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度

2024-07-26

时间进度(精选五篇)

时间进度 篇1

项目进度管理对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 目前项目进度问题的研究重点是进度计划技术和控制手段, 如关键路径法、计划评审技术、甘特图等, 对其他影响项目进度的因素例如员工的行为特征等软因素反而忽视。

其实在进度计划编制及其具体实施过程中, 人的行为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Kerzner列举了一百多项导致项目出现延误的因素, 通过调研发现由于员工未按时完成工作而导致项目进度延误是其中最常见的情况[1]。行为学著名的帕金森定律指出“工作总是拖到规定的时间才能完成, 从来不会提前完成”。帕金森定律应用到项目时差中, 即会有Lewis时差法则:“只要给他们时差, 他们便会利用时差[2]”。然而, 时差通常为多个任务共有, 正如许多研究者所指出的, 时差的滥用是导致项目延期的重要原因。Goldratt将项目成员拖延工作这一现象定义为学生综合症 (Students’ syndrome) , 即:不管时间定得多长, 努力总在完成时间到达前才出现[3]。当把帕金森定律和学生综合症结合起来, 将导致“项目会把延期积累下来, 却绝不会提前” (Lewis称之为Goldratt原则) 。

尽管有很多学者注意到了这一现象, 但他们没有对此做出进一步的分析, 更没有提供理论上的解释。近年来行为经济学中关于时间偏好不一致的研究成果能够解释人们为何常常推迟行动, 这些研究目前集中在消费者理论[4]、上瘾行为和资产市场等领域, 尚未出现在项目管理环境下。本文尝试在项目进度拖延问题中引入时间偏好不一致理论, 是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项目成员工作拖延行为。

2 时间偏好不一致相关研究

主流经济学认为偏好是一种基本的、恒定不变的因素。正因为将其作为一个恒量, 所以对于同一主体而言, 偏好顺序应该具有稳定的一致性。这一假设隐含在von Neumann和Morgenstern在1947年提出的基本效用公理中, 然而心理研究、实证等各方面的分析都说明这一假设与现实不符, 人们的偏好存在时间上的不一致性。Strotz 首先提出了时间偏好不一致的概念, Ainslie 研究了支持时间偏好不一致的心理学证据, Thaler和Loewestein等人进行了实证研究, 证实人们的偏好随着时间的改变表现出不一致性。Laibson研究了时间偏好不一致对于消费和储蓄的影响[5]。O’Donoghue和Rabin采用了一个简洁的数学模型来推导时间偏好不一致这一过程[6], 其研究的假设前提主要是: (1) 与指数折现模型相比, 人们更加偏好目前的效用而轻视未来的效用, 人们的偏好存在时间不一致性。 (2) 人们对于假设1的认识程度存在差异, 有的人充分了解自身存在这一特性, 有的人对此完全无知, 据此可以将人们分为幼稚型、成熟型、偏幼稚型等不同类型。 (3) 由于假设1和假设2的共同作用, 人们的相对偏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甚至发生偏好反转。

为更好地描述这三种类型人的行为差异, Rabin教授对经典的“贴现效用模型 (Discounted utility Model) ”作了修正, 其他变量不变, 添加了一个行为变量β, 修正后的模型为:

undefined

其中, Ut表示未来各期效用贴现到第t期效用总和, ut为第t期的当期效用。变量δ是经典模型中的贴现率, 它代表人们跨时期效用贴现率是恒定的, 并且在时间上各期效用按指数递减贴现到现期。所引入的行为变量β<1 表示人们主观上更加偏好当前的享受, 未来效用向当前的折现率比δt-1更低。加入β变量主要是为了描述人们偏好的不稳定性, 以更好研究“自我约束问题”。Rabin假设每个人都确实存在着“自我约束的问题”, 用β表示, 但当事人意识到的“自我约束问题”的程度为undefined。也就是说人们相信在将来自己会遇到“自我约束问题”程度为undefined, 怀有这种想法的同时, 人们在某一时点做出能使效用最大化的选择, 显然选择是由真正的“自我约束问题”程度β决定的。在这一框架下, 对于3种不同类型的人, β和undefined的关系分别为:经典的稳定偏好假设中undefined, 成熟型假设中undefined, 幼稚型假设中undefined, 以及偏幼稚型假设中undefined。

3 基于时间偏好不一致的项目进度延误分析

假设在一个项目小组里有一名成熟型成员和一名幼稚型成员, 两位项目成员的行为参数β及折现因子δ相同:β=0.5, δ=1, 两者均认为工作本身令人厌烦, 现在两位成员分配到同样的任务, 要求他们在四天内完成, 该任务只需占用每位成员一天的时间来完成, 所以在时期t∈{0, 1, 2, 3}, 他们必须做出行动或拖延的决策, 如果行动, 则获得的收益为V, 成本为C;如果选择拖延, 则到t+1期, 将面临同样的选择;但如果一直拖延, 到了第3期, 则必须完成该任务。

两位成员都知道如果能提前完成任务会给自己带来各种好处, 例如有更多机会来改善工作质量, 在工作能力等方面可受到积极评价等等, 任务越早完成, 收益越大。但对这两位成员来说, 工作是一项费力的活动, 因此工作本身意味着要付出成本 (负效用) 。这种成本是随着工作的进行即刻发生的, 而工作带来的好处 (收益) 是在未来发生的, 属于成本是现期显著的事情, 其跨期效用采用O’Donoghue和Rabin (1999) 提出的双曲线贴现模型中的公式计算[6]:

undefined

其中, T表示行为个体在第T期完成任务, Ut表示第t期做决策时第T期的即期效用, V代表收益, C代表成本。

各期完成任务的成本收益见表1, 各期成本即等于所耗工作时间, 越早完成任务收益越高。

采用Rabin的双曲线效用折现模型对幼稚型和成熟型成员进行决策分析, 决策过程如下:

