薛德厚, 等.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提取液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不良反应评估[J].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 (23) :4872-4873, 4878.

[2]Burks AW, Calderon MA, Casale T, et a1.Update on allergy immunotherapy:Ameriean Academy of Allergy.Asthma&Immunology/Europ e an Academy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PRACTALL consensus repor t[J].J Allergy Clin Immunol, 2O13, 131 (5) :1288-1296.

[3]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5, 40:166-167.

[4]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 2004, 42 (2) :100-106.

[5]易华容, 刘远华, 叶菁, 等.标准化尘螨变应原制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不良反应观察[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4, 28 (23) :1870-1872, 1876.

[6]曾雪妮, 李靖, 鲜墨, 等.皮下注射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疫苗治疗支气管哮喘和 (或) 变应性鼻炎的速发不良反应[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3, 7 (4) :357-363.

[7]邝立, 冯惠玲, 谢冰斌.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疗效和依从性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2, 26 (2) :56-58.

[8]易华容, 刘远华, 叶菁.尘螨变应原疫苗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早期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 2013, 6 (4) :69-70.

[9]陈若希, 朱亮, 程雷.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临床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 6 (9) :2454-2459.

上一篇:油气集输工艺流程下一篇:中国城镇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