3.1 幼稚型成员的决策过程

在t=0期, 幼稚型成员开始考虑在哪一天完成工作任务效用是最高的, 考虑结果见表2。

显然, 在t=0期, 幼稚型成员认为t=1期完成任务效用最高, 他决定休息一天, t=1期开始工作, 由于幼稚型成员认识不到自己的自我约束问题, 他认为自己一定会在t=1期完成工作。

但等真正到了t=1期做决策时, 幼稚型成员的各期效用又变成了表3所示, 此时对他来说, 在t=2期工作效用才是最高的, 所以他选择拖延到t=2期工作, 并认为自己一定会在t=2期完成工作。

当时间到了t=2期, 幼稚型成员的各期效用再次发生变化, 此时t=3期工作又成为了他的最佳选择, 于是项目工作又被拖延了一天。

直到项目拖到了计划的最后一天, t=3期, 幼稚型成员才不得不开始着手项目工作。

3.2 成熟型成员的决策过程

所谓成熟型成员即对于自身的自我约束问题有完全清楚的认识从而能准确预测出自己将来的行动。其决策过程如下:

在t=0期, 对成熟型成员而言同样是t=1期完成任务效用最高, 所以他也决定休息一天, t=1期开始工作, 但同时, 成熟型成员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未来会出现偏好反转现象, 从而导致工作拖延, 因此成熟型成员在t=1期时就会开始工作, 有效地控制了拖延行为。 以上推导过程符合O’Donoghue和Rabin经过数学分析后得出的两个带有一般意义的结论[6] : (1) 当立即的结果为收益时, 对当前享受的偏好使人提前行动;当立即的结果为损失时, 对当前享受的偏好使人拖延行动; (2) 成熟型个体总是比幼稚型个体提前行动。这两个结论也适用于项目管理环境, 很好地解释了为何项目进度经常被拖延。

4 讨论和建议

通过上一节的分析推导, 我们可以对项目管理理论中的两个经典法则和学生综合症现象进行解释, 并提供理论支持。

帕金森法则:工作总要拖到规定的时间才能完成。

Goldratt法则:项目会积累延期却绝不会积累提前的时间

学生综合症现象:不管时间定得多长, 努力总在完成时间到达前才出现。

以上内容在项目管理教材中经常出现, 但仅仅是一种经验观察的总结, 至于项目小组成员为何总要把工作拖延到最后一刻才去完成, 项目小组作为一个团体为何不能积累每个人提前的时间, 却很少有人去讨论, 本文从行为经济学中时间偏好不一致的角度来对他们进行解释。帕金森法则和学生综合症现象所描述的正是幼稚型成员在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表现, 有的成员缺乏自我约束, 同时又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 表现出来就是不断地推迟工作, 直到规定的时间就要来到不可能再次拖延的时候才被迫完成。Goldratt法则与之类似, 即使由于某种原因使项目有可能提前完成, 在宽松的项目进度下项目小组中的幼稚型成员会不断消耗先前产生的时间余量, 表现出来就是法则中所说的项目不会积累提前的时间。

总结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一般性的建议, 以期为缓解项目管理中的进度拖延问题提供借鉴。

4.1 重视项目成员的选择

如果项目成员接手了一项费时费力的任务, 为了即刻的满足, 项目成员可能反复推迟工作。幼稚型成员往往处境糟糕, 幼稚拖延使其偏向于拖延项目进度, 而成熟型的项目成员相对容易克服这些问题, 在项目进度问题上他们是令人放心的员工。所以在一开始确定项目人选时, 就应重视项目成员的选择, 防止幼稚型成员进入项目队伍。如果幼稚型成员已经进入项目队伍, 就应避免在关键路径上安排幼稚型成员, 以免由于他们的拖延导致整个项目进度的延误。

4.2 帮助幼稚型成员了解自己的认知缺陷

在前面的案例中幼稚型成员一再出现拖延工作的情况, 其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自我约束问题, 即人们更加偏好目前的享受, 表现在模型中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幼稚型成员对于自身的自我约束问题缺乏认识, 将这两方面分开研究我们可以看到, 自我约束问题可能是一种普遍性的个体特性, 其植根于人类的心理特性。而认知偏差则是有可能得到改善的, 如果对自我约束问题有足够认识则由其引起的项目进度拖延可以得到避免。这就如同案例中的成熟型成员, 其自我约束问题仍然存在, 但是由于对于这一问题有足够清醒的认识, 成熟型成员成功地避免了项目进度拖延。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一个启示, 纠正幼稚型成员对于自我控制问题的认知偏差是改善他们进度拖延行为的有效方法。所以, 项目经理有责任帮助幼稚型成员了解自己的认知缺陷, 使幼稚型成员转化为成熟型成员。

4.3 注重沟通

注重沟通, 及时了解项目拖延的真实原因, 对项目经理而言非常重要。当项目进度出现拖延时, 要追究真正的原因并不容易, 拖延问题是由员工的怠惰还是由项目实施中的困难所引起的并不容易辨别, 因为人们难以承认是自己主观原因引起的错误。而且幼稚型成员并不能认识到是由于自己的拖延特性而导致了项目进度的延迟。因此在检讨项目进度拖延原因时项目经理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非常重要。项目经理应该传递积极信号, 使项目组成员意识到自己认知上存在缺陷, 以便进一步讨论改进方式。如果项目经理传递的是消极和威胁性的信息, 项目成员很可能对信息的上传出现过滤, 以致项目经理无法了解项目的真正情况, 导致更大的问题。

4.4 压缩幼稚型成员的工作进度表

压缩幼稚型成员的工作进度表, 给予其较少的机动时间, 将这些机动时间留给项目经理掌握, 分配给整个项目, 也可以使幼稚型成员的拖延行为得到改善。

4.5 改进激励机制

当拖延工作的成本足够大时, 幼稚型成员就不会拖延工作。使拖延工作的即刻效用降低也可以避免幼稚型成员的拖延行为。

参考文献

[1]KERZNER HAROLD.项目管理计划进度和控制的系统方法[M].杨爱华, 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248?271, 249?273.

[2]JAMES P LEWIS.项目计划、进度与控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8-9.

[3]高德拉特.关键链:突破项目管理的瓶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92-100.

[4]FARUK GUL, WOLFGANG PESENDORFER.Self-control, re-vealed preference and consumption choice[J].Review of EconomicDynamics, 2004 (7) :243?264.

[5]LAIBSON DAVID.Golden Eggs and Hyperbolic Discounting[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7, 12 (2) :443-478.

国军标认证进度时间计划 篇2

1)7月份以前:

前期的公司考察、文件编写、宣贯培训、内审员考试、颁布大会、第一次内审及管理评审等工作,认证申请的文件资料已基本完成;

2)8月25日前:

根据最新的公司组织架构图,组织内审小组自行更新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等一系列的文件,并进行一次全面的内审安排;

3)9月上旬:

向深圳空军总代表处递交申请文件进行第二方(用户单位)的审核,军代处会安排到我司考察和了解我司相关文件和记录的运行等情况;

4)9月下旬:

如军代处认为我司具备申请认证的条件和资格,则会安排认证申请的签字和推荐我司开展认证;

5)10月上旬:

正式向赛宝认证中心递交申请和相关文件资料,进入正式认证流程;

6)10月中、下旬:

赛宝认证中心完成认证申请的认定和文件的审核工作,一般都会对我司的文件内容部分提出整改意见,我司根据要求进行整改;

7)11月中旬:

我司根据要求整改后,符合赛宝认证中心的审核要求,中心会根据其业务时间安排对我司开展外审;

8)11月下旬:

外审结果分为三种情况:一)非严重问题。由公司自行解决并申请关闭;二)严重问题。由认证中心现场监督解决并关闭;三)问题多且特别严重。必须安排第二次外审。如果安排第二次外审,审核的时候会更加全面和严格;

9)12月下旬:

如果没有通过第一次外审,则会安排第二次外审。

10)2012年:

如果通过外审,认证中心会将认证报告递交到总装进行审批。

如果没有通过外审,则需从第一步开始重新培训和提交认证申请,费用需要另算,并且这种情况会记录在案,将会大大增加今后的认证申请和外审的难度。

11)2012年:

时间进度 篇3

关键词 进度条;系统响应时间;时距知觉;附加文字;操作性

分类号 B849

1 引言

时距知觉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时间感知能力,直接规划和决定着人们的行为(Gibbon,Morrell,&Silver,1984;Buhusi,2005)。时间心理学领域中,习惯上把几十毫秒到几十秒的时距印象都称为是时距知觉(Gibbon,Morrell,&Silver,1984;Fraisse, 1984),本研究将继续沿用该惯例。

系统响应时间是指从用户开始一个行动到计算机将行动结果显示在屏幕上的时间(黄建明,傅利民, 2003)。在信息化时代,因系统响应时间(System response time,SRT)过长而引发的信息延迟和可用性降低等问题己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注意(Ramsay, Barbesi,&Preece,1998;Alhalabi,2003),但由于硬件的限制和商业上的考虑,系统响应时间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无限制地缩短。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个体时距知觉的主观性特点,通过缩短用户对固有系统响应时间的时距知觉(Zakay,1983;Brown,1995;Angrilli,1997;Rammsayer,Rammstedt,2000),来消除系统响应时间过长而引发的问题。对此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细致而卓有成效的研究(Taylor,1994;Meyer,1996;王海霞,易树平,2007)。

进度条作为人机互动界面中常见的系统响应时间指示器,对用户的时距知觉有显著的影响,已有的研究资料证明,通过改变进度条的速率、花纹、状态等方面都会对用户的时距知觉产生影响(Harrison,Amento,&Kuznetsov,2007;Harrison,Yeo,&Hudson,2010;Hemmes, Brown, &Kladopoulos,2004;杨林霖,戴睿,张志杰,2013)。因此通过改善进度条的设计,有利于改善用户对固有系统响应时间的知觉。

但是过去对进度条的相关研究中,更多的是关注进度条本身的信息和特点,比如进度条的速率、花纹、长宽比等方面对时距知觉的影响,但是对于进度条的附加文字部分和其所带给人的操作感这两方面却鲜有研究。因此本研究通过对进度条附加文字意义及操作性等方面进行改变,以研究不同进度条呈现方式对系统响应时间时距知觉的影响。这不仅弥补了过去相关研究的不足,也在提高用户满意度和系统可用性等实践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此外,也有利于推动时间知觉等相关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选取9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参加实验一与实验二,去除无效成绩后,实验一中有效被试共33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15人;实验二中有效被试共40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23人.裸眼或矫正视力正常,均为右利手,自愿参加实验。

2.2研究仪器设备

2.2.1 实验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软件进行实验编程、实施和实验数据的统计,实验数据由计算机自动记录;

2.2.2 实验仪器均为软硬件配置相同的台式计算机;

2.2.3 实验中的界面参数如下:进度条高30像素、长400像素,颜色为纯蓝色(0,0,255),匀速加载;进度条附加文字均在进度条上方,宋体小四号黑色加粗字体,与进度条同时呈现; 背景色为白色;实验界面于电脑屏幕正中央处呈现;

2.3 实验方法

2.3.1 前瞻性计时方法

采用前瞻性计时实验方法,即事先告诉被试,实验过程中需要进行时距复制任务,要求被试将注意集中在某些与时间相关的信息上。过去的实验证明相较于其他方法,在前瞻性计时方法中,被试时距知觉偏脱程度低,稳定性好,精确度更高。

2.3.2 复制法

结合过去的研究,本研究采用时距复制法收集实验数据。具体方法为进度条呈现结束后要求被试点击一下鼠标左键开始任务,在感觉经过了与刚才进度条呈现时间相同的一段时间后再点击一下鼠标左键以结束任务(详见附录一)。

2.3.3 拉丁方顺序平衡

为避免位置及新异刺激效应,采用拉丁方顺序平衡五种进度条的呈现顺序。另外为避免练习效应,每名被试仅进行一次任务。

2.3.4 数据的筛选方法

(1)当被试复制的时间小于5000ms或大于10000ms,删除该被试的此次数据;(2)单个被试所有数据的40%数据不符合条件一时,删除该被试的所有数据。

2.4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用SPSS17.0对实验数据进行比较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3 实验过程

3.1实验前练习

所有被试在实验前进行练习以熟悉实验过程,练习阶段与正式实验程序相同。首先向被试呈现指导语和注意提示,其次向被试进行操作示范,最后由被试独立操作练习一组,确认被试熟悉并掌握实验过程后,结束练习。

3.2实验一

根据过去的研究,本实验选择了在7500ms的系统响应时间水平[20]下,研究进度条附加文字的四种不同情况对SRT时距知觉的影响,四种情况分别为:(1)与加载有关的有意义文字为第一种呈现方式(详见附录二);(2)与加载无关的中性有意义文字为第二种呈现方式(详见附录三);(3)将与加载有关的有意义文字拆分后随意组合,形成与加载无关的无意义中文字符为第三种呈现方式(详见附录四);(4)另有一种无附加文字的进度条为第四种呈现方式,作为对照组(详见附录五)。

3.3实验二

本实验研究在7500ms的系统响应时间水平(杨林霖,戴睿,张志杰,2013)下,研究进度条赋予用户操作性大小不同对时距系统响应时间的时距知觉的影响。该实验中,实验组的进度条附加文字显示为“请不断敲击空格键”,要求用户在注视进度条同时不断敲击空格键,以赋予用户较大的操作性;控制组的进度条附加文字显示为“请敲击一次空格键”以赋予用户较小的操作性(详见附录六)。

4 结果

在7500ms水平上,进度条附加文字意义及操作性的不同,对系统响应时间时距知觉的影响中,无显著性别差异(p>0.05);

在7500ms水平上,SRT时距知觉精确性由高至低分别为第一种呈现方式、第四种呈现方式、第三种呈现方式和第二种呈现方式。其中第一种呈现方式与第二、第三种呈现方式的SRT时距知觉有显著差异觉(p<0.05),但与第四种呈现方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操作性大的呈现方式比操作性小的呈现方式的SRT时距知觉上有明显差异(p<0.01),操作性大的呈现方式的时距知觉到的时间短于实际系统响应时间。

5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进度条呈现方式对系统响应时间时距知觉的影响中,无显著性别差异。性别差异在过去的研究中始终存在争议,如刘颂通过分析两性时距知觉的平均误差值发现女性判断时距比较准确,再现时距精确性比较高,有着明显的时间知觉优势,但他也发现这种优势并不普遍存在(刘颂,1990);而其他学者则发现男性的时间判断准确性普遍高于女性(刘瑞光,黄希庭,1999)。由于不同研究者所使用的时距不同,所以无法将结果进行比较,可能是由于不同的时距所对应的内部工作机制不同(Alhalabi, Horiguchi,2003),才导致了性别差异研究结论的不同。

在7500ms的时距长度下,附加文字为有意义文字的进度条的时距估计与无附加文字的进度条的时距估计无显著差异,原因可能是本次研究中的有意义文字“正在努力加载中,请稍后”,被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被试仅需消耗极少的注意资源。而根据注意闸门理论,注意的主要功能是在时间信息和非时间信息之间分配加工资源(凤四海,黄希庭,2004)。已有研究(邹枝玲,黄希庭,2007)认为,对时间任务或时间属性的注意越多,时距估计越准确。由于第一种进度条呈现方式与第四种进度条呈现方式中,被试对时间属性的注意分配几乎相等,故时距估计无明显差异。所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进度条附加文字更大的作用可能在于提高用户满意度,但不能缩短用户的时距知觉。

在7500ms的时距长度下,附加文字为中性意义以及无意义的进度条的时距估计的时间比实际物理时间要长。由于这两种进度条呈现方式中,被试需要对附加文字分配更多的注意资源,加工负荷更强。除了可以根据注意闸门理论进行分析外,存储容量模型也可以对着这种现象进行解释:对于同样长的物理时距,所存储的有关信息越多,判断的时间就越长(Ornstein,1969)。即知觉到的时距与非时间信息的加工负荷成正比函数关系(Zakay,1993)。研究结果证实了存储容量模型的科学性。补充研究中让被试重复估计这两种进度条呈现方式的时距知觉,发现随着对附加文字的熟悉,相应的加工负荷降级,时距知觉也逐渐缩短,更加准确,进一步印证了存储容量模型。

而这两种进度条呈现方式的时距知觉相互之间无显著差异可能是因为附加文字所占用的注意资源及相应存储容量大体相等。

在7500ms的时距长度下,操作性大的呈现方式比操作性小的呈现方式的SRT时距知觉更短。由于在操作性大的呈现方式中,被试需要分配大量资源去操作(按空格键),而对时间知觉的加工分配了较少的资源。能力容量模型解释了非时间任务的难度和时距判断长短之间的负相关现象。根据这个模型,认为时距知觉主要靠人脑内部的“计时器”,“计时器”的操作占用认知资源越多,时距估计就越长,而“计时器”要和非时间信息处理器争夺有限的认知资源。如果非时间信息处理器需要更多认知资源,“计时器”所获得的认知资源就少,时距知觉也会越短。

另外,由于操作性大的进度条呈现方式要求被试敲击空格键,也就是增加了被试的触觉,所以有可能涉及到感觉资源的跨通道利用,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证实。如果感觉资源的跨通道利用有利于降低人们对系统等待时间的时距知觉,可据此制作出相应的进度条呈现方式,提高人们的满意度。

6 结论

进度条附加文字意义不同及操作性大小对系统响应时间时距知觉的影响实验中显示,减少用户在时距知觉方面投入的注意资源,将有利于缩短用户对系统响应时间时距知觉,但会影响时距知觉的准确性。这不仅弥补了过去相关研究的不足,也在提高用户满意度和系统可用性等实践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此外,也有利于推动时间知觉等相关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凤四海, 黄希庭. (2004). 时间知觉理论和实验范型. 心理科学,27(5),1157-1160.

黄建明, 傅利民, Salvendy,G. (2003). 人机交互: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和评估.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刘颂. (1990). 个体时间知觉差异性的实验研究. 南京社会科学, 4,27-32.

刘颂, 林仲贤. (1991). 影响时间知觉差异性的一些因素实验研究. 心理科学,14(2),7-12.

刘瑞光, 黄希庭. (1999). 运动视觉信息中时间知觉线索的实验研究. 心理学报, 1,15-20.

王海霞,易树平. (2007). 系统响应时间对人-信息系统交互效率的影响. 人类工效学,9(13),4-13.

杨林霖, 戴睿, 张志杰. (2013). 进度条呈现方式对用户时距知觉的影响. 人类工效学. 3(1), 19-23.

邹枝玲, 黄希庭. (2007). 注意在短时距估计中的作用. 心理科学,30(3),624-628.

Alhalabi, M.,& Horiguchi,S. (2003).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Network delay in Cooperative Shared Haptic Virtual Enviroment. Computers & Grpahics,27(2),205-213.

Angrilli,A. (1997). The influence of affective factors on time perception. Perception & Psychophysics,59(6),972-982.

Brown, S. (1995). Time, change, and motion,The effects of stimulus movement on temporal perception, Percption & Psycho physics,57(1),105-116.

Buhusi, C. V., & Meck, W. H. (2005). What makes tick? Functional and neural mechanisms of interval timing. Nature Reviews of Neurosciences,6,755-765.

Fraisse, P. (1984). Perception and estimation of time. Annoal Review of Psychology,35,l–36.

Gibbon, J., Morrell, M., & Silver, R.(1984). Two kinds of timing in circadian incubation rhythm of ring doves. AJP-Regulatory Integrative and Comparative Physiology,247,1083–1087.

Harrison,C., Amento,B., & Kuznetsov,S. (2007). Rethinking the Progress Bar. In proceedings of the 20th Annual ACM Symposium on User Interface Software and Technology. Interacting with Computers,8,115-118.

Harrison,C., Yeo,Z., & Hudson,S.E. (2010). Faster Progress Bars,Manipulating Perceived Duration with Visual Augmentations.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 Perception & Psychophysics,24, 10-15.

Hummes,N. S., Brown,B.L., & Kladopoulos,C.N. (2004). Time Perception with and without a Concurrent Nontemporal Task. Perception & Psychophysics,66(2),328-341.

Meyer,J. (1996). Duration estimates and users, Preferences in human-computer interaetion. Egronomies,39(l),46–60.

Ramsay, J. Barbesi, A., & Preece, J. (1998). A psych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long retrieval times on the World wide web. Interacting with Computers,10(1),77-86.

Rammsayer,T.H. (1999). Neuro psycological evidence for different timing mechanisms in humans.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52(3),273-286.

Rammsayer,T.H., & Rammstedt,B. (2000). Sex- related differences in time estimation,the role of personality.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9(2),301–312.

Taylor,S. (1994). Waiting for servi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lays and evaluations of services. Journal of Marketing,58(2),56–69.

Zakay,D. (1983). The influence of task difficulty and extermal tempo on subjective time estimation . Perception & Psycho Physics,34(5),451-456.

Zakay,D.(1993).Relative and absolute duration judgments under prospective and retrospective paradigms. Perception & Psychophysics,54(5),656-664.

Abstract:Objective: The author studies progress bar with words meaning an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operability on time perception of system response time. Method: The author tests some subjects to search time perception with six different modes of progress bars as experimental facilit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on-timekeeping reference substance. The author employs multi-factor analysis of variance to conduct the data. Result: The influence of progress bar with words meaning and The mode of difference operation have obvious difference on time perception of SRT. But the data show that it has no obvious gender differenc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progress bar with words meaning and different operability on time perception of system response time

Conclusion: Changing the influence of progress bar with additional words and user’s operation on progress bar are in favor of decreasing user’s subjective time perception of SRT.

Key words:progress bar; system response time; time perception; attached word; operability;

时间进度 篇4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组织面临多项目并行实施, 项目间存在资源竞争与共享, 资源约束下多项目进度优化调度是近几年来项目管理研究热点和难点。传统网络项目管理技术虽能有效表达工序自身时间因素以及工序间的逻辑关系, 但仍然存在网络图过于复杂、工序时间参数及资源需求估算粗放、忽略外部突发事件、缺乏项目实施过程动态控制等缺点, 对于复杂多项目缺乏动态管理[1]。Petri网集可视化建模、形式化分析及动态仿真于一体的建模工具, 在描述并发、异步、非确定性或者随机性为特征的系统有独特的能力, 使得Petri网广泛应用于项目进度管理建模[2]。

本文在研究现有时间Petri网在项目进度管理模型应用基础上, 总结现有基于时间Petri网的项目进度管理模型优缺点, 提出基于库所时间约束Petri网的项目进度管理模型, 该模型能够对项目管理中工序逻辑关系、时间约束及资源约束进行建模, 为项目进度管理提供可视化、形式化建模工具。

1 项目进度管理研究现状

1.1 基于网络计划技术的项目管理模型研究现状

传统项目进度管理方法主要有横道图和网络计划技术两种。横道图直观便于理解, 但不善于表述工序间复杂逻辑关系, 使用横道图对大型项目建模后模型庞大, 不利于项目控制。网络计划技术则能较好地体现工序间逻辑关系, 网络计划技术主要有:关键路径法 (Critical Path Method, CPM) 、计划评审技术 (Project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 PERT) 以及图形评审技术 (Graphic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 GERT) 等。CPM可以有效地确定各项工序的机动时间以及整个项目的关键路径和关键工序, PERT基于概率统计思想, 采用三点估算法确定工序时间延迟, 使得PERT对工序时间参数估算精确度高于CPM方法。GERT在PERT基础上增加决策点, 工序逻辑关系存在非确定性, 可进行条件和概率处理。传统网络计划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离线项目进度管理, 但存在如下限制:

(1) 传统网络计划技术对项目经理要求较高, 要求事前能够准确给出项目工序, 以及准确估算各项工序所需时间和资源消耗, 同时假设所有工序时间参数需服从β、γ、正态或泊松等标准概率分布;

(2) 传统网络计划技术无法描述外部突发事件, 例如资源短缺、设备故障等对项目进度调度的影响, 当出现外部突发事件时, 该方法不能及时、动态调整项目进度调度方案, 缺乏动态性、预测性与实时性;

(3) 采用传统网络计划技术构建的网络图不允许存在回路。

1.2 基于时间Petri网的项目管理模型研究现状

项目管理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离散事件动态系统, 其特点在于事件发生在离散的时间点上, 具有并发、异步和突发性[3], Petri网具备直观的图形建模、严谨的数学分析、动态灵活仿真等特性, 广泛应用于动态离散异步系统建模[4]。为了解决传统网络计划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不足, 国内外很多学者提出了基于Petri网的项目进度管理模型。罗亚[5]在传统PERT图基础上添加资源库所和活动节点, 构建基于Petri网的产品生产模型, KJ LIU[6]将Petri网应用于软件项目计划管理及变更控制, 段波[7]将Petri网应用于生产制造系统建模及作业调度, 陈翔[8]证明了可以将双代号网络图映射到Petri网模型。

为了对传统网络计划技术工序持续时间进行建模, 马俊等[9]对传统Petri工序时间参数估算及其分布进行改进, 提出基于时延Petri网 (Timed Petri Net, Td PN) 的进度管理模型, 应用于房地产开发进度管理。时延Petri网变迁激发不是瞬间完成, 而是需要经过一个时间延迟di。为了允许工序持续时间是一个随机变量, 沈俊鑫[4,10]在变迁持续时间引入随机变量, 提出基于随机Petri网 (Stochastic Petri Net, SPN) 的项目进度管理模型, 该模型允许工序持续时间di为任意随机分布, 并证明了当di服从λ分布时, 该模型状态转移具备马尔科夫特性。为了表示传统网络计划技术工序最早开始时间ES和最迟开始时间LS, 国内外学者对时延Petri网进行改进, 即施加在时延Petri网变迁上的时间延迟di为时延区间 (Tmin, Tmax) , 提出基于时间Petri网 (Time Petri Net, TPN) 的项目进度管理模型。宋巍[11]、Berthomieu[12]构建基于时间Petri网的项目进度计划优化模型, 宋巍[11]则将时间Petri网应用于项目关键路径、最短工期求解。为了降低基于时延Petri网的项目进度管理模型复杂度, 实现大型复杂项目建模, 国内外学者引入了分层Petri网模型, 如满庆鹏等[13]通过构建基于分层时间Petri网的分级施工网络计划模型, 将时间Petri网应用于施工项目网络计划优化。李海凌[14]、FF Cheng[16]、张绍阳[1]通过构建基于分层Petri网的资源管理模型, 该模型很好地描述了工程建设项目工序持续时间、资源配置及信息传递, 解决了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阶段进度、资源优化问题;该模型采用仿真工序时间参数计算方法, 解决了仿真技术进行进度计划时不能给出工序时间参数的弊端。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 时间Petri网已广泛应用项目进度管理建模, 吴哲辉[17]证明了时间Petri网的模拟能力比传统Petri网要强, 而且时间Petri网的模拟能力与图灵机相等。基于时间Petri网的项目进度管理模型不仅能够将网络图映射到时间Petri网模型, 实现传统网络计划技术所有功能。这类模型不仅可以使项目管理者实时掌控项目进展, 控制项目工期, 还可以根据项目实际执行情况对现有的项目计划调度实施动态调整。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 现有基于时间Petri网的项目进度管理模型不具备全局时钟特性。Td PN时间延时di表示库所中标识的消耗和变迁的执行需要经过di完成, 此时间延迟, 只赋予工序i, 不具备全局时钟特许。在项目管理模型中, 若T0时刻第i道工序 (变迁ti) 外部条件准备就绪, 且工序i在T0时刻执行, 则T0+di工序i执行完毕。但在变迁ti激发的di这段时间内, 变迁ti前集库所集ti中的标记在ti激发时消耗掉, 但是变迁ti后集库所集ti却需等待di才能得到相应标记, 此时该Petri网模型处于无状态, 由此产生悖论[11]。 (2) 现有基于时间Petri网的项目进度管理模型仍然比较复杂。现有时间Petri网在对工序的逻辑关系进行建模时, 不仅增加了符号, 而且在现有时间Petri网中, 工序的逻辑关系中的时间冗余, 需要借助虚工序来实现。 (3) 基于时间Petri网的项目进度管理模型不能体现项目资源对工序执行的时间约束。不论是Td PN、SPN还是TPN模型, 时间参数只引入到变迁本身, 即只对工序自身时间参数建模, 无法对工序外延, 例如资源约束进行时间建模。

2 基于库所时间约束Petri网项目进度管理模型

2.1 库所时间约束Petri网

定义1时间约束Petri网 (Place Timing constraint Petri Net, PTc PN) 是一个七元组∑= (P, T;F, W, M0, D, Ip) , 如图1所示, 其中:

(1) ∑= (P, T;F, W, M0) 是一个Petri网, 但此时弧T×P上的权重w不再表示任务变迁ti所产生的标记, 而仅说明库所在状态持续阶段所需要的资源;

(2) D:T→R+是变迁的延时函数, 图1中指td (ti) ;

(3) Ip为关联库所的实数对[Tmin, Tmax]的集合, 图1中, Ip指 (tmin (pi) , tmax (pi) ) 。

图1中, 用圆圈“○”表示库所Place, 用“●”黑点表示库所中的标记Token, 标记颜色表示项目资源类别, 用矩形方块“荠”表示变迁Transaction, 即工序, 从库所到变迁或是从变迁到库所的关系用有向弧“→”表示, 上述三个元素表示了系统的静态模型。

PTc PN增加了事件发生条件的时间要求, 在库所和变迁都有时间约束, 库所时间约束借鉴TPN思路, 而变迁时间约束借鉴Td PN思路。为了克服Td PN模型可能是整个Petri网模型处于无状态中以及TPN模型变迁时延区间 (tmin (ti) , tmax (ti) ) 对变迁的时间约束为局部时钟而非全局时钟, PTc PN引入全局时钟概念, Ip所关联的实数对[Tmin, Tmax]中Tmin、Tmax分别为全局时钟下库所最早/最迟进入时延。图1中, 设全局时钟以T0为起点, 变迁t1和t2激发后, 使得库所p2和p3最早可以在全局时钟分别为:tmin (t1) +td (t1) 和tmin (t2) +td (t2) 获得标记Token。

2.2 基于PTc PN的项目进度管理模型

2.2.1 模型含义

基于PTc PN的项目进度管理模型建模过程中, PTc PN模型的状态标识表示项目执行过程中资源状况, 初始标识M0表示项目未开始实施的计划模型, 其他状态标识M= (M (p1) , M (p2) , …, M (pi) ) 表示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的某个状态, 即项目快照。模型的状态空间则是项目执行过程中所有可能状态的集合, 随着变迁的激发、库所标记的移动体现了模型状态的变化, 即项目的执行, 模型标识的转化体现系统的动态行为。

2.2.2 模型状态空间

PTc PN模型状态空间指模型可达图所有状态的集合, 模型状态空间反应了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可能出现的状态 (工序执行状态及资源分配状态) 的集合, 模型的状态转移序列δ= (M0t1M1…tiMi…tnMn) 表示项目从初始状态M0经过若干个任务序列的执行转变成状态Mn, 即项目可能出现的任意两个状态之间所需经历的活动执行序列。模型可达图构造算法如下:

(1) T (∑) 的初值只有根节点r, Mr=M0, 即Mr为初始标识;

(2) 令x为T (∑) 的叶子节点, 若t∈T, 在Mr状态下均有权发生, x为真节点;若从根节点r到x的路径上有另一个节点y, y≠x, 但是My=Mx, 则x也是真叶节点, 若T (∑) 所有的叶节点均为真叶节点, 则算法结束。否则执行 (3) ;

(3) 若T (∑) 有叶节点x, 但是x不是真叶节点, 那么在Mx至少有一个变迁t可以发生。对Mx授权发生的每个变迁t∈T, 在T (∑) 上添加一个新节点y, y是x的子节点, 从x到y的有向弧用变迁t标记, 节点y的标记My按下定义:首先计算出Mx的后继M′, 即对所有s∈S, M′ (s) =Mx (S) -W (s, t) +W (t, s) , 然后计算My, 对所有s∈S, 有:

(4) 回到步骤 (2) 。

2.2.3 项目时间计算

在PTc PN模型中, 库所的时间约束[tmin (pi) , tmax (pi) ]需要通过计算获得。库所pi的最早全局时钟为其前继变迁集中变迁的最早全局时间与变迁持续时间之和的最大值。

库所pi的最迟全局时钟为其后继变迁集中变迁的最迟全局时间与变迁持续时间之差的最小值。

在PTc PN模型中库所时差为0的库所为关键库所, 所有关键库所及其对应变迁组成项目的关键路径。pi为关键库所, 当且仅当:

3 实例分析

3.1 项目描述

为了说明PTc PN在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 本文以某软件开发项目为例, 着重对软件开发过程进度管理进行分析。项目工序逻辑关系、工期、资源要求如表1所示。

3.2 项目PTc PN建模

根据PTc PN定义, 以及表1项目信息, 构建基于PTc PN的项目进度模型如图2所示, 其中库所p0和p15为辅助库所, 无实际含义。

3.3 项目状态空间分析

根据可达图构造算法, 求得图2对应的可达图如图3所示。

项目状态空间反应了整个项目可能存在的调度方案, 状态Si指项目执行过程可能处于的状态, 状态Si到状态Sj箭头序列表明了项目从状态Si到状态Sj需经历的工序调度序列。项目管理者可以根此预测项目状态空间预测项目当前状态下可能出现的各种调度方案以及特定调度方案下项目所处的下一个状态, 使得项目调度与执行具有可预测性。

3.4 项目时间计算

根据式 (1) 和式 (2) 分别求解模型各库所时间约束, 根据式 (3) 确定项目关键路径, 如表2所示。

由表2可得项目关键路径为:A→B→C→F→J→M→N, 总工期为26。

4 结语

本文在综合比较网络计划技术以及现有时间Petri网在项目进度管理建模优缺点基础上, 针对现有时间Petri网在项目进度管理建模不具备全局时钟、模型相对复杂以及无法体现资源约束等不足, 提出了基于库所时间约束Petri网, 将时间约束扩展至库所。实例分析说明, 基于库所时间约束Petri网的项目进度管理模型更好了体现了资源的时间约束, 该模型不仅能够替代传统网络计划技术, 实现工序的逻辑关系建模, 简化项目网络图, 实现项目时间管理, 模型状态空间也为项目管理者提供了更多决策信息。限于篇幅, 本文未对非肯定型项目实现案例应用及仿真。

摘要:通过分析现有时延Petri网和时间Petri网在项目进度管理仿真模型的不足, 提出基于库所时间约束Petri网的项目进度管理模型, 该模型具备全局时钟特性, 不仅能体现工序自身时间参数, 同时能对外部资源等工序外延时间约束进行建模。实例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有效性。

婚礼当天时间进度及安排表 篇5

一、时间:2012年5月20日星期日

二、地点:韶山印象(结婚典礼现场)

三、人物:新郎:何立辉新娘:于玲伴郎:马新强 伴娘:马妍青

四、婚庆委主要人员名单:

秦科、宋继刚、王刚、何剑、赵云、董兴辉、马军、何立勇、周丽 车辆:王刚***、娘家人:于谦,于学虎、马玉红,于峰,于宙,于杰。。。

接亲人员:何剑、宋继刚,旦旦媳妇、马新强、赵云(带相机)

五、婚礼日程安排

6:00张勇(马军)出发带伴娘伴郎和新娘新郎,到石河子大学化妆(约6:30结束)7:10接新娘,到新娘家后(大概7:50到家),伴郎通知赵云

5:00去花店扎花车。花车负责:王刚

5:30到新郎家

花店名称: 喜多多婚庆公司(电话:***)

联系人:吴志云***

地址:

5:30 主要负责人员到达喜多多婚庆公司。所有车辆和帮忙人员务必到达喜多多婚庆公司5:30 摄影、摄像师到新郎家

5:30 照相师:王丽全程摄像师:张强山,以上人员务必到达新郎家

5:30花车到达新郎家

(地址:滨湖丽景尚城电话:***)

车队排序情况:头车(指挥车)司机:王刚、花车司机:_____、迎亲男方家属车司机_____、其他车辆跟随花车_____

摄像车:司机:何剑电话*****(郭建车备用:***)

工作人员接送车辆负责人:何立勇

6:00迎亲车队出发。详见《路线图》

出发前放鞭炮1挂 负责人:何立勇

陪同人员:新郎家长辈、伴郎、_____

8:30 车队到达新娘家。(地址:商户地电话:***)

指挥通知新娘家主管于文放鞭炮1挂。

10:30物品总管 周丽 负责协调车辆总管 何立勇 将婚宴所需物品送达现场并负责配合现场人员摆放。

物品:(酒饮需联系{***}到货:清单对照实收并付余款)烟、糖、花生、瓜子、海报、光盘、笔记本、礼单、笔(2只)、速食(6份)

9:00 车队返回新郎家,临行时放鞭炮1挂。于文

携带随行物品负责人:伴娘(2个戒指、2个结婚证件、化妆品、饰品、手机)

11:30 车队到达新郎家。到时放鞭炮1挂。

负责人:秦科

12:00车队由新郎家前往韶山印象。12:20到车辆督导:伴郎

韶山印象联系人:宋雅菲1879974222

11:20工作

酒店贴喜字、协调布置会场(从物品主管处领取)

摆放糖烟酒、瓜子花生负责人:周丽助理:

每桌放置物品及数量:1盘糖瓜子花生、2碟(6只/碟)、2盒白酒(2瓶)、2瓶红酒、1瓶桃汁

签到台并收礼金负责人员:周丽、刘玉霞

迎宾负责人及引领:何立勇、马成宝

X展架放置海报,贴大海报:宋继刚15:40设备拆卸并回收(何剑车上);

照片播放设备及操作:董兴辉、赵云、宋继刚设备:笔记本和光碟(晓)、投影仪(朱)、幕布(东生)15:40设备拆卸并回收(何剑车上);

12:20新郎新娘到达酒店、稍休整。负责送酒店的花车:_____宾客车司机:_____12:30宾客开始陆续前往酒店。

12:30新郎新娘酒店门口迎接来宾(伴郎、伴娘陪同)照相人:秦科

13:00新郎新娘进入主会场负责人:司仪

喷彩带:马维娟

礼花负责人:赵云

音响及卡拉OK调试 负责人:婚庆管理人员吴志云***协调人:_____(保证婚礼进行曲及背景音乐)

13:08结婚典礼正式开始

主婚人开场:

证婚人:马英——宣读结婚证书内容等

代表讲话:于学虎

何立辉讲话

拜天地、高堂等、交换结婚戒指、喝交杯酒、其他事项。

主婚人发言

典礼结束

13:35宴会开始 新郎新娘稍休整,新娘换装、速食。

换下物品由专人保管 保管负责人:伴郎 伴娘(放到化妆间)

13:35——16:00餐饮期间,酒饮配发负责人宋继刚

14:00新郎新娘开始敬酒。伴郎伴娘跟随,伴郎负责倒酒

引导负责人:伴郎

15:30送宾客通知人: 何立勇

15:50宴会结束 整理宴会剩余物品

负责人:周丽、何立勇、赵云、秦科(送酒饮料)

16:00工作人员进餐(二楼包厢)

16:00KTV负责人:宋继刚

气氛:李炜

18:00 结束

21:00晚上婚宴

物品布置、回收、合影:马妍青

上一篇:仔猪的诱食方法下一篇:短信健康教育